婦女權益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6 06:23:5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婦女權益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婦女權益

婦女權益保障報告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婦女的民主法制意識不斷增強,維護自身權益的要求日益強烈,我市婦女權益面臨的問題,既有人民群眾面臨的共同利益問題,如企業改制,征地拆遷、下崗就業等方面的問題,也有有別于男性的特殊權益問題,如婦女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的程度低,婦女就業結構不合理、婦女權益保障缺乏有效的執法主體等問題。因而,全面詳實了解我市婦女權益問題基本特征和發展趨勢,及時提出應對的思路和具體措施,才能切實解決婦女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一、我市婦女權益保障現狀

1、婦女參政議政意識增強。近年來,我市各級黨組織逐步加大對婦女干部的選拔、培養和使用力度、保障婦女各項政治權利。目前,我市有婦女干部0.66萬人,占干部總數的43%。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女委員的比例分別達77.9%和27%。市人大代表中女性占代表總數的28.7%;市政協委員中女性占市政協委員總數29.2%。

2、婦女社會保障得到加強。2007年,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女職工6.52萬人,占參保人數的44%,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女職工5.59萬人,占參保人數40.1%,參加失業保險女職工3.45萬人,占參保人數47%,參加工傷保險女職工4.28萬人,占43.3%;參加生育保險女性1.4萬人,占44.4%。與此同時,我市出臺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暫行辦法和農村醫療保險,07年底,農村婦女有養老保障的覆蓋率達90%;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婦女參保率達99%。

3、婦女兒童受教育水平提高。07年末,我市中小學女童入學率達到了100%,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到達95.6%,婦女平均受教育年限到達14年,女性專業技術人員有1.6萬人,占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的33.8%。

4、婦女健康水平得到提升。2007年全市婦科病檢查率達91%,育齡婦女享有生殖健康服務率達90%以上,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99.9%,農村高危孕產婦住院分娩率分別為100%,孕產婦產前醫學檢查率達到95.1%。

查看全文

婦女權益保障調查

菏澤市是農業大市,近日,我們通過發放問卷、走訪、實地調研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對農村婦女權益保障問題進行調查,了解到農村婦女維權領域尚存在一些問題,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婦女發展狀況

我市現有農村婦女364.16萬人,占農村總人口49%,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進程中,農村婦女發展呈現出新的特點:

(一)經濟參與平臺不斷拓寬,在生產發展中挑重擔。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原來農村傳統的“男耕女織”被現在的“男工女耕”所替代。我市農村婦女從事種植業988300人,從事養殖業108100人,從事加工業184300人,從事服務業573900人。農村婦女在種植、養殖、加工等各個領域大顯身手,成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一支生力軍。

(二)求知求新求發展,在生活寬裕中閃亮點。通過學習和實踐,部分農村婦女不斷提高知識層次和技能,成為增收致富的先行群體,掌握實用技術的114萬人,獲綠色證書的3.7人,獲農民技術員職稱的2.1人,全市共有科技致富女能人2125名,“婦”字號龍頭項目和示范基地33個。如曹縣大力發展蘆筍種植業,面積12萬畝,從業婦女5萬人,人均年收入萬余元。

(三)生活方式日益改善,在鄉風文明中占主導。在基層婦聯組織的引導下,廣大農村婦女發揮自身性別優勢,踴躍參與五好文明家庭、和諧平安家庭創建活動,投身文明村鎮建設,成為農村精神文明傳播的主力軍。80%的婦女在家庭中發揮主導作用,重視提高婚姻家庭質量,尊老愛幼,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

查看全文

我國婦女權益保障論文

論文摘要:完善的婦女權益保障法律體系是婦女權益能夠得到切實保障的前提。本文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論述了我國《婦女權益保障法》亟待完善的方面。從宏觀方面看,制定反歧視法應該提上議事日程,它可以從反面約束人們歧視婦女的行為;從微觀方面看,修正現行的《婦女權益保障法》應該是一個最具可操作性的工作。而且《婦女權益保障法》經過十多年的使用已經逐漸露出了某些弊端,關于該法有哪些弊端以及如何校正這些弊端,筆者在本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婦女權益,保障婦女權益的法律體系,《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

2002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實施十周年的紀念日。各新聞媒體、相關機構就該法實施十周年以來的狀況展開了廣泛、熱烈的討論。如果對這種人聲鼎沸的討論聲進行一番理性的思考,我們即不難發現此種討論滲透著人們對婦女問題的人文關懷。質言之,婦女問題不僅是婦女的問題,它也是一個屬于男性的問題、一個社會問題。在現代社會中,婦女地位的提高是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

中國共產黨人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就形成了保障婦女權益的優良傳統——這是當時革命的需要,更是由共產黨這一政黨自身的屬性所決定的。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政府充分認識到了法律在保障婦女權益中的重要作用,并初步構建了保障婦女權益的法律體系。但是,2002年熱播的電視連續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曾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更有甚者,某些網絡媒體還將其中的女主人公、飽受家庭暴力之害的梅湘南評為2002年“最命苦”的中國婦女!此種現象一方面說明中國的婦女問題已經進入了大多數人的視野;另一方面也向人們揭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不斷深入,婦女問題體現出了多樣性、復雜性的特點。婦女問題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亦要求我們作出法律上的回應。因此,完善保障婦女權益的法律體系是切實保障婦女權益的前提;是建設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內在要求;也是調動婦女參加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積極性、充分發揮婦女“半邊天”作用的根本途徑。就像沒有法律就不會有當今奴隸的解放一樣,沒有完善的法律,婦女的權益就不會得到有效的保障。

一、我國現行保障婦女權益的法律體系及其社會效果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注重并不斷加大創制保障婦女權益的法律法規的力度。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我國保障婦女權益的法律體系已初具規模,基本形成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年)為根據,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1992年)為主體,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1979年制定,1997年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1980年制定,2001年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198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1994年)和《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1988年)等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在內的一整套保障婦女權益和促進婦女發展的法律體系。2001年12月29日由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無疑對這個法律體系的健全與完善又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與《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01——2010年)》設定的婦女宏觀發展目標相比照,現行保障婦女權益的法律法規涉及到婦女在參政、勞動傭工、教育、家庭、健康等諸多方面的權利。

查看全文

婦女權益保障制度

社會保障制度是國家的基本制度之一。從廣義來說,社會保障制度的受益對象是全體社會成員。從狹義而言,社會保障制度又以弱勢群體為主。國家通過實施各種社會保障措施,使包括廣大婦女在內的社會成員得以平等地分享文明社會成果,獲得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從而縮小社會成員的貧富差別,促進社會公平,推動社會進步。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以下簡稱《婦女權益保障法》),其宗旨在于促進婦女權益的實現,而在諸多客觀條件中,社會保障措施尤顯重要。近年來有關中國婦女權益的研究成果顯示,婦女在勞動就業、失業、生育、家庭生活等方面仍存在許多困難,其權益實現存在各種障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社會保障制度不夠完善。因此,修改《婦女權益保障法》,為完善針對婦女的各項社會保障制度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利的機會。

一、《婦女權益保障法》規定社會保障措施的立法必要性

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下簡稱《憲法》)規定的社會保障原則。對公民的社會保障制度,已莊嚴地載入《憲法》之中?!稇椃ā吩诠竦摹盎緳嗬土x務”一章第44條和第45條明確規定:“國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企業事業組織的職工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員的生活受到國家社會的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國家發展為公民享有這些權利所需要的社會保障、社會救濟和醫療衛生事業。國家和社會保障殘疾軍人的生活,撫恤烈士家屬,優待軍人家屬。國家和社會幫助安排盲、聾、啞和其他有殘疾的公民的勞動、生活和教育?!薄稇椃ā纷鳛閲业母敬蠓ǎ瞧渌磺蟹傻牧⒎ㄒ罁妥罡邷蕜t?!秼D女權益保障法》對占人口半數的女性權益規定具體保護措施,必須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憲法》原則,從維護婦女權益的角度將社會保障原則變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制度。

嚴格履行我國承諾的國際公約義務。早在**年聯合國就通過了《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并提出了對公民的社會保障權利。該公約自**年1月3日生效以來,已有100多個國家簽署了這個公約,我國也包括在內。該公約第11條規定:“本公約締約各國承認人人有權享受社會保障。”**年12月18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中國政府于**年9月29日批準參加該公約,該公約于**年9月3日生效。該公約第11條規定:締約各國應采取“一切適當措施,消除在就業方面對婦女的歧視,以保證她們在男女平等的基礎上享有相同權利,特別是:……(e)享有社會保障的權利,特別是在退休、失業、疾病、殘疾和老年或其他喪失工作能力的情況下,以及享有帶薪休假的權利;(f)在工作條件中享有健康和安全保障,包括保障生育機能的權利?!雹偌热晃覈押炇鹆松鲜鰢H公約并得到立法機關批準,就必須履行承諾的義務,采取包括立法行動在內的各種實際措施,保障包括婦女在內的全體公民享有社會保障權利。

充實豐富《婦女權益保障法》對婦女社會保障權利的原則規定。在**年該法制定之時,專家學者就提出應增加有關實現婦女權益的社會保障措施。但限于當時的立法背景和立法條件,公布實施的《婦女權益保障法》并沒有針對婦女社會保障權利的實現做出詳細、具體的立法規定,只是在第一章“總則”的第2條、第3條中原則性地規定了“國家保護婦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權益,逐步完善對婦女的社會保障制度”?!皣也扇∮行Т胧瑸閶D女依法行使權利提供必要的條件”。②經過10年的實踐,伴隨著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已經有條件對《婦女權益保障法》關于婦女社會保障的原則規定加以充實和豐富,使《婦女權益保障法》的內容與該法的立法宗旨相一致。實現婦女權益與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切實消除我國婦女享受社會保障利益的現實障礙。新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始于上個世紀50年代初。1951年2月國家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奠定了中國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基礎,該條例對勞動婦女在工作過程中的社會保障作了相應的規定。此后,國家陸續頒布和實施了有關養老、醫療、工傷、扶貧、救災、社會福利和優扶安置等方面的規定,初步形成了與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保障法律制度,顯示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和國家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為實現男女平等制度提供了一定條件。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過程中,原有的社會保障制度已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提高的客觀要求了。近些年來,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邁出了較大的步伐,已經形成了養老保險、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條保障線”。在此基礎上,按照“逐步形成獨立于企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渠道、管理服務社會化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保障體系”的思路,進一步加大了對社會保障的投入和制度創新③。這些成就,對我國婦女享受社會保障無疑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必須看到,我國婦女在享受保障方面的狀況還是令人憂慮的。具體表現為:第一,國家制定的社會保障立法雖然日益增多,但涉及針對婦女特殊權益的社會保障立法卻明顯不足。第二,國家制定的社會保障制度在具體實施方面仍存在很大缺陷,特別是針對婦女特殊權益實現的保障措施難以落實。第三,國家制定的社會保障制度其覆蓋面較窄,廣大農村婦女還不能享受到社會保障制度給她們帶來的諸多利益,如社會保險中的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方面的利益。

查看全文

法律制度對婦女權益的保護思考

摘要: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社會主義制度的保護下,中國婦女比起傳統社會而言,婦女權益得到了保障,但在有些方面還有不完善不規范的地方,本文就是針對這種情況進行分析,以期能更好保護婦女有關權益,為建設富強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強國做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婦女;國外經驗;權益保護

一、相關概述

有關對婦女權益的保護,可謂是常談常新的一個問題,新中國成立后規定了每年的三月八日為婦女的節日,從此中國婦女有了自己的專屬節日。在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婦女這個群體貢獻了巨大力量,如今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助力,可現實中仍然有諸多損害婦女權益、婚姻關系的不利因素,需要進一步找尋問題所在,為更好保護婦女權益,并促進社會更好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一)保護婦女權益的必要性和婚姻制度的重要性。婦女一詞詞典中的解釋是泛指成年女性,《民法》規定作為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自然人是從18周歲開始,根據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女性占48.73%,達到六億多人,真正是“頂起了半邊天”,在人口數量上婦女是經濟建設、社會前進發展的重要動力和主要實施者,毋庸諱言,女性不同于男性,如何保護婦女相關權益這個問題,是消除對婦女歧視、保障婦女全面發展的有利武器。在社會發展中婚姻家庭是社會組成的最小細胞,細胞充滿活力健康,整個社會和國家才能積極向上的,家庭幸福安康,國家才更加繁榮昌盛,如果細胞肌體出現問題,那么國家層面上也終會受到不利影響。其中涉及到婦女權益,如何處理好這是一個雙贏的問題。(二)中國相關制度的變革和進程。中國有幾千年文明社會發展歷史,形成自己民族的獨有文化傳承,隨著經濟、文化的變化發展,關于婦女權益的體現在世俗、宗法、律法之中的規定,大致經歷了幾個大的階段,首先是在短暫的母系社會,婦女占有社會經濟文化各方面的主導地位,如今還從位于云南和四川的少數民族摩梭人的獨特婚姻方式所體現。由于整個封建社會是以父權為主的時期,婦女群體幾乎沒有政治地位的體現,作為男權社會的附庸婦女沒有被賦予獨立的人格權,事實上連自己的姓名權也會被剝奪或忽略。關于婦女權益和利益的規定多數是體現在家庭方面,從秦到清,婦女的地位由相對的平等到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狀態,呈現越演越烈之勢,最初是從漢朝起,儒家思想開始成了封建王朝的正統思想,貢獻來自于西漢初時董仲舒,他是一位儒學大家,其提出規范封建倫理道德的“三綱五常”。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從倫常到律法各方面進行推行,從而規范整個社會的行為。時間上面一直到唐宋期時婦女都還是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婦女在經濟上、婚姻生活上都有一定保障和自由,根據《史記》和《唐律疏議》等相關內容表述,婦女一般享有有限的繼承權,未嫁與喪夫女子都擁有份額少于男子的財產繼承權,宋代法律規定已婚婦女在一些情況下仍有享有部分繼承權;婚姻相對自由,唐律中亦規定了夫妻感情不好的“和離”制度,漢、宋朝亦有二婚婦女當上皇后的例子,對婦女管束嚴酷是從明時開始加強的,至清時到達了頂點,另外還有中國特有的婚姻制度中的“七出三不出”,七出是指:不順父母(此指公婆);無子;淫;妒;有惡疾;多言;竊盜。婦女有這七種情況的,丈夫可以提出休妻,視為正當理由。三不出是指當妻子是以下三種情況:有所取(娶)無所歸;與更三年喪;前貧賤后富貴。丈夫不能提出休妻,某種程度上它是對婦女權利是一種限制同時也相當于一種最低程度的保護。這是正式出現在《唐律》之中,作為調整婚姻家庭制度,一直到民國初期,執行了上千年。(三)國外相關制度的做法。由于東西方文化、地域、宗教、氣候等等各方面的差異,古希臘羅馬和中世紀的歐洲,婦女的權利與中國不同,但經濟等原因的束縛,古代婦女的權益談不上有多大的保護問題。近現代以來,對婦女的保護問題涉及到政治、經濟、家庭、人身各個方面,由于資本的發展和擴張,婦女不再只是男子的陪襯,西方國家的女性率先掀起了爭取權利的“女權運動”,建立了維護婦女權益的保障機制,并且對其它國家的婦女維權事業產生重要的影響。1981年聯合國為保障婦女權利,通過了《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成為了保護婦女權益的國際法基礎,英國公布了《同工同酬法》《性別歧視法》,美國公布了《平等就業機會法》《懷孕歧視法》,以保證婦女的平等就業、消除男女不平等起到積極作用。北歐國家經濟發達,兩性平等的意識是深入人心,各國相繼有《男女工作平等法》《家庭法》的系列法律。改善婦女的受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20世紀,婦女的政治地位迅速提高,世界各地婦女擔任要職重職已經成為常事,為了保障職場婦女權益,各國也紛紛出臺相關法律和制度制裁職場歧視行為,其中包括美國1964年《民權法案》的相關內容,德國是以出臺相關法律條文的形式來規范這種職場行為的,并為此施行的“責任倒置”的舉證原則,在人身方面,著力于對家庭暴力的規范處理問題,許多國家都設置了專門審理家庭暴力的法庭,設立民事保護令制度和庇護所制度以保證婦女的權益[1]。

二、我國現代法律制度的相關內容

(一)對婦女的權益保護問題。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婦女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煥發出了活力與動力,與新中國同齡于1949年成立的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簡稱“中國婦聯”,在其章程中開篇明義地說明是黨和政府聯系婦女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擔負有組織引導、代表中國婦女參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和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的重要職責。同時在國際社會中積極地履行大國義務,為全世界婦女兒童爭取更多的權益。有以下的一些數據顯示:2018年婦女住院分娩率達到99.9%,孕產婦死亡率18.3/10萬。中國孕產婦保健覆蓋率比之以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根據世衛組織數據:中國排名第53位,婦女平均預期壽命為77.6歲,高于男性3歲。總體上中國婦女的健康狀況大大優于以前,政治權利方面:1954年的第一屆全國人大,女代表只有12%[2],第十三屆全國人大2980名代表中,女代表742名,占代表總數的24.9%,在十三屆全國人大組成中有多個選舉單位女代表比例有呈現出普遍上升的趨勢。但距離聯合國確定的女性在權力機構中占比30%的目標,仍有差距。2019年中國女性就業率為49.08%,在亞洲國家中是居于首位,遠高于日本、韓國等等發達國家。并明確規定女性享有與男性同等受教育的權利,2018年我國學前教育女童所占比重為46.7%,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中女生所占比重為46.5%,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女生比重為50.8%。(二)婚姻家庭等制度的相關規定與實踐。隨著2011年10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建成,中國已經形成一系列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的中國特色法律制度,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頒布實施,并在時展,社會進步的情況下及時地在2005年對該法進行修改,為更好體現法律的作用,保護婦女的諸多權益,國家相應修改系列法律規章多達幾十件,2020年5月頒布的《民法典》,從物權、人格、婚姻家庭各方面全面規范,充分體現時代的特征。聯合國將每年的11月25日定為是“國際消除對婦女暴力日”,為保護婦女權益提供助力,中國方面也是加大對相關違法犯罪的處罰力度,數據顯示:2014年法院依法嚴懲侵害婦女、未成年人權益犯罪。各級法院審結拐賣婦女兒童、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048件,2019年懲治針對婦女兒童的暴力、虐待、拐賣、性侵害等犯罪,審結相關案件2.7萬件。

查看全文

農村婦女權益保障調查匯報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新時期的重大歷史任務。農村婦女占了農村人口的一半,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力量。只有切實維護農村婦女的合法權益,才能充分發揮農村婦女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為深入貫徹實施《婦女權益保障法》,了解和掌握新形勢下我縣農村婦女合法權益保障落實的現狀,發現問題,找出差距,提出改進措施,推動全社會進一步關注農村婦女群體。8月3日至8日,縣政協文宣委、縣婦聯聯合到全縣5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就農村婦女權益保障落實情況開展專題調研。調研組認真聽取了各鎮街《婦女權益保障法》執行情況匯報,召開了村婦代會主任代表、女村“兩委”委員代表、群眾代表座談會,了解農村婦女權益保障工作貫徹落實情況。

一、基本情況

自《婦女權益保障法》頒布以來,我縣不斷加大維護婦女特別是農村婦女合法權益的工作力度。一方面從宣傳入手,利用“3·8”婦女維權周、“11·25”國際消除對婦女的暴力日、“12·4”法制宣傳日等時機,加大對農村婦女維權宣傳,增強婦女維權意識。另一方面從執行入手,建立健全維權機構,截止目前,全縣先后成立了婦女兒童合法權益服務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家庭糾紛調解站、110家暴報警服務中心和婦女維權合議庭,年均幫助農村婦女解決實際困難60余起。一系列措施的執行取得了明顯效果,侵害農村婦女權益的現象得到了一定遏制,農村婦女在政治、文化教育、醫療、財產、婚姻家庭等權益保障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

一是農村婦女參政意識和能力不斷提高。在今年第十屆村級組織換屆選舉中,全縣女性進村“兩委”工作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村民委員會中有婦女成員的村達到了100%。全縣333個行政村,共有352名女性進入村“兩委”,比換屆前的60名增加了486.7%。其中,擔任村書記的女性有9名,比換屆前的5名增加了80%;擔任村主任的女性有10名,比換屆前的4名增加了150%;擔任村黨支部委員的女性有108名,比換屆前的33名增加了227.2%;擔任村委委員的女性有328名,比換屆前的47名增加了697.9%;村主任、書記一人兼女性有7名,村“兩委”委員一人兼女性有101名。

二是農村適齡女童失學輟學現象明顯減少。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我國兒童義務教育階段的性別差距逐漸縮小,女童的受教育環境不斷改善。根據《2012年墾利縣婦女兒童狀況綜合統計報表》顯示,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已達到100%,小學輟學率為0;初中階段毛入學率為99.73%,其中女童為99.69%,女童輟學率僅占0.31%?!凹彝ソ洕щy”和“自己不愿意上”是目前造成適齡女童失學的兩個主要原因,性別歧視因素的影響已很小。

三是農村婦女享受到的醫療衛生條件明顯提高。城市醫療組織機構志愿定時定點的為農村婦女提供義診和體檢。婦聯系統與衛生系統聯合免費舉辦健康知識講座,普及衛生保健知識,增強農村婦女的自我保健能力。自2012年6月起,我縣全面推行農村婦女“兩癌”免費檢查,截止2011年9月,共檢查農村婦女38901名,查出宮頸癌癌前病變32例,乳腺癌15例,為農村婦女健康保駕護航。近年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發展迅猛,農村婦女受益匪淺。農村婦女住院分娩率達到100%,實現了在鎮街衛生院、縣城或城市正規醫院生育小孩的目標。

查看全文

婦女權益保障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凡在本省行政區域內涉及婦女合法權益的保障事項,均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各級婦女聯合會以及工會女職工委員會等婦女聯合會的團體會員是婦女利益的代表者、維護者,應當積極做好保障婦女權益工作,督促有關部門和組織落實各項保障婦女權益的措施。

第四條保障婦女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應當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和本辦法的規定,依照婦女和男子權利平等,保護婦女特殊權益,逐步建立和完善對婦女的社會保障制度,以及禁止歧視、虐待、殘害婦女等原則,采取各種有效措施,積極保障和維護婦女的合法權益。

第五條婦女應當遵守國家法律,尊重社會公德,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婦女應當自尊、自信、自立、自強,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查看全文

婦女權益保障法規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障婦女的合法權益,促進男女平等,充分發揮婦女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根據憲法和我國的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第二條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

國家保護婦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權益,逐步完善對婦女的社會保障制度。禁止歧視、虐待、殘害婦女。

第三條保障婦女的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應當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保障婦女的權益。

國家采取有效措施,為婦女依法行使權力提供必要的條件。

查看全文

老年婦女權益狀況調查匯報

目前我國在經濟還不太發達的條件下進入了老年型社會。在老年人口中,由于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性長等因素,老年婦女在老年人口中的比例較大。據有關資料顯示,2002年我國60歲以上女性人口有6437萬人,占老年人口52%。由于歷史、文化、社會等方面原因,老年婦女生活中面臨的困難和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比較集中,甚至于比男性老人還多,這使得老年婦女的權益保障問題成為一個比較突出的社會問題。

根據省婦聯的統一部署,我們對駱崗街道60歲以上的老年婦女權益保障狀況進行問卷抽樣調查。調查采用省婦聯印發的“省城市老年婦女權益保障狀況的問卷調查表”,共發放問卷調查表300份,按居委會人口比例分發至各社居委,由社區婦聯主席到60歲以上老年婦女家上門調查登記。調查表收回300份,回收率100%。

調查問卷的基本情況

絕大多數的的老年婦女老有所養,家庭贍養、扶養和五保供養較為充分,生活來源穩定。老有所醫,醫療費主要由子女負擔和自費,少部分有醫保。老有所樂,大多對生活感到滿意,心情舒暢。

一、老年婦女的生活來源主要來自子女給付和個人儲蓄。老年婦女生活來源中子女給付占44.33%,個人儲蓄占30%,養老金占16.33%,低保占3.67%,社會救助占1%,其他占29.33%。

二、老年婦女居住方式呈現多樣化。其中,獨居的占36.67%,夫婦隨子女分開居住的占33%,與子女共同生活的占30.67%,在養老機構的占12%,其他占1%。

查看全文

婦女權益經驗交流材料

在××*黨工委、管委會的領導下,在上級婦聯的指導下,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維權”的工作方針,進一步加強對新時期維權工作的研究、探索和創新,優化社會環境,加大源頭參與力度,進一步完善適應新形勢的維權制度和工作機制,整合社會資源,構筑社會化工作格局,調動各方力量,共同保障廣大婦女合法權益,把維權工作落到實處。

一、領導重視,保障婦女權益。

××*黨工委、管委會領導關心和重視婦女權益保障工作,關心基層貧困婦女,在為困難群眾“送溫暖、獻愛心”活動中,撥付專項資金×××元,通過區婦聯送到貧困母親和特困家庭婦女手中,特別是對我區的幾名上訪的貧困婦女,由主管主任牽頭,相關部門參加專題研究她們的問題,并多方協調關系解決她們的實際困難。

二、大力宣傳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在新的形勢下做好婦女維權工作,確保我區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今年以來我區婦聯維權工作進一步加大了力度,首先,在廣大婦女干部、婦女群眾中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提高她們的法制意識和法律素質,幫助她們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其次,××*在項目開發中涉及到征用土地,婦女因土地被侵權案件更容易暴露,為了使各級干部熟練掌握相關法律法規,在工作中自覺執行各項政策,維護婦女權益,我們在××*舉辦的各類集中學習或培訓班上,協調安排維護婦女權益相關政策的內容。我區社會事業局組織村、支兩委干部進行培訓,我們利用這個機會,請市婦聯的領導給村、支兩委授課,講解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男女平等和婦女權益保障等方面的知識;第三,不斷創新宣傳教育的形式。一是精心策劃,創新活動形式。如“三八”維權周,我們都通過法律咨詢、文藝表演、送法下鄉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動普法宣傳高潮。與有關部門合作聯合組織村婦女秧歌隊和小學生進行專場演出;結合文化下鄉活動,進行以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婦女權益保障法》、《婚姻法》為主要內容的有關法律知識的宣傳,在××*上上下下形成尊重婦女、關心婦女、保護婦女的良好社會氛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