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學習計劃范文
時間:2023-03-23 16:35: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國學學習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本人出國期間研究的題目是:英語學習者語用能力和語言能力的性別差異。本研究是語用學、社會語言學和二語習得的交叉性研究。此次出國有三個目的:第一,學習和收集國外語用學、社會語言學和二語習得的最新研究理論和研究方法;第二,學習國外的語言教學方法,當前中國最需要的是"英語+專業"的復合型人才,如何使學生的語用能力和語言能力齊頭并進,杜絕英語學習者高分低能現象成為當前中國二語習得領域的研究熱點,因此,學習國外的教學方法將對我國英語教學和學習有很大啟發;第三,此次出國帶回的國外語用學、社會語言學和二語習得最新理論和研究將會為我國語言學界注入新鮮血液,起到增磚添瓦的作用。
性別做為個體差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國內其相關研究基本集中在社會語言學領域,其中較為關注的是社會生活中男女兩性的話語行為方式差異。在二語習得過程中性別差異的研究并不多,尤其是對于學生語言能力和語用能力的性別差異研究更是屈指可數。國內關于英語語用能力的重要性已得到一直認可,但如何提高英語語用能力實證研究的研究在中國還處于起步階段。作為語言學發源地的美國,具有優越的語言學研究環境和基礎,擁有諸多世界頂級的語言學家,代表著世界語言學研究的發展方向。
本人選擇的托來多大學是一所美國知名的公立綜合大學,該校的英語學院開設有語言學方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具有堅實的語言學教學和研究團隊。本人選擇的導師是托萊多大學英語學院語言學團隊的Melinda Reichelt教授,她主要從事社會語言學、二語習得和語用學研究,主要教授語言學專業的相關課程,她對英語學習者語用能力和語言能力的性別差異這個題目有著極大的興趣,本人其他的在研項目也幾乎都和Melinda Reichelt教授的研究方向一致。此前,本人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已經和她進行了很多交流,并且在國內已經做了一些前期的實證研究,收集到一些一手數據。Melinda教授對本人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也非常感興趣,認為我的研究方法對他的很多課題也非常有幫助。赴美后,我們將對美國環境下的英語專業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語用能力性別差異作進一步研究,具體研究安排如下:
20XX.2.1-20XX.4.1:查找和收集語用學、社會語言學和二語習得相關資料,熟悉當前語言學最前沿的研究,尤其是和本人研究題目相關的;觀察和學習托萊多大學的教學模式。
20XX.4.2-20XX.5.1:和Melinda 教授共同制定語言能力和語用能力測試工具和方法,對她教授的學生進行測試,收集數據。
20XX.5.2-20XX.6.10:在Melinda 教授指導下撰寫研究報告。
篇2
[關鍵詞]數字化學習;環境:學習過程優化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09)13―0087―02
一 數字化學習及其環境
現代教育信息技術不僅是如何讓老師教得更好,而是如何提供充分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習者去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運用現代科技和數字化來構建自主創新氛圍與和諧社會是今天中國社會的趨勢。具體到學習,則需要數字化手段來實現教育的公開、公平、公正,讓知識成為人類共有的、隨處可得的財富。
數字化學習是指在教育領域建立互聯網平臺,學習者通過網絡進行學習的一種全新的、能充分體現學習者主體作用的學習方式,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帶給人們的不僅是獲取教育資源的便捷,更帶來了有別于傳統課堂學習的嶄新觀念。
數字化教學應用環境的基礎是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化環境,其最基礎的是數字化的信息處理。因此,所謂數字化的學習環境,也就是信息化學習環境。這種學習環境,經過數字化信息處理具有信息顯示多媒體化、信息傳輸網絡化、信息處理智能化和教學環境虛擬化的特征。為了適應學習者的學習需求,數字化學習環境包括如下基本組成部分(圖1)。
(1)基礎設施,如多媒體計算機、多媒體教室網絡、校園網絡、城域網、因特網等;(2)教育資源庫,為學習者提供的經數字化處理的多樣化、可全球共享的學習材料和學習對象;(3)平臺,向學習者展現的學習界面,實現網上教與學活動的軟件系統;(4)通訊,實現遠程協商討論的保障;(5)工具,學習者進行知識構建、創造實踐,解決問題的學習工具。
與傳統的教科書學習相比,數字化學習資源具有多媒體、超文本、友好交互、虛擬仿真、遠程共享等特性。
在數字化學習環境中,人們的學習方式發生了重要的變化。數字化學習與傳統的學習方式不同,學習者的學習不是依賴于教師的講授與課本的學習、而是利用數字化平臺和數字化資源,教師、學習者之間開展協商討論、合作學習,并通過對資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識、發現知識、創造知識、展示知識的方式進行學習,因此,數字化學習具有如下的重要特點:(1)數字化學習的課程學習內容和資源的獲取具有隨意性;(2)數字化學習使課程學習內容具有實效性:(3)數字化學習使課程學習內容探究具有多層次性;(4)數字化學習使課程學習內容具有可操縱性;(5)數字化學習使課程學習內容具有可再生性。
二 數字化學習過程的優化
優化數字化學習過程,是學習者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得知識、形成能力、發展思維、提高素質的認知與實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者是對信息進行選擇性加工的主體,不再是簡單的“存儲器”。我們也要強調,數字化學習,不是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輔助教學或輔助學習的工具,而是強調要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習者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利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學習、反饋評估、資源管理,把學習者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習者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在整合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鍛煉,這才是人才培養所需要的。見圖2數字化學習過程的優化。
1 重視學習目標和課程的設計
在教育意義上的學習,首先是做好學習目標和課程的設計。用一句流行的話來講,它是一個學習戰略問題,對學習本身的價值和學習的成敗具有決定性的意義。現在,在知識資源高度共享的信息化條件下,學校、教師、學習者都可以參照國家制定的課程標準,來組織適合本地、本校和本人教學條件和發展方向的學習資源,靈活地制定個性化的學習戰略。
對同樣的知識內容,不同的學習理念、不同的學習資源、不同的學習方式和過程,會導致不同的學習效果:反之,不同的學習目標可以通過相應的學習理念、資源、手段和過程來實現。通常人們把這樣的設計過程稱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要設計好數字化學習的目標與課程,需要教師和學習者對數字化學習的資源進行全面系統地了解和分析,才有可能制定具體可行的學習計劃。也就是說,教師和學習者應當把數字化的知識資源看成是一種至少是與教材同等重要的課程資源來對待,僅僅是對知識資源的隨機性信息檢索是不可能真正實現數字化學習的應有效果的。
2 數字化學習過程的優化環節
數字化學習過程的構成大致有三個要素:學習者、資源、內容。數字化學習實行了學習者學習戰略的自主管理,包括數字化學習準備、實施、呈現、評估、改進等五個階段,形成了“情景一探究”學習模式,“小組合作一遠程協商”學習模式,“專題探索一網站開發”學習模式,“資源利用一主題探究”學習模式等。數字化學習要求學習者具有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終身學習是指學習者要能夠根據社會和工作的需求,有意識地自主計劃、自主努力通過多種途徑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為終身學習者構建良好的數字化學習環境,并優化好學習過程中的相關環節是教育信息化及其環境建設的主要內容。
(1)優化學習過程中的文獻閱讀
解決的辦法就是充分地利用知識資源及其相互聯系,在多種可選擇的前提下根據學習者的目標要求得到最為適合的結果。比如,在數字化學習平臺中,提供知識網絡技術,可以用來支持教師和學習者對新知識的了解。一是知識元鏈接,它鏈接在文獻的各種概念和名詞之下,采用簡單明了的語言講解知識的本質,并可以由它鏈接到有關的論文和書籍,使學習者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了解新知識及其意義。二是引文鏈接,通過參考文獻,將同類教材案例或研究成果的文章關聯起來,使學習者能夠具體地了解知識的發展過程,并幫助學習者實現在線理解。
(2)優化學習交流
學習內容的開放性必然要求學習交流的廣泛性和及時性?,F有的E-mail這些非實時的交流方式不能滿足問題交流的需要。因此,數字化學習平臺應提供兩種有效的手段,一是基于網絡視頻會議的協作學習系統,讓教師和學習者可以同時閱讀或使用同一資源或同一軟件,支持與教案作者、教師的實時在線交互,像面對面一樣研究共同關心的問題;二是提供智能答疑系統,當學習者需要有問題解答時,可以咨詢相關的知識點,并獲得系統的自動答疑、定題服務及在線作業等。此外,數字化學習平臺還要提供BBS、文章評論等討論方式。
(3)優化學習過程的信息處理
學結離不開對學習過程的反思和評估。建立信息的即時反饋和評估系統,使學習者能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結果。通過反饋、反思和評估,學習者既看到了自己的進步,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促使自我激勵,同時獲得“獨立發現的愉快體驗”,從而不斷提高內部驅動力。另外,在數字化學習平臺中嵌入一個個人數字化學習管理系統,在這里既可以管理學習者的學習過程資源,也為學習者提供支持閱讀分析的讀書工具,還可借助它交流學習經驗,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優化學習過程的能力。
篇3
關鍵詞:激發;數學;興趣;優化;教學效果
興趣是人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它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現實的成分。眾所周知,無論干什么事情,如果沒有興趣就很難將此事干好,如果有興趣于某一事物,我們總是會想辦法接近它、認識它、獲得它,對它產生愉快的情緒。在數學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興趣,那么就能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愛好和追求的意向,成為學習數學的直接動力。本文根據興趣的情緒性和動力性,結合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談談小學生興趣的培養和激發的具體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誘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樂其道。教師熱愛學生、信任學生、尊重學生,師生間建立起友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實踐證明,學生喜歡熱情和藹、尊重學生、關愛學生、耐心指導、誨人不倦的教師。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把微笑帶進課堂,以教師的樂教促學生的樂學。譬如,當學生上課發言,板演出現差錯時,筆者給予學生不是批評、指責,而是親切適度的鼓勵。教師用激勵的語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你能發表自己的觀點,說明你在積極地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很好?!皠e急,再想一想,先聽聽其他同學的想法,可能會對你有所啟發?!蓖ㄟ^教師鼓勵的眼神、激勵的話語,培養學生對教師的親近感,使學生感到心情愉悅、樂于學習。
二、創設學生樂學的情景,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處于樂觀的情景中,可以產生愉快的情感、心情愉快,興趣會油然而生。樂學情景的創設,要求教師深鉆教材,精心設計,優化課堂結構,把數學知識化融為美的情景中,有效激發學生的情感,促進知識遷移,加速學生的認識和理解,使學生盡快進入學習角色。
例如,教學體積的概念: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學生對“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理解有困難。要解決這一難點,就必須讓學生明白“什么是空間”、“空間的大小”等問題。筆者是這樣設計教學的:開始上課時,筆者讓學生講了烏鴉喝水的故事,在學生熟悉的故事情境下,進行了一組富有啟發性的提問導入新課。提問一:“為什么烏鴉把瓶中放些石子就可以喝著水了?”筆者的提問首先把沉浸在故事中的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這個問題上來,喚起學生探究的欲望,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學生很快說出“石子把水擠上來了?!碧釂柖骸盀槭裁词訒阉當D上來?”一學生站起來回答:“石子把水的位置占了”。一學生說:“石子把原來水占的空間擠了”……筆者順著學生的發言,拿著一個空水瓶,追問“什么是空間?”“指一指瓶子的空間、桌斗的空間”,“桌斗和瓶子那個空間大?”這一系列的追問,使學生在教師的啟迪下,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再通過舉例鞏固,學生很快地理解了任何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教師揭示體積的感念。通過創設學生熟悉的“烏鴉喝水”的故事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讓學生在民主的教學氛圍中,理解和掌握了體積的概念。
三、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師恰當的教學方法是使學生對數學感興趣的主要原因。如果教師能根據不同的知識特點,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結構,把抽象化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生動活潑的形象。改變過去單一的“滿堂灌”的注入式教學法,將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等教法引入課堂,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把復雜的問題趣味化、簡單化,使學生易于理解,學生就對數學感興趣。
例如,教學“3的倍數特征”時,筆者是這樣進行教學的:首先復習了2、5的倍數特征,然后提問:“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呢?”由于受思維定勢的影響,有的學生脫口而出:“個位上是3、6、9的數是3的倍數”,有的學生聽到這種說法后馬上舉例反駁:“13個位上是3但不是3的倍數”,有的學生說:“各位上是任意一個數字都有可能是3的倍數”,有的學生說:“3的倍數沒有規律”……筆者順著學生的回答,讓學生任意說一個數,然后筆者馬上做出判斷這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再讓學生驗證,結果學生臉上露出驚訝的表情,迫切想知道3的倍數特征,激起了學生探究的欲望。然后,筆者又讓學生在學具計數器上用撥珠子的方法撥出3的倍數,并記錄所用珠子的數量,通過觀察、交流發現3的倍數特征。最后采取競賽、猜數等活動進行練習,這樣不僅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而且也加強學生對3的倍數特征的理解與運用。
整節課把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辯論式、競賽式等教學方法融為一體,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思考、不斷探索、不斷發現,學生始終保持一種緊張、富有創造性的精神狀態,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了課堂效果。
四、動手操作、參與實踐,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是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之一。實踐是認識的源泉、動手操作既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種重要途徑,又是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提高興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教學過程中的比一比、分一分、畫一畫、拼一拼、填一填等動手操作,動口表達,動腦思維,能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縮短學生與知識間的距離感,增強學習的真實感,讓學生體會到探究的樂趣,體驗主動探索的愉悅。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課前讓每位學生準備了一張平行四邊形的卡片,剪刀,課堂上放手讓學生想辦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已經學過的、會計算面積的圖形。學生通過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了長方形,并通過觀察、討論發現平行四邊形轉化為平行四邊形后形狀變了,面積不變,平行四邊形的底與轉化后的長方形的長的相等,高與長方形寬的相等,進而探究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學習時,學生始終滿懷信心,饒有興趣地實踐著,通過多次實踐,形成表象,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經歷了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促使知識的內化。
五、聯系生活,學以致用,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篇4
一所大學的國際性或國際化包括哪些方面?學界有不同的觀點。關于高等教育國際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屬的國際大學聯合會給出的定義是:“高等教育國際化是把跨國界和跨文化的觀點和氛圍與大學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等主要功能相結合的過程,這是一個包羅萬象的變化過程,既有學校內部的變化,又有學校外部的變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還有學校自身的政策導向變化?!?/p>
一所大學的國際化要素至少應該包括:①辦學觀念的國際化,大學要有國際化的發展理念,確立面向世界的培養目標;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國際化,包括本國教師和管理者的國際經驗、國際交流能力和國際影響,以及教師隊伍構成的國際化(外國教師的比例)兩方面;③學生的國際化,包括國際學生的數量和本國學生的國際經驗與國際視野兩個方面;④研究的國際化,包括交流與研究活動的國際化和研究成果的國際影響。
二、大學國際化發展的動因分析
1.社會的經濟形態的發展對高等教育的要求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人類社會經濟形態經歷由自然經濟、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的轉變,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也在發生著重心的轉移。沿著人類社會演化的足跡,探尋高等教育在每一種經濟形態下教育價值發展的規律,不難發現不同的歷史時期對高等教育的認識與要求是不同的。
在工業革命以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自然經濟、農業經濟和前工業經濟使其,用于生產和生活的知識主要來源于經驗的傳授,通過模仿和對失敗的解讀來進行五星的知識積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機械生產代替了原有的手工工場,人類逐漸掌握了大量的科學知識來不斷的改善生存環境。帶血正是在這種對知識的迫切需求的條件下應運而生的。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完善,20世紀40年代社會開始由原有的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過渡。
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機遇與挑戰,創造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與效率已成為影響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知識作為生產要素和分配要素已被納入了資本的范疇,并成為最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知識的資本化是知識經濟形成的基礎和前提。知識資本源于人們的發明創造、知識的傳播推廣和應用開發,沒有掌握高新技術的人才,就沒有有價值的知識資本。由于現代大學的基本動力是滿足探索真理和發現知識的需要,而這種知識的創新和傳授必須沖破民族和國家的局限,必須基于全人類文明的沉淀,大學恰恰是知識在國際化傳播中的節點,是國際知識系統的中心。因此,可以說經濟全球化以及知識經濟的發展賦予了大學國際化更加深刻和豐富的內涵。
2.大學國際化是高等院校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
大學國際化是我國大學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大學作為服務性機構和服務性產業,也必須去面對一個更為開放的競爭領域。任何一所大學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綜合水平,這就要求我國大學在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的同時進一步加強與國際高水平大學的合作,在交流中取長補短,吸取國外教育的先進經驗,以帶動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一方面,只有通過大學的國際化發展才能為社會培養國際化人才。培養國際化人才是我國高校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只有通過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優化視野,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新經濟時代對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同時在高校中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還可以幫助大學營造一個國際化的校園氛圍與環境。另一方面,要通過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和實現跨越式發展,來迅速提升教學科研水平和辦學實力。與國外高水平大學的交流,可以促進我們對國際學術前沿的了解,通過搭建合作平臺,將我國高校的科學研究工作快速融入到世界高水平的研究工作中,從而加速我國高校學術水平和科研水平的發展進程,推動我國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傊瑹o論是培養國際化人才還是開展科學研究都是我國高校發展的迫切需求,也是社會不斷發展的前提條件。
3.大學國際化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
大學國際化是高等教育發展適應世界歷史發展變化,適應全球化的結果,同時它對社會的發展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大學國際化的程度越高,那么他所培養的人的國際化的水平也就越高,只有國際化人才才能適應今后社會全球化對人才的需求;而科技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每一次科技的進步都將導致社會形態的改變,是社會發展的“推動劑.”。同時,大學國際化也對社會的教育與文化起到了推動作用。對發達國家來說,教育的國際化直接或間接地給他們帶來了文化和人才的雙重收益。一方面,由于發達國家在國際文化交流中居于優勢地位,教育的國際化可以增強他們對發展中國家的文化滲透和影響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教育的國際交流過程中以廉價的方式吸引大批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一流人才。對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來說,教育的國際化可以提高本國教育的發展水平,獲得一些較為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并且有利于拓展本國社會成員的文化視野,提高社會的開放程度,加速本國社會的現代化進程。所以,大學的國際化將大大推進社會向前發展的步伐。
4.大學國際化是服務于民族利益的體現
中科院院士、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楊福家認為:“高等教育國際化就是要培養融通東西方文化的一流人才,在經濟全球化中更好的為各自國家的利益服務?!卑l達國家在高等教育國際化中是純粹獲利的占盡優勢的群體,他們國際化的程度高、內容廣泛,活動形式多樣,并且政治目的強烈。一些發達國家甚至把高等教育國際化作為外交政策的一個重要方面和政治的延續,不斷的灌輸和傳播本國的政治價值觀和意識形態。我國也十分重視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對于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有利于提高社會開放程度,拓寬社會成員的文化視野;有利于提高學術起點,培養學術精英,縮小與世界水平的差距;有利于借鑒先進的科技文化、價值觀念及辦學模式,實現跨越式發展。總之,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的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促進高等教育的現代化。但推進高等教育的國際化,也有國家利益的考慮。大學的國際化與民族國家的高等教育是相互存在、相互促進的。國際化促進和改造民族國家的高等教育,而民族國家則是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的最大推動者。盡管發達國家在高等教育國際化中居于優勢地位,可能增強他們對發展中國家的文化滲透和影響能力,甚至有利于他們對人力資源的掠奪,使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受損,但高等教育國際化對發展中國家究竟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并不取決于發達國家的恩賜和施舍,而取決于發展中國家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對策。當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國際化,事實上也對發展中國家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所以,在參與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進程中,要有必要的防范意識和準備,努力維護國家的利益和安全。
篇5
關鍵詞:有機化學 高考 學習方法
引言:有機化學是中學重要內容之一,是學學有機化學的奠基石。從近幾年來高考的化學試題研究發現,有機化學試題的分值都在20分以上。然而相比較無機化學知識而言,有機化學內容相對較少,學時數也較少,對于中學生來說,掌握的程度相比無機化學要差一些。那如何更好的學習有機化學呢?
一:近幾年高考卷有機大題的分析,了解有機化學試題的考查動向
通過查詢2010年至2013年高考卷,歸納出有機化學的主要考查知識點主要為:反應方程式,反應類型,同分異構體,結構簡式,官能團名稱,有機物名稱等。四年來考查知識點相對固定。2008年開始,江蘇卷出現有機合成路線設計流程圖題型,一直沿用。上海卷在2012年后將此作為新增考查點,2013年浙江卷將此作為新考查點。
有機合成路線設計不僅能準確考查學生對典型有機物性質及其轉化關系的掌握情況,更能考查學生對于信息的遷移和加工能力,同時也全面反映學生思維的質量。所以成就了高考難點之一。
二:通過高考題,尋求有機化學學習的方法
(2013 浙江.28)某課題組以苯為主要原料,采取以下路線合成利膽藥-柳胺酚,回答下列問題:
(1)對于柳胺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mol柳胺酚最多可以和2molNaOH反應 B.不發生消化反應
C.可發生水解反應 D.可與溴發生取代反應
(2)寫出A B 反應所需的試劑 (3)寫出B C的化學方程式
(4)寫出化合物F的結構簡式
(5)寫出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F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寫出3種)
①屬酚類化合物,且本換上有三種不同化學環境的氫原子②能發生銀鏡反應
(6)以苯和乙烯為原料可合成聚苯乙烯,請設計合成路線(無機試劑及溶劑任選)。
在這些考點中,第(1)(2)(3)小題考查要求不高,一般考試得分較為理想。然而學生得分率較低的為(4),(5),(6)小題。因此,要想順利的拿下這類高考題,我們就需要有一個相對完整的有機知識體系的認識。
1.掌握有機化合物的官能團與化學性質的關系,構建基礎知識體系。
化學學習的基本思路是: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在有機物結構中,官能團是決定有機化合物化學特性的主要因素。常見官能團的特殊化學性質[1]:(1)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質可能含有碳碳雙鍵,碳碳三鍵或酚羥基;(2)能使酸性高錳酸鉀褪色的物質可能含有碳碳雙鍵,碳碳三鍵,醛基或酚羥基;(3)能發生銀鏡反應或與新制氫氧化銅煮沸后生成磚紅色沉淀的物質一定含有醛基。(4)能與Na反應放出H2的物質可能含有醇羥基,酚羥基,羧基。(5)能與Na2CO3溶液作用放出CO2或使石蕊試液變紅的含有羧基.(6)能與FeCl3溶液顯紫色的有機物中含有酚羥基。(7)能水解的有機物中可能含有酯基,氯代烴,肽鍵。(8)能發生消去反應的為醇或鹵代烴。
有機化合物之間的化學反應,主要發生在官能團以及與官能團相連的碳原子上。因此,在對有機化合物的學習的認識過程中,尤其要注重對官能團結構特征的認識,掌握了官能團部位在反應中的變化,就掌握了該反應的實質。利用規律,對知識點加以重組和遷移。比如利用官能團性質,可以將單官能團合成多官能團的物質,將小分子有機化合物合成高分子有機物。掌握有機化學結構和性質的關系,就能融會貫通將各種官能團進行相互轉化,形成結構化的知識網絡,從而對有機化學有個整體認識,提高有機化學的學習效率。
2.掌握有機物分子式變化規律,突破同分異構體的書寫和數量判斷。
同分異構體是中學化學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高考必考的一個難點。在教材中所講的有關同分異構體的知識簡單,但在高考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對于同分異構體的知識點考查時都帶有限制條件,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做出判斷。
①熟練掌握各種官能團的特殊性質。這點就有賴于前面基礎知識構建體系的穩固性。
②掌握同分異構體的書寫規律。同分異構體的異構方式主要為:構造異構和立體異構。中學階段重點考察構造異構。而構造異構體主要分為(1)碳骨架異構。比如CH3CH2CH2CH3,CH3CH(CH3)CH3.(2)取代基或官能團位置異構.比如CH3CH2CH2Cl 與CH3CH(CH3)Cl (3)官能團異構。如同碳原子數(n>2)時,飽和一元醛和飽和一元酮互為同分異構體,飽和一元酯和飽和一元羧酸互為同分異構體。
在高考中對于同分異構體的數量判斷,通常是三種異構規律的綜合考察,稍有不慎,容易遺漏。為防止遺漏,可以采用“定二議一”法。比如先將官能團,取代基或官能團位置固定為相同,進行碳骨架異構,再在同一種同分異構體中進行官能團異構,最后進行取代基或官能團位置異構。在2013年浙江這道高考有機題的第(5)小題中,我們可以寫出以下同分異構體:
3.掌握有機合成設計的方法,實現有機物合成目標
對于簡單化合物的合成,通??梢圆捎妙惐确▉碓O計合成路線。但如果有機物結構復雜,步驟多,就不得不掌握合成路線設計的策略和技巧[2]。
(1)逆向合成法:就是從需要合成的目標分子出發,按一定的邏輯推導原則,推出目標分子的前體,再逆向推出該前體的前體,連續逆推下去。直至推導出簡單的起始原料。
(2)合成路線設計流程圖。 在逆推過程中,往往需要把目標分子的某些鍵切斷,得到兩個或更多碎片。通過碎片找到相應的試劑分子。把逆推和切斷倒過來,運用與碎片相對應的試劑在一定條件下進行反應就是合成路線。
(3)合成設計流程圖遵循的原則。①使合成步驟盡可能少②應有合理的切斷依據③涉及到官能團時,在新官能團處切斷,得到原官能團④遵循最大程度簡化原則。如在分子中央處切斷,在有支鏈處切斷,利用分子對稱性切斷。
在上述2013年浙江高考題中,第(6)小題的合成路線可以采用逆向推理法,即為:
所以聚乙烯的合成設計路線流程圖如下所示:
有機合成路線設計題由于很好的契合了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預計將成為高考的必考題型。雖然能力要求較高,但是只要我們掌握其特點和分析方法,科學訓練,勤于總結歸納,定能“啃”下這塊硬骨頭。
總之,在有機化學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應該多積累基礎知識,尋找有機物之間類似或轉化的規律,構建有機化學反應及不同官能團的網絡知識結構體系,有助于我們更好的學習有機化學。
參考文獻:
篇6
一、學習目標。
二年內自學完成漢語言文學專科的全部課程。
二、學習時間
1、預計每周學習7小時,平均每天1小時,根據情況略有調動。
2、快到期末時,復習2周,每周學習14小時,平均每天2小時。
3、在學習當中,我預計主要是利用紙質教材、網絡資源進行自學,如遇到問題主動與老師或同學交流。
三、學習內容
完成本專業設立的必修課、選修課和集中實踐課程。
四、學習形式
自學為主,在線學習為輔,遇到疑難問題及時上網查相關資料或與帶班老師溝通。
五、學習安排
首先全面了解所學的知識內容,視頻教學時,認真聽教師講解,充分利用電大網上課堂進行在線學習,把平時在太明白的疑難問題與老師和同學交流,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利用有限的時間學習更多的知識。認真完成課后作業,做好課后復習及考試工作。
六、學習措施
1、每周保證計劃的學習時間。
2、制訂學習計劃時間表。
3、周六、周日協調利用更多的時間進行在線學習。
4、完成電大布置的作業。
七、學習原則
1、循序漸進原則。按照課程要求,由淺入深系統的進行學習。
2、合理安排時間的原則。處理好學習和工作的關系,努力做到學習常態化。
篇7
中國畫是中國民族文化中的一顆明珠,璀璨奪目,閃爍古今。作為國民,我們應該對本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有所認識;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在傳承優秀文化的過程中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從事小學美術教學這幾年,我深深體會到:從小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熏陶和中國畫的學習,既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又是陶冶兒童情操,提高學生審美意識,健全學生人格的有效手段。中國畫是集詩、書、畫、印為一體的獨體畫種,在使用材料和表現手法自成體系。然而在面前小學國畫教學中,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以臨摹范畫或教師畫一筆學生練一筆為主,一節課下來,全班就作一幅畫,他們很容易產生厭倦情緒。
如何讓小學生對國畫學習產生興趣呢?我通過國畫興趣小組輔導和美術課堂教學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與探索。
一、走進生活:讓學生發現身邊的美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課堂是一個社會群體,許多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和習慣,他們對自然、對社會的觀察和理解各不同。在興趣小組的輔導中,我讓學生觀察并臨習梅、蘭、竹、菊、山、水、魚、蟲等,使小學國畫內容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貼近他們的生活。在課堂教學中,我讓學生對國畫的用筆、用墨有了一些了解之后,就指導孩子們對身邊的景物進行線描寫生,用墨線表現去鮮花、花瓶、自行車、家具等靜物;表現生活場景,如臥室一角、我在窗前、愉快的旅行、快樂的六一、我的好朋友、可愛的動物等等。既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也為學生的自由發揮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對他們來說,非常熟悉的東西,畫起來就特別來勁,其創造思維也得到了培養。
二、設計游戲:讓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
兒童的天性是愛玩游戲的,他們生性活潑好動喜歡想象。我就巧妙地利用這一特點,使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學會觀察與思索,在愉快的國畫實踐中逐漸掌握技能。我在《在墨線的游戲》教學中,設計讓孩子們去大自然中去尋找墨線。指導孩子們在欣賞沙漠、海灘、樹林、梯田、山坡等自然風光的同時,比賽誰畫出的線條更逼真。我指導孩子們自主練習中鋒、側鋒等筆訓后,設計了用色、用墨的游戲,讓他們大膽構圖,對各種用筆與色彩間的關系、疏密關系等知識有進一步的了解,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國畫的用筆和用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實踐證明,讓學生在游戲中自主地學習國畫,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中 國畫的課堂教學效率。
三、練習毛筆:讓學生夯實基礎
在小學生國畫課外輔導中發現,大部分學生作出的畫還行,但他們題字時就相形見拙了。古人云“書畫同源”。意思是:書法的用筆是中國畫造型的語言,離開了書法的用筆,就很難言及中國畫。書法家的感悟,直接影響著畫家,書論就是畫家用筆的基礎教材。所以中國畫本身帶有強烈的書法趣味,國畫的線條、墨韻,處處透露著抽象之美,它有著獨立的審美價值。這就是說即使離開了物象,單獨欣賞一筆一劃、一點一塊,也能使人怡然有得、心醉神迷。由此可見,指導學生練習毛筆字非常重要。為了練好書法,我讓他們首先熟悉熟悉毛筆的性能和執筆的方法,然后認真揣摩題字美觀的技巧以及如何增強繪畫線條力度的訣竅,他們就慢慢地領悟了一些較高水平的筆意,從而也幫助小學生們進一步把握形象的塑造與精神的烘托。
四、把握手法:讓學生追求神會
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自成體系。大致可分為:人物,山水、界畫、花卉、瓜果、翎毛、走獸、蟲魚等畫科;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設色有金碧、青綠,沒骨、潑彩、淡彩、淺絳等。運用線條和墨色以鉤、皴、點、染,濃、淡、干、濕,陰、陽、向、背,虛、實、疏、密和留白等手法來描繪物象與經營位置;取景布局,視野寬廣,不拘泥焦點透視。所以我在教學時認真給小朋友們講解、示范五指執筆法及要領;訓練時嚴格要求,逐一檢查,注意培養他們良好的執筆習慣。通過示范講解,讓學生靈活運用中鋒、側鋒等基本用筆手法,幫助他們掌握:中鋒勾線以造型為主,側鋒蘸濃、淡墨色涂大面積。如何區分墨的濃淡,它是國畫最基本的墨色;如何掌握宣紙的屬性,用筆的干濕等,讓學生.多觀察、多練習、多體驗。有了較深刻的體會,再讓他們在宣紙上做畫,就能逐步達到熟而生巧之目的。
五、欣賞臨?。鹤寣W生升華情感
篇8
國家培訓計劃
學校放假了,終于可以輕松了,可是沒幾天,離開了教室,離開了學生,這心里還真有點空,沒底。現代社會進步這么快,只看眼前不思進取是一定會被社會淘汰的,光靠吃老本是行不通的。自從接到了“國培計劃——中小學教師遠程教育培訓項目”的學習通知,我這心里終于有了著落,并對這種培訓形式很感興趣。通過觀看專家講座、答疑,大家一起討論交流等學習方式的學習,我真是受益匪淺,對以往一些困惑的問題,在這次學習中都找到了答案。
我從1996年參加工作,一直擔任學校的美術教學工作,由于教的時間長了一些,工作熱情已經大不如當初了,舉個例子以前準備一節課,我會從課堂的各個環節來考慮,不僅僅只講授課本上的內容,并且拓展的非常廣泛,學生對此非常感興趣,常常積極參與,進行嘗試。但是現在由于已經是講過一、兩個循環的課程了,有些課程就憑著經驗來,對學生素質、社會發展狀況,不于考慮,沒有作到與時俱進。還有情境教學的設計,單一情境,在多個類型課程中設計應用,課堂效果并不理想。通過李吉林教授對情境教育特質及其獨特優勢的講解,我深深的認識到一堂優秀的課堂教學設計是多么重要??!當我再次設計課堂情境時因課而定、因人而設、因情而導。例如引導學生以“我愛家鄉風光美”為主題創作一幅風景裝飾畫,課前我先布置同學們回到自己的村子里走一走,看看那一處景象你認為最能代表家鄉的美。上課時我先講了一點風景裝飾畫的基礎知識,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觀察談談想法,結果由于每一個同學的生活環境、心理個性等都不同,他們對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樣。有的認為熱鬧的市場能體現家鄉的繁榮景象美;有的說寧靜的小街美;有的說幽靜的村前小園美;有的認為田野的春天大片莊稼綠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碩果累累是豐收的美……。課堂活起來了,同學們的腦子動起來了,我對同學們細微的觀察、深刻的體會都一一給予充分的肯定,同時鼓勵同學們把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并啟發學生思考、嘗試用怎樣的表現形式最能將自己獨特的意境構思表現出來。結果,同學們的作業沒有雷同,內容與形式都非常豐富。且較充分的體現了家鄉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在這次學習中網上遠程培訓也為我們全省的美術教師搭建了一個交流的平臺,我們之間相互討論、交流、互相學習,對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提供了不同的解決方案。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啊!我們一致希望這樣的培訓多舉辦一些,讓我們這些農村教師能夠不用走出深山,也能和專家、同行們多學習多進步,為縮短城鄉學生素質的差距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篇9
大家好!今天,借這個機會,我想向大家一起談一談我在學習中的一些心得體會,歡迎大家與我交流。我講話的題目是《講究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成績》。
每每見到一些同學,學習很認真,很刻苦,但學習成績卻不佳。這是為什么呢?原因可能會有很多,但很重要的一點,怕就是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下面讓我們共同探討一些切實可行的學習方法,以便幫助那些尚未掌握方法、不善于學習的同學走出誤區。
首先,最重要的是培養對學科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如何培養興趣呢?大多數同學對某學科不感興趣,其原因綜合起來看可能有:與老師缺乏溝通,不適應老師的教學方式;課前沒有預習,聽課不善抓住要領,對該學科似懂非懂;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該學科成績老提不上來,有些灰心喪氣,學習信心不足等等。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要主動和授課老師溝通,悉心請教問題,解決學習上的疑惑,努力培養對于學科濃厚的興趣,使學習效率得到提高。課前多做預習,上課做到有針對性地聽講。要始終對自己充滿信心。
其次,我們要持之以恒。學習貴在有持久的毅力,堅韌不拔的精神,勇于攻克難關的決心。三分鐘熱度式的學習熱情是要不得的,不是有一副名聯嗎?“茍有恒,何必半夜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于一日曝十日寒。”
第三,勤學多問。勤學的同時,一定要多問,千萬不要把不明白的東西拋在腦后。否則,不會的東西就會越積越多,并令人逐步喪失學習的信心。所以,一定要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經常提問,習以為常,成績自然會穩步提升。
第四,勤做筆記。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人總會在不知不覺中忘掉一些東西,做筆記的目的是為了減少遺忘,以取得良好成績。正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但千萬要注意,在課堂上,不要因為做筆記而忽視了聽課,聽課為主,筆記為輔,在課堂上領會所學內容至關重要,否則就是本末倒置。擠出課外時間整理筆記是重要的環節,這樣,既復習了當天的內容,又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另外,所做的筆記,要經常翻閱,切不可一做了之,不管不問。
第五,注重積累。知識在于積累,學習離不開背誦。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在背誦的基礎上靈活運用。例如,語文中的重點詞語、精彩段落、文學常識;數理化中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英語中的單詞、句型、時態的構成、重要的對話和課文等等。這些都要作為重點加以記憶,熟記成誦,牢固掌握,才能夠談得上靈活運用。
第六,經常復習。重復是學習之母,復習可以加深印象減少甚至避免遺忘。要經常進行單元復習、階段復習;重點章節復習、難點復習等。
學習的方法多種多樣,也會因人而異,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方法,不斷地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方法,珍惜時間,持之以恒,在艱辛探索之后,你會發現學習原來是一件特別開心、也很容易的事情。祝每一位同學都能取得成功!
篇10
論文摘 要: 以課堂為載體,在中職課堂教學中建立一種既能與實際生產相結合,又能適應學校教學管理特點的教學模式,把工作過程引入課堂教學實現教學實訓一體化是我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改革的新探索。
職業教育承擔著直接為社會經濟服務的責任,成為整個教育體系中與經濟、與市場聯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2005年10月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目標是:“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滿足人民群眾終身學習需要,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結構合理、形式多樣,靈活開放、自主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比绾螌崿F學校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開展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是我校教改的嘗試。
一、對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認識
“工作過程系統化”理論[1]認為,工作過程是在企業里為完成一項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過程是一個綜合的、時刻處于運動狀態之中但結構相對固定的系統。[2]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模式則是一種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把工作過程引入課堂教學實現教學實訓一體化教學的運行模式,它以學生為中心設計課程,把知識、技能和技巧融于學生完成工作任務過程的各項實踐行動中,讓學生以獲取直接經驗的形式來體驗學習和創造的過程,著重培養學生將知識轉化為應用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硬件上把企業環境引入學校,把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有機整合,在軟件上企業參與學校人才培養過程,以學生的全面素質、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重點,培養適合用人單位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二、基于工作過程的中職汽修專業課堂教學模式設計
(一)基于工作過程的中職汽修專業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原則。
1.目標性原則。
職校的目標是培養適應生產需要的人才。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模式的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成為具有系統職業能力、關鍵能力和職業特長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勞動者。
2.現實性原則。
(1)提高中職教育與社會經濟的相關度,加強專業的適用性,建立與生產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和教學內容及課程體系。
(2)了解不斷發展的市場經濟對于特定職業崗位群的知識、素質、技術、能力的要求,建立以職業能力為中心的教學體系。
(3)有針對性地設置專業和調整課程、教材,把崗位的能力、需求融入課堂教學設計,建立起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使教師的“教”與企業的“做”融為一體。
(二)基于工作過程的中職汽修專業課堂教學模式設計思路。
1.根據當前和未來社會發展的要求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教學計劃。
學校根據社會和企業用人的要求來調整培養目標,制訂教學計劃?,F代企業技術、工藝、產品更新步伐加快,更新換代周期縮短。如果學校教學一成不變,學校專業和課程與一線企業的距離就有可能迅速增大,這就要求學校不斷改革和更新專業和課程。中職學校的專業和課程要符合企業技術、工藝及生產流程的發展要求。脫離了生產環境和生產過程,學校專業和課程也就沒有了生命力。
(1)確定專業培養方向。學校將教學規范與企業需求結合起來。即:學校培養目標與企業用人標準相結合;專業設置與企業需求相結合;技能訓練與崗位要求相結合。我校通過引入教育部規劃的博世汽車診斷實訓中心、奔騰ARS汽車維修班等校企合作項目,并與南寧市多個4S店聯辦,深入開展校企合作辦學,以訂單式培養、冠名班等教學方式,校企共同開展課程設置、教材選編、學生錄用、教師考核、技能培訓、推薦就業等教學全過程合作。推進訂單聯合培養、能力遞進培養、實際工作過程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從試點班、試點課程逐漸向專業、課程體系逐漸推進,并在專業全面推廣。
(2)實施模塊式一體化教學。專業模塊體系工種和專項技能的要求,根據企業的需要將一些專業技能課進行整合,使之實用性、操作性更強。利用靈活的模塊式課程結構來滿足企業和學生的不同需要。引入課程群的概念,把全部課程根據能力培養要求分成三個大群,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
一是專業基本能力點。采用大班化教學,注重培養提高學生基本素質,將職業道德、就業指導教學列入課堂,盡量采用案例教學。
二是項目綜合能力群。采用工作過程項目化系統化課程體系進行教學。設置了以下8個學習領域課程:①發動機機械維修;②發動機電控維修;③底盤機械維修;④底盤電控系統維修;⑤汽車動力電器維修;⑥汽車車身電氣系統維修;⑦汽車維護與保養;⑧汽車認識。
三是崗位能力綜合群。以崗位需求設置課程,進行項目化教學。所有課程實現現場教學、工學交替,并且根據汽車技術的發展,不斷更新教學內容。
(3)實施靈活教法,編寫適合學生認知和發展水平,以及企業用人要求的專業學習手冊。每一個學習領域課程教學評價中,都設計了“工作過程工作頁”和學生學習練習冊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檢查和自我訓練使用,并將之作為學生平時成績的評價內容。當學習完畢之后,主導教師又分別對學生進行理論測試(紙筆考試)和隨機性的實踐環節動手能力測試。
(4)定期修訂和完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不斷適應現代企業技術更新加快的步伐,使學生畢業后能盡快適應企業的用人需求,為企業提供實用型人才。
2.注重對既懂理論又會實踐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
既具有教師資格及專業技術職務,又具有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是現代職業教育對師資的新要求。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模式有利于加快“雙師”型教師培養進程。一方面,企業向學校輸送適合從事教學工作的專兼職專業技術人員或能工巧匠到學校示范講學,有利于學校教師跟上最前沿的技術和工藝流行趨勢和發展方向,充實了課堂信息量,讓課堂更貼近企業,從而創新課堂教學機制,激活課堂教學。另一方面,理論教師直接參與實訓環節,采取跟班方法解決動手能力問題。教師通過與企業技術人員零距離接觸,了解企業生產狀況,從而靈活地調整教學計劃,開發和編寫能反映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課程和教材,教學上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同時,通過接觸企業,填補了教師專業知識方面的一些空白。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模式把教學和生產過程緊密結合起來。
我校在實施汽修專業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模式設計探索的過程中,通過四方面的措施來提高專業教師的素質。
(1)實施“名師培養工程”,提升教師隊伍的業務素質。
啟動“名師培養工程”,有層次、分類型、梯隊性地安排教師外出進修和到企業實踐鍛煉,甚至到國外職業教育發達國家參加技能培訓。
加強培養計劃的管理,根據教師特點和專業建設要求,合理安排培訓內容。對于本科學歷的教師,要以學歷進修和業務進修并重,同時考慮技能培訓。對技能型教師,要以業務理論進修為主進行培訓。對于高學歷教師,要以到企業實踐鍛煉為主進行培訓。境外培訓以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及其培養對象為主。
為盡快適應中—高職對接對師資的要求,實施“碩士培養”工程,鼓勵與支持在職青年教師攻讀研究生學歷或碩士學位,進一步提升教師的學歷層次。
(2)實施“項目培訓計劃”,提升教師隊伍的科研能力。
一是校本課程項目培訓。開展每年一度的校本課程培訓,即每年拿出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安排校內專家講授,就某一方面的問題開展理論與實踐培訓,交流教學經驗。通過完善活動的組織,提升活動的參與性和實效性。
二是課題開發項目培訓。實施以產品研發帶動的項目培訓,提高教師的實踐創新能力。組織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以研發課題的方式進行研究性學習(可首先從實訓教學設備的研發著手),從而提高他們的科研和創新能力。如成立汽車教育教學研究室,開展校本教材電子化,核心課程建設,爭取南寧市、自治區甚至國家級科研項目等活動。
(3)開展兩個拜師活動,提升專業教師的“雙師”素質。
一是開展技能型教師與理論型教師的互相拜師活動。按照新老結合、理論型與技能型結合的原則,把教師以小組為單位組織起來,互相學習理論和技能,并安排他們共同參與理論課和實踐課“一體化”教學的教材建設、課程建設和教學活動,促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能力的共同提高。
二是開展校內專任教師與來自企業一線的實踐課教師互相拜師活動。通過一對一結對子,校內教師向校外實踐課教師傳授教育教學基本知識和經驗,校外實踐課教師向校內專任教師傳授來自企業一線的最新技術技能。
(4)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隊伍的思想道德水平。
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把師德師風建設列入教師的崗位責任制,定期檢查和考核,不斷提升教師職業道德素養,使其更好地服務于職業教育。
3.建立基于工作過程的校企合作模式
工作過程系統化可最大限度地接近企業的生產環境和生產過程,但教學環境和生產環境畢竟有所不同,而且職業學校通常只具備完成學生基本訓練的條件和能力。要想掌握熟練的生產能力并快速積累工作經驗,最佳方式還是讓學生親身進入企業進行生產實習、見習,讓學生熟習企業各生產流程的操作過程,真正做到將理論付諸實踐,從而實現教學與企業的零距離接軌。使學生在專業能力方面,具有合理的知能結構,能夠有目的地、合理地利用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獨立解決問題;在方法能力方面,使學生具有獨立學習、開發自己的智力、設計發展道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新技能的能力、運用已獲得的知識、技能和經驗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和制訂工作計劃、工作過程和產品質量自我控制、管理,以及工作評價的能力。在社會能力方面,培養學生團隊意識、社會責任心和奉獻精神。
學生進入企業見習、實習,一方面鍛煉了實際操作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經常目睹工人師傅的絕活,接觸到大量的在課堂上和書本里所學不到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從而開闊了視野,大大增強了就業的適應力和競爭力。生產實習可以讓學生在企業內隨著師傅的生產過程進行熟能生巧、巧能生華的反復操作,使技能轉換為技巧。建立基于工作過程的我校校企合作的具體做法是:
(1)加強校企合作制度和機制建設,為開展校企合作提供組織保障;
(2)根據企業需求合理調整專業設置,開設多種項目定向班;
(3)共建行業、企業在職員工培訓中心;
(4)與企業簽訂用工協議,實行訂單培養;
(5)校企合作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實施工學交替;
(6)校企共建校內生產實習車間;
(7)校企合作開辦對外的4S店,與企業集團共同合作;
(8)大力開展對外培訓服務工作。
4.基于工作過程的學校實訓環境的營造。
我校通過引進企業先進文化的做法,讓校企文化在工作過程系統化教與學的過程中相融合,讓學生了解企業的工作運行方式、生產管理方式,熟知產品的工藝流程、質量保證體系,并自覺地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以此來培養學生敬業愛崗的意識,調動學生學做人、學技能的主動性,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技能本領,更重要的是接受了先進的企業文化,適應了企業規章制度的管理約束,使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大大增強。學校也從而形成了富有職業特色的校園新文化。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模式的改革能夠讓學生獲得一種全面的、切實有效和有用的教育,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我校汽修專業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模式實施效果
(一)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模式實施為社會造就素質好、技能強的高素質勞動者。
學校在企業和行業組織的影響下,面向市場確立專業方向、開發課程體系、組織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踐教學,這是有利于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職業教育模式。這一職教模式便于對學生開展職前培訓,也便于對職工開展轉崗培訓、提高培訓等,有利于造就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二)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模式有利于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的統一。
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最大特點是利用了學校與企業的各自的優勢,把以傳授間接知識為主的學校課堂教學環境,與直接獲取操作能力為主的生產實踐環境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素質,是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三)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模式有利于職業教育目標的實現。
只有輸送人才的職業學校與接收畢業生的企業緊密銜接,其培養出來的勞動者才能適應企業的崗位需求;只有企業的積極參與,才能讓職業學校了解企業的需求崗位和崗位能力要求,才能培養出職業能力強、專業技能精、敬業精神好的高素質實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