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業種植技術范文

時間:2023-04-02 16:30: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有機農業種植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有機農業種植技術

篇1

1有機農業的特點

1.1安全飲食,利于健康

傳統的農業會向農作物噴灑一定量的農藥,而農藥的使用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農產品的產量,但是殘留在食物表面的農藥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而農藥不僅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還能造成環境污染。當今,很多的疾病發病率的上升,跟環境污染有關,其中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占據了很大一部分。有機農業生產的食品具有純天然性、安全性等,有利于人體健康。

1.2減輕環境污染,恢復生態平衡

化肥和農藥會對生物造成危害。在化肥農藥的噴灑過程中,農民本想殺死害蟲,但是也會殺死一些益蟲,并且也會使害蟲的抗藥性增強,使病蟲害變得更加頑固。當病蟲害變得更加頑固時,農民往往會增加藥量,如此反復形成惡性循環。相反,在有機農業中,食品的安全性更高,還能夠降低環境污染,有利于打造一個生態平衡的生物鏈。

1.3增加就業率,提高農業生產水平

有機食品的市場價格往往比普通產品要高,有的甚至是普通產品的幾倍,有機食品的利潤非常大。然而,有機農業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其需要更多的勞動力投入,并且對于專業知識型人才的需求量較大。所以,如果發展有機農業,那么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農村的失業率,增加就業率。同時,還能夠提升農業生產水平,使農業生產向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2有機農業種植技術的方法和措施

2.1 采用輪作、間作和套作的種植方式

有機農業種植可使用輪作的種植方式,不但能夠改善土壤結構,還能夠增強土壤肥力。合理的間作和套作,能夠將資源充分利用,提升有機農產品的收入。通過不同的農產品根際的微生物之間的拮抗作用,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病蟲害傳播。例如韭菜套種冬瓜,能夠大大降低冬瓜的發病率。

2.2有?C農業的施肥方式

有機農業的施肥類型不僅包括有機肥,還包括了生物菌肥。在有機農業種植的過程中,人工化學合成的肥料是被禁止使用的。有機農業生產提倡優先使用人畜糞肥。與此同時,綠肥和田肥也是很好的有機肥料。然而,在有機農業生產實踐中,可發現這些生物肥料的量遠遠不能滿足規模化生產的要求,所以生產多效生物肥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3有機農業的病蟲害防治

3.1采用農業方法防治

要把握好病蟲害的發生規律,通過規律選擇有抗性的種子,實踐證明,這是防治有機農作物病蟲害有效的方法之一;要定期對栽培環境進行清理,調整種植密度,降低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的發病率。

3.2采用物理方法防治

一是使用防蟲網覆蓋技術,這種方法成本較高,但是能夠阻斷蟲害傳播,一般應用在瓜果類和葉菜類中比較合適;二是通過燈光誘捕的方式來殺死害蟲,這是因為害蟲有趨光性,可以利用這一特性,將害蟲消滅。

3.3采用生物方法防治

在農田中,放置害蟲的天敵,以此來消滅害蟲。例如赤眼蜂屬的多種卵寄生蜂,以此可以利用赤眼蜂來防治主要鱗翅目害蟲。另外,還可以從植物體內提取一些殺蟲成分來對蟲害進行防治,例如韭菜中的殺菌活性物,能夠被制成殺蟲劑或殺菌劑。

篇2

一、有機蔬菜栽培技術

(一)蔬菜品種的選擇

在有機蔬菜的種植過程中,選擇合適的品種是最為關鍵的環節,只有選擇了合適的蔬菜品種,才能給今后種植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大的幫助。在對蔬菜品種進行選擇的過程中,也要對以下原則引起注意:首先是要選擇非轉基因的品種,其次就是選擇合適的土壤和氣候條件,再次要選擇一些抗性較強的蔬菜品種,最后就是不能利用禁用的藥品對種子進行處理。

(二)園間管理

有機蔬菜生產對土地有著嚴格的要求,只有經過了認證機構的土地才能進行蔬菜的生產。在對土地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要做到對園間的定期清理,通過適當的深耕或是翻曬達到消毒的作用。在蔬菜的生長季節中要對病殘體進行及時清除,對于清除下來的病殘體進行深埋或是焚燒,以達到徹底消滅病原的目的。在對蔬菜進行種植的過程中,要盡可能采用多種方式,從而確保蔬菜的正常生長。

二、有機蔬菜的施肥技術

和普通蔬菜的種植存在明確區別,有機蔬菜對于施肥技術要求顯得更為嚴格,這是因為在對蔬菜進行生產的過程中只可以使用有機肥料,嚴禁使用化學肥料。所謂的有機肥料主要是指人畜的糞便、草木灰和秸稈還田等。在對有機肥料進行使用之前還需要對廢料進行相應處理,可以采用堆肥的形式對其進行處理,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的將有害生物進行消滅,從而達到降低病蟲害發生的目的。充分腐熟的肥料中所具備的營養更為豐富,對于蔬菜的吸收將更為有利。

三、有機蔬菜的病蟲害防治

在對有機蔬菜進行生產的過程中,病蟲害防治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有機蔬菜在生產中不可以利用化學農藥進行防治,這就要求在防治過程中要更為嚴格的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為輔”的原則進行病蟲害的防治。下文中,筆者將對主要環節的防治進行研究,以期為農業工作者提供指導作用。

(一)對雜草的防治

雜草雖然是植物,但是對由于其并不是我們生產需要的植物,同時其在生長的過程中會和蔬菜進行營養的爭奪,是病蟲害發生的“幫兇”,所以我們必須對其引起重視,做好必要的防治工作。在生產過程中,我們可以適當的采用人工除草方式對雜草進行防治,這也是當前十分重要的雜草防治手段,那么我們也可以在雜草為幼苗時期集中對其進行整治。此外,我們還可以相應的結合秸稈覆蓋、土壤深翻等手段對其進行控制。

(二)對病蟲害的防治

無論是對什么類型的蔬菜進行生產,都會受到病蟲害的影響或威脅,如果在大面積發生病害,那么將造成十分嚴重的損失。所以在對有機蔬菜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時要做到早發現和早控制。在正式播種以前,可以采用溫湯浸種的方式,對蔬菜種子進行有效處理,這種方式將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種子帶菌的概率。同時在對蟲害進行防治的過程中則可以采用人工、生物和物理防治手段,人工防治指的是利用人工的形式對蟲子進行捕捉,一旦在田間發現害蟲要及時將其摘除,進一步減少蟲源的擴散。生物防治指的就是利用人工手段在田間釋放害蟲的天敵,比如蜻蜓、青蛙等,這種手段的病蟲害防治效果也十分明顯。物理防治則是人為的設置物理屏障,相應的減小蟲害發生,在對蔬菜進行生產的過程中要采用懸掛黃板或是設置誘捕器等方式對蟲害進行防治。

結束語:

篇3

【關鍵詞】農業;種植土壤;有機培肥技術;探討分析

當前,食品安全問題是人們最看重的問題。有機農業種植就是在不破壞農業生產環境的前提下,綜合分析各種有利或不利的因素,運用一項復雜的技術,來使農作物可以在更安全的、良好的環境中進行生長,可以很好地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同時,有機農業種植這種模式也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模式,不破壞土壤的性質,為農作物提供天然、無公害的肥料,這種農業發展模式也深受老百姓的喜愛,未來的發展潛力也非常大。

1常見的有機肥的種類

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有機肥的種類很多,比如:綠肥、動植物性肥源、礦物質肥、微生物肥料、蚯蚓等。其中,綠肥最為普遍,并且它的養分比較全,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的性質;人和動植物的糞便是屬于動物性肥源,農作物的秸稈是屬于植物性肥源,農民在對土壤進行施肥時,要注意將動物性肥源和植物性肥源兩者的有效結合,以達到效用最佳的目的;礦物質缺乏會對農作物的生長不利,農作物可能會出現某種“生病”的跡象,而礦物質肥可以有針對性的對土壤進行肥力補充,使農作物可以更好地生長;微生物肥料不同于其他的化肥原料,它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并且對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的增加也有所幫助;蚯蚓可以使土壤更有效地吸收肥力,蚯蚓雖然是一種蟲子,但同時它也是一種蛋白肥,在它死后,尸體被分解于土壤之中,也會對土壤起到增加氮肥的作用。

2有機農業種植的作用

2.1避免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對農民來說,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為了使農作物更好地生長,為了達到一定的產量,也為了使農作物的質量更好,將一定量的化學肥料投入土壤中,是很有必要的。一開始,少量的化肥農藥便可以呈現出比較好的效果,并且對環境的污染也很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少量的化肥農藥對害蟲來說,根本起不到作用,為了達到農民預期的效果,他們便會加大化肥農藥的使用量,這時,對于環境的污染就慢慢變大了。如果農民采取有機農業種植,不僅會大大減少對環境的污染,而且還會使農產品生長得更好,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也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證[1]。

2.2使土壤的肥力有效增強

發展有機農業,可以使土壤的肥力有效增強,要想充分發揮這個作用,就必須加強農民對土壤培肥技術的了解,讓他們對這個技術的原理以及使用的條件有所了解,然后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投入使用。土壤培肥技術是發展有機農業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技術,使用這項技術,必須針對當地的環境、條件做出一些調整,因地、因時制宜,使土壤的肥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增強,讓農民不必為了追求高產而過多的投入農藥化肥,從而使農產品的質量得不到保證。

2.3可以讓農作物更好地生長

土壤的性質、氣候的特征以及周圍環境等對農作物的生長都會有非常大的影響。而有機農業可以通過各種技術來將這些影響的程度降到最小,甚至可以做到完全不受干擾[2]。在農作物生產過程中,為農作物提供其所需的礦物質、肥料等,不斷提高農作物的抗病蟲害的能力,使農作物可以避免受到有害物質的傷害,使農作物可以更好地、更有效地生長。

3有機農業種植中的土壤培肥技術

3.1對耕作進行合理的安排

土壤培肥技術的前提是合理耕作。耕作要根據具體情況適宜安排,如果耕作過度,會使得土壤的養分不足,從而降低農產品的產量及質量。所以,我們在耕作過程中,可以采用輪作模式進行耕作,要注重保護土壤耕層,使農作物在良好的環境中生長,從而使有機質含量、水分等在土壤中得以很好的保存,為農作物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使農產品產量更多、品質更優。

3.2科學的進行栽培

土壤培肥技術可以得到最佳使用效果的另一個前提是科學的進行栽培,不同的氣候溫度條件,需要的技術不同;不同種類的農作物缺乏的元素不同,所以它們的補給方式也不同,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必須有針對性的對農作物進行培肥工作。由相關的專業人員對農作物進行科學鑒定之后,根據農作物所屬的類型以及它在某一階段所需的施肥量大小,來對它進行科學的培肥工作,從而使得有機農業的種植土壤培肥技術效用發揮到最大。

3.3合理施用有機肥

在日常生活中,可供農民選擇的有機肥的種類特別多,農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應該有所側重,不能人云亦云,別人用得好的有機肥不一定對自己的農作物有效,首先確定自己需要哪種類型的肥料,然后進行挑選,在化肥使用過程中,不可以只使用一種肥料,因為一種肥料的效力有限,我們應該根據科學的配比方法來進行調配,配出最適合自己的農作物生長的肥料,并且在最適宜的時間段內,去對農作物進行有效的施肥。

篇4

【關鍵詞】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優勢;推廣政策

現在農業種植行業推廣綠色種植的技術,使得我國農業種植領域的發展實現了創新,綠色的概念是未來我們發展的重要趨勢,我們只有更好的把握現在社會發展的需要,并且能夠結合先進的科學技術的應用,實現技術上的創新和發展,這樣才能實現更好的推廣,發揮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優勢,推廣相關的政策,落實到實際的生產和發展中去,從而促進農業行業實現長遠的發展。

1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優勢

1.1保障食品安全

我們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發展,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首先就是能夠保障食品安全,提高我們的食品質量。農業種植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必須要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念,為人們提供更高質量的食品,提高種植的技術,減少農藥的使用,提高農作物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這樣才能做到保障食品安全,如今我國加大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我們推廣綠色種植技術是發展的必然,對農業種植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是我們發展綠色種植技術的重要內容。

1.2綠色農業食品可以促進經濟發展

綠色農業食品的推廣對我們的身體健康和經濟建設都有重要的作用,在促進經濟發展上有重要的作用,在實際的發展中,我們能夠提高農業食品的質量,就能提高銷售量,吸引更多的人前來購買,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的問題,我們只有推廣綠色農業種植的理念,才能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前來關注,這樣就能促進經濟的發展。我們的目標就是給人們生產放心的綠色產品,讓人們能夠放心的使用,這樣就能提高農業種植行業的發展,從而有效的解決很多的問題,不斷刺激農業產品的消耗,大大提高農業行業的經濟發展水平,在實際的發展中具有重要的發展意義,所以我們必須要提高綠色農業種植的技術手段,為人們提供放心的綠色食品。

2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對策

2.1深入基層進行推廣

現在先進的科學技術影響著各行各業的發展,農業種植行業也不例外,為了能夠提高種植的效率,促進農業種植行業的經濟收益,我們在進行農業行業的生產時,要加強綠色農業種植理念的推廣,深入基層當中,從而加強現在農業種植的發展和進步。對于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非常的重要,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對農業行業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它的技術手段比較的高,生產的質量和效率也比較好,所以在實際的發展中,我們加快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建設,能夠影響農業種植的效果,并且將這種新的技術推廣到基層,覆蓋整個農業種植行業的發展,這樣我們的就能有效的解決傳統種植的問題,從而加快農業種植的發展,提高農作物的質量,這樣才能提高農業種植的經濟收益,促進基層的建設和發展,這樣就能保障人們所吃的食品的質量。基層的發展水平相對來說比較的落后,我們必須要投入更多的力量進行基層建設,從而普及相關的先進的生產知識,這樣就能切實的解決相關的問題,提高基層建設的水平,將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到整個農業種植行業的發展中,提高農產品的質量。

2.2典型示范帶動發展

在綠色種植技術的發展中,一般在比較發達的地區先出現,在農村地區進行推廣的時候,為了能夠讓種植人員更好的接受現代化的建設,我們可以進行典型示范,這樣就能帶動他們實現更好的發展,這樣我們就能將先進的技術實現進一步的傳播和發展,從而將綠色農業種植技術能夠進行擴大和發展,這樣就能實現進一步的推廣,從而提高建設的水平。典型示范帶動發展是我們實現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方式,我們需要結合具體的發展實例來做相關的討論,這樣就能容易讓人們領會其中的道理,從而加快推廣的速度。我們必須要重視相關的技術建設,重視綠色農業種植的發展,使得農產品的質量能夠得到更好的提升,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為人們提供更好的食品和材料,這是農業種植行業發展的宗旨。先進的種植者一定要做好帶頭作用,將先進的技術實現更好的推廣,把綠色農業種植技術讓不同階層的農業種植者都能夠了解到,并且能進行相關專業的學習,這樣才能提高農業種植行業整體的發展水平,從而促進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發展。

2.3國家應大力扶持

我們在實現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發展的時候,我們需要得到國家的大力扶持和支持,這樣才能有效的解決很多問題。比如我們在建設研究過程中需要的成本,還有專業人才的培養等等一些內容,都需要國家提供更多的幫助,來實現更好的發展,這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才能更快的實現。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業種植行業的技術水平在不斷地提升,而且相關的建設內容也越來越復雜,很多農業種植者無法更好的學到先進的種植技術,大大降低了農業種植的效率,而且現在我們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發展,我們只有將相關的概念進行推廣,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使得農業種植者都能更好的接觸到現在農業種植發展的形勢,并且對綠色農業種植技術能夠不斷地進行推廣,提高農業種植的質量,這樣就能提高建設的水平。每一位農業種植者都要清楚的了解到現在農業行業發展的趨勢,準確的把握相關的發展方向,這樣就能切實的解決相關的問題,實現技術上和發展理念上的突破,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發展,對農業種植有很大的影響,而且食品的質量也在逐漸地得到提升,保障我們每一個人能夠吃的安全和放心。

篇5

1.國內外農業自動化的現狀

1.1 國外農業自動化的現狀

近些年來,國外農業自動化飛速發展,農業機械設計向高速、寬幅、大功率、舒適的方向發展。自動化控制技術在農業機械上的應用已相當普及,一些著名廠商把自動控制、信息處理、全球定位系統和激光、遙感等現代尖端技術、裝備應用于農業機械上。如一種農用激光平地機就是利用激光調平傳感微機處理技術,經一次地面平整作業,即可成形,且能達到寸水不露泥的精度。美國的約翰迪爾公司所生產的水稻聯合收割機就安裝了一套稱為的精密作業系統。該系統能提量或收獲量信息、濕度,待收獲作物總質量等讀數,能精確測量糧食升運器頂部的谷物流量及實時的產量數據,能分別對分離裝置、滾筒轉速。割臺升降,割臺傾斜和停車制動安全等裝置進行快捷實時監測與控制。該機還裝備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和示差定位信號,可快速確定出機器所處位置。

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機器人技術正越來越被世界各國所重視。1994年,美國機器人的年產量為1.648萬臺。日本有機器人生產廠家300多個,生產機器人占世界總擁有量的60%。農業機器人已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

1.2 國內現有的自動控制技術在農業自動化中的應用

由于歷史,觀念和技術等方面的原因,我國傳統農業機械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已遠遠不能適應農業的科技進步。近些年來,自動化的研究逐漸被人們所認識,自動控制在農業上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例如,把計算機技術、微處理技術、傳感與檢測技術、信息處理技術結合起來,應用于傳統農業機械,極大地促進了產品性能的提高。我國農業部門總結了一些地區的農業自動化先進經驗(如臺灣地區的農業生產自動化、漁業生產自動化、畜牧業生產自動化及農產品貿易自動化)的開發與應用情況,同時也汲取了國外一些國家的先進經驗、技術,如日本的四行半喂人聯合收割機是計算機控制的自動化裝置在半喂人聯合收割機中的應用,英國通過對施肥機散播肥料的動力測量來控制肥料的精確使用量。這些技術和方法是我國農業機械的自動化裝置得到了補充和新的發展。從而形成了一系列適合我國農業特點的自動化控制技術。

已有的農業機械及裝置的部分自動化控制自動化技術提高了已有農業機械及裝置的作業性能和操作性能。浙江省把自動化技術應用于茶葉機械上,成功研制出6CRK-55型可編程控制加壓茶葉揉捻機,它利用計算機控制電功加壓機構,能根據茶葉的具體情況編制最佳揉捻程序實現揉捻過程的自動控制,是機電一體化技術在茶葉機械上的首次成功應用。

微灌自動控制技術灌溉管理自動化是發展高效農業的重要手段,高效農業和精細農業要求必須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采用遙感遙測等新技術監測土壤墑性和作物生長情況,對灌溉用水進行動態監測預報,實現灌溉用水管理的自動化和動態管理。在微灌技術領域,我國先后研制和改進了等流量滴灌設備、微噴灌設備、微灌帶。孔口滴頭、壓力補償式滴頭,折射式和旋轉式微噴頭、過濾器和進排氣閥等設備,總結出了一套基本適合我國國情的微灌設計參數和計算方法,建立了一批新的試驗示范基地。在一些地區實現了自動化灌溉系統,可以長時間地自動啟閉水泵和自動按一定的輪灌順序進行灌溉。

自動控制技術在精準農業中的應用精準農業是在傳統農業與農機裝備技術上,運用高新技術進行農業生產管理。精準農業較傳統農業其先進之處主要是應用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專家與決策知識系統,實現農業生產的定位、定量、定時,做到精耕細作和由于農業水土管理區管理點較為分散,用傳統方法進行數據采集和信息傳輸精度差、速度慢。把電子技術、微電子技術和通信技術緊密結合起來,采用現代方法進行自動化監控和管理非常必要,如在渠系、灌水、泵站等方面實現自動化監控與管理。農業自動化向智能化方向發展,進一步發展精準農業重點發展節水、節肥精準農業技術體系的自動化控制,實施精準灌慨、精準施肥,提高水資源和化肥資源的利用率。精細設施農業主要發展以溫室為主的自動控制系統智能化研究,從而現降低成本、提高作物產量、提高農產品品質。計算機視覺技術在我國農業生產和農業現代化方面已開始應用,但在設施農業,虛擬農業中的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應進一步加強。加快該領域的研究與應用。

2.結論

篇6

一、有機農業有機食品及有機水稻種植的概念

1.有機農業的概念

有機農業是一種按照規定的有機農業生產準則進行生產的一種新農業生產方式。它因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含化學成分的化肥、農藥、生長劑、添加物等物質,也不使用轉基因產物及其有關生物而得名,具有農業生產中不破壞自然規律與原生態、平衡養殖業和種植業等特點。有機農業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農業,這一點它的三個基本原則health(健康),ecology(生態),care and fairness(關愛與公平)就可以證明。

2.有機食品的概念

有機食品是通過認證的環保安全型農副產品,又可以稱為生態食品、生物食品。它來自于有機農業生產體系,并按照有機農業的生產要求和相應的標準進行生產加工的。

3.有機水稻種植的概念

有機水稻是有機食品的主要類別,它的種植生產指的是利用生物之間循環產生的有益物,來增強水稻自身的能力,并人工制造適合水稻生長的自然生態條件。有機水稻同一般的水稻相比,具有優良特征遺傳能力、較強的抵抗外界惡劣環境的能力等特點,是一種人們十分信任的農產品。

二、有機水稻種植的基本條件

為了提高有機水稻的產量與質量,使人們可以放心使用,接下來就對有機水稻種植的基本條件進行探討。

1. 做好有機水稻種植的基本條件

為了保證有機水稻高產高收,就要了解并做好有機水稻種植的基本條件。這里所提到的基本條件一共包括三點:一是創造有利的土壤環境。在選完土地后,通過使用秸稈還田,施用有機肥、生物菌肥、精細耕作等方法增加土壤肥力,為有機水稻的種植提供一個良好的土壤環境。

二是確保水稻的營養含量。想要滿足水稻的養分需求,可以通過施用有機肥和生物菌肥來達到。

三是進行植物保護。所謂的進行植物的保護,需要做到兩點,首先是對種子的保護,通過使用有機生物浸種劑確保在苗期就將病害進行預防和控制。其次是對水稻的保護,采用見效快、無副作用的新技術除草方法進行稻田雜草的清除,以實現對水稻的保護。

2. 選用優良品種

在有機水稻種植的過程中,對品種的選擇是十分重要的,它是確保有機水稻穩產穩收的基礎。因此,要選用優良品種,所選用的種子要具備熟期適中、耐冷性強、適應性廣、抗病性和穩產性好等特點。而且在選完種子后,也要進行篩選,將其中的雜劣、雜草種子挑選出來,使種子達到籽粒飽滿、純度高、成熟一致、粒型整齊、發芽率高、無雜草種子、無病蟲害等標準。

3. 精選種植地

對于種植地的精選也是確保有機水稻高質量的前提條件。在土地的選擇上必須要符合國家規定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GB15618-1995 一級標準,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 GB5084-92 三級標準,國家空氣環境一級質量標準這三項標準。相信以這三項標準為依托,定能選出符合有機水稻種植條件的土地。

4.育苗

育苗階段大致分為五步:一是種子消毒。為了避免種子把病菌帶入田間,首先要將種子進行消毒,這一點可以通過使用1%生石灰浸種來達到目的。

二是制作苗床。制作苗床需要滿足床面耕翻10 cm以上、床寬1.8~2.2 m等要求,要使制作出的苗床平整、無根茬。

三是施用基肥。這一步是為了增加土壤肥力,促使苗茁壯成長。

四是確定播期。這一點要依據天氣而定,不同的地方播種期也會不同。氣溫達到5 ℃是播種育苗的最佳溫度。

五是確定播量。常規育苗播干籽1 759粒/m2,地膜打孔育苗不超過2 509粒/m2,營養缽育苗不超過709粒/盤,播種要求均勻一致。

5.插秧

一般情況下,當氣溫達到12 ℃時,時間是5月15—25日,為插秧的最佳時期。插秧時應本著達到淺、直、勻、穩、足的標準進行。插秧的原則是瘠薄地塊以30.0 cm×13.2 cm為主,較好地塊以30.0 cm×16.5 cm為主, 每穴基本苗3~5株。

6.田間管理

所謂的田間管理指的是在苗栽入田地之后,為保護其健康成長而采取的措施。大致分為四步:一是適時灌溉。在進行灌溉時,要本著水量多排少補的原則進行灌溉,而且需要知道的是水稻的需水量是一定的,不同的時期需要的水量也是不同的,如:插秧后,幼穗形成時,還有抽穗開花期就需要加強水份灌溉;而水稻生長后期就不需要過多的水量。

二是適時施肥。為了增加土壤肥力,促進水稻生長,一定要做到適時施肥。如:可以采用秸稈還田的方法進行土壤培肥。

三是及時除草。雜草過多會與水稻爭肥爭光,為了避免雜草影響水稻的生長,在水稻的生長期要注意觀察,發現有萌生的雜草要及時進行人工拔除。

四是病蟲害的防治。病蟲害是對水稻穩產穩收最嚴重的威脅,為了避免這一點,農民要做好水稻病蟲害的防治。常見的水稻病蟲害有:惡苗病、稻瘟病、紋枯病、稻象甲、稻薊馬、稻飛虱、螟蟲。農民可以根據不同病蟲害的特點使用藥劑進行防治。

篇7

關鍵詞 有機農業;發展現狀;人才隊伍建設;廣西樂業

中圖分類號 F3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1-0323-02

有機農業發展離不開人才因素,科技人才對有機農業的貢獻率達到90%以上,人才與企業發展成正比,人才充足的企業,發展形勢一片大好,沒有人才的企業,步履維艱。企業必須把有機農業科技人才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作為重點工作來抓,才會使有機農業發揮出應有的成效。

1 樂業縣基本概況

樂業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總面積2 617 km2,管轄4個鄉4個鎮,耕地面積為1.55萬hm2,其中水田0.36萬hm2,旱地17.9萬hm2。居住著壯、漢、苗、瑤等11個少數民族。樂業縣是老、少、邊、窮山區縣,屬國家級貧困縣。年平均氣溫16.3 ℃,年降雨量1 100~1 500 mm,森林覆蓋率為77.84%,無霜期349 d,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有“天然空調”之美稱。主要特色農產品為茶葉、刺梨、獼猴桃、甜竹筍、山茶油、薄殼核桃、板栗、桃果、李果、淮山、八角、桐油等。樂業縣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是“世界長壽之鄉”“全國有機農業示范基地”“中國名茶之鄉”“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全國重點產茶縣”“世界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中國山地戶外運動基地”和“中國蘭花之鄉”。

2 有機農業概述

有機農業是遵照一定的有機農業生產標準,在生產中不采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以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

樂業縣于2003年開始發展有機農業,對于樂業縣或者整個中國來說,有機農業成為一個新興產業,其實早在1990年的時候,為了滿足茶葉出口質量需要,我國在浙江省臨安地區就已經開始發展有機茶產業,有機茶產品供出口荷蘭市場。

由于有機農業禁止使用化學合成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和基因工程技術產品,自然就會減少產量,增加農業投入成本,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難度加大,產品價格必然會提高,在經濟欠發達的年代,市場份額有較大的影響,因此發展速度極其緩慢,也就鮮為人知了[1-2]。隨著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給有機農業產業帶來了欣欣向榮的發展局面,然而這個新興的產業沒有與之相適應的人才隊伍,有機農業人才成為快速發展制約瓶頸。按照現行的有機產品標準要求,有機農業絕不是復古農業、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業,我國在2005年首次實施了《有機產品國家標準》即GB/T19630.1~4―2005,這個標準成為指導我國有機產品生產的基本要素。2011年對該標準進行了大幅度的修訂,同時制訂和了《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和《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以及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成為有機產品生產與認證的依據[3-4]。

3 樂業縣有機農業發展現狀

2003年廣西顧式有機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在甘田鎮夏福村龍云山實施有機茶生產,成為第一個有機產業和產品,生產系列顧式有機茶,產品有紅茶和綠茶;2005年廣西樂業縣草王山茶業有限公司在邏沙鄉全達村開始發展有機茶,生產樂業紅系列有機茶產品;樂業縣農業局在同樂鎮上崗村發展有機水稻,生產有機大米;幾家企業在對有機農產品生產進行技術探索。至2016年,有機農產品生產企業達到11家(表1)。

4 有機農業科技人才培訓與培養

有機農業產業作為新興的特色農業,生產技術上與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都有著本質的區別,配套技術人才非常關鍵,人才不足,嚴重制約產業發展,為了促進樂業縣有機農業又好又快發展,樂業縣有機農業示范基地辦公室和樂業縣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制定和實施了有機農業人才隊伍建設工程[5-6]。從2011年開始,采取多種方式培養與有機農業發展相關的技術人才。舉辦茶葉、水稻、獼猴桃等各種有機農產品生產技術培訓班(表2)。

有機農業科技人才培養得到大幅度提升,2012年培養了1名高級農藝師,2013年培養了2名高級農藝師,2014年培養了2名高級農藝師,2015年培養了2名高級農藝師,累計達到7名高級農藝師,在百色市的各個縣中占居第1位(圖1)。

2012年培養了5名農藝師,農藝師總數達到52名,2013年培養了5名農藝師,累計達到57名,2014年培養了3名農藝師,累計達到60名,2015年培養了2名農藝師,累計達到62名(圖2)。

2012年培養了8名助理農藝師,達到11人,2013年培養了21名助理農藝師,達到32名,2014年培養了31名助理農藝師,達到61名,2015年培養了14名助理農藝師,達到75名(圖3)。

2012年樂業縣有機農產品生產企業內部檢查員人數為7人,基本上是每1家企業有1~2名內部檢查員開展企業內部檢查工作,2013培養了4名,2014年培養了30名,2015年培養了35名有機產品生產企業內部檢查員(圖4)。

樂業縣有機農業示范基地辦公室、樂業縣茶葉生產管理辦公室和樂業縣農業局等舉辦各種有機農產品生產技術培訓班22期,累計參加學習人數達到1 000人次(圖5)。

5 結語

高級農藝師、農藝師、助理農藝師、有機產品生產企業內部檢查員、中級評茶員、高級評茶員等相關技術人才為樂業縣有機農業的長期穩定發展起到關鍵的作用。有機農業人才隊伍是有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的關鍵所在,高素質人才與有機農業發展規模和質量是成正比的,人才發展快的時候,產業發展也快,現代有機農業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特別是有機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建設,涉及到的內容十分復雜,對高級人才的需求更大。凡是沒有人才的企業,總是步履維艱、寸步難行。配套有高素質有機農業人才的企業,發展起來得心應手,有機事業蒸蒸日上。建議有機農產品生產企業把人才的引進與建設放到重要的位置來抓,企業才會有生命力和活力,企業才會不斷取得成效,持續增長[7]。

6 參考文獻

[1] 杜相革,王慧敏,王瑞剛.有機農業原理和種植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2.

[2] 劉新.有機茶生產與管理技術問答[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

[3] 俞永明.茶樹高產優質栽培新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

[4] 韋靜峰.茶葉生產新技術[M].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5] 李文西,毛偉,張富春,等.江蘇省楊州有機農業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20):83-89.

篇8

尊敬的各位領導,來自全市各區縣的小記者朋友們:

我代表山東__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向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我們山東__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注冊成立于20__年8月,公司藍莓科技示范園現已流轉土地山林面積4000余畝。公司與中國中醫藥科技開發交流中心協作,實行科技資源、基地資源共享,構建藍莓種植資源、良種選育生產基地建設、產后處理及冷鏈物流與藥用研究相結合的產業化體系。建設集研究、引進、示范、推廣于一體的工程化技術研究開發實體,打造國內藍莓產業的強勢團體,引領__藍莓產業的發展。

我們藍莓基地擁有現代化核心生態農業科技示范園1500余畝,20__-20__年逐步擴建規模達到山林3000畝、種植藍莓基地650畝、榛子基地530畝。基地園區設有山東農業大學博士生實習基地,是中國農業大學科研合作單位。20__年9月,總投資500萬元的山東鴻雁藍莓研究院正式成立,主要從事藍莓種植技術、藍莓藥用和保健價值及深加工技術研究、開發,相關技術轉讓、咨詢及服務,研究院的建立,將對__區乃至全省藍莓產業的發展產生新的重要引領作用。 公司主導注冊“__藍莓”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已獲國家工商總局審批 。

我們公司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運營,現有367戶農戶入股,入股山林及土地4000畝。公司通過與科研單位合作,于20__年春開始利用坡耕地、荒山荒地等退耕還林地種植藍莓技術獲得成功,形成了獨特的山地栽培種植藍莓技術體系,開創出山區農民增收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們公司將充分利用各級黨委政府關于有機農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堅持在__鎮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進一步將繼續加大資金投入,積極完善基地基礎設施,擴大藍莓種植面積,提高藍莓科技含量,努力把基地建設成為集藍莓生產加工科研、生態休閑觀光于一體的現代化有機農業基地。為__鎮地方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最后,祝各位領導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祝各位小記者朋友們學習進步,節日快樂!

篇9

關鍵詞:有機農業;產業化;對策;宜春市

中圖分類號:S34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15-3717-02

有機農業是指在生產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和畜禽飼料添加劑等物質,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產物的生產體系,而采用有機肥滿足作物營養需求的種植業,或采用有機飼料滿足畜禽營養需求的養殖業[1]。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復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和良性循環,以維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 宜春市有機農業發展現狀

宜春市的宜豐、上高、奉新、靖安、銅鼓等縣(市)有機農業已經起步。宜豐綠色大米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靖安綠色椪柑標準化生產基地通過驗收,成為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示范區。有機稻、木姜、小蔥、百合、毛豆、竹筍、蜂蜜、山茶油等30多個品種的有機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在5個縣(市)都有一定基礎。

宜春市有機農業生產起步于20世紀末,近幾年發展較快,尤其是萬載縣的有機農業已形成一定的生產規模和經濟效益[2]。1999年,萬載縣利用自身生態優勢,依托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按照國際生產有機食品標準的要求,開發建設生態有機示范園區。2003年,萬載縣委、縣政府作出了“生態立縣、有機富民”的戰略決策,制定了《萬載縣有機農業產業化總體規劃》。2006年又及時確立了“打造江南有機農業第一縣”的奮斗目標。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全縣有機農業生產取得明顯成效,有機食品正在成為萬載縣的重要產業。2007年底,萬載縣實施有機農業項目的鄉(鎮)已由當初的茭湖鄉發展到9個鄉(鎮),有機認證耕地面積已發展到0.43萬hm2,野生采集面積1.14萬hm2,有機認證品種已達到29個。萬載縣已成為江南最大的有機水稻、有機木姜生產基地,有機水稻、木姜、小蔥、百合、竹筍、蜂蜜、山茶油等29個品種通過歐盟、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有機認證;有6家企業取得有機加工資質認證,其中青葉食品有限公司和江西龍牙百合有限公司引進外商投資1.6億元建成金源農業公司,其年加工有機農產品3萬t,是我國現今最大的有機蔬菜加工企業之一。歐洲小蔥、藠頭食品出口到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竹筍、木姜等10多種蔬菜罐頭全部銷往日本、韓國、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反季節香菇銷往廣東、香港等地區,年出口創匯達到500萬美元,有機產品年銷售收入突破2.5億元[2]。該縣有機農業示范園區——茭湖鄉被國家環保總局定為“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

萬載縣有機農業生產為宜春市有機農業生產開了好頭,但縱觀全市,盡管各個縣(市、區)都已開展了此項工作,認證了有機農業生產基地和品種,但發展很不平衡,既沒有產生較大的經濟效益,更沒有建立真正的有機產品品牌優勢。

2 影響宜春市有機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瓶頸

2.1 有機農業在多數地區僅處于起步階段

有機農業生產體系的建立需要一個有機轉換過程,過程完成后必須進行有機產品論證,取得有機產品標識,才能大規模地發展。宜春市除萬載縣外,其他縣(市)有機農業目前僅處于起步階段,大多停留在綠色食品的發展過程之中,有待進一步深入發展。

2.2 生產者對有機農產品的概念認識不清

一是對有機農業強調建立持續的生產體系不清楚,把有機農業僅看成是不用化學合成物質的傳統農業,把發展有機農業簡單地當成走回頭路。二是把有機農業轉換期出現的情況當成整個有機農業,認為有機農業的作物品質低、營養差、產量低。三是把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三者概念混淆,用無公害農產品或綠色食品替代有機農產品。

2.3 農民的短視行為影響有機農業的長遠發展

農民講究實惠,而有機農業需要3~5年的有機轉換期,有機轉換期收入較低使一些農民難以接受。在生產過程中,一些農民也受短視行為影響,不誠信行為時有發生,從而影響有機農業產品的品牌發展。如萬載縣有機農業發展源地茭湖鄉盡管有機農業已深入人心,但據調查,一些農民受利益驅動時常有施用農藥、化肥以增加產量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有機農業的發展。

2.4 政府、社會、農民三方未形成合力

萬載縣明確提出“生態立縣,有機富民”,靖安縣提出將該縣建設成為全國聞名的有機農業縣,其他縣(市、區)也有一些提法和思路,但各縣之間協作較少。宜春市高度重視有機農業發展,成立了有機農業辦公室。雖然辦事機構齊備,但上下齊動、各方形成合力不夠。

3 宜春市有機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建議

3.1 建立與完善有機農業生產的管理體制

發展有機農業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政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相關部門要齊心參與,必須建立與完善有機農業生產的管理體制,對有機農業的管理應統一規劃、統一標準、規范認證、穩步發展。如加強有機農業、有機產品生產的組織和歸口管理;制定和完善法規標準,嚴格實施有機質量控制;出臺扶持政策,實行政策引導和支持;加強有機生產技術的科研、開發和推廣;加強有機生產的配套產業開發,為建設高標準有機基地創造條件;建立宜春市的有機產品認證認可體系等。

3.2 與生態農業相結合走綜合開發之路

宜春市有機農業發展有下列有利條件,①生態優勢,宜春市自然生態條件好,有利于發展有機農業;②有機農業發展的基礎好,目前有機農業發展面積達6 667 hm2,為有機農業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基礎;③政策優勢,宜春市政府把有機農業作為農業的四大重點產業來推進,在人、才、物方面給予了重點傾斜。

利用生態優勢可發展生態有機農業。例如該市竹材加工和利用歷史悠久,在80、90年代竹產業的加工產品基本是“三板一筷”(竹地板、竹膠板、竹模板、衛生筷),通過對竹產業的技術引進以及科技創新,目前該市的竹產品已經發展到竹鍵盤、竹鼠標、重竹地板、側壓板、竹纖維以及航空航天高分子材料等[3-5]。

利用資源優勢發展有機農業。硒元素是人體中一種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它具有增強免疫力、防癌、抗癌、防衰老、排毒解毒等功能。宜春市的袁州區和豐城是富硒地區,豐城富硒農業產業園中富硒蛋、富硒大米及袁州區的富硒礦泉水已有一定名氣。將有機富硒農業策劃好、宣傳好,提高其知名度,從而提高產品價格和市場占有率。

3.3 培植壯大農業龍頭企業

將扶持農業龍頭企業與發展宜春市優勢產業基地相結合,扶持壯大一批龍頭企業。選擇發展勢頭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業,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資金支持,進一步增強其核心競爭力,打造名牌產品,使之成為農業產業化的支柱;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一批龍頭企業。

3.4 形成各縣(市、區)有競爭力的有機農產品產業

規模

結合宜春市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自然條件、自然作物品種分布,重點發展以下產業:①以袁州區為中心、以青龍高科為龍頭的有機油茶產業;②袁州、上高、萬載三縣(區)低丘崗地有機苧麻產業;③袁州、上高、萬載、宜豐、銅鼓、靖安、奉新六縣(區)低山丘陵有機茶葉產業;④袁州、萬載、宜豐、銅鼓、靖安、奉新五縣(區)丘陵有機獼猴桃、板栗、香菇、竹筍、野菜、中草藥等產業;⑤平原地區的有機水稻產業。

參考文獻:

[1] 周澤江,肖興基,楊永崗,等.有機食品的發展現狀及趨勢探討[J].上海環境科學,2002,21(12):700-704.

[2] 孫國琴, 陽思春.萬載有機農業產業化之路[J].國際農產品貿易,2005(4):50-51.

[3] 吳大付,王小龍,劉毓俠,等.有機農業的發展現狀與前景[J].河南農業科學,2002(10):48-50.

篇10

關鍵詞:農業;種植因素;種植結構;影響

中圖分類號:F326.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134

引 言

農業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但是在實際種植過程中,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空氣、土壤、肥料等,這些因素給農業種植結構帶來很大的影響,只有使用先進的管理理念,運用先進的種植結構模式,才可以促進我國農業快速發展[1]。

1 我國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生產直接影響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農產品已經基本滿足國內的需求,但主要還存在2個方面的問題:我國農業收入較低;受到城市工業化腳步的影響,農村勞動力存在不足。直接影響著我國農業的發展,尤其是對于我國年輕人,由于受到外界很多因素的誘惑,很少有人專業的種植農業,導致很多地區,土地閑置,我國農業規模化經濟還存在不足,農業機械化競爭力低等,這些因素都不利于農業產業的發展。

2 農業種植結構不合理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現階段,我國還存在著農業種植結構不合理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不科學合理的使用土壤,大量的化肥、農藥、除草劑等在種植過程被使用,這就給生態環境帶來很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土壤因大量農藥的使用而出現板結的現象,造成農作物容易出現營養缺失;由于肥料的過多使用,給生態環境的多樣化帶來嚴重的破壞,還使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目前,我國農藥使用數量正在逐漸增加,這就造成在一些農作物檢查中發現農藥殘留,化肥也造成了一定的邊際負效應。農藥、化肥的使用,不僅給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破壞,還給周圍的水體帶來破壞,造成生態環境惡化,病蟲害增加,進而出現農產品質量下降等問題。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理,如開展綠色無公害產品,在農業種植過程中,盡量少使用或者不使用農藥、化肥。這樣不僅提高了農作物的質量,還有助于保護生態環境,促進我國農業持續發展。

3 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我國農業種植還存在著很多問題,給生態環境帶來很大的影響,因此,要提出一種適合我國農業發展的新的模式就十分必要。如可以發展有機農業,主要是指,在農業種植過程中,不使用化學農藥、肥料等,在無污染的環境中種植,其次,還要進行實時監控,嚴格把控農產品的質量,還要注意使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先進的種植技術,有效改善土壤質量。在農作物種植時,要根據農作物種類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土壤濕度,在此基礎上,有效利用植物內在的潛能。相關的研究人員還要把農作物種植結構考慮到實際種植當中,不斷提高種植的方式,有效促進農作物的生長。科學種植,不斷提高農民的專業技術,加強科學種植的宣傳,從源頭出發,提高農作物的生長空間,從而提高農作物的質量,促進我國農業的快速發展。

4 依靠先進栽培技術,調整農作物種植

4.1 使用良種良法配套措施

有些地區,農作物種植結構上還存在著一定問題,不重視農作物結構對其產量的影響,只是通過提高種植面積和密度來提高產量,這些方法不合理、不科學,同樣產量也不會得到提高,因此,要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利用先進的管理技術,從土壤、肥料、植物營養等方面做出調整。利用農作物自身的優勢潛能,重視標準化生產,從源頭提高農作物產量。

4.2 提高防御自然災害能力

提高農作物防御自然災害能力是提高農業產量的重要措施,也有利于提高農民收入,降低農業損失。國家應該重視農作物易受自然災害的影響,比如,在一些地區,由于缺少降水等,造成農作物缺水,從而降低產量,國家可以通過節水節能措施,提高農業灌溉舉措,針對一些地區缺少的現象,要修建水利工程,從而提高農業的應對能力,有利于促進農作物正常生長,提高農業產量。

4.3 提高農民專業知識

農民作為種植業的主要群體,其思維意識直接影響著我國農業的發展,因此,國家應該重視對農民的專業知識傳播的重視程度,農業專家可以深入到田間,現場傳授農民種植知識,這樣更有利于農民對知識的掌握。農民要從自身做起,積極主動的學習農業知識,可以通過廣播、電視等渠道,了解農業種植技術,優化種植結構,從而提高農業產量,促進農業發展。

5 結 語

隨著我國農業的不斷發展,直接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但農業種植結構還不合理,因此,要從學習和使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提高農民自身的知識水平,進而促進我國農業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