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本科生范文

時間:2023-04-07 05:25: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學本科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醫學本科生

篇1

1導師制本科生科研培養計劃的具體實施方法

1.1導師遴選標準。導師為本院承擔有課題的科研骨干擔任,包含講師、副教授、教授等,課題涉及口腔腫瘤、組織工程、生物材料、生物力學、頜面部發育等多個研究方向。面向全院。大一至大五的所有本科生,在學有余力的前提下,以學生自愿的原則參與,尤其是鼓勵低年級的本科生積極參與,以貫徹本校“早接觸、早實習、早科研”的三早理念。1.2導師與學生的雙向選擇。導師的研究方向和招生要求后由學生根據感興趣的研究方向自主選擇1~3名導師進行面試。面試環節包括簡歷制作、演示文稿制作、自我介紹、導師提問等,以提高學生的自我展示能力。隨后導師表明招生意向,學生根據面試結果再進行選擇,實現了導師與學生的雙向選擇。1.3培養過程。創新人才培養計劃每年舉辦1次,故培訓時間至少為1年。待下年培養計劃開始時學生可自由選擇繼續跟隨當前導師或更換其他導師。初級階段學生在導師指導下進行文獻閱讀,參與組會,了解導師當下課題的進程;中級階段鼓勵學生進行綜述的書寫,追蹤研究進展,提出科學問題,書寫開題報告,進入實驗室參觀學習實驗方法,協助導師課題的完成[6-8]。鼓勵有能力的學生承擔導師課題的子課題,自主選擇課題方向、設計實驗方案并完成實驗;課題后期學生可在導師指導下完成統計分析、論文書寫并進行投稿。實驗經費可來源于導師課題經費及大學生科研設計大賽的獎金。

2導師制本科生培養計劃的經驗分析

2.1招生數量。在招生數量方面導師多擔任科研、醫療、教學,甚至管理多重職務,時間和精力極其有限,故應控制其指導學生的數量,每年不應超過2名。由于導師能在本科生身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十分有限,研究生作為導師制的輔助可彌補這一缺陷。研究生應選擇研二、研三及博士等具備一定科研能力的高年級研究生。研究生可在文獻檢索、綜述書寫、實驗技能、統計方法等多個環節給予本科生幫助,以減輕導師的負擔,也使本科生擁有了更多的學習機會。而本科生也可協助研究生完成其課題,成為研究生科研工作中的小助手。2.2加強溝通的必要性。本科生在接受科研能力培養的過程應保持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在導師對自身關注度不足的情況下更應主動聯系導師,主動要求新的學習任務。當在科研過程中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難題時及時向導師請教。積極參與組會,珍惜每一次與導師交流的機會。2.3科研項目的可行性和創新性。本科生單獨立項時應格外注意科研項目的可行性,科研項目不宜過大、過難[9]。應充分考慮實驗室的設備條件、實驗技術支持,尤其是科研經費的數目和來源。本科生由于自身科研知識儲備不足,很難對整個科研過程做出精準的預估,導師應在其立項過程中給予充分的指導和幫助。口腔醫學本科生不應局限于口腔醫學范疇,更應參與跨學科的科研項目,從而開闊視野、發散思維,為今后的科研道路提供更廣闊的背景。導師也可來自于其他學院,可以是臨床醫學、公共衛生等醫學相關學院,也可包含物理、化學、生物跨領域基礎科學學院。2.4本科生科研培養形式的多樣性。單憑導師一己之力本科生很難得到系統的科研思維和科研能力的培養。除在本科教育中提供文獻檢索、統計學習、生物實驗技能等基礎課程外,學院還應定期舉辦科研訓練營作為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的重要輔助。在科研訓練營中本科生不僅能在文獻檢索、統計方法等方面得到進階學習,還能聆聽科研精英的寶貴、真實的科研經驗,了解當前的科研前沿及熱點。2.5考核制度。由于缺乏明確、詳細的考核制度,不同學生在不同導師的帶領下在科研能力方面的收獲差距巨大。隨著項目的開展,加強對學生文獻閱讀、綜述書寫、開題報告書寫、基礎生物學實驗技能等方面的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將進一步督促導師和學生雙方更好地完成科研培養工作[10]。

3小結

篇2

1對醫學本科生進行科研訓練的必要性

對醫學本科生進行科研訓練是醫學發展的需要。巴德年院士強調“加強臨床醫學研究能夠進一步提高臨床醫學水平[6]。缺乏科研支撐的臨床技術會導致其發展后勁不足[7]。目前醫學領域存在著不少需要攻克的難題,例如許多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還不清楚[8];許多疾病只能通過藥物來緩解癥狀而不能根治[9],這些都需要醫學人才來從事相關的研究,才能推動醫學的不斷進步。因此,加強本科階段醫學生的科研訓練,盡早培養他們的科研思維和技能,有利于挖掘他們的科研興趣[10],為培養將來致力于攻克醫學難題的人才做準備。醫學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能夠為其將來從事臨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一名優秀的醫生不僅要具備應用所學專業知識診治病人的能力,還需要在臨床實踐中去發現新的問題,然后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方法去探索和分析新的問題,最終解決新問題,從而提出新診治和預防疾病的方案。醫學院校中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學生被動地接收知識為主,注重的是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安排的實驗課也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導致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較低[11-12]。為了培養適應時展需要的創新型醫學人才,就要培養醫學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思維。醫學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能夠促進其學業和職業的發展[13]。通過參與科研訓練,能夠提高他們主動學習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從而使得學習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并能學以致用[14]。對于畢業后要深造的學生來說,本科階段參加過科研訓練的學生不僅更受導師青睞,還為其研究生階段的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當前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研究表明具有創新思維的高校畢業具有較強的就業競爭能力[15]。除此之外,通過科研訓練,可以增強醫學本科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鍛煉吃苦耐勞、不怕困難的精神,培養嚴謹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效率,而這些都是促進其迅速成才的優秀品質,對個人的發展大有裨益。

2對醫學本科生進行科研訓練的形式

由于醫學本科生不僅要學習專業課還要接受臨床技能訓練,沒有充足的時間投入到科研訓練中,為了培養醫學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一般學校會安排幾名學生共同參與一項指導教師的科研課題,每個學生進行一個獨立的子課題。由于指導教師對該課題理解深刻且經驗豐富,能夠給予相當大的指導和幫助,有利于學生的迅速成長。我們會先向學生簡要地介紹該課題所屬的研究領域如帕金森病,其中包括該病的研究現狀、臨床上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等;然后介紹該科研課題要解決的是什么科學問題,目前已經取得了哪些進展,還需要進行哪些研究,從而讓學生對自己的課題以及研究領域有個初步的了解。科研訓練的形式多樣,一般分為文獻閱讀、實驗研究、撰寫論文等。

2.1文獻閱讀

先指導學生如何進行文獻檢索。例如,如何選取關鍵詞、常用的哪些數據庫來檢索;接著,考慮到讀英文文獻對于專業英語基礎薄弱的本科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會建議學生先讀一些該領域的中文綜述,以便盡快地熟悉該領域,當然也有少數的學生具有扎實的專業英語基礎,可以直接閱讀英文文獻;然后,我們會幫學生選取幾篇該領域具有代表性且高水平的英文文獻,并逐步地指導如何閱讀文獻的摘要、圖、討論等各個部分,并了解各個部分是為了說明什么問題,指導如何進行精讀、泛讀以及如何帶著目的去讀文獻;最后,學生根據需要自己檢索并閱讀該領域的文獻。在閱讀文獻過程中,要求學生不僅要從中找出科學問題、理清科研思路,還要善于學習其中的實驗設計和實驗方法,并進行總結歸納,以便能學以致用。此外,還要求學生進行文獻匯報,就是由學生以PPT報告的形式向指導老師和其他同學講解文獻。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通過精讀文獻和查找相關資料來真正地理解文獻,還要能歸納和整理作者的研究思路。匯報過程中,報告人與聽眾展開互動,對文獻的內容展開提問和討論,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強化和加深對文獻的理解。通過文獻閱讀和文獻匯報,學生可以了解領域的研究進展,學習實驗設計和實驗方法,拓寬科研思路,鍛煉科研邏輯性,提高表達能力。同時,通過精讀和略讀大量的英文文獻,學生的專業英文水平得到不斷提高[16],這就為學生打開了一個與世界對話的窗口,使得學生在臨床和科研工作中受益。

2.2開展實驗研究

這是學生通過閱讀文獻掌握了必要的知識儲備之后才能進入的環節。首先是課題設計階段,這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文獻在對所研究領域和課題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提出課題的假設,并制定出相應的實驗方案。為了提高課題設計能力,學生需要精讀文獻,關注其中的前言部分是如何提出科學問題的、以及其中的實驗結果部分又是通過什么實驗方法來探究該科學問題的。接著是實驗操作階段,會先讓學生學習實驗技術的原理,之后觀摩學習別人如何操作,接著在老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一般由老師指導著學生做上兩次實驗,學生就可以獨立動手操作。學生需要嚴格按照標準的流程進行操作,這就要求他們在過程中要一絲不茍。一旦實驗過程中出現問題,會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的原理推測可能的原因,然后尋找解決的辦法。例如,在進行蛋白免疫印跡實驗時,如果即使曝光半小時,目的條帶還是很弱,就可能是因為該蛋白在樣品中含量本身就少,就需要通過增加上樣量和提高抗體的濃度的辦法來解決。最后是結果分析階段,會指導如何對數據進行定量,并對多次數據進行總結歸納以及統計學分析。同時,要求學生定期對所做的研究工作以PPT的形式做工作匯報,匯報過程中,學生需要首先展示出該課題的背景、科學問題、總實驗方案以及現在進行的實驗是為了回答什么問題,接著要展示現在的結果能不能回答該問題,如果不符合預期,該如何解釋,下一步該如何進行。通過開展實驗研究,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了他們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他們做事嚴謹的工作態度[17]。

2.3撰寫學術論文

這也是科研活動非常重要的一環,通過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寫出來并予以發表不僅是對自己研究工作的認可,也是讓別人了解你研究工作的一種很重要的方式[18]。首先,學生將自己所有的實驗結果進行歸納總結,對所有數據進行定量和統計學分析,把結果以圖的形式表現出來;然后,學生按照結果、方法、前言和討論的順序撰寫論文的初稿;最后,我們指導學生反復修改論文,并挑選雜志進行投稿,之后還要面臨著修改、投稿被拒、再投稿等多個環節。從做完實驗到將文章發表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這需要學生要足夠的細心和耐力。同時,通過這個環節,還提高了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和撰寫科技論文的能力。

3對醫學本科生進行科研訓練過程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3.1遇到的問題

大部分醫學本科生在剛開始參與科研活動時都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顯示出很高的熱情,但是隨著科研活動的開展,先是一部分學生開始找出各種理由不完成指導教師交代的任務,接著便逐漸地不參與科研活動,最終能堅持到撰寫并的學生只能占少數。常見的理由如下:英文基礎薄弱,讀英文文獻比較吃力;學習任務比較繁重,不能夠合理的安排時間,很難處理好學習和科研的關系;學生表示課外時間還要參加其他的活動,對科研的興趣不足,不愿意把大量的課外時間花費在科研活動中。總結起來,其實就是當參與科研活動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就想中途放棄[19],這其中當然是有學生自身的因素,例如害怕遇到挫折、意志力不堅定,但也不能忽視客觀方面的原因。醫學本科生的日常課程安排的特別滿,幾乎每天上下午都有課,只能利用晚上和假期的時間來參與科研活動。例如,一套免疫組化技術的標準流程需要1.5天可以完成,但由于醫學本科生平時很難有連貫的時間來學習完整的實驗操作,他們經常需要2~3周的時間才能學會。我校的醫學本科生是從大三開始到醫院學習并接受臨床技能的訓練,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就更少了,加之臨床醫院與校本部的距離較遠,使得他們更難繼續參與科研訓練。此外,盡管學校鼓勵醫學本科生要參與科研活動,但重視程度遠遠不夠,致使學生沒有克服重重困難堅持下去的動力。

3.2解決措施

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改變現狀:第一,建議醫學院校在給醫學本科生排課的時候,專門安排出一個月時間,可以稱為“科研活動月”,學生可以充分地利用這段時間參與科研活動的各個環節,熟悉所研究的領域,掌握要用到的實驗技術和方法,他們一入門,之后便可以利用課后時間開展科研工作。第二,建議醫學院校應該制定出醫學本科生科研獎勵的政策,加大獎勵的機制。例如,發表科研論文是學生申請獎學金和保研的加分項。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會覺得完成科研工作是有意義的,即使中間遇到一些困難,他們愿意去想辦法克服。第三,建議在醫學本科生專業課教學過程中采用雙語教學,同時授課教師要結合自己的科研工作,在講授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要介紹該領域的研究進展,通過這種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培養他們對科研工作的興趣。

篇3

關鍵詞:醫學本科生;醫患溝通;教育

1. 醫患溝通教育的內涵

醫患溝通分為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的醫患溝通是指各類醫務工作者、衛生管理人員、醫學教育工作者等,采取的非診療服務手段與社會各界進行的溝通和交流,主要圍繞醫療衛生、健康服務的法律法規、道德與規范等諸多方面。廣義的醫患溝通能夠產生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現實意義,不僅有利于醫患雙方和諧關系的產生,更有利地推動了我國醫學教育、醫學行業的發展和進步。醫患溝通教育就是指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醫學生樹立起醫患溝通的理念,具備較強的醫患溝通能力,擁有全面的醫務人員綜合素質。

2. 加強醫學本科生醫患溝通教育的意義

2.1 加強醫學本科生醫患溝通教育,是醫學教育的根本要求

醫學院校培養的醫學本科生,作為未來的醫務工作者、衛生管理人員,不僅要具備全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應具有較強的醫患溝通能力。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不僅可以提高專業職業技能,還有利于減少救治過程中不必要的醫療糾紛產生。為此,高等醫學院校肩負著培養素質全面的醫學生的重任,肩負著培養新時代高級醫學人才的重要使命。在高等醫學院校中,加強學生醫患溝通教育是醫療行業所需,更是醫學教育的要求,提高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已成為醫學院校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越來越受到學校的重視。此外,醫學本科生,作為國家重點培養面向基層,面向地方,應用型醫藥衛生人才。入學期間的醫患溝通教育也顯得尤為重要。

2.2 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

一項對我國大醫院醫療糾紛的調查研究發現,在不斷增多的醫療糾紛中,真正因為醫療事故而導致的糾紛只占少數,大部分的醫療糾紛是由于患者溝通不暢和醫患互不信任等所引起。[1]在日常醫療救助中,醫務人員不僅要擁有做好一臺手術或治療好一次病的專業技能,還要具備有與患者良好溝通的人文素養。把即將要采取的醫療手段、醫療行為將會產生的效果、可能引起的并發癥、醫療措施的局限性以及可能產生的危險性等告知給患者或患者家屬。讓患者或患者家屬在正確了解、悉知了這些醫療信息后,再進行相應的治療,這樣便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減少了醫患糾紛的發生。有助于患者及家屬進行心理準備,當出現不令人滿意的結果時,能夠給予寬容的理解和正確的對待。

3. 提高醫學本科生醫患溝通技能的途徑

3.1 開設醫患溝通教育專門課程

高等醫學院校承擔著培養未來醫務工作者、衛生管理者等的重任。教師在教會學生相關專業知識的同時,還應當教會學生們如何做人,具備有高尚的醫德情操,使他們對診療對象具有耐心,同情心和愛心。高校應當重視學生醫患溝通教育和能力的培養,將醫患溝通技能放在醫學生眾多基本技能之中去考核。

一方面,學校應該創造機會讓學生們接觸患者、了解患者們的身體及心理特特點,進而學會與病人進行兩哈的溝通和交流。另一方面,學校應當開設專門的醫患溝通課程,開設如:《醫患溝通》、《醫患溝通學》、《醫患溝通的藝術》、《醫患溝通的技巧與方法》、《醫患溝通教育》等相關醫患溝通方面的必修或選修課。在課程設置上應該具有較強的結構性、醫患溝通課程設置應當基于“過程框架、能力為核心、技能訓練為載體的中心任務[2]”。進行有目的、分階段、層次感強的教育模式,從而達到提升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的目的。

3.2 在臨床實習中開展醫患溝通教育

高等醫學院校在醫學溝通教育方面,除了采用課堂教學、小組討論、書面教學、案例教學等傳統授課的方式外,還可采取在校外實踐中對學生開展醫患溝通教育的方式。第一,學校應當重視學生所在實踐教學醫院對學生的現場教學和醫患溝通教育。由醫德評價高,經驗豐富的醫生對學生進行切身實踐教育,學生能夠從中活生生的體會到醫患溝通的重要性。第二,在臨床實習中,可以采取醫患溝通座談會、仿真模擬演練、問卷調查以及服務評比等眾多活動,使學生在實習醫院不僅歷練了自己的專業技能,同時也鍛煉了他們人際溝通、與病人溝通的能力。

3.3 醫患溝通技能測試作為職業醫師技能考核范疇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醫療領域的飛速發展,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越來越得到提升。高等醫學院校培養了4-5年的醫學本科生,他們學習了本專業相應的專業技能。通過全國性的職業醫師技能考試的學生才具有行醫資格,方能持證上崗。職業醫師考試,是對學生幾年學業的考核方式之一,面對醫患溝通日益嚴峻的今天,醫患溝通技能也顯得尤為重要,它是醫務工作者綜合素質的體現。應此,可以將醫患溝通測試納入到職業醫師考核之中,順利通過的考生才真正意義上具備了醫務工作者的基本素質。這一改革是醫學本科生醫患溝通教育效果的檢驗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平.減少醫療糾紛應把握的幾個關鍵問題[J].中華現代醫學管理雜志,2006(3):56-56.

[2] 汪濤,馮正直.醫患溝通內涵分析及對醫學教育的啟示[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3):21-22.

篇4

課題組選取三峽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2007級臨床醫學專業所有本科生為研究對象,大二期間,每10名左右同學分成一個見習小組,每組確定一位固定的帶教老師。在學習基礎課程期間,每周安排1-2次的臨床見習;開始接觸臨床課程后,在邊學習理論課程的同時使學生到臨床上接觸患者,接觸整個診療過程,使學生早期接觸臨床;通過雙向選擇構建適宜的一對一的師生團隊,制定本科生培養計劃,并制定合理的管理及考核制度,使一對一導師制貫穿整個醫學教育始終;進入大四時,在臨床培訓技能中心,借助先進的綜合教學模型,模擬臨床場景,熟練掌握臨床技能操作,如胸穿、腹穿、切開縫合、拆線、換藥、婦科檢查、心肺復蘇、靜脈采血、導尿、洗胃等,有效地培養醫學生的臨床技能,并嚴格按照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標準進行培訓。畢業時借助學校網絡輔助教學平臺發放問卷調查,匯總學生的反饋情況及建議,并總結分析該方案的優勢及不足之處。給老師發放教學評估表來評估教學效果。考核學生的理論成績和技能操作成績,并與2006級學生比較分析國家執業醫生資格考試的通過率。2006級、2007級本科臨床醫學生分別為254人和269人,2006級與2007級臨床醫學畢業生的理論和技能操作成績統計分析,兩者比較差異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2007級國家執業醫生資格考試一次性通過率為71.6%,明顯高于2006級通過率49.8%。

二、新培養模式的內涵及意義

1、早期接觸臨床

早期接觸臨床是世界高等醫學教育的新模式之一。早實習、早期接觸臨床能很好地實現書本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的緊密結合,幫助學生將前期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融入到具體的臨床實踐中,通過理論學習指導臨床工作,再通過臨床實踐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早期接觸臨床可以使學生早期了解醫院的運作、醫療環境和程序、醫患關系、醫生的角色和工作性質,明白作為一名醫生應具備的能力和素質,同時培養學生與患者交流溝通的能力、技巧及人文關懷意識。臨床醫學教學一方面強調實踐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必須要依托深厚的、系統的、廣泛的、完整的理論知識基礎。早期接觸臨床能使基礎階段的低年級學生較早地樹立“臨床”意識,促進醫學前期基礎課程教學與后期專業訓練相結合,培養醫學生對醫療衛生職業的情感、團隊精神、溝通能力和社會責任感,提高醫學生的整體素質。帶教老師應盡可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采用啟迪誘發式的教學方法,如問題式教學法(PBL)等。帶教老師在臨床教學中可嘗試講授式教學與啟發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

2、本科生導師制

目前,隨著“以人為本”的個性化教育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以及我國本科生教育的軟、硬件條件的不斷完善,大批醫學院校已開始“本科生導師制”的探索和實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一對一導師制不僅能提高本科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臨床實際操作能力,而且還能增強學生的思維及科研創新能力。導師可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將育人的要求具體化、人性化、立體化,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及綜合素質的培養。同時本科生也可跟隨導師早期接觸臨床、早實踐,就個人的基礎薄弱環節,導師可給予個別指導,做到有的放矢,反饋性地調節現階段的學習,加深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提高學習效率。

3、臨床技能培訓

傳統的醫學教育模式更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教師扮演主動角色,按部就班的授課,學生死記硬背,以獲得高分為目的,借此來檢測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學生們獲得了大量的理論知識,但并沒有足夠的機會去學習和練習基本臨床技能,結果使學生缺乏合格的實踐能力,使醫學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間產生了明顯的差距,產生了“高分低能”的現象。理論僅僅是臨床醫學的基礎,沒有成熟的技能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好醫生的。臨床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基于醫學模擬教育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構建醫學模擬中心能為培養醫學生的臨床技能提供方便、安全、高效的平臺,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醫學生的臨床技能的提高,我們應充分發揮臨床技能中心的功效。通過加強臨床基本技能訓練強化實用型理論知識,實臨床經驗,掌握基礎實踐技能。通過多觀察、多分析、多動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規范臨床基本技能操作。臨床技能中心的醫學模擬教學可開展廣泛的技能訓練項目,且具備以下優勢,如:高度仿真性、病例多樣性、時間隨意性、難易度可調節性、無風險性、可重復性、可記錄性、環境可控性、增加自主性等,從而為醫學生構架了良好的綜合性臨床實踐教學平臺。近幾年三峽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積極派出代表隊參加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績。通過臨床技能競賽不僅提高了醫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同時也體現了本院師資力量、學校的課程建設和管理水平及附屬醫院的臨床帶教水平。

三、總結與展望

篇5

摘要:創新實驗平臺的建設對喚起學生創新意識,啟迪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總結本校醫學本科生科研訓練創新實驗平臺的建設實踐,從平臺的運行模式、運行效果等方面做了介紹。

關鍵詞:本科生;科研訓練;創新實驗平臺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50-0133-02

按照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文件精神,大學生培養過程中“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大學課程設置要“加強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重視實驗課教學,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1,2]。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需要良好的研究平臺。南京醫科大學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搭建了醫學本科生科研訓練創新實驗平臺,旨在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扎實的科技創新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建設醫學本科生科研訓練創新實驗平臺的意義

醫學是實踐性科學,實驗教學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礎。一個學校的實驗室建設水平和實驗教學質量是體現其教學水平的重要方面。先進、高效和開放運行的教學、科研實驗室是一流大學的標志。傳統醫學實驗教學以教師為主體并認為實驗教學從屬于理論課教學,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只要完成“規定動作”即可,故注重課內實驗,輕視自主學習[3,4]。上述觀念在強調培養能力、鼓勵創新的今天已面臨著嚴重的挑戰,改革當前傳統的醫學實踐教學模式和體系勢在必行。為了培養創新人才,醫學本科生科研訓練創新實驗平臺應運而生。這一平臺既是實驗教學改革的重大舉措,也是培養高水平創新型人才的基地。搭建科研訓練創新實驗平臺對喚起學生創新意識,啟迪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醫學本科生科研訓練創新實驗平臺的運行

1.分層次運行模式。(1)基本實驗技術培訓。實驗中心選取常用的實驗技術,包括細胞培養、基因轉染、多克隆抗體的制備、純化和鑒定、DNA提取和鑒定、RNA提取及RT-PCR、免疫熒光、免疫組化、蛋白質提取及western blot、動物疾病模型制備等,專職帶教老師指導學生掌握相關實驗技術。通過基本實驗技術的培訓強化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2)指導學生獨立設計實驗。學生獨立設計實驗方案,自己建立實驗方法,完成選題及實驗的全過程。在實驗進行中,教師的作用在于幫助、引導和啟迪。學生在整個過程中需要自己查閱文獻資料,學習最新理論與技術、最新方法和手段并應用到自己設計的實驗中,極大地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和實踐能力。(3)申報科研項目,開展科研實踐。第一,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在綜合設計實驗的基礎上,中心鼓勵學生申報院級、校級和省級的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安排教師指導,提供實驗場所、試劑耗材和儀器設備,為各項訓練計劃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醫學本科生科研訓練創新實驗平臺的建設,極大地推動了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開展。第二,選送拔尖學生參與科研項目。中心依托學院科研實驗室,為動手能力強、對教師的科研課題有興趣的學生提供直接參與科研課題的機會。在老師直接指導下,本科生圍繞部分課題開展系統深入的研究。直接參與科研項目,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也可以為學科提供優秀的研究生后備隊,從而促進學科的建設和發展。近年來,中心已組織數十名學生進入老師的課題組,學生們普遍反映,經過系統科研訓練,具備了基本的科研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較強,在讀研讀博時能更快地開展課題研究。(4)組織學生參加各級競賽。參與科技競賽,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實踐動手能力、團隊協作精神以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因此,中心不斷培養并選派優秀學生參加國家級、省級、校級、院級科技競賽,如全國基礎醫學創新論壇暨實驗設計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展等。參與競賽的同學充分體驗到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團隊協作的重要性,無論獲獎與否,享受過程中的苦辣酸甜,為學生成長積累了一筆重要的精神財富。

2.平臺運行的堅強保障。(1)人員保障。平臺依托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凝聚了一批熱衷于本科生實驗教學的教師和教輔人員,在多年的實踐教學中,相互合作、密切配合,形成了一支專兼職結合、人員相對穩定、老中青結合、學歷層次較高、熱衷于實驗教學、充滿朝氣的實驗教學團隊。這支實驗教學和科學研究互通、<嬤敖岷系氖笛榻淌Χ游橐約耙滴袷熗貳⑺刂式細摺⑾嘍暈榷ǖ氖笛榧際醵游椋為保證平臺順利運行提供了堅強的保障。(2)制度保障。學校高度重視實驗教學改革,在學校發展規劃制定時,優先考慮教學實驗室的建設與改革。在組織、制度及管理方面有保障。學校制定了一系列建設與管理、經費投入、教學質量監控和鼓勵實驗教學改革以及規范實驗教學和實驗室管理的相關政策。實驗中心始終堅持“管理機制―質量體系―評估制度”三維并舉,保證中心“以人為本、高效集約”的運行,制定一系列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網絡化、信息化管理平臺。(3)經費保障。學校每年均投入固定的實驗室建設經費、實驗教學儀器設備費和教學消耗費,專款專用。學校也建立了激勵機制、獎勵機制、約束機制和運行機制,優先保證中心在人員配備、經費配套等方面的需要,創造良好的實驗中心建設環境,激勵高水平教師參與實驗教學。

三、醫學本科生科研訓練創新實驗平臺的運行效果

1.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本科階段就有機會接觸科研,學生們自覺自愿去學習、去探索。在創新實驗活動中,鼓勵廣大學生按自己的興趣去設計自己的課題,發揮自己的潛能,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創新實驗過程中,學生需要自己準備實驗動物、安裝調試實驗儀器、配制實驗試劑,動手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3.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在科研訓練中,學生首先要確立實驗目的,圍繞實驗目的查閱大量文獻,最終設計出詳細的項目方案并完成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學生遇到實驗技術方面的問題時,需拓展思維,分析解決的方法。在這樣的過程中逐漸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4.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學生們無論是申報科研項目還是參加各級競賽,都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小組成員有分工有合作,在團隊協作中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和競爭意識都得到了培養和提高。

四、醫學本科生科研訓練創新實驗平臺取得的教學成果

近年來,學生設計和完成創新性實驗近60項,獲得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20余項,發表科研論文50余篇,其中被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收錄9篇,多次獲得全國基礎醫學創新論壇暨實驗設計大賽一、二、三等獎,獲得第十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

五、結語

醫學本科生科研訓練創新實驗平臺,增加了學生的動手機會,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求實的科研態度,鍛煉了學生的科研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5]。醫學本科生科研訓練創新實驗平臺值得在更多的醫學院校推廣。

參考文獻:

[1]宋鳳蘭.高校創新實驗平臺建設的幾點思考[J].廣東化工,2014,(15):281-282.

[2]成麗,楊祖幸,湯潔,李峰,汪宏,吳勇.創新實驗平臺的建設與管理機制創新[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0,8(3):166-168.

[3]郭靜,周紅,吳曉燕,郭軍.基礎醫學分級實驗教學的探索和實踐[J].基礎醫學教育,2011,13(6):529-531.

篇6

【關鍵詞】臨床醫學專業;見習;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滿意度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在本院見習的濱州醫學院2014、2015級臨床醫學專業117名本科生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并結合本院實際情況設計調查問卷,通過匿名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臨床見習教學現狀。此外,還通過實地走訪,對學生、帶教老師、教學秘書、教研室負責人進行訪談,進一步研究分析。

1.3評價方法

從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效果、總體滿意度等5個方面進行研究,每個調查項目按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來評價。

1.4統計學方法

整理回收的問卷,利用SPSS19.0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共發放調查問卷117份,回收有效問卷117份,有效回收率為100%。分析顯示,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對臨床見習教師的教學態度滿意率為88.9%,大部分學生認為老師認真負責;對臨床見習教學內容滿意率為65.4%,其中對學科新進展的介紹和專業英語的合理使用,滿意度較低;對臨床見習教學方式滿意度55.5%,多數學生認為見習帶教不注重對臨床思維的培養,實際動手操作機會較少;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為59.9%,部分學生認為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度不高,氣氛不夠活躍,缺乏吸引力,不能激發學習興趣;對見習教學總體滿意度75.2%。

3討論

3.1問題與分析

3.1.1教學態度方面

在教學態度方面,滿意度較好,但仍有11.1%的學生認為見習帶教老師不夠認真負責。經過訪談發現,學生們認為部分老師見習帶教時仍處理與見習無關的臨床工作,且部分老師時間觀念差,這是部分學生認為老師不夠認真負責的主要原因。

3.1.2教學內容方面

在教學內容方面,大部分學生均認為教學內容與臨床緊密結合,但約半數的學生認為老師在臨床帶教過程中未涉及學科新進展或涉及較少,專業外語詞匯使用頻率較低。與學生訪談發現,學生希望帶教老師在帶教過程中,能夠結合新進展,并適度使用專業外語詞匯。與帶教老師訪談發現,一方面,帶教老師對見習存在一定的誤區,缺乏講解前沿知識和適當應用專業外語的意識。另一方面,因帶教老師水平參差不齊,部分老師臨床知識更新較慢,對學科新進展情況了解不足,其次因缺少外語使用環境,導致部分老師專業外語詞匯發音不準且不善于使用專業外語。對于愛傷觀念的培養,約三分之一的學生不滿意。愛傷觀念是從事醫務工作必備的職業道德,應貫穿于整個職業生涯,但仍有部分教師缺乏對醫學生愛傷教育意識的培養。

3.1.3教學方式方面

臨床見習教學主要是對理論知識的實踐。學生通過病史采集、體格檢查、診治分析等,對疾病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從而提高其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部分同學對現存的教學方式不滿意,認為動手操作的機會較少,且不利于培養臨床思維。訪談發現,目前見習教學主要以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為主,即“臨床介紹+觀察”的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一,且部分教師缺乏授課技巧,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課堂互動差。傳統的見習教學方法,不利于鍛煉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結果與國內學者的報道基本一致[4-6]。經過與帶教老師、教學秘書、教研室主任等訪談發現,老師不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更新教學方法,因為帶教老師除承擔教學任務外,均承擔繁重的臨床科研任務。老師認為實踐機會少的原因主要包括兩方面。首先,隨著醫學教育的發展,醫學生越來越多,每天有大量的學生需要見習,容易引發患者及家屬的不滿,且隨著醫患關系的緊張和患者對隱私保護意識的增強,部分患者不愿意配合見習教學。帶教老師迫于目前的形式,為防止不必要的醫患糾紛,不愿意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其次,因某些疾病具有區域性或者發病率相對較低,病房缺乏相關見習病種,也降低了學生參與實踐操作的機會,這與其他學者得出的研究結果相似[7-9]。

3.1.4教學效果方面

學習興趣是人才成長的“起點”。而在調查中發現,部分學生認為目前的見習帶教對其缺乏吸引力,難以激發學習興趣。訪談發現,學生認為部分見習帶教內容是課堂理論知識的復制,缺乏新意,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導致總體教學效果差。知識導入是引領學生打開知識殿堂的鑰匙,是教學的關鍵所在。教師恰當的引導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0]。

篇7

社會和高等醫學教育的發展對現代醫學本科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現代醫學生在接受知識、設立目標和學習交流能力方面總體上不斷提高,但由于對醫學高等教育期望值過高、缺乏獨立生活能力以及在灌輸式教育方式下習慣于淺層學習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現代醫學生缺乏學習策略、缺乏學習主動性、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等學習能力方面的不足。現代醫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必須做到以下幾點:(1)設定學習目標與制定學習計劃(2)增強自我監控能力自我監控能力這一非智力因素對醫學生的學習產生直接影響。通過與有自制力、善于學習的同學交往和形成學習團隊,為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小氛圍,在這個情境中相互鼓勵、相互監督、相互交流,使學習上的自我監控有一定的他律的壓力,有利于自我監控能力的提高。(3)學習方法的創新尤其要注重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的學習方法的創新,如廣泛讀書以提高人文素養,開展研究性學習以提升學習的主動性,開展合作式學習、體驗式學習等。

2.醫學生要注意開發自己的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作為關系人的素質和修養的重要因素,是體現醫學生的智商和情商的深層次的核心能力。但目前醫學生養成的被動的、機械的、應試的學習方式,必然嚴重影響他們的批判性精神和思辨能力。那如何成為具有思辨能力的醫學生呢?(1)厚實的知識積累是擁有思辨能力的基本前提知識積累能讓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打開思維空間,放任思維在正確的思維方式的引導下進行思考和創新。(2)具備批判性思維是擁有思辨能力的重要表現良好的批判性思維特質主要包括強烈的興趣、自信、不迷信權威、開放的心理、探究和反思。(3)掌握正確的思維方式具體培養途徑包括養成開放性思維、加強哲學的學習以及加強實踐體驗,培養感性思維能力。(4)增強表達能力把思想表達清楚,具有足夠的說服力。

3.醫學生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

良好的溝通能力是醫學生綜合素質的體驗,也是醫學生日后進行醫患溝通的基礎。溝通能力強的醫學生,在學校期間很容易成為學生干部,成為各項活動的積極分子,而溝通能力差的醫學生很容易被邊緣化。那怎么提高醫學生的溝通能力呢?具體途徑如下:(1)修煉溝通意識和性情(2)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3)善于運用語言的藝術(4)掌握非言語的溝通技巧非語言的溝通技巧主要包括身體動作、姿態、儀容儀表等形式。(5)合理利用網絡進行溝通但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網絡溝通有時可以轉化為現實溝通,但不能把它直接等同于現實溝通,更不能過多地沉溺于網絡而減少現實溝通。

4.醫學生要具備創新能力

篇8

1臨床醫學生醫德修養學習的重要性

1.1高尚的醫德是順利實施醫療實踐的重要保障

醫學生的基礎及臨床課程繁多,但這些課程在理論學習階段多是在課堂進行,因此只有在見習和實習階段才開始逐漸接觸患者。因此在進入臨床階段后學習醫德修養相關課程是十分必要的。因為一方面醫學生可以在這一階段將在臨床見習或實習所遇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醫療實踐疑惑在醫德修養的教學中向教師反饋并得到正確引導;另一方面醫學生也可以將醫德修養課程中所學的道德要求和醫德規范付諸于臨床醫療實踐并不斷自我反省,向著德藝雙馨的培養目標努力。在醫學生階段盡早為其樹立正確的醫德觀有助于他們未來行醫生涯中醫療實踐各個環節的順利實施;有利于樹立科室、醫院良好醫德醫風的大氛圍;有助于培養在診療工作中重視醫學倫理問題,尊重患者隱私的觀念[2];有助于培養有效地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交流的意識與方法[3];有助于樹立依法行醫的法律觀念,學會用法律保護患者和自身的權益。

1.2高尚的醫德是評價醫務人員素質的重要條件

醫務人員的技術必須符合醫療實踐的需要,同時醫務人員的醫德也必須符合醫德規范的要求。每一位在入學之初都曾舉拳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此從成為醫學生那一刻開始,就應該不斷培養甘于奉獻、公正廉潔、勤奮嚴謹的職業素質;醫務工作者強烈的責任心,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有助于他們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4]。沒有良好的醫德,即使技術再高、能力再強、也僅僅可以稱為有一技之長,但并不是社會所需要、所培養的醫學人才,更不是能夠起到傳幫帶作用的醫學學科帶頭人。

2培養醫學生醫德修養的方法

一般學校在課程設置中主要采取理論授課方式,講授相關的概念如醫德的本質、醫德的作用;醫德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歷史;醫德修養的內容和含義、提高醫德修養的基本途徑和方法;相關的法律法規等。相應地設置部分案例討論課對理論課的內容通過案例分析進行深入探討。

3探索醫學生醫德修養的有效教學模式

3.1課堂理論授課

這是很多課程學習的主要方式,但結合近年來教學實踐的效果,建議一方面調整理論授課和實踐授課課時的比例分配,增加實踐課程課時比例,以更有效地吸引醫學生共同參與、共同討論,在不斷學習-反饋-學習的循環中潛移默化的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醫德觀念,摒棄不適的想法。另一方面調整理論授課的時機,建議在醫學生進入實習階段后,即與真正的醫療環境接觸后進行,可以避免紙上談兵的局面。

3.2實踐授課方式

實踐授課目前多采用案例分析方式,建議可以通過豐富的外在形式,將內涵融會貫通在其中。

3.2.1角色扮演。可以將一個故事進行角色分配,分別讓學生扮演患者、家屬、醫生、護士、護工等醫療實踐中的真實角色,讓學生們依次扮演不同人物,換位體驗。也可以將一個故事根據好的醫德示范效果或不好的醫德案例結果,分別進行劇情編寫形成不同結局,讓同一組學生按照“劇本”分別演繹,多次采用“時光倒流”方法,在每一個不好的醫德體現節點處進行時光倒流,引導學生們構建良好的醫德醫風。

3.2.2辯論賽。可以通過有激勵和競爭意識的辯論賽形式讓學生們積極參與。可以布置成辯論賽的場地形式,也可以通過“本科生最佳辯手遴選”的方式模擬進行,分別給予學生們一些辯題,讓他們在辯論中逐漸梳理出正確的醫德規范。

3.2.3樹立身邊榜樣。可以通過身邊榜樣的方式讓學生們近距離聆聽醫德高尚醫務人員的事跡,感受他們的醫德魅力。例如北京安貞醫院就有20位援非醫療隊隊員在幾內亞與埃博拉近距離接觸,他們每一個人都很平凡,但又都很偉大。我們通過事跡報告會形式讓學生們耳濡目染,學習身邊的安貞榜樣。

3.3人文素質培養是醫德修養的重要一環

篇9

本科生導師制(UndergraduateTutorialSystem),是牛津大學教授溫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在14世紀初首創。其主要含義是指學生在本科階段,以師生雙向選擇為前提,導師對學生的學習、品德、生活及心理進行個別指導。本科生導師制在我國的發展順應了高校教育的發展形勢,2012年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做好“本科教學工程”的通知,隨后各高校的教學實踐改革活動猶如雨后春筍,這為高校開展本科生導師制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大環境。徐州醫學院口腔醫學院于2006年創辦了五年制口腔醫學本科專業。八年來,在學校與學院的共同協作努力下,我們對本專業的教育、教學內容進行了不斷改革和創新。由于本學科專業性較強、對實踐操作能力要求較高,因此為了針對性、個性化地培養學生,學院大膽引進并采用本科生導師制的教育及管理制度。

2.我院口腔醫學生導師制的實施

2.1導師的選拔聘任。

導師首先要求政治方向堅定,嚴于律己,恪盡職守,更要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的生活、成長和成才,具有較強的責任感。在教學方面,導師懂得教育教學的一般規律,熟悉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在科研方面,導師具有一定的科研指導能力。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或博士學位(含在讀)方可擔任我院本科生導師。

2.2導師的職責。

“導向”職責: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明確在校學習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端正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專業思想,著重培養口腔醫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操作能力,促進其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的無縫對接。“導學”職責:引導學生充分了解我校學分制教學管理制度、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指導學生制訂個人學習、生活和實踐計劃,確立清晰的階段目標;指導對科學研究及實踐創新有熱情的學生進行課題申報和研究,同時指導學生進行考研、擇業。“導心”職責: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學生的心理成長。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高校教育也是學校與社會之間的導板。引導學生正確平緩順利地完成心理的過渡與成長,實現身心健康,人格完善和自我實現。

2.3本科生導師管理與考評。

考核方式為每學期結束時以領導小組打分結合學生打分,如“學生滿意率”在50%以下先進行領導小組評議,直至取消導師資格;學期考核結果納入年度考核,考核分三個等級:“優秀”、“合格”、“不合格”,考核為“優秀”的導師,學院給予獎勵,考核“不合格”的導師解除聘任,取消其導師資格。

3.口腔醫學生導師制的意義

3.1穩定專業思想。

新生進校之時,對口腔醫學專業的概念和前景知之甚少,學院在這個特殊時期舉行大規模的全院性的導師和學生見面會,帶領學生參觀各口腔醫院、附屬醫院口腔科,進行專業思想教育工作,讓新生對以后所從事的口腔醫學專業有感性認識,使五年的大學生活有良好開端,明確學習目標。

3.2培養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導師制中,學生不僅可以獲得獨立的思想,還可以培養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導師只需要對他進行導向。而學生對于導師的觀點不一定全盤接納或否定,“雙方都有權拒絕對方”。摩爾認為正因為如此,導師制成為牛津大學教學方法的瑰寶。鄭禮平認為人們在大學里可以自由地如實地進行調查研究、理論論爭,彼此的觀點可以是對立的、辯證的,但絕非是教條的。口腔醫學是一門實用學科,不僅需要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還必須將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運用臨床技能。每一個病人都是不同的,所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尤為重要。

3.3教學相長,導師學生素養均有提高。

本科生導師制這種教育模式,培養了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學會為人處世之道,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由于導師負責制的實行,教師承擔了全方位的導向作用,因此其更應該注重自身的素質,嚴于律己,作出表率,以期全面提高自己,實現教學相長。

4.本科生導師制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4.1導師責任和義務不明確、導師體系相對不完善。

我院本科生導師制還處于初級探索階段,本階段對本科生導師的工作職責進行準確的定位是導師制成功的關鍵,在此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職責規定比較模糊,容易流于形式。多數導師能在科研方面發揮積極有效的引導作用,但在思想和生活方面,對學生的指導相對欠缺。我院導師大部分為從教學臨床科研一線的教師,教學、臨床和科研任務壓力大,若欠缺有效的管理和激勵措施,便難以充分發揮導師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影響最終效果。

4.2師生交流溝通方式單一。

篇10

1牙周病學的教學特點

牙周病是口腔第二大常見病,是牙齒缺失最重要的原因。牙周病學和眾多學科關系密切,是臨床醫學本科生口腔臨床實習教學的重點,學習中主要以門診實習為主。教學中存在以下難點:(1)牙周病學課程在臨床醫學系《口腔醫學》理論教學中僅有2學時,內容多,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對牙周病有深刻印象;(2)臨床醫學系的畢業生從事口腔專科工作者極少,學生主觀重視程度不夠;(3)臨床實習時間太短、不集中,一般是以2~4人為1組,時間為1d。在短短的1d內,學生依靠隨機分組見到的病種少、疾病重復率高,典型病例少;(4)牙周疾病的特點表現為病種多、臨床表現相似,同時受口腔環境的限制(視野小,患者張口時間有限),影響了示教效果,使學員缺乏足夠的視覺訓練,降低了學習的興趣[3]。因此,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利用1d的實習時間成為臨床牙周病教學的關鍵。對于這一系列在牙周病學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僅僅依靠機械的延長教學時間往往達不到理想的學習效果,這就對口腔醫教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不斷探索與改進,尋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4]。

2計算機輔助教學(CAI)課件作為教學手段的應用

2.1全面的展現力口腔牙周病學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應用教科書、黑板板書和PPT教學,這些方法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均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教科書的使用顯得抽象與生硬,學生難于理解;PPT受到授課時間及教師個人因素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引入CAI課件后,使得原本抽象、繁雜的理論知識以圖像、文字、動畫、聲音、數字等融為一體的形式,較為形象、生動、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5]。CAI課件因其形象、生動、多樣化表達及交互性強的特點,又可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時間,為學生傳授知識和提供技能訓練,這樣能夠使學生對該理論與知識做到較為深入的理解,提高了學習效率,從而提高教學效果[6]。通過動畫將口腔牙周病的概念、病因、臨床表現、診斷、治療進行系統全面的展示,有利于學生構建完整、合理的理論知識體系。

2.2提高教學效率本院屬于非口腔專科教學醫院,非口腔專業醫學生教學的整體時間以及臨床實踐時間均相對較少。如果通過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知識的傳授,將無法發揮最佳的教學效果[7]。將CAI課件引入教學過程后,授課信息增加,教學內容更加精煉、有針對性,學習時間自由,將老師預先制作好的課件進行播放,遇到重點和難點時,可進行反復重點講解。

2.3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互動性非常關鍵。引入CAI課件作為輔助教學手段之后,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其中,按照學生的興趣愛好與關注點,進行針對性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甚至可以培養學生對于該學科的科研與創造的興趣。根據課后思考題的復習,可對學習內容進行鞏固,老師也可對學習中遇得到的問題進行解決[8]。

3CAI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CAI課件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因此,教師在使用過程中一定要適時、適度發揮好這個輔助工具的作用,而不能將其簡單地變成電子幻燈或電子板書,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與學生及時溝通互動,在學習中幫助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引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的質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