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8 15:25: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市場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金融市場學課程,是學習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一個入門課程,幾乎所有開設經濟管理專業的高校在教學中都安排了教學任務,但是由于授課老師教學質量水平和教學方式方法的影響,學生對金融市場學的認識和最終的學習效果不盡相同,隨著高校課改工作的不斷深入,金融市場學的教學方法改革工作也正在穩步展開。
二、金融市場學教學面臨的問題
(一)教學思想陳舊
之所以經濟管理專業將金融市場學列為經濟管理專業的入門課程,主要是因為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經濟管理體系在國民經濟建設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這個體系的建設,與非公有制經濟實體所做出的貢獻是密不可分的,但是,由于受到計劃經濟體制下固態思維模式的影響,很多任課講師對非公有制經濟一直持排斥態度,以至于在講金融市場學的時候,更多的內容側重于“金融”,而刻意的忽視“市場”,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誤導了學生對金融市場學的正確認識,還使學生對了解整個金融經濟體的構件格局產生了影響,實屬人為因素。
(二)教學環境單一
金融市場學的學習過程,不僅要根據教材內容進行課堂解析,還要針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詳細的講解一些經濟管理或者是金融市場中的案例,這些案例的時效性很強,甚至是有的相同的經貿業務在不同的金融環境下最后的結果是完全不同的。這就需要老師緊扣時展的主題,選擇較為新穎的教學案例給學生進行講解,而不是一成不變的照本宣科。那種單一的教學環境下的實際授課效果,非但讓學生達不到對經濟管理學有深刻的認識,反倒會對學生今后的專業知識學習產生一定的影響。
三、金融市場學教學新方法
(一)將實踐教學列為重點
金融市場學中的理論內容固然重要,但是就目前我國的實際經濟管理格局而言,目前還處在一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的階段,在資本市場和經濟金融環境中存在很多變數,要驗證所學理論知識是否正確,需要通過一定的實踐來完成。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就必須要將實踐教學列為重點內容。這樣做一是能把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模式發揮到最大效果,二是能讓學生在實踐崗位上總結一定的實際工作經驗,對以后的職場規劃能有很大的幫助,三是對非公有制經濟體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所起到的作用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對客觀的了解我國經濟管理組成能有很大的幫助,四是能讓學生既能把在課堂理論過程中在實習實踐中得到明確的解析,還能把在實習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存在的困難再帶回課堂上進行分析;五是通過這種主觀能動性學習的轉變,還能鍛煉學生的自我掌控能力和一定的社會交際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的。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組織這種實習實踐學習過程中,校方最好是能讓學生接觸較多的經濟實體,不要局限國企和金融經管單位,因為受到體制的影響,這些單位中許多經濟數據的上報過程較為漫長,而學生的實習實踐周期受到一定的時間限制的,盡量找一些民營經濟體或非公有制經濟體給學生創造學習的機會為最佳。在這些經濟體內,會計和金融措施應用較為靈活,能讓學生在較短的實習實踐過程中最大化的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二)增加案例教學內容
在課堂教學階段里,理論知識是需要有實際內容來驗證的,所以穿插著理論知識,期間要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大量的實際案例來作為印證。這其中也包括學生通過實習實踐總結出來的問題,這種問題是學生自己在日常的工作中接觸到的,講解起來既得心應手又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任課老師在選擇案例的時候,不要單純的考慮既成事實的成功案例來進行講解,還要綜合一些經管和金融操作中不成熟甚至是失敗的案例拿出來講解,因為無論是貿易還是金融經管過程,都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只有最大化的規避了這些風險,才能使其獲得利益最大化的成功。另外,任課老師在進行案例備課的時候,一定要參照離教學環境最近的時間段來進行選擇,這樣有的放矢是為了能配合理論的時效性,讓二者產生自然的融合,如果拿二戰時期的經濟環境來套用美國次貸危機下的金融措施的話,那就貽笑大方了。與此同時,要充分地考慮中外不同經濟背景和時代背景下的案例因素,不考慮經濟基礎而單純的講解外國成型的金融案例的話,那對于綜合分析整個經濟管理背景是不利的。
(三)與其他課程做好銜接和融合
金融市場學是經管和金融范疇里的一個基礎課程,無論學生的日后專業方向是財政學、會計學還是金融學、經濟學,都要將金融市場學作為基礎,經濟管理專業沒有一個特定的學科分類概念,其中很多知識是互通的,所以在理論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授課老師可以嘗試著將一些其他學科的內容與之想融合一起學習。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對專業知識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還可以通過其他專業知識的學習,來印證金融市場在整個經管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能樹立學生更強的學習信心,增加學生對金融市場學甚至是經管專業的學習興趣。
四、結束語
篇2
我在直奔中心閱讀教學中,一般采取以下幾種形式。
一、從抓中心詞入手。
有些課文可采用提煉中心詞為直奔中心的突破口。我在講授《一個蘋果》一文時,首先讓學生通讀全文,著重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在戰火紛飛的夜晚,我被這種出自階級友愛的戰友間的關懷激動著,迸出了幸福的,驕做的淚花。)直奔句中的中心詞“關懷”,再抓住各相關部分迂回開拓,牽動起因、經過。如:事情發生在什么時間、地點,有哪些人物,蘋果是怎樣來的;戰士間是如何傳遞蘋果的,一共傳遞幾次;找出描寫蘋果的句子,畫出描寫戰友們干渴的句子等問題。通過認真思考,仔細琢磨,反復讀、議,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了課文內容并開拓了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
二、從抓中心句入手。
《幸福是什么》這篇閱讀課文,講的是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指導下,經過親身的勞動實踐,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義的故事。文字淺顯易懂,篇未點題,中心突出,如果教學仍從部分出發,沿著字、詞、句、段的順序講讀,學生則會感到味如嚼蠟。教學時,我在學生通讀課文后,引導學生單刀直入中心句“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作為突破口,再順著這條中心線索向前逆推、讀、議全文。根據文章的結構,我是這樣處理的:在學生掌握中心句后,然后用“三個牧童有著不同的經歷,他們是怎樣體會到自己‘幸福是什么’這個念頭的?”“三個牧童做了一件什么事?他們為什么要做這件事?”逆推擴散去理解課文,最后根據板書內容,按作者的寫作)順序總結全文理順作者思路,這樣把學生的思路和文章的思路統一起來,收到了點面結合的整體性效果。
三、從抓中心段入手。
篇3
在傳統的教學是一種"以老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育方式,強調老師在教育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形成一種"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的教學氛圍。這種硬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使學生與企業對人才的需要不平衡,最終不利于學生的就業。
二、市場營銷教學改革的方法
1.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技工院校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明確課程教學的目標,要堅持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來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對市場營銷知識的應用能力及面對突發狀況的應變能力,同時也要重視培養學生對市場營銷的創新能力。授課教師要了解千變萬化的國際狀況,注意觀察國際最新動態。因為市場營銷與現實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只有了解實際情況才能更好地進行市場營銷。同時老師也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對市場營銷教學的內容進行改革,因為市場營銷專業是一門與現實相關度很強,實踐性較強的綜合性專業。
2.注重學科能力的培養
(1)專業能力。在對市場營銷進行教學改革時,要注重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學科能力的培養。市場營銷專業的同學應該具備市場營銷所需要的基本素質和專業能力。消費者是市場營銷的主要對象,學習市場營銷必須了解消費者的需要。這就需要學生對社會情況進行調查,他們需要制定計劃、安排方案及執行調查。
(2)精神能力。技工院校也可以請一些專業人士在學校進行講座,教會學生如何克服困難、擺脫挫折,能夠在挫折中前進。因為學習市場營銷專業需要吃苦耐勞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是還要利用好市場這個資源庫,學生可以在空閑的時間參加一些活動,以便對市場有更好的了解。同時也可以更好的鍛煉學生的溝通與交流能力。
3.建立專業指導制
在工商系的老師中,建立市場營銷專業指導制,要在市場營銷教學改革中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市場營銷專業是一個很容易碰壁的專業,有些學生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就輕易放棄,缺乏克服困難的自信,這時候學生往往容易自報自棄。而教師作為指導員就應該對學生指點迷津,帶學生走出誤區,幫學生理清思路,進一步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精神。讓他們在市場營銷專業上能夠有質的提高,從而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滿足企業對市場營銷人才的需要,最終使培養的學生得到市場的認可,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
4.參與者
老師在對市場營銷專業學生進行教學時,不要過多的發表自己的觀點,更不要與學生爭論,更不要強迫學生接受自己的觀點。在課堂討論時,老師應該以參與者的身份發言,要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主,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從而使市場營銷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結論
篇4
根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全國在冊的翻譯公司數目龐大,達到了15039家。這些翻譯公司的總部大部分都設在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城市中,如:北京、廣東、上海等。這些翻譯公司對筆譯崗位的要求具有不同的側重方面,主要有翻譯經驗、英漢語言水平、個人素質、學歷、證書、知識面、計算機應用能力等要求,其中有的翻譯公司占其中3項,而有的則占了9項。但是80%的公司都要求翻譯人員具有一定的翻譯經驗,并且有的公司要求有20萬字的翻譯量,有的公司提出要具有至少1年的翻譯經驗。而對中文要求一般是表達流利順暢,具有扎實的基本功,對英漢語言的水平要具有專業英語八級或者英語六級。另外,這些公司對翻譯人才素質的要求各有不同,但是都要熱愛翻譯工作、善于工作、責任心強、善于溝通、誠信守時、認真細致。而對學歷和證書方面,大多數公司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求都在本科以上,這說明大多數公司對應聘者的學歷和證書仍然很看重。除了學歷和英語水平證書之外,還要求具有“通過國家口筆譯二級以上者優先”或者“持有人事部二級筆譯證書者優先”的翻譯證書。同時對計算機應用能力和知識面方面,大多數翻譯公司越來越重視譯者的行業背景知識和計算機軟硬件操作能力。在對翻譯軟件的使用上,翻譯公司提出了特別的要求,即:譯者要會使用翻譯軟件或Trados翻譯軟件等,并且會優先考慮錄用這部分人。而在工作時間上要求譯者最好原來是自由譯者,要有充足的時間來應對比較大的工作量。一部分公司比較關注譯者的效率和閱歷,要求具有翻譯速度和出國經歷。還有一部分翻譯公司比較關注翻譯理論,要求譯者要具有市場對理論的作用認識。而對使用設備,一部分公司也有一定的要求,要求譯者會使用打印機、傳真機、復印機等辦公設備。由此可見,一般情況下,適合翻譯公司的人才需要具有一定的英語水平、翻譯經驗,至少本科學歷,具有比較寬廣的知識面,能夠熟練操作計算機,同時要具有責任感,熱愛翻譯工作,掌握一定的翻譯理論,善于與人溝通合作,會使用翻譯軟件,熟悉掌握辦公室設備,要誠實守信,講求效率,具有充足的時間,最好能進行中英互譯。
二、基于市場需求的翻譯教學策略
(1)根據翻譯市場的要求,合理設置課程,做到理論和實踐兼顧設置合理的課程重點在于翻譯方向課堂教學與集中實訓并重,課程要做到理論與實踐兼顧。英語專業教學大綱對英語專業畢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為了使學生在畢業的時候,能夠達到一定的英語翻譯水平,要根據大綱開設所有必修的專業課程,使學生能修夠學分,從而達到市場對應聘者語言水平的要求。首先,口譯具有獨立的特性,通過一系列翻譯課程設置將翻譯方向體現出來,構成口筆譯課程組。同時,要開設入門課程和交替傳譯。其次,市場對翻譯經驗要求最高,因此,在課程設置上,在學期授課任務完成之后,可以增加實訓環節,并且學生在學期末或者寒暑假等時間段中,為了達到一定的翻譯量,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大量集中實訓。同時,在理論課的基礎上,課堂教學環節可以開設高級英漢筆譯和高級漢英筆譯課程,增加學生語篇翻譯的實踐。再者,在翻譯理論方面,為了使學生了解各種翻譯理論,掌握各種翻譯技巧,可以開設英漢互譯基礎和翻譯概論課程。除了翻譯理論與實踐課程之外,還可以設置一些選修課,作為理論與實踐課程的補充,如開設一門或者多門翻譯鑒賞類課程,重點在于批評和鑒賞。在品讀經典翻譯的過程中,對比不同的譯本,從而培養學生的翻譯感。另外,在實訓環節學習中,針對市場要求的翻譯軟件使用上,不用單獨開設一門課程,可以教會學生邊學邊用,在翻譯實訓室中安裝一套翻譯軟件,增強學習的效果和效率。翻譯方向的課程設置主要包括理論課程、實踐課程、鑒賞課程。其中理論課程可以開設英漢互譯基礎和翻譯概論;實踐課程可以開設高級英漢筆譯、高級漢英筆譯、集中翻譯實訓等。而鑒賞課程可以開設翻譯與鑒賞等。
(2)增強學生筆頭翻譯的基本能力,調整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翻譯的能力2000年,《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中提出:“使學生具備筆頭翻譯的基本能力是筆譯課的目的所在。”在沒有普及互聯網的時候,翻譯工作者翻譯工作主要靠筆、紙和各種紙質詞典以及百科全書,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構成翻譯能力的因素也發生了變化,翻譯能力的核心便成了雙語能力、查閱工具書的能力、雙語轉換能力等,因此,翻譯教學的內容要作出相應的調整。互聯網普及以后,在語言能力的基礎上,翻譯能力有了新的內容,增加了網絡溝通能力、計算機軟件、硬件應用能力以及電子工具書使用能力等,特別是翻譯軟件的應用能力。由于社會發展和需求,翻譯能力的構成有了拓展,因此,在研究翻譯能力的基礎上,翻譯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就要進行相應的調整。翻譯教學內容涉及到了翻譯實踐、翻譯理論以及翻譯鑒賞三類課程。而這三類課程比較容易分清,內容差別很大。在教學實際中,如何分析翻譯實例是任何理論講授都離不開的,但是在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中,所有翻譯方向課程組的課程實際上都體現著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因此不能不提到翻譯理論。為了避免在不同課程中重復相同的內容,根據課程設置,課程組教師要明確每門課程的教學內容。首先,在理論課程中,一般情況下,英漢互譯講授過程中使用的譯例是句子和短語,其基礎的授課內容是最基礎的翻譯入門課程,也是基本的概念和翻譯技巧。而翻譯概論的授課內容從翻譯研究的角度上授課,是各種翻譯理論流派和翻譯研究的熱點問題,一般情況下,在講授的過程中使用的譯例是句群和句子。其次,高級英漢筆譯和高級漢英筆譯的內容是不同文體的語篇翻譯,在實踐課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實踐基礎上的譯文評析,教師講授文體特點與翻譯策略之后,才組織學生進行語篇翻譯實踐。而集中翻譯實訓的內容主要是大量翻譯應用文和少量翻譯文學語篇。另外,一般情況下,翻譯鑒賞課程通過比較分析,選擇有多個參考譯文的語篇翻譯,選出最佳譯文,或者對所有參考譯文討論出一個最佳譯文。綜上所述,翻譯課程的內容明確化主要有理論課程、實踐課程以及鑒賞課程。其中理論課程包括英漢互譯基礎和翻譯概論,教學內容主要有基本概念、翻譯技巧以及翻譯理論流派和翻譯熱點問題等。實踐課程主要包括高級英漢筆譯、高級漢英筆譯以及集中翻譯實訓,教學內容有大量應用文翻譯和少量文學語篇翻譯等。鑒賞課程主要包括翻譯與鑒賞,教學內容有多個參考譯文的語篇翻譯。
(3)針對不同課程,采用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方法,綜合提高學生的素質為了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課堂教學需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針對不同課程,綜合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的翻譯責任感、溝通能力和團隊意識。首先,對于理論課程來說,教學方法要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教學主要是講解理論,以學生翻譯練習為輔。其次,對于實踐課程來說,課堂研討是教學方法的主旋律,教師的教學方法要指導學生的翻譯實踐,充分體現出學生翻譯實踐的價值。同時在課堂上,對于高級英漢筆譯和高級漢英筆譯來說,學生做翻譯的話,教學效率不會很高,因此,最好就是課上師生討論,鼓勵學生課下完成翻譯。在每次上課的時候,教師要講評學生譯文,通過課程網絡平臺和電子郵箱布置作業,并且教師可以上課的時候,選取部分學生上臺講評自己的譯文。同時師生之間、學生之間要積極地互動起來。而在一定的時間段內,集中翻譯實訓室模擬翻譯工作者的工作環境,集中進行大量翻譯實踐。翻譯工作的密度高,強度大,因此,教師的教學方法需要做好項目管理和譯審工作,不能和平日的課堂教學一樣,學生需要扮演譯者和校譯角色。另外,為了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在實踐課程中,教師布置任務的時候,可以把學生分成翻譯小組,便于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再者,翻譯語料在鑒賞課程中,要求教師能夠以理服人,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并不是完全憑直覺對譯文作出評論,因此,準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備課的時候,教師通過比較、分析、師生討論等方式,有針對性地選取有多個參考譯文的主體語篇供課堂使用,從而得出最佳譯文。這類課程的教學方法最好是以師生討論為輔、教師講授為主。不同翻譯課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對于教學方法的選擇會有所側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實現翻譯人才培養的目標,教師需要靈活應變,充分備課,不斷調整和完善教學方法。
三、總結
篇5
這樣方式的優點在于教師可以更容易的地組織課堂教學,學生也可以進行比較連貫性的思考。與此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還可能存在不思考的學生,這會嚴重使得有些小組中的學生沒有積極的參與到討論中。所以,在市場營銷的教學中,要將小組性的分析和層層遞進的方法相結合。這樣不僅發揮了教師的指導性作用,同時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在高校的市場營銷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都是以學生為客體、教師為主體的關系,兩種之間是支配和被支配關系。在整個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完全處于非常權威的地位,這樣會促使學生尊重權威性,嚴重導致了學生的創造性的發揮。
2案例教學在實際市場營銷教學中的應用步驟
為了對案例教學的參與性和適應性進行認真貫徹,并在高校市場營銷中更好地使用案例教學,只有穩扎穩打才可以對高校案例教學的實際優勢發揮到極致,才能真正成為在營銷教育中的重要途徑。步驟一:首先,就是對案例的選擇在對高校市場營銷進行案例教學時,需要很多的教學案例,所以對案例的選取是教學案例中首要的條件。對于案例的選取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具有本土性的案例:其真正含義就是要貼近生活,走進學生們共同關注的事,可以從我國企業的營銷活動的實際現狀出發,去選擇一種學生們關注和熟悉的公司進行實質上的市場營銷案例,讓學生利用我們所學的營銷理論進行仔細的分析,這樣有利于學生對興趣的激發。其二就是注意案例的專業性和深淺程度,高中案例教學要以相應的教學改革為主要重點,并且在案例上要對案例的問題設定進行強調,要讓學生自己掌握的同時,給予一定的時間進行分析。步驟二:進行課堂的組織高校市場營銷的案例教學是最重要的中心環節,主要包括了班級探討和小組探討兩個部分。在小組探討的環節中,可以給予學生自己發表意見的機會,可以在意見上存在不一致的現象,在經過一番討論之后,對一致的意見分到一個小組,對于那些不一致的現象可以拿到全班范圍之內進行討論。步驟三:進行相關的歸納和總結首先,要進行教師的總結在對案例討論結束之后,相關教師可以進行及時的歸納和總結,這里的總結并不是要直接的給出答案。對于問題來說并沒有一個十分標準性的答案,只是對本次案例的理論知識和難點進行探討和解決。其次,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學生所進行的總結是案例授課教學中最后的環節,主要要求學生自己寫一個案例的分析報告。在案例中的分析和探討中對所獲得的問題進行總結。通過對問題的分析來進一步對相應知識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對于高校營銷案例教學的改善建議和相應的思考
3.1可以充分發揮高校教師在營銷案例中的主導性作用。
對于高校市場營銷的案例分析所發揮的實際效果直接取決于在教師的教學中對學生是否進行合理的引導。高校教師在進行案例分析時要積極掌握案例材料中所存在的的問題,積極地引導討論的方向,同時要求提出不同的見解。
3.2積極重視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從而提高學生合作的能力。
學生在高校案例教學的市場營銷中起著很大的作用,對于案例的組織以及對案例的討論都要讓每一個學生參與進去。相關教師可以根據營銷課堂上的章節進行調查性問卷,以此來充分了解學生比較擅長的案例。
3.3靈活地利用相關的案例教學。
在高校的市場營銷教學中,相關教師應該依據實際內容的需要去進行靈活的案例教學,以此來充分保證在實現教學的前提下注意相應教學的多樣性。以案例教學為主要的教學模式,將實際的理論性知識完全融入到實際的案例中去,結合案例進行分析和探討,最后歸納營銷的理論性知識。
4結語
篇6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眼睛可以捕捉到的信息,我們只能記住其中的10%;聽到的信息,我們只能記住20%;但如果綜合所有的感官經歷過的事情,我們一般都可以回想起其中80%的內容。在美國,有一家“雨林咖啡廳”,當消費者走進餐廳的時候就會聽到潺潺的流水聲,還會看到巖石中升起迷霧,皮膚會有酥麻的感覺,最終消費者還會聞到熱帶的氣息,口感清新、心中感動。“雨林咖啡廳”是用五種感官綜合刺激成功的案例。也就是說,越多感官參與的體驗,越是難忘。因此,體驗式學習就是讓學生改變以往僅僅使用手和耳的學習方式,改成用親身體驗的學習,這樣對所學的內容就難以忘記。
二、體驗式學習的特點
1.主動學習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是中心,學生只是在聽講、記筆記。但是,體驗式學習就要求學習者發揮主動性,讓他們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變成學習的主體。體驗式學習追求的是學習者的積極參與。如果沒有這種主動參與的精神,不能稱為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
2.寓教于樂
寓教于樂是教育界孜孜追求的,它能夠最大程度的對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激發。寓教于樂的樂應有兩方面的意思,其一是指教師傳授知識的時候用一個載體,而這個載體是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就意味著,在教學的過程中,盡可能用快樂的方式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其二是老師使用娛樂的教育方式,使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而“體驗式學習”的提出,為寓教于樂提供了可能。寓教于樂,“樂”不僅是教師提出的樂趣更是學生主動體驗到的樂趣。學生學得快樂,才是這種教育方式所追求的效果。
3.學以致用
傳統教育的最大難題是怎么樣學以致用,其中一個原因是,很少有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實際問題的解決,同時也沒有給學生提供一個解決實際問題的平臺。所以,學習是一種實踐,這種思想是學習者需要逐漸認識到的。知識沒有應用的地方,也就變成了一個個僵硬的文字,并隨著時間的推移從腦海中慢慢的流失。體驗式學習的主要優勢是,一個運用知識的平臺被提供給學生,使學生順利進入真實的環境中進行知識的交流和使用。
4.虛實結合
體驗式學習的方式需要一個情境,是把學習的過程移植于一個虛擬的或真實的情形之中。最關鍵的是,一種發展的眼光和態度是教師在進行情景化教學中應該具有的,認識到情境學習不只是讓學生做一些死記硬背的表演。事實上,在學習的道路上模仿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一味的模仿而忽略了創造。如果只是進行不斷地模仿,一旦學生遇到實際情況,就會不知道怎么樣去處理,這是因為他們在模仿的過程中對真正應該掌握的東西沒有掌握。
三、體驗式教學在市場營銷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1.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一種在體驗式教學的基礎上整合理論與實踐得出的,通過學生分析案例,來學習如何把營銷的理論應用到實際情況之中。在進行案例教學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收集案例;其次,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最后,要對案例學習的效果進行總結,以便發現其中的不足,在下一次教學中進行改正。
2.任務教學
所謂的任務教學,就是老師把所要掌握的知識點隱含在舊的知識點當中,學生在和老師進行積極交流的基礎上,對任務深入的分析,并在輕松的氛圍中完成任務。在市場營銷課程教學中,這種教學方法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
3.模擬教學
所謂的模擬教學就是在教學中設置一種情景,結合實際的角色扮演,進行一系列的營銷活動。體驗式教學所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沙盤模擬教學,它具有很高的“模擬”性,讓學生進入一個營銷行業中,深入的進行市場研究、組織企業生產、進行企業管理,這樣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這種模式中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領悟。
4.實踐教學
走出課堂是體驗式教學的主要特點,離開學校,走向社會,積極的進行企業實踐。在對市場營銷進行教授的時候,學生要到企業中進行實地的考察和進行實踐操作,通過現場觀察和對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進行分析,讓學生更感性的認識市場營銷,這是結合理論和實踐的一種較好的教學模式。
四、結語
篇7
一、明確誦讀重要性
要想通過誦讀取得良好的古詩文教學效果,師生必須要明確誦讀的重要性,端正誦讀的態度。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而古典詩文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熠熠閃光的瑰寶。無論是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還是唐宋家散文、元曲,都因為語言凝煉,意境深遠,音韻和諧而膾炙人口。特別是入選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古詩文更是“不著一字,盡顯風流”。但面對這樣的美文,仍會有一部分教師覺得平時的教學進度比較緊,沒有那么多課堂時間用在誦讀上,課堂應該是用來講解文意的。有些學生也認為朗讀費時費力,得不償失,從而不愿全身心地參與到誦讀中來。往往是語文教師滿懷期待讓學生朗讀,而學生大都神態扭捏,一副極不情愿的樣子,經過多次激勵鼓舞之后,仍是不能夠大膽誦讀。這樣反復多次之后,教師失去了組織誦讀的激情,學生更是對誦讀提不起興趣。
其實正如所說:“非高聲朗讀則不能展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唯有以聲情并茂的獨特方式,創造性地演繹作品,才能拉近與古人的距離,與之氣息相通,才有可能領會文章的神韻,達到陶冶情操,美化心靈的目的,才會有“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的效果。
二、認真指導學生誦讀
在平時的古文教學中,可以結合不同的教學環節安排不同形式的朗讀。
(一)預習階段
在預習階段應要求學生將文章中難讀準的字詞標明注音,然后以正確的語音語調通讀全文。接著讓學生嘗試揣摩古詩文的情感基調,并試著用獨特的聲音來演繹古詩文。這是個預習過程,學生可以自己單獨完成,也可以和同學結成小組,相互誦讀,或者是幾人分部分朗讀。如《望月懷遠》這樣的短詩,更適合個人誦讀,小組其他成員點評。而《春江花月夜》則適合幾人分部分誦讀,通過小組成員根據各自聲音特色分部分朗讀,會讓學生更好地沉浸其中,激發誦讀的激情。
(二)課堂講解階段
在古詩文的教學過程中,采取誦讀方式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切記不能為了讀而讀,一定要根據教學目標,設計與教學環節相匹配的誦讀環節,一般有以下幾個部分。
1.初步感知,展示預習成果
教師提問古詩文的感情基調,學生回答并試著朗讀。在這個階段,教師不必對學生的朗讀有太多的苛求,畢竟還沒有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學生不可能完全領悟文章內涵,因此,還不能生動誦讀古詩文。在這個階段學生只需要讀準文章中的字詞,同時能夠說出全文的感情基調,用較慢的語速朗讀便可以了。
2.深入探究文本,加強文本理解
在這個階段可以請全班學生齊讀要講解的部分。如在講解《揚州慢》時,提問“本詞上闋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揚州城現在的特點”時,就請全班齊讀這首詞的上闋部分,加深對上闋的印象。又如提問“從全詞看,哪些詞句能體現‘空城’”時,就請全班學生齊讀全文,加深學生對全文的印象。在這個過程中,雖然較多的采用集體誦讀的方式來展開對文章的學習,但在學生齊讀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引導學生的誦讀貼合文本本身的情感,不能隨意地讀。
在古詩文講解階段,除了齊讀之外,也可以結合所講解內容請學生朗讀其中的某一部分。例如在講解《燕歌行》時,由于整首詩結構明確,因此可以在講解完每一部分時,根據這一部分所體現的情感,請不同的學生朗讀不同部分。
3.課堂小結,升華情感
在這個階段,學生已經充分理解了古詩文所講的內容,因此對學生的朗讀要求比較高。要求學生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的誦讀中去,盡量做到與作者的情感相契合,用自己獨特的聲音來對文本進行合理的再創造。
一開始,學生也許不能夠很好地展示自己所領悟到的內容,教師要在這個時候及時進行引導。必要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聲情并茂的示范誦讀感染學生。我們都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無疑是學生最好的榜樣。教師在示范的過程中一定要準確把握文章情感,盡量引導學生目視其文,口發其聲,耳聞其音,心通其情,意會其理,想其神態,仿其語氣,品其心態,做到和作者進行情感交融。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可以適當配上一些合適的音樂,增強感染力。
如果教師覺得所教文本,自己誦讀起來不能達到很好的示范效果,可以選擇播放誦讀錄音來熏陶學生,幫助學生升華對文章的理解。
古詩文大都可以配樂吟唱,教師如果有這方面的專長可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導學生試著吟唱詩詞。如李清照的《一剪梅》,現代人改編成《月滿西樓》,歌曲優美動人,而且很好地傳達了原文的情感。因此讓學生唱一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課后復習階段
在課后鞏固階段,教師不能放松對學生誦讀的要求,一定要學生及時地背熟或者吟唱出所學的古詩文。這能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也是對中華古典文化的一種傳承。
三、著重培養學生的誦讀興趣
興趣,是指良好的情緒,人們對生活中一定對象和現象的積極的特殊傾向,心理學稱為“興趣”。只有培養了學生誦讀的興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在誦讀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誦讀興趣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努力:
教師應對學生的誦讀給予及時的以鼓勵為主的評價。學生的努力需要得到教師的肯定,教師要富有耐心地引導學生進步,不能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要用合適的評價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
開展誦讀比賽。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小組競賽,也可組織班級詩歌朗誦會,讓學生在競賽的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增強誦讀的興趣。
篇8
基于上述的認識與實踐,要在中學化學課教學全過程中貫穿與實施素質教育的精神實質,必須努力改革教學活動,不斷創新立異、務實考證、演變求活、寓教于樂。
一、抓住特點,創新立異,深化教學內容的改革
首先,教學內容要新,必須按照教學大綱要求,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認識水平和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注重抓住教材結構與教學程序的新動態、新特點,不斷創新。對同一教學內容,可以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講解、分析、練習,效果往往大不一樣。在教學活動中做到常教常新,同中求異,教中務實,練中求新,就能使學生感到新奇有趣,學習情緒倍增。比如講授“物質的量濃度”概念時,教師一般只是給出反應條件讓學生根據公式求得物質的量濃度,但從另外一種角度設置問題考究時,要提出已知一定溫度下某飽和溶液,應知哪些條件才能求出該溶液物質的量濃度?這樣的提問構成懸念,常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欲罷而不能”的狀態,去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這樣,不僅加深學生對物質的量濃度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助于開拓學生思路,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是教學形式要新。必須從實際出發,講究實效,改變陳舊的傳統的教學方法,實施符合學生認識規律的“啟發式”、“導學式”方法和手段,科學地安排教學程序、課堂講解量、練習量、媒體使用量和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量、教學的深難力度。還要借助直觀教具示范,著力營造一個化學氣氛,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加深領悟。例如,“硫酸的性質”一課,教師結合教材補充了濃硫酸使蔗糖脫水形成“黑面包”的演示實驗,學生目睹了生動的實驗后,求知欲十分活躍,不但能回答蔗糖變黑的原理,而且還能觀察“膨脹”、“冒煙”等自然現象,為后邊學好濃硫酸與碳的反應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圍繞中心,力求務實,深化教學實踐的改革
教學過程是由許多環節組成的,備課是教好課的基礎,教師要遵循教學大綱、教學原則和教學基本規律,鉆研教材、閱讀資料,挖掘教材的聯系性、針對性、科學性、趣味性,既備學生又要注重學法的探索與指導,防止出現備而不教或教而不備的脫節傾向。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等都是由實驗確定的,為此教師的每一步必須務實、規范。如“制取氯氣”的實驗,教師對氣密性檢驗、加熱方法、氣體收集、尾氣處理等操作,在課前必須做好充分準備,在課堂上才能引導學生定向觀察現象,提醒學生思考問題,增強演示效果。又如金屬鈉與水的反應現象繁雜、變化異常,教師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題引導學生觀察,幫助學生消化、鞏固。鈉塊為何浮在水面而不沉底?反應過程中鈉是怎樣變化的?其原因何在?把鈉塊投入CuSO4溶液后,又會產生什么現象?并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指出氧化劑和還原劑,進一步認識鈉金屬的密度、熔點與強還原性等化學性質,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精講多練,貴在求活,深化教學方法的改革
巴班斯基說:“每種教學方法就基本要素來說都是相對辯證的,它既有優點又有缺點,每種方法都有可能有效地解決某些問題,而解決另一些問題則無效。每種方法都有可能會有助于達到某種目的卻妨礙另一種目的……”因此,在教學方法上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的特點,要有選擇性,深入淺出,常變求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贏得學生對自己的信賴,從而能“親其師,信其道”,樂于參與教學活動。實踐證明教師在教學中經常注意在“少而精”的原則下盡量做到給學生導以思維、導以方法、導以系統、導以規律。對重難點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適當的舉例、類比來啟發學生的思路,幫助學生理解難點、記憶重點,進而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鹵代烴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水解,這是一個典型的取代反應,其實質是帶負電的原子團OH-取代了Br。
CH3CH2CH2—Br+OH-(或NaOH)CH3CH2CH2—OH+Br-(或NaBr)
類比,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A)溴乙烷跟NaHS反應;
(B)由碘甲烷、無水乙醇和金屬鈉合成甲乙醚(CH3—O—C2H5)。
由于教師抓住了題中給的信息,取代反應的本質是帶負電的原子團取代鹵代烴中的鹵原子。同理運用類比方法找出HS-,C2H5O-與OH-的相似點即可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
篇9
現今多數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以教育學和心理學等理論課為主,專業的技能課程處于次要地位。新形勢下新型的幼兒教育人才應具備全面的專業技能和藝術技巧,而大部分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彈琴磕磕絆絆,只會用一只手彈琴,更談不上即興彈唱,甚至于有些學生唱歌不在調上,致使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無法更好地勝任幼兒教師的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與課程安排方面存在的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視唱練耳教學中的問題與解決辦法
由于視唱練耳這門課程具有時間長、見效慢的特點,在實際學習中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惰性等問題。因此要讓學生們認識、了解視唱練耳,同時改進陳舊的教學體系及配套設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在教學中教師要因材施教,循序漸進,逐步增強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
(一)注重視唱練耳教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視唱練耳可以分為視唱和練耳兩大部分,視唱有首調唱名法和固定調唱名法兩種。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視唱的教學可以以首調唱名為主,固定調唱名為輔。練耳的訓練主要包括音高模唱、單音、音組[2]、音程、和弦、節奏和旋律等。雖然在訓練的方法上有一定的差異,但都有相同點和環環相扣的特點,可以說,掌握了音高和節奏的學習方法也就掌握了視唱練耳的學習方法。學生在接受視唱練耳訓練時,要注意科學的自我調節。“教”與“學”的過程是同步的,學前教育視唱練耳的教學要與音樂教育諸多相關的領域密切聯系,音樂的基本要素不單單指音符和節奏,還包括和聲、曲調、以及速度、力度、調式、織體、曲式等,這些基本要素是相互聯系的。在教學中,要按照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先分解后整合,把音樂的諸多要素先進行分割訓練,如從聽音模唱入手,幫助學生建立音高概念,然后進行熟悉的旋律短句模唱、聽記單音、節奏、旋律、以及音程、和弦等。學生的所有認知都受教師的各種教學計劃影響,想要達到好的教學效果,除了需要教師充分備課外,還需要培養學生自我學習和練習的能力。學生必須要明確自己當前的實際水平與學習進度與教師的教學目標之間的差距,自己制定出相應的學習和訓練計劃,逐步跟上來。
(二)改進教學模式,有效提高學生興趣1.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大多數的學前教育專業采用班級授課制,由于人數眾多,學生水平參次不齊,要想取得很好的課堂效果,就需要因材施教,分門別類的規劃教學。首先,進行基本音級的訓練。剛開始學習應該把C大調基本音級唱準,然后模唱他們平時比較熟悉的旋律,配以簡單的節奏、節拍練習,讓他們用自然的聲音輕輕的來唱。這時教師需要給他們示范,讓他們進行模仿、聽辨,用耳朵仔細地去感受音高、音準。然后再結合基本樂理,來慢慢的進行四五度以內的音程練習,從純一度至純八度循序漸進地拓寬音程練習,同時利用基本音級來唱變化音級。其次,聽記節奏、旋律的訓練。在訓練節奏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好正確的劃拍方法,拍點要清晰準確;教師需要從最簡單的、常用的基本節奏型來訓練。旋律的聽記一般需要大量的視唱練習,配以音準、節奏,來培養自身的樂感。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理清節奏與旋律之間的聯系,為以后快速、準確的聽記節奏、旋律打下良好的基礎。2.激發興趣,培養樂感。開設視唱練耳這門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音樂基礎課程,目的是通過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聽覺、視覺甚至運動覺的協調一致,使其更好地感受音樂、表現音樂,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以及從事音樂實踐活動的能力。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就要改進以歌唱、教學為主體的陳舊教學模式,奧爾夫、柯達伊、達爾克羅茲等優秀的教學模式值得借鑒。這一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更主動地學習和音樂相關的知識,進一步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如視唱練耳教學中配以體態的律動,來提高學生的節奏、節拍感。用流行音樂來讓學生更好的領略節奏、旋律、和聲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樂感,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情感體驗,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會大大提高。3.改進配套設施,增強學生學習效率。傳統的教學模式以鋼琴、黑板教學模式為主,教師彈琴學生演唱,無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應更多地運用多媒體技術,以改變課堂的沉默氣氛。由于學前教育視唱練耳課程開設的時間比較短,很多擔任視唱練耳的老師都是非視唱練耳專業的,加之現在的學前教育專業沒有自己統一的視唱練耳教材,大部分教材內容都是“東拼西湊”的,缺乏科學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這些問題都需要在改革中加以解決。學前教育專業的教材要體現學前教育專業的特色,內容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音樂理論要與視唱練耳相結合,同時要對多媒體的使用有一定要求,從而使“教”與“學”更充分地融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用多媒體教學視唱練耳,由于多媒體具有圖、文、聲并茂甚至有活動影象的特點,利用一些音樂軟件來為視唱曲目作伴奏,其音高、節奏更準確,還可以根據教師的意愿來隨意選擇小節播放,其速度、音色、音調都可以隨機改變,所以往往能收到極佳教學效果。在視唱練耳教學中應根據學前教育專業的特性,適當運用多媒體技術,摸索出一套適應教學需要的、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教學方法。
三、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從專業角度分類教學
學前教育視唱練耳課程的特殊性要求教師必須具備綜合的業務素質和全面的專業知識技能,要求教師必須了解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以及學生將來的工作環境、工作崗位要求。學前教育專業不同于音樂學院的音樂專業,它更需要學生基本功扎實、技能全面、綜合能力強。這些都需要教師不斷的學習,潛心鉆研專業來提高自身專業技能,同時還要增強授課能力及綜合能力。在教學中要加強學生的綜合能力訓練,教師要靜下心來研究、分析教材,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有進行針對性地教學。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
篇10
(一)問題審視
以上案例中,歷史教學依然沒有走出知識教學的桎梏。Z同學所在學校的歷史教學將歷史知識作為主要學習內容;L同學所在的南京某中學雖然已采用開卷考試形式,但是平時教學依然圍繞歷史知識點的資料收集展開,教學實踐依然處于一種“考試為中心,知識為砝碼”的慣性思維之中。兩所學校都存在將歷史教學簡單等同于歷史知識教學的傾向,這是上述案例所暴露的第一個問題。更為深層的問題在于:在此種知識教學模式的主導下,學生成了知識存貯的容器,花大量時間用于知識的記憶,而歷史本身所具有的道德意蘊在教學中得不到挖掘。比如Z同學認為歷史教材本身對她來說具有教育價值,但是由于教師缺乏道德敏感性,很少就歷史事件的道德內涵與學生進行討論,而是就歷史言說歷史,更很少聯系學生當下的生活。這使得歷史教學的德育價值在教學中得不到體現,最終阻礙了歷史教育德育功能的實現。
(二)原因探析
要探析以上問題出現的原因,需要從當前中學歷史教學的考核方式入手。在當前中學歷史教學中,以試題考試為主的教學評價方式依然是最為重要、最有效率的評價方式,而考試成績依然是評價教師教學的最主要指標。因此,平時的教學以考試為目標,學習是為了考試等固化思維依然影響著教學實踐,考試這根指揮棒依然決定著教師的教以及學生的學。根據筆者調查,受訪學校平時的考試主要是教師自己命題,這些教師受傳統的應試教育考核方式的影響,依然選擇教材中的重要知識點作為考察內容,其中,對客觀性知識點的考核仍然占據著最大的比例。這種考核方式容易將學習結果進行量化處理,同時,客觀性知識點在考核中作為答案容易辨識,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教學評價的效率。由于學校跟不上考核制度變革的步調,每逢全市歷史統一考試,歷史成績就會集體大跌,暴露出了學校歷史教師這種固化的應試思維對整個歷史教學實踐所產生的消積影響。在這種考核模式的指揮下,歷史教學沒有擺脫知識學習為核心的痼疾,更為重要的是,德育價值被忽視,道德意涵被知識教學消解,有違教育的最終目的——育德樹人。
二、歷史教育的德育價值分析
歷史教育的使命不僅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也承擔著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培養良好德性的功能。
1.歷史的存留蘊涵著人們的倫理訴求,歷史教育傳遞著不同歷史時期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理解,這對于幫助學生反思當下的生活并建構未來的美好生活具有積極的借鑒與啟示意義。
歷史不是一堆關于已經發生了的事實的簡單堆積,而是承載著人類特定的價值訴求。司馬遷在撰寫《史記》時就指出,其目的在于“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而“成一家之言”即史學家借史傳遞其價值判斷。而歷史對事件真實性的追求決定了,歷史必然以某些已經發生了的事實為基礎。所以說歷史是事實與價值判斷的結合。歷史不能脫離人而存在,人是倫理性的存在,因此,歷史的價值判斷中又包含一種倫理判斷。倫理判斷是對日常生活中人們行為、品性的有關“善惡正邪”的判斷。歷史的存留與傳承必定承載著人的倫理訴求,歷史教育可以通過向學生呈現歷史上人類生活境況與歷史故事傳遞豐富的倫理意涵。例如,初中人教版歷史教材“中華文化的勃興(二)”一課中“百家爭鳴”,不僅呈現了每個學派的思想主張,更暗示了每個學派都有其所代表的價值立場,儒家所提倡的“仁”與墨家的“兼愛”都有具體的道德意涵,至今仍有深刻的啟示。
2.歷史教育能打破時間的界限,使不同時期的人與事在同一平臺上得以呈現。
學生通過學習自己民族的歷史,能夠塑造一種民族的集體人格,從而獲得一種歷史責任感。個體通過回望自己的意義世界建構完整自我,每一個正在生成著的自我都離不開過去的經驗,而一個民族的歷史就是對民族過往的回望,通過這樣的回望建構一種民族的集體人格。雅斯貝爾斯在《德國罪過問題》一文中指出,人類需要審視作為整體民族中的自我,每一次人道的災難都是整體的民族所犯下的罪過。災難幸存者之于死難者存在一種經由內心審判的行而上的罪責,這種來自內心審判的基礎即是將自己作為人(或者說普遍理性存在者)本身去思考民族集體的人性。這種集體人格能夠使我們獲得存在的歷史感和責任感。例如,用一種理性的方式向學生講述日軍侵華時期我國百姓所受苦難、所有中華兒女眾志成城抵抗日軍侵略的故事,能夠讓學生獲得民族歸屬感與責任感,通過歷史教育所培育的歷史存在感與責任感是其他學科教育無法替代的。
3.關于世界歷史的教育可以使學生獲得一種世界公民意識。
全球化進程以及多元文化之間的沖突與融合,使得世界各民族的發展與命運緊密連結在一起。為此,全球化時代對傳統的公民身份提出了新的要求:每個公民不僅要作為一國公民積極參與本國事務,而且還要做一個具有國際視野與全球意識的“世界公民”。與此相適應,旨在培養負責任的并具有國際視野與全球意識的“世界公民教育”,也越來越成為各國公民教育共同關注的新的維度與亮點。世界公民教育要求學生不僅了解自己民族的歷史,而且關注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歷史,從而實現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尊重與相互寬容。而世界歷史教育能夠讓整個世界各個民族的發展脈絡在學生面前得到清晰呈現,在拓寬其視野的同時,培育學生對人類共同生活世界的關懷與熱愛,培養作為一個合格世界公民所需的品格。因此,世界歷史教育是培養世界公民這一教育目標的重要形式。
三、道德立場下的中學歷史教學
要發揮歷史教育的德育功能,筆者認為最主要的是讓教師走出知識教學的窠臼,具備一定的道德敏感性;其次,將歷史事件還原為生動的故事,使學生更為深刻地體驗歷史;另外,為了使歷史走進學生的生活,需要充分利用活動課的特殊價值。
(一)提高教師的道德敏感性
就教學內容來講,歷史教育本身蘊涵著豐富的倫理價值,歷史教材本身就是很好的道德教育讀本。提高一線歷史教師的道德敏感性,使其能合理利用歷史教學中的各類資源,才能使歷史課堂成為學生與歷史進行對話與思考的平臺。教師應有意識地就存在倫理爭議的歷史事件與學生進行討論,引導學生通過對歷史事件的思考與判斷,培養學生運用自己的道德理性思考自己當下的生活能力。例如在學習“”一課時,教師不僅需要向學生解釋當時社會整體的動亂,同時也應該引導學生思考人性惡在動亂中是如何被釋放與展現,又如何摧毀了人的尊嚴與社會正常的倫理生活。提高教師道德敏感性的另外一個層面則是建構德性的教學課堂,使得課堂教學本身具有道德性。教師需要從教學方式、與學生交往的方式等方面反思其教育是否是有道德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合德性的學校生活的一部分。
(二)將歷史事件還原為生動的故事
歷史,特別是人類早期的歷史經常以文字而非圖像為存儲形式,所謂“歷史感”即一種距離感,這種距離感通常使得今人對歷史的理解過于模糊單調而不夠豐滿逼真。而現代影視正好可以彌補這一不足。對于歷史教育來講,教師可以結合教學需要選擇一些符合史實的影視作品來幫助學生理解所學歷史,從而獲得更加真實與深刻的歷史體驗。影視作品能夠將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歷史故事在學生面前呈現,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更多關于世界各個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為世界公民教育提供良好的契機;更重要的是,影視作品以一種敘事的倫理角度讓學生在移情中獲得潛移默化的道德教化。例如,《辛德勒的名單》《拯救大兵瑞恩》等就是讓學生更深入、細致了解二戰的優秀影視作品。
(三)讓歷史走進學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