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教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6 13:36: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德語教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德語教學論文

篇1

【關鍵詞】語文教學 教法與學法

序言:著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也說過,:"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學生學"是當代教育論的一個著名論斷,是素質教育中的一個全新的"教學觀"與"方法論",符合我國的教育的戰略方向。

一、教師要有科學的教法

新課程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式,但并沒有否認傳統的啟發式、講授式教學,,這仍然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只是以往的教學方式太單一,死板,不能滿足不同特點、不同學生發展的要求,同時約束了學生思維的發展。當然,任何教學方式本身都不是萬能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壞方法,它的功效發揮取決于多種因素的和諧,所以要克服形式主義。教師的教學方式在新課程教學中是否適用,一要看是否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三要看是否與教學內容的性質相符;四要看是否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五要看教學技術手段的使用是否得當。所以,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揚長避短地將各種教學方式有機融合。語文教師要做到科學的教法有兩個重要的基礎,首先要具備較強的一般能力,包括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聯想和想象能力,一般能力強,才能有好的教法運用與語文教學實踐中。一個教師要使自己的方法得當,還必須具有較強的特殊能力,特殊能力強,方法才能優化,成功才有保證。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最重要的應該是具有閱讀、寫作的基本能力技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品位。除了具備這幾種能力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發揚民主,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做到平等、民主,把情感交流當做課堂教學和諧統一的溶劑,要打破教師和教材的框框,師生之間進行積極的雙邊活動,構建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教師要教給學生學會聯想,推理和發現,還要善于用眼神、微笑等身體語言傳達對學生的愛,激發他們的熱情和求知的欲望。

二、學生要有高效的學法

從語文學科的性質、語文教學的特點中我們可以看到,最需要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自主學習是指:建立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我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我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我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我堅持學"。在自學感悟的基礎上達到知識的掌握,這種能動式學習不但使學習過程有效,而且使學習者本身主動而建立自信。

我總結出學習語文的一般方法來指導學生學習。這些方法是:

1.重在學生自己對語言、對生活的感受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中,學生不能讓教師牽著鼻子走。教師只能起點撥、啟發、梳理、指導的作用,一字、一詞、一句、一文都要由學生自己去反復體味之后才能靈活運用。

古人云: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只有經過自己反復的吟詠、朗誦溶入情感,感受會較深刻。,才能提高對語文的感悟。語文課因其知識面廣,頭緒多,特別需要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分析、結合、整理、匯總。

2.重在學生平時的有心積累,檢查復習時的總結提高

語文知識,字、詞、句,是以系統的完整的同一的形式存在的,而更多的卻是以不系統、不完整、不統一的形式存在的。語文能力也一樣,這就要求學生平時要有意識地留心積累。積累應是經過思考,心有所得之后的積累,不是隨意的積累。要在思考中閱讀,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寫作,在寫作中思考。讀寫要字字留意,句句關心。

3.要關心生活、體驗生活,關心社會、關心世事語文從生活中來,同時為生活服務、為社會服務。離開了生活、離開了社會,語文就成了無源之水,會逐漸枯竭。

4.培養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法學習是要循序漸進的,對任何學科的學習,對于其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學習,都是要循序漸進的;不循序漸進,基礎打不好,煮夾生飯,到頭來還要重煮,還要從頭學起,那只會費時費力。

5.做到新舊聯系,溫故知新

各門知識、各種能力都從初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自成為一個系統。人們要從各門知識自身的前后聯系中去掌握它,要從各種能力的基本能力與復雜能力的聯系中去掌握它。這就需要樹立新舊聯系的學習觀念,需要樹立溫故知新的學習觀念。

三、教法和學法要有機統一

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必須采取與之相適應的方法。一般來說,教法和學法是不能分割的。教法中包含著學法,學法里體現著教法,二者共處于教學過程之中。但是,教法和學法又是兩個不同的教學主體,所以它們彼此又具有相對獨立性,不可相互代替。

因為教學過程中的兩個主體--教師和學生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同的,前者是主導,后者是主觀能動性。教師的主導作用決定了"教法"改革的重要性。應試教育把學生看作接受知識的容器,教法采取注入式;而素質教育把學生看作教學的主體,教法采用啟發式。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要求教師的教法必須改革。

教學方法是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辦法和措施。它是教師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和素養的重要手段。教學方法和學生學法是有機統一的,這一點是現代教學方法區別于傳統方法的最大特點之一,我們的有效課堂均需寓學法于教法之中。

篇2

1.1通過生活實踐開展教學知行合一是我們教育教學工作者追求的最高目標,知識來源于實踐又作為理論指導實踐。教師可以根據生活中的實例創建場景,對學生進行教學。比如對公民依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知識時,可以設置一次模擬的選舉。首先把選舉的相關程序教授給學生,然后根據規程組織學生進行選舉活動,最終得到選舉結果。通過模擬選舉這個過程,使學生參與到知識體系的構建中,通過不斷的討論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教師要適時的進行引導,以更好地完成教學。

1.2通過表演藝術形式開展教學小品、話劇等表演形式是情景教學開展的一個重要方式,由于其趣味性而深受學生的認同。學生通過親身扮演角色,可以更好地對課本的知識進行消化吸收,使其真正成為自己知識體系的一部分。在課堂上表演小品或話劇,學生不僅能夠很好地把知識貫穿其中靈活運用,也鍛煉了其綜合能力。這樣,就能使學生更加愿意接受原本在課本上枯燥無味的知識,并且有深刻的體會并運用自如。

1.3通過語言描述開展教學語言描述是知識傳授的最基本方式,教師通過使用生動的語言、真切的表達來向學生傳達信息。使用語言,提高了學生的感知效應,使其主觀情緒的調調動,并且使他們身臨其境,進入教師想要設計的情景中。

1.4通過音像圖畫開展教學音像和圖畫所蘊含的信息豐富,可接受程度高,給人以美感,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并提高興趣。使用多媒體教學,能夠吸引學生很快進入到課堂當中,使其在觀看過程中直觀的接受多媒體資源所傳遞的信息,有利于情景的創建和學生的切入。

1.5通過典型事例開展教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近期眾所周知的事例,對學生進行舉例教學,并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將知識穿插其中。在對事例的列舉和討論分析中,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所教授的知識,對現實中發生的事例進行討論,并引導學生們提出不同的意見,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只做適當的點評。

2.情景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2.1理論聯系實際中職德育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我們現實生活息息相關,高質量高水平的教學一定要做到教學情境的來源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符合、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有較好的融合。教師在施教過程中必須重視德育在學習和生活中的運用,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并激發其學習的與知識的積極性,讓知識成為工具,提高學生學習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

2.2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傳統德育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教授者,卻只能向學生灌輸僵硬的知識,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危害很大。情景式教學要求教師充當課堂的引導者、組織者,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發揮其主動性、創造性。使學生由被動消極的接受者,成為主動的知識的構建者。

2.3開放教學資源,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新的教育教學課程改革要求教學過程中對教學資源的開放,這推動了情景教學法的發展,為學生的互動交流搭建了橋梁。教師在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上要保持高度的開放性,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要充分考慮,給學生創建良好的交流環境,使其在開放的環境下積極探索。在問題設計上,保持問題的開放性,盡量避免給出是非評判,給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自由發揮,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表達自己的觀點。

2.4發揮積極性,鼓勵學生自主創建情景學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體,為了實現真正把學習的主動還給學生,教師不能完全包辦教學情景的設計。應該鼓勵學生積極才遇到情景的創建上,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增強學生的參與度,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與學生進行愉快地交流,使情景的創建更加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并且情景中也體現了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3.結語

篇3

一、利用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愛科學教育

在數學教材中有許多情境圖片、應用題等資料,在實施德育教育時,我便根據其內容來滲透德育。如:在教學方向與位置時,我告訴學生: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針是司南。而司南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在課程的不同時刻,滲透文化教育,以此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為之奮斗的動力,進而實現雙重教育的目的。再如:回收10噸廢紙能生產再生紙800千克,這就相當于少砍18棵大樹。如果我們學生每人每個月回收2千克廢紙,那么一年每人可以回收廢紙多少千克?照這樣計算,我們全班同學一年回收的廢紙大約有1噸嗎?如果按我們一個班級的同學一年回收一噸的廢紙來計算,我們全校30個班一年回收的廢紙大約相當于砍多少棵大樹?通過啟發、感悟、計算,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這樣不僅生動了課堂教學,還在理性的教學中實現德育的浸染。

二、利用教材與生活實際更好結合

數學在我們生活中常常會用到,它與我們的衣食住行聯系非常緊密。它甚至在科學、建筑、醫學等方面也廣泛應用。在數學課上我請同學們結合實際來說一說數學的作用,這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從而更加積極地加入到課堂學習中,順利達到了教學目標。比如通過一年級的元角分知識學習,學生明白了人民幣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

三、利用榜樣的力量,培養學生學習習慣

數學的學習需要具有一絲不茍、認真仔細的良好品質。所以在學習新知識時,學生要積極思考,分析理解,發表自己的見解。在鞏固練習時,需要認真審題,仔細計算,小心驗算。時間久了就能培養學生做事有條理、嚴謹的態度,從而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而這些和課堂上教師和優秀學生的示范及老師嚴格要求是分不開的。教師的示范要多方面體現,一言一行,每一個細微之處都會彰顯教師的榜樣作用和力量。所以,身為教師要時刻牢記這一點,通過嚴謹的教學和健全的人格魅力去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為人處世的態度,真正彰顯榜樣的力量。

四、利用學科的特點,培養學生優秀品質

數學這一門學科本身有很強的嚴謹性,而這一理念應貫徹在整個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在對數學教學中的概念進行講解時,要盡量運用專業的數學語言進行準確描述;對公式的具體作用,要進行確切的講解;板書的書寫要有一定的條理,一定要在小學生中做好嚴謹認真的帶頭作用。其次,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進行啟發式教學,在教師的啟發下讓學生親身實踐和探索,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出答案,得出結論,這樣學生記憶牢固深刻。在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間接培養了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涵養了學生勇于探索、開拓的精神。

五、利用數學中的實踐過程,來涵養師生共同

合作的價值和意識社會競爭日趨激烈,除了人才競爭外,還有品質、精神競爭,人事模式不再是單打獨斗,而是更需要大家精誠合作,才能成功。所以合作意識和合作模式的訓練,尤其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應有意強化學生的合作觀念,通過團體合作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和途徑,使他們認識到集體和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如小組合作的方式,比較適用。

六、利用數學課后廣闊空間,強化德育教育

任何教育都要分成課上和課下兩部分,德育教育也不例外,課上固然重要,但也離不開課下。課下教育的形式有很多種,空間廣闊而自由,可以充分利用這個優勢,實現育人的目標。比如,可以改變以往傳統的批改作業的方式,變簡單的對錯判斷為寬松的交流體會,使作業成為師生隱性溝通的方式和空間。實踐證明,這樣的方式非常受用,反響效果好。在這里,孩子們向我敞開心扉,在我的精心呵護下我們的園地五彩繽紛、生機勃勃。

篇4

關鍵詞: 德育教育 小學語文 教學 滲透

小學語文對學生來說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教材上的很多內容都具有思想性與情感性,在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將德育教育滲透其中,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的雛形。語文教材中課文所涉及的內容非常豐富,有的講的是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有的是古人高貴的道德品質,還有富有教育意義的傳說,等等,這些內容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提高思想道德品質,為其塑造健康的人格打下堅實基礎。

一、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的作用

1.促進學生的德育發展

小學教育是學生的啟蒙教育,學生后期人格的形成與小學教育有很大關系,德育是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的品質。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當前的教育理念,德育教育應該擺在第一位。與知識掌握能力相比,學生的思想素質更重要,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該明白,在教會學生課本上的一些知識之前,應該先教會他們如何做人。因此,在課堂學習中,需要融入德育教育,語文課堂是非常好的媒介。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競爭壓力也在不斷增大,小學語文課堂融入德育教育,雖然還不能讓學生明確形成科學的價值觀,但是對其以后有很大影響,對促進學生德育的發展有很大幫助。

2.提升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語文課堂是多元化的,在教育中寓教于樂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語文課堂上,教師有非常重要的任務,第一,語文是我們的母語,教師要使學生有效掌握語文基礎知識,讓他們培養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良好地運用專業語文技能進行人際交往;第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健全的心理環境、樂觀向上的情感;第三,就是要努力幫助學生開啟自己的智慧,讓學生除了專業知識外,還掌握良好的學習能力等。要實現這些目標,需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德育教育的融入可以實現“寓教于樂”,為學生營造一個幸福、快樂、和諧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二、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存在的問題

德育教育是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但是在小學教育中,很多教師都過度重視階段性的教學質量,而所謂的教學質量,是以學生的考試成績衡量的。隨著近些年就業等方面的壓力,很多學校幾乎將所有精力都放在對學生文化知識等的教學上。新課改一直強調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很多學校還是重智育。這種現象,加大了德育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的難度,即使是一些有經驗的教師,為了達到學校設立的升學指標,也不得不將教學重點轉移到課本知識上。另外,對于重視德育教育的學校,有的教師又會過分重視德育教育的地位,在語文課堂上,將語文課上成了思政課,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的有效策略

1.結合教材進行德育教學

教材是專業人士根據不同年紀學生的特點編制的,要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首先教師要掌握好教材中課本內容的真諦,語文教材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當講到歌頌古人英雄事跡的課文時,教師先要讓學生自主閱讀,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主旨,讓他們了解歷史,體驗古人優秀的品質。德育的培養與生活息息相關,小學語文教材中不乏一些贊美大自然的課文,教師要通過這些課文的講解,讓學生了解大自然的美好,讓他們意識到保護大自然的重要性。只有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才能有效將德育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

2.在教學中融入實踐活動

德育教育與社會有緊密聯系,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適當融入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社會,從身邊的一些小事做起,將課堂與生活結合起來,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閱歷,還可以培養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語文教學過程應該是豐富多變的、活潑的,德育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可以更好地豐富語文教學形式,有效增強學生的素質。對小學生來說,其課余時間比較多,教師可以將這些課余時間有效利用起來,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實踐活動,例如:去圖書館做課外閱讀,豐富自己的知識;開展一些與語文有關的比賽,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結合某一課文的主題做手抄報等活動,豐富學生的語文專業技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在這些活動的熏陶下,思想道德品質也能得到一定提高。

3.運用多媒體輔助德育教學

隨著科技的進步,多媒體在課堂上被廣泛使用,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不僅充裕了課堂教學時間,而且將一些文字、課本上的小故事以畫面、視頻等形式展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更為真切地感受課文所營造的氛圍,感受課文中描繪的主人公的性格,學生潛意識里對這些美好的事物、人物的美好品質會產生追求愿望,自然而然地培養學生的優秀的思想品格。此外,充滿情趣和活力的語文課堂可以幫助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四、結語

德育教育對學生的發展非常重要,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要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將德育教育滲透到語文課堂的每個環節中,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健康歡快的學習氛圍,以培養其“德智”的雙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小梅,宋麗霞.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新課程(小學),2015(01).

篇5

根據ESP理論,乘務英語口語課程應設計成任務型教學模式(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任務型教學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在做中學,在用中學”。JaneWillis(1996)指出,學習者為完成一個“任務”而在活動中以交流為目的(“withsomekindsofcommunicationpurpose”),真實地使用語言(“processthetextformeaninginordertoachievethegoalsofthetask”()Willis,1996)。而這恰好符合ESP理論對教學的要求。乘務英語口語課程以“客艙”為事件發生的背景環境,以情景對話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通過設計真實的場景和有針對性的練習來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與客艙服務水平。乘務英語口語的教學內容涵蓋安排座位、行李放置、安全演示、餐飲服務、航班延誤、特殊旅客服務、道歉、行李丟失與查詢、機上娛樂、機上免稅購物、緊急狀況處理、旅客轉機服務、入境手續辦理和離開機場等乘務服務流程。這些情景會話的設計,離不開“客艙”這個特殊環境。客艙會話中,所有的交際句型都需要足夠的訓練才能掌握,而任務型教學為此提供了解決方法。

根據JaneWillis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活動以完成任務為目的,任務完成后,教師再灌輸語言,并對學生的表現做適當的調整和改正。任務型教學的目的就在于讓學生通過運用語言來完成任務。學生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達到準確、熟練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目的。客艙對話為學生再現真實的工作場景,使學生通過承擔不同的角色,積極、主動地完成任務,從而真正體會、掌握客艙服務對話的內容和技巧,并為今后的實際工作奠定基礎。

根據Willis任務型語言教學實施的三個步驟,乘務英語口語課程的基本模式如下(以中國民航大學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的《民航服務英語口語教程》第10單元DinnerService,Dialogue1為例):任務前活動(thepre-taskphase)。包括介紹話題、激活語言、準備活動等。如介紹餐食服務的基本內容和流程,為學生提供常用的餐食英文名稱,如beefwithtomatoe(s西紅柿牛腩)、sautédicedchicken(小炒雞肉)、smokedham(煙熏火腿)以及供應餐食的基本句型,如MayItakeyourorder(?我能為您點餐嗎?);Whatwouldyoucaretohave(?您想要點什么?);Whatwouldyouprefer(?您喜歡什么?)(。李春堯,2013)任務鏈活動(thetask-cycle)。首先,學生分組做“餐食服務”的任務。可以將學生分為主任乘務長、乘務長、頭等艙乘務員、經濟艙乘務員、實習乘務員等角色,教師則扮演乘客角色。學生以2人為一組,向“乘客”供應餐食。其次,學生討論和反思任務的完成情況,可以讓學生從語言、舉止等方面通過比對,總結優缺點,形成口頭或書面匯報材料。最后,報告任務過程的收獲。

語言分析階段的活動(thelanguageanalysis)。首先,設計以語言為焦點的活動(languagefocusedtasks),如閱讀課本上的關于餐食服務的對話材料(Dialogue1),閱讀的主要目的不是向學生教授語言項目,而是培養學生語言意識(languageawareness)。(程曉堂,2004)其次,在教師的適當引導之下,學生獨立完成活動。學生可2人一組,模擬客艙餐食服務的場景,其中一人扮演乘務員,另一人扮演乘客,朗讀對話。教師可以顧問身份,幫助學生弄懂對話中的難點詞匯。最后,全班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對重點交際句型進行歸納和總結。如:I’dsuggestthebeefwithtomatoes(.我建議您嘗嘗番茄牛肉。);I’msorry,sir.Wehaverunoutofchicken.Canyoumakeachange?(十分抱歉,已經沒有雞肉了。您能換一種嗎?);Youorderedaservingoffish,aservingofsmokedham.Isthatright?(您點了一份魚和一份煙熏火腿。對嗎?)。(李春堯,2013)此部分在實際訓練中,可以要求學生背誦這些客艙服務的常見交際句型。學生通過自己的歸納,再進行記憶,其效果要比單純的死記硬背好的多。

學生在上述三個步驟中,應以最后一個語言分析階段為重點,通過歸納重點語言項目,并進行強化訓練,從而做到主動學習和操練。學生以完成任務為目標是肯定不夠的,必須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討論和反思,提高英語的運用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要時刻保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憑借個人的學習和生活經歷,多樣化地完成同一個任務。因為在實際客艙服務中,對話情景每次都是不盡相同的,也就意味著語言使用上是有差別的。

二、總結

篇6

1.1增添指引內涵在授課程序內,整合起科目含有的特性,增添CAI類別課件帶有的指引內涵。體育鍛煉關涉到的多樣動作,都很連貫。要把握好這樣的特性,分解要講解的那種動作,以便增添同學能獲取到的感性認知。例如:在制備跳高這一課節關聯的課件時,可以選用分解路徑,把整體框架下的跳高技巧,分出銜接著的多樣技巧。然后,在詳細去解析助跑、過桿等串聯的技巧。同學可依循需要,去查驗分解得來的各類別要點,以便獲取精準的動作技能。再如:在制備籃球技巧這樣的課件時,可預設出側重的定點步驟所用課件,分出不同部位含有的受力側重點。這樣一來,同學既可查驗到很完整的搭配動作,又能查驗到分支屬性的動作。

1.2分出不同要點教師預設的課堂鍛煉流程,慣常選取精講的路徑,再搭配上成套屬性的動作。同學領悟出總括的動作要點后,就應把課件含有的多樣動作,變更成自身熟識的框架。由此可見,在制備CAI類別的課件時,應選用很通俗的話語,并預設很規范的關聯示范。分出多樣的鍛煉項目,凸顯課件含有的側重點。例如:在制備跳高用到的示范類課件時,可經由主界面的新穎劃分,去整合出成套類的動作、分解得來的步驟、新近的關聯資料等。若同學要查看某一類別的內涵,就可點擊預設按鈕,讓需要的那些信息,顯示在課件凸顯位置上;同時,讓不帶有關聯性的那些信息,隱蔽到某個屏幕角落內。這樣的做法,可協助同學,去集中現有的注意。陳舊的課件,含有過多的特有界面信息,預設了不夠協調的多樣顏色,這就限縮了同學的聽課成效。

1.3延展同學視野把CAI類別的課件,整合到體育授課這一流程內,有必要借助微機帶有的交互屬性和存儲屬性,去查驗和選取適宜信息;在有限時段內,讓同學接納更多信息。例如:在解析跳高技巧時,可借助預設的錄像帶,以便凝練原有的復雜動作,同時設定出場景,延展同學的體育認知。選用課件這種形式,去提升體育課含有的交互屬性。在演示完某一類別的場景后,同學可點擊預設的返回按鈕,以便查看設定出的主界面,然后選取另外的認知項目。

2可用的制備路徑

首先,要預設出總括的課件框架。制備出的課件水準,會決定于預設框架的適宜性。在制備時,要注重這樣的框架,解析課本含有的所有內容。這樣以后,就明晰了授課側重點,從原理這樣的層級內,解析了根本講解任務、合規的動作范式、授課用到的總括方法、慣常見到的誤差動作、辨識誤差的路徑、糾偏所用的路徑等。這就定下了課件的總風格。組織授課內涵,應依循微機的多樣性能,供應出交互屬性凸顯的認知環境,不要單調去復制課本含有的內容。具體而言,可依循制備教案所用的辦法,去解析教材,結合起新穎的CAI優勢。側重鼓勵同學去想象,采納圖像及搭配性文字,這就便利了后續時段的制備工作。

其次,要存留可用的制備素材。制備課件時,應預先去搜集、歸整和存留素材。體育這一科目,含有足量篩選用到的素材。可依托錄像機等設施,整合起授課實踐,去搜集到可用素材。再次,要著手去編輯這種課件。慣常用到的課件制備文字,可分出一般類別的文字、帶有動畫屬性的文字、特有型號的藝術字。在篩選制備用到的圖像時,應經由掃描儀,去產出圖像文件,然后預設修剪流程。選取出視頻含有的精彩片段,當成圖像去存留,并選用到預設的課件以內。可篩選出很多優美樂曲,搭配上制備的課件;在這之后,用預設的超鏈接,銜接起每頁這樣的課件。

最后,要歸整并完善制備出的課件。要查驗制備的CAI類別課件,經由潤色及歸整,糾正課件含有的誤差。讓很專業的教師,去評判課件含有的多個層面,依循修正建議,去辨識課件的可用性。在確認課件合規后,就應打包,以便供應給班內同學去觀看。

3結束語

篇7

讓學生成為德育的主體因素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道德準則,只有它們被學生去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語文學科具有現實的社會性,高中語文更是與社會生活、與學生的成長實際融為一體。因而,在教學形式上,高中語文教學必須要由封閉走向開放,由課內走向課外,將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結合在一起,采取中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以活動為載體,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德育過程之中,成為德育的主體因素,從而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創設語文活動課,讓學生的思想在活動中得到體現,得到升華。在學習的《雷雨》時,筆者讓全班學生進行討論: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愛情究竟是真誠的還是虛假的。同學們暢所欲言,紛紛表達自己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從而在民主平等的交流中認清了周樸園對魯侍萍愛情的實質,也為自己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奠定了初步基礎。由學生飾演的課本劇《哈姆萊特》,動作滑稽,語言冷峻犀利,對劇中人物心理的挖掘很到位,讓學生在表演中體會劇中人物的情感。在學習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時,筆者組織了一次學生演講,演講的題目也是《我有一個夢想》。同學們積極參加,從不同的角度談了自己的夢想。筆者便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要胸懷廣闊,志向高潔,要從平凡的小事做起,在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工作中實現自己遠大的夢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學內容、教學手段靈活生動,符合學生心理發展,學生在主動的參與中能將外在的道德觀念內化為自己的思想情感。在學習散文的寫作時,筆者將學生帶到山林里,帶到嘉陵江邊,讓學生走進自然親近自然感受自然,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深刻領會自然景物的美妙,陶冶情操,從而寫出了真情實感的好文章。在學習對聯的創作時,筆者要求學生為南部縣城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這一創建活動擬創一幅對聯。同學們熱情很高,紛紛進行思索,既學習運用了知識,又關注了社會生活,提高了環保意識。在學習語言知識的運用時,筆者讓學生學習寫主持人主持節目的串詞,并創設條件,讓學生主持一臺“五四”晚會。在靈活的教學中,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既提高了能力,又增強了團結意識、合作意識,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了自己的道德情操。學生主動地使用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并積極參與其中,在學習和社會生活中成為德060育的主體因素。高中語文教學從來都不是封閉的,在信息時代,學生更應借助電視、報紙、網絡等先進媒體,在了解和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加強自身修養,增強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從而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新聞聯播”節目能讓學生感知社會主旋律的脈搏,“感動中國”能激發學生以先進人物為榜樣,不斷超越自己不斷發展自己。《人民日報》能讓學生學會理性地看待、分析各種社會現象,《中國青年報》的“冰點”欄目則成為學生深度了解社會的窗口。借助網絡,學生可以“秀才不出門而知天下事”,而學生主動地在“強國論壇”留言討論,則更是彰顯了當代青年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二.言傳身教,充分張揚教師

在德育因素中的自身人格魅力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固然許多事有賴于學校的一般規章,但是最重要的東西永遠取決于跟學生對面交往的教師個性,教師的個性對年輕人的心靈影響所形成的那種教育力量,是無論靠教科書、靠道德說教、靠獎懲制度都無法取代的。”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的德育作用是巨大的。這體現在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學習的指導者,而且是學生靈魂的塑造者。因而,教師也是重要的德育因素。教師的一言一行,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會產生持久而深遠的影響。語文教師要有愛心。愛便是教育。熱愛教育工作,熱愛學生,是做好全部德育工作的基礎。在語文教學工作中,筆者與學生平等相處,注重與學生思想的溝通,注意理解學生的要求,尊重學生人格,培養學生學會生活學會交往,并注重對學生情感進行關懷和指導。同時,盡可能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和德育的主體地位,“多表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激發學生興趣,樹立樂觀向上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精神。在日常教學中,筆者有意識地針對學生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分門別類地進行指導,如:高中生心理障礙與調適,女生安全問題,怎樣看待自身與家庭,如何與他人和諧相處,怎樣提高學習效率等,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惑及時得到解決,在老師愛心指引下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語文教師要為學生做出表率。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把言傳和身教結合起來,為學生做出表率,成為學生仿效的對象。教師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不僅使老師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感召力,而且良好的教師人格形象本身就給學生成長提供“最直接、最有益的營養”。在語文教學中,筆者深入鉆研教材,注重提高自身素質,注重教學藝術的提高,用自己過硬的本領打動和征服學生。筆者注重提升自己的工作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也堅決不做。筆者注重自己的穿著打扮、言談舉止,關心學生但也嚴格要求學生,對待學生公平公正,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對待工作和生活,保持身體和心理健康,以良好的師表形象和職業道德出現在學生面前,引領他們健康成長。語文教師是德育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在語文教學中,德育內容的選擇,德育方法的采用,德育機智的展現,德育效果的形成,都是教師主動參與德育過程的結果。在語文教學中,筆者主動參與到德育過程中,既教書,又育人。筆者以教會學生做人和提高綜合素質為導向,借助于巧妙的教學手段,激發培養學生真摯的情感,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強對學生的品德董陶,把德育滲透到各種形式的語文活動中,利用課堂或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如詩歌朗誦比賽,成語故事比賽,收集剪報,做手抄報,開討論會,進行演講比賽等。同時,筆者利用課余輔導、作文評語、期末教師寄語等進行德育滲透,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鼓勵學生樹立信心,不斷增強自身的道德情操,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三.總結

篇8

以興趣作為引導,讓學生在科學的歷史長廊中尋找科學答案,領略科學和人文精神。比如,在講到《誰選擇了他們》一課時,我以大自然的食物鏈和淘汰法則引起學生的興趣:宏觀的表象下面因為微小的聯系而密不可分,生物的多樣性和進化改變正是由于要適應生存環境和優勝劣汰。1858年達爾文和華萊士發表進化論演說,認為物種是可變的,生物進化的動力是自然選擇,但這種說法并沒有得到生物界的認可,認為其違反了遺傳學。直到20世紀20~30年代在后人的研究中,結合孟德爾定律形成了現代綜合進化論,解釋了看似矛盾的兩種觀點,并重新肯定了自然選擇的重要性。用科學史讓學生領略科學史實,能促使他們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在創造物質文明的同時也在創造著精神文明,激勵人們發展自身的人文內涵,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境界。

二、在滲透科學史中,培養創新能力

因材施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學科學教師應有意識地保護和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增強創新意識。如,在講到《物質的變化》一課時,我先做了一些實驗,比如在碘酒中加入淀粉會使溶液顏色變藍;白糖在加熱過程中會逐漸變色,并且由無味變為焦糊味等既含有物理變化又含有化學變化的啟發性實驗,讓大家在腦海常識和新知識的碰撞中引發共鳴和學習的興趣。在“大發現”的課后作業中,學生果然開動腦筋,通過學習和查資料解釋了鐵為什么會生銹、小蘇打和白醋混合為什么就會產生氣泡、酒精為什么可以洗掉衣服上的油漬等等科學問題,自主發現和創新能力大大提高。在滲透科學史實中,應采取非單一的評價標準,引導學生真實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保護個性,尊重學生的眼光,欣賞其獨到新穎的呈現,并及時地給予表揚和肯定,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地引導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在科學史滲透中,領略科研方法

小學生由于經驗積累和知識層面的限制,不能進行獨自的研究,然而為了培育未來的科學家,教師應該讓學生從小的時候就有意識地接觸科學研究的方法,在幼小的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如,在《宇宙》一課中,我以故事的形式為學生展開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在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中,人們只憑感官認知承認“天圓地方說”,這是人們認知不足的一大誤區。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開始以實際行動探索太空,1957年,前蘇聯的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讓全世界一片嘩然,為人們重新認識天地、認識宇宙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1998年,美國“月球勘測者”通過光譜儀探測氫原子發現月球上存在水等等。在本課的導入過程中,選取科學史上的關鍵發現和發明,讓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重溫科學家當時的想法,體驗了科學家在做科學研究中的想法和方法,展現了科學史的特有魅力,在推進科學和人類發展的進步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結語

篇9

一、留心觀察生活

要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卡夫卡說:“什么叫寫作?寫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開,直到不能再敞開為止,寫作也就是絕對的坦白,沒有絲毫的隱瞞,也就是把整個身心都貫注在里面”。葉圣陶先生所言:“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根據目前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地帶領學生走入生活,不僅是讓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廣泛接觸社會,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學會觀察社會、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的方法。要善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小題材。啟發學生用自己的心去體會每一個細節、用情去感受、用愛去認識生活中的小題材。看似“小事”,“平常事”,如果你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理解,同樣可以寫出精彩。要堅持把定向觀察與隨機觀察有機地結合起來。所謂定向觀察,就是要根據某次寫作的要求,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參觀、游覽、調查、訪問等活動,或把觀察的事物帶入課堂進行定向觀察,通過定向觀察讓學生獲取寫作的素材。引導學生學會有序觀察、學會全面觀察、學會比較觀察,抓住事物的特點,攝取生活中的典型形象。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親身實踐,并懂得觀察的重要性,學會觀察的方法,養成仔細觀察事物的好習慣。所謂隨機觀察,就是要求學生把目光投向廣闊的生活空間,引發學生體驗,豐富自己的感受,激發他們的寫作動機。要求他們凡遇到新鮮的感受,要及時地記在專門的觀察本上,為他們的寫作提供廣闊的智力背景。可以把一天中經歷的事回想一下,把有意義、有趣味或者有感想的事挑選出來寫,引導學生將平時觀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進行集中歸類整理,還可以帶到課堂上與同學們交流。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會獨具一雙慧眼,就會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活素材。

二、廣泛的課外閱讀

魯迅先生曾說過,自己的作品大都仰仗于先前讀過的百來篇外國作品和一點醫學上的知識。閱讀是作文的基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文學的第一要素是語言,只有將閱讀中學到的知識積累起來,才能厚積薄發。只有廣泛閱讀,學生才能積累語言,才能提高語言的表述能力和接受能力。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指導孩子們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低年級的學生的思維主要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應選取圖文并茂的課外讀物;中年級和高年級的學生的思維已由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因此,可以適當地選擇一些邏輯性、說理性較強的讀物給學生閱讀。在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時,選擇的內容要具有廣泛性。魯迅先生說過:“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采蜜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 讀書要有正確的方法,不懂就問,要善于思考,還要勤做筆記,優美的詞句、精彩的描寫段落,優美的抒情段落,精辟的哲理段落、生動的對話、好的開頭和結尾、、寫作常識以及文章的結構提綱等等都可以作為讀書筆記。做到“眼到、心到、手到”。還要對這些筆記不斷地定期進行鞏固和整理,印在頭腦中,用時方可隨手拈來。積累要循序漸進,根據年級的不同,逐步提高要求,最重要的是讀書要持之以恒,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在閱讀中積累大量生動的語言。

三、勤練筆 多修改。

“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引導學生對文中的角色說話,或想為文中角色改變一個環境、或對省略的一些情節,“空白”發揮學生自己的想象作些合理的補充,或者是對作品進行模仿,冰心就說過“我常常抄襲,就是說模仿別人更好的句子。” 讓學生養成記日記的習慣教師要善于在活動中組織學生練筆。如讓學生把在校內參加的比賽活動情況寫下來,把學校中秋節的活動情況寫下來,把對新老師的感受寫下來,記錄與新同學成長的快樂等等。總之教師首先要有一種生活處處可寫作的意識,要善于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練筆。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語文大綱》中明確規定,要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在文章修改方面也為人們作出了很好的榜樣,他說過:“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認真地加以刪改,然后發表。”宋代的歐陽修,文章草成之后常掛在墻上,不斷修改。相傳《醉翁亭記》原先開頭很羅唆,后來聽了一個樵夫的意見改為:“環滁皆山也”,成為名文名句。魯迅曾說:“我做完之后,總要看兩遍,自己覺得拗口的,就增刪幾個字,一定要它讀得順口。”“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教師修改要和同學之間的互相修改,以及自我修改相結合,尤其要鼓勵學生的自我修改。文章寫完后要檢查一遍看自己有沒有寫錯別字。要自己朗讀一遍,從語感中發現和解決問題。然后放幾天改一遍,再放幾天再改。 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文章要修改,學生只有學會自己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

總之,寫作能力的提高并非只有一種固定模式,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把學生的興趣放在首位,靈活采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觀察,多思考,勤積累,常練筆,只要堅持不懈,必有所獲。

篇10

1.職業過程中典型挫折類型教育

這屬于預見性的教育。結合中職學生的實際與現代社會發展的一般性實際,中職學生常見的挫折有三種:(1)就業挫折。表現為就業難,實際的擇業和就業中,現實和自己的理想有著較大的差距,既有學歷低的原因,也有個人技能低的原因。(2)人際挫折。中職學生作為將要成年或剛剛成年的學生,他們人生閱歷少,實際的文化知識基礎薄弱,這些都將導致他們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常會遇到各種人際關系的挫折,如同事關系緊張、與管理者關系不融洽等。(3)職業發展挫折。

2.職業過程中挫折對成功啟發教學

這屬于啟發性與參考性的教育。根據中職生常見的挫折類型,以及社會上戰勝挫折的各種典型案例,可以從三個方面開展啟發教育:(1)就業理念啟發教育。主要針對就業難與擇業難帶來的挫折,讓學生在實際的就業中,開放專業視野和個人理想職業的認識,勇敢地立足專業知識與技能、個人興趣與市場機遇等去擇業和就業。(2)技能創新啟發教育。這是針對職業挫折的教育,中職學生只有在具體的職業過程中,不斷地學習和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開展技能創新,才能在自己的單位贏得更具有實力和前景的未來。(3)創業啟發教育。針對那些有遠大理想的學生與遭受就業挫折較多的學生,創業教育是最切合他們實際的,在解決自己的就業的基礎上,也可以為他人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二、中職學生德育的積極心理學視野下職業韌性教育的實踐教學

從“心理素質教育”等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實踐“干預與訓練”,是提升中職學生“心理韌性”又一主要路徑。

1.挫折體驗活動

即學校、院系、班級或相關的教師等,設計與組織專門的挫折體驗活動,讓學生在挫折的“實戰”演練中,提升心理承受能力和培養積極陽光的心理素質。參考活動類型有:(1)高負荷體能游戲活動。主要是考驗和訓練學生的個人意志力,尤其是在困難、痛苦體驗中的堅持能力。讓他們在相對痛苦的經歷中,強化對只有堅持和拼搏才是戰勝困難與取得成功的唯一路徑的認識。(2)高難度技能競賽活動。即根據學生所學習的專業和技能,舉辦具有某種影響的技能比賽活動,一方面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的實際能力,尤其是發現自己的不足與其他的缺點等,且在比賽中給他們預設改進的機會,讓他們在最終的成功體驗中,學習認識挫折、面對挫折與解決困難的辦法。(3)人際挫折表演活動。這是具有娛樂性的實踐教育,尤其讓學生在角色的表演和個人實際角色的轉換中,按照既定的劇情要求開展表演,會讓他們進行更多的換位思考,也會產生更多的人生認知與感悟。

2.社會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