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大學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8 23:19:5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教師大學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教師培養論文:當代小學教師職前培養
本文作者:王智秋工作單位:北京師范大學
能力培養是小學教師教育的重點
(一)基本理念“全過程教育教學能力培養體系”是指學生在校學習四年不間斷的教育教學能力培養過程,以培養學生的教師專業精神、教師專業知識和教師專業能力為指向,通過課上課下相結合,校內校外相結合,學生個體、團隊和學校組織相結合,大學與小學合作等多種形式,展開系列化的能力培養過程。當今,能力這一概念無論在其深度還是廣度上都遠遠超越了傳統意義上人們對它的理解。就廣度而言,能力已并非簡單地指“教學技能”環節,而是指在大學人才培養的全部過程中貫穿能力形成的理念,通過課內外各個環節,全面構建完整的能力培養體系;就深度而言,能力也不能狹義地理解為具體操作層面的職業技能傳授過程或課堂教學理論的形象解說與應用,而是既強調人在實踐過程中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強調個體的獨有才能和心理差異,也強調情感體驗乃至無意識潛能對于理智認識的啟發和引導作用,以形成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的能力。教師要能像醫生一樣思考,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批判和決策,使自己獲得專業成長與能力的提升,從而能夠在今后漫長的職業生涯中應對復雜多變的教學情境。因此,能力的培養必須貫穿于教師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二)在真實的教育情境中,培養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形成教育智慧教育實踐是養成師范生教育教學能力的關鍵環節,開展教育實踐要體現廣泛性、多樣性和層次性。一是廣泛性。為踐行公平教育的理念,首都師范大學將原來在城區優質校六周的實習調整為4+6模式,即4周在遠郊區縣農村校實習(大學三年級下學期),6周在城區優質校實習(大學四年級上學期)。4+6模式的實習能使學生對城鄉基礎教育有更全面的了解,獲得更多的教育體驗,從而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就業能力,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有能力面對城鄉不同的學生群體,施教自如。二是多樣性。在教育實踐進程中,首師大初教院堅持課內課外相結合,學院組織的實踐與學生個體(社團)相結合,教育教學實踐與社會實踐、科研實踐相結合等。此外,首師大初教院還開展音樂舞蹈藝術實踐、美術野外寫生、野外科學考察等活動。三是層次性。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教育研習,每個層次的要求不同、目標不同。2011年,首師大初教院在原有城區74所基地校的基礎上又建設了54所遠郊區縣小學基地校并正式掛牌。另設有23個社會實踐基地、藝術實踐基地和野外科學考察基地。目前,學院各類實踐基地已達151個,覆蓋北京城鄉各區縣。(三)開放教學實驗室,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動手能力小學教育專業是一個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專業,其人才培養要面向教育實際。為此,首師大初教院先后建成物理、化學、生物探究活動實驗室,小學科技制作車模、船模、航模實驗室,機器人設計制作實驗室,電腦美術制作工作室,工藝、美術制作室,小學電教攝像、電視編導實驗室,小學生心理咨詢與輔導研究實驗室,英語語言學習實驗室等25個實驗室。在這些實驗室工作的經歷,讓學生獲得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畢業生工作后受到一線小學的高度認可。2010年,學院學生代表隊在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中榮獲一等獎。與此同時,在2010年北京市大學生藝術展演中獲篆刻一等獎、書法一等獎5項。2011年,在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中榮獲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在北京市大學生化學競賽中榮獲三等獎。2012年,還有學生獲北京市大學生英語競賽一等獎。(四)設立導師制,培養學生的教育研究能力具有教育研究能力是時展對小學教師的要求,教育研究能力也是小學教師實現自我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是他們成長為研究型、專家型教師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為此,首師大初教院在北京市教改項目《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培養模式探索》研究的基礎上,系統構建了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培養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培養內容上,學院確立如下培養重點,即培養學生關注小學教育現象、研究小學教育問題的意識;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實用的小學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促進學生形成用教育研究態度與方法解決小學教育問題的思維方式;通過課程教學、科研活動以及畢業論文等系列活動,使學生體驗教育研究的全過程,在做中學,使其不斷加深和修正對教育研究的理解和掌握。在培養途徑上,學院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第一,調整課程設置,采取“123”的課程模塊;整體設計,形成適合小學教育研究能力培養的課程內容;改革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形成探究式教學模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確保教學質量。第二,在一系列專業基礎課與專業核心課中不同程度地開展培養大學生教育研究意識與研究能力的活動,形成在教師教育類課程與教學中培養大學生教育研究意識與能力的模式。第三,在教育實習中關注學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培養:一是將學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培養列為教育實習的內容之一;二是將畢業論文寫作與教育實習結合。第四,將學生教育研究能力的訓練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提高畢業論文與科研課題研究的質量,完善培養大學生教育研究能力的管理制度。第五,成立由教授領銜的“大學生科研實踐活動學術指導委員會”,由其負責對學生科研項目的評審和全過程指導。為保障學生科研活動的科學有序展開,學院建立相關制度:從二年級開始,學生可以申報院級學生科研課題,經過專家評審批準立項,提供經費資助;三年級申報校級課題,從院級課題中選拔,給予經費資助;要求四年級每位學生有課題研究的經歷,在課題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畢業論文。學院“大學生科研實踐活動學術指導委員會”根據學生項目研究的內容配備一位導師,導師負責對該項目的全程指導。(五)建立“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實訓基地”能力的培養只靠學院的積極性是不夠的,必須調動起學生參與的主動性。為此,學生自發組織“音韻朗誦社”“墨池書社”“合唱團”“舞蹈隊”“《凱風》雜志社”等各類社團,實施“早讀我上講臺”工程、學生小教員輔導等。2012年成立的“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實訓基地”為學生能力培養搭建新平臺,調動學生廣泛參與的熱情,整個校園一年四季充滿著濃厚的教師文化氛圍。
“發展性”是小學教師教育的生命力
面對科學文化知識的不斷發展和兒童世界的不斷變化,小學教師更應該把終身學習放在重要位置。小學教師的終身學習主要體現在主動發展的意識和不斷反思、制訂發展規劃的能力。小學教師既是小學教育工作者,又是與小學生、與教育改革以及社會共同成長的學習者。小學教師要了解社會的變革、教育改革與發展,了解不同年代兒童的變化,同時還要把握國內外教育發展的動向,跟上教育理論和知識學習的發展步伐,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使學習成為自身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不斷追求新知和吸納新的研究成果,不斷提高師德修養和提升教育智慧。在培養小學教師的實踐中,小學教師的綜合性知識結構特征使得小學教育專業學生要學的課程太多,遠遠超出了1~2個學科領域,除此以外還有諸多教育學、心理學、藝術類和通識類課程,使學生不堪重負。事實上,“綜合性”不等于“大拼盤”,“所學之多”并不等于“所獲之多”。為此,首師大初教院在學生培養過程中,把關注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題研究、案例分析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即強調“真情境、小問題、高觀點”。
基于《標準》的小學教師職前培養要
音樂副修辦學模式理念與實踐研究
摘要:本文筆者記述了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副修辦學模式的辦學理念、課程計劃、發展歷程、教學成果。通過對副修辦學模式理念和實踐的研究,彰顯其辦學特色,為從事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同仁提供可借鑒的寶貴經驗。
關鍵詞: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理念;探索;辦學模式;藝術實踐
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副修是指普通高校非音樂專業的學生在完成本專業學習同時,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系統音樂專業學習,音樂副修課程具有系統的音樂課程和藝術實踐,以音樂為載體、注重音樂對創造性思維與智力的開發,培養具有藝術思維的綜合性的創新型人才。2005年,以“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為研究方向的碩士點最先在首都師范大學建立,標志著普通高校音樂教育這門學科建立。首師大從事普通高校教育研究近四十年,在全國普通高校中首次創辦音樂副修辦學模式。并將音樂副修定位在培養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為我國培養“音樂與文學”、“音樂與考古”“音樂與美術”等交叉學科研究領域的專門人才,開拓音樂學新的研究領域。
一、音樂副修發展歷程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我國音樂副修的初始。我國的副修的辦學模式早在解放前就出現了雛形。1920年“北京女子高等??茖W?!笔捰衙窞榭浦魅危挖w元任增設音樂體育專修科,也即議定以體育為主科的學生必須以音樂為副科,學習成績按學分計算。1931年國立北平師范大學規定體育為主科的學生應選音樂為副科,培養目標為兼職音樂老師。1932年私立華西協和大學文學院設音樂副修,目的是培養藝術師資與宗教音樂人才,實行學分制,修完規定學分方可畢業。此后至1978年前暫時沒有資料顯示有從事關于音樂副修的研究。(二)創辦音樂學副修專業的雛形。1978年,首師大為學生開設了系統、獨立的音樂專業課程。并結合外語學院的實際情況,制定了自己的教學目標,一、為了培養我國具有良好藝術素質的高級外交人才,二、使有外語??茖W歷的學生同時學習音樂專業,為北京各學校培養兼職音樂教師。當時開設的課程有音樂課程十余門,形成了音樂學副修的雛形。創立了獨立的音樂課程設置,從視唱練耳與樂理、音樂的構成(和聲、曲式、復調)、詞曲創作,到史學類課程—中西方音樂史、20世紀西方現代音樂史、音樂鑒賞和表演類課程—鋼琴、聲樂、器樂、合唱藝術等;也含有研究性課程——音樂美學與評價和音樂與交叉學科研究;實踐類課程等,摸索了一條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培養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新的辦學模式和與之相適應的系列課程。(三)創辦音樂副修學歷教育。首都師范大學音樂系于1995年開設了音樂副修專科學歷,于2002年開設音樂副修本科學歷。首師大音樂副修模式雛形,經過近20余年的探索和實踐,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副修的辦學模式,提升了副修的辦學理念,并創設了音樂副修獨立的課程和教學計劃。(四)副修開設課程科目及比例。音樂副修專業的音樂技術及音樂理論課開設10門課占比50%,包括:《視唱與樂理》、《音樂鑒賞》、《合唱與指揮》、《音樂的構成(和聲)(復調)(曲式分析)》、《中西方音樂史(含近現代音樂史)》、《聲樂》、《器樂》、《詞曲創作》、《電腦音樂制作》、《音樂工程》;交叉學科及有關課程6門課占比40%,課程包括:《音樂商業管理》、《音樂文化修養》、《音樂美學與評論》、《音樂與多學科交叉研究》、《音樂治療》、《音樂與文化研究》;其他課程4門課10%,包括:《藝術實踐(創編課程)》、《教育學》、《心理學》、《美學》。
二、首師大副修專業辦學本科學歷層次及課程教學計劃
大學新生入學副校長發言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同學:
大家好!
來自各地的教育學方面的專家和研究生一齊相聚在此。今天.舉辦教育學研究生暑期學校.這是教育部支持的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也是各位研究生之間相互交流的一個重要平臺,此,謹代表華東師范大學,對參加這次暑期學校的全體研究生表示熱烈的歡迎!對各位領導和專家的光臨表示衷心的感謝.
去年,在國務院學位辦和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的主辦下,華東師范大學成功地承辦了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的教育學,地理學和中國語言文學分論壇,那時候的情景還歷歷在目.今天的暑期學校,可以說是繼去年的博士生論壇以后的,又一次研究生的學術盛會.華東師范大學對于能夠連續承辦這樣重要的學術活動而深感榮幸.
華東師大是新中國建立的第一所社會主義師范大學和全國首批的重點大學之一,也是我國首批設立研究生院和首批具有博士授予權的高校之一,目前學校具有9個一級學科博士點,7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如果加上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下自主設立的二級學科博士點,可招生的博士點共有94個.此外,還有133個碩士點和10個博士后流動站.有6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6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以及5個國家文理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近年來,學校除了努力保持在教育學,地學以及文理基礎性學科的傳統優勢之外,還加快了新興,交叉學科的發展,并且已經在認知神經科學,綠色化學,新藥開發,軟件工程與理論,納米材料,超快超強的激光技術等現代高科技領域以及一些應用文科的建設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績.華東師大全體員工正不斷進開拓,銳意進取,決心把華東師大建設成為擁有若干一流學科,多學科高水平協調發展,教師教育領先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在研究生培養上,華東師大秉承"求實創造,為人師表"的校訓,務求實之風,孜孜以求;勵創新之志,開拓進取.我們有規模宏大的"研究生學術月",應接不暇的學術講座和學術論壇,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和文體活動,以及具有首創意義的國內訪學和海外研修計劃,所有這些措施使得我校研究生的知識體系和培養方式不斷創新,到目前為止,我校已有6篇博士論文入圍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還有4篇進入提名.此外華東師大在研究生培養的國際合作方面也邁開了堅實的步子:與法國高師集團合作培養博士生的項目已經開展了3年,最近我們還與法方的合作伙伴一起成立了中法聯合研究生院,開拓了我校研究生教育國際合作的新模式;我校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合作培養博士生的項目也已經啟動.所有這些都為我校研究生教育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科畢業論文管理與質量保障機制研究
摘要:本文從獨立學院畢業論文的管理及質量保障體系的角度,結合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數學科學與應用學院畢業論文管理實際,探討影響獨立學院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主要因素,并針對這些影響因素提出基于PDCA模式的畢業論文管理與質量保障機制的策略。
關鍵詞:PDCA模式;獨立學院;畢業論文
2018年8月,教育部了《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的通知》,特別強調要切實提高畢業論文(設計)質量。[1]如何提高畢業論文質量已成為教學管理者研究的重要課題。獨立學院作為培養應用型本科層次人才的高等院校,目前正處在由規模擴張到轉型的重要階段,在這種形勢下,提高畢業論文質量成為獨立學院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作者結合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數學科學與應用學院多年來的工作實踐,分析和探討適合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目標的畢業論文質量保障體系。
1獨立學院畢業論文質量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畢業論文選題質量。畢業論文的選題是撰寫畢業論文的關鍵,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從南師泰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近幾年的選題情況來看,畢業論文的選題缺乏理論價值和應用背景,有的題目過大或不通順,有的題目連續幾年都出現,或者只是稍微有一些變化,這也導致畢業論文的率很高。(2)學生自身素質。學生是撰寫畢業論文的主體,其專業知識功底,寫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對畢業論文的質量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為畢業論文的撰寫時間大多集中在大四學年,如果缺乏平時的知識積累,在這么短的時間撰寫出高質量的論文是比較困難的。對于已經確定工作單位的學生,認為畢業論文成績不會影響其畢業和就業,因此態度上不夠重視,而沒有確定工作單位的學生,面臨就業壓力,他們選擇將更多精力投入到面試、求職中,用在論文寫作的時間和精力少之又少,論文的內容只是東拼西湊嚴重影響論文質量。要保障畢業論文的質量,除了時間和精力之外,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必不可少,相比較“一本”院校的學生,獨立學院的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相對弱一些,缺乏寬泛的學術視野,再加上搜集文獻資料較少,導致撰寫的畢業論文深度不夠。另外,不少學生在畢業論文缺乏寫作基本功底,對論文格式不清楚,文字編輯能力較差等。雖然學院已詳細制定了寫作規范細則,但很多學生沒有仔細研讀,論文格式錯誤百出。(3)教師指導水平及質量。指導教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與畢業論文完成質量的高低有著密切的關系。南師大泰州學院從2004年成立以來,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學院不斷提高師資隊伍數量和質量,師資隊伍建設總體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但師資隊伍發展過快,成長時間較短,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比如:年輕教師所占比例較高,職稱結構不合理等。同時,獨立學院的師資隊伍中外聘教師占有很大的比例,外聘教師不便于管理,由外聘教師擔任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畢業論文質量。另外,獨立學院的教學任務比較重,由于學生多,老師少,每位論文指導教師平均要指導10個學生,很多指導老師沒有更多精力指導畢業論文,只是對畢業論文的格式給予指導,畢業論文的質量整體一般??傮w上看,獨立學院師資隊伍基本能夠滿足畢業論文指導的需要,但部分教師指導經驗不足,精力投入不夠等因素影響了畢業論文質量。(4)教學管理規章制度。近兩年南師大泰州學院采用了維普畢設系統平臺,畢業論文的所有流程均在系統中完成,大大提升了畢業論文管理質量,但依然存在不少問題。二級學院雖然制定了詳細的畢業論文管理方案,但大多數教學管理人員受專業水平制約,只能按照畢業論文寫作規范對論文的格式進行審查,無法對論文內容進行評價和管理。在論文寫作期間,不少學生在外找工作或在家準備面試,對于畢業論文中存在的問題,指導教師不能當面和學生溝通,只能通過電話或郵件聯系,不能對畢業論文的整體過程進行有效監督,導致畢業論文管理制度無法真正落到實處,論文指導過程記錄等情況檢查也流于形式。畢業論文管理人員除了畢業論文工作之外,還要負責考試與考核、實習見習等工作的組織與管理,對畢業論文管理工作無法全身心投入,這也是制約畢業論文質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2基于PDCA模式的畢業論文質量管理模式
競爭校中層領導講詞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上午好!我參加競聘學校中層領導,其實也是在挑戰自己的勇氣。
記得在我代表市參加省物理教學大賽之后,幾位幽默的老師看到我,就直接喊我曾專家。我說:你們都是一中的專家。我要是敢自夸專家,我都覺得自己是沒事兒想找抽。我不知道的專業問題、電腦問題,隨便請教一位老師,比百度一下還要準確。不是我太笨,而是高手太多。
我在師大讀研期間,尤其是經歷了撰寫碩士論文,使我開闊了眼界。我發現:學術論文不是那么神秘。它就像科學八股文,是有研究套路的。學術道德是根本,學術規范很重要。粗制濫造的文章后患無窮。我將網絡當成我個人的出版社。隨時用文字記下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對物理的思考。我出版十幾萬字,沒花一分錢,卻讓我擁有眾多粉絲,而且還結識了不少教育界的同行和專家。去年寒假,廣州悠學網請我主講物理選修3-4的視頻課,上傳到網站。沒想到我還小賺了一把。
每天寫點什么的習慣,促使我及時思考教學中的問題。我有兩篇物理教學論文在師大《中學物理教學參考》雜志上發表,有一篇在大學《物理通報》雜志上發表。一篇教學設計獲得省一等獎,多篇論文獲得市一等獎。年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重大研究項目啟動。我們物理組承接了其中一個子課題。我是課題組成員之一。
我申請加入了市物理命題組,經常參加市物理試卷的審題。我暫時沒有接受命題的任務。口水也能淹死人。但是不經歷口水,怎能見彩虹?我總在做各地高考題和模擬題,提高解題能力,時常揣摩著高考的命題思路,嘗試著改編物理題目。
高校體育科研現狀影響因素分析
1結果與分析
1.1期刊論文數量偏少或質量偏低,高校間體育科研發展不平衡
科研產出表現包括數量與影響力兩個方面。產出數量指以第一署名單位發表的論文數;科研產出影響力則以期刊的標準化影響因子為基礎指標進行評價,因全部期刊的標準化影響因子均小于2,本文在影響力方面僅參考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論文數量。通過CNKI中國學術期刊網查詢,2006-2010年四所高校體育部門發表的論文數量及各層次期刊分布情況如表2-1(略)所示。四校體育部門平均每年數量為160篇,校均40篇,人均2.8篇;從這個角度分析,四校體育數量與所在高校整體的科研論文產出水平相當;核心期刊發文數量占所有期刊發文數量的48.5%,CSSCI期刊發文數量占所有期刊發文數量的29.7%,對比所在高校其他學科的科研情況(表2-2略),體育科研論文的質量亟待提高。對四所高校體育部門發文情況分別進行分析,發現四校體育部門數量極不均衡,華師大體育學院占有絕對優勢,學院平均每年141.2篇,人均9.4篇,本研究將華東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發文情況作為參照(如表2-2略),無論是發文量,還是的期刊分布情況,兩個部門論文產出水平相當;如果僅以上海交大、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三所高校作為樣本分析,三所高校體育部門五年來共94篇,平均每年為18.8篇,人均0.45篇,與其他文科學院有明顯的差距。
1.2數量呈逐年遞增趨勢,體育科研潛力有待挖掘
可以看到,各校雖然在期刊論文數量上各異,但總體來說,數量呈現遞增趨勢,說明各校體育科研具有可挖掘的發展潛力。
1.3承擔課題數量少,市級校級課題居多
發揮學會職能 推進教育質量不斷提高
一、提高對學會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科技進步的關鍵在于開發人才,人才培養的關鍵在于教育?;瘜W學會要充分調動廣大化學教育工作者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傳播和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培養高素質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我會不僅人才薈萃,而且有老一輩教育工作者傳承下來的優良傳統,充分發揮學會組織的作用,通過學會組織調動廣大化學教育工作者為改革和發展出謀劃策,以集思廣益,博采眾長,同時通過理論研討促進思想觀念的轉變,對于改革和推進化學教育事業的發展無疑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我會工作在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有過一段穩步健康發展的歷史,不僅學會組織發展較快,在學術理論研討方面也取得過一系列的成果,在社會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近年來,學會工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面臨很多困難,一方面由于理事會新老交替,一部分理事對于學會工作的性質認識不清,服務意識不強。另一方面有些行政部門對學會工作不認可,如學會的評獎在考評和競升職稱時不算。其次,由于活動經費困難,學術活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針對這一狀況,我們召開會議討論學會工作的發展方向,對學會工作進行了認真的反思,我們應該做什么?我們能做什么?我們應該怎樣做?通過討論,端正了對學會工作的認識,增強了改革和發展的信心,重新確立了學會工作的地位。學會是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群眾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系科技、教育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科技文化傳播、服務和轉化的載體,是發展科技教育事業的重要力量。同時,學會是一個松散的民間組織,但承擔有一定的社會職能。學會工作要樹立“三種意識”,即學術意識、服務意識、群眾意識。服務和促進中學化學教育教學事業的發展是學會的宗旨,貫徹“科教興市、人才強市”戰略思想,開展學術交流是我們的中心任務,也是學會樹立權威性、增加凝聚力和提高影響力的基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完善的進程中,學會只有為政府、為社會、為學校提供優質的服務,才能贏得認可,獲得支持,才有可能生存和發展。研究需求,提供好的服務,應該成為我們學會的一項重要任務。離開了群眾性,學會的科研工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會要充分發揮學會人才和智力優勢,擔當起教學改革主力軍重任。同時,要適應市場經濟、科技創新和政府機構改革的需要,改革學會活動內容和方式,認真研究符合時代要求的活動內容、活動方式,不斷增強學會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加強學會的自身建設
學會既然是一個群眾性的學術組織,那么要加強學會的組織領導,促進學會工作的正常運轉,建立健全學會的組織機構,加強學會的組織建設和隊伍建設,顯得尤為重要。根據市科協的安排部署,學會于2003年9月召開會員代表大會進行改選,新一屆理事會理事長由特級教師、蘭州四中校長楊昌文擔任,副理事長由西北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徐大仁、蘭州十中校長張德友、蘭州二中副校長盧世平擔任,理事會由11人組成,他們從高等院校、示范性高中、普通中學、廠礦中學中產生,老中青相結合,并根據學會工作的性質將理事會的理事分為科普組和教學組,使學會工作得以正常運轉。近年來教師隊伍趨于年輕化,很多青年教師對學會的認識和了解不夠,把學會看得很神秘,我們通過學術活動和教學活動增加他們對學會的了解,從而對青年教師產生吸引力。近兩年來,加入蘭州化學會的青年教師近百人。青年教育工作者朝氣蓬勃、思想敏銳,我們通過調查研究,發現人才,利用人才,引導和組織青年教師開展研究活動,寫作活動,調動了青年教師的積極性,使他們產生榮譽感。三年來,有的青年教師被充實到學會理事會中,有的進入蘭州市教育局化學中心教研組,有的成為學校的教學骨干,有的成為學會熱心志愿者。
每年的年底召開理事會,總結前一年的工作,反思工作中的不足,并對新一年的工作計劃進行了討論,醞釀產生新的研究方案。凡是學會的大事,都有理事會集體決定。在學會的不懈努力下,學會工作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兩次被市科協評為先進集體,有11人次被評為市科協先進個人。
發揮學會職能 推進教育質量不斷提高
一、提高對學會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科技進步的關鍵在于開發人才,人才培養的關鍵在于教育?;瘜W學會要充分調動廣大化學教育工作者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傳播和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培養高素質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我會不僅人才薈萃,而且有老一輩教育工作者傳承下來的優良傳統,充分發揮學會組織的作用,通過學會組織調動廣大化學教育工作者為改革和發展出謀劃策,以集思廣益,博采眾長,同時通過理論研討促進思想觀念的轉變,對于改革和推進化學教育事業的發展無疑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我會工作在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有過一段穩步健康發展的歷史,不僅學會組織發展較快,在學術理論研討方面也取得過一系列的成果,在社會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近年來,學會工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面臨很多困難,一方面由于理事會新老交替,一部分理事對于學會工作的性質認識不清,服務意識不強。另一方面有些行政部門對學會工作不認可,如學會的評獎在考評和競升職稱時不算。其次,由于活動經費困難,學術活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針對這一狀況,我們召開會議討論學會工作的發展方向,對學會工作進行了認真的反思,我們應該做什么?我們能做什么?我們應該怎樣做?通過討論,端正了對學會工作的認識,增強了改革和發展的信心,重新確立了學會工作的地位。學會是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群眾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系科技、教育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科技文化傳播、服務和轉化的載體,是發展科技教育事業的重要力量。同時,學會是一個松散的民間組織,但承擔有一定的社會職能。學會工作要樹立“三種意識”,即學術意識、服務意識、群眾意識。服務和促進中學化學教育教學事業的發展是學會的宗旨,貫徹“科教興市、人才強市”戰略思想,開展學術交流是我們的中心任務,也是學會樹立權威性、增加凝聚力和提高影響力的基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完善的進程中,學會只有為政府、為社會、為學校提供優質的服務,才能贏得認可,獲得支持,才有可能生存和發展。研究需求,提供好的服務,應該成為我們學會的一項重要任務。離開了群眾性,學會的科研工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會要充分發揮學會人才和智力優勢,擔當起教學改革主力軍重任。同時,要適應市場經濟、科技創新和政府機構改革的需要,改革學會活動內容和方式,認真研究符合時代要求的活動內容、活動方式,不斷增強學會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加強學會的自身建設
學會既然是一個群眾性的學術組織,那么要加強學會的組織領導,促進學會工作的正常運轉,建立健全學會的組織機構,加強學會的組織建設和隊伍建設,顯得尤為重要。根據市科協的安排部署,學會于2003年9月召開會員代表大會進行改選,新一屆理事會理事長由特級教師、蘭州四中校長楊昌文擔任,副理事長由西北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徐大仁、蘭州十中校長張德友、蘭州二中副校長盧世平擔任,理事會由11人組成,他們從高等院校、示范性高中、普通中學、廠礦中學中產生,老中青相結合,并根據學會工作的性質將理事會的理事分為科普組和教學組,使學會工作得以正常運轉。近年來教師隊伍趨于年輕化,很多青年教師對學會的認識和了解不夠,把學會看得很神秘,我們通過學術活動和教學活動增加他們對學會的了解,從而對青年教師產生吸引力。近兩年來,加入蘭州化學會的青年教師近百人。青年教育工作者朝氣蓬勃、思想敏銳,我們通過調查研究,發現人才,利用人才,引導和組織青年教師開展研究活動,寫作活動,調動了青年教師的積極性,使他們產生榮譽感。三年來,有的青年教師被充實到學會理事會中,有的進入蘭州市教育局化學中心教研組,有的成為學校的教學骨干,有的成為學會熱心志愿者。
每年的年底召開理事會,總結前一年的工作,反思工作中的不足,并對新一年的工作計劃進行了討論,醞釀產生新的研究方案。凡是學會的大事,都有理事會集體決定。在學會的不懈努力下,學會工作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兩次被市科協評為先進集體,有11人次被評為市科協先進個人。
高校體育教育課程設置現狀分析
1研究現狀
1.1國內外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比較研究。陳軍和陳堯在《中、美高校體育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的比較研究》[1]中運用文獻資料法、比較法通過對中國一些高校與美國高校的課程設置進行研究分析,結果顯示1)中國在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方面更加注重專業技能的學習,體現出一專多能但在理論文化方面相對于美國比較的少,2)中國在健康課程方面僅限于保健和營養而美國的健康課程包括藥物使用,中學健康課程教育、個人健康以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現狀分析研究及健康營養等多個方面。3)中國課程設置方面過多注重思想道德方面如思想,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等,美國課程設置更多的進行通識教育課程如書面、口語表達,人文科學等方面。張大超在《中、美、英、澳高校體育專業與課程設置的對比分析》[2]中結果顯示:中國在體育教育課程設置方面輕理論重技術同時必修課比例過高于選修課,過于重視英語、漢語文學、計算機、科研方法等工具課程;而美國在體育課程設置方面則重視基礎課程,其基礎課程涉及比較廣泛,包含了人文、自然、科學等方面,重視理論基礎,在選修課方面課程不但豐富同時各個方面和領域都有涉及,這使得每個體育專業都自主形成一個分支,使得每個專業都有相應的課程,而英國課程設置則更加注重基礎課程,將力學、心理、生理和社會貫穿整個學年,娛樂、休閑等體育課程貫穿整個體育娛樂行業,同時兒童體育和特殊體育教育有一定的地位,同時還強調重點學科調和邊緣學科;澳大利亞的課程設置強調文理工科課程的相互滲透,兼顧必修課與選修課以調動學生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自主性、有利于以“高素質、強能力、廣適應”人才培養為標準,并且開設一些小型化及針對性強,教學內容豐富的課程,加強實踐化及減少講授時間增加自學時間,注重實踐教學,課程設置國際化,以面向國際為目標,增加各國的體育交流。1.2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現狀。韓新英[3]通過對山東省16所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結果顯示山東省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隨著國家基礎教育改革逐漸規范合理,課程種類增多也開設了許多新興課程,但體育通識課程較少,知識面比較窄;必修課與選修課比例不合理,使得許多選修課程成為擺設,真正讓學生從選修課中學到的知識不多;學生的實踐性和自主性不夠。建議:調整通識教育課程完善課程設置結構,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強師資隊伍。張麗娟[4]通過對上海師大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的現狀進行研究,結果顯示:上海師大的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結構都比較合理,但選修課的時數較少;新興課程較少,不能與時代教育掛鉤;課程與基礎教育的銜接性比較差,學生的實踐水平欠缺;通過與華東師大、山東師大、福建師大對比顯示:在專業術科和學科課程比例和教師教育課程方面低于其他三所高校。建議:豐富課程開設種類并且提高師資隊伍和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童偉和李世宏[5]通過對華東師大、上師大、上體三所學校的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現狀進行研究提出建議: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水平;課程設置與社會相適應;優化教師的教育課程。
2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不合理性
2.1公共基礎課課程過多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在英語、思想、馬克思主義等公共基礎課時占用比例比重較大,但實際上學生在以后的教授課程沒有實際用處。但基礎課程與體育教育類課程較少并且體育專業中基礎類課程所設計的知識面過窄,內容比較單一。2.2體育理論課程較少過于注重專業技術練習,并且課程之間呈“板塊式分割”,技術與理論之間呈現的是一個單獨的學科,學生對專業技術與理論知識之間不能詳細的了解,只知技術卻不知所練技術的動作原理與身體運動肌肉的軌跡與能量消耗的情況,無法將所學技術全面的學習。2.3人體健康課程較少我國體教專業的健康知識學習僅限于人體保健、解剖、康復、生理生化等學科,學生以后接觸中小學體育教育遇到的健康知識較少,使得學習的高端性實施不到實際生活中。2.4選修課課時安排不合理同時選修課的學習內容單一,學生學不到真正的知識,使得選修課形同虛設。2.5課程設置的新興項目較少不能與社會時代的變化相結合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體育項目也不斷地更新,學校應時刻關注社會的變化增加體育項目。2.6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弱,自主學習能力差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與中小學體育課之間并未進行很好的銜接,這也就導致體育教育專業與中小學體育課程之間的脫節,學生在學校所學的東西無法應用到以后的職業中去。
3建議
3.1增加通識課程知識面,將英語、毛概等類的通識課程適當的減少,增加社會、人文等通識課程。并且大量增加體育基礎理論課與體育教育類的課程,使學生了解體育學科的內容更加廣泛,教育知識理念更加深刻,充分理解體育知識,提高學生運用體育知識能力。3.2技術理論兩手抓,在開設專業技術課的同時教授專業技術理論,將所學的學科內容相互結合,交叉滲透,進行融合性教學。如在講到田徑運動時將田徑運動的原理與解剖和訓練,生化理論結合,使學生了解的更徹底。3.3增加所學健康知識的內容,開設個人健康,兒童健康、體育課常會出現的一些損傷與急救知識、防御疾病等健康課程。3.4適當增加選修課的課時與開設的種類,且使選修課程更多與中小學體育課內容掛鉤,并制定嚴格的考核制度和教師教學內容。3.5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自己收集學習知識的習慣,把增強學生的實踐水平貫徹到學生的學習中去,增加學生實習時間,提高實踐能力和教學水平。
師校教育課程變革論文
論文摘要:從目前國內主要師范院校教師教育課程設置的比較來看,獨立設置教師教育課權體系、豐富教師教育課程,強化教師教育專業能力培養是一個總體趁勢:同時各校根據自身辦學定位和目標進行靈活多樣的課程設置,特色鮮明。同時,各校在本科階段教師教育課程改革過程中也面臨肴學分/學時贊張、設計容易操作難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有待于高師院校進一步探索。
論文關鍵詞:教師教育課程比校
隨著我國教師教育政策和基礎教育師資市場需求的變化,從20世紀末開始,國內各大師范院校逐漸開始對傳統的師范類人才模式進行改革,加強學科專業基礎,提升教師教育專業能力逐漸成為改革的主流方向。提升教師教育專業能力,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改革教師教育課程的設置和質量來實現的。從各師范院校教師教育課程設置的比較分析,可以窺見目前我國師范類人才模式改革的基本走向及利弊所在,為相關院校下一步的改革提供借鑒。本文主要以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的教師教育課程設置為例,從教師教育課程設置模式、具體課程變化、’課程實施方式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初步說明目前國內主要師范院校教師教育課程設置的現狀、特點及問題。
一、教師教育課程設里模式
選擇何種教師教育課程的設置模式,從根本上來說,反映了對教師教育專業化的認同程度。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高師院校的教師教育課程通常都嵌入到專業課程中,作為專業課程的一小部分而存在,學科專業教育與教師專業教育混合,“師范性’,基本讓位于“學術性”。這種嵌人式的課程設置模式,對教師教育課程沒有總體規劃和設計,以老三門的“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論”課程設置為代表。隨著教師專業化的呼聲日益高漲,教師教育課程獨立設置的模式逐漸清晰化。從目前國內主要師范院校教師教育課程設置模式來看,已經基本上都往教師專業課程與學科專業課程分開設置的方向走,反映了教師教育專業化理念的加強。
北京師范大學位居國內師范院校的首位.辦學定位為“綜合性、有特色、研究型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從1999年開始,北京師范大學就開始探索師范教師教育體制改革,提出了“將學科專業人才培養與教師教育剝離,將教師教育的重心上移到研究生階段,大力加強研究生層次的高素質職前與在職研究型教師的培養”的改革思路,實施了以4+2模式改革為重點的教師培養模式改革。北京師范大學目前的教師教育課程主要分為本科教師教育課程體系和本碩相連的"4+2"模式教師教育課程體系,都是非常明確地將教師教育課程與專業課程分開設置,獨立設計。其本科教師教育課程體系由學生自由選擇修讀,與畢業證書不掛鉤,只有選擇教師職業的學生自愿修讀""4+2"模式則更明確地體現了學科專業與教師專業課程獨立設置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