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掛職工作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3 09:22: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科技掛職工作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科技掛職工作總結

篇1

關鍵詞:研究生;社會實踐;社團;中心

中圖分類號:G643?搖 文獻標志碼:A?搖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3-0203-03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廣大學生為主體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我國廣泛開展。研究生社會實踐作為學生社會實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推動產學研的有機結合;有助于研究生領會實際工程、管理思想,提高把握課題的能力;有助于增強研究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其奉獻精神;使研究生、學校以及實踐單位三方都能從中受益,因此受到研究生、高校和地方企事業單位的普遍歡迎。以浙江大學為例,研究生掛職鍛煉活動源于1996年,至2000年通過掛職達成的科技合作項目總金額就已經多達5000多萬元,創直接經濟效益500多萬元。研究生去基層鍛煉,成為連結學校和地方的橋梁。他們把學校的先進知識和理念帶到地方,應用于實際生產和管理工作;把地方的需求返回學校,又為學校科研啟發一些新的方向,這種多贏的合作機制值得繼承和發展,值得推廣。鑒于研究生社會實踐的重大作用和意義,各高校都將研究生社會實踐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重點,并紛紛對研究生的社會實踐長效機制進行研究。作為浙江大學學生社團組織,浙江大學研究生社會實踐發展中心自成立以來極大地促進了浙江大學研究生社會實踐的發展,現以浙江大學研究生社會實踐發展中心的發展歷程、現狀、事實為例,闡述依托社團開展研究生社會實踐活動這一研究生社會實踐管理模式。研究生社會實踐中心簡介。浙江大學研究生社會實踐發展中心(Social Practice Development Center for Graduates of Zhejiang University)(以下簡稱SPDC)是浙江大學全日制研究生的自治社團組織。自2008年成立以來,中心秉承“服務社會,實踐成才”的宗旨,致力于全校研究生社會實踐形式、內容等方面的調查研究,以組織、開展和參與研究生掛職鍛煉、西部行、學院社會實踐和海外交流等四個基本項目為工作重心,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拓展和挖掘新的社會實踐項目。中心下設有主任團、公共事務部、項目管理部、人力信息部、對外宣傳部等機構。中心成立至今是第四屆,助學校黨委研究生工作部提供的廣闊平臺,為浙大學子服務。2011年浙江大學共組織了102個研究生社會實踐團隊,參與人數達1330人,相比2010年,分別增加了57%和85%。廣大研究生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增強了社會責任感。浙江大學研究生社會實踐發展中心推動研究生社會實踐的成效淺析。社會實踐,就必須注重社會實踐的每一個環節。浙江大學依托研究生社會實踐發展中心(SPDC)這一社團很好地推進了研究生社會實踐工作。

一、嚴密組織,規范管理

研究生社會實踐發展中心將社會實踐分為校、院兩級,更多地把組織工作放在校級活動上,院級活動由院系組織開展,在項目后期再統一納入評比總結工作中。在研究生暑期掛職鍛煉、西部行活動開展前期,積極和基地及實踐單位聯系,制定出周詳的計劃,由中心組織落實,包括宣傳、策劃、實踐團隊的招募等,整個活動都會以項目制的形式來進行,根據實踐基地劃分成不同的項目組,并把相應具體的任務落實到每個項目組,再由各個項目組根據自己的目標、內容著手準備。以組織發動工作為例,研究生社會實踐發展中心會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宣傳方式,校內橫幅、噴繪、論壇、校級網站、院級網站和點對點短信等形式,力爭把社會實踐的消息覆蓋整個校園,傳達給每一位研究生。SPDC成立后,在研究生關注多的校內網站——飄渺水云間設置了專屬版面,為廣大的研究生了解掛職鍛煉、認識掛職鍛煉提供一個方便的平臺,也有利于社會實踐工作的開展。每個項目組的負責人與指導老師及主任團保持聯系,統籌該項目組的工作。研究生社會實踐要把最合適的人輸送到最需要的崗位上,經過長期實踐,SPDC形成了一套嚴格的行之有效的掛職鍛煉選拔機制,包括簡歷篩選、面試的多個環節才有機會獲得掛職鍛煉的機會,不僅要求專業上盡量對口,而且我們會對掛職人員的心理素質、適應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以考察,最終擇優錄取,做到選拔的公正、公平、有效。

二、建立與地方的友誼,維系與基地的紐帶

我校的研究生社會實踐發展中心在黨委研究生工作部老師們的指導下與基地保持密切的聯系,并不斷溝通,在細微處實現社會實踐基地穩定化。2011年,浙江大學研究生掛職鍛煉基地已經發展至18個,并且開始逐步走出浙江,走向全國。為了保持與社會實踐基地的良好關系,每年會在相關的掛職基地進行回訪,聆聽來自對方單位的聲音。近年來利用浙江大學研究生及研究生社會實踐工作組織者的雙重身份,陸續回訪了仙居科技局、浙江聚仙莊飲品有限公司,建德基地的大慈巖鎮等等。參與同學投入極大的熱情,利用課余時間實地走訪調研,形成內涵充實的回訪文章;對外,在掛職單位中宣傳浙江大學研究生的形象,為爭取到更多的掛職崗位付出努力。對內,根據回訪,我們對相關基地的素材進行整理并反饋給學校有關部門,以便做出相關的調整,更好地為研究生社會實踐服務。如大慈巖鎮政府邵根清主任在回訪時說,希望能與浙大的學子們合作,爭取形成荷花花茶、葉茶的系列產品。他所在的建德市大慈巖鎮,各種與荷花相關的自然資源特別豐富,地方企業也由此意向。此外,今年的蓮子腐敗病的防治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進一步發展“荷”產業的基礎已經具備。但是,農業有它自身的周期。他希望,浙大的掛職研究生最好是每年的3~9月都能來——從種子種下到果實收獲,暑期集中一些,將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學校接受這些建議,及時調整掛職時間。SPDC作為研究生社團協助黨委研究生工作部建立與地方各單位的聯系,通常利用過年過節會在每給各個基地發節日祝福賀卡,以維系感情類似于這么一些的祝福語,看似簡單,實則飽含我們對各單位的感謝,話到意至。一些地方基地科技部門的負責人也會經常利用出差杭州的機會,來學校洽談研究生社會實踐有關事項,SPDC的同學會全程陪同與交流,增強研究生與掛職基地領導的實際接觸,SPDC的同學熱情周到地接待,使地方基地的負責人對浙江大學研究生的實踐活動能力有了更深的了解。

三、崗前培訓,跟蹤管理

崗前培訓是順利完成社會實踐的重要環節。來自黨委研究生工作部、地方合作處、宣傳部、新聞辦的老師們用生動的培訓課程為同學們開展暑期掛職鍛煉打下堅實的基礎。更有來自學長學姐的經驗分享,為同學們答疑解惑,使對掛職鍛煉半知半解的同學們對社會調查與科技服務的內容、意義及實踐方法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學校規定凡是參加掛職鍛煉的研究生出發前都必須進行崗前培訓,并進行考核評定作為選修課計一學分。如2011年6月PDC邀請了黨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長呂淼華,副部長陳凱旋,杭州市余杭區科技局高新科科長胡國慶,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韓建文等領導和嘉賓為各基地指導老師和參加掛職鍛煉的研究生進行研究生掛職鍛煉培訓會暨《社會調查與科技服務》課程,呂部長引用前幾屆掛職鍛煉的經典案例詮釋“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這一理念的深層含義。曾在嘉興秀洲區掛職副區長的我校地方合作處副處長周堅,結合自身在掛職工作中切身體會及解決問題的經驗和思路,以“知識造福社會,創新引領未來”為主題,鼓勵所有參加掛職鍛煉的研究生要勇于探索,發現問題,敢為人先,不斷創新,以服務為宗旨,在貢獻中成長。這樣的培訓活動從未間斷,為一批批優秀的在校研究生順利走上掛職鍛煉崗位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支持和幫助。除此以外,中心下設項目組,分別負責各實踐基地跟蹤管理;協調好實踐小分隊和實踐單位之間的合作關系。如2011年的暑期社會實踐中廣西基地由于對方臨時取消掛職崗位,但學校已召集和培訓好同學準備出發,SPDC主任團了解到這個情況后,本著為同學和實踐單位負責的態度,主動積極與掛職單位聯系,多次協調困難,最終給同學們爭取到了社會實踐的機會。

四、總結、評比和表彰,建立明確的激勵機制

為了總結一年來研究生社會實踐活動取得的成績并交流成功經驗,浙江大學黨委研究生工作部在每年的12月份都會召開研究生社會實踐工作總結表彰大會,總結過去一年研究生社會實踐工作,表彰研究生社會實踐先進基地、優秀指導老師、先進個人、優秀團隊、優秀調研報告、優秀組織,商討并落實下一年度的研究生社會實踐工作。會上學校和黨委研究生工作部領導、實踐基地的領導都會應邀出會并發言,受邀優秀社會實踐個人也會展示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前前后后,難忘的經歷、深厚的情感、豐碩的成果。SPDC是總結大會的工作的承擔者。在社會實踐結束后及時進行總結、后期評比和表彰,鞏固擴大社會實踐成果。并且建立了完整的資料庫,對各項目的總結資料和活動成果保存匯編,編輯出版電子雜志,完成了項目總結等資料的存檔工作。每年一度的研究生社會實踐總結大會的籌備召開是實踐中心學年工作的重點。前期近兩個月的籌備,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得到部領導的支持,在上屆基礎上總結創新,從完全沒有相關的大型會議籌備經驗到最后為與會的校內外嘉賓呈現了一場隆重圓滿的表彰大會,大家付出了非常多的心血。主任團從10月初即開始籌備,提前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劃定具體負責部門及完成時間,由主任統籌負責,確保籌備進度的不拖延。臨近召開前一個月主任團幾乎是每個星期碰面開會反復商討各項細節。大會中,公共部負責會場布置、入口領導引導以及頒獎人員引導等多項工作;人信部負責簽到及PPT制作播放;外宣部負責會場內外宣傳品布置及會議拍照攝影;項管部負責領獎及展示人員安排。部門各司其職,井然有序。會后同學留守對會場進行整理掃尾,善始善終非常盡職。通過這樣的總結大會對SPDC全體成員也是一次綜合能力的考驗。也是SPDC全體成員的社會實踐內容。

依托社團開展研究生社會實踐活動拓寬了研究生社會實踐管理模式,是一種創新,從立項開始到最后的評比總結,社團中心的人全程參與社會實踐。SPDC在為浙江大學研究生社會實踐工作的服務中積累和形成了一些經驗,也取得了不少成效,但這畢竟是一項年輕的事業,仍然需要不斷地總結提高使各項工作不斷完善、規范管理。增強高校之間相互的溝通與交流,汲取他人之長來不斷推動研究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總之,依托社團,開放、學習、總結,才能保持其活力,使其獲得持久的生命力并作用于研究生社會實踐。

參考文獻:

篇2

(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珠海519090)

摘要:本文以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大學生黨員黨性鍛煉工作坊”為例,總結其創建過程、運行特點、實際效果及工作啟示,進而探索高職大學生黨員黨性鍛煉的服務學習模式。

關鍵詞 :高職;大學生黨員;黨性鍛煉;服務學習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1.041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5)01—0091—03

基金項目:廣東省高等學校黨的建設研究會黨建研究一般資助課題:高職院校大學生黨員黨性鍛煉創新研究(課題批準號:2012GZZZA7)。

收稿日期:2014—08—02

作者簡介:梁偉東(1968— ),男,廣東湛江人。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講師,高級職業指導師,人才測評師,碩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官偉強(1956— ),男,廣東普寧人。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高級政工師,研究方向:職業與成人教育。

鄭勇(1984— ),男,湖南耒陽人。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大學生黨建。

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黨員黨性鍛煉存在實踐乏力、理論與實踐結合不緊密等亟待改進的問題,導致學生課后沒有足夠的時間和平臺將所學的課堂知識與實踐有機地聯系起來,影響了知識的內化和運用能力的提高。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嘗試引入服務學習,開設“高職大學生黨員黨性鍛煉工作坊”,探索高職大學生黨員黨性鍛煉的新模式,以期走出上述困境。

一、服務學習與高職大學生黨員黨性鍛煉的聯系

服務學習是美國學校進行品格教育和公民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美國于1993年開展的服務行動將其定義為一種方法,指通過學校和社會的合作,將提供給社會的服務與課程聯系起來,讓學生參與到有組織的服務行動中,以滿足社會需求并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同時,提高學生與其他社會成員合作分析、評價及解決問題的能力。[1]由此可知,服務學習具有鮮明的特點:一是強調服務與學習并重。即服務與課程學習是直接相聯的,服務圍繞著課程學習設計,學科教學滲透于服務之中,參與者依據學習目標展開反思,從而實現“學中做”、“做中學”。二是注重結構化反思。精心設計的服務活動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在服務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依據學習目標進行反思,評估學生的綜合表現。三是強調品格教育。服務學習著力于促使學生在主動參加社區服務的過程中持續關注社會、健全完善人格,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

在高職學生黨員黨性鍛煉中引入服務學習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服務與學習并重的理念既能滿足學生提供服務時實現自我的“成就感”,又能激發其通過學習完善自我的“動力感”,讓黨性鍛煉活動更具吸引力。其次,課程化運作具有固定的學制和周期,在系統的學習框架和完整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形成更加長效的黨性鍛煉機制,使學生更好地發展和提高自身素質。再次,學做一體化能促使學生養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黨性修養習慣,增強其實踐參與度,密切與群眾的聯系,發展思維品質,完善品格,改進社會行為,增強社會責任感。最后,準備、執行、反思、評估等服務學習步驟涵蓋了對于學生知識技能的傳授、實踐的參與、自身反思、考核評估等黨性修養的全過程,能有效地增強黨性鍛煉效果,提高黨員培養質量。

二、“高職大學生黨員黨性鍛煉工作坊”模式的設計和實踐

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于2012年開始在原有掛職鍛煉活動的基礎上引入服務學習,設立“高職大學生黨員黨性鍛煉工作坊”。設立工作坊的目的是將現有的黨建、思政教育資源整合起來通盤考慮和設計,探索、構建一種黨性鍛煉新模式,組織學生黨員積極參加社區服務并在服務過程中增強黨性修養,實現自我發展。工作坊的服務學習時間為一年,在此期間,學生黨員服務與學習并重,一邊以掛職村(居)負責人助理的形式參加服務學習活動、開展掛職工作,一邊學習思想政治、群眾路線、行政能力等相關課程。

借鑒服務學習的理念和方法,在對“高職大學生黨員黨性鍛煉工作坊”的設計和實踐中,我們嚴格按照準備、執行、反思和評估四個階段分步驟推進,有計劃地組織實踐。

(一)準備階段

1.設計工作坊培養計劃。明確工作坊的培養理念、目標、運作方式、人員招聘、經費預算等,與合作區、鎮(街)、村(居)溝通協調,明確各方職責,取得合作單位的有力支持。

2.實施需求調查評估。成立組織領導機構,深入合作村(居)開展需求調研,綜合所掌握的資料及需求情況,與合作單位確定合作的村(居)及對應開展的服務學習項目,并明確各方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分工及職責。

3.招聘學生黨員。在全院招聘學生黨員(含入黨積極分子),以院系為單位,組建學生黨員掛職服務學習團隊

(5~9人)。

4.組建教學團隊。從思政課教學部、學生工作處、各院系招聘專業教師,由鎮(街)、村(居)等單位按照協議為每一名學生黨員配備一名社區督導,組建教學團隊,并明確教師相關待遇參照學院教師參加專業實踐管理辦法落實。

5.設置教學課程。召開指導教師、社區督導、學生助理及學生黨員聯席會議,根據工作坊的培養目標,結合社區及學生黨員的需求,規劃設置黨性鍛煉課程體系,教師根據自身專長開設課程。

(二)執行階段

1.召開簡報會。向學生黨員介紹工作坊及村(居)相關情況,指導學生討論、完善服務項目并跟進學生籌備項目的進度情況,協助解決所遇困難并組織相應的技能訓練;組織學生團隊填寫服務學習項目申報書并及時通報立項資助情況。

2.學習服務學習課程。開設服務學習課程,并列入公共選修課。服務學習課程分為三類:第一類為培訓類課程,主要包括政策法規介紹,區情、民情概要,社交禮儀,溝通協作等內容;第二類為指導類課程,主要包括新農村建設政策解讀、群眾路線理念和方法、基層工作實務、社會調查方法等內容;第三類為提高類課程,主要包括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基層群眾生活變遷等內容。課程貫穿于全年,與服務實踐穿行,一般半個月安排一次。

3.開展服務學習活動。學生黨員寒暑假在村(居)集中服務三個月左右,每天工作七個小時;平時利用節假日和課余時間在村(居)服務,每周1~2次,每次不少于一個半天,在此期間,學生黨員除了需要完成崗位工作外,還需要完成服務學習項目任務。

4.加強督導和分享。指導教師每半個月召開一次咨詢會,定期向學生介紹實踐情況,并及時指導學生解決所遇到的難題。每周,社區督導與學生黨員進行深度面談,進行“一對一”解疑答惑。各服務團隊定期舉辦成長分享會,分享思想感悟。

(三)反思階段

組織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要求學生提交自我評估報告和反思材料,如工作日志、周記、工作總結、社會調查報告等,對服務中獲得的經驗和感悟進行反思。指導教師在課堂上通過集體討論、成長分享、反思匯報等形式引導學生對服務中的所見所聞及所學課本知識進行反思,以增強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四)評估階段

1.開展問卷評估。通過填寫前測、后測問卷,對比各項問卷數據,對學生黨員黨性鍛煉情況進行客觀評估。

2.加強鍛煉效果評估。指導教師通過填寫問卷總結、期中(末)評估報告或評估表等,社區督導通過撰寫鑒定表等,專家組通過驗收學生團隊的服務學習項目,“三方”聯合對學生黨員黨性鍛煉情況評定星級,并通過媒體報道、總結分享會等方式肯定學生的成長,鼓勵其持續地參與黨性鍛煉。

三、工作坊鍛煉模式的特點

(一)學做一體化的黨性鍛煉理念。將“學中做”、“做中學”的理念貫穿于工作坊教學實踐的全過程,使理論課程與服務實踐緊密結合,用理論指導學生實踐,深化學生的認識,通過服務讓學生反思所學內容、思考其價值和意義,增強認同感。以“社會主義基層民主建設”為例,在工作坊,我們專門安排了“三個一活動”,即由一名思政課副教授舉辦一場專題講座、安排學生全程參與一次村(居)“兩委”換屆選舉、舉辦一場總結分享會,引導學生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養成“學中做”、“做中學”的黨性鍛煉態度,形成以踐行深化認識、以體驗增強認同的黨性修養習慣。

(二)緊扣服務的黨性鍛煉內容。工作坊立足于社區需求,將黨性鍛煉內容專題化,形成“專題學習+模塊實踐”相結合的鍛煉形式。在課程內容的選擇和安排上,突出對實踐的指導、對黨性修養提高的支撐;在服務項目的設計上,注重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及素質能力的提高。以創建“幸福村居”為例,工作坊一方面邀請本市專家舉辦“創建幸福村居,建設幸福珠海”專題講座,向學生解讀“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幸福村居建設的意見”等政策法規;另一方面,以團隊的形式組織學生參加“與兒童一起閱讀”等服務項目,并圍繞“幸福村居建設”主題開展社會調查,撰寫調查報告,增強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認同。

(三)生動活潑的黨性鍛煉方式。工作坊整合現有資源,將政治、法律等課程內容融入到“幸福村居”建設、黨群連心工程、“兩新”組織團建等服務項目中,廣泛運用任務導向法、社會調查法、團隊合作法、課堂討論法等參與式、互動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積極思考、樂于實踐。如“改善民生和創新社會管理”課程先安排學生對社區教育、醫保、就業、勞動糾紛等專題開展社會調查,撰寫調查報告,然后,在課堂上由教師進行講解和深化。

(四)科學有效的評估機制。工作坊參照服務學習的做法,設計了一套科學的評估機制,包括學生自評、團隊評議、指導教師(社區督導)評議、前后測問卷測評等。學生通過撰寫黨性鍛煉周記、自評報告等形式自評,團隊通過舉行小組會議對組員進行集體評議,指導教師通過填寫期中(末)評估報告、社區督導通過填寫鑒定表等對學生進行評議,通過設計前、后測問卷組織學生進行問卷測評,從而使工作坊對學生黨性鍛煉成效的評估實現全程化,增強了評估的有效性,激發了學生參與黨性鍛煉的內在動力。

四、工作坊鍛煉模式的成效

(一)創新了黨性鍛煉的模式,激發了學生黨員參與黨性鍛煉的熱情。工作坊打破了以往的以課堂、校園和教師為中心,注重推理說教,缺乏實踐體驗的封閉式黨性鍛煉模式,建立起一種以學生為主體,面向社會,強調“知行合一”的建構型的黨性鍛煉模式。工作坊通過借鑒服務學習的理念和做法,將黨性鍛煉融入到社區服務中,讓學生在鍛煉中服務,在服務中鍛煉,既讓學生以服務社區的形式發揮了黨員先進性,又滿足了學生提高綜合素質的需求,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參與黨性鍛煉的熱情。同時,學生的黨性修養習慣逐漸從“學習—提高”向“學習—服務—反思—提高”轉變。

(二)滿足了學生的實踐參與訴求,提高了學生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工作坊通過整合校內外育人資源,借鑒服務學習的做法,為學生創造了一個校外實踐環境。學生在教師(督導)的指導下,廣泛參與幸福村居建設、黨群連心工程等服務項目,定期對所學知識和服務中的所見所聞進行反思,體悟黨和政府的愛民惠民政策,這為深化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同注入了“真情”,這一點在工作坊開展的前、后測問卷調查中得到了印證。超過88%的學生認為參加工作坊后學習思政課的興趣有了很大提高,對思政課價值的認識更加深刻;不少于86%的學生認為自己學到了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比如,熟悉了“三農”、黨建等方面的政策法規;90%以上的學生認為自己在服務中深化了對基層、對社情和國情的認識,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質,增強了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三)滿足了學生成長、成才的需求,促進了學生黨員綜合素質的提高。工作坊在黨性鍛煉內容、形式、時空上都具有獨特性和創新性,其鍛煉內容十分繁雜,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大到經濟社會建設,小到黨群連心工程等。學生黨員以助理的身份在具體崗位上長時間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這一黨性鍛煉模式使其獲得了豐富的工作體驗,并得到了多方面的鍛煉。因此,參加工作坊不僅有利于學生加強黨性修養,提高思想政治素質,而且,使學生積累工作經驗、提高綜合素質的訴求得到了充分的滿足。

實踐證明,工作坊在促進高職學生黨員黨性教育方式創新、提高大學生黨性修養上有顯著效果,高職院校可以借鑒這種黨性鍛煉方式,將其運用到黨建工作中,與社會共享育人資源,合作育人,從而為大學生黨員黨性鍛煉提供真實的“知行合一”的環境,進一步提高黨員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藍采風,許為民.服務—學習:在高等教育中的理論與實踐[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

[2]官偉強,梁偉東,鄭勇.大學生黨員黨性鍛煉引入服務學習模式的探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

[3]趙希斌,鄒泓.美國服務學習實踐及研究綜述[J].比較教育研究,2001(8).

篇3

根據省教育廳《關于對我省31所高職高專院校進行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從200*年5月開始開展了人才培養水平評估自評工作。在省公安廳的正確領導下,在省教育廳的指導幫助下,我校人才培養水平評估自評工作經過精心組織,周密安排,扎實工作,嚴格按照教育部《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方案》的要求,完成了四個階段的自評任務,取得了較好的成效,被省教育廳專家組評為優秀。現將我校人才培養水平評估工作總結如下:

一、基本做法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今年5月接到省教育廳評估通知后,學校黨政領導十分重視,多次召開黨委會和校務會,專題研究評估工作,從各方面加強了對自評工作的領導。一是根據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結合學校的特點和實際,制定了《關于開展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自評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了自評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措施步驟。二是成立了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自評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評建辦,由分管教學工作副校長任主任,教務處長、校辦主任為副主任,抽調了專門人員,正式開展自評工作。同時,成立了16個項目組,具體負責15項二級指標和辦學特色、創新項目的自評工作;各部門也成立了自評工作小組,抓好本單位自評工作。學校確定了校長為學校評建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各部門的主要領導為本單位的第一責任人。三是抓好指標分解,明確工作任務。校評建辦根據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經過認真梳理,將評估指標體系的8項一級指標、15項二級指標和81項主要信息,具體分解到各部門,明確自評任務,責任到各單位。各部門根據評建辦分配的工作任務和目標要求,進行合理分工,及時將指標和主要信息分解到有關科室,指定專人負責,開始了“清查家底”,收集整理檔案資料工作。四是搞好建章立制,保證了自評工作的順利進行。學校明確要求評建辦要定期向校黨委匯報,每周至少要向校長專門匯報一次工作進展情況,并出臺了《評建工作獎懲規定》;各部門自評工作小組也建立了定期研究、匯報、檢查評建工作的制度。校評建辦堅持每天上午開早會,通報各項目組、各部門自評工作小組工作進展情況,加強對評建工作的協調和指導。此外,學校還分別于6月底、8月中旬和10月初對各項目組的自評工作進行了檢查,及時發現問題,采取相應措施,明確整改方向,增強了評建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抓好學習宣傳,提高思想認識。5月17日,學校召開了接到教育部評估正式通知后的第一次迎評創建動員大會。8月30日,在新學期全校教職工大會上,校領導就迎評創建工作再次做了動員和部署。評建期間,劉瑞榕副校長還參加了教育廳組織的水平評估培訓會,并多次親自主持召開項目組、各部門自評工作小組會議,就大家提出的疑難問題進行一一解答。各部門層層動員,廣泛宣傳評建工作的重要意義,使廣大師生提高了認識,統一了思想,增強了搞好評建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政治處、學生處、團委等部門充分利用廣播、校園網絡、學生刊物、宣傳欄等媒介進行廣泛宣傳,營造了濃厚的評建氛圍。校評建辦多次組織有關人員認真學習教育部文件和評估指標體系內容,深刻領會文件精神;組織人員到已接受評估的福建醫科大學、福建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參觀考察、學習取經;邀請評估專家、福州大學原教務處處長鄭威教授,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負責人到校作自評輔導報告;編寫了《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宣傳手冊》,做到全校師生人手一冊,廣泛宣傳,使大家對評估指標體系等內容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把握。

(三)開展自評自查,整改存在問題。評建期間,各部門按照評估指標、觀測點的等級標準,逐一進行對照檢查,深入剖析,找準找全存在的主要問題,發現差距和不足,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集中力量整改存在的問題。迎評創建期間,學校在辦學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先后投入715萬元,建成了射擊館;投入35萬元,建成了物理實驗室;投入近200萬元,用于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并添置和更新了一大批教學儀器設備,改善了教師辦公條件。同時,修訂完善了各專業教學計劃;建立健全了各項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制定出臺了精品課程建設、引進高層次人才、學風建設行動計劃、教師干部外出參加會議等制度,并將全校規章制度匯編成冊,進一步規范和加強了各項教學、行政管理;針對各主要教學環節,進一步完善了教學質量保證和監控體系,強化過程管理,抓實各個環節,實施有效監控,為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起到重要的保證作用。學校還與石獅市公安局、福州市公安局倉山分局建立了包括人才培養、對口業務交流、教官選派、教師“雙師”素質培養、掛職鍛煉、學生實踐鍛煉、科研協作等全方位的協作關系,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互動式教學訓練模式;通過對現有資源的整合,建立了偵查治安法律綜合實訓基地和警務技能實訓基地。此外,還開展了校級專業改革試點工作和校級、省級、國家級精品課程的建設和申報活動。

10月中旬省教育廳專家組對我校進行預評估后,學校黨委認真研究了專家組的反饋意見,要求各單位按照專家組提出的意見和要求,認真消化、限期整改,并進一步強化激勵機制,嚴格評估工作紀律,增強評建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全校師生員工根據學校的部署,又一次全員發動,逐項落實,層層把關。各系部進一步規范了教學檔案,加強了專業剖析工作,改進了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了教師應用多媒體技術的水平。后勤部門進一步整治了校園環境,修繕了各項設施。學生管理部門層層動員,分級負責,狠抓學風、校風的薄弱環節。教學管理部門評建結合,不斷健全和完善教學的規章制度,并狠抓落實。校評建辦克服困難,加班加點,精心撰寫,對《自評報告》、《特色和創新項目》、《自評依據》數易其稿,反復修改,對重要數據進行了多次核對;各項目組對自評材料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認真修改。

(四)全力做好準備,迎接專家評估。評估臨近期間,學校把評建工作與日常工作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在軟件和硬件上做好最后的準備。校評建辦對各項目組匯總上交的材料進行了最后的審閱,并成立了校內專家組,對各項目的自評材料進行了交叉審閱;總務處對教室、宿舍等設施以及校園環境進行了最后的修膳和整治;政治處對校園環境和相關場所進行了布置。學校調整了評建辦人員,成立了專家秘書組和接待組,從各部門和單位抽調責任心和服務意識強,熟悉學校工作情況的教職工擔任評估專家秘書和接待員。12月17日,評估專家組進駐我校,正式對我校近三年來的人才培養工作水平進行全面評估。學校各單位、各部門全力以赴,積極迎評,做到:提供材料,及時準確;訪問師生,隨叫隨到;考察現場,準時暢通;學生測試,規范應考。師生員工以誠實、認真、積極的態度對待評估,保證了專家考察工作順利進行。

二、主要收獲和成效

(一)進一步轉變了教育思想觀念,明確了辦學定位和發展目標。在迎評創建期間,通過學習討論教育部有關文件和領導講話,促使廣大教職工對過去的辦學理念、辦學定位、辦學傳統和特色、人才培養目標規格、培養模式和教育觀念進行認真反思,拓寬了人才培養工作的視野,提高了對高職高專的教育特點和辦學規律的認識,從而增強了質量意識、改革意識和創新意識,樹立了較為科學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學觀。尤其是各項目組、各部門自評小組的教師干部結合學校教學建設與改革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就評估指標的內涵標準進行了深入的學習和討論,促進了這些問題的解決和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此同時,學校根據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建設需要,找準了自己的位置,明確了在新世紀新階段的辦學定位和發展目標。學校確定的“立足福建,服務公安,以專科教育為主體,培養公安一線高等應用性警務人才”的辦學定位準確,符合高職高專學校為地方經濟、行業部門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功能定位。學校根據福建省對公安工作發展的要求,提出到2010年建設成為高水平的福建省公安專業人才培養基地、在職民警訓練基地、警務理論與實踐研究基地,綜合實力和整體辦學水平跨入國內同類專門院校先進行列的發展戰略目標切實可行,發展規劃思路清晰、目標明確,得到了專家組的充分肯定。

(二)加大了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的力度,推進了教學工作的改革和建設。學校以此次評估為契機,以專業建設為龍頭,從課程建設、教學計劃的修訂,教學管理、教學模式的創新等方面入手,推進了教學工作的改革和建設,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一是進行專業結構調整,先后啟動建設了一批校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加大了高職高專示范試點專業的建設力度,并論證設立了“反恐反暴專業”,初步形成了警察指揮與戰術、刑事偵查、刑事科學技術、治安管理等一批優勢專業和特色專業。二是加大了對課程建設的政策扶持與經濟投入力度,把課程建設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相結合,與師資隊伍建設相結合,把課程建設的普遍開展與扶持打造精品課程相結合,探索教學訓練模式改革,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繼2003《警察查緝戰術》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后,今年《刑事偵查學》課程又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賠償法》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在全國同類院校中居于前列;我校申報的教改項目《創建警察指揮與戰術專業教育實戰新體系》獲省教學成果特等獎,并被選送參加教育部評比。三是在認真調研公安工作改革與發展對當代公安業務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結構要求以及公安業務工作內在聯系的基礎上,本著以就業為導向、以應用為主線的指導思想,對公安類各專業計劃進行較大范圍的修訂,優化了課程體系結構,合理調整了課程結構比例,建立了以培養公安通才為基礎、專業各有側重的“公共基礎課+公安通識課+專業方向課+專業技能課和選修課”的課程體系。四是推進了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各系部認真開展教學法研究,根據課程的內容積極推行啟發式、討論式、探討式等不同的教學方法,推廣案例教學、模擬(仿真)教學、現場教學和多媒體教學,增強了教學的動力和活力。學校積極引導教師研究開發多媒體課件,將公安實戰中鮮活資料制作成課件進行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目前,教師自主制作課件的能力不斷提高,課堂上應用多媒體教學已尉然成風。在省直機關工會組織開展的省直院校多媒體課件比賽中,我校推薦的《福建省毒情分析》多媒體課件獲得二等獎。

(三)加強了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促進了產學研相結合的人才培養工作。通過迎評促建,學校認識到產學研相結合是高職高專改革和發展的必由之路。為此,學校堅持以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為平臺,走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道路,培養公安應用型專門人才,形成了產學研相結合的穩定的運行機制。學校根據專業建設和實踐教學的需要,把校內實訓基地作為產學研相結合的立足點,把校外實訓基地作為產學研相結合的主陣地,突出警察職業訓練特色,建設了各類實訓基地。評建期間,學校先后建成了偵查治安實訓基地、警務技能實訓基地、模擬法庭等校內實訓基地,并在原有12個專業實習基地的基礎上,又建立了16個專業基地和12個學生課余實踐基地。依托各類校內外實訓基地,通過校內實踐操作和校外見習實習等實踐活動,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學校成立的由各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和公安實踐專家組成的“專業指導委員會”,成為我校與公安機關合作辦學的紐帶,進一步豐富了產學研相結合的形式和內容。此外,還進一步完善了我校與公安機關的人才雙向交流機制,提高了教師的“雙師”素質,保證了人才培養的實戰性。在科研方面,通過以評促建,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共獲得省科技廳重點項目1項,教育廳自然科學項目1項,社科項目3項,獲得課題資助經費21.9萬元,實現了我校獲省級重點項目立項的又一次歷史性突破。今年12月7日,省社科“十五”規劃項目管理檢查組對我校科研工作進行檢查,對我校科研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在評選2002-2004年度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管理先進單位的民主投票中,我校獲得全票通過。

(四)全面總結了學校改革、建設和發展的經驗,提煉了學校的辦學特色。為更加全面、詳實、客觀地總結我校教育教學改革、建設與管理發展的成果、經驗和特色,校領導、校評建辦多次召開會議,進行了深入廣泛的討論;各項目組在收集整理材料的基礎上,就該項目所涵蓋的學校工作進行了認真回顧總結,撰寫了觀測點自評概述和依據說明;各系部自評小組從專業剖析入手,全面回顧了近年來各專業在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結構、科目課程、教學環節、職業素質教育、教學環境、產學研合作、教學改革與建設、師資隊伍、學生素質、學生就業等11個方面的建設經驗和成果,查找了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負責撰寫《自評報告》、《特色與創新項目》的同志認真對照評估指標的內涵要求,結合近年來我校人才培養工作的實際情況,在收集、查閱大量豐富而厚實的材料的基礎上,對報告的框架、內容進行了精心構思,對學校的基本情況、辦學指導思想、教學改革與建設、特色與創新等方面的成果、經驗進行了歸納和總結,并不斷修改完善,最終形成了能較好反映我校人才培養工作現狀和辦學特色的質量較高的《自評報告》和《特色與創新項目》,得到了專家的充分肯定。評估期間,經過專家組全體成員充分討論,并投票表決,認定學校的特色創新項目為:學校堅持教學、科研、實戰三位一體,培養公安一線現代警務人才;學校創新專業和教學訓練模式,促進警察技戰術水平全面提升。通過對學校辦學經驗得失、特色創新進行多層次、全方位的總結與回顧,既增強了我們搞好公安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信心和決心,也使我們看清了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一步明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三、迎評創建工作的體會

(一)正確認識是先導。正確認識評估工作是做好評估工作的先導。只有認識到位,工作才能到位,評估才能見到實效。我校對評估的認識,也經歷了由膚淺到深刻,由片面到全面的過程。開始評估時,有一部分同志存在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思想和“草率應付、僥幸過關”的態度。針對這種情況,學校黨委認識到要抓評估首先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通過學習討論、大力宣傳、層層發動,并采取了各種有效措施,全校上下認識逐步提高,思想趨于統一,從評建開始時的“要我評估”轉變成后來的“我要評估”。廣大教職工普遍認識到:“評估就是學校的發展”。評估是對我校辦學過程的全面審視,是推動學校上臺階的絕好機會,是學校發展史上難得可貴的機遇。通過評估,使我們更加明確辦學指導思想,找準辦學定位,制定發展措施,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動事業發展。大家把評估視為自身學習和提高的一次難得的機遇,激發了干勁,明確了目標,總結了辦學經驗,進一步規范了教學環節,制訂了今后一段時間的發展戰略,決心為學校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平時工作是基礎。評估是對以往工作的集中檢查。通過評估,雖然能夠解決一些平時不易解決的問題,但把所有的問題寄希望于一次集中解決也是不現實的。如果僅靠評估這幾個月的臨時突擊,可能起到“臨陣磨槍,不利也光”的功效,但不能根本解決問題,只有把功夫用在平時,基礎工作打扎實了,評估工作目標才能更高,效果才能更顯著。學校制定實施“十五”計劃以來,始終都把人才培養列為重中之重工作,進一步明確了辦學指導思想和學校的定位,明晰了辦學思路,深化了教育教學改革,推動了學校的發展和進步。特別是2002年以來,學校通過采取“引進、培養、使用”的各項措施,培養了一批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師,提高了師資的整體水平;通過不斷調整優化專業結構,發揮示范試點專業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建設了一批具有較強優勢和特色品牌的專業;通過加大課程建設力度,扶持打造了《警察查緝戰術》、《刑事科學技術》、《國家賠償法》等國家級精品課程和省級精品課程;通過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完善了實踐教學體系,推行了產學研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還十分注重教學與科研結合,科研成果初顯成效。學校先后投入了10293.1萬元,建成了圖書館、學生公寓、辦公樓、射擊館等基礎設施,教學條件和教學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所有這些,都為此次評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全員參與是保障。學校是一個整體,人才培養是個系統工程。評估不僅要評教學,而且要評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對辦學水平的一次大檢閱,牽涉到學校各個部門的工作。我們認為,沒有與評估無關的人,沒有與評估無關的事。因此,評估工作人人受益,人人有責,人人應當參與。在評估中,師生們人人總結成績,鼓舞自己,人人查找問題,鞭策自己,通過評估這一特殊的工作充分調動了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評建期間,我們努力做到軟件與硬件一起上,教工與學生一起抓,行政工作與思想工作協調開展,集中檢驗人才培養工作支撐保障體系工作成績,加快改革、建設和管理的步伐,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推進了學校各項事業的快速前進。

(四)自查自評是重點。評估的原則是“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評建期間,全校上下普遍認識到如果找不到真正的問題,就談不上改,更談不上建。事實上,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專家們駐校考察,是幫助我們總結經驗查找問題,以便有針對性地整改。同時也認識到,當前學校要發展,面臨多方的困難與挑戰,有些困難需要借助評估強大的外力推動,集中迸發出我們內部的能量才能解決。因此,各部門都能按照要求嚴肅認真地做好自評自查,不諱疾忌醫,不文過飾非,不夸大成績,不回避矛盾,認真總結經驗,查擺存在問題,整改突出問題,有力地推進了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