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聽說課范文
時間:2023-04-02 03:51: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英語聽說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要:面對新的國際形勢下帶給我們的新機遇和新挑戰,基于完善大學英語聽說課,提高其教學實效之目的,對大學英語聽說課的教學現狀、大學生在聽說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應對策略。
關鍵詞:大學英語; 聽說課;教學現狀;策略
大學英語一直是我國高校的一門重要的基礎主干課程,是培養學生綜合語言能力和提高綜合素質的主要課程,教學涉及面廣且量大。面對新的國際形勢下帶給我們的新機遇和新挑戰,我們的大學英語教學必須跟上時展的步伐。近年來,隨著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學生層次的差異也日益拉大。面對這種情況,如何進一步搞好大學英語教學,提高學生英語水平,是關系學生與學校利益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認為,大學英語聽說課教學是一個語言輸入、語言內化和語言輸出的認知過程,對培養學生的語言知識、文化知識和交際能力等方面發揮著多維促進作用。要想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就要重視對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聽說課不容忽視。基于完善大學英語聽說課,提高其教學實效之目的,對大學英語聽說課的教學現狀、大學生在聽說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應對策略。下面將從這幾個方面進行簡要闡述。
1大學英語聽說課的現狀
新一輪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使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取得了諸多成績,卻也還面臨許多新問題。大學英語教學發展不均衡,總體水平不高,重知識、輕能力,“聾啞”英語的現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地方高校中體現較為明顯。這與我們所追求的目標即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英語綜合實用能力,使我國的大學生在大學畢業時都能達到基本聽懂英文廣播、能進行簡單的英語交流和具備一定程度的寫作與翻譯能力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值得我們反思和改進。英語課程在全國范圍內的高校中得到了普遍重視的事實不容置疑。然而,在英語聽說課上,大學生厭學現象卻較為嚴重。
2 大學生在英語聽說中存在的問題
2.1 在聽說活動中,學生沒有形成用英語進行思維的習慣。
已學的固定詞組和搭配以及一些常用的句型只儲存在大腦里,卻不知如何應用。學生在這種快速的心理過程當中,只能將聽到的句子以單詞為單位從英語轉換到漢語后再理解;說英語時,則從漢語字對字地翻譯成英語,這樣必然影響了對聽說內容作出反應的速度和質量。
2.2 學生的英語語感不強。
很多學生能夠理解慢速度的句子,一旦按正常語速則聽不懂,更說不出來。這說明他們自己的說語和反應速度慢。
2.3 學生過分注重面面俱到且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
大多數學生在英語聽說活動中過多注重對每個詞、每個句子的理解和表達,而不注重對整段話的意思的理解,根本抓不到中心,一旦遇到某個生詞,便全身心地想它的意思,而忽略了后文。
3完善大學英語聽說課之策略
在大學英語聽說課教學中,教師如何有效地實施聽說課的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聽說水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完善大學聽說課,課程的實施者和責任的承擔者是任課教師,任課教師應該全面考慮應對之策略,以達預期之效。
3.1 在教學理念確立和實施方面,任課教師要將傳統的聽說課程改革為集視、聽、說、辨為一體的可以讓學生活學活用的實踐課,引導學生重視語言能力的培養,尤其是聽說能力,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改善教學效果。例如:上課前5分鐘,讓學生聽一首英語歌曲并跟著唱,這不但能增加課堂的語言氣氛,而且使學生從優美的歌聲中對英語產生更深刻的感性認識。學生從歌聲中模仿英語不僅是一種自練英語的好方法,也是一種美的享受。
3.2 在教學氛圍營造和創設方面,任課教師要提供和保障良好與寬松的語言環境。聽說課不應該只是單純的“聽”的訓練,而是要靠靈活多樣的形式和豐富多彩的內容給學生提供模仿、創造、實踐的廣大空間,讓學生自始至終地身處良好的語言環境,參與語言交際,以內容掩蓋形式的枯燥,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聽說能力的提高。例如:自由談話形式。談朋友、談家庭、談父母、談新聞等,內容廣泛,學生興趣濃厚。講的同學認真準備,可以很好的表現自己,有利于鍛煉其表達能力,也鍛煉了聽的同學的聽力。這一活動能訓練學生創造性的運用語言的能力以及思維和表達能力。
3.3 在教材的選擇和確定方面,任課教師要選擇適當的課程教材。針對學生水平和特點,選擇材料豐富新穎、編排科學、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教材,并輔以其他有益成分作為補充,使學習充滿樂趣又能有效促進能力培養。利用模仿、復述進行口語活動。學生聽完一段錄音后,采用“快速跟讀”的方法,讓學生跟著錄音的節奏、語調進行朗讀,既調整了課堂氣氛,也訓練了學生的語音基本功。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教司.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Z].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2] 段艷麗. 大學英語聽說課調查與分析,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5, 1.
篇2
關鍵詞:初中英語;聽力教學;實踐能力
聽說是人們進行言語交際的重要手段,是學習英語的重要途徑之一,聽力能力的提高會為以后使用英語交際奠定良好的基礎。那么,如何上好初中英語聽說課呢?
一、課前準備
俗話說:臺下十年功,臺上一分鐘。當然要上好一堂課無需“十年功”,但是成功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許多教師都深有體會,有時偷懶沒備好課便上課會被學生問倒下不來講臺。教師準備,也就是教師備課,如何備好聽說課呢?
1. 吃透教材。
課前學習和掌握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教學的基本要求、教學內容的分析等等,從整體上把握學科的性質及教學的總體要求。還要對教材有整體的把握。教師要了解全冊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色、教學建議等,對全冊教材形成完整的認識。在全冊教材通研的基礎上實施單元備課乃至本堂聽說課。例如,I’d like so men oodles.這個單元的第一節課為聽說課,許多教師的教學目標定為:使用目標句型I’d like來點餐,但是這是不夠的,應該再加一點:復習鞏固可數名詞與不可數名詞。
2. 了解學生。
為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學生才能設計出切實可行的教案。首先了解班上每位同學的英語基礎水平,一般說來,尖子生喜歡拔高性教學,因為充滿挑戰;中等以及偏上的同學,力求完成教學目標,問題可以有挑戰性但是不能把他們難倒,因為這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得慢的同學,主要是培養興趣,讓他們積極地把課堂上沒完成的教學目標在課后通過提問同學或老師也能夠完成,慢慢地趕上來。例如,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s hake? Peri od 1為聽說課,呈現新單詞時,教師可讓尖子生讀未教過的生詞以及造句,中等以及偏上的同學跟讀或讀未教過的生詞,而學得慢的就只能跟了,但是教師對他們鼓勵要更多。其次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文靜,外向,誠實,調皮對待文靜的同學要溫柔,對待外向的同學要經常提問,對待調皮的同學要嚴格。初中生性格普遍比較叛逆,不能對待他們生硬。最后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
二、聽說教學“三部曲”
1.Pre-listening(聽前):感悟導入。
聽前活動要有針對性、趣味性,要能很好地導入聽力主題。在聽聽力材料之前,應該激活文化背景知識,減少學生的聽力理解障礙。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與聽力話題相關的材料或參照課本中的插圖,或利用多媒體等,開展富有創意的聽前活動。來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產生聽的愿望。
2.While-listening(聽中):聽力練習。
聽中活動是聽說課的核心部分,教師所設計的活動應該以訓練學生的聽力技能為目標,視教材為渠道,檢測學生對語篇承載的信息的理解能力,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其用所聽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聽中又分為三步進行:
第一步:泛聽。老師提出與文章相關的幾個問題,讓學生聽材料并找出答案。問題不能太難,確保學生能通過盲聽直接找到答案,使學生馬上感到聽有所獲,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第二步:精聽。精聽是用于訓練學生抓住材料中某些細節意思,以及未直接說出的言外之意的能力。其目的是對聽力材料作深入、透徹的了解,包括細節內容,從而對文中的內容作出合乎邏輯的推理判斷。精聽時若遇到生詞,要根據上下文的意思、背景知識以及利用構詞規則來進行猜測。精聽訓練中,應當注意的是,要指導學生運用適當的聽力技巧搜索、確定信息,找出答案,解決問題。新目標英語中的聽力訓練形式多樣,如:聽力填表、人名或圖片與活動相匹配、聽力排序等等。
在日常的聽力教學中,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
在學生聽聽力之前應提出明確的要求,讓學生有目的的去聽。只有這樣,才能積極主動地去捕捉信息,提高理解的效率。
教師對學生聽力的訓練要有層次,根據學生對聽力材料的理解情況,由易到難,分別提出不同的要求,讓學生再去聽。
在聽前和聽時,避免讓學生看聽力文稿。與此同時,教師還應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平時應注重用流利的英語組織教學,創造一個全英語教學情境。教師流利的口語就是最好的英語教材,還會有利于學生聽力、口語及寫作水平提高。
第三步:跟讀。聽力練習后,學生理解了聽力材料的內容,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聽音跟讀,注意模仿語音、語調,對于不準確的發音要給予糾正。這樣進一步鞏固了本課的目標語言,為后面要完成的口語任務打好基礎。
3.Post-listening(聽后):學以致用
說的前提之一是聽。說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對聽的理解能力。聽與說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只有聽懂了,才能接著說。聽后,其實就是一個知識輸出的過程,教師可以設計一些交際性的活動。這樣既能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又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交際能力的形成。
三、做好課后練習
1.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布置課后作業。到目前為止,雖然我們的素質教育喊得響亮,但是作業一般是完成同步練習。但是英語不一樣,如果學生只在課堂上學單詞和句型課后不講,那么長期以往,他們只會“啞巴”英語。所以英語作業當中應該有口頭表達。例如,學過七年級下冊Unit5 I’m watching TV. Period 1之后,教師的作業最好包括:教會父母表達正在做的事。那么學生不僅鍛煉了口語,而且從中體驗到了樂趣、增加自信。
篇3
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認為,語言輸出的前提,首先是輸入,輸入在整個語言習得過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這就要求教師在聽說課時要進行大量的語言輸入,如何有效地完成輸入,豐富學生的語言,并為學生的語言輸出做好鋪墊,那么對于輸入的材料如何進行選擇,筆者進行了一系列課堂實踐,以下是幾個探討的問題。
一、教師提供豐富足夠的輸入材料——輸入材料的數量
初段的學生,尤其是七年級學生,本身的語言素材少,語言應用能力不足,教師在課堂輸入時特別要關注到這個問題。語言輸入是語言習得的前提,是學習語言的基礎,因此,初中英語聽說課應為學生提供有效的語言輸入。有效的語言輸入首先是為學生提供盡可能豐富的輸入,圖片、音樂、視頻、錄音等手段,都可以在課堂呈現。大量的輸入為學生提供有效的語言素材,為語言輸出作積累。
教師是正規語言教學活動中最直接的語言輸入者,教師話語是語言教育環境中的重要因素,教師有著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師在通常的40分鐘左右的英語教學活動中,要為初段學生提供足夠的英語輸入。為了大量的輸入更加有效,教師要盡量使用完整的語言,構造完整的句子,輸入的語言中所包含的語言功能要豐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善于與學生互動,在互動中為其提供豐富的語言輸入。例如,初中學生對課堂問題的回答可能是一詞句、雙詞句等不完整的句子,教師可將學生的不完整句擴展為完整句,要求學生自己將句子講述完整或復述教師的語言。這樣可以完成一次有效的輸入和輸出。
豐富足夠的輸入材料對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也有很大的作用。
二、可理解可懂的輸入——輸入材料的性質
在聽說課中,輸入是為了輸出服務的,有效地輸入是為了更好的輸出。為了讓輸入更有效、高效,輸入的材料必須是學生可理解、可懂的,即可懂的輸入以學生的理解程度為出發點。
對于輸入材料的選擇,教師不妨使用較為簡單的語言材料,和教學目標接近且更加直觀的材料切入,讓學生能在第一時間理解大意,例如:在進行horse sense (常識)這一相關內容教學時,筆者在課堂中進行了兩組不同方案的對比。方案一:在課堂教學中,從sense(感覺、知覺)切入,在輸入中講到了人體的五種感知:to feel, to smell, to taste, to listen和to see,然后又講到common sense (常識)的意思等。方案二:從故事和圖片切入,講到一位百萬富翁在沖洗賽馬照片的時候,發現馬在奔跑的時候,有一刻是四條腿都離開地面。這是一個事實也是常識,把它就稱為horse sense。在對比課堂實踐中,方案二明顯比方案一在輸入時更加有效,筆者實踐方案一和方案二分別用了12分鐘和8分鐘,解釋了horse sense的意思。方案二中故事的切入引人入勝,而且在教學反饋中,使用方案二,課堂中學生對于意思的理解更加準確,即輸入更加有效。
在七年級的聽說輸入時,教師可減慢語速并進行大量重復,達成其輸入的有效性。另外,在課堂呈現中,教師可利用多種使用非語言信息,如手勢,表情或其它輔助,使輸入可懂、可理解。
三、階梯型輸入——輸入材料的難易度
在英語課堂上,教師的語言是重要的信息輸入途徑。語言學家Harmer在論述“粗調輸入”時把teacher’s talk (教師語言)看作粗調信息,是一個重要的信息渠道(王才仁,1996)。“粗調輸入”指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實際適時適量提供一些粗調信息,以擴大信息的輸入量。粗調,即“高一點,但可理解”。在教學中,我們稱之為:i+1, i即學習者現有第二語言的水平,1指超出語言學習者語言水平的輸入。
就像搭建腳手架一般,適合的i+1使學生的語言構筑越來越豐富,更加合理地向高處攀爬,就目標語言合理搭建“1”部分的語言輸入,掌握輸入材料的難易度,構建階梯型,上升的有效輸入。
英語信息的輸入是有組織的,為此,在輸入過程中,教師要有一定選擇,有計劃構建一個多層次、多形式、高效率的語言輸入網。
聽說課是英語學習的基礎課程,輸入材料的選擇對輸入有效性有非常大的影響,教師在選擇時應該把握上文中的幾點,就輸入材料的數量、性質和難易度加以考慮,從而更加有效地進行語言輸入,在學生的聽說活動中得到輸出的反饋,讓學生感受到所學知識的實用性,幫助其增強對所輸入語言的記憶。
[1] Rebecca, L.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M]. Oxford: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 1990.
篇4
關鍵詞 任務型教學 大學英語教學 視聽說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College English Viewing Listening &Speaking Task-based
Teaching Model Research
YANG Fangq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Xiangfan University, Xiangyang, Hubei 441053)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ts essence and teaching step, tries to discuss college English viewing, listening & speaking task-based teaching research through teaching case.
Key wordstask-based teaching;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viewing listening & speaking teaching
1 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相關理論基礎
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師通過引導語言學習者在課堂上完成任務來進行的教學。這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在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語言教學方法,是交際教學法的發展,在世界語言教育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注意。近年來,這種“用語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學理論逐漸引入我國的英語課堂教學,是我國外語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走向。該理論認為:掌握語言大多是在活動中使用語言的結果,而不是單純訓練語言技能和學習語言知識的結果。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圍繞特定的交際和語言項目,設計出具體的、可操作的任務,學生通過表達、溝通、交涉、解釋、詢問等各種語言活動形式來完成任務,以達到學習和掌握語言的目的。任務型教學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種教學法的優點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學法并不排斥。任務型教學法以任務組織教學,在任務的履行過程中,以參與、體驗、互動、交流、合作等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習者自身的認知能力,調動他們已有的目的語資源,在實踐中感知、認識、應用目的語,在 “用”中學,體現了較為先進的教學理念,任務型教學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有效途徑之一。
2 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模式
2004年《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在全國部分院校試點,而后2007年9月教育部公布《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它作為各高等學校組織非英語專業本科生英語教學的主要依據,教學要求注重對學生聽說能力的考查。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課程的設計應充分考慮聽說能力培養的要求,應大量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開發和建設各種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課程,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與條件。
隨著任務型學習理念的滲透,人們開始將任務型學習運用到國內的課堂。廣大大學英語教師積極參加和關心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在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和教材使用等各方面作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因此本文對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任務型教學模式進行研究,試圖找到一個適合本校學生學習水平的視聽說課任務型教學模式。
大學英語教學應以聽說為主,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以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加上課堂教學來推薦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很多高校在大學英語視聽說課成中采用“2+X”的教學模式,這個“2”代表每周兩節視聽說課,“X”為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心的學習時間,學生利用這部分時間自主學習中心開展自主學習,教學內容由老師布置或由學生自己掌握,如完成聽力內容,復習課堂上所學到的課堂重難點等,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自己的視聽說綜合能力。
3 大學英語視聽說課任務型教學方法模式研究
3.1 任務前準備階段
任務前準備階段,教師的作用是任務的導入者,在視聽說課堂中,教師導入話題和下達任務指令。由于大多數教材每個單元都有學習主題、任務導入內容等,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前提前預習或在課堂上進行頭腦風暴訓練。根據任務的難易程度,教師要制定具體的應對措施。普通聽力練習,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迅速瀏覽各個選項,劃出關鍵詞。普通口語練習,讓學生進行個人或小組準備。基于視頻的聽力和口語練習,教師可帶領學生熟悉生單詞及文化背景提示,目的是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對話中可能出現的俚語或習語。
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3》Unit 1為例,首先讓學生們了解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1. Describing Good and Poor Memory 2. Expressing Sympathy 3. Resuming Interrupted Speech 4. To equip with more information about Alzheimer’s disease,接下來進入Lead-in環節,借助黑板或電腦將問題展示給學生們Watch the following story and get a basic idea about Alzh eimer’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 information about Alzheimer’s have you got from these pictures? 或者進行“A Class Contest on the information about Alzheimer’s”。此外,教師可提前布置的口語或視頻文本練習,讓學生利用課后時間通過書籍或上網的方式廣泛搜集資源。
3.2 任務實施
任務實施過程中,任務由學生來完成,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根據教學任務不同,在lead-in環節教師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完成任務,如回答對Alzheimer的理解。課文中有基于視頻的口語和聽力練習,教師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如在unit1中提出要求:Act out the five dialogues in this part. You are free to change the dialogues as long as you use the above-mentioned expressions concerning memory description. 表演時,以小組為單位,并讓其余小組同學認真聆聽,必要時可進行提問以便加強學生們對各個角色的理解。小組表演有助于增進每個成員對參與任務的責任心。在聽力練習中,要求學生將教師講過的聽力技巧及策略運用其中,必要時教師可對難點重點講解。但教師要時刻記住這個階段,學生是任務實施的主體。
在本單元,教師可以設計多種多樣的教學任務,比如讓學生們做游戲。各小組可以設計各種卡片來檢測同學們的記憶力,上面的內容由各小組成語自己決定,在規定的時間內復述出剛才所看過的卡面內容。
通過前面內容的練習,學生們對本單元話題有了深入的了解,接下來還可以繼續進行口語練習“Let’s Talk”, 如“The following seven techniques are considered important in promoting a good memory. Select two of them, then work with a partner, and take turns giving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e techniques you’ve selected. ”該任務需要學生對上述內容做總結和陳述,并用生動的例子進行解釋說明,可以將本單元新學的單詞、句型等運用其中,起到鞏固的作用,還可以發揮學生們的想象力。
3.3 任務完成后的反思
任務完成后的反思階段,教師充當“語言引導者”的角色。在該階段,各小組向全班匯報任務完成情況(presentation) 。對任務的反思設計語言分析活動和語言練習活動。在語言分析活動中,學生通過任務文本或視頻等對語言的某些具體特征進行分析比較。鼓勵學生對任務進行反思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元認知策略。教師子在該階段可適時、適度、適量地幫助學生糾正語言形式上的錯誤,但糾正方式應根據學習者的個體差異區別對待。
4 結語
教師在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任務型教學模式中發生了角色轉變。教師首先要對任務進行合理的設計,讓學生們都能認真投入真實的活動中來,任務實施的各個環節都能更好地體現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本文探討的模式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結合具體課堂案例進行延伸和改進,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通過任務型教學在視聽說課堂中提高英語綜合應用水平。
參考文獻
[1]Ellis,D.(2000). Task-Based Research and Language Pedagogy[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2]Skehan,P.(1998).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Williams, J. and Doughty, C. (1998). Pedagogical Choices in Focus on Form. In J. Williams and C. Doughty (Eds.), Focus on Form in Classroom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Wills, J. (1996).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 Edinburgh, England: Longman
篇5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視聽說課;視聽教學法;語言交際;非語言交際
一、視聽說課程的選定
開設校本課程,不僅要考慮教師的喜好或特長,還要關注學生的個性需求。所以,開發什么樣的校本課程需要做一些必要的調查。筆者在高一年級隨機選擇了100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征詢他們的意見。調查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①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最關注哪些能力的發展?②他們在學習和運用語言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③學生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指導?④學生希望教師以什么形式進行指導?調查結果表明,學生除比較關注語言知識(語法和詞匯)外,最希望能發展自己的英語交際能力,特別是和英語本族語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能力。他們普遍認為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聽力水平十分欠缺,與外國人進行交流時無法完全聽懂對方的語言,也不知如何恰當地回應對方。學生也反映不太了解英語國家人士的思維習慣和肢體語言的確切含義。所以他們希望能開設相應的課程,幫助他們提高英語交際能力。
針對學生的需求。筆者進行了認真深刻的思考。首先,筆者反思了我國英語課教授聽說課的普遍做法。筆者發現,大多數英語教師在教授聽說課時,普遍采取的是放錄音練聽力,模仿例句學口語。這樣做有兩個弊端:第一,切斷了聽和說的聯系。聽說能力是緊密相關的,在交流過程中必須先聽后說,聽懂了才能說。同時,說才能使交流繼續下去;第二,缺乏真實的語言環境。用于教授聽說的教材內容大多是編者想象出的情境,很多情境脫離實際,有些則過于偏向說教,不能引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經過比較研究,筆者認為,要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首先必須有真實可信的情境,還需要有本族語者地道、真實的語言及身體語言的示范。而視聽說教學,是經過長期實踐的、效果顯著的聽說教學法。視聽材料既有真實的場景,又有本族語者逼真的表演,可以引起學生強烈的興趣,并可以在觀看模仿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聽說能力。
二、視聽說課程的準備
1 師資的配備。視聽說課不僅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更要熟知西方文化傳統、風俗習慣以及西方人的思維習慣和表達方式。除此之外,開設視聽說課的教師,還必須具有良好的課堂組織能力和激發學生積極性和創造性的能力。可以說,師資質量的高低,是視聽說課程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
2 材料的收集、篩選和分析。視聽說課程需要大量的英語原版視聽資料,教師需要在課前進行大量的收集,這不僅需要時間的投入,還可能需要資金的投入。收集之后,教師要對資料進行篩選。盡管我們擁有許多視聽資源,但并不都適合用于視聽課教學,有的內容過于深奧,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有些內容則對學生身心發展不利。即便是合適的視聽資料也不意味著全都能用于視聽說教學,它們需要被裁剪、整理。選好教學資料后,我們還需要對里面的內容進行詳盡的分析,不僅要聽懂所有的對話,找出重點句子,確定授課重點,還要明白影片資料里人物的心理活動和肢體語言。這對教師是巨大的挑戰,需要依賴于我們英語教師的團隊合作,共同討論,相互交流,互通有無。
3 學校的硬件準備。視聽說課硬件要求較高,需要視頻播放設備及投影儀等。大量的視聽資料也需要得到學校的資金支持。因為視聽說課程需要長期堅持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教師個人的力量還不足以維持視聽說課程的長期開展。因此,學校必須為課程的開展提供一切合理的幫助。
三、視聽說課校本課程的開展
1 確定教材
教師應該選取難易適中、趣味盎然的視聽內容,并遵循生活化、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原則。經過大量比較,筆者認為,適合青少年觀看的、內容積極向上的原版電影(如動畫片)和一些專門針對非英語國家英語學習者編寫的口語教學資料都是很好的教材。筆者比較認同的是曾經風靡全國的自學教材《走遍美國》。它內容豐富,平易近人,而且演員表演逼真,語言地道,語速中等,詞匯簡單,是適合教授高中學生聽說技能的最佳教材。同時,這套教材涉及了文化因素的方方面面,如風俗習慣、價值觀、民族心理特征等等,它既適合用于語言文化教學,又適合用于非語言文化教學。
2 課堂的組織
視聽說課一周兩課時,兩課時最好連上。上課需要的教具為電腦(或DVD播放器)、光盤(也可網上下載)、投影儀、音響。視聽說課最好能在專門的電影播放室里進行。筆者將以Family Album USA,episode 2,ActⅡ為例,闡述教學過程的具體步驟:
步驟一:背景介紹,內容引入。在進入課文之前,問學生如下問題:①Do you know how to offer and orderin a restaurant?Please work in pairs as customer andwaiter and show us how you do it,②What would you dis-CUSS with your new friend before 0r during the meal?請學生表演或回答。之后問:Why does Harry leave therestaurant without having dinner?Please watch and listen,andtrvtogettheanswer,以此進入本課內容。
步驟二:觀看影片。影片結束之后,請同學回答剛才提出的問題,并要求他們盡可能復述剛才所看片子的內容。如果學生的回答不夠詳細,教師可以用Why、What、How開頭的問句來幫助學生回憶所看過的內容。
步驟三:精聽。重復播放剛才的片子,要求學生盡可能聽懂每個句子。在聽的過程中,可以使用Spot dictation等形式幫助學生聽懂片子內容,尤其是重點句子必須完全聽懂,在必要情況下可以反復播放該片段。我們要引導學生聽懂如何會面介紹、服務生如何提供服務和客人如何點菜,重點教學內容如下:
①會面介紹:
This is my friend Harry Bennett. Pleased to meetyou. Very nice to meet you.
Any friend of Miss Stewart's is welcome at Som-sak's.
What do you do at Universe Toy Company? I'm thevice-president of new toy development.
I know you're a CPA. That's true. Harry Bennett,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I love numbers. I do somework for Smith and Dale, your company's accountingfirm.
I have a daughter. I know. How old is she? She'snine years old. That's a nice age. What's her name?
②提供服務和客人點菜:
A special place for special people.
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 Yes, I'd like aglass of ginger ale with ice. Harry, what would you Like?Do you have a dry white wine? How about a Californiachablis? Chablis is fine.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I'd like the mee krob.
Harry, would you like to see a menu? No, it' s Ok.
I'll have the mee kreb also.
May I bring you a salad? What do you recommendtoday? I recommend rose-petal salad. Special for newfriends.
I'll take care of everything.
教師在操作時可以根據不同場景確定不同的重點內容。一般每個場景都有其特殊的教學意圖,教師可以加以了解并對學生進行引導。
步驟四:探討文化異同。在學生充分聽懂教材語言內容之后,引導學生注意非語言行為。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回想他們所觀察到的有意義的非言語行為,如面部表情、身體動作、姿態等,理解它們在交際中所表達的意義,并與中國的非言語行為作對比。在這里,筆者之所以強調有意義的非語言行為,是因為如果學習者僅關注一些次要的、無意義的非語言行為的差異會在跨文化交際中導致理解錯誤,產生定型看法或偏見gensen,1970)。在本課,筆者認為應該讓學生注意以下幾個現象:服務生給女士搬椅子;第一次約會的兩人所表現出的尷尬神情以及他們的身體語言;男士不得不先離開而向女士道歉時的身體語言。
步驟五:角色扮演(role-play)。前面幾個步驟(觀看影片和聽力練習)屬于語言輸入,而后的角色扮演就屬于輸出。在這之前,學生們已經熟悉了臺詞并了解了角色的身體語言等非語言行為。一般可以讓幾個學生(看劇情需要)組成一組,先給他們足夠的時間進行排練(一般為15-20分鐘),然后請同學表演。可以自愿表演也可以教師挑選,但必須讓所有的學生在視聽說課上有機會進行表演。
篇6
一、聽說教學中的兩種圖式
1. 語言圖式
聽說教學中,語言圖式指聽者已掌握的語音、詞匯及語法等基本知識。語言知識是聽力理解的基礎。語音方面有爆破、連讀、弱讀、同化等。詞匯是構成語言的基本要素。如:
W: What kind of books are you interested in?
M: My favorite books are those about detectives.
Q: Which book do you think the man like best?
在這個對話中,如果聽者沒有掌握detectives這個詞匯,就無法正確作出選擇。又如:
W: I think working on the farm is very interesting.
M: I can’t agree with you any more.
Q: What’s the man’s attitude towards working on the farm.
在這個對話中,如果聽者不明白短語I can’t agree with you any more的含義,就無法正確判斷說話者的態度。語法知識同樣是聽者必須具備的圖式。如:
M: Did you cheat in the exam?
W: I shouldn’t have done that.
Q: Does the woman cheat in the exam?
在這個對話中,如果聽者不具備有關情態動詞和現在完成時連用的圖式,就不能正確理解這個對話。
2. 內容圖式
英語聽說常見的話題有人際關系、興趣愛好、日常生活、購物、飲食健康、旅游交通等。這些話題都來自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場景,如學校、商場、餐館、機場、車站等。這些日常生活情景儲存在人的大腦中即為圖式模型。如:
M: Can I help you to take your coat, madam?
W: Thank you.
M: 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 before you order your meal?
Q: Who is the man?
當聽到drink, order your meal這些詞時,聽者就會根據大腦中已有的圖式,就會聯想到這個場景是發生在餐館,就可以判斷The man is a waiter.
二、圖式理論在英語聽說課中聽前階段的運用
無論語言圖式還是內容圖式,對于聽者對聽力材料的理解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那么如何運用圖式理論來指導學生的英語聽說呢?筆者以外研版七年級下冊英語課本為例,把圖式理論運用到聽說課的聽前階段中。
例1:Module 5 Shopping Unit 1 What can I do for you?
本課的聽力內容是Lingling在商店購買衣服以及在市場購物食物。在聽力之前,首先我會通過設置以下兩個問題“Q1: Do you like shopping? Q2: What do you usually buy when shopping?”來激活學生已有的購物場景圖式。
然后,我會設置幾個問題,通過與學生的問答,幫助學生構建新的購物場景圖式。
Q1: What do you usually buy in a clothes shop/ in the market?
篇7
關鍵詞: 英文電影 聽說 英語教學
一、 引言
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教育方式已滿足不了當前大學英語教育的需求。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多是老師的“一言堂”,缺少互動氣氛,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都受到了制約。電影語言地道、形象生動、對話真實鮮活,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充分調動了學生訓練英語聽說的積極性,從而全面提高其英語能力。
二、英文電影在英語聽說教學中的作用
1.激發學習興趣,減少焦慮情緒。
英語聽說教材僅限于特定的聽力材料,內容相對單一。教師只能依賴于有限的資源來呈現語言材料,反復聽單一的錄音,教學活動的組織也受到極大的限制。因此,當要求學生進行教材安排的口語練習的時候,大多數學生表現得很不情愿,或是一部分學生打瞌睡、做小動作,等等,學習的積極性大大降低。英文電影以其獨特的美學價值給英語課堂注入新的活力。英文電影中有精彩的對白、悅耳的音樂、扣人心弦的劇情、美幻真實的情景、美麗的異域風情,以及演員的精彩演繹,賦予語言學習者一種真實親切之感,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愉悅享受。學生可以學到大量口語化的單詞、短語、句子,甚至是俚語、俗語,進而在真實的語言交際環境中得以運用。其中的經典歌曲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例如,在電影《音樂之聲》中,被人們廣為傳唱的“Doe-ray-me”(《哆來咪》),“Edelweiss”(《雪絨花》),無論從音樂節奏還是難易程度上都容易被學生掌握,一旦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學生會盡力去學好這首歌,從而激發學習英語的熱情,英語聽說能力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2.反映深刻文化背景,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跨文化交際是指本族語言者與非本族語言者之間的交際,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4]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較大,導致理解某些英語語句上的困難,等等。中國學生要想提高其英語聽說能力,則需要沉浸于英語國家的文化氣氛當中,但是,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有出國的機會,觀看電影則是一種簡便、省時的了解西方文化的方法。英文電影具有獨特的美學特質,蘊含了濃郁的文化特色,成為溝通中西文化比較便捷的橋梁,能夠從多方面、多角度展示英語民族的文化。學生不僅能夠模仿外國人常見的交流方式,而且能不斷地從中獲取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可見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習英語的過程也是英美文化習得的過程,對英美國家的社會現實、政治經濟、物質文化、、風俗習慣、思維方式等了解得越透徹,就越能夠正確地理解和使用英語,從而避免不必要的尷尬。例如,在和英美國家的人見面的時候,盡量避免談論年齡、體重、工資、婚姻等比較私人的事情。
三、英文電影用于聽說課堂教學中的具體做法
雖然英文電影在大學英語聽說課堂中起重要作用,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但是每一門課都有其規定的教學目的。因此對教師來說,在課堂上并非只是單純地播放影片那樣簡單,教師應該采取合理、科學的方法和策略精心安排課堂,讓學生不但可以享受到學習樂趣,而且能夠切實提高英語聽說方面的實踐能力,以更好地體現教學的系統性及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
1.合理選擇電影。
英文電影作為一種較為有效的提高聽說能力的手段,并不是簡單的播放和觀看。首要的目的是學生聽得懂,因此選擇一部合適的電影是尤為重要的。
首先,影片的主題方面,選擇的電影應該是健康向上的、多維的、有一定教育意義的。主題應該是反映友愛、正直、誠實,樂觀、勇敢等人類感情的;反映學習方法或成功經歷等勵志的;或是反映社會現實問題的,等等。總之,影片內容應該是貼近生活,以及有益于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價值觀念,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及從正確的視角來解讀英美文化。例如《當幸福來敲門》、《音樂之聲》等。當然諸多經典動畫片也是不容錯過的,例如:《玩具總動員》、《冰河世紀》、《魔法奇緣》、《獅子王》,等等。會給學生帶來不同的視覺盛宴及聽覺享受,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樂于學,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其次,影片的難易程度上,所選影片應該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愛好。教師應該根據當代大學生的年齡、興趣、認知水平、學習目標,以及英語水平等方面選擇恰當合理的影片供學生欣賞和學習。語言詞匯量應該稍大些,當然臺詞應該是容易理解和模仿的,故事情節理應簡單而又不乏趣味。此外,發音清晰、語速適中等也是十分必要的。例如,《阿甘正傳》、《音樂之聲》、《獅子王》、《怪物史萊克》等影片語音清晰,許多經典對白朗朗上口。當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逐漸提高時,可以播放有深刻文化內涵、背景知識豐富,以及語音純正的影片。例如,《呼嘯山莊》、《亂世佳人》,等等。否則,當學生看完電影對情節的發展及人物的相互關系都感到困惑時,就很難達到通過英文電影來提高英語聽說能力的教學目的。
再者,影片的長度應該適中,因為大學課堂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如果影片太長,勢必會分為兩次進行播放,這樣會給學生對于影片的理解帶來麻煩:學生會忘記影片中的某些情節,出現情節上的“斷層”,或者觀看影片的即時感受會不再那么清晰或強烈,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制訂教學計劃。
播放影片前,教師應該做好備課工作。當然精彩的導入是不可避免的,可以介紹該影片相關的背景知識,包括故事發生的具體時間、地點、主要人物、故事梗概,以及影片的風格。比如在播放影片《呼嘯山莊》時,會簡單地介紹下該影片故事梗概及哥特式小說的特點,學生不僅增長知識,而且有助于他們對電影主題的理解。這樣學生觀看電影時會有較多的精力關注語言而非情節。此外,還可以設計一些有代表性的問題以便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同時給予大家共同討論的機會。否則,學生會認為上課只是單純的看電影,那么待在宿舍觀看會更方便、舒服。這樣精神容易渙散從而忽視聽說課堂的重要性和實用性。
影片播放中,教師應該注意觀察學生觀看影片的反應。如果內容精彩、演員表演滑稽可笑時候,學生卻無動于衷,這時就有必要重復放映該電影片段,或者在黑板上寫下難懂的臺詞,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劇情和對白。此外,可以采取暫停放映的方法讓學生預測下文,發揮其想象力,在《體驗英語綜合教程》第一冊第二單元“Reading Skills Practice(閱讀技巧練習)”中,正好是關于“Making Predictions(預測下文)”的知識,那么在此可以學以致用,提高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當然暫停播放或者重復播放的次數要控制好,否則情節的發展斷斷續續,勢必影響學生的心情,造成厭煩情緒。
影片播放以后,教師應該設計適當的課堂活動,比如找出經典的片段,要求學生從語音、語調及語速上進行模仿,激發他們的表演欲,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評價與鼓勵,以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顯然模仿的過程中,課堂氣氛會比較活躍,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或者讓學生口頭復述故事的梗概或者評價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等等,逐漸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課后總結。
要充分發揮英文電影在聽說課堂中的作用,課后總結這一環節必不可少,而這也恰恰是教師和學生都容易忽視的環節。此環節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對電影能夠較好地消化、吸收,以及總結。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把影片中出現的日常交際用語摘抄下來,并在平時加以利用,逐步為聽說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教師應該多與學生交流以征求他們的意見,了解其對電影的理解程度及存在哪些問題,等等,為之后的電影觀摩課積累經驗。
四、結語
電影教學作為一種多媒體教學模式,有其自身的優勢,作為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輔助資源,是提高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有效途徑。電影中聲音與圖像并存,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可以同時并用,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語言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從而有助于增強教學效果。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及教學改革的深化,英文電影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地位將日趨重要。
參考文獻:
[1]蔡東東.英美電影鑒賞[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篇8
[關鍵詞] 高職英語 視聽說 教學現狀 教學對策
高職英語視聽說是英語專業的一門必修技能課,其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對語言真實度較高的各類視聽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是融視聽于一體進行教學的語言實踐課。基于多媒體技術的視聽說課程,選取最新的、多樣化的視聽內容,融視聽說于一體,結合教學模式改革,將語言學習及運用結合起來。實踐證明,該課程學生比較喜愛,對于培養學生英語交際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視聽說課程的開設依據
特瑞蘇拉實驗證明,人的感知主要由視覺和聽覺獲得。英語學習中,視覺和聽覺結合共用可以達到較好效果。Tomalin指出,視聽課堂使兩種語言成為可能:屏幕本身散發的語言和學生對屏幕所發生的事件作出反應時使用的語言。前者為語言輸入,后者為語言輸出。在成功的英語視聽說課堂上,學生能積極調動視覺、聽覺和大腦解碼能力來獲得語言輸入,通過發表意見進行語言輸出。貝立茲多媒體教學效果統計分析表明,采用以下教學方法3天后,學生掌握情況差異顯著:單獨聽音教學方法的只能掌握10%;單獨閱讀掌握度為20%;“視”、“聽”結合可掌握68%;“視”、“聽”、“說”結合使用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則高達96%。
高職英語視聽說課程的教學現狀
1.學生的主體地位未被給予足夠重視
視聽說課教學仍停留在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嚴重忽視了學生在語言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師生互動較難進行,學生參與機會較少,缺少語言學習的情感因素,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職視聽說課程教學效果。
2.真實語境較少,文化學習被忽視
在傳統視聽說教學中,文化被看成是與語言脫離的教育目標,出現了重視語言能力培養而忽視文化素質教育的傾向。如學生對情人節、感恩節、圣誕節等西方節日興趣高漲,卻對其來歷卻知之甚少。
3.教材建設滯后,教學素材陳舊
現階段,適合高職英語專業視聽說課程的教材數量和質量都不足,很多視聽說教材就是本科教材的簡單壓縮,不但內容陳舊,形式枯燥,而且未考慮高職學生的特點和接受能力,這不僅造成學生看不懂、聽不懂、不會說,而且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老師和學生的能動性,嚴重影響了視聽說課的教學效果。
4.注重終結性評價,缺少科學的評價體系
很多高職院校視聽說課對學生的評價比較注重單一的總結性的考試評價,成績大多采取期末考試的測試形式,并且測試只進行聽方面的技能考核,對于其他技能卻不予考核。因此,這種評價機制難以對學生的學習效果作出科學、全面和客觀的評價。
高職英語視聽說課程的教學對策
高職英語視聽說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已直接影響到高職英語專業教學目標的實現,改革和創新勢在必行。筆者認為,解決視聽說課目前所存在的問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英語交際能力
視聽說課應采用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教師的主要作用是運用多媒體等技術手段,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視聽說課教學過程必須交際化,應在真實的社會情景下用真實的語言進行交際活動,創建比較自然的言語交際條件,按情景題材組織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生在真實交際場合的英語交際能力。
2.采用交互式教學方式,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
在視聽說課堂中,交互式教學就是師生間、學生間以及學生與教師,及課文之進行雙向或多向交流。交互式是師生間的相互交流與影響,不只是認知信息方面的,更重要的是情感信息的交流和互動。通過師生之間的充分交流、討論、爭辯、合作以及教師的針對性指導,讓學生在課堂交流中學習。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之間相互作用和影響,從而建立起合作與競爭的生生關系。
3.精選教材,精編課件
視聽說課教學內容應選擇形式多樣的、內容廣泛的真實素材。因此,我們選擇教材的原則是:難易適中,長度適宜,內容廣泛,知識性強,趣味性強。我們以《英語口語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英語聽力教程》(同上)為主教材,輔之奧斯卡經典影片及網絡視頻節目為視聽說課材料。教師教學時不必拘泥于某種教材,應以因材施教為出發點,精心組織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自編有高職特色的視聽說教材和課件。
4.綜合評價學生,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學生評價應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我們確立的高職視聽說課程考試模式為:(1) 平時考試:平時課堂上進行的小測試。(2)聽力考試:以一段音頻作為題目,進行聽力考試。(3)口語考試:以一段音頻或視頻媒體作為題目,進行口語考試,等等。成績的組成為:平時成績占30 %(平時考試、出勤和學生表現);期末考試占60 %(聽力考試和口語考試);學生自評及互評占10 %。
結 語
總之,高職英語視聽說課是一門新興課程,在目前的教學實際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更應該明確教學目的,特別是教學過程中應平衡“視”和“聽”的輸入和“說”的輸出,在教材選擇、課堂活動設計以及授課效果評價等各方面都應注意服務教學,始終以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為最終目標,以更好地為學生以后的工作、生活和學習服務。
參考文獻:
[1]Ellis, 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2]王鎮平.高級英語視聽說[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篇9
1. 教學目標分層,明確學習方向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巧設分層教學目標,有助于幫助各層次的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高中英語聽說課中,教師應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學情,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精心設計分層教學目標,以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明確學習方向,調動全體學生的參與熱情和聽說欲望。
首先,應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水平、認知情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一般而言,將學生分為A、B、C三層,其中A層表示基礎扎實,接受能力強,學習方法正確,成績優秀的學生;B 層代表基礎知識一般,學習自覺,有一定上進心,成績中等的學生;C層代表基礎知識薄弱,學習積極性不高,接受能力不強,學習存在困難的學生。然后,依托教材,緊扣重難點,設置分層教學目標。
A層:能夠聽懂較長聽力材料的內容要點,聽清細節,能識別不同語氣所表達的不同態度,理解講話人的觀點、意圖以及隱含意思;能清晰、全面、有條理地表達個人見解。
B層: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談話并能抓住要點;能從聽力材料中抓住關鍵詞語提取重要信息,能傳遞信息并就熟悉的話題表達看法和見解;能在日常交際中對一般的詢問和要求做出恰當的反應
C櫻耗芴懂聽力材料基本大意,并作簡單的推斷,能夠簡單就話題表達自己的觀點。
2. 教學提問分層,發揮主體作用
提問是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組成環節,是激活學生思維、深化學生理解,強化學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學提問分層,旨在引導學生就自己所到的內容做出相應的回答,以強化學生聽力理解、分析和語言表達能力。通常來說,對于C層的學生,教師可以根據聽力材料提出一些選擇性問題或Yes/No的是非判斷題,同時還應鼓勵他們回答一些簡單的“5W”問題,即when, where, what, who, which;對于B層學生,教師可以結合聽力材料,提出一些理解和應用性問題,夯實基礎,提升他們聽力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對于A層學生,可以綜合聽力材料,巧設分析和評價性問題,讓他們創造性分析,做出自己的解釋,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
以人教版必修一 Unit 4 Earthquake 中listening為例,筆者在執教時,首先播放錄音,讓不同層次學生聽材料,回答問題。對于C層學生,先提出Do you know the earthquake?這種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回答,如果這會學生回答:Yes, I do后,再繼續追問When did the earthquake happen in the listening material? Where was the man driving when it happen? 對于B層學生,可提出諸如What may an earthquake cause? What damage did bring about? How to predict an earthquake? 這樣的問題,增強他們聽力理解應用;A層:How to escape from an earthquake? What should we do after an earthquake? 引導他們有創造性復述所聽內容,有條理地羅列要點,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如Don’t be nervous and keep calm; Protect your head by putting your bag on your head.這樣,通過教學問題分層,有效提問,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學習差異,極大地發揮了各個層次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能夠有所進步、有所提高、有所發展。
3. 教學評價分層,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妙的組成部分,通過有效的教學評價,教師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便于教師調整教學策略。同時,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在傳統聽說課中,教學評價往往過于偏重教師的評價,評價主體和形式單一,不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高中英語聽說課中,教師要著眼于全體學生,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以學生在原有知識水平上的進步大小為評價基準,對各層次達標、進步或出色的學生予以肯定和表揚,并鼓勵他們保持積極上進的心態,不斷向更高層次努力和提升,從而讓各層次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感,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同時,要注意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注重學生的自評和互評,鼓勵學生對自己在整個聽說過程中的行為表現做出評價,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學習能力。或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相互點評,發現各自的閃光點,指出存在的不足之處,然而總結經驗,相互學習,相互完善,共同進步。
總之,分層教學作為新課程改革倡導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在高中英語聽說課中的巧妙應用,既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特點,體現了差異教學理念,又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激活了學生思維,增強了學生學習自信心,提高了學生的聆聽和語言表達能力,有助于促進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陳建利. 如何在高中英語課中合理滲透分層教學機制[J]. 中學教學參考, 2016(24).
篇10
關鍵詞社會文化理論;高職英語聽說;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日
1引言
自2012年起,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實行新的人才培養計劃,對大學英語教學的要求是:該課程不僅是一「〕幫助學生打好英語語言基礎的課程,更是一門注重培養學生實際使用英語語言技能的課程。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為他們提升就業竟爭力及今后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聽說能力勢在必行。聽說是一項能反映高職院校學生英語輸出能力的很好技能,是外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嘗試以社會文化理論為指導,探索性地在聽說教學中運用翻轉課堂模式,提高聽說課堂的效率。
2口研究現狀
2.1社會文化理論
社會文化理論(SocioculturalTheory)是關于人的認知如何發展的理論。(Vygotsky,1978)該理論認為,人的心智活動本質上是社會的,人類認知的發展是個人主體與其所處的社會文化歷史環境(或稱客體)不斷交互的結果,(Wertsch,1985)且交互并不直接發生,連接二者并促成發展的是工具及其中介作用。(Vygotsky,1978&Engestrm,1987)所謂“中介”,是指人“調節物質世界或個人世界與彼此的社會和心智活動”的過程。(Lan-tolf&Thorne,2006:79)調節工具有文化制品、(culturalartifacts)概念和活動本身,其中文化制品包括物質工具(如筆、電腦)和心理工具/符號(如語言),(Vygotsky,1978;Leonfev,1981;Engestrm,1987,2001)語言是最重要的心理工具。社會文化理論為第二語言習得提供了理論支持,也將為英語教學中人人互動、人機互動、多媒體互動提供理論支持。
2.2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FlippedClassroom)是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最基本的特征是教學流程的翻轉,摒棄了傳統的“先教后學”的教學過程。教師在課前先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制作視頻,學生自主學習知識點;課堂上教師主要負責知識內化,從時間和空間實現學習過程的翻轉,是“先學后教”。
3目英語聽說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
現今的教學方案是否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的需要,能夠滿足以及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是所有教師應提前考慮并了解的。在前期課堂教學的準備活動中,筆者通過問卷調查了解了學生對英語聽說課堂的相關信息。具體反饋如下:W高職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現狀。問卷采用五級評分量表,從1到s分分別代表從最否定到最肯定。從問卷的描述性統計結果看,學生對自己的聽說能力絕大部分持否定態度。平均值小于a.s。部分學生對問卷中的問題平均值為1,側面反映該部分學生學習英語極度不自信。其中,問題最大的是口語中場景交流問題,平均值僅為i.sso(2)聽說能力發展影響因素。大部分的高職學生學習的都是“啞巴英語”;教師上課是書本十PPT,學生訓練的時間短、好面子、擔心說錯、擔心發音被同學們取笑;機械式的記憶背誦等。這些都造成了高職英語教學的壁壘。(3)對聽說翻轉課堂教學實驗的態度。從該部分內容的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看,76%的學生對此種新模式的教學方式很感興趣,愿意配合教師進行教學改革及實踐。對于課前預習視頻,根據統計情況及學生建議,學生提出相關話題、視頻時間不超過五分鐘、具有操作性、語言地道、若是全英文則需要語速正常偏慢等,筆者認為學生對聽說課堂的翻轉教學具有可期待性。對于課堂教學,學生對老師的傳統對話講解和話題相關對話領讀以及糾音比較依賴。對于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浸人式話題演練模式比較陌生,這充分反映了學生在之前的英語聽說學習中從未獨立學習,還是以教師教授為主的課堂教學,這就要求老師在開展翻轉課堂教學實踐時循序漸進地把“教師教讀領讀”轉移到“學生配合情景演練”,穩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促進聽說輸出能力的發展以及課堂的有效學習。
4日聽說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型
根據學生對英語聽說能力的需求以及切實提高英語輸出能力的前提,筆者結合社會文化理論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初步設計了英語聽說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型,具體內容可見下列圖示。該教學模型共分為三個模塊:課前預習、課中教學、課后反饋。三個模塊之間通過社會文化理論很好地銜接在一起。
4.1課前預習
根據翻轉課堂教學理論,傳統課堂上的教學知識點被放到課前進行。具體到英語聽說課堂,則是把英語聽說課堂上的話題關鍵句、詞匯、語音、常見表達等讓學生自主查閱書籍資料。這樣一來,記憶性的知識點從課堂教學中分離開來。教師找到相應的視頻或錄制一些微視頻,供學生預習使用,至少在上課前三天發至全班學生預習,了解上課的內容。教師需根據每次聽說課堂的話題給出預習提綱或提出問題,指引學生學習的基本方向。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惰性,以及對英語學習課下的抗拒,應提前向學生說明,若未能按時完成預習任務,則不能參加課堂活動,須對學生作出懲罰。在這個過程中,課堂現場教學被翻轉成學生課外自主學習,充分反映了社會文化理論中的調節工具對語言學習的影響作用,對學生的聽說學習起到了促進作用。
4.2課中教學
課中教學是檢查學生學習成果的階段。在傳統的課堂中,學生聽說展示的環節只占極少部分,大部分的時間是老師在展示自己的教學設計,而往往是表現好的能力突出的學生愿意在課堂上展示,更大部分學生只能把聽說訓練留在課下,這樣導致遇到難題,無法及時請教老師。課堂翻轉后,一節課10分鐘至15分鐘教師簡述本次課話題的主要語言要點,對話中應注意的問題,現場示范真實場景對話,并回答學生對視頻提出的問題。接下來,教師根據話題布置任務,以小組為單位,要求學生根據老師給出的話題具體場景,在巧分鐘內完成一組對話。最后,小組推選不同的同學進行現場展示表演,老師對同學們的表現做出現場評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檢驗翻轉教學的成敗。
4.3課后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