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轉化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2 11:14:1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成果轉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評價分析
1文獻回顧
關于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的研究,Henry提出要以企業為主體,買斷現有的科技成果,在對科技成果再次進行發展的基礎上實施轉化,以避免轉化后可能存在的利益分配問題,即科技成果轉化的二次創新模式。這種模式比較適用于成熟的資本市場,因為對企業的要求較高[1]。在區域科技成果轉化評價方法方面,Eriec在對30個國家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進行評價時采用了SFA方法,分別對這些國家在是否考慮環境因素時科技成果轉化效率的異同進行了比較[2]。HongKyuHan在對中小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進行評價研究時,構建了結構方程模型(SEM),這是一種較為新穎的實證分析方法,能夠彌補傳統評價方法的很多不足[3]。國內對于科技成果轉化也有較多研究,劉漩華等對廣東省科技成果轉化現狀進行綜合評價時采用了層次分析法,并將廣東省和北京、上海等6個省市的轉化能力進行橫向對比[4]。楊栩等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科技效益和環境效益四個方面構建了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效率評價指標體系,運用熵值法對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科技成果轉化效率進行評價[5]。胡中慧等人從科技成果應用、科技成果商業化、科技成果產業化、科技成果國際化四個方面構建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指標體系,計算了2012—2016年全國30個地區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值[6]。唐五湘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整理歸納發現學者們在設計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時,普遍采用13~17個底層評價指標[7]。本文通過對國內外科技成果轉化相關文獻的梳理和總結的基礎上,系統分析了青海省科技成果轉化現狀,從科技資源投入、科技成果供給、科技成果轉化效益、制度環境和科技成果轉化支撐五個方面構建了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接著運用熵值法對青海省2012—2016年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進行評價。最后根據評價結果分析出青海省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提高青海省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的措施建議。
2青海省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指標體系構建
2.1構建原則。(1)系統性原則。科技成果轉化是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設計的指標體系需要能全面地反映科技成果轉化能力。(2)可操作性原則。設計的指標應具備科學性和可行性,盡量使用現有的統計數據,避免對數據進行隨意推斷和假設,對于一些無法收集到數據的理想指標,用近似的指標來替代。2.2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評價指標設計。構建青海省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前提和基礎是充分了解科技成果轉化的具體過程。通過文獻研究,咨詢有關專家,并結合科技成果轉化過程,發現青海省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與科技資源投入、科技成果供給、科技成果轉化效益、制度環境和科技成果轉化支撐之間存在密切關聯,綜合把握這五個方面,可以對青海省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進行系統把握。因此,本文構建了包括科技資源投入、科技轉化成果、科技成果轉化效益、制度環境和科技成果轉化支撐在內的青海省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3青海省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實證分析
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各個層次之間的聯系與重要性存在較大的差異,需要借助科學的指標權重確定方法。本文將運用熵值法來分析影響青海省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評價指標體系中的各個要素,確定各個指標的權重。3.1數據采集與處理。本文所采用的原始數據,來源于《青海統計年鑒2013-2017》《中國火炬統計年鑒2013-2017》。對于無法搜集數據的指標,采用德爾菲法將其量化。評價指標部分則采用熵值法進行賦權。3.2實證評價。3.2.1數據標準化處理。鑒于所選指標均為正向,所以選取正向指標的標準化公式進行數據處理,得到標準化處理后指標值,如表2所示。3.2.2評價結果。運用熵值法計算并得出信息熵e、信息效用值d及權重,如表3所示。對青海省科技成果轉化科技資源投入、科技轉化成果、科技成果轉化效益、制度環境和科技成果轉化支撐五個方面進行計算,得出能力得分值,如表4所示。
技術成果轉化規章制度
一、本市實行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認定制度,并設立專門機構,對在滬開發的或引進國內外高新技術成果實施轉化的項目,進行技術等級。市場前景、項目風險及知識產權狀況等方面的認定。由市政府頒布*市高新技術產業和技術目錄,法人或自然人均可按照市政府頒布的目錄,申請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認定。凡經認定的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享受本規定的有關政策。
經認定的軟件、集成電路、現代生物技術和中藥產業的成果轉化項目,可從優享受本規定的政策和本市相關產業的有關政策。
二、市政府設立*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服務中心。*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服務中心負責組織對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認定;組織有關部門對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的立項、工商登記注冊、稅務登記和優惠政策的落實等提供“一門式”服務;培育和指導從事科技成果轉化的中介服務組織;采集、應用領域的科技信息,推廣國內外科技成果,開展產學研成果信息交流;建立科技界與產業界、金融界的溝通渠道,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在境內外上市。
設立*技術產權交易所。*技術產權交易所是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專業化權益性資本市場,為科技項目。科技企業和成長型企業等提供產權交易和股權融資等服務。
市和區、縣政府設立專項資金,對認定的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給予貸款貼息或融資擔保。
對認定的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政府優先將其列入市技術改造項目計劃,在資本金注入、貸款貼息方面給予扶持。
科技成果轉化的弊端與戰略
本文作者:喬根平工作單位: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
一、科技成果轉化的內在機理
人類社會進步的歷史是人們不斷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獲得自己所需的物質生活資料的勞動史,它是勞動、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三要素在科學技術的促進下,不斷地相互作用、互相促進的結果。從嚴格的理論上講,科學技術本身并不能成為顯性生產力,而是一種潛在生產力,也就是只有當科學技術從“知識”狀態下被應用到勞動過程中時,它才能改造并提高勞動資料尤其是勞動工具的性能,拓展勞動對象的范圍,而且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勞動者的技能和素質,從而大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近一個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轉化速度的加快,在國民經濟發展中作用的日益增強,科學技術真正地成為了“第一生產力”。從歷史發展角度講,科學技術作為一種知識首先來源于社會實踐,來源于人類的生產活動。它是人們在勞動過程中,為追求獲得更多的物品,經過長期觀察和實驗而逐漸形16成的。如往土地里施肥、嫁接上摔斷的且、計算一年的長度等等,都是為了節省時間,節省體力,醫治創傷,獲得收益的例子。很多很多的生產經驗經過反復實踐后形成“一般”的知識即所謂“理論”,作為科學技術,向其他人群傳播,向后人遺傳,這就是教育。隨粉人口的增多,勞動規模的擴大,技術的改進和應用,社會就需要有人來專門進行科學研究。加上生產的風險性不斷增強,科學研究成為人類的分工的一部分不僅必要而且必撼。因此科學研究就從生產過程中相對分離出去。通過一系列模擬真實生產過程的實驗,獲得指導實踐的方法,然后再推廣到真實的社會生產過程中,這種活動不僅分享到分工益處,也減少了生產的盲目性和風險性??茖W研究日漸成為一個相對獨立于生產活動之外的運行系統,尤其在人類知識積縈量增多,信息大膨脹的年代,科學技術的研究和傳播就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產業。教育是知識傳播、知識分子(科研人員)培養的方式,同時承擔著相應的科研任務。教育系統內部科研人員利用已有的知識進行科研活動,獲得科研成果,完成自己內部對科研成果結果的要求。科學技術的創造、研究、積累和傳播(指教育的內部)遵循著上述一個簡化了的內部過程(如下圖方框內),一些基礎性科學研究在短期內的確如此,它暫時“脫離”了生•產實踐,但從長期來看它不會脫離生產活動,最終還是要為社會服務的。而對于應用型科學研究則絕對不能脫離開生產實踐,它必須從立項開始就以生產需求為目標,以應用于生產過程所產生的效果為檢驗標準,只有這樣科學技術才能發揮其巨大的創新作用。離開實踐的所謂從知識到知識的理論推論,終究不能成為“科技成果”。人才的集中地,所以更有優勢來直接進行科學研究,這也是大學能夠成為知識型企業的哺育場所和高科技產業的孵化器的原因。但是我們更應看到大學除了具有人才集中的優勢外,它卻有一個很大的缺陷:由于它相對游離于社會生產和社會實踐之外,因而大學在科研時的立項選擇、研究對象、結果側臉等‘系列環節就受到一定限制。高等學校的這種特點在任何一個國家的大學中都客觀存在著,它們都面臨著如何把科學研究同生產活動相結合的問題。在如今科技突飛猛進的時代,高校能否把科學水平的提高和經濟效益的創造聯系起來,已成為評判高校是否成功的標志,也是一個國家未來經濟地位的衡t標尺。
二、我國商??萍汲晒D化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根據我們前面的分析,一項科研成果從產生、成熟到應用能否順利實現要取決于以下幾個關鍵因素:(1)科研立項的準確性、科學性和實用性—客觀生產活動(2)科研人員的素質和能力—教育質量(3)科研設備的優劣,科研人員的積極程度—投資體制(4)“試制”產品的轉化速度—企業的吸納能力這四個因素對科研成果的產生和應用甚為關鍵,缺一不可,否則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將成為一句空話。在傳統體制下,高校在行政上隸屬于國家教育部門或其它部委,經費來源由財政撥款,這種體制強化了科技開發同產品生產的分離,使其成為間接甚至互不相干的關系。雖然,我國高校在二十幾年的改革開放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其改革步伐大大落后于其它方面的改革。也就是說,計劃經濟體制的鎖鏈仍嚴重束縛著高??茖W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如:技術成果所有權仍歸國家或集體單位所有參科研立項和成果質量由主觀部門批準和評審。這就嚴重地挫傷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近年來,隨省其它各個方面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的科研、成果轉化和應用體制也開始進行探索,并取得了許多鼓舞人心的成功范例,如頻傳高??萍汲晒谂馁u市場上創出高價;校企聯合攻關以及學校創辦的著名企業等等。但就總體而言,大部分高??蒲谐晒匀皇菈镩_花,不能離開象牙塔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萍汲晒D化渠道受阻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我們就一些主要問題進行剖析:第一,高??蒲型顿Y體制不合理長期以來,高校的一切經費包括固定資產投資、職工工資、學生學費以及科研費用等都由國家包辦。按照誰投資誰所有的原則,科研成果的所有權當歸國家,至于科技成果是否有用或有多大用處,同科研人員并無直接關系。隨著中央和地方財政上的拮據,學校的經費開支轉由政府撥款、學校創收和學生收費幾方面來支持。但由于高等教育原本是一種昂貴的高層次教育體系,其教育層次包括專科、本科、碩士、博士及博士后等等,所謂的“不封頂”教育。高等學校的各種硬軟件設備(教育技術設備、教學經費、師資培養等)都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機構.因此,目前學校從以上三個方面所獲收人遠遠不足以支撐學校各方面的質與t的提高。而我國的企業,無論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在改革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企業一方面要求高校能為其提供有用的、及時的、適宜自己發展的技術來迎接日益激烈的競爭,同時,它們也有資金,有憊愿給學校投資,并利用投資者身份讓學校為其更好的服務。但是這種要求在現行體制下,尚未形成有效的運作方式。資金投人的不足,使高??蒲泄ぷ髯浇笠娭?許多項目難以啟動,或半路夭折,科研人員無心戀戰,為自己的生計奔波,去做與自己專業毫不相干的事情。話又講回來,即便學校有經費,但離開企業的現實土壤,科研立項一開始就可能是缺乏實踐基礎的,所謂的科研成果不是過時,就是無法適應生產工藝的18要求。第二,現行高等教育體制無法培養出科研型人才自恢復高考的20余年間,高等學校為社會各界翰送了數以萬計的各類人才,他們正逐步地成為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的骨干力t。但是當我們同世界列強相比后,才發現,我們的杰出人才太少了,具有全面素質的優秀人才嚴重不足。一般而言,留在高校的教師、科研人員,對科學知識的認識理解、把握和應用等諸方面的能力都高于同類學生,可以說是大學生中佼佼者。但令人遺撼的是,他們要么受自己能力限制,要么受宏觀環境的制約,不能創造出優異的科學成果來。究其原因,我認為這是我們教育體制上有問題。我們一直只注重書本知識的簡單灌輸,忽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注重理論的自我推導,而不能把理論應用于實踐,在實踐中提高理論,只重視學生成績考核,不重視他們的動手創新能力。長期在這種教育體制下培養出的學生,其科研創新能力,綜合素質可想而知。所以我們要從大學的基本教育體制改革開始,要以實踐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為目的來培養大學生的能力,只有這樣,中國的未來才有希望。第三,市場體系和市場機制的不健全延緩了科技成果轉化的速度我國正處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轉軌時期,市場體制尚不健全,資本市場、勞動市場、信息市場才剛剛開始啟動,這些都使高校的技術在轉化過程中受阻仇從企業角度講,國企改革尚未徹底完成,企業采納和應用科技成果的動力不足,缺乏競爭意識和市場意識。從高校的角度講,高校的各項改革滯后,學校在人事、職稱升遷等制度上對科技人員的創業形成一種強大的反向壓力,致使許多科技人員顧慮重重,不敢“下?!薄kS著科研投人費用的增加,研究成果的未來潛在收益也高,但風險也同時增加。在我國資本市場不發達的條件下,科技成果的試驗、檢測和應用都會受到限制。.同時,短暫的科技體制改革歷程尚未在知識所有者和資產所有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未來利益分配關系在舊觀念、舊體制下的前景預測仍是模糊的。第四,高??蒲胁块T的行政機構設置阻隔了科技成果的轉化高校的科研部門是學校的一個行政機構,同市場進行資源交易的渠道并不暢通,各種資源的交易幾乎不能發生。科研立項、設計、試驗測試及評判都是系統內部的事情,與市場無關,市場標準在此是無效的。從一定意義上講,高校是進行科研的最佳單位,但是正象我們前邊提出的,科研成果本身要劃分為基礎理論型和開發應用型。由于基礎理論型科研更側重于基本理論研究,更傾向于未來長遠的戰略研究,更依賴于人類大腦的主觀思維和邏輯推理,甚至想象,或者驗證某種理論所推行的結果。這種研究要么需要的資金投人不多,要么姚量巨大,一般企業無力支持,就需要由政府或特大型企業進行戰略性投資。而對于開發型技術成果來講,這種技術的最初萌芽,大部分落育于實際生產過程,是實踐過程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為技術創新提供了素材和要求。高校的相對封閉使科研人員沒有機會或能力去發現這些問題,并去解決這些問題,比如象海爾集團每天都有自我專利的新技術產生,如果不是在生產營銷、經營的第一線上及時獲取信息,這些成果是不可能獲得的。高??蒲畜w制的相對封閉使校企聯合的交易費用增加,不同利益主體在收人分配、資派利用、相互責任和義務之間分歧常會發生,尤其在市場機制并不完備的今天更是如此。因此,為了減少交易費用,理論上的校企合并或者企業同科研機構的合并在所難免。
三、疏導高??萍嫁D化的幾點措施
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制度
第一條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推動經濟和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于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的科技成果轉化及其管理活動。
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對科技成果進行的后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轉讓、引進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產業等活動。
第四條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當遵循市場主導與政府扶持相結合、自主創新與引進創新相結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與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相結合的原則。
第五條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保守國家秘密,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科技成果轉化活動中形成的知識產權及其利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他人科技成果,侵犯他人商業秘密。
注重抓好學習成果轉化
軍委主席近日在考察部隊時指出,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在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上求深入、見實效,進一步打牢高舉旗幟、聽黨指揮、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礎。落實這一重要指示精神,作為部隊黨員干部來說,要從高舉旗幟、聽黨指揮的政治高度,以忠誠使命的責任感,在學深悟透、注重轉化、狠抓落實上下工夫,努力掌握蘊含在黨的創新理論中的世界觀方法論,著力轉變與十七大精神不相適應的思想觀念,解決影響和制約部隊建設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構建有利于科學發展的制度機制,推動部隊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學深悟透是基礎。黨的十七大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科學回答了我們黨在改革發展關鍵階段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么樣的發展目標繼續前進等重大問題,為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根本遵循。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不能滿足于文件讀過了,會議傳達了,討論搞過了,而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長期學,反復學,深鉆細研,真正把觀點與觀點之間、原理與原理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明白,把重要思想理論脈絡理清楚,把其重大理論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理解透,做到學深悟透,融會貫通。
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注重轉化是關鍵。思想、思維、思路上有了轉化,才能把政治要求變成理性認同和行動自覺,才能帶來政治素質、領導能力和精神狀態的新變化,才能架起理論聯系實際、理論指導實踐的橋梁,使十七大精神真正進入思想、進入工作,克服學歸學、做歸做的“兩張皮”現象,努力把理論武裝的成效轉化為高舉旗幟、聽黨指揮、履行使命的堅定信念,轉化為加強黨性修養、提高思想覺悟的自覺行動,轉化為科學籌劃部隊建設的思路方法。學習還要緊密聯系本單位、個人的思想和工作實際,對已有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發展思路、工作舉措認真進行梳理,自覺樹立起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的理念,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理念,勇于改革、開拓創新的理念,以人為本、團結和諧的理念,勤儉節約、質量效益的理念,不斷提高運用科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謀劃指導工作的水平。
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狠抓落實是目的。要切實把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的著眼點和落腳點,放在注重實效、解決問題上,不能只停留在會議上、文件上,只滿足于一般號召,不進行跟蹤指導,只做上篇文章,不管下篇文章。要強化抓落實的意識,堅持“實”的工作要抓實,“虛”的工作要堅持虛功實做、由虛變實,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從實效出發,一切著眼于解決問題。要敢于抓落實、善于抓落實。在工作評價機制上,大力倡導想事干事、敢抓敢管的工作導向,大力培養注重“結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堅決克服好人主義和工作安于現狀、照抄照轉的現象。要抓好各項工作落實的終端,建立抓落實的反饋機制,在反復抓、抓反復中,提高落實的質量。
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模式與對策建議
【內容摘要】科研成果轉化對于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助推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國高校科研成果轉化體系中的四種主要模式及各自的優缺點,將科研成果的轉化過程劃分為三大階段并分析了各個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此基礎上,結合其他國家高??蒲谐晒D化的成功經驗,提出我國科研成果轉化體系的優化對策,包括增加面向企業市場化需求的課題數量、完善科研人員績效評價體系、推進建設中試基地、發展科技中介服務市場和風險投資等。
【關鍵詞】高等院校;科研成果;轉化模式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更是衡量國家綜合實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在科教興國戰略方針的指導下,我國的科技水平有了顯著提升,取得了不少舉世矚目的科技成果??萍汲晒挥修D化為現實生產力才能創造社會價值、服務大眾,因此,除了要關注基礎科學的理論研究外,還要關注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我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指出,科研成果轉化能夠為社會帶來技術和工藝上的突破、產品和服務上的革新進而提高社會生產效率,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助推作用。高校作為高等人才培養基地,聚集了大量的科研人才、設備以及資金,但是科研成果的轉化效率并不高[1]。探究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模式、分析轉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轉化效率的優化對策,既是高校亟待破解的難題,也是學界長期關注的熱點話題。
一、我國高??蒲谐晒D化模式分析
科研成果轉化是指將論文、專利等形式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實現方式[2]?!洞龠M科技成果轉化法》規定,科技成果轉化可以通過內部轉化、外部轉化、合作實施等多種方式實現。據此,可以將高??蒲谐晒D化分為校辦產業、技術轉讓、校企合作和科研計劃四種模式。(一)校辦產業模式。校辦產業模式是指高校依法組建公司,利用學校的人力資源、科技資源實現科研成果的產業化并參與市場以追求經濟利潤的模式,該模式要求高校具備雄厚的科研實力、充裕的資金以及有效的融資渠道[3]。校辦產業模式的優點是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資源和人才資源,轉化路徑直接高效,有較強的技術支持能力和后續優化保障能力;缺點則是校辦企業中的科研人員缺少市場開發經驗,相對于企業而言,高校的市場開發能力處于天然劣勢。校辦產業模式在許多著名大學中取得了較為成功的實踐,比較典型的代表諸如清華紫光和北大方正,兩者均是高校的特色學科在科學地經營管理下成長起來的著名企業,并且極大推動了高校內部科研成果的轉化效率。(二)技術轉讓模式。技術轉讓模式是指高校(出讓方),通過中介服務機構(中介方)與企業(受讓方)簽訂技術轉讓合同,將科研成果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轉移給企業以獲取經濟收益的模式[4]。該模式的優點在于高校和企業可以實現技術、資金和需求的“對話交流”,從而有效地利用各自的資源。缺點是技術轉讓的過程較為繁瑣復雜,不僅如此,技術轉讓后的產品更新和后續服務優化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部分歐洲發達國家具有十分成熟的技術轉讓市場,例如德國、瑞典等國家存在許多營利性和非營利性的科技中介組織,能夠為科研成果的順利轉化提供便利和服務。(三)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模式是指高校和企業通過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充分發揮各自的資金、人才和技術優勢來成立專門的項目團隊對科研項目進行攻關,以實現科研成果的轉化[5]。校企合作模式的優點在于其具有敏捷、高效的轉化過程,高校和企業的直接對接保證了產品或轉化成果的供需統一,同時,長效的合作機制保證了產品的后續優化和改進服務。缺點則是校企合作的項目攻關團隊在運作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多頭領導、管理成本增加等負面影響。在實踐過程中,共建專業、共建實驗室、共建學院等校企合作是應用最廣泛、最成熟的高??蒲谐晒D化方式。(四)科研計劃模式??蒲杏媱澞J绞侵刚贫▏艺w科技發展戰略規劃時部署的一系列有計劃、有組織的科研成果轉化方式,這些科研成果涉及基建、軍工、航空航天等關乎國家中長期發展的科技需要,轉化過程由政府統一領導和宏觀調控??蒲杏媱澞J降膬烖c是其具有制度保障、執行力強、目的性強,在特殊時期具有重要作用,特別是對于國家整體的科技戰略規劃而言,意義重大。缺點是由于科研成果轉化終點不是市場,不以盈利為目的,因此該模式缺少經濟活力,短期回報不明顯。
二、我國高??蒲谐晒D化問題分析
詮釋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金融支持
摘要:科技成果轉化關系著企業的健康發展和市場競爭力的提高,而資金約束是影響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大障礙。通過分析企業科技成果轉化金融支持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對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金融支持提出對策建議,以形成健全的企業科技成果轉化金融支持體系。
關鍵詞:企業;科技成果轉化;金融
1企業科技成果轉化需要有效的金融支持
當今世界,科技革命蓬勃發展,高新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越來越快,科學技術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企業間的競爭已轉變為商品技術含量、品牌、質量安全性和成本的競爭。推動企業科技成果轉化,以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能夠淘汰落后工藝技術,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新型工業,對提升企業整體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把握企業生存與發展的主動權以及推動企業健康、穩定、快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科技成果轉化的最終目的,是實現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實現科技成果價值的最大化。然而科技成果轉化周期性較長,要經過小規模試驗—中間試驗—商品化生產規模放大生產等階段,每一階段都需要有充分的資金支持,而且這種資金需求量會隨著科技成果轉化的進行而逐步增加。良好的資本市場和金融環境,是實現科學技術蓬勃發展、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的基礎和保障。
據有關方面統計,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只有15%左右,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只有29%,遠低于發達國家60%~80%的水平。我國每年約有20,000余項比較重大的科學技術研究成果和5,000多項專利,但是其中最終轉化為工業產品的成果不足5%,而歐美發達國家的轉化率則高達45%。產生這種困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缺乏發達、高效率的針對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金融支持。金融作為現代經濟運行中最基本的戰略資源,在市場資源配置中起到核心作用,已經成為對各種生產要素進行組合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資源配置工具,是經濟運行過程中的啟動劑、潤滑劑和制動劑。從世界各國經濟與科技發展的演進過程來看,為刺激經濟發展,各國政府都趨向于將科技政策、產業政策和金融政策整合為一體,依賴金融的支持積極地推動技術創新,促進企業科技成果轉化。
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法律保障分析
一、法律保障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必要性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農業科技力量的大力支持。近年來,我國綜合國力和科技水平都有了明顯提高,農業科技成果得到了較多推廣,但與其他國家相比較而言,我國農業科技水平提升的速度相對較慢,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問題依然很嚴重,研究法律保障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具有重要意義。(一)在我國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性。1.推進農業方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黨和國家十分重視農業問題,多次對農業發展提出指導性建議。國家主席多次強調農業轉型的理念,并指出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在于科技進步,以科技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升級。政府提出要加強農業科技研發、強化農業科技推廣、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激勵機制、提升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水平等多個方面的政策措施,使農業發展質量得到提升,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水平,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順利開展。2.農業科技轉化是推動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法寶。進行科技扶貧需要有一定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作保障,依靠科技進步幫助人們脫貧致富。黨和國家始終高度重視農業扶貧工作的開展,頒布多項扶貧優惠政策推動農業扶貧力度。通過不斷增加農業產業中的科技含量來推動農業朝著精細化、先進化的方向發展,讓科技彌補農業發展中的不足,讓農業科技成果惠及廣大百姓,切實通過農業科技發展幫助農民脫貧致富。3.“一帶一路”倡議下擴大國際市場的重要法寶。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廣和執行,我國與國際的交流合作越來越多,在不斷打開國際市場、貿易往來更加頻繁的同時,我國的農產品也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國際競爭。“一帶一路”倡議為提升我國農業發展水平帶來了諸多機遇,它意味著更多的貿易機會、更大的產品銷量、更廣闊的交易平臺,但與此同時也給我國的農業發展帶來了挑戰。我國的農產品需要不斷提高產品質量以提升與國際上農產品競爭的能力,因此我國必須堅持以農業科技發展促進農產品質量的提升,打造農產品優勢品牌。(二)探討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法律保障的背景。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社會不斷進步,農業也要與之共同進步??茖W技術與農業生產相結合,使用新型的農業科技進行勞作越發有必要。這就要求不斷取得更多的農業科技成果,并有效地轉化成生產力投入勞作之中。但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過程周期長,推廣環節復雜,使得很多科技成果并不能得到有效推廣。在現如今這樣一個快節奏的互聯網時代,科技更新周期不斷縮短,產品更新換代越發頻繁。逐步引導農業科技適應社會發展,采取有效舉措保護農業創新勞動成果,并將成果有效推廣到實踐中。這也就強調了知識產權的作用,需要通過不斷完善法律來保障農業科技的發展進步。
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問題十分突出。農業科技人員是科技成果轉化實施的主體,關系著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的高低。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擔著國內主要的農業科研工作,但基于高校的特殊角色,其科研成果不僅要考慮經濟效益,還要兼顧社會效益,這就使得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交流受到阻礙。在很多農業科研單位中存在著不以科研成果有效轉化為最終目標,只關注這項成果能否獲得獎勵或者,能否帶來榮譽和利益。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何我國農業科技經費投入、課題數、科技數以及農業知識創新成果均呈增長趨勢,但是農業科技投入和產出資源分布明顯不均衡的現狀了。企業受制于其本身的收益導向性質,因農產品研發的周期長,成本和資金的回流較慢,使之參與農業科研的積極性并不高。企業多聘請科研人員進行科技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的市場價值越高,企業獲得的收益越多,科研人員獲得的報酬就越多。但是如果科技成果不能得到有效轉化,科研人員無法從中得到滿意的經濟效益。這使得絕大多數企業科研人員認為收回技術研發成本是參與技術成果轉化的首要目的,較少人出于社會責任去參與成果轉化。因此,如果企業的激勵機制不合理,很容易造成科研人員怠于轉化科研成果的現象。(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可用資金短缺。對大多數的轉化主體來說,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資金短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大致需要經歷種子期、創建期、成長期和成熟期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需要有大量的資金進行運轉。農業科技成果研究所投入費用的多少是體現國家對農業科技重視與否的一個重要尺度,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越來越重視,國家投入農業科研的經費也在逐年增長。但是,企業和其他機構的資金投入仍然占較小比例,政府仍是農業科研經費投入的主體。而且從政府投入結構來說,財政對于農業科技的支持重點不夠明確,未能圍繞農業產業結構升級的需要予以扶持。每年出臺各種農業科技發展優惠政策,但是在具體落實的過程中財政支持力度還是不夠,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三)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融資缺乏法律保障。企業投資農業科技多數情況下需要自己籌資或向銀行貸款,但隨著農業科技需求的不斷增加,有效資金融入不足的問題日漸嚴重,通常表現為過分依靠政府扶持,并且存在向銀行貸款融資困難的現象。當前,我國企業并未有效利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這一融資方式。一方面是由于企業自身可質押的知識產權相對較少,另一方面是我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制度不夠健全,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規定,沒有健全的知識產權登記制度,以及知識產權評估機構短缺并且人才匱乏。(四)農業科技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政府起主導作用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在我國有較好成效,但是在現如今政府職能轉變的大環境下,不重視農業科技知識產權的做法會越來越制約農業的發展。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建立時間較短,國民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非常薄弱,無論是農民還是專業的農業科技人員都很少申請專利保護。雖然這些年農業專利申請數量在逐年增多,但是高校和企業申請專利數量仍然是占絕對比例。
三、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法律保障對策
(一)完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法律法規。1.進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基本法律法規。農業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離不開法律制度的保障,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有關科技成果轉化的基本法律法規?!掇r業技術推廣法》作為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基本法律依據,已經進行了多次修訂,但仍然有許多地方應加以補充。針對農業科技人員注重研發而輕成果轉化的問題,國家可以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對農業科技人員的職責加以明確,有效處理好職務發明和個人發明之間的利益分配關系。2.通過立法建立資金支撐體系。足夠的資金投入是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基礎條件,也是科技成果轉化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重要媒介。通過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稅收優惠是有效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法律手段??梢酝ㄟ^減免所得稅,直接采用低稅率或者投資抵免等多種形式的優惠措施鼓勵企業和個體參與到農業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中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其次,要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制定多種項目扶持政策,增加對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投入。還有就是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開拓多種轉化資金的籌措方式,鼓勵企業積極參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投入,逐步形成多元化融資機制。(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執法。1.明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執法主體及其職責。完善的法律法規需要有強制力確保實現。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就需要有強有力的執法隊伍保障。首先要加強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隊伍建設,大力引進具備相關知識的執法人員,注重加強執法人員的知識培訓;其次,要明確各行政單位的職責分工,給予充分的管理權力,通過與工商、稅務等部門的聯合執法來推動執法工作的高效開展。2.科研管理和轉化管理并重?;诂F有的農業科技研發模式,許多科研主管部門只負責科技成果的研發,并不負責成果的保護和轉化。改革現有的科研管理體制,將農業科技轉化率納入科技計劃實施評價體系中,通過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規范科研機構的工作。(三)完善有關人才隊伍建設的法律規范。推進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需要有科研人員的創意、專門的技術服務人員以及農民的互動參與。目前,我國的專業農業技術推廣團隊規模弱小,相關的法律規范還不夠完善,推廣人員的知識水平和技術能力難以滿足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需要。對此要完善法律法規,通過法律規范來確保相關人員享有接受農業知識培訓的權利以及履行提高自身農業知識素養的義務。在加強對農業技術人才的教育和培養的同時引進高學歷、高技能的專業人才,使之參與到農業科技轉化中來,不斷壯大農技推廣團隊。通過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加強對農民相關農業科技知識的普及和培訓,設立專門培訓機構對農民進行技術指導。引導農民積極參與到農業科技成果的使用和轉化中去,并加強農民與科研人員的溝通交流,使科研人員真正了解農民的訴求,研發切實有用的農業新產品。
科技成果轉化成農業科技論文
1湖南農業大學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工作成效
1.1推動了技術和品種的轉化應用湖南農業大學依托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載體,緊密對接地方政府的戰略需求和涉農企業的實際需求,先后與湖南省14個地市(州)、100多個縣(市、區)政府建立了科技戰略長期合作關系,與300多家涉農企業簽署了科技合作協議,學校選派了110余名科技特派員和掛職科技副縣長到當地開展技術、品種等科技成果的推廣轉化工作,在全省建立了100多個不同類型的成果轉化和推廣示范基地,共轉化推廣新技術、植物新品種、專利等科研成果400多個(項),農作物應用面積達1億畝以上,其中由湖南農業大學選育審定(登記)的主要農作物新品種,每年推廣示范面積超過5000萬畝。例如:依托食品學院周建平教授的發明專利技術“油茶籽油水酶法提取工藝及產品開發”創建的湖南康奕達油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水酶法提取茶籽油工藝,不僅打破了“蒸炒—壓榨—浸出—精煉”的傳統工藝,省卻了有機溶劑的使用,全部保留了營養成分,而且加工過程中不產生苯并芘,保證了食品安全。同時,該技術還提高了廢水廢渣的綜合利用率,實現零排放零污染,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實現年產值500億元。再如:“培兩優188”是我國第一個通過省級審定的優質兩系法雜交稻品種;“C兩優396”和“C兩優9號”這兩個水稻品種的產量、抗性等表現深受農民朋友認可,在湖南及周邊省市的推廣中已成為主栽品種;“湘油11號”是我國第一個通過國家審定的“雙低”油菜品種,“湘油13號”、“湘油15號”和“湘雜油1號”也是我國推廣面積相對較大的“雙低”油菜品種。
1.1促進了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據統計,湖南農業大學的品種專利等科技成果被湖南省40%以上的大型涉農企業和農業專業組織使用,湖南50%以上水稻栽培品種和80%以上油菜栽培品種都由湖南農業大學育成,農業科技成果有效支撐了水稻、油菜、柑橘、生豬、水產、茶葉、葡萄等湖南省優勢特色產業的發展。有“金健米業”、“隆平高科”、“金浩茶油”、“壇壇香食品”、“唐人神”、“正虹飼料”、“洞庭養殖”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長期與湖南農業大學保持緊密的產學研合作;有“金健大米”、“安化黑茶”、“東江魚”、“臨武鴨”等四大農產品品牌,主要由湖南農業大學提供產業鏈科技服務和技術支撐。另外,學校有13位科研人員擔任農業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試驗站站長)、有10位科研人員擔任湖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他們從農業生產實踐和產業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出發,有針對性地開展科學研究、示范推廣與技術服務,引領了產業的持續發展。
1.3有利于農科教與人才培養的緊密結合在科技成果轉化實踐中,加強了湖南農業大學的科技優勢、人才資源與農業產業的結合,有利于充分發揮農業高校支撐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的作用??萍既藛T在開展科研活動時,把科研項目與農業生產實踐相結合,把科研選題和需要解決的產業技術難題相結合,研究的技術成果符合產業技術創新的實際需求,有利于提高農業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效率。同時,引導激勵了廣大師生深入農村服務“三農”,提升了科研人員和研究生的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能力,使之成為建設高水平教學科研隊伍、培養現代農業科技人才的有效途徑。
2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中的薄弱環節
2.1科技成果轉化資金不足農業高校在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過程中,開展工作的出發點主要是經濟社會效益,迫切需要政府的穩定支持,但資金投入不足已經成為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瓶頸,大量農業科技成果因缺乏資金支持無法實現轉化應用。其原因主要有:一是農業生產受自然環境和配套技術的影響較大,農業科技成果的研究開發與轉化應用周期相對較長;二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比較收益和經濟回報率相對較低,受中試、產業化高風險性的影響,政府、企業、金融機構往往缺乏投資興趣;三是農業科技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技術和市場風險,風險投資的資金往往傾向于成熟技術,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獲得風險投資的優先支持相對較難。
高??萍汲晒D化模式分析論文
1高??萍汲晒D化概況
我國每年都取得數以萬計的最新科技成果,其中高??萍汲晒磕昃瓦_3萬多項,為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提供了豐富的資源,顯示出了我國的科技潛力和實力,但我們應當清醒地看到,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還不到20%、專利實施率不到15%,而發達國家高達70%、80%。同時,在為國民經濟發展做貢獻方面也存在相當大的差距。據有關資料報道,我國高??萍汲晒D化后,能為企業產生經濟效益的只占被轉化成果的30%,而真正形成產業的還不到5%。國家知識產權局2003年對高校和科研機構知識產權工作的調查資料顯示:高校為了獨占市場而申請專利的動機比重不足1/3。目前,在高校明顯存在專利申請量年年上漲,但成果轉化情況令人擔憂的現狀,這樣勢必影響到技術進步。面對國際經濟、科技競爭的嚴峻挑戰和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資源相對短缺的國情,加快國民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戰略轉變已迫在眉睫。
科技成果轉化是指一定時代的實踐主體基于已有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條件,為了提高或擴散技術、促進和發展生產、豐富和改善生活,在研究、開發、試驗、生產、營銷等實踐活動中所實現的已有科技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和社會化。它的主要特征在于科技與經濟的有效結合、科技與社會的一體化發展,突出強調已有科技成果的商業化應用、產業化生產、社會化普及。
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必須經過技術的研究開發、技術的傳播、技術的應用、應用結果反饋與改進等環節,這是一個隨時間螺旋式推進的過程。
階段I是技術開發階段。主要是研發人員通過創造性的探索活動產生出創新思想和技術設計思路,并通過一定渠道使其廣為人知。此階段可能涉及到研發者和技術潛在用戶之間的信息交流和互動。
階段II是技術推銷階段。同時涉及技術開發方和技術使用者,其目標是通過有效地交流使兩者對技術的功能和評價達成某種共識,使技術的潛在使用者能夠采納或至少了解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