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化學教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8 19:13: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有機化學教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有機化學教學論文

篇1

有機化學以有機物的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律為主要研究對像,是化學學科中的一個相當重要的二級學科。它與人類生活和生命活動息息相關,在衣食住行、醫療衛生、農業生產、能源和材料等工業生產及科學技術領域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技師學院有機化學教學內容應以物質結構為主線,將“有機化學與生活”,“有機化學與材料”和“有機化學與生命”等內容滲透進課堂教學,徹底改變“純化學”式的教育模式,讓不同層次的中學生積極投入到實踐學習的氛圍中,在實現知識積累的同時,得到方法、技能的鍛煉,為實現終身教育奠定基礎。有機化學由于其內容本身的真實性與實踐性,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通過自己親身感悟與體驗,在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可以內化形成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科學的本質,從而全面落實化學課程目標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同時有機化學是基于實驗的一門科學,有機化學的研究更是具有明顯的實驗特征。因此,在技師學院有機化學教學中開展實踐學習研究是一個契機。通過實踐學習,對學生進行探索化學知識的過程和學習方法的訓練,既可以激發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形成求學所必需的質疑態度和批判精神,又培養了學生多維思考、分析推理、歸納總結的能力。

2技師學院有機化學實踐教學現狀的調查和分析

通過對技師學院有機化學教與學現狀的調查和分析,對目前技師學院有機化學教學模式現狀進行了摸底,以便于更有效地開展探索適應新課程要求的教學模式的研究。根據占有的資料和實際的走訪調查,設計了調查問卷。結果顯示31.5%的學生對技師學院有機化學學習無興趣,45.2%的學生認為學習化學興趣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傳統的教學方法,59.6%的學生不能很好地參與課堂教學,68.5%的學生喜歡實踐學習模式。由此看出,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存在以教師為中心,強調教師權威的現象,忽視了教師與學生的合作關系,剝奪了學生的自主性,影響了學生的自信心,導致學生厭學,使學生對教師有抵觸情緒。學生希望老師在課堂上成為他們的合作伙伴,給他們一定的學習空間,使個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發揮出來。而有機化學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便是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實踐學習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能使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等在實踐學習過程中得以發展。

3技師學院有機化學實踐教學創新的措施

3.1培養學生設計實驗并動手實踐

假設提出后就要想方設法去檢驗它,用實證性材料去或支持假設。這是實踐學習的重要步驟。因為學生要達到對所學知識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他事物間聯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生到現實世界的真實環境中去感受,去體驗,而不是僅僅聆聽教師或其他人的介紹和講解。比如在2乙醇與濃硫酸反應產物的驗證試驗中。我們創設了以下問題情境創設:乙醇與濃硫酸制乙烯氣體時溫度控制不當常有副反應發生,若溫度過高,乙醇被氧化成二氧化碳,濃硫酸被還原為二氧化硫。那么如何設計實驗驗證反應混合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蒸氣那?學生一般都能知道驗證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驗證二氧化硫用品紅溶液,驗證水蒸氣用無水硫酸銅,但是具體的操作步驟是什么,為什么?大部分的學生不能正確說明原因,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設計實踐。

實踐實驗設計思路:

(1)水蒸氣先驗證還是后驗證,為什么?這時有的學生想到若先驗證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必須通入水溶液中,帶出水蒸氣,影響產物水蒸氣的驗證,所以水蒸氣必須先驗證。即通過裝有無水硫酸銅的硬質玻璃管。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哪個先驗證,為什么?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認識到因為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所以必須在檢驗二氧化碳之前,先將二氧化硫除去并除盡。而除去二氧化硫之前應先驗證二氧化硫,所以應用三個洗氣瓶,分別是品紅溶液,溴水,品紅溶液,第一個品紅溶液為驗證有二氧化硫,溴水為除去二氧化硫,第二個品紅溶液為檢驗二氧化硫已除盡,這樣通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一定為二氧化碳。通過這樣的設計使同學認識到在設計實驗時必須全面考慮各個因素的影響,應注意到每個細節的設置,才能使最終的結果正確。但要使學生對設計實驗方案感興趣,并能設計出高質量的實驗方案,學生就必須有扎實的知識基礎和實驗技能。在化學學習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對已學過的知識加以回憶、深化、提高,將所有中學化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網絡化。

3.2培養學生多動手實驗并注意學會觀察

當前在實驗教學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實驗現象琳瑯滿目,學生情緒亢奮,實驗做完后學生只記住他最感興趣的部分,而對其他現象說不清楚,因此,在初次進行實驗時教師必須讓學生知道觀察什么,怎么觀察。比如我們在苯與液溴的取代反應試驗中,在演示苯與液溴的取代反應時由于注意點較多,可邊實驗邊提出問題,指導學生觀察實驗:

(1)苯與液溴混合后有沒有明顯現象,加入鐵屑后有沒有明顯現象?

(2)跟反應器連接的長導管起什么作用?

(3)導管口為什么不插入液面下?

(4)怎樣除去無色溴苯中溶解的溴?

通過以上問題的設置使學生對該實驗應掌握的問題一目了然,所以只要明確觀察目的,仔細觀察,不管實驗現象多少,都能抓住本質。同時要引導學生邊觀察,邊進行思維性觀察。不僅要觀察實驗儀器的選擇組裝,而且要分析為什么,不僅要觀察實驗現象,而且要思考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而在實踐學習中,很多猜想與假設只有通過實驗才能得以驗證,在動手實驗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的實踐精神。

總之,技師學院有機化學傳統的教學方法已不再適應時代的要求,但舊的教學理念往往根深蒂固,因此以實踐學習為核心的有機化學教學的實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實踐學習的各種有效途徑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

參考文獻

[1]王拜.論學生主體參與教學[J].教育研究,2001,2:29-31.

[2]裴娣娜.現代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劉新知.化學學習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8.

[4]梁慧妹,鄭長龍.化學實驗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7

篇2

一、運用多媒體課件,創造優化的教學情境

化學課堂上的探究性學習,一般的步驟是: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實驗探究,得出結論并拓展。多媒體課件多感官的綜合刺激在創設情境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例如我們在講解滅火的方法這一知識點時,播放了一段衡陽市2003年“11.3”特大火災的視頻圖象,讓學生直觀的了解到火失控后會給人類帶來的災害,然后要求學生結合自身的日常生活經驗總結出滅火的方法。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受到了感染,同時使課堂教學效果及其教育功能達到了最佳狀態。

二、靈活使用課件,使化學教學內容變抽象為具體

化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最大特征在于其思維方式是微觀與宏觀的聯系,建立對微觀世界的想象力是化學教學不同于其他課程的特點,也是其他課程不能代替的。而在中學階段學生抽象思維有了很大發展,但具體形象思維仍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學化學計算機輔助教學中,用動畫表示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可以把分子、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原子或原子集團的分與合形象地、動態地展現出來,生動活潑,吸引力強,能夠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使學習者處于主動學習的地位,形成直接學習的動機,增加無意記憶和聯想記憶。多媒體課件在物質微觀結構的展示、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的演示方面的直觀性為我們在教學中架起了微觀和宏觀的橋梁,對于學生微觀想象力的培養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我們在進行原子的結構、水的電解、氯化氫的形成等知識點的教學中,都采用了Flas,讓學生在直觀的感受中形成自己頭腦中的微觀想象。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對化學實驗進行仿真演示,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我們在化學教學中發現的最大難題是學生的動手能力差,每次實驗課,老師的大量精力都花在糾正同學們的錯誤操作上,而且由于人數眾多,老師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為此我們在學校計算機房中裝了一個《化學儀器隨意組合》這樣一個小軟件,學生在上機的時候就可以進行仿真實驗演示。通過仿真實驗的訓練,再進實驗室做實驗,我們發現學生的動手能力大大的提高了。

四、利用網絡優勢,實現交互式和協作式的建構性學習。

計算機網絡上豐富多彩的巨大的信息資源,為學生建構化學知識提供真實、豐富、復雜的學習情境。信息時代每個人每時每刻都接受著大量信息。在建構性學習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加充分。網絡信息的“互動性”為交互性和協作式學習提供了最佳物質基礎。在化學學科中,信息處理能力主要指能從多樣話媒體中獲取和處理人類與化學環境有關的化學圖象、化學數據、化學文字信息的能力。信息網絡技術的開發,使多媒體不僅成為學生查找信息的資源庫,而且成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環境下的一種認知工具。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充分討論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發揮小組學生性格各異、思路各異、方法各異的學習優勢,利用網絡交互的特點,進行多向思維的碰撞,通過這種交互、協作、溝通、碰撞,每位學生可以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和多種解決途徑,從而對建構化學知識產生創新的洞察力。

篇3

有機化學是研究有機化合物的結構、性質、制備的學科,有機化學課程涉及很多定義、定理、化合物結構式等,這些內容都比較抽象,單純依靠課本講解學生學習起來會比較枯燥乏味;而那些立體結構、反應歷程等更需要有豐富的想象力[2].如果利用傳統的板書授課,不但不能很好的展現這些立體結構和反應的變化過程,也浪費很多時間.這時適時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體將圖、文、動畫和視頻等有機的融合成一體,它生動、形象、直觀的效果更能清晰展示教學內容[3],學生理解起來也比較容易,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還能實現教師引導為輔,學生自主思考為主的教學模式,能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師方面,更能節省書寫板書的時間,可以多為帶領學生做練習以鞏固所學;還能補充一些相關的課外知識.但是多媒體在教學中的地位是“輔助”而不應該是“主導”,因為實驗在有機化學課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雖然用多媒體可以生動的模擬出化學反應過程、現象等,但是與實際現象還是存在很大的區別.而且在課堂上很多同學反應多媒體授課過程中單位時間內信息量大,難以平衡記筆記和認真聽講的關系,所以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注意速度.另外很多合成需要幾個步驟才能完成,如果教師利用板書把實驗產生的現象、產物逐一指出,帶領學生一起得到最后的結果,這樣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而且印象更加深刻.

2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實驗是有機化學課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人才培養中的一項比較重要的指標.通過實驗教學不但能培養學生熟練的技能還能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更能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實驗課程的主要內容有基本知識和操作、有機化合物的合成與提取、化合物的性質實驗.按項目層次可劃分為:基礎型實驗和綜合設計型實驗(按中藥專業培養方案界定).基礎型實驗以驗證為主(如普通蒸餾、熔點測定;醇酚醚、醛酮醌的性質驗證),其步驟、現象、結果等在教材都能找到,這樣很多學生就不加以重視,機械的按照書中提示步驟進行,實驗結果也沒能仔細觀察.這樣既達不到訓練的規范要求,沒能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更達不到綜合設計型實驗要求的綜合實驗能力.所以應該把基礎知識和基本要求在緒論課中介紹,一些典型的官能團性質實驗可以作為學生的課外練習不再加入到實驗課程中;而一些重要的基礎操作,如普通蒸餾、結晶實驗、熔點測定等需要單獨進行實驗指導,培養學生熟練的操作技能;還能將一些基本操作整合到其他的綜合型實驗中,例如將分餾實驗整合到制備乙酰苯胺的實驗中.

綜合設計型實驗不但包含基礎實驗知識和基本操作,更要求學生有良好的實驗技能,可以考慮在實驗教學中增加這一類型的實驗.而在教學中應積極利用啟發式教學模式,用以培養的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往的教學先會由教師集中講解然后整個實驗內容都是在教師的主持下完成,在新教學模式中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前認真閱讀相關實驗說明然后自主思考實驗的過程、結果、可能遇到的問題或是還有哪些合成途徑.這樣就可以把教師在課前的集中講解變成學生的自主討論這時教師再適當的補充和點評,能幫助學生對實驗內容理解更深刻,還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篇4

1.1教學對象

從對我院近三年的醫藥衛生類專業學生入校的文理生源數據統計結果得知,藥學、中藥、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醫學檢驗技術各專業學生中,有不到一半的學生是理科生,而在理科生中,僅有15%左右的學生高考選物化。因此,文理生源的差異,以及有無化學學習基礎的差異導致了在有機化學學習中學生上課普遍反映有機化學內容抽象、難學、難懂,教師上課普遍反映一問三不知、內容無從下手、進度趕不上、考試大面積不及格,出現了教師上課“不會上”、學生考試“不會考”的現象。

1.2使用教材

教學使用的教材是我院教師主編的醫藥衛生類專業適用的“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教材內容經過濃縮精簡,刪去了晦澀難懂的反應機理、反應歷程、復雜的反應等內容,并且結合專業特色,增加了反應的實際應用和重要的有機物在醫藥中的重要用途等內容,因此,本教材的編寫可以說是專門為醫藥衛生類專業學生量身定做的。

1.3課時安排

對比大學本科教育有機化學的教學課時安排,本科教育有機化學一般分兩個學期至少120個以上的課時,然而高職教育有機化學的理論和實踐課時加起來僅有64~80個課時,因此,課程教學課時少、內容多、任務重。

2教學對策

針對以上“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和適合的教學手段,使學生有機化學學習有信心、不放棄、興趣高、學得快、學得好,是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2.1摸底調查、對癥下藥

在開學之初,統計本班學生的文理基礎,以及大概了解學生的入學分數段,做到心中有數,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除了學習基礎,平時還要善于觀察不同班級學生的學生習慣、學習風氣、學習態度等,通過學期初學生學習基礎的靜態摸底以及學期中學生學習心理的動態摸底調查相結合,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動態,對癥下藥,因材施教,逐步引導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心理轉變,輕松學習有機化學。

2.2合理安排、循序漸進

針對學生入學來的化學學習基礎,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如學生化學基礎比較薄弱,在授課計劃中,教學進度以先慢后快為宜,教學內容以由淺入深、由簡到難為宜。避免教學一開始,教師每節課“高速”趕進度,或者花大量的時間講反應機理而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的接受能力,久而久之,學生將產生“懼怕”有機化學、“討厭”有機化學的學習心理,影響教學效果。例如烷烴章節中,烷烴的命名規則是學生接觸到的有機化合物的最基本的命名規則,也是對最簡單的有機物的命名,其他有機物命名加上官能團的命名規則即可,如果在這里沒有學透、學懂,后期的有機物的命名將遇到攔路虎,因此這部分內容需要多花點課時講解,練習,并且進度不宜過快,盡量不讓一個同學掉隊。再例如雜化軌道的內容,要求學生熟悉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排布,共價鍵等知識點,如果學生欠缺或者不熟悉這部分內容,教師要花點課時補充或者要求學生提前自學,以便在內容上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掌握知識。

2.3興趣導學、學而不厭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興趣不僅使學生渴望獲得知識,具有原生性動力作用,而且在學習過程中刺激著愉快的情緒體驗,有利于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例如在有機化學課程教學伊始,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有機化學對人類所作出的重要貢獻,有機化學在醫學、藥學人才培養中的核心地位,有機化學在專業課學習中的重要作用等,進而分析當地醫學、藥學行業發展趨勢以及學生就業前景,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專業特點,穿插有機物的發現、俗名的來源,有機物或者化學反應在制藥或者臨床中的應用,“社會熱點”等內容,引導學生不斷地對有機化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學而不厭。

2.4把握規律、觸類旁通

大多數的有機化學教材的章節基本上都是按照有機物的類別來編排的,一般來講,含有相同官能團的化合物具有類似的性質[2],一類物質一個章節,每一章節又是按照“分類、結構、命名———性質———用途”為主線,因此規律性特別強。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把握“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之間的關系,通過一種物質的結構和性質,掌握一類物質的結構和性質。例如,在乙醇分子中,受羥基吸電子的影響,α-H比較活潑,易發生氧化反應,Cr2O2-7(橙紅色)被還原為Cr3+(綠色),生成乙酸,因此,酒精分析儀利用該反應原理來檢查駕駛員是否酒后駕車,并且從乙醇的氧化反應可以看出,反應實質是含有α-H的醇的脫氫氧化,即伯、仲醇都能發生此反應,而叔醇不能。因此,把握有機化學的學習規律,由點到面、由個別到一般,觸類旁通,學好本門課程。

2.5手段并用、雙管齊下

在有機化學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可以概括為:一張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書,教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記,學生能緊跟教師的講課節奏,注意力比較集中,但是課堂單調、容量有限;在現代信息化的課堂上,教師大多利用PPT課件邊播放邊講課,學生看著課件,以聽為主,課堂內容豐富、生動活潑,時而穿插動畫、時而播放視頻、時而展示圖片等,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課堂容量大。但是PPT播放的節奏一般較快,很多同學跟不上播放速度,來不及做筆記或者索性放棄了做筆記,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上課只是聽“熱鬧”。因此,教學中,將兩種教學方式相結合,有利于提高教與學的效果。

2.6輔導答疑、查漏補缺

“師者,所以授道授業解惑也”。這句話告訴我們,教師不只是傳授知識和技能,而且要解答學生在學習中的困惑。在有機化學教學中,面臨的問題是內容多、課時少、進度快、學生層次參差不齊,這也是高校教學的特點,因此,采取以課堂提問、定點答疑、問卷調查、課后作業以及手機短信、微信、郵件、QQ群、教學資源庫交流平臺等信息化手段的輔導答疑方式,一方面可以彌補課堂講授的不足,查漏補缺,及時發現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及時解決,把問題扼殺在搖籃中;另一方面通過輔導答疑,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進師生情感,避免教學中教師“自我感覺良好”的現象,發揮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教學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相長”的目的。

2.7評價多樣、綜合考核

經過了高考“一卷定終身”的學習模式,進入大學學習,課程學習應該更注重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核,發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培養“會學習、會應用”的學生,而不是死讀書的書呆子。因此,在學生的課程學習評價方式中,評價方式多樣化、過程化、個性化,有利于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如學生課程以綜合成績計算,包括:平時表現,如課堂活動的參與性、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考勤、作業的完成情況等;測驗和期中成績,如平時的各項考試成績都關系到最后的總評,因此,一次考試差,亡羊補牢還為時不晚,讓學生看到希望和機會;實驗成績,在實驗過程中,學生的動作操作規范、小組協作能力、實驗現象觀察、數據的記錄和實驗報告的完成情況;在學期中,也可以針對教學內容安排課外活動,如查閱資料寫報告、自主設計實驗線路、調查訪問等,都可以從不同方面考核學生的學習能力;最后是期末考試的卷面成績,以上各項按照適當的比例計算得出學生的期末綜合成績。

3結語

篇5

根據不同專業的培養目標以及教學對象的特點,我們在實驗教學內容上進行了精心的選擇和安排,教學課程內容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基本實驗操作訓練部分占總學時數約30%,綜合性實驗占40%,研究性實驗占20%,設計性實驗內容占10%。充分考慮基本實驗方法和技術出現的順序及頻率,重要的實驗操作至少要訓練兩次以上,幫助學生靈活運用這些實驗基本功打好基礎。為此前期我們安排熔點和沸點測定、常壓蒸餾、水蒸氣蒸餾、折光率測定、旋光度測定、重結晶等實驗,盡可能對各種基礎操作進行訓練。運用前期所學的實驗方法和操作技術,對物質進行合成,然后對產品進行鑒定及含量分析,對學生實驗技能的綜合訓練做到由淺到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

2開設多步驟合成實驗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在有機實驗教學安排上,一般是學生先做一些基本實驗。掌握了一些基本實驗方法、實驗技術,經綜合性實驗的訓練。進行設計實驗實踐。因此,在學生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操作技術,完成了一定數量的有代表性的、典型的、重要的有機反應類型的制備實驗之后。盡可能將單個的合成實驗變成多步驟的合成實驗,用前一步反應所得的產品,作為后一步反應的原料,即多步驟有機合成。比如可以設計合成1-溴-2甲基-3硝基苯。該系列實驗涉及到的基本操作有滴液漏斗的使用、回流、蒸餾、萃取分離、重結晶、抽濾、熔點的測定、脫色等。涉及到的反應有苯的鹵化、烷基化、硝化、磺化及去磺化等諸多反應。在這個實驗中,學生能獲得較多的信息,較深刻的理解到欲給甲苯的鄰位引入硝基或鹵素,首先要利用磺酰基對位進行占位反應,從而避免對位產物的生成。由于是系列實驗,每一步產品的產率及純度都關系到下一步實驗能否進行,學生必須仔細認真地對待每一步反應和每一步操作。通過這些操作既加強了基本實驗技能的訓練,又加強了理論與實際的聯系,并且前一反應的產物要用來作為后一反應的原料,因此對中間產物的質和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杜絕了部分學生的弄虛作假。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滲透綠色化學理念,引入現代有機化學實驗技術與方法

(1)我們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環保意識,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保護環境必須要“從自我做起”,從而養成良好的實驗行為習慣,在實驗中所產生的廢液必須分類回收,如果可能盡量做到循環利用,盡可能做到“三廢”對環境的零排放。(2)對某些有毒反應,尋找無毒替代物。如間二硝基苯的制備實驗,所用的原料硝基苯及產物間二硝基苯均為劇毒致癌化學物質,我們選用毒性較小甲基橙制備實驗取代間二硝基苯的制備實驗。而甲基橙為實驗室常用酸堿指示劑,可以大大增加了學生對甲基橙合成的興趣。(3)充分利用學生的產品,將該反應產品作為另一反應的原料,實現無廢物排放。如上面實驗合成的甲基橙,甲基橙可以作為光催化降解的模型化合物,甲基橙可以被分解為無毒的小分子。

4選擇聯系學生專業的實驗內容

基于我校化學、材料及生物類專業畢業后大部分將從事與化學、材料及生物制藥有關的工作,教學上有意為學生將來的發展做好知識方面的儲備。在實驗教學中,我們在教學內容上根據專業的不同,選擇了一些與專業聯系緊密的實驗內容,如:針對高分子材料專業及金屬材料專業我們選擇雙酚A(BPA)的制備實驗作為教學內容,雙酚A是一種用途很廣泛的化工原料。它是雙酚A型環氧樹脂及聚碳酸酯等化工產品的合成原料。雙酚A主要是通過苯酚和丙酮的縮合反應來制備,一般用鹽酸、硫酸等質子酸作為催化劑。由于高分子專業及金屬材料專業在后續課程中會講到環氧樹脂及環氧樹脂涂料的制備。前期的實驗會讓學生對環氧樹脂有更深的認識。另外我們也適當增加了精細有機合成,天然有機物提取等實驗內容如針對應用化學專業開設具有解熱、鎮痛和消炎作用阿司匹林的制備實驗。對生物工程專業學生開設茶葉中提取可作為中樞神經興奮藥的“咖啡因“等。這些實驗既激發了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將實驗成果及時轉化為經濟效益的意識。

5建立開放型實驗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教育應當融入所有教學環節,讓學生多接觸需要發現、分析和解決的問題,進行思維訓練和實踐鍛煉。首先,加強開放性實驗項目的設置與管理。開放性實驗項目目前已成為應用化學專業培養方案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而且有的項目還根據低年級與高年級學生知識水平和實驗動手能力的差異,因材施教,把科學研究訓練、科研實踐訓練分成要求不同的兩個層次,使低年級學生盡早接受研究氣氛的熏陶;高年級學生的訓練選題則盡量與教師的科研課題結合,條件具備的還與其畢業論文工作相銜接,使他們得到系統和全面的鍛煉,以期獲得更好的效果。在開放性實驗方面,我們針對基礎較扎實,求知欲較強,對化學有濃厚興趣的學生開展“大學生創新與實踐活動”。其形式將學院論證、設立由教師或學生建議的具有科研或開發背景的課題與項目,然后由學生自行組合的小組(3~5人)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研究工作,提交研究論文或研究報告。通過這種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了解科學研究方法,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各項競爭,展示自己的才華。其次,繼續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省內外的各類競賽,如課程競賽、化學實驗競賽等。以江蘇省化學化工實驗競賽為例,參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要求參賽者針對一個綜合的化學問題,設計出制備、分離、分析等詳細步驟,包括提出所需藥品及儀器設備的要求,完成論文式報告,并進行答辯。這種競賽方式可以綜合考察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創造力、實驗動手能力、數據處理能力、科研論文撰寫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通過這種競賽可以總體考察學生在化學學習與實踐中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檢驗化學教學的狀況。

6改革實驗考核體系,實現客觀全面評價

考核是實驗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掌握知識水平的操作技能情況的綜合客觀評價。(1)考前開放實驗室,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復習條件。考前將整個學期的實驗儀器都擺出來,學生可以來實驗室進行復習,并有教師輔導。(2)正確擬定考核題目,制定統一評分標準。命題原則是以大綱為依據,注意不偏離所學的基本內容,又要考核學生靈活運用所學過知識和技能;既要反應基本要求,又要有綜合試題,使考試真正能夠起到對學生全面檢查,并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以組為單位,現場觀摩,單兵考核。每班學生分成四組,每組7~8人,以小組為單位分批進入實驗室現場考核。按序抽簽,單兵考核,其他學生現場觀摩。現場抽簽,使學生無法猜題,這就促使學生必須對本學期所學的內容進行全面的復習,考前開放實驗室,學生積極參加,扭轉學生死記硬背應付考試的被動局面。現場觀摩受益面大,效果好。每個學生雖然只抽一個考題,但要觀摩6~7個學生的考試,觀摩別人可以發現自己的問題。(4)評定總結。小組考核完畢后,學生進行評定總結,由于考核情況相互了解,學生發言積極,氣氛活躍,最好老師補充總結。小組講評,既肯定成績,又指出存在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進取精神,活躍了學習氛圍。教學實踐證明,改革實驗考核方法,嚴格實驗教學管理,不但使學生對實驗課的重視程度加強,也使學生的操作技能得到進一步加強。

7總結

篇6

通過基礎實驗技能的培養、有機合成實驗的進一步練習,在學生打好基礎的前提下,開展綜合設計性實驗。實驗教學初期,教師在講授有機實驗基礎操作的時候應做到搭裝置示范,認真講解,耐心指導。在學生打好基礎后,就應該調整教學方案,改變教學模式,由主角變導演,將學生放在主角的位置上,打破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的弊端,采用討論式、提問式、啟發式、發現式等多種方法引導學生,由他們自己主動地去完成對本次實驗課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由有解實驗變為求解實驗,由知識積累變為智能開發。這種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獨立思考能力起到積極作用。設計性實驗可從實驗教材中已有的合成實驗的反應條件、實驗裝置的優化出發,逐步擴展到給定目標化合物,同學通過查閱文獻、參考書,設計合成路線、實驗裝置,最終合成目標化合物。綜合設計性實驗的開設,對于培養學生獨立進行科學實驗的能力、良好的科研素質、獨立獲取相關文獻資料的能力都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2采用微型化實驗方法來代替部分常規實驗方法,減少實驗事故的發生

微型化學實驗是由美國的Mayo博士及其同事從1982年開始研究并試用的一種新型實驗方法。它是以微小量的試劑,在微量化的儀器裝置中進行實驗。其試劑用量是常量制備實驗的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固體約為10mg~100mg,液體約為0.1mL~2mL。由于有機實驗試劑毒性大,揮發性強,易燃易爆,因此有機實驗的安全教學一直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微型化實驗的優勢主要表現在實驗試劑用量少,輔助材料用量少,反應時間短,不僅降低了實驗成本,而且相應減少了爆炸、著火、中毒等事故的發生率,改善了實驗環境,極大地減少了實驗過程對環境的污染,提高了教學質量[6]。目前,北京大學、山東大學、中山大學、云南大學等全國幾十所高校均把微型化實驗列為有機實驗教學的內容。北京大學摸索了小量-半微量有機合成,已在教學中使用多年,效果良好,值得我校學習。

3盡量使用低毒無毒的有機試劑,創建綠色環保的有機實驗教學體系

在實驗內容的安排上,應努力實現綠色化。綠色化學的基本內容是:由無毒害的原料,在無毒害的催化劑、溶劑等反應條件下,獲得對環境友好的產物[7]。有機化學實驗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三廢,在有機化學實驗過程中應該合理收集和排放三廢,如對廢棄物不處理隨意排放,不僅對環境造成污染,而且會淡化學生的環保意識,養成不良的實驗習慣。在實驗操作中要求學生將實驗中產生的廢氣進行處理、對廢液進行回收處理、對產品進行回收利用。近些年,我校在這方面做出了努力,如將基本無毒的環己烷代替苯做為共沸除水劑、反應溶劑,將乙醇代替甲醇做為重結晶使用的溶劑,及時進行實驗三廢的處理等。但總體感覺力度過小,有待進一步加強。

4及時向學生介紹實驗新技術新儀器,與時俱進

儀器設備陳舊是高校實驗教學的一個普遍問題,這不適應日新月異的實驗技術的發展。為培養適合社會的新型人才,在教學中應注意及時將先進的儀器技術設備介紹給學生,例如:在介紹熔點的測定時,除介紹了毛細管測定法外,還應介紹顯微熔點儀、電熱熔點儀、熱分析儀測定法,并演示顯微熔點儀測熔點的操作;在介紹普通蒸餾裝置時,應將旋轉蒸發儀介紹給學生并作演示實驗;在介紹制備化合物的紅外光譜時,應使用傅立葉紅外光譜儀就學生自己制備的產品作譜圖,這樣不僅擴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了視野,而且增強了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5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加強實驗教學質量調控

實驗成績考核制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積極性。規范實驗考核制度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提高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能客觀公正地反映學生的實驗能力,筆者認為有機實驗成績應改變原來單純憑印象給分的錯誤方法,而由平時考核、實驗筆試和期末考核三部分綜合量化給分,具體實施方案如下:注重平時考核,加大其在總成績中的比例教師對于平時實驗的考核應分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由出勤率、實驗態度、實驗裝置的搭建、實驗結果、衛生情況等組成,另一部分是實驗預習報告、實驗記錄、實驗報告成績。教師針對以上提出的幾個指標制作實驗考核卡片,以5分制及時記錄學生實驗情況,期末將每次實驗的成績總評而給出平時成績。

6開設實驗基礎內容筆試,進行量化考核

為了預防學生只會做實驗而不懂實驗原理的現象出現,在學期末安排實驗筆試考試。考核內容主要是有機化學實驗的重要知識,包括實驗室規則及安全常識,化學儀器的使用和養護方法,基礎操作的原理及適用范圍等。設置期末考核實驗,充分反映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在學期末,安排一個全面涉及基礎操作的合成實驗作考核。就實驗預習報告、實驗態度、實驗裝置的搭建、實驗情況記錄、實驗報告(要求當場交)完成情況、衛生情況等方面作綜合考察。

7結語

篇7

1.1《機械優化設計》課程理論教學研究與改革

《機械優化設計》課程理論教學體系的建設主要包括優化課程內容、制定課程教學大綱、編寫課程教案幾個方面。如前所述,機械優化設計課程教學需要克服“四個脫節”。因此在課程體系研究方面主要解決實現理論基礎教學和應用能力培養相結合,以及課程內容與技術發展相結合兩個問題。

(1)實現理論基礎教學和應用能力培養相結合針對因該課程數學基礎較多導致工科學生畏難情緒大,學習熱情不高等問題,在課程數學理論基礎等知識點方面,側重算法原理的講解而非算法過程的介紹;側重使學生掌握使用現有數學工具解決工程問題,而非自行編制算法程序求解數值問題。從而使學生從算法原理和理論基礎中跳出來,提升到知識的應用的層次。

(2)課程內容與技術發展相結合機械設計問題已經從求解小規模單一問題發展到求解大規模復雜性問題。因此優化方法也從經典的優化方法發展到多學科設計優化、智能優化方法、基于仿真的優化等領域。因此課程內容應和技術發展相結合,適當引入先進優化方法的介紹。為學生從解決簡單數值問題過渡到今后解決復雜工程問題提供知識儲備。適應“卓越計劃”提出的培養學生工程能力的要求。

1.2《機械優化設計》實驗課程體系的建設

《機械優化設計》實驗課程體系的建設主要包括實驗內容與實驗項目的設置、制定實驗教學大綱、編寫實驗指導書幾個方面。實驗體系建設的主要目的是使實驗項目設置與工程問題相結合,實驗內容與工程實踐所需的綜合性知識應用相適應。

(1)首先在實驗項目設置時,根據“卓越計劃”的要求,以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為目標。通過建立知識-能力-實驗內容關系矩陣。將各個知識點的能力培養落實到各個實驗項目環節。并且實驗項目的設置突出和其他相關課程內容、工程問題相結合。避免知識點與工程應用脫節,從而達到工程技術人才的具備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要求。

(2)其次在實驗項目設置時,對不同類型的實驗項目,優化其實驗方法及其目的。主要改革體系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算法原理類實驗,避免要求學生采用通用語言編寫成熟優化算法的實驗。而采用數值計算軟件驗證,并要求主要對比分析不同算法的求解過程的特點。工程問題類實驗。側重于工程優化問題數學模型的構建,如何選擇合適的優化方法求解。綜合類實驗,和考核環節的課程project相結合,采取開放式的實驗方式。側重于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工程素質和合作意識。

1.3《機械優化設計》教學方法研究

教學方法有多種,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特點和其適應性。本項目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之一是擬比較幾種方法的特點,將其融入到不同實驗的教學過程中。

(1)對于基礎理論的介紹,以板書教學為主,多媒體教學為輔。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理論基礎,克服學生對數學推導的畏懼心理。

(2)對于各種算法的介紹,在簡單介紹其原理的基礎上,采用對比教學的方法,側重于各種算法特點和適用性的比較。并應用結合成熟的數值計算軟件,采取現場實驗教學的方法進行講解。

(3)在考核形式方面。除日常的考核和實驗成績考核以外,結合課程項目教學的方法,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完成一個自選的項目(Project),并以組為單位做一個展示(Presentation)。一方面鍛煉學生運用知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和工程素質。

2改革特色及成效

“卓越計劃”強調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結合“卓越計劃”的實施契機,在對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深入地分析的基礎上,經過不斷的教學研究與實踐,我校《機械優化設計》實驗教學已初步形成了特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理論教學建設方面實現理論基礎教學和應用能力培養相結合;課程內容與技術發展相結合。從而使學生從算法原理和理論基礎中跳出來,提升到知識的應用的層次。適應“卓越計劃”提出的培養學生工程能力的要求。

(2)在實驗課程建設方面根據“卓越計劃”的要求,以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為目標。通過建立知識-能力-實驗內容關系矩陣。將各個知識點的能力培養落實到各個實驗項目環節。并針對不同類型實驗,優化其實驗方法。

篇8

關鍵詞:演示實驗 問題 優化

演示實驗是有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和應用物理知識的基礎環節。根據當前新課標的要求,演示實驗的價值為取向指導應該以“學生發展為本”,然后根據實際的教學資源,對演示過程、手段、效果等各個維度進行積極的優化創新,以使得演示實驗教學的最佳功效得以實現。

一、演示實驗需要解決以下問題

1、實驗器材不足

實驗室里并不是所有的演示實驗所需設備都能夠配齊,有的演示實驗設備只有一套,究其原因,主要是辦學經費緊張,學校為了節約資金,在訂購實驗器材的時候就只征訂了一套,這樣就造成了實驗器材不足,例如有時某一節課會出現兩個班的物理課重合,這時由于實驗器材的限制,導致只能有一個班級可以使用演示器材進行上課,而另一個班級的任課教師只好不用。另外,有的實驗器材由于使用時間太久,次數過多,部分儀器或部件出現損壞,而實驗室里由于條件所限,又沒有必要的備用部分來加以替換。現在普通高中的物理實驗員一般都是由任課教師兼職擔任,而任課教師由于平時的工作壓力和任務,一般沒有多少時間能到實驗室對儀器進行檢查,對于一些工作原理較為復雜的演示實驗儀器,實驗員沒有必要的維修設備,很多情況下也沒有所必須的維修技能,因此導致有的演示實驗儀器出現損壞后就只好放置在實驗室里,導致演示實驗不能開展。

2、照書演示分析而忽略實踐

當前高中教育把追求升學率放置在了首要的位置,為了有個好的升學率,為了使學生在考試中取得一個比較高的分數,限于條件,教師普遍參照書上的實驗插圖進行解釋和說明,對于書上的演示實驗,一些物理教師采取將其畫到黑板上,以黑板上的實驗圖像代替真實演示實驗的直觀教學法,他們認為這樣做能節省做演示實驗的時間,可以著重講解注意事項和原理,繼而提高上課的教學效果,而且還能避免演示實驗儀器導致的分心問題。

3、演示過程簡單

教師在上課做演示實驗的過程中,多數人都是匆匆了事,一般情況下都是以教師自己在講臺上做、學生在講臺下觀看的形式,演示實驗的教學方法比較陳舊單一,究其原因,很多情況下是由于教師沒有把演示實驗的教學作為教學的重點環節來抓,純粹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或者是在講完一個知識點(例如某個公式或者定理)之后,然后通過演示實驗來驗證一下所講授知識的結論。每次做演示實驗的時候并沒有什么明確的指導思想,純粹是為了做演示實驗而做實驗。

在課上演示的過程中,很多教師缺乏和學生的互動,更多的時候教師是把自己置于一個講解員和演示者的角色。演示實驗的過程,其實就是教師一個人唱“獨角戲”的過程,而且演示實驗開始之前,很多教師并沒有明確向學生們提出觀察的要點和需要思考或注意的問題,當演示實驗開始的時候,學生們很大程度上就好像在看表演或變魔術演出,當演示實驗做完了,“戲”也就結束了,純粹就是看一個熱鬧。

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教師把所有的實驗過程都自己包辦,學生在下面機械的聽講、觀察,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不到提高,更不要說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了。這樣教出來的學生,很難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而且實踐動手能力偏低,其理解能力和創新能力更得不到訓練和提高,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會大打折扣,教師的教學效果反而也不會很理想,最終影響的其實還是物理教師本身的教學質量。

二、高中物理如何進行演示實驗的教學優化

演示實驗作為高中物理教育中的重要一環,如果能夠合理利用,使其取得理想的效果,則對高中物理的課堂教學和學生的素質提高,都有著巨大的提升作用。所以在當前的實際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大力提倡多做演示實驗,有時還可通過自己的努力,大膽的對課本里的演示實驗進行改進和完善,以使其更好的適應自己的物理教學工作。

1、充分運用演示實驗教學,解決實驗教學資源匱乏

演示實驗的教學需要數量眾多的教學儀器,隨著社會的發展,學校里配備的實驗儀器也是越來越好,越來越現代化,尤其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很多的演示實驗現在在網絡上都有了多媒體視頻。在現在的物理教學當中,即使實驗室里沒有演示實驗所需的器材,教師也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到相關的視頻錄像和模擬動畫,并通過教室里的多媒體投影播放給學生觀看,從而省略了自己的動手演示。

2、引導和吸引更多學生參與演示實驗教學

在演示實驗進行的過程當中,可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實驗內容,如果有的同學看不清楚,例如后排的同學,長此以往,就會使得學生得不到鍛煉學習物理的科學方法,不能培養學生正確認真的科學態度,無法提高學生動手探索物理規律的能力。應盡量吸引學生仔細觀察、大膽猜想、小心求證,逐步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和原理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與點撥下,化身于上幾個世紀的科學家,通過自己親自動手實驗,經過自己的獨立探究和思考,從而總結出所要掌握的物理規律。通過這樣的變化,可以使得學生在演示實驗進行的時候,通過自身的親身經歷,會把有關的知識掌握的更為牢靠,同時也會使得自己學會科學的處理生活中的問題,學會科學的思維方法。

三、有關高中物理演示教學問題如何優化及未來展望

高中物理演示實驗過程中,操作和示范的主要任務由教師承擔。學生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每天都有很多功課要學習,學習任務和壓力較大,很難有太多時間能參與演示實驗教學的設計與創新。因此,從另一方面給我們物理教師提示:如果想要學生們也能參與進演示實驗的開展,有時必須要提前通知他們抽時間做好儀器或設備的準備工作,這對他們的作業時間勢必要造成沖擊,進而影響到學習時間的分配,甚至其它學科的學習成績,這就需要學生能夠具有一定的規劃和統籌能力,能夠安排合理學習時間,提高主動探索能力。另外,演示實驗的教學效果如何,有時不限于教師自身采取的教學策略,還與演示實驗的合理準確性和學生學習狀態密切相關。但只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肯鉆研,在演示實驗的教學上肯下功夫,則演示實驗的教學肯定會對教師的教學帶來質的變化。

參考文獻:

篇9

何克抗教授在《縱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提出:“信息化時代教師的主導作用應發揮在情景創設、信息資源提供、合作學習的組織和探究性學習的指導以及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等方面。”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學科教學,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造教學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并且有助于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數學教師應該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科教學中。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導入新課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小孩子一旦對某種事物產生好奇,便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在新課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學生樂學、愛學的學習情景,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教學的內容上去,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為主動,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知識。

我聽了本校老師上的《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她利用課件播放了一段“啊凡提分金條”的動畫故事,先把一金條平均分成2份,讓啊凡提取1份,但啊凡提不要,他覺得拿1份太少了:又把金條平均分成4份,啊凡提還是不要;最后,把金條平均分成12份,這一次啊凡提開心的拿了6份。啊……學生大笑了。老師問:啊凡提現在為什么這樣開心?……像這樣,播放一段精彩的故事,引入課題,就會使整個課堂頓時活躍,不僅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醒學生注意力,而且使學生的心一直被教師吸引著,輕松愉快,過渡自然,使教學過程順利進行,還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多媒體與網絡技術充分體現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情拼茂的特點。所以恰當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例如,在講解“圓的面積”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這一重難點,我利用課件形象生動的剪、拼動畫,把圓分割成相等的兩部分共16份,然后通過動畫把這兩部分交錯拼好,這樣就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學生從視覺上體會到把一個圓轉化成一個長方形的過程,再讓學生自己親手剪拼,最后體會到這個近似的長方形面積與原來的圓的面積是完全相等的。引導學生觀察,怎樣才能使這個圓轉化成最近似的長方形?然后再以剪拼動畫32份、64份……形像生動的活動過程展現眼前。再問學生還發現了什么?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什么有關?從而導出求圓的面積公式。使得這課的重難點輕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調整學習情緒,激發學習興趣。

心理學表明,小學生課堂上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一般在8---10分鐘時間,加上課堂思維活動比較緊張,時間一長,學生極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現注意力分散,學習效率下降等,這時適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越性刺激學生,吸引學生,創設新的興奮點,激發學生思維動力,以使學生繼續保持最佳學習狀態。如教“比的意義”一課,電教室的屏幕上出現一面鮮艷的紅旗,長3米,寬2米。通過兩種量的比較,同學們都學會什么叫做“比”了,并掌握了比的各部分名稱很快就學會求比值,如果進行反復的練習,學生好象有點厭倦了。這時,我馬上打開“天安門的國旗”的網頁,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上飄揚。這是一面特種型號的國旗,誰能找出它的長和寬是多少米?同學們一聽,興趣來了,爭著上網查閱……。最后讓學生查出長5米,寬3.33米。這時,學生好奇極了,有的學生在說這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有的求出長和寬的比的比值,有的在議論和比較我們學校的國旗……。下課了,還在議論。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

數學本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為了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瞄準與學生生活經驗的最佳聯結點,并架起橋梁,使數學知識因貼近生活而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素養,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設計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實際的生活素材。例如,我聽了一節五年級“數學活動課”,錄像播放師游“廣州東方樂園”的情景。參加這次活動的學生有980人,教師38人。門票價格為成人票每張10元,學生票每張5元,30人以上可以購買團體票,團體票每張6元。請你設計一種最為省錢的購票方案。同學們展開熱烈的討論,各自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

創設生活情景,突出主體地位。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有機結合起來,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中充滿了數學。例如,我聽過一年級教師在教學“幾和第幾”時,讓學生模擬人們排隊買票的情景,把靜止的畫面變成生動的場景,在生動有趣的生活中學生加深了對基數與序數的認識,學會了處理生活中的問題。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數學科教學中來,充分運用各種信息資源,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

篇10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常常是一些哲學論點、理論體系、政治政策,這就難免形成這樣的“誤區”:作為特定思想體系和價值設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它是既定的,是不能改變的,更是無需重構的。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誤區,導致人們輕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研究,忽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選擇和有效組織。[1]實踐證明,通過優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能夠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統整體功能的發揮,能夠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同時也能夠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化發展。

一、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優化的內涵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內涵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據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把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政治準則、思想觀點、道德原則、法紀規范和心理要求,轉化為大學生個體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法紀素質和心理素質的過程。[2]根據社會發展現實狀況和大學生個體的發展需要,大學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主要是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心理教育五個要素組成的統一整體。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優化的含義

優化的概念源于現代系統工程,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對于系統的組織、結構和功能的改進,從而實現耗散最小而效率最高、效益最大的過程。”[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優化,即在當前社會條件下,通過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素、外延要素及結構進行改進,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系統整體功能大于各部分內容功能相加之和,從而發揮高校思想政治的最大功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優化要立足于我國的基本國情和大學生群體的思想實際,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規律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狀況,要滿足社會發展要求和大學生個體的發展需求。

二、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優化的原則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多重性以及教育對象精神世界的豐富性,決定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多層次的。同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優化并非是盲目的,必須遵循一定的科學原則,才能保證內容優化的方向性和正確性。

(一)整體性原則

整體性是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總體而言的,即教育內容必須是涵蓋多重內容要素的一個整體。首先,當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政治素養、思想素養、道德素養、法律素養、心理素養等已成為衡量人才的必要指標,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必須全面化、多樣化,擺脫“單一化”“泛政治化”的局限。同時,大學生受教育需求的多樣性和思想實際的復雜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必須全面地涵蓋大學生素質提升多重要素。大學生是個性鮮明的知識分子群體,思想往往是復雜多變的,單一的教育要素都不能覆蓋其思想的全部。只有運用多重內容要素合力作用,才能有效地解決其復雜的思想問題。

(二)目的性原則

目的性原則是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選取必須具有明確的目的。[4]只有具有明確的目的性的教育內容才能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指明方向,才能更快更好地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目的性原則要求教育者一定要正確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各個內容要素的具體目標,使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總目標保持一致。同時又應該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整體目標分配到各個內容要素上,使每個內容要素的目標都能與具體的學習聯系起來,從而使大學生逐步實現各個層次的目標,最終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統的總目標。

(三)重點要素原則

重點要素原則是指要按照內容要素作用的大小來決定其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所處的位置,從而突出重點要素。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的根本性內容,決定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性質。在優化教育內容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政治教育的主導型地位;同時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和心理教育這五大內容要素都涵蓋著多重具體內容,每一項內容的作用和地位有別,因此,教育者在優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時,應該將相對重要的內容要素放在首要位置,突出重要內容,從而更好地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功能。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優化的實質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優化的意義在于使思想政治教育整體內容達到最佳狀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作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優化應從三方面入手:第一,始終堅持的指導,堅持政治教育的主導地位。第二,不斷完善政治教育內容、思想教育內容、道德教育內容、法律教育內容和心理教育內容。第三,要與時俱進增添外延要素。

(一)遵循重點要素原則,堅持政治教育內容的主導地位

“占統治地位的思想不過是占統治地位的物質關系在觀念上的表現”[4]任何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性,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始終堅持的指?У匚弧M?時,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內容。高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搖籃,然而很明顯,只有科學文化素養是不夠的,一旦政治立場出現問題,反而會危害社會發展。因此,高校必須堅持政治教育的主導地位,必須幫助大學生樹立堅定的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信念和政治態度。

(二)遵循整體性原則,完善教育內容要素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于啟發、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其一,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的觀點。它決定著大學生如何看待整個世界,怎樣對待生活中各種事件的發生、發展,同時也影響著大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的選擇。因此,我們要著重加強大學生世界觀教育,優化世界觀教育內容。對大學生開展世界觀教育的教育內容,不能再完全依托于哲學原理,而應采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話語系統,不僅讓大學生欣然理解接受,還能真正地應用在生活當中。其二,價值觀決定著大學生的價值認知和價值選擇。近年來頻發的“大學生裸貸事件”,使一部分大學生陷入“以貸養貸”的泥潭,甚至走向不歸路。在后期的調查當中,大多學生都表示自己最初只是想購買手機、包包、網游裝備等,超出自己當時的承受范圍又不好意思向家人朋友借,只好以貸款的方式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這些大學生的悲劇一方面是由其價值認知錯誤導致的,他們把物質享受當成價值追求,不惜鋌而走險也要滿足自己的物質需要;另一方面其價值選擇出現偏差,他們愿以失去尊嚴的方式換取一時的虛榮,也因此付出巨大代價。因此,必須加強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不斷優化高校價值觀教育的內容。不能局限于教育大學生價值觀念的對與錯,更應啟發學生如何進行價值選擇。

第二,高校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規范大學生道德認識,幫助大學生養成道德行為,再轉化為大學生個體的具體行為。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時,要注意把握道德的層次性。首先,要注重職業道德教育。就業是大學生實現自身價值和貢獻社會的根本途徑,而職業道德是所有大學生從業人員必須遵守的基本行為規范。加強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幫助大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提高大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其次,要強化大學生社會公德教育。對大學生進行社會公德教育,使每個大學生都能自覺遵守社會公德,成為合格公民,這對于社會生活的正常進行和不斷發展以及良好的社會風氣的形成與發揚具有重要意義。最后,要強調家庭倫理道德。在一些影視作品、網絡節目中,常常出現混亂的情感關系,使一些大學生的情感道德觀產生偏差,影響其日后的家庭生活。只有把每個人的“小家”經營好,才能有信心有力量去經營“大家”。因此,要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家庭倫理觀念,處理好與愛人、親人的感情和關系。

第三,大學生法紀教育是強化大學生法律觀念,促使大學生養成遵紀守法的品質,能夠知法、懂法、守法,并且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蘇享茂跳樓事件”不禁讓世人反思這么優秀的高材生為何最終走向命運的深淵。第一,在運營其App的過程中,存在違反法律的問題,這也成為其妻子要挾的把柄;第二,在遭到威脅的時候,不能第一時間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而選擇在網上曝光與妻子的交往過程;第三,最后不以法律的方式解決困境,而選擇放棄生命,以極端的方式給家人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高校法紀教育內容應能引導大學生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和紀律,承擔維護社會主義的法治秩序的責任。同時,也要幫助大學生形成明確的法制意識,運用法律解決問題,維護權益。

第四,高校心理教育旨在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大學生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當今社會競爭壓力驟增,導致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并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優化大學生心理教育,關鍵在于要增強教育內容的針對性和科學性。應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講授心理健康知識,科學開展相關輔導和咨詢活動,從而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并在心理健康的基礎上,實現大學生政治健康、思想健康、 道德健康和法治健康。

(三)遵循目的性原則,與時俱進融入外延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