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科技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4 07:22: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學科技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1把握創新方向
堅持戰斗力唯一的根本標準,充分認清軍隊醫學科技創新對生成和保障戰斗力的重要作用。堅持醫學科技創新服務官兵、服務部隊的正確方向,切實把解決衛勤保障重點難點問題作為醫學科技創新的首要任務抓緊抓好。堅持把主要的人力、物力、財力聚焦到完成平戰時衛勤保障科研任務上來,堅持在選題上充分結合醫院擔負的使命任務,充分結合體系部隊官兵的實際需求,充分結合醫院的傳統優勢和科研特色,積極開展軍事醫學科研,為增強衛勤保障實力,提供堅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1.2強化創新意識
在醫學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醫療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只有搶抓機遇、迎難而上、主動作為,大力開展科研攻關,掌握一批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和項目,才能在醫療市場競爭中勇立潮頭、引領[5]。因此,首先在課題選題時就必須遵循科學性、前瞻性、創新性及實用性等原則,保證后續研究也具有一定的領先地位。這就要求醫務人員學會查閱中外文獻,具備敏銳的觀察力,突破傳統思想的束縛,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創新研究。
1.3營造創新氛圍
科技創新不僅僅是高學歷、高職稱人員的義務,同樣也是各級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的責任,人人皆要為、人人皆可為。醫院要提高全員全程參與科研工作的熱情,分層次分類別明確各級各類人員的科研目標任務。廣泛依托科主任、中青年骨干、高學歷人才開展院內科研學術講座,依托科研能手傳授創新經驗,依托地方高校、軍內專家開展統計學、循證醫學等科研基本方法的指導[6],開展科研能力培訓,不斷提高科研技能。完善科研溝通協作平臺,濃厚科研創新氛圍。
1.4打造科研品牌
科技創新是學科建設的生命線,但科技創新如果只停留在申報課題獎項、上,沒有做好轉化運用、形成品牌效應,科技創新的生命力就會變得暗淡無光。因此,要圍繞“科技興院、技術強院”的建設思路,以“跟進國際前沿技術、開創國內創新技術”為目標,貼近臨床需求,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整合優勢資源,加強集成創新,搞好科研成果轉化運用,做大做強優勢學科品牌。
2對策
2.1堅持以建設研究型醫院為目標,深化科技工作改革
著力強化全院人員“科技興院、科技興醫”的意識,堅持把醫學科技工作列入黨委重要議事日程,實施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注重搞好頂層設計、總體規劃和政策制定,修訂完善《科技工作管理暫行規定》,完善科研激勵機制。對科技工作突出的集體和個人進行重點表彰,對SCI論文實行分層次獎勵,加大學科平臺建設及軍事題材科研工作扶持力度;規范科研經費管理,明確課題資金的使用范圍[3],逐個項目設立專項科研經費本,控制不合理開支;對課題研究、申報實施統一計劃管理,強化全程跟蹤、全程評價,確保科研任務有效落實。加強學術活動管理,承辦各級各類學術交流活動,加強多學科聯合協作攻關力度,提高醫院學術影響力。
2.2堅持以軍事斗爭衛勤準備為龍頭,加強軍事醫學科研攻關
堅持以“能打仗、打勝仗”為指導,緊貼熱點地區、應急衛勤作戰樣式和戰斗力維護開展科技創新。以訓練相關疾病和戰創傷防治、野戰救護為突破點,以體能儲備、心理素質、野戰救護信息平臺等服務戰斗力因素為重點方向,開展軍事特色科學研究,力爭形成高質量的軍事醫學科技成果。院級重點課題立項,設立創新基金[4],鼓勵科研骨干積極開展軍事衛勤科學研究,對衛勤研究實施政策傾斜,結合醫療“三送”、代職和掛鉤幫帶等活動,與體系部隊共同開展課題研究,進一步搭建軍事醫學科研合作平臺,濃厚科研創新氛圍。
2.3堅持以拓展科技研究平臺為支撐,打造學科品牌
以拓展科技研究平臺為支撐,全面加強學科建設,持續打造“六大基地”(大器官疾病診療、疑難危重病救治、地方特色病防治、器官衰竭替代、百歲老年病康復、目的地醫療示范基地),發展“三大學科群”(部隊常見病訓練傷戰創傷救治、特色優勢品牌、潛力弱勢學科群),重點建設老干部保健、高血壓管理、胸痛、腹痛、頭痛、腫瘤介入診療、甲狀腺疾病防治、臨床檢驗“八個中心”。全面實施資源整合,在人才、設備、資金等方面重點傾斜,實現“基地”、“群體”、“中心”品牌的整體提升。
2.4堅持以科技興院人才強院為方針,培育創新人才
篇2
(一)醫學科技檔案的專業性較強
考慮到現代醫學學科門類繁多、交叉領域廣泛,因此醫學科研的課題也是按照各專業門類來進行分配的。如在臨床醫學研究中,可以細分為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不同的科目;而在基礎醫學研究中,又可以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分為生化、病理、藥理等專業。而醫學科研活動都是在相應的專業科目內進行的,很多時候這種科目分類還可能進一步細化。這就造成醫學科研內容的專業性很強,相應的醫學科技檔案的專業性也較強。
(二)醫學科技檔案專題突出,系列化強
醫學研究方式不同于其他學科,其一般都是突出地以一個特定的專題作為研究對象。而且在對該專題進行研究時,著重從不同側面、不同層次展開系列化、完整性的研究。這就使得相應的醫學科技檔案具有專題性強、重點突出的特點。同時,對研究對象的多層次完整化研究,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的、成套化的科技文件資料。這些檔案資料層次分明但又聯系緊密,可以作為一個系列進行利用。
(三)醫學科技檔案的學科綜合性強且項目協作多
醫學科學研究范圍非常廣泛,其跨學科、跨專業現象非常普遍。作為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醫學研究本身就包含了眾多的專業門類。同時在新形勢下,大量的新興科學技術和專業不斷涌現,各學科的研究前沿領域正在不斷發生交叉融合,醫學研究也不例外。現代醫學為了進一步發展,需要更多地利用別的學科領域的有利條件,加強彼此的協同合作。特別是現在許多醫學科研課題的綜合性非常強,需要匯集多個學科的知識進行研究攻關。這些反映到醫學科技檔案,也使其具有學科綜合性強且項目協作多的特點。
(四)醫學科技檔案載體形式多樣且數量龐大
醫學研究由于其獨特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造成研究結果的記錄和保存方式多種多樣。例如,醫學研究可以通過保存對象的標本或其組織切片來直接記錄研究結果。同時,又可以利用各種音視頻資料、化驗單及儀器檢測結果來間接保存。因此,醫學科技檔案資料的形式多樣,記錄醫學科研成果的載體也非常豐富。
(五)醫學科技檔案具有保密性
醫學檔案資料與醫學科研成果密切相關。作為醫學檔案記錄的主要對象,醫學科研成果往往包含了研究人員的心血和付出。這些成果具有知識產權,在一定時間和范圍內必然要受到法律的保護。因此,對于記錄了具有特殊價值的醫學報告、臨床資料及相關的文獻等檔案資料,需要根據國家保密法為其設置相應的保密等級,確保這些醫學科技檔案在充分發揮其使用價值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保密及限制保護措施。醫學科研檔案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對有關醫學研究的資料、成果等進行收集、系統分類和編研,其基本原則一方面是要確保醫學科技檔案的完整性、系統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要最大程度地開發好、利用好醫學檔案的價值,為醫學事業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以及人類的健康提供幫助。
二、以用戶需求為最終目的的醫學科技檔案管理方式的建立
為此,依據本部門的工作狀況,并結合筆者多年的科技檔案工作經驗,理解相關文獻,對以用戶為最終目的的醫學科技檔案管理方式的建議和探索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提高檔案意識
有意識才會有自覺的行為,才會有目的的行動。首先,我們需要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檔案意識,不僅需要重視檔案的保存和管理,更需要對醫學科技檔案的利用價值有明確的認識。檔案管理部門要更新服務模式,努力開發醫學科技檔案資源,并建立相應的平臺(如數據庫和網站等),為檔案利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此外,檔案室還應積極主動地向外界宣傳館藏信息,讓更多的人了解可利用的檔案資源,以廣泛吸引潛在的檔案利用者,使檔案的利用價值發揮到最大化。
(二)完善管理體制
所有的行為必須要有規范,而管理體制就是這些規范的保證。要提高醫學科技檔案的利用效率,就必須要提高檔案管理水平。健全的管理體制,是醫學科技檔案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的有力保證。立足于檔案利用者的實際需求,建立健全檔案服務機制,豐富檔案利用服務手段和方法,為各類人群提供多樣和個性化的服務。我國各檔案室為人們提供的服務主要有檔案信息查詢、借閱以及信息加工等,相對比較單一,也不夠簡便。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檔案利用服務中,可以使得檔案信息的查詢和利用更加方便,也更符合當代人們獲取信息的習慣,可以有效地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員、醫務工作人員等用戶人群,提高檔案的利用效率和服務質量。
(三)加強檔案室基礎建設
無論是保存、管理還是利用,基礎建設都很關鍵。加強檔案室基礎建設也是提高醫學科技檔案利用效率的有力措施。各檔案管理部門應采用多種手段強化基礎建設,為檔案利用者提供更便利的條件。本文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檔案室基礎建設。
1.優化檔案室環境
安靜、整潔的環境可以讓醫學檔案利用者更專注地研究檔案中的資料和信息,而寬敞明亮的場所也使檔案室可以同時為更多的用戶提供服務。在合適的地方為用戶們提供打印、復印等服務也可以為有需要的檔案利用者提供便利。
2.增加館藏資源儲量
隨著醫學科技的不斷發展,一些醫療實踐中產生的醫學科技檔案資源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一些科研人員的需求。各檔案室應注重資源共享,引進代表國內先進水平的重要檔案資料供研究者使用。
3.充分利用現有科技,提高檔案利用效率
檔案資源數字化、信息化是未來醫學科技檔案發展的必然趨勢。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檔案管理中可以顯著縮短檔案利用者查詢相關信息的時間,獲取資源也變得更為簡便。通過建立專門的檔案資源網,人們可以通過網絡遠程檢索和利用檔案室內的資源,而不用到檔案室,省去了不少麻煩。檔案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
4.對檔案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類
科學分類可以使用戶的檢索更加準確快速。檔案室應充分了解各個檔案的內容,并從多角度對其進行分類。對于醫學科技檔案,應根據專業、學科的差別對其進行詳盡的分類,并以此為基礎,建立功能全面的檢索系統。通過這種方式,檔案利用者可以對各類檔案有初步了解,并根據自身需求,準確定位需要查詢的檔案資源,避免了無謂的時間浪費。
(四)調整檔案編研體系
提高醫學科技檔案的利用效率還需要重視檔案的編研工作。信息時代的快節奏對于醫學科技檔案的編研提出了新要求。檔案管理者需要充分發掘醫學檔案的潛在利用價值,并根據當時的醫學研究發展情況,適時提出相關編研課題。在此基礎上,通過挖掘各類檔案信息資源,編研出一系列具有高利用價值的成果。這些編研成果應具備高度的實用性,可以對醫學科研和醫療實踐進行指導。
(五)重視人才培養
信息時代的到來帶來了知識大爆炸,現代科技的發展深刻影響到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知識型管理人才是強化醫學科技檔案管理水平,提高檔案利用效率的重要基礎。隨著檔案信息化的進程不斷加快,新形勢下的檔案管理人員需要及時了解和掌握新技術的發展狀態,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全面提升自身素質,才能應對快速變化的檔案管理局面,提高醫學科技檔案的管理水平。醫學科技檔案包含的信息量豐富,只有熟練掌握了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才能更好地建立和利用醫學科技檔案數據庫和檢索系統,幫助科研人員迅速準確地搜索到其需要的信息,提高檔案利用效率。
(六)建立面向用戶的新型應用平臺
篇3
1.1一般資料
對我院近段時間接收的心力衰竭患者中選擇了3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患進行治療和觀察。男的23例,女的7例,年齡在31~75歲,平均年齡在43.4±10歲,他們的病程均為4~29年。其中風濕性的心臟病有8例,高血壓性心臟病11例,擴張性心臟病5例,冠心病6例。
1.2方法
病患在入院之后進行常規性的治療。經過4~6d的強心、利尿、血管擴張以及心肌細胞的代謝功能的改善等,病患的心臟功能并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只是稍微控制了病情。針對靜臥時的心率仍然是>90次/min的患者增用阿替洛爾,最初的使用劑量為6.25mg/次,2次/d,連續使用3d,然后觀察患者的血壓、心率等狀態,以及患者心功能的變化,若是患者有所好轉并能承受該藥的藥性,可以根據患者的耐藥力進行加藥,但是注意,每天的進入人體的藥量不能超過50mg,然后連續使用7周。若患者在使用了阿替洛爾之后病情加重,甚至出現竇房結的功能衰竭,方式傳導阻滯以及心率<60次/min,應立即停止使用阿替洛爾,并進行相應的治療。
1.3檢測的方法
在治療前對患者的左心室的射血量進行了測量,使用阿替洛爾治療后的第二周和第六周各進行了一次測量。
2結果
在經過2周的治療之后,并沒有明顯的改善(P>0.05)。然后在6周之后,再次進行測量,患者得到明顯的改善。共30例患者,治療前左心室的射血分數為38.5±9.6,經過2周后的治療,左心室的射血分數為40.2±7.3,在6周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數為44.7±9.2。與治療前的比較:P<0.01。
篇4
1.國內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基礎醫學是醫學教育與研究的基石,基礎醫學研究生課程教育教學是國家培養高層次醫學人才的必由途徑。研究生基礎醫學階段創新性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具備扎實的基礎理論功底、具備自主進行醫學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能力、具備在交叉學科領域進行廣泛探索的能力的研究生[3]。然而與創新性人才培養的要求相比,基礎醫學研究生培養卻面臨著諸多問題。
1.1實驗創新能力基礎薄弱
研究生生源情況堪憂,實驗創新能力基礎薄弱,自主設計和不斷修訂完善科學研究實驗計劃的能力欠缺。隨著當前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4],導致生源質量下降,特別是很多研究生實驗能力欠缺,綜合利用多學科知識的意識和能力不足,在較短的基礎階段學習之后,許多研究生自主設計和不斷修訂本完善科學研究實驗計劃的水平不強,難以獨立完成課題論文設計或設計水平不高。另外,近年來由于就業壓力和收入差距,許多優秀畢業生更多地選擇了臨床學科,選擇基礎醫學專業的研究生數量不斷下降,同時其它醫學專業研究生在基礎階段課程學習中也普遍存在著“輕基礎、重臨床”的觀念,這在很大程度上不僅極大地削弱了醫學基礎學科研究生的生源質量,也顯著地影響了基礎醫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1.2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方式不合理
(1)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不合理。研究生階段的課程與本科階段部分課程類同,內容重復,各課程之間的交叉互通不足。例如:為研究生開設的生物化學課程、計算機基礎等課程,講述的內容許多都與本科階段學習的內容相似。基礎理論課教學占據的時間較多,研究生培養需要的實踐教學訓練時間很少,且課程各自獨立,不能融匯成實驗體系,不利于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和方法進行研究。另外,課程內容較為陳舊,更新較慢,吸收學科新進展、新成果、新技術不夠。這些課程對學生缺乏新鮮感,不能吸引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這實際上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時間和精力浪費。(2)研究生教學的方式和手段單一,研究生仍處于被動學習。研究生教學方式與本科階段類同,仍然以灌輸為主要形式,師生互動很少,無法體現研究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研究生的學習始終是比較被動的,這就無法為學生提供深層次思考的空間,不利于培養研究生獨立思考和進行實驗設計的能力。大多數教學內容局限于課本,書本以外的知識涉及不足,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網絡進行自我學習的能力仍需加強。(3)對研究生的科研和實驗能力訓練不足。設計和完成研究生畢業論文是研究生在校期間必須經歷的學習過程。由于研究生自身的原因、學位課程設置、科研平臺、導師隊伍、學術氛圍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大多數學生的實驗能力、科研素質得不到培養,獨立設計和完成研究任務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若要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必須使研究生科研素質和科研水平得到訓練和提高。(4)缺乏滿足學生實驗和科研能力培養的實驗平臺和師資隊伍。創新型研究生培養的核心內容是提高研究生的實踐和科學研究水平,這些都離不開高層次的研究實踐平臺和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目前,基礎醫學教學由于課程設置的緣故,多數實驗教學工作仍然依托本科生階段的教學中心完成,受實驗平臺和師資隊伍的限制,大多數實驗內容仍以驗證性實驗為主,缺乏設計性實驗內容,很難達到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效果。(5)教學效果考核評價制度不科學。對基礎醫學課程學習情況的考核還不完善,大多數課程的考試依然沿用本科階段的紙面考試為主的終結性考核模式,真正能夠檢驗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形成性考核方式還沒有形成。沒有一套科學合理的考核制度,就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現基礎醫學的教學目標。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的考評機制。(6)研究生團隊意識和學術道德規范的教育效果不佳。良好的學風和高尚的學術道德,是研究生必備的思想素質。近年來,學術界抄襲、剽竊、造假的事件屢屢發生,給研究生培養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教育研究生自覺維護學術道德,杜絕學術不端行為,強化學術誠信意識,已經成為研究生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如何在基礎醫學教學中有效的將學術道德規范教育與研究生實驗技能培養相結合,使研究生學術誠信教育真正生效,是我們應著力研究的內容。
2.基礎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基礎醫學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
研究生教育改革要整體設計,分步推進。充分調研,綜合分析當前教育培養模式中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成因。通過對當前各高校在校研究生、管理人員等面對面訪談,征求他們對當前的基礎醫學教育培養的看法,了解他們對目前教育模式、課程設置和內容選擇上存在異議的方面,收集對相關內容的意見和建議,發現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進行深入的原因分析;在此基礎上,對研究生培養過程進行系統的改革;要加強產學研合作,與科研機構和就業單位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緊密合作關系。
2.1改革基礎醫學教學的課程設置
總體設想是,以當前社會發展對高層次人才需求為出發點,在強化研究生自主設計實驗和科研創新為目的,改革現有的基礎醫學教學課程體系。課程體系建設中,逐步優化研究生課程學習時間,優化理論與實驗教學時間分配,縮減理論授課課時,增加實驗學時。探索按照學科門類相近的原則集中授課節約授課時間的新方式,縮短基礎醫學課程學習時間為8個月,使研究生盡早完成基礎醫學課程學習,將更多的精力投放科研實踐中,實現研究生早進實驗室、早完成實踐培訓,多出成果、多出人才的培養目標。在基礎課程教學中,以問題教學為主,注重各專業知識的橫向聯系,突出知識的高、精、深。定期進行調研分析,對于今年來選課人數少或學生評價差的課程逐步取消,同時根據最新進展及時開設部分前沿性課程,如:蛋白質組學技術、生物信息學、分子生物學技術、免疫學技術等重大技術的實驗技能課程,為學生進入科研階段打下扎實的知識和技能基礎。
2.2強化實驗實踐課程體系建設
沒有高水平的科學研究,要培養出高質量、高層次的人才是難以想象的。因此,建立創新的研究生實驗課程體系,突出對研究生實驗技能和自主設計實驗能力的培養成為改革探索的重要內容。研究生教育要體現應有的寬廣度和縱深度,我們將探索建立三個層次的實驗教學平臺。第一層次的實驗為基礎性實驗內容,關注PCR、細胞培養、SPF動物飼養、實驗動物處置、大型儀器設備操作等基本技能訓練。第二層次的實驗為整合性實驗,依托機能學、形態學、分子醫學等教學中心開設,綜合性實驗打破單一課程界限,按照學科相近的原則上重組實驗內容,由教學團隊給定研究內容,學生自主設計,導師組修訂完善后,采用小班制歷經2-3月由學生以自組團隊方式完成,實驗里程和最后結果由實驗室監督并給出成績。第三層次的實驗主要依托研究生科技計劃項目、省校級重點學科(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等進行,由研究生組成團隊自主設計研究內容、尋找合作導師聯合申請,獲批后按照項目管理模式進行,研究主要依托省校級重點學科(實驗室)完成,須提交研究結題報告和發表文章,成績納入實驗成績。為了達到培養研究生自主創新能力,研究生實驗內容設置以整合性和設計、創新性實驗為主,兩者實驗內容分別占到40%和30%。
2.3改革教學模式與方法
為了達到鍛煉研究生科研綜合能力的目的,將在教學中改變以往教師主動授課,學生被動參與的情況。課程教學由以傳授己有知識和成果為主要內容的傳授性教學方式,向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主要特征的研究性教學方式轉變。變課程教學的單向灌輸方式成為研究生主動學習和教師課堂講授相結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在壓縮理論教學學時的同時,鼓勵各課程采用啟發式、講座式、研討式的教學方式,基礎教學密切聯系臨床實踐和學科前沿進展。各基礎醫學課程教學在側重于傳授式教學方式的同時,注重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各課程均開設一定比例的講座式、研討式教學內容,鼓勵研究生為組織者和主體參與課堂討論。在課程教學的同時,學院還集全院師資力量開設一系列學術前沿講座和文獻綜述類課程,以計算學分和成績的方式使研究生更廣泛地參與拓寬學術視野的討論,不斷提高研究生的學術水平。在介紹課程最新研究進展時,在介紹常見實驗方法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學生如何追蹤國內外本學科的研究進展,如何有效閱讀中外文文獻。此外,研究生科研能力重要的環節還包括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也將非常重視以實驗結果中表格和圖片為導向的教學,在專題講座和論文匯報中強調實驗結果中表和圖片解讀的重要性,引導研究生如何分析這些表和圖,并反追蹤這些表和圖中所使用的方法的原理和應用范圍,在學習如何解讀實驗結果的同時,逆向式培養研究生對實驗方法的了解。總之,只有通過調動研究生學習和研究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促進研究生科研認識與實踐能力的提高,才能使課程教學成為訓練研究生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舞臺,實現研究生課程教學的目標。
2.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課程教學質量高低,與研究生教師的學術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學方法有著重要的關系。項目進展期間,我們將圍繞課程教學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學術素養、教學和研究水平;嚴格研究生授課教師的遴選,把研究生教師的遴選、培訓、考核、聘任有機結合起來,選用有經驗的教師承擔研究生課程的教學,提高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通過課堂教學質量考核,促進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的不斷提高;引進激勵和競爭機制,充分調動教師的教學和科研積極性,保持研究生教師隊伍的生機和活力[5]。
2.5完善和建立研究生學習效果的綜合考評體系
深化基礎醫學研究生教育教學的改革還應包括靈活選擇考核方式。改變單一評價方式,建立多維考評方式,改變以往的終結性評價一錘定音為關注學生發展的形成性評價。根據課程性質選擇包括卷面考試、研討報告、實踐項目報告、自學作業、論文、答辯等在內的多種評價方式。考試方式可采取閉卷或開卷考試、課程論文和文獻綜述等,閉卷考試應與其他考核方式有機結合。如通過課程論文、研討報告、文獻綜述等的考核方式,促使研究生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了解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國內外的學術前沿,拓寬知識面。利用技能實驗考試驗證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答辯的方式培養學生匯報、做圖、應對挑戰等綜合素質。
2.6強化研究生的學術道德規范和科研誠信意識
在基礎醫學教學和實驗的每一個環節都注重突出對研究生加強學術道德規范和科研誠信意識的引導,將遵守學術道德規范納入研究生理論與實驗課程學習的每一個考核環節中,通過在科研素質培養中加入典型案例,使研究生認識到堅守學術道德規范在事業生涯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堅定不移地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對待和處理科學問題。
3.結束語
篇5
邏輯美是科技英語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科學英語的核心是表述客觀事物和其演變規律。這就包括了一定的邏輯思維,具備顯著的邏輯美。因此要在原理概念上進行區分,以精密的結構和嚴謹的邏輯來詮釋事物的現象、本質和規律。雖然科學英語的內容略顯枯燥,但這類文體卻具備連貫自然的特點。只要譯者抓住了文章的邏輯條理,就掌握了文章的脈絡核心。理清句中的因果關系、讓步關系、程度關系等邏輯關系,對原文進行再現,對本質進行握。
二、翻譯簡潔美
語言精練是科技英語的突出特征,科技英語的基本要求就是用最少的文字表達最多的信息。這種簡潔美不但體現詞匯層,也體現在句法層。科技英語中廣泛運用了名詞化結構,將句子簡化成名詞短語。一方面,減少人稱主語帶來的主觀性,只留下客觀的科技概念,另一方面,使得句子結構更為簡潔。除此之外,為了使得文章更具簡潔美,各類其他名詞作主語在科技英語文章中使用頻率也較高,人稱名詞和物質名詞是名詞的兩大組成部分。我們一般使用人稱名詞表明主觀意愿,使用物質名詞來強調表達內容的客觀與準確。以非人稱做主語有兩大修辭功能,第一,是優化句子的結構,以清晰明了的形式表達邏輯關系;第二,就是使句子更栩栩如生。因此,在科技英語翻譯過程中,要注意人稱代詞的使用,以傳達翻譯的簡潔美。
三、翻譯轉義美
我們把將原有意義轉化借代出新的含義稱為轉義。在科技術語不斷發展的今天,尤其是計算機和其他機械類領域科技專業術語不斷增加的大背景之下,對轉義的使用頻率也在不斷增加。如今科技領域的發展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促使科技術語也逐漸更幽默,更具美感。日常詞匯也融入了科技術語之中。這樣的過程使得科技翻譯詞義更豐富,更具備想象力,同時表現著隱語的形象。例如英文中的“表兄妹”用“cousin這一詞表示,而“cousin”這一詞匯,還在實際生活中表達“同類型作物”的意義。轉義詞的使用頻率升高等一系列的變化體現出日常用語轉化為科技名詞的現象,增加了轉義的美感,展示了別樣的趣味。
四、翻譯修辭美
修辭手法的使用,使語言更生動有趣,而近年來,修辭手法也逐漸運用到科技英語領域。比喻是科技英語翻譯中較常使用的修辭手法之一,通過運用不同現象,相同本質的事物來描畫某種事物或說明某種道理。比喻手法的運用使得邏輯與形象思維有機結合起來,更生動立體。另一種較常使用的修辭手法是擬人,通過將事物人格化,給予事物人的心理活動,從而使科技文更輕松自然,便于理解其含義和掌握其核心。在對科技英語進行翻譯的過程中,需要表現其審美想象力,避免生搬硬套。
五、結論
篇6
一般藝術生在入學第一年會學習設計基礎或三大構成等課程,由于他們有一定的手繪基礎,可以很輕松地把設計基礎的理論知識通過手繪視覺化。所以對于這類學生,教師在上設計課時常用的教學手法是講授設計的方法和形式等理論知識,學生根據理論,使用畫筆和顏料繪制出設計畫面。設計軟件課程一般開設在設計理論課程之后,有些本科院校甚至不開設軟件課程,全由學生自主學習。因此,藝術生的設計作業形式感較好,畫面較美觀,而且因為省略軟件課程的教學,大大增加了設計課程的教學課時,學校往往開設多門設計課程,教師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的設計課程進行系統講授。而對于沒有接受過美術教育的非術科學生,這種教學方法往往行不通。非術科生沒有繪畫基礎,難以把設計的理論轉化為視覺的形式,所以,即便教師把設計課程講授得十分詳盡,也無法和學生產生共鳴,學生更無法把理論轉化為實踐。如果在入學第一學期給學生開設一門繪畫基礎課,可行性也不高。首先,美術能力不是一年半載可以提升的,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高強度訓練,對高職非藝術設計生采取這種訓練不切合實際;其次,由于學生是非藝術專業,如果把大量時間用在對美術基礎的訓練上,勢必會耽誤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那么什么樣的教學模式合適這類學生呢?20世紀80年代,個人電腦的普及給設計帶來了無法想象的沖擊。原先用畫筆描繪或用其他特殊技法完成的效果圖,現在只需用一臺硬件配置較好的電腦和AutoCAD、Photoshop、3DStudio等優秀制圖軟件相配合,便可使制圖所花費的時間縮短一半以上,并且圖樣美觀、準確。電腦使往常占用教學4/5課時的技法訓練銳減至少于1/10,讓學生有更充裕的時間考慮設計的細節問題,這對設計及其教育體系是革命性的沖擊。高職院校的辦學宗旨是快速培養學生的技術技能,而學生是難以在一兩個月的時間內熟練掌握設計軟件的操作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不得不放棄培養學生的美術基礎,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技能上。這正好和術科生的培養方式相反。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是,學生雖然有很強的軟件操作能力,很多學生也有很好的創意,但是設計出來的作品美觀度較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在課程設計上可以把一門軟件技術課程和一門設計課程合并教學,理論和實操相結合,符合高職的辦學宗旨。目前確實有很多教材也是這樣編輯,一些教師在教學上也是把軟件技術和實際的設計應用相結合。但是不管是教材也好,上課也好,多半以軟件技術為主、設計案例為輔。這樣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學生學會了軟件技術,也能根據教師的案例做出設計作品,但是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出現這樣的問題,是由于教材和教師都沒有設計理論知識的講授,學生缺乏設計的理論支撐,只懂得依葫蘆畫瓢,設計缺乏形式感,排版和構圖都不符合審美原則。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應先介紹設計的理論知識,這與美術專業學生的教學方式是一致的。然后,教師要把軟件技術和理論知識融合在一起,讓學生能夠通過軟件技術實踐本節課的設計理論。軟件技術是非美術生的手和筆,是能迅速訓練出來的“手繪技能”。這樣,設計課的教學就和美術專業教學同軌道了,能較好地保證學生設計的形式感和美觀度。這樣不僅能有效解決學生無法把設計理論視覺化的難題,也避免了同一節課設計理論知識太多,學生無法消化、應用的問題。因為設計的基礎知識看似簡單,卻需要學生通過練習才能得以消化吸收。如,在造型元素點、線、面的教學中,教師把設計中的點、線、面含義和編排形式講授給學生后,還要結合軟件知識,幫助學生學習如何通過軟件繪制各種不同造型的點、線、面,如何通過軟件進行畫面的編排。上面幾個案例都涉及Photoshop軟件中的濾鏡的應用,便于把濾鏡的知識點介紹給學生,并讓學生嘗試使用其他濾鏡或工具,設計更多樣化的點的造型。圖2、3是學生本課的作業。當然,這樣的教學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教學的章節安排是以設計理論為基礎的,軟件依附于設計,從軟件教學層面來講,會導致軟件技能教學比較散亂,不像單獨講授軟件課程那么有條理。教師可以安排幾個課時的時間,系統地把軟件的基本功能和主要知識模塊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對軟件形成整體的把握和了解。教師還可以通過鼓勵提倡學生課后自主學習軟件彌補課堂的不足。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看,學生都比較喜歡自學一些易掌握的軟件課程。這也是一些本科院校取消軟件課程教學,學生依舊可以設計出高品質的設計作品的原因。
二、多門設計課程融合成一門課程
設計理論的課程涉及內容眾多,包括版式設計、字體設計、海報設計、平面廣告設計、網頁界面設計、書籍裝幀、包裝設計、企業形象設計等,每項內容在設計專業都可以開設一門獨立的課程,藝術系的確也是如此分類教學的。但對于非藝術類學生則不可能開設那么多設計類課程,所以,學校經常統一開設一門綜合的課程,如設計基礎、平面設計等。對于本身設計基礎知識就相對薄弱的學生,在學習融合了多門課程內容的某一課程時,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得當,其往往會產生倦怠感,教學會非常吃力。雖然理論知識是相通的,但是每種設計都有比較側重的知識點,如,書籍設計雖然也會用到造型元素,但學生更多的是要掌握排版的知識;平面廣告設計則更多地表現在創意基礎上。所以,教師可以嘗試把一種設計和一個知識要點綁定。筆者是這樣實踐的:造型要素和海報設計綁定,創意思維和廣告設計綁定,排版和書籍設計綁定,基本型設計和標示設計綁定。這樣做的優點是一門課程中所有的設計理論知識都有涉及,并且應用到各個不同的設計門類,適合非藝術生的教學。如,在教學安排上,教師先講授造型要素的應用,讓學生做一些海報作品,訓練學生通過形式美法則編排版面的能力。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可以熟練掌握造型要素的應用方法,并對構成的形式法則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圖4是這個環節中學生的設計作品。但是,學生在這個單元還沒有進行圖形創意訓練,所以大多數學生的設計作品雖然有很強的形式感,但是創意性或主題性不明顯,只有少數學生會把自己的理念和觀點融入設計,所以需要進行圖形創意訓練。教師可以把圖形創意訓練和廣告設計綁定,因為廣告最看重創意的表達。教師可以先從聯想和想象的思維方法入手,讓學生學會用創意的思維模式思考設計,然后訓練學生創意的表達形式,讓學生能把創意視覺化。如,構成圖形主題思想的許多概念經常是虛的、看不見的,但可以通過與之對應的、看得見的形體相關聯而構成虛實聯想。如,作品《鎖系列廣告》,要體現產品安全、堅固的性能,安全和堅固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需要通過與之對應的事物或場景表達安全或堅固的品質;作品《耐克滑板鞋廣告》則把輕盈(虛)和氣球帶動鞋子的場景(實)對應起來;《酒后勿駕車》和《閑》都是通過對圖形進行同構得到的創意圖形。在這個環節,學生的設計作品就不僅體現在形式上(對上一個環節的繼承),還體現在設計作品的獨到創意方面,作品的實用性和完整性更強。教師還可以把版面設計和書籍設計或網頁設計綁定,因為書籍設計或網頁設計所需要的素材最多,學生需要熟練掌握編排的技巧,才能把資料有條不紊地編排在版面上。通過這種形式,教師可以輕易地把多門設計課程融合成一門課程,并且各種設計理論都有涉及。
三、結語
篇7
醫學院校與其他類型高校相比,課程繁多,時間較緊,本科階段醫學生不僅要學習公共基礎課程醫學和醫學基礎課程以及醫學臨床課程,其中還有至少一年半的時間在醫院進行見習和實習。因此,在本科教育階段學校更為注重的是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和實踐能力,科研和創新則推遲到研究生階段,這種觀念直接導致了對本科生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培養規劃的薄弱。隨著現代醫學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醫學院校也開始重視本科階段本科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訓練他們在未知領域的探索精神和對已知領域的懷疑態度,學會獨立思考,善于辨別真偽,能夠創造性地分析和解決問題,方可適應急劇變革的信息社會;培養學生通過參與科研活動,涉獵學科前沿,經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獲得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和獲取知識的方法,進而促使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
2教學為基礎
學生必須在學好本科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才能進一步進行實踐和創新。教學過程是對知識的再現過程,而科學研究則是新知識的產生過程。也就是說,科研以教學為其基礎,教學以應用和科研為其目標。在培養創新能力過程中,不應忽視教學,應結合教學實際,積極主動地開展教學研究或實踐操作。醫學檢驗專業目的在于培養應用型人才,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在我校課程設置中實驗課時占了總課時的一半以上。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中,驗證性實驗是主要內容,學生在實驗老師的指導下,按照實驗教材,教條式的按部就班的完成操作,對于試驗中會碰到的問題老師都會在試驗前或是實驗進行中加以提醒,并說明解決方案及解決要點,實驗所用的材料和儀器也是由老師提前準備。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受到壓抑,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不利于創新思維和創造性人才的培養。為滿足教學需要,注重教學的基礎地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學校加強教學設備建設,不斷更新教學條件和設施,實驗室建設也加大投入。結合現代教育技術,遵循“以學生為中心”,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例如:據不同教學內容需要,積極采用案例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交互式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等教學方法,著力提高學生們學習的興趣與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實驗室開設設計性實驗、探究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等指導學生進行專業實踐,從而提升專業能力和水平。
3重視創新能力培養
在學生掌握專業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確立明確的目標,制定詳細的指標和培養計劃。通過一系列選題來完成培養的目標,早期注重基本能力和素質的培養,課題實踐過程中注重發揮學員的積極性、創造性,爭出創新成果。具體過程包括選題、面試、開題、立項、中期檢查、分配導師、開展實驗、結題等幾部分。遵循以學生為中心、教師適當引導的原則,從文獻的查找,實驗方案的設計,到問題的處理,結論的分析,要求學生自己大量查閱文獻,復習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在這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積極思考是基礎,注重細節是關鍵,從而增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創新思維能力,提高綜合素質能力。
4結語
篇8
為了提高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本文擬探討“三課合一”教學模式,即以外貿業務流程為主線,利用情境教學法、任務教學法,以《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為核心,《外貿英語函電》和《外貿單證實務》課程為輔助,把三門課程內容有效整合,設計出一套新的課程方案與教學模式,能更好地反映外貿操作的全過程。《國際貿易實務》是一門內容涉及外貿業務的各環節的理論與實際業務相結合的課程;《外貿英語函電》是一門國際貿易知識與商務英語寫作相結合的專業課程;《外貿單證實務》是一門強調進出口業務中單證實際操作能力的專業課,是國際貿易實務知識和外貿英語能力的結合。這三門課程的內容貫穿于整個外貿業務過程中,是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三課合一”教學目的是想通過這種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把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使學生能夠真實地感受外貿業務是做什么,應該怎么做。在進行該模式的教學中,學生互為貿易伙伴,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過程中積極思考,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有利于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業務問題的能力,使在校學習和實際工作一致。
二、“三課合一”教學模式的的具體操作
(一)教學內容設計以外貿業務流程為主線
把國際貿易的全過程分為若干個項目,每個項目下設定若干具體的任務。對于每個項目下的任務,教師設置具體的、詳細的、真實的情境和背景,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結合《外貿英語函電》或《外貿單證實務》的教學內容進行,由教師設計具體的任務,由學生分組合作完成。
(二)操作方法
1.理論課與實踐課不再分開
進行對于每項內容,首先由教師講授相關內容和基本知識,接下來就安排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完成了這個項目后再進行下個項目的講授和操作。
2.學生分組合作完成
任務把全班同學按每四名學生一組,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選出一名同學做小組長,由組長來組織學習計劃的制定和管理任務,并組織小組成員商討、確定完成小組目標的方法和步驟。小組成員相互配合,相互幫助,共同完成小組目標。
3.評價交流
在各小組完成規定的任務后,選定1-2個小組成員用PPT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任務完成情況,再由其他小組給予評價,然后由教師進行評價與總結,通過這個環節,找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
(三)教學實例下面以幾個例子來具體說明“三課合一”教學方法的具體實施。
1.交易磋商
首先由教師講授國際貿易交易磋商的基本知識,詢盤、發盤、還盤、接受四個環節,以及講授如何撰寫詢盤函、發盤函、還盤函和接受函,然后由學生分別扮演出口方和進口方,要求按詢盤-發盤-還盤-接受四個環節進行價格的磋商與確定,在這個項目中,涉及到國際貿易實務和外貿英語函電知識的綜合運用。
2.貿易術語的選擇
首先由教師講授《INCOTERMS2010》中的11種貿易術語,包括每種術語的適用范圍、風險劃分等,再以1~2篇信函為例來講授如何與外商進行貿易術語的磋商,然后給出具體的情境,由學生分別扮演出口方和進口方,用信函的方式磋商并確定以何種貿易術語成交。在這個項目中,涉及到國際貿易實務和外貿英語函電知識的綜合運用。
3.進出口合同的履行
首先由教師講授出口合同的履行和進口合同的履行過程,在這個項目中涉及到很多單證的操作,比如如何填寫開證申請書,如何制作與取得各種單據:商業發票、裝箱單、匯票、報關單等,這些單證的操作需由教師詳細講授。在這個項目中還涉及到信函的撰寫,如賣方在審核買方通過銀行開來的信用證,經審核后發現有與合同不符之處,需要買方修改,賣方通知買方修改信用證;或者是賣方在貨物裝運前,遲遲未收到買方的信用證,這時賣方應催促買方及時開來信用證。在對相關知識講授后,教師設定具體的情境,由學生分別扮演出口方、出口輔助方、進口方、進口輔助方來完成證(開證、催證、審證、改證)、貨(備貨)、船(租船訂艙、出口裝船并取得提單)、款(制單結匯)全過程的操作。在這個項目中,涉及到國際貿易實務、外貿英語函電、外貿單證實務知識的綜合運用。
三、考試辦法與考核模式改革
篇9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傳統的課堂教學,導致學生學習方式單一,表現為以教為中心,以教案為本,學圍繞著教,就是你講我聽,你問我答,課堂氣氛較沉悶。為了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地學習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更重要是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認知年齡特征,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抓住學生活動的興奮點,按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從學生喜歡聽的,喜歡看的實情,實物,實事入手,采用講故事,做游戲,模擬場景,比賽等形式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使學生產生興趣,激發自主探索的欲望,發現問題,自主學習。如教學12—9,由具體情景引入后,先讓學生想,想不出來,就拿出學具來擺,擺明白之后再互相交流,在比較,吸收的基礎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學會計算方法。在練習的初始階段,也要強調多擺,多圈,多說,以表象來支持學生的思維。這樣讓學生動手動腦的學習,伴隨學生自身的情感成為他們自主學習的需要。數學是充滿樂趣的“學問”,在情境中學數學,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貼近生活去學數學,是最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
二、創設情景,營造與人合作的學習氛圍。
合作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動力。學會共同學習、生活,培養在人類活動中的參與合作精神是教學中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重要的一環。在一年級課堂教學中,建立合作學習機制,營造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改變傳統單一的交流形式,變“雙向交流”為“多向交流”,使學生感到自由,輕松,學生成為交流的主體。
教學片段:得數是10的加法
師:同學們想不想分蘋果比賽?
教師提要求:
A、每4個人一組(每組一捆“小棒”)同學之間要合作,一個同學負責分,兩個同學分別說怎樣分兩堆,一個負責記錄。
B、把10個蘋果分成兩堆,有幾種方法?
師:請同學們按小組匯報的情況。
52431
58679
師:我們把10個蘋果分成9和1,你想到什么算式?10分成8和2,你想到了什么算式?
請同學們在小組里說一說。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尊重,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討論,在討論中,可以自己發表見解,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其他的同學,傾聽其他同學的意見。如:上述學生在小組討論時,有的學生說我想到了:9+1=10,10—9=1。馬上有學生補充說:還有1+9=10,10—1=9;接著學生七嘴八舌地說想到:8+2=10,2+8=10。老師接著問通過這些算式,你還想到什么算式?學生說:想到10+0=10,又有學生說,想到10—10=0,還有0+10=10。這種合作學習,增加了信息交流量,豐富了自己的見解。被同伴認可,一次認可就是一次成功。成功可使學生產生自信,學生獲得自信,自我肯定等一系列的情感體驗。這種良好的情感體驗的不斷實現,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內在學習動力。
三、創設情境,讓學生發現問題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學生積極主動發揮的前提,根據一年級學生正處于學習啟蒙階段的特點,我在教學時有意識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情境中去發現問題。
教學片段:操場上(一)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玩嗎?你最喜歡什么運動?
生:我喜歡羽毛球;我喜歡體操;我喜歡跑步;我喜歡足球。
師:同學們的興趣愛好真廣泛,現在我們到操場上去看一看,這些同學在干什么?
(出示場景圖,并揭示課題:“操場上”)
師:根據這幅圖,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生:A男生有()人;B女生有()人;C一共有()人;D男生比女生多()人;E女生比男生少()人;F是女生多還是男生多?G帶帽子比不帶帽子的少()人……
沒有牛頓對落地蘋果觀察和發現,如何產生“萬有引力”定律,沒有阿基米德在浴缸洗澡的體驗和發現,也不會有對浮力的認識。這些都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去發現問題,提出他們想提的問題,提出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問題情境是促進學生建構良好認知結構的推動力,同時也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方式。
四、以人的發展為本,給學生留下學習與探索的時空
陽光雨露禾苗壯。就像生命離不開水,離不開陽光和空氣,學生的學習不能沒有時間和空間。留足思維的時空,讓學生自由的發展,想象就能張開翅膀,在學習的藍天翱翔。課堂教學不該由教師主宰,應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主動發展的時間和空間。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豐富、直觀的背景材料,構建解決問題的模型,如教學片段:操場上(二)
師:大家提出了這么多問題,你們會解答嗎?你是怎樣解答的?把你的方法在小組里跟同學說一說。
師:一共有()人,這個問題,哪個小組來回答?
生:一共有10人。
師:你們是怎樣想的?把你們的想法告訴大家。
生:我們這組是把男生的人數和女生的人數加起來的8+2=10。
師:男生比女生多()人,這個問題哪個小組來回答?
生:男生比女生多6人。
師:你們是怎樣想的?能把你們的想法說給全班同學聽嗎?
生:我們是一個男生對一個女生,剩下的就是多的。
生:從圖中這兩個男生和這兩個女生一比,剩下就是6個男生。
生:我們是算出來的,男生有8人,女生有2人,8—2=6。
生:我們是比出來的,8比2多6個。
生:女生人數只有男生中的一部分,一看就知道男生比女生多6人。
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對知識而言,把學習和探索的時空留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樂趣,同學,教師成為交流學習的親密伙伴,使數學課堂成為學生的天地。在課堂上,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小組合作,簡單數據調查和游戲活動等多種形式,自主地積累知識,獲得信息,解決問題,培養能力。
課堂教學改革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這是相當可喜的。但是,認真審視一下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有一些現象值得我們深思。
1、學習方式提倡“探究式”,還要不要“接受式”
我們知道,學習方式的選擇應用,要受到教學內容,學生水平,個性特點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并不是所有的學習內容都適合讓學生通過探究去解決,“探究式”適合智力好,主動性強的學生,而學生的智力發展,知識水平不平衡是客觀現實,如果一味地追求“探究”,就會嚴重脫離一些學生的實際,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學生個性不同,所以,“探究”也好,“接受”也罷,適合學生個體特點的學習方式才是有效的。如果我們教師不顧實際,對于明明是簡單而不需探究的,或者學生沒有能力探究的的那些知識,也去搞形式,追求探究的“時髦”,那可能會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2、教學注重“過程”,還要不要“結果”
教學“重過程”也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但是,隨之而來,又一種聲音似乎越來越流行,認為知識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我們應當做的是改變過去輕“過程”甚至無“過程”的現象,不僅使學生“孤零零地掌握,記憶,再現”知識,而且是學生弄清知識發生過程的“來龍去脈”,促使學生深入地“理解,重構,質疑,批判”知識。“結果”與“過程”并非是對立的關系,而是一種統一的關系。
3、追求“民主”,“開放”,還要不要“次序”、“規則”
篇10
1.1人才培養目標
在內科學課程設計時要明確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基層醫療衛生系統培養緊缺人才。經過3年時間,使學生成為適應基層醫療衛生事業改革,掌握醫學影像技術基本理論及技能,能從事放射診斷、超聲診斷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1.2應具備的能力
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基本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等;熟練掌握常見病的放射診斷、超聲診斷基本知識、理論,具備從事醫學影像診斷臨床工作的能力;具備正確的思維方式和綜合運用相關知識分析解決臨床問題、做出正確影像診斷的能力。
1.3主干學科、主要課程
該專業主干學科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主要課程包括內科學等。
2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內科學理論教學課程設計
2.1突出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特色及就業崗位需要的知識
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文化基礎較薄弱,對學習公共課、專業基礎課、綜合素質類課程興趣不高。因此,內科學課程設計不能模仿和照搬本科課程,也不能把中專的課程簡單地組合起來。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必須進行相應改革,才能適應社會,尤其是基層醫療單位對人才的需求。通過適當精簡、融合、重組、增設等,打破原有課程設計界限,優化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突出職業能力培養與崗位技能訓練,以突出操作能力、注重臨床教學、加強技能實踐、適應基層需要為原則,設置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內科學課程體系。近年來我們按照這個思路,以“實際、實用、實踐、實效”為原則,在制訂內科學教學計劃時重點選擇必須具備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以常見病、多發病為重點,以增強動手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核心,體現崗位需要的知識。
2.2明確內科學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2.1明確內科學的地位
開始授課前向學生介紹內科學與專業課程、臨床工作的關系,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明白內科學在臨床醫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臨床各科的基礎學科,所闡述的內容在臨床醫學的理論和實踐中具有普遍意義,是學習和掌握其他臨床學科知識的重要基礎。其涉及呼吸、循環、消化、泌尿、造血等系統的常見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與外科學并稱為臨床醫學的兩大支柱學科。
2.2.2明確內科學學習的意義
內科學的教學任務和目的是: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要點和防治措施,為日后學習其他臨床學科和從事臨床實踐或基礎研究工作奠定堅實基礎。內科學是其他臨床學科的基礎,亦有醫學之母之稱。內科學是臨床醫學的核心學科,臨床醫學的共性診斷與治療思想集中表達在內科學中;且在臨床實踐中,內科疾病也最為常見,其涉及面廣,整體性強,既有自身的理論體系,又與基礎醫學密切相關,其診療原則與方法亦適用于其他臨床各科。
2.2.3明確內科學的學習方法
內科學的學習方法是通過病史詢問或面談后,進行體格檢查,根據病史與檢查所見做實驗室檢查與影像學檢查,以期在眾多鑒別診斷中排除可能性較低者,獲得最有可能的診斷,給出合理治療方案。
2.3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2.3.1重視“三基”教學,強化教學與臨床實踐的關系
“三基”即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內科學學習以疾病為中心進行講解,包括病因、發病機制、病理解剖、生理變化、臨床表現、影像學診斷方法和防治措施等。如學習“慢性支氣管炎”時,先讓學生復習支氣管的解剖和生理特點,炎癥的病理特點,咳嗽、咳痰的臨床特點及影像學特點,再進行討論并提出診斷依據,給予合理治療,從而達到基本理念與臨床知識的有機結合,為形成正確的臨床思維奠定基礎。
2.3.2重視疾病間影像診斷的鑒別
影像診斷的主要依據是圖像,通過對圖像的觀察、分析、歸納和總結作出診斷。內科學課堂教學注重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采取多種教學方式,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分析問題的能力。如肺炎鏈球菌肺炎、肺結核病早期,病變部位病理改變為滲出性炎癥,影像學檢查表現為相似的X線征象,但這兩種疾病的典型臨床表現不一樣,如發熱癥狀,肺炎鏈球菌肺炎多呈稽留熱,肺結核病人多表現為長期低熱,于午后或傍晚開始,次日晨降至正常。通過對這兩種疾病的介紹,引導學生明確學習內科學的重要性和意義,使學生明確影像學檢查只是輔助檢查,必須結合臨床表現進行分析才能得出合理的影像診斷,從而為臨床醫生明確診斷提供依據。
2.3.3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教學,增強直觀性
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增強直觀性,加深學生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為了增加對學生的感官刺激,彌補臨床見習中的不足,通過多媒體展示臨床病例后再進行教學。如講授“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時,先以病案形式展示實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其積極參與到教學中。教學中還可通過對解剖、病理生理知識的復習來闡述疾病的演變和表現、兩種病之間的聯系、影像診斷的變化,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提出診治方案,不僅使學生產生成就感,而且提高了其分析、探索問題能力,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3.4強調教學總結和復習
教學中對一堂課的內容加以歸納、總結和復習,使學生明確重點,從而達到鞏固知識、加深理解的目的。課堂導入和結束的方法多種多樣,只要能提高教學效果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如教師對“肺結核”一病講授完理論知識后,就要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明確“肺結核”臨床分5型,每型的影像特征不同。
2.3.5改革考核方法,評價學生綜合能力
重視課間學習,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意識,從而提升學生操作技能。改革考核方法,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如通過病例分析引導學生注重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明確崗位需求、就業要求,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奠定基礎。
3加強教師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培養
教師的能力評價對教師的業務發展具有導向作用。高職院校只有一部分教師有深入生產第一線實踐的經歷,大部分教師缺乏動手能力,不能將醫院最新技術引入教學之中。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高職“雙師型”教師已成為主要的師資力量。教師應定期深入臨床,熟練掌握臨床技能,了解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了解社區醫療、農村衛生室崗位需求;認真備好、寫好教案,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醫學人才貢獻力量。
4選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