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健康發展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3 10:03:4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持續健康發展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奶業持續健康發展意見通知
各區、縣,市,各委、辦、局:
為貫徹《關于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促進*市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保持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
大城市的奶業生產具有保障市場供應的特殊性,乳品是重要的“菜籃子”產品,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近幾年來,*市奶業發展情況總體良好,飼養規模基*穩定,加工能力明顯增強,奶類產量持續增長,乳品消費穩步提高,對豐富市場供應、優化畜牧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作出了重要貢獻。
去年以來,由于以飼料為主的生產成*大幅度提高,郊區奶牛養殖效益明顯下降,部分奶牛場出現虧損。雖然*市奶牛養殖技術水平、單產水平和良種覆蓋率相對較高,但養殖效益下降仍然對*市奶業發展產生較大負面影響。對此,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采取綜合措施,確保奶業持續健康發展。
發展奶業生產,保持奶業穩定健康發展,是優化農業結構,建設現代農業的需要;是促進產業進步,增加農民收入的需要;是改善居民膳食結構,增強市民體質的需要。按照*“十一五”期間農業發展的總體要求,到2010年,全市規模化奶牛場穩定在100家左右,奶牛總量在6萬頭以上,年產鮮奶26萬噸,全市奶牛養殖基*實現標準化生產,奶牛良種覆蓋率保持100%,奶牛平均單產水平達到8噸左右,力爭使*奶牛業成為*市安全優質穩定的奶源基地,國內現代奶牛業的示范基地,奶牛生產科技創新的實驗基地,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生態基地,2010年世博會優質牛奶的供應基地。
奶業持續健康發展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奶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乳品是重要的“菜籃子”產品,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為促進我國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保持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正確認識當前奶業發展面臨的形勢。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我國奶業持續快速發展,飼養規模不斷擴大,加工能力明顯增強,奶類產量持續增長,乳品消費穩步提高,對豐富城鄉市場、優化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去年以來,我國奶牛養殖效益大幅度下降,部分奶牛養殖戶虧損,個別地區出現宰殺母牛犢現象。對此,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奶業發展出現較大波動,直接原因是飼料價格上漲、原料奶收購價格偏低,深層次原因主要是:奶牛良種覆蓋率和單產水平低,養殖方式較為落后;乳品加工企業與奶農的利益關系不順,原料奶定價機制不合理;加工企業惡性競爭,市場秩序不規范;質量保障體系不健全,液態奶標識制度不落實;消費群體培育滯后,市場開拓不力。只有采取綜合措施解決這些問題,才能確保我國奶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奶業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我國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從總體上看,我國奶業發展起步晚,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增長潛力。保持我國奶業持續健康發展,是優化農業結構,建設現代農業的需要;是促進產業進步,增加農民收入的需要;是改善居民膳食結構,增強國民體質的需要。當前,我國奶業經過連續多年高速增長后,正處在從單純的數量擴張向整體優化結構、全面提高產業素質和競爭力轉變的關鍵時期。各地區、各部門要主動順應這一趨勢,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統一思想,真抓實干,努力把我國奶業發展推向新階段。
二、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農村沼氣持續健康發展工作意見
根據市、縣政府文件精神,為扎實推進我鄉農村沼氣民生工程建設,現就2014年農村沼氣建設發展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推動農村沼氣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
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我鄉農村沼氣已經成為現代循環農業發展的核心和紐帶,對于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改善農村衛生環境、生態環境,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農村沼氣持續健康發展,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將對我鄉創建縣級生態鄉鎮起到積極作用,目前中央扶持農村沼氣建設已成為國家強農惠農政策中的重要一環。各村既要把發展農村沼氣民生工程作為改變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重要內容,又要把發展農村沼氣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抓手,擺在重要位置,下大力氣抓好落實。
二、明確農村沼氣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農村沼氣建設的指導思想是:圍繞“三個結合”,即把農村沼氣建設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片推進相結合,與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和現代畜牧業發展相結合,與農村節能減排和低碳循環農業發展相結合;新建農村生活污水凈化沼氣示范工程,帶動農村有效治理生活污水,鞏固提高已建成的農村沼氣服務網點,實現“三個目標”,即到2015年,適宜農戶基本普及農村沼氣,規模畜禽養殖場基本配套建設沼氣工程,服務網點基本覆蓋沼氣用戶。
農村沼氣建設的目標任務是:2014年底我鄉新建沼氣180口,各村任務見附表。
鄉村振興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摘要:為了實現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針對蕉嶺縣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展開分析。介紹鄉村振興戰略對于經濟發展的作用,闡述目前在實施該戰略時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四點建議,使鄉村產業模式更加完善,以期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經濟發展;蕉嶺縣;人均可支配收入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于國內市場的形成與經濟持續發展有重要作用。作為內需的重要環節以及投資不可缺失的動力,農村消費水平的提升成為現如今國內市場最不可缺少的動力。現如今,農民收入呈現持續快速增長的態勢,為國內市場發展提供了堅持的后盾,但是在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這兩個方面,無法在短時間內實現大幅度增長,而財產性收入也是農民實現增收目標的一塊短板。為了解決現有問題,建議從國民收入分配著手,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推動農民經濟收入持續增長,以此實現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下面以廣東梅州山區蕉嶺縣為例展開分析。
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
(一)農村消費支持內需。農民收入增長率與城市居民收入增長率相比較高,且兩個群體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差也逐漸縮小,從2013年到2017年之間,從2.86縮小到2.71,可見農民收入增長對于農村消費的推動作用。農民在我國是一個比較大的群體,如果農村居民消費力度不夠,會對工業生產帶來直接的影響,最為常見的現象便是產能過剩,同時也會限制經濟增長[1]。因為“三農”政策的實施,使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速度加快,持續幾年內農民收入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城鎮居民,對國內消費形成明顯的刺激。2017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在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中所占比重已經達到58.8%。通過這一數據可以發現,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于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增長、農民消費等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二)脫貧攻堅加快形成國內市場。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中強調了“十三五”時期的脫貧攻堅目標,如今在中央領導下各個地區與部門展開合作,從2014年到2018年之間,我國農村的貧困人口大幅度降低,從之前的8249萬直接減少到3046萬,脫貧人數超過5000萬人;除此之外,貧困發生率也呈現逐年降低的趨勢,從2012年的10.2%,降低至2018年的2.6%。對于貧困地區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9年前三季度數據為8163元,與上年同期增長了10.8[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數額為8.0%。2018年蕉嶺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996元,比2010年6645元增長140.7%,年均實際增長17.1%,年均增幅高于城鎮常住居民。2018年12月底,蕉嶺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004戶5963人,其中有2769戶共5410人達到脫貧標準,脫貧率90.7%。當農村居民擺脫了貧困之后,在醫療、衛生、教育等各個方面承擔的壓力也相繼降低,收入增加、經濟凈收入增量,將更多到的精力轉化到生產、生活消費中,從而推動國內市場發展。
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解決的問題
畜禽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意見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現代都市農業發展方向,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加快轉變畜禽產業增長方式。以畜禽產品深加工為龍頭,大力發展畜禽良種繁育,積極發展家禽養殖,穩步發展生豬和奶牛養殖,適度發展肉牛養殖,構建現代畜禽產業體系。加快推進健康養殖,發展循環農業,保障畜禽產品供給和質量安全,實現畜禽產業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1.生態保護原則。堅持畜禽產業發展與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的有機統一,大力發展以畜禽養殖為載體的農業循環經濟,實現畜禽產業和生態建設協調推進。
2.健康生產原則。大力推行畜禽健康養殖方式,突出污染物綜合利用及污染治理配套工程建設,抓好畜禽排泄物處理、飼養管理、衛生防疫等重點環節,提高畜禽產品品質和質量安全水平。
3.標準養殖原則。引導和鼓勵龍頭企業帶農戶發展適度規模化畜禽養殖,積極推進訂單生產,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防疫、統一管理、統一銷售。
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重點探尋
【摘要】在我國,農民自愿聯合形成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這使農業生產資料得到了聯合,實現了集體組織成員共同進行農業生產經營的局面。在集體組織下的農業生產經營現狀下,對于集體資產的管理需要進一步地加強和深化,因此論文對集體資產管理的問題以及其發展途徑進行了研究,以期使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時使其達到促進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作用。
【關鍵詞】集體資產管理;農村經濟;發展
一、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意識薄弱力度不足。首先,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意識薄弱。對于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而言,集體組織在組織農業生產的過程中承受著來自內部利益與外部市場的壓力,這使其為了達成既定的生產任務,而將集體資產中的大部分用于配置農業生產,而集體組織在對資產的維護和監管上則存在著明顯的缺失,這種對于集體資產進行科學合理的配置、增值和分配上存在明顯缺失的集體資產管理的現狀,則是一種管理意識薄弱的表現,而這種表現則很容易造成集體組織主體與個體間的矛盾。其次,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力度不足。目前我國農村地區的集體組織缺乏對集體資產管理力度的落實,這使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一度呈現粗放的管理狀態。這種粗放管理則具體表現為:其一,資產賬目的粗放性,在實際的集體資產管理的過程中,我國很多集體組織的賬目管理缺乏科學性和精細化,主要表現為資產賬目建設和落實不規范,例如:在固定資產總賬下,缺乏明細賬建設;賬目多為流水賬,其賬目反映的資產信息不清等。其二,相關機制建設的粗放性,我國很多集體組織在有關集體資產管理的機制建設上還缺乏規范性,例如缺乏層級森嚴的管理層次相對應的機制建設,組織內部出現獨權專權現象,而這種現象一旦產生,那么集體資產、資源發包、出售或出租等一切資產使用過程都將可能出現獨斷決策問題,而一旦這種獨斷決策不科學、不合理,不公平,那么將直接影響集體利益。第三,管理與監督的粗放性,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會計類管理人才)導致集體組織在資產管理上缺乏先進性和創新性,這使得管理與監督工作缺乏流程指導和技術指導,從而使管理表現十分滯后。(二)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相關制度建設不足。在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中,產權制度是一項重要的制度建設環節,其對于在經濟市場的商品流通的過程中能否順利使資產的重新分配正常開展十分重要。而在我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建設中還存在如下問題:(1)在農村,一些農民無法提供明確的財產所有權(主要為土地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資料,這就造成產權歸屬的不明確問題的形成。(2)受權限限制,很多農村的農民在利用財產權利時不會做到科學利用及有效監督,這使得他們的經濟效益受到損失。另外,農村集體組織對于制度體系的建設健全工作的落實還較為不到位,這使得集體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缺乏一些規范性的流程和事項的制度依據;同時,進行集體資產管理的監督機制還缺乏職能制度的落實,例如村民理財監督小組沒有細化履行其理財職能、監督職能的制度依據。(三)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透明程度不足。集體組織在管理的過程中,尤其是針對資產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地實現資產管理的透明性,但是就目前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環境來看,其還不足以表現出資產管理的透明性。其主要表現為:很多農村的農民在產權管理上受限,這使得他們對于資產交易的細節和資產流動情況缺乏透明的監督條件;在對農村集體資產進行使用的環節,還存在很多無票據的資產支出行為,而這部分無票據的資產的流出成為集體資產錯賬、漏賬的主要源頭,這種情況長期得不到約束和治理,那么集體組織內部很容易形成不顧集體利益的腐敗現象。(四)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中閑置和增值資產管理不合理。對于資產的增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進行資產(主要指土地資源)使用的過程中,急于將閑置資產轉讓,以達到減少資產損失、盤活資產存量、優化資產結構的目的。然而在這種市場交易的過程中,往往集體經濟組織所獲得的這部分集體資產的增值價值極為有限,其增值價值多被受讓方獲取(例如為開發商或國家獲取),而農戶實際上所能夠得到的利潤分配則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因而可以說在處理閑置資產和增值資產的問題上,集體組織在科學、經濟地進行集體資產管理的過程中還表現出滯后性。
二、加強集體資產管理促進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途徑
(一)加強集體資產管理意識以及工作落實的力度。在集體資產管理時,要加強管理意識,就需要對管理隊伍的成員進行一定程度的管理素質的培養。首先,應對集體經濟組織的相關負責人進行集體資產管理知識的教育工作,加強他們有關資產管理的基礎知識。其次,集體經濟組織的相關負責人應起到行為引導的作用,對資產管理予以充分地重視,將這種對資產管理的重視深入到基層工作人員的行為中。另外,可以通過確定一些激勵政策來帶動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并嚴格打擊貪污腐敗、獨權專權現象,使面向實現積極效果的集體資產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實。(二)建立健全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相關制度。在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中仍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究其根源在于管理工作實現和落實的依據,即相關制度建設還存在明顯的不足,因而需要進一步地對制度建設工作進行科學的、具體的落實。首先,需要從組織構架入手,對于不同崗位的不同的職能進行設計,在制度建設中完善各級職能崗位的資產管理權責、以及崗位考核等制度。其次,根據具體的工作實施的各個環節進行具體的制度建設健全工作,例如針對審計工作環節,就要建立健全《定期審計制度》;針對招標投標工作環節,就要建立健全《招標投標制度》;針對資產處置工作環節,就要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資產處置備案制度》等。另外,對于產權管理上存在的不足之處,一是應盡快落實農戶產權歸屬的規范性,與國家產權部門聯合組織定期的產權判定、處置和歸檔工作,解決農民產權資料缺失的問題;二是應在備案制度的基礎上加快公開公示,使與產權處置有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出和流入的公開性和透明性得到實現。(三)落實資產核查工作,并及時做出公示。在審計執行的過程中,應該落實資產核查工作,并將資產核查結果記入一項審計內容,同時,審計應及時將核查的資產情況報上級管理機構。在進行資產核查的過程中,應保持定期核查的習慣,動態地掌握集體資產變動的情況,并將資產變動的情況及時地公示給集體經濟組織中的農民,使組織成員具有充分的知情權。這種核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資產流失、資產處置不規范等問題的出現,使農村集體資產的使用更加地規范和透明。(四)做好閑置資產管理的經濟性。增值資產分配的合理性在農村集體組織進行資產管理的過程中,其管理的資產中勢必存在著一定的閑置資產,這時如果不充分地利用這些閑置資產來獲取更大的增值資產,就造成了資產使用率低下以及資源浪費的現象。為了避免這一現象的發生,就要通過科學的經濟性手段做好閑置資產的管理工作,同時做好增值資產的分配工作。具體的實現途徑包括:科學合理地規劃閑置資產的轉讓,使這部分閑置資產的利益獲取中包括增值資產的部分,從而增加增值資產效益,保證農戶利潤分配的合理性。
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畜牧業是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畜牧業,對促進農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加農民收入,改善人們膳食結構,提高國民體質具有重要意義。“十五”以來,我國畜牧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肉、蛋、奶等主要畜產品產量居世界前列,畜牧業已經成為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進入了一個生產不斷發展、質量穩步提高、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的新階段。但我國畜牧業發展中也存在生產方式落后,產業結構和布局不合理,組織化程度低,市場競爭力不強,支持保障體系不健全,抵御風險能力弱等問題。當前,我國正處在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的關鍵時期,為做大做強畜牧產業,促進我國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加快畜牧業增長方式轉變,大力發展健康養殖,構建現代畜牧業產業體系,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畜產品供給和質量安全,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基本原則。堅持市場導向,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宏觀調控,保障畜牧業平穩較快發展。堅持協調發展,推進畜牧業產銷一體化經營;優化區域布局,構建優勢產業帶。堅持依靠科技,鼓勵科技創新,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產業升級,提升畜牧業競爭力。堅持環境保護,推行清潔生產,強化草原資源保護,發展生態畜牧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堅持政府扶持,鼓勵多元投入,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畜牧業生產,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
(三)總體目標。到“十一五”末,畜牧業生產結構進一步優化,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科技實力和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強,畜牧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由目前的50%上升到55%以上,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由目前的34%上升到38%以上;良種繁育、動物疫病防控、飼草飼料生產、畜產品質量安全、草原生態保護等體系進一步完善;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畜牧業生產初步實現向技術集約型、資源高效利用型、環境友好型轉變。
縣推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
為加快奶業生產方式轉變,確保生鮮牛奶質量,促進我縣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發展思路和目標
堅持統籌謀劃,分步推進的原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積極引導散養奶牛向小區集中,規范奶站建設,創新管理機制,健全保障體系,強化監管責任,全面規范生鮮奶生產經營秩序,從源頭上把好優質安全乳制品生產質量關。到2008年底,全面取締流動奶站;到2009年底,全縣奶牛基本進入規模養殖場(區)集中飼養;奶站均要依托規模養殖場(區)建設并由乳品加工企業經營管理。
二、大力推進規模養殖
奶牛養殖從分散走向集中是發展現代奶業的必然要求,也是現階段提高生鮮奶質量安全水平的重要舉措。按照“對散養奶牛入區給予適當補貼,規模養殖場(區)先挖潛后擴建再新建”的原則,縣財政將對奶牛規模養殖實施補貼,全力推進規模飼養。一是嚴格建設標準。新建擴建奶牛養殖場(區)要符合“五有”條件:有與其養殖規模相適應的場所和配套設施,有畜牧獸醫技術人員,有規定的防疫條件,有無害化處理設施,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要完善奶牛養殖、投入品和奶牛疫病防治三項記錄。二是嚴格備案程序。新建的規模養殖場(區)要到縣畜牧獸醫局備案,現有達不到建設標準的規模養殖場(區)要逐項進行整改,經縣畜牧獸醫局驗收合格后,補辦備案手續。2008年底前,不符合條件的奶牛養殖場(區)要全部達標。
三、規范奶站建設與管理
縣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思考
房地產業是發展國民經濟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礎產業之一,具有很強的產業關聯性,被稱為第三產業中的龍頭。隨著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下滑的影響,特別是近兩年(至2008年8月份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不斷緊縮,我國房地產業出現下滑趨勢,全國范圍內特別是大中城市房價大幅下跌。就**而言,由于本身人口基數較低,發展后勁不足,再加上房地產開發早、開發量多,以及農民公寓、農村留地建房及私人聯建房建設的影響,房地產業受到的沖擊更大更早。從2008年年初開始,我縣房地產市場需求不旺,供大于求現狀較突出,市場出現疲軟狀態。特別是2008年9月以來,受同心房產集資款抵付房款風潮的影響,對于本來就處于低迷之中的我縣房地產業來說更無異于雪上加霜。
一、客觀認識當前我縣房地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我縣“小縣大城”戰略的深入實施,縣域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房地產業作為新興產業也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2003年到2007年房地產投資、開發、銷售等呈逐年快速增長趨勢,成為**經濟新的增長點,然而自2008年起開始我縣房地產業形勢卻發生了明顯變化:
一是商品房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2008年,商品房新開工面積為6萬平方米,比2007年下降65.8%。
二是商品房銷售面積大幅下降。2008年,我縣銷售商品房372套,比去年下降23%;銷售面積為5.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9.5%。以前購房火爆的現象已不存在,商品房成交量持續下滑。
三是房地產開發稅收同比減少。2008年,房地產開發稅收為2528萬元,比2007年下降4%,比2006年增加4.4%,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比2007下降6.4個百分點,比2006年下降3.1個百分點。
電信持續健康發展研究論文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WTO的成員國。隨著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國際競爭國內化成為必然趨勢,國內各產業、各部門都面臨著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機遇和新挑戰。電信業是關系國計民生和信息安全的重要部門,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先導產業,為進一步推進電信體制改革,全面適應WTO《基礎電信協議》下的新形勢和新要求,維護正常的電信市場秩序,確保民族通信運營業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我們認為,下面幾個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
電信立法進程須加快
電信改革需要《電信法》
縱觀世界各國電信體制改革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其中的規律,各國都是從電信立法入手,在法律規定的框架內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規范的變革,讓改革有條不紊地分步實施。美國、英國、日本及歐盟成員國概莫能外,他們的電信改革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成功。
我國目前的電信體制改革沒有專門的基本法可以遵循,主要依靠政府的行政決策。政府部門試圖在體制改革完成以后,通過立法解決出現的問題和矛盾。這種做法雖然有著決策迅速,易于在短時間內推廣的特點,但是由于沒有公認的理論基礎,沒有明確的目標,既不能保證尊重法律權威,也不能確保遵循市場規律,使得改革中的電信企業和其他電信運營商感到茫然。
將改革程序、舉措和目標法律化的過程,就是一個多方面人員參與、各方面利益平衡的過程,涉及整個電信行業興衰的改革。不經過這樣一個過程,難免因為某些局部利益使得整個改革出現偏差。2001年,中國電信首次出現了增量不增收、收入急劇下降、增速顯著放緩的情況。雖然固定電話放號數量再創新高,累計新增電話用戶3500萬戶,固定電話用戶總數達到1.79億戶,但中國電信的收入增長不明顯,收入增幅顯著下降,僅為5%,較上年下跌13個百分點,不僅大大低于中國移動20%、中國聯通58%和整個通信行業14.7%的增幅,而且低于國內生產總值7.9%的增幅。這是中國電信從1984年以來首次低于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在各行各業增強企業競爭能力,迎接WTO挑戰的時候,這種局面亟待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