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訓練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1 16:05: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拓展訓練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拓展訓練論文

篇1

1.1拓展訓練的起源

拓展訓練最早起源于英國,當時主要是為了訓練二戰期間的軍人,提高軍人的意志品質。隨著戰爭的結束,這種訓練方式也逐漸被應用到其他的國家和地區,拓展訓練也不斷被進行改革和創新,最終在教育領域也被引用。在教育領域引用拓展訓練主要是進行體能的訓練、管理訓練、人格訓練和心理訓練。主要的方法是根據被訓練人員的特點和具體的情況設計出符合其自身的訓練項目,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中不斷激發被訓練人員的潛能,從而增強被訓練人員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陶冶情操,提高被訓練人員的團隊精神。這種全新的訓練方式和教育理念完全是在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之下產生的。

1.2拓展訓練的特點

拓展訓練通過和體育教學進行融合,從而提升學生的心理素養,有助于強化學生進行體能訓練的積極性。拓展訓練一般是通過多種體育手段,根據學生的身體素養設計的有針對性的游戲,有助于學生身體的成長和發育,可以從根本上強化體育教育體制,并且增強學生的素養,發展適合學生的實用技能,挖掘有娛樂性質的活動技巧,提高學生的表現技能,達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出苦耐勞的精神。拓展訓練和魔鬼訓練有本質的區別。拓展訓練是對體質和體能進行合理的訓練,一般進行體能訓練的時間較短,因為這樣教師可以更好地控制課堂秩序,有助于對學生進行監督。例如,在進行電網、孤島求生等運動項目時,雖然這些運動項目非常簡單,但是可以起到挑戰學生心理素質的能力,這些運動項目主要涵蓋了陌生性、挑戰性和新鮮性,與傳統的體育教學是完全不一樣的。當學生第一次面對這樣的挑戰面前,會感到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和危機感,經過一系列的心理體驗,會使學生的心理保護意識增強,從而有助于學生的積極成長。拓展訓練采取的訓練模式主要是以游戲為主,融合了體育游戲和文字游戲。從深層次的角度來講,拓展訓練是一種超越游戲的全新的游戲形式,其更重視的是對游戲的反思和總結歸納,最終研究出其中的規律,有助于指導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從而達到更好的表現形式。拓展訓練注重強調團隊學習的重要性,并且其具有非常強大的參與性。由于一般的拓展訓練都是在戶外展開的,學生通過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團隊模式的順利展開要求學生具有比較高的團隊合作意識,教師通過制訂一定的規則,從根本上可以強化學生的團結性和整體性,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并增加學生的責任心。因此,在戶外進行拓展訓練,可以放松學生緊張的心情,降低學習的壓力,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2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進行拓展訓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近些年來,學生對體育課感到厭倦、乏味的現象非常普遍,究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學生階段是人生的青春期階段,這一階段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發育還不成熟,活潑好動、對體育運動充滿了極大的好奇心。但是實際的體育教育過分的強調教學的重要性,一味地追求運動技能的重要性,很少考慮學生真正感興趣的是什么,從而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最終導致學生對體育運動很難產生興趣,甚至出現厭惡的心理。拓展訓練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方面都比傳統的體育教學豐富性強,從而使徹底改變了傳統體育教學內容單一、形式枯燥的現狀,使得體育教學變得更加富有活力和朝氣。

2.1拓展訓練豐富了體育教育的內容

在進行拓展訓練之前,首先要考慮學生的安全是否得到了保障,提前做好學生的安全性保障,從而消除安全隱患,控制不良的安全因素,杜絕危險事故的發展,消除學生的思想負擔,從而達到進行拓展訓練的目的。在進行拓展訓練相關的項目設計過程中,一定要突出拓展訓練的趣味性和知識性。拓展訓練雖然從表面上看是一種具有規范性的體育運動項目,但是拓展訓練注重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從而全面鍛煉學生的身體素養、心理素養,從而使得學生在簡單的拓展訓練中體味到學習的快樂,感悟成功的喜悅。

2.2拓展訓練適應現代化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體能訓練的主要教育模式是訓練學生的體能,通過設計一些具有挑戰性、趣味性和思想性的教學課堂,讓學生在典型的場景中經歷不同的體驗,從而使得學生在面對困難時可以克服內心的恐懼心理,強化自身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積極進取的意志品質,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說,拓展訓練體現了教師單向性的教學模式,通過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教育的啟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從而挖掘出學生潛在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3拓展訓練順應當前教育改革的趨勢

在我國進行教育改革的前提下,進行體育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體能素養,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精神訓練,重視學生的心理教育、生理教育,從而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拓展訓練主要是通過個人的競技比賽來發揮拓展訓練的核心精神,并且要對拓展訓練進行不斷地更新和改革,從而使得拓展訓練不斷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并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整體上強化學生的感知能力。

2.4拓展訓練符合學生發展的價值觀和個性方面的需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對于體育的認識也從根本性的認識轉向了現代化的認識。當今的學生更愿意追求一些時尚、富有激情的運動,在不斷豐富自身運動素養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社會能力和競爭意識,從而為以后進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拓展訓練不僅是內容方面的豐富化,并且其更加地貼近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在形式上也是變化多樣的,把趣味性元素和人文教育的資源合理地融合到拓展訓練當中,使得學生在面對挑戰時可以輕松自如,并且可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3拓展訓練引入體育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

將拓展訓練引入到體育教學中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在實際的過程中還應該注意拓展訓練和體育教育中存在的區別,也就是說拓展訓練并不能完全取代體育教育,而應該根據實際的情況將兩者進行有機的整合,從而將體育教學向著更加完善的方向轉變。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3.1拓展訓練項目的制訂要與訓練的內容和課程教學的設計相融合

把拓展訓練引進到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并不是把所有拓展訓練的做法全都生搬硬套使

用到體育教學中,而是應該把兩者進行有效地融合。拓展訓練的項目內容非常豐富,所以體育教師在進行項目的制訂時,要合理地選擇對學生有益處的項目。例如,攀巖這一運動項目雖然可以鍛煉學生的運動素養,但是這樣的體育項目實施起來存在一定的難度,并且也不完全適用于所有的學生,所以像這樣的拓展項目就不應該被引入。同時還應該注意拓展項目的選取也應該符合教學要求,不僅要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興趣,還應該考慮到項目實施的場地和時間,以便將引進的拓展項目完全發揮其功能和作用。

3.2拓展項目的制訂要考慮到課程實施的安全性和進行拓展訓練的局限性

將拓展訓練引進到體育教學的首要原則就是安全性,體育教師必須要在確保學生安全的情況之下開展拓展活動。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項目進行的每一個環節、場地和器材等因素。并且要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行為,降低危險因素。當然,拓展訓練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常場地、器材和人數等因素都可能對拓展項目的順利開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導致有的拓展項目不能被引用到體育教學中來。還有就是有的拓展項目并不能達到體育教學要求的運動量,也就是達不到增強學生體質的要求,這樣也不適合被引用到體育教學中來。

4結語

篇2

1.1計劃理解不透徹

目前,高職院校在開展素質拓展訓練時普遍存在理解不到位問題。在進行素質拓展訓練時,各班往往采取劃分素質拓展小組的方式進行訓練。而很多學生對素質拓展訓練的認識和理解不當,無法準確掌握其內涵和特點,并形成統一的思想和規劃,直接影響了其最終的訓練結果,不利于其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

1.2活動組織盲目性

由于學生缺乏系統完整的素質拓展訓練計劃,其活動組織存在很大的隨機性和盲目性,訓練重點不突出,素質拓展訓練的目標難以實現。在組織活動時,教師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承受能力,一味增加班級活動數量,而不重視其舉辦質量,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同時沒有對學生的素質能力提升產生實質效果。素質拓展計劃淪為學生獲取學分的一種手段,違背了其計劃制定的初衷。

1.3申報項目簡單化

在進行素質拓展項目申報時,各類單位、社團、班級等必須要填寫項目申報時,確定其項目類型和提升目標。但目前各申報主體的申報項目過于簡單化,項目類型填寫錯誤率高。同時,整個項目實施計劃過于簡單,缺乏統一思想,沒有突出項目設計重點。究其原因,主要是活動策劃者的策劃水平不足、活動組織不到位。

1.4參與活動被動性

對學生而言,參與素質拓展訓練的主要目的在于獲得學分,而不是培養和提升其綜合素質。在活動參與上,學生對學校、院部、班級等組織的精品活動了解不足,只是從自身特長和喜好出發,隨意參加各類素質拓展活動,沒有一個清晰明確的規劃方案。另外,由于素質拓展培訓效果的保持時間較短,無法馬上產生績效。因此,很多師生在活動結束后沒有看到預期效果,對這類活動失去了信心。

2高職大學生素質教育與拓展訓練體系構建的必要性

2.1是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必然選擇

素質拓展訓練也稱戶外拓展訓練,是一種集人格、體能、心理、管理等眾多訓練類型于一體的訓練,能夠有效地提升訓練者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水平。目前,素質拓展訓練已被廣泛地應用至心理素質、領導力、決策力、溝通技巧等的培訓中,并取得了顯著成效。高職院校要想進一步提升其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就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積極開展素質拓展訓練,培養和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2.2是構建高職院校特色課程的需要

當前,各高職院校均有其獨特的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目標。為突出其辦學特色和教學優勢,高職院校必須加強專業課程建設,不斷提升學生的素質水平,并制定相應的素質拓展訓練計劃,以保證其人才培育目標的順利實現。

2.3社會和企業的需求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拓展運動作為一種新型培訓和教育手段進入我國,并呈現出高速發展狀態,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推崇和認可。目前,國家機關、外企以及其他一些現代化企業紛紛將素質拓展訓練納入其人才培訓體系,并制定了明確的訓練目標和計劃。而高職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其必須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以提升其就業能力。對高職院校而言,將專業與素質拓展這二者相結合,對培養社會以及企業所需要的人才具有實際意義。

2.4有利于大學生培養自身素質,提高大學生的自我

效能感和勇于戰勝困難的品質為深入開展高校素質教育,國家教育部和聯合推出了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以有效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提升其創新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綜合素質。因此,構建大學生素質教育與拓展訓練體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啟發其想象力,對于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科學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與拓展訓練計劃的有效途徑

3.1搞好宣講培訓,重在計劃指導

素質教育與拓展是什么與有什么作用應當在學生的思想里有一個準確的定位,而不是單純的為了學分或者其他。學生對素質教育與拓展的理解不夠透徹也是大學生素質拓展的一個發展障礙,老師或者學院應當對學生進行一個素質拓展的介紹和闡釋,以保證學生有一個明確的定位。

3.2大力打造品牌,營造良好環境

學生會、共青團、各類學生社團應該立足當前高職學生的共性特點,積極開展符合本校學生的特征的高質量校園文化活動,引導和鼓勵廣大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培養和鍛煉其綜合能力,激發其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快推進學校文化建設,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搭建平臺。

3.3拓展課程多項化,項目創新化

一方面,學校可以圍繞職業素質培訓這一主題開展多種形式的素質拓展文化活動,不斷豐富素質培訓方式和手段,提高其培訓的針對性和專業性。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各院部可以通過選拔的方式成立專門的大學生藝術團,培養一支高質量的文藝骨干隊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文藝表演和素質拓展訓練當中,并定期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例如組織開展大學生志愿者“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實踐社會,豐富生活體驗。此外,學校還與有關企業開展多領域合作,聯合舉辦學生素質拓展訓練,以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為目標,提升學生干部工作水平和管理能力。在專業技能素質培養方面,可舉辦或參加國家或省級的大學生職業技能競賽,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和苦練專業技能的動力。

3.4抓好素質拓展證書這個載體

篇3

議論文閱讀復習指導是中考閱讀復習中的一塊兒重要內容,也是當前閱讀復習教學的薄弱環節,就目前學生對議論文的閱讀能力表現現狀看,大部分的學生只停留的表明的認讀,囫圇吞棗地接受,未能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內容實質。加上文體上的特點,造成了復習教學課堂上沉悶壓抑的氣氛,學生對學習毫無興趣,從而造成閱讀能力低下,在中考中失分不少。究其原因有三點:

1.教師對議論文閱讀復習教學的目標把握不透,對議論文閱讀復習教學的著力點把握不準。

2.教師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不當,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課文內容的講解,忽略了閱讀能力的培養。

3.忽略了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忽略了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學習方法技巧的傳授,造成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被動和能力的缺陷。

如何突破以上三道防線?這是提高閱讀復習教學質量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點。在這一問題上,經過多年的實踐、反思,筆者認為,要提高議論文閱讀教學的質量,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得從新運作我們的教學策略。以下是筆者的粗淺看法,以此就教于同仁:

策略一:總結規律,找準教學著力點

議論文閱讀復習教學的目標應是什么?閱讀復習教學的著力點在哪里?這些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實踐總結。中考議論文閱讀的命題與語文學科的其它知識模塊一樣,都是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內容和要求為依據的。《語文課程標準》在第四學段的“閱讀”目標中著重強調:“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別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并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在“實施建議”中,強調“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可見,中考議論文閱讀設置的考點,其實是對這些要求的細化和顯性化。縱觀以上地市的中考考查情況,我們可以把握以下幾個規律:

1.材料的選擇。議論文閱讀所選的材料規范,能夠注重文化內涵,突出人文精神,反映時代特點,引導學生關注現實問題,注重對學生在思想教育、品德教育、人生觀教育等方面的引導。這些文章的選材都圍繞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啟迪,所選文章的內容都能夠給人以啟發和教益,貼近人的心靈。

2.考查的內容。縱觀我省一些地市的中考命題情況看,這些題目難易適中,注重雙基,著眼能力,著眼整體,著眼思維的訓練。文體知識的考查與學生的的閱讀分析及運用能力緊密結合。考查要點全面多樣:分析概括論點;辨析論據,補充論據,理解論據的作用;辨析論證方法,探究論證方法的作用;理清論證結構思路;賞析品味議論的語言;理解文章關鍵詞、句;理解、感悟文章內容的等。同時,題目也逐漸趨向于遷移拓展,滲透積累。更加注重思想內容與個性品質及現實生活的聯系,注重讀寫結合,注重人文關懷,開放性試題大量增加。

3.考題的形式。中考命題的題號為2~5題;分值在10~15分之間;試題形式填空、簡答是主流;直接考查識記、判斷文體知識的題目很少出現;遷移性,開放性試題大量涌現;考題答案靈活多樣,不局限于一種答案。

研究課標,把脈中考走向,我們不難發現,議論文閱讀復習教學的目標、著力點應放在切實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基本環節上,而這點恰恰是我們當前教學中所忽略的!那么,在教學中,我們如何實現從課文內容分析的模式回歸到發展閱讀的能力上來呢?

策略二:轉變觀念,優化教學方法

1.轉變觀念。這是優化復習教學方法的前提。轉變教學觀念,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一是教材和資料的關系。以往復習中,教師往往重資料輕教材,殊不知,過度遠離教材、引進資料、沉湎題海,導致學生學習疲憊,所學知識零亂,知識結構體系難以構筑,最終制約學生能力的形成。二是基礎與能力的關系。傳統復習中往往重知識的傳授,輕能力的培養;重強化訓練,忽略知識積累。正確的做法應注重雙基,側重能力的培養。三是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傳統的復習教學中往往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看成是接收器。學生是主體,就教育對象而言,它要求我們的復習教學要做到眼中有學生,心中有學生,一切為了學生。

2.綱舉目張。這是優化復習教學方法的原則。綱舉目張,即復習教學要以“課標”、“考試說明”為綱,以教材為目;以課內為綱,以課外為目。構建“以教材為基礎,以思維為重點,以課堂為中心,以創新為目標,以能力為核心,以教法為保障”的教學體系,才能凸顯語文復習教學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使學生在語文素養的形成過程中認識有序,學用有機,創新有序,能力有提。

3.教法創新。這是優化復習教學方法的核心。在復習教學中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的教法就得創新,要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學。在閱讀復習中要充分引導學生對議論文有關知識、技能進行討論探究、啟發辯論等的語言活動,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歸納、聯想、想象等的思維活動。通過啟發、合作、探究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從而把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情操的陶冶、思維的訓練等語文課堂教學目標融為一爐。

例如:在復習梳理議論文有關知識點、能力點時,我的課堂教學導讀設計如下:

第一階段:引導學生探究學習。教師出示三則材料:一是課標對議論文閱讀要求的文字材料;二是中考對議論文閱讀的要求的文字材料;三是出示表格材料,表格設計近六年來龍巖市議論文閱讀的篇目、考查的題目、題型、分值等。要求學生研讀三則材料,探究議論文閱讀復習的目標,明確中考考查的范圍要點。經過探究,師生總結,得出議論文學習的六大考點:

(1)分析概括文章的論點

(2)辨析論據的種類,概括論據

(3)辨析文章的論證方法及作用

(4)理清議論文的結構思路

(5)議論文語言的分析理解(含詞句理解、語言賞析)

(6)拓展、感悟、啟示(開放性試題)

第二階段:引導學生合作討論。明確上述問題后,進一步引導學生合作討論。按平時慣例,每四位同學為一小組,每小組有小組長、記錄員、發言人、檢查員,將全班分為12小組。教師出示討論的問題,明確討論的目標:

問題:梳理并交流討論上述每個考點的知識要點,解題方法。

分工:第一、二組完成第一個考點;第三、四組完成第二個考點;第五、六組完成第三個考點;第七、八組完成第四個考點;第九、十組完成第五個考點;第十一、十二組完成第六個考點。

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合作交流,記錄員記下小組討論的結果和無法解決的問題,并推選一名代表上講臺發言。

第三階段:交流心得總結歸納。每一小組派代表上講臺交流心得體會,其他小組補充,教師板書,師生共同構筑議論文閱讀復習的知識、能力、技巧等知識技能體系。

第四階段:考點技巧專項精練。針對每一考點,教師設計3~4篇的閱讀語段加以強化。

第五階段:學生評價反思改進。在練習批改時,發現學生的薄弱環節,引導學生自我糾錯,自我評價,自我反思,自我改進。

這樣的閱讀復習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打破一講到底的復習模式,復習有目的,針對性強,學習效果顯著,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的訓練。

策略三:精心引導,加強學法指導

“教是為了不教”,從學生終身受用的觀點出發,我們還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體系,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1.梳理要點。在閱讀復習中,不能為教知識而教知識,一定要教會學生學會梳理知識。在復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議論文的有關知識進行詳細的梳理,或以網絡的形式,或以表格的形式以形成知識系統,使學生對議論文的定義,論點、論據、論證、結構、論證方式、語言特點等有明確的、系統的、完整的印象。

2.點撥技法。在閱讀復習中,不但要教會學生學會梳理知識,還要教會學生針對每個考點的考試方法技巧進行分類總結歸納。注意點和面的結合,從課內總結知識點及方法,再進行課外拓展延伸,引導學生針對考查方向精選題目進行系統訓練,在訓練中總結題型,總結方法,形成能力。

3.規范答題。在中考閱讀復習中,教會學生規范答題是獲得閱讀高分的關鍵,在考點的訓練中,我是按照以下答題的步驟方法要求指導學生的:

第一步:瀏覽題干,審讀要求。審題要把握三個要素:明確命題的角度;看清題目表述的要求;根據題意確定閱讀范圍。

第二步:整體感知,掌握大意。對閱讀文章要整體感知,了解文章大意。議論文的整體感知包括所議論問題的感知、所議論作者觀點的感知,還包括作者所運用的論據、論證方法的感知。這時的閱讀只須掌握大意即可,不必咬文嚼字、深究細研。

第三步:對應原文,聚焦考點。根據設計的問題,逐一找到原文的對應處,再聯系上下文,確定考題的落腳點:一是局部的語段或語句;二是文章的整體。

第四步:整理信息,穩妥解答。從文章中收集整理有關信息,結合自己的理解摘錄原文詞句或提煉文章有效信息,用確切的文字加以表述。

第五步:掌握方法,規范答題。有些題目明確規定答題的字數,解答這種題目可分三步走:首先讀懂題意,不限字數的多少,盡可能網羅答案。其次根據字數要求進行簡縮:抓住核心內容,剔除無關緊要的修飾語或可要可不要的詞句。最后根據題意和字數要求組織答案,做到簡明通順。有些題目要求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答好這種題目要做好以下幾點:首先,根據題意從文章中找出相關的內容和語句來回答;然后再把原文中的內容語句變成自己的話,可以采用下列方法:A.變換句式法:如將文中的疑問、設問、反問句改為語意明確的陳述句;B.提煉概括法:對原文相關句子進行提煉概括,剔除一些修飾語和無關緊要詞語;C.詞語替換法:是用通俗易懂的詞句替換原文的生僻詞句。

篇4

[關鍵詞] 文科研究生 學術技能 科研素質 訓練

研究生是一個以科學研究和學術探討為主要學習、生活方式和內容的一個群體。它必須具備更為可信的學術技能和科研素質。但是,從事文科研究生課程教育和指導研究生多年,我們卻愈發感受到在校研究生尤其是文科研究生在學術技能和科研素質方面的粗淺和薄弱。無論是素材積累、信息捕捉,還是論文寫作、項目申報,也或者是學術研討等,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非道德性錯誤與技術不當。因此,以特定的課程為依托,推進文科研究生學術技能和科研素質教育、訓練,是提升研究生總體素質水平的重要環節和層面。

一、現實需求:加強文科研究生學術技能和科研素質訓練的必要性

根據我們的現場體認和抽樣調查,發現文科研究生在學術技能和科研素質方面存在的問題是多方面的,也是很真切的。它們的存在一方面,顯示出在校研究生的學術修養基礎令人憂慮。另一方面,也恰恰為我們提供了新的工作內容和訓育任務。因為所有這些問題都是可以通過專門的訓練而逐步改變或養成的。

第一,從反面來看:文科研究生學術技能和科研素質亟需提升。

課堂教學中科研素質展現令人沮喪。在課堂教學中,無論是專業課還是公選課,我們會經常就某些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也必然會讓學生各抒己見,一方面,了解學生知識結構和深廣度,另一方面,也借此把握學生的科研組織能力。但是,結果往往令人沮喪。具體表現多種多樣。主要有:①不能把口頭語變成書面語,不能把日常語言轉換成學術語言;②發言常常偏離主題,邏輯思路不清;③訓練論文框架結構搭建時,層次混淆,遞進關系不清;④訓練制作論文大綱時,不懂得上級標題的包容性、總和性規則,也不懂下級標題的同一性、均衡性規則,更不清楚同級標題之間要做到互斥和對稱,等等。

日常學術論文寫作漏洞百出。除了學位論文之外,研究生還要不斷地撰寫各種小型學術論文,如課程論文、參加學術研討的參會論文、比賽論文等,這是開展學術訓練的基本方式,多寫多練,才能切實提高寫作能力和科研素質。然而,這其中所表現出來的問題,實在讓人難以恭維。主要有:①不會撰寫“內容提要”,充滿主觀性詞匯,動輒“本文”、“筆者”“我”等;②混淆注釋與參考文獻,或標示缺項、順序失當;③行款格式紊亂,頁面不留天地,段落開頭不空格;④不會正確使用層級遞進關系表示法,等等。

項目申報無從下手。申報各種各樣的科研項目或課題,不是在校研究生的強項,但卻是他們必須學習、摸索的未來科研形式和學術路徑。他們往往在經過了系統的訓練之后,還會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下列問題:①主題不鮮明,或者闡釋的時候南轅北轍;②“國內外研究現狀”梳理不清、不全,缺乏現實支撐;③“研究意義”表達不到位,或拔高過度;④分不清“重點”、“難點”與“關鍵點”;⑤研究思路表達不清,采用的方法不切實際,等等。

學術交流表現蹩腳。參加不同層次、不同規模的學術研討會等,是研究生走向學術界、展示成長、領略更大范圍的學術氛圍的必經之路,是他們獲得鍛煉而不斷進步的必要形式和重要舞臺。然而,現有的這方面的知識、經驗、規則等,主要是依靠學生的自悟和體驗,這樣顯然是不夠的。依然需要有針對性的教化。我們發現,他們的問題主要有:①準備不充分,導致現場發言機會難以確切捕捉;②不懂學術交流與人際交往、感情聯絡的共生性,往往失去整合學術資源的主動性;③缺乏語言表達技巧,難以引起與會者的共鳴和關注;④盲目自信或過于自卑、膽怯,失去學習的大好機會,等等。

第二,從正面來看:深受學生歡迎的《學術論文寫作指導》等課程折射出客觀的需求。

較高的選課率。自從2006年我校學院為研究生開設院內選修課《學術論文寫作指導》以來,選課率一直很高,思想政治教育和基本原理兩個專業都在90%以上。也有部分經管學院的學生選修,還有一些學生主動二次選修。而且,同學們高度認同該課程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該課程的講授內容主要包括:學科研究動態的梳理,學術論文寫作的基本規范,圖書館、檔案館、網絡等資料路徑的開發與利用,學術背景資料的收集與整理,論文的選題、構思、行文與文獻征引規范,課題項目申報規則,參加學術研討的基本要求,學術刊物定位、分布與投稿慣例,學位論文的撰寫規范等。這些都是日常學術活動中的基本要領和操作規范。

《學術論文寫作指導》課程開設三年來,師生反映良好。與此同時,作為眾多訓育形式中的一種,我們還邀請中國政法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的專家專題教授學術論文寫作規范、投稿技巧、學術動態把握等重大問題。這些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學生們更是熱烈歡迎,不僅增長了他們的學術興趣,也實際提高了他們參與各種類型的學術活動的積極性和成功率。

課程后學術技能和科研素質表現良好。根據學生在后期的學術論文寫作包括學位論文寫作、科研成果課堂呈現和投稿、學術研討活動的積極作為等諸多方面和環節,進行綜合考核,在經歷過以《學術論文寫作指導》課程教育為主體的學術技能訓練和科研素質拓展之后,實際的參與能力和呈現能力有了顯著的提升。最有力的說明是,該課程教育結束后,學生投稿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命中率也明顯提升,而且還有部分學生積極參加了國際或全國性學術研討活動,并且都爭取到了發言、展示的機會。以事后回觀和倒敘的眼光來看,研究如何提升文科研究生的學術技能水平和科研素質,的確是一件意義真切和深遠的工作。

二、崇高目標:加強文科研究生學術技能和科研素質訓練的多重意義

實際地解決文科研究生的學術技能欠缺和科研素質低下問題,不僅僅是增長目前的綜合素質,提升因對各種學術行為能力的需要,更是建構未來學術品質、度過漫長學術生涯的前提。

第一,引導并切實增進文科研究生的學術技能和科研素質。

學術技能和科研素質是從事研究性工作的重要前提。研究生必須具有可資信賴的科研素質和學術能力,這是他們未來走向學術殿堂的必要準備和基本“體能”。退一步講,無論將來是否從事學術研究工作,在研究生階段,他們都必須掌握真正的學術能力。這是碩士學習階段所追求的綜合技能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他們與本科階段相區別的重要標志之一。對文科研究生而言,具備高強的學術能力和科研素質,更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學術技能和科研素質并非天生,需要后天的訓練和教育。一般來說,人們的語言能力往往與天賦有緊密的聯系,但是,從事學術研究的諸種能力卻往往是后天教化和熏陶的結果。只要開展系統而扎實的教育、訓練,走入研究生群體的人們往往能夠獲得學術的拓展和科研的推動。而且,天分好的人,可以走得更快,做得更好,天分稍差的人,也可以獲得基本的技能技巧和操作要領,從而漸次增長從事學術活動和科學研究的基本素質。文科研究生的主要學習手段和成長展示方式,就是不斷涌現的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和學術活動品質。正因為如此,他們更需要以語言為中心,通過具體的技能、技巧和規范、規則等,實現自己的學術進步和科研提升,他們更需要系統的學術技能訓練和科研素質培育。

第二,養成良好的學術習慣,培育高尚的學術品質,拓展強勁的科研能力。

學術品質、科研能力是學術技能和科研素質訓育的最高追求。掌握學術技能,增進科研素質,這是淺層次的追求。對于研究生而言,在此基礎上,鍛造并培植出支撐未來長期人生發展的學術品質和科研能力,才是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而且,掌握學術技能,增進科研素質,可以通過教化和熏陶而獲得。但是,養成學術品質和科研能力,卻是必須經過長時間的摸索、實踐、積累,才能逐步達到。

學術成就和科研輝煌起步于基本的學術技能和科研素質訓育。可以相信,研究生尤其是文科研究生要把自己的人生定位在科學研究領域,并力爭在奮斗中創造輝煌的學術成就,沒有漸次而系統地掌握學術技能,不能切實培育出基本的科研素質,這些崇高的人生追求和學術品位創造,幾乎是不可能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樸素的技能訓練和素質熏陶,早已成為文科研究生學術人生舞臺的起點。

第三,捍衛漢語的語法、邏輯和修辭,培養良好的文風。

語言是展示科研成果和學術品質的工具,必須使用好,掌握學術技能,增進科研素質,還必須首先建立在熟練而規范的語言能力之上。如何呈現科研成果和學術產品,語言成為最主要的工具。這里面就要涉及到語言規范、習慣等,對于我們民族語言漢語而言,還要掌握系統的語法、邏輯和修辭。只有這樣,而后才能打造出屬于自己的文風。

無論是寫論文、報項目、作報告、參加學術研討會,都要使用語言,都要借助語言來傳遞自己的學術追求和科研成績。如果缺乏過硬的語言能力,即使有一腔學術熱血,滿懷科研情懷,也只能爛在腦子中,死在心頭里。

文科研究生在使用漢語開展科研中,承擔更多的責任。相對于理工科而言,文科研究生參與學術活動,開展科學研究的最基本途徑,就是使用語言,用話語和文字展現自己的學術技能和科研素質。因此,文科研究生必須在通過語言文字開展科學研究的過程中,嚴格履行漢語規則,培育良好的文風,捍衛漢語的品質和尊嚴。

三、可行道路:加強文科研究生學術技能和科研素質訓練的思路與對策

根據上述思想,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切實找到了對文科研究生開展學術技能和科研素質訓練的信心。以筆者個人指導的6位研究生為例,除研一學生之外,他們都有,其中4位學生參加了不同層次的校外學術研討會,更有其中一位07級研究生在經過訓練之后,學術參與能力尤其是論文寫作能力提升非常明顯。目前,他已經公開發表學術論文7篇,位居我院所有研究生的發文量的首位。同樣是這個學生,被外派參加大型學術研討會包括全國性研討會3次,1次大會發言,2次小組發言,并且,2次參會論文被評為優秀論文。因而,顯示出了令人振奮的學術修養。從筆者所在的學院為例,目前,全院研究生都已經發表了學術論文。其中,在一級期刊發文的有4位,在核心期刊發文的有12位,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3人次,參加全國學術研討會4人次,獲得各種科研獎勵6人次,舉辦各種學術講座15人次,8位學生成功申報了省部級和廳局級項目。如果從投稿率與發文率的角度看,全院兩個專業的二、三年級研究生投稿率已達98%,投稿成功率幾乎達到60%。由此,我們愈發體會到,加強文科研究生的學術技能和科研素質訓練,是大有可為的。

第一,弄清楚學術行為、科研活動中技能混亂和技術失誤的表現方式。

比如,我們常常采取這樣的方法,讓一系列學術規范、技能方面的具體毛病和問題在課堂上集中爆發,現場比對,即時示范。這些方式方法主要有:討論發言、現場制作PPT、即時搭建論文框架結構、學生作業文本解剖、范文講解等。

通過這些有針對性的解剖,文科研究生在課堂上暴露出來的問題的確不容小覷。如有的人不會使用標點符號,有的人完成文稿后從來不標示頁碼,有的人行文不講格式和規矩、隨心所欲,有的人多種層級關系混為一談,難辨輕重緩急;也有的人根本不懂得文稿的文面基本要求,把學術論文搞成了廣告或張貼物,有的人不會撰寫內容提要和關鍵詞,有的人不清楚時間、數字、專有名詞等的使用規定,如錯誤地把“十月革命”或“俄國十月革命”寫成“蘇聯十月革命”,有的人不會使用簡稱,如把少數民族“蒙古族”簡化為“蒙族”,把蒙古人民共和國簡稱為“外蒙古”而不是蒙古;有的人不會使用注釋和參考文獻,有的人征引混亂,有的人連文獻標識碼、中圖分類號都一無所知;有的人不會正確使用信息搜索、采集渠道,有的人連《中國出版年鑒》、各種地方志等工具書都沒聽說過;有的人從來不使用中國人民大學的復印報刊資料或《新華文摘》的目錄索引;有的人不會論證項目,要么主題昏暗、中心偏離,要么隊伍整合乏力;有的人在學術研討中表現不佳而痛失良機,要么縮頭縮腳,不敢展示自己,要么言辭失當、行止不雅,造成無法彌補的形象損失……不一而足。所有這些問題既可以存在于日常的素材積累、信息捕捉活動中,也可能存在于論文寫作、項目申報,間或學術研討中。它們對于養成良好的學術習慣和學術品性的危害性,是不言自明的。

正因為如此,可以相信,借助生動的課堂訓育,把問題暴露出來,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可以增進學生對癥下藥、治病求人的主動性,使它們能夠坦然面對問題,積極求醫問藥,更可以帶來病因分析透徹、治療對癥深入、印象生動深刻的效果。

第二,明晰并逐步革除研究生學術行為、科研活動中的道德錯誤。

如果說上述所列各種問題和弊端是屬于非道德層面的技術性錯誤或不當的話,學術活動中的道德錯誤更是必須高度關注的。甚至可以這么說,技術性錯誤或不當充其量是學術能力問題,屬于淺層次的,而道德錯誤則是深層次的,屬于思想修養上的問題。對文科研究生進行學術技能和科研素質訓練,必然包含著這一層思想。

眾所周知,學術不端、學術違規或學術失范,都是不同形式的道德問題表達。但是,并不是每個研究生從一開始學術活動都明了這個問題的,同樣需要訓練和教化。我們在調查中發現,有些學生并不清楚下列行為的“缺德”性:剽竊他人學術成果,引用他人學術成果打“球”,請“”文章,篡改、偽造研究數據,在未參與工作的研究成果中“搭便車”,一稿多投等。這是危險的,是作為教育者所不能容忍的教育失職。因此,無論采取什么辦法,尋找逐步克服這些錯誤,培育研究生高尚的學術道德的途徑和方式方法,都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第三,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開展學術技能訓練和科研素質培育。

要卓有成效地從學術論文寫作規范、項目申報慣例、學術交流章法、學位論文寫作技能等方面,解決文科研究生的學術修養和能力問題,必須有切實可行的方式方法。在綜合訓練的理念中,我們認為,建構一個以《學術論文寫作指導》課程為主體的學術技能與科研素質教育、訓練體系,是最有價值的。其中,繼續完善《學術論文寫作指導》課程內容體系并推廣該課程,是可以立竿見影的舉措。在我們學校,完全可以把《學術論文寫作指導》課程由學院的專業選修課推廣成全校范圍內的公共選修課,并在推廣過程中,不斷充實、完善其內容體系和教育、訓練方法。

篇5

科研訓練在材料化學新專業中應用的手段

1教學手段的多元化教師采取多元化手段,通過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使得單位時間內學生獲取的材料化學的信息量大大增加,教學效率得到提高。并利用互聯網進行師生互動的嘗試。適當地以聘請學者為學生做專題報告等更為靈活、涵蓋更為廣泛的方式進行教學。也可以采用科學實驗、社會實踐、讀書報告、課題研究等形式進行知識的熏陶。這樣即能突破教材內容的限制,又能改變一味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增大課堂討論的比重,竭力營造和諧、寬松的學習氣氛,讓學生在研究型學習中自己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同時讓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長和個性需求,參與到最適合自己專業特色的科研訓練中,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

2開設專業綜合性實驗,整體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材料化學具有化學以實驗為特色的特點,因此可以設計綜合性實驗,來整體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如可以將教師的科研成果進行精選、轉化為大型綜合性實驗,從而使得材料化學學科的人了解到學科的發展前沿。另外,綜合性實驗還可和本科生畢業論文進行銜接,從而使本科生與研究生階段的培養順利銜接,也使大學生能迅速接觸到學科前沿領域。形成了“知識、能力、素質”并重,“寬、專、交”結合,“多通道、多規格、模塊化”的教育模式。例如,江蘇省第二屆的科研訓練項目三位同學在大三時自主制定了新穎的研究方案,積極申報立項,最終被確立為南京理工大學本科生科研訓練重點項目,并獲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立項資助。申請中國發明專利一項。

3不斷完善科研訓練的實驗條件科研訓練使學生按照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模式,重視本專業理論的研究,重視應用技術研究和技術創新,開展工程化技術研究,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通過開放實驗及參與相關項目強化了對學生的技能培養。而且可以打破專業的界限,將不同專業進行有機結合,將研究出來的科研成果進行模擬市場轉化與推廣。在此模式下就能夠培養出“厚基礎、寬口徑”的、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材料化學專業應用型人才。

對材料化學本科生參加科研訓練的建議

1拓展知識面,提高水平要參加科研訓練必須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水平。科研訓練需要吸收更多的勤于思考、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參與到科研訓練中去。在科研訓練中要遵循以“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實施原則,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將大學生的科研訓練納入學生綜合素質的考評中,對取得成績學生進行表彰,也要可考慮對成績特別突出的學生給予物質獎勵。材料化學專業的學生在參加訓練項目中,有意識地與化學、應用化學相結合,即可以使資源得到優化利用;同時跨專業的科研訓練,有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交叉學科的研究認識。

2鼓勵學生自主立項鼓勵學生自主立項是提高科研訓練質量的一個好方法。學生在自己的知識結構上,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立項,這樣必然會通過自己的能力完成科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獲得成就感。如果是指導教師立項要充分將項目和學生的知識結構結合起來。

3將科研訓練和畢業論文相結合本科生在高年級的時候參加科研訓練,即可以提高自己實驗動手能力,也可以將所學到的知識綜合運用。尤其到本科畢業的最后一學期,學生要忙于做畢業論文和找工作,容易分散精力,畢業論文不能按時完成。而科研訓練有一定的難度和新意,完全可以代替畢業論文。這樣既參與科研訓練,而且最后的成果還可以作為畢業論文材料,一舉兩得。

篇6

【關鍵詞】基于語碼轉換式雙語教學;課堂教學拓展平臺;課外雙語創新平臺;“專業+外語”復合型人才。

Construction of Expanding Platform for Bilingual Teaching

XU Lei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6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bilingual teaching using codes switching, setting the combination and common advancement of specialty and English knowledge as final goal, the expanding platform for bilingual teaching constructed by expanding platform in class and extracurricular innovative platform was presented in the paper. The contents and implementing objective of the expanding platform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 and the tentative ideas and advises for improving and enriching the platform were also be proposed. Practice proves that the platform has expanded the ways and environments to study English, and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students’ English level and training compound talents who know either specialty or English, as well as with a spirit of innovation.

【Key words】Bilingual teaching based on codes switching; expanding platform in class; extracurricular innovative platform; “speciality+English” compound talents【中圖分類號】TU3; H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3-0030-02

1 前言

我國目前開展的雙語教學主要指在學校中全部或部分地采用外語(目前主要指英語)作為教學媒介,傳授非語言學科(如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等)的教學。其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能夠和外國人進行日常對話,而且要培養在具體的學術領域內能和外國人進行探討、交流的人才,使國內的專業研究與國際接軌。要深入到專業領域,只有英語教學是無法完成的,這就提出了學科英語教學的任務。因此雙語教學是進一步提高我國的學術地位,培養國際人才必不可少的。它能為學生日后進入全球科技領域,參與國際交流與競爭打下基礎。

因此,雙語教學要在使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的前提下,以專業知識為載體,接觸專業英語,增加學生的英語詞匯量,拓展學生學習英語的途徑和環境,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培養既懂專業又懂外語,并且具有創新精神的“專業+外語”復合型人才。

大連民族學院基于本校的硬環境、軟環境,師資條件、生源條件提出了基于語碼轉換式雙語教學的教學方法。即:專業課教師每節課向學生滲透一定數量的單詞和短語,在沒有增加教師教課、學生理解過程中雙方負擔的同時,使學生掌握了一些專業詞匯和句式用法。這種方法有效的避開了解決學科難點與解決專業英語使用難點給學科教學帶來的兩難局面。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也發現: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不盡相同,單一的課堂教學已不能滿足教學要求;而且,雖然課堂上學生掌握了所學的詞匯和短語,但是由于缺少課外的應用渠道和語言氛圍,并沒有達到對所學知識牢固掌握和靈活運用的理想目的。如何根據學生需要, 實行分層指導?如何以學生發展為本, 營造雙語學習的氛圍和情境?如何在推廣滲透式雙語教學的同時,拓展課題教學空間,搭建更為廣闊的學習平臺?本文擬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索性研究。

本文結合大連民族學院針對上述研究內容所進行的教學實踐,著眼于構建一個“課堂教學拓展平臺+課外雙語創新平臺”的雙語教學拓展平臺,在加強課內教學方式、方法創新的同時,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課外實踐模塊,促進學生將專業知識和英語能力相結合,促進其科技英語水平和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全方位的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立足于教學、服務于學生。

2 拓展課堂教學平臺

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從漢語教學的整體出發,在課堂教學平臺將雙語教學分為三個層次,按“三步驟”逐步遞進實施基于語碼轉換式雙語教學:

第一步:引導法給出。 在每節課上課前給出學生本節課要滲透的重點詞匯。專業詞匯中的單詞有些是由我們常用的詞匯組合而成的,比如 “結構力學”,英文描述是“structure mechanics”,由“structure”和“mechanics”兩個單詞組合而成;此外,還有些詞匯是我們的常用詞匯,在專業英語中賦予了它特定的意義,如“member”在“結構力學”中的意思是“構件”。因此在給出的時候可采用引導法,引發學生思考:“結構”如何表述?“力學”如何表述?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給定“結構力學”這個單詞你又會如何翻譯?通過這種方法,學生會給出正確的或接近正確的英文表述,對于表達錯誤的地方,通過這一過程,印象也會特別深刻。

第二步:反復穿插。 在這一階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把滲透過的專業詞匯、短語、段落、甚至文章作為教學語言穿插于整門課的教學中,比如說,在第一次上課的時候,將“結點——node”這一詞匯滲透給同學們,在之后該門課的學習中,遇到“結點”這一詞匯,無論在板書還是語言描述中都有意識的將它用“node”進行替換。由于專業語匯在一門課程的前后章節中重復率很高,各門課程間交叉重復的現象也很普遍,學生在不同課程的不同時間段不僅在接收著新語匯,還在重復鞏固著已見過面的語匯,又在不同的語境中體會著語匯應用的差異。頻頻的接觸,反復的使用,伴著一個個鮮活而具有特殊意義的語境,同學們對這些詞匯充滿了親切感,不僅能牢牢記住滲透過的詞匯,短語等,而且掌握了不同語境下這些詞匯的特定意義。

第三步:“考”法強化。 這一步驟是使學生將學會的詞匯、短語、語句融入思維層次,讓學生學會用母語和外語思考和解答問題,使學生在學習使用英語的過程中形成英語思維。對課堂上滲透過的內容,只是“看”和“聽”還不夠,還要訓練學生的“讀”、“寫”、“說”的綜合能力。做到這一點,關鍵在于“考”字。課前給出的詞匯和語句,專業授課過程中第一次遇到時,采用提示法,使學生第一遍回憶講過的英文表達,之后遇到相關問題時,要求學生用英語回答。這是一“考”;布置的課內外作業,要求學生以英語表達和解答專業題目。這是二“考”;測驗和考試,部分題目要求學生用到學過的英文表達來解答,或者根據課程內容設計英文題目,要求學生用英文和中文回答。這是三“考”。通過這三“考”,強化學生對滲透詞匯、短語、語句的記憶,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

3課外雙語創新平臺

在推廣語碼轉換式雙語教學的同時,構建課外雙語教學拓展平臺,包含三大實踐模塊:翻譯模塊+寫作模塊+論壇模塊。

3.1翻譯模塊:指導學生進行翻譯相關的學術論文,掌握專業術語,熟悉學術論文的表達方式。通過該模塊的訓練,學生能夠較為自如地閱讀專業相關的外文資料,以了解國際上同專業領域的科研水平和方向,在英語學習的同時,提高了專業水平。

開展科技英語譯叢活動:根據學生的學科專業,由各專業的指導教師結合各自的學術方向,選擇國內外優秀的、具有代表性的英文學術論文,指導學生對其進行翻譯,既鍛煉了學生的英文翻譯水平,又促進了學生了解本專業的前沿水平和行業發展方向。將學生的成果進行整理,裝訂成冊在校園內按期出版,幾年來已形成了系列科技英語譯叢。科技英語譯叢的連續出版,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在翻譯過程中能夠全心投入,翻譯水平逐年提高。

3.2寫作模塊:各專業老師依托各自的研究工作室,對參加專業研究工作室的學生進行專業英語表達的熏陶,提高科技論文寫作的能力,包括掌握英語專業論文撰寫的寫作要點,熟悉行業內專業術語的英語表達方式等方面的內容,有利于學生將自己的觀點和成果發表在國外更有影響力的刊物中。該模塊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內容:

3.2.1結合工作室的學術氛圍,要求學生定期寫讀書報告或學習報告,循序漸進的訓練學生的英文寫作能力和撰寫學術論文的能力。

3.2.2在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過程中,要求學生根據自己所進行的設計內容編寫摘要或設計簡介,作為考核的內容之一。在學生寫作過程中,對摘要中需表述的內容和表達方式,摘要撰寫的要點和結構進行講解。通過逐一的指導,嚴格杜絕了以往有學生利用翻譯軟件進行翻譯的現象。對于英語水平不高的學生,指導他們掌握專業詞匯,對較長的句子進行斷句,學習用簡單的方式進行表達。該部分的訓練有助于他們日后進行學術論文摘要的編寫。

3.2.3 論壇模塊:目前該模塊以兩種形式開展:

1) 在全校范圍內定期開展科技英語論壇活動。該活動通過模擬國際大型學術會議和論壇的形式,要求學生將翻譯的或自己撰寫的科技論文在論壇上進行報告,綜合其翻譯、寫作和講解水平由評委進行打分,設置相應的獎項以資鼓勵。

2) 以各個工作室為單位,定期針對學生的讀書報告和學習報告進行討論,要求能夠用英語正確的表達自己的專業思想,進行簡單的學術交流。通過這樣的交流,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水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雙語教學拓展平臺實施過程中的設想和建議

在民族院校有效的實施語碼轉換式雙語教學,關鍵在于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此,本文為了更好的實施上述雙語教學拓展平臺,提出以下的幾點設想和建議,并將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的進行探索和嘗試,以期行之有效在本門專業課中完善語碼轉換式雙語教學模式,拓寬雙語教學平臺:

4.1引入英文網站,完善網絡教學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適當鏈接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英文網站,網絡是目前大學生相互交流和了解信息的重要途徑,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課本之外的本專業方面案例和數據,增強對教材上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還能提高學生學習理論的興趣,教材上的理論相對枯燥,如果配合相關網站上形式多樣的圖片、音像資料,學生在視覺、聽覺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同時也對原本晦澀難懂的理論有耳目一新的認識。

此外,在網站上設定專門的展區,將學生的成果進行展示,包括出版的科技論文譯叢,在科技論壇上所作的學術報告,以及學生自己寫的小文章等。看到身邊的同學所取得的實實在在成果,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同學加入進來,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有助于學生從形式多樣的課外模塊中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最終,達到最大化的吸引各個層次的學生參與到各個層次的拓展模塊中來,使每個學生都能從中受益的目的。

4.2因材施教,設定目標。針對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應當因材施教,教師需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幫助學生設定一個適當高度的學習目標,同時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激勵他們去實現這一目標,并將他們所取得的成果在網站上進行展示,這將極大的鼓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在實現一個目標之后,通過逐步設定階段性目標,持之以恒的調動每一學生的主動意識,使學生由被動的、消極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積極的參與者。

4.3與多媒體教學手段想結合。 多媒體教學和語碼轉換式教學可以形成有效的整合,教師在講解相關內容時,可以有選擇地插播專業英語的音頻、視頻,既豐富了教學手段,又可以達到提高學生英語聽力水平、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注意力等教學效果。

5結語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加速,英語作為國際性語言的作用日益重要,大連民族學院基于本校的硬環境、軟環境,師資條件、生源條件提出了基于語碼轉換式雙語教學的教學方法。本文基于我校語碼轉換式教學的專業能力和語言能力雙提高的要求,提出了構建“課堂教學拓展平臺+課外雙語教學創新平臺”的雙語教學拓展平臺,并為完善該平臺提出了設想和建議。實踐表明:通過平臺中課堂內和課堂外的潛移默化,不僅拓寬了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顯著的擴充了學生的專業詞匯量,提高了學生對專業英語資料的閱讀速度以及網上搜索英語專業信息瀏覽英語專業文獻的速度,專業資料英譯漢﹑漢譯英的水平﹑寫英文論文摘要甚至整篇學術論文的水平,以及學生用英文表達自己專業觀點和專業思想的能力。總之,雙語教學拓展平臺的建設,促進了學生將專業知識和英語能力相結合,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應形成長效機制,并通過教學實踐使之體系更加完善,內容更加豐富。

參考文獻

[1]周亞同,王寶珠,王睿,石軍. 模式識別雙語教學平臺建設芻論[J],中國電力教育,2012(2):71-72.

[2]李曉梅,杜元虎,蔡明德. 滲透式雙語教學特點分析[J]. 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5,7(4):72-73.

[3]康淑敏. 從教學語言運用視角構建高校雙語教學模式——以地方高校雙語教學實踐為例[J].外語界, 2008(6):24-70.

篇7

論文摘?要:高中體育教學是高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素質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體育課程中加入素質拓展訓練的內容,對于提升學生的素質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論述了素質拓展訓練與高中體育教學的結合。

高中體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加入素質拓展的內容是對于體育課程的大膽嘗試,同時也是對傳統體育課程的改革。這種改革對于適應素質教育發展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素質拓展主要形式

1.信任支撐下的心理挑戰

信任背摔是拓展訓練中一個經典的項目,其操作要求是團隊中的一名學生站在高度為1.6米的臺子上,背對下面向后倒,其余的學生兩人一組用特定的方式去接從臺子上倒下的學生。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這樣的高度后倒下去,內心多少有一種恐懼感。這個項目的內涵所在就是使學生充分感受信任的重要性,對比實際操作與觀察的區別使學生體會到操作的作用和操作的真正意義。感受突破心理障礙瞬間的感受和挑戰自我的意義,不斷使自我在心理層面上得到突破和發展,進而推動自身心理素質水平的提升。

2.團隊壓力下個人心理極限突破

拓展訓練中最具有挑戰性的項目應該是斷橋和空中抓杠,完全屬于個人心理挑戰項目,許多學生在跳躍前或跳躍后都有極度恐懼的表現。有的學生由于害怕,想放棄,但拓展訓練的基本要求是全員參與,不允許任何人退出,在團隊的鼓舞下,每個學生都會振作起來,充滿勇氣,勇于超越。

3.互助雙贏與多贏下的高峰體驗

拓展訓練的主體理念是“挑戰自我,熔煉團隊”,其主要內容是以團隊為單位去完成一項項具體任務,每個項目都需要團隊的充分團結協作,其中逃生墻、鋼絲橋、建繩房等幾個項目尤其強調合作,否則根本無法完成,將面臨“生命危險”,在這種“危急”的時刻要求個體必須充分信任自己的隊友,獲得隊友對自己的支撐,體會主動付出才會得到回報,感悟“人”這個字的深刻內涵——撇和捺之間的相互依靠支撐,感受人的社會性。

4.突發緊急情境下的心志考驗與突破

在拓展訓練的項目中,有幾個項目是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某項具體的任務,時間緊而且情況危急,如果規定時間內沒有完成任務,所有學生將面臨“生命危險”,這種情景模擬設置會使得學生在很大的壓力下共同完成這項任務,在焦急的情況下進行討論、尋找方法、爭論甚至爭吵。

二、高中體育課程中融入素質拓展內容的注意事項

1.注意安全性

高中生處于人生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熱衷于追求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往往會突發奇想地去做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在高中體育課程中加入素質拓展的內容首先要考慮的是體育課程開展的安全性,也就是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實施素質拓展。

2.注意素質拓展內容的選擇

由于高中生處于一個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因此選擇適合他們的素質拓展內容,才能保證這些課程內容順利地融入高中體育課程當中,并發揮應有的作用。素質拓展訓練往往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和挑戰性。而高中生在心理和生理發育上還不完全具備參加所有素質拓展課程的條件,因此選擇合適的拓展項目至關重要。

3.建立有效的評估機制

建立有效的素質拓展訓練項目評估機制,對于加入高中體育課程的拓展項目本著合理有序的原則加以評估,保證拓展項目的適合性和有用性。

三、結語

基于素質教育要求的高中體育教學要求不斷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潛能,在高中體育課程中加入素質拓展的內容有利于高中體育課程的素質化教學,也是對其進行素質化改革的重要舉措和步驟,對于我國高中生整體心理和生理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參考文獻:

篇8

“求異”就是關注現象之間的差異,暴露已知與未知之間的矛盾,揭示現象與本質之間的差別的一種思維方式。它往往由一個問題、一個條件、一個角度向著多重目標、多重方向、多個角度,甚至逆向延伸,表現為不求唯一正確的答案,而是要求在思維過程中產生盡可能多,盡可能新,盡可能是獨創性的合理答案。數學中的一題多解,一種社會現象的面面觀,大都是這一思維的產物。其特征表現為:流暢,即思維的廣闊性;變通,即思維的靈活性;獨特,即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觀點認識并反映事物,表現出對事物異乎尋常的獨到見解。它常表現為反習慣或反傳統。

議論文寫作,不論審題、立意、構思布局、抑或精選論據、巧妙地運用多種表達方式都一無例外地受思維能力的制約和影響。蘇軾曾說:“文章最忌諱隨人后”。要想寫出不隨人后的富有新意的文章,最佳捷徑就是運用求異思維,想人所未想、發人所未發,使人時時“聽唱新翻楊柳枝”。那么教師如何在議論文寫作中培養、訓練學生同中求異的能力?

一、選擇恰當的思維突破口

傳統觀點能流傳下來,總有它的合理性,但又并非是無懈可擊的。若能找到可擊的“漏洞”,也就找到了求異的突破口。

有些傳統觀點為了強調某種需要,往往把話說的較絕對,難免以偏概全。如“近墨者黑”只道出了意志薄弱者的必然性,但對于那些頗具自我約束力的意志堅強者來說,這條規律就不適應了。于是就有了“近墨者未必黑”的新論。

有些俗語、格言的觀點,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已明顯陳舊與滯后。如“良藥苦口利于病”,在科技不發達的時代,草藥確實苦不堪言。藥雖苦,卻能醫好病,于是有了“良藥苦口利于病”的格言,并由此引出了“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古訓。現代制藥工業改進工藝,讓許多苦口的良藥不再苦口,照樣能治好病。人們如此受到啟發;良藥可甜口,忠言可順耳。以此勸告做思想工作的同志要注意方式方法,提高教育效果,令人深受啟發。

二、掌握正確的擬題方法

“心有所思,情有所惑,而后有所撰作。”(葉圣陶語)恰當新穎的題目猶如點睛之筆,常使文章意味盎然。求異型議論文一般都對傳統觀點作了改造,形成新的論題、觀點,常用的擬題方法有:

1.設問法:即加設問語氣,使傳統觀點變成一個問句,以引起讀者思考。如《良藥一定苦口嗎?》《人比人,氣死人嗎?》等。

2.換字法:即將傳統觀點中的某一字換掉,變成求異的新觀點。如《學海無涯“巧”作舟》(“巧”原為“苦”)、《酒香“也”怕巷子深》(“也”原為“不”)等。

3.加字法:在傳統觀點前加“也談”“也說”之類;在中間加“未必”“不”等詞;也可在原觀點后加“別議”“新解”“又何妨”之類。

三、拋磚引玉,拓展思路

教師要在審題立意,構思、選材、表達方式上多啟發多誘導,當學生思路開拓并高屋建瓴的時候,濃烈的寫作興趣必然促使其寫出饒有風韻的習作來。

學生的思維拓展到這種程度,其作文的出新便是必然的了。當然,必須清醒認識到,同中求異的本質是打破常規思維定勢,不落窠臼,力求與眾不同,而非故作新奇,荒誕不經,它應是合乎情理的,千萬不能亂彈琵琶,謹防為求新而求新步入歧途。

篇9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方法策略

走出初中作文教學面臨的困境,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需要我們正視作文教學現狀、正確認識和理解問題所反映出的深層次矛盾。既要有感性的認識,又要有理性的分析,更要有探索的精神。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擴大學生閱讀視野,讓作文回歸生活,這將是我們的作文教學獲得最終解放的理想途徑。怎樣幫助學生走出作文困境,下面,我就談一談自己的做法和膚淺的認識。

一、教師要運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課程標準強調作文是一種個體行為,是一種心靈的傾訴。教師應當成為學生感情的激發者和反應者,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從自發走向自覺,使寫作成為精神上的享受。興趣和愛好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原動力,學生一旦有了作文的濃厚興趣和愛好,就能滿腔熱情地參加作文訓練。教師引導和激發學生激情的方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最主要的是在于不斷激勵,多從正面肯定和激發學生。通過組織學生觀察、調查、訪問、閱讀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作文素材和生活源泉,激起他們以文章的形式表達內心感受的愿望。要善于發現和肯定學生點滴的進步,及時給學生以鼓勵,樹立佳作典型,經常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增強寫好作文的信心。運用網絡的多媒體功能向學生展示絢麗多姿的畫面,創設作文情境,激發寫作興趣,使學生在一種虛擬而真實的生活空間里,得到更真切的感受。拓展課本資源,改編課本劇。閱讀和寫作具有協同關系,讓學生充分運用所學過的閱讀知識,對閱讀資源加以整合、拓展,將會極大地煥發學生的寫作熱情。積極開展文學社團活動,鼓勵和推薦學生習作的發表。從校園文學刊物到各級各類報刊雜志,都可以是學生展示自己文學功底的舞臺。

二、教師要幫學生打好基礎,適當提高。

作文,與人類的日常生活關系日益密切,她在語文,乃至各門學科中是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作文教學敗不得。作文教學要求一味拔高,那是揠苗助長,得不償失。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還得從基礎抓起。基礎是什么?就是各種文體的寫作。老師們可能已經發現了一個怪現象,到了初三高三,本應產生質的飛躍的學生作文卻沒有產生飛躍。可以說,話題作文就是為學生作文松綁,讓學生在自由王國里充分展示自己的寫作才華,寫出有文采、有個性、有思想、有深度的作文來。然而事與愿違,學生寫出來的作文成了四不象,教師苦無對策。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學生作文的基礎打的不牢靠,在必然王國中還沒走好,你就硬把他拽到自由王國里,他怎能自由,怎能生存?只好東拼西湊,雜取種種,合成一個四不象了。我們在教學中不應該急于對學生進行話題作文訓練,而要扎扎實實的練基本功。記敘文是基礎的基礎,教師要以此文體的訓練為主,讓學生能熟練的運用記敘文所適用的各種表達方式。記敘文最能鍛煉、也最能體現學生的寫作基本功。所以,記敘文練好了,作文便成功了一半。議論文是中學作文的另一個重點訓練項目。雖然現在的教科書對議論文的訓練不是太多,但是議論文能反映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能體現學生的思維能力,各科知識的綜合能力。所以成功的習作有不少就是議論文。其他諸如說明文等應用文體也要進行嚴格有序的訓練。各種文體都訓練到位了,就不可能出現四不象的話題作文。此外,一個好的語文教師應該愛好寫作。要想真正把學生作文教好,教師要擅長寫作,要通曉各種文體。一個沒有技術的師傅要想帶出好徒弟,這是不可想象的。學生有了好的寫作基礎后,教師就可適當提高要求。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個性、特長,讓其專攻一體,涉及文學創作,或微型小說,或散文,或美文,或雜文,或政論文,從而真正提高寫作水平。

三、教師要強化課內課外作文訓練,悉心指導學生作法技巧。

針對當前中學生作業多,時間緊的具體情況,本人采用靈活多變的訓練方法。即每學期除了寫若干篇大作文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小作文、周記、甚至雜感、語絲上。課內作文自不必說了,我還非常重視鼓勵學生到我們農村的鄉間田頭捕捉瞬間的靈感寫成文章,不求篇幅,只求富有內涵和生活情趣。只要寫得生動活潑,哪怕不成文不成章,只有三言兩語也給予鼓勵。這樣做學生擺脫了“寫作文”這個框框的束縛,能夠輕裝上陣、暢所欲言。許多文章雖短但卻相當精美。媽媽的手、春雨、門前的魚塘、聽風等等都進作文天地。體裁也變得形式多樣,經常就寫作技巧和他們探究,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寫作技能。

四、教師要注意說寫結合,加強訓練,提高作文指導效果。

篇10

1構建“多維度”的實踐教學體系目標

《專業標準》對幼兒園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能方面提出具體要求,這些具體標準的踐行在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中應得以重視。以《專業標準》作為引領,學前教育實踐教學應分為總目標和分目標兩層體系。總目標應從認知、情感、能力三個維度進行構建:

1.1認知目標

激發學生對理論學習的強烈動機,提高自身的理論修養;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對理論知識加以運用、體悟、修正、創新,開拓學生視野,加深學生對學前教育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促進緘默知識的獲得。通過實踐體悟,引導學生在實踐反思中有理論的提升。

1.2情感目標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前教育價值觀、兒童觀、保教活動觀等觀念;培養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對從事幼教事業的自豪感、自信心;培養學生在工作中的責任心、愛心、耐心、細心以及刻苦鉆研、勇于創新的敬業精神。

1.3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從事幼教事業所應具備的專業能力,包括一日生活的組織與保育能力、游戲活動的支持與引導能力、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能力、環境的創設與利用能力、激勵與評價能力、溝通與合作能力、反思與發展能力等。在實踐總目標的構建基礎上,各具體的實踐教學分目標應根據實際實施特點進行制定。

2貫穿“全學程”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全學程的實踐教學理念,從時間上看應貫穿于大學生涯的始終,從內容上看應滲透至各類型的教育教學活動,從方位上看應拓展至校內校外多個實訓場所。幼兒教師所應具備的各種能力的獲得,都需要通過各種類型的實踐教學來實現。

2.1新生專業教育

專業教育是新生入學教育中一個重要環節,通過系部領導系統詳細的介紹,引領新生對本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就業形式等專業特色有清晰的認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專業思想,明確今后學習與努力的方向。高年級學長與新生就學習體會、學習方法等進行交流溝通,從學生角度解答新生入學來的各種不解與困惑,使學生對于專業學習與生活有深入了解,盡快適應大學生活。通過參觀琴房、畫室、兒童行為觀察室等實訓基地,觀摩幼兒園等校外實習實踐基地,使學生對專業獲得初步的感性認知。邀請幼兒園園長、幼教專家、一線教師等就幼兒教育發展現狀、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等問題開展專題講座,堅定學生投身幼教事業的決心與信心。

2.2課程教學實踐

課內教學是實現學生實踐技能培養的前提與基礎。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選修課等各種類型的教學,按相關課程性質與要求,增加實踐教學的課時安排與實際操作環節。《學前心理學》、《學前衛生學》、《幼兒園游戲》、五大領域教學法等學科應結合各門課程的內容和特點,在課程講授同時或者課程結束后1~2周安排教學實踐,旨在培養學生的保教能力、教育教學組織能力、環境創設能力、教具玩具制作能力、一日生活各環節的組織管理能力、家園溝通合作等幼兒園教師的基本素質能力。如五大領域教育課程可以以說課、試講等形式在多媒體課堂、綜合活動室等場所進行。鋼琴、舞蹈、美術、手工制作等藝術技能課程,與教師口語、計算機、健美操等素質課程的教學,應將學生實際訓練與理論講授緊密結合,在日常課程教學同時貫穿實踐環節的訓練。

2.3教育觀摩見習

針對不同學科教學內容,有針對性的制定相關觀摩主題,制定下園觀摩計劃與實施方案。明確觀摩任務,聯系對口的幼兒園或早教機構,結合課程安排定期觀摩。組織學生做好觀摩記錄,撰寫觀摩體會。利用實習實踐基地,每學期安排一周的集中見習,具體了解幼兒園一日生活安排,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幼兒園保育工作等。在學期末進教育教學觀摩的討論、反饋活動,有利于使學生將課堂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觀摩中的所看、所感、所悟有機結合,增強課程教學的實用性,豐富專業學習的體驗性,學生從幼兒園真實情境中獲得大量直觀、鮮明的專業理念與實際感悟。

2.4技能考核競賽

一名優秀的幼兒園教師應具備彈、唱、畫、舞、寫、說、講、做、演、玩等多種職業技能。在職前階段應采取課程訓練、專門訓練、綜合訓練等多種方式提高學生技能水平。每位學生通過技訓練,掌握幼兒教師的基本技能,同時在1~2門技能上有突出優勢,有利于學生在今后實際工作中發揮自身特長,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制定相應的技能考核標準,根據每位學生的實際水平與自身特點,結合自身優勢項目,給予技能綜合考核。同時,以賽促訓,通過創設多樣的技能競賽平臺如兒童故事創作大賽,兒童舞蹈創編比賽、簡筆畫比賽、手工作品展覽、童話劇比賽、教學PPT制作大賽等,增強學生學習動力,提高學生技能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同時給予有優勢才能的學生展示和表現的機會。

2.5第二課堂實踐

除課內校內實踐教學環節之外,鼓勵學生走下課堂,走出校園,在社會大實踐中鍛煉學習。第二課堂實踐主要在周末或寒暑假進行,主要內容是社會調查與社會服務。特別是與本專業能力拓展相結合的實踐活動,如到農村幼兒園義務支教、自制玩教具捐贈到民辦幼兒園和福利院、協助幼兒園大型演出的策劃組織、兒童早教機構業務拓展等。學生在社會大實踐中得以鍛煉,體現了學有所用的價值,同時在實踐中對自身專業知識與能力有了驗證與反饋,更好促進他們的專業成長。

2.6畢業教育實習

教育實習是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引導學生有效的利用最后一學年集中安排的6~8周時間,全身心投入幼兒園實際的工作環境中。在實習指導教師的帶領下,做到實習前有明確的實習計劃和目標,實習過程中有經驗反思,實習結束后有總結反饋,以保證實習的效果。頂崗實習作為教育實習的補充形式,多安排在最后一學期,以就業為導向,組織有意愿的學生到相應的幼兒園或早教機構,以準教師的身份承擔保育和教育的任務,將理論與實踐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的得以融合,真正實現實踐能力的提升,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2.7科研訓練實踐科研能力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技能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培養的幼兒教師具有較高的科研能力,這是與原本中師培養的幼兒教師之間的主要差別。科研實踐主要包括課程論文、調研報告、畢業論文、參與老師科研教研課題等形式。特別是畢業論文的撰寫,從檢索查找資料、選題、寫作大綱的敲定、論文寫作基本規范的實際運用、論文答辯等多個環節的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論文寫作質量,規范科研意識。

3落實“寬覆蓋”的實踐教學保障體系

為達成實踐教學的目標,保障全程化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的實施,應積極落實實踐教學保障體系。主要包括管理運行保障、師資保障、基地保障三個方面。

3.1管理運行保障

完善實踐教學各種管理制度。將實踐教學納入教學計劃之中,實踐環節所占課內教學時數以及實踐教學所占學分比例在人才培養計劃中得以凸顯。制定實踐教學各方面的管理辦法、措施,如實習實訓大綱、實踐環節考核標準、畢業論文工作管理辦法等,實行規范化管理,保證實踐教學有序高效進行。

3.2師資保障

高校學前教育師資力量是保障實踐教學環節有效實施的重要因素。學前教育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但高校教師往往沒有在學前教育機構一線工作的實際經驗,許多專職教師也缺乏長期深入的下園實踐的動力與支撐。他們若擔任實踐教學的指導教師,必須對他們進行多形式多途徑的進修培訓,深入幼教一線定期觀摩、調研。通過強化專業技能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另外,在具體的見習實習環節,可以聘請幼教一線有豐富經驗的幼兒園教師作為實習實訓指導教師,以充實和豐富實踐教學的師資力量,優化師資結構,保證實踐教學的質量。

3.3校內外基地保障

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踐基地是實踐教學組織實施的重要保障。不斷改善校內實訓條件,整合資源,優化管理,建設好鋼琴教室、舞蹈房、畫室、作品展覽室、兒童行為觀察室、心理實驗室、模擬兒童活動室等多個校內實訓室,以滿足學生各種技能的培養需求。建設一批相對穩定的校外實踐實習教育基地,不僅能滿足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觀摩、實訓要求,幫助學生掌握系統的學前教育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融會貫通,從課堂到崗位之間零距離適應,而且能促進高校與幼兒園的深入溝通與合作,雙方資源共享、互贏互利,共同發展。進一步拓展實踐基地實習、科研、就業的三大功能。

4建立“多元化”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規范、完整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對實踐教學具有導向作用。應建立規范的評價管理制度,制定科學的評價標準。每次實習實訓都應有實習實訓報告、總結或成果,由專業指導教師評定成績并做好記錄,按實踐教學學時占總學時數的比例記入課程成績。實踐教學評價主體應多元化,可以是任課教師、校外實踐基地指導教師、或是學生小組,綜合不同評價主體的評定意見,給學生公平客觀的評價。評價形式也應多元化,將原有的終結性評價擴展為過程性評價,重視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的考評。

作者:潘濱 潘怡 單位:1.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十美堂中學 2.上海市松江區泗涇第五幼兒園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Z].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