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演變范文
時間:2023-03-31 09:28: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文字的演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Abstract: "Summary of Literature written" by Qiu Xigui introduces systematically the Chinese characters form evolution. It absorbed the forefathers' achievements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and results, and divided Pre-Qin runelore by age and region into four parts : Shang Dynasty character, Western Zhou Dynasty and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character, Qin series character, hexarchy characters.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past, according to its date, "Jinwen" is grouped into Shang Dynasty character, Western Zhou Dynasty and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character, Warring States character. The author corrected the habit view of considering Jinwen as character later than Oracle. From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Jane Silk character,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ancient official script originated in folk characters of Qin series character in the later period of Warring States and Ba Fen and Zhang Cao respectively root in folk characters and regular script regular script regular script of ancient scribe at Emperor Xuan period in Western Han, thus it corrected some distorting legend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author argumented the key role of folk characters in promoting the evolution of chirography, and revealed the internal causes and motivation of characters evolution.
關鍵詞: 《文字學概要》;漢字形體演變;繼承;批判;發展;創新;商榷
Key words: "Summary of Literature";evolution of characters form;inheritance;critique;development;innovation;discuss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35-0223-02
0引言
初讀裘錫圭先生所著的《文字學概要》(商務印書館,1988),深感受益匪淺。這部文字學著作總結了舊小學和二十世紀以來文字學研究的重要成果,其中也涵蓋了裘先生三十年來古文字研究和漢字學研究的體會,確實是一部關于漢字的通論性的重要著作,同時也是一部非常適用的教材。它全面討論了有關漢字的性質、形成、發展、演變、結構、假借、分化、合并、形音義關系、整理和簡化等問題。內容充實,資料豐富,分析深入,論證嚴謹,見解深刻,方法科學,對漢字學的研究和教學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形體,是指構形(形體結構所反映的造字意圖)、筆道形態(筆畫形態)、書寫體勢(運筆規則)三個方面的綜合。這三者的變化是相關的。就漢字演變形成篆書、隸書、草書、楷書等不同字體,對這些字體產生的時代及其原因,自晉代以來就有許多書法家作過討論。不過,流傳的說法只是推測,有的是輾轉的傳說,不一定符合實際的情況。至于《說文》中的“古文、籀文”,歷代書法家或小學家都視為最古的字,更是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清末以來,由于甲骨金文的大規模發現,人們對“古文、籀文”乃至篆、隸、真、草的認識提高了很多。王國維《史籀篇疏證序》和《戰國時秦用籀文六國用古文說》(見《觀堂集林》),明確提出戰國時東土西土存在用字的不統一現象,對傳統把“古籀”視為一體的觀念是一大突破。本世紀以來的文字學著作,幾乎都討論到字體問題。近四十年來,還出現了一些專門討論字體的專著,如鄭誦先執筆的《各種書體源流淺說》(1962)和啟功的《古代字體論稿》(1964)。過去的研究,在辨析各種書體的名實方面有一定的成就,但對于漢字演變的過程和原因的研究仍然很薄弱,或流于概念化。漢字古文字階段的形體演變,大多數的文字學著作和教材中采取的是人們習慣上按照書體的不同,先甲骨文后金文,后大篆即籀文,小篆,隸書,然后楷書這樣一個演變的過程。
如圖所示:甲骨文 金文 籀文(大篆) 小篆 隸書 楷書
這種模式既不能完全反映漢字演變的原因和動力,也并不完全符合漢字演變的實際過程。
而裘先生在《文字學概要》一書中用第四、第五兩個章節分別對漢字演變的過程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其研究過程和結果在吸收了前人的成果的基礎上,有批判,也有突破。
1繼承
對先秦古文字的發展階段,以官方正式字體為主干,過去人們人為地劃分六個階段: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小篆――古文字;(秦漢之際的古隸,又稱秦隸――過渡字體)隸書、楷書――今文字。裘先生繼承了自唐蘭《古文字學導論》中的講法,按時代和地域劃分階段,將先秦古文字分為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秦系文字、六國文字等四個部分。
我們先以分析甲骨文為例來說明這樣做非常有道理。
1.1 甲骨文又稱卜辭、殷墟文字等,主要是指商代鍥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內容都是商代王室貴族在祭祀、征伐、田獵、收成、疾病、氣候、出入等方面進行占卜活動的記錄。甲骨文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主要出現在商代后期二百多年間周代也有少量的甲骨文。目前見到的甲骨文有4000余單字,已經識讀的字約有1000個以上,已經能夠完整地記錄當時的語言。這表明甲骨文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文字了。因此,甲骨文不是漢字的最早源頭,而是漢字發展的一個階段。并且裘先生在《漢字形成問題的初步探索》一文中指出:“大汶口文化象形符號應該已經不是非文字的圖形,而是原始文字了。”因為這些單個出現在用作禮器的陶尊邊緣之上,無疑是東方民族的一些氏族的族徽,就這點來說,它已經具備了形音義的要素。而這些陶尊距今大約四千五百年到五千年左右。
1.2 甲骨文以下特點:①以象形、象意為主,形聲字在其中占的部分很小。②其與圖畫已有了本質上的區別,但也有不少字依然保留著較強的圖畫性。③形體結構沒有完全定型化,其中存在不少同字異構現象。④正反沒有差別。⑤筆畫可多可少。⑥偏旁位置可移易。⑦可更換意義相近的義符。⑧可添加義符或聲符。⑨筆畫方折,線條瘦直。
因此甲骨文能否看作后世字體的源頭這都是疑問,實際上甲骨文只是特殊材料上的文字,并非當時日用文字的主體,充其量只能算作是主流字體的分支,不宜看作后世字體的直接源頭。當時的主流字體是什么樣現在已經不得而知,所以權且用朝代名稱來代指,以免發生誤解。所以,依次類推,用朝代名稱來指代文字的發展階段不失為一種穩妥的方法。裘先生參照繼承了唐蘭先生的劃分正體現了這一理性的分析。這樣,既反映了商、西周春秋、戰國之間時代上的差異,又反映了秦系和六國之間的空間差異,構成一個比較接近實際狀況的立體系統,這是比較科學的。
1.3 我們以分析“秦系文字、六國文字”的命名來說明其分類的科學性秦統一中國推行“書同文”政策的結果是實現漢字在當時的標準化、規范化。許慎在《說文解字?敘》:“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是也。”所謂“史籀大篆”,研究者大多認可即戰國時期秦國文字的結論。
但是籀文(大篆)只是秦國文字的一種風格,它是否具有承前啟后的字體階段作用目前尚無法證明,僅僅依據許慎所說的小篆“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就把它置于金文和小篆之間,似不可靠,然而實際上小篆本身是否漢字發展的一個階段還是問題,用它來證明大篆的合法地位頗為勉強。而且,如果大篆能夠代表戰國時期(周宣王以后)的社會字體,那六國文字又該置于何種境地,它們跟大篆以及前后時代的文字關系又該如何定論呢?戰國時期文字風格如同其社會內部多種多樣,就秦國而言,《說文解字?敘》:“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就六國文字自身而言,其字體也多有異同,很難說用哪一種字體來代表那個時代。就文字階段來說,裘先生的稱法“秦系文字、六國文字”還是科學的。
2批判
裘先生把過去視為一體的“金文”按其斷代分別歸入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和戰國文字之中,糾正了籠統地把金文當作遲于甲骨文的文字的習慣看法。
2.1 漢字總體書寫風格包括社會風格(字體)和個人風格(書體)兩種。各種風格有的具有歷時替換性,有的具有共時并存性。金文又稱鐘鼎文、銅器銘文等,是古代鑄(少數是刻)在青銅器物上的文字。兩周盛行在銅器上鑄文,兩周的古文字留傳下來的,也以金文為最多。所以,討論兩周的古文字,當然以金文為代表;研究金文,也多研究兩周的金文。但是這并不能說明金文只是在兩周存在,而當時代交替更迭后,這種文字即刻消亡或者被下一種文字所替代。
2.2 甲骨文是用刀在龜甲或者獸骨上刻,而金文是在青銅器上鑄刻,所以甲骨文多用筆細長瘦硬,多為直筆,少有圓筆,即使是轉彎之處也是硬角,有些本應填實的肥筆,也只能刻成輪廓,或改用其它線條代替。金文的象形性弱化,符號性增強,注重字形美化。這兩種文字的鑄刻方式決定了它們的形制特點的差異,但是這種差別是非本質的。不能以兩種文字的書寫載體的差別武斷的斷定孰先孰后。
2.3 青銅器文字按其性質分為族徽文字和記事文字,商代青銅器銘文多為族徽文字,其時代,一般不早于五丁朝。每器銘文通常才三五個字,少者僅一字,直到商晚期帝乙帝辛時期才出現較長的銘文,從時間上看,殷商金文與甲骨文基本上是同時并存的。不能因為較長篇的甲骨文多出現在殷商早期,而較長篇的金文卻出現在殷商晚期而斷定甲骨文早而金文遲。
裘先生此舉,對于研究文字發展過程中,透過歷時和共時的現象去發現現象背后的本質具有重要的意義。
3發展
對于隸變以后的文字,裘先生從簡帛文字的實際情況出發,指出隸書中的古隸發源于戰國晚期秦系文字的俗體,八分和章草則是西漢宣帝時期前后分別由古隸的正體和俗體發展而成的文字,從而糾正了一些不合實際的傳說。
3.1 從考古發現的秦系文字資料來看,戰國晚期是隸書形成的時期。因為秦國文字雖和戰國時代其他國家的文字相比顯得比較保守,但是秦國人在日常使用文字的時候,為了書寫的方便也在不斷破壞、改造正體的字形,由此產生的秦國文字的俗體,就是隸書形成的基礎。
3.2 裘先生以字形構造和書體兩個方面說明了漢代隸書的發展,而且在古人對于八分和章草產生時代的分析的基礎上,以馬王堆帛書、鳳凰山木牘、敦煌居延竹簡、銅器以及石刻上的文字考釋得出八分和章草則是西漢宣帝時期前后分別由古隸的正體和俗體發展而成的文字。
3.3 根據傳統習慣的觀點,人們認為隸書是由小篆發展而來的,但是從睡虎地秦簡不用小篆而且存在許多與小篆不同的字形就可以判斷的出來,小篆并非秦國的通用字體。小篆實際上是在秦統一后由個別專家在當時通用文字基礎上整理改寫而成的規范字體。但秦王朝的短命,并沒有使小篆得到真正的推行,只在少數象征皇權如“虎符”“權量”之類的特殊載體上使用過,而且這些小篆與許慎整理的《說文》小篆也不完全一致,綜上,所以不能簡單的認為隸書由小篆發展而來。
4創新
裘先生第一次論證了俗體字對書體演變的關鍵推動作用,揭示出漢字演變的內在原因和動力。
早在七十年代初,郭沫若曾經指出,“廣義的草書先于廣義的正書”,“草率化與規整化之間,辨證的互相影響。”這種見解是很有啟發性的,但未受到學術界的注意,而裘先生正好證明了這個道理。
5商榷
5.1 小篆是不是自然演變而來的字體,有沒有繼續演變為新的字體。根據傳統習慣的觀點,人們認為隸書是由小篆發展而來的,但是小篆并非秦國的通用字體,小篆這種規范字體是否可以認為是在秦統一后具有一種正字法的性質。可否根據小篆的性質,斷定隸書并不是源于小篆。測查早期隸書,如西漢初年的馬王堆帛書、銀雀山竹簡等可以發現,其中許多字形直接源于睡虎地秦簡或者六國古文,并沒有經過小篆階段,能否說隸書與小篆是并存的,不存在傳承的關系。
5.2 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秦系文字、六國文字這種分類確實很有科學道理,但是,時代間的交叉字體的出現不免會給學習研究者帶來遺漏的現象,受李運富老師《漢字學》的啟發,認為這樣劃分似乎更為合理:
J古文
殷商文字西周文字戰國文字秦文字(古隸)漢代文字
K甲骨文 K金文K籀文 K小篆
(隸書)魏晉以后(楷書)
其中,戰國文字(六國文字)的品類有金文、石刻文字、璽印文字、貨幣文字、陶文、簡帛文字等,而秦國文字繼承春秋、西周的文字傳統;東方六國文字變化相對比較大。商代政治統一,文字使用地區比較集中;西周政治統一,所發現銅器大多數為周王朝貴族;所以這兩個時期文字形體比較統一。東周銅器屬于各諸侯國,開始時沿襲西周,后來形成各自的特色。這是一個西周到戰國的中間時期。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各自為政;文字應用多,使用者由貴族擴散到民間,基于以上因素,戰國時期文字形體歧異多,俗體使用廣泛。從地理和政治方面的原因,把時間上互有重合的秦系文字和六國文字分開各自成系統,也是考慮到了形體相對比較勻稱的緣故。因為六國字體多有異同,很難用哪一種字體來代表那個時代、壟斷一個階段。就字體來說,還是分別說比較清楚;就文字階段來說,還是統稱“戰國文字”為好。
總而言之,研讀了裘錫圭先生的《文字學概要》關于“漢字形體演變”的兩章內容后,認識到字體不等于文字的發展階段,字體是群體的書寫風格,是多種多樣的。字體有的具有替換性,有的具有并存性,但很少有嚴格對應的傳承性。也體會了《文字學概要》一書充實的內容和豐富的字料,并在裘先生深入分析、嚴謹論證的基礎上,得到了較為深刻的認識,再次學習了傳世文獻與地下出土文獻相結合的科學分析方法,受益匪淺!
參考文獻:
[1]裘錫圭.文字學概要[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第1版,2004第10次印刷.
[2]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第1版,1998第16次印刷.
篇2
“仆”的本意是“奴隸”。由“奴隸”變為“仆人”,后來古人對自己的謙稱也往往為“仆”,比如司馬遷說:“仆非敢如是也。”意思是說:“我不敢如此啊。”一位仆人社會等級低下,往往服駕車之勞役,所以駕車的人也可稱為“仆人”,比如《論語?子路》“子適衛,冉有仆”。意思是:孔子到衛國去,他的學生冉有替他駕車。
在此說明的是,以上的文字均是“W”的義項。另外,在古代還有一個“仆”字,這個“仆”字可不是我們今天的漢字簡化字。這個古代就有的“仆”字是向前跌倒的意思,比如《史記?項羽本紀》里的“衛士仆地”,是說衛士向前倒在地上。
現在還在用的一句“前仆后繼”,這里的“仆”字應該讀為p(仆),也可以讀為f(富),但不能讀作p (璞)。
是:“緊急時就用穿戴盔甲的戰士。”再比如《禮記?曲禮上》:介者不拜。”這個“介者”指的是披戴盔甲的人。
“介”字后來引申為“個”字講,比如:“一介行李”,也就是一個使者的意思,由“一個”之義,又可以引為藐小、微賤的意思。比如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稱自己是“一介書生”。
篇3
【關鍵詞】水文測驗水文資料整編 方法研究
中圖分類號: P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水文測驗是水文資料整編的基礎, 水文資料整編是對水文測驗成果的檢驗和總結。二者互相聯系,互相促進。本文對水文測驗與水文資料整編方法進行闡述,以期能為水文工作提供幫助。
二.水文測驗
水文測驗是水文工作的基礎,它的任務是進行定位觀測、 巡回測驗、 水文調查、整編和分析水文資料,為水利建設和其他國民經濟建設提供水文依據。水文測驗通常是指測量水文要素所進行的全部技術過程。其主要測量項目包括降水量、水位、流量、含沙量等。
1.考證資料
考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測站沿革的考證,測驗河段及其附近河流情況 的考證,測站斷面,測站以上區間主要水利工程基本情況的考證,基面和水準點,水尺零點高程的考證。
(一)水準點考證。水準點采用三等水準測量,水準測量記錄的小數位取至毫米。計算平均高差取至0.5mm。每一儀器站的觀測結果,應直接記人水準測量記載簿,并及時檢查前后視距不等差,同尺黑、紅面讀數差,同站黑紅 面高差等是否超過規范規定的限差,符合要求時,方可遷至下一儀器站。每測完一個測段,應即計算往、返測的高差,進行測量成果的評定。
( 二)水尺考證。一般水尺測量采用三等水準測量。不同的斷面當使用不同的水準點引測 時應注明清楚。水尺測量成果采用高程與去年相對照看是否一致,使用起止時間一 欄,應填制在 當年第一次測量欄后當某支水尺全年未使用填未用當某支水尺在水下未能測量時,填“水下未測”等。當水尺測量高程與原采用高程相差>10mm時,原采用高程不能再用,應重新測定高程并分析其變動原因、日期和性質。如水尺零點高程是突然變動,則應從突變之日起采用新測定的高程。如是漸變時,則須先判定開始發生變動的日期,然后按漸變原則,確定開始變動至本次測量期間各日的水尺零點高程。
(三)大斷面測量。一般大斷面測量采用四等水準測量,汛前應測至歷年最高洪水位以上0.5mm一1.0mm,漫灘較遠的河流,可只測至洪水邊界。有堤防的河流應測至堤防背河側的地面為止。其余各次只測至本年洪水位以上的大斷面或過水斷面。
2.水位觀測與分析
測流水位、測沙水位、大斷面測量時水位,開閘關閘前后按要求及時觀測水位,并記錄在水位記載本上。相鄰水尺比測讀數都應正確記錄。推流數據中與流量對應的時間、水位,最大、最小單沙節點的時間,應包含在水位系列中。觀測水位應隨時點繪在水位過程線上,以確認每次觀測水位的正確性,掌握流量、沙量等水文要素的測驗時機。要合理布設水位測次,控制住水位的變化過程,滿足日平均水位的計算要求。
3.流量測驗
平常要以常測法為主進行流量測驗,不要隨意減少測速垂線數和測點數,流速儀測點分布見下表,表中規定的測點數目,在一般情況下,只要水深足夠, 就不能減少測流時水深記載最好是實測的原則上不得借用斷面。特殊情況下借用斷面時應采用最新一次測量大斷面成果。
三.水文測驗研究的發展前景
水文測驗研究是一項艱苦的長期的任務。由于工程運行多年, 工程老化、 河道淤積嚴重、 河床抬高大大降低行洪能力等問題嚴重地擺在了面前。因此, 水文測驗、 水文系列資料分析研究, 今后顯得更為重要。目前, 水文的測驗設施條件等還很落后, 引進高新技術與先進設備使水文測驗實現現代化,科學研究向深層次發展是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1.水文現代化的發展趨勢
水文現代化應該從測驗現代化、 資料整編現代化、 資料管理查詢現代化、 資料分析現代化 4 個方面進行。
(一)測驗現代化。現代化測驗的發展方向是隨著傳感技術、 通訊技術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 自動化遙感測驗將進入水文領域。水庫泥沙測驗隨著電子經緯儀、 電子水準儀、 全站儀、 測深儀、 衛星定位系統等先進儀器和技術的逐步推廣應用, 將會產生根本性變化。
(二)資料整編現代化。水文資料整編現代化, 是以計算機為中心的水文數據處理。程序的編制使測站資料都可用微機進行解決, 數據計算、圖表制作、 關系點繪、 成果整理一整套水文整編工作用計算機自動整編已成為現實。
(三)資料管理現代化。資料管理已有飛躍式發展, 水文資料將進行全國性的水文數據庫聯網, 進入計算機存儲與交流的時代。 計算機管理水文資料將顯示出快速查詢、 錯誤糾正率高、 數據準確等優越性。
(四)資料分析現代化。資料分析要實現計算機分析的現代化處理方式已勢在必行。水文資料系列長達 40 余年, 對分析研究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價值, 在分析研究過程中, 大量的數據計算處理用人工進行無法想象, 而計算機處理大批量數據的功能會發揮出神奇的力量, 為分析研究工作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應。
3. 新時期水文測驗面臨的新問題及應采取的措施
(一)防洪工程的綜合治理,使水文要素產生了新的變化。 因此,水文測站要了解掌握流域內工程情況的變化,摸索河道行洪規律,采取相應的測驗對策;管理部門的有關科室要開展資料分析和研究工作,如水位流量關系的變化、 水位流量單值化的分析、 測流方式的精簡分析、 各種測流系數的試驗等。
(二)新技術的應用,對水文職工提出了新的要求。 遙測系統、 微機測流系統、 固態存儲、 超聲波水位計、 計算機網絡等先進技術的應用,對我們每一個水文人來說都是一種新的挑戰,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新的知識、 掌握新的技能,才能始終與社會發展同步。
(三)資料整編與測驗工作的脫節,難以通過資料整編指導測驗工作。 近幾十年以來,計算機代替了人工計算,整編工作的重點放在了對資料的校對上,缺少了對原始資料的合理性檢查、 流域內各觀測點的一致性審查,出現了個別站點資料不合理、 上下游水量不平衡的整編成果。 因此,要加強資料整編前后對觀測資料的合理性審查,通過水量平衡分析、 上下游流量對照、 降雨徑流相關分析等多種途徑,提高資料整編成果的質量和可靠性。
三. 水文資料整編研究
水文資料整編是水文行業最常規最基礎工作。水文資料整編既是采用科學方法和統一的技術標準與格式就對原始的水文資料進行整理、 分析、 統計、 審核、 匯編、 刊印和儲存。水文測驗及調研所收集的原始資料, 篇幅浩繁、 格式紛雜、 時間離散, 不能滿足國民經濟各部門對資料使用的要求, 只有經過整編,提煉整理成為具有足夠精度的、系統的、連續的水文資料成果, 才能便于其在水資源管理和利用、 水文預報、 水文計算、 防汛防旱、 城市建設等方面的應用。因此, 水文資料整編在水文工作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其程序有:
1.考證 查證和訂正水文測站有關水文測驗的基本情況,作為選擇整編方法和使用資料的依據。
2.定線 指按照整編需要,根據實測資料,確定水文要素間的關系曲線,作為用一個要素的資料去推算另一個要素的依據。
3.制表 按照統一規格編制水文年鑒的刊印底表。工作內容包括逐日總量或均值的計算,月、年總量、均值、極值的統計等。極值統計一般為挑選月、年最高最低或最大最小值。對降水量資料來說,還要統計不同時段(從若干分鐘到若干天)的最大降水量。4.合理性檢查 利用各種圖表來檢驗整理成果是否符合水文要素的變化規律,以便發現和處理差錯。這種檢查分為單站合理性檢查,如水位過程線連續性的檢查,本站水位、流量、輸沙率過程線對照,歷年同類關系曲線對照等;綜合合理性檢查如相鄰測站逐日降水量對照,上下游流量,輸沙率過程線對照,上下游干支流月、年平均流量或輸沙率的平衡檢查等。
四.結束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社會對控制水旱災害、 水環境監測與保護、 水土保持與生態、 水資源管理等方面要求越來越高, 這就要求我們水文工作者對工作有更大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我們要扎實工作, 從最基礎的測驗整編入手, 為水文事業作為一個行業走向社會、 促進水文又好又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任星紅,曹建智,朱鳳舉;水文測驗與水文資料整編方法的研究[J];吉林水利;2000年05期
篇4
關鍵詞:圖形符號;“卍”字紋含義演變0引言
“卍”字紋作為我國一種特殊的文化語言,一種時代的符號,在每一個不同的階段都有不盡相同的表現方式,并且包含了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美好的寓意。而在日益發展的今天,對中國“卍”字紋樣內涵進行研究和探討,不僅僅有利于提升作品的文化底蘊,更有利于設計過程中靈感的迸發。
1中國“卍”字紋的起源
“卍”字紋的起源眾說紛呈。西方的一些學者認為最早的“卍”形文紋飾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紀,見于埃及第十二王朝時期的域外的塞浦路斯和卡里亞陶器殘片上。早在歐洲的青銅時代,幾乎所有類型的“卍”形紋飾就遍布歐洲各地了。在亞洲,印度的“卍”形紋很早就出現了,并且多為標準的“卍”形。有些研究學者曾一度認為“卍”形紋飾通過印度佛教傳入中國的,但是根據我國的考古發現,在中國境內出現的“卍”形紋可以追溯到距今約4000多年的馬家窯文化時期,佛教則是在東漢時期才傳入中國。由此可以見,“卍”形紋在我國存在歷史悠久,隨著佛教的傳入和時代的演變,“卍”形符號在中國各個領域的流行和使用變的普遍了,陶器、銅器、金銀飾品、織錦漆器、家具門窗上比比皆是這種符號。神秘的“卍”形紋逐漸拋開原本濃厚的宗教味道,越來越偏向人們所給予的吉祥寓意,慢慢演變成審美成分濃厚、成為民族傳統紋飾的審美對象了。
2“卍”字紋概述
“卍”讀wan,原為梵文。大乘佛教認為它是釋迦牟尼胸部所現的瑞相,小乘佛教認為此相不限于胸部。在佛經和佛寺中,右旋“卍”字亦傳寫作左旋 “卍”。唐慧琳《一切經音義》等認為應以右旋(蛹)為準。在《辭海》中“卍”條有解釋:“古代的一種符咒、護符或宗教標志,通常被認為是太陽或火的象征。”梵文作srivatsa(室利靺蹉),意為“吉祥海云”。而在學術界,“卍”字紋也有象征太陽或火,氏族圖騰、生殖崇拜等特殊含義。
3我國“卍”字紋的象征含義演變
“卍”字紋除了普遍存在于宗教領域,在我國的不同時期、不同文化中都具有不同的象征含義和不同的式樣、變體。
(1)不同朝代的“卍”字紋。1)魏晉南北朝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不安。佛教因為其獨特的教義大大滿足了當時歷史背景下的中國人民的精神需要,也給予了由上至下各階級人們極大的心靈慰藉。從而使作為佛教吉祥標志之一的“卍”形紋,漸漸從單純的裝飾紋樣隨著佛教的深入人心而逐漸被老百姓所熟知。例如洛陽龍門石窟南壁比丘法生造像的胸前寶珠上,就在其中心位置雕刻了“卍”形。由此說明,這一時期,我國“卍”字紋的運用是比較廣泛的,但比較單一多用于佛教的吉祥標志。2)唐宋時期。中國晚唐和五代宋元時期,“卍”字紋得到了全面的發展,正是由于佛教的逐漸深入民心,“卍”作為佛教的瑞相之一也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它被逐漸地運用在日常所能見到或人們所能夠觸及的領域,如:建筑、器物、織物等。武則天時期將其稱之為“萬”,并寓意為“吉祥萬德之所集”,寓以“萬德莊嚴、功德圓滿”之意。到了中晚唐時期,隨著人們對佛教思想的信奉,此紋飾應用于銅鏡的裝飾紋樣“卍”位于銅鏡背面的以鈕為中心均勻分布,此造型簡單,裝飾簡樸,反映出晚唐時期人們對“卍”字紋的鐘愛之情。五代宋元時期,經濟的逐漸發展,皇室成員對美術方面尤為鐘愛,士大夫文人之風已作為這一時期的主流文化,以一種崇尚天真清新的風格為主,托物言志,借物以抒情。3)明清時期。“卍”字紋作為吉祥圖案中的一員,在明清時期迎來了它的鼎盛時期。“卍”字紋在這一時期的有著豐富變化,延伸出一些不同的表現方式,“卍”四端作四方連續展開,形成連綿不斷的錦文,俗稱“萬不斷”或“萬字不到頭”,取長久不斷之吉祥寓意(見圖1)。明代的各朝皇帝王,大多提倡信奉佛教“卍”作為佛教的祥瑞標志,“卍”字紋作為一種吉祥圖案自然受到統治階級的青睞。明代的漢族官服中也時見
“卍”字紋樣, 以示當官的威嚴。到了清代,隨著城市以及商業經濟的不斷發展,使得這一紋飾得到更為豐富的變化,廣泛且大量的應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甚至達到“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卍”紋也就代表著皇權至高無上,萬古永駐。
圖1(2)不同民族的“卍”字紋。在我國的很多少數民族中,“卐”字紋被認為有吉祥幸福之意,更是以“卍”字紋為骨式,創造了無數回旋形的圖形。有的叫“推磨式”,有的叫“喜相逢”。也有將“卍”字紋構成帶狀的二方連續,和塊狀的四方連續,便成“卍字流水”和“卍字不到頭”,既有連綿長久之意,又含有濃濃的吉祥意味,在傳統裝飾紋樣中多用作圖案的地紋。而在中國宗教信仰濃厚的藏區,“卐”字符是代表著太陽的。太陽神是藏族人信仰本教中最偉大的神靈之一,因此,“卍”字紋在藏族文化中常與日、月、火的紋樣連用, 作為一種護符、符咒的標志。“卍”符號的變形符號藏語稱“雍仲嘎奇”,有堅固不變之意。傳統的藏民穩重、平靜祥和、喜愛安穩,這些特質與當地的信仰崇拜和“卍”字紋的含義也有著密切的關系。不管是最原始的本教或是后來的藏傳佛教“卍”字紋都一直存在于其中。在藏民的心中它是最美好的祝福,雖然是簡單的符號,在藏民看來它被佛賦予了靈魂,人們將它視為最吉祥的事物。每當有隆重節日的時候,藏民要在自己的門口,用白石灰畫上“卐”字符,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人們對家人鄰居美好的祝福。“卐”字符出現在藏族婚禮上,展現出了人們對審美、宗教情感的融合。很多藏族女人頭上佩帶的辮筒、腰帶上掛的荷包等,都繡有“卐”字紋或者衣服上、腰帶上、袖口上、領子上、鞋幫上、襪墊子上、襪留根很多人們所有的必需品上很多都繡有“卐”的變體。它象征“永生”“長存”“吉祥”。在藏區,“卍”字紋不僅是藏民心中信仰的宗教生活的一部分,早已融入藏民的社會生活中與他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4結語
總而言之,中國“卍”字形的文化符號包涵了獨具特色的審美特征,了解“卍”字紋由簡到繁、由單到雙、由方變長、由方變圓、方圓結合的不斷變化形象特征,并將其熟練的應用與我們的設計中,無論對于初學者,還是資深設計師都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世界變化萬千,只有先“傳承”,才能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創新”效果,設計亦是如此,掌握“卍”字紋的多種含義,并靈活運用,才能夠設計出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從而豐富和美化人們的生活。參考文獻:
[1] 田自秉,等.中國紋樣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吳山.中國歷代傳統紋樣[m].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
[3] 宋丙玲.淺談中國的 “卍”字紋飾[j].四川文物,2006.作者簡介:謝璇(1990—),女,湖南婁底人,湖南省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1級研究生在讀。
篇5
突然,一道閃電劃破天空,接著一聲震耳欲聾的“鑼”聲響徹云霄。
戰斗打響了……
這一刻,海燕回頭看了看他的“家人”
海鴨——他的弟弟。面對困難,海燕從它的眼中看出了恐懼。“你雖有翅膀,但你卻不能振翅高飛;你雖能鳴叫,但卻吟不出慷慨激昂的旋律。風暴的來臨奪去了你平時的威風。以前你既能在海中戲水,又能在陸上逍遙,可謂神通廣大。但為什么此時的你卻是如此的懦弱!如此的不堪一擊!”
這時,海燕又望見了企鵝——他的哥哥。“哥哥呀!身軀龐大能如何?氣力無窮又怎樣?還不是與弟弟一樣的軟弱無能?假若風暴是獵人,那么你們就是一群等待虐殺的綿羊。沒有思想,沒有抵抗,只有束手就擒,猶如手中的傀儡,行尸走肉一般。”
篇6
【關鍵詞】粒子群算法;邊界問題;群體智能優化算法
0 引言
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縮寫為PSO,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進化算法。它是Kennedy和Eberhart受人工生命研究結果的啟發、通過模擬鳥群覓食過程中的遷徙和群聚行為而提出的一種基于群體智能的全局隨機搜索算法,1995年IEEE國際神經網絡學術會議發表了題為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的論文,標志著PSO算法誕生。[1]該算法具有很好的生物社會背景,對非線性、多峰問題均具有較強的全局搜索能力,在科學研究與工程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應用。[2]
在粒子群算法的進化計算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被搜索空間邊界約束的情況。邊界問題理論上并不會對粒子群算法的造成巨大的破壞,但在實際應用中卻會造成計算資源的極大浪費。同時,在有限的進化次數限制下,會對算法效果產生較大影響。
本文就粒子群算法的邊界問題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決方案以供參考。
1 粒子群算法原理
粒子群算法最初是受到飛鳥集群活動的規律性啟發,進而利用群體智能建立的一個簡化模型。其生物學模型主要源于生物學家Frank Heppner提出的鳥類棲息模型。[3]社會心理學研究成果揭示了社會性群體中的個體之間會發生信息交流,并產生趨同認知。以鳥群為例,每只飛鳥之間會通過聲音或動作交流其個體的認知信息,同時,獨立的飛鳥個體會趨向于跟隨群體的大方向飛行。這樣,每個個體就會在自身經驗的基礎上,獲得了群體的經驗知識,增加了覓食的成功率。如果將每只飛鳥作為一個智能計算體(agent),將這樣的一組智能體作為族群,用計算機來模擬其覓食過程,就構建了基本的粒子群算法思想,而所謂食物就是算法的目標函數。這樣的基本粒子群算法也被稱之為鳥群算法。
在粒子群算法中,每個粒子都是一個智能體,具有以下幾個功能:
1)運動功能:能在計算空間中自由運動。
2)判斷功能:能判斷自身的適應度。
3)記憶功能:能記憶自身的歷史經驗。
4)交流功能:能和整個群體交流各自的經歷。
這樣的粒子集合就構成了粒子群,該粒子群是一個智能體的群落,同時具有個體不具備的群體智能。
其中vij(t)代表第i個粒子在第t次進化時的速度;xij(t)表示第i個粒子在第t次進化時的位置;pbest,ij(t)是第i個粒子的個體歷史最佳值;gbest,j(t)是群體歷史最佳值;w是粒子運動的慣性因子;c1是自身記憶影響因子;c2是群體影響因子;r1j(t),r2(t)是隨機因子;i是粒子序號;j是計算空間的維度序號。
2 邊界問題的產生和分析
由上一章節可以看到,基本粒子群算法兼顧了種群中每個粒子的慣性、自身經驗和群體經驗,在進化計算過程中模擬了鳥群覓食的社會性群體機制,達到了全局搜索的目的。但是在實際應用中,有一個情況不可忽略,那就是實際問題的搜索空間一般都是是有界的,也就是說群體是被限制在了一個封閉的空間中,單獨的個體并不能任意運動。當單個個體突破了空間界限的限制,就會給算法結構帶來破壞,造成以下一些問題:
1)適應度函數失效:超出適應度函數的定義域,導致判據失效,得到錯誤的結論。
2)解區間錯誤:在搜索空間之外,無法得到有效解。
3)計算資源浪費:在搜索空間之外不會得到有效經驗,也不會對群體知識進行改進,這樣的計算完全是浪費。
4)延誤進化進程:粒子個體在走出限制空間之后,由于慣性原因,會在錯誤的空間產生滯留,嚴重影響算法收斂速度。
針對這樣一些問題,在算法上有必要增加一定的機制加以限制,使粒子的運動限制在搜索空間范圍內,增加算法效率,改善優化搜索效果。在實踐過程中,筆者發現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式對算法加以改進:
1)增加搜索空間外的適應度定義,可以將該區域的適應度設為最小值。這樣,可以依靠粒子自身的智能回歸正確的空間。
2)當粒子運動到空間邊界時,強制該粒子停止運動,當前速度置為0,粒子的適應度用當前所處的邊界位置計算。
3)將空間邊界設置為反射面,當粒子碰撞到空間邊界時,就產生反射作用,讓粒子根據一定的機制反彈回原空間,并保持一定的速度。
以上幾種方式從不同的的角度來處理粒子群算法的邊界問題,各有優缺點。
增加適應度定義的方法可以保持粒子群算法機制上的完善,充分發揮粒子的智能和自主性。但是這樣會犧牲一部分算法效率,也就是犧牲掉粒子自主糾錯的計算時間。強制粒子停止的方法可以最大化的節約邊界問題的錯誤糾正時間,但是,粒子一旦停止后,就會喪失原運動過程的慣性體系,影響種群的多樣性。讓粒子反射的方法可以杜絕邊界問題的產生,同時,也有利于保持種群多樣性。但是反射過程的運動計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計算時間消耗。
3 結語
通過上述研究可知,粒子群算法是一種優秀的群體智能優化算法,它機理清晰,應用廣泛。粒子群算法的邊界問題影響到算法的效率和最終結果,必須加以重視。在實際應用中,采用適當的方法可以對邊界問題加以處理,使算法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Kennedy J, Eberhart R.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C]//Proceedings of the 4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Piscataway: IEEE Service Center, 1995:1942-1948.
篇7
『第一滴淚』№1——為什么要離開
當我寫完《朋友,我們的友誼會永恒》這篇作文之后,我一直在思考這么一個問題,同樣這也是落櫻問我的一個問題:我為什么要離開?難道就是因為和凡凡、幽幽她們吵架、動氣了嗎?還是真的因為小荷的改變才離開的?
之后我才明白我的離開根本沒有任何的意義。比如說我是因為和幽幽她們吵架,為什么解決問題才離開的。之后發現:我的離開又能解決的了什么問題呢?難道就因為我的離開,幽幽凡凡就能不再生我的氣?不可能,她們生我的氣,完全是因為我個人的問題,并不是我離開就能解決的。如果說我是因為小荷的改變才離開。這也不對。其實小荷每天都在改變,為什么之前我可以接受小荷的改變,但是之后就不可以接受了呢?完成是因為我想找個借口離開小荷。既然兩個理由都行不通,那我為什么還要離開?這時,我流下了第一滴淚。
『第二滴淚』№2——說出去的話能不能收回
自從我發除了那篇作文后,我一直在想說出去的話還能收回么?可是,說出去的話如同潑出去的水。又怎么能夠收回呢?后悔,真的好后悔。為什么我要離開小荷?小荷哪里對不起我了?如今的小荷和過去的小荷又有多大的區別?難道想網站更新了一下,就不是網站了?為什么我一定要堅持離開?有好朋友不好么?郁瀠第一次來小荷的時候,一個人都不認識。感覺好寂寞哦。還好我認識了月雨,要不然我真不知道我在小荷怎么生活下去。郁瀠真的很害怕寂寞。。離開了小荷,那些小荷群就留不下我了。沒了小荷朋友,沒了小荷群,我又能在那里生存?離開了小荷,就再沒有一個地方能留下我了。
孤獨的我,一個知己的朋友都沒有。一個能留下我的地方也沒有,那我在世界上活著又有什么好玩的呢,于是我有點想改變這個事實的欲望。我想放棄離開小荷的念頭,畢竟我做不到離開小荷。
『第三滴淚』№3——居然離開,重新來過
想來想去,郁瀠做了最后一個決定。換一個人,重新來過小荷,說不定能交到更多的朋友,也說不定,大家可以把原來的心媛忘記。讓郁瀠替代。雖然我也很舍不得放棄心媛這個“稱號”。但是我沒辦法。心媛一定要離開,因為心媛答應過香香的,要離開的。郁瀠真的很羨慕珍珍,她離開沒有一絲猶豫,說離開就馬上離開了,那是如此的果斷。哪像我。。那么喜歡猶豫,到了最后也不知道該怎么辦。
篇8
她熱情的問我,
想變點兒什么?
我想變一棵大樹,
給人們帶來新鮮空氣。
我想變一輪太陽,
給人們帶來光明。
我想變一只青蛙,
給農民伯伯除害。
我想變一只小鳥,
在空中自由的飛翔。
我想變一朵鮮花,
我想變一副副美麗的畫。
最后,
我看見一望無邊的夜空,
真想變成眨眼的星星。
睡在月亮婆婆的懷抱里,
聽月亮婆婆講好聽的故事。
風姑娘來了,
在夜空中跳舞。
篇9
關鍵詞:非線性編輯;節目制作;系統構建;數字影視
0引言
在20世紀后期,隨著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非線性編輯被廣泛應用于影視的后期制作。非線性編輯主要指以各種類型計算機為中心構成的視音頻信息編輯工作;是指將節目采集到計算機后直接從計算機的硬盤中以幀或文件的方式迅速、準確地存取素材進行編輯的方式;是能夠隨機訪問任意素材,不受素材存放時間、區間限制的編輯。從廣義上來說,數字影視節目的非線性編輯技術可以包括:視頻素材的獲得、視頻對象的合成、視頻素材的編輯、視頻特技的生成、繪畫和顏色調整、字幕的疊加等六個方面。在非線性編輯系統中,最為重要的是加入了動畫模型、數字特技和多層合成等功能,從而使得非線性編輯系統成為影視制作者充分發揮其創造力和想像力的技術平臺。
非線性編輯系統主要應用于廣播電視及各類廣告制作單位。它主要是由計算機平臺(含視音頻處理卡、專業顯卡、三維特技卡等)、大容量的高速硬盤、音視頻輸入輸出設備、監視器等硬件設備,并配以相應的非線性編輯軟件組成。
1.1系統硬件20世紀90年代中期,非線性編輯開始在我國出現并得到應用。在非線性編輯系統中,最本質的一點是系統處理的是數字信號,如非數字信號輸入系則需進行A/D轉換,采用數字技術存入計算機硬盤中,并利用節目制作編輯軟件在計算機上進行運算、操作。由于非線性編輯系統數據硬盤的存儲容量有限,而非壓縮的廣播電視信號數據十分龐大,如果采用QPSK調制,所需傳輸帶寬在100MHz以上,故應根據圖像質量需求對原始信號進行相應壓縮。壓縮比越大,可輸入的圖像信號越多,但圖像質量也就越差。
1.2系統軟件非線性編輯系統的軟件為非線性編輯系統提供GUI(圖形用戶界面)和網絡骨理等功能,也可用來完成視頻剪輯、字幕疊加、三維動畫、數字特技、音頻制作、顏色渲染等復雜編輯工作。現在世界上非線性編輯軟件種類很多,依其功能可以把它們分為兩類:第一類:專用型軟件,針對硬件的設置而專門開發的,它們可以直接調用非線性卡內設置的硬件特技或專門的特技卡內的硬件特技而形成實時特技或短時間的生成特技,從而大大加快了節目的編輯速度。第二類:通用型軟件,通用型軟件大都不能直接與非線性編輯板卡掛靠進行輸入輸出,但可以對已進入了硬盤陣列的視音頻素材進行加工、處理和編輯,或者制作自己的二維或三維圖像與那些視頻素材合成,再由輸入輸出軟件輸出。
2.1視頻素材的獲得三維掃描儀或攝像機將不同角度拍攝的物體照片作為三維模型參數輸入到ImageModeler軟件中,該軟件會通過計算得到物體的多邊形網格框架;然后用戶根據此框架制作出三維模型;在三維模型建好之后,光學捕捉系統(MotionAnalysis)從實際拍攝的場景中提取出運動參數,輸人到MatchMover軟件從而實現三維動畫的效果;最后,為了使效果更逼真,采用PhoenixToolsforMAYA軟件對整個動畫進行渲染。
2.2視頻圖像的合成數字視頻包括以下4個方面的技術:
2.2.1多層疊加將多層視頻對象(圖像、文本、圖形和動畫等)疊加到一起,疊加方式可以是不透明或部分透明。在多層疊加中,每一層視頻對象的優先級別不同,屏幕上顯示的最外一層的優先級別最高,越往里優先級別越低。每層視頻對象還可進行各自的特技處理,如旋轉,縮放,濾波等。
2.2.2色鍵色健效果首先是將前景中的視頻對象從某一單色中摳出(一般為蘭色),這一過程稱為遮罩(Mask)生成過程。在遮罩上,視頻對象內部各像素a=1,外部各像素a=0,通過a值將前景和背景合成,在a=1處顯示前景中的視頻對象,在a=0處顯示背景,從而產生將前景中的視頻對象摳出和背景合成的效果,這一技術可用于虛擬演播室。
2.2.3外鍵用于選擇視頻圖像的某一部分進行疊加。此時將遮罩單獨存為一個圖像文件,并將該圖像作用到任意視頻圖像上,然后選擇a值,在a=1處顯示一個視頻圖像,在a=0處則顯示另一個視頻對象。
2.3視頻素材的剪輯和視頻特技的生成采用非線性編輯軟件,可以對視頻素材進行剪接、劃像、移動、替換、插入和覆蓋等操作,在此過程中,制作人員可以根據需要加入視頻特技。最常用的視頻特技有淡入淡出、劃像,飛像,卷頁,翻頁等。隨著計算機圖形學的發展,三維特技也越來越多地被采用。它主要是通過模擬自然的光照,采用表面陰影法、透明、光線追蹤等方法,產生圖像的紋理,從而使二維的圖像產生三維的效果。
2.4顏色校正和字幕疊加顏色校正即對數字圖像的色度信號進行處理。字幕疊加則分硬件和軟件兩種方式。軟件字幕是利用作圖軟件的原理把字幕作為圖形處理,將其調入編輯軌對某一層圖像進行摳像貼圖,完成字幕功能;硬件字幕通常由一個圖形加速器和一個圖文幀存組成,圖形加速器主要用于對單個像素、專用像素和像素組等圖形部件的管理,它具有繪制線段、圓弧和顯示模塊等高層次圖形功能。疊加字幕的過程是將漢字從硬盤的字庫中調到計算機內存中,以線性地址寫入圖文幀存,經屬性描述后輸出到視頻混合器中,將視頻圖像合成后輸出。
2.5數字視頻的輸出目前的非線性編輯軟件都是在數字視頻無壓縮的情況下進行處理的,數據量巨大。因此,很多非線性編輯軟件都具有視音頻壓縮編碼功能,將經過編輯的節目快速壓縮為MPEG-1/2/4,M-JPEG等編碼格式輸出,從而大大降低了存儲的數據量,以適應不同場合的應用。
演播室制作中涉及大量對編碼壓縮節目的處理,如不同節目間的拼接,在畫面上加字幕、臺標等效果。目前,由于演播室非線性編輯系統多采用對沒經過壓縮的視頻信號進行編輯的方式制作節目,這就需要在存儲的壓縮圖像和編輯非壓縮圖像之間進行格式轉換。不僅增加了計算量,還會導致由于編解碼和量化而產生的圖像降質。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需要考慮直接在壓縮域對數字視頻進行編輯,從而加快電視節目的制作、分配、存儲、傳輸和播出一體化的進程。
4結語
數字化電視系統發展的步伐日趨加快,計算機技術逐步滲透到廣播電視的各個領域。非線性編輯技術經歷了多年的發展,其軟硬件技術日趨成熟。既能滿足高端的電影特技制作逼真炫目的需要,又能滿足低端的新聞剪輯制作。非線性編輯系統功能將更加完善,在廣播電視行業占據的地位也會越來越重要,作為一項朝陽技術,其應用一定會迎來一個輝煌時代。
參考文獻:
[1]倪強,周磊,張文軍.數字影視的非線性編輯及其技術研究[J].電視技術,2005,(07).
[2]丁海林.非線性編輯網絡系統的關鍵技術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05,(10).
篇10
許慎在《說文》中講道:“宋,居也。”可見“宋”字的本義與“家”字的本義是相似的,都是指人居住的地方。后來,“宋”字的本義消失了,被借為國名,開國君主是商王紂的庶后,建都今河南商丘一帶。再往后,還有北宋、南宋等朝代。現在大都作姓。近代,“宋”還是拉丁文souns的音譯。是響度單位。1宋等于1000毫宋,1毫宋約相當于人耳剛剛能聽到的聲音響度。
這個“定”即是“安定”的“定”字。①是甲骨文的字形。其外部表示房子,房屋。人有其居,表示“安定”、“安居”之意,可見“定”是個會意字,室內的上部一個為“口”下為“止(腳)”,這個“止”其實就是個“正”字。“正”字的含義就是腳根站得端正,不偏不歪,在房屋內不偏不斜即表示為“安定”或“定居”之義。②是金文的字形。原來甲骨文字形中的“口”衍變成了實心的,但其義未變。③是小篆的字形。這一改,什么都清楚了,你們看:室中是不是一個“正”字?④是楷書的字形。但下部的“正”字變成了“疋”。但其義仍未變。
由“定”的本義后來又引申出“決定”或“肯定”,如“吾慮不清,則未可定然否也”。意思是:我還沒有想清楚,還沒有肯定是否可以。
“定”字的詞義還包括:①一定:必定。②究竟。如“不知花定有情無。”意思是不知到花開時究竟是否真有此情此意。③約定,如定婚、定貨。④還有留:止之意。
這個“宜”字就是大家隨口都可以吟誦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一詩句中的“宜”字。“宜”字是個象形字。①是甲骨文的字形。外形好似古代祭祀用來盛裝祭品的一個容器,也是禮器,在商周時期禮器都是以青銅制作的,其規格、用途、制式十分嚴格。在這個容器中間的兩個“A”形狀的符號表示祭品(如牛、羊等)。②是金文的字形。稍有變化,但其義未變。③是《說文》一書中“宜”字的寫法,原來表示容器的外形變成“宀”頭,很像一個罩子。這也對,表示祭品放在一個平盤式的容器中上面有個蓋子。④是小篆的字形。更簡單了一些。⑤是楷書的字形。
《尚書?秦誓傳》中指出:“祭社曰宜。”“宜”本為牲畜祭品,祭品是美味佳肴。后轉為祭名。《詩經》中的“與子宜之”意思是:給美味佳肴,在這里,“宜”即是肴。后來,又由合乎口味的美味佳肴引申為“合適”,又由“合適”引申為“應該”,如諸葛亮《前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也就是講不應該過分地看輕自己。
“寶”字最早是個會意字。①是甲骨文的字形。外部表示一所房屋,屋內有“貝”和“王”。“貝”是表示“貝幣”(遠古時期人類最早使用的貨幣),有“貝幣”就是有錢,有寶貝;而“王”表示王權,這就是講,在當時有“貝”有“權”是最寶貴的。②是金文的字形。在甲骨文的字形中又增加了“杵”和“臼”之類的“舂米”用具。這說明,在遠古時期人們同時也把必需的生活用品視為“寶貝”。③是小篆的字形。把金文中的“杵”和“臼”變成了“缶”字,意指一種容器。④是楷書的繁體字形。⑤是楷書的簡化字寫法。
“寶”字的含義很簡單,也很清晰。“寶”字的本義就是“寶貝”。古時金銀錢幣都稱為“寶”,如“元寶”、“通寶”,自古以來“寶”字都是用來指很貴重、很稀少、很難得、很珍愛的物品。
“實”是個會意字。①是金文的字形。其上部表示房屋,下邊表示屋內的有一貫貫“貝(錢財)”。②是小篆的字形,與金文相似。③是楷書繁體字形。④是簡化字。
許慎在《說文》中講道:“實,富也。”“實”字的本義應為“充實”。你們看金文的寫法,家中有一貫一貫的“貝幣”,家中這么有錢,心中能不踏實嗎?能不充實嗎?《商君書》中的“倉、府兩實,國強,”意思就是講:糧倉和錢庫都很充實,那么國家一定強盛。因為果子總是飽滿的,所以由“充實”又引申為“果實”,“種子”;又可以引申為“真實”、“不虛”,如《漢書?司馬遷傳》:“不虛實,不隱惡,故謂之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