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評估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9 01:56: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質量評估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質量評估論文

篇1

論文摘要:云南對貧學洗統計與信息學院的教師教學質童“學生瀏評”的統計分析發現,學生、課程類型等因素對教師教學質量測評結果有明顯的干擾作用。為使學生洲評教師教學質責準確地反映教師的真實水平,提出了一些解決的方法和措施。

一、課堂教學質最測評綜述

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估是課堂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對照教育目標的評價標準,對教師教學效果、完成任務等情況進行科學分析的綜合過程;也是對教師實際課堂表現與理想目標作比較的過程。向課堂要質量,是廣大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標。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教學課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顯得十分重要。課堂教學質量是教師、學生、教學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但教師的作用是最主要的。大多數學校在期中及期末的時候都進行教師的教學質量測評,旨在了解學生對老師課堂教學的評價,能夠對以后的教學活動進行改進,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二、測評對象和方法

(一)測評對象。選取云南財貿學院統計與信息學院2004-2005年上半學期任課教師為測評對象,其中任課教師為28人,課程為20門,收回有效問卷2954份。

(二)測評方法。采用云南財貿學院編制的咤教師教學質量測評表》問卷。測評指標體系共包含授課內容、專業知識、教學態度、教學技巧、能力培養等五個基本的測評指標,要求學生根據聽課的實際感受,在描述結果的相應欄目中選擇一項(例如:指標有1,2,3,4,5個分值,五分是最高分,依此類推),每項得分越高,說明對教師教學評價越高。測評過程在老師的監督下,學生進行無記名的打分。

(三)數據處理。所有數據均采用計算機軟件SPSSll.0進行處理。

三、統信學院學生測評教師教學質

(一)統信學院的大多數教師是敬業的,有較高的業務能力,是合格、稱職的教師群體,總體上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質量是滿意的。測評本學期上課的全院教師有2882人,全院的平均分是81.29分,優秀(85分以上)占39%,良好(75一85分)占50%,合格占4%,不合格占7%,在學生人數日益增加的大負荷工作壓力下,優良率依然達到了89%;這表明統計與信息學院教師整體的教學水平較高,并且在不斷的提高。

(二)授課內容、專業水平、能力培養、教學技巧、教學態度的五項指標平均得分是81.29分(4.1),從得分上可以看出學生對統計與信息學院教師教學情況的評價處于較高的水平,對老師的教學是基本滿意的;然后,分別從各項指標的得分來看,學生對教師在不同的指標(授課內容、專業水平、能力培養、教學技巧、教學態度)上的看法上是不一致的。其中,得分最高的是“教學態度”這項指標,得分是87;其次是“專業水平”,得分是84.6;再次是“授課內容”,得分是81.8;然后是“教學技巧”,得分是76.8,最后是“能力培養”,得分是76.2。這表明學生對老師的教學態度總體上是滿意的,但是對自身的能力培養感覺到有一定的欠缺。在各項指標的方差中,“教學技巧”的方差是最大的,這說明學生對教師教學技巧的評價差異較大,教學技巧沒有做指標的細化,可能是由于學生們對指標的理解不同而造成的差異(見表)2。但是,這樣的評價情況是否可以準確和真實地反映教師教學質量的情況才是我們最關心的間題,下文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對此進行分析。

四、學生測評中存在的問題及統計分析

(一)不同班級的學生對同一位教師講授同一門課的測評結果差異的原因分析,現在就統計與信息學院隨機選取三位教師(甲、乙、丙)對其教學質量測評進行方差分析(見表3、表4、表)5,他們同時對不同的班級講授統計學,由于這些班級人學時以相同的標準錄取,故可以認為這些班級的學習成績、知識水平、學習能力是一致的。如果學生對老師的評價是客觀的,那么這些班的學生對老師的評價應該是一致的。

我們看到授課內容、專業水平、能力培養、教學技巧、教學態度的指標經過差分析得到的F的值對應的概率都小于0.05,故可以認為在五個指標上學生對老師的看法有著明顯的差異,換言之該位教師所教的兩個班的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有著明顯的不同。

我們看到的指標經過方差分析得到的F值對應的概率小于0.05,故可以認為在五個指標上學生對老師的看法有著明顯的差異,換言之該位教師所教的三個班的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有著明顯的不同。

我們看到的指標經過方差分析得到的F的值對應的概率小于0.05,故可以認為在以上五個指標上學生對老師的看法有著明顯的差異,換言之該位教師所教的三個班級的學生對同一位教師講授同一門課的評價有顯著的差異。

從對三位教師測評結果的統計分析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同一位教師講授同一門學科,不同的班級對其評價是顯著不同的,可以說是存在明顯差異的。不同班級對同一位教師講授同一門課程的教學質量評價出現較大的差異,但是一位教師在授課內容、專業水平、能力培養、教學技巧、教學態度上應該是一致,不會因為班級的不同而產生明顯的差異;因此,可以看出學生對老師的評價并非如我們預期的那樣客觀,學生做出的評價除了對老師教學因素的評價外,可能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不同班級的學生對教學質量測評的重視程度,不同班級學風的情況,學生可能對年長的教師、職稱較高的教師比對年輕、職稱教低的教師的主觀感覺要好,還有學生對教學生動形象的教師的感覺要好于講授枯燥學科的教師等其他原因的影響,使得學生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產生了偏差。

(二)學生對擔任文科及理科教師側評結果差異的統計分析。如果學生對老師的評價是客觀的,那么對擔任文理科教學的教師的評價應該是一致。現在將20門學科中,把計算為主及較抽象的學科定為理科,把描述性較強的學科定為文科,對其進行單因素的方差分析。F值及所對應的概率值是0.000,0.712,0.672,0.000,0.000,在授課內容,教學技巧,教學態度的指標上學生對老師的評價有著顯著的差異,也就是說學生認為擔任文理科的老師在授課內容上,教學技巧,教學態度存在明顯的差異。我們可以看出,對理科老師的五項指標的得分值都小于擔任文科老師的五項指標上的得分值,也就是說學生對文理科老師的評價存在明顯的差異。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學生對文科老師的評價要高于理科教師。

顯而易見,文科學科性質決定其適合閱讀,講授起來比較形象生動,易于接受;而理科相對閱讀起來比較困難,講授起來也枯燥無味,不易于理解和接受;大多數的學生很自然地對文科產生了比較大的興趣,對理科產生了一定的排斥情緒,這種主觀的感覺自然會影響學生對老師教學質量測評的評價結果。

(三)除了以上兩個方面,造成學生測評出現偏差的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比如:不同年級的學生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是不一致的,高年級的學生對測評內容的理解要明顯比低年級學生特別是剛人校的低年級學生準確。

五、完善學生測評教師教學質且的對策

(一)進一步改進測評的指標體系。學生對教師教學質量測評是學校對教學質量的檢驗,也是學生對教師教學的反饋意見,這個環節相當關鍵,不能忽略,應該繼續加強。但是如何使教師教學質量測評能夠達到真實地反映教師的教學能力是相當關鍵的。我們需要完善教師教學質量測評表的指標體系,建立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的指標體系。由于學生對指標的理解各不相同,出發點也不相同,所以建立二級指標相當關鍵。經過建立二級指標,避免了學生對指標的理解不清所造成的誤解,而且一旦出現問題也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原因所在,不會片面認為教師的教學態度差,而是可以找到具體的原因,使教師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對癥下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此外,專業水平這一指標也不太合理學生的知識結構及深度是有限的,他們還不具備對教師的專業水平進行合理的評價,這項表達成為反映教師是否就本課的內容進行講授,教師是否就相關知識進行專業性的拓展和延伸,教師上課是否經常出現專業錯誤等情況的指標。這樣學生可以較客觀地完成測評表的填寫,避免了學生對指標主觀判斷造成的錯誤。

(二)加強學生對測評的認識程度,讓他們意識到他們的評價將直接影響到他們今后的上課質量,進一步向學生強調要客觀、公正地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盡量減少主觀因素的影響。

篇2

藥品質量管理工作中的風險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其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持續存在于藥品的整個研發與生產周期;在新藥品的研發階段需開展風險管理工作,在該階段的風險管理工作中,要對藥品的研發是否符合相關藥品要求及法律規定進行審核,并定期開展風險評估工作,對藥品研發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危害及危險因素進行辨識,將其風險性降至最低。新藥品的生產過程,是風險管理及風險評估的關鍵階段;在該階段的風險管理工作中,需對藥品的超標情況、生產過程、生產控制措施等進行辨識,保證所有流入市場中的藥品都是安全的。在新藥品的研發過程中,需對其存在的潛在問題及不良反應情況進行風險評估,其相關參數不能滿足藥品質量要求,需進行變更與調整,若出現藥品的變更,應在原始數據資料妥善保存的基礎上,對新藥品的相關參數進行風險評估,必要時,對最新的信息及數據重新實施風險評估。失敗模式分析(FMEA)是藥品風險管理工作中常用的一種工具,能有效實現藥品設計及藥品生產工藝流程中潛在失敗的分析,并在現有的經驗、歷史數據及知識的基礎上,對不同潛在失敗進行風險值確定,在實際管理中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

2風險管理及評估的主要流程

2.1藥品質量的風險評估

藥品質量風險評估、控制、審查及溝通是藥品質量風險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工作流程。藥品風險評估主要是指:對于藥品不良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嚴重性進行系統性的分析。任何一種藥物風險評估工作中,既要對發生率、可逆性、持續性、嚴重性等風險的具體特征進行研究,又要對該藥品在實際應用中可能帶來的利益進行分析研究;但開展藥品風險評估工作的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發現藥品與相關不良反應之間的因果關系。在實際藥品風險評估工作中,可將其劃分為3個步驟:風險的識別、風險的分析、風險的評價;在藥品風險評估工作中,應著重關注的問題有藥品可能導致失敗的后果、失敗的概率及不良反應的原因等,要保證藥品風險評估結果的準確、可靠性,建立一支專業的風險評估團隊是非常重要的。在風險評估的風險識別階段,需進行大量文獻及資料的查閱,以便有效地開展風險識別工作,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①參考相關領域專家的觀點。如果僅靠企業內部有限的技術資料及理論水平,很難對藥品風險進行全面的識別;若借鑒與參考對相關領域專家的觀點,可相對彌補企業內部的缺陷;②參考相關領域的中外理論分析。藥品的生產過程中,藥品理論分析對于藥品的質量具有重要影響,生產過程中一些關鍵生產工藝的選擇,會直接影響藥品的生產質量,使其具有較大的風險性,風險識別過程中,應對相關領域的中外理論分析予以綜合考慮;③藥品歷史數據的識別工作。在藥品的歷史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偏差數據對于現行的藥品生產來說也存在較大風險;④依據產品的控制指標進行風險的識別。在藥品質量的風險識別及評估過程中,可通過相關的控制目標,應用倒推的方式,找到對藥品質量具有較大影響的因素,這些因素就是影響藥品質量的風險因素;⑤依據生產者及客戶關心的指標進行風險的識別。一種新藥品在生產過程中,生產者或客戶會著重關注藥品的某一項指標,在風險識別及評估過程中,也可將其作為藥品質量控制風險。

2.2藥品質量的風險控制

藥品質量風險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將藥品質量的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開展風險評估工作后,需進行風險控制工作,將藥品質量的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中,即:①評估相關制藥企業能否接受所識別出的風險水平,若能接受就采取措施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②若制藥企業不能接受所識別出的風險水平,需采取相關的措施以降低風險或消除風險;③要能夠處理好風險、資源及利益幾個方面的關系;通常情況下,資源投入力度越大藥品的風險就會越低,但對于制藥企業來說,在保證藥品質量的基礎上,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是非常必要的,這就需要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平衡各方面的關系[2]。

2.3藥品質量的風險審查

藥品質量風險審查的主要目的是檢查藥品的風險是否可以應用相關的技術降低到最小范圍,并對其風險控制措施的合理性進行審查,在藥品質量風險審查過程中,應根據實際需求,建立起完善的審查制度,保證的藥品質量能夠滿足相關的指標要求。

2.4藥品質量的風險溝通

在藥品質量風險評估、控制、審查等流程完成后,應開展藥品質量風險的溝通工作,可保證制藥企業能夠對藥品質量的風險識別情況、風險分析報告、風險控制手段以及對藥品質量具有較大影響的各種因素進行詳細的了解,企業中的內部組織風險管理小組需要就以上內容進行溝通、交流,并將識別結果以文件的形式進行規范化記錄,并加強相關工作人員的技能培訓,防止其在實際的工作中出現操作失誤,導致藥品質量風險的增加,若在風險評估工作中發現新偏差未出現在風險控制范圍內,需及時對其進行重新評估[3]。

3結束語

篇3

關鍵詞: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管理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9166(2009)02(c)-0093-01

高等院校畢業設計(論文),不僅是實現高級專門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而且是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業務素質的重要教學環節,也是衡量高等院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志。因此,為了確保大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必須對畢業設計(論文)全過程進行全面質量管理。

對畢業設計(論文)進行全面質量管理,最為關鍵的就是針對畢業設計(論文)創作的全過程構建質量管理體系,旨在質量管理工作中形成制度化、標準化,以利于進行全過程全面跟蹤管理,使質量管理在環節上、階段上緊密相聯,從而使質量管理工作步入規范化軌道。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管理體系,主要包括全程管理體系、協調監控體系、條件保障體系、目標管理體系、文件管理體系、和綜合評估體系等。

一、全程管理體系

畢業設計(論文)是一個由不同階段和多環節組成的創作過程,其質量管理應具體落實到不同階段和環節之中。一般說來,畢業設計(論文)創作過程,通常分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個階段以及八個環節,即前期主要包括選題、搜集資料、寫作提綱和開題報告四個環節,中期主要包括本文創作、教師審閱二個環節;后期主要包括答辯、成績評定二個環節。

對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管理,應該對其全過程跟蹤管理。作為全程管理,就是要對每個階段、每個環節確定管理目標和要求,管理人員應對每個階段和環節進行定期檢查和督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和解決,從而保證畢業設計(論文)順利完成。

二、協調監控體系

建立協調與監控體系,就是為了確保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管理工作正常運行,從而保證畢業設計(論文)創作的質量。在畢業設計(論文)創作過程中,經常出現質量管理工作環節不協調和相互脫節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一些學生忙于找工作而不能按時間完成畢業設計(論文),從而影響設計或論文答辯進程,干擾了院系教學工作的節奏。此外,一校多區的高校,特別是新校區由于教學設備和設施還不完備,如學生查閱和搜集文獻資料比較困難,教師指導工作不到位,從而影響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因此,當出現上述問題時,必須加強監控,發現問題及時協調解決。尤其是各個校區在質量管理環節上容易出現漏洞和盲點,應及時做好協調工作。

三、條件保障體系

條件保障體系,是畢業設計(論文)順利完成的物質基礎,也是畢業設計(論文)創作的載體。因此,為了使學生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畢業設計(論文)的創作,學校及院系一定要為學生開放圖書館和實驗室,提供必要的圖書資料和實驗器材。與此同時,還要保障學生能夠及時使用計算機和網絡。由于畢業設計(論文)都是在同一時期進行的,因而不可避免出現爭搶圖書資料和排隊實驗的問題,所以,學校及院系主管負責人要統籌規劃、協調安排,保證每個學生能及時查閱資料和進行實驗。與此同時,要協調專門管理人員為學生排憂解難,確保學生順利完成畢業設計(論文)。

四、目標管理體系

在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管理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根據人才培養的目標,結合用人單位的要求,建立畢業設計(論文)目標管理體系。目標管理工作的目的,旨在通過畢業設計(論文)的創作,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和從事實際工作的能力。其中,從事實際工作的能力,主要包括科研能力、創新能力、操作能力、技能水平、分析和歸納問題的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等。只有這樣,才能把大學生培養成“能文能武”的應用人才。

五、文件管理體系

教學管理文件,是教學管理規范化、制度化的重要體現。要使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管理進入規范化、制度化軌道,就必須將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管理過程納入文件之中,從而形成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管理文件體系。在質量管理文件體系中,主要包括管理標準、管理程序、管理規則、管理計劃、管理措施、管理目標、管理監控等,并將選題結果、開題報告、答辯記錄和成績評定等納入文件之中。只有這樣,才能使畢業設計(論文)管理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使質量管理工作文件化。

綜上所述,構建與創新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管理體系,就是使質量管理工作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這不僅對畢業設計(論文)全過程進行跟蹤管理,而且對畢業設計(論文)進行全方位質量管理,將質量管理工作深入到畢業設計(論文)各個階段和環節之中。它實質上是質量管理創新的過程,也是逐步規范管理工作的過程,更是將質量管理制度化的過程。這是培養和造成高級專門人才最為關鍵的教學環節。因此,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具備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六、綜合評估體系

建立評估體系,就是對答辯、成績評定兩個環節進行有效的管理。答辯與評估,是對畢業設計(論文)質量進行綜合考查和評價,其中主要對畢業設計(論文)理論與實踐的現實意義、學術價值、創新觀點、應用性與操作性等進行綜合評估。從質量管理角度來看,在答辯和成績評定過程中,是否符合學校有關規定,成績評定是否客觀、公正。當答辯專家小組成員出現意見分歧時,應組織重新答辯,然而,再依評定標準作出成績等級。質量管理最為重要的是制定客觀而詳細的成績評分標準,各項標準要明確,如創新性的標準要具體化。

此外,評估體系也包括對質量管理工作進行評價,對指導教師和質量管理人員進行評估。把學生、教師和管理人員都納入評估體系之中。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畢業設計(論文)質量,不斷地促進質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單位:武漢工程大學

參考文獻:

[1]趙文華.《高等教育系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聞亮.《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探析》.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4.4

篇4

【關鍵詞】 研究生培養 質量保障 機制

近年來,研究生教育規模迅速擴大,但培養質量卻出現滑坡,各種質量問題日趨凸顯。因此,在當前我國快速發展研究生教育的同時,應該把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放在首位,不斷建立健全我國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機制,適當緩解研究生教育質量滑坡的狀況。

一、優化過程,建構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運行機制

1、做好招生管理工作,保證生源質量

優秀的生源是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制定嚴格的過程管理規則,規范操作程序和方法,把好入門關。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指導從招生政策的宣傳、招生計劃的編制、考試科目的設置到命題小組、評卷小組、復試小組及政審人員的確定以及其他各項工作。對于復試,也要加強組織和管理,確保選拔人才的高質量。在復試中,各招生單位對具備復試資格的考生應該一視同仁,對其操作技能、科研潛力、學習潛質、綜合能力等進行測評,經過綜合挑選,從而錄取具有清晰的科研思路、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以及具備堅實寬廣和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高質量人才,避免“一考定音”的弊端。

2、進行課程評估,改善教學方法

課程評估主要是為了檢查教師授課的質量和效果,并將其與預期目標進行比較,進而找出差距予以改進。因而可以通過設計研究生課程教學調查問卷來評估課程。問卷就教學內容是否按教學大綱進行,是否介紹本專業或本課程最新發展成果和內容,是否采用有效的多媒體手段教學,是否安排課堂討論啟發學生思維或其他相近形式,安排的課程教學是否對自學提出要求,教材內容是否有所創新,是否利用網絡(包括電子郵件)進行互動教學和討論,任課教師對研究生聽課人數是否檢查,是否采用雙語教學,本課程考試監考教師是否認真負責,本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研究生對課程教學的改進建議等若干問題進行提問。在對問卷內容進行匯總和深入分析之后及時向任課教師提供反饋意見,并要求任課教師說明具體原因和提出相關的整改措施。一旦教師出現嚴重的教學問題并且未能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可以取消其上課資格。通過上述措施來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內容,可以達到保障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目的。

3、加強導師隊伍建設,提高學科建設水平

在研究生的整個培養過程中,導師的學術水平和指導能力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建立嚴格的導師資格審查制度,嚴把導師質量關。要以科研能力與水平作為選聘研究生導師的最重要指標,以有無承擔科研項目和科研經費數作為教師有無招生資格的重要依據之一。同時,學科建設是學校建設的核心,也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保證,而教師隊伍建設是學科建設的核心和重要力量,擁有一支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教學與科研實力雄厚的教師隊伍是保障和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另外,要根據未來學科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統籌規劃,重點創建一批名牌學科,努力營造寬松活躍的學術氛圍,針對學校重點發展和建設的學科,以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建設為重點,集中力量,帶動整個教師隊伍建設。

4、嚴格論文評審和答辯,把好學位論文質量關

研究生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培養質量好壞的主要表現形式。因此,必須從選題、開題、論文答辯到提交申請學位都要有一套嚴格的執行標準對學位論文質量做出基本保證。一是建立統一的質量評估指標體系。在論文的評審過程中,要求論文評閱專家按照論文撰寫規范的要求,嚴格參照論文評分標準,逐項評審、打分,形成一種科學合理的學位論文質量評價標準和評價機制,從而保證論文評閱的公正性。二是實行學位論文評閱的回避制度,積極推行論文盲評制度。論文評閱實行導師回避制度,導師不參與學位論文評閱過程和學位論文評閱專家的提名和聘請。參加盲評的學位論文必須隱去研究生姓名、單位、指導教師姓名及其指導教師的參考文獻、致謝等所有可能涉及研究生及導師個人情況的內容,由學位辦工作人員對其進行嚴格的形式審查,而后統一送至外校的學位辦公室,委托論文評閱專家按照統一而細化的評估指標對學位論文進行評閱,逐項打分,從而形成一種客觀、公正、嚴格的學位論文評審機制。三是嚴格答辯程序。由學科聘請具有碩士學位以上學歷的教師擔任答辯秘書,負責整個答辯的準備工作。學位論文盲評結果不合格者直接延期半年至一年,學院組織盲評通過者進行答辯,答辯委員會應該由其學位論文相關領域的專家組成,并由學院主管院長審批組成人員的資格。嚴格答辯程序,嚴把論文質量關,從而有效地保證學位論文答辯的原則性和嚴肅性。

二、加強管理,建構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監控機制

1、重視培養方案的修定

規范、科學、合理的培養方案,可以有效地保證和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培養方案應包括研究方向、培養目標、培養方式、學習年限、課程學習要求、學位論文標準等內容。培養方案一般按學科領域來制定,既要體現統一要求,又要體現各個學校和各學科領域各自不同的特色,體現時代特點。

2、合理制定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

個人培養計劃體現了研究生個人與研究生指導教師的個性特點,并且是在學科領域培養方案的指導下制定的。培養方案中諸如學分要求、必修課等是必須遵守的,但也為個人培養計劃留有足夠的空間,比如研究方向選擇、課程選擇等。研究生培養計劃是在導師指導下,根據研究生課題研究方向及實際情況,按照培養方案的要求制定的。個人培養計劃制定以后,必須嚴格執行,并要進行中期檢查,不能按時完成計劃的,推遲畢業。

3、規范課程管理

一般而言,主要通過規范教師的講課要求、規范課程的考核辦法、規范成績管理辦法等來加強課程管理。具體措施是:一是科學有效地安排課程教學。實行校、院兩級課程管理制度和管理重心下移,充分調動院級研究生管理者的積極性;二是規范課程考核和成績管理辦法。研究生課程教學大綱是課程管理的依據,任課教師要按照教學大綱和研究生院的具體安排組織課程教學并進行考核,且不能隨意降低要求。

4、優化課程體系和加強教材建設

為了保障課程體系的前瞻性與前沿性、寬廣度與縱深度,研究生課程需要按照“科學、規范、拓寬”的方針更新教學內容,優化課程體系,從而形成具有科學合理的課程結構比例,能夠充分體現學科領域特色的綜合型課程體系。在教材建設上,要重視教學內容的更新,特別是一些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要不斷地充實新的研究內容以適應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安排教學內容時,一要打破學科、課程間的壁壘,加強課程與課程體系間的聯系和結合,體現通識化和綜合化發展趨勢;二要站在時代高度重新審視經典教學內容,推陳出新;三要把本學科、專業前沿知識,以及體現當代科學發展特征的多學科知識的交叉與滲透反映在教學內容中;四要把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等教學內容安排進教學計劃,使教學內容不斷適應科學技術的發展,使研究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5、加強學位論文管理

為了保證論文的高水平、高質量,必須嚴格學位論文撰寫的過程。比如開題報告、學術講座、中期檢查、預答辯、正式答辯等,都是必要的培養環境,都是不可或缺的,對每一階段都要有明確的要求。

三、改革評價,建構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反饋機制

1、積極建立研究生培養自我評價制度

大力借鑒質量管理學中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調動廣大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尊重基層學術組織的地位和作用,爭取他們的支持與共識,在自我評價目標、指標體系的建立、評價方法的選擇上以及具體的實施方面都要充分依靠他們,尊重他們的建議和意見,自上而下地建立起研究生培養質量自我評價制度。

2、建立研究生培養多元評估指標體系

根據不同類型的學校、學科門類和項目的要求、目標,設計不同的研究生培養質量評估指標體系。一是不同人才培養目標的評估。我國對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有不同的具體要求,學術人才的培養主要側重于科研能力和實驗操作,在設計這類人才的培養質量評估指標時應著重體現培養單位的科研條件、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以及對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的評定;對于專業學位人才的培養主要側重于其從事某職業的技能和方法訓練,在設計評估指標時要重點反映培養單位具有滿足技能訓練的基地和條件、達到的技能要求以及考核的具體方法。二是不同層次學校和學科門類的評估。學校的辦學思想和辦學定位決定了其辦學性質的不同,形成了風格各異、特色鮮明的辦學宗旨。在制定評估標準時,應根據學校的定位和層次制定不同的評估體系。不同的學科門類建立具有相應特色的評估體系,對同一學科門類不同階段的評估也應有不同的評估標準。三是專業學位的評估。根據專業學位開放式教育的特點,我國對專業學位項目評估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大膽的實踐。評估指標和標準包括辦學目標、師資隊伍、設備條件、教學管理和組織質量以及項目管理等方面;在評估程序上,采取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強調自評和專家實地考察,提供詳細的評估結論并反饋到單位,提高教育項目的辦學質量。

3、建立畢業生信息反饋制度

畢業生就業狀況反映了學生的培養質量和社會的認可程度,反映著研究生培養單位的成功率,也是對學生綜合素質最直接的檢驗。為了提高研究生的就業率,在用人單位中樹立良好的聲譽,由于研究生的聲譽是一種持續的質量效應,因此培養單位要努力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且要將這種努力長久地堅持下去。當然,研究生的就業率還與培養單位對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視程度有關,也與國家的就業政策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此外,還應該重視社會和用人單位對畢業研究生質量的評價。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向社會輸送高層次、高素質的人才,研究生培養質量最終是要經過用人單位直接、長期的檢驗的,因而用人單位對研究生的質量最具有評價權。另外,各高校及研究生培養單位要十分重視用人單位對所培養的畢業生的評價意見,努力建立一種完善的畢業生信息反饋制度,從而能夠有效地收集、分析和處理畢業研究生的反饋信息。

(注:項目基金:2009年度福州大學研究生教育研究項目“研究生培養與管理質量保障機制理論與實踐研究”(09BY13)。)

【參考文獻】

[1] 程其玲、韓萍芳:采取多種措施切實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5).

[2] 李世彬:關于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若干思考[J].教育探索,2006(3).

篇5

關鍵詞:地方院校 教學質量管理 評估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3)03-107-02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高校的辦學自也在不斷地擴大,地方院校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嚴峻的挑戰,這種機遇、挑戰的焦點和核心,是學校的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2012年3月份頒布的《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牢固確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堅持穩定規模、優化結構、強化特色、注重創新,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因此,地方院校應科學定位,更加注重內涵發展,實施“質量立校、質量興校”戰略。黑龍江科技學院面對新形勢、新挑戰,確立了教學服務型大學的戰略發展定位,走服務地方、服務社會之路,結合企業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積極開展教學質量管理與評估的研究與實踐,保障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

一、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并且這個過渡時間相對較短、比較集中,高校的辦學規模急劇擴大,高校的教學質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受大眾化教育深入的影響,高校重心普遍放在辦學規模擴大、外延發展上,對內涵發展、質量提升重視不夠;二是高校教育教學條件發展跟不上大眾化教育發展的速度,滿足不了學生規模的要求;三是教師資源不足,隨著大眾化教育深入尤其是教學評估期間,高校比較集中地引進了一些年青教師,導致年青教師較多,教學能力及教學經驗需提高,教風建設有待加強;四是高校招生規模過大,學生基礎知識有一定差距,學習氛圍受到影響,學風建設有待加強;五是人才培養模式沿用傳統模式,不符合大眾化教育要求,與企業、社會需求聯系不緊密;六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試方式不適應大眾化教育,需要進一步改革;七是教學管理缺少先進理念、技術、機制,缺少高素質教學管理隊伍,教學管理效果不佳。

地方院校培養的主要是應用型人才,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對于應用型人才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地方院校應高度重視實踐教學。影響實踐教學質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高校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觀念,對實踐教學重視不夠,有些學校只有實踐教學的宏觀管理文件,缺少指導性、操作性強的實踐性教學環節質量標準,缺少相關的過程管理監控機制、系統的評估體系;二是實踐教學條件不足,主要是實驗設備陳舊、臺套數不足,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不到位,實踐教學經費投入不足;三是生師比偏大,教師工作量、壓力大,教師既要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又要完成科研任務,還要指導實習、實驗、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往往是滿負荷、甚至是超負荷工作;四是學生層次參差不齊,學生基礎有差距,部分學生態度不認真、精力投入不足,沒有認識到實踐教學對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忽視實踐動手能力的訓練;五是教師實踐能力、水平不高,責任心不強。有些教師尤其是年青教師本身沒有工程背景,缺乏工程實踐、社會實踐訓練,實踐教學指導不上去,部分教師責任心不強;六是院校實踐教學重心較多放到了具體課程和具體實踐教學活動的安排和硬件條件的改善上,較少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和企業、社會對人才實踐能力的需求方面來整體設計實踐教學體系和能力培養體系。

二、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管理與評估體系

我校積極開展教學質量管理與評估體系的研究,在全面分析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影響教學質量因素的基礎上,將企業全面質量管理(TQM)的理論和方法,應用于地方院校內部教學質量管理與評估體系的研究,提出了教學質量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根據這個思想,遵循科學性、導向性、可操作性、有針對性的原則,并與教育部“質量工程”接軌,按照《教育部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評估工作的意見》要求,結合我校教學服務型大學的戰略發展定位、“大工程、大實踐”的教學理念,確定了地方院校內部教學質量管理與評估的種類和開展的周期。經過幾年的研究與實踐,建立起了嚴謹的、科學的并符合校情的教學質量管理與評估體系及運行機制。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專業建設評估體系、課程建設評估體系、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及質量評估體系、實驗室評估體系、生產實習評估體系、課程設計評估體系、課堂教學評估體系與運行機制等。建立、健全了教學主要環節的質量標準和教學工作相關規范性管理文件。針對地方院校主要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當前應用型人才實踐動手能力不強的問題,重點研究了實踐教學質量管理與評估。

教學質量管理與評估指標體系的研究與建立,采用了線性權重法將三級指標(二級指標)轉化為一級指標,權重的選取主要通過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得到,同時充分考慮到每項指標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作用和學生的實際。具有如下特點:一是“全員性”,體系涉及到相關領導、教師和學生全員參與;二是“全過程”,體系涉及到重要教學建設、主要教學環節的全過程;三是“全方位”,體系以與重要教學建設、主要教學環節有關的各部門的工作質量來保證教學質量;四是“針對性”,體系指標的設置充分考慮了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和學生的實際;五是保證和提高重要教學建設、主要教學環節質量貫穿始終。

三、開展教學質量管理與評估

我校依托評估中心和教務處,依據教學質量管理與評估體系,開展教學質量管理與評估。2005—2012年連續八年對本科專業開展了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及質量評估,畢業設計評估已成為我校的品牌評估,分為理工類和文管類專業評估,突出了理工類和文管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的不同特點。評估分四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對過程進行檢查,進行學風和教風檢查,掌握各專業畢業設計(論文)開題、進度和工作情況;第二階段:深入畢業答辯現場,跟蹤答辯過程;第三階段:各教學單位組織專業進行自評,同時,學校聘請校內外同行專家對畢業設計(論文)進行審閱;第四階段:專家組進行復評(逐個專業進行實地考察),總結成績,查找問題,提出整改建議,反饋交換意見,評出等級,結果向全校公布。通過畢業設計評估,規范了畢業設計工作管理,保證和提高了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學校每年都聘請校內外專家對畢業設計(論文)進行抽檢評審,結果表明:我校畢業設計(論文)選題結合實際程度高,學生專業知識扎實、運用知識能力強,設計(論文)質量好。近幾年,學生結合畢業設計(論文)公開200余篇,部分畢業設計(論文)對廠礦企業起到較大作用。

學校定期開展實驗室評估、生產實習評估和課程設計評估。實驗室評估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專家組深入實驗室隨機聽課;第二階段:各教學單位組織實驗室自評;第三階段:專家組實地考察實驗室,得出評估結論,反饋交換意見。生產實習評估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專家組深入生產實習現場進行實地抽查,掌握實習的真實情況;第二階段:專家組逐個單位考察,評出專業等級,反饋交換意見。課程設計評估專家組深入到單位進行檢查,檢查內容主要是教學文件、指導教師、課程設計選題、課程設計質量四個方面。通過開展實驗室、生產實習、課程設計評估,保證了實踐教學質量,提高了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學生在全國數學建模、電子設計制作、鑄造工藝設計、航模等競賽中屢獲佳獎。畢業生以實踐動手能力強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公認,幾年來,我校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居黑龍江省高校前列。

學校常年開展課堂教學評估,實施教學督導制度和學生評教,形成了以校、院兩級管理的“三級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學校每年都開展教師教學質量建設系列活動,包括“多媒體課件大賽”、“名師示范教學”、“專家講座”、“十佳教案評比”、“實踐教學大賽”、“教師課堂教學大賽”及獲獎多媒體課件、教案觀摩展等活動。在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極大地提高了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學校在我省進行的高等數學、大學英語、思想政治理論課評估中,均取得了優異成績,教師的課堂教學得到了專家組的一致認可和高度評價。教師在省內其他教學大賽中屢獲佳績。

學校以專業、課程建設評估體系為導向,實施專業、課程項目制建設,以三年為周期進行滾動建設。2011年依據評估體系對59項專業建設項目、40項課程建設項目進行了考核評估,得出了考核結論,對項目組成員進行了考查,反饋交換了意見,有效地推進了專業、課程建設,專業服務企業、課程服務專業的轉型實踐成效明顯。截止目前,學校建成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省重點專業10個,學校本科專業數量達到51個;建成國家級精品課1門,省級精品課14門;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4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項目1項;省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項目1項;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

[本文系黑龍江省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專項項目《特色應用型本科院校構建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GZ201201251)部分成果;本文為黑龍江科技學院青年才俊培養計劃資助]

參考文獻:

1.趙國剛.教學服務型大學轉型發展初探[J].中國高等教育,2010(24)

2.本科教學質量現狀調查課題組.工科本科教學質量現狀調查報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6)

3.袁慧等.新形勢下培養提高工科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認識與實踐[J].高教探索,2007(2)

篇6

數量第二但差距懸殊

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11年底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顯示,2010年我國發表SCI論文12.75萬篇(含港澳地區),排在世界第2位,但與美國同期SCI論文數量相差很大,中國的SCI論文數量在短期內不可能超過美國。

在科學界,“SCI”是一個耳熟能詳牽動人心的名詞,它是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創辦出版的引文數據庫,是國際公認的進行科學統計與科學評價的最主要檢索工具,一個國家在國際科學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及這些論文的被引用次數,通常根據SCI即《科學引文索引》來統計,是反映一個國家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標,反映著該國科學研究的質量或影響。

據統計,截至2011年11月,中國熱點論文數量為196篇,占世界熱點論文總數的9.9%,居世界第5位,比2010年上升1位,但熱點論文排名第一的美國,其數量達到1070篇。2011年中國國際科技論文平均被引用6.21次,比上年度提高5.8%,而當年世界平均值為10.71次,比上年度提高1.3%。在這一評定標準上,中國只居于中流。

《科學》拒稿率達98%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研究員武夷山介紹,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平均每篇論文的被引用次數仍較低,在中國發表的所有論文中,有35%以上是零被引論文,也就是說,這些論文從未被引用過1次。

英國自然出版集團執行主編Veronique Kiermer和美國《科學》雜志亞太分社主編Richard Stone在訪問中國時都談到,中國學者在國際權威科學雜志上的量近年來呈現激增趨勢,但優秀的論文鳳毛麟角。Richard Stone說,《科學》雜志對論文質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只有擁有真正價值,并在某些領域改變人們思想的科研論文才會被發表,其中瑞士的用稿率最高,而中國論文的拒稿率非常高,為98%。

人才選拔模式是內因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饒毅曾多次“炮轟”過我國科技論文現狀,他認為,論文數量與質量沒有同步,兩者之差越大,問題也越大,中國當前科學基礎不夠堅實,發展水平低于世界先進、低于歷史紀錄、低于經費增長、低于公眾需求的水平。

饒毅說,若論重要論文,中國目前可能還不及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當時他在海外求學,日本科學家已取得了4至6個諾獎級的成果,而中國諾獎級的成果要追溯到幾十年前青蒿素這樣的原創成果,就生命科學而言,中國目前的科研地位大約相當于1910年左右美國在全球所處的地位。

篇7

[摘要]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生的培養,在該學科研究生碩士點的建設中占重要地位,本文對醫學院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生的培養實踐進行反思,旨在提高研究生論文質量。

[關鍵詞] 生物化學;論文質量;醫學院校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 G642[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1)08(a)-119-02

Study on the degree thesis quality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students in medical couege

FU Xinhua, YANG Xiaoyun, WANG Shouxun*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Weifang Medical College, Shandong Province, Weifang 261053, China

[Abstract] Training graduate students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have an important station in biochemistry development. We reflected the practice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training in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sis.

[Key words] Biochemistry; Thesis quality;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

當前我國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從而加大了對高學歷、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高校招生規模的年平均增長率是26.9%。在此形勢下,如何調整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和教育模式,已成為各大高校研究生教育需要解決的當務之急,因此探討研究生培養目標和教育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生的培養和教育是造就高層次人才的渠道之一,如何加強對醫學研究生培養全過程的質量監控,保證培養質量,是目前高校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其中,建立醫學院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生教學督導制度及對研究生學位論文進行質量監控,是保障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1-2]。

1 我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生培養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研究生實際培養工作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1 對研究生培養環節的監控不到位

長期以來,研究生培養多注重對結果的評價,以研究成果、畢業論文和就業狀況等來衡量研究生培養的優劣,而對研究生培養過程的監管不足。

1.2 導師對研究生培養過程的指導投入不足

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每位導師指導的學生數量增多,導師整體負荷增大,師生間的直接互動減少,加之導師工作忙,事務多,時間和精力投入都難以到位,以致出現一些研究生培養“放羊”現象,如課題未經論證、開題報告時間滯后、畢業論文答辯匆忙等,從而制約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1.3 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有下滑趨勢

招生規模擴大以后,導師壓力增大,難以保證每個學生高質量的完成學位論文,造成同年畢業的研究生論文質量良莠不齊。

2 提高醫學院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幾點思考

研究生階段的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而學位論文能全面衡量研究生的綜合水平。其中,論文選題和開題的嚴格把關是學位論文質量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對保證和提高學位論文質量至關重要[3-4]。本文分析了醫學院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碩士學位論文各環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其質量監控的具體措施。

2.1 美國研究生教育模式

美國研究生教育在世界研究生教育中占重要地位,19世紀以來,美國以培養大學教師和高水平研究人才為研究生教育目標。研究生教育便擔負起培養各學科高級研究人才的任務。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美國研究生的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美國研究生教育始終保持較高的整體質量、宏觀質量和體系質量[3]。

目前美國研究生教育的評估力量主要來源于社會和高校自身,且以社會評估為主。內部評估遵循“寬進嚴出”的原則,從招生、課程學習、科學研究、中期考核、考試、論文寫作、答辯等方面進行質量控制[4]。美國通常采用高校(系、科)評分的方法評價高校質量,通過評價高等院校的實際辦學水平及在大學群與社會中的相對地位來促進其質量提升。培養過程有規范性要求,并嚴格按計劃和程序實行淘汰[5]。

2.2 提高我國醫學院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生論文質量的建議

根據我國的研究生培養目標,研究生應當具備從事科學研究和獨立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研究生教育規模迅速擴大,質量問題日益凸顯,引起教育界及社會各界的關注[6]。質量管理系統的功能是對高校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系統的具體組織與執行,它直接決定了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系統功能的發揮。

2.2.1 研究生培養中期考核培養過程的督導包括導師遴選、培養條件、培養方案、課程設置等的監督、檢查,重點是中期考核。實施中期考核是研究生培養過程的重要環節,中期考核未達標者,可給予一定形式的警示,令其限期達標。

2.2.2 對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培養方案與研究生培養計劃的審查與督導審查與督查是督導工作的重點。一方面對其培養方案進行審查,另一方面查閱所選學位點的研究生培養計劃,重點審查其培養目標是否合適,課程設置與安排是否合理等。

2.2.3 加強教學與管理研究生部加強學籍管理、宏觀管理、質量檢查與評估等工作,全面監督課程設置、教學實施、成績考核、論文評審、學位答辯等工作。

2.2.4 學位論文質量監控是重中之重學位論文監控包括開題報告、論文把關、質量評定、論文質量等級及學位授予。督導的重點是檢查畢業論文質量,進一步完善論文“盲審”制度能更好地確保畢業論文質量。①開題報告質量監控:開題報告是提高論文質量的重要環節。開題報告重點檢查文獻是否滿足論文課題的要求、有無書面報告書等。中期的學術報告或階段總結重點檢查論文進展情況、后期計劃、存在問題及指導小組人員的評議意見,以促進論文質量的提高。②學位論文質量監控:研究生學位論文水平是評估研究生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必須加強對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質量監控與督導。學位論文的質量監控重點是檢查論文質量,協助研究生部對論文進行質量抽查,將該部分論文送予外校專家進行雙盲審查,查閱專家評審意見,并參加論文答辯會,提出意見,供導師、管理部門參考和質量抽查,從而保證論文質量。

2.2.5 開展對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導師的督導工作著重從研究生的課堂、教學、文獻綜述、開題報告、論文中期檢查、學術活動、學術交流、學位論文質量與論文答辯等方面對導師工作進行督導檢查。

本文通過對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研究生培養過程存在問題的分析,圍繞加強研究生培養過程管理、全面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從控制的重點、手段和主體等方面提出了進一步實施研究生培養質量監督控制的相關措施,以期對研究生培養工作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沈嵐,劉新平,藥立波.研究生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的幾點體會[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8,10(6):701-702.

[2]蒲云,代寧,王永杰,等.談創造性拔尖人才成長規律-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調查啟示[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6,(4):12-15.

[3]郭巖,劉愛華.優化研究生課程評價,保障培養質量[J].高教研究,2005, 29:48-49.

[4]王則溫,章麗萍,張君.提高博士生培養質量的關鍵是建設高水平學科[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2,(11):29-31.

[5]湯磊.醫學碩士生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模型實證研究[J].醫學教育探索,2004,3(1):47.

[6]路凡.醫學研究生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的體會[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6,8(1):85-86.

篇8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已步入知識經濟時代,國際間的競爭關鍵是人才的競爭,研究生教育作為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的精英教育,承擔著培養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的任務,只有大力加強研究生教育、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才能更好地為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人才保障。

 

1 我國研究生教育評價現狀

 

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國研究生教育呈現出由擴大規模向提高質量轉型,學位論文是研究生經過長期知識積累、理論總結和實驗研究后的科研成果,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培養單位研究生教育的質量監督及管理水平。為提高研究生培養的教育質量和國際競爭力,我國通過三級(國家級-省級-校級)開展優秀學位論文評選工作,博士研究生有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的評選工作[1](簡稱“全國百篇”,該評選自1999年開始,至2013年以后不再開展),而對于碩士研究生,每個省每年都進行優秀碩士學位論文評選,在國家對研究生培養“質量主導”的影響下,各高校也高度重視優秀學位論文的培育和遴選。本文重點探討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的培育。

 

采取評選優秀學位論文這一舉措,有利于推動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促進高層次創新型人才脫穎而出,評優也逐漸成為各高校擴大自身影響力的重要平臺。[2]不過,這一措施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引起了一些爭議,主要表現在評價標準方面,現行優秀學位論文評選遵照的一系列評價標準往往主要來自官方條款,與具體學科和專業領域結合不夠密切。另外,這些評價標準在具體操作中會受到評審專家個人主觀因素的影響而產生偏移,這些主觀因素可能包括對評價標準理解上的偏差導致執行尺度上的誤差,還可能包括一些情感因素等。因此,建構科學合理的優秀學位論文評價標準,可以相對更客觀、公正地評選出優秀學位論文,從而在真正意義上促進我國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提升。

 

2 建構優秀學位論文評價標準的原則性建議

 

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是保證評價結果準確性的基礎和前提。建構一套科學合理的優秀學位論文評價標準,使之評價指標內涵明確、測量標準盡量統一,兼顧不同學科專業和學位類型的差異性,最大可能消除名校名師“光環效應”和評審專家“主觀片面”帶來的誤差,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2.1 指導性原則

 

學位論文是碩士研究生學習階段業務能力和科研水平的綜合體現,優秀學位論文評價標準應引導高等學校在各自層次上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對碩士研究生的學術水平是這樣規定的,[3]即在本門學科上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著重點是在打基礎和進行能力訓練,建構優秀學位論文評價標準可在此基礎上提出更高要求,如優秀學位論文應有創新思維,提出新見解、新觀點,進而推動研究生教育中對創新性的培養。

 

2.2 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結合原則

 

統一性是指根據研究生教育培養目標而設計的體現學位論文共同要求的評價標準。多樣性是指根據不同學科專業和不同學位類型的差異性而設計的不同的指標分類和特征描述。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建構優秀學位論文評價標準兼顧邊緣學科與交叉學科,兼顧學術性學位與專業學位,精心設計各模塊指標,使之既能夠反映不同評估對象的實質,又可以相互兼容,從而保證評價標準的平衡性和完整性。

 

2.3 實事求是原則

 

評價指標應該符合實際、客觀可信,才能較確切地反映出評估對象的真實水平。建構優秀學位論文評價標準應從評估目標出發,切忌從主觀臆想出發,脫離具體實際。評價標準應忠實于評估目標,每個指標都能如實地反映客觀的本質,同一層次的各條指標必須是相互獨立,不重復、不矛盾。由此簡化了指標,保證了評估的科學性,防止因評價指標過細,看似會提高評價精度,卻給專家帶來過多的麻煩,引起人為的偏差,反而會降低評價的準確性。

 

2.4 可操作性原則

 

制定評價標準必須簡單易行才具有實際意義,離開了可操作性,無論怎樣科學合理,都將失去存在的價值。建構優秀學位論文評價標準要把抽象的、復雜的不同專業、不同類型的學位論文細化為具體的、可操作的、量化的指標體系和評價要素,在“質”的規定上, 應確定關鍵指標, 剔除無關或相關度不大的指標, 形成簡易可行的指標體系和評價要素。如學術性學位論文選題意義應突出理論創新、發展學科知識,而專業學位應注重理論知識的應用,選題應具有工程應用背景和應用價值。

 

2.5 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原則

 

建構優秀學位論文評價標準應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盡量建立在可測量的基礎上,對于能夠量化的指標逐項量化,力求簡約,在權重確定時要用數學等邏輯方式來驗證,做到客觀、公正、合理。而對于論文的創新性、寫作能力與學風等指標不能完全用定量的方法進行評價,除了給出一個綜合評分,還應加上一個綜合評語,最后綜合多位專家意見,使意見趨于一致。定量與定性有機結合,即防止因過度量化而割裂評價的本質,又防止因主觀權力過大導致不公平。

 

優秀學位論文評價標準不是一成不變,而應該與時俱進,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不斷改進、不斷完善。

 

3 優秀學位論文培育策略建議

 

建構優秀學位論文評價標準的過程同時也是對如何培育優秀學位論文進行深刻分析和認識的過程,優秀學位論文的培育工作可以從如下幾方面展開:

 

3.1 把好選題關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確定好的選題是高質量學位論文產出的關鍵前提。確定選題之前應進行大量文獻閱讀,對所選課題領域的研究現狀及前沿知識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導師和研究生應就論文選題是否為學科前沿,是否具有科學性、創新性,提出的技術方案是否可行,研究方向是否明確等方面進行詳細、深入的論證。開題報告還應經過導師組嚴格論證,對于不適當的選題,一定要堅決給予否定,開題報告必須經過導師和學院主管領導簽字同意后,才可以開始論文寫作。由于論文寫作周期比較長,經常會出現前松后緊現象,因此還須重視中期檢查工作,及時發現研究生論文寫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后期的研究提出指導性的意見。

 

3.2 實施培育工程

 

為了在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中取得突破,許多高校設立了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培育基金,[4]同樣,我們也可以設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培育基金。優秀學位論文的培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培養單位應制定培育計劃,設立優秀學位論文培育基金,從已經開題的研二學生中選拔優秀學位論文的種子選手,重點資助有創新性的科研項目,進行開展科學研究的初級訓練。培育基金立項前,研究生管理部門對項目申請書進行嚴格的形式把關,導師組對項目研究內容和技術創新的新穎性、前沿性、可行性及對學科發展的意義等材料進行認真嚴格審查和答辯論證。培育基金立項后,加強過程管理,中期對項目進展隨時檢查, 發現問題, 及時解決,幫助研究生初步形成自己的科研計劃。并進行嚴格的項目結題驗收,對結題報告、研究成果的各項指標綜合打分,評出優、良、中、差,將評估結果反饋給學院,與再申請直接掛鉤, 建立獎罰政策。

 

3.3 加強導師隊伍建設

 

優秀學位論文評選是評學生,也是評導師。研究生論文是否優秀與導師的精心指導是分不開的。導師的學術水平、科研水平、治學態度甚至為人處世的方式都對其所指導的研究生影響深遠。創新型的人才須由具有創新意識的導師來培養,優秀的導師能夠鼓勵學生大膽探索,指引學生在科研活動中少走彎路,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加強導師隊伍建設,首先,要建立健全嚴格的導師遴選制度,真正將學術水平高、指導能力強、具有創新能力、治學嚴謹的教師選拔成為導師。優秀的導師隊伍是指導研究生寫出優秀學位論文的關鍵。其次,加強考核,引入競爭機制,推行導師競爭上崗制度和流動原則,打破導師終身制,比如三年或五年內沒有新的研究成果,不再擔任導師,或者保留導師資格,但不分配研究生。最后,學校應定期召開研究生導師經驗交流會,交流培養經驗、共同探索、相互借鑒、以老帶新,促進導師隊伍建設。

 

3.4 加強科研條件建設

 

研究生培養單位優越的科研條件是優秀學位論文產出的重要保障因素。高水平的科研平臺、豐富的圖書資料、完善的硬件設施、充足的科研經費以及良好的學術環境等都屬于非常重要的科研條件,此外,學科建設也是科研條件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科建設在研究生教育中不僅是一種條件,更是一種環境。”[5]加強學科建設,推動學科發展走向學術前沿,有助于研究生學位論出具有一定學術水準的研究成果。

 

加強科研條件建設,首先,導師要多為研究生搭建科研平臺,讓研究生參與自己的課題研究,[6]加強科研實踐訓練,培養科研能力,為研究生做好學位論文夯實基本功。其次,加強圖書館和網絡建設,及時更新學術資源,為研究生開展科學研究提供強有力的學術資源保障。努力完善實驗室設施、設備,提供進行科學研究的基本物質條件。再次,科研經費的投入及其合理的配置是基本的科研條件,學校通過設立優秀學位論文專項培育基金,對每位入選者及其導師提供一定的經費支持,同時鼓勵各學院提供配套經費支持。最后,注重開展學術交流活動,邀請國內外專家做學科前沿的報告,營造活躍的學術氛圍,激發創新思維,助推研究生做出真正有創新思想的優秀學位論文。

篇9

在畢業設計前一學期,學校依托卓越工程師系列講座、主題論壇、學術沙龍等形式,先后邀請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下屬研究所、Altera公司、Xilinx公司、新百利制造工程有限公司、廣州泰克公司、海格通信集團、固偉電子有限公司、湖南中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桂林高新科技園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和高級工程技術人員來校,從用人單位的角度為畢業設計指導教師和畢業班學生剖析產業人才需求方向,介紹國際標準化設計規范,傳授工程設計方法和技巧。這些來自企業的實例常涉及許多新思想、新原理和新技術,學生意識到其實用價值和經濟效益,對畢業設計課題的參與主動性和積極性都大大提高,形成濃厚的工程實踐氛圍。

2提高工程設計選題比例,鼓勵到企業做設計

畢業設計的選題應圍繞工程能力、創新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培養這三大目標,加大緊密結合本專業工程實際問題的創新型選題的比例。注意選題的深度、廣度與工作量大小要與本科生的實際能力和學校的教學計劃相適應,不能貪多求大,要確保學生經過努力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課題或取得階段性成果。工科專業學生的畢業設計中,工程設計型、應用型題目應占80%以上。鼓勵教師將自己的科研成果轉化到畢業設計選題中,為學生接觸行業的前沿科技、培養科學研究能力創造條件。

鼓勵依托校外實習基地、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等平臺,由廠方提供實際工藝改革項目、新產品開發項目或工程設計項目,學校教師與廠方工程技術人員共同擬定設計題目。條件成熟的部分專業也可安排學生在企業真實環境中完成畢業設計。企業提出畢業設計題目和導師人選后,學校依據教學大綱和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進行審核。題目確定后,由學生網上選題。選題頁面提供課題工程背景、學術價值、經濟價值方面的簡要介紹,企業指導項目還需提供合作企業概況和企業導師簡介。

3加強過程監控,確保設計質量

學生選題名單確定后,在第七學期末前兩周內安排學生與導師見面,由導師詳細介紹課題的內容和要求,向學生下發《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布置文獻檢索、外文文獻翻譯和開題報告等任務。對于企業指導畢業設計的項目,在不影響企業正常運行的前提下,由校企雙方通過協商,確定本屆畢業生指導的具體安排和管理措施。學校向企業方介紹本校畢業論文的規范要求和教學流程安排,提供《畢業設計(論文)管理條例》、《畢業設計(論文)撰稿指南》、《優秀畢業論文(設計)匯集》等相關資料。遴選企業指導教師時,要求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或豐富的獨立科研經驗。

在畢業設計進行到第三周時,開展初期檢查,重點檢查題目設置、課題主要任務與要求、工作量和進度安排等。第七周時進行中期檢查,審查進展情況、有無偏題或跑題、完成課題存在的困難和解決方案。在答辯前一個月,重點檢查學生的設計和論文初稿,督促學生按時按量完成設計任務。校外進行的畢業設計工作,學生按企業作息制度上下班,由導師對學生進行考勤,學生每月一次書面匯報畢業設計進展情況。論文環節中專業方面的指導與論文專業內容質量的把關由企業導師負責,學校教師負責論文的形式審查,協助做好對學生的日常管理,協調解決臨時出現的問題。畢業設計經費向與生產實踐、科研、社會需求相結合以及硬件設計制作較多的課題傾斜,畢業設計評優指標也向此類課題傾斜。

4改革成績評價模式,引入企業專家意見

畢業設計成績由指導教師、評閱人和答辯小組三部分評分組成,分別按30%、20%和50%加權得到總分,最后由學院答辯委員會審核。對于校內進行的工程類畢業設計課題,評閱和答辯環節需聘請相關專業的企業專家參與,并將評價意見反饋至學院及指導教師處。通過企業界的評價干預,促進畢業設計與工程應用需求的良性對接。對于企業指導的畢業設計,驗收時,設計方案和結果需接受生產現場的檢驗和評價。

篇10

【關鍵詞】專業認證;畢業設計;質量管理;工程能力

0 引言

作為高校本科教育的最后階段,畢業設計(論文)是全面提高畢業生素質的一個重要的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通過這一系統、全面的工程設計和科學研究綜合訓練,檢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論聯系實際、獨立分析并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培養科學研究能力和嚴格、正確、創造性地從事技術工作的作風,完成從學習崗位到工作崗位的初步過渡。但傳統的畢業設計一般由指導教師根據自己課題衍生而來,有些題目甚至是虛構出來的,過于偏重理論性,計算機模擬內容多而實際的工程設計、制作、裝配、測試少,遠離生產一線。一些課題由于缺乏生產現場的數據資料和設計條件,也只能紙上談兵,學生無法獲得完整的工程訓練。

專業認證是對工程專業教育是否能為畢業生的未來職業發展提供必要的教育基礎、是否滿足社會需求的驗證,是一種全社會維度而非高等教育系統內部的質量保證方式,代表了整個社會尤其是工程職業界對工程教育質量的干預[1]。認證標準重視考察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科學理論和技術手段,分析并解決工程問題的基本能力,以及對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進行研究、開發和設計的初步能力[2-3]。因此,以專業認證的要求來重新審視并優化畢業設計環節,強化學生工程素質和工程能力的鍛煉,成為強化畢業設計質量、提高學生的工程素養、工程知識以及工程能力的必由之路。

1 開展前期宣傳,營造工程實踐氛圍

在畢業設計前一學期,學校依托卓越工程師系列講座、主題論壇、學術沙龍等形式,先后邀請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下屬研究所、Altera公司、 Xilinx公司、新百利制造工程有限公司、廣州泰克公司、海格通信集團、固偉電子有限公司、湖南中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桂林高新科技園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和高級工程技術人員來校,從用人單位的角度為畢業設計指導教師和畢業班學生剖析產業人才需求方向,介紹國際標準化設計規范,傳授工程設計方法和技巧。這些來自企業的實例常涉及許多新思想、新原理和新技術,學生意識到其實用價值和經濟效益,對畢業設計課題的參與主動性和積極性都大大提高,形成濃厚的工程實踐氛圍。

2 提高工程設計選題比例,鼓勵到企業做設計

畢業設計的選題應圍繞工程能力、創新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培養這三大目標,加大緊密結合本專業工程實際問題的創新型選題的比例。注意選題的深度、廣度與工作量大小要與本科生的實際能力和學校的教學計劃相適應,不能貪多求大,要確保學生經過努力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課題或取得階段性成果。工科專業學生的畢業設計中,工程設計型、應用型題目應占80%以上。鼓勵教師將自己的科研成果轉化到畢業設計選題中,為學生接觸行業的前沿科技、培養科學研究能力創造條件。鼓勵依托校外實習基地、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等平臺,由廠方提供實際工藝改革項目、新產品開發項目或工程設計項目,學校教師與廠方工程技術人員共同擬定設計題目。條件成熟的部分專業也可安排學生在企業真實環境中完成畢業設計。企業提出畢業設計題目和導師人選后,學校依據教學大綱和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進行審核。題目確定后,由學生網上選題。選題頁面提供課題工程背景、學術價值、經濟價值方面的簡要介紹,企業指導項目還需提供合作企業概況和企業導師簡介。

3 加強過程監控,確保設計質量

學生選題名單確定后,在第七學期末前兩周內安排學生與導師見面,由導師詳細介紹課題的內容和要求,向學生下發《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布置文獻檢索、外文文獻翻譯和開題報告等任務。對于企業指導畢業設計的項目,在不影響企業正常運行的前提下,由校企雙方通過協商,確定本屆畢業生指導的具體安排和管理措施。學校向企業方介紹本校畢業論文的規范要求和教學流程安排,提供《畢業設計(論文)管理條例》、《畢業設計(論文)撰稿指南》、《優秀畢業論文(設計)匯集》等相關資料[4]。遴選企業指導教師時,要求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或豐富的獨立科研經驗。

在畢業設計進行到第三周時,開展初期檢查,重點檢查題目設置、課題主要任務與要求、工作量和進度安排等。第七周時進行中期檢查,審查進展情況、有無偏題或跑題、完成課題存在的困難和解決方案。在答辯前一個月,重點檢查學生的設計和論文初稿,督促學生按時按量完成設計任務。校外進行的畢業設計工作,學生按企業作息制度上下班,由導師對學生進行考勤,學生每月一次書面匯報畢業設計進展情況。論文環節中專業方面的指導與論文專業內容質量的把關由企業導師負責,學校教師負責論文的形式審查,協助做好對學生的日常管理,協調解決臨時出現的問題[4]。

畢業設計經費向與生產實踐、科研、社會需求相結合以及硬件設計制作較多的課題傾斜,畢業設計評優指標也向此類課題傾斜。

4 改革成績評價模式,引入企業專家意見

畢業設計成績由指導教師、評閱人和答辯小組三部分評分組成,分別按30%、20%和50%加權得到總分,最后由學院答辯委員會審核。對于校內進行的工程類畢業設計課題,評閱和答辯環節需聘請相關專業的企業專家參與,并將評價意見反饋至學院及指導教師處。通過企業界的評價干預,促進畢業設計與工程應用需求的良性對接。對于企業指導的畢業設計,驗收時,設計方案和結果需接受生產現場的檢驗和評價。

畢業設計結束后,從各專業中抽取部分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送區內外重點院校和企業專家處進行校外評閱,評閱結果計入畢業設計教學質量評估總分。學校每年根據《畢業設計(論文)教學質量評估方案》對各學院畢業設計質量進行評估,評估結果納入年終院級教學評估指標體系中,以進一步促進各學院改善畢業設計教學條件,規范畢業設計過程指導與管理,提高畢業設計質量。

【參考文獻】

[1]韓曉燕,張彥通.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制度及其對工程教育的影響[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8(01):86-89.

[2]羅正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及其對高校實踐教學的影響[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27(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