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1 13:46:3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嘗試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營銷革新的新嘗試

改革營銷體制,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供電企業面臨的重要問題。長沙電業局積極探索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營抄管理模式,組建了由長沙電力技術經濟開發總公司控股的、具有法人資格的獨立核算的社會勞務性的長沙星電抄表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公司實行經理負責制,業務上接受長沙電業局的監督和指導。抄表公司的主要職責是在長沙局統一規定的時段內,通過抄表機將城區所有客戶表計(包括-1卡表)抄完,并將數據通過計算機網絡傳到城區局電費結算中心,城區局電費結算中心將電費計算后,打印出備款通知單,由抄表公司分送到戶。

為什么要組建抄表公司?據有關方面的負責同志介紹,主要原因有兩點:

一是形勢和發展的需要。隨著城區居民實施一戶一表,表計數量大幅度增加,客戶對服務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而欠費又嚴重,催收電費的工作量成倍增加,如按定額配置人員,與實際需要差距很大。

二是強化管理的需要。按原班組管理模式,難以強化管理,提高人員素質,解決跑冒滴漏的問題。基于上述兩點,長沙電業局決定把非核心業務的抄表工作剝離出來,由主業承擔簡單、重復的勞動向社會轉移,以降低成本,提高工作質量,精減人員,并能使企業集中精力抓好電費回收工作。抄表公司運作兩個月來,其效果十分明顯。

———提高了抄表的到位率和準確率及送單到位率。3、4兩個月,抄表到位率達5""6,準確率和送單率由7"6提高到736以上。隨著對客戶表位的熟悉,準確率和送單率還會不斷提高。

———堵塞了跑冒滴漏。抄表員在抄表時,發現了一些問題,有的有卡無表、有的有表無卡、有的表計有故障、有的竊電和違章用電。如某單位一棟宿舍住戶全部竊電,既給企業和國家造成了損失,又隱藏著許多的安全隱患。抄表員將這些問題及時上報,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重視,迅速采取措施,使問題得到了解決。

查看全文

解決作文難的嘗試

一、從內容入手,讓學生習作中有話可說

1.培養興趣,鼓勵寫作

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對作文好之、樂之在教學中,我堅持鼓勵的原則。鼓勵學生大膽地寫,不苛求每個詞用得正確,不要求內容多么的完整,引導他們寫自己的生活,寫最喜歡玩的游戲,寫最熟悉的同學,寫自己的感受……把自己最想說的話寫出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想用什么詞就用什么詞,只要有話說,不怕冗長和平鋪直敘,不講究開頭和結尾,不求重點突出,只要求能連貫地把所見、所聞、所感寫出來。這樣學生消除了畏難情緒,每個同學習作時都有話說。例如“:這樣玩真有趣”。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喜歡的游戲,引導學生說你喜歡什么游戲,怎么玩,玩時應注意什么,玩時大家都有什么表現,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使他們覺得作文并不難,而且很有趣味。學生開始對作文產生了興趣。

2.培養觀察能力,養成寫作習慣

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也是學生寫作的源泉,為了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首先引導學生定向觀察,預先訂好觀察目標和觀察方法,然后指導學生有目的、有步驟、有順序地觀察,再讓學生按要求口述觀察到的內容,老師適時點撥,詳略突出,最后整理成文,如:寫《校園一角》或《我們的校園》,引導學生按從遠到近的順序觀察,或按方位順序觀察,口述時可以概括地說從遠處看到的、聞到的,具體觀察近處的都有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如:形狀、顏色、味道。有哪些小動物與景物有關,這些景物給學生帶來哪些快樂和美的享受。這樣說和寫起來就不會覺得無話可說了。由于學生觀察能力及知識的局限性,學生觀察事物常會丟三落四,不細致、不全面,抓不住重點,寫起來必然不具體、不生動。因此,在學生口述和寫作時,要更加耐心細致、科學地指導,鼓勵他們運用從課文中學到的詞語或句子,做到學以致用,使他們逐漸學會觀察事物的方法。

3.隨機觀察

查看全文

透析培養幼兒說的能力嘗試

在幼兒園里經常可以見到這樣一種場景:家長要求老師多給自己孩子鍛煉的機會,讓他表現,因為孩子在家里“嘰嘰喳喳”象只快樂的小麻雀,可是一到幼兒園卻“沉默是金”,從不主動開口說話。面對這樣的情況老師一般會做如下解釋:老師已經盡量鼓勵他了,可是他不愿意,不知是他沒想好或是不知道或是不想說。如果勉強、強制性地要他表現的話,對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培養是有弊無利的。久而久之老師和家長之間會出現這樣一種有趣的現象:家長日復一日地在留言冊上寫“請多給孩子表現的機會,請多讓孩子發言”.老師在留言冊上寫的卻是“您的孩子聰明伶俐卻沉默寡言……”

造成這種情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孩子不敢說,面對這種情況老師和家長卻不知從何下手。自古以來,與人交往、與外界交往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說”,如何讓幼兒大膽地說、快樂地說,體驗與人交流的樂趣呢?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去嘗試:

一、愛孩子,尊重孩子

烏申斯基說過:“如果教育者希望從一切方面教育人,就必須從一切方面了解人。”不了解自己的教育對象,就難以做到真正的愛,難以實施有的放矢、行之有效的教育。愛是雙向的,要讓孩子對你產生信任、依賴,就必須真正愛他,與孩子建立了親密的感情后就能比較好地開啟孩子的心靈之窗。做為老師可以做一些平時看起來“不可思議”、童心未泯的事,如拿上“槍”,戴上警帽,和一個小小警察一起上街“巡邏”,維持治安;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滑滑梯,一起玩滑板;蹲下來,和孩子一起聊聊家常……拉近了和孩子的距離,消除了隔閡,就可以營造寬松的氛圍,這是讓幼兒大膽表現的前提。

二、營造良好氛圍,關注幼兒需要

以往在教學活動中基本上是老師精彩的“單口相聲”,不允許小朋友打斷自己口若懸河的談興,至于小朋友接受了沒有,就看他們自己了。殊不知這會失去了解小朋友內心想法的機會,壓制他們發言的積極性,“師幼互動”完全流于形式,時間長了,小朋友自然沒什么話說、不愛說了。真正關注幼兒的老師應時時刻刻了解幼兒的需要,創設寬松的氛圍,和小朋友一起坐下來,鼓勵他們大膽地說、快樂地說。

查看全文

中學作文教育的嘗試

眾所周知,作文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語文素養和思想道德素質的形成和提高,但作文教學一直以來又是最令師生頭疼的問題,往往是付出多,收效少,我在幾年的作文教學中作了以下嘗試:

首先要以學生的情感興趣為主。孩子們思維活躍,敢想敢做,富于創造精神和表現欲望。所以在初學寫作的時候,我們不要給他們規定太多的內容、框架,最好放開手,鼓勵孩子自己去寫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不論寫多寫少,只要能表述出他想說的意思就給予肯定,以此培養寫作的興趣,樹立寫作的信心。

其次,我們要注意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寫作的方法,如觀察順序、構段形式、描述方法等,并適時進行小練筆,這樣對于提高寫作的技巧是很有幫助的。

另外,我們的作文指導除了教材中有計劃的系列習作外,也可以根據孩子所處的環境,經歷的事情隨機展開,引導學生進行即興作文的訓練,因為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情況下,在突發事件中,學生會有感而發,這樣表達得更真實。例如一次正在上課時,外面忽然烏云密布,雷電交加,孩子們的注意力很快就聚集到了窗外,于是我索性改變一下教學的內容,引導學生觀察雷、電、風、雨,孩子們的興趣極其高漲。在交流所見、所聞、所感時,談得十分生動,很自然得就用上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這時再讓他們寫這第一場雨,結果孩子們寫得很不錯。

這種作文指導可以不受固定模式、場景的束縛,即使孩子在家也可以進行,如讓他們寫些自己家中養的小動物、植物,寫寫發生在鄰里之間的事情,甚至寫些看一個電視節目后的想法等等,只要適時引導孩子關注生活中的這些細節,并及時記下自己的真實感受,便是積累寫作素材,這樣以后再寫同類作文時,孩子就不必擔心無事可寫、無話可說了。

最后,我們還要注重習作的評價,我們應以欣賞者的角度,用肯定的語氣去評價孩子們的習作,在鼓勵中提出修改的意見及方向,讓學生體會到寫作的樂趣和成功,并學著主動修改自己的作文。

查看全文

加強英語聽說能力培養的嘗試

美國學者Krashen在他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中指出,發展外語能力主要依靠兩種途徑:語言學習和語言習得。語言學習指有意識地學習外語的知識(包括語法、規則、語音、詞匯知識),而語言習得類似兒童習得母語的過程,通常是在大量語言信息的刺激下,通過語言的自然交際獲得的。Krashen認為習得比學習更重要。只要經過語言習得這一環節,學習者才能真正擺脫母語的“羈絆”,自由地運用第二語言表達思想,進行交際。長期以來,我們的英語教學方法局限于語法翻譯法,偏重于知識的傳授,片面地追求卷面成績,忽視了對學生聽說能力的進一步培養和提高。聽和說是通過中樞神經系統傳遞思想的交際過程,聽是理解和吸收信息,說是表達和傳遞信息。聽是說的基礎,說是聽的提高。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應是同步的,是相互促進、不可分割的。我們可以把學習和習得有機地結合起來,盡量加大語言信息刺激量,創設良好的語境,在搞好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訓練的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進行聽說能力的培養,在交際中學英語。為此目的,筆者在教學的實踐中做了如下幾點嘗試。

一、堅持課前三分鐘的FreeTalk。

FreeTalk(自由談)是一項行之有效的口語訓練方式,在這項訓練中,學生有充分的自主權,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并可以提前準備。課前由一名學生講三分鐘英語,學生們自擬話題,談及了校園生活,英語學習,個人軼事,班級活動,地區氣候和小故事等。

此項活動不僅使學生們敢于開口講英語,而且使學生們增長了見識,擴大了詞匯量。在這項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起到引導、督促的作用,使學生FreTalk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

中國學生學英語時聽的一個主要來源是課堂教學。因此,教師本身的口語表達能力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開始階段,授課時放慢講英語的速度,而且重復所述內,用簡易的同義詞或短語解釋詞義,用不同的句型轉換同一意思的句子,用簡單的句子解釋段落意思,然后逐步加深,循序漸進,盡量避免用漢語講述。這樣可以烘托英語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聽的能力。例如在《TheEmperor'sNewClothes》一課“Onceuponatimetherewasanem-peror”一句的教學中,筆者用英語說:pleaseunder-line“onceuponatime”.Itisasetphraseusedinstory.I'msurethatyouallearneditwhenyouwerejuniormiddleschoolstudents.Canyouuseanyotherphrasesinstead?等等。

查看全文

小議作文修改方式的嘗試

[摘要]:中學作文教學的現狀讓人甚為擔憂,學生厭寫,老師難改,效率低下。為了讓作文教學走出這種尷尬的局面,有必要對現行的作文教學進行改革,嘗試尋找較有效的方法。教師要有計劃對學生進行分階段的由淺入深的作文批改訓練;靈活運用各種批改方式促進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最終培養學生對寫作的興趣,讓其自覺學習。

[關鍵詞]:作文教學現狀嘗試互改自改獨立

在當今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寫作能力越來越受到重視。不論是職場應聘、與人交際,還是實際工作,都體現寫作能力的重要性,換句話說,一個人,他如果沒有一定的寫作能力,那么他在社會上簡直是無所作為。但現今中學生的寫作能力讓人擔憂,中學作文的教學更陷入尷尬中。

一、回顧現狀,令人擔憂

首先,大部分學生不喜歡寫作文。在每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中規定:每學期每位學生至少寫大作文六七篇,小作文自定。但學生一聽說這堂課寫作文時,他們就怨聲載道,叫苦連天。或望著黑板不知如何下筆,或搜腸刮肚,東拼西湊;或胡思亂想,亂編一通;或借用他人之作,蒙天過海。在學生眼中,寫作課竟成了他們最不愿意上的課。究其原因是他們不想寫、不愿寫、不會寫。

其次,語文教師嘔心瀝血卻收效甚微。一個中學語文教師一般要教兩個班,一次要批改大約100本作文,要求教師每次都做到“精批細改”,是不大實際。一次大作文交上來,教師最快也要兩個星期才能批改完發下去,如有其他工作稍一耽擱,就只能三個星期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批改完。如此長時間才批改完,學生對此早已沒有了新鮮感,更無修改的興趣了。作文本發下去時,學生大多只是看看分數和批語,不清楚自己作文中的優點和存在的問題,教師可謂是白費功夫。正如圣陶所說的:“我當過語文教師改過學生作文本不計其數,得到一個深切的體會:徒勞無功①。”一個學生,初中三年經老師修改的作文大約40篇,但大多數學生畢業后甚至連通知、申請書、計劃、海報都不會寫,更不用說寫景狀物的記敘文、抒情敘事的散文、雄辯嚴謹的議論文。由此可見,中學語文作文教學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查看全文

拼音教學改革的新嘗試

傳統的小學拼音教學以機械識記字母、教師示范發音、學生跟讀為主,學生學得被動,教師教得無奈。拼音在語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改革拼音教學顯得非常必要。我在教學實踐中做了以下嘗試:

一、針對學生實際改革課堂教學模式。

現在的幼兒園教育明顯存在小學化傾向,拼音字母對一年級新生來說并不陌生,上過三年幼兒園的小朋友幾乎100%能認出ɑ,o,e。如果在教學中拘泥于“導入新學字母——出示字母——教學發音——識記字形——指導書寫——鞏固練習”的教學模式,不但學生覺得上課缺乏新鮮感,而且教學效果不佳。針對這一問題,我在單韻母教學中設計了新的教學模式:出示字母——比賽認讀、及時正音——書寫比賽。這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每個學生都能主動開口讀、動手寫,從而達到拼讀準確、書寫規范的教學目的。而且,這樣教學花費時間少,節省下來的時間可用來幫助學生解決難點,如單韻母第二聲、第三聲的發音,怎樣分辨第二聲和第四聲等。教學中,設計“在語境中掌握四聲”的教學環節,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找單韻母的四聲,用詞語或句子說一說,讓他們通過比較,發現、體會四聲發音的不同。比如:啊(à),真是太好了!啊(ǎ),這是怎么回事?從而輕松攻破難關。

教學那些學生讀得不夠準確,且又易混淆的拼音字母時,我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發現字母的發音要領、記憶字形的方法上。具體教學可采用如下模式:觀察圖畫——發現圖與字母的聯系——正音、識記字形。這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潛力,激起了學生智慧的火花,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

二、利用先進教學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多媒體計算機聲像皆備、圖文并茂、交互性強,借助其功用,可提供豐富的信息源,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開發他們的智力,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而且便于教學反饋和調控,有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查看全文

關于小學班級管理的嘗試

摘要:班主任是班級的領導核心,是班級這個集體行進的指向標,所以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本文結合多年小學班主任工作實踐,在此提出幾點班級管理的認識和看法。

關鍵詞:小學;班級管理;研究

在當前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如何高效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是我們每一位班主任都在探尋的問題。以下是本文對班主任管理工作措施進行的幾點嘗試,以期能夠對小學班級管理工作有所借鑒。

一、注重人性化的管理

隨著教育觀念的改變,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突出,學生已逐漸成為了課堂真正的主人。所以,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人性化管理,滿足學生身心成長的需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我們要弱化應試教育,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特別是在評比過程中,我們不僅要看學生的考試成績,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進步程度和努力程度,成績的好固然重要,但那并不是我們素質教育的宗旨,所以關注學生本人的發展才是我們教育的追求。另外,評比的方式一定要委婉,切忌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多鼓勵,少批評,讓學生看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增強學生成就感和自信心,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和動力,積極主動地配合班主任工作。反之,如果言語惡劣,不但起不到預期的效果,反而還會觸發學生逆反心理,產生抵觸情緒,讓學生排斥班主任,甚至排斥學習。所以,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我們要給學生申辯的機會,聽一聽事情發生的經過以及學生犯錯誤的原因,然后引導學生按照正確方向改進,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培養優秀的班干部

查看全文

小學美術民間藝術實踐與嘗試

摘要:民間藝術是一種具有強烈感染力的藝術種類,是當地民族的社會結構與文化結構匯聚成的一種審美意識,具有獨特的思維模式與造型模式。該文分析小學美術課堂中引進本土民族民間藝術文化的教學模式與實際操作策略,探討如何在小學美術課堂中因時制宜、適當地開展民間美術課程。

關鍵詞:小學美術;民族民間藝術;實踐;嘗試

小學是培養學生審美興趣、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階段,教師需要強化學生對美術的欣賞和運用能力。民族民間美術資源是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有效幫助學生了解本地的傳統文化與相應的美術文化類型,并能促使學生認可、傳承本土民族民間傳統文化。要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滲透本土民族民間藝術,美術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課堂中鑒賞民間藝術。在小學的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適時地利用一些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對本土民族民間藝術的了解。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向學生講解本土民間藝術的相關知識,強化學生對本土民族民間藝術的直觀感受,鼓勵學生多多嘗試一些民族藝術的創作活動,體會其中的文化底蘊。為此,課題組制定了以下幾種教學模式。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龍里縣第一小學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民或小商販家庭,這樣的家庭生活環境使部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事物存在一定的局限。教師應在教學中預設情境,使學生回憶以往生活的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目的。如,在《本土民族風情攝影藝術》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入手,以講故事、做游戲等方式逐漸引導學生融入課堂氛圍,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自身的美術修養,真正讓學生體驗到“在玩中學”的樂趣。同時,教師通過講解相關的文化知識,可以讓學生了解本土民族民間藝術文化中的精華,在這一過程中促進學生加深對本土民族民間藝術文化的理解。

二、好奇心探知欲,推動教學模式

查看全文

學校小初德育銜接探索與嘗試

【摘要】在中小學德育工作銜接過程中,往往出現不少問題,諸如:專業知識不明、隊團銜接不夠、德育層次不清、德育效果不明等問題。本文以九年一貫制學校中的德育銜接為例,提出了“大銜接”、“小銜接”的應對策略,將銜接工作落到實處,為小初德育銜接嘗試和探索。

【關鍵詞】九年一貫;德育;銜接

教育部于2017年8月17日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為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對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指導,切實將黨和國家關于中小學德育工作的要求落細落小落實。”[1]其中在針對中小學不同學段的德育目標中,特別詳細地指出了學段目標,如小學分為“小學低年級”、“小學中高年級”,初中學段單獨列出了一個目標。可以看出,在頂層設計中,國家教育部門是充分考慮到不同的學段的特點,并做了做好學段銜接、全程育人的基本要求。

一、中小學隊團銜接的問題呈現

目前的小升初德育銜接,從方式到內容,都有值得商榷之處,具體說來,有以下幾種問題:(一)專業知識不明,隊團銜接不夠。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第一章“團員”第一條中規定,團員的申請條件是:“年齡在十四周歲以上,二十八周歲以下的中國青年,承認團的章程,愿意參加團的一個組織并在其中積極工作、執行團的決議和按期交納團費的,可以申請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2]初一年級的孩子在年齡上沒有達到要求,并且在歸屬上仍然屬于少先隊。此外,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第十章“團同少年先鋒隊的關系”第四十三條中指出:“中學共青團組織應加強對少先隊員入團前的培養教育,少先隊組織應積極推薦優秀少先隊員作團的發展對象。”[2]但是在現實中,這兩項工作因為學段的隔離,以至于無法有效而充分地開展,從而影響了隊團的銜接工作。(二)隊團形式不同,活動開展差異。小學生二年級以上原則上是全員入隊,初中生是擇優入團,按照規定,在初三畢業的時候,團支部的團員人數不超過總人數的百分之三十。人數的變化會帶來一系列的變化,比如活動的開展,在小學,少先隊的活動是全員參與,學生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少先隊的存在,并且以少校隊員的標準要求自己,所以在小學開展少先隊教育,都是全面輻射和引領。而在初中階段,因為人數的限制,同時,又因為初中階段面臨升學考試的壓力,團組織開展的活動往往是小眾的,面向部分優秀學生的,開展活動也受到學科教學方面的壓力,所以在不少學校里面,不少學生對團組織生活的陌生,對團知識的缺乏,是比較常見的。(三)德育層次不清,德育效果不明。在《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中,德育的內容是由淺入深的,小學學段更多的是了解,并且重點在于個人習慣和品德的養成,而初中學段則是要內化、要運用,并形成明確的信仰和三觀。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小學和初中的德育層次并不清晰,對于大多數學校來說,還是針對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文明修養、個人習慣等幾個大的模塊進行反復教育,并沒有特別突出的層次,德育效果往往也打了折扣。

二、“大銜接、小銜接”的應對策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