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產量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5 15:55:0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大豆產量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大豆產量

初探多效唑和大豆產量的關聯性

摘要:多效唑對大豆農藝性狀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噴施多效唑可以抑制大豆莖桿伸長、增加大豆莖粗、降低空癟率、增加大豆百粒重,大豆盛花期噴施15%多效唑450g/hm2增產136.5kg/hm2,增產率為5.0%;大豆盛花期噴施15%多效唑300g/hm2增產111.0kg/hm2,增產率為4.0%。

關鍵詞:多效唑;大豆;農藝性狀;產量;影響

在大豆生產中,由于品種、土壤、栽培技術、氣候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倒伏現象時有發生。近年來,隨著施肥量、密度的加大,倒伏已成為限制大豆產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多效唑是20世紀80年代研制成功的三唑類植物生長調節劑,是內源赤霉素合成的抑制劑,對作物生長具有控制效應,可以延緩植物生長、抑制莖桿伸長、縮短節間、增加植物抗逆性能、提高作物產量。為進一步研究多效唑對大豆的影響,2009年筆者采用不同用量多效唑,在大豆不同生育時期進行葉面噴施試驗?,F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一、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七星科技園區進行,土壤類型為白漿土,前茬作物為大豆。土壤理化性質:pH值6.3,有機質34.72g/kg,堿解氮176.4mg/kg,速效磷29mg/kg,速效鉀66.6mg/kg。

查看全文

探求大豆產量限制因素及增產措施論文

摘要分析了勃利縣大豆產量的限制因素,并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以為大豆增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豆;產量;限制因素;增產措施;黑龍江勃利

黑龍江省勃利縣耕地面積約11.33萬hm2,每年大豆播種面積穩定在5.33萬hm2以上,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但受大豆產量、品質的影響,農民收入徘徊不前。分析限制勃利縣大豆產量的因素,并探討對策,對實現大豆穩產、高產,提高大豆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影響大豆產量的因素

一是輪作不合理。重迎茬是限制大豆產量的主要因子,可導致土壤中有害物質增加,營養消耗不均衡,病蟲害嚴重,產量下降[1]。二是品種選擇不當。農民自留種、良種與良法不配套等現象較為突出,品種退化嚴重,不能充分發揮品種的增產潛力。三是施肥結構不合理,施肥帶有較大的盲目性。有機肥與無機肥,N、P、K的比例嚴重失調,不能滿足作物對營養元素的均衡需求[2]。四是培肥地力重視不夠。有機肥的施入量明顯減少,造成土壤嚴重板結,土壤的理化性狀不良,嚴重制約大豆產量的提高。五是病蟲害防治不及時。一旦發生病蟲害,農民存在僥幸、等靠心理,防治不及時,錯過最佳防治時期,造成危害,影響產量及品質。六是整地標準低。深松、旋、耙、翻等整地形式沒有得到合理應用,使犁底層上移,不抗旱、不耐澇,不利于作物的根系發育。

2提高大豆產量的措施

查看全文

大豆產量限制因素及對策綜述

摘要:分析了勃利縣大豆產量的限制因素,并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以為大豆增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豆;產量;限制因素;增產措施;黑龍江勃利

黑龍江省勃利縣耕地面積約11.33萬hm2,每年大豆播種面積穩定在5.33萬hm2以上,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但受大豆產量、品質的影響,農民收入徘徊不前。分析限制勃利縣大豆產量的因素,并探討對策,對實現大豆穩產、高產,提高大豆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影響大豆產量的因素

一是輪作不合理。重迎茬是限制大豆產量的主要因子,可導致土壤中有害物質增加,營養消耗不均衡,病蟲害嚴重,產量下降[1]。二是品種選擇不當。農民自留種、良種與良法不配套等現象較為突出,品種退化嚴重,不能充分發揮品種的增產潛力。三是施肥結構不合理,施肥帶有較大的盲目性。有機肥與無機肥,N、P、K的比例嚴重失調,不能滿足作物對營養元素的均衡需求[2]。四是培肥地力重視不夠。有機肥的施入量明顯減少,造成土壤嚴重板結,土壤的理化性狀不良,嚴重制約大豆產量的提高。五是病蟲害防治不及時。一旦發生病蟲害,農民存在僥幸、等靠心理,防治不及時,錯過最佳防治時期,造成危害,影響產量及品質。六是整地標準低。深松、旋、耙、翻等整地形式沒有得到合理應用,使犁底層上移,不抗旱、不耐澇,不利于作物的根系發育。

2提高大豆產量的措施

查看全文

大豆影響防治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大豆;重迎茬;影響;防治措施

論文摘要介紹大豆重迎茬對大豆產量、品質的影響,并提出防治措施,即合理輪作、選用抗逆性強的品種、合理耕作、施肥、地下病蟲害防治及適當增加播種密度等。

1重迎茬對大豆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1.1重迎茬對大豆產量的影響

大豆重茬、迎茬危害程度與重茬年限、土壤類型、有機質含量、水分狀況等有直接關系。重茬年限越長,危害越重。從土壤類型上看,土質肥沃、微酸性土壤,減產幅度小于土質瘠薄、偏堿性土壤;從土壤有機質看,同一重茬年限,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減產幅度小,反之則大;從地勢上看,在水分不足的情況下,平地和二洼地減產幅度小,而崗坡地減產幅度大。一般迎茬可減產10%~15%,重茬可減產15%~30%。大豆重茬年限越長,減產幅度越大,如遇到自然災害(干旱、高溫)年份,減產更嚴重,甚至絕收。從產量構成因素分析,主要引起莢數和三粒莢減少、癟莢增多等。

1.2重迎茬影響大豆植株干物質的生產積累

查看全文

大豆出口貿易現狀

一、我國大豆出口的優勢與劣勢

(一)從優勢方面看,主要有:

1有一定的資源優勢。我國大豆的資源優勢體現在土地和勞動力資源兩方面。從土地資源情況看,大豆在我國的分布很廣,除青海外,全國各省市都適合大豆種植,其中東北和黃、淮海地區的自然環境優越,是世界上最適宜種植大豆的地區之一。2001年這兩個地區的種植面積已達1.18億畝。從勞動力資源角度看,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且成本低。據農業部統計,到2006年底我國農業的剩余勞動力為1.8億左右,農村勞動力嚴重過剩。能為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服務貿易提供豐富的勞動力。因此,我國大豆的生產、加工都有比國外更有利的勞動力資源優勢。

2有一定的質量優勢。我國大豆具有高蛋白和低含油優勢,蛋白質含量一般比國外大豆高兩個百分點,而含油率則低兩個百分點。目前,我國東北地區有相當一部分地區種植高蛋白大豆,為高蛋白大豆的供應提供了有力保障。綠色、有機、非轉基因是我國大豆突出的質量優勢,發達國家正大力發展大豆植物蛋白替代肉類動物蛋白,而且對食用非轉基因大豆的需求較大。歐盟、日本和韓國正努力尋求非轉基因大豆的進口。僅日本每年用于食品加工的非轉基因大豆就達94萬噸。而且幾乎都靠進口。2005年我國對日、韓的非轉基因大豆出口高達21.6萬噸,充分證明我國大豆的質量優勢。近年來,我國已培育成功一批高油、高蛋白、高產的“三高”優質大豆品種,只要實現優質品種的推廣和成片種植,我國大豆的國際競爭力也將隨之提高。

3有一定的產量潛力優勢。我國大豆的產量優勢包括總產量的穩固增長和單位產量提升潛力大兩方面,從產量方面看,我國大豆的產量從20世紀90年代初的970多萬噸,到2000年上升到1500多萬噸,近幾年也呈上升趨勢,2005年總產量達1690萬噸,僅居美國、巴西、阿根廷之后,排名世界第四。2006年為1700萬噸,仍保持世界第四的地位,產量一直呈現出穩定增長的態勢。在單位產量方面,我國大豆目前的單產水平雖然低于美國、巴西和阿根廷等世界大豆主要生產國,甚至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但一旦我國實現技術突破就可快速提高產量,而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家的大豆生產卻很難在技術上突破和實現單產水平的大幅提高。

4有一定的區位優勢。亞洲是世界上進口大豆最多的地區,2006年達5800萬噸。從2002年開始,世界大豆進口量超過百萬噸的國家除我國、日本外,還有比利時、法國、葡萄牙、意大利、韓國、泰國和印度尼西亞??梢?,在世界大豆貿易中,亞洲大豆進口占非常重要的地位。與美國、巴西、阿根廷等世界大豆的主產國相比,我國與亞洲各國運輸距離和時間都明顯短,運輸較方便。因此,對亞洲市場出口具有顯著的區位優勢。

查看全文

經貿摩擦對大豆進口的影響研究

摘要:中美經貿摩擦給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安全帶來了挑戰,對我國大豆進口及大豆消費者的實際影響越來越引人注目。本文在構建起從居民蛋白質攝入需求到進口大豆的傳導機制基礎之上,運用靜態預測方法測算出,假設不受中美經貿摩擦影響,2018年進口大豆估計值為10529.57萬噸,人均每日動物蛋白質攝入24.21克。但受經貿摩擦影響,2018年實際進口大豆比估計值減少1616.7萬噸,人均每日動物蛋白質實際攝入量比假設狀態減少0.23克。為進一步保障大豆進口安全和居民蛋白質攝入量穩定增長,應當改善大豆進口能力、提高大豆的自給能力、降低飼料中豆粕的使用占比和引導消費者改變以豬肉為主的飲食結構。

關鍵詞:中美經貿摩擦大豆進口居民蛋白攝入

一、引言

從2008年到2017年,中國年均進口大豆約有40%來自美國,中美之間經貿關系的穩定與否,事關國內大豆的供需平衡。2017年以來,中美之間的經貿摩擦不斷,首當其沖的即是大豆進口量的總體下降。當前,進口大豆主要用于油料壓榨和豆制品加工,其副產物為豆粕,是養殖飼料的重要來源,進而極大地滿足了肉蛋奶類動物蛋白食品的生產和消費。因此,中美經貿摩擦對大豆進口產生的直接影響,會通過大豆與飼料之間的傳導機制,進而間接影響居民的蛋白質攝入數量和結構。因此,厘清進口大豆與居民蛋白質攝入之間的邏輯關系,并準確識別中美經貿摩擦對這一邏輯關系上各環節的影響程度,對深度認識中美經貿摩擦的影響,進而做出更加有針對性的政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動物蛋白質與進口大豆的關系

(一)動物蛋白質與飼料。隨著經濟的發展,從肉蛋奶類食品中獲取的動物蛋白質,在居民蛋白質攝取總量的來源中占據了越來越大的比例。作為本文邏輯分析的起點,首先以城鄉常住人口的比重為權重,對動物蛋白質攝入、消費與生產情況進行測算,測算結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2008年以來,我國城鄉居民動物蛋白質的攝入總量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由17.59克/日/人增長至23.54克/日/人,年均增長率約為3.4%。從結構上來看,肉類始終是居民動物蛋白質攝入的最主要來源,水產品類、蛋類與奶類分別次之。盡管動物蛋白質的產量和消費量都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但二者之間總是存在著一定的缺口,其原因可能在于統計口徑的差異、數據誤差與失真、生產量的非居民消費用途、外出就餐等因素的影響(盧鋒,1998)。2008年,城鄉居民的動物蛋白質消費占到當年生產總量的40%,2017年為45%,呈現出較為明顯的上升趨勢,并且可以基本推斷出這一比例在今后同樣會呈現出顯著的趨勢性變化。動物蛋白質產量之所以能快速增長,是在畜牧養殖業規?;l展與工業飼料廣泛普及的背景下,飼料產量的迅速增長。2008-2017年,我國飼料產量實現了由1.11億噸到2.84億噸的快速增長,年均增長率約為15.55%,遠高于動物蛋白質產量2.37%的年均增長率。2008年,1單位飼料實際上約可以轉化為0.19個單位的動物蛋白質產量。而到了2017年,可轉化的動物蛋白質產量僅為0.09個單位。這表明,飼料與動物蛋白質產量之間的轉化系數是在不斷降低的,并且從時間序列上來看,這一轉化系數仍將在今后呈現出相對顯著的趨勢性變化。(二)飼料與豆粕。在我國的飼料生產中,豆粕是滿足其蛋白質標準的重要投入品。在飼料生產與豆粕消費過程中,二者之間的相關系數卻呈現出相對顯著的趨勢性變化。從總的趨勢性上來看,1單位豆粕添加進越來越多的飼料里,但在2014年,飼料生產與豆粕消費的相關系數達到5.04的峰值之后,便開始呈現較為明顯的下降趨勢。這表明,2014年以后生產1單位飼料所使用的豆粕的數量是在增加的,這樣的一種短期下降趨勢會導致更高的豆粕消耗。數據來源:根據布瑞克農業數據庫的公開資料整理圖12000-2017年我國豆粕、大豆產消之間的比例關系從豆粕的消費與生產來看,2008年以來,我國豆粕的產量與其用于飼料生產的消費量都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如圖1所示,二者之間的比例關系也較為穩定,始終圍繞著98%的水平上下波動,沒有呈現出顯著的趨勢性變化。(三)豆粕與進口大豆豆粕是壓榨用大豆的副產品。2008年,我國用于豆油壓榨的大豆數量為4750萬噸,到2017年增長至8550萬噸。但如圖2所示,每單位壓榨用大豆所能生產的豆粕數量,即出粕率基本穩定在79%,未呈現出顯著的趨勢性變化。因此,可以認為這一比例在今后也將基本維持在79%的水平?;诔杀镜榷喾矫娴目紤],我國生產豆粕的大豆絕大部分使用了進口大豆,因此從2000年到2017年大豆進口量增長了8553萬噸,年均增長率高達16%。大豆的進口量與壓榨量之比在2000年僅為0.48,2017年則為1.12。這表明,在當前階段,幾乎所有的用于壓榨的大豆皆來源于進口。如圖2所示,二者比例關系的變化趨勢也反映,在假設狀態下,這一比例關系將呈現出顯著的提高趨勢。由此,通過分別論述動物蛋白質與飼料、飼料與豆粕、豆粕與進口大豆之間的轉化機制,已經建立起了“動物蛋白質-飼料-豆粕-進口大豆”的蛋白質傳導機制如圖2所示。

查看全文

我國大豆出口貿易

一、我國大豆出口的優勢與劣勢

(一)從優勢方面看,主要有:

1有一定的資源優勢。我國大豆的資源優勢體現在土地和勞動力資源兩方面。從土地資源情況看,大豆在我國的分布很廣,除青海外,全國各省市都適合大豆種植,其中東北和黃、淮海地區的自然環境優越,是世界上最適宜種植大豆的地區之一。2001年這兩個地區的種植面積已達1.18億畝。從勞動力資源角度看,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且成本低。據農業部統計,到2006年底我國農業的剩余勞動力為1.8億左右,農村勞動力嚴重過剩。能為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服務貿易提供豐富的勞動力。因此,我國大豆的生產、加工都有比國外更有利的勞動力資源優勢。

2有一定的質量優勢。我國大豆具有高蛋白和低含油優勢,蛋白質含量一般比國外大豆高兩個百分點,而含油率則低兩個百分點。目前,我國東北地區有相當一部分地區種植高蛋白大豆,為高蛋白大豆的供應提供了有力保障。綠色、有機、非轉基因是我國大豆突出的質量優勢,發達國家正大力發展大豆植物蛋白替代肉類動物蛋白,而且對食用非轉基因大豆的需求較大。歐盟、日本和韓國正努力尋求非轉基因大豆的進口。僅日本每年用于食品加工的非轉基因大豆就達94萬噸。而且幾乎都靠進口。2005年我國對日、韓的非轉基因大豆出口高達21.6萬噸,充分證明我國大豆的質量優勢。近年來,我國已培育成功一批高油、高蛋白、高產的“三高”優質大豆品種,只要實現優質品種的推廣和成片種植,我國大豆的國際競爭力也將隨之提高。

3有一定的產量潛力優勢。我國大豆的產量優勢包括總產量的穩固增長和單位產量提升潛力大兩方面,從產量方面看,我國大豆的產量從20世紀90年代初的970多萬噸,到2000年上升到1500多萬噸,近幾年也呈上升趨勢,2005年總產量達1690萬噸,僅居美國、巴西、阿根廷之后,排名世界第四。2006年為1700萬噸,仍保持世界第四的地位,產量一直呈現出穩定增長的態勢。在單位產量方面,我國大豆目前的單產水平雖然低于美國、巴西和阿根廷等世界大豆主要生產國,甚至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但一旦我國實現技術突破就可快速提高產量,而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家的大豆生產卻很難在技術上突破和實現單產水平的大幅提高。

4有一定的區位優勢。亞洲是世界上進口大豆最多的地區,2006年達5800萬噸。從2002年開始,世界大豆進口量超過百萬噸的國家除我國、日本外,還有比利時、法國、葡萄牙、意大利、韓國、泰國和印度尼西亞。可見,在世界大豆貿易中,亞洲大豆進口占非常重要的地位。與美國、巴西、阿根廷等世界大豆的主產國相比,我國與亞洲各國運輸距離和時間都明顯短,運輸較方便。因此,對亞洲市場出口具有顯著的區位優勢。

查看全文

淺析大豆專用肥肥效

摘要大豆專用肥肥效研究結果表明,大豆專用肥對大豆有顯著的增產作用,但苗期不宜施用;菌肥、有機肥與大豆專用肥混施對大豆的增產有明顯促進作用,且根瘤菌拌種后施大豆專用肥優于與有機肥混施,但肥效均略低于單施大豆專用肥。

關鍵詞大豆;專用肥;肥效;生長發育;產量

根瘤菌拌種是大豆高產、低成本的有效措施[1],有機肥也有利于大豆的優質優產[2-3],為了確定吉林市農業科學院所研制的大豆專用肥的最佳配施方法、提高大豆產量及品質,筆者對大豆專用肥、根瘤菌拌種及有機肥配施進行了對比分析研究?,F將結果總結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點選在吉林省樺甸市金沙地區,土壤類型為灰棕壤,耕層中養分含量為:有機質44.70g/kg,全氮1.05g/kg,全磷1.13g/kg,全鉀28.43g/kg,堿解氮393.1mg/kg,速效磷37.9mg/kg,速效鉀96.3mg/kg,pH值5.4。

查看全文

我國大豆出口貿易現狀分析論文

摘要:近年來,我國大豆出口面臨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國大豆對外貿易存在生產成本高、政策保護不足、單產水平低和銷售困難等問題,提升我國大豆出口貿易競爭力必須關注市場區位、質量問題。

關鍵詞:大豆;出口貿易;競爭力

我國作為大豆的原產地,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和出口國。然而,由于對大豆重視不夠,大豆種植科研投入不足,使我國大豆的種植面積萎縮,單產增長緩慢,總產量也一直徘徊不前。近年來,大豆進口量快速增加,2000年已突破一千萬噸,超過當年世界大豆貿易量的四分之一,成為世界第一大豆進口國。相對進口而言,我國大豆的出口不增反降,從20世紀90年代初的一百萬噸以上下降到20世紀初的二十萬噸。總之,我國大豆出口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一、我國大豆出口的優勢與劣勢

(一)從優勢方面看,主要有:

1有一定的資源優勢。我國大豆的資源優勢體現在土地和勞動力資源兩方面。從土地資源情況看,大豆在我國的分布很廣,除青海外,全國各省市都適合大豆種植,其中東北和黃、淮海地區的自然環境優越,是世界上最適宜種植大豆的地區之一。2001年這兩個地區的種植面積已達1.18億畝。從勞動力資源角度看,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且成本低。據農業部統計,到2006年底我國農業的剩余勞動力為1.8億左右,農村勞動力嚴重過剩。能為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服務貿易提供豐富的勞動力。因此,我國大豆的生產、加工都有比國外更有利的勞動力資源優勢。

查看全文

大豆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研究

摘要: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農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在農業生產種植的過程中,大豆作為一種優良的農作物,其中包含著大量的營養,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利,成為了重要的農作物類型。隨著我國農業逐漸趨于現代化,對于大豆的種植技術以及種植手段都有了更多的思考。對于大豆而言,除了要對種植的技術進行思考,還要對大豆種植期間遇到的病蟲害進行研究,對其進行有效防治,提高大豆的產量以及質量。對大豆的種植技術以及相關病蟲害的防治進行了探討研究。

關鍵詞:大豆;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策略

大豆中富含著大量的營養元素,對于提高人體健康有著積極的作用,正因此優點,大豆在我國有著廣泛的種植面積,成為了農業經濟發展中重要的農作物類型。但在目前的種植過程中,有較多農戶在進行種植時依舊使用傳統的種植手段,大豆的產量和質量不達標,造成農戶經濟損失嚴重。因此,在實際的種植過程中,要想提高大豆的種植產量及質量,需要對種植技術以及相關的病蟲害進行研究和探討,制訂防治方案,從而促進大豆的生產,提高大豆質量。

1大豆種植技術

1.1選擇品種

大豆種植對環境的要求低,大豆是一種根系作物,因而對水分的要求較高,在保證水量的條件下,農戶很容易實現大面積的種植,這也使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大豆品種。多種多樣的大豆種子,使農民在挑選的過程中不知所措。為確保大豆的種植質量,在進行種子挑選時,要根據種植地的土壤條件及溫度等選擇成活率高、容易種植的大豆品種,綜合考量種植區域周圍的生態環境,這樣才能挑選出更適合的大豆品種。此外,在挑選時,還要選擇一些抗病蟲害能力強的種子,防止在種植過程中出現大面積病蟲害。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保護大豆種子,同時也能提高大豆種子質量。進行種植的過程中,同一地塊土壤的種植條件不同,因此,要仔細了解土壤條件,充分利用土壤條件,提高產量[1-3]。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