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探討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0 13:56: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研究探討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研究探討論文

篇1

一.確立專題。根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有關“初步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閱讀文學作品論人論事人云亦云、偏面單一,描寫人物不注意多角度、全方位刻畫,多是平面的,沒有鮮明的個性),確立以下專題:“如何準確、全面理解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確立此專題的目的是提高中學生文學鑒賞能力,培養學生準確反、全面把握人性的能力,明白人生活在特定環境下人性是復雜的道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從而讓學生更能理解人和關心人。

二.實施過程:

1.提出專題。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及學生實際,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將第五冊的小說單元匯為一個整體,構成一個專題化單元。提出若干個重點專題,如“如何理解小說的環境描寫的作用?”“如何準確把握小說的人物性格?”等等。本節課,確立了“如何準確把握人物性格”這一專題。為了便于學生具體討論分析,我根據本單元的內容將專題細化:①孔乙己是否值得同情?②從范進是否該打,是否該罵看胡屠戶的性格。

2.揭示基本理論。教師簡單揭示(導)分析人物性格可從人物語言、行動、心理、外貌、神態、環境描寫等方面入手,老師可幫助學生簡單回顧所學的課文。

3.分配任務。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圍繞專題,全面深入細致閱讀《孔乙己》《范進中舉》解決專題中的一個具體細小的問題:如分為“同情派”“非同情派”“肯定或否定胡屠戶”分別為自己的觀點去尋找論據(材料)。要求學生在小組內分工合作完成任務。

4.深入研討。通過具體的方式(如學生自學、小組內討論、師生商討,小組音辯論)對專題進行具體的研討。期間,要求學生在深入閱讀,認真討論分析的基礎上,在小組內形成共識,整理成文,為辯論做準備,其中,鼓勵學生質疑,提出不同見解,師生討論。

5.簡要歸納。在學生討論、辯論之后,教師做出簡明的歸納:“分析人物形象不能‘瞎子摸象’‘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全面、準確、客觀的道理。”突出重點,強調讀寫結合、將此認識貫穿于寫作訓練中。

6.科學訓練。①布置學生將課堂上的辯論整理成小論文。②布置作文《我的老師不是有分》要求寫出老師在特定環境下的復雜的性格。③展覽小論文、作文,談天說地得失。

三.幾點思考

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治學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本課堂應用專題研討式的教學,要求學生在提出問后通過認真細致的閱讀、廣泛地搜集材料,深入研究、展開討論,在此基礎上明辨是非、議論得失,追本索源,以求解決問題。學生在課堂上一改以行為表現被動地聽,被動接受教師塞給自己的知識的被動局面。學生在讀、誶、說、聽、寫中全面釋放自己。學生在獨立鉆研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的基礎上大膽質疑、求證、辯論,力爭有新的發現,新的突破。有學生在《解讀胡屠戶》一文中大量列舉文中有關胡屠戶的所作所為,來證明自己的對胡屠戶的評價并提出質疑,頗有“探討”的特點。顯然,通過研討,學生初步掌握了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小心求證的治學方法。

2.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競爭意識及團結協作的精神。在研討課中,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為解決問題分工合作,廣泛搜集材料,積極參與討論,由專人執筆整理發言提綱。組與組之間開展激烈的辯論。學生在合作中取長補短,在辯論中提高了思維能力和競爭意識。

篇2

論文摘要:中國啤酒行業已成為全球食品飲料市場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伴隨著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國啤酒飲料行業的并購頻繁發生,行業的集中度不斷提高。本文以青島啤酒公司為例,分析其并購式發展的內部和外部動因,探討公司并購的多種模式,總結了青啤公司規模擴張所實施的并購模式的適用性,試圖為其他企業的并購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并希望推動中國啤酒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青島啤酒集團公司(以下簡稱青啤公司)是國家特大型企業,其前身是國營青島啤酒廠,始建于1903年,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啤酒生產企業。其生產的“青島啤酒”成為國際市場上具有知名度的中國品牌之一,行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一、并購模式發展的動因

1.內部動因

(1)低成本擴張

青啤公司實行“高起點發展,低成本擴張,先做大,后做強”、以“名牌帶動”、“資產重組”為核心的“大名牌”發展戰略,并充分發揮品牌及技術優勢,獲取規模經濟,力爭把青啤公司建成具有跨地區、綜合性的大型企業集團。青啤公司在擴大經營規模中可以有兩種選擇:一是通過投資新建分支機構來擴大生產能力;二是通過并購獲得現成的生產能力。比較兩種擴張方式,后者的一個突出優點在于“快”。青啤公司強調了企業發展中的機會成本,通過不斷的并購迅速擴大生產和銷售規模。

(2)改善產品結構

中國的啤酒市場呈金字塔結構,塔尖高檔產品所占的比例不足20%,而潛力巨大的是金字塔的基礎部分,超過80%的中低檔產品市場。青啤公司要想保持中國啤酒市場的領導地位,必須要適應這種產品市場結構,以相應的高、中、低檔產品對應不同的市場結構,調整原有不合理的產品結構,豐富產品線。在繼續以“青島啤酒”鞏固塔尖高端市場的同時,根據各地區、各層次消費者的不同需求,通過并購地方品牌來開拓潛力巨大的中低檔消費市場。在確立“青島啤酒”高品質的同時,以品牌群來開發中低檔啤酒市場。青啤公司在品牌群的基礎上以技術創新為手段,根據南北地域、季節差異所形成的啤酒口味不同,在原有優勢品牌的基礎上開發出了系列啤酒:鮮啤酒、淡爽啤酒、純生啤酒等新產品。

(3)實施大品牌戰略

青啤公司奉行以“名牌帶動”為核心的大名牌發展戰略。“青島啤酒”這個大名牌是青啤公司實施企業發展戰略的核心產品。青啤公司在中國各地進行的一系列并購活動,無論是為了提高市場占有率,還是為了獲得專門資產和市場競爭的需要,都是圍繞“青島啤酒”這個大名牌而展開的,通過“名牌帶動式”的橫向并購以增強啤酒品牌的含金量和影響。在擴大穩定國內市場的基礎上,青啤公司努力謀求進入海外市場的途徑,把“青島啤酒”做成世界級的大品牌,青啤公司的愿景是“成為擁有全球影響力品牌的國際化大公司”。

2.外部動因

(1)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啤酒業隨著行業整合的進行,地方保護的削弱,市場競爭逐步加劇,2007年中國啤酒行業具有一定影響的規模廠商約為l3家,并開始進入激烈的整合階段。其中,“雪花啤酒”依靠著雄厚的資本實力和運營能力,自2004年以來一直保持著高速發展,已經成為青啤公司最重要的競爭對手;而“英博啤酒”已經位居中國啤酒行業第三的位置;表現一直平穩的“燕京啤酒”也已經形成了全國性布局并在不斷地擴展,具體見表1所示。上述三個主要競爭對手均影響著青啤公司未來的發展態勢和競爭地位,因此,青啤公司需要加快發展,提高市場占有率。

(2)提高品牌影響力

中國啤酒行業正進入品牌競爭時代,品牌競爭帶來了品牌的分化,隨著行業整合的進行,將會出現幾個全國性品牌主導市場的局面。由于中國啤酒企業在品牌推廣方面的努力,高端市場全國性領先品牌有可能形成。現在無論是各大集團下的區域性主導品牌,還是中型企業的區域性主導品牌,如果不能成為全國性品牌,或者成為地方領先品牌,將會陷入經營的困境,終將會被淘汰。“青島啤酒”作為中國最知名品牌,有責任保持和發展在中國的領先地位。

二、企業并購模式分析

1995年青啤公司先后有11家山東省內啤酒企業被收歸麾下,統一山東啤酒市場的戰略初步實現。從1998年開始,青啤公司在統一山東啤酒市場的同時,堅定地邁出了跨省并購的步伐,先后收購廣東、安徽、湖北、福建等省的十幾家啤酒企業。經過近幾年大規模的收購兼并,規模迅速擴大,已基本完成國內市場的戰略布局。但是,青啤公司也清醒意識到,在未來進一步的并購整合中,強大而持續的資金支持,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工藝技術的推廣及保持將是制約公司快速擴張發展的瓶頸。為此,青啤公司于2001年初增發A股,融資7.87億元。2002年10月,又與當時世界最大的啤酒生產企業美國安海斯一布希啤酒公司(以下簡稱A—B公司)簽署了戰略投資協議,向A—B公司定向發行7年期、總金額為l4.16億港元的可轉換債券。通過定向發行可轉換債券的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一方面,為外資進入中國上市公司提供了途徑;另一方面,憑借定向增發,公司不但實現了增量資金的進入,更重要的意義還在于引進了有實力的國際戰略投資者,優化了股權結構,對于欲實施國際化戰略的公司來說,起到了發行A股所不具有的作用。青啤公司運用自身優勢在1995-2006年的一系列的并購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種并購方式:

1.整體破產型并購

2O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的啤酒行業總體上是一個零散型產業,基本上呈地域性分布,各自獨霸一方,小范圍滲透,缺乏規模經濟效益。1995年,中國啤酒企業最多時達833家,幾乎每個大的縣市至少有一家啤酒廠。1999年,中國啤酒企業下降為500余家,平均每3個縣就有一家啤酒廠。由于啤酒業的利稅一直比較高,地方政府考慮到財政收入等方面的需要,對本地啤酒企業大多采取保護政策,使其避免了外來廠商的市場競爭。隨著市場經濟改革步伐的加快,這些大量長期處于“溫室”的啤酒企業無法經得起市場競爭的沖擊,多數面臨著虧損,甚至走到破產的邊緣。青啤公司的管理層看到了這一市場機遇,在國內以極低的代價大量收購這些瀕臨破產的啤酒企業,1997-2002年青啤公司采用破產收購方式并購了15家企業。其中,2002年3月出資1.66億元購得因破產而被拍賣的福建省廈門銀城啤酒股份公司的全部資產,以相對較小的代價進一步鞏固了青啤公司在福建市場的地位。

廈門銀城啤酒股份公司創建于1987年,1994年6月,獲準向社會定向募集法人股,并改制為廈門銀城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城啤酒公司),公司形成了l5萬噸的生產規模,產銷量曾一度名列福建省啤酒行業前三甲,“銀城啤酒”品牌曾獲得過“中國十大啤酒品牌”的稱號。因經營決策失誤和過度舉債等因素導致該公司出現嚴重虧損,最終資不抵債。截至1999年3月,經廈門市有關審計機構核實,銀城啤酒公司的財務狀況已經極度惡化,公司總計資產為2.6億元,但債務卻高達3.6億元,其中僅銀行債務就超過了1億元,同時該公司還必須承擔為其他企業擔保而產生的連帶債務本息合計9000多萬元。

福建是啤酒消費大省。被武夷山脈緊緊環繞的福建啤酒市場是全國最封閉的市場之一,但該省的人均啤酒消費量一直排在全國前列。以省城福州為例,2001年人均啤酒消費量為34公斤,在全國排名第二,僅次于北京。在銀城啤酒公司衰敗之前,福建當地的啤酒業已形成以五家強勢企業為主的格局,這五大啤酒廠商按2001年銷售量排名依次是:“惠泉啤酒”(31.5萬噸)、“雪津啤酒”(2O萬噸)、“銀城啤酒”(10.3萬噸)、“清源啤酒”(9.3萬噸)和原“第一家”啤酒(7.2萬噸)。這幾家啤酒企業在福建省內繼續進行激烈的競爭,沒有一家走出省外,同時外省的廠家也沒有一家進來。直至2001年青啤公司以強勁的并購之風跨過武夷山脈,收購了有洋啤酒背景的第一家啤酒公司和漳州五星啤酒廠。在被正式宣布破產前,銀城啤酒公司曾試圖進行資產重組。在這期間,包括華潤、惠泉在內的多家省內外的大型啤酒企業都曾經與銀城啤酒公司有過接觸,但過于沉重的債務顯然成為重組的最大絆腳石,于是大家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等待,等待其破產拍賣無疑是最佳途徑。

青啤公司為了避免收購過程中的過度競爭,在收購銀城啤酒公司時使用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策略,選擇了委托第三方競拍收購銀城啤酒公司。主要出于兩方面的考慮:一是考慮降低收購成本,避免青啤公司在與競爭對手競價時拍賣價格被過分抬高;二是基于第三方公司出面收購存在很大的靈活性,可利用該公司在當地的資源盡快協調辦理資產過戶手續。2003年3月,青啤公司委托中國歐美投資公司,以1.42億元的競拍價格收購銀城啤酒公司。

2002年初,青啤公司已經在全國完成基本的戰略布局,接下來要對一些空白點、高經濟發展區、水資源比較好的地區再進行補充性擴張。對銀城啤酒公司的收購顯然符合這一發展原則。關于此次并購的戰略意義,青啤公司是這樣表述的:第一,青啤公司非常看好福建的啤酒市場,廈門又是中國東南沿海開放較早的城市,經濟發達,啤酒消費市場興盛,啤酒的銷售價格也比較高,進軍廈門控制中國東南市場是青啤擴張海外、向國際化大公司發展的前哨戰。第二,收購銀城啤酒公司資產后,青啤公司占據了福建三個最大城市(福州市、廈門市、漳州市)的市場份額,形成了相互支撐的“三角”,總的生產能力相對其他競爭對手優勢明顯。第三,就收購方案來說,青啤公司收購的是銀城啤酒公司的拍賣資產,不承擔任何債務,也沒有安置職工的負擔。

2.承擔債務型并購

青啤公司以承擔債務型并購方式并購債務過重,但當地政府能給予相當優惠扶植政策的啤酒企業。這種方式的有利之處主要有兩點:第一,青啤公司通過承擔被并購企業的全部債務無條件取得被并購企業的全部產權,對被并購企業擁有完全的決策權,從而依據青啤公司的整體戰略布局對其進行改造或優勢互補。第二,青啤公司更為看重的是可以獲得國家、省、市給予的優惠政策,如被并購的企業將會在并購后享受銀行貸款掛賬停息5年的優惠待遇,或享受外資企業“三免兩減半”的稅收政策,這樣可以使被并購的企業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和條件。

這種并購方式的不利方面也有兩點:第一,承擔全部債務所需要的資金量較大,這主要由于中國當前的企業信用環境差,現金支付方式是目標企業及當地政府最歡迎的支付方式。由于采用的支付方式多是現金支付,因而青啤公司多用于并購相對規模較小,或者償還債務的付款方式條件較為寬松的企業。第二,對目標企業的整合風險比較大。

青啤公司1997-2003年間采用承擔債務方式并購的企業達到17家。其中,1997年11月青啤公司以6000萬元的代價收購了青島北海啤酒廠。2000年4月以1600萬元完成了江蘇徐州匯福集團公司啤酒廠的收購。在這期間承擔債務型并購的典型案例是青啤公司收購嶗山啤酒廠。

嶗山啤酒廠座落在青島市嶗山腳下,占地400余畝,水質清純,資源豐富,年生產能力15萬噸。嶗山啤酒廠大門上方牌匾寫著“嶗山啤酒、譽滿五洲”八個大字,可謂是意味深長。曾幾何時嶗山啤酒與青島啤酒在青島市場兵戎相見,各不相讓。過去,青啤公司生產的是高檔產品,嶗山啤酒廠生產的是中低檔產品,陽春白雪的“青島啤酒”和下里巴人的“嶗山啤酒”,因產品定位的不同想打也打不起來。但自從1996年青啤公司調整產品戰略后,在“市場需要什么酒就生產什么酒”的經營思想指導下,開始進軍本地的中低檔市場。于是很快出現了兄弟鬩墻的局面,嶗山啤酒廠的總經理叫趙丕義,青啤公司的總經理叫彭作義,于是當時青島人將這場啤酒大戰戲稱為“兩義戰爭”。

面對“嶗山啤酒”的競爭態勢,青啤公司推出了高質量低價位的大眾啤酒,并承諾讓青島市民喝上出廠時間在一周內的“當周酒”,實施“新鮮度管理”,在各個環節講究“新鮮度”,突出一個“快”字,圍繞市場建立快速反應機制。一時間,在青島市區,“青島啤酒”的廣告幕天席地、直供送貨車穿梭往來,青啤公司以排山倒海之勢向嶗山啤酒廠發起一輪又一輪的攻擊,“兩義戰爭”經過幾個回合的較量很快有了結果,“青島啤酒”的市場占有率上升至80%,“嶗山啤酒”則銳減至20%。

1999年3月,青島市政府派出專門小組開始對青啤公司、嶗山啤酒廠的聯合問題進行深入調查,結論是:“青島啤酒”生產銷售大幅度增長,產品在個別地區甚至脫銷,而“嶗山啤酒”生產及銷售則大幅度下滑,造成生產能力嚴重閑置。應本著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發揮“青島啤酒”的市場網絡優勢,拉動“嶗山啤酒”的發展。1999年7月,青島市政府決定由青啤公司對嶗山啤酒廠進行托管,和青啤公司的其他收購模式相比,這次收購略顯特別。此次托管是在企業產權不變的前提下,由嶗山啤酒廠的“娘家”嶗山區政府與青啤公司簽訂托管協議,將嶗山啤酒廠的資產委托青啤公司經營管理。青島市政府還專門為托管定了“兩不變一保留”的原則:嶗山啤酒廠的法人地位不變、企業在嶗山區納稅不變、保留“嶗山啤酒”品牌。2000年8月,青啤公司出資2900萬元收購了嶗山啤酒廠的經營性資產,組建了青啤公司第五有限公司,并將“嶗山啤酒”作為青啤公司的第二品牌與“青島啤酒”并存,業界稱之為“老大哥抱起了小兄弟”。

和青啤公司異地收購的其他企業相比,收購嶗山啤酒廠還有一層特別的意義。青啤公司可以穩定青島大本營的市場,在統一山東啤酒市場戰略中,以年產20萬噸生產能力的嶗山啤酒廠為基礎組建的青島啤酒第五有限公司對于擴大“青島啤酒”主品牌的生產規模有著積極的意義。收購嶗山啤酒廠后,青啤公司絕對控制了青島本地市場,市場占有率由80%上升到90%。

3.投資控股型并購

青啤公司運用投資控股方式并購那些資產較優良、發展前景較好的啤酒企業。通過承擔部分債務或投資的方式實現對目標企業的控股型并購,使被并購的企業成為青啤公司絕對或相對控股子公司。青啤公司充分利用了這種并購方式的低成本性和高效率性,與被并購的企業融為一個利益共同體,共同致力于企業的發展,達到減少競爭對手和迅速占領市場的目的。1995-2006年,青啤公司通過投資控股方式并購l3家企業,下面主要分析投資控股西安漢斯啤酒廠案例。

漢斯啤酒廠是西安市在1986年期間投資上億元興建的設計產量10萬噸的企業,因建設資金未完全到位,只形成了5萬噸的生產能力。由于早期啤酒市場的供給不足,投產后其產品在市場上很受歡迎,漢斯啤酒廠因此很快躋身于中國五大啤酒名牌之列。然而,當國內外其他啤酒品牌進入西安市場,漢斯啤酒廠便在市場嚴酷競爭的沖擊下迅速走向低靡。在青啤公司入主之前,漢斯啤酒廠已瀕臨破產,生產和質量管理水平低下,冗員龐雜,累計虧損幾千萬元,產品質量問題尤為突出。

1995年12月,在國家體改委的撮合下,漢斯啤酒廠和青啤公司在西安簽訂了資產重組協議,青啤公司以控股方式兼并漢斯啤酒廠,青啤公司投資8250萬元,占55%的股權,漢斯啤酒廠以資產折算的方式,投入6750萬元,占45%的股份,成立青島啤酒西安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青啤西安公司),新公司組建后資產總額為30601萬元,負債15601萬元。青啤公司入主漢斯啤酒廠后,利用青啤公司的資金、技術優勢,進行大規模的技術改造,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公司制定了“以西安為中心,輻射周邊”的戰略方案,“以市場為契機,以差異構建優勢,敢于超越競爭對手”的經營思想。組建了一支強干的銷售隊伍,并從產品質量抓起,全面執行IS09002質量體系標準,要求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按照標準嚴格把好三道關:一是把好進料關,對主要原輔材料先選小樣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后再在批量中隨機抽樣檢查,檢驗合格后方可入庫;二是認真把好每道工序,生產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拒絕接受和傳遞不合格產品;三是把好質量檢驗關,產前、產中、產后進行嚴格的質量監控,不允許有一件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企業內部設立的質量監測點多達135個。完善的產品檢測系統和嚴格的品質控制,使漢期啤酒的合格率達到了100%。憑借新鮮的口味、良好的口感、過硬的產品質量,“漢斯啤酒”重新樹立起品牌形象。:

復活了的“漢斯啤酒”進發出了真正的活力,年產量從5萬噸增長到20萬噸,在西安的市場占有率從不足1%迅速達到90%以上,在陜西全省的市場占有率達到50%。1999年實現利稅5000多萬元,成為當地利稅總額和職工人均收入雙項第一的啤酒生產企業。2000年6月,青啤西安公司收購了瀕臨倒閉的渭南秦力啤酒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了青島啤酒渭南有限責任公司;同年的l2月,又兼并了漢中啤酒飲料總廠,成立了青島啤酒漢中有限責任公司,實現了青啤子公司的首例能量裂變。

三、并購模式的適用性

篇3

關鍵詞:抽象函數;定義域;值域;對稱性

抽象函數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概念。我們把沒有給出具體解析式,其一般形式為y=f(x),且無法用數字和字母的函數稱為抽象函數。由于抽象函數的問題通常將函數的定義域、值域、單調性、奇偶性、周期性和圖像集于一身。這類問題考查學生對數學符號語言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對一般和特殊關系的認識以及數學的綜合能力。

解決抽象函數的問題要求學生基礎知識扎實、抽象思維能力、綜合應用數學能力較高。所以近幾年來高考題中不斷出現,在2009年的全國各地高考試題中,抽象函數遍地開花。但學生在解決這類問題時常常感到束手無策、力不從心。下面通過例題全面探討抽象函數主要考查的內容及其解法。

一、抽象函數的定義域

例1已知函數f(x)的定義域為[1,3],求出函數g(x)=f(x+a)+f(x-a)(a>0)的定義域。

解析:由由a>0

知只有當0<a<1時,不等式組才有解,具體為{x|1+a<x≤3-a;否則不等式組的解集為空集,這說明當且僅當0<a<1時,g(x)才能是x的函數,且其定義域為(1+a,3-a]。

點評:1.已知f(x)的定義域為[a,b],則f[g(x)]的定義域由a≤g(x)≤b,解出x即可得解;2.已知f[g(x)]的定義域為[a,b],則f(x)的定義域即是g(x)在x[a,b]上的值域。

二、抽象函數的值域

解決抽象函數的值域問題——由定義域與對應法則決定。

例2若函數y=f(x+1)的值域為[-1,1]求y=(3x+2)的值域。

解析:因為函數y=f(3x+2)中的定義域與對應法則與函數y=f(x+1)的定義域與對應法則完全相同,故函數y=f(3x+2)的值域也為[-1,1]。

三、抽象函數的奇偶性

四、抽象函數的對稱性

例3已知函數y=f(2x+1)是定義在R上的奇函數,函數y=g(x)的圖像與函數y=f(x)的圖像關于y=x對稱,則g(x)+g(-x)的值為()

A、2B、0C、1D、不能確定

解析:由y=f(2x+1)求得其反函數為y=,y=f(2x+1)是奇函數,y=也是奇函數,。,,而函數y=g(x)的圖像與函數y=f(x)的圖像關于y=x對稱,g(x)+g(-x)=故選A。

五、抽象函數的周期性

例4、(2009全國卷Ⅰ理)函數的定義域為R,若與都是奇函數,則()

(A)是偶函數(B)是奇函數

(C)(D)是奇函數

解:與都是奇函數

函數關于點,及點對稱,函數是周期的周期函數.,,即是奇函數。故選D

定理1.若函數y=f(x)定義域為R,且滿足條件f(x+a)=f(x-b),則y=f(x)是以T=a+b為周期的周期函數。

定理2.若函數y=f(x)定義域為R,且滿足條件f(x+a)=-f(x-b),則y=f(x)是以T=2(a+b)為周期的周期函數。

定理3.若函數y=f(x)的圖像關于直線x=a與x=b(a≠b)對稱,則y=f(x)是以T=2(b-a)為周期的周期函數。

定理4.若函數y=f(x)的圖像關于點(a,0)與點(b,0),(a≠b)對稱,則y=f(x)是以T=2(b-a)為周期的周期函數。超級秘書網

定理5.若函數y=f(x)的圖像關于直線x=a與點(b,0),(a≠b)對稱,則y=f(x)是以T=4(b-a)為周期的周期函數。

性質1:若函數f(x)滿足f(a-x)=f(a+x)及f(b-x)=f(b+x)(a≠b,ab≠0),則函數f(x)有周期2(a-b);

性質2:若函數f(x)滿足f(a-x)=-f(a+x)及f(b-x)=-f(b+x),(a≠b,ab≠0),則函數有周期2(a-b).

特別:若函數f(x)滿足f(a-x)=f(a+x)(a≠0)且f(x)是偶函數,則函數f(x)有周期2a.

性質3:若函數f(x)滿足f(a-x)=f(a+x)及f(b-x)=-f(b+x)(a≠b,ab≠0),則函數有周期4(a-b).

特別:若函數f(x)滿足f(a-x)=f(a+x)(a≠0)且f(x)是奇函數,則函數f(x)有周期4a。

從以上例題可以發現,抽象函數的考查范圍很廣,能力要求較高。但只要對函數的基本性質熟,掌握上述有關的結論和類型題相應的解法,則會得心應手。

篇4

[關鍵詞]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安排;市場失靈;政府失靈

一、我國農業保險中存在“雙失靈”

(一)我國農業保險的困境分析

農業保險是處理農業非系統性風險的重要財務安排,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農業發展的三大支柱(農業科技、農村金融和農業保險)之一。作為世貿組織允許各國支持農業的一項“綠箱”政策,農業保險日益受到各國政府的重視。然而在我國,農業保險卻陷入了困境,出現了加速下降的趨勢。我國農業所面臨的困境主要有:農業保險保費收入不斷減少;農業保險費率居高不下;農業保險的經營長期虧損;農民不愿投保,農業保險展業困難。

(二)“雙失靈”是造成農業保險困境的根本原因

我國農業保險困境的根本因素是制度問題,在我國農業保險中存在著嚴重的“雙失靈”現象。

1.市場失靈。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逐步轉換為規范的商業保險公司以后,我國農業保險經營的性質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但商業性農業保險模式并不適應農業保險的特點。一是商業保險的高收費與農民的低收入存在矛盾,農民沒有交費能力;二是農業保險存在高風險率、高費用率、高賠付率的特征,追逐利益的商業性保險公司對農業保險的規避也就不難理解。因此,農業保險自身的特點使其具有準公共產品的性質,即農業保險缺乏競爭性,存在非排他性和利益外溢現象。正因為此,對農業保險采取商業性經營模式會導致市場失靈。

2.政府失靈。農業保險的準公共產品特征及其商業化經營的實踐共同佐證了一點,即我國農業保險的發展需政府履行彌補市場失靈的職責,而我國政府卻長期處于缺位狀態,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農業保險的舉步維艱。

因此,要使農業保險走出困境,關鍵和首要的問題是制度設計。農業保險制度設計應以政府為主體,突出農業保險業務的政策性,改變商業保險公司經營農業保險的現狀,通過建立與市場機制有效結合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將政策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為農業保險的發展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

二、國外政策性農業保險發展的模式

各國發展農業保險的模式大體可分為政府主導型的政策性農業保險發展模式和市場主導型的商業性農業保險發展模式,分別以美國和毛里求斯為例進行說明。

(一)美國政策性農業保險發展模式

美國自20世紀30年代開辦農業保險,采用的是政府主辦、商業保險公司經營的發展模式。美國政府依據《聯邦農作物保險法》,通過提供巨災保險(屬基本保障水平)、擴大保障保險(屬較高保障水平)、集體保險和非保險作物保障計劃四大險種,取代政府救濟計劃將農業生產者納入農作物保險計劃。并規定不參加政府保險計劃的農戶,不能得到政府其它計劃的幫助。在運作模式上,目前農業保險的管理機構是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與風險管理局屬于兩塊牌子、一套人馬,主要負責全國性險種條款制訂、費率擬定、業務指導和檢查,開發維護軟件、預測農產品價格等,為商業保險公司提供經營管理費補貼和再保險。政府還承擔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的各項費用以及農作物保險推廣和教育費用。1995年起,美國政府為了鼓勵部分商業性保險公司開展農業保險業務,為開辦農業保險的19家公司提供其相當于農業保險保費的31%的補貼,并提供農作物保險免稅、比例再保險和超額損失再保險等政策扶持。2000年美國農業保險補貼平均占到純保費的53%,保費補貼額平均達6.6美元/英畝,農作物巨災風險推行強制性保險制度并補貼全部保費,其他皆為自愿選擇。投保農民當年農作物收成因災害減產25%以上時,可取得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的最高賠償金額。1981—1988年間,美國政府對農作物保險的開支達42億美元,賠付金額與投保金額的比例高達14:1。1989-1999年10年間,聯邦政府對農作物保險的財政補貼總額累計達到108億美元,僅1999年一年就達到22.4億美元。2004年美國各家經營農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共收入保費41.9億美元,其中政府對農險的補貼為24.8億美元。此外,政府還給予免稅和法律支持。雖然政府對商業保險公司的補貼昂貴,但是政府仍認為這是比救災計劃和政府直接經營更經濟的做法。

(二)毛里求斯農業保險發展模式

毛里求斯的糖業保險基金在國際上被公認為是一項成功的農業保險模式,該模式具有四個鮮明特點:第一,效率高。由于該基金只承保一種作物,業務簡單、單證費用低,加之計算機管理程度高、工作人員少,因而效率很高,其費用率僅占保費收入的7%(多數國家這一比例為15%—20%)。第二,費率擬定科學化。為防止風險不均質而導致逆選擇,該基金設計了多達100個檔次的費率體系,費率體系的高度差異化能激勵生產者努力耕作,以改善自己的費率檔次,從而達到少支付保費又能獲得較大保障的目的。第三,投資收益高。基金的投資收入約為業務費用的150%,投資收入的50%用于基金積累,能夠相應減少農民的保費負擔,增強基金抗巨災的能力。第四,商業化運作。雖然政府在基金建立初期承擔支付工作人員工資的職責,而且政府要求強制投保,但到目前,該基金從原保險到再保險完全采用商業方式來運作。

雖然世界各國的農業保險經營模式都不盡相同,但政府的基本扶持方式大致相似,即主要采用法律保護、政府行政指導、財政資金支持、減免稅費業務發展與農業信貸銜接等措施。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大多農業發達和不發達國家都有專門的法律制度就政府對農業保險的優惠政策以及具體補貼比例進行規定。如美國和日本分別于1938年頒布了《農作物保險法》,美國于1994年又制訂了《克林頓農作物保險改革法》。2000年6月美國國會通過了《農業風險保護法》,計劃在以后5年內提供總計82億美元財政支出,補貼農業保險。2002年美國又通過了新的農業法,進一步加強了對農業的補貼力度,決定在未來10年內給農業撥款1910億美元,較目前實行的補貼增加了80%,在價格支持和收入政策、農產品儲備計劃、出口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服務、國內農業安全、教育研究和農業保險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新的舉措。正是由于有了這些政府補貼政策和相關的法律制度支持,各國的保險經營機構的農業保險業務才得以蓬勃發展。

三、適合我國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制度設計

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由于經濟發展戰略等多方面原因,對農業保險的補貼和扶持非常少,我國的農險法律建設滯后、核算辦法、稅費扶持等政策不配套的狀況沒有扭轉。《保險法》第155條規定:“國家支持發展為農業生產服務的保險事業,農業保險由法律、行政法規另行規定”。但至今配套的法律、法規尚未出臺。在我國,農業保險只免交營業稅,其他方面同商業性保險一樣,國家尚無配套政策予以扶持。這就造成了僅僅依靠商業性保險機構獨立經營農業保險,而我國政府補貼和扶持缺位的情況。

(一)構建支持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法律體系

從對美國和毛里求斯的政策性農業保險發展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政府首先是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規,確保農業保險的順利進行。我國雖然已于1995年頒布了《保險法》,但這只是一部規范商業保險的主要法律,并不適用于農業保險,對農業保險也并未有具體的規定。因此應盡早出臺專門的《農業保險法》。《農業保險法》應明確規定政策性保險的政策性和非商業性特征、農業保險的經營目標、經營原則及組織形式等;規范農業保險的資金籌集方式、資金管理原則、政府支持方式等,并用存款比例、負債比例、流動性比例等經濟指標調控其運行;《農業保險法》中還應對政府行為予以約束,對政府的作用和農民的參與方式進行規范,避免由于地方政府的隨意性或財政困難而忽視對農業保險的支持。超級秘書網

(二)構建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組織制度

1.設立專門政策性農業保險公司。由于我國農民收入低和保險意識差,因此由政府成立專業農業政策性保險公司引導農業保險發展是比較切合我國實際的。政府支付一切經營管理費用,采取強制保險,并享有免稅待遇。除了專門政策性農業保險公司外,還應鼓勵商業性保險公司、合作社經營農業保險業務,突破單一格局,向多元化發展。對商業性保險公司經營的農業保險業務提供優惠政策,如稅收減免、費率補貼和虧損彌補等,緩和商業性保險公司經營目標與農業保險效益低的矛盾。

篇5

《體驗經濟》的作者約瑟夫·派恩二世和詹姆斯·吉爾摩提出,體驗是“當一個人達到情緒、體力、智力甚至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時,他意識中所產生的美好感覺,是某個人本身心智狀態與那些策劃事件之間互動作用的結果”。而體驗營銷則是以產品為道具,以服務為舞臺,給消費者提供某種體驗的市場營銷。

伯恩特·施密特在他所著的《體驗式營銷》一書中,從心理學的角度把體驗分為感官體驗、情感體驗、思考體驗、行動體驗和關聯體驗等五種體驗,把這五種體驗作為對顧客體驗進行管理的戰略模塊。它是營銷者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對企業營銷的方式和與營銷理念進行重新的設計與定義。與傳統營銷相比,體驗營銷更強調消費者的參與,更注重為消費者創造感性價值,更關注消費者的感覺、感受。

二、高檔葡萄酒體驗營銷的必要性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日益增強,越來越多的人加入葡萄酒的消費行列。縱然葡萄酒的適量飲用有益健康,如能夠防治多種疾病,提高人體免疫力,并具有養顏美容的作用,但很多的消費者選擇葡萄酒并非僅僅出于健康之故,而是為了追求精神上的體驗與滿足。尤其是高檔葡萄酒,其目標消費者是收入較高的白領階層,他們一般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愿意接受新的思想觀念,講求生活品質。對他們而言,作為舶來品的葡萄酒不僅僅是一種酒,而是包含著很多的意味,意味著一種氛圍、一種情感、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文化,甚至一種身份與地位。在葡萄酒中的消費中,他們會獲得獨特的體驗與感受,正是這種體驗與感受驅使他們成為葡萄酒的愛好者、葡萄酒文化的追隨與傳播者、企業的忠實消費者。因而對高檔葡萄酒的經營者來說,消費者的體驗已成為他們關注的重點,而能否為目標消費者提供獨特的體驗則是決定其經營成敗的關鍵因素。

三、高檔葡萄酒的體驗營銷策略

高檔葡萄酒的經營者可以從感官、情感、思考、行動、關聯五個方面實施體驗營銷策略:

(一)感官體驗策略

感官體驗就是通過各種感覺,如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等建立感官上的體驗,促使消費者產生美學的愉悅、興奮、美麗與滿足。感官體驗是基礎體驗,企業靠感官體驗來吸引消費者。高檔葡萄酒經營者主要從視覺、嗅覺和味覺等方面來打造感官體驗。

視覺體驗:經營者應從消費者可視的一切元素著手來打造視覺體驗。目前國內的高檔葡萄酒主要采用商場專柜、星級酒店、酒吧、專賣店及直銷等方式進行銷售,同時輔以一定的宣傳手段,與消費者進行溝通。因而葡萄酒的外包裝、柜臺、店面、經營者網站及宣傳資料的設計就變得尤為重要。如其外包裝的造型、所選的材質、包裝容量的大小、酒標圖案與色彩的設計,均應體現產品的特點與品質;而柜臺的設計除了用材外,還要考慮柜臺的形狀、燈光等方面,店面應考慮裝修的風格、設施的陳列及裝飾物的選擇。所有這些均應與目標消費者的審美觀念相契合,以達到吸引消費者的目的。

味覺和嗅覺體驗:葡萄酒這種產品與白酒、啤酒的豪飲文化不同,葡萄酒的消費講究的是品飲,即小口地喝、慢慢地品、細細地體會,通過味覺和嗅覺仔細地進行辨認。其品嘗與鑒賞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和技巧,通過感官的鑒賞,消費者能夠知道酒的品質、風格、釀造原料的品種與產地。高檔葡萄酒的經營者應在經營場所開辟一塊產品鑒賞專地,由富有經驗的品酒師示范品酒的動作,教會消費者如何通過感覺來體會不同的產品,吸引消費者前來品嘗產品,學習產品知識,從而促進產品的銷售。

此外,以葡萄酒專賣店、酒吧為主要經營渠道的經營者還可在店堂內播放目標消費者喜歡的音樂,與其產品的陳列、店面的設計等其他方面共同營造出目標消費者喜歡的或浪漫、或輕松、或具有其他情調的氛圍,以增強消費者的體驗。

(二)情感體驗策略

情感體驗是指通過激發消費者內在的感情和情緒,觸動顧客的內心情感,創造出顧客的喜好進而使顧客對某種品牌產生強烈的偏好;情感體驗是消費者內心的感情體驗,企業靠情感體驗來打動消費者。情感體驗是通過企業與消費者的溝通來實現的,溝通方式包括廣告、促銷、營銷人員及公關等。與中低檔產品不同,高檔葡萄酒的目標消費者在付出高價購買產品的同時,對服務及其他方面同時有著較高的要求。他們不僅關注他們所購買的產品,也在意購買的過程,他們希望在這過程中能夠得到尊重與關懷,這種尊重與關懷主要通過營銷人員來體現的。因而高檔葡萄酒的經營者在與消費者的溝通中應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在溝通中不僅要傳遞產品、企業信息,還要傳遞情感信息,讓葡萄酒成為企業傳遞情感的媒介;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培訓和激勵,調動起他們對顧客的熱情與真誠,使他掌握與顧客溝通的技巧,熟練服務顧客的技能,從而與顧客建立起高質量的情感,并能有效地進行維護。

(三)思考體驗策略

思考體驗指訴求于智力讓顧客獲得認知和解決問題的體驗;思考體驗是用知識、邏輯給消費者以心智的啟迪,從理性的角度來說服消費者。從葡萄酒的誕生到現在已有上萬年的歷史。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有關葡萄酒的知識、技術不斷發展豐富,國外已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葡萄酒知識與文化,從葡萄品種與種植地的選擇、葡萄的種植、采摘、加工釀造工藝,到葡萄酒消費用餐的搭配、相關的禮儀、高檔葡萄酒品鑒、高檔葡萄酒投資與收藏等,這些形成了葡萄酒的獨特味道與品飲文化。葡萄酒進入中國較晚,雖然國內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加入葡萄酒消費的行列,但葡萄酒對于他們來說還是比陌生的,他們對葡萄酒的知識知之甚少,高檔葡萄酒消費者也不例外,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也只是具備基本知識而已,遠談不上了解和掌握葡萄酒文化。而他們在消費葡萄酒的過程中追求的則是其文化,他們希望通過這種產品的消費來享受這種文化、體現這種文化,如果他們不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文化,葡萄酒對他們的意義則大打折扣。因而他們渴望通過知識的掌握和文化的了解來真正體驗葡萄酒為其生活帶來的變化。高檔葡萄酒的經營者應針對消費者的知識狀況用多種方式進行相關知識的宣傳與培訓,如在經營場所定期開展葡萄酒鑒賞培訓,在目標消費者經常出入的場合如高級酒店、俱樂部開品酒會、經理培訓班開設葡萄知識培訓課程等,在企業的網站、相關的媒體開辟葡萄酒專欄進行廣為宣傳。

(四)行動體驗策略

行動體驗則通過提高人們的生理體驗、展示做事情的其他方式和另一種生活方式來豐富顧客的生活,其重點在于調動消費者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由于消費者注意、理解和記憶的選擇性,具有豐富內容的葡萄酒文化,僅通過宣傳與培訓對很多消費者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因而企業可通過舉辦各種各樣活動來吸引消費者參與,通過他們的參與,為其帶來更多的感性認識,以此來增強其切身體驗,從而培養其對葡萄酒及企業產品的興趣。高檔葡萄酒中大多是在酒莊生產的,經營者可在葡萄酒莊園舉辦游覽活動、組織葡萄酒沙龍等,另外還可舉辦富有趣味的各種比賽與游戲活動,如品酒比賽、調酒比賽、葡萄酒知識有獎競賽等,通過這些活動,將各種體驗融在一起,同時向消費者展示葡萄酒消費文化,讓消費者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葡萄酒知識,體驗葡萄酒文化,消費經營者的產品。

(五)關聯體驗策略

關聯體驗包含了感官、情感、思考與行動的很多方面,但超越了個人情感、個性,并使個人與理想自我、他人或是文化產生關聯,從而建立對某種品牌的偏好,同時讓使用該品牌的人們形成一個特定群體。關聯體驗是前述幾種體驗的綜合與升華,是消費者忠誠的重要來源。關聯體驗的形成需要企業從多個方面做出長期不懈的努力。

在高檔葡萄酒的目標消費者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社會組織中的領導者、各界知名人士,他們的需求很多是個性化的需求。如有的消費者是葡萄酒文化的熱愛者,他們追求有葡萄酒相伴的生活方式;有的消費者是葡萄酒的收藏者,他們將葡萄酒作為一項有價值的投資;有的消費者將葡萄酒作為交際的媒介,希望通過葡萄酒能夠結識更多的事業上、生活中的朋友;還有消費者將葡萄酒作為一種標志,標志著他的生活品味、身份與社會地位。高檔葡萄酒的經營者可通過多方式來滿足目標消費者的這些個性化的需求,如開展俱樂部營銷,對俱樂部會員的資格進行限定,將俱樂部打造成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會員之間進行深度溝通的平臺;開發適合投資的產品,吸引消費者前來投資;與其他行業具有共同目標消費群體的知名品牌開展合作營銷,共同分享客戶資源,共同提供互補的優質服務等。通過這些營銷方式的開展,企業可在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同時,將葡萄酒知識與文化、企業的經營理念與品牌內涵傳遞給消費者,獲得他們的理解,并在其內心深處產生共鳴,讓其愿意選擇和消費該品牌,成為品牌的傳播者,并為此而感到榮耀。

參考文獻

[1]晏國祥,消費體驗理論評述[J],財貿研究,2006,6:101-109

[2]廖以臣,消費體驗及其管理的研究綜述[J],經濟管理,2007,14:43-50

篇6

關鍵詞:鑄造金屬樁;玻璃纖維樁;烤瓷冠;根折

烤瓷冠是目前牙體大面積缺損修復時普遍采用的修復方法,由于牙體缺損面積較大,根管治療后牙體失水變脆,常出現基牙折斷,患者往往要求利用原冠修復重建,本文觀察研究了玻璃纖維樁和鑄造金屬樁與原烤瓷冠聯合應用修復折斷基牙的成功率及遠期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2004-2005年來我院修復科就診患者44例,男32例,女12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46.8歲,患者共46顆,均為上前牙及前磨牙,入選患牙須具備下列條件[1]。(1)患牙無松動、無明顯牙周炎;(2)折斷線如在齦下,應小于2mm;(3)根尖無病變,并已經過完善根管治療。

1.2方法將46顆患牙隨機分為兩組,每組23顆,A組用鑄造金屬樁(Ni-Cr合金),B組用玻璃纖維樁(產地規格)。

1.2.1鑄造金屬樁拔除原存于根管內樁釘,修整增生齦緣,常規根管預備,一般至根長2/3~3/4,根管內滴入石蠟油,用嵌體蠟取樁,不斷修整樁核大小及形狀,使原冠能準確就位,包埋鑄造后粘固樁釘,調牙合后粘冠。

1.2.2玻璃纖維樁選擇與所用玻璃纖維樁相匹配的車針進行根管預備,按說明粘固纖維樁,用光敏樹脂(卡瑞斯瑪)分次成核,成核過程中不斷試戴原冠,準確就位后調牙合粘固。

2結果

2.1評判標準參考戴瑋霞[2]等判斷標準,記錄2年療效。成功:修復體完好、穩固、邊緣密合無齦炎、咬合關系好無自覺癥狀。失敗:根尖區病變、疼痛、樁折斷、根折。

2.2結果見表1。表1兩組療效比較注:經t檢驗,t=0.6705,<1.96,P>0.05

3討論

牙體大面積缺損,牙髓治療后未采取可靠的抗折措施而進行大面積充填,樁釘過小,過細,鑄造時有砂眼,牙合力過大以及咬合創傷等因素常是冠折的原因。

失敗病例中有3例繼發根尖病變,可能原因為根管預備過深,使根尖部牙膠尖松動,破壞根尖封閉繼發感染所致。4例為樁折,均為上前牙咬合過緊、牙合力過大所致,其中2例是由于金屬樁有砂眼,2例發生于玻璃纖維樁,可能與玻璃纖維樁抗折強度小于金屬樁有關。

牙根折斷4例,均發生于金屬樁組,根管治療后行樁核修復,如果樁比容納樁的牙根強度稍弱,在受超負荷力時,樁先于牙根折斷,從而保護了牙根,另外由于金屬的機械特性與牙體差異較大,金屬樁修復后的患牙常出現根折[3],牙根大多無法利用,玻璃纖維樁呈透明狀,物理機械性能與牙本質接近,耐腐蝕性能優越,可有效防止牙根折斷[4],即使治療失敗,牙根也可行二次修復,修復后兩年成功率與金屬樁接近(無統計學意義),且操作簡單,一次完成,節省了醫患雙方時間,又能有效保護牙根,應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李國強,黃慧來.后牙殘根殘冠的核-樁冠鑄造修復.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01,17(4):314.

2戴瑋霞,劉魯閔.兩種金屬烤瓷樁核修復前牙的比較研究.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01,17(3):250-251.

篇7

論文摘要:我國的農業保險保費過少,保險公司經營虧損等內外因素使農業保險二十多年來步履維艱。具體分析我國農業保險現狀及面臨的困境,根據我國的實情把保險資產證券化,實行合作共濟制和再保險政策化的融合等措施有利于我國保險資產轉移風險、增加保值能力、提高盈利水平,加快我國農業保險發展。

2008年初春,中國南方發生了50年一遇的雪災,給國民經濟造成了1516.5億元的巨額損失,其中逾半數集中在種植、林果等農業領域。但農業保險在災后賠付的只有5770.8萬元。我國是一個有九億多農民的農業大國,探索建立適合國情和產業政策的農業保險制度和發展模式是我國轉向現代化農業的必然選擇,也是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我國農業保險現狀及面臨的困境

截至2005年11月,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只有6.5億元,與1992年歷史最高的8.7億元相比,減少了2.2億元。這次雪災更是反映了我國農業保險的缺陷:農業部數據顯示,各種農作物成災8764萬畝、絕收2645萬畝,因災損毀塑料大棚60萬畝、受損農機具64萬臺、機庫棚62萬平方米。但對于純農業的賠付額度不足1%,總額就4000萬元。農業保險迅速萎縮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農險有效需求不足

目前,我國農業保險的有效需求不足:一是農民長期的思維定勢認為天氣是收成好壞的決定因素,缺少人為因素和管理理念的認知,缺乏購買保險的積極性;二是我國農業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即使一部分農戶意識到不能靠天氣吃飯,相對農民較低收入而言,需要交納的保險費較高,抑制了農民對保險的需求。

(二)資金不足,政策缺陷

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農業保險面臨著資金不足,致使我國農業保險發展遲緩,抑或部分地區停滯。2008年南方雪災農業損失占總損失1516.5億元的逾半數,賠付額不到4%就是例證。目前,我國農業保險救助機制化、政策化還沒有建立起來,甚至還是空白,遇到災害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標不治本”,完全沒有制度依靠,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農業保險賠付與求償的矛盾。

(三)賠付矛盾

在測定賠付時,保險公司和農戶之間存在一個“利差效應”。在農業災害面前,農戶和保險公司都是“經濟理性人”,農戶要求賠付必然把投入的所有成本和根據往年收入產生的預期收入都考慮在內,而保險公司只是根據農作物的現實生長情況來測算。對于保險公司的賠付,農戶感到“得不償失”;對于農戶的求償,保險公司則認為是“過度賠償”。這也導致了農業保險中道德風險比較嚴重。

二、我國農業保險發展的經驗與分析

(一)明確農業保險目標,健全法制

農業保險作為一種農業發展和保護制度,政策性很強,它對相關的法律的依賴程度是相當強的。從國外實踐看,農業保險有兩大政策目標:一是社會保障(社會福利)制度的建設,同時兼顧農業發展;二是促進農業穩定發展。我國現行的《保險法》是一部商業保險法,沒有對農業保險做出具體規范。鑒于我國農業保險還處于初級階段,制定農業保險政策必須以促進農業穩定發展為主,但為了構建和諧社會,在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適當考慮提高社會福利的目標。鑒于農業保險的特殊性,應對農業保險的保障范圍、保障水平等方面以法律法規的形式進行規范,以避免政府支持農業保險的隨意性。或因財力問題忽視對農業保險的支持。

(二)因地制宜開展農業保險

我國東、中、西部的發展模式、發展水平、發展戰略不盡相同,各地應在遵循本地規律的基礎上自行選擇保險模式和水平。

首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具有農墾背景,持續了18年的農業保險模式就是政府支持下的合作互助經營模式的范例。1986年。新疆兵團以財政部下撥的1億元人民幣救災款作為資本金,成立了為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公司,在兵團區域內試辦農業保險。20年來,保費累計收入21.83億元,累計承保1.6億畝的農作物,理賠面積累計達5345.47萬畝,共計為農業生產支付賠款15.86億元,農業保險的平均賠付率達73.26%,加上20%左右的綜合經營成本,收支基本平衡,略有結余。2006年,農業保險覆蓋面達到了80%以上,促進了兵團農業生產穩定和發展。

其次,廣大農區,農戶土地分散、規模狹小,收入太低,農民一方面缺乏保險的物質基礎,也缺乏合作保險的意識和動機。農村地區完全有商業保險公司來經營,造成了“費率太低保險公司賠不起,太高了農民買不起”的狀況。李軍在文章中指出,農業保險是準公共物品。農業保險產品不具有私人物品的性質,而具有大部分公共物品的特征,農業保險按完全商業運作必然失敗。

三、我國農業保險模式選擇的再思考

(一)保險資產證券化和引入利益誘導監督機制

保險資金應該多渠道、多方式的籌集,要以政府為主,體現保險的政策性、公益性,并且形成風險基金,讓有經驗的基金管理公司在金融市場上運作,可以在國際市場上購買風險低、收益高的各類金融衍生產品,進行套期保值。在操作方面,農戶繳納的保險金以法律形式規定可以取得一定的分紅,使他們手中的錢變成生息資產,以此來提高農戶的參保積極性。

保險資產證券化存在著如何監督操作的問題。林毅夫教授在國際學術界首次將監督理論引入農業合作社理論研究中。在集體生產中,生產隊成員的勞動積極性同勞動監督的準確程度和監督的難易程度密切相關,監督越準確、越容易,則生產隊成員勞動的積極性就越高。農業作業天然具有地域空間上的分散性和時間上的季節性,勞動監督非常困難。農業保險是建立在基礎上的,我們把這種模式引入到農業保險中來,把農戶、保險公司和政府的利益納入一個體系:政府和農戶成立監督委員會監督保險公司的運作和管理;保險公司可以監督農戶以減少道德風險損失;農戶又可以監督政府保險政策落實和資金投入情況,讓其互相監督和制衡以達到各自利益最大化,最終為農業保險提供有力保障。這種保險模式更適合于新疆兵團,因為戶均擁有的土地規模較大,機械化程度較高,科技含量高,兵團農業引入滴灌技術畝均總成本達三四百元之多,一旦損失后果就很嚴重,必然引起農戶的重視。另外,新疆兵團在全國免除農業稅的情況下,其農戶的農產品仍要統一上交,由國家統一定收購價格。遇到天災人禍就會“倒掛賬”(畝產出小于政府規定的產量),如果沒有保險,農戶好幾年都要背著負債的壓力,極大地挫傷了農戶生產的積極性。

(二)合作共濟制和再保險政策化的融合

據GAO(u.S.GovemmentAccount-abilityOffice)計算,2000--2006年美國政府為農業保險支付成本累計達216.78億美元,平均聯邦政府支付70%,農民只支付30%。發達國家財力強,農業人口比例小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行高風險、高成本和政府高補貼的傳統保險模式;而我國財力有限且農業人口比例大,必須要創新模式。有報道顯示,中國政府擬將農業保險的純保費補貼列入中央財政預算,2007年4月和7月中央財政已分別撥出10億元用于補貼農作物保險和生豬養殖保險試點,但遇到2008年初大雪冰凍類似的災害,對農民的生產生活來說也是捉襟見肘。從目前我國農業險的情況看,商業性農業保險萎縮,政府財力有限,引進外資還存在一定困難。選擇建立一個具有合作性質的農民投資管理的經濟組織模式,合作共濟制比較合適:超級秘書網

1合作共濟制的成員既是保單持有人也是公司所有人。由所有人選擇經營者負責經營管理,追求成員收益最大化。

2投保人作為股東有權分享剩余,也可轉入下一年的保有基金,保證可持續發展。

篇8

1從論文選題突出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

文學術水平是否具有創新點的先決因素。因此,研宄生的選題應選擇能夠出創新性成果、反映學科前沿水平的課題;應提倡研宄生的選題與導師的科研課題,學科的發展相結合。研宄生研宄論文的寫作過程,是對所學知識理論和方法的綜合應用過程,是研宄生綜合能力的一種體現,更是培養提高其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徑。研宄生的論文選題對研宄生的科研能力培養很重要。特別是兩年制碩士研宄生,由于研宄工作的時間相對較短,其論文方向及題目的選取需要特別用心。首先要考慮學生自身的研宄興趣,還要考慮論文的研宄方向、題目的前沿性以及通過論文工作對學生自身科研能力的提高。對于工科院校的碩士研宄生應盡量選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作為研宄題目,應當在導師的幫助下,學生自己提出研宄問題,使學生對自己研宄的問題有深刻的了解,并能對問題解決的可行性提出看法,這對培養研宄生在從事科研工作時能準確把握自己研宄方向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在科研中能正確提出研宄的問題,代表一個研宄者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由于兩年制碩士研宄生的學制相對較短,并且本身的科研實踐水平有限,特別是從大學直接升到研宄生的學生,沒有實際工作經驗,而兩年制的學習周期又不允許其用太多的時間去查閱資料從而提出研宄問題,這就需要導師給予更多的指導。提供相應的參考資料查閱,讓學生掌握如何查閱其研宄題目的資料,并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料,提出研宄問題的重點及問題解決的相應方案。在研宄問題的重點及解決方案由學生提出后,其合理性需要導師把關。由于其論文工作時間有限,提出的問題及解決方案必須是可行的,能在一年的時間內完成論文工作時間大約只有一年。如果提的問題和解決方案太難,在論文工作時間內將無法得到問題解決的結論;如果提的問題和解決方案太容易,使研宄生的科研工作量太少,不能有效地提高其科研能力。因此,碩士研宄生的論文題目與研宄內容的選取對研宄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很重要。

在工科院校中,一般來自實際的研宄課題對研宄生的科研能力提高較大。因為問題來自于實際,其應用條件及要達到的性能一定,研宄生可在所學知識范圍內,用一切資源去解決問題,這樣可使研宄生體會到如何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去解決問題以及這些知識是如何應用的。如果遇到研宄生所學知識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促使其學習新知識,請教其他學科的老師和同學,這樣可培養研宄生的交叉學科意識和科研合作意識。兩年制研宄生的論文題目選取既可是一獨立的研宄課題,又可是一大課題下的子課題。如果選取的是一獨立課題,需要導師給予更多的指導,因為獨立做自己的論文題目,沒有合作者進行討論,只有導師可討論。如果選取的是一大課題下的子課題,由于有合作者討論問題,就容易學會如何與別人合作解決問題。不論做的是獨立課題還是大課題下的子課題,導師都要注重研宄生與人合作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要鼓勵研宄生與別人討論問題與合作,在選擇課題時應充分考慮這一點。

由于兩年制研宄生的培養目標主要是為社會培養較高層次的使用人才,也為博士生的培養提供后備隊。因此,其研宄題目除了實際研宄課題之外,可有一些理論課題,讓研宄生嘗試解決一些理論問題。雖然理論課題一般較難,且論文工作時間較短,要對某一理論問題做出完整的結果較困難,但可以嘗試解決部分問題,得到部分結果,經過幾個研宄生的連續工作,可得到問題的完整結果。理論研宄課題也需要注重研宄生科研能力培養,應從理論問題提出、描述及問題解決思路、驗證等方面培養其研宄能力。

2提供研宄生論文工作的科研環境

科研環境對研宄生科研能力培養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兩年制研宄生的論文工作時間較短,要使研宄生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需要一個良好的科研環境。科研環境包括硬件環境和軟件環境,人們通常注重硬件環境,實際軟件環境對研宄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同樣很重要。

硬件環境主要包括實驗室及其相應設備、信息網絡系統以及計算機軟件等,這方面的基礎條件對研宄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必不可少。如信息網絡系統能使研宄生查閱資料更方便,極大地節省查閱文獻時間;計算機軟件系統能保證研宄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計算機仿真實驗,及時驗證所提出的方法,并掌握計算機軟件的使用。對于工科院校的研宄生,會查閱、使用資料,以及能熟練操作、使用計算機,也是研宄生科研能力培養所必需的。實驗室具有良好的實驗設備可保證研宄生的科學實驗能順利進行,節省實驗時間。因此,良好的硬件環境是研宄生論文能按時完成的時間保證。能夠操作和使用實驗室的設備是研宄生科研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

軟件環境包括學術交流、科研合作與指導、信息交流及科研氛圍等。軟件環境對兩年制碩士研宄生的科研能力培養具有重要的影響,將使其學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培養合作的能力以及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這些都是研宄生科研能力的體現。雖然掌握硬件的使用對提高科研能力很有幫助,但對問題的思考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思路與能力能真正體現一個人的科研能力。這方面的能力需要有一定的科研氛圍來培養。需要經常進行學術交流,讓研宄生對自己研宄的問題進行講解,老師與同學作為聽眾,對研宄生講解的內容發表意見,這樣可幫助研宄生改正對某些問題不恰當的認識和思考,確立正確的思考問題方法,這對培養研宄生的科研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另外研宄生聽別人的報告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通過聽報告、如人交流,學習別人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研宄生通過參加實際課題,可與合作單位進行接觸,了解用戶對科研的需求與問題的提出,增加研宄生對科研問題的認識及實際情況的了解,這也是科研能力的一個體現。總之,科研的軟件環境對培養兩年制碩士研宄生的科研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3保證研宄生有充足的時間參加論文科研工作

兩年制碩士研宄生要有大約一年的時間進行課程學習,這樣只有一年左右的時間進行研宄生的論文工作,如何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保證研宄生科研能力的培養,除了上面提到的從論文的選題及科研環境方面來保證研宄生科研能力的培養之外,還應從時間上來保證研宄生有一定的時間來進行論文工作。

篇9

[論文關鍵詞]刑法 正當防衛 防衛限制

正當防衛是每一個公民的合法權利,也是一項排除社會危害的方式,這幾乎在世界每個法治國家的刑法中都有所體現,并且給予了相應的規定,整個法學界也對此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但是在司法實踐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存在較大爭議的案件和難點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依據刑法,準確、深入、科學地分析有關正當防衛的規定。

一、刑法中正當防衛的規定

要想正確區分正當防衛與否,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真正理解刑法中有關正當防衛的具體規定。

《人刑法》第20條對于正當防衛作出了如下規定: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基于刑法的具體規定可以看出,正當防衛制度得到了立法層面的完善,受保護對象的權力范圍和受保護權益的內容也在擴大,這對學界研究正當防衛提供了最為準確的依據,并且樹立了“無過錯即絕對正當”的原則,更加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

二、刑法中關于正當防衛的認定

正當防衛雖然是法律賦予每個公民的合法權利,但是絕對不意味著這種權利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得到濫用,正當防衛必須遵守一定的條件才能得到法律的認可,而對于此點,刑法也給予了相關的界定。

(一)界定一般成立的條件

1.起因條件

所謂起因條件,是指符合某種情況下,才能實施正當防衛權力的準則。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只有存在現實的不法侵害行為時,公民才能實施正當防衛權,也就是說,正當防衛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合法權利不受不法侵害。

所以,正當防衛的實施必然需要以存在于現實的不法侵害為前提,值得注意的是,不法侵害不僅包括犯罪行為,在某種時候也包括違法行為。

2.時間條件

所謂時間條件,指的是正當防衛必須在不法侵害正在進行中,國家、社會或者個人的合法權利處于被侵害或者緊迫的威脅時,才能實施正當防衛。當不法侵害行為停止或者當事人失去侵害能力時,便不再符合正當防衛的時間條件,甚至可能涉嫌犯罪。

3.對象條件

所謂對象條件,是指在實施正當防衛時,針對的只是不法侵害者本人,不能對不法侵害人以外的他人進行防衛,這是因為不法侵害是由不法侵害人直接實施的,要達到正當防衛制止不法侵害的目的,只能對不法侵害人實施。否則便是對其他無辜者的合法權利產生了侵犯,不僅失去了正當防衛的合法性和正當性,甚至可能構成違法犯罪行為。

4.主觀條件

所謂主觀條件,是指實施人的主觀必須是保護國家、社會、個人的合法權利不受非法侵害。可以說,正當防衛正是一種主觀、客觀相統一的行為,所以防衛挑撥、打架斗毆都不具備主觀的防衛意圖,這不僅不構成正當防衛,甚至是犯罪行為。所以在司法實踐中,分析并且區分實施人的主觀意圖,是對正當防衛進行甄別的關鍵因素。

5.限度條件

正當防衛雖然是法律賦予的一項權利,但是也必須固定在一定范圍之內,最為重要的是不能明顯超過必要限度,比如,對于一個盜竊的人實施危害生命的正當防衛,顯然是過度的,也不符合現代法治精神。

因此,處于防止權力濫用、保護社會大眾生命權利的原因,必須對正當防衛行為給予必要的約束。

(二)界定無過當正當防衛成立的條件

對于某些情況極為嚴重的違法犯罪和侵權行為,我國《刑法》第20條第3款作出了相關特殊規定,也就是無過當正當防衛權,為了制止殺人、搶劫等幾項嚴重暴力犯罪行為而采取防衛行為,最終造成不法侵害者死亡的,不屬于防衛過當,也不承擔刑事責任。

由于無過當正當防衛的特殊性,成立條件和一般正當防衛有著較為顯著的區別。

首先,一般正當防衛可以針對絕大多數不法侵害,而無過當正當防衛只能針對正在進行的嚴重暴力犯罪,包括殺人、搶劫、等。

其次,一般正當防衛必須有遵守相應限度的限制,而無過當正當防衛的限制則相應較少,甚至發生不法侵害人死亡等情況,也不屬于防衛過當,不需追究相應的刑事責任。

可以說,我國刑法中針對無過當正當防衛的規定賦予了公民與嚴重暴力犯罪作斗爭的權力,極大地保護了公民的人身安全。

三、正當防衛殊情況的研究

在司法實踐中,由于現實情況的特殊,正當防衛的實施、鑒別經常會出現一些特殊的問題,其中最為重要的包括以下幾點:

(一)防衛過當

所謂防衛過當,顧名思義,是指行為人主觀上處于制止侵害的目的而對不法侵害人進行防衛的行為,但是這種防衛卻超出了必要的范圍,因此,防衛過當也被稱為過剩防衛。

由此可以看出,防衛過當必須以正當防衛為前提,只是行為人的防衛超出了應有的限度,所以說,防衛過當必須建立在正當防衛的基礎上,否則便是一種針對他人的違法犯罪行為。

對于防衛是否“過當”,則需要司法者和執法者根據事實,進行客觀、全面的判斷,比如侵害人的行為是否足以引起行為人的誤解,行為人實施正當防衛時是否慌亂、是否受到驚恐。

對于防衛過當,我國刑法中明確規定,防衛過當造成危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對行為人酌情給予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二)假想防衛

在并不存在緊迫的不法侵害時,行為人產生錯誤判斷,而實施防衛的行為便是假想防衛,也被成為誤想防衛。

雖然假象防衛時,行為人的主觀也是處于制止侵犯行為,但這卻是基于一種對于事實認識錯誤,應當屬于事實認識錯誤而導致的錯誤行為。如果行為人主觀上存在著過失,比如錯誤判斷、目標未分清等情況,應該按照過失犯罪進行處理,如果行為人主觀上不存在著過失,一般視為意外事件,不追求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三)偶然防衛

當行為人的攻擊行為主觀上并不處于防衛意思,但是卻偶然地滿足了正當防衛客觀條件的情況被稱為偶然防衛。

客觀而言,偶然防衛部分起到了制止侵犯犯罪的實際效果,但是行為主觀上卻無正當防衛的故意,其行為完全是侵犯的故意,只是由于偶然條件而達到了正當防衛的結果。所以,對于偶然防衛不應將其認定為正當犯罪,而是一種較為特殊的犯罪行為。

(四)對無責任能力人

所謂對無責任能力人的防衛,是指行為人對精神病、兒童等無責任能力人的防衛。

客觀而言,雖然無責任能力人無法控制自我行為,缺乏明確的是非觀念,但是其行為卻同樣具有社會危害性,所以目前學界主流觀點認為,應當算作侵害行為,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無責任能力人在整個社會中處于弱勢地位,其損害行為不可能十分惡劣,所以對無責任能力人實施正當防衛應當更加謹慎,限制應當更為嚴格,非不得已的時候不能輕易采取防衛措施。

四、正當防衛和犯罪行為的區別

正當防衛是我國刑法賦予每個公民的權利,但如果公民不正確地實施這種權利,不僅無法達到正當防衛的根本目的,更有可能導致違法犯罪行為的產生。

(一)防衛挑撥

行為人由于自己的不恰當原因招致侵害,而后又實施防衛的行為被稱為自招防衛,比如,為了侵害他人的目的而故意挑撥對方對自己實施攻擊,而后借口正當防衛,向對方實施防衛的行為。

根據我國刑法以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由于防衛挑撥由不合理的目的驅使,不具有合法性和正當性,所以不視為正當防衛,后果嚴重構成的犯罪應該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

可以說,區分防衛挑撥和正當防衛最為關鍵的在于行為人的主觀意識,即是否是出于防止侵害的目的。

(二)打架斗毆

目前,我國刑法界和司法實踐中,一般不將打架斗毆中的防衛行為視為正當防衛,主要是由于參加斗毆的雙方的意圖都是侵害對方的人身權利,因此并不符合刑法所規定的有關正當防衛的構成要件。

但是仍然有一種由打架斗毆而引起的防衛行為在司法實踐中被視為正當防衛。比如,如果斗毆的一方主動放棄侵害行為,比如逃跑、求饒等,但另一方卻繼續實施侵害行為,放棄的一方被迫反擊,這在我國司法實踐中,通常也視為正當防衛。

但是我們應當清醒地意識到,各種案件都具有其特殊性和偶發性,所以,有關打架斗毆中是否有正當防衛不可一概而論,應當綜合加以考慮,比如斗毆的時間、地點和雙方的力量對比等綜合因素,進行適當的處置乃至給予適度的量刑。

五、司法實踐中認定正當防衛中的難點分析

雖然我國刑法目前已經對正當防衛行為建設了較為完善的分析方法和處置措施,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著許多難點,下面將對其進行具體分析。

(一)正當防衛中有關必要限度的判斷

構成正當防衛要符合幾個必要條件,但是在司法實踐中進行認定時,最為困難的問題在于把握正當防衛的必要限度。

對于這一點,司法機關在司法實踐中,基本依據以下幾個條件來對行為人的行為進行綜合判斷:不法侵害人的手段、方式和強度;情景緊迫,行為人沒有其他能夠阻止侵害行為的手段而不得不采取防衛措施來保證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合法權利不受損失;行為人的行為和侵害人的侵害行為基本相當,不存在過于懸殊的差異。

(二)無過當正當防衛的司法適用

目前學界對于無過當正當防衛權的規定產生了許多爭議,比如,無過當正當防衛權的使用是保護權利、弘揚正氣的正確手段,還是一種血腥的報復主義,目前學界對此產生了極大的爭論。

根據我國《刑法》第20條第3款的相關規定,針對殺人、行兇、等嚴重暴力犯罪的無過當正當防衛應當給予極為詳細、客觀、綜合的考察,做出符合法治目的和社會效應的正確判斷,避免引起適用法律的爭議。

但是,此規定中的“行兇”一詞存在著極大的爭議,徒手也算是行兇,持槍也可以視為行兇,因此,在接下來的法治建設中,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應當集中解決這一問題,避免今后司法實踐中出現判斷失誤。

篇10

一、 成本管理在建筑經濟中的重要性 

(一)成本管理與建筑經濟存在的聯系 

首先,建筑經濟與成本管理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只有加強了成本管理情況才能夠促進經濟效益的快速發展,從而奠定建筑經濟的堅實基礎,與此同時,還應保證建筑經濟在良性發展的同時,應遵循可持續發展策略。建筑經濟應遵循建筑行業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建筑經濟主導著建筑成本管理的主要方向,能夠起到為成本管理提供具體的發展思路,而成本管理又能夠反映建筑經濟的具體發展態勢,可以說二者存在相輔形成的關系。 

建筑經濟與成本管理之間也存在著互相獨立的關系,在建筑經濟方面,其主要作用就是控制建筑行業中的經濟發展,在經濟方面掌握發展情況的主導權,并對取得的成效再進行有效地評估、預測。從宏觀角度上來說,建筑經濟能夠決定工程的進行情況,建筑經濟方面若完成的好,則可以足夠說明成本控制情況樂觀。就成本管理原則而言,是一種對具體建筑工程成本用公式方法進行計算評估的過程,其次,再進行分析、決策,從而達到建筑經濟的成本預算的準確把握與控制。所以,就此分析,建筑經濟所涉獵的范圍更廣,而成本管理則只局限于對經濟成本的核算、決策、分析與控制的過程,建筑經濟則包括成本管理。 

(二)成本管理在建筑經濟中的重要性 

從整體性出發來說,建筑經濟成本管理是建筑產品即T程項目、勞務作業的成本在進行過程中的所需要的工作步驟的整體性概括。從一定程度匕來說,建筑經濟成本管理的具體情況會對一個企業的總體利潤產生影響,從而影響一個企業的經濟效益。作為管理者,在企業施工的過程當中,一定要顧全大局,既要保證相關建筑經濟制度的確立,又要加強在這方面的管理丁作,在進行加強成本管理工作之后,更需要為所在企業注人新鮮的充滿活力的年輕血液,起到促進企業發展的作用。嚴格上來說,成本管理在建筑經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建筑業必須要重視成本管理,在注重成本管理工作的同時,還要在丁.作中加人維持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條例,在保證在進行建筑工作的同時,不能夠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形成污染,要建立具有環保意義、綠色的樓宇建筑。 

二、建筑經濟成本管理不足的具體體現 

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建筑行業的經濟發展,施工企業方面就必須提高對于成本管理的意識,管理者在分析企業自身經濟發展情況的同時,還需要考慮到成本管理的問題,并找出存在的不足之處。以下為建筑經濟成本管理不足的幾點體現: 

(一)成本管理過于傳統化 

就目前的建筑經濟成本管理情況來看,我國建筑行業的成本管理模式過于傳統化,在施丁過程中,缺少對資源成本的控制,導致沒有形成一條具體的產業供應連鎖,這樣就使得資源不能得到充分地利用,形成了資源過度浪費的現象。在資源不能夠充分利用的同時,管理者則不能夠結合企業的發展策略從而完成科學的管理。 

(二)部門之間缺乏溝通 

從前的情況看來,我國建筑行業中的部門管理人員之間缺乏良性溝通,各個部門之間缺乏溝通,這樣就使得相關的制度不能夠及時地確立與實施,錯過了有效的確立時間。成本管理人員之間的溝通缺乏,導致了員工成員之間的職責分配不明確,缺乏統一性。除此之外,由于成本管理意識的匱乏,就導致了成本管理水平的低下。 

(三)缺乏具體的成本管理目標方案 

在建筑行業領域當中,只有在整體的建筑T程完畢之后,才能夠知道具體的數字盈虧情況,由于成本管理目標的不健全,導致了相應的成本管理能力低下。此外,成本管理過程中沒有具體的制度規定的扶持,就使得制度的規定沒有可實行與實踐性。正是由于缺乏獎懲方式,就導致了旗下人員整體狀態渙散,能力無法發揮到最大化。同時,缺乏獎懲制度,也間接導致了成本資源的浪費情況不能夠及時地制止與控制。 

三、加強企業成本管控的對策分析 

(一)建立健全成本管控體制 

建筑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一個層次分明、縱深型的管控體系,在成本管理上可以設置專門的管理部門,明確部門職權,將成本進行事前預測以及事后分析,合理編制財務報表,在經營過程中以及事后都應該控制,不斷完善成本管理體系,實現成本控制的目標。 

(二)強化成本管理 

建筑企業在制定戰略目標之始就應該保持成本管控的意識,在成本估計時,應該充分調查,考慮到市場因素的影響,將企業的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最大化的實現資源利用率,確定成本指標,爭取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最大的利潤。在項目實施時,可以優先關注重點項目,實時監控實施時的風險,杜絕資源浪費,控制企業的負債。還應選擇科學的成本預測方式,預測方式上,可以選擇“中長期滾動估計”的方式,重視成本管理與企業戰略的銜接,實現全程管控,最大限度地掌控企業的發展趨勢,保證企業的持續發展 

(三)增強信息反饋 

在建筑企業建筑施工的過程中,每個項目的完成都會有成本的形成,會為企業帶來相關的信息,這些信息就是完善企業成本管理的最好依據。因此建筑企業在各部門中都應該建立起信息反饋系統,通過系統要求各部門各環節對自己的成本進行反饋分析,從而統一計劃接下來的項目成本,促進企業的資源配置。加強建筑企業的信息反饋系統建設應該以權責結合的考核機制為基礎,控制過程中的成本范圍,完善企業的經歷責任制,健全各項的指標編制以及管理工作。 

(四)加強企業的權責考核制 

權責結合就是要求企業的各部門經理在行使權力時應該擔負一些義務,在成本管理中的權責結合,就是要求各部門經理在支付成本時擔負節約成本的責任,這是對執行范圍的成本控制,對于經理掌握的支出,管理者應該明確項目中的各項費用的支出范圍,在費用上進行細化,讓權責制將成本分配到每一個工序上。同時,在這種責任之中,獎懲必須分明,對于完成目標的可以適當獎勵,對于超出成本,引起浪費的應該給與處罰,從而保證制度的嚴肅性,真正的落實權責考核制,完成成本管理的相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