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4 02:26:3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發熱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發熱待查臨床分析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本院以發熱待查收住患者的病因,旨在對臨床的診斷及治療作出指導性意義。方法回顧性分析本院發熱待查住院患者130例的臨床資料。結果130例患者中,感染83例(63.85%),結締組織疾病15例(11.54%),腫瘤14例(10.77%),其他2例(1.54%),原因仍未明確16例,占12.31%。結論感染性疾病是發熱待查的主要原因,溫州地區傷寒感染尤為高發,其次為結締組織病、惡性腫瘤。
【關鍵詞】不明原因發熱診斷回顧性分析
不明原因發熱(feverofunkonwnorigin,FUO)是內科常見疑難雜癥,國內學者提出發熱待查的診斷標準為發熱期限>2~3周、體溫>38.5℃、經完整的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及常規的實驗室檢查不能明確診斷者[1]。據統計,有200多種疾病可引起FUO[2]。根據已有的病因分類來考慮患者可能的病因,對臨床醫師有較大幫助。現對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FUO130例作一病因分析。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130例,其中男81例,女49例,年齡23~73歲(平均46.7歲);體溫38.5℃~40℃(弛張熱28例,稽留熱7例,間斷熱46例,不規則熱49例);發熱時間10d~2個月(平均37d)。
小兒發熱辨治分析論文
[關鍵詞]發熱;中醫療法;辨證論治;醫案
Treatmentofinfantfeverbasedonsyndromedifferentiation
KEYWORDSfever;therapy,TCM;zhengdifferentiationtreatment;casesrecord
發熱是小兒疾病常見的癥狀。臨床上常常有這樣的患兒,在外感高熱消退后,往往會持續一段時間的低熱,檢查相關的體征和實驗室指標均正常,患兒沒有明顯的不適,精神狀況良好,西藥無特效的治療方法。另有一些患者有不明原因的發熱,往往持續高熱1~2個月不退,西醫診斷原因不明而難以治療。因此這些患兒往往投治于中醫。上海市中醫醫院兒科王霞芳主任從事中醫臨床30余年,是第三屆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班指導老師,她對發熱分別從傷寒六經或溫病衛氣營血辨證施治,對低熱、久熱不退者往往有較好的療效。
1太陽中風,營衛不和
若低熱起伏,頭暈乏力,盜汗較多,舌紅苔薄,脈細小數,屬營衛不和,營弱衛強,宜桂枝湯加味治療。
小兒發熱的辨治論文
【關鍵詞】發熱
[關鍵詞]發熱;中醫療法;辨證論治;醫案
Treatmentofinfantfeverbasedonsyndromedifferentiation
KEYWORDSfever;therapy,TCM;zhengdifferentiationtreatment;casesrecord
發熱是小兒疾病常見的癥狀。臨床上常常有這樣的患兒,在外感高熱消退后,往往會持續一段時間的低熱,檢查相關的體征和實驗室指標均正常,患兒沒有明顯的不適,精神狀況良好,西藥無特效的治療方法。另有一些患者有不明原因的發熱,往往持續高熱1~2個月不退,西醫診斷原因不明而難以治療。因此這些患兒往往投治于中醫。上海市中醫醫院兒科王霞芳主任從事中醫臨床30余年,是第三屆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班指導老師,她對發熱分別從傷寒六經或溫病衛氣營血辨證施治,對低熱、久熱不退者往往有較好的療效。
1太陽中風,營衛不和
臨床藥師對原因不明發熱患者的藥學服務
1臨床資料
患者,男性,78歲,身高175cm,體重63kg。主因“間斷發熱2月,再發半月”入院。2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間斷發熱,抗感染、中藥(具體品種用法用量不詳)治療可好轉,半月前無明顯誘因再次發熱,體溫均在38.5℃以上,無時間規律,最高達40℃,伴畏寒、寒戰,輕微咳嗽,有痰不易咳出,喘息、氣急明顯,自服解熱鎮痛藥(具體品種用法用量不詳)5天、靜點左氧氟沙星(0.3g,1次/日)10天,效果不佳。為進一步診治入我院。既往史:無特殊,無藥物過敏史。查體:體溫38.6℃,心率75次/分,呼吸24次/分,血壓110/70mmHg。消瘦,呼吸急促,急性病面容,口唇略發紺,右肺底可聞及濕啰音,雙下肢浮腫,桶狀胸,肋間隙增寬,其它無異常。診斷:發熱原因待查。
2抗感染治療方案及藥學服務
第1天:最高體溫38.6℃,取痰、血做細菌培養,給予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抗感染治療。第2天:體溫36.6℃,白細胞(WBC)6.20×109•L-1,中性粒細胞比值(NEU)66.20%,單核細胞比值18.50%。C-反應蛋白(CRP)132mg•L-1、紅細胞沉降率(ESR)97mm•h-1、降鈣素原(PCT)0.18ng•ml-1,胸部CT示:雙側間質性炎癥,肺氣腫,右側胸腔少量積液,肝、腎功能正常。繼續抗感染治療。臨床藥師藥學服務:由患者的癥狀、體征及炎癥指標CRP、ESR、PCT的升高,并結合胸部CT,提示感染性疾病,并高度懷疑由細菌引起,且不排除真菌所致感染,建議臨床醫師做真菌葡聚糖試驗,被采納。理由:①在國內不明原因發熱的病因以感染、腫瘤、結締組織-血管性疾病占前3位+。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發熱的第一位原因,可高達30%~60%,其中以細菌引起的感染性不明原因發熱居多;②非病毒感染。PCT是一種蛋白質,當嚴重細菌、真菌、寄生蟲感染以及膿毒癥時它在血漿中的水平升高,病毒感染時PCT不會升高;③真菌?患者高齡、既往應用過抗菌藥、肺間質疾病等均是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雖然侵襲性真菌感染時PCT可以增高,但局灶性真菌感染PCT很少增高,尤其免疫抑制及中性粒細胞減少合并真菌感染時患者的PCT不升高,因此PCT結果對真菌感染的診斷價值也是有限的。初始抗感染選用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臨床藥師認為合理。首先分析一下患者院外靜點左氧氟沙星治療效果不佳的原因:①未覆蓋病原菌?參考《社區獲得性肺炎(CAP)診斷和治療指南》:需入院治療、但不必收住ICU的患者,常見病原體為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混合感染(包括厭氧菌)、需氧革蘭陰性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呼吸道病毒等。左氧氟沙星除厭氧菌、呼吸道病毒未覆蓋外,對以上其他病原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②病原菌產生耐藥?參考《CAP診斷和治療指南》,近期應用過抗生素,常見病原體為耐藥肺炎鏈球菌、腸道革蘭陰性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由此分析示左氧氟沙星僅對耐藥肺炎鏈球菌抗菌作用差。綜上分析,選用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合理的理由:①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主要用于銅綠假單胞菌和各種敏感革蘭陰性桿菌所致的感染,對多數革蘭陽性菌亦有抗菌活性,同時對厭氧菌也有抗菌活性;②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是哌拉西林鈉與舒巴坦鈉按不同比例組成的復方制劑,其中舒巴坦對由β-內酰胺類抗生素耐藥菌株產生的多數重要的β-內酰胺酶具有不可逆性的抑制作用;③哌拉西林與左氧氟沙星作用機制不同,可以增加抗菌的敏感性。左氧氟沙星是通過抑制細菌DNA旋轉酶(細菌拓撲異構酶)的活性,阻礙細菌DNA的復制而達到抗菌作用,而哌拉西林鈉主要通過干擾細菌細胞壁的合成而起殺菌作用。
第3天:體溫37.3℃,輕微咳嗽,發熱時喘息、氣急;右肺可聞及濕啰音。痰培養示:未發現致病菌;抗核抗體正常。加用多西環素聯合抗感染。臨床藥師藥學服務:與臨床醫師共同制定抗感染方案,加用多西環素聯合抗感染。初始治療后48~72h應對病情和診斷進行評價。該患第2天體溫雖有下降,但第3天又升高,提示感染控制不佳。分析原因:藥物未能覆蓋致病菌或特殊病原體感染(如分枝桿菌、真菌等)。多西環素的抗菌譜除對常見的革蘭氏陽性球菌,陰性桿菌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外,還對衣原體,立克次體,支原體等有抑制作用,其機制是通過干擾敏感菌的蛋白質合成。因此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聯合多西環素既可通過不同機制作用增強細菌對藥物的敏感,還可在增加抗菌強度的同時擴大抗菌譜。
第5天,仍發熱,最高體溫38.3℃,輕微咳嗽,幾乎無痰,真菌葡聚糖試驗陰性;為進一步明確診斷相應的檢查結果示:腹部彩超:脾大,脾不均質改變;肥達氏試驗、布氏桿菌凝集試驗陰性;肝炎抗體陰性;腫瘤癌胚抗原(CEA):3.21ng/ml。繼續治療。
發熱性疾病解熱機制探討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中藥組方退熱的機制研究;單味中藥及其有效成分退熱的機制研究;中成藥退熱的機制研究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發熱是一個癥狀,可見于臨床上的諸多疾病、體溫調節性升高的機制及同時啟動的限制發熱的機制、桂枝湯、桂枝湯可通過多種途徑起到退熱作用,使發熱機體解熱、桂枝湯的解熱效應通過干擾蛙皮素受體及其功能起作用、銀翹散、促進呼吸道腺體分泌而對呼吸道炎癥有治療作用,并有廣譜抗菌作用、抗病毒退燒飲、抑制LP家兔發熱同時,也抑制了下丘腦cAMP含量的增多、高熱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急癥、新博柴黃沖劑、痰清注射液、雙黃連粉針劑、中藥清毒退熱煮散劑、腦熱清(NRQ)口服液、清開靈(QKL)注射液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發熱是臨床上常見的一個癥狀,中醫對于發熱疾病的治療有一定的優越性,而近年來學者們圍繞中醫藥退熱的機制展開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本文僅從三個方面將近幾年的研究略作整理歸納,共同探討。
【關鍵詞】中醫藥退熱退熱機制
發熱是一個癥狀,可見于臨床上的諸多疾病。現代生理學和病理生理學認為,發熱是在致熱原的作用下,體溫調節中樞的調定點上移而引起的調節性體溫升高。目前認為,發熱時體溫上升的高度是正、負兩種調節機制相互作用的結果,即體溫調節性升高的機制及同時啟動的限制發熱的機制(體溫上升被限定于一定高度,稱為熱限)[1]。在此基礎上,學者們對于發熱性疾病的解熱機制進行了探討,發現其可在多個環節起作用,充分顯示了中醫藥退熱的優越性。作者僅將近幾年的研究從三個方面略作歸納,整理如下。
1中藥組方退熱的機制研究
1.1桂枝湯
功率損耗的電氣發熱研究
極化損耗致熱型
絕緣介質在交變電場中會發生極化現象,即絕緣介質兩端對外表現出一定的正負電極性,常見的極化形式有畸變極化、位移極化和轉向極化。在完成極化的過程中,介質分子在外界電場作用下,要克服分子間作用力和轉動時的摩擦力而消耗電能,這些消耗的電能就是極化損耗,對外表現為絕緣介質出現發熱。極化損耗致熱只存在于絕緣介質中,金屬導體發熱損耗中不存在極化損耗。絕緣介質的極化損耗與電源的頻率有關,頻率越高,單位時間內完成的極化次數越多,極化損耗就越大,發熱就越明顯。電力生產中,絕緣介質多處在工頻50Hz的低頻電場中,絕緣良好情況下,盡管絕緣介質的主要損耗是極化損耗,但是,單一形式的極化損耗致熱不會超過設備工作允許的溫度范圍。極化損耗是致熱的損耗之一,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是主要致熱因素,生產中,只有絕緣介質在潔凈、干燥且嚴重老化情況下的發熱,極化損耗致熱才是主要因素。
電離損耗致熱型
絕緣介質的原子在電場作用下,部分原子變為電荷時釋放原子能量,此能量就是電離損耗,這種能量損耗的實質仍然是消耗外界的電場能,電離損耗作用的結果依然是造成絕緣介質發熱。電離損耗是外界強電場作用的結果,根據近似公式E=U/d(E為電場強度;U為電壓;d為絕緣間距)可知:只要改變絕緣間距d的大小,無論在高壓下或低壓下都可能產生強電場。只要在強電場作用下,絕緣介質產生的主要損耗一定是電離損耗。絕緣介質在強電場作用下,原子電離的速度很快,短時間內產生的大量電離損耗就會使絕緣介質溫度上升很高,因此,電離損耗致熱是各種損耗致熱中最危險的一種情況。電離現象和電導現象本質區別是,當電離現象較強時,電導電流較小;而當電導現象較強時,電離過程就較弱。生產中的電暈現象就是局部畸變強電場產生電離損耗的典型實例:當空氣發生電暈現象時,空氣電導電流幾乎為零,電極附近的空氣卻局部高溫,其原因就是電離損耗致熱的緣故。電暈放電發展的最高階段是絕緣擊穿,形成電弧,此時的電離損耗來自正負電荷復合過程中產生的光子能,巨大的光子能量會使絕緣介質溫度快速上升,超過絕緣介質極限承受能力,引起設備爆炸。在生產實踐中,只要是絕緣材料處在極不均勻電場中出現的局部發熱,往往都是電離損耗致熱結果,典型實例:穿墻套管法蘭附近電場較強,因此法蘭周圍的瓷瓶就容易發熱;線路絕緣子串兩端所處的電場較強,因此發熱絕緣子往往也都出現在絕緣子串的兩端。
渦流損耗致熱型
對導體而言,交變的磁場總是能在導體內部產生無數的“同心”環流,這些環流在導體上產生的損耗就是渦流損耗。渦流損耗的大小與磁場的變化方式、導體的運動、導體的幾何形狀、導體的磁導率和電導率等因素有關。硅鋼片既是良好的導磁材料,同時又是導體,因此,變壓器鐵心的損耗成分中就包含有渦流損耗,渦流損耗消耗的是電能,表現形式仍為發熱。生產實踐中,變壓器鐵心采用減小硅鋼片的單個體積、保證硅鋼片的片間絕緣都是為了減小變壓器鐵心的渦流損耗。另外,全連式分相封閉母線的外殼,采用把三相外殼連接在一起的目的,就是讓三相磁場在封閉外殼中相互抵消,減少外殼渦流損耗的產生。
兒童發熱的護理論文
【關鍵詞】兒童體溫
【摘要】發熱是兒童到醫院就診的主要臨床癥狀,能夠退熱是就診兒童家長的急盼。根據目前醫院對兒童發熱、盲目給予退熱的現狀,探討發熱時常見病因及發熱時的機體生理變化及處理方法,充分認識發熱的概念及發病機制,耐心做通兒童家長工作,正確對待、處理發熱。做好以上工作是新時期世界衛生組織對醫務工作者要求。
【關鍵詞】兒童體溫;致熱源;護理對策
在兒科門診,發熱是兒科最常見的癥狀,是發熱性疾病的重要病理過程和臨床表現。嬰幼兒對發熱較為敏感,易致“高熱驚厥”,發熱是機體對疾病的防御反應,且熱型和熱程又可反映病情變化,故發熱可作為診斷疾病、評價療效和估計預后的重要參考。但是目前大多數醫院門診不少醫生凡遇高熱均應用地塞米松、安痛定、柴胡等藥物注射或各種口服退熱藥強行解熱,極易貽誤診斷,耽誤治療,因此有必要正確認識和處理發熱。
1發熱的概念
臨床上常把體溫上升超過正常值0.5℃稱發熱,正常小兒肛溫波動于36.5℃~37.5℃,腋下溫度為36℃~37℃,個體略有差異。根據體溫調定點學說:即體溫的調節類似于恒溫器的調節,PO/AH中有個調定點,即規定數值(如37℃),如果體溫偏離此規定數值,則由反饋系統將信息傳輸到控制系統,然后經過對受控系統的調節來維持體溫的恒定。下丘腦熱調節中樞體溫調定點增高引起的體溫升高,即致熱源引起體溫調節機能的內控性反應,把體溫上調到符合體溫調定點的新水平。所以體溫升高是通過生理機制而實際體溫調節功能并無障礙。少數病理性體溫升高可超過體溫調定點水平稱超高熱,是體溫調節體制失控或調節障礙的結果,可見于中暑、甲狀腺功能亢進、下丘腦有退行性變破壞體溫調控、神經系統疾病時,嚴重皮膚病患兒因散熱障礙亦可致體溫過高。
表證與惡寒發熱關系探究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表證與惡寒發熱之間的關系。方法對確診為表證的患者觀察其寒熱的情況。結果在123例表證患者中,出現惡寒發熱并見的有49例(39.84%),只出現惡寒的有42例(34.15%),只出現發熱的有17例(13.82%),無明顯寒熱者15例(12.20%)。結論惡寒發熱并見盡管對表證的診斷有重要意義,但不是表證的必有癥狀,相當大一部分表證的患者中不會出現惡寒發熱并見的表現;惡寒比發熱在表證的診斷中更為重要,但惡寒也不是表證必有之癥。
【關鍵詞】表證惡寒發熱惡寒
“惡寒發熱同時并見,多主外感表證”,這已為歷代中醫學家所共識。全國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醫診斷學》中說,表證是指六淫、疫癘等邪氣,經皮毛、口鼻侵入人體的初期階段,正氣抗邪于膚表淺層,以新起惡寒發熱為主要表現的輕淺證候[1]。可見表證與惡寒發熱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惡寒發熱是診斷表證的重要依據,然而惡寒發熱是不是表證的必有癥狀,表證患者中惡寒發熱出現的幾率有多大,惡寒發熱對于表證的診斷到底有多大意義,這些問題尚未見到報道,因此我們對此進行了臨床觀察和探討。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觀察對象123例,均為2006-10~2007-02在廣西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廣西中醫學院附屬瑞康醫院門診和住院部就診的表證患者及廣西中醫學院的本專科學生、教職工、教職工家屬中未去醫院就診但確診為表證的患者,其中男66例,女57例。由于表證病情輕淺,相當一部分癥狀較輕的患者不會去醫院就診,因此為了更全面地收集臨床資料,以準確觀察表證與惡寒發熱的關系,我們從未在醫院就診的人中收集了一部分病例。
1.2方法
外感發熱患者中醫護理措施的應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7月本院收治的外感發熱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外感發熱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中女性患者均排除妊娠期和經期,所有患者均排除患有嚴重原發病及退熱劑對體溫的影響。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15~65歲,平均年齡(48.0±6.1)歲;病程3~42h,平均病程(18.0±8.0)h。觀察組中男12例,女18例;年齡20~59歲,平均年齡(45.0±4.2)歲;病程5~48h,平均病程(22.0±8.7)h。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中醫護理措施。常規護理主要包括:為患者定時測量體溫,采用物理降溫,如用溫水擦洗汗液、酒精擦拭退熱等,告知患者應多飲水,以清淡流質飲食為主。對于持續高溫患者加強觀察,遵醫囑做退熱處理。中醫護理措施:刮痧、拔罐、耳穴壓豆、放血療法等。
1.3評價指標
禽流感發熱門診護理管理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我院共接診發熱患者493例次,其中男286例次,女207例次。做膠體金檢測490例次,采集并送檢鼻咽拭子129例次,收治隔離觀察6例次。
1.2方法
1.2.1發熱門診的布局合理
發熱門診單獨設立在醫院通風良好的地方,遠離其他門急診,出入口與普通門診分開,標識明顯,用綠色大字書寫有一定版面的“發熱門診”字樣,掛在發熱門診醒目位置,使人一目了然。地面設有明顯的指向標志,用紅色箭頭在通道上一直將患者引向目的地。發熱門診采取全封閉式就診流程,掛號、收費、化驗、取藥、檢查在同一區域完成,避免引起交叉感染。分別設立醫務人員和病人專用通道,分清潔區、半污染區和污染區,分區明確無交叉,各區域保潔物品專區專用。有獨立的輸液室和患者使用的衛生間。在出入口放置快速手消,地面放置浸有2000mg/L有效氯的腳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