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論文格式范文

時間:2023-03-27 01:41: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英語論文格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英語論文格式

篇1

論文字數:論文編號:語種: Chinese地區:中國價格:

關鍵詞:英語論文的引述學者的論述引述格式注明引文作者注明卷號

摘要:正確引用作品原文或專家、學者的論述是寫好英語論文的重要環節;既要注意引述與論文的有機統一,即其邏輯性,又要注意引述格式 (即英語論文參考文獻)的規范性)。

引述別人的觀點,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間接引用。無論采用何種方式,論文作者必須注明所引文字的作者和出處。目前美國學術界通行的做法是在引文后以圓括弧形式注明引文作者及出處?,F針對文中引述的不同情況,將部分規范格式分述如下。

1.若引文不足三行,則可將引文有機地融合在論文中。如:

The divorce of Arnold's personal desire from his inheritance results in “the familiar picture of Victorian man alone in an alien universe”(Roper9).

這里,圓括弧中的Roper為引文作者的姓(不必注出全名);阿拉伯數字為引文出處的頁碼(不要寫成p.9);作者姓與頁碼之間需空一格,但不需任何標點符號;句號應置于第二個圓括弧后。

2.被引述的文字如果超過三行,則應將引文與論文文字分開,如下例所示:

Whitman has proved himself an eminent democratic representative and precursor, and his “Democratic Vistas”

is an admirable and characteristic

diatribe. And if one is sorry that in it

Whitman is unable to conceive the

extreme crises of society, one is certain

that no society would be tolerable whoses

citizens could not find refreshment in its

buoyant democratic idealism.(Chase 165)

這里的格式有兩點要加以注意。一是引文各行距英語論文的左邊第一個字母十個空格,即應從第十一格打起;二是引文不需加引號,末尾的句號應標在最后一個詞后。

3.如需在引文中插注,對某些詞語加以解釋,則要使用方括號(不可用圓括弧)。如:

Dr.Beaman points out that“he [Charles Darw in] has been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debate between evolutionary theory and biblical creationism”(9).

值得注意的是,本例中引文作者的姓已出現在引導句中,故圓括弧中只需注明引文出處的頁碼即可。

4.如果擬引用的文字中有與論文無關的詞語需要刪除,則需用省略號。如果省略號出現在引文中則用三個點,如出現在引文末,則用四個點,最后一點表示句號,置于第二個圓括弧后(一般說來,應避免在引文開頭使用省略號);點與字母之間,或點與點之間都需空一格。如:

Mary Shelley hated tyranny and“looked upon the poor as pathetic victims of the social system and upon the rich and highborn...with undisguised scorn and contempt...(Nitchie 43).

5.若引文出自一部多卷書,除注明作者姓和頁碼外,還需注明卷號。如:

Professor Chen Jia's A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aimed to give Chinese readers“a historical survey of English literature from its earliest beginnings down to the 20thcentury”(Chen,1:i).

圓括弧里的1為卷號,小寫羅馬數字i為頁碼,說明引文出自第1卷序言(引言、序言、導言等多使用小寫的羅馬數字標明頁碼)。此外,書名 A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下劃了線;規范的格式是:書名,包括以成書形式出版的作品名(如《失樂園》)均需劃線,或用斜體字;其他作品,如詩歌、散文、短篇小說等的標題則以雙引號標出,如“To Autumn”及前面出現的“Democratic Vistas”等。

6.如果英語論文中引用了同一作者的兩篇或兩篇以上的作品,除注明引文作者及頁碼外,還要注明作品名。如:

Bacon condemned Platoas“an obstacle to science”(Farrington, Philosophy 35).

Farrington points out that Aristotle's father Nicomachus, a physician, probably trained his son in medicine(Aristotle 15).

這兩個例子分別引用了Farrington的兩部著作,故在各自的圓括弧中分別注出所引用的書名,以免混淆。兩部作品名均為縮寫形式(如書名太長,在圓括弧中加以注明時均需使用縮寫形式),其全名分別為 Founder of Scientific Philosophy 及 The Philosophy of Francis Baconand Aristotle。

7.評析詩歌常需引用原詩句,其引用格式如下例所示。

When Beowulf dives upwards through the water and reaches the surface,“The surging waves, great tracts of water, / were all cleansed...”(1.1620-21).

篇2

近年來,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改革在國家和教育部的密切關注和直接領導下,取得了可喜的進展。雖然在諸多的方面不能一蹴而就,但是改革過程始終堅持了“以實用為主,應用為目的”的思想,使得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改革能夠面向市場需求,面向實際需要。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的諸多工作中,核心環節和內容就是轉變傳統的思想教育觀念,擺脫本科壓縮性的學科體系,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逐步樹立實用英語的教學體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職高專實用英語的教學改革首先要明確一點,那就是高職高專教育和本科教育培養的人才類型是不一樣的,前者培養的人才直接面向社會,能夠立刻勝任社會工做;而后者是培養的人才面向科研,要求學生能夠對進一步的研究打好基礎。所以前者的學習時間短,而后者則受制于學制的限制。所以在高職高專實用英語的教學改革中,培養模式和教學模式與本科教育均有區別,高職高專要逐步從本科壓縮性教學模式中脫身出來,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建立“實用”和“應用”為主要內容的英語課程教學體系。

2.在高職高專實用英語教學體系的建立過程中,要看重學生在技術、服務、管理、生產等方面的綜合素質的培養。無論是公共課,還是基礎課,都要達到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又為工作積累經驗的目的。

3.高職高專實用英語課程改革要將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使用能力作為英語課程改革的主要方面,尤其是使用能力,更是學生需要具備的必備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實用英語教學不能夠僅僅停留在口頭層面,要貫穿于聽、說、讀、寫、譯等教學內容之中。

二、高職高專實用英語教學改革調查實踐

為了能夠掌握高職高專實用英語課程改革的第一手資料,作者針對高職高專在校生和畢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走訪記錄,通過各種問題,來真實地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學習目的和學習興趣。經過統計我們可以知道:

1.學生對自己的英語水平普遍沒有信心。在參與調查的200名同學中,只有3%的同學覺得自己的英語水平達到了優秀,23%的同學覺得自己的英語水平很差。

2.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在動機不足。超過半數以上的同學認為,學習英語就是為了以后能夠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還有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就業取向不使用英語,所以缺乏學習英語的動力。

3.很多學生的的學習興趣沒有充分調動起來。61%的同學認為學習英語最大的難點就是記憶單詞,詞匯量的多少決定著英語水平的多少,但是很多學生沒有找到記憶單詞的正確方法,對于英語的學習還停留在記憶單詞這個簡單的層面上,他們無法從英語學習中發現樂趣,也找不到學習英語的意義,更加意識不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

4.對于自己英語水平不高的原因,有67%的學生認為應該歸咎于教師的講課方式,還有一部分學生歸咎于考試制度上,認為學校現有的英語考試方法不能夠真實地反映出他們的學習水平,壓抑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三、高職高專實用英語教學改革的實踐和認識

當前,高職高專實用英語課程改革涉及多諸多的方面,但是核心內容就是轉變思想觀念,對于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現狀有一個明確的了解和清晰的認識,以便于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在全面調研的基礎上,文章對于高職高專使用英語課程改革提出如下的建議。

1.明確人才培養定位,突出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改革應該堅持“實用”、“應用”的大方向,以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為主要目標,在教學內容上堅持選擇具有實用性和針對性的內容,發揮語言的工具性,培養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目前,我國已經培養出了大量的英語人才,他們在國際交往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英語也成為我國人民走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重要交際性語言。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下,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目標不能夠再局限于一門獲得學分的課程,而應該是一種可以給創業、就業、經商、貿易、生活等帶來便利的重要媒介。無論是院校領導還是英語教師,都要充分意識到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實用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職業需求和語言訓練結合起來,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就是使用而不僅僅是考試。此外,英語教學還要結合學生以后可能的就業趨向,分析學生將來使用英語的場合和所需要的英語水平,有的放矢地組織英語學習和英語訓練。

2.加強實用英語課程建設力度,明確“實用為主”的教學目標。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改革必須要明確教學目標,以此來確定課程設置。英語課程設置要考慮到學生可能使用英語的場合、環境和工作性質。例如有志于外貿交易工作的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就要學會用英語來寫發商業函電,能夠外文報紙、刊物、電視節目中獲取有效的信息,能夠運用英語進行自由交流,能夠在會議和工作的時候進行中英文轉換等,這些信息的分析對于課程設置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在對于課程設置進行規劃的同時,還應該充分里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即學生喜歡學習什么、學生對什么感興趣、學生的知識體系中還缺少什么等等,學生所渴望的、需要的、欠缺的正是課程設置所必須要考慮的。在掌握學生的目標需求的基礎上,著重解決學生在學習英語時遇到的問題或困惑,在運用英語進行交流時出現的情況等。高職高專的英語學習是一個不斷面向社會進行自我調節的過程,社會對于高職高專的學生提出了一定的目標,學生在畢業后要想順利找到工作,就必須盡可能地達到或接近這個目標。改革開放以后,應用型的英語人才成為需求的主流,所以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在遵循學習規律的基礎上,還要尊重社會的需求和學生的愿望。

3.改革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高職高專英語學習是以實用性為主,所以教學內容也應該是學生以后能夠運用的。教材的選用要具有典型性,和時代相結合,并突出實用性和趣味性。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內容大概分為兩部分,一是學習哪方面的英語知識,例如商業貿易、旅游、生物等等;二是學習什么樣的英語知識,例如語言技巧、語法、詞匯等等。所以在選擇英語教材時,應該綜合考慮這兩部分的內容。在英語教學方法上,要改變以往的做題、講題、考高分的模式,著重培養學生聽、說、寫、譯的能力。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如朗誦、表演、情境模擬等形式,來培養學生大膽說的能力和勇氣。

篇3

關鍵詞:課前預習;合作預習;問題情境

一、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許多英語教師已經將提高課堂效率的目光投向了學生,他們意識到預習是高效課堂的一個前提保證。然而對于如何進行預習,還存在著誤區,有的同學誤認為英語預習作業就相當于沒留作業,有的同學誤認為英語預習作業就是背背單詞,讀讀課文等。在實際教學中,學生預多流于形式。如何實現英語學科的有效預習值得我們研究和探討。

二、傳統課前預習

傳統課前預多限于初步了解新課的內容、復習與新課相關的舊知識、嘗試做一些課后習題等。傳統課前預習是有其產生的背景的,它是傳統教育觀念的產物。傳統教育更注重于學生知識的掌握,而忽略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大多是把知識硬塞給學生,采取的是“填鴨式”教學方法。當然,這種教學方法的形成是與早期的考試形式及教育理念密不可分的。翻閱一下多年前的中考題目,我們不難發現,越早期的中考題目,越重視結論性知識的掌握。

如今,傳統的繼承式教育觀念正逐漸被全新的創新教育觀念所取代,傳統的課前預習與新形勢下的教學側重點的矛盾日益突顯。傳統課前預習根本的缺陷在于使學生的視野局限于現成的結論,忽視了知識產生的過程,忽視了在預習過程中的體驗和感受。于是,常聽到學生抱怨:“不要再讓我們預習了,預習過后課堂上就沒有新鮮感了,聽著聽著就沒勁了,很容易跑神的?!币虼耍灿幸恍┓磳︻A習行為的教師認為“學生的預習會成為教師在教學時精心創設的一些問題情境和探索情境的羈絆?!?/p>

三、樹立與時俱進的英語有效預習觀

建構主義是當代西方最為流行的學習理論,它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認為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者。因此,學生要想成為有意義的主動建構者,作為教師,就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體現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預習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之一,因為預習本身就是自學、主動的建構,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队⒄Z課程標準》更明確提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p>

所以,對于課前預習這一學習環節,我們是不能拋棄的,但問題是,隨著教育觀念及教育方式的轉變,傳統的預習方式顯然已經不符合時展了,因此,在新的形勢下,我們勢必要重新思考該如何轉變預習觀念,建立與時俱進的英語學科有效預習模式。

四、如何進行有效預習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構建過程,認為“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構建”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因此,筆者認為以建構主義為指導,以新課程理念、目標為參照,我們可以將有效預習概括為:在學生學習新課前,讓學生自主地利用情景、協作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對舊知進行復習,對新課進行探索,以達到初步的“意義建構”的目的。

1.創設情境,激趣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的產生緣于對目前知識的不滿足。為了引起意義學習的發生,必須提供一些情境或經驗去制造學習者對自己現有理解的不滿或“困境”。這就要求教師要在預習過程中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預習的熱情。

在學習牛津英語9BUnit3Asia第一課時Welcometotheunit時,我們先讓學生通過預習,了解本單元的知識背景,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開展研究性學習,收集亞洲主要國家名勝的英語詞匯。學生有了預習目標和方法,預習不再空洞,乏味,預習也就成了他們自覺的行為。有了這樣的預習前提,課堂自然就輕松活躍了許多,學生的參與程度也很高,因為他們都急切地等待預習成果的課堂展示和教師的評價。

2.合作預習,共同提高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含有社會性成分。知識的建構主要是一種社會過程,意義是在與他人的對話情境脈絡中產生的。認知的發展產生與社會性互動,小組協作探究活動可以豐富和加深個人的理解。

筆者在指導學生預習新單詞時,作了如下安排:

①將全班同學分成6個小組,每組7至8人,指定好小組長,小組成員圍著課桌坐成一圈。

②英語課代表放錄音,其他同學聽錄音,邊聽邊劃出聽不懂的單詞。

③一個小組負責尋找課文中一個自然段中的生詞,組長將小組成員所寫的單詞集中,確定該段有哪些生詞。

④小組成員分工,查字典討論,找出讀音,明確詞意。

⑤上課時,每組派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代表們將寫著生詞、音標和意義的詞匯表放在實物投影下,簡要解釋生詞的發音與詞義。

⑥所有生詞解釋完畢后,課代表將預先準備好的標準版本放在投影儀下,請學生朗讀,糾正讀音。

以合作預習的形式布置給學生,要求他們先自我協作,獨立思考,通過反思,修改和提煉自己的方案,然后再相互協作,對自己的觀點和別人的觀點作出分析和評論,從而達到初步的意義構建。通過這樣的合作預習,學生個體的思維與智慧就可以被整個群體所共享,由整個學生群體共同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3.教師引導,服務學生

建構主義認為,教師也是學習者。意義建構的過程中,教師往往是以專家型學習者的身份出現在跟學生一起組成的學習者共同體中,成為學生建構科學意義的幫助者、指導者和資源中介。

(1)幫助學生成立預習小組

教師在幫助學生成立預習合作小組之前,有必要對學生的特征進行分析,從學生的認知能力、英語知識水平、學習方式等方面出發,采用異質分組的方式,使小組成員具有分布式的專長。成員的專長不同,可使其在問題解決過程中互為資源,彼此取長補短,促進個人知識及集體知識的增長。

(2)為學生創設預習的趣味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情境的創設要盡可能給學生提供與復習舊知識、預習新知識有密切聯系的問題。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下,通過英語活動與同學交流獲得認識,并把這種新認識與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相聯系,把新知內化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并在這個內化的過程中對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調整、修繕,使之更趨科學、和諧。

(3)成為學生預習的伙伴和引導者

教師作為學生英語學習的教練、伙伴和幫手,要幫助學生把經驗組織起來,形成解決問題的適宜結構,使學生在形成科學理解的最近發展區上得到及時的支撐,在必要的時候為學生搭建腳手架,幫助學生沿著自己的預習探究逐步攀升,完成意義建構。:

總而言之,現代教學理念從注重學習知識結論轉變為注重知識的探究過程,教師的工作已不再是單純教學生學習知識結論,而是教學生如何去獲取新的知識,是學生各方面能力培養和提高的實施者和推動者。教師要努力在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逐步轉換自己的角色,預習這個環節也不例外,高效的預習要以教師充分準備為前提,以學生積極思考為基礎。

我們應該提倡一種探究型的預習。預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自己是怎樣發現或獲得這些結論的,關注自己解決問題時產生的新想法,關注自己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不解之處。如果學生能長期在這樣一種方法下預習,相信他們在對英語教材更透徹理解的同時,也必然會有更深的體驗和感悟,這些體驗和感悟也正是英語教師在教學時所期待的多元化的生成性內容,學生自然生成的有效學習成果真正保證了高效課堂的實現。

參考文獻:

篇4

一、教育市場化的理論基礎

(一)新自由主義思想

興起于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派”也稱為“芝加哥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弗里德曼(MlitonFried-man)和哈耶克(F.A.Hayek)。新自由主義思想的根本觀點是:當代社會的所有弊病是由于資產階級國家干預過多造成的。希望返回到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去?!叭绻麌腋深A少一點,競爭就會進一步發展,壟斷就會大大減少?!贝?,他們要為市場自由競爭恢復名譽,他們認為市場機制在滿足人類欲望和分配生產資源到各種不同用途上起著重大作用。“市場資本主義(如果真正讓它起作用的話)則是唯一使每個人最可能在社會中得到他所希望的東西的一種制度?!薄菄腋深A妨礙了市場資本主義的發展,使得自由競爭不是名副其實的自由競爭。他們所指的國家干預包括西方國家的“國有化企業”、“福利國家”和巨型壟斷企業。他們認為解決問題的出路是把資本主義國家的國有化企業私人化。新自由主義思想推動了國有企業的改革,也打開了教育市場化之路。

最早提出教育市場化觀點的是弗里德曼,他認為教育不應該是政府提供的一項服務,而應該是自由市場體系中的一部分。弗里德曼在1955年發表的《政府在教育中作用》一文中指出:“我相信,若要對我國教育體制動大手術,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私有化之路,實現將整個教育服務中的相當大的部分交由私人企業個人經營。否則,沒有什么辦法能摧毀或者至少極大地在削弱現存教育建制的權力,而摧毀或削弱現存教育建制的權力,乃是根本改革我國教育體制所必要的先決條件。此外,也沒有什么辦法能給公立學校帶來競爭,而只有競爭才能迫使公立學校按照顧客的意愿改革自身”。哈耶克也認為“不存在用以決定誰該接受進一步教育的所謂公平的教育依據,不必通過教育手段對學生進行選拔。對學生進行選擇的唯一途徑是競爭和市場過程”。

(二)新公共管理主義

20世紀90年代初,在大多數先進國家中產生了一種新的公共部門管理模式。這種新模式有幾種不同概念,包括“管理主義”、“新公共管理”、“以市場為本的公共行政”、“后官僚典范”或“企業型政府”。盡管名稱不同,它們實質上描述的是同樣的現象——“為實現經濟(Economy)、效率(Eficiency)和效果(Efectiveness)的‘3Es’作出的決定性的努力”,p傳統的官僚制將被一種以市場為基礎的模式取而代之。新公共管理的主要觀點是:“注重管理而不是政策,注重績效評估和效率:將公共官僚制組織劃分為一些在用戶付費的基礎上相互協調的機構;利用準市場化和簽約包出工程的方式促進競爭;削減成本;具有一種特別重視產出目標、限期合同、金錢刺激和自主管理的管理風格”?!绹膴W斯本和蓋伯勒在《重塑政府》一書中提出了“企業型政府”這一觀點,他們認為“大多數企業型政府鼓勵提供服務者之間的競爭……寧可采用市場機制而不是官僚機制”??傊?,新公共管理主義思想的核心是要把公共行政僵死的、等級制的官僚制組織形式轉變為公共管理的彈性的、以市場為基礎的形式。

對傳統的官僚管理模式的批評也波及教育領域。美國的一些打算改革美國公立學校教育的人認為:由國家通過民主的方法對公立學校進行管理的理念應該被拋棄了。由人民對學校進行民主管理這種方法應該被一種全新的體系所取代,轉而由市場進行間接的管理。美國政治家約翰·喬布和泰利·莫(JohnChubb&TerryMoe)在《政治、市場和美國學?!芬粫兄赋觯骸笆袌鐾ㄟ^它們自身的特性,能夠培養高效學校所必須擁有的自治。……消費者不會有購買低效學校的產品的需要,因此這些學校就會從市場中消失?!瓕W校進行民主管理不可避免會培養官僚作風,而這就會扼殺高效學校所必須擁有的自治”。

二、英美教育市場化的社會背景

自20世紀80年代初期以來,英美國家對公共部門的規模和能力進行了抨擊。尤其是羅納德·里根于1980年和瑪格麗特·撒切爾于1979年大選獲勝以后,就開始推行公共部門的改革。公共部門在三個方面受到抨擊。首先對公共部門的“規?!碧岢隽伺険?,認為政府過于龐大,浪費了過多的緊缺資源。其次,關于政府的“范圍”也發生了爭論。認為政府本身介入的活動過多,凡是可由私營部門提供的服務均可通過合同或直銷方式轉交給私人提供者。第三,政府的“方法”受到持續不斷的抨擊。認為官僚制的方法必定會造成工作無起色和效率低下。如果必須由政府從事某些活動,也需要尋求除官僚制之外的其他的組織方法。對公共部門的規模、范圍和方法進行的抨擊所產生的明顯結果是削減政府和改變其管理方式。

英國政府開始實施強硬的財政緊縮政策,積極推行國有企業私有化并著手解決福利國家政策所引發的種種問題。在撒切爾內閣和智囊班子中,信奉哈耶克主義自由市場觀點的所謂“新右翼”(NewRight)人士占據了主導地位,其中包括曾在1981至1986年間擔任撒切爾內閣教育大臣的約瑟夫爵士(SirKeithJoseph),以及撒切爾時代教育政策的主要設計師萊特溫(OhveI_etwin)和塞克斯頓(StuartSexton)。約瑟夫爵士在1796年時所說的一句話,也許最能代表他們的市場主義信念。他說:“盲目的、非計劃性的和沒有協調的市場智慧完全優越于精心研究的、理性的、系統的、善意的、合作的、有科學依據的和尊重數據事實的政府計劃。……市場體制是國民財富的最佳發生器;它能夠以人類思維不能理解的方式,在沒有強制、指導和官僚干預的情況下,協調和滿足無數個體的不同需要?!?/p>

英國人把包括教育市場化、教育私有化在內的“私有化運動”,稱作“撒切爾革命”。撒切爾夫人主要顧問謝爾曼于1987年8月6日《每日電訊報》寫到:“倘若沒有英國全部學校的私有化,那么撒切爾革命就是還沒有完成。”因為“保守黨”(私有化運動)前沿正在向私有化尚未觸動的那些國有部門推進。我國這些社會部門的活動,諸如衛生和教育,這兩者加起來每年都要消耗國民收入的三分之一,而竟對市場機會幾乎一無所知?!?/p>

對這場運動,英國人自己是引以為豪的,他們說:人們看到的撒切爾革命的經濟和財政好處還是表面的,“而最重要的收獲時下人們也許還只能朦朧地認識到:這是對政府思考和行為方式的一場改造。……那些國有的產業部門把政府官員和部長們拖到了消費者利益的對立面。全國私有化工作一旦完成,部長們什么都管的角色必將一去不復返?!?/p>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美國教育財政支出不斷上升,但基礎教育質量卻始終不盡如人意,這引發了學校效能研究,即影響學校效能的因素是什么。許多研究發現官僚是影響學校效能的關鍵因素。美國政治科學家喬布和莫研究了學校自治與學生成績的關系。他們發現公立學校對的政治要求反應太快。這種結果是由于“公立學校受到機構的直接民主控制”,而這些機構“天生地破壞了學校自治,并天生地有益于官僚”。他們還發現公立學校中的政治與官僚并不有助于形成與高學術成績有關的學校組織的合意形式。與此相反,市場取向的非公立學校更可能產生他們所說的有效組織。這些高成績學校(主要是非公立學校)與低成績學校(主要是城市學校)有顯著區別:“他們的目標更清楚且在學術上更有抱負,他們的校長是更強有力的教育領導,他們的教師是更專業的人員與更和諧,他們的教學工作在學術上更強有力,他們的課堂更有秩序并更少官僚”。因此,喬布和莫認為教育中的家長選擇是一種根除民主政治與官僚的反作用的方法。

三、英美教育市場化的主要形式

英美教育市場化改革在具體實施中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模式,而是有著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英美除了大力發展私立教育外,還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改革形式。特許學校(CharterSchoo1)。所謂特許學校,其基本含義是根據特定的合同或“特許狀(Charter)”來開辦的公立學校。與傳統公立學校最大的區別是,特許學校憑著這張“特許狀”擁有充分的自治權與辦學權,得以從政府控制和微觀管理中解放出來,在教師雇傭、教育資源分配、入學、人事管理等方面享有自。1991年,美國明尼蘇達成為第一個通過特許學校法的州。該法允許學區授予某些學校以“特許狀”并建立特許學校。到1998年為止,已有34個州通過了特許學校立法,允許有志于改革的一些學校及團體進行建立特許學校的嘗試。特許學校向各類學生開放,供學生家長自由選擇。不少教育改革專家認為,雖然特許學校不是一種將學校完全放開的學校市場化的形式,但是它體現了學校市場化改革的核心:強調學校有權直接與其顧客相聯系,學校的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地滿足顧各的需要,供顧客進行自由選擇。因此,特許學校是通過學校內部的改革來使學校結構適應現存的管理結構、是一種“有限的市場化”的做法。

學券制(EducationVoucher)。所謂學券,就是政府發給學生家長的一種有價證券,學生家長可以使用該學券在任何政府承認的學校,包括私立學校中支付學費或其他教育費用。其目的是促進各學校,特別是私立學校與公立學校之間的競爭,從而提高教育質量。其實質是運用市場手段來運作公立學校,增加公立學校中的私營成分,以恢復其活力。學券制最早由經濟家米爾頓·弗里德曼于1955年提出,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在個別州進行了實驗。但進展不大。90年代后,在美國教育改革大潮的推動下,至1995年,有十幾個州對學券制進行了立法討論,并在威斯康星、加利福尼亞、俄亥俄、佛蒙特、俄勒岡、波多黎各等州進行了較大規模的實驗、推廣,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民營教育公司。美國愛迪生公司(EdisonProject)成立于1992年,在全美16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管理79所學校,在校學生3.8萬名。市場分析人士認為該公司到2005年管理的學校將達到420多所,學生數將達到26萬。愛迪生公司非常注重通過市場籌措資金,1999年7月,微軟公司的合伙創始人艾倫(PatticAllen)注入3000萬美元,成為投資人之一。1999年11月,愛迪生公司在美國華爾街發行股票,成為上市公司。民營教育公司的出現和發展,對所在國家教育的推動作用是明顯的。它既增加了教育投入,提高了社會對教育的關注程度,又注重了教育效率的提高,推動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創新;同時它還增加了教育供給,滿足了人們教育選擇的需要。這些無疑都是民營教育公司對整個教育發展的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

公助學額計劃(AssistedPlacescSheme)。這項計劃是由英國《1980年教育法》頒布實施的。根據這項計劃,政府將為來自低收人家庭的優秀學生進入獨立學校(IndependentcShol,指非政府舉辦的學校,也有人稱其為私立學校——vate,cSho1)學習提供全額或部分學費資助。每所參與該計劃的獨立學校都要與中央政府簽訂一份合同,其中規定:校方每年將提供一定數量的學額,根據家庭收入對學生學費進行一定程度的減免,余額部分由政府提供補償。參與該計劃的獨立學校仍然保持獨立的地位,它們負責對人選學生的學業水平進行甄別,但是每年享受公助學額的學生必須有6o%來自公立學校。至1985--1986年度,政府已向226所獨立學校支付了3380萬英鎊,用于公助學額學費的減免。受惠于該計劃的學生達21412人,其中4o%享受完全免費資格。公助學額計劃的實施,使收入較低的家庭也有了與富裕家庭一樣的選擇權,有效地促進了社會流動,也體現了著重資助作為消費者的學生(家長),而不是資助作為教育服務提供者的學校的市場化改革方向。自由入學政策(OepnEnmlment)。這項計劃由英國《1988年教育改革法》頒布實施。英國家長的擇校權在(1980年教育法》中就有了規定,但由于地方教育行政當局為熱門學校人為地設置招生上限,使許多家長經常失望而歸。<1988年教育改革法>對此提出了新的安排:以1979年的招生數作為一個學校的標準招生數(StandardNumber,如果某一學校1988年的招生數高于1979年,則以1988年的招生數為標準招生數);學校在標準招生數之內不得拒絕學生的入學申請:如果一個學校不再有招收標準招生數的能力,地方教育行政當局和學校董事會經中央教育主管大臣同意,可降低該校的標準招生數。但是減少的名額不能轉到其他較差的學校;如果學校受理的申請人超過標準招生數,地方教育行政當局通常實施本學區學生優先原則,但家長有權對地方教育行政當局的決定提出上訴。自由入學政策的實施,使各個學校的招生不再得到地方教育行政當局計劃的保護,而更多地依賴標準招生數之內家長的選擇。這無疑強化了學校間的競爭,從而促使它們更加注意傾聽消費者的呼聲,不斷提高自己的辦學水平。

直接撥款公立學校(GrantMaintainedSchools)。英國(1988年教育改革法規定,任何公立中學和學生人數超過300人的公立小學,經家長秘密通訊投票認可,都可向中央教育主管大臣申請脫離地方教育行政當局的控制,成為直接撥款公立學校。轉制后的學校直接接受中央政府的撥款,并在管理方面享有與獨立學校同樣的自。英國公立學校歷來由地方教育行政當局負責開辦和維持,直接撥款公立學校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安排。實施這項政策背后的主要想法是:建立一種由家長主導、經費直接來自中央、具有高度自的公立學校。這也是右翼壓力集團的重要主張,其目的是削弱地方教育行政當局的作用,最終使它們逐漸消亡。在右翼人士看來,地方教育行政當局在配置教育資源方面代表著計劃和低效,而直接撥款公立學校能夠在確保義務教育完全免費的前提下消除地方教育行政當局的影響。他們甚至認為,應該將公立學校的所有權從地方教育行政當局轉移至獨立的托管機構,由它們自主經營、自主管理。

教育行動區計劃(EducationActionZone,由(1998年教育法頒布實施)。該計劃規定,政府將[就教育薄弱地區公立學校的管理權向社會公開招標,社會各界,特別是私營工商企業均可提出申請,在教育薄弱地區成立教育行動區,接管所屬的公立學校。教育行動區將享受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包括可以自主設計課程、高薪聘請校長和教師、實現資源共享等等。成功的申請者必須提供令人滿意的學校革新方案和合同期內改善學校辦學質量的具體目標,并在政府的額外撥款之外注入相應的配套資金。教育行動區計劃意在通過管理權的招標,吸引教育以外的社會力量參與教育薄弱地區學校的管理和運作。從而為薄弱學校帶來新的管理思路、經驗和資金,迅速扭轉這類學校的辦學質量。1998年6月和1999年11月,政府先后批準成立了兩批共66個教育行動區,地域遍布英格蘭全境。

督導制度的市場化改革(由<1992年教育(學校法》頒布實施)。主要措施包括:由根據該法成立的教育質量處取代原陛下督學處,負責受理注冊督學的申請并對申請者進行培訓,向合格者授予注冊督學資格,學校督導工作由教育質量處公開向注冊督學招標,并與中標者簽定督導合同,增加督學的法定權力,如果他們認定一所學校辦學失敗,其督導報告中提出的整改措施經學??偠綄W批準即具有法律效力。此次改革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引入市場化的招標機制,督導管理機構和督學的關系由原來的行政隸屬關系變成了合同買賣關系,促進了學校督導市場的競爭。

四、競爭一教育市場化改革的核心

盡管英美兩國在教育市場化改革中采取了不同的舉措,但改革的核心卻是一致的——在教育領域中引入競爭機制,支持私立學校與公立學校以及私立學校之間的競爭。只有競爭才是“整個私有化主張的核心”,是推動教育發展的最為有效的機制。正如諾貝爾獎得主、人力資本理論的先驅之一加里·貝克爾所說:“無論是推動教育發展,還是促進啤酒生產,我都相信競爭的巨大作用。在高等教育領域,美國世界領先,而這個領域是美國競爭進行的最為激烈的領域。競爭是極為重要的。”佛大學的經濟學家曼基夫說:“二十世紀的經濟史表明,以自由競爭為基礎的制度要比由國家實行中央控制的制度更有利于消費者,學齡兒童也該享受自由競爭的好處?!?/p>

篇5

影視藝術所帶給人們的微妙的情感,會讓人們保持協調穩定的情緒,會讓人們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影視藝術傳達給我們的是愛、友情、親情以及善良等情感,這就使處于當今快節奏生活下的人們在精神層面得到了需求的滿足,豐富和彌補了人們的精神生活,調節了人們的不良的情感與情緒。欣賞影視藝術的同時,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生放松和釋放自己一直壓抑的情緒,身心放松,而且可以為大學生的情緒宣泄提供一定的渠道和途徑,這樣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就能得到很好的調整。影視藝術有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影視藝術可以教育大學生人生的很多道理,培養他們的拼搏奮斗的精神,促使大學生全面、自由的發展,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質和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影視藝術中的勵志題材的作品,對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有著示范、引導作用。

二、影視藝術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與人格塑造方面的消極影響

并不是所有的影視作品都適合觀看,部分影視藝術作品違背了我國的文化發展的需要,宣傳推廣不健康的思想和觀念,這些影視藝術在大學生中的流傳致使大學生受到錯誤的引導,對于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很不利。大學生由于受影視藝術作品中所宣傳的“拜金主義”、“英雄主義”、“享樂主義”的影響,在生活中表現的很自我,認為自私自利并不是合作觀念和集體意識的缺失等等。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也是一個正在成長的群體,影視藝術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主要體現在對大學生人格塑造的影響,這種消極的影響只要科學的引導和教育,就可以避免大學生受到這些東西的污染,可以幫助大學生健康良好人格的形成。因此上,教育從業者和學校、社會要對影視作品進行把關,對待一些影視藝術傳播領域中的不良傾向要及時發現與制止,而影視藝術從業者不能因為收視率或票房的因素而媚俗、低俗,要有大局觀與職業道德。正如所說:“文藝作品不能作市場的奴隸?!?/p>

三、發揮影視藝術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與人格塑造的積極作用

篇6

漢口學院本科畢業論文(設計)開題報告表

院(系)名稱專業名稱年級

外國語學院英2009肖靜語級靜

學生姓名學號

2009932125劉麗

指導教師姓名

填表時間:

2012年12月24日

擬選題目選題依據及研究意義TheScarletLetterisan1850romanticworkoffictioninahistoricalsetting,writtenbyNathanielHawthorne.Itisconsideredtobehismagnumopus.Setin17th-centuryPuritanBoston,Massachusettsduringtheyears1642to1649,ittellsthestoryofHesterPrynne,whoconceivesadaughterthroughanadulterousaffairandstrugglestocreateanewlifeofrepentanceanddignity.Throughoutthebook,Hawthorneexploresthemesoflegalism,sin,andguilt.Hawthorneisafamousromanticnovelistofthe19thcentury,hewasadeptatusingromanticimagination,symbolism,aplentyofmoralsubjectivecolorandPsychologicalanalysistoexploretheinnerworldofthecharactersandpresentthetheme.InhismasterpieceTheScarletLetter,Hawthornemakesfulladvantagesofthoselanguageskills.Mostimportantly,symbolismisthroughoutthewholenovelandhasvarietiesmeaning.So,Hawthorneisregardedasapioneerofthemodernsymbolismliterary.ThisthesisbrieflyfocusesonanalyzingthosesymbolismsinTheScarletLetter.Symbolismisakindofspeechwhichdependsontheinnerlinkoftwothings,usessomespecificimagestopresentabstractconcepts,thoughtsandemotions.Symbolismplaysaveryimportantroleinliterarywriting.Itbringsaloftysignificancetothearticleandmakesthearticlehaveasubtleandprofoundtheme.ThisthesisconcentratesontheapplicationofsymbolisminTheScarletLetter,whichisregardedasthemajorwritingcharacteristicinthenovel.Wecanfindsymbolisminthechangemeaningof“A”,inthesymbolofthenameofthecharacters,inthemeaningofthescenes.Itisnodoubtthatonlybyanalyzingthosesymbolismindetail,canwehaveaoverallsenseofthethemeandgetabetterunderstandingofsymbolism.

SymbolisminTheScarletLetter

選題的研究現狀TheScarletLetteristhefirstnovelofHawthorne,afterthebookadventin1850,Hawthornebecamefameandrecognizedasthemostimportantwriteratthattime.Further,Hawthornecalledhis“romance”as“psychologicalromance”,thisisenoughshowsthatHawthornehadpaidmuchattentiontopsychologicaldescription,thereasonwhyheattachmuchimportancetopsychologicaldescriptionisthat:ononehand,hewasaffectedbythetimesandreligious,confusedwiththespiritandthesoul,hethoughtsincethesoulhavegoodandevil,loveandhate,andhavesins,theyareshouldberevealedsoastopunishingevilandpromotingvirtue,awardingloveandsuppressinghate.Butontheotherhand,people’spsychologicaldependonpeople’sbehavior,ifwenotanalyzethecharacter’spsychologicalwecannotunderstandtheinnerofthecharacter,wewillinevitablyseemedsuperficial.Forreaderswhoareaccustomedtoreadingourtraditionaltechniquestodrawcharacters,theymayfeelThestoryrhythmistooslow,butheistheoriginatoroftheAmericanpsychologicalnovels.Aftersomanyyears,thebookalwaysunderworship,thecriticsneverstoppedconcerningaboutthisnovel.TheScarletLetterisnowrecognizedasanimmortalmasterpieces,Hawthornealsoreceivedahighrating.TheScarletLetterisan1850romanticworkoffictioninahistoricalsetting,writtenbyNathanielHawthorne.Itisconsideredtobehismagnumopus.Setin17th-centuryPuritanBoston,Massachusettsduringtheyears1642to1649,ittellsthestoryofHesterPrynne,whoconceivesadaughterthroughanadulterousaffairandstrugglestocreateanewlifeofrepentanceanddignity.Throughoutthebook,Hawthorneexploresthemesoflegalism,sin,andguilt.Indomestic,manyscholarshavedeeplyresearchedTheScarletLetter,someanalyzedit’sthemefromtheperspectiveofthesocietybackgroundandstoryStructure,somefocustheirresearchonhowwomenpursuingmarriageandamourunderthatsocietysetting,somescholarspayattentiontothesymbolismusedinthenovel,but,amajorityofscholarsputmainenergyonanalyzingthepsychology,character,imageoftheheroandheroininTheScarletLetter,byanalyzingthehumanityofthethreemaincharacters,wecanunderstandtheabominableinfluenceonhumanityresultedfromPuritanism.Inourcountry,therearemanyworksaboutresearchingthescarletletter.Forexample,Hawthorne’sfeministthoughtreflectedonHesterPrynnewrittenbyChengShuHua.PaltielguliIsaac’sworkfromChinesefeministliterarycriticismperspectiveviewHesterPrynne’simagein

TheScarletLetter.ForeignscholarshavealongerhistoryinresearchingHawthorne,intheearly1836,ParkerBenjaminpublishedthefirstarticlemadecommenceonHawthorne’sworksontheNewEnglandjournal.In1932,RandallStuarteditedandpublishedHawthorne’sAmericandiary,thispushedtheresearchofHawthornetoahigherclimax.Atthattime,theresearchbegantoinvolveHawthorne’sbeautytheoryandpoliticalpoint.In1976,Americanestablished“researchinstituteofHawthorne”especially,payattentiontoHawthorne’sromanceprinciple.SomehavesuggestedthatTheScarletLetterisfartoodescriptive,tothepointthatthewordsloosemeaning,andthereaderisdesensitizedtothemessagethattheauthoristryingtoconvey.Thisalsocausesthebooktolosepace,andturnoffreaderstoreadingHawthorne’sworkentirely.Whichissomewhatapity,consideringHawthornewasquitetheauthorinwritingshortstories,andpoems.Perhapshefeltheneedtowriteabookonthesubjectbecauseitwaspersonal,however,manyfeelitisashortstorywiththelengthandpaceofagreattome.Hawthorne’sworksreallyaregood,butsomedidfindthatthisbookdidusetoomanywordswhenjust1or2wouldhavebeensufficient.Methinksthat’smorearesultofromanticstylethanitishisindividualwordchoice.Theexcessofwordscanbefoundinotherbooksofthatera,likeFrankenstein(particularlyPercy’sedit)--MaskedSheik,6January2007(UTC).Contrarytowhatsomebelieve,thisisagoodbook,Ithinkitisfineinthemethodsofdescriptions,thoughIwillagreethatattimesyoudogetboredwithit.Thenagain,everybookhasit’slessinterestingparts.Ifyouliketofigureoutsymbolismoryouliketoseehowpeoplereactincertainsituations,psychology,itisinteresting.Oryoumightreaditduetothesimplefactthatitisrequiredforschool.Irrelevantofwhetheryouguysthinkthatthisbookisgoodornot,thecriticismsectionneedsreferences.Perhapsincludingarticlesofliterarycritics,orsomeotherdocumentedcriticismofthenovel,Justsaying“thisisagoodbook”doesn’tnegatetheneedforsuchasection,andsaying“Somehavesuggested”isborderingonweaselwords.Let’suseactualcitations,notourownopinions.AlthoughIpersonallyagreethatthisbooksucks,Iagreewiththecommentabove.Ifthearticlecontainsanyopinions(whichisdebatablewhetheritshould),theymustbebalanced,andbefromcrediblesources.(Wikipedia:Describingpointsofview).MostreviewersgaveHawthorne’snovelhighpraiseatthetimeofitspublication.EvertA.Duyckinck,oneofthemostinfluentialcriticsofhisday,calledthetalea“psychological

romance”,astudyofcharacterinwhichthehumanheartisanatomized,carefully,elaborately,andwithstrikingpoeticanddramaticpower.HealsopraisedHawthorne’sdeparturefromtheoverlyornatewritingstylepopularatthetime,whichdisplayed“artificeandeffortattheexpenseofnatureandease.”Duyckinck’sreviewwassupportedbymostwesternscholars.(Wikipedia:Neutralpointofview)

擬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思路TheScarletLetterisregardedasthefirstsymbolismnovelinAmericanliterature.Wecanfindsymbolismthroughoutthewholenovelandhavevarietiesmeaning,suchasthesymbolof“A”,thesymbolofthecharacter’sname,thesymbolofdifferentscenes,onlybyanalyzingthosesymbolismindetail,canwehaveaoverallsenseofthethemeandgetabetterunderstandingofsymbolism.Thisthesismainlyinvolvesfollowingtopics:1.IntroductiononHawthorneandTheScarletletter.1.1IntroductiononHawthorne.1.2IntroductiononTheScarletletter.1.3IntroductiononTheThemeofTheScarletLetter.2.IntroductiononSymbolism.2.1DefinitionofSymbolism.2.2CharacteristicsofSymbolism.2.2.1Polysemy2.2.2Uncertainty3.TheUsageofSymbolisminTheScarletLetter.3.1TheSymbolof“A”.3.1.1“A”standsfor“adultery”3.1.2“A”standsfor“alienation”3.1.3“A”standsfor“able”3.1.4“A”standsfor“angel”3.2TheSymboloftheCharacters.3.2.1HesterPrynne3.2.2ArthurDimmsdale3.2.3RogerChillingworth3.2.4Pearl3.3TheSymboloftheScenes.3.3.1Thescaffold3.3.2Thejailandthetomb3.3.3Thevalley4.Conclusion

研究的創新點及重、難點ThisthesislaystheemphasisonanalyzingsymbolismusedinTheScarletLetter.Asweallknown,TheScarletLetterisregardedasthefirstsymbolismnovelintheAmericanliterature,therearevarietiesofsymbolisminthestory,suchasthesymbolof“A”,thesymbolofthecharactersname,thesymbolofdifferentscenes.AmongThem,itisdifficulttounderstandthesymbolof“A”,because“A”variesconstantlywiththedevelopmentoftheplot,andtheyareoftenemergedinthecriticalperiodoftheplot’sdevelopment.Besides,thisthesisisontheuniquepositiontorevealthesymbolismofthescenes,whichisveryinnovative.Throughoutthewholenovel,therearedifferentscenes,carryingdifferentmeanings,thoughtheyhaveprofoundsymbolism,theyrarelybediscussed.Thisthesistryingtomakeupfortheshortageinthisaspect.

研究進程安排December20-January16:January17-February28:March7-March27:March28-April10:April11-May8:posingquestionsoftheresearchandcollectingmaterialsanalyzingthematerialsandwritinganoutlinecompletingthefirstdraftandseekingthesupervisor’sadvicerefiningthepaperaccordingtosupervisor’ssuggestionsfinalizingthethesisbasedonthesetrequirements

主要參考文獻[1]Brown,Gillian.“Hawthorne,Inheritance,andWomen’sProperty”,StudiesintheNovel23.1(Spring1991):107-18[2]Brodhead,RichardH.Hawthorne,Melville,andtheNovel.ChicagoandLondon: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73[3]ChangYaoXin.ed.ASurveyofAmericanLiterature[M].NanKaiUniversityPress.1990[4]GeorgeMcMichael,ed.1985,ConciseAnthologyofAmericanliterature(SecondEdition)[M].MaemillanPublishingCompanyNewYork,181.[5]Perry,R.B.PuritanismandDemocracy[M].NewYork:VanguardPress.1944.[6]霍桑.霍桑作品集——紅字[M].周曉賢,鄧延遠譯,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5[7]霍桑.紅字[M].熊玉鵬,賈文淵,賈文浩譯,太原:北岳文藝出版,2000[8]李儒壽.《紅字》女主人公海絲特·白蘭性格特征探析.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5

[9]任曉晉,魏玲.《紅字》中象征與原型的模糊性、多義性和矛盾性.外國文學研究,2000

其他說明

指導教師意見

指導教師簽名:2012年指導教師小組意見月日

篇7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 英美文學課 多媒體課件 適用性

美國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在《心智架構:多元智能理論》一書中系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將人類智能界定為語言/言語、數理/邏輯、視覺/空間、身體/運動、音樂/節奏、自我認知/反省、人際交往和自然觀察八種智能。傳統教育觀念對人類智能的開發局限于語言和邏輯智能,而多元智能理論則拓寬了人類智能的研究領域,旨在開發創造性思維,引入中國教育界后倍受重視,恰恰應和了素質教育改革的趨勢。本課題聚焦于多元智能理論關照下的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本科二年級的英美文學入門課程教學改革。毋庸贅言,這門課程對于英語專業學生極其重要,但教學任務非常艱巨。課時的有限增加教學難度,教師難免采用“一言堂”的講座形式,向學生浮光掠影地介紹文學史,解讀極少量作品;加之本科二年級學生并未形成明確的學術興趣,對于文學經典的閱讀只能淺嘗輒止。教師在教學中授學生以“魚”和“漁”都是不夠的,還應授其以“欲”:讓學生對文學經典產生偏愛。筆者在其教授的本科二年級英美文學課中嘗試在多元智能理論的關照下,制作多媒體課件,應用于實際課堂教學組織過程,克服了傳統講座型教學中的一些問題。

一、多元智能理論在英美文學課改革中的適用性

1.全方位提升學生的多元智能

隸屬于語言學習的英美文學課重點提升學習者的語言智能,但深入的文學解讀可以全方位提升多元智能。以該理論為指導的文學課程應體現兩個思路:“一是為多元智能理論而教,二是通過多元智能來教”(霍力巖24)。這兩方面是相輔相成的。如何使語言能力有待提高的學生通過這門課最大程度地得到多元智能提升呢?“為多元智能理論而教”就回答了這一問題。學生堅持從教師精選的文學文本中領略語言的精妙,語言智能得以提升;小說、戲劇展現的社會圖景和人物沖突可以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有助其社會交往、自省智能的提升;詩歌所傳達的音律美可刺激學生音樂智能的發展;文學作品細膩的畫面美對學生視覺空間智能的提升也大有裨益。本科高年級以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領悟力可以確保他們僅通過文字媒介即可達到文學作品對其多元智能要素的作用;但對于本課題研究對象――本科低年級學生來說,文字途徑遠遠不夠。所以,這就要求“通過多元智能來教”:將文字學習途徑多元化為可以作用于學生視覺、聽覺、空間、邏輯、社會交往等各方面智能領域的刺激因素。筆者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將文學作品中單一的文字魅力借助音頻、視頻、動畫和游戲等多種媒介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可以將文學文本中潛在的文學感受作用以直觀的形式呈現出來,直接刺激學生全方位智能的提高。學生通過課程得到閱讀經典的“欲望”,便可借助他們已被調動起來的多元智能獨立獲得文字、音、型感受場的智能刺激要素,自如地從文字時空過渡到邏輯、視覺、聽覺、社會時空,從而領略文學經典的魅力。所以,教師在此課程中借助多媒體形式溝通了博大精深的文學世界和語言能力及理解力有限的文學初學者的感知世界。

2.彌補學生英美文學學習興趣的缺失

興趣缺失的重要原因在于閱讀文學作品時的豐富閱讀體驗被抽象、枯燥的課堂知識灌輸所取代。傳統的英美文學課“文學史+選讀”(王守仁 11)的講座模式要求“學生既了解英美文學的發展過程,又能讀懂古今經典文本,還要對文學產生持久的熱情,這樣高的期待難怪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文學興趣”(范誼 155)。教師在有限的課時里難免會以考試為導向,抽象、扼要地介紹作品梗概、作家的寫作技巧和文體風格;學生沒有足夠的先期閱讀體驗,只是機械地背誦知識,應付考試。于是“文學體驗”被簡化為“文學知識”,失去了直覺體驗的文學課失去了靈魂。于是,很多教師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會課前布置大量閱讀材料,但閱讀文本的語言難度又會使單詞量有限的學生產生挫敗感。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Krashen)二語習得理論中的“情感過濾假說”(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認為二語習得的成功取決于學習者的情感要素,應該相信“興趣是后天形成的”。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制成的多媒體課件能夠在課堂活動中使學生的各種感官活躍起來,從而全方位調動他們的興趣和積極性。筆者在以PPT為主體的課件中插入了介紹文學大師的相關圖片、BBC視頻和音頻節目、文學文本改編的flash和視頻、詩歌的名家朗讀音頻和動態畫面等形式多樣的互動多媒體畫面。這樣豐富多彩的課堂展示部分將刻板、昏昏欲睡的課堂氣氛一掃而光。

3.引導學生進行英美文學名著的細讀

令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只是學習的開端,文學的學習并無捷徑可走,所以引導學生進行文學名著的細讀也必不可少。對原文經典積累很少的低年級學生對名著的了解多來自名著縮寫本,如“書蟲”系列??死甑摹爸R輸入假說”(Input Hypothesis)堅持學習者通過接受可理解的語言輸入信息(comprehensible input)來習得語言,語言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斷接受略高于學習者自身水平的語言信息,“i+1”即表述了“輸入假說”原則。傳統的“滿堂灌”式授課給予學生過多的知識輸入,這種知識轟炸會把他們弄得頭昏腦脹,使得學生在未產生學習興趣就已產生排斥心理,甚至對老師平時發的閱讀材料置之不理。另一方面,克拉申又強調知識輸入必須有“足夠”的量,而且輸入的知識必須是“有趣”的。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將向學生輸入的知識進行加工,也就是說,可以使低年級學生閱讀精選、注釋過的符合其語言水平的經典文學文本。筆者為了達到這一目標,精選加工部分經典電子文本作為該課的核心閱讀材料。材料中節選了最能體現作家風格的精彩選段,文本閱讀重要關注點和難點已加標注,與文本相關的思考問題已加設置。教師通過作業和課上討論與學生交流,由此來檢測學生是否認真閱讀該選讀段落。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進行的這點嘗試使學生受益頗多:以前學生面對文本的一片不知所措,而現在面對精選、評注后的文章似乎得到了在文學海洋中乘風破浪的一葉扁舟。每學期教師要求學生從這些選讀材料中選取一部完整作品,寫成論文。另外,筆者課件的附帶材料部分除了名著中英文版本的PDF,TXT格式和手機書外,還有名著音頻閱讀版和大量文學名著改編成的原文電影、卡通、BBC連續劇等,可供學生閱讀文本之后補充使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多媒體課件較好地平衡了課上、課下的時間分配,使教師在課堂講解、引領學生課堂實踐和給學生布置課下任務的三個環節中游刃有余。筆者的多媒體課件每章容量較大,課上并不是一屏一屏地逐一講解,而只是提綱挈領地點撥學生領悟其中要點。課下教師將課件及其附屬音頻視頻文件存入班級學習的網上公共郵箱或虛擬硬盤,學生可以隨意獲取資源得以課下進一步自主學習使用。

4.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筆者任教的這些80和90后學生較前代人自我意識更強烈,追求標新立異。他們厭惡以課本為中心、以教師為權威、以考試為導向、以成績為評價標準的傳統學習體系。所以,教師必須在必要的課堂講解之外合理安排學生的課堂參與活動,才能真正達到多元智能理論應用的效果。教師可以結合課程進度,安排學生作展示任務。學生都非常熟悉多媒體和網絡資源的使用,可以制作內容豐富的PPT和flash:以動態畫面展示書中的經典對話、以樹形圖來展示復雜的人物關系、以流程圖展示情節進展。筆者驚喜地發現,學生在展示之前已經認真讀過所給材料,并沒有借助網上拷貝、粘貼的情節梗概或人物分析來對付,而是經過自己的理解和消化以圖示的方法來展示。學生還會擷選精彩場景排練的英文小劇,使課堂活動異?;钴S。學生的參與調動了他們語言、邏輯、視覺、聽覺、運動、交往各方面的智能訓練。加德納有一句名言:“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潛在的天才兒童,只是經常表現為不同的形式”(1983,134),而英美文學課也應遵循類似的理念:每一個學生都是潛在的文學愛好者,只是通過不同形式表現出來。所以教師應敏銳地發現并激勵他們對文學的激情。

二、多元智能理論在英美文學課改革實施中的問題

多元智能理論是哈佛大學“零點項目”的核心研究成果,而這一項目的著眼點是強調藝術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多元智能理論在國內教育研究多應用在美育方面。對于該理論在本項目改革中的應用,筆者歸納了如下的局限性,以供進一步研究。

1.理論的跨文化局限性

多元智能理論對于英美文學學習者多方面智能的提升依賴于豐富的實踐活動和自主學習來實現。而該理論原本目標人群是美國學生,所以應用于中國國情中還存在一定問題。第一,美國教育傳統重實踐和創造,而且美國學生個性鮮明、直率、張揚,而中國學生個性較為溫和、內斂,并不太熱衷于參與課堂活動。很多外教在中國的課堂上進行互動時都會遭遇冷場,而且發現,學生年級越高,越不喜歡互動。第二,美國學生的智育會搭配較完善的美育教育,旨在其創造力的開發,而中國教育考察重點放在智育方面,即使學生接受美育也不乏帶有功利性。所以,關注美育的多元智能理論在中國教育素質改革中的滲透具有難度。第三,經過十幾年的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中國大學生更習慣于知識接收者的角色,他們不大質疑書本上的知識,缺乏自主學習動力。教師利用內容形式多樣的多媒體課件開展豐富的課堂活動能夠起到積極作用,但作用是否持久還有待考察。但該理論的跨文化適用前景越來越令人樂觀,因為以80后學生為主體的大學生已全部過渡到90后,后者的英文基礎尤其是口語表達能力要明顯優于前者,他們的性格和視野也更加國際化,而且這門課開設在考試壓力不大的本科二年級,他們對于多樣的課堂活動有新鮮感,大都熱衷于參與到課堂展示活動中。

2.克服該理論應用時華而不實的傾向

英美文學課應該以文字為核心。文學的魅力主要是來自語言和語言體現的思想內容。文學屬于精英文化,需要呵護。只不過形式多樣的多媒體課件借助大眾文化媒介,使曲高和寡的經典文學更加接近文學初學者的欣賞水平,一旦將學生領進了門,還是應該鼓勵學生通過不懈的閱讀、寫作等英語學習實踐來提高自身的語言水平和理解能力,逐漸過渡到可以獨立地不依賴大眾媒介的解讀而直接領悟文本的精妙。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多媒體課件不能制作得過于花哨而喧賓奪主。課件中擷選的英語語言必須是精致的。課件中插入的圖片類似書中插圖,應同內容吻合,不能分散學生注意力。課件中的視頻和音頻節目必須緊扣課題,而且不宜過長。課上絕不能以全堂觀看名著改編電影的形式代替對文本的講解。80、90后的這一代學生成長于媒體時代,他們敏感而富有個性,但卻缺乏足夠的耐心和韌性,而文學學習是需要持久的熱情,深入的學習也需要艱辛的努力。教師也不應該只一味地依賴課件形式上的求新求異,而是應該把焦點放在課件的實際內容和語言質量上。

3.教師的定位

多媒體技術和網絡資源的應用使得教師在課堂活動中的作用發生改變,但絕不能走向另一個極端:教師的指導依然為課堂教學的核心。有的教師上課對學生的課堂展示部分缺乏有效指導,學生的展示偏離重點或占用時間過長;也有個別教師干脆就成了一頁頁放幻燈片的放映員,不加講解。即使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依然不可或缺;學生的參與只有在教師的監督和控制下才能達到全方位素質的磨練。教師在教學中的權威作用并沒有消失,而是應該融入課堂活動的每個環節。教師的權威可體現在:(1)精致的授課語言和充實的內容。教師課前準備了課件,但備課環節依然必不可少,應該對自己的授課語言精心設計,因為教師的英語表達可以傳達文學作品的精妙之處。另一方面,學生對教師學識和語言表達的崇拜有助于增強其學習動力。(2)對文本深入而豐富的解讀。教師不應只是照搬教科書上的內容,他們對作品的解讀應該有多層次的闡述:其中既包括概括性的主題、人物分析的解讀,也應該包括閱讀該作品時的主觀感受。教師對某些作品的原創型的品評會令學生覺得親切。(3)教師對學生展示活動的評價。學生進行課堂展示表現了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所以渴望自己的努力受到肯定,也希望得到中肯的意見和幫助。教師應該對每個展示都給予點評:既應用適當的贊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又應該指出其展示中的謬誤和不當之處。(4)教師應指導學生完成英美文學學習的從感性到理性分析的一個關鍵過渡。王守仁教授曾指出在英美文學這門“素質培養課中,學生通過閱讀英美文學作品,主動參與文本意義的尋找、發現、創造過程,逐步養成敏銳的感受能力,掌握嚴謹的分析方法,形成準確的表達方式。這種把豐富的感性經驗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認識的感受、分析、表達能力,將使學生受益無窮”。而對于英語專業二年級學生,“從感性經驗上升到理性認識”無疑是較高的要求,也是最難達到的,需要教師適時的點撥,更需要學生自身的閱讀積累。

由此可見,將加德納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論應用于該門課程既有裨益,又存在一定問題,但主動權是掌握在授課教師手中,在此理論的指導下,授課教師可以制作成文本、音頻、視頻節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件,并以此為工具,在課上組織有效的課堂活動,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將預定的課程任務以生動的形式展開,并督促文學課所必需的文本閱讀,以達到課程最優化的效果,促進學習者的各方面智能得到全面均衡的發展。多元智能理論對人各方面智能發展差異的重視與現代英語教學中的交際教學、和諧交互式教學、心理暗示教學等方法有應和的要素,也為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參考文獻:

[1]Gardner,Howard.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M].New York: Basic Books,1983.

[2]Gardner,Howard.Multiple Intelligences:The Theory in Practice[M].New York: Basic Books,1993.

[3]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in,1982.

[4]程愛民.關于我國高校英美文學教學現狀的調查報告[J].外語研究,2002,(2):12-14.

[5]范誼,芮渝萍.英美文學教學的目標內涵與層次定位[J].外國文學研究,2005,(3):150-156.

[6]霍力巖.多元智能課程評述[J].比較教育研究,2001,(4):24-27.

[7]李志穎,閆寒冰.多元智能理論與英語教學整合初探[J].外語電化教學,2002,(5):23-27.

篇8

關鍵詞:畢業論文改革;英語師范生;從師技能

1 引言

傳統看來,英語師范生的畢業論文主要以理論綜述為主,即學生就英語教學中的某一理論為寫作對象,陳述其概念,分析其特點,研究其使用環境。因此,學生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只注重理論知識的積累,同時查閱現成的文獻成為學生論文寫作的主要思想來源。長期以來,學生的選題不但沒有新意,更與基礎階段英語教學現狀嚴重脫節,學生的論文寫作對其今后的職業發展未能起到指導作用。針對這一問題,某高校英語教育專業自2015年起,實施了本科畢業論文改革,強化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兩年以來,從2015屆和2016屆畢業生的論文寫作情況來看,本次改革達到了增強學生實踐能力,指導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目的。

2 改革前后師范生畢業論文的對比

改革后的師范生畢業論文與傳統畢業論文相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些變化主要體現在論文的選題、論文結構、論文寫作手段等方面。

2.1 論文選題的對比

對于英語師范生來說,論文的選題往往與英語教學相關。從論文的選題來看,改革前后兩年的論文題目雖然都一定程度上與英語教學有關,但其中也不難看出改革后論文選題的變化。如表一。

從表一的論文選題上看,2013年和2014年的畢業論文選題主要體現在某一理論或方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或影響,學生的論文主要研究該理論或方法的概念、特征等問題,偏重理論性。而2015年和2016年的論文普遍是英語教學現狀調查類的論文,即學生須對現實中的基礎階段英語教學進行深入觀察后方可獲得寫作素材,注重教學實踐。

2.2 論文結構的對比

改革前后的論文結構也有著極大的區別。以改革前后兩篇有關英語學習情感動機的論文為例進行比較,來看兩者的區別。如表二。

從表二所反映的論文結構上不難看出,改革前的畢業論文要求學生從某一理論或方法的概念入手,分析其與英語教學的關系,最后研究對英語教學的影響。而改革后的論文從結構上看,要求學生就某一英語教學中的現象展開調查研究,不但要確定研究計劃,還要搜集相關數據,并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得出結論??偠灾母锴爱厴I論文寫作強調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梳理和歸納;而改革后的畢業論文寫作加強了學生深入教學一線進行實際調研的能力。

2.3 論文寫作手段的對比

通過表一與表二的對比內容可以看出,改革前畢業論文寫作重理論輕實踐,因此,學生在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中須要閱讀相關書籍,并對理論內容進行梳理。改革后學生要想完成論文的寫作,就必須深入到教學一線,通過問卷或訪談等調查手段獲取第一手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分析。因此,改革前學生論文寫作的手段主要是文獻綜述,而改革后學生論文寫作手段主要是調查研究。通過論文寫作手段的對比更能反映出從重視學生理論學習到強調學生從師技能實踐的變化。

3 畢業論文改革對學生從師技能訓練的促進作用

作為畢業前的最后一個作品,論文寫作得到學生的普遍重視。為了更好地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學生進行長期的準備。而改革前后對畢業論文寫作要求的變化,也給師范生指明了準備的方向。從原來的只要學好英語教學理論,稍作整理就能完成論文寫作,變成熟悉英語教學各因素內容,制定詳盡的調研計劃,深入教學一線,才能使論文寫作成為可能。因此,畢業論文改革對師范生從師技能的訓練起到了促進作用。

第一,促進學生轉變觀念,使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同時,更加重視英語從師技能的訓練。通過與某些用人單位溝通,大學畢業生在走入社會后普遍存在理論素養好,但是從師技能相對薄弱的現象。通過本次畢業論文改革,學生選題的來源一定出自教學實際,需要學生對一線的英語教學有全面的了解,從客觀上強迫學生將從師技能的訓練作為重點,這樣才可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接觸英語教學實踐。

第二,促進學生轉變方法,使學生在查閱資料的同時,更加重視英語從師技能的提高。傳統的論文寫作只需學生對已有文獻進行歸納總結,不須要通過自己的實踐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改革后的論文寫作要求學生在自身從師技能的訓練過程中來尋找恰當的切入點,進行論文的調研與寫作。因此,學生須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如了解英語新課標的具體內容;具備分析教材的能力;能夠設計科學的教學過程;善于觀察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表現等。而這些能力的培養恰恰需要學生在平時學習和實踐中不斷完善。

篇9

摘要:“旅游市場營銷”是一門旅游管理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其顯著特點是具有極強的實踐性、應用性和可操作性。本人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就如何實現旅游市場營銷教學創新做了一些嘗試。關鍵詞:旅游市場營銷教學創新實踐教學

我國旅游市場營銷教學最初主要借鑒國外的先進理論成果與教學經驗,近年來根據我國的旅游企業需求變化及各高校教學資源的情況有所變通。對于旅游市場營銷這門集實踐性、應用性和可操作性于一身的課程來說,要求既能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內涵又能學而不死、學而能用,其教學體系應該有所創新。

1旅游市場營銷理論教學的創新

在教學內容上應注重內容的科學性、系統性、創新性和可操作性,將旅游市場營銷學的一般規律、原理與旅游企業營銷現象結合起來,深入、系統地闡述旅游市場營銷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理論知識是為崗位技能培養服務的,技能培養需要什么,理論知識就學什么,這是問題的實質與關鍵;在教學內容上要與旅游企業營銷崗位的培訓內容相結合,以便學生能夠在就業前更容易掌握旅游企業的營銷規律,這樣有利于學生以后的就業。

2旅游市場營銷教學方法的創新

2.1案例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以某個具體項目為例,從項目的旅游市場環境分析、市場調研、目標市場的確認、市場定位、營銷方案的確定到項目的預算與控制可以全程模擬,也可以局部模擬營銷過程中的某一環節。教師在確定了案例教學的具體內容并選編好案例材料后,對于難度較大、綜合性強的案例,可以提前幾天把案例材料發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閱讀,指導學生查閱有關資料以充實論據。在課堂案例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獨立發言、小組討論、自由提問等方式,通過教師的引導和組織,對大量的旅游營銷案例從理論上加以分析,變枯燥為生動,從而加深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使之既可以掌握基礎知識,也提高了分析問題與溝通能力。

2.2激勵教學

通過多年的課堂教學,筆者發現其實絕大多數學生內心深處都有極強的表達欲,只是有些學生敢于表現,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有些學生擔心說不好被老師、同學笑話而采取沉默的方式,但如果點到他們的名字強迫其發言他們則講得很好。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把握學生的狀態、心理,控制課堂節奏,這對教者與學者同樣重要。如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這就要采用合適的方法。教師要設法讓學生接受你,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然后不失時機地抓住他們的優點,豎起你的大拇指,同時原諒他們的小錯誤并委婉地指出來。

2.3多媒體教學

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旅游市場營銷課程教學,用大量的圖片、影音等圖文聲像資料進行直觀教學,強化同學對知識點和技能的掌握,真正做到寓教于樂。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將自己在旅游過程中拍的圖片以及平時錄制的與旅游市場營銷課程內容直接相關或間接相關的電視節目等影音資料不斷地、適當地做到課件里,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筆者在開課前給學生觀看錄制的一段中央電視臺“絕對挑戰”節目,節目內容是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招聘遨游網銷售經理,節目里談到了銷售經理的職業描述:負責旅游產品的推廣、銷售渠道的拓展等等,這些都與旅游市場營銷課程內容相關。在視圖、視聽的效果下,可以讓學生在享受中愉快地學習。

3旅游市場營銷實踐教學的創新

旅游市場營銷實踐教學的創新體現在課堂實踐教學創新和社會實踐教學創新兩個方面。旅游市場營銷學課程中有相當一部分實踐性較強的內容,如旅游市場調查與預測、市場環境分析等。我們可采用理論討論、實踐報告等實踐教學方式來進行,以加強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如在講市場營銷環境分析時可布置學生就旅行社擬推出的某條新旅游線路進行市場環境分析,這將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利用各種途徑查找資料并親自上街對市民進行調查訪問;了解市民的收入與消費狀況,撰寫報告書。這種課內實踐教學方式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為了更好地開展社會實踐教學,應該加強與旅游企業的聯系,擴充實踐教學基地的數量,充分利用實踐基地的教育功能從而使旅游市場營銷學的教學活動更貼近旅游企業市場營銷的實際,讓學生有機會接近旅游企業真實營銷現象,還可以檢驗教師設計的教學內容是否與企業營銷實踐脫節、學生掌握的技能是否與旅游企業營銷實踐的要求相符。

4旅游市場營銷考核方式的創新

學科的考核方式與內容客觀上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一種導向作用。應試教育培養的是考試能手,素質教育下必然涌現一批高素質的奇才。我國高等學校旅游市場營銷學成績的考核基本上是以期末試卷上的成績為主,平時成績和實踐成績只占很小的比例。這客觀上導致學生忽視實踐鍛煉和平時表現,而只重視考前一周理論知識的突擊復習,這種考核方式下教育質量難以得到保證和控制。因此要創新旅游市場營銷學考核評定方法。旅游市場營銷學的考核方式與內容應以應用能力為主,由教師提供多個命題,給學生充分的選擇和準備時間,讓他們遞交一份完整的營銷方案,成績的高低就由方案的創新性、可操作性來決定。沒有一定的理論功底是完不成一個好的方案的,這樣的考核方式既能促使學生平時注意理論知識的學習,又注意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關穎婧.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教學改革及其啟示[J].現代教育科學,2005(11).

[2]李日欣.旅游市場營銷案例教學探討.商業經濟,2007(1):1.

篇10

論文關鍵詞:部屬師范,英語,微格教學,實踐探討

 

1.引言

微格教學是近20年來出現在我國教育領域的一個新詞,關于微格教學的研究在我國也是一個較前沿的領域。“微格”這個名詞最早誕生于二戰后的美國。是為滿足戰后美國教育水平與現代科技發展相適應的需要而創立的。美國教育家愛倫將微格定義為:“一個有控制的實習系統,它使師范生有可能集中解決某一特定的教學行為,或在有控制的條件下進行學習。”[1]微格教學主在通過運用電教手段,系統訓練教師的教學技能。后來又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綜合融合了多種教育理論,視聽理論技術,最終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現階段,我國各級師范院校都在高年級階段開設了微格教學的相關課程。作為我國教育改革的試驗田,部屬師范大學的微格教學方式更有示范效應。就學科特點來說,英語專業的小班化班制也十分有利于微格教學的實施。筆者選取華中師范大學2008級英語專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對微格教學實踐的方式效果等進行了相關研究。

2.微格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微格是一種富有深刻理論基礎的實踐活動,其教學實施的步驟一般通過;理論研究組織、技能分析示范、微格教案設計、微格實習記錄以及小組觀摩評議等來實現對測試者課堂教學技能的全面考察。[2]筆者在研究中發現英語專業微格實踐中仍有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

2.1微格教學課制的設置相對密集

目前我國高等師范學校中,特別是在本科階段,涉及英語實踐教學方面的課程普遍偏少。而華師英語08級師范生是第二屆免費師范生,屬于近年來國家在基礎教育師資方面的重點培養對象,既要完成英語專業知識的學習,又要進行英語學科職前教育,整個本科階段的學習任務都較重。加上外語類學科普遍多專業課的特點教育學論文,這些因素使得英語微格教學課在大三下期才開設,課時也只是每周一節。

2.2學生對微格教學環節的認識還欠全面

一般地,微格教學是將復雜的教學過程進行科學細分后,應用現代化的視聽技術,對細分了的教學技能逐項進行訓練,以幫助模擬者掌握有關的教學技能。[3]微格教學步驟應該是環環相扣的,教學系統中的各個要素相互協調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但在現階段,由于認識的局限,微格教學環節普遍被壓縮成“確定教學內容—實踐教學—評價反饋”三部曲。學生缺乏微格前的準備和課堂教學分析,語言問題有待解決,粉筆字等教學基本功還待加強。部分學生僅嘗試用電腦說課,設計微格步驟時一味依靠書本理論而與實際教學內容脫離。使得微格實踐教學流于形式。

2.3微格課堂和真實課堂間的銜接映射還待加強

微格課堂是一個模擬的教學環境,其與真實課堂在各方面都存在著差距。作為師范生職前教育的主要培養手段,若能把從微格課堂到真實課堂的過渡做好,微格的實際訓練效果就會更加顯著。但是,在上述兩者的學生素質差異,教學技能差異,環境差異等的影響下,微格課堂與真實課堂的差距較大。表現在“學生”的素質好得出奇,教學設計失去意義,教學手段單一,未考慮課堂突發因素等。同時,還表現在學生駕馭課堂的能力普遍不足。這些都使微格課堂在實際課堂中的映射效應降低。直接影響到微格教學的實際效果。

3.微格教學實踐中需要的改進措施

3.1關于微格的課程設置可以適當提前

自2007年國家實行免費師范生政策以來,華中師大招收的師范專業皆為免費師范生。根據最新情況,免費師范生在大三結束后即進入教學實習和求職階段。如果能將學科教學論及微格教學課程開設適當提前,并適當增加課時,學生就能有更多的時間來進行職前教育的訓練,學科教學本領和師范技能就能有更大的提高。

3.2微格教學過程中要做到技能和內容并重

通常地,英語微格教學實踐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來檢驗,即試講與說課。兩者在展現方式,內容選擇,評價機制和目的意義上都有所不同。在說課中,學生需要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展現自己的整體教學安排能力,環節包括說教材,說目的,說設計等,多反映的是微格教學的技能層面。而試講則是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的教學展示,考察的是學生能否具體熟練地將教學技能應用到教學內容中去。而這一過程將是師范生今后走上講臺后會主要用到的教育學論文,是評價教學優劣的主要劃分依據之一。師范生們在平時要能按照初高中教學大綱的要求,抓住教學內容,結合具體實際設計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而不能在微格實踐中眼高手低,只看重技能的把握,忽視教學內容的內化。

3.3要對微格教學的各實施環節有正確把握

英語的微格教學一般應有以下環節:微格前的研究—確定技能、編寫教案—教學實踐—反饋評價—老師點評—修改教案—進行再循環。[4]師范生在設計各自的微格教學中,對每一環節都應足夠重視。可以分成前、中,后期三個階段,在微格結束后分段進行自我反思和多樣化的評價反饋。[5]在教學實踐環節中,要注意運用基本教學工具。同時,還必須明白微格課堂與實際課堂的差距。學生可以選擇在假期去中小學見習等方式來吸取經驗,避免出現僅能在理想情況下進行教學的問題。

4.結語

微格教學的研究,實踐及發展適應了我國教育發展的要求,滿足了師范教育改革,教師職業發展和提高的需要,對大學本科師范生的教師職業技能培養有積極的作用。英語學科的微格教學需要結合教學實際,在實踐探索中不斷總結研究,積累經驗,以實現從傳統型教學向研究型教學的轉變。師范生也要全面理解微格教學內涵,緊抓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努力成為未來的優秀教育工作者。

[參考文獻]

[1][2][3]榮靜嫻,錢舍.微格教學與微格教研[M].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林麗端.高師英語微格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武夷學院學報,2009,1.

[5]舒白梅,向宗平.英語課程與教學論[M].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