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資管理范文

時間:2023-03-25 02:49: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三資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三資管理

篇1

(一)農村集體資產管理

1、建立資產臺賬。要對農村集體資產進行清理核實,并逐一登記造冊,對賬實不符,產權不清,存在糾紛的,要根據不同情況,分別妥善處理。在此基礎上,建立資產管理臺賬,對集體資產的變動情況及時登記,保證賬實相符。

2、正常資產評估。農村集體資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須經過具有評估資質的單位按照程序科學評估,按照市場確定價格:⑴資產拍賣、轉讓;⑵所屬企業兼并、出售、聯營、破產清算;⑶集體經濟組織資產實行股份合作制;⑷依照國家有關規定,需要進行評估的其他情況。

3、強化資產經營。農村集體資產可以按照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原則,采取多種經營方式,實行有償使用,確保資產保值增值。農村集體資產實行承包、租賃經營的,應當采取公開招標的方式確定經營者、承包標的或租賃標的。集體資產經營方式的確定、變更和主要資產處置等重大事項,必須經村民代表會議審議通過。集體資產集體經營的要公開透明,經營收益及時納入賬內核算。

4、加快改革步伐。凡集體經營性資產人均在1000元以上的村組,都要通過經營性資產量化折股的辦法,建立“民有、民辦、民管、民收益”的社區股份合作社。

(二)農村集體資源管理

1、建立資源臺賬。村經濟合作社作為發包方是集體資源管理的主體,要建立集體資源臺賬,落實登記集體資源項目、面積(數量)等事項。

2、規范土地承包。全面落實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現有土地承包關系要保持穩定并長久不變。繼續妥善解決好個別地方的二輪承包遺留問題,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全面發放到戶。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的具體內容必須填寫完整,繼續做好土地承包經營的糾紛仲裁工作。

3、有序土地流轉。建立健全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鎮級建立土地流轉交易市場,依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有條件的地方可進一步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制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的土地承包權益。鎮農業服務中心要建立健全規范化的流轉管理工作制度,積極開展流轉合同鑒證。

4、透明資源發包。農村集體資源開發經營方式和承包、租賃方案必須經本組織成員代表會議討論通過。村集體資源流轉、租賃經營的,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必須采取招標、投標方式確定經營權和承包人,由鎮農業服務中心通過鎮土地流轉交易市場公開招標投標,做到公開透明,防止暗箱操作。同時,要按規范要求簽訂好承包合同,對時間較長、面積較大的應經司法部門進行合同公正。凡村組所簽的資源發包合同必須報鎮農業服務中心備案。

5、推進土地股份合作。對有條件的村組,在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可將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要制定好規范章程和各項管理制度。農業服務中心要加強財務管理,規范合作社的建賬核算機制,維護農民土地權益,確保土地股份合作社有序推進和規范發展。

(三)農村集體資金管理

1、明確管理主體。村集體資金必須由鎮農業服務中心統一管理。鎮農業服務中心要與村集體經濟組織簽訂規范的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在堅持資金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審批權不變的前提下,管好用好集體資金,嚴禁平調、挪用,確保資金安全。凡涉及村級財政轉移支付或專項撥款都必須全額在村級賬戶上核算反應,確保村級財務核算體系的完整性。各鎮村級資金管理專戶要設定村級轉移支付資金核算專頁,單獨反映其資金狀況。

2、健全管理制度。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要建立健全財務預決算、費用報批、票據使用、民主理財、財務公開等制度,并張貼上墻,接受群眾監督。要規范業務流程,村級資金的收入解交,全部由村會計進行,村其他人員不得代替。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要加強全面管理,保證承包金、租金等村級收入按時進入村級賬戶,不得以任何個人或集體名義設置賬外賬、小金庫,搞體外“循環”,確保村級資金保值增值。村級組織內部結算必須使用省農經站監制的結算憑證,鎮農業服務中心對票據的管理要實行交銷制度。

3、規范賬務處理。在賬務處理上要做到先理財,后入賬。財務事項發生時,必須取得或填制有效的原始憑證,由經手人和證明人簽字并注明用途,交民主理財小組審核同意并簽字蓋章,經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審批同意并簽字蓋章,由會計人員審核記賬。

4、及時財務公開。村級財務收支情況每季至少公開一次,涉及農民利益的重大問題、以及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應隨時公開,集體財務往來較多的村,財務收支情況必須做到每月公布一次。公開后,要安排專人聽取和解答村民提出的問題。凡是公開的資料,年底要裝訂成冊,歸檔保管。

5、嚴格執行收支管理制度。(1)各項收入管理。①村級各項收入。村級發包收入、經營收入、資源資產出租出讓收入、上級財政補助收入等必須全額列入村級賬內核算,不得隱瞞不報、不入賬簿或賬外設賬。村級取得收入時,必須出具省經管站監制的村級結算憑證,不得使用白條或其他票據。取得的收入必須交鎮代管,嚴禁坐收坐支。②籌資籌勞收入。根據歸戶計算表金額,通過定點收繳或上門收繳的辦法,向農民出具省減負辦監制的專用票據后,收取籌資籌勞資金,并列入村賬核算。③捐款捐物收入。村級接受社會各界的所有捐贈資金(物資)統一列入村級賬內核算。村級在接受捐贈資金(物資)以后,必須向捐贈者出具由省經管站監制的村級結算憑證,不得使用白條或其他票據,捐贈資金全額交鎮代管。(2)各項開支標準。①村級不得在村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和一事一議資金中報支招待費。為村級經濟發展確需發生的招待經費,控制在村自營收入的10%以內。②村干部個人通信費補貼每村每年控制在1500元以內,村級辦公用品經費每村每年控制在300元以內,差旅費每村每年控制在300元以內,并實行定額到人,包干使用。③村民小組長及村民代表會議實行誤工補貼辦法,誤工標準原則掌握在每次5-20元之間。④經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向單位或個人借款的,按銀行同期同檔存款利率標準支付利息。⑤村級不得重復報支已經由鎮統一支付的同一項目費用;不得報支各種捐贈、贊助費;不得報支由個人負擔的教材講義、學習用品、培訓費等;不得報支個人訂閱的報刊、雜志費;不得報支未經鎮政府審批的各種津貼、補助、獎金;不得報支為農戶代墊的相關費用。不得擅自借款給其他單位或個人;不得為任何單位、個人提供擔保。

二、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加強農村“三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農村集體資產和資金是廣大農民群眾長期以來共同創造的財富,農村集體資源是國家賦予廣大農民群眾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實踐證明,加強農村“三資”管理,有利于鞏固壯大集體經濟,有利于改善黨群干群關系,有利于推進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近年來,各地在加強農村“三資”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創造了許多好的做法和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管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有些地方由于農村集體資金管理體制不順、制度不夠健全、管理尚未到位等原因,導致農村集體資產家底不清,責任不明,主體缺位;農村集體資源利用不合理,經濟效益不高,操作不透明,發包不規范;農村集體資金管理不嚴,非生產性開支較多,重大收支事項決策不民主等等。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廣大農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影響了農村社會穩定。各地必須從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從農村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出發,充分認識加強農村“三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將農村“三資”管理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把它作為農村工作的一件大事、實事來抓,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監督管理,使農村“三資”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

篇2

為認真貫徹落實縣委辦縣府辦《關于深化完善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改革的意見》精神,規范集體“三資”管理行為,經研究,現就深化完善集體“三資”管理改革工作提出以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化集體“三資”管理改革,創新集體“三資”管理體制機制,進一步提升“三資”管理效率,為加強基層黨風廉政建設,促進柯橋街道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同步發展,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有力保證。

二、工作目標

按照“管好當前、立足長遠”的工作思路,全面清理登記街道轄區內股份經濟合作社集體資金、資產、資源情況,發現并及時整改集體“三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建立完善集體“三資”長效管理制度,創新集體產權交易機制,規范產權交易行為,實現集體“三資”管理“運作陽光化、管理信息化、交易市場化”的目標。

三、方法步驟

按照“先行試點、分步推進、清改結合、講求實效”的原則。整個改革工作分為三個階段:

(一)準備階段(2013年5月8日-6月15日)

1.加強領導,統一認識。根據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召開黨政領導班子會議,貫徹全縣會議精神,統一思想認識,建立由黨政主要領導掛帥的領導班子和相應的工作班子。

2.調查摸底,制訂方案。組織力量,全面摸排分析集體“三資”管理現狀,掌握第一手資料。并根據全縣的總體安排,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好具體的工作方案。

3.先行試點,出臺意見。在調查摸底基礎上,分別確定一個社區、居委會先行試點,按照縣委縣政府深化改革工作的要求,開展清產核資、整改完善等工作,探索工作方法。并根據縣里出臺的意見,結合實際,研究制定深化集體“三資”管理改革工作的實施意見。

(二)實施階段(2013年6月16日-8月31日)

1.召開會議,動員部署。召開由全體機關干部、17個股份經濟合作社董事會成員、居監委主任等人員參加的動員大會,明確工作內容、重點和要求。會后進行業務培訓,明確工作要求和操作方法步驟。

2.清產核資,確權登記。

一是清產核資。確定相關領導,分股份經濟合作社負責包干,并組織相關人員,指導開展“三資”摸底清查。各股份經濟合作社要成立清理小組,按照縣里統一制定的集體“三資”清查表,逐項進行清理登記造冊,對一些資產、資源需進行拍照的要拍照留存。

二是合同清理。各股份經濟合作社對涉及當年及今后幾年的經濟合同進行全面清理核實,掌握合同期限、價格、履行等情況,并登記造冊。

三是公示公開。將清理登記的集體“三資”清查表,在居務公開欄上進行公示,公示期限不得少于5天。群眾對清理結果有不同意見的,由清理小組再次盤點核實。

四是確認上報。公示結束后,將集體“三資”清理情況提交居民代表會議討論,經居民代表會議確認通過,清理小組成員簽字后上報街道資管辦審核。

五是錄入網絡。“三資”服務中心以各股份經濟合作社為單位,建立完善集體“三資”的明細臺賬,將資產、資源及合同等資料輸入“三資”信息化管理網絡。

3.梳理問題,抓好落實。對清理摸底中發現的問題,認真梳理,逐一分析,并落實責任人員,抓好整改落實。主要包括:清理以據抵現、出借資金、應收款項;撤銷歸并多余賬套、銀行賬戶;重新簽訂、完善各類經濟合同,收繳合同款項;對盤盈、盤虧的資產、資源,經代表會議討論通過后,予以調整。

(三)總結階段(2013年9月1日-9月30日)

1.建立平臺,開展交易。成立柯橋街道產權交易服務中心,按照全縣統一形象標識、裝修布局、設備采購等,并落實交易人員,開展產權交易業務培訓,規范產權交易行為。

篇3

一、加強“三資”管理隊伍建設。

一是加強“三資”管理人員培訓。要加強村干部政策法規和經營管理知識的學習培訓,對“三資”管理服務中心會計及村報賬員要定期進行業務培訓,著力提高“三資”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二是配足配優“三資”管理人員。各村要按照鎮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的實施意見》的要求配足配優專職“三資”管理人員。三是建立“三資”管理隊伍穩定機制。各村不得隨意抽調、調整“三資”管理人員。

二、健全“三資”管理制度。

本著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的原則,進一步健全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度,做到依章理事,按制度辦事。一是健全農村集體資金管理制度,包括財務收入管理、財務開支審批、財務預決算、財務公開、票據管理、控制非生產性支出等制度。二是健全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管理制度,包括資產資源清查、資產資源臺賬、資產資源承包租賃合同管理、工程項目招投標管理等制度。在健全制度的基礎上,加強監督檢查,強化自我約束,推進制度的執行和落實。

三、推進“三資”陽光公開。

全面推行“三資”公開進村入戶,加快實施村便民服務中心觸摸屏公開和農戶點播公開相結合的“三資”公開網絡建設。“三資”管理服務中心會計須及時將村級財務收支的原始憑證、村級資產資源的實物圖片、承包租賃合同、招投標中標通知書和施工協議等原始資料錄入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信息系統并實現網上公開,及時變更相關信息,公開工作要落實專人負責。逐步開展行政村要按月逐項公開村級財務,確保“三資”透明運行。

四、規范“三資”日常管理。

一是建立“三資”臺賬。及時記載、變更資產資源臺賬,登記變動情況。定期開展資產清查、資源登記、財務清理工作,確保賬賬、賬證、賬實相符。已出讓或報廢的資產,應當按相關程序和手續及時核銷。實行承包和租賃經營的資產、資源,應當登記承包和租賃單位、期限、金額等。二是規范合同管理。“三資”管理服務中心要加強農村集體經濟合同簽訂、履行的指導和監督,嚴格把好各類合同入賬前的審核關,對違反政策法規和顯失公正的承包合同,堅決退回不予入賬,依法予以變更、撤銷或解除。同時,加強簽訂合同履行的監管,提高合同的履約率,確保資產資源保值增值。三是健全“三資”檔案。“三資”管理服務中心要及時將會計憑證、賬冊、報表、合同協議、移交清冊、登記簿等農村集體“三資”資料,分類整理,裝訂成冊,歸檔保管。“三資”檔案由專人專櫥妥善保管,嚴格執行安全保密制度,定期對“三資”檔案進行全面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篇4

關鍵詞:資金;資產;資源

洞頭縣是浙江省溫州市轄縣,是全國14個海島縣(區)之一,全縣總面積892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00.3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2.74萬,2010年常住人口8.77萬,轄北岙、東屏、元覺、霓嶼4個街道,大門鎮和鹿西鄉。洞頭漁場面積4800多平方公里,是浙江第二大漁場、“中國羊棲菜之鄉”。近年來,洞頭縣以強化農村“三資”監管為重點,以維護群眾權益為導向,不斷完善管理制度、監管載體和工作機制,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2010年度獲得“省級農村財務規范化管理縣”稱號,2012年度獲得“全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示范縣”稱號。

一、主要做法

(一)摸清家底,公開透明。一是定期清查核實。為摸清家底,該縣建立了“三資”定期清查機制,統一設置十一種《三資清查登記表》,從摸清“三資”存量入手,分別采取以賬查物、以物對賬、以賬對賬的方式對村級資金資產資源進行全面清查核查。通過對村級“三資”的清查核實,為該縣城鄉統籌股改、地改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是規范檔案管理。凡涉及到村集體“三資”管理的會議決定、承包租賃合同、經濟合同、招標文書、財務會計等資料都及時立卷歸檔,并通過大容量服務器(內存擴容)和會計專用掃描儀、數碼相機設備等,掃描錄入電腦進行電子歸檔,便于網上監管、查閱、復制等。三是推進“三資”網絡化建設。全面升級原有農村經營管理軟件,實現數據實時錄入、上傳、查詢“三資”現狀圖片信息及指標定性分析對比等功能,實現縣、鄉、村三級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網絡全覆蓋。同時,將“三資”家底情況作為農村“三務”公開的一項重要內容,進一步提高農村“三資”監管的透明度,有效杜絕了“暗箱操作”,實現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陽光運行。

(二)重點監管,規范運作。一是加強村級票據、資金管理。票據管理方面,先后出臺《洞頭縣村級組織財務管理若干意見》、《洞頭縣農村財務管理責任追究暫行規定》、《關于進一步加強村級委托會計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要求村收入票據必須使用“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收據”專用票據;支出單據應取得正規的具有稅務、財政監制章的正規發票,少數零星支出不能取得正規發票實行限額制(金額控制在100元以下),杜絕不規范票據入賬或對相同經濟業務進行分割處理入賬。貨幣資金管理方面,通過各種措施來加強對貨幣資金的監控。嚴格控制銀行開戶。規定每個村只能有一個基本帳戶,規定各村不得為外單位提供貸款擔保,并對原有擔保進行清理,逐年縮小。2012年,注銷不規范臨時賬戶95個(含原以村民委員會名義開戶)。二是規范工程招投標管理。各村的各類新建、擴建、改建工程項目(包括土木建設、管道線路、設備安裝、裝飾裝修等),工程造價在5萬元以上,必須進入街道(鄉鎮)招投中心,實行公開招投標。工程項目建設實行領導負責制,要求簽訂工程承包、廉政施工、工程承諾等合同,并抄送街道(鄉鎮)會計委托中心(現改為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服務中心),實施全過程由街道(鄉鎮)農經站、招投標中心、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村民代表等進行監督、審核、驗收。三是納入村監會重點監管。將村集體“三資”管理、村工程建設項目等作為重點監督內容,對每項監督內容的監督環節進行全面細化,編制相應的《監督流程圖》,確保村監會監督程序規范、重點突出,及時糾正“三資”管理漏洞。如針對村級工程建設的監督,將立項決策、招投標、設計變更、建設質量、資金管理等工程建設各環節納入監督范圍,實現全程監管無遺漏。

(三)完善制度,保障有力。一是完善財務制度。制訂出臺《洞頭縣村級財務管理若干意見》和《洞頭縣農村財務管理責任追究暫行規定》,對村級白條子入帳、集體資金出借、村干部工資報酬與福利待遇、村級接待費等情況及違規等行為作了嚴格的規定,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村級財務規范化、科學化管理明確了方向。二是完善培訓制度。組織街道(鄉鎮)、村財務人員參加縣舉辦農村政策、管理制度、會計業務、民主理財及三資監管操作流程等知識的培訓,近三年累計達500多人次;同時每年對街道(鄉鎮)村賬會計至少進行二次集中培訓,鄉鎮對村級報賬員每年至少集中培訓三次。三是完善經費保障制度。配備大容量服務器(內存擴容)和會計專用掃描儀、會計裝訂機、數碼相機、更新電腦設備等辦公硬件。取消村級會計委托收費,將村級會計委托會計工作、辦公經費、“五險”等列入縣鄉財政預算,縣級財政每年根據各鄉鎮會計委托工作開展情況按7:3(縣級財政占70%,鄉鎮財政占30%)給予一定補助,不再向村級收取會計服務費。

二、工作經驗

(一)拓寬“三資”監管范圍。根據近年來村集體經濟運行特點,拓寬“三資”監管范圍,如將村級經濟組織以村民集資聯建房名義進行房地產開況納入監管范圍,將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資金外借情況和銀行賬戶開設,將村級小額工程等納入監管范圍,避免集體資產流失。

(二)發揮村監會在“三資”監管中的作用。提升新一屆村監會履職能力,加大培訓和業務指導力度,強化縣鄉村三級聯動,進一步明確村監會監督重點,將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村工程建設項目等作為重點監督內容,理順監督程序和制度。督促各街道(鄉鎮)加強對村監會的業務指導,引導村監會主動介入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并及時反饋監督結果。

(三)探索“三資”監管情況公開渠道。充分利用“三務”公開平臺,探索建立“三資”基礎數據和動態監管相結合的公開方式,建立網絡、公開欄、數字電視端口等多渠道公開途徑,便利群眾監督。

(四)探索甌洞一體化背景下的農村“三資”管理新模式。隨著甌洞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溫州“第四區”功能定位的確定,農村“三資”管理模式經歷職能融合、政策調整、深化提高的過程,探索新形勢下的監管模式逐步成為常態。

三、工作啟示

(一)“三資”家底要可查可控,經得起群眾質疑。農村集體“三資”涉及漁農民切身利益,是群眾關注的焦點,如果底子不清,容易產生利益糾葛,引發社會矛盾,而且近年來,隨著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發占步伐的加快,集體“三資”變動幅度很大,更需健全動態清查的機制,拓寬社會監督渠道。

篇5

【關鍵詞】農村;“三資”管理;問題與建議

一、寧德市農村“三資”管理基本情況

寧德市以“世紀之村”村集體“三資”監管平臺為載體,已全面建起了市、縣、鄉三級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網絡,農村集體“三資”基本實現了網絡化、動態化管理,農村財務規范化程度明顯提高。近幾年,寧德市蕉城區、壽寧縣先后被列為農業部“三資”監管示范縣。一是健全完善農村“三資”監管制度,規范農村“三資”運作程序。建立健全資源登記簿制度,對屬于村級集體所有的土地、林地、荒地、水面、灘涂等集體資源,建立集體資源登記簿,逐項進行記錄。2016年末統計,資產總額55.57億元,其中流動資產19.8億元,農業資產0.31億元,長期資產35.46億元。二是加強會計委托中心建設,村財鄉管制度得到有效落實。目前,全市已建立會計委托鄉鎮數126個,其中工作人員305人;招聘會計142人;建立工程招投標服務中心的鄉鎮122個,其中工作人員330人;建立資產資源管理中心的鄉鎮116個,其中工作人員282人。三是加強村務公開和民主監督,讓村級財務收支在陽光下運行。鄉鎮會計中心定期向村集體通報,村兩委向村民公布“三資”及運營情況,聽取意見和建議,接受監督。全市各行政村設立村務公開欄,群眾隨時可以查詢村級集體“三資”狀況。四是開展專項檢查,強化審計監督。重點檢查村級資金、集體資產招標投標、涉農補助發放、土地審批等與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熱點問題。

二、存在問題

目前主要存在問題:一是對農村“三資”管理認識還不足;二是一些農村“三資”管理不夠嚴格、不夠規范;三是村財財務不夠公開透明;四是對村級財務監管不力。

三、對策與建議

1.明確農村“三資”管理的主體。一是統一管理機構,理順監督、管理機構和村民自治組織之間的關系。要加強對村(社區)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確保村兩委代表全體村民的意愿,發展各類集體經營項目,有效行使集體“三資”的所有權、處置權和收益權,切實做到陽光運作。二是提高基層管理人員對“三資”管理和村務公開重要性的認識,教育其切實履行職責。

2.明確農村“三資”管理職責,形成齊抓共管局面。完善配套立法,進一步明確農業主管部門(特別是縣級農業主管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在農村“三資”監管工作中職責分工,使鄉鎮人民政府更多的承擔起農村“三資”監管的主體責任,共同做好農村“三資”監管工作。鄉鎮經管人員是農村“三資”管理的中堅力量,要明確其崗位和職責,調動其工作積極性,讓他們當好農村“三資”的審計員和評估員;村級財務管理人員要把好村集體收入支出票據審核關、管好村集體資金,當好會計員。

3.建立健全農村“三資”管理制度和村務公開監督機制。一是完善“三資”管理制度。各鄉鎮、村組建立集體資產產權界定登記制度,流轉和評估管理制度、集體資產年檢、報告和公示制度。農村集體資金管理制度、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農村集體“三資”民主監督等制度。二是完善民主管理。針對過去村民主理財小組和村務監督小組由于缺乏規范管理,獨立發揮作用能力差等問題,將民主理財小組、村務監督小組、黨風廉政監督小組職能“三合一”推行村(居)黨風廉政監督小組監督制度。三是建立村務公開監督機制。認真按照各項制度要求規范操作,嚴格管理集體資金、資產、資源,行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實現村財按會計制度報表公開,擴大了群眾的知情權、監督權和參與權,使農村集體“三資”增值保值,防止因管理不當、監督不嚴造成農村集體資產資源流失,維護了集體經濟組織和群眾的利益,從源頭上遏制農村黨員干部違法違紀問題的產生。

4.強化“三資”管理措施。一是清理摸底。采取與群眾參與相結合、與賬內賬外相結合、與審計公開相結合方式,對村級集體所有債權債務和資產資源進行徹底清查,逐筆登記建賬,并向群眾公布。二是規范村集體資產處置程序。嚴格做到政府審查批準或備案,相關部門指導實施;堅持集體決策,由群眾掌握決策權。三是要建立審計制度。農村“三資”管理部門要依照有關政策、法規,建立審計制度,認真抓好年度會計審計、農村干部離任審計,熱點問題專項審計,專案審計等工作,切實維護村集體利益。近年來,我市在開展村集體財務日常審計監督的同時,根據農民群眾舉報提供的線索,有針對性地對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使用、生產經營和建設項目的發包管理以及群眾關心的其他事項進行專項審計,以及開展村干部進行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重點檢查農村經濟責任目標完成情況、財經法紀執行情況以及農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落實情況。對審計中發現侵占集體資產、鋪張浪費等給集體造成損失的,責令退還和賠償;對涉及違法違紀行為的責任人移交有關部門給予黨紀政紀及司法處理。

篇6

摘要:農村的“三資”包括農村的集體資金、資產和資源等三方面,是農村集體勞動的成果,也是實現農村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近年來,隨著新農村建設事業不斷的發展,“三資”也有了巨大的發展,但農村的“三資”管理也存在相應的問題,不利于新農村的建設以及農村經濟發展。本文以對農村的“三資”管理重要性出發,簡析當前我國農村“三資”存在的問題,并分析、思考、優化農村“三資”管理的對策。

關鍵詞 :農村;三資;現狀;優化對策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和新農村建設事業的穩步發展,農村的集體經濟也有了迅速的發展,經濟活躍性更強。其集體資金、資產和資源也向著多樣化、多元化和產業化發展,由于農村的“三資”直接涉及了農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加強農村“三資”的管理,是保障農民基本利益的有效途徑。

一、農村“三資”管理的重要性

農村的財務問題,一直都是農民最為關注的問題,也是農村工作的重點,關系著農民的根本利益,是新農村建設事業的基本保障。因此,農村“三資”的管理工作直接關系著農村民主管理、基層廉政和農村現代化等方面的建設問題。加強農村“三資”管理,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新農村建設事業、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和小康農村的建設。

二、農村“三資”管理的現狀及問題

(一)對農村“三資”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2006 年,我國進行了稅費改革,取消了“農業稅”,部分農村干部認為農村經濟發展速度慢,收入偏低,可利用的資源較少,將土地和池塘等資源的使用權承包給農民,其資金、資產和資源等方面利用率低,沒有必要進行“三資”管理,導致農村的“三資”管理不到位。同時,一部分干部和村民認為當前的法律、法規管理嚴格,且缺乏相應的政策支持和補助,導致農村的“三資”管理工作缺乏積極性,并且對于“三資”管理的相應政策、制度等未能貫徹落實。由于對“三資”管理缺乏正確的認識,政策未能充分落實,導致了農村的“三資”管理不到位。

(二)“三資”管理的會計人員和審計人員素質較低

會計工作者和審計人員作為“三資”管理工作的主力軍,其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三資”管理的有效性。雖然為了適應“三資”管理工作的需要,國家對其工作人員進行了會計和審計相關專業知識的培訓,但是由于自身知識水平的限制,其總體素質和專業技能水平難以提高。同時,部分干部價值觀扭曲,基于自身利益的趨使,以權謀私,損害了國家和農村集體的利益,阻礙了“三資”管理的發展。另一方面,由于換屆工作,導致了會計和審計隊伍的建設不鞏固的問題,從而不利于隊伍的管理,阻礙了隊伍素質的提升。

(三)缺乏完善的“三資”管理制度

農村經營管理站,是為了適應“三資”管理工作而建立的。然而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只是對“三資”管理工作進行協調和監督管理,并不具備任何實權。同時,“三資”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明確的增值制度和考核制度,并且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難以充分落實,缺乏實效性。

(四)對農村“三資”管理的監管力度不足

鄉鎮政府、司法機關、紀檢部門以及社會監督是對農村“三資”管理的主要監督手段。實際監管過程中,由于農村資金少、范圍廣等因素,政府部門未設置“三資”管理、監督部門;司法機關也由于職能限制,難以介入“三資”管理工作;紀檢部門也只能對其黨員干部進行監督、管理、處罰;同時,村民思想狹隘,集體意思淡薄,對“三資”管理工作的監管流于形式。這些因素都導致了農村“三資”管理工作的監管效果發揮不充分,監管力度不足。

三、優化農村“三資”管理的對策思考

(一)統一思想,提高“三資”管理重要性認知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三資”管理培訓,提高農村干部及其相關管理工作者對“三資”管理的認識和重視。同時,加大宣傳力度,統一干部和村民的思想,達成共識,促使干部推廣、指導,村民積極參與、支持,共同推進“三資”管理工作的開展。政府加強政策支持,出臺相關政策文件指導農村“三資”管理工作,相關部門和管理工作者身體力行,積極投身于“三資”管理工作,建立積極、有效的管理機制,加強對農村的“三資”管理。

(二)組織培訓,提升會計和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政府部門和有關管理部門要組織、加強農村“三資”管理的會計工作者和審計工作者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提升其專業素養。學習、掌握計算機技術和會計電算化,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開展會計工作,從而實現會計信息的信息化管理與信息共享;加強政策學習,實時了解國家政策變動,從而有效地指導自身工作。同時,工作人員自身也要提升自我素質和職業道德,加強法制學習,用法律來規范、約束自身行為,嚴于律己,愛崗敬業。

(三)健全管理制度,強化管理工作

政府部門和村委要加強農村“三資”管理制度的建設,根據相關政策和制度要求,結合農村經濟發展與當前管理制度,摒棄腐敗無效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長期有效、科學合理的新型管理制度。完善“村賬委托”,優化農村集體資金的管理,加強對村委的財務監督;在現有土地制度的基礎上,加強土地賠償金的管理制度,切實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健全、落實村委公開制度,財政透明,“三資”管理信息透明,從而提高村民參與監督、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加強監管機制的建立

政府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加強對農村“三資”管理工作的監督力度,加強工作指導,從政策和法律的角度來實現約束,嚴加懲處貪污、腐敗等行為,從而避免部分村干部的不法行為。同時,鄉級政府加強村委民主監督、管理機制的建立,集體經濟收入與支出明細記賬,資金使用公開討論,民主理財,集體資產、資源和項目建設要明確、公開,實現村民的民主化建設,加強民主監督,從而保證農村集體資金的安全性。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強化農村“三資”管理工作是國家經濟建設、新農村建設、提高農村經濟的必然選擇。因此,要加強農村的“三資”管理,提升農村經濟效益,保證農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從思想上改進,強化“三資”管理認知,樹立全民管理意識,從而推進“三資”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強化政府職能,加強政策支持,優化管理制度,從政策和法律的角度來實現管理約束,切實解決農村“三資”問題;提升管理工作者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用科技力量和科學的手段來實現農村財務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加強監督機制的建立,強化監督力度,加大民主監督建設,實現農村財政透明和“三資”管理透明,實現全民參與和民主監督,確保農村財產安全。只有實際、有效的解決了我國農村“三資”管理的問題,才能有效的推動我國新農村建設事業的發展,從而提高農村經濟建設,實現全民小康,推動我國經濟的大發展,大繁榮。

參考文獻:

[1]程麗萍.芻議農村“三資”管理[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11:15-16.

篇7

【關鍵詞】新疆哈密;農村;農村三資;管理經驗

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涉及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是農村工作的熱點和焦點。管理好農村“三資”(資金、資產、資源),在現階段農村,不僅是一個重大的經濟問題,而且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規范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的監管,是新時期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構建和諧發展環境的需要。為管好用活農村“三資”,花園鄉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加強農村“三資”管理的新途徑,著力建立農村“三資”管理新機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基本情況

花園鄉現有3個行政村,1個自然村。自2000年開始實行農村集體賬戶“集中管理、分村核算”的管理體制,即由鄉農經站在金融機構開設專用賬戶,取消各村原來在各金融機構的銀行賬戶,所有資金全部轉入專戶,各村設明細賬進行分戶核算。實行村集體賬戶集中管理后,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經濟往來均應納入專戶核算,各村私自設立賬戶、坐收坐支的現象得到控制,只能在專戶村明細賬資金余額內開支、不得超支。2011年將全鄉4個村的財務數據全部錄入農村三資管理系統,實現全新的農村財務管理信息采集、處理和監督、控制機制,提升了農村集體財務的監督工作實效。

2 主要做法

2.1 領導重視、高位推動

花園鄉委、政府把農村 “三資”管理工作作為抓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的重點工作之一。通過召開協調會、推進會等形式了解存在的問題,提出新的工作措施,一步一步扎實開展,使我鄉的“三資”管理不斷取得新成效。

2.2 健全制度、加強監督

為推進三資管理工作,花園鄉不斷完善鄉、村組財務管理、財務審批、村務公開、集體資產管理等制度,完善了村級集體資產資源承包、租賃、轉讓等管理制度和農村經濟合同監督管理辦法。用制度管人管事,堅決杜絕工作中存在的漏洞。為了更好地服務基層,花園鄉完善了各項資金報賬制度,不允許有違犯財經紀律的事發生,力爭為領導決策做好信息提供。在會計工作中本著客觀、嚴謹、細致、求實的原則,在賬務處理時做到實事求是、細心核算、加強監督,嚴格執行財務報賬制度和按會計基礎規范化的要求進行財務記賬。

2.3 嚴格規范操作程序

每年年初農經局與花園鄉簽訂農經工作目標管理責任書的同時,我單位與每位職工也簽訂工作目標管理責任書,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為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制訂了嚴格細致的會計操作規范程序:

(1)要及時報賬,杜絕過月報賬情況。

(2)收據使用財政專用收據,無座支、收據無過月報賬現象。

(3)原始發票是稅務部門正規發票,對不合規、不符合財經紀律的單據,該完善的完善,該糾正的糾正,對不真實、不合規、不合法的原始憑證堅決不予報銷;對不合規的憑證指明原因,要求改正。保證會計憑證真實、合法、準確、完整,絕不允許一張不合理的單據進入核算機制。

(4)原始發票每張都有經辦人、證明人和組、村兩級審批簽字并加蓋村監督委員會公章,并且每筆開支滿200元的附有資金開支申報單,申報單內容填寫、審批齊全,支出超出千元的必須經鄉財經領導小組審批后方能報賬。

(5)報賬單的填寫,要求村會計要將報賬單位名稱、日期、會計科目、原始單據張數、村會計簽名填寫全后方可報賬,總會計與總出納審核無誤后簽名;

(6)總會計及時準確的完成記賬、結賬工作。及時填報各類月度、季度、年終財務報表,按時向上級部門報送,總賬與明細賬相符,做到月清月結;

(7)按照“統籌兼顧、量入為出;以收定支、略有結余“的原則,認真編制和執行財務預算。嚴格按照財務收支計劃執行當年開支,計劃外開支要填寫計劃外開支申報單,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堅決杜絕坐收坐支現象發生。

(8)嚴格按照“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折資標準進行籌資籌勞,籌資籌勞程序合乎規定,“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公益事業項目必須依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面向社會招投標,并簽訂規范有效的書面合同,項目工程建設完工后,承建人憑正規發票連同合同及工程驗收單進行核算。

(9)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工作年初給各村下達任務,對于“空殼村”收益年初與各村主任分別簽訂協議要求各村按協議和任務數完成。

(10)村級轉移支付,票據合規,原始單據要有村主任審批并加蓋鄉鎮農經站初審專用章,附有資金開支申報單,申報單內容填寫、審批齊全,支出超出千元的必須經鄉財經領導小組審批后方能報賬,要求各村會計及時登記電子版日記賬,每季度25日報總會計,總會計負責匯總上報日記賬匯總表。

(11)村務公開工作嚴格按照縣農經局的要求公開每季度公開的內容,從2010年1月份開始,我鄉又推行“村集體財務村務公開”留取圖片的做法,要求每次村務公開后由村會計取回圖片留檔,最后將村級財務公開的內容及圖片存檔。

3 取得的成效

3.1 加強了基層組織建設

“三資”管理工作的各項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緊緊地抓住“民主管理”這一主題,通過對公有資產、資金、資源建立并實施規范的管理,不僅盤活了公有資產、資源,也確保了村財村務的及時公開。同時,通過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農村公共事務管理,實現了最廣泛的民主監督,對推進村民自治,保證農民群眾當家作主奠定了基礎。特別是各項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對提高農村基層干部依法治村、民主管村打下了基礎,村干部的政策觀念、法律觀念和民主意識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明顯增強,執政能力不斷提高。

3.2 強化了農村黨風廉政建設

通過“三資”工作的順利開展,強化了對公有資產、資源、資金的監管力度,確保資產、資源、資金的管理在“陽光下”作業,暢通了組織監督和群眾監督渠道,有效地杜絕了村干部在資產處置、資源上的腐敗行為,真正達到了“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干部一個清白”的目的。同時還促進了村財務報銷審批、重大村務管理等其他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實,將村干部各項權利置于廣大群眾監督之下,有利于防止村干部權力失控、決策失誤和行為失范,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了腐敗,強化了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在農村進一步形成穩定、和諧的發展局面。

4 不足之處

4.1 對村級財務監管不力

目前村級財務管理制度比較健全,但村與村的落實情況不一樣,主要是一些村村務公開監督小組職能得不到充分發揮。

篇8

關鍵詞:云南省;三資管理中心;會計制度

1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簡單闡述

農村三資是對1個農村地區內部所有組織成員共有的所有資金、資產和資源的1個總稱。簡單來講,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就是對集體三資所進行的各項管理活動,具體情況就是在農民自愿的條件下,各級的基層政府在保證“三資”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均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通過和“三資”委托服務中心簽訂協議,然后再由簽訂協議的服務中心按照一定的規范標準統一管理[1]。“三資”中的資金自己有1套專門的工作流程,資產和資源管理的工作流程相同,也就是說農村集體“三資”的管理工作主要有兩套工作流程圖。

2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會計制度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2.1數字化水平不夠高

由于云南省地處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程度相對比較落后,農村居民人居收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再加上云南省94%的面積都是山區,就會出現在資金、人員以及設備配置上面,比較麻煩,三資管理的會計制度總體上還是比較落后的,因為云南省農村經濟條件比較落后,對會計數據的統計以及會計流程還沒有真正實現無紙化和數字化,會計信息的共享十分有限;也不利于先進的會計軟件在農村會計工作中的應用。

2.2缺乏完善的會計制度

會計工作是1項十分龐大并且復雜的工作,它的正常進行離不開相應會計制度的約束和指導,三資管理工作本身就關乎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在進行對農村三資的管理時候,會計工作要做的認真細致。但是目前來說在云南省的廣大農村地區針對三資管理的會計制度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會計制度不夠健全,缺乏相應的評價和分析指標。總之就是缺少1個科學合理的會計體系。

2.3農村集體“三資”制度的執行不到位,管理混亂

會計人員在進行實際管理的時候,管理比較混亂,賬目制作不夠清晰明了。具體來說就是:會計人員不夠專業,對農村集體“三資”的賬簿設置的不夠到位,甚至出現缺少會計賬簿的情形,有的雖然設置了賬簿,但是里面沒有關于總賬的明細賬;缺少專門的會計人員,農村集體“三資”缺少實物會計,出現“三資”沒人管理的現象,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就是會計人員不夠誠信,在進行記賬的時候出現賬實不符的現象,不能夠真實有效的反映農村“三資”的具體動向。處置比較隨意,程序不夠科學。在進行對農村具體“三資”進行管理的時候,由于缺少必要的監督,合同不合法、手續不合規等現象時有發生。審計檢查工作不得力。我國有制度明確規定,相關的農村經營管理部門要強化審計監督工作,對“三資”的施工情形要實行長期有效的監督,切實為減少違法違紀和預防職務犯罪盡一份力。目前來說對我國農村三資的管理工作進行審計的時間長短不一樣,審計人員對審計工作不夠重視,審計檢查工作沒有實現常態化[2]。

3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會計制度的創新和應用

3.1全面推進電算化和數字化進程

電算化以及數字化是會計制度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全面推進云南省農村地區關于農村三資管理會計制度的電算化以及數字化,能夠很大程度上推動對“三資”的管理質量和水平,還可以為農村地區的財務管理方面走向信息化打下堅實基礎。

3.2建立和完善各項會計制度

農村地區“三資”管理工作要想順利的開展,離不開完善的會計制度作為重要的理論支撐,在對會計制度的創新上主要體現在3個層面:在財務體系上,要完善各項會計制度,根據“三資”管理的實際工作對會計制度進行優化;在人事體系建設方面,要對“三資管理”會計制度的審計和出納進行權力分立;在管理體系上,要將會計內容進一步細化,同時根據具體的會計報表落實每1位會計人員的責任。

3.3加強“三資”管理會計方面人才的培養力度

云南省由于農村經濟條件比較落后,村民受教育的程度也會相應的偏低,再加上專門從事管理工作的會計人員又大多是本地村民,這就很難保質保量的完成會計工作。基于此,鄉鎮的政府機關要對會計人員的素質重視起來,定期對他們開展培訓,并且還可以聘請資深的會計人員,給他們講解“三資”管理工作的具體會計工作流程[3]。如果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實行會計委派制,即向更高級別的政府機構申請高素質的會計人才,委派到當地農村協助他們進行會計方面的工作。農村的三資管理工作是否順利進行關乎著1個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和高度,雖然當前我國很多的農村地區三資管理的會計制度存在很多方面的內容,但是這些問題是可以被解決的。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加快對農村的會計制度假設,加大會計人才的投入力度和會計電算化的推進工作。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農村;村級三資管理;職能;產權;制度;監督審計

村級三資管理是采取一定措施來對農村資金、資產和資源進行有效管理,確保農村資金、資產和資源的增值及安全。村級三資管理與農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近年來,由于三資管理問題而造成農村居民不斷上訪,三資管理成為農村矛盾的焦點問題。針對于這種情況下,需要加強農村三資管理,切實維護好廣大農民的合法權益,為農村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農村村級三資管理的意義

1.資產安全的需要

當前村級三資安全形勢十分嚴竣,不僅存在嚴重流失現象,而且存在貶值風險,因此通過強化村級三資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能夠有效的避免農村資產、資金及資源的流失,實現資產的保值和增值,有效的降低三資貶值的風險,保護好農村資產、資金及資源的安全。

2.反腐倡廉的需要

當前三資問題已成為農村腐敗的根源,部分村官已成都小官巨貪的代表。這主要是由于當前村級三資管理水平較低,這為部分村官腐敗提供了溫床。因此需要通過加強村級三資管理,提升三資管理的規范性,以此來減少各種腐敗行為的發生。特別是在當前我國反腐倡廉各項工作不斷深入的新形勢下,更需要通過提高三資規范化管理水平來有效的遏制腐敗現象的發生。

3.維護利益的需要

村級三資作為全體村民的共同財產,與村民的切實利益息息相關。由于當前村級三資管理較為混亂,村民無法獲得自己應用的收益,從而致使由于三資問題上訪不斷。因此基于農民維護自身利益的需要也要強化三資管理,有效的保護好村民三資的所有權和收益權不受損害,使村民獲得自己應用的權益。

二、做好村級三資管理工作的措施

1.分清職能,明確責任

當前農村各地發展不均衡,由于各地經濟基礎不同這也使各地三資管理要針對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與當地相符的三資管理制度,在實際工作中,各部門之間要相互溝通和協調。其中農經管理中心要通過業務指導來確保三資的合理合法性,村民委員會要履行民主程序,依法簽訂合同,檢查機關要重視村干部及三資管理人員違紀行為的查處,有效的保證好三資的安全,維護好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

2.明晰產權,摸清家底

村級三資管理工作中,需要做好清查核實工作,通過實地盤點、核對和查詢,明確各種資產、物資、資金及往來款項的實際結存數,做到賬實相符。并查明資產物資的盤盈和盤虧,針對導致的原因來明確責任,確保村級三資產權明晰。對于村級的每一項資產都需要進行詳細登記,建立臺賬,將資源的數量、價值和管理使用情況進行登記造冊,做到賬賬相符,掌握村級集體組織的家底。

3.健全三資管理制度、規范三資管理

(1)建立資金管理審批制度。對于日常工作中的村級收入,需要由主管會計開據專用收據,出納員收款后及時交代管資金專戶,嚴禁坐支現象發生。進一步嚴格資金審批手續,不準出現借支及挪用公款的行為,特殊情況下向集體借款時,要由村委會集體經研究。對于因公外出預借款,需要在返回后五日內結賬。一些開支沒有經過審批的情況下,出納員不準付款,同時對于一些不符合規范的票據,出納人員也有權拒絕付款。對于采購的工程材料和非生產性物資,需要由兩人以上負責,同時還要有國家統一的發票。

(2)建立工程招投標制度。對于村級工程建設項目,需要通過公開競標的方式進行發包建設,所簽訂的合同需要由鄉鎮農經站進行審核,然后才能施工。農經站需要根據工程建設項目相關文書,針對工程的進度進行分期撥款,確保村級工程建設項目建設的規范性。

(3)建立責任追究制度。農村集體資產、資源承包和工程項目建設未經民主決策程序討論,未采取招投標的,所簽合同無效;任何組織或個人擅自以集體名義變更、處置村集體資產、資源等,均屬無效行為。任何人支配、挪用、截留村集體“三資”,變相命令和干涉村集體資產、資金的開支使用,非法動用集體“三資”的行為,責令其限期改正;造成經濟損失的,依法予以賠償; 造成不良后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主要責任人的刑事責任。

4.加強監督審計

農村村級三資管理工作需要注意做好監督審計,通過加強監督審計來及時發現三資管理的問題所在,同時還可以根據審計結果進行獎懲,從外部施加壓力確保三資管理工作的合法、合規。在監督審計主體方面,除了要有自上而下的監督,同時還要有自下而上的監督,構建一個立體化的監督體系來提升監督審計的效果。另外在監督審計方法層面,要注意對三資管理全過程進行監督審計,而不僅僅就是對于結果進行監督審計。

5.公開管理信息

在農村三資管理工作中,需要確保管理信息和管理過程的公開性和透明性,減少暗箱操作,避免腐敗行為發生。對于三資管理信息,村級政府要做好整理工作,并及時進行信息,經過民主公開的程序來對各項管理決策進行討論,這樣三資管理與民眾之間信息對稱,主動接受公眾的監督詢問,有利于三資管理工作的規范性。

三、結束語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速度較快,這也使農村三資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因此需要做好農村三資管理工作,有效的解決當前農村的各種矛盾,維護好農民的切身利益。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建立健全三資管理制度,強化對村級三資的監管力度,推M三資管理的信息化和網絡化進程,為農村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沈應仙.新農村建設中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02).

篇10

一、排查整治范圍

街道范圍各村級組織年度“三資”管理情況。

二、排查整治重點

(一)資金出借不規范。包括未經村、居民(代表)會議同意或未按規定程序、手續借出資金;出借協議未明確利率、期限,無抵押擔保;本金逾期未收回或無法收回;資金出借未收取或未及時足額收取利息等。

(二)舉債不規范。包括舉債未經村、居民(代表)會議同意或未報街道審核;無實際需求,為舉債而舉債等。

(三)匯票管理不規范。包括為他人提供承兌匯票貼現或變相貼現(即用單位近期匯票與他人遠期匯票相調換)服務;收取承兌匯票后未按要求入賬等。

(四)超標準發錢。包括為干部及工作人員超額發放福利報酬、津補貼;養老金未按規定比例足額代扣個人應繳部分;亂設發錢名目,濫發困難補助等。

(五)超范圍開支。包括違規列支禮金、香煙酒款,貧困村列支招待費等。

(六)財務管控不嚴。包括亂開銀行賬戶、公款私存、賬外賬、坐收坐支、白條報支等。

(七)工程項目管理不規范。包括工程項目未經村、居民(代表)大會同意,未按規定招投標,未簽施工合同,開工建設項目無立項、備案、監理、預決算手續等。

(八)資產管理不規范。包括新增固定資產未及時登記入賬,已滅失的固定資產未及時清理核銷;大額固定資產、資源處置未經村、居民(代表)會議同意,或未經街道審核;對外出租資產,出讓資源未簽合同,租金未達市定標準,出讓金標準過低,租金、出讓金未及時足額收取;將集體資產登記在個人名下致權屬不清等。

(九)“三務”公開不到位。包括應公開事項未公開,內容更新不及時,公開信息不完整,公開信息與臺賬記錄不一致等。

三、工作步驟

(一)動員部署階段

街道成立“三資”管理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由副書記任組長,街道農村工作科、集體資產管理中心、街道紀工委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在街道集體資產管理中心設工作辦公室,在街道紀工委設督導工作組,分別負責村級“三資”管理專項整治工作的組織協調和督導檢查工作。各社區要成立相應的專項整治工作班子,抓好本轄區的專項整治工作。街道將于6月上旬召開動員會議,對專項整治工作進行具體部署,并采取以會代訓的方式進行業務指導培訓。各社區也要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召開相關會議,進行動員部署。

(二)集中自查階段

各社區是村級“三資”管理專項整治工作的組織實施主體,要認真對照排查整治重點,逐項逐條核查,并及時填寫專項整治自查表(詳見附件)。要堅持開門整治,主動聽取群眾意見,接受群眾監督。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要重點清查。

(三)問題整改階段

針對自查中發現的問題,各單位要精心擬定整改措施,盡快整改到位。同時,要舉一反三,深挖問題根源,及時堵塞各類管理漏洞,確保類似問題不再發生。

(四)總結驗收階段

請各單位完成專項整治工作總結并報街道整治工作辦公室。街道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將組織專門力量,對各單位專項整治情況進行檢查驗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單位要把這項專項整治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作為當前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各職能部門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專項整治工作。各單位主要負責人是專項整治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活動開展不重視,組織領導不得力,工作敷衍了事或弄虛作假,造成一定后果的,將按照有關政策法規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