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企業調查報告范文

時間:2023-04-01 11:59: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超市企業調查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超市企業調查報告

篇1

連鎖規模擴大

調查統計顯示,2004年全國連鎖百強企業總計實現銷售額5008億元,比2003年百強企業銷售總額3580億元增長39.9%,企業同比增長33%;門店總數達到 30440個,比上年百強的20424個增長了49%,企業同比增長28%;營業總面積達2580萬平方米,比上年的1907萬平方米增長35%;員工人數81萬人,比上年的64萬人增長了27%。

從統計結果看,第100名的銷售額為4.86億元,比去年第100位的4.07億元增長了19%,百強企業的平均規模有較大的增長,企業平均銷售規模為49.9億元,平均擁有店鋪數304家(包括直營和加盟)。

連鎖經營向更多業態發展是2004年連鎖經營發展的重要趨勢。除了傳統的超市、大賣場、便利店等業態外,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采用連鎖經營,在服裝、玩具、辦公用品等領域,都出現了新興的連鎖企業,這也將是一個新的市場空間。同時,在同一業態中,很多企業也在嘗試差異化的路線。如在超市業態中,出現了生鮮超市、個人護理用品超市等。另外,隨著人均GDP的進一步提高,便利店仍然是連鎖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

從2001到2003年,可以說是連鎖企業的“跑馬圈地”年,3年中企業店鋪數量增幅大大高于銷售額增幅,但由于店鋪增長過快,導致競爭加劇,加之企業管理基礎不牢固,一些企業管理水平在快速擴張中下降,造成企業管理水平和運營能力與企業的發展規模不匹配。但報告分析顯示,在2004年,這種現象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企業銷售額的增幅與店鋪數量增幅基本保持一致。

分析顯示,2004年,直接開店仍是連鎖企業擴大規模的最主要手段,另一方面并購重組已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形式,如:聯華收購石家莊萬利福、百安居收購普馬部分店鋪、物美收購天津大榮等案例。另外,特許加盟、自愿連鎖也是重要的手段。

外資三分天下

從2004年百強企業零售額所有制比例看,國有、民營、外資分別是45%、32%、23%,但外資的上升趨勢非常明顯,增長了7個百分點,民營和國有則有相應下降。從店鋪數量占比情況看,也有類似的趨勢。從地區上看,外資企業不僅僅停留在一級城市,而且在二級城市、西部地區都有明顯的擴張。在業態方面,大賣場、折扣店、便利店等多業態并進。

報告同時對外資零售企業的優劣勢進行了分析。與內資企業相比,外資零售企業的優勢除了強大的資金后盾和健全的管理體系外,特別值得國內企業借鑒的是專注在某一領域的發展。如大多數外資零售企業的業態都相對單一,專門在某一領域發展。如果有不同業態,或者近似程度高(如倉庫會員店和大賣場),或者以獨立的公司運作(如家樂福的大賣場、折扣店和生鮮超市)。專注使外資企業的管理更專業,運營效率更高,個性化的需求更突出。

當然,從外資企業進入中國的發展過程看,也可以找到他們一些不足的方面。如:企業發展過多依賴于完整的體系。而面對中國廣大而不平均的市場,建立全國統一的完整的體系基礎還不夠,或者條件還不成熟,這時外資企業就會顯得無所適從。相反一些具有區域優勢的內資企業,卻能夠在某一區域內大展身手。

還有,外資企業在華發展策略和步伐受總部的影響很大,總公司效益的好壞、決策的快慢,直接影響到在華經營的情況。如八百伴、天津大榮等在國內的發展都間接受到了總部不景氣的影響。一些企業的高層人事的調整,也將影響到擴張的節奏。

另外,本地化仍然是外資零售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盡管在進入某一市場前,外資企業都進行了詳細的市調,但具體適應還需要一個過程。如一些會員制企業的歇業就是印證。

對于未來外資零售企業的發展趨勢,報告分析認為,從投資方向看,大賣場、大型專業店(家居等)、便利店是外資的投資重點,同時外資也很關注差異化的市場。從外資構成看,需關注臺資企業和北美企業。在33家主要的外資企業中,臺資企業有6家,銷售額占33家的25%。北美的一些大型零售企業也對在華投資表現興趣,近期將會有企業進入。從擴張方式上看,并購將是主旋律。包括外資間的合作和外資對本地企業的并購。

另外一個趨勢是,同一外資集團向多業態發展,全方位占領市場。如家樂福的大賣場、折扣店、生鮮超市等,臺灣頂新的樂購與全家便利店,臺灣潤泰集團的大潤發與喜事多便利店等。

報告分析認為,到目前為止,很多實力強大的外資零售企業還未進入中國,隨著以后的大規模進入,中國零售市場的競爭會更激烈,國內企業能否贏得競爭優勢,關鍵在于如何取長補短,發揮好自身優勢,而不是退縮或盲目擴張。

2005連鎖預言

分析年度調查統計的數字,報告認為,2005年行業發展將有以下趨勢:

從業態發展看,大賣場、便利店、專業店將是競爭的熱點。

從地區發展看,區域優勢企業將有更明顯的發展。從全社會看,分銷體系和政策環境仍然與大規模跨地區發展不相匹配,企業的物流、人力資源、管理的邊際成本在擴張中增加。與全國擴張的企業不同,區域優勢企業在一個地區擁有絕對的控制權,管理精細,機制靈活,相對于全國發展的企業而言,有很多優勢,2005年這些企業將會有進一步的發展。

2004年部分中外合資/合作零售企業發展情況

從發展手段看,創新成為企業發展致勝關鍵。主要包括發展模式創新(在特許經營得到基本認識和實踐后,開始實踐自愿連鎖等發展模式)、機制創新(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的機制創新)、管理創新(傳統節日營銷、自有品牌開發)等。同時,先進技術和理念在連鎖經營中得到更廣泛和深入的應用。如人事管理中(績效考核、執行力)、商品管理中(品類管理、自有品牌、貨架陳列技術、全過程商品管理)、店鋪開拓(地理信息系統)、配送和物流(交叉庫存、及時化物流、地理導航、RFID)等。

從發展目標看,企業逐步從追求速度向差異化轉變。

篇2

1、合作社在各產業中的分布情況。29個專業合作社中種植業方面13個(白蓮4個、煙草2個、果業4個、花生1個、紅薯1個、油茶1個),占總數的45%,養殖業方面12個(生豬養殖7個、蜂業3個、肉牛養殖1個、水產養殖1個),占總數的41%,農機服務4個,占總數的14%。

2、合作社注冊資金情況。各類合作社共有注冊資金1055.85萬元,其中現金994.34萬元,實物折款62.79萬元,實物折款主要是4個農機專業合作社。注冊資金最多的為華豐畜禽專業合作社,達300萬元,最少的為0.5萬元,平均36.40萬元。部分組織成員出資數額極少,難以開展經營活動。

3、合作社社員規模情況。各類合作社目前共有社員832人,合作社平均成員為27名,30人以下組織共19個,占組織總數的65.5%,人數最多的組織為113人,贛江源蜂業合作社在*年是曾擁有社員人數為86人,目前成員減少很多。全縣合作社共有農民成員815名,占成員總數的97.8%,非農民社員17名。每個合作社農民成員都在81%以上。

4、合作社章程制度建設情況。多數合作社參照示范章程,結合實際制定了本社章程和相關制度,如財務社務公開、股金管理、資金管理、盈余分配、生產資料供應折讓、社員產品交售、開支審批、現金存款管理、財產物資管理、財務監督、公文和檔案管理、學習培訓等制度。章程制定程序比較規范的合作社占52%,章程內容比較完善,切合實際的占44%,重視章程和制度在日常管理中的作用,執行較好的占35%。

5、“三會”建設及民主管理情況。30人以上的組織(10個)三會組織健全,三會活動較正常,基本能做到大會2次/年、理事會1次/季、監事會3次/年。理事會、監事會配合較默契的不多。多數組織議事實行“一人一票”的表決權制度,實行附加表決制度組織暫時還沒有。民主管理做得較好的組織不多,有些組織理事會內部較民主,但社員大會作用發揮不夠。

6、合作社服務情況。實行了信息、培訓、技術指導、農資供應、產品銷售綜合服務的合作社19個,占總數的66%,實行單一服務,如加工或產品銷售的組織10個,占總數34%。服務內容,有提供“九統一”(統一對外承攬生產訂單、統一按規劃要求組織生產、統一購進農資、統一良種供應、統一農事安排、統一技術標準和培訓、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調劑勞力和大型生產用具、統一品牌和包裝)服務的,如煙草合作社所提供的服務;有提供“五統一”(統一供應良種獸藥飼料、統一執行無公害養殖技術標準、統一疫病防治和技術培訓、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產品)服務的,如養殖類合作社;還有農機專業合作社所提供的“五統一”服務(統一提供農機配件、統一技術培訓、統一承攬耕作事務、統一調配農機耕作、統一耕作價格和結算)。服務效果較好的組織有12個,服務效果一般的11個,服務效果較差的6個。多數組織的服務,如*的煙草合作社、珠坑的紅薯淀粉合作社、華豐畜禽合作社等較好地促進了成員的規模生產,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有效提高了產品產量和品質,大幅度提高了成員收入。

7、經營及利潤分配原則情況。目前經營收入達1000萬元以上的組織僅1個,多數經營收入30萬元以下,市場獲利低。利潤分配多數組織按章程規定只提取了10%的公積金,沒有提取公益金的占多數。

8、財務管理情況。多數組織制定了財務管理制度,都有兼職的財會人員,均按農業部制定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計核算辦法》進行記帳和核算。但財務報表不及時,報表質量不高。

9、帶動農戶情況。全縣合作社帶動農戶7596戶,帶動方式以合同制、合作制方式為主。

二、好的做法近幾年我縣在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方面采取了許多有力措施,好的做法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重視發揮農民的源動作用,促進組織自我發展在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過程中,我縣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尊重農民意愿和選擇,全面體現民辦、民管、民受益的辦社宗旨,緊緊依靠參與者的才智及市場資源,不強迫命令,不包辦代替,把專業合作社真正辦成多數社員說了算,多數社員得實惠的組織。為激活、保障農民的主體作用,主要采取了以下有效措施:一是營造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的良好環境。把合作組織知識宣傳列為新村抓點工作組的考核內容,把合作組織知識培訓作為新農民培育的培訓內容,把參觀成功合作社列為對鄉鎮考核、對每個合作組織考評的重要內容。近三年我縣一直重視組織參觀,采取縣鄉統一和各合作社自行組織參觀相結合的辦法參觀縣內外好的合作組織,如,一直堅持的“萬名群眾看新村”活動,都把示范性合作組織列為活動的必看點,一些合作社還自行組織社員外地參觀。二是鼓勵農民參與。如縣煙葉生產領導小組三年來對驗收合格的煙草合作社每年給予30元/畝的扶持,其中15元/畝給予參加煙草合作社農戶的生產補貼。三是在組織內部建立參與管理的保障機制。指導合作組織建立了一系列的民主議事、民主決策、民主理財、民主監督制度,明確了“三會”議事范圍和步驟、參與對象、議事規則等問題。有效保障了社員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四是開展合作組織優秀負責人評選活動。通過這些措施激發農民主體作用的發揮,實現了專業合作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自我完善、自我發展。

2、重視發揮干部的拉動作用,促進組織全面發展充分發揮干部,特別是業務主管部門干部、鄉(鎮)村干部的作用,有利于推動專業合作社的全面發展。為此,我縣在抓好合作組織知識培訓的基礎上,把發揮業務主管部門、技術服務部門和鄉村干部的作用作為抓好專業合作社建設的著力點:一是鼓勵技術服務部門干部牽頭辦好農民專業合作社,辦得較好的專業合作社基本上有技術部門干部擔任合作社的理事長或監事長,如珠坑鄉紅薯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就是鄉農技站退休的返聘人員、華豐畜禽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是縣獸醫站副站長。二是推行“2+1”幫扶模式,即一名縣、鄉(鎮)主要領導和一名業務骨干幫扶一個合作組織,把業務部門和鄉鎮新村辦熟悉合作組織業務的干部安排到合作組織中結對幫扶。要求幫扶干部當好“宣傳員”,把合作經濟組織知識、政府扶持政策宣傳到合作組織中,宣傳到各村小組和農村專業大戶中,增強農戶參與的自覺性;要求干部當好“指導員”,在組建、股金設置、制度建設、內部管理、經營運作、利益分配、民主理財、民主管理、開展統一服務等方面給予精心指導,增強合作組織建設的規范性;要求干部當好“協調員”,協調各相關部門或組織,解決合作社在組建或運轉過程中的各種實際問題,如辦公場地、經營人才、稅收減免、資金融資、品牌建設等問題,把優惠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實處;要求干部當好“監督員”,監督合作組織合法經營和資金的正確使用,維護其合法權益,杜絕侵占、擠占、挪用、平調合作經濟組織財物的事件發生,對合作經濟組織損害成員利益的錯誤行為予以糾正,增強組織運作的合法性;要求干部當好“服務員”,幫助合作經濟組織分析預測市場,捕捉有效市場信息,拓展服務功能,降低經營成本,開拓市場,樹立品牌,提高效益,增強組織經濟實力和市場獲利能力,增強組織服務的高效性。三是充分發揮業務部門的指導服務作用。縣新組織建設領導小組經常會同小組成員單位專業人員深入組織精心指導,現場辦公,為合作組織解決困難。部門指導和干部的幫扶,有力的促進了合作組織全面發展,提升了合作組織質量。

3、重視扶持政策的驅動作用,促進組織持續發展政府對合作社的扶持有助于推動合作社的發展,扶持力度大,農戶參與組織的積極性就高,合作組織發展速度就快,組建的質量就好。為促進合作組織持續快速發展,我縣進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出臺了八項推動合作組織發展的扶持政策,如繼續從縣新農村建設資金中切塊安排50萬元資金,用于支持合作社建設;免費為合作社辦理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對合作社辦理農產品運輸、檢疫證明實行減半收費;對已登記且有固定辦公經營場所、有實際運作的合作社,給予3000元開辦補助經費;被認定為縣級示范性組織的專業合作社,給予3萬元扶持資金;對新獲得省以上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專業合作社分別給予3000元、5000元、10000元、15000元的獎勵;對合作社優先承擔項目實施,優先安排用地指標,生產用電優惠收費等等,這些政策的出臺和落實為合作社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4、重視示范培訓的促動作用,促進組織規范發展一是抓示范帶動。把建設示范性合作經濟組織列入了對鄉鎮、縣直農口單位的考核內容,要求鄉鎮或相關單位年內負責抓好一個達縣級標準的示范性組織建設,制定了《*縣縣級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認定標準》。要求每個組織高標準做到“十有”:有登記證書、有固定辦公和營業場所、有含該組織名稱的標牌、有單獨的銀行開戶帳號和組織公章、有必要的辦公培訓經營用具、有經全體成員討論通過的章程和明確的服務職能、有規范運轉的三會機構及辦事機構、有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有財務賬簿和成員賬戶、有自已的商標品牌、有記錄完整的會議記錄薄。通過規范化建設,有效提高了專業合作社發展質量。如*縣華豐畜禽專業合作社在較短的時間內完善了組織的軟硬件設施,成功實現了與社員、生產投入品企業、產業化龍頭對接,全面開展統一服務,到6月底實現銷售收入1950萬元,利潤21萬元,起到了較好的示范帶動作用。二是抓培訓促動。干部、農村能人及農戶對合作組織知識知曉程度直接影響合作組織發展,近三年我縣統一舉辦合作組織知識培訓班6期,系統培訓了干部、合作組織成員2000多人次。通過培訓使他們掌握了業務知識,解決好農民不懂合作組織為何物,干部不懂如何指導、服務合作組織建設,合作組織負責人不懂如何管理運營好組織等影響合作組織發展的突出問題。

5、重視督查考評的推動作用,促進組織平衡發展。針對我縣合作組織建設鄉鎮與鄉鎮之間重視程度不一,發展不平衡,組織與組織之間進展不一樣的情況,我縣充分利用督查考評的手段促進鄉鎮之間,組織之間平衡發展。一是充實年終綜合獎評選條件,完善單項工作考評細則。對年終組建新經濟組織不達標的鄉鎮,不能參與綜合獎的評選。單項工作考評細則對年內新組建的組織考評實行上半年與下半年區別計分,增加了對示范性組織建設及干部幫扶的考評內容;二是定期調度和不定期開展督導。每次的全縣新農村建設調度會及每次的新農村建設綜合督查均有新組織建設情況通報。平時一般性督導側重于對每個組織在軟硬件建設及開展服務情況等方面的具體督導。這些措施較好地解決了在新農村建設中鄉鎮對新組織建設重視不一,進展不一的問題。

三、存在的問題、一些合作社建社目的不純。有的合作社是基層為完成新農村建設任務一手炮制出來的,目的是應付新農村建設檢查,有的是為了套取扶持資金,有的是養殖戶為了減免工商稅收和享受優惠政策成立的。不純正的目的必然導致形式辦社,合作社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1、現有的專業合作社規模偏小。30人以下的組織占65%,經營收入在50萬元以下的組織占多數,而且這些組織做大的希望渺茫,對市場的影響力極為有限,帶動社員增收的能力也不強。社員的出資數額小,有些合作社收購社員產品的資金都沒有,難以有效開展經營活動。

2、農民合作素質低。加入專業合作社的意愿不強,小農意識仍很嚴重,普遍缺乏大局意識,社員議事意見難以統一。一些不愿加入合作社的農戶主要對合作社的管理不放心,怕麻煩。

3、合作社人才缺乏,嚴重影響組織活力。在農村,具有公平公正、無私奉獻、甘愿為眾人服務的思想品德和兼具懂經濟法規、熟悉市場規律、善經營管理素質的帶頭人少之又少。有些帶頭人有前者品德又沒后者能力,有后者才干又沒前者品德,致使多數合作組織缺乏活力。

4、合作社的民主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章程、制度要進一步充實、完善,章程、制度管社的意識要進一步強化,“三會”議事要按章程規定進行。合作社資金(包括股金)管理要民主,資金運行要透明,利潤分配要合理和規范。

5、合作組織知識宣傳普及不夠,效果不佳。當前干部、群眾包括合作社成員對專業合作社知識的缺乏是影響專業合作社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工作建議、要搞好土地流轉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實現土地向種養能手集中、向合作社集中,促進農業產業的規模化生產,為加快專業合作社發展奠定堅實的產業基地和發展基礎。

1、把培訓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把人員培訓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合作思想、合作原則、合作技巧、財務管理、信貸和投資等方面的培訓工作。培養一批有合作思想、懂得如何指導服務組織發展的領導干部和具體管理合作組織的負責人,增強基層干部和合作組織有關人員的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

2、進一步加強專業合作社的民主建設。規范重大事項民主決策程序,確保大多數人的利益。防止濫用民主、極端民主,貽誤時機,影響工作效率。防止負責人獨斷專行或理事會少數人說了算,以致決策失誤,損害多數人的利益。

3、適當提高合作社的社會地位。將適合合作社執行國家的部分支農政策交由合作社落實。在各級人大、政協機構中安排適當代表或政協委員名額給合作社負責人,讓他們能代表成員參政議政,提高其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以此激發農村更多的能人參與合作事業,帶領眾人實現共同致富。

4、加強指導和管理。職能部門要堅持“引導不強迫、支持不包辦、服務不干預”原則,搞好對合作社的建設指導,及時對合作社機制建設和內部各項制度建設、日常民主管理、會計核算和盈余分配等提供指導;經管部門要加強日常監督管理,加大對合作社財務工作的監管力度,特別是對國家扶持專業合作社發展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監督,以規范財務行為,穩步促進合作社健康發展。定期對合作社的負責人、財務人員等進行相關管理、財務知識的培訓,定期對合作社生產、經營等各方面的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幫助合作社搞好經營管理。

關于對某縣非公有制企業的調查報告8月21日,我們接到對非公有制企業調查的通知后,及時向有關領導做了匯報,成立了以黨組書記*為組長的調查小組,制定了非公有制企業調查實施方案,調查組深入各鄉鎮開展了非公有制企業調查工作。目前調查工作已經結束,現報告如下:

一、我縣非公有制企業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縣非公有制經濟,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縣人民的大膽實踐,勵精圖治,艱苦創業,經過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迅猛發展的歷程,顯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我縣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潛力,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經濟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非公有制企業已成為我縣經濟建設的重要支撐力量。據縣統計局提供,今年上半年,我縣生產總值實現30.2億元,其中非公有制經濟完成20.3億元,占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達67.25%,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97746萬元,規模以下企業完成51256萬元。這充分顯示,非公有制企業已成為我縣經濟建設的重要支撐力量。

滿足了人民群眾不同層次的需求全縣非公有制企業中的商業、飲食、服務業的網點遍及各鄉(鎮)、村,對繁榮經濟,活躍城鄉市場,解決全縣49萬人人口對衣、食、住、行等基本生產生活資料的多層次、多方面需求發揮了積極作用。僅縣二肥超市有限公司就擁有連鎖店家,遍布全縣12個鄉鎮個村莊。

為拓寬就業渠道作出了重要貢獻元至七月份全縣非公有制企業增加到了1866家,從業人員達74914人,為農民提供了穩定的收入。同時,非公有制企業還在吸納下崗職工、促進國有企業的改革分流、確保社會穩定方面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近年來,共吸納下崗職工8000多人。

加快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非公有制企業的崛起和壯大,逐步打破了農村只是農業,農民只能種地的傳統習俗陳舊的單一農業經濟結構格局,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經濟結構,出現了農業、工業、運輸業、商業、建筑業和服務性行業互相促進,協調發展的局面,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據縣統計局統計,僅上半年,第三產業完成生產總值65*2萬元,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實現15200萬元,住宿和餐飲業實現3386萬元,交通運輸和倉儲業實現2687萬元。

啟迪了廣大農民的市場經濟意識非公有制企業的發展,促進農村商品生產和經營,增強了廣大農民是市場經濟意識,逐步改變了他們過去養牛為種田、養豬為過年的小農經濟思想。如圍繞“林果強縣”工程,建起了遠宇木業加工廠、東森木業等木器加工龍頭企業,以樹根、樹梢和下腳料等“廢棄物”為原料,加工成細木板,使原木增值3.7倍,帶動發展木材加工企業100多家、從業人員近2萬人,年產值突破10億元。再如圍繞做大做強肉牛養殖業,使肉牛養殖業成為了農民打開致富門的“金鑰匙”。目前,該縣500頭以上的規模養牛場達到18家,其中千頭以上的有5家,肉牛存欄總量18.8萬頭,增加就業崗位300個,帶動了1萬余戶農民養牛致富。

促進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幾年來,我非公有制企業主,致富不忘國家,不忘群眾,積極主動為受災群眾、孤寡老人、希望工程和社會事業捐款捐物的事例不勝枚舉,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好評和社會的贊譽。如今年汶川地震發生后,由縣工商聯組織的捐助活動當天收到善款近15萬元。

二、非公有制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查發現我縣非公有制企業明顯存在投資規模小、科技含量偏低、新產品開放能力較弱、企業管理和技術水平較低、知名品牌偏小、產業鏈偏短、企業整體素質偏低等缺陷。尤其在改善融資環境、投資環境、政務環境和人才培訓等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影響了非公有制企業的快速發展。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分析存在的問題,理順體制,改善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環境,才能使非公有制企業快速穩定地發展。

優勢產業項目較少,抵抗風險、持續發展能力較低通過調查了解到我縣大部分非公有制企業屬于科技含量低、市場占有率低的行業和項目,其產品壽命和市場份額的預期風險較高。我國加入WTO后,全球大企業將陸續進入國內市場,他們更占有規模、資金、管理和運營體制上的優勢,對那些不具備比較優勢的民營企業來說,在強悍競爭對手面前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

地方銀行不能有效地結合實際開展創造性經營,缺乏應對市場變化風險的措施和能力關于企業融資據調查顯示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專門為非公有制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機構寥寥無幾,目前我縣僅有1家,注冊資本150萬元,擔保能力在300萬元以內。二是支持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的投資風險基金與直接融資渠道的保障力度不夠。三是金融部門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不夠,主要是銀企對接不夠全面,缺乏有效的合作平臺。根據調查統計的資料顯示:約90%以上民營中小企業因企業規模小,固定資產少,無抵押能力和擔保困難,而難以向銀行貸到款,特別是中小企業大多數申請的是小額貸款,因達不到銀行單筆貸款的規模要求而被拒之門外,造成銀企矛盾。還有一個突出問題即民營有效資金不多,符合抵押資產較少,難以達到抵押貸款條件,其大多數是租用原鄉鎮的土地和廠房等租賃經營性質的小型企業,其新增資產普遍不符合法定產權抵押要求,從而使民營企業融資更加困難。四是在貸款程序和手續方面過于繁瑣復雜。如符合國家產業扶持政策的企業貸款,需要經縣、市、省、國家多個相關部門報批、審核,幾經周折爭取到的項目費又被層層扣減,最后拿到手里只有一半或者更少。

政務環境還需進一步改善從我縣調查的情況來看:近年來,隨著改革不斷深入,政府部門的服務意識不斷強化,政務環境有了明顯改善,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稅費負擔重,“三亂”尚未徹底根治。據企業反映,近年來“三亂”現象有明顯改變,由過去的普遍現象,表現為現在的極個別現象,據調查,認為“三亂”現象沒有的占50%,認為不多了的占25%,認為偶爾有的占25%;二是還存在著權力部門化,部門利益化,利益尋租化的現象。有些職能部門的同志在執法過程中,往往用以管理代替服務、以罰代管的方式,行政執法缺乏人文關懷;三是某些職能部門在行政執法過程中,缺乏主動服務意識,企業創業環境需進一步優化我們在調查中發現我縣的非公有制企業創業環境也存在著問題:一是物流系統還不夠完善,企業貨物外運不夠順暢,運輸時間長;二是產業不配套,圍繞行業龍頭企業的協作配套企業不多,不能發揮集群聚集效應,增大了企業運營成本;三是圍繞民營企業需要的社會化服務體系還不夠健全完善,企業不知道是哪個機構能夠解決他們在管理中運行的某些問題,而管理服務機構又不知企業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服務,導致信息不暢;四是缺乏為企業培訓專業技術人員機構,企業專業技術人才難求。

三、對改善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環境的幾點建議

抓住機遇,強化輿論機制,營造大力支持促進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首先,要統一思想,廣泛宣傳民營企業在經濟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宣傳大力支持非公有制企業的政策;其次,要引導非公有制企業樹立信心,充分認識當前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據有關資料反映,我國國民經濟已連續10年達到7%以上的高速增長,表明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已經來臨。非公有制企業的經營者要一定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發展企業。

優化服務機制,為非公有制企業的加快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一是進一步深化行政、金融、稅收體制改革,切實精簡機構人員,簡化審批辦理程序,實施陽光作業,強化服務意識,構建公正、合理、統一、高效的服務平臺,放開民間資本準入領域,進一步清理不利于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的政策規定,促進非公有制企業快速發展;二是加大民主監督力度,落實有關政策,依法保護非公有制企業的合法權益。1、建立非公有制企業權益保護機構,受理和協商解決企業投訴和反映的各種問題。2、對現行的行政收費項目、標準再一次徹底的清理,并實事求是的通過聽證,予以調整審定。3、對財政投入的項目、額度及相關政策,要予以公示,接受社會監督。4、建議實行稅費統一征收,從源頭上杜絕有收費項目的單位向企業亂收費的現象。5、用政策和嚴格的紀律制止任何單位以任何借口向企業拉贊助、搞攤派。6、建立誠信招商環境,落實招商引資政策。三是強化金融服務環境,首先要強化政府支持力度,優化企業外部融資環境。一方面要認真貫徹《中小企業促進法》,由政府牽頭成立“民營企業貸款信用擔保公司”,為民營企業發展融資提供貸款保證;另一方面要注意優化企業外部融資環境。民營企業要贏得銀行信用和支持,也必須健全各項制度,強化財務管理,保證會計信息真實性和合法性。同時,應鼓勵民間創辦投資公司,培育、建立獨資、合資、合作風險投資主體,推動技術與資本的有效結合。

對農村藥品“兩網”建設的調查與思考長嶺縣是從20*年1月份開始啟動農村“兩網”建設工作的,此項工作開展以來,長嶺縣政府十分重視,多次召開會議安排部署“兩網”建設工作,長嶺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按照自身工作職責認真開展這項工作,三年來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農民群眾用藥更加方便及時和安全有效,通過調查,我們掌握了該縣藥品市場基本情況和“兩網”建設的基本做法,具體如下:

長嶺縣共有22個鄉鎮,2個開發區,1個農業園區,1個牧業園區,共有210個行政村,1066個自然屯,全縣總面積5728.4平方公里,總人口64.*萬人。該縣在未開展“兩網”建設前,全縣藥品經營企業只有120家左右,并且多集中在縣城和鄉鎮政府所在地,村屯藥店僅1家,藥品批發企業為零,而且藥品購進渠道紊亂,藥品質量得不到應有的保證,群眾用藥安全存在較大隱患。20*年以來,長嶺縣按照省市局文件精神,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藥品“兩網建設,截止到20*年4月,該縣藥品經營企業已經達到265家,其中1家藥品批發企業,農村藥品經營企業達到202家,藥品供應網覆蓋率達到了95%,藥品監督網覆蓋率達到了98%,藥品同意配送率達到了100%,從而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農民群眾購藥難、購藥貴的問題。農村“兩網”建設帶來的益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進一步規范了農村藥品流通秩序,凈化了藥品市場環境,暢通了藥品流通渠道。

二、減少了藥品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藥品采購的環節,降低了采購成本和藥品價格,給廣大農民帶來了實惠。

三、為藥品供應網配送的藥品都是由通過GSP認證的合法藥品批發企業提供的,藥品質量得到了有效保證。

四、村村有藥店使農民不出村就能買到質量好、價格廉的藥品,農民購藥更加快捷方便。

五、由縣、鄉、村構成的三個層面的藥品監督網絡,極大地遏制了農村“黑診所”、“地下藥鋪”、“游醫藥販”活動猖獗的局面,藥品市場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六、為農民開辟了很好的就業渠道,使部分學醫學藥未分配工作人員有了合法的“用武之地”。

“兩網”建設工作的開展,很大程度上給農民群眾帶來了益處,但是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由于個別村屯藥店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客觀上形成了點多,線長、面廣的局面,致使藥品監管工作出現了鞭長莫及的現象。

二、由于未能做到責、權、利相統一,致使聘請的藥品監督協管員和信息員未能充分發揮作用,鄉鎮村屯中的涉藥違法違規行為不能得到及時舉報和有效打擊。

三、由于藥品供應網絡尚不完全健全,在村屯的覆蓋率未能達到100%,使部分偏遠地區農民采購藥品仍不方便,個別村屯中“黑診所”、“地下藥鋪”仍然存在,農民群眾用藥安全仍存在隱患。

四、由于村級藥店資金有限,經營規模小,銷售額低,政府沒有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村級藥店承受了過高的稅費,導致大部分村級藥店負債經營,部分村級藥店面臨倒閉的局面,而同級村衛生所的費用還不及村級藥店的一半,村級藥品經營企業的經營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

五、由于村級藥店的人員對藥品法律法規了解的不夠,又缺乏藥學專業知識,不能很好的為群眾用藥提供咨詢服務。

針對“兩網”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應當采取必要的、有針對性的措施來解決,具體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繼續鞏固“兩網”建設成果,努力提高“兩網”運行質量,繼續鼓勵偏遠鄉村中信譽度高的人員開辦藥品供應網點,力爭藥品供應點覆蓋全縣各行政村

二、中央和地方都應當加大投入,增加中央補助地方“兩網”建設專項經費的投入,地方政府應當盡量從財政預算中撥出適當的經費支持“兩網”建設工作。

三、藥品信息員舉報獎勵措施應當落實到位,并列入在給予縣級食品藥品監督部門劃撥的日常經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