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30 21:30: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比例的意義
審核人:
審核日期:
授課人:
授課日期:
教學內容
教材P40頁比例的意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
過程與方法:
通過引導探究、概括歸納、討論、合作學習,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初步感知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不斷變化發展的。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法學法
教法: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從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義,自主學習掌握比
例各部分名稱。
學法: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交流討論學習本科知識。
教學準備
PPT課件國旗圖片和學生課前量出不同大小國旗的長與寬
課型與課時
新授課
1課時
教學過程
學
案
導
案
群備修改
二次修改
課前三分鐘
自
學
指
導
1、學生獨立完成。[來源:Zxxk.Com]
2、學生舉例子,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稱。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上學期我們學過的比的知識,誰能說說什么叫做比?并舉例說明什么是比的前項、后項和比值。
2、如何求比值
啟
智
探
究
1.(1)這幾幅圖中都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不同之處是這幾面國旗的長、寬各不相等。
(2)這三幅圖中國旗長
和寬的比都是3∶2。國旗不是想做多大就做多大。
(3)學生寫出長和寬的比,發現比都是3∶2。
2.師生共同研討,發現其中的規律。
[來源:學_科_網Z_X_X_K]
3.學生認真聽教師談話,進入新課學習。
(1)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
(2)學生在紙上試寫。
(3)學生寫出其他的比例。學生獨立完成后同桌交流。
(4)比例是由兩個比組成。這兩個比必須具備的條件是:它們比值相等。
1.出示教材第40頁的三幅國旗圖片。
(1)提出問題:這幾幅國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這三幅國旗除此之外還有什么關系?是不是國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
(3)提出探究要求:請同學們根據老師給出的數據,寫一寫,算一算,看看背后到底隱藏著什么?
學生獨立探究,教師巡視。
2.組織研討:通過研究,你發現了什么?
3.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2.4∶1.6=
60∶40=
5∶=
師:這些比中任意兩個比,我們都可以用等號連接。(課件展示:“2.4∶1.6”和“60∶40”同時閃爍,接著兩個比后面的比值隱去,再用等號連接起來。)你知道像這樣的式子叫什么嗎?本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比例。
(1)師:這兩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相等,中間可以用等號連接,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板書:2.4∶1.6=60∶40
(2)比可以寫成分數的形式,那么,比例也能寫成分數的形式嗎?怎么寫例?
教師指名板演。
(3)結合黑板上的比,你還能說出其他的比例嗎?
匯報交流學生所寫的比例。
(4))探究比和比例的區別。
學生小組交流后全班匯報。
教師小結:比表示兩個數相除;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是一個等式。
[來源:學|科|網Z|X|X|K]
反饋矯正
學生獨立完成,同桌間互相檢查,集體訂正。
1.完成教材第40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43頁第1題。
拓展運用
學生認真審題后做題,然后在組內進行交流。
比例的兩個外項是6和0.3,兩個內項是1.2和1.5,組成的比例是(
):(
)=(
):(
)
[來源:學科網]
作業布置
教材第43頁1、2、3題。
板書設計
比例的意義
2.4:1.6=3:2
60:40=3:2
2.4:1.6=60:40或2.4:1.6=60:40
篇2
練習課
復習內容:教材練習十一相關題目。
復習目標:通過復習,讓學生對100以內的數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能夠靈活運用數的組成解決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問題;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點:能夠靈活運用數的組成解決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問題。
教學難點:能夠靈活運用數的組成解決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
一、系統梳理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整理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討論,也可以同桌互相說一說)
二、針對練習
1.完成教材練習十一第4題。(以競賽的形式要求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對做得又對又快的同學及時給予表揚)
2.完成教材練習十一第5題。(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并指名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學生對本單元知識已有了一定的掌握,可以通過練習進行鞏固提高。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練習十一第8題。
教師先引導學生回憶數的組成,比如“25是由2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6個十和幾個一組成62”等,啟發學生思考,再讓學生獨立填寫,集體訂正。
2.小熊哥哥摘了多少根玉米?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你再摘8根就和我一樣多了”是什么意思,再獨立解答。
四、拓展延伸
小美和班里的每個小朋友都拍了雙人照,一共拍了20張,班里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
20+1=21(個)
五、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練習,你又有哪些新的收獲?你還有哪些問題?
六、作業布置
教材練習十一第6、7題。
學生梳理知識的過程就是復習整理的過程。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在進行知識梳理時,充分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在進行計算訓練時,對計算有時間要求和正確率要求,明確要求,學生的計算能力才有更好地提升。
篇3
1 細心做好課前準備
在課堂中為什么學生面對老師精心設計的提問無言以對?主要原因是現實中許多教師的教學目標是根據自己的觀點設計的,甚至說是為自己設計的,或者說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而盲目設計的。那么,我們該如何根據學生的數學現實來把握教學目標,那就需要我們細心做好課前準備。
1.1 了解學情。
能否實現課堂上的有效教學,關鍵在于教師是否備好了自己的學生。也只有備好了自己的學生,才能實現課堂上的有效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這樣進行學情分析:比如學生是否已經具備了進行新知學習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基礎?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學目標中要求學生學會的知識和技能?哪些知識學生自己能夠學會?哪些需要點撥和引導?……
1.2 理解教材。
新教材具有聯系生活、注重學生個性發展、注重建立探索式的學習方式等優點。作為教師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挖掘新教材內涵,利用新課程的優勢,用好、用活教材。上課前對教材分析時應考慮的因素有:本節課教學重點、難點是什么?教材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現實是否緊密結合?需要補充什么或是刪減哪些內容?需要調整或是融合哪些內容?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如何滲透?教學如何導入又如何結尾……
1.3 設計教學活動。
教學之前教師應根據新的課程理念、教材的編寫意圖、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教師本人的教學風格、手段和方法等,預設出符合教學實際的教案。我們的備課不僅要備“教師怎樣教”,更要備“學生怎樣學”,要從學生學習活動的角度去備課。備課時首先要考慮這節課準備安排幾個學生的活動,每個活動怎么安排;其次要考慮在活動中教師怎樣指導,怎樣與學生互動;第三要考慮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可能出現或遇到哪些問題,老師怎樣進行調控,怎樣評價等;然后把以上安排寫出來,作為教師課堂上臨場發揮,隨機應變的一個基礎準備。
2 精心創設情境,激發創新思維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點和優點之一就是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開的。因此,精心創設情境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然而,有的教師僅僅追求時尚,為了設計“引人入勝”的“問題情境”,往往會將數學課上成口語交際課,失去了數學課的“味道”。這種現象若任其自然發展,不僅影響數學教學質量,還會導致教師形成新的錯誤的數學教學觀念。那么有效的數學教學究竟需要怎樣的情境,又該怎樣去創設呢?
2.1 創設生活情境,激發興趣。
我們要善于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中生動、有趣的的情境,強化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觀察、操作、交流,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對數學的理解,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同時,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優化解題策略。
2.2 創設動畫情境,激活思維。
在課堂中有時單靠一幅圖、一段話是很難創設出讓學生感興趣的情境的。而多媒體技術集音、像、動畫為一體,生動形象,在吸引學生注意與創設教學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學手段不可比擬的優勢。動畫片是小學生的最愛,小學生對于形象的動畫卡片、影片、實物或生動的語言描述非常感興趣,他們思維也就容易被啟迪、開發、激活。
2.3 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創新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問題情境的形成不是自發的,而是教師為把學生引入積極的思維狀態而有目的的設置的。學生被這一有趣的情境深深的吸引,從而積極的對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進行選取,敢于提問。這些問題往往能大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給思維以方向;同時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給思維以動力。對于問題情境中隱含的“問題”,教師不要簡單地直接給出,應該讓學生在學習實踐活動中自己去發現、去提出。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更貼近其思維實際,更能引發探究。發現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新奇的,具有挑戰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導疑、質疑、解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新課標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數數和數的組成”練習中有一幅“百球圖”小天使“聰聰”問“怎樣數比較快呢?”我問:“同學們,你們愿意挑戰自己嗎?”一年級的孩子是禁不住這樣鼓動的,頓時激發了學生們的征服欲望。“愿意!”孩子們大聲回應著。孩子們通過仔細觀察、獨立思考、小組內討論最后在全班交流。想出了可以按顏色數、可以一橫排一橫排10個10個的數、可以5個5個的數、還可以20、20的數……等等好多數的方法,隨后,同學們對各種方法進行比較、判斷、選擇出自己認為數得比較快的好方法。整個過程中,學生在充滿渴望的求知欲中進行有目的地學習,我無一不看出孩子們的智慧在閃光。學生的潛能是個不竭的寶藏,你對他們有多大的信心,他們就能給你多大的驚喜。
3 改進教法、注重生成
課堂上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為什么不知所學?教師應如何注重學生的生成?
3.1 運用直觀操作,分散教學難點。
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是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在教學中,要注意從實際出發,充分運用直觀教具和學具,使學生獲得牢固的知識,逐步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同時也提高其學習興趣。如:教學《圓的周長》一節時,教師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實踐,探索圓周長和直徑之間比值的規律,展示小組合作成果,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充分的直觀操作、研究交流,揭示圓周率的意義,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3.2 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
- 上一篇:愛國主義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 下一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