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藝術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2 08:48: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文字藝術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文字藝術論文

篇1

在許多水書資料中明顯可以看到筆畫的書寫形態,起筆有方有圓,收筆也是方圓兼有,筆畫的形態也是有方、有圓,甚至還有呈三角等各異形態,這一點上它完全不同于甲骨文單一的刻寫痕跡,有著濃厚的書寫之意。曲與直是書法藝術中的又一對辯證關系,“畫成其物,隨體詰屈”,這在甲骨文、金文、銘文等篆書中都是常見的,而在水族文字中也時有出現。而有的字則是曲與直相間使用,為水書的書法藝術美增添了無限的美感。姜白石在《續書譜》中揭示過楷書的筆畫的曲直之美:“一點一畫,皆有三轉;一波一拂,皆有三折。”還說:“橫畫不欲太長,長則轉換遲;直畫不欲太多,多則神癡?!?/p>

劉熙載在《藝概》中云:“書要曲而有直體,直而有曲致?!卑莱荚凇端囍垭p楫》中也說:“曲直在性情而達于形質,圓扁在形質而本于性情?!彼€舉例說:“唐賢真書,以渤海為最整,河南為最暇,然其飛翔跳蕩,不殊草勢,筋搖骨轉,牽掣玲瓏,實有不草而使轉縱橫之妙。凡以其用筆,較江左為直,而視后來則猶甚曲之故也。”

由此可見,曲與直在書法創作和欣賞中所起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它們不僅是技法體現、字形的變化,更是書家心里情緒的表達和抒發。而這在水書文字中表現得尤為突出,水書中的許多字的書寫都是曲直相間,例如水書中的“鳥”,用兩個不規則的圓圈代表鳥的頭和身體,用幾個短小的直畫代表鳥的嘴、腳和尾巴,還有一個點表示是鳥的眼睛,曲與直表現得尤為明顯。另有“貪”字的寫法是兩筆彎曲的筆畫呈對稱書寫,兩個直畫上下分布,上橫短下橫長,與我們標準楷書的橫畫書寫規則還有點相像,使整個字在平整中有變化,變化中有穩重。又如水字的“武”“廉”字,都是曲與直的組合。

豐富多樣的結字

因為水書與甲骨文有著古老的淵源,所以它與甲骨文一樣有著結構上的形象美。眾所周知,甲骨文中有許多都是象形文字,從藝術角度來說,大有漢字圖像的意味,水族古文字也亦如此,有許多的象形文字,如“豬”“牛”“馬”字等,即使不懂水族文字,也不難從這些字的字形中看出其代表的動物。而這些字雖然看似簡筆畫,卻以細微而主要的筆畫變形來區別字義,使得看到這些文字的結構和結體,便給人以藝術形象美的體驗。關于“結體”在《書法大辭典》中有這樣的解釋:“指字點畫之間的聯結、搭配和組合,以及實畫和虛白的布置?!彼畷淖蛛m然不多,但大都姿態各異,風貌不同。既有照物畫形的象形文字,也有因字立形的方塊文字,有的字見方,有的字見圓,還有的字呈倒三角或是不規則的幾何形體,總之是形態萬千,規則與變化并存。在書法美學中有諸多的結體辯證關系,其中“欹”與“正”“主”與“次”在許多經典碑帖中都體現得淋漓盡致,而在水族文字中亦有多方面體現。關于“欹”與“正”的論述,劉熙載曾說:“書宜平正,不宜欹側。古人或偏以欹側勝者,暗中必有撥轉機關者也。畫訣有‘樹木正,山石倒;山石正,樹木倒’,豈可執一木一石論之?!?/p>

如在水族文字中“冊”字、地支中的“辰”字,冊字不是方方正正、整整齊齊的左右對稱,而是呈左低右高之勢,像有一條絲帶在隨風飄動,看似歪斜,卻因右邊的筆畫往下彎曲而給整個字以無限延伸之勢,并不會使得字勢傾斜。在水書中,“辰”字的寫法很多,但是也跟甲骨文、金文、銘文等篆書字一樣,水族文字也有許多的異體字,將字寫反、寫斜、寫倒的情況時有發生,但這絲毫不會給字體的美觀帶來影響。

關于“主”與“次”的看法,清代朱和羹說“作字有主筆,則綱紀不紊。寫山水家,萬壑千巖經營滿幅,其中要先立主峰。主峰立定,其余層巒疊嶂,旁見側出,皆血脈流通。作書之法亦如之,每字中立定主筆。凡布局、勢展、結構、操縱、側瀉、力掌,皆主筆左右之也。有此主筆,四面呼吸相通。”這些都是虛實相生的書法境界,而水族文字亦是飽含著這一書法美。例如:水書中的“時”字和“甲”字,“時”字書寫時突出撇,又長又粗,“甲”的書寫突出豎畫,兩個字的其它筆畫均是短而稍細,類似于這樣的字在水字中還有很多。

自然巧妙的章法

水族文字因用途不同,所使用的書寫材料也是不同的,有世代流傳作為族譜書寫在紙張上的書,有祭祀或節日時書寫在布匹上的,也有筑刻在墻上或是石頭上的,還有是雕刻在牛角等作為裝飾品的,但無論是哪種章法布局,都給人以淳樸自然的美感。豐子愷曾在《藝術三昧》一文中評價吳昌碩的字道:“有一次我看到吳昌碩寫的一方字,覺得單看個別筆畫并不好,單看各個字各行字也并不好。然而看這方字的全體,就覺得有一種說不出的好處。單看時覺得不好的地方,全體看時都變好,非此反不美了?!?/p>

一枝獨秀不算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書法的章法美就在于它不是單個字的審美欣賞,而是一個全體美的組合,它的書寫法度并不在于一個字、一行字,而是在于整幅作品的安排和布局,水族文字正是體現了這一章法美,水書中有的書寫章法屬于書法中的豎有行橫無列的形式,這其中有平整、有欹側、有疏朗、有張揚,雖然不懂水文的人并不知曉它具體講了什么內容,但卻可以明顯地感知到這幅字所傳達出來的干凈、清爽的自然美感。明代董其昌《畫禪室隨筆》提到:“古人論書以章法為一大事,蓋所謂行間茂密是也。余見米癡(米芾)小楷,作《西園雅集圖記》,是紈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軍(王羲之)《蘭亭序》,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大或小,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

古人在作書時,是很講究章法布局和藝術欣賞的,并也因此形成諸多的書寫形式,其中扇面就是一個至今得到許多書法愛好者青睞的章法形式,可是扇面的書寫并非易事,既要讓整幅字有扇的形狀,又要有適合的書寫內容,當然在寫的過程中紙是歪斜而字要寫正的難度那就更不用說了,而水族文字在這方面做得就比較巧妙?,F保存下來的水書扇面一般是文字是扇面的一個部分,它巧妙的在扇面的中心位置畫上圓圈,這樣就可以為后面的書寫提供一個很好的參照,而整幅字以這環形的圓圈向四周擴展,呈發射狀,像是俯瞰一把打開的傘,由密到疏,最外面則配之以相關的龍圖騰,這樣使得整個作品自然天成,混為一體。清劉熙載《藝概》則說:“書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數字,大如一行及數行,一幅及數帖,皆須有相避相形、相呼相應之妙?!庇终f“凡書,筆畫要堅而渾,體勢要奇而穩,章法要變而貫。”

無論是大字還是小字,是整幅滿篇的許多字還是僅僅一個單字的作品,水族的文字都是講究相互避讓、相互呼應的,無論是單個字的結構安排,還是整幅字的章法安排,都體現著書法欣賞的章法美。

書畫結合的形態

篇2

1.數字藝術設計教育缺乏文化根基

國內一些院校師資隊伍中,最為缺乏的是既具有深厚理論知識和藝術修養,同時又擁有實際項目操作能力和創作經驗的老師。

目前有些院校的課程設置問題很多,過多考慮使用器材、軟件的能力,缺少相應的人文課程,如戲劇學、影視心理學等。另外需要大量的影視賞析、影視剪輯、音樂剪輯課程,去掉一些計算機課程的設置,這樣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藝術修養。

2.數碼藝術教育體系不完備

中國美術學院媒體動畫學院圖形圖像研究中心主任曾立人教授,借鑒北美的教學體制,把教學體制形象地分成金字塔形,其包括三個等級:最底層的是技術手段型,以軟件、硬件為側重點來教學的模式;其次是原創內容型,以培養創意為主的教學模式;最頂層的是人文關懷型,與國際化接軌,培養可用性研究人才為主的教學模式。

我國現在還停留在底層的教學模式,以技術培養為主,開設很多計算機課程的階段。

3.理論研究領域空白

數字設計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直到現在,已經過了10多年的風風雨雨,嘗試性的高校數字設計專業教學也不下8年,但數字設計的專業理論研究在國內幾乎還是一項空白。全國為數不多的專業刊物和相關大學的學報很少能見到數字設計的研究論文,也看不到較規范的數字設計教材。

4.輕視設計創意,注重技術操作

當前數字設計教育習慣以軟件的操作熟練程度來評價水平高低,主要看誰的軟件玩得精到。數字設計作品缺乏創造力、相互抄襲的現象普遍存在于學生當中。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曲建方教授認為,各個院??筛鶕约旱奶攸c去培養、發展學生創造力。技術只是種手段,藝術創造力才是核心。

二、數字藝術教育發展的措施和思路

1.重視學業修養和基本功訓練

通過開設數字媒體的基礎性課程、方法類課程等,加強學生在數字媒體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訓練,為學生以后的專業學習打下寬厚的基礎。

2.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服務于學生的人本思想

開設多種可供選擇的、有針對性的課程,使學生能夠靈活、自主、充分地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利用開放實驗室和工作室,在不同的時期給學生提供不同類型、不同水平的科研訓練,使學生的數字媒體研究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與培養。

美國的大學在選修課程的設置方面,各個學校都結合本學校以及該專業的發展特點,并根據社會需要以及人才培養的規格與要求,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可供選擇的課程,以滿足學生的不同興趣與需要。

專業的設置面對不同的就業去向,如影視、動畫、游戲、廣告、網絡,使得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實踐課程安排。學校可以建立一套獨立完整的數字化技術系統,甚至是完整的數字化生產線。影視數字化系統可以全部采用數字化手段,從攝錄到制作的全過程都采用DV,貫穿影視的前、中、后期。游戲專業同樣根據游戲行業的取向來設計專門的游戲制作訓練。

學校也可能按照學生未來不同的職業崗位,教師完成了基礎課教學后,根據就業的要求來設計他們的專業課程。在美國的大學中,往往是學生選老師,學生有條件根據自己的設想,選擇將來想要從事的職業,并投入更多精力在自己所選的課程中。

3.重視培養學生的藝術創造力,適應市場需求

數字藝術橫跨藝術、技術兩個領域的特性要求人才的培養也要實現藝術、技術的結合,同時兼顧原創人才和中低端人才的階梯培養。

目前國內數碼設計類公司在招收人才時遇到的主要問題是,藝術人才與技術人才之間難以溝通,懂藝術的不懂技術,懂技術的不理解藝術。有專家分析說,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國高校等相關教學機構對市場的敏感性和適應性太差,專業設置和調整尚未跟上產業發展的需求步伐;另一方面表現在現有的學科分割嚴重,對數字藝術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和起點不夠。

4.建立院校高端師資資源的共享,提出有操作性的教育方法

如上海交大由軟件學院和媒體與設計學院聯合辦學招生,融合了計算機和藝術兩方面的科研教學資源。另外,還依靠與國際數字媒體業界著名公司建立合作渠道,共同建設數字藝術產學科平臺,并定期聘請國際業界專家執教。

北京大學為教學配備最有效的師資力量,更主要的是充分借助外界教學力量,以培養實用高級專才為目的。

5.定期舉辦全國性高校數字設計教學論壇或會議

對當前數字媒體教學及影視動畫教育的現狀和發展前景作深入的探討。深入領會教育部門、文化部門等有關領導與專家圍繞數碼藝術教育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文化市場需求等方面的指示精神,了解國內外數碼藝術教育最新動態與發展趨勢,與國內外數碼藝術領域的專家、學者展開富有成效的交流與互動。

6.許多專家提出數字教育與市場中的企業建立聯系

請有豐富經驗的業界人士擔任客座教授,引入業界的實戰經驗和新鮮創作理念。院校和企業探討的問題是目前數字藝術教育領域里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即教育與市場的接軌。參與院校教學的企業人員要保證課程質量、時間安排;企業與學生之間要將寶貴的經驗傾囊而授;安排好學生參與企業的項目制作等。

結語

如今信息時代是建立在以電子計算機為平臺的基礎之上的。視覺藝術和視覺藝術教育亦如此。在不久的將來,以計算機為平臺的數字藝術將成為視覺藝術的主流,數字內容和文化產業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因此,我國的數字藝術教育應該不失時機地把握住時代主流,及時調整教學體系和學科建設,建立和發展面向21世紀的數字藝術教育,推動中國數字藝術教育的發展。

內容摘要:文章緊扣數字藝術教育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比較深入的分析與解讀,著重論述數字藝術教育發展的措施和思路。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數字藝術設計人才,是國內數字藝術設計教育者需不斷探討和提高的問題。

關鍵詞:數字藝術教育市場

數字藝術教育體現在數字、藝術和教育三者有機結合在一起的不同方面。

數字指的是數碼技術。現代新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化技術也日臻成熟,因而帶來廣泛的應用領域;藝術是情感、激情、精神世界;教育就是要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發掘個人的潛質,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面對新世紀的挑戰,面對國際國內大市場,市場的需求是多樣化、多層次的,順應時代開拓和發展數字藝術教育,設計一套完整系統的專業學科體系,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蔡軍.適應與轉換——高速經濟發展下的中國設計教育.國際設計教育大會ICSID論文,北京:清華大學,2001.

篇3

關鍵詞:藝術創作繪畫數字化數字繪畫

1946年第一臺數字化計算機“電子數字集成和計算機”ENIAC(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alculator)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在這60年里,隨著科技技術的進步,個人電腦進入家庭,人工智能計算機輔助設計領域不斷開發,電腦硬件的更新換代,計算機數字化也在迅猛發展,藝術家把數字技術應用到藝術創作中,從而改變了傳統藝術繪畫創作方式,也使藝術審美趣味發生了變化。

一、傳統繪畫藝術創作

1.藝術創作是以滿足人們對娛樂游戲的需求為主要目的而創造虛擬人類生活事件的文化活動過程。創作出的文化產品稱為藝術品,要想創作出公眾喜愛的藝術品,創作者要不斷提高藝術創作的語言技藝水平和創造新的語言風格。高水平的語言技藝和獨特的語言風格,能夠使創作出的虛擬事件在描繪上準確生動和別具特色,從而使藝術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更強,才能夠有效地創造出一定內容和特色的藝術作品。

2.繪畫藝術是一種古老的藝術門類,是美術中最主要的一種藝術形式。它借助于可被利用的物質材料和相應的制作方法以創造藝術形象,運用筆、刷、刀、手指等各種繪畫工具以揮灑、涂抹、拓印、腐蝕等各種繪制手段,將顏料、墨汁、油墨及其他有色物質描繪和移置到紙張、紡織物、木板、皮革、墻壁或巖石等平面上,以線條、塊面、色彩、明暗等造型因素,通過構圖形成視覺形象的畫面或圖像,創造出可以直接看到的,并具有—定形狀、體積、質感和空間感覺的藝術形象。繪畫藝術從材料、工具來分,其種類主要有:水墨畫、油畫、版畫、壁畫、水彩畫、水粉畫、素描、速寫等。

二、數字繪畫藝術沿革

所謂數字化,是指利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把聲、光、電、磁等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或把語音、文字、圖像等信息轉變為數字編碼,用于傳輸和處理,或以數字形式存放在計算機中,便于今后操作和處理。數字繪畫藝術是以電腦作為繪畫藝術創作工具,通過運用一定的電腦程序,進行計算機信息處理,把每個像素用若干個二進制數碼進行編碼而形成虛擬的視覺圖像,并進行輸入和輸出。

1951年首臺供商業應用的電子計算機獲得專利,除了大量深入的技術研究,也偶爾涉及音樂和視覺藝術。由于大多數研發人員是科學家,他們沒有受過專門的藝術訓練,所以早期的電子藝術的美學價值并沒有得到認可。美國年輕研究員諾爾可以算作第一批“數字藝術家”,他受到立體主義的影響,1963年用電腦繪出抽象圖案《高斯二次方程》,嘗試著在二維的畫面中表達三維的空間。此時電腦對大量的藝術家來說是一個技術上比較難掌握的機器,數字計算機繪畫作為一種新型媒介,還只是模仿傳統媒介,并沒有用來進行主流藝術創作、創造出新的美學體驗和新的價值觀體系。

隨著電腦功能被進一步開發,藝術家逐漸利用電腦作為程序控制工具,將天幕當成畫布將鐳射光束作為畫筆進行藝術創作,如德國藝術家皮尼的《奧林匹克彩虹》,美國藝術家巴拉德的《視覺化時間》。嚴格來講,他們在本質上仍然以傳統媒介為主,并非是在進行藝術與科技的探索,而是琢磨如何通過運用電腦這種時髦機械來迎合當時大眾的口味。

1990年以來,個人電腦越來越普及并且越來越容易使用,新一代藝術家對電腦操作不再陌生,逐漸將其變成創作工具或者媒介。藝術創作過程從單純地模仿傳統媒介走向利用電腦程序在電腦中創作或自動生成,達到一定的藝術效果。新的技術促成了新的媒介,繪畫和雕塑的歷史讓我們知道,每次革命均來自于概念和材料的不斷發掘和更新,數字藝術這種新興媒介的迅猛發展,改變了藝術創作方式,也改變了藝術欣賞的方式。

杜桑以來,藝術和生活的界限模糊了;數字藝術以來,真現實和虛現實之間的界限模糊了。數字藝術是以電腦為技術支撐的電子時代的新媒介,是藝術擺脫以視覺為中心的束縛過程中的一大飛躍。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媒介的發展。傳統的圖的概念、內容和形式不再突出。藝術品的價值存在于通過媒介所傳遞的信息的交換之中,藝術家將把因特網當作最大的美術館來展示他們的作品,當作直接向公眾傳播作品的工具。

三、數字繪畫藝術的工具選擇

繪畫藝術的數字化基本包含兩個方面,一是設計手段的更新,它直接跟數字技術的發展相關;二是創造理念的更新,它主要是指創作者審美趣味的變化。技術是電腦硬件和繪畫軟件,繪畫軟件的構成分為矢量圖和位圖兩大類,Adobe公司的Illustrator軟件、Corel公司的CorelDRAW和Painter是眾多矢量圖形設計和繪圖軟件中的佼佼者;Photoshop是制作和處理位圖圖像的最好軟件。矢量圖形最大的優點是無論放大、縮小或旋轉等不會失真;最大的缺點是難以表現色彩層次豐富的逼真圖像效果。而位圖圖像能表現層次豐富、具有逼真色彩的照片品質圖像,缺點是放大若干倍后會產生“馬賽克”現象。圖像質量決定于設置的分辨率(一個單位面積內所包含像素的個數)的高低,分辨率越高,圖像就越清晰,信息量越大,文件也就越大。提高分辨率雖然可以使圖像更清晰,但是,尺寸卻會隨著分辨率的增大而變小;反之,降低分辨率會使圖像變大,畫質會變得比較粗糙。像素數目、分辨率和圖像尺寸可通過以下公式來理解。像素數目÷分辨率=圖像尺寸。根據圖像輸出的要求,低的可設置72dpi的視頻顯示模式,高的可設置300dpi的打印機模式,還可設置高達2570dpi的照排設備模式。所以,多數藝術家采用Photoshop軟件來進行數字繪畫藝術創作。

結語

目前,人和電腦處于一種既矛盾又合作的關系中,電腦仍然在人的指揮下與人合作,藝術家利用電腦這種媒介進行創作。與傳統媒介相比,雖然數字繪畫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但基本原理(透視學原理、明暗關系、色彩關系等等)和其他藝術形式都是相同的。在繪畫發展的歷史中,出現了千姿百態的表現手段、形式技巧和風格特色,無論哪種形式,它最重要的應是依賴視覺來感受和欣賞造型藝術,要求藝術家的藝術創作的思想性與藝術形式要完美結合,既是現實生活的反映,也包含著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反映了畫家的思想感情和世界觀,同時還具有美感。在數字化繪畫藝術創作中,電腦硬件和繪畫軟件是會不斷更新和貶值的,我們更應該關注數字化對創作觀念產生的影響,只有通過研究技術進而深入研究創作理念方面的變化,才是具有價值的,使人從中受到教育并得到美的藝術享受。

參考文獻:

篇4

狂風泱泱,駭浪滂滂,洪水翻騰蛟龍,烈火涅磐鳳凰,這個眾志成城的民族無畏于崎嶇陡峭的險灘,無畏于瀕臨衰敗的黑暗,一路踏歌而來,歷經無數春夏秋冬,世代傳承著的文明圣火也并沒有因各種阻撓和打擊飄散在歷史長河。

放眼走過的歲月,從《論語》到《孟子》,“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從《韓非子》到《晏子春秋》,“凡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從諸葛亮的“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到劉備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從管仲的“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于戈兵。”到李白的“土扶可城墻,積德為厚地”,上至君臣之禮,下至待人之禮,古人的君子之德離不開一個“禮”字,這樣的思想在他們腦中根深蒂固,溢于言表,世代傳承,故而使得我中華民族成為綿延千古的文明禮儀之邦。

現如今,有人卻認為隨著時代,經濟,社會等不斷的發展和變化,這些古老腐朽的繁文縟節成為了我們前進的枷鎖,應當廢除忽略它們,才會有更與時俱進的嶄新生活面貌。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看看我們身邊,那些沉溺在滿滿疼愛中,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被家長嬌慣的幼孩,如果一味縱容不管,不講長幼之序,不分黑白對錯,將來長大成人,難道不會一身陋習惹人厭惡嗎?

參與重大事件,出入重要場合,如果沒有養成良好的禮節,沒有遵守應有的規矩秩序,難道不會被人評頭論足暗地嘲笑嗎?

不考慮身份,不顧忌場合,說出不相符的言語,或對長者出言不遜,難道不會被人斥為毫無涵養,使自身形象大打折扣嗎?

看看先人,曹操的《諸兒令》使其子墓穴中“無藏金玉珍寶”;唐太宗的《戒皇屬》有著“每著一衣,則憫蠶婦;每餐一食,則念耕夫。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長,乃可永久富貴,以保貞吉。”的告誡;深感“仕宦、商賈之家之衰,皆因家教不嚴、家風不正所致”,而有了《曾文正公家訓》。

無數古文明都隨時光流逝,而中國的文明卻在經歷過無數困苦和磨難之后一代一代的延續了下來,并且越發輝煌奪目,禮儀在這其中也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正是中國一貫禮尚往來,以德服人的傳統,才讓中國一次次在毀滅性的動蕩與浩劫之中,屹立不倒笑傲同濟。

綜上所述,我們的“禮儀之邦”離不開禮儀,祖國的開拓進取不能脫離文明,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不講禮儀,再強大的實力也伴隨著蠻夷之名隨行。

篇5

(1)從提高學校儀器利用率出發,對廢舊儀器的二次開發過程中,也需要利用現有儀器設備,能夠提高現有儀器的利用率。

(2)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出發,從簡單的元器件認識,到學會利用電路圖查看電路板,再對故障進行原理分析,查找電路板上的故障點。實驗逐級深入,能夠吸引一批對電子技術感興趣的同學加入到其中來,激發學生的創新觀念和意識,全面培養學生的科學作風、創新思維、創業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

2利用淘汰和報廢儀器設備的優勢

淘汰和報廢的儀器設備與正在使用的儀器設備相比有以下幾種優勢:

(1)一般在實驗室中,為了保證實驗教學的正常時行,在用儀器需要進行不斷的維護修理,在這個期間是不可能讓學生對它們進行“開膛破肚”的。而淘汰和報廢的儀器設備因為已完成了它正常的生命價值,在開設的正常實驗中已不會再去用它們了,這時候去拆解、剖析它的內部結構都不會影響正常實驗教學與科研的進行。

(2)報廢的儀器種類繁多可以讓學生接觸到不同的電子元器件及零配件,認識電子產品的組成;可以讓學生認識到不同的功能電路,以了解不同電路的實現方法,開擴思路,尋找優化電路的途徑。(3)在報廢的儀器中,有不同發展階段的同類儀器,讓學生拆解剖析它們,這樣就可以更直觀得看到電子元器件、電子線路、電子產品的發展過程。

3利用淘汰和報廢儀器設備的必要性

淘汰和報廢的儀器設備的再利用除了前面提到的因素之外,還根據現階段的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提出來的。

(1)學生在正常的理論教育及在實驗室的學習中,只能對電子線路有些初步的了解,對儀器僅能掌握它的功能,而對這些功能是如何實現的卻了解不多。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拆解儀器讓學生了解其內部結構,從感性上認識這些構造的作用及其工作原理。就像醫學院的學生在學習好理論知識的情況下要進行尸體解剖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一樣。這樣能讓學生更好地提高電子技術的應用水平。

(2)現階段在我校所開設的電子技術實驗中,我們的做法是讓學生利用所學的電子知識設計成一個個應用電路,并通過實物聯接成電路,再測試電路的性能。這些電路在理論上是行得通的(如用仿真軟件測試能達到設計要求的),但在實際中可能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達不到設計結果。但學生不知如何處理,一旦有遇到問題,學生不會檢查故障,只要實驗沒出結果,就把已搭接好的線路全拆了,重新接線,反反復復。整個實驗過程只是在接線了,等下課時間到了,什么結論都沒有,這樣做實驗達不到效果,達不到實驗的目的。這就促使我們應該從教授學生如何發現故障、處理問題的方法入手,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

(3)增強學生在實際中應用所學電子技術知識的能力。曾經有一位應用電子專業大三的學生拿著自己的臺燈找實驗老師修理,經過交流,我們知道他居然連拆都不敢拆,更別說修了。這讓我們陷入了思考:學工科的學生,又是電子專業的,這樣的小電器自己拆開,可以看看里面的結構、元件,利用自己學的知識判斷一下故障,修不好也沒事,這是直接學以致用的最佳方法,但我們的學生缺乏這種能力。我們不能只把眼光放在電子競賽這樣的大型賽事上,而忽略了大多數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這應該是我們在教育上的缺失。如果能夠通過教授學生拆裝、檢查電路故障、排除故障的方法,使他們積累了一些修理經驗,在實際的生活中他也會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大膽地進行實踐,這們會給自己或他人帶來不少方便。

4利用淘汰和報廢儀器設備的方法

實驗室中有許多不同種類,不同型號的儀器,每臺儀器損壞的程度不同,故障不同,要想較好地利用這些儀器就要先把儀器按照損壞的程度、故障的類型進行分類。對于學生,如果一開始就直接讓他們修理舊儀器,學生會覺得無從著手,就會欲速則不達,所以就要將學生進行分類教學,做到因材施教。我們的做法是將學生按掌握電子知識的情況或根據其興趣分類:

(1)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我們進行儀器折裝訓練,教他們如何觀察,找到它的安裝方式從而破解它。在拆儀器的時候還應注意觀察零部件的拆卸順序、記住它們安裝的位置,以便修好后復原儀器;拆開儀器后可以讓學生進行元器件的認識,進行利用萬用表檢測元器件好壞判別的培訓,讓他們掌握不同種類的元件判斷好壞的方法??蓪⒁褵o法修復的儀器提供給低年級的學生進行焊接技能的訓練等基礎素質的教育;進行識圖看圖的訓練,讓他們能夠將電路圖與電路板對應起來。

(2)對于中年級的同學,由于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電子技術方面的知識,我們可以更進一步進行單元電路的認識及測量其性能等操作,通過測量相同原件所組成的不同電路的參數,并進行比較,教會他們認識到即使是同一種類的元件由于在電路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其正確參數也是不一樣的道理。使他們對于不同元件在電路中的測量值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學生在實驗中不斷積累這樣的常識,為他們在以后順利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供了基礎??蛇M行故障的排除工作。通過前階段地學習,學生們可以自然地過渡到故障的排查工作。這時可以有意識地找一些比較簡單的工作給學生,循序漸進,以保持學生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們要教給學生基本的故障排除方法等。教他們認識到修理儀器就是如何發現故障點并進行修復的過程。而儀器的故障可能非常復雜,有硬故障,如某個元器件的損壞,線路板斷裂等;有軟故障,就是儀器在剛開機時能正常工作,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線路上的某個元件隨著溫度的升高正常的參數發生了變化等,這種故障較為隱蔽,不易查出。故障還有其它表現形式,如虛焊、接觸不良、元器件的機械故障等。由于不同故障的表現形式不同,我們不能用相同的方法來解決。這就需要同學們在不斷地實踐中總結經驗,在一次次戰勝故障中成長。

(3)高年級的同學可進行設法改造電路,使電路可能達到更好的性能或能實現其它的功能。改進儀器設備是建立在維修基礎上的。改進是發現儀器設備的某個部件有不足之處,可用有同類功能的優質部件代換或改造,從而提高整機性能;也可以將幾個種類的機子,選用它們中的有用的功能模塊設計成另一種功能。這樣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對電子技術的興趣。改進儀器是綜合應用所學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蘊藏著學生發揮創造能力的機遇。

5利用淘汰和報廢儀器設備的效果

將淘汰和報廢的儀器為實驗對象,老師能夠放手讓學生們進行基本技能的訓練,學生們也不會縮手縮腳,在老師們的指導下能夠膽大心細地對淘汰儀器進行維修、改造,既能做到物盡其用,也給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發揮提供了時間和空間的保障。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已經體會出了它的獨特的教學效果:

(1)使學生變被動的驗證性實驗為積極、主動的設計性、綜合性實驗。

(2)使單調的電子技術實驗具有了趣味性、系統性。

(3)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得到明顯提高。

(4)在進行必修的電子技術實驗課中,學生有了一定的排除故障的能力,而不再是等著靠著老師來檢查故障了,實驗的效果大大地提高了。

(5)學生對電子技術及電子產品有了更加直觀、更加深入的認識。

6結語

篇6

一方面,人們認為自然如同藝術。我們常常說風景如畫,這意味著美麗的風景如同美麗的圖畫一樣。這看起來是對于自然風景的贊美,但實際上表明風景是否美并不以自身為尺度,而要以它是否合乎圖畫為尺度。這在于圖畫就是美自身的顯現,因此它提供了一個關于美的現象的衡量的尺度。但圖畫不是自然天成的,而是人類描畫的。如果事情是這樣的話,那么人設立了美的尺度,并以此評價自然。另一方面,人們也認為藝術如同自然。一個技藝高超的藝術品會被看成仿佛不是人類創造的,而是自然形成的,如巧奪天工、鬼斧神工等。在這類情形中,人的活動特性消失了,而只是成為了自然造化的工具。對于一個藝術品而言,它越是非人工的和自然的,它越是優秀的。這又表明了一個相反的尺度,即藝術作為人的活動要合乎自然的規定。

藝術雖然作為人類的活動,始終與自然相關。首先,藝術借助自然。無論是何種意義的藝術都呈現為藝術品,同時無論何種形態的藝術品也都是一個存在者。不同于一般的存在者,藝術品的存在是對于自然質料的賦形。因此人們在藝術中可以看到兩個基本的要素,一是質料,二是形式,于是質料和形式一直就成為了理解一般藝術本性的基本原則。作為藝術的質料,它們有的直接就是自然物,如聲音、色彩、雕塑和建筑的石頭,還有園林中的山水、植物、動物,乃至天空和大地。在這樣的意義上,藝術直接通過自然表現自身。當然現代藝術的質料已經改變了自身,它們不在是直接給予的自然物,而是經過技術處理了的自然物,如多媒體藝術中的色彩和聲音等。但自然依然是存在的,只不過它不是作為實際的自然,而是作為虛擬的自然。作為藝術的形式,它不僅指形態和外觀,而且指構造和構形。它給予自然物以意義,如同人們在大理石上雕刻出人的形體一樣。

其次,藝術描寫自然。自然始終是藝術的主題之一,正如它是生活世界的一個根本現象一樣。不僅如此,自然還能專門化成為某種藝術門類的唯一主題,如中國的山水畫。自然和藝術的這種關系一般被人們理解為原本和摹本的關系,它特別是在模仿論和反映論美學那里得到了強調。在這些理論看來,自然是呈現在這里的原本或者是藍本,藝術只不過是對于它的模仿和反映而已。因此對于藝術是否成功和好壞的評價的標準就是:它的描寫在何種程度上真實地切中了自然。但藝術對于自然的描寫不能狹義地理解為對于自然的模仿和反映,而在于對于自然本性及其與人類關系的揭示。例如中國的山水詩和山水畫并不是真實地模仿和反映了此處或者彼處的山水的現實性,而是創造了一個意境,也就是人和自然在生活世界中的生存情形。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一方面,藝術將自然作為自身的主題,并表現一定的意義,另一方面自然正是在成為藝術的主題的時候將自身的本性敞開出來。

最后,藝術師法自然。藝術和自然更深入的關系在于藝術服從自然的原則。雖然藝術不是自然并從自然分離,但藝術如何從自身出發呢?如果藝術不能為自身確立規則的話,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師法自然。在這樣一種新的關聯中,自然和藝術的關系就是規定和被規定的關系。從自然的角度來說,它為藝術提供尺度,藝術必須服從;從藝術的角度來說,它就是體悟并運用自然的尺度。但對于師法自然作任何僵硬的理解將會使藝術自身的本性導致瓦解,藝術將不是自由的創造,而是必然的產物。這要求當我們說藝術師法自然的時候,首先必須思考并明確自然的本性。自然不僅指自然物和自然界,而且也指自然而然,因此它就是事物的本性和天性。自然物和自然界只所以是自然的,是因為它們是合乎本性和天性的。在這樣的意義上,作為本性和天性的自然才是根本的,它才是真正的自然之道。如果藝術要師法自然的話,那么它既不是效法自然物,也不是效法自然界,而是效法自然之道,也就是萬物自然而然的本性。但什么是自然的本性自身?它就是生生之德,是生成,是生命。如果事情是這樣的話,那么不僅藝術效法自然,而且自然也效法自然。于是我們看到了藝術和自然一種新的關系。由此藝術和自然共同生成,這就是藝術和自然關系的真正意義。

作者:王利軍單位:武警警官學院人文社科系

篇7

【摘要題】數字化時代與文學

【關鍵詞】數字化時代/文學/審美思維/仿真

【正文】

中圖分類號:I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7110(2003)02-0028-14

文學藝術是時代的花朵。每個時代都會培育出自己時代所獨有的絢麗多姿的奇葩。文學藝術又是時代的鏡像。莎士比亞在他的著名悲劇《哈姆萊特》中就借主人公之口說過:“自有戲劇以來,它的目的始終是反映自然,顯示善惡的本來面目,給它的時代看一看它自己嬗變發展的模型?!盵1](p68)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總是映顯出時代,以其獨特的神韻和風采而成為“一個時代的縮影?!盵1](p58)

我們正在走進一個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

高科技的發展,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運用,多媒體網絡的逐漸普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一個擁有60億人口的世界逐漸變成了一個“地球村”。信息化、數字化的高度發展,是人類社會走向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它對世界各國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教育和文學藝術都已發生了深遠的影響。

信息化、數字化使整個世界被把握為圖像了。當代德國著名哲學家、美學家馬丁·海德格爾指出:“倘若我們沉思現代,我們就要追問現代的世界圖像?!盵2](p81)“現代的基本進程乃是對作為圖像的世界的征服過程?!盵2](p90)信息數碼圖像進入我們的儲存、檢索、閱讀、欣賞、傳送的工作平臺并顯示在電腦的屏幕上,它的快速、清晰、變化多樣,給接受者帶來了無窮的愉悅和享受。

數與美有著歷史久遠的關系。早在公元前六世紀,畢達哥拉斯就把數與美聯系起來,將數看作是美的本源,認為“事物由于數而顯得美”,一切藝術都產生于數,甚至整個天空都是一個音樂的音階和一個數[3](p113-114)。我們今天所說的數字化是建立在0-1的二進制的數的關系的基礎之上。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對美的創造、美的欣賞和審美教育,對文學藝術的發展,創造了古人無法想像的有利條件。它使歌德、馬克思、恩格斯提出和論述的“世界文學”的預言變成了生活的現實。人類在幾千年創造的文學藝術珍品,真正成了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財富。這給作家、藝術家、美學家相互學習、相互對話交流、相互吸取融合,提供了廣闊自由的空間。信息數碼圖像的創造、掌握與普及,大大有益于讀者大眾的審美素質和鑒賞水平的提高,讀者日益提高的審美需要又可給作家、藝術家創造藝術美以強大的動力,進一步促進文藝的發展與繁榮。

數字化一方面使世界圖像化了,另一方面,又使文學藝術這面時代的鏡子,呈現出了一些新的審美特征。

1.各種藝術的交融性和審美的共通感。這是經過數字化處理的文藝作品的一個鮮明特色。

在當今時代,我們經??梢孕蕾p到由衛星傳送,在電視屏幕上出現的世界各民族的藝術精品。盧浮宮的繪畫、西安的兵馬俑、歌劇《茶花女》、悲劇《哈姆萊特》與《羅密歐與朱麗葉》、電視劇《三國演義》與《西游記》等等,通過多種媒體,使藝術的各種成分,如聲、光、色、畫、語言文字交融成一體,從而給人一種審美的共通感。這種共通感是我們單純在書面語言的文學作品中無法獲得的。

2.作家和讀者互為主體,相互之間具有一種互動性。

作家是創造的主體,讀者既是接受的主體,又是參予創造的主體,他可以直接參加到文本的創造過程之中。讀者與作家之間形成一種全新的自由、平等、民主的對話、交流關系。多媒體互聯網打破了傳統的獨語局面,它給世界帶來了一個真正稱得起是復調的、多聲部的豐富多彩、萬紫千紅的局面?;有允菙底只瘯r代在網上創作、批評、交流、對話的根本特性。正如保羅·萊文森所說,“網上的文本使我們有能力進行迅疾的互動。”[4](p166)互動既有同一時間的互動交流,又有不同時間、地點的互動。“非同步的互動在網上的節奏是幾分鐘、幾小時、幾天,而不是幾天幾個月”,這種非同步性的互動,可以在網絡上強化混合媒介的沖擊力[4](p167)。

3.文學鏡像呈現出多維性與立體化的特點。

在電視或電腦的屏幕上顯示出的文學藝術圖像本身就是多維的、立體化的。美國學者埃瑞克·戴維斯指出:“電腦、媒體和遠程通訊技術正在不斷收集、控制、儲存和傳播著一個日漸龐大的數據流,這無疑建立了一個新的維度:信息空間。這個繁殖力極強的多維空間是虛擬的、網絡密集并十分復雜的,是一個廣闊而又至高的王國,它是由我們的想象力和技術的表述來調節的。”[5](p114)傳統的作為語言藝術的文學,閱讀鑒賞的方式是線性的由點到線到面,而數碼圖像藝術則是格式塔式的,具有直觀性、整體性。由數碼圖像建立起來的信息空間,不是一維、二維、三維,而是愛因斯坦所說的那種包括時間維度的“四維空間”。圖像顯示出的文學藝術作品是以四維空間存在著并給接受者以審美感受。20世紀最后兩年中,《泰坦尼克號》通過影響、電視、因特網,創造出了藝術領域的神話般的奇跡。盡管在此之前已經有35部電影和一百多部小說反復地敘說著泰坦尼克號豪華客輪因撞上冰山而沉入大西洋海底的故事,但都沒有產生通過數碼圖像顯示出的泰坦尼克號那樣的藝術魅力。

4.超越時空的開放性和自由性。

數字化時代,是一個真正走向開放和自由的時代,它徹底沖破一切封閉的牢籠。人們能夠以超越時空的方式,向地球的各個角落,向宇宙的星空去搜尋知識和傳送信息。“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已經不是笑語,而是生活的現實。馬歇爾·麥克盧漢明確地宣稱:“在瞬時信息的時代,時間(按視覺和切分計量的時間)和空間(統一的、形象的和有周邊密封的空間)已不復存在。在瞬時信息時代,人結束了分割性專門化工作的職責,承擔了搜集信息的角色?!盵6](p180)現在世界各國的科學家聯合繪制人類的“生物基因圖譜”,許多發達國家已經或正在著手建立“數字圖書館”。這樣以來,不僅關于人類自身的基因構成及其譜系,可以為世界各國科學家所共享,推進生命科學的發展,而且人類幾千年創造的藝術珍品和全世界的“文化基因庫”,同樣成了人類共同享用的財富。這對文學創造和藝術鑒賞水平的提高,無疑是一個福音。

5.數碼圖像的復制性與仿真性。

數字圖像高速、清晰、直接、仿真是前所未有的。它的復制功能與印刷術、照相術相比,也進入了一個全息、多維、具有創造性的新階段。在發達國家正在建立的數字圖書館中,我們看到,它不僅能復制、儲存古今中外海量的文化珍品,而且可以制成光盤、VCD、輕便地攜帶,長久地保存。在復制過程中,適應受眾的需要,還可以配上音、光、色、電、圖畫、語言,生動地表達出藝術作品的高遠深邃的意境。如經數碼圖像復制顯示出的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貝多芬的《英雄》、《命運》、《田園》的交響樂章等世界文學藝術珍品,比我們僅僅從詩集、散文集和聽音樂會得到的審美感覺,豐富得多。數碼圖像的復制者的具有創新性的制作,自然會在情感上引起受眾對作品的共鳴。

數與美繪制的時代鏡像是豐富多樣而又迷人的。但是我們又不能忘記,數字化本身是一柄雙刃劍。如果我們僅僅看到它給世界帶來的福音的一面,而忽視它的負面效應,那就會陷入一種新的陷阱。為此,《技術帝國》一書的作者特意發出了一個警告,他說:“我們所面臨的21世紀將越來越受制于世界的數字化?!盵7](p103)就文學藝術的發展來講,有幾個問題應特別引起我們的重視。

1.復制性、標準化與獨創性的矛盾。

文學藝術作品最重要的價值就是它的獨創性。藝術最忌雷同化、標準化、模式化、理性化。愛德華·楊格在《試論獨創性作品》中指出:“獨創性作品是最最美麗的花朵。模仿之作成長迅速而花色暗淡。……有些作品比別的更有獨創性;而且,我認為,它們越有獨創性越好。獨創性作家是、而且應當是人們極大的寵兒,因為他們是極大的恩人,他們開拓了文學的疆土,為它的領域添上一個新省區。”[8](p82)楊格認為,模仿的、機械工藝復制的作品,永遠無法超越藍本,因為原作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它們個個“都是獨特無二的:沒有兩張面孔、兩個頭腦是一模一樣的,一切都帶有自然的區分的鮮明標記?!蹦7碌摹C械工藝復制的作品泛濫的結果,使文學界不再是獨立特行之士的結合,而是一大雜燴,亂七八糟一大群,出了一百部書,骨子里只不過是一部書[8](p95-96)。復制性和標準化是通過數碼圖像制作的作品的一個重要特征。瓦爾特·本雅明指出:“即使在最完美的藝術復制品中也會缺少一種成分:藝術品的即時即地性,即它在問世地點的獨一無二性?!盵9](p84)他還說,“原作的即時即地性組成了它的原真性(Echtheit)?!耆脑嫘允羌夹g——當然不僅僅是技術——復制所達不到的?!痹跀底只摂M世界中顯示出的一幅幅法國盧浮宮保存的藝術珍品,的確非常逼真,然而人們總是還想去盧浮宮親自欣賞一下大師的原作。因為再好的復制品,也無法表現原作的神韻(本雅明稱之為“光韻”),無法表達出原作的那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具有獨一無二的深邃的意蘊。數字化的世界是一個技術世界。“技術世界是能相容的標準化的世界,如果沒有標準,那么既不能發射也不能傳送。”[9](p85)對于網絡世界來說,技術的標準化是必需的,對于文藝創作來講,標準化則是與藝術家追求的獨創性相左的。

2.數字世界的全球化與藝術的民族性、本土化的矛盾。

數字化世界,打破了地方的和民族的局限,使整個世界都進入了因特網之中。從而,“將地球變成了一個互連或者內連的整體,并不斷提高其相互依存性的必要過程?!盵10](p207)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使民族文學走向了世界文學,同時,又不可否認出現了一個全球化與民族化、本土化的矛盾問題。數字化的進程,運用的是一種二進制的0-1的世界性的語言。僅從使用的工具來說,數字世界的全球化與民族性、本土化就產生了矛盾。關于這一點,《技術帝國》的作者已經感觸到了,他說:“技術標準的復雜化和提高必然意味著:更好,更多!這是技術與文化的第一個矛盾,第二個矛盾是文化總是保衛本土的:它總與界限、區域、歸屬相關聯。只有帶地方色彩的文化,與地域相關的特性,用自然語言創作的文學作品,根據定義,任何自然語言都不是宇宙的也不是世界的。某些技術語言是世界性的語言,比如二進制語言,0和1的語言。不過自然語言不是由什么人發明的,因此不是技術語言。從這個意義上說,有一種珍貴的無法磨滅的詩意的東西,即區域性的東西。技術相反,一種語言相對于另一種語言來說,沒有必要一定是可譯的:它應該保留某種只能被翻譯但并不等同于翻譯的東西,技術與文化的不一致,造成了一種緊張狀態,讓我們感到難過和痛苦?!盵10](p206-207)在數字化世界上,各民族文學的自然語言所保留的詩意的無窮的韻味顯然是世界性的技術語言中難以表達的。

3.技術理性與審美情感教育的矛盾。

數字化本身是技術理性的結晶。它與被稱之為“美育之父”的席勒所倡導的通過審美教育培養感性與理性統一的完美的人是相悖的。在技術理性指導下的技術決定一切、控制一切的社會中培養的人,馬爾庫塞稱之為“單面人”。當著技術成為物質生產的普遍形式時,它就制約著整個文化,直接影響社會生活,結果,“異化的主體為它異化了的存在所吞沒。只有一面,它無所不在,形式多樣。”[11](p212)理性得到空前的張揚,而感性和情感的因素則黯然失色。在數字化的虛擬世界中,“是沒有什么強烈感覺的,只滿足于自己干凈、簡化、經濟,也就是吝嗇到極點的形象,它會切斷我們與真實世界的聯系。”[12](p119)就現實中青少年喜歡看的卡通片,如《貓和老鼠》、《米老鼠與唐老鴨》等,都是經過數字化處理而創造出來的。它們雖然有其趣味性,但對陶冶青少年的審美情感,則是意義不大的。至于那些含有不健康因素的、格調低下的卡通片,那就更是有害無益了。

特別應當引起我們重視的,是文化上的新殖民主義與審美情感教育的矛盾?!都夹g帝國》中有一段講得很好,說:“今天真正的問題是第三世界中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人都被圖像技術逮住了,美國化了,他們的文化很像是環游世界的人的文化,美洲印第安人、法國人和英國人都屬于同一個世界,都說著洋涇浜英語。隨后,你會發現,在暗處,有一群被遺棄的人,他們想退回到從前的信仰中去……這一意愿中有某種可敬的東西。“[12](p119)在當今世界,真正掌握信息技術的是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而其中最主要的又是美國。美國不僅是經濟上、軍事上的超級大國,也是掌握信息技術的超級大國。他們利用因特網等信息數碼圖像技術,極力地在各個領域推行其價值觀和新殖民主義。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利用手中掌握的數字圖像技術,在全球范圍內推行的殖民主義文化與各民族的文化形成尖銳的沖突,它與美育建設的目的、內容和方式,都是根本不相容的。18世界末席勒發表《審美教育書簡》的重要目的,是要消除社會的嚴重異化現象,培養全面發展的審美的人,技術帝國推行的新殖民主義文化,不是要消除異化現象,而是要進一步制造更加嚴重的社會異化現象和人性異化現象。

【參考文獻】

[1]莎士比亞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

[2](德)馬丁·海德格爾.林中路[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

[3](波)沃·塔塔科維茲.古代美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4](美)保羅·萊文森.數字麥克盧漢[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5]王逢振編譯.網絡幽靈[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6](加)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7](法)R·舍普等.技術帝國[M].北京:三聯書店,1999.

[8](英)愛德華·楊格.試論獨創性作品[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

[9](德)瓦爾特·本雅明.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2.

[10](法)R·舍普等.技術帝國[M].北京:三聯書店,1999.

篇8

關鍵詞:文學藝術 數字技術 創作形態 傳播手段

20世紀下半葉以來,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宇航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1998年1月美國副總統戈爾,提出“數字地球”的概念,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隨后同志提出了“數字中國”概念,此時全球信息技術領域正經歷著一場數字化技術的深刻變革,這場以信息的數字化為核心的信息革命將對世界科技、經濟、文化和社會其它領域產生重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無疑也對文學藝術產生革命性的影響。

面對數字化及網絡技術全球化的沖擊,現當代國際上許多著名的美學家、藝術學家,甚至許多享譽世界的著名科學家也都在思考文學藝術與現代科技的關系問題。數字技術對文學藝術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滲透到文學藝術領域的各個角落。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論述。

一、數字技術對創作題材的影響

數字技術為文學藝術的創作提供了包羅萬象的素材資源,直接影響和豐富了文學藝術的表現內容,擴展了文學藝術的表現范圍。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人類探索自然的能力日趨增強,從而大大拓展了人類的認知視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使得全世界的資源全部共享,目前,Internet己成為世界上資料最多、門類最全、規模最大的資料庫。不管在世界什么地方,只要坐在微機前,都可以從Internet分布在世界各地計算機上浩如煙海的文件中找到所需文件資料和素材,或者至少對你提供這種文件的相關信息。Internet突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在更大的范圍內服務于社會。文藝創作者能夠在浩瀚的素材資源中獲得大量的間接經驗和審美感受,有利于激發文藝創作者的創作靈感,從而對其自身的創作起到了積極的啟發與推動作用。

二、數字技術對創作思維和創作觀念的影響

隨著數字新技術和網絡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人們正快步進入現代技術文明的新時期,網絡虛擬空間的引入,現實和虛擬世界的交錯,引起人類社會物質文化及精神文化的革新,人類的學習、工作、生活以及交往方式和節奏都在改變,文學藝術的思維深度也不得不進一步拓寬和立體化、多樣化。

文學藝術家作為創作主體,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洞察力,文學藝術作為時代的影子,在時刻關注著世界的一切變化?!都夹g帝國》一書的作者特意發出了一個警告,他說:“我們所面臨的21世紀將越來越受制于世界的數字化。”社會各個行業也都在積極迎接數字化的變革和洗禮,文學藝術更是毫不例外。英國著名美學家克萊夫?貝爾認為,藝術和宗教都同屬于幻想的領域,情感的領域,科學則屬于現實實證的領域,理智的領域。而今數字圖像處理技術與理論的推廣與應用,文學藝術與科學技術聯姻,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緊密結合于文學藝術的創作思維當中。

現實與虛擬的碰撞,極大的影響和改變了人們的認知形式,同時也使人們產生了新的審美取向。在審美感受中,美和新是聯系在一起的,任何一種美好的藝術方法一旦停止發展陷于重復,就會在讀者和觀眾心理中引起疲倦,文學藝術家只有緊跟數字技術化時代的步伐,不斷變異和更新自身的創作思維和觀念,才能保持最大的審美價值。

三、數字技術對創作方法的影響

“數字”或“數字化”揭示了計算機工具的本質,是指直接利用計算機技術來完成的工作,其著眼點在于工具本身。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為文學藝術的創作表現提供了新的方便快捷的技術手段。相對于傳統文學藝術作品創作它在編輯、表現、傳播、存儲、復制等各個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形成了科技美與文學藝術美的融合,它使得許多思維想象變為視覺審美呈現,沖擊人的視覺神經。

通過數字技術收集、整理、保存、加工、編輯、展示、研究各類文學藝術信息,數字技術介入了文學藝術的創作過程,成為文學藝術的一部分。人們可以利用數字技術來創造文學藝術形式的整個過程。傳統的作為語言藝術的文學,閱讀鑒賞的方式是線性的由點到線到面,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的應用則使許多想象中的畫面具有直觀性、整體性和多元性。然而數字技術的創作方法引入到文學藝術的創作當中直接沖擊文字的表現功能。

四、數字技術對創作形態的影響

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對文學藝術的創作形態產生了質的影響和改變。數字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文學藝術的表現提供了新的物質手段和技術手段,使文學藝術作品更富有表現力,也促使了新的職業人群和新的藝術形式和藝術種類的產生。例如:網絡文化、自由撰稿人和數字藝術專業。

數字科學技術在文學藝術創作形態中的介入,促使文學藝術的表現形式在更大程度上向視覺藝術形態的轉變,同時促進了數字藝術的發展。數字藝術是一種以技術為主導表現的藝術,是建立在技術的基礎上并以技術為核心的新藝術,廣義的理解就是藝術的數字化。狹義的數字藝術,是指以數字科技的發展和全新的傳媒技術為基礎,把人類理性思維和藝術感覺巧妙融合一體的藝術。數字藝術作品必須在實現過程中全面或者部分使用了數字技術手段。

通過數字媒介,數字化后期合成技術使得許多幻想畫面呈現視覺上的可能,數字虛擬現實能使人造事物像真實事物一樣逼真,甚至比真實事物還要逼真。使藝術的各種成分,如:聲、光、色、畫、鏡頭、語言文字交融成一體,從而給人一種審美的共通感。這種審美的共通感是我們單純在書面語言的文學作品中無法獲得的。在當今數字化時代,許多傳統經典的文學藝術作品經過數字化技術的加工也正以一種全新的藝術形態又呈現在人們眼前。如:《西游記》、《紅樓夢》、數字電影京劇《對花槍》、《指環王》等。

五、數字技術對傳播手段的影響

數字傳播媒體的應用及普及,便捷的收集、整理、保存、加工、編輯、復制、展示和運輸,使得文學藝術的傳播手段由靜態轉為動態、由單一轉為多元,由二維轉為多維,它創造了新的審美活動形式,為文學藝術的傳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時空。

數字技術對文學藝術傳播手段的影響,最重要的表現在于文學藝術的電子媒介化傾向。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數字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與融合,藝術作品的表現、傳播和體驗都能在技術上很容易地融合在一起。傳統的紙質媒介、廣播、電視、電影快速地向數字音頻、數字視頻、數字電影方向發展,與日益普及的電腦動畫、虛擬現實等構成了新一代的傳播媒體,即:數字傳播媒體。數字傳播媒體技術介入了文學藝術的創作過程,成為文學藝術的一部分,同時也大大加快了信息傳遞速度與廣度,創造了新的審美活動形式。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及殘奧會的開幕式的呈現即是文學藝術數字化傳播的典范,為人們呈現了一場文化藝術的視覺盛宴。

但是,數字傳播媒體技術對傳統信息傳媒形成強烈沖擊?!稊底只妗返淖髡吣岣鹇妪嫷壅J為,人類的每一代都會比上一代更加數字化,從事與信息相關事業的人,如果不及時進化到數字化時代,就會失去生存的權利。在美國,“如何才能拯救報紙?”已成為當下美國報界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當然,數字科技的發展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但同時數字化本身也是一柄雙刃劍,對文學藝術也產生了某些消極的影響,如:數字技術的復制性和仿真性與文學藝術獨創性的矛盾、數字世界的全球化與藝術的民族本土化的矛盾、技術理性與審美情感教育的矛盾,及文學藝術的商品化傾向、對某些傳統文學藝術表現形式的毀滅性的改變等等,同樣也值得我們深思。而我們更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文學藝術的審美教育作用,最大限度地認識和運用數字科學技術,去防止數字科技給人們帶來的人文精神缺失、審美趣味庸俗化與心理疾患蔓延等負面影響;用好數字科技這柄劍,讓文學藝術真正地發揮它的審美教育作用,讓世人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基礎上達到精神的愉悅與審美的滿足,讓人類的發展再登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楊建民:《藝術感覺論》,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

[2]張佐邦:《文藝心理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3]朱 狄:《美學?藝術?靈感》,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4]譚好哲、凌晨光:《文學之維:文藝學的歷史、現狀與未來》,山東大學出版社,2003。

篇9

本文作者:孫旭彬李崢工作單位:平煤股份十三礦

Windows正逐漸成為事實上的工控標準平臺。在工業電氣自動化領域中,基于微軟技術開發的WindowsNT及CE平臺(包括IE)逐步成為了一種標準與規范。當前,計算機網絡在企業管理領域及其他領域中都得到了廣泛的使用,而且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在工業電氣自動化領域中,利用計算機技術作為依托的圖形化控制界面也成為了一種主流,主要在于計算機網絡中的圖形化控制界面能夠直觀反映信息并且操作也十分簡便,集成度也非常高。因此,基于Windows為依托的工業電氣自動化控制平臺已經逐漸被大家認可與使用,它的操作簡便與維護便利,使得辦公平臺能輕松集成,并且擴展性很強?,F場總線與分布式控制系統的應用?,F場總線屬于一種高度數字化的串行通訊總線,主要負責的是自動化系統與智能設備間的連接,此外還能實現數據間的雙向傳輸。利用現場總線技術,可以把現場的輸入/輸入站的智能化儀表及低壓斷路器與中央控制室的計算機進行連接,而控制人員即使未能親臨現場,只要在中央控制室也可以收到現場信息反饋,及時對現場的情況提出建議與意見,或下達命令。數字技術在電器工業自動化中的滲透及前景。由于當前市場的需求越來越大,使得數字技術和電器工業自動化的融合變得更加迅速,加上數字化的電子商務不斷崛起與發展,進一步促進了兩者的融合。兩者的融合推動了自動化技術的重大變革,從目前來看,數字技術滲透到工業電氣自動化領域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表現:從管理層自上而下的滲透:對于企業的管理層而言,其必須隨時了解與掌握企業的生產過程與狀況,在這里便要求業務的處理系統需將數據進行必要的即時存取。數字技術已經融入企業所用電氣自動化設備中:從目前來看,很多企業所使用的自動控制產品幾乎都有數字技術的影子,其中較為普遍的便是執行器與傳感器,此外局域網與廣域網在工業電子自動化中的使用空間也越來越廣泛。根據計算機網絡技術,企業的相關領導或管理便可以利用網絡進行人事及財務的了解與掌握,并能及時給予建議或指導。根據當前的發展趨勢及科學技術的發展來看,在未來的工業電氣自動化中,我們還能充分利用虛擬現實處理技術開發出更為實用的圖形化與人機互動界面控制系統。

從實踐經驗來看,數字技術確實給了工業電氣自動化很大的幫助,促進工業的發展與壯大,可是數字技術興起時間很短,加之還存在不成熟,因此在工業電氣自動化使用時依然存在著缺陷。比如,目前的數字化技術缺乏一個統一的標準,而且缺乏一定的高素質技術人員,此外數字技術的智能化程度很低等。因此,對于數字化在工業電氣自動化中的應用而言,還應在使用的基礎上進行創新。GOOSE虛端子概念的輔助運用。傳統的二次回路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但是GOOSE虛端子概念的提出及其實際的應用表明:改良后的二次回路,不僅更易理解,而且工程調試更加方便。GOOSE虛端子的輔助應用是數字技術在設計與裝置上的一次偉大革命,為數字技術的完善提供了一大保障。目前,已經將GOOSE技術推廣到了電氣設備的測控裝置、保護裝置以及智能終端間的信息交互中,其工作原理為通過對全站的線路、開關、母線等加以控制,以此實現跳合閘的功能,進而保護測控遙控裝置,并且也能更好地使用聯閉鎖的間隔層。目前,經過了大量實踐使用之后,GOOSE網絡已經逐步取代了傳統下二次回路,從而實現了信號管理、溫度測試及檔位調節的便捷操控。此外,加之MMS網與之配合,使得結構更加清晰,層次也更加分明,并能集中相關的接口組屏,有效實現組合配網與主機之間的通信管理,進而保護跳閘與側遙控及聯閉鎖。將智能終端引入,實現就地化安裝。如前所述,如采用雙重配置網下的智能化終端與間隔層,在進行數據的采集時,便可以很好的應用光纜進行數據傳輸和連接,從而更加便捷與迅速。其中,對于第一層的配置而言,主要是為了上傳相關現場數據,也有保護跳閘的作用;而第二層的作用主要在于保護跳閘。在工業自動化控制中使用雙重保險的方式,能最大化地降低危險,從而實現自動化控制的可靠。因此,在大部分的企業中,為了更好的連接ERP系統與MES系統,辦公往往使用的通訊標準為TCP/IP協議,這樣便能很好地提升計算機的自動化,同時也使得基于計算機的管理平臺和自動控制系統之間能夠更好地連接。加強程序化的操作理念。以往的數字化技術在工業電氣自動化管理中,當調度命令下達之前,需要先存下審核后的票據,等到實際操作,還需要進行人工干預界面的設置,然后才能對閘刀與開關等設備進行確認設計,最后完善應用功能,不斷模擬預演,才可以實現自動化的管理。雖然這種方式可以不用工作人員在場,只需要在網絡上進行操作,但是它依然有著一定的局限。隨著我國工業電氣自動化發展愈加完善,加之開放化、信息化的發展與壯大,若與時俱進不斷完善,相信終有一天可以克服幾乎所有的缺陷。在這以后,數字技術中的信息化處理更加綜合,能與網絡技術完全結合,徹底實現全面化與自動化的管控和工作;開放化則指的是在同外界的連接上,能夠實現內外部網絡的協調一致,使得指示與處理更加準確、科學、合理,確保數字處理的精確度。兩者共同作用,相互協作,但互不影響,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工業電氣自動化。結束語數字技術在工業電氣自動化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雖然得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某些缺陷也逐漸突出,這就需要進行必要的改進與完善。相信隨著這種發展趨勢,加之相關科研人員的不斷改進與創新,數字技術在工業電氣自動化中的應用會更加完善。

篇10

關鍵詞:數字技術藝術藝術設計

藝術的發展,依賴于社會和科技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將帶來藝術的變革,藝術家的臆想獲得科學技術的推助,就會發出絢麗的光彩。數字藝術便是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和普及而誕生和發展的。數字藝術又稱數碼藝術,是使用數字、信息技術制作、傳播的各種形式的藝術作品,包括數字影像、數字音樂、多媒體動畫和網絡游戲等。

數字化時代計算機介入越來越多的領域,使人類生活發生了顯著變化。數字技術在藝術領域的應用,是藝術和科技之間的革命,幾乎波及所有藝術領域。計算機將人從許多復雜的、重復性的、繁瑣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把精力集中于創意和設計本身,同時,藝術的概念也發生了改變。

一、計算機數字技術在藝術設計領域的發展歷程

自1949年麻省理工學院開發出旋風計算機,人們就一直試圖使用計算機來進行繪畫、設計、作曲等藝術創作,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如貝爾實驗室以字母、標志的集散、疊印創作了“計算機”。東京大學藝術研究室創作了計算機藝術圖和計算機動畫的單體。1967年,GTG計算機藝術家小組創作了“返回正方形”等許多作品。但這些都是基于實驗室的藝術探索,直至1980年蘋果電腦公司推出Macintosh電腦桌面排版系統(DTP),計算機才面向個人,在藝術設計領域迅速發展,并衍生出計算機數字藝術與設計。蘋果電腦也因高科技創新而獲得尊重。1990年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開設計算機藝術設計系(CRD),主要學習和研究互動設計(interactiondesign),努力使藝術與技術協同發展?,F在,數字藝術已涉及藝術的各個領域,藝術的形式和內涵都發生著變化。

二、計算機數字藝術的特點

1.解放了手工時代對思想的束縛

計算機不但可以高仿真模仿傳統的藝術效果,也比傳統方式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如藝術設計,計算機隨意縮放觀察等優勢,使設計更加精細,無需尺規等工具,比手工精確、規范。手工繪圖需要紙筆、尺規等工具,勾形、渲染等過程,更改設計,修改起來比較困難。計算機則有多樣修改方式,如photoshop中的“歷史記錄”和“快照”面板,可隨意雙向一步步撤消或重做,退或進到任一點,3DsMax的“堆?!眲t可從已完成的設計中的任意一點介入,增加新命令或刪除、更改舊命令,影響最終效果。傳統繪圖需要較強的繪畫功底,而計算機輔助設計則更注重設計思想和修養,對繪畫功夫要求不是很高。計算機解放了手工時代對思想的束縛,為創作提供了寬裕的自由發揮空間,使作品最大程度地完美。

2.豐富了藝術的傳達形式

計算機的應用創造了全新的交流方式,及時交互是數字藝術獨有的技術,廣泛應用在各種形式數字藝術中,如Flash角色動畫、網頁、互動游戲等。交互功能改變了傳統藝術中受眾的被動角色,受眾也可以參與到藝術的“創作過程”,讓受眾判斷選擇,不同的選擇將出現不同的過程和結局,加強受眾參與感,提高興趣。

3.表現傳統藝術無法企及的效果

數字藝術是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多媒體技術將圖像、聲音、文本、動畫、音頻甚至是氣味等多種傳達形式集合在一起,豐富了藝術語言和表現形式,提高了作品的感染力。

虛擬現實是高級人機界面,模擬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功能,使人沉浸在計算機生成的能看、能聽、可觸、可嗅等感受的虛擬世界里,能通過語言、手勢、肢體動作、視線移動等方式與計算機實時交互,一切都與現實的感覺一樣。它不僅可以模擬現實,也可重建古跡,甚至是虛幻的世界,讓人感受真實世界中無法親身經歷的體驗。虛擬現實可充分滿足藝術創作對感受的表現,給藝術家和設計師的創造提供更多的創作自由。目前常見的虛擬現實軟件有QuickDraw3D、VRML、Metastream、3DDreams、QTVR、Cult3D等。如蘋果的QuickDraw3D能在視窗中對三維幾何體實施拖拽而進行任意角度的觀察,還能變換燈光、材質等,展示三維物體極為方便。

三、數字藝術主要涉及領域及內容

計算機數字藝術在很多方面是交叉的應用關系,比如動畫,在影視、環境藝術設計、工業模型等方面應用都很廣泛,所以不能孤立對待。數字藝術的發展促進學科融合。

1.計算機輔助設計應用較早,比較成熟。如視覺傳達設計,計算機已牢牢占據了高檔彩色輸出、印刷等領域。環境藝術設計,AutoCAD、3DsMax已成了建筑等行業計算機輔助設計的代名詞,基于CAD開發的軟件多如繁星。工業設計,Pro/ENGINEER具有模擬實體造型功能,能縮短產品開發的時間并簡化開發的流程。它的三維創作過程是確定有關物體屬性的具體數據,計算機由屏幕實時、準確地展現物體的三維效果,最終可將數據傳送至數控機床,制作實體模型、成品模具。計算機的介入,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模式。

2.計算機繪畫,是較新、較熱門的藝術門類??筛袎毫Φ臄底止P使用起來接近于傳統的畫筆,在電子畫布上,可以選取任意種類、形狀、大小的“畫筆”,沾上“水墨”或“顏料”,在不同質地的“紙”上繪畫,筆跡表現出顏色和不同質地紙面的肌理效果,“筆觸”會隨手的壓力大小和移動快慢而做粗細、深淺、虛實、飛白等變化,模擬現實產生的效果,將傳統的繪畫藝術從紙和筆中解放出來,達到所需的藝術效果。油畫、雕塑、版畫等也有使用計算機進行創作的。及時交互等優勢使計算機超越了傳統工具被動的地位,2D插畫和概念藝術廣泛應用于商業廣告插畫、出版物插圖、游戲美術中。

3.計算機多媒體動畫是目前應用非常廣泛的一門藝術形式,門類很廣。按制作方法,可分為二維動畫和三維動畫;按長短,可分為動畫短片、動畫電影(電視劇);按劇種,可分為故事片、兒童劇、科教片等。

①二維動畫(2D)。目前二維動畫制作軟件可分為日本派和歐美派,有矢量和點陣兩種圖形模式。Flash是一款不錯的面向個人的二維動畫軟件,已成為網頁上的標準,許多個人愛好者加入到“閃客”行列,制作出了非常經典的作品,一些電視臺也播放網上經典的Flas。但它對于生產型的動畫力不從心。RetasPro最早開發于蘋果平臺,現已占領了日本動畫界95%以上的市場,制作出了許多我們熟悉的電影,如《魯賓三世(LupinThe3rd)》《蜘蛛人(Spider-Man)》等。我國也有不少單位使用,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用其制作了《我為歌狂》等卡通片。二維動畫的制作主要分為前期創作和后期加工兩大部分。以前前期創作主要靠手工完成,包括規劃、劇本、造型設計、構圖設計、背景、原畫、動畫等。計算機主要介入后期加工,包括攝影表錄入、動畫掃描、背景掃描、色指定、描線上色、背景修圖、特效制作、動畫渲染、輸出錄制等。隨著計算機軟硬件的發展,傳統的前期創作也引入了計算機,二維動畫的生產過程已經完全進入了全數字、無紙化時代。RetasPro的制作過程與傳統的動畫制作過程十分相近,它由模塊替代了傳統動畫制作中描線、上色、特效處理、拍攝合成等全部過程。②三維動畫(3D)。三維動畫用途非常廣泛,是數字娛樂時代的新興產業,具有不可估量的前景。許多電影、電視和游戲特技,多媒體演示、產品設計使用計算機三維動畫來表現。三維軟件比較復雜,目前還沒有統一標準,也沒有占絕對優勢的軟件,各家軟件的理念也不相同。往往幾秒鐘的精彩鏡頭,要花數月時間制作。三維圖像主要還是顯示在平面上的二維圖像,還不是真正空間上顯示的三維圖像,只是用三維方式建立模型。三維動畫制作可分為動畫規劃、建模、貼圖、燈光和場景設置、動畫設置、渲染、后期合成7個階段。常見軟件有PC的3DMax-Studio、Maya、Softimage等,蘋果的Infini-D、StrataStudioPro、Poser、AnimationMaster、Form-Z、ElectricImage、Lightwave、Cinema4D等。

4.數字視頻。數字視頻就是先用攝像機之類的視頻捕捉設備,將影像信息轉變為視頻信號,記錄到儲存介質。播放時,將視頻信號轉變為幀信息并顯示出來。數字信息還可以解碼成模擬信號在普通電視機上觀看。QuickTime是國際標準化組織選定的MPEG-4視頻標準,可以在電腦上編輯和播放數字視頻,將視頻、音頻、三維動畫和虛擬現實在基于蘋果和PC的電腦之間自由擴展。目前有FinalCut(非線性編輯)、Shake(高級特效合成)、CinemaTools(電影剪輯)、DVDStudioPro(DVD制作)等專業軟件。

5.電子書

①電腦上閱讀的電子書,充分利用電腦的優勢,功能最強大。其動態的多媒體信息,有更好的交互性,集多種感官刺激于一體,避免了靜態的文字和圖片的單一,調動讀者的興趣。世界上許多著名報紙、雜志紛紛推出電子版,如《NewWebPick》《摩托車雜志電子版》《動客電子雜志》以及中國的《Z-com》等。

②手機電子書。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用手機閱讀的電子書越來越多?,F代人上班節奏緊張,利用上下班的一點空余時間讀一些輕松的帶音樂、動畫的手機電子書是實在的消遣,攜帶方便。許多網站提供基于WindowsMobile、Linux、Symbian等智能手機的電子書下載,用戶自己也可以非常方便地創建電子書。

③實物電子書,是拿在手上閱讀的外型像傳統書籍的電子書,這是傳統書籍的延伸。這種新形式的電子書外觀和普通書籍接近,可以拿在手上,但是帶有多媒體視聽等新功能,它甚至能聽到讀者的說話、心跳等聲音。

6.游戲美術。游戲美術近年發展迅猛,包括游戲片頭、場景、人物、服裝、道具等?,F在游戲美術發展成了圍繞游戲開發的產業,它以實物的形式再現游戲中的人物、服裝、道具等,深受游戲“粉絲”喜愛,每當一個新游戲,就會有大量的與游戲相關的玩偶在網上交易、市場上出售。

四、計算機數字藝術的發展趨勢

計算機對藝術的影響不僅表現在它能更有效率地創作,也給藝術與設計帶來了新的風格和形式,藝術表現形式越來越豐富。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多種傳達方式的綜合應用,為視覺藝術的創新提供了新的條件和機遇,新的熱點不斷涌現。應用視頻、動畫、交互等綜合手段創造的藝術作品,豐富了藝術門類,逐漸演變成為一個新的領域?;ヂ摼W促進了信息的傳遞,給人們提供了一種新的傳達媒體,同時也創造了一種新的交流方式。藝術家可以在互聯網上跨地域協同創作,藝術的創作和欣賞不再受地域的制約。藝術是創新過程,融合了人工智能技術的計算機甚至有可能根據設定條件自行進行藝術創作。

結語

計算機數字藝術與設計如此蓬勃的發展,是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體現。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多媒體的開發為藝術創作提供新的機遇、新的表達方式、新的藝術語言和風格,藝術的概念有了顯著變化。同時,藝術的創新也對計算機有了更高的要求,反過來促進了計算機軟硬件的開發。藝術家創造精神財富,應關注新技術的發展,以開放的姿態迎接新事物,自由地進行創作。海納百川才能適應新時期的需要。計算機畢竟是工具,藝術的價值應是設計師富有的藝術才華和設計思想。只有重視創造性思維的拓展與能力的提高,才能設計出富有藝術魅力的有意義的作品。

參考文獻:

[1]王受之著《世界現代設計史》.廣州:新世紀出版社,1995年版。

[2]迪尚著《電腦圖形設計》.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