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計劃范文

時間:2023-04-02 22:20: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綜合性學習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綜合性學習計劃

篇1

——輕叩詩歌的大門

一、活動主題:輕叩詩歌的大門

二、活動目的:通過搜集詩歌、整理詩歌、欣賞詩歌、創作詩歌來增加對詩歌的興趣,感受詩歌的特點,體會詩人的情感,感受詩歌的魅力,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

三、活動時間:2008年11月28日——12月12日

四、活動組織:

組長:林嘉媚

組員;王語嫣、劉雨晴、張荻

五、活動內容及具體安排:

第一周:

1.搜集詩歌。

(全組同學)

2.歸類整理詩歌。

(林嘉媚、劉雨晴)

3.欣賞詩歌。

(全組同學)

4.記錄當地流傳的名歌、童謠. (全組同學)

5.在小組內朗讀詩歌。

(全組同學)

第二周:

1.自己動手寫寫詩。

(全組同學)

2.朗誦搜集到的詩歌或自己寫的詩歌。(張荻、王語嫣)

3.以小組為單位,合作編本小詩集。(全組同學)

4.舉辦一場詩歌知識競賽。

(全班)

篇2

一般資料:收集我院2002年8月~2006年3月收治住院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患者26例。其中男17例,女9例; 年齡22~60歲18例, 60歲以上8例。 基礎疾病為嚴重感染13例, 嚴重創傷性休克9例, 大手術后4例。對于嚴重感染病人, 血培養示綠膿桿菌感染3例, 克雷白桿菌感染2例, 大腸埃希菌感染3例, 金黃色葡萄球菌4例,鏈球菌1例。有7例合并2種或2種以上的細菌感染。痰培養致病菌綠膿桿菌感染4例, 克雷白桿菌感染3例, 合并霉菌感染3例。

ARDS的診斷標準:26例患者均符合1994年第一次美歐ARDS專題討論會(AECC)提出的診斷標準[1]:發病為急性開始;氧合指數:PaO2/FiO2≤26.7kPa(200mmHg),不管呼吸末正壓(PEEP)水平;胸部X線攝片示:正位胸片可見雙肺浸潤;肺動脈楔嵌壓: ≤2.4kPa(18mmHg),或無左房高壓的臨床跡象。

治療方法:盡早去除或控制導致ARDS的原發病或誘因, 如敗血癥、肺炎等感染性疾病應大力抗炎,均根據痰培養結果及敏感試驗選擇抗生素,痰培養陰性者均選用第三代頭孢菌素治療;創傷、骨折等應立即糾正休克。同時采取保護性肺通氣策略,肺外器官功能支持,體外呼吸支持治療,循環功能支持,營養代謝支持和防治并發癥等治療。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聯合連續性血液凈化(CBP)治療, 我們臨床應用的置換量為46.5±13.4L/日[0.71±0.22L/(kg?日)],脫水量為1553±111ml/次, 脫水速度為3.6±3.0ml/(kg?小時), 時間為2~14天,平均6天。

結果

26例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氧合指數及肺順應性均有改善, 同時可以有效地糾正水電解質、酸堿紊亂;其中18例治愈, 8例死亡病例均為應用CBP治療時已有多臟器功能衰竭的患者。

討論

ARDS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措施,主要根據其病理生理改變和臨床表現,采取綜合性治療措施,很大程度上仍限于對癥和支持治療,機械通氣依然是治療ARDS的傳統和主要方法。近幾年發展了一些其他輔助的治療措施,包括俯臥位通氣、抗氧化治療、表面活性劑替代治療等。盡管一些研究提示其可改善肺部氧合和順應性,但并未證實可降低ARDS患者的病死率。

連續性血液凈化(CBP)技術日趨成熟,其臨床應用范圍已不局限于腎衰竭的治療,已擴展至非腎臟病領域,成為各種危重病救治中多器官支持療法(MOST)手段之一。

連續性血液凈化(CBP)救治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患者取得了很大進展[2]。 ARDS作為MODS在肺部的表現,是MODS的組成部分之一,兩者有著相同的發病機制[3]。鑒于CBP治療在MODS治療中的良好療效,CBP也被越來越多地用于ARDS的治療。大量的臨床資料和實驗數據均證實CBP治療中血流動力學穩定;可以非選擇性地清除循環中大量可溶性炎癥介質(TNF2A、IL21、IL26、IL28、C3a、C5a等),從而削弱或延緩疾病的進展,幫助機體恢復自穩態;ARDS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水增多,CBP能減少肺血管外的肺水含量;CBP治療引起的低體溫可使ARDS患者減少氣體交換,從而使CO2產生減少,以避免換氣裝置導致的肺損傷[4];CBP治療還能保障患者的液體平衡,為全靜脈營養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CBP能控制代謝產物的水平,最大限度糾正代謝酸中毒和高磷血癥,為患者的營養支持治療提供保障。

聯合CBP治療ARDS后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氧合指數及肺順應性均明顯改善,能緩解臨床癥狀,使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我們的結果也表明,仍有部分患者死亡。

怎樣才能減少死亡率? 我們的體會是要掌握好啟動治療時間及劑量:早期、足量是血液濾過治療的關鍵;要選擇恰當血濾器;對不同出血傾向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抗凝方法,最好動態監測活化凝血時間(ACT),并根據監測結果隨時調整抗凝劑量;同時配合保護性通氣、對癥及支持治療。但受病例數局限, 本組數據代表性較差,需要擴大臨床研究規模。

參考文獻

1Bernard GR,Artigas A,Brigham KL, et al.The American Europen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ARDS.Definitions,mechanisms relevant outcomes,and clinical trial coordination.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4,149:818-824

2ellomo R,Baldwin I,Ronco C.High Volume hemofiltration.Contrib Nephrol,2001,132:375

篇3

[關鍵詞] 糖化血紅蛋白;急性冠脈綜合征;心血管不良事件

[中圖分類號] R5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9(a)-0030-03

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是各種因素導致的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破裂、血栓形成,致使冠狀動脈不完全閉塞。糖尿病作為急性冠脈綜合征的危險因素已被普遍認可[1]。而血糖對ACS患者預后預測作用的研究是近年的研究熱點。糖化血紅蛋白(HbA1c)是葡萄糖化血紅蛋白A1,與血糖濃度呈正相關,可準確反映血中葡萄糖水平[2]。本研究探討了ACS患者HbA1c水平情況及其對ACS患者預后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7月~2011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療的ACS患者102例,其中,男67例,女35例,年齡43~89歲,平均(57.56±12.36)歲。急性心肌梗死(AMI)者81例,不穩定型心絞痛(UAP)者21例。ACS患者符合ACC/AHA2007年ACS診療指南的診斷標準。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規檢查,排除急慢性感染、炎癥性疾病、腫瘤、創傷、痛風、肝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腎臟疾病等,否認近期應用激素史。所有入選者在年齡、性別、吸煙、飲食情況、肝腎功能及高血壓患病率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所有入選患者在入院時、隨訪3個月及12個月,用真空抗凝采血管采集靜脈血。血液HbA1c及C反應蛋白(CRP)水平的檢測由本院糖化血紅蛋白儀及全自動生化分析儀OLYMPUS檢測;心功能射血分數(EF)值應用飛利浦IE3.0彩色多普勒超聲成像儀,M3S探頭,頻率2~4 Hz,幀頻(75±8)幀/s檢測;體重指數(BMI)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字。根據HbA1c水平將患者分為糖化血紅蛋白正常組(A組)(HbA1c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7.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以P

2 結果

2.1 3組患者在不同時期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CRP、BMI、EF水平的比較

入院時C組與A、B組比較,VLDL水平、BMI略高,血清CRP水平、EF值略低,但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入院時相比,發病后3組患者不同時間血清VLDL水平均有降低,3個月后比入院時低(P

2.2 3組患者在隨訪期間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的比較

C組與A、B組相比,心絞痛、再發心肌梗死及死亡發生率均增高(P0.05);對嚴重心律失常發生率中,B組及C組與A組相比,其發生率均增高(P0.05);對肺部感染發生率中,B組與A組相比,其發生率增高(P

2.3 HbA1c水平與各變量間的相關性分析

ACS患者HbA1c與心絞痛、嚴重心律失常、再發心肌梗死、肺部感染及死亡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HbA1c與心絞痛、嚴重心律失常、再發心肌梗死、肺部感染及死亡均呈正相關(r=0.412、0.271、0.319、0.251、0.134,P=0.027、0.015、0.042、0.024、0.043)。

3 討論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是漫長的過程,表現為內皮細胞功能紊亂和炎性反應的結果。ACS是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臨床綜合征,包括AMI及UAP。以往大量臨床研究發現,糖尿病和糖耐量減低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普遍存在,合并血糖異常時冠脈常出現彌漫性病變、多支血管病變、左主干病變等病變特征,而且重度病變所占的比例顯著增高。易發生心絞痛、心力衰竭及猝死等嚴重并發癥。為此,研究影響其療效及預后的因素將有助于尋求更為積極有效的治療方法[1-2]。

血液中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與血糖結合的產物是HbA1c,HbA1c測試結果則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況。HbA1c可以穩定可靠地反映出檢測前120 d內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受抽血時間、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島素等因素干擾不大。HbA1c是血糖水平監測的“金標準”,表現為與血糖值相平行;一旦生成就不易分解;較少受血紅蛋白水平的影響[3-5]。故本實驗采用以HbA1c水平對ACS進行分組研究。

本實驗表明,ACS患者入院時VLDL、BMI及CRP水平均偏高,EF值較正常值偏低。在3個月后及12個月后C組EF值較入院時相比,無明顯改善,表明HbA1c對ACS患者預后存在干預,HbA1c表示體內血糖整體水平,ACS患者合并糖代謝異常時,血小板黏附性和聚集性增加,血液黏稠度增加,紅細胞變形能力下降,微循環血流不暢,細胞獲能減少,缺氧等,臨床上易出現嚴重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猝死等并發癥,高血糖不僅能加重心肌細胞損傷、使梗死面積擴大,加重心肌梗死病情、病死率升高、心功能改善延遲[4],本研究亦顯示HbA1c越高,ACS患者心力衰竭等并發癥發生率亦相應升高。

CRP是反映炎癥水平和組織損傷的敏感指標。前瞻性研究已明確CRP是心血管疾病(CVD)存在和將來發生的獨立預測因素。CRP水平與BMI呈正相關,降低CRP水平和抑制炎癥反應的治療策略可以阻止AS的進展,從而阻止CVD的發生。CRP水平>15 mg/L是UAP患者90 d內病情惡化的強有力預測因子[6]。另外,CRP與血管內皮細胞上FcTR結合,促進細胞黏附分子、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內皮素-1、IL-8、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的表達,從而導致心血管事件發生。目前有研究發現,超重或肥胖通過增高心臟前后負荷可引起舒張功能不全,但與BMI相關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血癥及心臟結構改變,同樣也是致左室舒張功能不全的關鍵因素,這與本實驗研究結果大致相符。而研究證實[7],BMI對左室舒張功能不全的貢獻比較小,稍強于年齡,遠弱于高血壓、糖尿病。

綜述所述,血液HBA1c、BMI及CRP等常用指標對ACS患者發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如心絞痛、心力衰竭、死亡率都具有重要的預測價值,其中HbA1c可作為心血管事件獨立危險因子。臨床研究顯示,HbA1c升高是心肌梗死、腦卒中死亡的一個高危因素,如在男性患者中,HbA1c每增加1%,死亡率的相對危險性增加24%,女性患者增加28%。一旦HbA1c超過7%,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就增加50%以上。而目前超過60%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控制不理想。因此,加強監測及控制HbA1c水平對心血管事件發生具有重要的臨床及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黃兆章,周希敏.急性冠脈綜合征早期的識別和救治[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7,11(6):82-84.

[2] 李亞冬,李雅君.不同糖代謝狀態下糖化血紅蛋白與冠心病的相關性研究[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3,32(1):53-56.

[3] 程曉丹.糖化血紅蛋白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4):102-103.

[4] 王娟.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糖化白蛋白水平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1):27-28.

[5] 許朝暉,禮征楠,凌俠,等.糖化血紅蛋白臨床應用的評價[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33(15):1908-1909.

[6] 袁勇.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急性腦梗死臨床關系的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1):24-25.

篇4

關鍵詞:質粒;綜合性實驗;醫學檢驗;分子診斷;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5-0272-02

分子診斷學是分子生物學與檢驗診斷學的結合,是目前醫學檢驗各學科中發展最為迅速的學科之一。分子生物學是跨越生物、醫學、藥學的一門學科,掌握分子生物學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術已成為醫學專業學生所必須具備的條件,也是其今后學習、工作和科研的基礎[1-2]。綜合性實驗能有效地把所學的知識聯系起來,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系統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以后從事科研工作打下基礎。為此,根據實驗改革的趨勢,結合實驗室條件,筆者在醫學檢驗專業分子診斷學教學中實施了“重組質粒的轉化、提取及酶切分析”綜合性實驗,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實驗設計思路

“重組質粒的轉化、提取及酶切分析”綜合性實驗主要包括重組質粒的轉化、重組質粒的提取和DNA限制性內切酶分析三個部分。先在CaCl2低滲溶液中制備大腸桿菌感受態細胞,將人Bcl-2重組質粒轉化DH5α擴增菌,轉化后在含氨芐青霉素(Amp)的培養基上進行篩選,以獲得含重組質粒的大腸桿菌,再用堿裂解法分離此大腸桿菌中的重組質粒DNA,提取質粒DNA,所制備的質粒DNA作為限制性內切酶(RE)EcoRⅠ的酶切底物,最后經過酶切、瓊脂糖凝膠電泳后,用紫外分析儀觀察重組質粒DNA的限制性內切酶圖譜。

二、實驗組織實施

“重組質粒的轉化、提取及酶切分析”綜合性實驗所涉及的相關內容多、知識面廣、實驗過程長,并且每一個環節的都關系到實驗的成敗,任一環節出現錯誤,都將導致整個實驗的失敗。為解決這些情況,首先,實驗前學生應該查閱相關資料,預習并熟悉整個實驗的目的、原理、器材和試劑、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記錄下預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帶著問題聽講,跟著老師的思路,邊聽邊思考,避免實驗過程中盲目操作;其次,實驗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課件講解、實驗視頻播放、教師現場示范,解決同學們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讓同學們充分理解和掌握實驗過程中的操作要領;再次,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實驗指導和試劑盒說明書加入試劑,注意每個步驟的反應時間,注意實驗的注意事項,教師應在旁督促和糾正學生實驗過程中的錯誤操作,輔助學生順利完成實驗。最后,教師在實驗結束后分析試驗結果,解決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布置一些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實驗效果

“重組質粒的轉化、提取及酶切分析”綜合性實驗相對于其他分子生物學實驗來說,耗時長,使用的試劑盒和儀器設備多,由于實驗的整個過程都是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的,因此,學生們熱情很高、積極參與,認真對待實驗的每一環節,在實驗中給予學生更多獨立完成實驗的機會,調動了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和實驗操作積極性,實驗效果明顯比傳統的驗證性試驗效果好。由于“重組質粒的轉化、提取及酶切分析”綜合性實驗涵蓋了DNA重組技術、核酸的分離與純化技術、DNA的酶切及電泳技術,是一個多方位的綜合性實驗,使學生能夠融會貫通多學科知識,全方位、多維度進行思考,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綜合知識的運用能力。同時,還培養了同學獨立動手的能力、相互協作的精神、嚴謹的科學態度,達到了綜合性實驗訓練的目的。

四、教學體會

1.實驗意義。“重組質粒的轉化、提取及酶切分析”綜合性實驗要求學生掌握重組質粒轉化技術、質粒提取和純化技術、限制性內切酶酶切技術和瓊脂糖凝膠電泳技術。實驗過程中涉及到的知識點有:重組質粒DNA的性質、轉化的條件、提取過程中各種試劑的作用、限制性內切酶酶切的條件和酶切產物的瓊脂糖凝膠電泳等。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將相關聯的實驗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側重于多方面理論知識和多種操作技能的綜合運用,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存在的問題與策略。(1)實驗課前學生不預習的現象普遍存在,上課時等著教師介紹實驗原理、實驗試劑和器材、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之后按照實驗課上的操作照做,而不是帶著問題,思考后操作。課前不預習主要存在以下幾種問題:一是不了解實驗原理,不明白為什么要這樣進行實驗;二是實驗步驟不明白,常常出現加錯試劑、遺棄需要的產物、浪費時間、結果不理想等現象;三實驗過程中遇到與理論現象不符合的情況不知道該如何分析,常常拿著實驗結果問老師對不對,而不善于自己分析結果。長期下來,造成一些學生對實驗課持應付了事的態度,實驗課積極性不高。針對這些情況,要求學生實驗課前預習相關的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實驗指導書及查閱資料,弄懂實驗原理與操作步驟。帶著問題去實驗,避免機械地照書做。(2)“重組質粒的轉化、提取及酶切分析”綜合性實驗難度大,操作煩瑣,包含了大量知識,學生僅靠教師實驗課中有限的講解無法完全掌握實驗所涉及的知識和領會實驗的操作要領,而學生對知識的把握程度直接影響到實驗課的教學質量。近年來,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逐漸成為趨勢。針對實驗課內容多、操作性強等特點,可以制作演示與模擬于一體的多媒體課件,結合文字、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等展示實驗課內容和實驗操作步驟。學生可以通過實驗演示與虛擬操作加深實驗印象,減少實驗過程中錯誤的發生,避免不知道如何使用實驗儀器和不明白實驗內容情況的發生。與傳統實驗相比,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可以使學生直觀了解實驗原理、試劑與器材、操作步驟和實驗現象,使其更有效地掌握實驗內容和操作要點。通過多媒體課件,有利于學生對實驗內容的理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實驗內容、操作要點和實驗現象,提高實驗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高利臣,肖璐,馮濤.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4):99-102.

[2]武慧敏,鄭曉珂,黃睿,等.中醫院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課程銜接的探索研究[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2,20(1):56-57.

[3]韓華,王巖.有效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途徑探討[J].實驗室科學,2011,14(4):7-9.

篇5

[摘要] 目的 觀察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NSTE-ACS)患者藥物治療前后血漿B型尿鈉肽(BNP)水平的變化,及BNP水平與冠脈病變程度的關系,及其對近期預后的判斷價值。 方法 選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河北大學附屬醫院心內1科不穩定型心絞痛及NSTE-ACS且心功能正常的患者98例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不穩定性心絞痛組(A組)48例,NSTE-ACS組(B組)50例。檢測并比較兩組患者入院時及治療48 h前后BNP水平,分析入院BNP水平與冠脈病變程度的相關性,及BNP水平與出院3個月內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的關系。 結果 入院時B組BNP水平明顯高于A組[(417.69±86.74)ng/L比(167.23±66.83)n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治療前A、B兩組患者BNP水平[(167.23±66.83)ng/L、(417.69±86.74)ng/L]均高于治療后[(85.29±23.62)ng/L、(184.12±48.96)ng/L,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 0.05);冠狀動脈3支與2支病變組BNP水平[(475.97±86.44)、(335.33±88.66)ng/L]明顯高于1支病變組[(142.08±54.09)ng/L],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 0.05);隨著BNP水平的升高,3個月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有升高趨勢(P < 0.05)。 結論 BNP水平與心肌缺血程度密切相關,故測定外周血BNP水平對于判斷冠狀動脈嚴重程度及預測心血管不良事件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BNP;藥物治療

[中圖分類號] R541.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4)03(b)-0147-04

Analysis of BNP level of patients with non-ST-elevationacute coronary syndrome before and after medica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lesions

ZHANG Jing WANG Yanfei JIA Xinwei

Department of First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bei University, Hebei Province, Baoding 07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gate the change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level of patients with non-ST-elevation coronary syndromes (NSTE-ACS) before and after medication, their correlation with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lesions, and the evaluate value of early prognostic. Methods A total of 98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as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and NSTE-ACS without heart failure in First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Department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bei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group (group A) with 48 cases and NSTE-ACS group (group B) with 50 cases. The BNP level of two groups on admission and after 48 hours of medication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NP level on admission and severity of coronary lesions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BNP level of group B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417.69±86.74) ng/L vs (167.23±66.83) ng/L],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BNP level of group A and B before medication [(167.23±66.83) ng/L, (417.69±86.74) ng/L]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after medication [(85.29±23.62) ng/L, (184.12±48.96) ng/L],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5), The level of BNP in 2 and 3 vessels lesion group [(475.97±86.44), (335.33±88.66) ng/L]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1 vessel lesion group [(142.08±54.09) ng/L],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5).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BNP levels, 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event showed upward tendency (P < 0.05). Conclusion The ischemia degree of cardiac muscle i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BNP level, the concentration of BNP in Peripheral bloo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ssessing the degree of coronary lesions and calculating cardiovascular event.

[Key words] Non-ST-elevation coronary syndromes;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Medication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目前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疾病之一,發病率與病死率均呈逐年上升趨勢,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是其嚴重的類型,因其可能發展成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及心臟性猝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而日益受到重視。B型尿鈉肽(BNP)為近年來發現的一種主要由心室分泌的多肽類激素[1],它在室壁張力增加時合成及分泌,普遍用于心力衰竭的診斷和預后的評價。最近國內外研究表明心肌缺血本身可能使BNP釋放增加,可用于ACS早期診斷及危險分層[2],本研究旨在通過測定不穩定型心絞痛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CS)患者外周血BNP的水平,分析BNP水平與冠脈缺血及缺血程度的關系,及評判其判斷心功能正常的NSTE-ACS患者預后的價值,從而為NSTE-ACS患者病情的客觀評價及臨床決策的實施提供理論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2012年6月~2013年6月河北大學附屬醫院心內1科不穩定性型心絞痛及NSTE-ACS且心功能正常的患者98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0例,女38例;平均年齡(58.0±6.5)歲。將其分為A組(不穩定型心絞痛組)48例,B組(NSTE-ACS組)50例。排除標準:①年齡大于75歲;②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分級≥Ⅱ級;③左室射學分數< 50%;④繼發性心絞痛、心肌病、風濕性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律失常、肝腎功能不全;⑤近期(至少1個月內)有急、慢性炎癥與損傷;⑥腫瘤及免疫抑制劑治療者。

1.2 方法

1.2.1 資料統計 詳細記錄每位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及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壓、吸煙和腦血管病病史等。統計住院期間及電話隨訪出院3個月時患者心絞痛癥狀、再發心肌梗死、新出現心力衰竭、惡性心律失常、冠心病再住院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情況。

1.2.2 標本采集 ①入院時采集肘靜脈血,急查BNP及生化等常規項目;②空腹8 h后檢測肝功能、血脂等;③入院12 h內行胸部X線片、心臟超聲檢查,④經低分子肝素鈉皮下注射抗凝、阿司匹林、硫酸氫氯吡格雷片雙聯口服抗血小板聚集、硝酸酯類擴冠、他汀類穩定斑塊、β受體阻滯劑、ACEI等藥物治療48 h后靜脈血復查BNP,BNP的測定使用美國Triage BNP熒光免疫分析儀進行檢查,具體操作步驟嚴格按說明書進行。

1.2.3 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判定 采用Judkids法進行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冠狀動脈造影結果由兩名以上有經驗的介入醫師判斷。診斷標準為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狀動脈中至少有1支血管內徑狹窄≥ 50%,按照病變累及支數,分為1、2支及3支病變(注:左主干狹窄≥ 50%計為2支)。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根據樣本量情況選擇Fisher精確統計量,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A B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冠心病危險因素、射血分數(LVEF)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型尿鈉肽水平比較

入院時B組BNP水平明顯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治療后,兩組患者BNP水平明顯低于入院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型尿鈉肽水平比較(ng/L,x±s)

2.3 不同冠脈病變支數血漿水平比較

3、2支病變組BNP水平與1支病變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且隨著病變支數的增多,BNP水平逐漸升高。見表3。

2.4 不同血漿BNP水平患者3個月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比較

按照入院時患者不同BNP濃度分為≤ 160、>160~300、>300~430、> 430 ng/L四組,結果顯示,隨著BNP水平增高,心血管發生率有增高趨勢,BNP濃度≥431 ng/L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顯著高于其他三組,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 = 4.78,P < 0.05)。見表4。

表4 不同B型尿鈉肽水平組患者3個月內心血管事件發生情況

注:與>431 ng/L組比較,*P < 0.05

3 討論

BNP是一種含有32個氨基酸的多肽,在正常心肌中很少表達,主要由心肌細胞在心室壁張力增加時合成及分泌,臨床主要用于判斷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程度和預后,并為治療效果做出一定的評估。Goetze等[3]研究表明,急性心肌缺血能夠顯著刺激BNP的大量產生和釋放;另有國外文獻報道,冠狀動脈性心臟病患者由于冠狀動脈不同程度狹窄堵塞,導致心肌分泌BNP增多[4]。最近研究顯示,BNP對NSTE-ACS近期與遠期預后具有獨立的預測價值[5-8]。BNP可以作為一個有效的、獨立的急性心肌梗死標志物[9]。這些證據均提示單純心肌缺血即可引起BNP合成增加,測定BNP水平有助于判斷冠脈病變嚴重程度。本研究中NSTE-ACS組BNP水平高于不穩定型心絞痛組,分析原因可能為NSTE-ACS組所造成心肌缺血較不穩定型心絞痛組嚴重,急性的心肌缺血可能通過增加心室壁肌肉張力來導致BNP合成及分泌增加。經藥物治療48 h后,患者心肌缺血得到改善,血漿BNP水平較入院時明顯下降。

本研究還觀察到不同冠狀動脈病變支數患者BNP水平存在明顯差異。隨著病變支數的增加,血漿BNP水平呈現上升趨勢,3支與2支病變組BNP水平明顯高于1支病變組。心肌缺血可以刺激整個心臟激素系統[10],一過性缺血可能使BNP與心肌缺血成比例的合成和釋放,因此BNP可以作為評價心肌缺血范圍或冠脈病變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11]。

近年來,另有研究顯示,BNP的動態變化可作為ACS患者的危險分層,為ACS患者提供較高的預后價值[12]。本實驗顯示,BNP ≥ 431 ng/L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明顯高于< 431 ng/L的其他三組患者,提示BNP水平越高,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越高,BNP水平可以預測近期不良預后。BNP提供預后價值的可能機制是心肌缺血越嚴重,面積越大,BNP水平越高;另外,持續偏高的BNP水平提示心肌缺血存在。

綜上所述,BNP水平與心肌缺血程度有關,測定外周血BNP水平對于判斷冠狀動脈嚴重程度有重要價值,且可作為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預測因子。

[參考文獻]

[1] Iwanaga Y,Nishi I,Furuichi S,et 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strongly reflects diastolic wall stres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omparison between systolic and diastolic heart failure [J]. J Am Coll Cardiol,2006,47(4):742-748.

[2] 劉北袁,付強,嚴全能,等.聯合檢測生化標志物在急性冠脈綜合征早期危險分層中的意義[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0,30(5):1015-1019.

[3] Goetze JP,Gore A,Moller CH,et al. Acute myocardial hypoxia increaseer BNP gene expression [J]. FA SEB J,2004, 189(15):1928-1930.

[4] Krishnaswamy P,Lubien E,Clopton P,et al. Utitlity of B-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in identifying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or diastolic dysfuntion [J]. Am J Med,2001,111(4):274.

[5] Morrow DA,Lemons JA,Blazing MA,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seri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testing during follow-up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 JAMA,2005,294(22):2866-2871.

[6] Palazzuoli A,Deckers J,Calabro A,et 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other risk markers for outcom assessment in patients with non-ST-elevation coronary syndromes and preserved systolic function [J].Am J Cardiol,2006,98(10):1322-1328.

[7] Sinclair H,Paterson M,Warks S,et al. Predicting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evaluation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the 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risk score [J]. Scott Med J,2007,52(3):8-13.

[8] Lemos JA,Morrow DA,Bentley JH,et al.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J]. N Engl J Med,2001,345(14):1014-1021.

[9] Niizuma S,Iwanaga Y,Yahata T,et al. Plasma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reflect the presence and severity of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chronic haemodialysis patients [J]. NDP,2009,24(2):597-603.

[10] Hopkins WE,Chen Z,Fukagawa NK,et al. Increased atrial and brain natriureticpep-tide in adults with cyanotic congenial heart disease [J]. Circulation,2004,109(23):2866-2872.

[11] Aylin Y,Sadik A,Cagatay E,et al. Effects of lesion complexity on baseline and postprocedur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 [J]. Tex Heart Inst J,2007,34(3):282-289.

篇6

【關鍵詞】小學語文 綜合性拓展 實踐能力

一、小組合作,有效活動

1.建立有效合作的小組。我們可以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從而促使個人的創新潛能與集體的智慧相互補充,相互調節,針對我們學生的實際,我從興趣、能力、家庭住址等方面綜合考慮,以興趣為導向,以能力為基礎,以家庭住址為參考,幫助學生結合成比較合理高效的學習小組。

2.制定綜合性學習計劃。在活動開展之前,由組長負責展開小組討論,制定好綜合性學習活動計劃。明確自己小組活動的時間,地點以及活動的內容,活動的過程。并要有專人負責,落實好每個小組成員的職責,明確分工,并以書面的形式呈現。老師備案。

3.開展小組學習活動。指導學生在組長的帶領下,按計劃開展活動。由于學生缺乏相關經驗和能力,教師幫助各小組完善計劃,指導他們怎樣按計劃開展活動。因受安全因素的制約,老師還要隨時參與其中。活動過程中,還要定期交流討論,共同解決實踐中的疑難問題,共享實踐成果。如,在進行“街頭錯別字大搜索”這一活動中,老師和學生一起走上街頭,用相機拍錄各種招牌、海報、廣告中的錯別字現象,或用筆記錄,或用圖描繪,學生忙得不亦樂乎。

二、搜集資料,處理信息

1.多種渠道搜集資料。以了解“漢字的起源”為例,有關漢字的起源有各種傳說,這些說法很難從身邊的人口中得到,需要從有關書籍和網絡上搜索。我們引導學生既要充分利用身邊的已有資源,進行觀察、走訪、搜集,又要敢于、善于向身邊的人“求助”,如家中沒有電腦的,可以向親戚朋友或鄰居幫忙,真的沒辦法就向學校的電腦老師協商,在學校電腦房上網查找,或向學校圖書室救助,請他們幫助自己能夠順利地搜集資料。

2.多種方法處理信息。在信息處理上,我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進行文字記錄、音像收集、動手操作等,各自在多元互動的過程中獲得大量的第一手資料,進行全面解讀、篩選、整理、辯駁、釋疑,促進學生信息加工能力,明辨是非和自我教育能力不斷提升,整個過程中,教師只是在學生迫切需要時,才給予適當的指點或協調,這也是課程自主性的需要。

三、交流反饋,成果展示

搜集整理資料后,要有組織地進行交流反饋,多種形式的成果展示。這也是綜合性學習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評價學生所學的一個平臺。

1.開設擂臺賽。如在猜謎和諧音兩部分內容的活動反饋時,我把學生分成原來的小組,進行猜謎大擂臺,看那組搜集的字謎多,由于時間的關系,在課堂上,把自己組里的謎語抽出十條讓其他組的成員來猜,其余組的同學搶答,答對得分。最后評出最佳的“猜謎王”小組。

2.搭建展示臺。把小組里搜集來的資料以墻報的形式展示,像漢字的來歷,漢字的演變等,我們以黑板報以及墻報的形式展示,讓各個組的同學能互相參照,互相補充,爭取能多方位,多角度地了解,也彌補農村學生搜集資料困難的現狀,做到資料共享。

四、學習語文,凸現要素

農村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語文學科為依托的,其落腳點是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上。因此,它的實踐性、綜合性都要立足“語文”。學生剛剛踏進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大門時,可能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實踐活動的趣味性因素上,興趣點落在“好玩”二字上,而忽視了“語文”的習得。此時,教師要意識到,綜合性學習過程應該是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過程。綜合性學習將聽說讀寫整合在一起,既為聽、說、寫創設了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提供了有意義的話題,又為學生課外閱讀圈定了內容,指明了方向。在給合性學習活動中,我們可以設計一系列規模小的活動,把聽說讀寫巧妙地融于活動之中。以“街頭錯別字”為例,在這一活動中,我安排了以下一些規模小的活動:帶領學生走上街頭,走入社區,把查找出來的錯別字做好記錄,然后在小組里討論擬一份建議書,給商戶或單位,讓他們能規范用字。在綜合性學習完后進行一次練筆,可以寫自己的收獲,感想。完成聽說寫的“語文學習”。

篇7

【關鍵詞】架橋;說橋;綜合性學習

“Endless Bridge” hands-frame as a bridge

Cao De-sheng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he traditional old “, said the bridge” mode to highlight the “bridge” program is superior, “said Bridge,” teaching is not only effective, but also a number of learning methods used to transport the concept of “language curriculum standards” in the Run in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some basic concepts.

【Key words】Bridge; said bridge; comprehensive study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以建筑園林、名勝古跡為主題。所選的五篇課文分別是:《中國石拱橋》、《橋之美》、《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和《說“屏”》。由于五篇課文中有兩篇都和“橋”有關,所以,教材把這個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設計為“說不盡的橋”。然而,我本人就自己教過的兩級學生的教學效果來看,讓學生收集資料后介紹各種各樣的橋(以下簡稱“說橋”),不如讓學生親自動手架一座橋(以下簡稱“架橋”)。

2007年的那一級八年級學生,我采用了傳統的“說橋”模式。即先將學生分成興趣小組,分別安排橋梁知識和橋梁文化兩個小組。兩個小組又細分為“橋梁分類”“橋梁建材” “橋梁設計”“橋梁之最”“中外名橋”“橋的故事”“橋的命名”“橋詩”“橋聯”等各子小組。小組內的同學設計互動問題,準備好資料,教師參與安排指導。然后用2課時進行成果展示。各個小組分別把各自收集的資料向全班同學展示,其中“中外名橋”小組還給大家展示了一些名橋圖片,兩堂課安排得滿滿的,但卻把很多學生聽得直打哈欠,課堂顯得枯燥乏味,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010年的這一級八年級學生,我采用了“架橋”的方法。在將要教學這個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時,學生們對我說:“老師,我們小時候都玩過用石頭架橋的游戲,我們學習了《中國石拱橋》一文,我們也想自己架一座石拱橋,咱們學校離河邊近,能不能讓我們到河灘上去架橋玩?”我覺得這個提議很有創意,當即采納了他的建議。到了那天,我把學生帶到學校后門外的河灘上,4人一小組,讓學生自己用片石架一座拱橋,架好后看能不能站個人上去。這個單元學了《中國石拱橋》這篇課文,從課文中知道了中國石拱橋有“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三個特點,如果試驗成功可以讓學生充分理解和認識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活動開始了,學生們興趣高漲。各小組找來片石、廢磚頭等材料開始架橋,第一次有很多小組都失敗了。后來,他們采用了少數成功的小組的經驗:先找兩塊大石頭做橋墩,在這兩個橋墩之間用細沙石磊起一個小土堆,然后用片石在小土堆上從兩邊橋墩向中間砌橋拱,拱合攏后,再用手掏掉拱下面的小土堆,這樣,一座石拱橋就架好了。第二次,大部分小組的石拱橋4個人站上去都沒跨,學生們忘乎所以地為他們的成功歡呼。他們看著自己親手完成的杰作,欣賞著石拱橋那優美的弧線,直觀的體驗了石拱橋超強的承重能力,理解了中國石拱橋“形式優美”、“結構堅固”的特點。

以上就是“說橋”和“架橋”兩種不同的方法。相比之下,“架橋”方案明顯優于“說橋”。不僅教學效果更好,而且我認為“架橋”方案更好的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綜合性學習”的一些基本理念。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體現了綜合性 《語文課程標準》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綜合性表現在很多方面,其中“內容綜合”方面強調:“注重語文和其他學科教學內容的綜合”。“架橋”的方案中,“拱”涉及到數學上的弧形和物理上的力學方面的知識,是讓學生對這兩門學科知識綜合運用的一個過程。

2.體現了實踐性 綜合性學習要求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在生活實際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通過實踐活動,溝通學生同社會生活、大自然的聯系,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獨立自主能力和創新精神。在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墻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這句話非常深刻地揭示了兒童學習的特點:在實踐中獲得真知。我國在總結以往課程建設經驗的基礎上開展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也充分體現了實踐活動在基礎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架橋”的方案中,學生在學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后,自己動手架一座石拱橋,正是一個由理論到實踐的過程,一個理解運用的過程。

3.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 筆者非常贊同學者龐維國的觀點。即學生在學習活動之前自己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做好具體的學習準備,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學習進展、學習方法作出自我監控、自我反饋和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后能夠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那么這樣的學習就是自主的。“架橋”的方案從提議到實施全是由學生自己完成的,充分體現了自主性。

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學習。合作學習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要素: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期望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沖突;對于個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尋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徑。架橋的過程,4人小組里的成員,有著細致的分工和充分的合作。4個人中,有撿片石、廢磚的,有安橋墩的,有磊小土堆的,到了架拱這個環節,則要4個人齊心協力才能完成。可以說,合作是架橋成功的前提。

探究學習 探究學習即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搜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架橋”方案的提出是學生自主確定活動計劃的過程;架橋是學生通過實驗、操作、表達與交流的探索過程;架橋成功后的喜悅以及對中國石拱橋特點的充分理解是學生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的過程。正確的架橋方法是學生在一次次失敗中總結出來的,這正是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

篇8

摘要:本文結合研究性學習實踐從專職教師應該具備全面綜合的能力和廣博的知識并正確處理知識的內在聯系兩大方面論述專職教師應具備的素質。

關鍵詞:專職教師探索成長綜合能力全方位知識提煉共性的知識

一、培養自己全方位的綜合能力

(一)首先要具備管理、組織和協調的能力目前研究性學習課的實施涉及的因素相當復雜,每一項活動的開展都關系到活動小組同學間的合作,指導團體教師間的配合以及有關社會力量的協助。這千頭萬緒的瑣碎工作需要有人去統領.這方方面面的復雜關系需要有人去協調。專職教師的作用就是要在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以及學校與社會之間架起一座座相互溝通的橋梁.為學生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創設良好的外部條件。研究性學習涉及到多種學科和多種學科的教師。多個部門,專職教師還要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管理好學生,調節好課程實施中的各種關系。贏得其他各個教師、人員包括兼職教師的積極配合還要校外有關人員的大力協助,對研究性學習進行集體指導,以提高課程質量。

(二)要具備活動指導能力

研究性學習具有實踐性,強調親歷和體驗,具有主體性,重視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參與。研究性學習課不是教出來的,它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專職教師在研究性學習課實施中的指導作用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對學生實際活動的指導,以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和最終成功。二是對其他兼職教師活動指導技能的指導,以提高教師指導的有效性。例如我校每個學年針對研究性學習的不同階段展開四次大型講座.這樣可以分別在不同的階段給予相應的指導,另外我還在平時隨時隨地進行交流指導。

(三)要具備信息駕馭能力

在當前的信息社會中,網絡已成為中學教學中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學生任何活動的開展都將面對紛繁復雜的資料和信息。教師要想指導學生如何從生活實踐或網絡世界中查詢信息,并有效地利用信息促進問題的解決。要想利用逐步建立的校園網、地區局域網來進行班級間和校際間的交流和合作,自身先要具備必要的信息能力,包括捕捉信息、篩選信息、貯存信息、處理信息、交流信息和應用信息等方面的能力。

(四)要具備課程開發能力

研究性學習課程雖由國家統一設置.但主要靠地方特別是學校具體開發實施。學校應根據國家研究性學習課程指導綱要的要求。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區、本校的課程資源,進行具體活動方案的設計、實施和評價。每一所學校應根據本校和本校所在社區的特色推出三類相互銜接的計劃,即學校研究性學習計劃.年級研究性學習計劃以及班級研究性學習計劃。研究性學習不同于學科課程,地方也沒有現成的經驗模式可以借鑒。它的規劃設計、開發實施是一項艱巨復雜,富有創造性的工作。這主要依靠專職教師來完成。專職教師必須具有課程開發的意識和能力,對研究性學習課程目標確定的依據,內容組織的準則.實施方式的要求和評價標準的選擇等要有清晰的了解。并且能進行活動方案的設計和編寫。

(五)要具備研究創新能力

專職教師承擔著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校本開發和具體實施工作,由于這是一門富有特色的新課程.在今后較長時間內會有許多新問題需要教師去實踐探究。另外,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總體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和創新能力,要求教師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專職教師在科研中學會指導學生課題研究。有些教師對研究性學習有力不從心、無能為力的感覺,主要是他們在科研方面的經驗不多。如果僅僅靠報告講解.告訴教師怎樣搞科研。恐怕只是紙上談兵,無濟于事。但是讓教師實實在在地參加一個科研的完整過程.那么他就會對科研的一般過程和方法,對科學研究每個階段的工作、問題和要求有比較深切的、真正的感受。這對教師本人的提高和指導學生都極為有利。

二、善于挖掘各學科之間的聯系并從中提煉出共性的知識

具有廣博、綜合的知識結構研究性學習是一門綜合程度很高的課程。它超越了嚴密的知識體系,分f-IN類的學科界限,體現了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整合。作為專職指導教師必須要沖破學科壁壘,廣泛地涉獵各學科知識,使自己具有廣博、綜合的知識結構,全面的專家。不同的結構,表現出不同特性的現象處處可見。物理學中同樣是水,有液態、氣態、固態;化學中同樣是碳,但有最硬的固體金剛石和最軟的固體石墨存在;語言文學中同樣的字不同的組合結構構成的句子意思不同;通用技術中做出的結構不同的小板凳就會有不同的特性。經濟學中不同企業的結構決定不同的經濟效益。

我過去很注重學習和考試有關的東西,除此以外極少關心。而且,由于課程內容相變化不大,幾年下來,自我學習方面的壓力就不會很大。但進入研究性學習以后.指導學生學習時的力不從心、無能為力,讓我從內心意識到自己知識結構單一、知識面的狹窄、對本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的漠視等問題.從而產生了繼續學習、完善自我的強烈愿望。例如一個學生小組研究“空調機制冷的問題”,他們根據物理學中的能量守恒定律。認為空調機在制冷過程中也一定會發出同樣能量的熱,那么這些熱是否可以加以利用呢?于是他們去請教物理老師.老師一聽不知如何回答.因為這是一個課本上從來沒有講到、他本人也從來沒有考慮過的問題。類似的例子還很多。由于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習的內容大大超出了課堂教學、教材、教學參考資料的范圍。所以,專職教師不能滿足一桶水。而應是“一條流動的河”使自己的知識不斷更新善于挖掘各學科之間的聯系并從中提煉出共性知識我在歸納分析研究性學習課題時發現:數學《周期函數——一三角函數的運用》;物理《聲波的傳遞》,《研究彈簧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質量的關系》;化學《元素周期表鈉,鉀,等同族元素相近的性質》;音樂《搖滾音樂的節奏和旋律》;體育《體育舞蹈是人體周期的運動理想方式》;政治《經濟周期、政策周期與股市周期的關系》等課題有著一個共性——周期性。運用數學中的重要的周期函數——三角函數來剖析物理上聲波。左圖像表示十分之一秒的時間音叉波動25.6次。我們是聽不出這種波動的,只能聽見“嗚……………”的聲音,是低頻產生的渾厚的低音。

音樂也是有周期性的節奏變化。節拍是周期性重復的,將音樂分成重復的組。如果我們把一首音樂的音符音階隨時間的變化看成一種波動,則音樂由周期中的周期來表現的。體育舞蹈中的眾多周期變化。例如:華爾茲(waltz)為3/4拍節奏,每分鐘5660小節。二小節為一循環,生理學實驗證明,身體的血液循環充分。體育舞蹈對人自身的心跳周期和呼吸周期的改善大有益處。

在美術中我們把圖形的某些部分每隔一定的位置或時間重復出現的現象看作一種周期性的軌跡。制作成各種裝飾畫,也可用作包裝材料圖案.效果新穎、應用于印染行業、裝點游景點等。如圖形具體應用在建筑設計中,可以考慮將整面墻壁用一幅周期性圖裝飾,建筑陶瓷紋樣、分形紡織紋樣設計及其印染工藝、時裝。用于信息加密防偽。在政治經濟學中政策周期是人受到客觀的經濟周期的影響而制定的周期變化,經濟周期、政策周期與股市周期存在互動的關系。股價走勢圖和和聲很相似,都是周期中有周期,看到股價的走勢圖,仿佛欣賞一幅畫,聆聽一首歌。下圖是美國市場(1789年一)的特大超級循環級波浪中的第五浪中的五個子浪。其波瀾壯觀地反映了美國兩百年的發展歷史發展的時起時落,某種程度上也按周期展開,從歐洲的黑暗時代至今的1000年級波浪是由5浪構成:第一波:從黑暗時代TheDarkAge)到商業革命時代(CommercialRevdufon、第二波:1350年-1520年調整商業革命時期;第三波:1520年一1650年資本主義革命(CapitilistRevolution)伊麗莎白時代;第四波:1650年一1760年;第五波;1760年一1850年工業革命(IndustriaIRevolution)語文的詩詞詩歌都是有押韻和固定形勢和節奏的.壓韻容易記憶。生物中的食物鏈、生物鐘;地理中天體運行模式.地球的公轉和自轉、四季氣溫氣候的周期性變化。生理學中的體肺循環、心跳呼吸的周期、心腦電圖。

通過揭示各學科的聯系,使學生體會用大腦的不同區域對同一知識的不同感受使我們對眾多學科教育的認識大為統一、完整,從而對科學美和藝術美的全方位深刻地理解.指出綜合能力培養和教改創新方向。也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目的。以上是我從研究性學習課題中得到啟發。專門研究總結了周期性理論在各學科之間的聯系和影響,加深了同一知識、同一思想在各門學科之間的聯系和影響。

篇9

【關鍵詞】小學語文 綜合學習 指導要點

經濟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社會越來越需要綜合性人才,隨著教育改革的進行,人們越來越注重素質教育,注重學生綜合素質與水平的培養與提高,語言是人們日常交際必須涉及到的一門工具,所以,從小做起,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全面提高小學生語文的綜合學習能力,培養小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把語文的學習運用于實踐生活,拓寬語文的學習和運用空間,注重跨學科的交流,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與實踐能力,為他將來走向社會打下基礎,是十分必要的。

一、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特點和意義

“綜合性學習”顧名思義,就是以全面的信息與直接經驗為學習內容,學生通過發揮自身的主動地位,以體驗學習的方式來提高自身的語文學習與運用能力,從而促進自身認知能力、情感體會與宣泄能力的協調發展,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所應用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方法。

綜合性學習的特點:

首先,綜合性學習具有實踐性特點,它注重學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來開展學習,通過深入實踐來直接體驗學習,他注重書本理論與實踐經驗的有機結合,擴大學生視野,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利用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學到知識,還可以提高實踐能力。

其次,它具有綜合性的特點,以為它打破了語文學習的學科界限,把語文學習與各科目的學習聯系起來,實現彼此的融會貫通,這樣才會使學生在更加廣闊層面上實現對語文知識的靈活運用,實現自身能力的發展。

再次,綜合性學習注重學習的過程性,他主要注重學生享受學習的過程,在活動中汲取知識,體會感受,從而提升自身的語文水平和綜合能力,然而并非單純地關注活動的直接結果。例如:編排一場課本話劇,教師不應該過多的關注學生在其中表現得是否優秀,而是應該鼓勵每一名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讓他們在活動表演中有所體驗、有所感受,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能力。

最后,綜合性學習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來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由于活動方式是多姿多彩的,不同學生在同一活動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發揮不同的能力,這樣就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揮,為他們的多樣化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與國際先進教學法相接軌的教學方法,它不僅豐富了課堂學習內容,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是對語文在認識上的飛躍,學生不僅能有效掌握書本理論知識,而且提高自身的語文實踐運用能力,改變傳統學習中知識與實踐相分離的狀況。更重要的是綜合性學習更加重視學習過程,對于學生的學習結果給予全面的評判,這樣就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和學習興趣。

二、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貫徹方法

第一、把寫作與表達能力蘊含與實際活動中。眾所周知,在未來的行業發展中,記者這一職業對于語文水平的要求極高,一個人只有具備了一定高度的語言表達與運用能力才能對實現做記者的愿望,所以為了能讓學生對未來職業進行認知與感受,不妨讓學生深入社會實際,以記者的身份洞察發生在身邊的事情,然后對其進行采訪,然后把所見所聞以新聞文體的形式寫出來;或者模擬一個生活場景,例如:“老師的教誨”兩名學生分別扮演學生和老師,通過表演進入角色,自由發揮,自己組織語言,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就把寫作與表達能力融入在學習中,從而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第二、注意學科之間的聯系,彼此促進。語文是一門服務性強的綜合性科目,它與其他科目之間存在必然聯系,所以,要善于運用這種聯系,利用其他科目來增添語文課堂學習樂趣,提高學生學習動力。例如:教師在講解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風箏》一文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其一,教師應為學生設定好學習任務,制定好學習計劃,使學生明確課文內的生字及中心思想;其二,擅長同其他學科進行聯系,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一些風箏的圖片、放映幾段放風箏的小動畫等,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可以同學生一起制作風箏,讓動手能力強的學生來制作風箏的骨架,讓喜愛繪畫的學生繪畫風箏的圖案,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同時縮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另外,如果學生喜愛唱歌,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孫燕姿演唱的“風箏”、弦子演唱的“風箏”等,帶領學生進行學唱。另外,針對喜愛朗讀的學生,教師可以舉辦朗讀比賽,對于文筆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其書寫文章讀后感等,從而從多個方面讓學生深入掌握教學內容,進而提高教學質量,鍛煉學生多項才能,幫助學生完善自身發展。

這樣的一堂課下來,學生們又唱又跳,把原本枯燥的學習融入到生活與才藝展示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也很好地利用了所學知識,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習積極性。

第三,利用教材,展開想象,科學編排。文學的學習是需要一些想象力的,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想象與創新能力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所以,在教學中教師也要注重將學生的想象與創新能力與實際的學習結合起來,例如:在學到“雪地里的小畫家”這一課時,在文章的結尾,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文章內容續寫故事,之后又會來哪些小畫家,他們都會畫出怎樣的圖畫,從而不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及發散性思維,為以后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

第四,將課文內容變成對話表演。學習語文最終目的是將其運用實際中,語言不僅體現在書面運用與口語表達中,而且也更多地體現在影視表演等舞臺藝術中,我們要善于運用課本中對話的篇幅,將其以對話表演的形式呈現出來,

在貫徹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注意把握活動的內容與活動方式要時時刻刻圍繞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為基本目標,不要為了活動而活動,另外,每次活動都要確保學生有所收獲,保證學習任務的完成,嚴格組織課堂紀律,讓學生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來學到最多的知識,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總結:經過實踐證明,綜合性學習方法是一種積極有效的學習方法,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建立學生學習自信心,提高學習效率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通過這種學習方法,學生也提高了實踐能力,將書本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達到學習語文的目的,實現語文學習的意義,發揮語文這一學科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劉翠小學語文綜合牲學習教學研究[J].科教導刊2009.14

[2]茅玲玲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策略探析[J].考試周刊2008.21

篇10

1 語文學習的特點決定了語文教學的民主化

首先,語文學習應是開放的。語文學習中的大量問題既有精確的也有非精確的,既有清晰的又有模糊的。學生就是在對這些精確與非精確、清晰與模糊的問題的學習中不斷求得發展。因此,該精確的不能模糊,該模糊的不談精確。這是語文學習的一個特點。

其次,語文學習是綜合性學習。課程標準中最有新意的是設置綜合性學習,因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綜合性學習是一種語文能力,有利于培養語文能力和活動能力,能讓學生由封閉的學習向開放的學習、由靜態的學習向動態的學習轉變,由只有近短期的學習課題和學習計劃向中長期的研究課題和學習計劃轉變。學習模式也相應發生變化。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要讓他們學中玩,玩中學;初中生要學中做,做中學,開拓活動型教學,以發展探究性能力。這樣,就為高中研究性獨立自主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所以,語文學習的開放性和綜合性的特點,決定了語文教學應實行民主化教學,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學習,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2 語言學習的特點決定了語文教學必須民主化

首先,學生是不同環境背景下成長的個體。在我們的教育中,教師形象常常是“嚴師”、“權威”、“塑造者”,這就決定了學生是被教育,甚至是被改造的;但是在一日千里,飛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各種先進傳播手段,使得知識的來源越來越多元化,在日新月異的知識更新面前,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功能受到了懷疑和挑戰。漢語又是母語,學語文的學生都是帶著自己的語言背景和各自的語言經驗坐在教室里的,與其他學科的學習相比較,語文的學習更多地受到課堂之外的侵入,也許我們老師在講某一觀點時,某些學生懂得的甚至比教師更多,或有著更為新穎獨特的想法。如教《項鏈》一文,老師正在分析造成的瑪蒂爾德悲慘的結局的原因時,學生卻有了自己的看法:這串項鏈丟得好,使整日耽于幻想,陷于怨天憂人狀態的瑪蒂爾德開始正視現實,接受現實,開始自食其力的生活,這對她來說是一次“新生”。如教《愚公移山》時,老師在大力贊揚“愚公”時,學生也許產生了:愚公真愚,不必移山,他可以搬家,可以開山路,或者是靠山吃山,發展經濟,甚至認為愚公在破壞環境,破壞生態等等。因此,我們在教育學生,甚至訓斥學生時,更應學會傾聽學生,聽他們在自己的生活文化背景下,對各種事物,包括對課文和生活的理解。對于難以區分正誤的盡量多給予肯定,對于思想上的錯誤應及時給予糾正,避免出現人云亦云、千人一腔的現象。

其二,學生發展,需要發展個性。個性是指每個人特有的性格特點,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發展個性和特長”是教學的目的之一。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決定了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鮮明的個性。《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實驗〉》把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務定位于培養高中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的基本素養,促進每位高中生全面有個性的發展。教師應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精神世界的獨特性,鼓勵學生思考的批判性,思維的獨特性,思想的創造性。語文教學民主化就是要著眼于發展并發現學生在稟賦、氣質、興趣、情感、思維等方面潛在的素質。

3 語文教學民主化的保障和前提

3.1 處理民主與科學之間的關系是創建民主化教學管理的保障

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動性應互相結合,教學民主不是讓學生我行我素、放任自流的無政府主義教學。“民主”思想是應該與“科學”方法相結合,才稱得上真正的民主化教學。民主化教學應更注重科學的教學目標和管理,應尊重學生,建立民主管理的關系,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調動,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對此,教師要改變“權威”的角色定位,不能毫無條件的指揮、控制學生的學習及其相關的一切,必須改變我管你服、我說你聽的看管關系,教師要給學生放權,減少教師單純傳授的活動時間,增加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時間,給學生更多選擇的機會。教師要研究學生、了解學生的真實需要和現有水平,不斷改進課堂教學的方式,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讓學生的學習擁有愉悅的體驗。所以處理民主與科學之間的關系是創建民主化教學管理的保障。

3.2 師生的關系――創建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是民主化教學的前提

新型的師生關系首先是平等、民主的關系,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視學生為朋友,其次再把學生當成受教育者。教師要善于提供寬松自由的環境,善于創設一個民主的氛圍,應用恰當的形式,誘導學生把自己思維的結果表達出來,學生才有可能做到我口抒我心,自由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而形成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思維的交流和碰撞,教師才可以有針對性地糾正和指出學生的優缺點。創設民主的教學環境實現平等、和諧、自由,使學生思維活躍,勇于展示自主,有心理安全感和自由度,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所以,處理恰當的師生關系,形成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民主化教育的前提。

4 語文教學的民主化措施

4.1 培養學生自主獨立“讀”的能力

曾祥芹先生通過“語文能力”來“‘讀’占鰲頭”,是說一個人不管是在學校還是畢業后從事任何工作,閱讀能力是最基礎的,最領先的能力。閱讀成為語文教學的重心地位,鰲頭的地位。

閱讀能力的提高是讓學生培養成獨立自學的能力,達到最終能獨立地學習;讓學生自讀,要求學生能夠掌握略讀精讀的基本方法,讓學生勤于使用工具書,勤于動筆的能力;能夠獨立自主地閱讀,獲取信息,在自“讀”中提高閱讀的能力。

4.2 課內學習、課外學習相結合

隨著張孝純先生“大語文”教育口號的提出,為語文教學民主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語文學習不僅僅限于課堂,學習語文也不能局限于某個教師的思維,那么我們就該讓學生學習語文立足于課堂,走出課堂,讓學生參與生活,參與社會實踐,開拓自己的視野,啟發自己的心智,獲取更多的知識。

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越過知識的內容,進行與語文知識有關的,諸如時代背景、 風土人情、人物地名、天文地理、歷史事件、動植物等多種內容的自主研究地學習。

4.3 正確對待教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