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9 18:37:1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補貼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補貼

農業補貼策略綜述

農業作為我國的第一產業,始終是國民經濟不可動搖的基礎。據悉,2012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繼續聚焦“三農”問題,這也將是中央繼2004年以來連續9年將“三農”問題置于全年工作之首。農業補貼問題是目前我國“三農”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對農業補貼問題明確提出,要“健全農業補貼制度,堅持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繼續實行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WTO《農業協定》也對農業補貼政策做了包括“黃箱”、“綠箱”、“藍箱”措施的專門規定。加入WTO對于我國農業補貼政策的調整和實施增加了更多外部影響因素。

1入世以來我國農業補貼政策的歷史考察

入世以前,我國的農業補貼政策主要以價格補貼為主,財政對于農產品的價格支持,多是通過流通環節給予農民補貼。入世以后我國的農業補貼政策有了長足的發展,農業補貼力度逐漸加大,補貼方式也呈現多樣化,目標也由保證糧食安全向糧食安全與促農增收兩者并重轉變,我國的農業補貼政策逐漸與世界接軌。具體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四大補貼”。

1.1直接補貼

入世后的2002年,我國為適應WTO農業談判的需要,率先在安徽省進行糧食直接補貼方式試點,由過去通過流通環節間接補貼向直接補貼轉變。2003年,13個糧食主產區也開始了直接補貼的試點工作。2004年,糧食直補政策全面展開,直接補貼的范圍和規模不斷擴大,全國29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共投入116億資金,用于對糧農的直接補貼,6億多農民從中受益。到2008年中央財政對農民的糧食直接補貼額達到151億元。此后幾年,中央財政對于糧農的直接補貼在范圍上不斷擴大。

1.2良種補貼

查看全文

貨幣補貼住房策略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完善我縣住房保障體系,逐步解決城鎮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根據《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辦法。

第二條經濟適用住房貨幣補貼是指縣政府按照我縣經濟適用住房年度供應計劃,向符合享受經濟適用住房條件的家庭在市場上購買普通住房給予政策性貨幣補貼。

第三條凡我縣城鎮范圍內符合條件的中低收入家庭,均可按本實施辦法申請經濟適用住房貨幣補貼。

第四條城鎮經濟適用住房貨幣補貼,堅持“安置就地化、補貼貨幣化、購房自主化、運作規范化”的原則,采取“先申后購、先購后補、分片實施”的辦法,實行市場化運作。

第五條經濟適用住房貨幣補貼所需資金在城市土地出讓金凈收益中提取,撥入縣住房保障基金帳戶,不足部分由縣財政補足。

查看全文

農民補貼論文:種糧農民補貼的狀況和提議

本文作者:胡洋工作單位:吉林省集安市財政局

(一)在執行糧食直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一是計稅耕地面積與實際耕地面積差距較大,新增耕地不能納入補貼范圍。由于農村稅費改革中,一些鄉鎮為減輕當時的農民負擔,使稅負更加公平、合理,將一些地方的低產田、河頭地等自然條件差的土地沒有納入計稅面積。加之,近年來,大量開展中低產田改造、農田開發、農田基礎設施配套等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新增了大量的耕地。這些新增耕地都不在統計的計稅面積耕地范圍內。以集安市大路鎮為例,實際耕地面積為17645畝,而補貼面積市12145畝,有5500畝沒有享受到糧食直補。主要原因是繳納農業稅市村級采用的計量單位和規定不符,存在瞞報計稅的情況。二是在土地流轉中因享受糧食補貼出現了新的矛盾糾紛。隨著農村土地流轉步伐的加快,各地農村土地轉包現象普遍存在。由于農村土地流轉手續普遍不健全,許多只是村民間的口頭協議,沒有明確直補資金的歸屬問題。各地也沒有統一的標準,至今許多地方還是誰擁有耕地誰就享用糧食直補款,對于轉包出去的土地,實際種糧的承包人并沒有得到補貼。國家對一些大公司和種糧大戶沒有明確的政策要求,使一部分實際的種糧大戶享受不到糧食補貼。三是糧食種植面積核實成本過高。核實農民的實際種糧面積是計算種糧補貼資金的依據,盡管鄉鎮村組和基層財政所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在各村組戶進行種糧面積核實和張榜公示,但是此項工作操作繁瑣,耗時費力,行政支出大,工作成本高,對撤鄉并鎮減人減支的基層來說確實負擔過重,很多地方只能以計稅面積代替實際種糧面積平均計算補貼,造成了補貼面積與實際種糧面積之間的差距。有的種糧多補的少,有的種糧少補的多,還有的沒有種糧也能得到補貼,以致出現了在補貼資金分配上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基本上是一種“平均分配”。

(二)進一步完善糧食直補政策的建議。一是進一步研究和完善國家糧食直補等惠農政策。建議把近幾年農村新增的耕地納入糧食補貼的范圍。對種糧大戶和大企業公司進入農業生產如何享受補貼的問題,作出明確的規定。二是提高補貼標準,擴大補貼范圍。隨著國家經濟的增長,逐步提高補貼標準,擴大補貼范圍,讓農民種植糧食的經濟效益達到或接近種植經濟作物的經濟效益,這樣才能真正起到調動農民糧食種植積極性的作用。三是改進糧食補貼方式。國家每年年初要制定糧食種植宏觀指導計劃,公布主要糧食品種的最低價格和分品種補貼標準,待小麥、玉米等糧食補貼作物出青苗后,由農民自己申報種糧面積,鄉村干部核實,作為補貼面積依據并進行公示,建議糧補發放時間在當年的下半年或下一年的年初,并繼續以“一卡通”的形式發放補貼款。四是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對虛報補貼面積,騙取套取國家補貼資金的行為,進行責任追究。

查看全文

油菜良種補貼方案

根據省農業委員會、省財政廳《關于印發全省2007年油菜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皖農明電〔2007〕148號)要求,結合我縣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項目目標

對農民種植油菜實行良種補貼,鼓勵農民擴大油菜種植面積,加快恢復油菜生產,促進農民增收。

二、項目內容

(一)補貼原則。油菜良種補貼實行政策公開、直補到戶、據實結算的原則。補貼政策、辦法公開,補貼標準、對象、面積、金額公示,操作過程透明,按油菜實際種植面積,將補貼資金全部直接補貼到戶,確保讓農民受益。

(二)補貼范圍、對象和標準。全縣油菜實際種植戶,補貼標準每畝10元。

查看全文

棉花補貼國際影響論文

[摘要]棉花補貼問題一直是多哈回合談判中最核心的內容之一,盡管多哈回合談判經過了多輪艱難的談判,目前正處在“軟重啟”階段,但多哈回合談判關于取消棉花出口補貼依舊得到了多方共識。本文以棉花補貼為主體,結合棉花出口補貼之實證,運用出口補貼效應原理對棉花出口補貼進行分析,研究取消棉花補貼對各個國家棉花貿易影響的利弊所在。

[關鍵詞]多哈回合棉花補貼影響分析

一、棉花出口補貼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美國在《1933年農業法案》就確立了棉花補貼政策,2002年農業法案規定對棉花實行生產補貼、銷售補貼、貿易補貼(即出口補貼Step2)和限制性補貼。僅1999年8月~2003年7月,美國2.5萬名棉花生產者共得到124.7億美元的補貼,而同期美國棉花的產值是139.4億美元,補貼率(即補貼占整個產值的比例)為89.5%。美國每年給2.5萬戶棉農大約30億美元的補貼,平均每戶棉農得到的補貼高達1.2萬美元,相當于中國一戶棉農7年~10年的產值。如此巨額的棉花補貼推動了美國棉花的種植和出口,保證了美國在全球棉花產量第二、出口第一的位置,它嚴重扭曲國際棉花貿易價格,損害了其他棉花生產國及其棉農的利益。

歐洲國家制定的“共同農業政策”成為了歐盟今日對域內農業出口進行補貼的基石。歐盟農產品(包括棉花出口補貼)出口補貼幾乎就占歐盟預算的一半,從歐盟棉花補貼政策的演變和實施情況來看,棉花出口補貼特別是直接的價格補貼一直是歐盟成員國共同農業政策的重要內容。

中國加入WTO后,根據世界貿易組織農業協議的有關規則,按照我國政府的承諾,我國必須立即取消對棉花出口補貼,包括價格補貼,實物補貼,以及對出口產品加工、倉儲、運輸的補貼。

查看全文

小麥良種補貼金方案

為深入推進第三輪小麥高產攻關活動,根據皖政辦秘〔2007〕35號和皖農明電〔2007〕138號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補貼資金與良種良法配套示范相結合,改進和完善資金發放方式,加強補貼資金的使用管理,確保補貼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示范區良種良法示范農戶,促進農民推廣應用關鍵技術,加快良種良法配套應用,實現小麥高產攻關的新突破。

二、補貼方式和標準

實行小麥良種良法補貼資金與機條播直接掛鉤,主攻小麥機條播技術,促進農機農藝相結合,確保機播技術落實到位。新建30萬畝核心示范區內(其中褚集鄉7萬畝、陳集鄉6萬畝、淝河鄉8.1萬畝、雙橋集鎮7.8萬畝、縣直場站及小麥生產大戶1.1萬畝),實行統一機條播示范的農戶及種糧大戶,每畝良種良法配套示范補貼資金8元。

三、示范面積登記和補貼資金發放

查看全文

農機購置補貼精準扶貧研究

摘要:本文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強弱項補短板,就落實農機化工作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助推作用的重大意義進行了分析。指出了農機購置補貼工作要求,總結了助推產業發展和脫貧攻堅的實施內容。

關鍵詞:農機購置補貼;助推;脫貧

1總體思路

精心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深松補貼政策,推進“一鄉一農機專業合作社”在扶貧方面的帶動引領作用,大力推廣農機化新技術,加快“機器換人”步伐,推動甘肅省武威市農業生產薄弱環節、特色產業主要環節所需機具的發展,助推產業發展和脫貧攻堅。

2基本情況

2017年,甘肅省下達本市農機購置補貼資金8555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補貼資金8200萬元,省級財政補貼資金355萬元。截至2017年年底,結余資金2800萬元;下達本市省級財政專項扶持農機專業合作社43個,扶持資金300萬元;下達本市深松整地作業面積6.7萬hm2(100萬畝),補貼資金2000萬元。2018年,省局下達本市第一批農機購置補貼資金4650萬元,深松補貼資金2600萬元,“一鄉一農機合作社”建設試點補貼資金370萬元,農機合作社裝備提升補貼資金212萬元,工作經費75萬元,總共合計7907萬元。

查看全文

花生良種補貼種植方法

中央財政繼續安排專項資金,實施花生良種補貼試點項目。為認真落實國家花生良種補貼試點項目,推動全縣花生生產再上新臺階,根據《農業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年花生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指導意見的通知》(農辦財〔〕41號)和《河南省年花生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豫農財務〔〕26號)精神,借鑒2010年花生良種補貼工作經驗,結合當前我縣花生生產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食用植物油產業健康發展保障供給安全的意見》(國發〔2008〕36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油料生產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07〕59號)精神,促進花生良種及配套技術推廣,提高花生單產和品質,增加食用植物油有效供給,促進花生產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二、主要目標

年,省下達我縣花生良種補貼試點面積29萬畝,每畝補貼10元,補貼資金共計290萬元。本項目以“穩定面積、主攻單產、提高品質、增加效益”為目標,通過良種補貼和配套技術推廣,項目區平均畝產較前三年平均增產15%,項目區實現優質專用品種區域化種植、產業化經營,含油率提高2個百分點。通過項目實施,促進我縣花生大面積均衡增產,良種應用水平和生產技術水平顯著提升,產品優質比率迅速提高,花生產業效益明顯增加,帶動農民增收作用進一步增強。

三、基本原則

查看全文

我國應對國外反補貼

一、我國遭受國外反補貼的現狀

2004年4月加拿大在世界范圍內首開對我國出口產品提起反補貼調查的先河。雖然涉及商品價值不大,但表明反補貼對我國出口產品的潛在威脅已經轉變為現實危害。補貼與反補貼問題因美國政府2007年初針對中國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起補貼與反補貼措施的起訴再次引起經濟、企業和法學界的關注。2007年,中國則成為遭受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根據WTO規則,WTO成員可以依據《SCM協定》對從其他成員進口的產品征收反補貼稅,在確認是否存在補貼時并不考慮補貼的成員方是否為市場經濟國家。也就是說,從WTO規則層面上看,“非市場經濟地位”并不能成為中國企業規避反補貼措施的保護傘。這不僅大大削減了以補貼來扶持國內產業和企業的余地,而且我國在加入WTO后隨時面臨被其他成員起訴而陷入補貼爭端的可能。目前,已有77個國家和地區相繼承認了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這意味著國內企業應訴反傾銷的國際環境正在逐步改善,反補貼的情況將變得嚴峻,今后國外對我反補貼調查的數量將逐漸增多,將使中國同時陷入反傾銷控訴和反補貼控訴的雙重威脅中。更引人注目的是,隨著美國2005年通過的《貿易權利執行法案》的實施,反補貼同樣會適用于來自非市場經濟體制國家的產品。可以預見,中國出口產品在歐、美等西方國家以及部分發展中國家遭遇反補貼調查已成為必然的趨勢。

二、近年來國外對華反補貼救濟原因分析

(一)進口國出于自身政治方面的考慮。在國際貿易關系和糾紛中,各國之間的爭端往往并不是純法律性質的,問題的背后常常隱含著深層次的政治因素或國家關系的因素。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處理的是成員之間基于世界貿易組織協議以及有關協定發生的權利義務之爭,屬于法律性質的爭端,不涉及或較少涉及國家政治利益的沖突,然而,世界貿易組織協議涉及的是其成員的重大經濟利益,在當今世界上,各國經濟利益與政治利益已不可分離,國家基于經濟利害關系的考慮每每超過或甚于對政治利益的考慮,所以人們常用“貿易戰”或“商戰”這種字眼來形容國家之間經濟利益的沖突,“貿易戰”雖是法律性的沖突,但間或帶有強烈政治色彩也就不足為奇了。以美國為例,其反補貼法就并不適用社會主義或者非市場經濟國家。例如,1990年11月,美國對我國進口電風扇曾提起反傾銷訴訟,但后來因傾銷幅度被裁定為0~0.27%而致傾銷行為不成立。美國的拉科斯公司不服,1991年10月又提起反補貼訴訟,經美國商業部裁定反補貼法暫不適用于中國電風扇行業而敗訴。1992年5月又提起專門針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所謂市場擾亂406訴訟,這種公然的歧視性做法,遭到美國進口商的強烈反對,拉科斯最終只好撤訴。然而,2007年2月2日,美國政府以中國存在所謂貿易補貼為由,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起訴訟。美方指責中國存在“出口補貼”和“進口替代補貼”兩類在WTO框架下被禁止的補貼,補貼涉及鋼鐵、木材產品及信息技術三大行業。有專家指出,此次美國起訴中國是美國國內政治斗爭的延續。在此,顯然還要提及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國至今還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卻將其國內原本并不針對非市場經濟國家的補貼問題訴諸世貿組織,完全在于美國目前因對中國的巨額貿易逆差而抬頭的貿易保護主義。

(二)各級政府采取了多種優惠的產業政策和措施。加入WTO后,按照《SCM協定》和透明度原則要求,我國政府對補貼措施進行了清理和公布,但是,我國的法律法規以及各級政府制定的產業政策仍保留了多項補貼,這些補貼可以歸為4類:

一是稅收優惠。稅收優惠主要表現在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減、免以及其他間接納稅減、免,其中間接稅減免爭議較大的是“出口退稅”。

查看全文

農業保險補貼政策研究

一、我國農業保險補貼政策現狀分析

1、農業保險補貼的內容單一。目前,我國并沒有建立起系統的農業財政補貼體系,該體系包括三種補貼形式,分別為保費補貼、保險責任分攤與財政兜底。而在全國范圍內開設的只有保費補貼,致使我國目前大部分地區都只擁有這一種農業保險補貼政策。單一化的補貼方案無法滿足新農村多樣化建設的要求,也無法發揮其實際效益,進而形成一種財政浪費,嚴重的影響到農業保險事業的發展。2、農業保險補貼政策與支農政策。沒有緊密結合國外的農業保險大都與農業生產有著直接的關系,且農業各補貼政策的結合也能夠形成對農業保險的有效覆蓋,進而構成系統化的農業保險補貼體系。我國的農業保險發展較晚,且保險補貼與糧食直補等政策間并沒有直接的聯系,致使農業保險與補貼間產生斷帶,十分不利于農業經濟的發展。3、補貼品種有限。我國主要的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與果蔬等,不同地域間的果蔬分布不均勻,除此之外,其他的經濟作物也較少,致使農業保險的供需都產生嚴重的不足,影響到農業保險的覆蓋面積。4、農民參保方式不科學。由于大部分農民都是通過廣播宣傳來獲知農業保險的相關內容,因此,對于其中具體的操作流程與理賠情況等都不甚了解,進而影響到了農民的購買決策。此外,部分農村將保險理賠的款項進行平均分配,這種做法十分不利于農業保險的發展。農民即便在遇到自然災害后,也無法得到足夠的理賠用于生產,致使保險失去實際的效益,這些做法都有悖于農業保險的作用機制,使農民對保險產生消極的看法。

二、農業保險補貼政策及其對農戶購買保險的影響分析

1、農戶的文化程度。農戶的文化程度高,對于農業保險的了解就更加細致,并能按照正確的操作步驟辦理保險。此外,經濟條件與農戶的文化程度也存在一定的關系。文化程度越高,農戶的經濟水平就相對要高,對于農業保險的需求也就越大。2、自然災害的影響。自然災害或多或少的會對農民的居所、耕地資源等造成影響,當受到自然災害的侵襲時,農民更容易想到農業保險,且災害程度越大,農民對保險的需求就越大。3、保費補貼的預期。當農戶對于保險保費補貼的預期越高時,在現階段購買保險的可能性就越?。幌喾矗kU保費補貼的預期越低,購買保險的可能性就會越大。4、地區虛擬變量。筆者通過調查了解到,不同地區的保險政策存在一定的差異。傳統的農村保險業務由村委會的人員負責,并通過廣播的形式進行宣傳,因此農民購買保險的意愿與宣傳者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一旦村委會不重視,就會為農戶辦保險帶來不便。進入信息化時代后,農村的信息化普及程度越來越高,農民可以通過網絡了解到辦理保險業務的詳細流程,或者通過網絡咨詢相關的業務人員,進而提升了農村保險業務的工作效率,由此可見,地區虛擬變量對于農戶購買保險的重要影響。

三、完善農業保險補貼政策的有效措施

1、擴大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地區為了能夠有效的發揮農業保險的作用,加大對農業生產的投入,我國應將所有的農業產量大縣都納入中央財政補貼范圍內,以提升中央財政農業保險的補貼比例。結合各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與農民的承擔能力,制定區別性的保費補貼政策,例如,在西部的經濟欠發達地區,中央財政的保費補貼比例應不低于70%。2、開設特色農業保費補貼。除了要擴大農業補貼的面積外,還要增設補貼的品種,為了謀求區域特色農業經濟的發展,中央財政部門應當加強對地方特色農業補貼的支持,在此基礎上,減少地方財政補貼的配套要求,開辦經得起長時間考驗的,有長遠計劃的,具有一定保費補貼規模的保險品種,進而推動我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3、優化財政補貼資金的撥付流程。為了有效的規范對財政補貼資金的管理,有關部門應當從制度上進行創新,豐富財政補貼資金撥付流程。農業保險是一種財政政策與保險辦理機構相結合的試點模式,因此,農業保險的支付不同于其他農業補貼政策。有關部門應當避免轉移支付的現象發生,并保證第四季度的補貼資金能夠提前下撥,以縮短劃撥周期,提高資金的安全。4、設立災害風險基金。農業的發展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我們無法準確的預判自然災害的發生,因此需要加強對自然災害的預防工作。設立農業風險基金,可以提升農業抵御災害風險的能力,構建以國家為主,地方為輔的籌資方式建立起的補貼機制,可以有效的規范對風險基金的管理。有關部門需要從防災、減災與救災等方面出發,制定專項的扶持計劃,每年從國家其他風險基金中抽出一部分,可為農業財政補貼帶來一定的保障,最大限度的減輕自然災害為農業經濟帶來的損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