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服務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0 06:55:5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家庭教育服務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家庭教育公共服務問題及路徑研究
摘要:社會由無數個家庭組成,其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而作為培養人的一項最根本的教育,家庭教育既與家庭成員的素養水平息息相關,也和一個民族的整體素質以及國家命運與社會進步緊密相連。劇烈轉型的社會,相應地也改變了家庭結構與家庭環境,不斷交織的轉型期社會結構的體制變遷和家庭成員的個人成長軌跡,致使諸多家庭產生教育問題。新的歷史背景下,家長們在家庭社會方面遇到了一些新問題與新情況,而這些均是傳統社會所未有的,若只通過家庭傳承、自我摸索而來的家庭教育知識來應對無疑具有較大的難度。與此同時,還存在著不良家庭教育及家庭教育困惑跨階層等問題,因此迫切地需要加強家庭公共服務。對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公共服務的定義進行論述,著重探討家庭教育公共服務的路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家庭教育;公共服務;路徑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部分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多困難,不清楚需要采取怎樣的教育方法。我們家長必須承認并未充分了解家庭教育的特點、規律、方法,如子女品行教育、親子關系等,家長群體對家庭教育公共服務的需求非常強烈。但同時,現階段政府并未提供豐富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務資源,效率較低,這樣難以滿足家長群體的實際要求。家庭教育發展緩慢,服務供給難以滿足人們的要求,這是我們需要重點關注與思考的問題。而這些都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以公共財政和公共服務陣地為基礎,為城鄉各家庭提供更多優質的公共服務產品。
一、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公共服務的定義
(一)家庭教育的定義。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家庭教育”這一詞匯出現的頻率較高。其是一種學術概念,各時期的專家學者對此概念有不一樣的解釋。在《辭海》中對“家庭教育”做出了這樣的闡述:家庭教育也就是父母或其他年長者在家庭中對少年和兒童進行教育[1]。我國盡管主要由學校負責對青少年和兒童展開教育工作,但家庭仍是教育下一代的重要場所,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師,父母若能做到密切配合教師,在教育思想上保持一致,就能夠全面發展兒童、青少年的德智體。在《家庭教育學》一書中,學者趙忠心提出:“家庭教育并非只是家長在家庭生活中教育與影響其子女,其也是家庭成員間相互實施的一種教育,家庭教育包括所有有目的、有意識施加的影響。”通過上述定義我們能夠知曉,家庭教育為一種教育實踐活動,其是在相對于社會這樣一個比較封閉的社會組織—家庭中展開的,而作為一種教育范式,其主導為家長,家庭成員間相互影響、相互教育。(二)家庭教育公共服務的定義。由于我國國情比較特殊,在傳統思想觀念影響下,家庭教育發展并未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家庭教育公共服務研究上較為滯后,無論理論還是實踐方面均與國外有很大距離,未取得較多成果。2011—2012年,一些與家庭教育發展規劃有關的文件與工作報告中才開始出現“家庭教育公共服務”這一提法。諸多與“家庭教育公共服務”有關的研究成果開始在國內出現[2]。在研究家庭教育公共服務供給主體上,反復提及市場和第三部門、市場展開大力合作,同時也著重闡述了政府的主導作用。分析國內外學者在家庭教育發展研究方面的成果可知,其主要包括以下幾點:首先,由社會給予服務,促進家庭教育的發展。其次,政府制定相關政策,在家庭教育上提供引導。在各項政策法規的作用下,讓家庭教育得到了宏觀調控,能夠沿著正確的方向快速發展。而社會提供服務則是運用各種各樣的途徑,提供多樣化服務給家庭教育,包括社區教育、家長學校、咨詢服務、家教活動等。就目前教育發展的情況來說,大多數均為以政府為供給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務形式,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與我國現階段單一的教育責任主體/專業的家庭教育指導以及滯后的校外家庭教育指導組織培育與發展有很大關系。
二、家庭教育公共服務路徑
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系統策略探析
【摘要】家庭教育,一直是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社會分工的細化,家庭教育的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比重逐漸下降,造成了家庭教育盲目、自我等尷尬境地。因此,構建家庭教育的社會支撐系統,從政策調控、設置專業機構、多方參與等,讓家庭教育走上科學發展的道路,為孩子的成長創設良好的環境。本文主要從構建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系統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系統的發展現狀、構建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系統的原則以及構建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系統的策略,這四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系統;策略
在中國傳統的教育觀念中,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一生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大量的名言警句也是和家庭教育息息相關。例如“子不教父之過”,便是賦予了家庭教育神圣的職責。在現代社會,人們的工作壓力增大,家庭教育發展也面臨不小阻礙:一方面,家庭教育缺乏個性化、系統化,采用“無為”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便是退出孩子的教育,將這份教育職責完全交給他人。家庭教育的社會支撐,主要是出于孩子健康成長的目的,將影響孩子成長的不利因素盡可能降到最低。在構建家庭教育社會支撐體系的時候,并不是剝奪父母的教育權以及養育權,而是引入各方力量,為家庭教育搭建社會支撐系統,讓家庭教育發揮更大的作用,履行教育孩子的義務,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畢竟,孩子的成長是多方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當前,家庭教育的缺失,讓搭建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系統迫在眉睫。
一、構建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系統的重要性
1.是開展家校共育的必然需求。孩子的成長主要受到學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的雙重影響,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學校教育不言而喻,已經開展了非常系統、科學的教育,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但是家庭教育受到了各方面壓力的影響,例如生活壓力、教養專業性壓力等等,讓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制中的比重略有下降。構建家庭教育的社會支持系統,為家園共育提供了平臺,讓家庭教育價值得到發揮。總之,在構建家庭教育的社會支持系統的,將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連接一起,是學校落實家校共育的必然需求。2.是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現實需求。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是不一樣的。俗話說的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教育體系中,便將家庭教育放在了極為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見,家庭教育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構建家庭教育社會支持服務體系,讓各方力量正確認識家庭教育的科學性和重要性,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另外,每一個家庭都是有著自身的特殊性,而家庭便是形成學生個性化的根基。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便是讓學生的個性化成長找到根基,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從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出發,才能夠真正將學生的培養成全面發展的棟梁之才。3.是完善學校教育體系的補充內。孩子的成長受到各方力量的影響,其中尤為凸顯的便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從學校教育出發,對孩子開展系統、科學的教育都是需要從學生的身心發展出發的,但是在教學開展過程中,仍舊需要家庭層面的融入,才能進一步夯實教育成果。例如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在學校中要求學生不亂扔垃圾,但是回到家,家長如不進行強調,在學校培養的生活習慣便會逐漸消失。總之,構建家庭教育社會支撐系統,能夠有效補充學校的教育內容,讓孩子在個性化的土壤中散發光彩。當然,發揮家庭教育對學校教育的補充作用,便是需要將學生的身心發展置于統一的教育目標之中,制定統一的、科學的教育理念。
二、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系統的發展現狀
市委家庭教育十一五發展規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具體目標、工作內容和主要措施、完善服務體系、監測評估等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其中,主要內容包括:“十一五”時期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十一五”時期家庭教育工作的總體目標;廣泛宣傳普及家庭教育和科學育兒知識,大力發展多元化、多類型、滿足不同群體需求的家長學校,積極推進社區家庭教育指導,重視和加強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家庭教育,加強家庭教育調查研究,加強家庭教育理論研究,加強家庭教育工作隊伍建設,推進家長學校學習材料建設,推廣家庭教育工作經驗,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長效機制;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長效機制,深化理論研究,完善服務體系,加大宣傳力度,抓好隊伍建設,加強監督管理,關注特殊群體;市婦聯與市教育局、市文明辦及有關部門依據本規劃制定《*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規劃評估方案》,成立*市家庭教育工作評估領導小組,負責檢查評估全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規劃的執行情況,各縣市區根據《*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規劃》和《*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規劃評估方案》要求,在全面評估的基礎上,總結經驗,發現典型,表彰先進。具體材料請詳見:
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長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十五”期間,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計劃得到全面實施,各項具體目標基本完成,工作指導體系和網絡日趨完善,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支持、婦聯牽頭、有關職能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社會化、開放式工作格局,廣大家長家庭教育觀念日益更新,科學教子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為鞏固“十五”期間家庭教育工作成果,開創“十一五”家庭教育工作新局面,進一步提高家庭教育指導和服務水平,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制定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十一五”時期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奮斗目標,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關于實施“育優建”工程加強和改進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的意見》文件精神,落實《*市兒童發展規劃(2001?2010年)》中提出的家庭教育相關目標,以滿足兒童和家長需求為出發點,不斷創新和發展家庭教育工作。公務員之家
“十一五”時期家庭教育工作的總體目標是:到2010年,繼續擴大家庭教育和科學育兒知識的宣傳、普及,力爭向100萬名家長普及家庭教育知識,使城鄉家長的整體素質和教育子女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進一步完善家庭教育工作長效機制,推動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推進現代家庭教育理論體系建設,提高家庭教育指導機構和指導者專業化水平;提高家長學校辦學質量,大力創辦鄉村、社區等各類家長學校或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站);推進有關家庭教育法律法規的完善,使家庭教育工作走上科學化、社會化、法制化軌道,促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為培養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婦聯教育考察報告
四川省是我國家庭教育工作先進地區,成都市家庭教育工作更突出。為更好地實施《東莞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規劃》,進一步提高我市家庭教育工作水平,營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市婦聯結合當前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于4月10日至16日,組織我市家庭教育骨干14人赴四川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學習考察活動。
考察團一行得到了四川省婦聯、成都市婦聯和廣安市婦聯高規格的熱情接待,聽取了四川省婦聯、成都市婦聯、成都市鹽道街小學和錦江社區等單位家庭教育工作經驗介紹,實地考察了成都市鹽道街小學和錦江社區、廣安市武勝縣萬隆鎮中心小學家長學校和該鎮“留守學生”托管中心。這次學習考察活動,讓考察團成員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找到了差距,學到了經驗。
一、四川省家庭教育工作經驗與做法
四川省家庭教育工作,堅持以推進素質教育為主線,以提高家長素質為重點,在創新家教形式上下功夫,在整合家教資源上做文章,在提升家教質量上重突破,逐步形成了黨委重視、政府統籌、婦聯牽頭、部門配合、群眾支持、家長參與的社會化工作新格局,全面提高家庭教育工作水平。
(一)四川省家庭教育特點
1、家教管理規范化。四川省婦聯提出了“規范機制、健全網絡、深化工作、提升水平”的工作方針,先后與省教育廳聯合制定了《四川省示范家長學校達標條件》、《四川省家庭教育工作示范試點縣達標條件、申報制度》、《四川省家庭教育工作評估標準》、《四川省家長教育行為規范》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使全省家庭教育工作全面走上了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
中國家庭教育問題與對策
摘要:家庭教育對兒童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世界各國實施保障兒童權益,明確家長教育職責,援助家庭教育無力或不力的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服務,開展家庭教育專業指導等舉措保障家庭教育。國外經驗為我國解決家庭教育問題提供了參考.因而,我國可以實施建立“家庭教育幫扶會”,開辦家庭教育進修班,設立家庭教育指導師,加大政府救助力度等措施,為兒童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
關鍵詞:家庭教育;國際經驗;兒童成長
家庭是影響兒童成長與發展的重要環境因素之一。美國的《科爾曼報告(1966年)》明確指出,家庭及其周圍文化環境對兒童的成長影響是最重要的。家庭教育是兒童健康成長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形態。在我國由于家庭教育問題導致的社會事件接連發生,因而,亟需探索我國家庭教育問題的解決之道。借鑒優化家庭教育的國際經驗是為之有效的路徑之一,取長補短可以進一步完善我國家庭教育措施,發揮家庭教育作用,保障與支持兒童的健康發展。
一、優化家庭教育的國際經驗
世界各國依據國情制定實施保障教育發展政策。這些政策不乏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并論述實施家庭教育的原則和措施。
(一)優先保障兒童權益
留守幼兒家庭教育論文
摘要: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開展了以社區為依托,大力實施“社會關愛留守幼兒家庭教育”的工程。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對內蒙古自治區以社區為依托開展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的基本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與分析,提出以下建議:政府加快完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立法制度;建立評估指導及獎勵制度;各級政府及財政部門提供一定的資金補給;加大家庭教育的宣傳力度;擴大專業師資隊伍;社區工作者學習相關家庭教育指導知識。
關鍵詞:內蒙古自治區;社區;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留守幼兒問題也因社會市場化、城鎮化的進程及勞動力大規模轉移而隨之產生。這類幼兒父母迫于生計外出勞動務工,不得不將孩子留在家里由長輩、親戚、學校或父母一方監管和教育。受監護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教育理念、“管養不管教、教而不得法”的錯誤教養方式及長時間親子情感缺失等因素造成了一系列失教、失效、失衡的負面影響。如何使留守幼兒家庭教育這一短板問題得到即時有效解決,不僅關乎幼兒未來的全面發展,更關乎我國未來人口素質的提升以及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了解內蒙古各盟市社區開展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基本信息和基本情況,筆者于2017年采用質性研究的方法,通過對內蒙古地區12個盟市的市、縣、鄉鎮、嘎查村的各級領導負責人及36個社區的工作人員、留守幼兒和監護人,以觀察、座談互動、訪談交流、入戶指導以及對獲取的各盟市社區開展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第一手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總結的形式,進行了為期一年多的實地調研。主要包括各盟市社區的人力、物力、資金的來源、開展指導活動的主要途徑、主要形式、存在的問題和亟待解決的困惑等。在本文中,筆者將所獲取的第一手真實資料信息進行整理分析的基礎上,對內蒙古自治區以社區為依托開展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的基本現狀及問題產生的原因作簡要陳述與分析,并就下一步如何提高社區留守幼兒家庭教育工作的質量問題提出我們的建議。
一、內蒙古自治區以社區為依托開展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的現狀
(一)社區開展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活動的主要途徑。各盟市社區在工作開展中為優化留守幼兒成長環境、促進留守幼兒健康發展,結合社區自身實際情況、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借助社會各界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切實關注留守幼兒。從而使自身優勢更強、弱勢變強,切實可行地提高家長素質及育兒理念,有效解決留守幼兒家庭教育問題。1.與社會各團體合作,為工作的開展給予一定的資助。筆者在與內蒙古自治區各盟市的社區工作者訪談中了解到,社區在開展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過程中,積極主動與愛心公益聯合會、愛心委員會以及愛心父母志愿團等社會團體合作、與留守幼兒對接,為社區舉辦點亮微心愿活動和贊助活動提供一定的資金補助,彌補社區資金的不足。同時廣泛動員社會力量與留守幼兒結對幫扶,進行生活關懷、心靈照料以及學習輔導等,及時預防幼兒心理問題或不良行為的產生。2.多渠道招募志愿者,增加社區人力資源。為解決社區工作人員緊缺、一人身兼數職的棘手問題,更好地開展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使更多家庭受益,筆者發現:內蒙古自治區各社區以多渠道吸納社會志愿者的形式,號召熱愛兒童教育工作的教師、家長、社工、義工、巾幗志愿者、干部、大學生以及退休老同志等家庭教育志愿者,加入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的行列中。開展多形式的家庭教育工作,并為留守幼兒提供繪畫、舞蹈、音樂及生活技能等多項志愿者服務項目。既能使留守幼兒真切感受社會大家庭的關愛、解決孩子和家長的實際困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社區人手緊缺的不足。3.廣泛吸納社區幼教機構及婦幼保健院工作者,彌補專業師資的不足。筆者在與各盟市社區的領導負責人深入訪談時了解到,各盟市社區工作人員擁有熱情高漲的工作態度同時,卻礙于自身非專業人員,對于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有關的專業問題,易出現難以應對的局面。為解決社區專業師資緊缺問題,社區工作者通過充分挖掘已有的社區教育資源、廣泛招賢納士,積極與周邊的幼兒園、嬰幼兒早教中心、社區門診、康復醫院以及婦幼保健醫院合作,開展各類公益性的活動。定期為留守幼兒父母及監護人普及0~6歲嬰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規律、傳遞科學育兒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創建幼兒生命之初的最佳生長環境以及為新手父母提供專業實用的幫助,以此來提升留守幼兒家庭教育品質。同時為留守幼兒提供疾病防治、康復護理、心理衛生、健康教育、建立幼兒健康檔案并開設家庭病床等一系列公益服務,如:對患有腦癱疾病的農村特殊留守幼兒,社區通過與康復醫院的對接,醫療人員在孩子康復過程中同時為其監護人提供康復技能的培訓,并同步實施家庭教育的指導和監測。這種醫保結合的方式,正是為患病的特殊留守幼兒提供教育公平、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的有力體現!4.借助婦聯組織及購買服務的優勢,夯實服務基礎,加強留守幼兒家庭教育。筆者通過對所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發現各盟市的社區通過借助婦聯的組織及購買服務的優勢,來增強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實效性。如:各級婦聯依托社區家庭教育指導站來落實專兼職的工作者,并廣泛吸納社區所在地的“五老”人員、優秀家長和周邊學校的校長參與到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的工作行列中,為家長提供科學育兒的指導與服務;將0~6歲家庭教育入戶指導列入政府采購項目,扶持早教中心開展家庭教育入戶指導工作,使科學的早教知識真正走進社區、走進家庭,提供入戶指導與對接服務;采取有償購買與志愿服務相結合,攝入社區與基地活動相結合的服務模式,定期開展服務工作。同時各級婦聯牽頭購買相關弱勢兒童家庭教育服務,在旗縣區的社區內組織開辦“留守兒童監護人自助互助聯盟”等活動項目,使留守幼兒監護人在自身文化素質水平提升的情況下,更多地關注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二)社區開展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活動的主要形式。社區為將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更加深入、可持續的服務于每一戶留守幼兒家庭、更充分地調動留守幼兒監護人參與家庭教育指導活動的積極性以及轉變家長育兒理念、促進留守幼兒親子關系改善的實效性,轉變以往單一的指導形式,采用多形式的方法,開展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導活動。1.講座。為有效解決留守幼兒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家長及監護人教育方式不得當、對早期家庭教育重視度及參與幼兒親子互動的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社區會定期組織社會公益團體的工作人員、教育專業的專家教授、志愿者或退休的老教師,為留守幼兒的家長及監護人舉辦家庭教育相關的專題講座,為家長提供更多專業的、科學規范的、有針對性的指導服務,普及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能力。2.座談。社區將留守幼兒家庭教育中的“隔輩親”、老人教養觀念落后等問題,作為開展工作的重點和主要切入點。以座談的形式,使監護人與老師之間進行家庭教育的經驗交流與探討,既能更新隔代的教育理念、幫助老人對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行為有著重新的認識和改變,又能解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以便更好地教育孩子,使嬰幼兒在科學、有教育氛圍的家庭環境下身心健康地成長。3.入戶個別指導。筆者發現,由于各留守幼兒家長及監護人的年齡、職業、學歷、家庭背景、身體狀況以及所接受的教育環境不同,因此每個留守兒童的家庭間也存在著不同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類別的家庭,如:單親、家長行動不便等,一些社區的工作人員會有針對性地對留守幼兒家長及監護人進行家庭教育理念、親子互動等方面的個別入戶指導和交流。4.親子活動。為進一步增進留守幼兒家長與孩子間的親情親子關系,讓幼兒的心靈不再“留守”,很多社區會不定期地為留守幼兒家庭舉辦沙龍互動、親子體驗游戲、主題活動、親子共讀、兒童科普活動、戶外郊游等活動項目。使家長及監護人加深對孩子各方面發展的了解,學會與幼兒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互動,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和支持,懂得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同時,在活動中讓幼兒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疼愛,理解父母為了家庭、為了孩子付出的艱辛和不易。5.巾幗志愿者服務項目。學齡前期是兒童性格、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親子間情感培養的最重要階段,這一年齡段的幼兒對父母的依賴性大,更需要親人的呵護與陪伴。但對于生長在地廣人稀、大牧區的單親留守幼兒這一特殊群體,在上學期間,因路途遙遠周末不能回家,長期處于與家人聚少離多的狀態。社區和婦聯為有效地幫助這些幼兒,依托巾幗志愿者服務隊伍優勢,按照“自主雙向選擇”的原則,提供創立“周末媽媽”關愛留守兒童巾幗志愿者服務項目,使留守幼兒與“周末媽媽”、“周末愛心志愿者”結成親情對子。為幼兒提供良好的學習、文化、情感環境,為行為習慣的養成創造更好的條件,同時讓幼兒感受到親人般的溫暖、體會來自社會的關懷和愛。6.開展豐富多彩的關愛活動,建立關愛體系。筆者與各社區負責人訪談中了解到,社區在開展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的進程中,為解決留守幼兒成長發展中突出的問題,以探索創新留守幼兒服務管理的新機制和新模式為著力點,通過開展形式各樣的留守幼兒關愛服務活動,推進建立了“黨政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家庭配合”的留守幼兒關愛服務體系。并利用節假日、暑假的時間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寓教于樂的關愛活動,有力地解決了假期農村留守幼兒無人看管、學習無人輔導、文體娛樂無人組織等問題。如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演播、“我是小小主人翁文明社區宣傳員”、“暑期關愛娜荷芽寶貝”活動、“志愿者關愛活動”以及“六•一”前組織工作人員到留守幼兒家里,給孩子送去圖畫書、文具、衣物等學習生活用品等活動。7.創建“關愛留守兒童家園”。社區通過創建“關愛留守兒童家園”,來搭建留守幼兒與老師和家長溝通、交流、學習、娛樂、互動的公益平臺,為幼兒們學知識、長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提供安全、溫馨、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場所。同時社區在家園內配有心理咨詢室、兒童圖書閱覽室、兒童益智玩具室、兒童樂器畫板室、親子活動室以及幼兒舞蹈室等多功能室,為留守幼兒營造良好的學習閱讀、益智娛樂的環境,并根據留守幼兒及家長需求,為幼兒設立生活照料、精神文化兩大類服務項目,豐富孩子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家庭成員間建立親密的親子情感。(三)社區開展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活動存在的問題及分析。縱觀各盟市社區開展的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活動,為能讓更多留守幼兒家庭受益、提升更多留守幼兒家庭的教育質量,社區在人力、物力、財力資源不足的情況下,社區工作人員充分發揮著自身資源優勢及聰明才智。通過整合多方領導部門資源、多方面發揮人員的配備與協調作用,在沒有條件下努力的創造條件,在艱難的探索中努力開展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然而,卻仍存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1.缺乏有關留守幼兒家庭教育具體指導的政策。綜合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有關留守幼兒方面的政策和意見,盡管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相應條文規定,如《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農村牧區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指導推進內蒙古自治區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16-2020年)》等,但針對留守幼兒這一弱勢群體的家庭教育指導,具體到該如何規范系統進行指導?各級領導部門、社會團體、社區工作人員,將家庭教育指導這項工作落實到實操層面的具體要求都有哪些等等,都沒有政策上的細則剛性要求和明文規定。導致社區由于沒有一定的硬性政策支持、缺乏長效機制的要求,使社區的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工作難以廣泛持久地開展。2.缺乏一定的輿論導向。筆者通過與留守幼兒的家長、監護人進行訪談,發現一些家長對于社區的職責持有較模糊的認識和理解、對于服務職能、教育職能等完全不了解,有的家長甚至不知道有社區的存在。可見,政府及社區通過媒體、網絡為人民服務的職能進行廣泛的宣傳和傳播缺乏一定的輿論導向。因此,讓更多的留守幼兒家庭了解社區的功能和作用,對于今后家庭教育指導活動的開展,將會有益于更多的留守家庭。3.人、財、物方面的資源相對短缺。專業師資的匱乏、缺少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的經費、缺乏一定的硬性設施是普遍社區面臨的困境和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從師資來看,專業家庭教育指導人員的嚴重緊缺,使社區針對留守幼兒家庭工作的開展難以制定出強有力的服務方案,只能隨機制定一些簡單的活動計劃。其次在資金方面,由于社區自身經費不足、政府對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上的撥款較少,婦聯除了自身工作經費外為社區下撥的經費更是微乎其微。社區無力去購買各年齡段幼兒家庭教育指導教材為家長發放,針對留守幼兒的家庭,更沒有能力聘請更多專業師資為家長開展指導服務的講座和座談。硬性設施①方面,由于社會上對社區工作者的認可度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多數居民從沒接觸和了解過社區志愿者的工作性質和內容,因此對社區硬性設施資助較少。4.活動形式無針對性、較籠統。由于社區內各留守幼兒家長的年齡、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等因素不同,并且不同年齡段的留守幼兒家長面臨的家庭教育問題和困惑也存在一定差異,因此社區實施的家庭教育指導活動在組織形式上應針對不同的群體特點來安排相應的內容。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大多數留守幼兒的父母選擇外出打工賺錢養家,將孩子留給長輩看管。對于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隔輩親”、老人教養觀念落后等問題,應是社區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重點和主要切入點。然而,筆者發現社區為留守幼兒家庭開展親子活動、講座、座談、沙龍等多形式的活動時,卻沒有依據家長需求的多樣性、不同年齡段幼兒差異性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分類指導。5.活動內容無系統性、連續性。社區開展的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活動無長效性和系統性,是社區普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一般情況下,都是臨時聘請或召集相關教育專業的老師和專家,為留守幼兒家長不定時的普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彌補留守幼兒心靈空缺的方式方法。由于指導的時間無周期性和計劃性,致使每次指導活動的內容與內容之間沒有相互的銜接和連續,更無系統性可言。分析其原因,筆者認為內蒙古自治區以社區為依托,開展的家庭教育指導活動起步較晚,正處于初始的探索起步階段,并不是所有社區對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進行過深層次的研究。即使部分專業工作者認為家庭教育的傳播、推廣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僅有的星星之火,還不足以達到燎原的程度。
二、建議
家庭教育類期刊編輯職業素養研究
[摘要]編輯的職業素養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知識、職業能力等。家庭教育類期刊的編輯所應具備的職業素養,除編輯職業本身應該具備的素養以外,還應具備家庭教育工作者(指導者)所應具備的職業素養。簡單地說,家庭教育類期刊的編輯,不僅是一名編輯,還是一名家庭教育工作者。
[關鍵詞]編輯出版;職業素養;家庭教育
編輯作為一種職業,應該具備自身的職業素養。高素質的編輯是優秀作品的發現者、完善者,甚至是優秀作品創作的參與者。只有高水平作者與高素質編輯協同配合,才能生產出在文藝工作座談上所要求的“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編輯素質的核心就是職業素養。中國知網(CNKI)將職業素養定義為: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是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方面。具體到編輯的職業素養,則是編輯職業的內在規范和要求,是編輯在開展編輯出版活動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素質,具體表現為編輯的職業道德、編輯的職業意識、編輯的職業知識、編輯的職業能力等。家庭教育類期刊的編輯所應具備的職業素養,除編輯職業本身應該具備的素養以外,還應具備家庭教育工作者(指導者)所應具備的職業素養。簡單地說,家庭教育類期刊的編輯,不僅是一名編輯,還是一名家庭教育工作者。本文將結合《家庭教育》雜志的實際工作,來闡述作為一名家庭教育類期刊的編輯所應具備的職業素養。
一、家庭教育類期刊編輯的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在工作中所應該遵循的與其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綜合。(一)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著名的教育家、文學家和編輯出版家葉圣陶先生一直以做編輯出版工作為榮。他經常說,自己是一個編輯。他曾經說過:“我的職業第一是編輯,第二是教員。”葉圣陶認為編輯出版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出版物是教育工具,編輯是教師。在他看來,編輯也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作為一個編輯就應具有崇高的道德、高尚的人格和豐富的知識。而編輯出版工作就是一種以影響和改變人的觀念作為自己基本目的的精神生產,是為了培養“有益于社會的人”。也因為如此,這份職業更應“考慮社會效益”,“有所為有所不為”。編輯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有助于傳播正向積極的價值觀。任何優秀作品的面世,都離不開編輯和作者共同的努力。編輯要自覺擔負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唱響主旋律,壯大正能量。若編輯社會責任感低下,所傳播的文化作品充斥著毒雞湯、負能量,必將破壞文明風氣,從而影響整個社會的價值導向。(二)明確的家庭教育原則。家庭教育期刊的編輯同時也是家庭教育工作者。《家庭教育》是一本面向家長和家庭教育指導者的科普讀物,其辦刊宗旨是“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為了家長、一切為了未來”。編輯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宣傳普及家庭教育知識,提高家長素質,引導家庭教育職能的正常發揮,為孩子的全面發展和每個家庭的健康、文明、科學發展服務。根據全國婦聯、教育部等九部委于2016年11月2日共同制定并實施的《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16—2020年)》,家庭教育工作有自身的基本原則。作為一名家庭教育期刊的編輯,這些原則也同樣適用。1.堅持立德樹人。始終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家庭教育的核心和根本,突出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兒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好思想、好品格、好習慣,努力成長為有知識、有品德、有作為的新一代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2.堅持需求導向,始終把家長和兒童的需求作為家庭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注重解決家庭教育中的突出問題,以需求和問題為導向,確立家庭教育工作目標,完善家庭教育政策措施,創新家庭教育指導方式,為家長提供多元化、有針對性的指導服務。3.堅持家長盡責。要通過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進一步強化家長的監護主體責任,引導家長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職責。幫助家長全面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系統掌握家庭教育科學理念和方法,時時處處用正確行動、正確思想、正確方法教育引導孩子。
二、家庭教育類期刊編輯的職業意識
推進家庭教育工作向四化方向發展的思考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教育是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系統工程中不可替代的基礎工程,起到影響未成年人一生發展的特殊作用。然而當前有些家長的教育觀念偏頗、方式單一、教育能力低下,并且缺乏獲取家教知識的主體意識;基層的家庭教育工作力量不足,缺少必要的工作保障;家庭教育理論研究層次不高,缺乏充分的調查深度思考和規律性研究;家庭教育市場缺乏規范和有效的監管,等等,成為了制約家庭教育工作的主要瓶頸。如何破解這些難題,促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筆者認為應從推進家庭教育工作向“四化”方向發展上下功夫。
一是要健全工作機制,引導家庭教育工作向規范化方向發展。一要強化目標責任機制。各級文明辦、教育行政部門和婦聯組織要密切配合,共同承擔起牽頭家庭教育工作的職責,積極推動各級黨委政府把家庭教育工作納入到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規劃和相關部門目標考核體系;進一步協調相關部門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領導機構,加強對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協調和服務,明確職責和工作重點,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二要強化培訓投入機制。強化對基層的家庭教育師資骨干和工作者、志愿者進行免費的培訓,幫助基層培養和擴充家庭教育師資隊伍,為基層開展家庭教育提供指導服務;積極爭取黨委、政府要加大“雙合格”家庭教育活動的重視和支持力度,努力把工作和活動經費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專項經費的預算。三要強化考核評估機制。各相關部門要分別建立了工作檢查、總結、考核、評估、表彰等工作機制,并通過召開工作會、經驗交流會、現場會等,不斷推動和深化家庭教育工作。
二是要普及現念,推動家庭教育工作向科學化方向發展。一要利用各種渠道和陣地,擴大現代家教知識的宣傳普及。注重現代傳媒的利用,積極協調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宣傳媒體開辦家庭教育專欄或專題節目,廣泛宣傳和普及現代家庭教育理念、科學家庭教育知識,普及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律政策,普及《家長教育行為規范》,強化家長“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的責任意識。二要培養和擴大家庭教育工作師資骨干隊伍。定期培訓家庭教育工作的師資骨干,提高家庭教育的指導者、工作者和志愿者的指導水平和服務能力,打造一支以家庭教育專家和理事為骨干、以工作者為主體、以志愿者為補充的具有家庭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能力的專兼職結合的家庭教育工作隊伍,并加強管理,實行全員培訓、資格認證和持證上崗。三要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理論研究和現實問題研究。要組織家庭教育學會理事和社會各界熱心家庭教育工作的人士,深入基層針對家庭教育難點、熱點問題進行調查研究,促進研究成果的實際應用,提高家庭教育理論研究、教學指導和普及水平,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和推進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依據和理論指導。
三是要堅持多措并舉,探索家庭教育工作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一要推進公益性家教指導服務。家庭教育相關部門和組織要借助各種契機,積極進行各種家庭教育的公益性講座和咨詢指導,組織講師團的專家、理事們為家長們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和咨詢服務,并深入社區、農村進行巡講,使越來越多的家長不但積極爭取各種渠道的家教指導,而且自覺加入到家庭教育研究和傳播的行動中。二要實施寓教于樂的親子互動活動。家庭教育,是通過對家長的教育實施對未成年人的教育。而“小公民”道德建設實踐成果正是檢驗“雙合格”家庭教育活動成效的。實踐中,要將兩項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開展“爭做合格家長、培養合格人才”等家庭道德教育實踐活動,增強家庭教育的針對性、科學性和實效性,為廣大家長學習實踐家庭教育知識搭建平臺,為未成年人進行道德實踐提供條件。三要重視農村地區及弱勢群體的家庭教育問題。重點加強對農村未成年人家長及留守、孤困等特殊兒童家長的家庭教育指導,要通過家長、結對幫扶等形式,使這些特殊兒童群體的家庭教育狀況得到明顯改善。
四是要整合家教資源,推進家庭教育工作向社會化方向發展。一要借助社會人力資源,大力開展家庭教育的培訓、指導和服務工作。開展選派優秀教師或輔導員進社區來抓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為社區開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導、幫助和服務。尤其是要發揮好“五老”的作用,聘請他們擔任家教顧問、講師團成員和社區家長學校教師,通過各種途徑傳播“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的現代家庭教育觀念和方法,為家長提供咨詢服務。二要借助社會財力資源,為家庭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撐。要千方百計協調和爭取熱心家庭教育事業的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為各類家長學校建設提供資金、物資支持,共同投資和開辟家庭教育市場,形成了全社會共同關注和支持家庭教育工作的良好局面。三要借助社會物力資源,加強家庭教育陣地建設。要在鞏固和完善學校、幼兒園家長學校的同時,大力發展其他各類家長學校,特別要加強社區、村家長學校建設。在城鎮要依托市民學校、社區母親課堂等,進一步加強社區家長學校和“雙合格”家庭教育示范基地的建設,發揮其導向功能和示范的作用;在農村要依托鄉村文化中心等活動場所或陣地,建立鄉鎮和村家長學校;在企業要依托企業女職工周末學校建立企業家長學校,努力形成多元化的家長學校辦學模式,提高辦學質量。要深入開展優秀示范家長學校的評比表彰和經費支持工作,以點帶面,深入推進,為構筑學校、社區和家庭“三結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網絡創造條件。
副市長在家庭教育協調會講話
同志們:
在高考剛剛結束、中考即將來臨之際,在全社會高度關心關注教育工作之時,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家庭教育工作協調委員會工作會議。剛才,市婦聯主席作了很好的工作報告,我完全贊同;市文明辦、教育局、關工委、區和縣分別作了交流發言,我很受啟發、很受鼓舞;會議為獲得全國表彰的三個單位頒發了獎牌。借此機會,我謹代表市政府和市家庭教育工作協調委員會向獲得表彰的單位表示熱烈的祝賀,向長期以來為我市家庭教育工作付出辛勤勞動的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家庭教育工作,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促進家庭教育事業發展,家庭教育的外部環境以及兒童生存、發展和保護條件得到顯著改善。各級婦聯組織、教育部門和關工委切實擔負起指導和推進家庭教育工作的責任,形成了多層次、多渠道、全面發展的家庭教育格局。有關部門各司其責、密切配合、積極協調,使我市家庭教育指導和研究水平不斷提高,實踐與服務能力不斷提升,陣地和網絡建設不斷發展,家庭教育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下面我就進一步做好新時期的家庭教育工作談三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做好新形勢下家庭教育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構成了“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這其中,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對兒童的健康成長和素質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人的一生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家庭教育既是教育子女的陣地,也是教育家長的陣地,是家庭成員相互學習、陶冶情操的重要舞臺。孩子的純真、家長的成熟,在理念上相互碰撞,可以演繹出多彩的生活。家庭是推進社會進步的細胞,細胞雖小,但作用很大,每個家庭都是健康的細胞,社會就會成為和諧的大家庭。伴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家庭教育工作正面臨著發展的大好機遇。改革開放30多年的實踐為家庭教育發展帶來了生機與活力;未成年人保護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為家庭教育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家庭教育科學研究的突破、指導服務機構的發展、教育活動載體的創新、家長理念和素質的提升,為家庭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和環境。
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經濟轉軌、社會轉型所帶來的各種價值觀念的相互交織碰撞、家庭結構的變化、教育觀念的多元化,給家庭教育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家庭教育工作面臨著需求多元化、問題多樣化、環境復雜化的挑戰。城市流動兒童、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日益突出;部分未成年人基本生活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不強;有的在校學生面對較大的學習壓力心理脆弱,自我調節能力差;部分家長重智育輕德育、重知識輕能力;有的家長對子女尤其是獨生子女過分溺愛或期望值過高,影響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環境。
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思考
【摘要】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機制是影響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成效的關鍵環節之一。目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機制存在許多問題,如何以問題為導向,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一步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機制,本文就此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討。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機制
一、當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機制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社會各界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高度關注,構建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機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從總體上來說,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機制建設依然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其中特別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留守兒童監護人培訓學習工作機制依然十分薄弱。調查發現,目前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監護人的專業培訓還相當薄弱,導致農村留守兒童監護人在履行家庭教育職責中出現以下問題:一是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對農村留守兒童學業的輔導能力非常薄弱;二是家庭教育缺乏有效指導。農村留守兒童父母多為一方或雙方外出打工,由祖輩撫養的比例很大。而絕大多數農村老人對孫輩的家庭教育僅僅停留在對孩子吃穿住行等生活上的關心和照顧,對留守兒童學業上的輔導和心理上的疏導嚴重匱乏;三是父母與留守兒童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很多留守兒童在遇事需要父母支持時,只能選擇打電話和遠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溝通,而這種遠距離的電話溝通效果遠遠不及面對面的溝通,由此導致農村留守兒童與父母親之間很難形成親密無間的親子關系。(二)農村學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機制不健全。調查顯示,從農村中小學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建設來看,提供給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支持服務也是嚴重不力。除了鄉鎮所在地設立極少數留守兒童寄宿類學校外,絕大多數村學及教學點幾乎沒有專門的機構和教師來為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服務。此外,農村學校把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納入班主任工作范圍,但是一方面絕大多數農村班主任本身工作負擔重,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給予留守兒童特殊的關愛和照顧;另一方面班主任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指導服務業務生疏,難于給予留守兒童有效的指導。(三)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社會支持機制嚴重乏力。調查發現,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所受社會關注嚴重不夠。當地婦聯、共青團和少工委等群團組織,為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做了不少工作,比如不少地方的群團組織建立了“留守兒童之家”“寄宿學校”“愛心書屋”等,社會上也有一些機構和組織不定期地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但是這些關愛活動并非常態化,許多活動僅局限于某一個階段。比如六一兒童節期間,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較多,其余時間關注留守兒童的活動較少。
二、進一步創新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機制對策的思考
(一)進一步強化農村留守兒童家長培訓學習工作機制。進一步強化農村留守兒童家長培訓學習工作機制:一是要依托農村中小學的家長學校等機構,大力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家長的培訓,促使農村留守兒童家長切實轉變觀念,高度重視留守兒童特殊的情感需求,想方設法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二是要指導外出打工父母要增加與子女日常聯系與溝通的時間。特別是要轉變傳統的溝通方式,不能僅僅局限于關心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好壞和生活上是否吃飽穿暖等方面,要更重視了解子女的內心世界,更多地關注子女心理健康成長過程的特殊需求;三是要指導農村留守兒童家長在教育子女方式方法上,特別注重“身教重于言教”,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自己的孩子,在孩子面前樹立良好的榜樣。(二)完善農村學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各項機制。農村學校是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主陣地和主力軍。因此農村學校要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機制。一是要制定完善的留守兒童管理制度,明確農村學校所有教師指導留守兒童的工作職責,建立嚴格的留守兒童家訪制度,全面了解每一個留守兒童的家庭、學習和生活情況,并建立完善的留守兒童檔案;二是全面建立農村學校教師聯系留守兒童家長制度,定期或不定期保持與留守兒童家長溝通渠道暢通,監督并促進留守兒童家長與子女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二是積極倡導農村中小學校建立“留守兒童之家”,配備專門的教師,給予留守兒童,特別是心理問題突出的留守兒童有效的心理輔導;三是建立留守兒童指導服務激勵機制。對于在關愛留守兒童工作中業績突出的鄉村教師,給予獎勵,并在年度考核和職稱晉升等方面優先考慮。(三)創建學校、家庭和社會有機結合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機制。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社會支持機制乏力的問題,應當由當地政府牽頭,創建學校、家庭和社會有機結合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機制。一是政府部門要將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納入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農村其他惠農工程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二是大力倡導由當地婦聯、共青團等群團組織牽頭,動員全社會力量,整合社會資源,構建全覆蓋、無死角的留守兒童指導服務體系,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有機結合的留守兒童監護網絡;三是動員當地社會各界的專家學者,立足當地留守兒童的實際,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研究,積極探索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徑,以先進的理論指導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