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級語文范文
時間:2023-04-06 17:06: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年級語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沂南二小的鄒曉琳老師針對中年級的精讀課文教學做了精彩的報告。此次學習中我感到受益匪淺,假期中在雙語學校行的教學策略研討會上。對以后的教學有很大的指導作用。簡單談談自己的收獲:
一、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的區別。
課標中也從第二學段出現了對略讀課文提出的要求,略讀課文是相對于精讀課文而言的略讀課文從三年級上冊出現。就是粗知文章大意.略讀課文不像精讀課文,需要逐字逐句地理解、分析,特點很明顯,貼近生活,條理清楚,內容淺顯易懂,故事性強,適合學生們閱讀.本冊的略讀課文中課后練習少之又少,很多都是讓學生們自己說一說感受和啟發,教師基本上不用講解,可以將文前及文后的提示作為讀文章的一個指導,提示學生運用在學習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種種知識和能力舉一反三,發現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及內在意義并表達出來,粗知文章大意.有不懂的地方可在讀文時記下來,同學之間通過討論及教師指導進行解決,略讀課文可以說是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自己閱讀,自己感悟的良好途徑.
二、明確了精讀課文的地位
也稱其為重點課文,精讀課文相當于老教材當中的講讀課文。閱讀教學的主體。從嚴格意義上說精讀課文就是教學生學習方法、教規律的課文。相當于數學教材教材中的例題”
三、知道了精讀課文整體呈現方式。
應要求學生出現一次注一次音。課文中出現的詞語,精讀課文一般由課文、作者、生字、練習四部分組成。其中課文中不認識的生字。只要學生理解即可,不必讓學生作詳細的準確的解釋。精讀課文后橫線上的字為生字,只要學生會讀即可,無需會寫。但后面的田字格中的字,必須會認、會寫、會運用。精讀課文后面一般有四個練習,對課文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合理的梳理和檢測。
四、再一次明確了精讀課文的出發點和終極目標。
就是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這些能力和方法主要靠從教精讀課文的學習中獲得,精讀課文的出發點和終極目標。要提高精讀課文的實效,其核心環節就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解了精讀課文的教學活動方式。
課堂教學中,精讀課文的活動以“讀”為主。應該始終貫穿“讀”為主,一讀導學,并在讀中滲透學法,讓學生在讀中理解,理解中讀,通過讀教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認知,培養能力。
篇2
【關鍵詞】小學 高年級 語文 過渡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1-0024-01
目前大部分學生在小升初后,對初中教學的內容無法完全跟上,對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以及以后的進步來說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強化小學高年級語文的過渡教學力度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在目前的語文教學中,中小學教學內容無法有效銜接。很多學生完成小升初后,學習熱情不再像小學時一樣高漲,不僅語文課的學習受到影響,對其它科目的學習熱情也在銳減。因此,在小學高年級的教學中進行過渡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平穩渡過小升初的銜接階段,以往小學與初中間的互不聯系的狀態應予以改善;預防學生的成績出現兩極分化的局面。
一、摒棄階段教學的理念,加強過渡教學理念
很長一段時間中,中小學教學無法銜接、交流不暢的現狀令教育工作者感到頭痛。小學、中學涇渭分明,所以,教學中的階段性特點也顯現得淋漓盡致。到小學六年級的階段,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盡早趕上教學進度,以空出一部分精力來抓復習,將必須把握的知識要點講透、講清楚,盡可能幫助小學生化解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小升初的過程中盡量發揮所學――結果正是迎合了應試教育的要求,忽略了素質教育的初衷。大部分學生超常發揮,以喜人的成績升上中學。小學階段夯實基礎,是必須的。然而,還需要重視初中和小學的銜接。
假如觀察初一的語文試卷,能夠發覺,不管是題目的數量抑或困難程度,與小學階段的語文試卷都不可同日而語,甚至初中語文試卷的內容顯得與小學階段的語文試卷格格不入。這也可以解釋在小學階段成績優異的學生,到初中卻無法跟上語文教學進度的現象。筆者認為,老師在試卷的設計上,不要力求完美,要循序漸進,突出試題的立體感。
二、避免兩極分化和成績退步
目前小學語文課本內容不難、理論點不多,老師通常注重學生對其的死記和表面的了解,思維難度很小,老師講解的內容不多并且速度較緩,對學生必須了解和把握的知識循環往復地講解和訓練,作業的檢查也做的滴水不漏,盡可能讓每位學生都能一次學完,測試題目不多、困難程度不大、時間充足,并且考試要點都在日常的語文課教學中作了批注,學生僅需要仔細答題,就能獲得優異的成績。
而初一語文課本的知識內涵、課文數量等跨度太大,知識點增加;知識點除開需要強記以外,更為偏重解析和解讀,思維難度不小。因為課時不多,老師講授速度提升,容量不小,大部分知識都是一筆帶過;而老師在作業的檢查方面并沒有小學語文老師那樣細致,測試的題目多、難度不小,學生的答題時間往往不夠,這還不算上課文知識的拓展。
從課本內容、學習模式、學習需求等層面來說,小學高年級語文的過渡教學顯然并不合格。學生無法消化初一課程中的繁雜的知識點,無法在上課的時候集中精神。因此,面對上述問題,兩極分化以及成績退步就顯得“順理成章”了。筆者認為要注意下面內容:
1.注重對字、詞語、句子的誦讀以及積少成多、熟悉工具書的使用等等基本能力的培養,恰當設計一部分有思想、全面的、能夠將課內外學習相聯的語文題,讓學生在小學的時候就注意這方面的訓練。而且,還應引導其學習語文的目的:伴隨小升初,所學到的知識將更多,題目會變得不容易解答。
當這部分學生升上初中后遇到難度較大的語文題或思維較為活躍的類型題的時候,就不會兩眼一抓瞎,為初中的學習奠定基礎。
2.老師要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必要時利用老師的權威去傳授知識,讓學生不僅了解表面的知識,更深入了解隱藏的知識。比如:句子方面的訓練,小學大部分時間都利用舉例說明的形式,讓學生生搬硬套。假如這時候將“主語、謂語、定語、狀語”等句子成分的使用傳授給學生,學生就可以舉一反三,對句子的學習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諸如這類的過渡教學方法還有很多,由于篇幅所限,此處不再一一贅述。
小學高年級語文的“過渡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在初中的語文學習中乃至未來的語文學習中找準自身所處的位置,小升初的階段是終身學習這一列車的第一個“聯接螺母”,如果這個階段出現問題,就不用談未來的語文學習了。因此,小學高年級的“過渡”教學極為關鍵。
參考文獻:
[1]黃錦霞.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與初中的銜接[J].新課程(小學版),2013,(3):81.
篇3
關鍵詞: 小學高年級 語文閱讀 教學方法
引言
教育思想和模式的改變只有通過課程才能實現,所以說課程是整個教育工程的重中之重。“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很大程度上說明教師在一個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小學語文教師要順應時代的要求,全面認識新課改的重要意義,在教學過程中全面調整授課方式,適時更新文化知識,領悟新課程改革的方向與指導思想,認真履行語文教師的職責。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快速掌握新課標中的相關內容,擺脫老式的教育理念,確立適合新課標的教學觀念,重新認識和擺正自己和學生在教學過程當中的角色,確定與新課標要求相一致的教學模式,不斷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能力。本文結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情況,探討了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
1.改變傳統教學理念,確立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新課標規定:教師應該徹底改變老式教學觀念,逐步確立學生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置,教師在新課標的教育教學模式中應當是學生學習的積極引導者和切實督促者。
要想在閱讀教學中逐步確立學生的主置,教師應當首先給予學生充足的信任,從教育教學的各個角度讓學生感受到尊重,給學生留有廣闊的語文閱讀空間。此外,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不能迫使學生適應自己的教學,而應當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實現語文閱讀的教學目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進行一定研究,充分保證整個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的能力相適應。
2.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對學生開展閱讀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的關鍵在于“獨立閱讀”的能力,“獨立閱讀”能力并不是無師自通,這種無師自通的實現只有通過加強閱讀訓練實現。在閱讀訓練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給予學生自主的權利,這是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強化,在閱讀訓練中教師要起到充分的引導作用,逐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訓練是對閱讀教學的很好補充,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閱讀訓練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將一些重要的閱讀技巧深入其中,使學生在閱讀訓練中逐步掌握語文閱讀的技巧,慢慢領悟語文閱讀的思想精髓所在。
3.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策略
3.1組織多樣化的閱讀方式,讓學生進行探究創新性閱讀。
在新一輪的新課標教學中語文教師應當把閱讀范圍擴大化,不能將小學高年學生的閱讀范圍限制在閱讀課堂上和閱讀課本內,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組織多樣化的閱讀內容,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使小學高年級學生在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中逐步提高閱讀能力。
此外,教師還應該注意對現有教學資源的利用,例如:加強對校內圖書館甚至校外圖書館的利用及對現代化多媒體技術的利用。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圖書館進行集體閱讀學習,然后課后給學生布置閱讀感受任務,等下次上課時對學生進行一定抽查,這在很大程度上能激發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3.2逐步優化與語文閱讀相關的教學結構。
新課標明確指出現代語文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結構,在語文閱讀教育中逐步實現“教師引導,學生自學”的全新閱讀教育模式。在語文閱讀教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積極提問。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思維習慣,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3.3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
語文課文中的文章都是非常優秀的文章。這些文章非常值得教師挖掘,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好這些文章,必須讓學生理解到其中隱含的深意。在理解過程中,學生會逐步感受到我國文學的魅力所在,這對于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和學習語文甚至中國文學的興趣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結語
小學高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在小學教學內容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這就要求相關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全面認識閱讀教學觀念。此外,相關教師也要結合當代實際的教學環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不斷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沈瑾曄.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2,11:38-39.
[2]《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年總目錄(一)(2012年第1期―第21期)[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01:126-144.
篇4
一、為什么進行小學高年級“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
從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來看,大多數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及初步的自學能力,這就為小學高年級語文“翻轉課堂”的實施奠定了基礎。同時,在小學高年級實施“翻轉課堂”的教學,也為學生中學階段的自主學習作了鋪墊與銜接。
《Z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實施翻轉課堂,課前學生在家中觀看微視頻講解,可以自己掌控學習時間與方式,這種輕松自主的學習環境,為不同水平孩子的學習提供了方便,使個性化學習成為可能。同時,課前的自主學習,更多的課堂互動,使教師從知識的唯一傳播者,變為教學的有效指導者,真正實現生本課堂,從而完全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縱觀國內外,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都對翻轉課堂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試行與推進,我國由華東師范大學牽頭的C20慕課聯盟學校及其他一些中小學也進行了翻轉課堂的探索,并見到成效。作為西部地區的教師,探索微課、翻轉課堂、改革傳統學習方式,對于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終身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二、怎樣進行小學高年級語文“翻轉課堂”的教學嘗試
下面以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教科書中的說明文《鯨》一課為例,來談談“翻轉課堂”在小學高年級的教學實踐過程。
1.課前制作微課。
首先,教師在課前針對課文的重難點制作微視頻。為使學生自學時注意力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教學視頻要控制在10分鐘以內。在微視頻的制作過程中,盡量不要出現人物頭像。如果在視頻中出現人臉,學生就很容易分神。在錄制微視頻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環境安靜,語言流暢,視頻畫面銜接自然,無雜音,更不能出現知識性錯誤。
根據心理學的首因效應,可將學習的目標、任務、方法公布在微課視頻的開始部分,以加深學生的印象,使學生學有目標。再根據近因效應,在微課學習結束部分,出現總結及檢測題,以保證學生能及時反饋總結自己所學。
2.家中自主學習。
學生在家通過班級QQ群下載學習教師事先錄制好的有關《鯨》一課的教學重點(幾種基本說明方法)、難點(鯨的進化過程)的兩個微課視頻進行學習,對不明白的地方,學生可以按自己的學習節奏通過“快倒鍵”“快進鍵”“播放鍵”進行反復觀看,也可以通過QQ群和教師及其他學生進行交流互動,還可以通過微視頻中的檢測題檢測學習情況。
3.課堂交流互動。
課堂教學中,對于該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教師不再進行反復講解,而是就課堂質量監控系統的檢測結果及學生在匯報、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適時點撥、評價。學生在課堂上擁有了更多的交流、展示、質疑的機會,能更好地完成知識的內化,同時由于提前進行了微課學習,學生的自信心及課堂教學效率都得到極大提升,他們在課堂上快樂自信地交流鯨的進化過程、說明文的說明方法等內容,原本2-3課時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不到兩課時就可以完成,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學習效果良好。
三、對于“翻轉課堂”教學的思索
“翻轉課堂”在我國西北地區的探索還處于初級階段。很多教師認為“翻轉課堂”對學生很有幫助。但也有教師覺得對于信息技術相對落后的學校來說,實施困難大。其實,翻轉課堂的教學實驗可在有條件的學校中先進行起來,通過培訓學習和交流推廣來帶動其他學校,逐步克服困難。
篇5
關鍵詞:聾生;作業;個性
當前聾校語文教學中,教師布置語文作業常常是機械性抄寫,不是抄詞語,就是抄課文,不是默寫就是做練習,連抄寫幾遍都是約定俗成的,學生對教師布置作業的思路已是了如指掌。它挫傷了聾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使聾校語文教學一直處在一個“高耗低效”的尷尬境地。這些傳統作業囿于書本、一成不變,制約了聾生思維的發展。
那么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呢?筆者認為教師首先要建立起新型的作業設計理念,使語文作業具有個性化,內容多樣,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給予學生自主設計以及選擇作業的自主性,同時注重作業評價的多元化,這樣的個性化作業會有效提高聾生的學習效果。
一、作業內容多樣化。
高年級聾生已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 ,教師要改變作業的內容形式,除了一般的抄抄寫寫、背誦之外,時常變換花樣,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培養聾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的作業類型。
1、實踐型作業
圖畫課文。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忠實原文,動手以直觀、形象的畫面再現原文或部分段落,以此來強化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受。如學習了聾校八年級課文《小站》,讓學生畫一畫小站的布局圖,不但有助于學生了解課文按什么方位介紹小站特點,而且也能加深對課文中詞句的理解。
表演短劇。聾生天生愛表演,模仿能力強,布置學生分小組去表演課文內容,不但能加深學生對文中人物性格特點的把握,還能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如學完了聾校八年級的《完璧歸趙》一文,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角色自己組合去排演課本劇,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
實驗操作。一些實驗性或驗證性的課文,老師在教學時如果一味地空說教,聾生會覺得抽象而且難以理解,而如果學生認真讀課文后,試著動手做一做文中的實驗,那效果就大不一樣了。
2、探究型作業
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語文教學應“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內容,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這種新課標精神落實到聾校語文的作業設計上,就要求我們教師設計作業時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超出教材,把學生作業活動引向寬廣的生活空間,與其他各科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以此培養學生構建多元知識結構的能力。比如聾七年級語文教完《撈鐵牛》一課,可以給學生留這樣一個討論性的作業:討論一下,如果當今鐵牛陷進淤泥,你會想出什么方法打撈呢?以現在環境保護的觀點看,懷丙和尚為了撈鐵牛往河里鏟泥沙的做法好嗎?從而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培養其求異思維,拓展聾生的思維空間。
3、創新型作業
聾啞學生雖然喪失了聽力,但并不影響他們思維活躍,并富于想象。因此,教師在作業設計時要留有思考的余地,給學生以想象的空間,一些課文的結尾,雖然文字已盡,但意猶未盡,我們老師可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續寫,鼓勵學生沿著作者的思路寫下去,為學生的想象創造提供空間,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如聾九年級續寫作文《假如只有三天光明》。
二、作業時間拓寬化。
教師平時都習慣布置課后作業,以鞏固性作業居多。但如果一成不變,學生做厭了不說,還會造成一種定勢,作業就失去了對學生的一份吸引力。所以我嘗試不同的時間段布置作業,挖掘作業更大的價值。
三、作業選擇自主化。
篇6
導讀教學是語文課前導讀的重要組成部分,引領文本的整體學習走向,“導”是指閱讀過程中教師的指導、引導、輔導;“讀”則指學生在導讀者指導下的閱讀活動。“導”和“讀”的結合,構成了課前導讀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導讀者的導讀是將文本與教師、學生聯系在一起的“橋梁”,成就的是一次美好的“閱讀見面會”。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前者即課前導讀中教師的指導、引導、輔導策略。
1當前學生課前導讀的現狀
導讀是課前導讀尤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更是語文課堂教學能否順利、有效開展的一個關鍵因素。恰當、有效的導讀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當中,然而,當我們聚焦語文課堂時,現狀卻不容樂觀。
開學第一天課堂伊始,教師便采取激趣導入的方法引入課前導讀,而往往由于教師不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原本應是異彩紛呈的一節語文課,卻因教師對學生的不了解,學習方法滲透不清晰,盲目導讀而扼殺了整節課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這樣不知學情的課堂導讀,學生疲于參與,課堂達不到高效。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正處于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最佳起步時期和個人素質的奠基時期,他們有很強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想開拓自己的視野,想獨立,喜歡閱讀人間求生存、征服開發大自然的緊張驚險故事或傳記故事。但現在學生受電視劇、動畫片的影響要比文學優秀作品的影響大。他們幾乎沒有時間進行課前導讀,即使有一點時間來閱讀,也沒有給予必要的引導。大多家長認為作文能否得高分是他們是否讀書的要求,所以與家長談起學生閱讀習慣、課前導讀的內容及指導,家長自然就說:“為提高他作文水平,我已經給他買了很多作文選,他就是不愿意讀”。
在教師或家長影響下,學生自然而然地選擇閱讀小學生優秀作文之類的作文書,而且缺乏正確的指導。電腦的普及,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上網閱讀的學生越來越多,越來越小齡化。網上信息量大,金子與泥沙俱有。中高年級學生好新奇,缺乏辨別能力,受網上不良讀物影響的學生人數迅速增加,加強中高年級學生課前導讀的指導,培養良好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不僅節約時間與金錢,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思想素質的培養,一生發展大有裨益。
2提高課前導讀中有效導讀的策略
2.1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從預習入手,為有效導讀奠定基礎
課前導讀中,導讀環節是拉近學生與文本間距離的橋梁,猶如砍柴之前的磨刀一樣重要,然而,現實學習中往往有很大一部分學生不懂得如何預習。輔料不齊的菜肴不會美味,同樣,沒有預習的課前導讀也不會高效。這就要求教師先教會學生如何預習。課前導讀過程中迭起,學生回味無窮。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就是為導讀策略的實施開啟一扇大門,為學生主動進行課前導讀參與奠定基礎。
2.2帶領學生走進背景,挖掘文本,為有效導讀開辟道路
隨著時代的改變,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都在變化,加上本身知識儲備有限,與學生現實生活稍遠的文章就不太了解。這時如果要求學生在課前導讀中硬著頭皮去讀,他們很可能一頭霧水,甚至心生厭惡。這樣的文章在學習時就要求教師帶領學生先去“感受背景”,再去“閱讀文章”。為學生擴充生活背景和知識背景這種導讀方法,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更讓學生增添幾分對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語文課堂令學生慷慨激昂。
課前導讀是師生、生生互動交流的過程,根據新課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同年級、不同班級、不同文本,應當采用不同的導讀。不但導讀方法選擇很重要,同樣重要的是,作為導讀者的 教師要有激情、有興趣、有童心、有敏銳的觀察力,并注意平時廣泛的閱讀積累,不斷增強自身的專業素養。這樣才能對學生進行有方法、有內涵的導讀,才會讓學生的閱讀成為精品閱讀,從而初步養成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
2.3保證課前導讀時間
每天2500字的讀書量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作后盾,只能走馬觀花,甚至只作為形式而已,不會留下任何痕跡。所以,每天要至少留一個小時的閱讀時間。因此,我們要合理利用教學,注重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給學生留出時間,讓他們在輕松愉快之中去進行閱讀、去接受新知識。
課前導讀課,上學校圖書室閱讀,使學生有讀書氛圍,保證讀書時間。在大學的圖書館中,為什么常常滿座,就是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圖書館。再利用困難班、課前二分鐘、早自修時間開展各種讀書活動,以鞏固所學的閱讀方法,真正使學生的閱讀“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2.4挖掘課前導讀資源
2.4.1推薦好書
好書可以影響學生的一輩子,壞書也會引人誤入歧途。可見讀書,讀好書是多么的重要。學生手中也有不少書,看到新書,他們也很想看一看,也會去買。但是,那是一本好書嗎,學生自己也不知道,他只知道,那是一本課外書,有趣的書,并不知道他能帶來什么。而社會上經常會有不健康的書充斥于市場,流行于學生之間。那后果真是無法想象。
2.4.2開發現有資源
要讓學生有好書讀,要保證課前導讀活動(下轉第55頁)(上接第41頁)的順利開展,僅靠幾個老師和學生是遠遠不夠的,新課標中提到,教師應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利用學校圖書室。學校的圖書室是開展課前導讀的物質基礎,是學生看的書的主要來源地。在取得圖書室的支持后,增加雙休日的開放時間,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閱讀,特別是閱讀需求強的孩子,允許他們隨時都可去圖書館借書。并有目的地去尋找書籍。根據現有圖書室資料中整理出適合本學段看的書。學生可根據這些書目有的放矢地去圖書室借書讀。
2.4.3取得家長支持
利用家長會和家訪,將課前導讀的意義、作用,乃至書目、時間安排等告訴家長,以取得家長理解、支持和配合。許多家庭都訂有《杭州日報》、《都市快報》、《中國少年報》、《小學生世界》等報刊雜志,將有意義的內容帶到學校,大家輪著看。
2.5培養課前導讀的興趣
身體上的被迫勞累對身體無害,但被迫進行的學習卻不能在心靈上生根的。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它是學生個體在主觀上對學習產生的一種愿望。
2.5.1創設課前導讀的氛圍
學古詩時教學“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使學生明白讀書是寫作的基礎,多讀書,讀好書,寫作也就不難了。學“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明白書在人類的進步乃至社會的進步中所起的作用,讓學生明白由于自己的見地不同,對作者筆下的人物也會有不同的了解。將名人名家名言有關讀書的話作為標語,貼在教室里。
2.5.2樹立榜樣
將學生中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加以表揚。仔細發現每個學生的變化,對于學生在閱讀當中哪怕是極小的微不足道的優點,作為教師應該善于捕捉和搜取,及時而充分地分析其存在的內在動機和外在影響,不失時機地進行適當的“放大”表揚,這樣既是對學生本人的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的激勵,又是對其他同學行為選擇的導向。定期評比閱讀積極分子,并將課前導讀書籍作為獎勵。
2.6提高課前導讀的質量
大量的課前導讀,如果沒有質量,那將是勞而無功,所以要進行有效的指導。
2.6.1指導運用多種閱讀方法
新課標總目標中提到“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閱讀方法有精讀、泛讀、瀏覽、速讀等。要在有限的時間里通過廣泛而快速的閱讀,最大限度地吸收對自己有用的信息。瀏覽的目的是為了選擇和捕捉信息,而要運用選擇和捕捉到的信息,就要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這就需要精讀。優美的寫景類文章要用精讀的方法。
2.6.2指導學生學會做讀書筆記
篇7
預習是傳統語文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它本身的含義就在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其核心意義在于通過預習這一方式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常規化與“法制化”。但傳統的預習環節卻不被重視,在相當多的情況下被輕視處理了,通過預習這一方式來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功能被弱化了。比如弱化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弱化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弱化了學生主動形成知識體系的有意學習目的。由于對預習的功能認識不充分,同時也沒有從方法學的角度給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方面的幫助。以前的預習往往由于教師的設計少,規范少,學生的學習行為過程目的不明,程序不清,學習過程呈自由散漫狀態,這對于提高預習效率是十分不利的,尤其是在養成學生學習習慣、尋找學習方法等方面,并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因此,我們才在預習這個程序上進行了較多的思考,比如,對預習功能的再認識、對預習方式的再認識、對預習與學生的持續發展關系的再認識等等。從表面上看來,預習是一個不經意的行為,實際上,預習在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強化學生的自學方法、保證學習的自我落實、提高學習的針對性等方面都有著不可小視的作用。
一、引導學生自主選擇預習內容,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
高年級學生的獨立意識逐步增強,如果學生的預習作業一直是老師所布置的,學生沒有自主選擇、自由發揮的權利,就一定會削弱他們預習的積極性,特別是對于一些優秀的、愛動腦的學生更是如此。然而,無論是自主選擇預習作業,還是引導學生學會質疑預習,其目的都是為了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促使他們從不同起點主動走向新的學習之旅。
經過教師的引導,逐步放手讓學生自己預習,課上有針對性地檢查和評價,學生的語文預習能力就會逐步形成,就能大大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同時也能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為課堂學習奠定基礎,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授之以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
對于語文課前預習,教師要起到引領作用。這需要教師對學生“授之以漁”。教師在預習前可給學生一點目標和探索空間,從而激起學生認真預習的欲望。在預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按照預習的基本步驟預習,進而提高預習效率。
1.自讀自悟課文
這是指導學生預習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也是最重要的問題。讀的目標即讀準生字的字音,在此基礎上讀準詞語,讀通句子,讀順課文。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學生在課前理解的這些內容就成了他們學習新知識的基礎,也就有了建構的基礎,同時他們也就有時間和精力在有限的40分鐘里學習需要老師幫助、點撥、引導的內容。
2.根據需要查找相應資料
學生在學習新課文的時候,尤其要借助一些背景介紹、人物介紹等相關內容來幫助理解,從而在整體上感知。如學習《鯨》時,讓學生在課前預習時去尋找有關鯨的資料,比如鯨的習性、生活環境等問題。這樣一來,在課堂上學生就能充分地活躍起來,各抒己見,整個課堂也就會處于一個很自然、放松的狀態。
3.對課文進行質疑
通過預習,學生帶著一些具體的問題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這種學習目的性十分明確。而學生的疑問,正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通過老師的解釋、說明、點撥或者是和學生共同探討來指導學生有效地學習語文,這樣的語文學習就是學生的自學自悟和教師的點撥、指導相結合的教學活動。
4.養成不動筆不讀書的習慣
篇8
在小學階段,高年級語文作業的分層化設計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作了如下嘗試:
(1)作業的趣味性。布置的作業要做到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增強其中的趣味性。例如:讀、寫、說、看、查找,或者繪畫、表演、調查、采訪、操作實踐等形式,都很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在學習中興趣盎然。例如,在教學《春的消息》一課之前,先布置學生有關“春天”的課外作業,引導學生走出課本,走到圖書室、大自然中去搜集有關春天的詞語、謎語、諺語、詩歌、故事、圖畫等等,教完課文以后,再布置學生做一份圖文并茂的手抄報,讓學生親手描繪春天的美,展示春天的美,感受春天的美。
(2)作業的實踐性。新課程教學重在實踐,而非“言說”。在教學過程中,布置豐富多彩的、形式多樣的、開放的實踐性語文作業,不但能鞏固課堂教學成果,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能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
①以想象為主的實踐性作業,重在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如教學完《荒蕪的花園》一課之后,我讓學生想一想,看到美麗的花園荒蕪了,貝爾太太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呢?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再在全班進行交流。
②以動口為主的實踐性作業,重在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膽量。語文作業可以布置“讀、看、說、演”等多樣化交流作業,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言,感受語言,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根據不同文章的內容,布置不同類型的作業。適合朗讀的,讓學生回家讀給父母聽一聽;敘事性較強的,可以讓學生回家把故事說給家長聽;利于表演的,可以讓孩子和家長一起演一演;還可以利用一些多媒體方法來幫助學習,如聽錄音故事、聽錄音朗讀、看電視等等。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語言,而且還可以讓孩子學習到說話和朗讀方面的一些技巧,逐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和口語交際能力。
(3)作業的創新性。小學生的創新性學習最重要的是創新意識、能力良好習慣的培養,為了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就應該在語文開放式課外作業中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創新舞臺,引導學生想創新、愛創新、會創新。例如,學完《田忌賽馬》一課后,讓學生進行拓展創新訓練。我問:除開課文中講到的方法外,你還有其他方法取勝嗎?
(4)作業的層次性。孩子們的素質存在各種差異,學習能力先天就有很大的差別,在作業的設計上要施以科學的方法,分層次設計作業,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逐步提高。針對學生的差異,可以將作業設計成難易有別的三組,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一組,。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做簡單的基礎題,如生字、詞語、背誦等鞏固練習;中等生做一些鞏固題;成績優秀的學生可以做提高題。
篇9
【關鍵詞】小學 高年級 語文 課前預習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 -0137-02
一、預習的重要性
預習就是學生在課前預先學習,在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小學高年級階段,隨著智力水平和學習能力的提高,知識積累逐漸增多,思維能力也在形成和培養之中,因此,課堂教學中預習的作用越發凸顯了出來。從學生的角度來說,預習能掌握和鞏固已學知識并運用已學知識來獲取新知識的初步手段,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這是《語文課程標準》所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理念的極好體現。但是,如果沒有科學正確的預習方法,往往也會影響學習的效率,甚至起到反面效果。從教師的角度來說,學生的預習情況成為講授新內容的前提,也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因此,教師需要格外重視學生的預習情況,通過種種策略設計預習環節,引導學生預習,交給學生有效的預習方法,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有效預習策略
預習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教師的引導、培養學生的預習意識和習慣、交給學生正確的預習方法等方面的策略。就教學來說,學生牢固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進行思考是最終目的,這就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知識。從預習環節來說,教師引導非常重要,主要表現在:
(一)交給學生行之有效的預習方法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在論述教育的時候,認為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育的關鍵,又在《論中學國文課程的改定》一文中說:“指導預習的方法實施了,上課的情形就將和現在完全兩樣。”在預習過程中,教師教會學生科學的預習方法和預習技巧就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中之重。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采取方法和技巧。
1.讀
就是讀課文,對于預習來講,讀課文是預習的最基本的要求,只有有目的的反復地讀才能夠從不同深度對課文加以理解。比如第一遍讀課文時要達到順暢流利,第二遍時則要對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做標注,還同時要對文章的內容有一定程度的思考。
2.查
就是利用工具書來查找一些對理解課文有幫助的內容。例如,在預習《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中的情感表達,學生就可以通過網絡、工具書等輔助方式來查找作者的生平事跡,在創作背景中能夠幫助學生來理解文章的思想。查的過程可以是一邊讀一邊查,也可以是在對課文有了整體的理解之后再查。
3.思考
思考是對預習的進一步深入,只有會思考的預習才能夠做到更深一步的預習,思考存在于預習的每一個步驟和層次中。例如,在預習《白楊》時要思考白楊的特點有哪些,邊疆建設者有哪些白楊一般的品質。在文章的最后一個自然段中寫到爸爸又陷入了深思,那么他在思考什么?在預習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每一次閱讀都會有不同的發現和理解,因此,就需要學生及時作出標注。
(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預習內容
在教會學生基本的預習方法之后,還要從學習規律的角度重視學生的特長發揮,引導學生取長補短。由于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存在差異,預習的內容不能搞一刀切,要做到有針對性。有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長于想象,教師可以根據課文預先設置一些場景,或通過代入的方式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有的學生接受能力可能較慢,可以通過復習加預習的方式來引導,先讓學生在復習已經學過的字詞、課文的基礎上,布置新課文的字詞和內容預習,讓學生預結課文所表達的基本內容和中心意思。而有的學生動手能力較差,可以讓學生通過查閱字典和資料的方法去預習生字、生詞和課文大意,讓學生自己去探求知識。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具體而有針對性的預習內容,對于發揮學生自身之所長,彌補其所不足,提高學習效率具有很好的作用。
(三)預習教學還需調動各種外界力量
預習環節大多是在課外和家庭完成的,這就需要調動各種積極力量加以配合。比如有些同學興趣愛好相投,相處融洽,那么就可以通過形成小組的形式給這些學生布置一些預習內容,這樣學生在預習時動力也會增加。比如,有些學生一時貪玩,不能很好完成預習,可以通過家長或學生干部來配合監督教育等等。
總之,對高年級小學語文進行課前有效的預習教學,最基礎的是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采取符合學生實際的方法和措施,并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最終目標,通過不同的方法和技巧來提升預習的效果,從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篇10
在新課標理念下,教師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的時間、空間、學習過程都還給學生,教師應是課堂的組織者、引領者、參與者。評價一堂語文課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認知需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各種能力的提高和發展。
1.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及其低效的原因
1.1 "教"的方面存在的問題。有的教師嚴格遵循教材,上課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困難。因此,課堂氣氛沉悶。有的教師不分析教材的編寫意圖,隨意更換內容,總想迎合新課程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與課改理念,不顧學生和教學實際,"鼓勵"學生探究、合作、交流,表面上整堂課熱熱鬧鬧、氣氛活躍,實際上學生的學習卻漫無邊際,課后一知半解,最終造成了課堂教學低效。
1.2 "學"的方面存在的問題。有的學生學習基礎差,學習被動;許多同學依賴性很強,學習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上課不專心聽課,對教師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及布置的練是漫不經心,若無其事,不肯動腦筋。課后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系;不少學生回家缺少監督,學習更缺乏自覺性,基本不復習,本來在學校接觸語文的機會就少,回家又不及時復習,知識很快就會遺忘了。
2.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方法
2.1 明確課前預習目標,簡化課堂初讀環節。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課前預習是相當重要的環節,許多教學任務可以放在課前完成。主要目的是通過學生的預習,發現學生在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在課堂上有的放矢進行交流討論,通過教師的課前備課抓住重點,全面把握課文的綱要性問題,使教師在課堂上能夠從容面對學生提出的新問題,并生成本課的教學重點,即時檢驗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但是課前預習不是隨意的,而是有一定的目標的。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培訓,明確學生課前預習目標,為他們終身學習奠定基礎,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
2.1.1 讀通順課文,讀準字音,簡單理解課文中的新詞,會默寫課文中的新詞。
2.1.2 標出自然段,口述課文主要內容,大概了解課文的層次。
2.1.3 畫出自己在預習時不懂的地方,包括字、詞、句、段,同時標注出自己弄懂的地方。
教師可以設計預習表格,根據不同文體,進行提前的表格規劃,使學生預習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另外,進一步放寬學生課余學習空間,給予學生自由學習的時空。
3.互動:提問、交流
用提問來指導學生學習課文,這是當前語文教學比較流行的一種方法。課堂上問與不問,問什么,怎樣問,是關系到教學成敗的大事。提問的時機、提問的方式選擇得當,能啟發思維、發展智力、活躍課堂氣氛;選擇不當則可能弄巧成拙,破壞課堂氣氛。教師教學效率的高下,基本可以從課堂設問的性質和方法上做出評價。提問應掌握火候,選準時機,巧設疑難。具體來說,提問要注意:置問于教材的關鍵處;置問于教材的疑難處;置問于教材的矛盾處;置問于教材的含蓄處。
課堂提問的作用是相互的,但教的目的是為了學,教學活動的協調和教學水平的提高,仍然是為教學這一活動服務的,其受益者仍然是學生,所以,為了更好地發揮課堂提問對學生的作用,優化我們的語文課堂,我覺得語文教師在處理課堂提問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3.1 設計問題:明確目的,緊扣目標,引發思考。教師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鉆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2 問題:大小得當,多少適量,難易多層。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 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4.根據實際開展梯度教學
教師在備課、講課中應根據班級實際,有梯度地開展教學。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差別,一方面是先天的;另一方面是后天因素的作用。作為教師應承認這種差別,盡可能縮小這種差別,才是唯物、務實的。否則會陷入對學生"一視同仁"的機械論境地。對不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學生,硬作同一要求,顯然就會有人"吃不飽",有人"吃不了"。因而教師在備課、講課、討論、提問及平時練習中就應有意識地設計不同層級要求,對不同學生進行不同程度的提示、點撥、啟發,使每個層級的學生在日常中均有"成就感",而不是他們作了極大努力仍不可企及。對于這一點,我是這樣做的,首先對班級學生思維、能力進行歸因處理,分為優等生、中等生和后進生三個檔次。其次,提出不同層次要求。如背誦課文基本篇目,優等生和中等生則要求背誦并加理解運用;而后進生則需熟讀即行。再次,及時給學生以鼓勵,使后進生學習有沖勁,有動力。結果表明,后進生進步了。語文是學習語言的課程,閱讀是學習語言的基本途徑。
5.把握內涵與語言文字訓練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