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法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8 10:11: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收益法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收益法論文

篇1

[關鍵詞]成本法投資收益確認方法

一般來說,企業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按企業的持股比例是否大于20%可分為成本法和權益法兩種,當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無重大影響或被投資企業在嚴格的限制條件下經營而使投資企業的控制和影響能力受到限制時,通常采用成本法核算,成本法是指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按實際成本記帳,一般情況下不予變更,只有在被投資企業支付清算性股利的情況下,才對長期股權投資成本進行調整,企業實際收到的現金股利作為投資收益。也就是說,在成本法下,企業所確認的投資收益僅限于所獲得的被投資企業在接受投資后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分配額,而所獲得的被投資企業宣告發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超過上述數額的部分,則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沖減投資成本。因此,各類會計教材甚至注冊會計師考試教材均按此規定對成本法下投資收益的確認給出了具體方法。但筆者認為,這些教材給出的方法存在明顯不足。本文擬對此提出一些修改意見并舉例比較這兩種方法所產生的差異。

一、現行的確認方法

我國最權威的注冊會計師教材對成本法下投資收益的確認給出了如下方法:

1、投資年度利潤或現金股利的處理:

投資企業在投資當年若能分清投資前和投資后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凈利潤,就應分別投資前和投資后計算、確認屬于投資收益和沖減投資成本的金額;如果不能分清投資前和投資后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凈利潤,可按下列公式計算確認:

投資企業投資年度應享有的投資收益=投資當年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凈損益×投資企業持股比例×當年投資持有月份/12

應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被投資企業分配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投資企業持股比例-投資企業投資當年應享有的投資收益

2、投資年度以后的利潤或現金股利的處理:

投資企業在投資年度以后各年(期)確認的投資收益或沖減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按下列公式計算確認:

應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投資后至本年末被投資企業累計分配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投資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資企業累計實現的凈損益)×投資企業持股比例-投資企業已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

應確認的投資收益=投資企業當年獲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應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

另外,投資企業投資后被投資企業累計實現的凈利潤大于被投資企業宣告分配的利潤或現金股利的,應將宣告分配的數額全部確認為投資收益。

二、現行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及修改意見

不難看出,上述方法對“投資當年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凈損益和投資后至上年

末止被投資企業累計實現的凈損益”中的“凈損益”的含義并沒有作出明確的解釋,因此,各種教材在舉例時所使用的均為被投資企業本年實現的凈利潤和累計實現的凈利潤。從表面上看,“凈損益”即“凈利潤”,用“凈利潤”代替公式中的“凈損益”似乎無可非議,然而,公司法規定:企業凈利潤應當在彌補以前年度虧損之后,按一定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積和公益金,然后才能向投資者分配利潤。因此,被投資企業本年實現的凈利潤和累計實現的凈利潤均是指其可供投資者分配的凈利潤,相應地,投資企業在確認投資收益時就應當使用“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凈利潤或凈損益扣除被投資企業當年計提的法定盈余公積和公益金等之后的余額”而不是被投資企業凈利潤或凈損益的總額,即上述公式中的相關部分應修改或解釋為“投資當年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可供投資者分配的凈利潤和投資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資企業累計實現的可供投資者分配的凈利潤”。筆者認為,這才是企業會計制度的本意,因為,若以被投資企業的凈利潤或凈損益總額去計算和確認投資企業的投資收益,則投資收益中必然包含被投資企業的部分法定盈余公積和公益金等,這樣勢必會使投資收益偏高,而且當被投資企業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超過投資企業投資后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利潤時,還會導致沖減的長期股權投資成本偏低,即長期股權投資的帳面價值(資產)虛增、投資收益(利潤)虛增,這顯然不符合會計核算的謹慎性原則和客觀性原則。因此,筆者建議將上述公式修改為:

1、投資年度利潤或現金股利的處理:

投資企業在投資當年若能分清投資前和投資后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可供投資者分配的凈利潤,就應分別投資前和投資后計算、確認屬于投資收益和沖減投資成本的金額;若不能分清的,按下列公式計算確認:

投資企業投資年度應享有的投資收益=投資當年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可供投資者分配的凈利潤×投資企業持股比例×當年投資持有月份/12

應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被投資企業分配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投資企業持股比例-投資企業投資當年應享有的投資收益

2、投資年度以后的利潤或現金股利的處理:

應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投資后至本年末被投資企業累計分配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投資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資企業累計實現的可供投資者分配的凈利潤)×投資企業持股比例-投資企業已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

應確認的投資收益=投資企業當年獲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應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

三、兩種方法的對比

現舉一例對兩種方法作一下比較:

2000年6月30日,甲企業以銀行存款購入乙企業5000股股票,每股價格

為19.92元,另支付手續費等4000元,占乙企業表決權資本的10%,并準備長期持有。乙企業每年均按10%分別提取法定盈余公積和公益金,乙企業三年來實現的凈利潤及現金股利分配情況如下:

1、2000年全年實現凈利潤800000元;

2、2001年3月2日宣告分配2000年現金股利500000元,4月5日支付,當年實現凈利潤800000元;

3、2002年3月4日宣告分配2001年現金股利600000元,4月10日支付,當年虧損200000元;

分別依據上述兩種方法進行計算后可知:

2001年3月2日乙公司宣告分配現金股利時,甲公司按現行方法所確認的投資收益為40000元,沖減的長期投資成本為10000元;而按修改后的方法所確認的投資收益為32000元,沖減的長期投資成本為18000元。

篇2

    對于上述行為,量刑有時遇到數罪并罰、或吸收犯擇一重罪處罰或擇出非法行為而對犯罪行為進行追責的選擇困境。

    所謂數罪并罰,是指對犯兩個以上罪行的犯罪嫌疑人,就所犯各罪分別定罪量刑后,按一定原則、比例判決宣告執行的刑罰。但是,數罪并罰也遇到吸收罪這樣例外。例如,牽連犯。牽連犯在中國刑法中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在司法實踐中卻經常涉及。對于牽連犯問題,在刑法理論界存在較多爭議。傳統刑法理論認為牽連犯是實質的數罪,處斷的一罪;新刑法的規定對牽連犯既有適用從一重處斷,又有適用數罪并罰。因在司法實踐中這兩種處罰原則并存,極易造成法律適用的不統一。①另外,造成量刑混亂的還有:犯罪行為中混雜著非法行為,并且該類非法行為還與刑法規定的罪名對應,尤其是其行為的危害程度達到量刑立案的標準時,這將給法官量刑造成進一步困惑。下面一個案例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無錫市濱湖區人民法院經公開審理查明:被告人陳潔因被害人朱奇華長期拖欠債務,躲避不還,心生惱怒。2012年1月22日21時許,被告人陳潔得知朱奇華在本市濱湖區姚灣寶樂迪飚歌城娛樂的消息后,召集了被告人陳響響及李朝陽、余建(均已被勞動教養)攜帶木棍、桌球棒等作案工具,開車到寶樂迪飚歌城尋找朱奇華。被告人陳潔在801包廂找到朱奇華,即用所攜桌球棒擊打了朱奇華頭部一下。隨后,被告人陳潔、陳響響及李朝陽、余建強行將朱奇華挾持上車,向本市惠山區陽山鎮陸區方向行駛。途中,被告人陳響響及余建對朱奇華背、腹部毆打。被告人陳潔駕車駛至與陸區交界的常州市武進區洛陽鎮瞿家下壩橋6號附近的田野停車,要求朱奇華寫下“今借陳潔人民幣現金肆拾萬元整(400000)”的借條,并讓朱奇華找人擔保。見朱奇華打電話聯系親屬錢某、楊某某擔保上述債務未果,被告人陳潔又指使被告人陳響響及李朝陽、余建將朱奇華拉下車毆打,李朝陽用皮帶抽打朱奇華臀部,被告人陳響響持桌球棒擊打朱奇華臀部時,擊中了朱奇華遮擋臀部的左臂,致朱奇華左臂受傷。后被告人陳潔等人又挾持被害人朱奇華駕車到達陸區,取得了朱奇華的一輛馬自達牌轎車作為抵押。隨后,被告人陳潔指使被告人陳響響及余建在車內繼續看管朱奇華,自己與李朝陽到朱奇華的親屬錢某家中,以“朱奇華被其扣押”相威脅。次日凌晨2時許,在取得朱奇華母親楊某某對上述借款的擔保后,被告人陳潔電話指使被告人陳響響將朱奇華放走。事后,被告人陳潔付給被告人陳響響及余建人民幣各1000元。

篇3

[關鍵詞]保險受益權;受益人;期待利益;保險金請求權

保險受益權是保險合同中受益人的權利,具體而言,它是受益人基于保險合同所享有的保險金的請求權。保險受益權是保險法理論中十分重要的內容,它的范圍界定以及產生、變更、消滅均直接關系到受益人的權利維護,關系到投保人和被保險人訂立合同目的的實現。由于中國保險法律法規對保險受益權的相關規定較少、較粗,致使實踐中產生很多爭端。基于此,筆者從保險受益權所涉及的相關法律問題入手進行探析,希望對完善中國保險立法有所幫助。

一、保險受益權的法律性質

對于保險受益權的權利性質,中國保險法律沒有明文規定,學術界對此的理論探討更是爭議不斷。大多數學者主張,在保險事故發生前受益人享有的受益權是期待權,在保險事故發生后,這種權利才轉變為現實的財產權,①并且此項權利既可繼承又可轉讓;②有的學者雖然承認受益權在保險事故發生前具有期待權的性質,但是認為保險事故發生后,受益權由于不能繼承而屬于身份權;③有的學者認為在保險事故發生前受益人享有的是一種期待的地位而不是期待權,保險事故發生后,受益人由于取得保險金給付請求權而使受益權具有既得財產權的性質。④可以看出,以上觀點的共性是學者們均考慮到保險合同的射悻性而對受益權進行了階段性的分析,分別對保險事故發生前后的受益權進行定性,只是他們對于受益權在不同階段的性質有不同的認識。保險受益權不能簡單的定性,依據學者們分階段考察的思路,筆者認為,在保險事故發生前,受益權是受益人的期待權或者期待利益;在保險事故發生后,受益權是集財產權與非財產權于一體的混合權利。

人身保險的受益人由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指定。在實踐中,由于人身保險合同存續期間某些情形發生變動,投保人或被保險人有可能希望變更他們所最初指定的保險受益人。基于意思自治原則,法律允許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做這種變更,賦予他們對保險受益人的指定變更權。如果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在指定受益人時沒有明示放棄指定變更權,那么法律視為其保留變更權,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可以不經過受益人的同意而任意變更受益人。在上述保留指定變更權的情況下,盡管被指定為保險受益人,但是該受益人的地位是不確定的,或者說是極其不安定的,只要投保人或被保險人行使了指定變更權,受益人的權利也就立即消亡了。⑤所以,在保險事故發生前,如果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繼續保留對受益人的指定變更權,受益人基于保險合同所享有的將僅僅是一種期待利益,這種利益可能隨時消失,無法形成法律上的權利。當然,是否保留指定變更權是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的自由,如果他們在指定受益人時聲明放棄指定變更權,保險受益人的權利也就確定下來,未經受益人同意,投保人或被保險人不得單方面改變受益人。此時受益人的受益權即成為一種期待權,成為受法律保護的權利。

保險合同是射悻合同,保險人是否需要支付保險金完全取決于保險合同項下的保險事故是否發生,受益人只有在保險事故發生后,才真正享有受益權的實質內容——請求給付保險金等債權請求。⑥從理論上講,保險金請求權是一種以金錢上的利益為標的的權利,具有財產價值,所以保險受益權具有財產權性質。這種財產權性質體現在:受益人享有的受益權是一種既得的、確定的權利,包括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在內的任何人不得侵害、剝奪受益人的受益權,只要不存在法律規定的喪失受益權的情形,受益人即可在保險事故發生后領取保險金;如果此時受益人死亡,受益人的繼承人可以繼承這種權利。但是,保險受益權并非僅僅以保險金請求權等財產權內容為限,在保險合同履行過程中,受益人還享有一定的知情權,例如了解合同當事人、關系人基本情況的權利,了解查閱與保險事故性質、原因、損失程度等有關證明和資料的權利,這種知悉保險合同履行情況的權利使保險受益權具有非財產權的性質。

二、保險受益權的范圍界定

(一)保險受益權的適用范圍

保險受益權是存在于一切保險形態之中?還是僅存在于人身保險,或者死亡保險之中?從中國保險法律中找不到明確答案,理論界對此也尚無定論。有些學者認為保險受益權僅存在于人身保險中;⑦也有學者認為財產保險中也存在受益權。⑧筆者認為,保險受益權的適用范圍取決于保險受益人,因為保險受益權是受益人所享有的權利,哪些險種之中存在受益人,哪些險種便是保險受益權的適用范圍。

我們先來考察一下各國法律對受益人的規定:美國保險法將受益人界定為“在被保險人死亡時,由保險單擁有人指定的接受保險金給付的人”;⑨我國臺灣保險法規定,受益人是指被保險人或要保人約定享有賠償請求權之人;中國大陸《保險法》規定,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險合同中由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險金請求權的人。依據以上規定可以得出,美國保險法對受益人采取狹義理解,僅將受益人規定于死亡保險中;中國臺灣保險法對受益人采取廣義理解,認為受益人均存在于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中;中國大陸保險法則將受益人規定于人身保險中。

筆者認為,財產保險與一切人身保險中均應有在保險受益人。在被保險人與受益人不是同一人的情況下,受益人并非保險合同的當事人,他是投保人、被保險人所指定的、在保險事故發生時能夠請求保險金給付以及其他權利的權利人。依據民法原理,筆者可以這樣理解:受益人是保險合同的第三人,在保險金請求權方面,保險合同是為第三人(受益人)利益而訂立的合同。在財產保險中,投保人、被保險人以自己的財產設立保險,保險事故發生后,他們既可以領取保險合同上的利益——保險金請求權;也可以約定由第三人(受益人)領取此利益,對于這種不損害國家、社會、他人利益的私權處分行為,法律不應該干預,并且我們不能排除被保險人不幸在保險事故中同保險財產一起喪身的情況。

⑩依此原理,在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不以被保險人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人身保險中,同樣可以存在受益人,只要被保險人意圖通過保險合同在自己身體健康遭受損失時給予受益人一份保障。

(二)保險受益權的權利范圍

學界普遍認為,保險受益權是指保險金的請求

權。不同法系對此問題的觀點不同,大陸法系認為。除保險合同另有約定外,受益權以保險金的請求權為限,而保費返還請求權、保單現金價值返還請求權、利益分配請求權等,原則上應屬投保人所有,受益人不能取得。而英美法系認為受益權包括保險金請求權、保費返還請求權、保單質押權等保險合同上的一切權利。⑾

不容置疑,保險金請求權是保險受益權的主要內容,是受益人利益的根本保障。保險事故發生,保險人應當依照保險法的規定或保險合同的約定,向受益人履行給付保險金的義務。保險人收到受益人的給付請求后,應當及時作出核定,如果保險人未及時履行賠償或給付保險金的義務,除支付保險金外,還應當賠償受益人因此而受到的損失。但是,在享有保險金請求權這一財產權外,受益人還應享有一定的知情權以保障保險金請求權的實現,如受益人應享有知道自己成為受益人的權利、知道自己喪失受益權的權利;了解保險合同當事人及其他關系人基本情況的權利;知道保險事故性質、發生原因、時間、地點等基本情況的權利等。

對于受益人而言,保險合同是為第三人利益而訂立的合同,受益人不需要履行繳納保險費的義務就可取得受益權,但是受益人并非不承擔任何法律義務。為協助和促使各方當事人履行保險合同,受益人在行使受益權時,也必須履行一些法定的附隨義務。如保險事故發生時的通知義務,受益人知道保險事故發生后,有義務及時通知保險人,以防止損失的進一步擴大;再如,保險事故發生時的證明義務,保險事故發生后,受益人請求保險人給付保險金時,有義務提供他所能提供的與確認保險事故的性質、原因等有關的證明和資料,以便于保險人理賠。

三、保險受益權的變動分析

作為一種權利,保險受益權也存在由于某種事實而導致權利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各種運動狀態。保險受益人基于其受益人的身份而享有受益權,故受益權變動問題就是受益人身份的變動問題。

(一)保險受益權的產生

理論界認為,受益人可以由指定、推定和法定而產生。中國《保險法》規定:“人身保險的受益人由被保險人或投保人指定”,這是受益人的指定產生方式。指定受益人屬于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的單方民事法律行為,行使指定權的主體在指定時只需要通知受益人,而不需要征得受益人的同意。需要注意的是,在這種受益人產生的方式中,為了保護被保險人的利益,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時須經被保險人同意。⑿中國臺灣《保險法》規定,受益人有疑義時,推定要保人為自己利益而訂立,⒀這是受益人的推定產生方式,中國保險法律沒有確認受益人的推定產生方式。

目前理論爭議較大的是受益人的法定產生,有些學者依據中國《保險法》第64條認為被保險人的法定繼承人為其法定受益人。⒁但是筆者認為,此條并不是關于法定受益人的規定,原因有二:(1)法定產生是指不需要當事人的約定而由法律直接規定而產生,第64條在語言上并沒有明確認定被保險人的繼承人就是其法定受益人。(2)依據法理,筆者對第64條作如下理解:如果被保險人死亡,并且無法確定保險合同的受益人時,保險金應當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由其繼承人繼承,那么保險金應當按照繼承法的有關規定分配。被保險人的繼承人受領保險金后,應當在受領限度內償還被保險人生前的債務,但是,保險合同的受益人在受領保險金后卻沒有此項義務。如果把被保險人的繼承人當然的認定為受益人,將會引起遺產分配時的糾紛,所以不能把兩者簡單的等同起來。鑒于現實中確實存在無法確定受益人的情況,筆者建議在保險法中增加關于法定繼承人的規定。

(二)保險受益權的變更

受益權的變更是指享有受益權的主體發生變更。在保險合同存續期間,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可能會由于某種原因而意欲改變當初所指定的受益人,法律允許這種變更,但是這種變更僅限于投保人或被保險人保留變更權的情形。如果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在指定受益人時已經以明示方式放棄此變更權,那么,此時受益人已經成為不可撤銷受益人,其權益受法律保護,未經受益人同意,投保人或被保險人不能變更受益權的主體。

學界普遍認為變更受益權的權利主體為投保人和被保險人,中國《保險法》也規定,“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可以變更受益人,投保人變更受益人時須經被保險人同意”。依照法律規定,筆者認為被保險人才是變更受益人的決定權人,變更受益權的權利主體應限于被保險人。

根據中國現行法律,被保險人或投保人變更受益人時應書面通知保險人,保險人收到變更受益人的書面通知后,應當在保險單上批注。誠然,為保證合同履行,保險人有權利了解保險合同受益人的變動情況,但是在實踐中,如果保險人在接到變更通知后未在保險單上做批注,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的變更行為還有效。為消除保險業務操作中的混亂,筆者建議刪除“保險人應為批注”之規定。

(三)保險受益權的消滅

投保人、被保險人以及受益人自身的原因都有可能導致保險受益權消滅,具體而言,以下5種情形可導致受益權消滅。

1.受益人放棄受益權。受益人因法定或指定權人的指定而取得受益權,對于受益人而言,其權利的取得為當然取得,指定權人無須征得受益人的同意,只須履行通知義務即可。既然是一種權利,受益人就有放棄的自由,受益權于受益人放棄時消滅。受益人可以在保險事故發生后采取明示方式放棄受益權,即受益人以書面形式向保險人明確表示放棄受益權。也有學者認為,受益人也可以在法律規定的期間內以不領取保險金的不作為而形成受益權的默示放棄。⒂

2.受益人在保險事故發生前死亡。前已論述,在保險事故發生前,受益人所享有的僅僅是一種期待利益或者期待權,這種利益或者權利是由特定身份的主體所享有,不能成為被繼承的客體。所以,保險事故未發生時受益人死亡,其受益權隨之消滅。

3.受益人依法喪失受益權。在保險合同中,受益人無須支付任何對價即可享有保險受益權,但是如果受益人從事某種違法行為,其受益權依法喪失。依據中國《保險法》第65條規定受益人對被保險人的故意傷害行為和故意殺人行為是受益權喪失的法定情形,保險人可以因此而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但是,實踐證明這條法律規定存在不妥當之處。在被保險人指定數人為受益人時,如果其中之一受益人故意殺害被保險人,保險人往往依其“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而拒絕其余受益人給付保險金的請求。倘若如此,善意受益人的受益權將因違法受益人的行為而被剝奪,這樣既損害了善意受益人的權利,也有悖于被保險人指定受益人的初衷,于法于理皆不公平。為規范現行立法,兼顧保險人與善意受益人的利益,筆者建議對中國《保險法》第65條作如下修改:刪除第一款中的“受益人”;將第二款改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的,或者故意殺害被保險人未遂的,該受益人喪失受益權,保險人對其他受益人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

篇4

關鍵詞:零售業經濟衰退對策

21世紀初,亞洲,尤其是經濟飛速發展的中國已成為全球零售巨頭利潤的主要來源。在零售業嚴冬的當下,國際零售巨頭們在中國如何動作,給中國零售業可能帶來哪些機遇與挑戰,而中國零售業將如何應對等等問題已是當前人們比較關注的課題。

一、國際零售服務貿易與我國零售業的發展現狀

1、國際零售業服務貿易的總體現狀

全球化步伐正在加快,其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經濟的全球化使各國市場呈現多樣化、國際化,消費者不僅只滿足于本國的商品及服務供給,而且對具有異國文化的商業服務也產生廣泛需求,這為各國零售業的國際化提供了市場條件。

二是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發達國家零售業由于西方國家經濟增長緩慢、消費不振、市場增長空間有限,制約了國內零售商業的擴張。另外,零售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實現了組織化和規模化,而市場飽和以及過度競爭導致國內經營成本上升,商業利潤不斷下降。于是各國大型零售商紛紛沖破本國市場局限,進軍海外市場,在國外開店,在全球采購商品,并將全球化發展定為其發展目標。

三是國際零售服務貿易的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在國際服務貿易格局中,發達國家在進出口方面都占絕對的優勢。跨國銷售額,包括沃爾瑪、家樂福、阿赫德、麥德龍等在內的世界超級零售企業,每年都以百億美元計算。從進入國家和地區的數量來看,世界約20多家零售業巨頭開展跨國經營,其店鋪分布于歐、亞、中南美和北美等40余個國家和地區。

2、我國零售業的發展現狀

經過20多年的改革和發展,我國零售市場體系已初步建立,并正在向現代零售市場體系的方向發展和完善,零售市場經營主體規模不斷擴大。

隨著居民購買力的持續提高,市場供應商品的極大豐富,以及市場經營主體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零售市場總體規模迅速擴大。2006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12.6%,2007年上半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4%,增幅為1997年以來的新高。居民消費多元化和層級性的發展,促使我國零售業業態快速發展。目前,我國零售市場上的零售業態,幾乎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零售業態,以連鎖經營形式發展的現代零售業態己成為我國零售業發展的主流。

連鎖化、集團化經營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零售企業重組、并購等改革步伐加快。大型零售企業規模持續快速擴大,漸成零售市場主體。2006年,中國零售企業百強商品銷售總額為8742.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1%,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11.4%。

我國現行的國內零售市場開放政策,總體上非常接近加入WTO所作的承諾,在開放地域上已經超出了中國的承諾,突出表現為以沃爾瑪、家樂福的大賣場為代表的大型零售商場快速增長。到2008年底,沃爾瑪在我國開設了104家分店,家樂福開店達120家。目前,中國已成為家樂福在法國之外最重要的海外市場。

二、當前我國零售服務的SWOT分析

隨著中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更多的國外資本通過多種方式進入中國零售領域是必然趨勢。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形勢下,中國零售業既面臨內部的優勢和劣勢,也面臨著外部的機遇和挑戰。

1、內部優勢

(1)改革開放和引進外資以來,我國零售業發生了很大變化,主要表現在:零售市場化程度大大提高;新的經營理念、營銷方式、管理手段和技術在零售業率先使用,引發了國內以流通社會化、現代化,與國際市場接軌為主要內容的流通革命;結構調整成效顯著。

(2)與外商零售業相比較,中國零售業的最大優勢就是熟悉本國國情的本土化優勢。這種優勢主要體現在:民族文化優勢;門店地理位置優勢;與供應商長期關系優勢;區域銷售規模優勢。從總體實力上看,目前沒有哪家國內零售企業能與沃爾瑪、家樂福等國際零售巨頭抗衡,但其在區域上的優勢只是相對的。

2、內部劣勢

(1)企業規模零、散、小,從業人員素質低下。盡管我國流通企業已經具備較大規模,但放在全球背景下看,仍屬中小企業。零售企業的核心是員工的服務,但我國的許多零售企業只注重員工形象,而忽視員工的素質。

(2)經營管理水平不高,經營方式單一。我國零售企業在管理上大多數是粗放式管理,離規范化、制度化、體系化和特色化還有很大的差距,表現出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特色。在經營方式上,零售企業大多采用招商、聯營、代銷甚至出租柜臺,這種經營方式常常導致企業的管理與經營脫離,企業不僅無法提供有特色的優質服務,也無法形成企業的經營戰略。

3、外部面臨的機遇

(1)國內零售市場容量擴大。2008年1—8月份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84萬億元,同比增長21.9%,這顯示出我國消費保持強勁增長態勢。我國零售市場業已經成為亞太地區乃至全球最具增長潛力的市場之一。

(2)政策扶持。中國政府已經將過去的管理職能轉變為為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民族大型流通企業。力爭培育出擁有自主品牌、自主產權、主業突出、核心競爭能力強,可以和外國零售企業相抗衡,初步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流通企業集團。

(3)享受加入WTO帶來的權利,可以進入更大的國際市場舞臺。

4、外部面臨的挑戰

我國零售企業外部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跨國零售商的沖擊,因為我國零售業與其差距是顯而易見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規模上的差距。進入中國的外資零售企業普遍規模大,如沃爾瑪公司2007年在華銷售額高達213億元,家樂福為296億元。我國本土零售企業普遍存在著規模相對較小、網點分布不合理、定位趨同化的缺陷,在總體經營規模上與跨國集團有較大差距。

(2)業態形式上的差距。目前,外資零售業在中國市場所涉及的業態包括百貨店、超市、大型綜合超市等現代零售業業態。雖然目前外資零售企業的銷售額只占國內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0%左右,但在競爭激烈的高端大賣場,外資所占的份額已經達到80%以上,擁有絕對優勢。

(3)品牌資產方面的差距。跨國零售企業的品牌優勢是一種極具沖擊力的無形資產。通常,外國零售企業的無型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約為5%,尤其是沃爾瑪和家樂福這兩大零售巨頭的商譽已接近100億美元,而國內影響力較大的華聯超市,其無形資產卻只有0.75億元人民幣。

(4)人才聚集能力的差距。我國零售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多數屬于經驗型人才,而在外國零售企業中,各主要部門都部署了一批具有先進經營理念的高級管理人才和國際型人才。另外,在人才的爭奪中,外國零售企業憑借其各方面優越的條件贏得了求職者的青睞,更加劇了我國零售企業高級人才的短缺狀態。

三、全球經濟衰退中發展我國零售服務貿易的對策

在零售服務貿易全面開放又面臨全球經濟持續衰退之際,零售服務貿易的競爭主要表現為外資零售企業和中資零售企業在本國市場的競爭。同時,我國的零售服務貿易要主動的應對危機和尋求發展,通過競爭,加快民族零售企業快速、健康、持續發展。1、面對危機,國際零售巨頭在中國進行了一系列動作

(1)加速向二級城市拓展業務。現在中國88%的國內生產總值出自二級城市,2002—2006年,這些二級城市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11倍,零售額上升了79%。

(2)大規模降價促銷,不但會對中小超市形成強烈沖擊,還會引發行業洗牌。如春節期間,沃爾瑪在64個城市117家商場進行了大規模降價促銷活動,部分商品降價幅度達54%。

(3)加速在中國的本土化。以門店為中心的地方采購、配送中心逐步完善,顯示出對中國文化及政策準確理解和適應性。

(4)加速收購兼并,利用相關企業的現有營銷渠道擴大規模效益。如2006年,沃爾瑪收購了好又多超市的部分股權,按照計劃,沃爾瑪最終將全盤收購好又多,如果收購成功,沃爾瑪在華將全面超越家樂福。

2、零售服務貿易的應對措施

通過以上可以看到,我國支撐消費強勁增長的諸多因素仍然存在,因此,作為消費產業鏈中擁有稀缺性渠道價值的零售企業,應具備更強的抗周期性。在高通漲的刺激下,我國零售業持續偏旺,社會消費保持強勁增長態勢。中央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方案對市場的拉動作用正逐步顯現,這表明現階段我國零售行業仍處于以居民收入持續高增長及高儲蓄率為核心推動力的消費升級時期。

(1)政府加大對零售業的宏觀調控力度,從政策上予以扶持。一是制定零售業發展的整體戰略規劃,努力清除內外貿之間、地區經濟之間以及流通供應鏈之間的行業隔墻,為流通產業的跨地區、跨行業和跨越式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二是加快相關立法工作,在法律和行政方面為零售業發展提供保證。對外資進入中國零售市場實行法制化管理,如制定反零售企業壟斷法、大店法,制約大店的快速發展和單個零售企業規模的無限擴大,阻止外資零售企業的不正當兼并和收購,為國內中小零售企業的發展爭取生存空間。

三是充分運用銀行、證券市場的融資功能和多種金融服務手段,引導和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突破企業財務資源的瓶頸。

(2)充分利用當前經濟危機帶來的機遇,大力整合和壯大民族零售企業。一是進行資本重組,實現規模經營。通過強強聯合培育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大型流通企業集團,發展我國自己的商業航母;有條件的零售企業可以大膽出擊,通過合作、合資等方式與跨國公司對接,形成有雄厚資本實力的跨國企業集團進行跨國經營。

二是通過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來提高企業競爭能力,以特色和差異化應對跨國零售巨鱷的競爭。塑造品牌,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3)外資零售業在中國發展的戰略重點大多放在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中國零售企業則已經把連鎖門店開到了縣城以及富裕的村鎮,具有先發優勢。隨著我國政府加大對農業的投入、農民收入的增加以及中央提出的家電下鄉、扶持農村連鎖超市等利好政策,相信農村市場將大有作為。

(4)具備條件的企業應主動地、有選擇地走向國際市場。我國零售業通過十多年的對外開放和利用外資,已涌現出了一批如華聯、大商等基本掌握現代零售企業管理方法、具有跨地區經營實力和市場應變能力的大中型零售企業。另外,國際經濟環境寬松,特別是非洲和南美洲的消費需求對中國商品與文化的偏好增強,以及中國政府對企業“走出去”的政策支持等有利條件,可以通過學習國外零售企業特別是發達國家零售企業的跨國經營經驗,嘗試走向國際市場。

【參考文獻】

[1]張宇:論零售業產業優化[J].當代經濟研究,2007(8).

篇5

[關鍵詞]菲茨杰拉德 《夜色溫柔》 象征主義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國文壇上“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家,和海明威、約翰?帕索斯一起,他們共同創作了典型的“迷惘一代”小說。他們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文壇上的一面旗幟,他們的產生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密切相關。一戰中,大量的美國熱血青年遠赴歐洲參加了戰爭,在經歷了戰爭的殘酷和凄慘景象后回到國內,他們發現那些支撐人們生活的美好理想和信念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玩世不恭和信念虛無。戰后經濟飛速發展,但階級矛盾日益尖銳。美國社會進入歷史上最為浮華享樂的年代,也進入了年輕一代普遍感到迷惘失落的年代。處于這一時期的青年作家,選擇自我流放的方式僑居歐洲從事文學創作。他們受到法國正在興起的現代主義思潮的巨大影響。從而創作出一部部優秀的長篇小說,使20年代至40年代成為美國歷史上小說創作最輝煌的時期。作家們以犀利的筆鋒反映了戰后美國的社會矛盾和精神危機,揭示了西方世界有產階級的腐化墮落和精神空虛,他們的作品真實而生動地反映了“爵士時代”。在創作技巧和題材上,“迷惘一代”的小說顯示了現代主義的藝術特征,在作品的敘述形式上,摒棄了通曉一切的全知敘述,通過意識流、意象、隱喻和象征等手法來表現和渲染主題。收到了令人震撼的藝術效果(李維屏:P254)。

《夜色溫柔》是菲茨杰拉德另外一部反映“美國夢”幻滅的長篇小說。小說講述的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情節:出身于中產階級的年輕有為的精神病理學醫生迪克與上流社會患者尼科爾?沃倫相愛并結婚,在精心照顧妻子的過程中荒廢了自己的事業而逐漸崩潰。在《夜色溫柔》中,作者繼承了創作《了不起的蓋茨比》的藝術手法,運用了大量的象征主義手法來烘托小說的主題,給讀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感觀印象。

象征主義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一種藝術手法,它用自然中的具體事物或形象。來傳達作家所要表現的思想內容。象征所借助的事物是具體而有形的,它所表達的思想則抽象而無形。象征是“形式對思想。有形對無形的一切約定俗成的表現”(黃晉凱:P97)。本文現就象征主義手法在《夜色溫柔》中的運用進行探討,并分析其在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一、場景的象征意義

小說中最重要的場景是位于法國里維埃拉的戈賽海灘和位于附近的戴安娜別墅。故事情節從海灘開始,又以海灘結束。海灘是迪克親手用耙子從亂石堆里整治出來的,后來成為上流社會名流們的避暑圣地。海灘是身份、地位和財富的象征,也是迪克展示自己才華和取悅名流們的地方。“他的每個細小的動作都讓人樂不可支,最后,他們每一句話都引發出一場大笑”(P136)。然而隨著情節的發展,迪克和尼科爾的關系因為迪克事業的日益荒廢而逐漸冷淡,迪克日漸消沉頹廢時再一次來到海灘時,情況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昔日來自上流社會的朋友已棄他而去,而他在游艇上為蘿絲瑪麗而做出的拙劣的滑水表演使得尼科爾對他大為惱火而且滿腹嘲笑和蔑視。

迪克和尼科爾離婚后首先去的地方也是海灘,在最后離開之前,“他站在高高的平臺上,抬起右手,劃了個十字,為這片沙灘祝福”(P418)。向海灘祝福告別這一動作具有特殊的象征意義,它除了表示迪克向這片他付出心血而熟悉的地方告別之外,更多地表達了迪克與沃倫家族告別,與不屬于自己的上流財富社會決裂的意向。戴安娜別墅與海灘具有相同的象征意義。也是迪克付出太多心血的地方。但它坐落在距離海灘很近的懸崖上,給人一種搖搖欲墜的感覺,也預示了迪克在沃倫家族里地位的不牢固性,終究會離開不屬于自己的上流社會。

二、動作的象征意義

除迪克與海灘告別的動作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外,小說另有幾處動作運用了象征主義手法。戈賽海灘在故事的開始是迪克的天地,也是他感到榮耀的地方,在這兒他的一舉一動都會逗得人們開心,使這些社會名流們暫時接納了他。在海灘,迪克常帶著耙子、鏟子和篩子,對海灘進行修整,可以說。是迪克創造了這片海灘。在故事剛開始不久,有幾行文字專門描述了迪克在海灘上表演的一個小節目。“他裝模作樣地擺弄著一把耙子,似乎在清除沙礫。然而漸漸地表現出某種意義隱晦的滑稽來,雖然他臉上仍是一本正經不動聲色”(P136)。這一動作從表面上看是指迪克用耙子耙去沙灘上的石子,使沙灘更加純凈柔和,更加完美。但它的象征意義則是迪克在充當一個“殉道者”的角色,試圖通過自己的雙手來清除這個齷齪世界的各類頑癥:諸如尼科爾父親留給她的污漬及同性戀、精神病、槍殺、暴力等等。

蘿絲瑪麗在故事開始時與迪克一見鐘情,但迪克因為尼科爾的關系恪守著傳統的道德規范與蘿絲瑪麗保持著距離。但隨著戴弗夫婦關系的惡化,迪克對蘿絲瑪麗充滿了極大的渴望。當他再次見到她并得知對方已不是早年那個純情少女時,心中充滿了無名的妒火,腦海中不斷地閃現出蘿絲瑪麗和希利斯在車廂里“放下窗簾”的場面。這一意念在小說中反復出現多次。反映了迪克對第三者他和蘿絲瑪麗關系中所表現出的悲傷、絕望、渴求的復雜情感,也象征著迪克在上流社會金錢的腐蝕下,已喪失了銳意進取的斗志,日漸失落墮落的悲劇。

三、事件的象征意義

尼科爾是小說中另一個讓人同情的角色。她出身上流社會,但在少女時被父親奸污,身心受到巨大的傷害,結果患上了精神分裂癥。遇到迪克后,迪克給予了她父親般的呵護和關愛,使她逐漸康復,但她最終又投入了無政府主義者湯米?巴爾邦的懷抱。她的人生很曲折,也不幸福。她的精神病象征著整個上流社會的病癥:冷酷、自私、墮落、暴力和享樂。巴比?沃倫一尼科爾的姐姐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金錢主義者,是她計劃給尼科爾買一個醫生,也是她支持尼科爾拋棄迪克。湯米‘巴爾邦則是一個野蠻的為了金錢愿意和任何國家交戰的無政府主義分子。蘿絲瑪麗更是一個為了金錢和個人前途而出賣自己靈魂和身體的放蕩的好萊塢演員。迪克想用他的“靶子”來清除上流社會的病癥,建造一個完美的世界是極不現實的。

小說中多次提到尼科爾和蘿絲瑪麗購物消費的情節,出身中產階級的蘿絲瑪麗對尼科爾花錢的大方和氣派相當羨慕,因為二人的花錢方式十分不同。尼科爾僅為兒子購買的希臘和羅馬玩具兵,就足夠組成一支軍隊了。還有她那足有兩張紙長的采購清單。尼科爾旅行時設計出的程序,“不亞于一個軍需官考慮三千人的軍隊的伙食和裝備供應”(P369)。她購買的物品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有黃金和象牙制成的旅行象棋,有亞麻手帕,還有羚羊皮夾克等。她與高級 的采購是不能相提并論的,因為“后者購買內衣和珠寶,說到底是購買職業裝備或者說買保險――而尼科爾的采購則是出于一種截然不同的考慮”(P180)。尼科爾十分愜意地消費。而蘿絲瑪麗則必須精打細算,購物行為體現了上流社會的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社會地位的象征。尼科爾的消費方式反映了上流社會浮華奢侈,物欲橫流的本質。在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的表面上,隱藏著嚴重的道德危機和尖銳的社會矛盾。“為了她,火車從芝加哥出發。穿過大陸豐腴的腹地。抵達加利福尼亞:……男人們在缸里攪拌牙膏,……姑娘們在八月里麻利地裝著番茄罐頭,……印第安混血兒在巴西的咖啡種植園里辛勤勞作,……這只是向尼科爾進貢的一部分人,隨著整個體制轟轟隆隆不可一世地向前推進。就給像尼科爾這樣進行大量采購的行為推波助瀾,那種買賣的亢奮不下于一個面對大火監守崗位的消防隊員的滿臉紅光”(P180)。一方是下層階級不分晝夜的辛苦勞作,而另一方是奢侈浮華的上流社會的瘋狂消費,尖銳的社會矛盾已突現出來。

四、顏色的象征意義

顏色在中西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內涵。菲茨杰拉德更是一位擅于用顏色來突出作品主題的優秀作家,在《夜色溫柔》中,顏色的象征意義隨處可見。

篇6

“真不錯。”作為評委的書法家們給予現場的優異作品高度評價。不過,他們也表現出自己的擔憂:“大部分大學生的書寫水平卻實在不敢恭維。”書法家陳稼夫建議:“大學生畢業論文應該廢除打印,恢復手寫。”

書寫差會帶來很多麻煩

電子科技大學退休教授陳稼夫是雷達結構專家,其書法造詣也頗有成就。從11年前退休至今,他一直在學校給大學生教授書法課。在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陳稼夫毫不客氣地批評起當前大學生的書寫水平。“每回看見他們手寫的作業,簡直就是‘慘不忍睹’。”

“大學生書寫差,會帶來很多麻煩。”陳稼夫說,尤其在理工類大學,學生經常要寫一些理學公式和符號,如果書寫潦草,容易造成嚴重錯誤,還會給閱卷老師帶來很大壓力。“好幾個老師都向我抱怨,說現在大學生們的字寫得很不規范,批閱他們的作業簡直‘苦不堪言’。”

“不僅是大學生,大學老師的板書水平也在下降。”陳稼夫對部分大學老師也提出了批評。根據他多年來的觀察,相比上世紀50年代以前出生的老教師,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大學老師的整體板書水平明顯遜色得多。

書寫水平下降因為寫字少

什么原因導致大學生書寫水平下降呢?四川省硬筆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韓邦彥分析,隨著書寫工具的不斷進步,毛筆、鋼筆等書法常用工具被人使用得越來越少,電腦、圓珠筆等不利于書法練習的工具使用得越來越多,是導致大學生書寫練習偏少,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

“現在有手機、電腦,哪個還寫信。發短信、打電話,或者上網聊天就行了。”四川大學錦江學院大二學生小李告訴記者,自從他上大學以來,從未給別人寫過信,“寫信太慢了,也麻煩得很”。參賽的西華大學學生表示,鋼筆不僅賣價較貴,而且還要經常灌注墨水。相比之下,圓珠筆、中性筆要廉價、方便很多,“不信你去教室里看一下,大部分是用中性筆的,用鋼筆的少得很”。

建議畢業論文恢復手寫

篇7

我們相信絕大多數醫藥生產和經營企業都曾不止一次地經歷過貸款回收的風險問題,少則數十萬,多則數百萬,形成大量的呆帳.死帳.成為醫藥公司和市場的一塊心病。長期以來嚴重制約醫藥公司及市場的發展。我認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1市場格局

中國醫藥企業從八十年代后期開始,經歷了長達十多年的快速發展,醫藥經營企業數量空前發展.批發廠商眾多,而各自又有自己的特殊的營銷關系和網絡,這就造成客觀上醫藥生產和經營企業貸物管理上的風險性,明知道客戶信譽不佳,但為占領終端市場,不得以與之發生業務往來。從發一批結一批,逐步發展到發二批結一批。經營風險隨著積壓貨物的增多而日趨加劇,直到不可掌握,其后果可想而知。

2三角債

我國醫院系統由于底子薄,家產少,在競爭中為增加自己的實力,紛紛大興土木,購買先進設備.改善醫療環境,提高技術水平,加上醫院等級認證等各方面原因。大量拖欠醫藥公司的貨款,占用了醫藥公司大量流動資金,客觀使得醫藥供貨企業貸款難以收回。

3GSP認證。藥市整頓

二者的實施強制性淘汰了一大批實力不濟的醫藥經銷企業,眾多藥品批發企業的破產,關閉使得企業呆帳徹底變為死帳。永遠無法收回。

4銷售人員

由于許多公司缺乏相應的管理,個別銷售人員私吞貨款的情況屢見不鮮,主要采用收現款不入賬,伙同極少數醫藥公司人員共同做假帳,私自調貨等手段,此現象在藥業行業非常普遍,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

隨著各醫藥經營企業GSP認證工作的加強,和中國醫藥市場管理的規范,貨物風險問題將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在此過程中,如果企業不加強貨物的管理工作,由于大量藥品批發公司的破產.兼并和重組,在利益的巨大驅動下,如產生內外部人互相勾結共同侵吞貨款的情況.企業的損失將不可估量。

因此,在中國目前醫藥市場轉型的過程中,盡快建立一套有效的貨物控制體系,將貨物風險降到最低.是非常有必要的。針對中國目前大多數中小型醫藥企業的現狀和醫藥市場存在的問題,我建議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4.1組織結構支持:在銷售部門內部設置直屬銷售經理管轄的專門負責市場日常事物處理和監控的部門。主要聯通:市場信息收集和整理;市場管理:貨物,票據.回款,借支的日常事務。負責人應該有足夠的權力根據公司政策和市場數據決定是否發貨或追蹤貨物流出的最終去向。

4.2信息支持:以各獨立核算的市場為單位,建立單獨的,可即時監控的信息支持系統。發貨.發票,借支等銷售數據最遲必須在次日進入信息體系.并可隨時.方便的查詢和生成各類匯總數據.以免信息的失真和失效。發貨數據的錄入至少必須具有:市場,品種,業務單位,發貨時間.發貨數量,發貨批號,發貨方式,單位等項目,以保證在核查貨物時能夠輕松,快捷查出貨物的流向。

4.3貨物發運審核制度:依照GMP的管理規范,要求市場提供所有具有業務往來的單位的營業執照,藥品經營許可證,填寫業務單位基本情況表,并根據其歷史紀錄.劃分信用等級.依據不同信用等級核定最高信用量。公司負責貨物控制的管理人員依照其與最高信用量的比例,采取準予發貨.限制發貨和拒絕發貨三種手段.以控制貨物的發出。同時對于市場應予以嚴格控制,每次調貨都必須有公司局面同意書,方能辦理否則做私自調貨進行嚴厲處理。調貨結束后,必須及時憑有效調貨單,進行調帳,而不能僅憑市場人員的陳述。

4.4合同管理:中國歷來是一個重關系,輕合約的國度,這在市場經濟中是非常吃虧的事情,往往在發生糾紛時由于氣管必要的合約,導致損失難以挽回。作為藥品經營中的弱勢群體,醫藥生產企業在合同的簽訂中建議采用自己公司的統一格式。在合同中必須強調禁止銷售人員的現金收款和私自調貨,同時對于合同簽訂地點.違約責任.解決糾紛的辦法等也應予以充分重視。建議規范管理。所有貨物的發出都必須有合同簽訂。

4.5貨物流向:將提供有效貨物流向表作為銷售人員考核和借支的重要條件,以確定公司貨物的最終去向,最大限度的避免沖貨、私自調貨和市場人員離職后市場無法交接的情況產生。

4.6貨物核查制度:首先對現有的業務關系和網點進行一次拉網式的貨物和賬目核查,以確定企業現今所處的真實情況,以確定如何采取必要措施,減少損失。賬目核對中比較困難的在于貨物的調出和調入問題,應該抓緊時間,在市場人員的密切配合下弄清楚市場的實際情況。在初期賬目核對之后,需要建立定期與業務單位進行核對貨物和賬目的制度,主要由財務人員和負責貨物控制人員出面,市場人員協助參與,以書面的形式通過郵寄和直接核對等方式進行對帳,以核對公司和業務單位賬目的一致性,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對帳時間可選擇一年一次,對于信譽度比較差的或根據需要可半年一次甚至隨時對帳。

4.7靈活高效的應收賬款核查體系:有的業務單位根據發貨金額和回款金額以及貨物報廢價值等方面,決定應付賬款;而有的業務單位根據每次發貨和回款的品種數量決定應付貨物品種和數量,由于價格的頻繁變動的品種的眾多,兩種賬目在賬目中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企業需要根據各類業務單位不同的貨物處理方式,具備數量余額核對和金額余額核對兩種必要的手段.以方便業務單位進行對帳。

4.8辦事處貨物:對于辦事處貨物應該予以嚴格監控,一方面是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不允許生產企業直接銷售藥品,另一方面辦事處貨物失控在整個貨物風險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控制好了辦事處的貨物。貨物的風險就降低了一半。辦事處的貨物控制的關鍵在于控制發運數量和及時追蹤流向,貨物發出后在短時間內必須提供有效流向,否則將拒絕發貨。

篇8

一、我國國庫現金管理的功能特點【

內容回顧-國庫現金是指已經繳入人民銀行國庫單一賬戶,暫未支付的財政資金余額。國庫現金管理是指財政部門在國庫正常支出和資金絕對安全的情況下,特定的制度安排,對國庫現金定向操作,以最大收益的業務。其操作原則是要“三性”

《怎樣寫國庫現金管理拓展對策探討論文范文》由會計整理提供,轉載請保留地址: 繼續閱讀:怎樣寫基于因子淺析論文范文法的物流行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探討論文范文

(二)國庫現金管理追求更高的利息收益 國庫現金存量是來自稅收,是公共財政資源的一保值、增值,資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考量。國庫現金管理的操作方向宏觀調控的政策方向保持一致性,絕對的宏觀經濟效益,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三)是當年因時間差、季節差形成的暫時應支付而未支付的預算支出是當年國庫資金在收入和支出上的時間錯位來做短差。不對的。淺析【

篇9

論文關鍵詞:政府采購,尋租支付矩陣,演化穩定策略

 

一.引言

我國政府采購自1996年試點運行至今,采購制度不斷健全,采購規模不斷擴大,社會影響力不斷增強。與此同時,我國學術界對政府采購也做了一定的研究,但筆者認為,目前國內文獻大多都是定性研究而且深度不夠,僅少數學者運用博弈理論對政府采購作經濟學分析,如張雷寶(2002)對政府采購監管作了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分析;彭文兵等(2003)通過收益矩陣博弈分析了政府采購中尋租的形成過程及其外溢效應;王宏(2006)通過雙層次互動進化博弈模型研究政府采購制度的變遷,王宏(2007)還用靜態博弈模型研究了政府采購監督制度優化;后小仙(2007)對監管部門、采購方、供應商三方進行博弈分析,構建了反尋租目標體系。但這些論證只是從靜態的角度,在完全理性人的假設下進行博弈

分析。本文嘗試在有限理性的假設下,在相關研究的基礎上采用動態演化博弈方法分析政府采購中監管部門和采購方的行為選擇,強調動態性,找出影響博弈雙方行為策略選擇的變量,并據分析結論提出相應對策。

二.政府采購尋租監管的三方模型

我國《政府采購法》規定,政府采購是指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購目錄以內的或者采購限額標準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政府采購本是政府利用公共權力管理社會經濟的一種方式,但由于委托機制、監督體制、經濟體制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存在權利干預經濟、監管缺失等情形經濟論文,這些將會產生權力尋租。政府采購中的尋租包括設租與尋租,實際上是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1]。政府采購中的設租是指采購方利用權力對采購全過程進行控制,人為設置障礙,進而營造獲得非生產性利潤的環境與條件;政府采購中的尋租是指供應商利用合法或非法手段獲得供應特權以占有租金的活動[2]。政府采購的尋租行為導致政府開支擴大,納稅人負擔加重;導致行業壟斷,阻礙技術創新;影響供應商之間的公平競爭,導致尋租供應商與非尋租供應商之間的利益失衡,導致市場競爭秩序的紊亂;滋生集體腐敗乃至行業腐敗[2]論文下載。

政府采購在具體實施中會涉及多方行為主體,下面以監管部門、供應商、采購方這三方設立博弈模型,模型的假設如下:

1.假設監管部門不與采購方和供應商尋租,供應商和采購方可以選擇尋租和不尋租兩種行為策略。

2.假設采購方接受委托購買一批商品A,A的市場價值為V;實際的采購價格為Y;供應商行賄金額為R;監管部門的稽查成本為C;監管部門證實違規成功的概率為p,證實違規失敗的概率:(1-p),其中證實違規成功情況下監管部門對采購方的處罰為KR,對供應商的處罰為L(Y-V),其中K、L為懲罰系數;一般情況下Y-V-R>0。

3.各博弈主體的收益分別是[3]:

(1)采購方和供應商進行尋租活動,監管部門不稽查,則采購方、供應商、監管部門的支付分別為: R,Y-V-R,-(Y-V),供應商的行賄成本或采購人員收益R和尋租者收益(Y-V)獨立于模型之外,本文假設R,(Y-V)為固定值。

(2)采購方和供應商進行尋租活動,監管部門稽查,但不成功,則采購方、供應商、監管部門的支付分別為: R,Y-V-R,-(Y-V)-C。

(3)采購方和供應商進行尋租活動,監管部門稽查,且成功,對采購方收益R處以K倍罰款,對尋租者收益Y-V處以L倍罰款,則三者支付分別為:-(K-1)R,-(L-1)(Y-V)-R,KR+L(Y-V)-C。

(4)采購方和供應商不進行尋租活動,監管部門不稽查,三者支付分別為0,0,0。

(5)采購方和供應商不進行尋租活動,監管部門稽查,三者支付分別為0,0經濟論文,-C。

在上述假設之下,采購方、供應商、監管部門三方的支付矩陣如表1所示:

表1 采購方、供應商、監管部門三方的支付矩陣

 

 

 

監管部門稽查

監管部門不稽查

 

 

證實違規成功p

證實違規失敗 1-p

尋租

采購方

-(K-1)R

R

R

供應商

-(L-1)(Y-V)-R

Y-V-R

Y-V-R

監管部門

KR+L(Y-V)-C

-(Y-V)-C

-(Y-V)

不尋租

采購方

供應商

監管部門

篇10

關鍵詞:收益法,房地產估價,資本重獲率

 

一、收益法及其原理

收益法是國際上公認的房地產估價基本方法之一。其適用條件要求是:評估對象使用時間較長且具有連續性,能在未來相當年內取得一定收益;評估對象的未來收益和評估對象的所有者所承擔的風險能用貨幣來衡量。它與另外兩種基本方法即市場比較法和成本法相比,收益法相對較難,但它卻以其充分的理論依據在國外被廣泛應用于收益性或有潛在收益性房地產的估價中,在實際操作中,收益法集中的難點是未來純收益和資本化率的確定,特別是資本化率,對資本化率的確定準確與否,將極大地影響到采用該方法所得出評估結論的真實性和客觀性,造成房地產估價師輕易不敢使用該方法,使其常被束之高閣。在估價中僅用市場法和成本法,長此已往,將不利于我國房地產估價事業的發展。

收益法是運用適當的資本化率,將預期的待估房地產末來各期(通常為年)的正常純收益折算到估價時點上的現值,求其之和得出待估房地產價格的一種估價方法。論文參考網。收益法的理論依據基于預期原理,即未來收益權利的現在價值。它又分為直接還原法(direct capitalization approach)和折現分析法(yieldcapitalization approach)。直接還原法是將某一年的凈經營收入除以還原利率(資本化率)或乘以一定的收益乘數來求解房地產價值的方法。折現分析法是將投資期內各年預期的收益以一定的折現率折算到估價時點上的現值之和得出估價房地產價值的方法。

二、傳統資本化理論存在的問題

目前的房地產資本化主流理論認為,若待估房地產的未來純收益、資本化率都已知,收益資本化法的基本原理可用下式表示:

對于前兩種情況即①式和②式,收益法是一種現金流量折現的方法,必然隱含著幾個假設:1)房地產投資者必須將房地產純收益的一部分用于再投資。這與市場經濟的自由投資原則是相悖的,因為原投資與再投資兩個投資行為是相互獨立的,沒有必然的聯系,投資者可以自由安排其投資。2)再投資收益率必須等于原投資的房地產收益資本化率(見資本重獲率的分析部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也是不可能的,因為再投資不一定投資于房地產,即使投資于房地產,由于區域因素、房地產類型、房地產位置、物業的新舊程度等影響投資風險的因素的影響,再投資的房地產收益資本化率也不會與原投資的房地產收益資本化率相同甚至相近。3)所謂資本化率實際上是折現率。而折現率與實際資本化率無論在含義還是數值上都是不同的,因此,這種折現率若按資本化率確定,必然存在一定的偏差。既然傳統資本化理論的這幾個假設都是錯誤的,應用傳統收益法進行房地產估價的準確性必然會受到影響。

三、問題的解決

由于投資購置有收益或有潛在收益房地產,是一種投資行為,而非消費行為,因此與其說是買房地產本身,還不如說是購買該收益性房地產的未來收益,這是收益法的理論基點。但這種收益對于房地產投資者來說卻不僅僅是投資收益,還包括投資回收,因為任何投資者都可以將資金作為定期存款存入銀行,每年取得利息,到期取回本金,進行投資與存入銀行相比,區別僅僅在于后者基本無風險但利息率低,前者有風險但收益率高,高收益是對高風險的補償,而投資卻必須回收,否則投資者便寧愿將資金存入銀行取得利息而不進行投資。所以任何投資者都需要在投資期限結束前收回全部投資,以便繼續投資或存入銀行。國外收益法的資本化率就是由資本收益率和資本重獲率(Capitalization Rate)組成,前者體現投資的報酬,后者體現投資的回收,這種做法值得我們借鑒。下面我們看一下引入資本重獲率后資本化率的計算方法。

四、資本收益率的確定

資本收益率是從房地產純收益中提取作為資本收益的部分與房地產價格的比率,其數值的確定是求取資本化率的關鍵。傳統資本化理論的資本化率實際是資本收益率,因此資本收益率可按傳統收益法確定資本化率的方法加以確定,主要有以下四種方法:(1)市場提取法(2)安全利率加風險調整值法(3) 投資收益率排序插入法(4)投資復合收益率法。這四種方法的關鍵都是確定房地產投資的風險,在這里暫不論述。

五、資本重獲率的分析

資本重獲率是從房地產未來各年的純收益中提取作為資本回收的部分與房地產價格的比率。要理解資本重獲率的涵義從而正確的計算其數值,必須先討論下面兩個問題。

1)投資與風險:資金有兩種獲取收益的方法:一般投資和無風險投資。無風險投資是指將資金作為定期存款存入銀行或購買國家債券,其收益是存款或債券利息,收益率較低,但基本沒有投資風險,可獲得穩定的收益并按期收回投資;一般投資是指無風險投資以外的投資即有風險投資,其平均收益率較高,但存在投資風險,收益率可能比無風險投資還要低,甚至不能收回投資。論文參考網。任何投資都要承擔投資風險,投資收益是對投資所承擔風險的回報,投資風險高則投資收益率高,投資風險低則投資收益率低。

2)投資與再投資:再投資是指將房地產純收益的投資回收部分在全部投資收回之前進行有風險投資的行為。如前所述,原投資與再投資兩個投資行為是相互獨立的,原投資收益是對原投資所承擔風險的回報,再投資收益是對再投資所承擔風險的回報,兩者都應歸房地產投資者所有,而傳統資本化理論實際將再投資收益歸房地產出售者所有,這必然使計算的房地產價值增大(詳見下面分析),影響估價的準確性。

下面看資本重獲率的兩種計算方法。

1、償債基金法

由于上述原因,雖然實踐中房地產投資者幾乎總是將房地產純收益的投資回收部分進行再投資,但在求取資本重獲率時卻不能按再投資計算。不進行再投資時房地產投資者必然將該資金存入銀行或購買國家債券,于是,房地產收益年限結束時其未來各年的資本重獲與該資本重獲的存款或債券利息之和應等于房地產價值。論文參考網。即:

上式與傳統資本化理論的房地產價格計算公式②完全相同。因為銀行定期存款利息率或國家債券利息率肯定小于資本收益率,所以用傳統資本化理論計算的房地產價格要高于其實際價值。

2、直線法

由前述討論可知,用上式計算資本重獲率時所得房地產價格要低于其實際價值。

參考文獻:

1、艾建國、吳群主編:《不動產估價》,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年版。

2、張協奎主編:《房地產估價》,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年版。

3、俞明軒、豐雷編著:《房地產投資分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