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風險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6 08:21:0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安全風險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安全風險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現狀

摘要:“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問題是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對食品安全風險進行評估是合理有效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必要手段。本文對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基本概念、評估過程、發展現狀以及應對策略進行了綜述,期望對我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的建設和完善提供有力支撐。

關鍵詞: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發展現狀;對策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1]?!皣悦駷楸?,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關系到每個公民的身體健康,也關系到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因此備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食品供應是一個從農田到餐桌的系統工程,貫穿于原料采集、生產、加工、運輸及消費等各個環節,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安全風險。食品安全風險是指發生食品不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和嚴重性。針對這種可能的食品不安全事件,《食品安全法》規定要進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為了及時發現我國食品存在的安全隱患,判斷食品安全的總體現狀,確定食品安全監管重點領域繼而為風險管理提供處置措施及建議,我國大力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工作,目前已取得明顯成效,基本實現了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從事后查處向事前預防的轉變。但是,由于我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建設起步晚、基礎薄,整體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仍然有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

1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概述

風險分析是一個基于科學的、按照結構化方法和一定程序進行的開放透明的過程,其框架主要包括三個部分:風險評估、風險管理、風險交流,三者的關系如圖1所示,而風險評估是風險分析體系的重要構成要素之一,是風險分析體系的核心[2]。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是指對食品、食品添加劑中生物性、化學性和物理性危害對人體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所進行的科學評估,包括危害識別、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評估、風險特征描述等。通過風險評估,可以有效避免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的人身及財產損失,也使我國食品安全監管方式發生重大轉變,從粗放式管理轉變為科學的精細化管理,變原來被動的事后監管為現在的主動事前預防或事中控制監管,能夠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最大限度地降低生命財產損失。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是包括危害確定、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評估和風險特征描述等步驟的科學評估過程,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2我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的現狀

查看全文

沼氣安全風險評估論文

一、風險評估

沼氣企業對辨識出的危險源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情況,確定危險源在企業出現的可能性及出現危害后造成事故的嚴重性,計算評估其安全風險等級。安全風險評估推薦采用風險矩陣法或作業環境風險評估法,也可根據國家標準《風險管理風險評估技術》(GB/T27921-2011)進行評估。風險等級=可能性×嚴重性。采用風險矩陣法對危險源的風險等級進行評估,一般可按照如下步驟進行:1、工作任務梳理。從系統或崗位等方面入手,識別崗位的常規任務和非常規任務。2、工序梳理。將工作任務分解為具體工序步驟,一般從準備、執行和收尾3個階段對任務進行分解。3、識別每個步驟中的危害與風險。按照任務執行中所暴露的環境、設備和行為,確定潛在的危險。4、認定風險類型。按照危險源隸屬的系統,分人、機、環、管四類。5、評估風險后果描述。判定辨識出的潛在危險源可能導致人員傷害、設備或設施損失的情況。6、確定可能導致的事故類型??刹捎谩渡a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GB/T13861或按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6441-1986)分類。對危險源的安全風險的評估結果應按照風險矩陣表中不同的取值情況將其按照特大、重大、中等、一般四個級別進行分類,并按照“紅、橙、黃、藍”四級(紅色最高)表示。

二、風險分級

企業應當結合法律法規、行業、企業標準等,制定風險分級標準,按照風險受控程度及可能造成危害的程度進行分級,原則上分為A、B、C、D四個等級:A級:風險在受控范圍內,如發生事故,容易造成較小經濟損失或人員傷害的。B級:風險在受控范圍內,如發生事故,容易造成一般經濟損失或人員傷亡的。C級:危險因素較多,管控難度較大,如發生事故,容易造成較大經濟損失或發生多人傷亡事故的。D級:危險因素多且難以控制,一旦發生事故,將會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或群死群傷的。

三、危險源辨識

規模化沼氣工程危險源一般分為系統性危險源和崗位危險源。系統性危險源指生產系統、工藝、廠房、場區、周邊區域及管理方案中存在的,可能造成區域性危害后果,一定時期內無法消除的不安全因素。一般包括沼氣爆炸、粉塵爆炸、沼氣中毒、結構安全、火災、雷電、特種設備傷害、高空墜落、一般機械、物體打擊傷害、觸電、淹溺、危險化學品、灼燙、噪音等。對其進行辨識和評估的方法主要分為年度危險源辨識和評估及專項危險源辨識和評估。崗位危險源一般指生產崗位和作業場所潛在的對作業人員有直接危害的人、機(物)、環、管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

查看全文

詮釋信息安全外包的風險

關鍵詞:信息安全外包風險管理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信息安全外包存在的風險,根據風險提出信息安全外包的管理框架,并以此框架為基礎詳細探討了信息安全外包風險與管理的具體實施。文章以期時信息安全外包的風險進行控制,并獲得與外包商合作的最大收益。

1信息安全外包的風險

1.1信任風險

企業是否能與信息安全服務的外包商建立良好的工作和信任關系,仍是決定時候將安全服務外包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信息安全的外包商可以訪問到企業的敏感信息,并全面了解其企業和系統的安全狀況,而這些重要的信息如果被有意或無意地對公眾散播出去,則會對企業造成巨大的損害。并且,如若企業無法信任外包商,不對外包商提供一些關鍵信息的話,則會造成外包商在運作過程中的信息不完全,從而導致某些環節的失效,這也會對服務質量造成影響。因此,信任是雙方合作的基礎,也是很大程度上風險規避的重點內容。

1.2依賴風險

查看全文

淺析食品安全風險分析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比祟惖娜粘I铍x不開食品,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條件。目前,市場經濟愈加開放,許多企業為了謀取暴利,不顧食品質量、食品安全,把人民群眾的生命視為兒戲。近年來,“三鹿奶粉”事件、香精包子事件,商品生產者罔顧職業道德、昧著良心生產產品,“紅心鴨蛋”“三聚氰胺奶”“瘦肉精火腿腸”等致使公眾“談吃變色”的不安全食品屢屢出現。這就要求政府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相關監管工作。

1食品質量概況

第一,從總體上來說,食品的合格率處于一個穩步提升的狀態。在2006年的全國監督抽查中,食品質量的抽查合格率達到77.9%。2007年上半年,食品專項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了85.1%。由此可見,國家食品質量安全的水平保持穩定,并且呈現逐漸上升的態勢。第二,全國各省、自治區以及直轄市的食品質量都處于同步提高的狀態,地區發展態勢較同步。2007年上半年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質量平均合格率為89.2%,其中有14個省達到90%以上。第三,各個重點行業的食品質量水平較高。在相關企業對食品生產加工的專項整頓下,我國28大類共計525種食品的食品質量和安全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是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大量消費的重點行業,食品質量和安全水平提高顯著。伴隨著我國各食品產業的不斷發展與進步,許許多多的食品企業模式不斷壯大,生產集中度也在不斷提高,其中大中型企業的產品質量優良。在2006年的調查中,食品企業銷售總額占全行業比重達24.9%,在銷售收入排名前100家的企業占據較大的比重;我國的三大名牌方便面更企業是在行業中占據中國國內市場份額的76%。

2食品安全

對于食品安全的定義課本是這樣定義的,所謂食品安全是指那些無毒、無害,符合現代人營養健康需求的食品,并且不會對人體造成任何慢性或者急性疾病的。但是食品倍諾對于食品安全的定義與之稍有不同,它對于食品安全是這樣定義的是指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目前人們對于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重視,對于食品的質量以及相關政策的制定是必須的。

3食品安全風險分析

查看全文

剖析項目安全風險管制

摘要:建筑工程項目由于投資大、工期長,在建設過程中不可預見的因素較多,是一個安全風險十分密集的領域,作者基于多年的工作實踐,分析了工程建設項目風險監控的意義,并提出了相關的風險控制策略。

關鍵詞:建筑工程;工程管理;風險控制

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建筑業的安全生產是關系到國家經濟持續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大事。然而由于建筑業的生產活動具有周期長、體積大、流動分散、露天高處作業多、體力勞動強度大等特點,危險性大,不安全因素多,是事故多發行業。因此,如何做好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風險管理已成為一個支撐建筑業可持續發展,乃至于構建和諧社會的迫切課題。

一、建筑企業風險管理與控制的意義

隨著房地產開發市場與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的成熟與規范化,建筑工程項目的風險決策與管理的應用日益廣泛。目前,風險在任何工程項目中都存在,而風險造成的工程失控現象最終導致建筑工程經濟效益降低,甚至造成整個項目失敗,給國家和企業造成巨大的損失??梢院翢o疑問地說,工程建設參與各方均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各種風險,如果不加防范,很可能會影響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甚至釀成嚴重后果。而建設工程建設項目風險監控是建設工程建設項目風險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在工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只有加強了風險管理,才能有效減少項目風險,風險管理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建筑企業的風險控制有助于提高項目決策者的決策質量

查看全文

餐飲食品安全風險防控

摘要:食品的安全問題是近些年來人們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食品的種類也變得豐富起來,就拿飲品這方面來說,10年前和今天相比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管是在飲品的種類上還是數量上都急劇增加。但是在食品變得豐富的同時往往伴隨著食品的安全問題。最有名的幾個例子就是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和肯德基蘇丹紅事件。因此加強食品安全的風險防控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是對食品安全問題中餐飲食品安全的風險防控做主要分析。

關鍵詞:餐飲食品;食品安全;風險防控

餐飲業對于很多人來說是他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很多人由于工作學習的原因飲食一般都會在一些飯店或者是餐廳進行解決。如果這些餐飲行業的食品存在安全問題就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肯德基的蘇丹紅事件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因此對餐飲食品安全風險防控,不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餐飲食品的安全隱患,對于餐飲行業的健康發展來說也有極大的好處。

1餐飲食品中存在一些問題

1.1進行食品加工的原料不合格

我們知道在餐飲行業的食品種類比較多,而且在進行食品制作的工序往往也比較繁雜,不管怎樣要想完成食品的制作是離不開原料的。但是根據大量的調查發現,在進行食品制作的過程中在原料的選擇上經常出現不合格的現象,比如說在制作蔬菜類食品的過程中,其中所使用的蔬菜往往是一些讓農藥污染過的;還有在蘑菇等菌類食品的制作過程中,在其中所選用的菌類往往帶有一定的毒性;在食物制作的過程中把桐油當成食用油;還有一些不法商人在制造酒的過程中用工業酒精去勾兌冒充等這些都是原料不合格造成的餐飲食品安全問題。

查看全文

食品安全風險交流研究

食品安全關系國計民生,備受我國政府重視。食品安全標準作為保障我國食品安全的基礎,國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已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了其重要地位,并明確提出要以食品安全風險分析中風險評估的結果作為食品安全標準制定、修訂的科學依據。食品安全風險交流作為食品安全風險分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的自然延伸,貫穿于整個風險分析過程中,在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和實施食品安全監管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食品安全標準

作為保障我國食品安全和公眾健康的重要措施,食品安全標準是我國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部門開展食品安全監管的行政依據和技術依據。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頒布以前,我國有食品各類標準8100余項,因多有矛盾和不協調,2013年啟動了標準清理整合工作。截至2017年7月,國家衛生計生委會同有關部門已完成對5000余項相關標準的清理整合工作,共審查修訂1293項標準,制定了1224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基本建立了一個以國家標準為主體、以保障公眾健康為宗旨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食品安全標準的清理整合工作目前仍在持續,有1082項農藥獸藥殘留相關標準需進一步清理整合,3310項食品標準需要轉化或廢止,在當前情況下,部分標準間仍然可能存在協調銜接不一致的問題。

二、食品安全風險交流

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是風險交流理論在食品安全領域的應用,是破解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手段,能夠有效解決食品安全各利益相關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通常分為常規性風險交流與危機性風險交流。國際上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早于我國幾十年,已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而我國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才剛剛起步,為了保障風險交流的效果,少走彎路,國際借鑒是必修課。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2014年的《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技術指南》,我國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主要方式包括:制作和散發各種形式的科普載體、開辦公眾活動等。具體工作內容主要有:食品安全基本知識的科普宣傳、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及食品安全標準的解讀與宣貫、食品安全典型案例的解讀分析等。雖然近幾年我國的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取得較大進展,但仍然是我國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工作三大塊中最薄弱的環節。近年我國政府已認識到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的重要性,在2015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就增加了5條與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有關的條款,并在實施條例(修訂草案)中明確國務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建立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機制,鼓勵和支持各界參與食品安全風險交流,足見國家對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的重視。深圳市自2015年開展食品藥品安全重大民生工程建設以來,便借鑒國際經驗開展了一系列各種形式的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活動,其中包括舉辦2016年、2017年兩屆食品安全風險交流論壇,在推進我國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與國際接軌、達到食品安全標準宣貫目的的同時,也為我國的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三、食品安全標準在食品安全風險交流中的作用

查看全文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探討

食品安全直接關系到國計民生,因此實施微生物檢驗,對食品安全風險進行嚴格監測一直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隨著媒體曝光食品安全問題時間不斷增加,我國食品安全出現較為嚴重的信任危機,人們越來越擔心食品安全問題。因此,加大力度做好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極為緊迫。本次研究主要探討在食品安全監測中實施微生物檢驗的質控情況,現做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內蒙古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下發的樣品測試內容對奶粉中所含食源性致病菌進行檢驗,對檢驗結果實施定性分析。生化反應鑒定要求到屬或者種。

1.2方法

1.2.1儀器、試劑

查看全文

藥物安全性風險控制分析

摘要:中醫歷來重視用藥安全性,該文根據中醫臨床實踐過程,從中醫理論(理)、治則治法(法)、方劑配伍(方)、藥物應用(藥)以及特殊人群方面回顧了中醫傳統上控制藥物安全性風險的策略和方法,并簡要討論了現代臨床實踐和監管環境下,中藥安全性風險控制的進展。

關鍵詞:中藥;安全性;理法方藥;中醫理論;風險控制

雖然中藥在不少人的心目中打上了“天然”“安全”等標簽,但中藥應用數千年來不乏藥害事件,其中影響時間長、影響范圍大的案例之一是五石散[1-2]。五石散顧名思義是以五種礦石入藥,其配方不固定,主要使用的藥物包括鐘乳石、紫石英、白石英、硫黃、赤石脂等。礦石入藥是古代神仙服食范疇中的一種,《神農本草經》認為久服一些礦石藥有“延年”“輕身”“不老”“通神明”“神仙不死”等功效,并將之列為上品藥。由于五石散所含藥物的藥性燥熱峻烈,服后使人全身發熱,可產生迷惑人心的短期效應,并被認為有美容、壯陽、益壽等作用,三國時期何晏倡導服食五石散,認為“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覺神明開朗”,開始了濫用五石散的先河。五石散包含一些有毒的礦物,長期服用可引起慢性中毒,甚至死亡。兩晉時期已認識到其毒害,至唐初,孫思邈呼吁“遇此方,即須焚之,勿久留也”,但這股風氣到宋朝才慢慢剎住,荼毒了數百年。中醫在長期實踐中早已認識到藥物具有治療作用和毒副作用的兩面性,因此歷來重視用藥安全性,也從來不回避藥物的安全性問題,在臨床實踐中中藥安全性問題產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不遵循中醫理論,治療不當,包括過度治療;個體差異;藥物配伍及用藥禁忌;藥物本身的毒性;藥物的炮制;用法用量等[3-5],面對這些風險,歷代先賢也總結了很多風險控制的手段。《研經言》曰:“凡藥能逐邪者,皆能傷正;能補虛者,皆能留邪;能提邪外出者,皆能引邪入某經”,強調了藥物在治療過程中會產生毒副作用,因此防止藥物毒副作用一直是中醫重要的指導思想。中醫臨床實踐的特色是理法方藥的過程[6-7],我們根據理、法、方、藥這一臨床過程來探討中醫傳統上對藥物安全性風險的控制。

1“理”和“法”

“理”是基于對人與自然、生理病理、疾病發生發展的認識,對通過四診收集到的患者癥狀和信息進行辨證和辨病,即在中醫基本理論的指導下,探討疾病發生發展的機理,并作出正確診斷。“法”上承于“理”,在辨證和辨病的基礎上確定相應的治則治法。中醫治療疾病,應當遵循中醫理論,先辨證,后論治。中醫的診治疾病的基本思想包括了辨證論治、以平為期、異法方宜、治病求本等[8]?!端貑?#8226;移精變氣論》提到:“治之要極,無失色脈,用之不惑,治之大則,逆從倒行,標本不得,亡神失國”,即強調了正確辨證論治的重要性。中醫認為人體與外部環境,體內臟腑組織之間存在動態平衡,這種平衡打破了,就會產生疾病,而治療目的就是恢復或重建這種平衡,因此治療疾病時,注重協調平衡,即“謹察陰陽之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耙云綖槠凇钡乃枷胍环矫嬷匾曋委煹钠胶庑裕岢爸胁〖粗埂薄八テ浯蟀攵埂钡戎委熢瓌t,反對過度治療,如《素問•五常政大論》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食其正也”;另一方面也重視藥效和毒性的平衡,提出“不可過劑”,反對濫用重劑、峻猛之劑。異法方宜即制定治則時要強調考慮氣候、環境因素,結合患者個體因素,全面分析,具體處理,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提到:“用寒遠寒,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熱遠熱”,反映了根據季節氣候不同而用藥;《素問•至真要大論》提到:“能毒者,以厚藥;不勝毒者,以薄藥”,《傷寒論》中指出咽喉干燥者、淋家、瘡家、亡血家、汗家、酒客等均應慎用汗法,均反映了選擇治療原則應因人而宜。這些理論對于藥物安全性也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如果不能準確辨證和辨病,或不能制定正確的治則治法,藥不對證,不僅治療無效,甚至可能引起毒副作用。清代名醫凌奐認為“凡藥有利必有害,但知其利,不知其害,如沖鋒于前,不顧其后也”,在其所著《本草害利》一書中,對于每一個藥物先言其“害”,后言其“利”,對人參、黃芪等傳統補益藥,關于“害”的篇幅遠遠多于“利”,充分反映了中醫對于藥物安全性的重視。因此正確診斷疾病,選擇恰當的治則治法,防止藥物毒副作用,一直是中醫臨床重要的指導思想。

2“方”

查看全文

食品安全風險防范研究

摘要:近年來,河南省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視食品安全工作。但是,由于河南的區域性和食品安全本身的復雜性,在現實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從商家自身、消費者、監管部門和媒體等方面分析食品安全問題,并提出從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加強科普知識宣傳、加快培養具有道德約束的專業性科學傳播人才、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構建食品安全誠信體系等5個方面著手,為加快推進河南食品安全大省建設提供支撐條件。

關鍵詞:河南;食品安全;風險防范;對策研究

黨的十八大以來,高度重視健康安全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關于食品安全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論斷,成為做好新時代食品安全工作的行動綱領[1]。同時,各地各部門著力推進實施食品安全戰略,使得國內食品安全形勢不斷好轉。改革開放以來,河南省食品質量安全穩步健康發展,40多年來的發展,河南已經成為食品大省,食品產量總值超過萬億元大關,穩居全國前列,所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不僅是關系國計民生,更是讓中原更加出彩的現實需要。

1河南食品安全現狀

近年來,河南省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視食品安全工作。2017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建設食品安全大省。2017年12月底,全省食品抽檢合格率97.2%以上,連續3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把“推進食品安全省建設,讓人民群眾吃得更安全、更放心”作為重點做好的10個方面工作的重要內容。2018年5月,河南省政府出臺了《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建設食品安全省的意見》[2],意見提出3~5年內,要把河南建成食品安全大省,到2020年,老百姓對食品安全總體滿意度達到70%以上;2022年,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總體滿意度達到80%以上。但是,由于河南的區域性和食品安全本身的復雜性,肯定業績的同時在現實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1.1從商家自身來看,追逐利潤的最大化利益遠超。一切,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超限量、超范圍使用添加劑等問題突出對于食品生產企業來說,利益高于一切。因此在高額利潤的誘惑下,一些食品生產企業拋開一切法律約束,偷工減料;應用新原料、新工藝,添加有毒物質;濫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學添加物,造成食品有效成分含最不達標準;大量使用農藥、化肥、激素、抗生素等,這都造成了食品有害物質殘留超標;另外,有些企業未能按照要求操作,滅菌不當,造成食品致病微生物大量殘留。甚至有些不法企業、商販直接用變質的食品通過改變生產日期直接在市場上流通,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2018年上半年,河南省共完成并公布32大類68947批次食品樣品監督抽檢結果,檢驗項目合格的樣品67467批次,不合格樣品1480批次,樣品總體合格率為97.9%。其中食品中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問題占不合格總數的40.8%,食品中微生物污染問題占不合格總數的15.4%,質量指標不符合標準問題占不合格總數的12.5%,獸藥農藥殘留超標問題,占不合格總數的20.5%。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問題仍是食品安全的重頭戲。1.2從消費者自身來看,食品安全認知水平偏低、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就河南地區來說,人們受傳統文化影響較深,自身文化水平低,所以對識別假劣食品的能力就更低了,自我保護意識不強,有些消費者在購買食品的時候根本不會看生產日期、保質期等,有些消費者即使買到假產品,但是缺少最基本的維權意識,也只能自認倒霉,還有很多消費者由于缺少食品安全的理論知識,“談添加劑色變”,分不清食品添加劑和違法添加物[3],導致大家覺得只要有食品添加劑的東西就是不好的,所以消費者不正確的消費觀也是食品安全問題的誘因之一。1.3從監管部門來看,食品安全的管理不暢。食品小作坊、小攤販和小餐飲是長期普遍存在于我國中小城市的一種食品企業生存方式,與民生息息相關,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也存在不少問題。河南省雖采取了多種方式加強對這種局面的管理,比如出臺《河南省食品小經營店登記管理辦法(試行)》,2018年開始施行,目前河南省18個省轄市和絕大部分縣(市、區)均獨立設置了食品藥品監管機構,2433個鄉鎮(含街道辦事處)全部成立了食安委,設立2048個鄉鎮或區域監管派出機構[4]。大大提升了監管力度,但是對小作坊、小攤點、小餐飲的監管在全省仍是一個薄弱環節。比如,數量多、分布散、規模小,衛生環境差、設施和消毒條件不到位,食品質量不達標等給監管部門的管理帶來了諸多不暢。再加上食品安全本身節點較多,不易銜接,涉及到管理的部門比較多,造成“多頭領導”“重復執法”“互為推諉”等現象的出現[5]。對于小作坊、小攤點、小餐飲由于其流動性經營,造成監管不到位的問題。1.4從媒體角度來看,媒體從業人員基本能力有待提高。河南省媒體從業人員的科學文化基礎偏低,真正的科學記者就很少,特別是食品方面的,媒體記者根據自身的理解轉述專業信息時容易出現偏差,“新聞失實”“有償新聞”“新聞炒作”“新聞媚俗”現象普遍存在[6],還有一些記者法律意識淡薄,夸大其詞,運用各種手段制造所謂的“食品安全問題”,消費者看到的都是“食品如何不安全等”一系列負面新聞。從國家每年的食品抽檢信息可以看出,食品每年的合格率都在上漲,比如2016年全國食品合格率為96.8%,與2015年持平,比2014年提高2.1%,但是由于媒體的負面報道,使得大部分消費者認為現在食品很不安全,即使有些政府官員、食品專家站出來說食品安全總體是良好的,但是消費者仍然覺得他們在撒謊,現在的食品問題太嚴重,到了不知道吃什么的地步。

2解決措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