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專業精讀課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9 19:24: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英語專業精讀課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英語專業精讀課論文

篇1

關鍵詞:語言 文化 英語精讀課教學 文化滲透

語言是文化的反射體和載體。學習一種語言不僅是對其發音、詞匯和語法等方面的學習掌握,也一定要包含對其豐富內涵和知識背景的了解。否則,對這一語言的學習只是一知半解,或者存在很大的誤差。作為語言教學之一的英語教學,特別是基礎階段的精讀課教學也更是如此――離不開文化的滲透。

一、文化滲透在英語精讀課教學中的作用

語言是在一定民族文化、歷史背景下產生的記載人類社會發展歷史進程的符號,蘊涵著豐富的諸如這一國家的傳統習俗、文學藝術和價值觀念等文化內涵。若在語言教學中忽略文化的滲透,那么即使你掌握了地道的發音、豐富的詞匯、標準的語法,在單純的閱讀或實際的與外國人的交流中都會出現一些諸如理解誤差、鬧笑話甚至是傷及對方感情等問題。比如說我們中華民族自古把龍視為民族的象征,龍是吉祥、幸運和權威的代名詞。但是英語中與漢語龍對應的dragon一詞卻是邪惡、壞運氣的象征。所以才會有把“亞洲四小龍”翻譯成“Four Tigers of Asia”而不是“Four Dragons of Asia”的譯法。如果你不了解這一中英文化的差異,在交流或是學習的過程中產生誤解是無法避免的。中英語言文化內涵的差異是只有通過在語言學習的同時一起加以滲透來習得掌握的。所以費賴斯說:“講授有關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情況絕不是實用語言課的附加成分,不是與教學總目的全然無關的事情,不能因時間的有無或方便與否來決定取舍,它是語言學習的各個階段不可缺少的部分?!?/p>

大學英語精讀課是大學英語專業課教學的基礎部分,也是學生入學以來最早接觸的課程之一,所以在其教學中科學有效地進行文化滲透更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在英語精讀課上適時地進行文化滲透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如果對英語相關文化背景知識了解很多,就會加快理解速度、加深理解深度。比如精讀課上講到的Twelve Angry Men一課,如果不在課前介紹一下美國司法制度和陪審團制度運作規程及相關詞匯(因為其與中國司法制度存在的差異),學生們就會產生理解上的障礙。其次,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幫助。因為只有了解了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才能和自己的劃清界限,從而寫出標準地道的英語文章來。再次就是對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提高有相當的幫助。只有了解了西方人的文化習俗和價值觀念等,才能培養出得體的交際禮儀。比如Good Manners in England一課只是介紹了與英國人交往的一些基本禮儀,我在實際的教學中又適當進行了擴充,這樣學生們對西方禮儀有了更多了解,在以后的交際中就會多加注意,交往起來也就更得心應手。最后,適當的文化滲透還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總之,只有越早下手,對學生產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就越深,取得的成效才會越顯著。

二、如何在英語精讀課教學中進行文化滲透

在最近幾年的英語精讀課教學中,我不斷摸索研究,總結了如下幾個文化滲透的方式:

(一)課堂滲透

課堂可以說是最直接進行文化滲透的地方,抓住這一環節進行自覺自然的滲透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詞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詞語的文化內涵包括詞的內涵意義、感彩、聯想意義以及某些成語、諺語、慣用語的文化背景等方面。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即使表面意思完全相同的詞匯也會有不同的聯想意義,在用法上也會有很大的差異。比如講到black sheep時,說“Tom is the black sheep in his family.” 讓同學們自己理解可能會存在誤差,這時候教師補充黑色和白色在英語里的意思及發展背景就會有助于他們正確的理解。所以在精讀課上講解詞語的時候,教師應該適時地擴充英語詞匯的外延意思,使學生能夠準確理解詞匯的語義并加以使用。

2. 篇章(全文)教學中的文化滲透在學習每篇新課文之前,對其文化及歷史背景知識進行介紹,以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主旨,并達到擴展這方面知識的目的。比如在講到Clearing in the Sky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先給學生們介紹了傳統的American values,學生們在了解了這些背景知識以后才對文中老父親執著一生在高山的林中開墾荒地的依賴自我、尊重艱苦勞作和頌揚農村生活方式等精神有所理解,進而增進了對文章主旨的深刻把握。

3. 細節教學中的文化滲透這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不放過教學過程中可以向學生傳授英語文化知識的每一個細節。比如在講到Darken your Graying Hair, and Hide your Fright一課時,遇到了這樣一句話:“One is a sphinx, one seems almost removed, and one sees it all. ”我發現其中sphinx是一個很有講頭的細節:當sphinx寫成Sphinx時,是希臘神話中獅身人面的怪獸;他問路人的Riddle of the Sphinx(“斯芬克司之謎”);以Oedipus成功猜謎而后引發的一系列故事為由來的Oedipus Complex(戀母情節)等。這樣不但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有助于他們理解,更提高了教學的趣味性。二是對所學文章進行深入的語言風格、寫作手法、修辭手法等方面的分析,并與漢語中的這些技巧進行對比,提高英語專業學生的文學欣賞和語言應用能力。比如在講到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一課,我就介紹了fairy tale這一文體以及相應的寫作風格和特點。還有Button,Button這一課的fantasy的文體等等。三是利用生活中遇到的每一個西方的節日,給學生講授與之相關的來歷、風俗和習慣。比如Easter,Halloween和 Christmas等。

(二)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寓教于樂

除了課堂講解的文化滲透,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收看一些電影、各種記錄片片段,或者收聽一些英文原聲聽力材料使他們了解英美國家的風土人情,學到與英語文化有關的交際方法和手段。比如還是Twelve Angry Men一課,除了可以在課前介紹美國司法詞匯,還可以給學生們播放《律政俏佳人(Legally Blond)》這類的涉及美國司法制度的電影片段,加深學生們對美國司法制度和陪審團制度的理解,從而有助于他們對課文內容的把握。

但是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的就是教師在運用這些輔助直觀教具的時候不能只單純地讓學生自由觀賞和收聽,因為大多數時間學生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會不自覺地轉移注意重心,獲得的信息也會受到限制,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這個時候要給予必要的解釋說明和指導。

(三)豐富的課外活動

學習和掌握外國文化僅僅靠有限的課堂時間是不夠的,學生還必須充分利用課外時間擴大自己的語言文化知識。教師要經常鼓勵和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閱讀英美文學作品和英語報刊,并提醒他們在閱讀時留心積累有關文化背景和社會習俗等方面的知識,并隨后組織一些知識競賽等。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此外,教師還要多組織一些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在真實語言環境中體會和運用英語。比如英語角、英語周、英語晚會、英語戲劇大賽等等。還可以適時地邀請一些外籍教師參與進來,比如一起舉行萬圣節化妝晚會。通過與外籍教師的接觸,學生往往能學到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生動的文化背景知識。

三、結語

人的語言受本民族文化長期熏陶,所以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形態也會通過語言反映出來。要想達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的成功和諧的交際,必須要了解深知目標語文化。大學英語精讀課正是為大學英語專業學生實現跨文化交際打基礎的課程,所以我們更應該有意識地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多向學生介紹英語國家文化,并分析比較漢語文化與英語國家文化的差異,從而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他們的語用能力,這樣他們在與外國人打交道時才能減少語用失誤,使交際得以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杜瑞清.英語教學與英美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7.9.

[2]何廣鏗.英語教學法基礎[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6.

[3]胡文仲,高一虹.外語教學與文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2-5.

篇2

[關鍵詞]英專生 論文答辯 突然性假說

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答辯包括兩個部分:一是陳述論文觀點;二是回答答辯組成員的問題。在論文答辯過程中,首先是向答辯小組成員介紹論文,這部分是可以通過精心準備進而實現流利表達的,是有準備、有計劃、非即席的。實踐證明,只要下足夠的功夫,觀點陳述(presentation)部分都能夠順利完成。其次是回答問題,答辯組成員提問的目的是考查論文作者對論題和與論題相關的研究了解多少,對涉及的相關知識掌握多少,做了多少調查研究,有時甚至就是考查答辯人提供的論文是否是自己完成的。這一部分的問題是參加答辯的學生無法預料的,是能夠全面考查一個學生聽、說、譯等綜合語言能力的。這一部分的問答恰恰反映了交際能力的本質特征――突然性。

一、外語實時口語交際能力的本質特征――突然性假說

突然性是交際能力的本質特征,是語言交際中語言使用者在無準備情況下實時應答或交流信息情感的生存能力的最重要特點及決定這種能力存在的標志性的根本特征。培養英語專業學生的這種即席的、不加準備的、非計劃的實時口語交際能力,是每一位英語專業教師奮斗的終極目標。“臺下四年功,臺上十分鐘。”只有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將“突然性”假說滲透給學生,讓學生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實時口語交際能力,才能讓他們在進行答辯這一終極考核時不慌不忙,從容應對。

二、英專生的論文答辯現狀和存在問題

關于論文寫作的書籍和研究成果很多,從如何選題到布局謀篇等,但專門研究和介紹論文答辯的資料卻寥寥無幾。對于沒步入大四年級的學生來說,答辯始終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筆者自2006年起,有幸連續十年參加了我院外語系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答辯,任答辯秘書并詳細記錄了學生答辯時對答辯組成員提問的回答。通過整理過去十年英專生的畢業論文答辯記錄和相關音頻、視頻資料,不難發現,學生答辯的現狀不容樂觀。存在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在整體專業水平不高的情況下,英專生大多對自己論文照搬照念,缺乏高度概括。

第二,面對答辯組老師對論文內容的提問,有的學生會由于太緊張而聽不懂,還有的學生雖然聽懂了,也知道答案,卻無法用自己的語言流暢進行表達。

第三,現在的《畢業論文》課程及教材都主要針對論文寫作,鮮少提及論文答辯。為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設計一些能夠體現突然性這一交際本質特征的任務,用以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和答辯技巧。

三、答辯能力培養的具體措施

(一)“接龍”式導入法

在每節課的課前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向班級的“思維靜湖”投入一顆石子,即話題(topic),隨機以某一學生為中心,向前后左右擴散出去。如講到《現代大學英語精讀》第二冊第十課《The Richer the Poorer》,導入時,我就讓一位學生以rich和poor造句。他說的是:“I’m not rich because my father is poor.”下一個同學就要以“my father is poor because……”開頭……幾經傳遞后,各個方向最后一個同學要回到一句以rich和poor為關鍵詞的句子。剛開始,學生執行起來有些困難,比較耗費時間,但這種不加準備的造句練習容不得學生的思想開小差,提神醒腦,學生也很喜歡參與。四周32節課之后,導入所用的時間由原來的35分鐘縮短到20分鐘,說明學生對這種造句已經能較快反應,快速應對。

(二)“難回首”式接力法

對于英語專業的精讀課來說,朗讀課文是一個保留環節,幾乎節節課都少不了。當下,有的老師習慣按照班級點名冊順序叫學生朗讀,學生甚至能預見到自己學號所對應的段落,并提前進行準備;還有的老師喜歡按照座位次序來叫學生,先是第一桌,然后依次往后,學生也可以提前準備。為了貫徹交際能力的本質特征――不加準備的突然性,我只隨機叫一名學生讀第一段,再由這個學生隨機去叫下一個。每次讀到段落末尾的時候,我都能感受到其他學生在屏吸傾聽誰的名字被點到。這樣一來,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這種朗讀接力有突然性、隨機性,有的時候又很戲劇化,甚至會上升到兩個同學的“私人恩怨”,A同學讀完點了B,B同學讀完又還給了A。這種時候,教師就該適當介入了。

總體來說,基于突然性假說設計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就是在短時間內讓學生快速反應,培養學生的實時口語能力。根據現在使用的精讀、泛讀教材,廣大一線教師可以發現很多新的方法和途徑,以此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使其能夠流利地與提問教師進行有內容、有目的的交際溝通,輔以一定的答辯技巧,讓每個畢業生能不留遺憾地充分展示四年所學,通過論文答辯。

【參考文獻】

[1]孫長順.關于外語交際能力的本質特征――突然性的研究[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4).

篇3

我國高等教育受到傳統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的影響,長期以來重視專業教育而忽視全面素質的培養。大學生的基本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四個方面,其中文化素質是基礎。我們所進行的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工作,重點指的是人文素質教育”。[7]教育部《關于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出臺后,國內很多高校都認識到人文素質的重要性,已經開展了對人文素質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工作,然而無論文科還是理工科專業在人文素質教育實施的過程中都出現了一些問題。本文以英語專業為例,探索如何在英美文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研究如何解決人文素質教育中出現的問題。

一、人文素質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

人文素質教育在高校研究和實踐過程中都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將人文素質簡單等同于人文知識,使得人文素質的培養走上了人文知識傳播的道路;[10]二是人文素質教育與專業素質教育分離,人文素質教育就等同于開設一定數量的人文選修課,兩者并沒有緊密結合。

針對第一個問題,人文素質的內涵有必要進一步探究。人文素質主要包括三個層面,即人文知識、人文技能和人文精神。簡單來說,人文知識是對人類社會各種文化現象的了解;人文技能是在運用人文知識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能力;而人文精神則體現為一種對自己與他人以及人類命運強烈關注的思想,是對人的價值在集體、社本文由收集整理會、國家、時代、未來中如何體現的理性思考和積極實踐,是人類對真善美永恒追求的表現,是人文素質的最高境界。[8]因而,不能簡單地將人文素質教育理解知識的傳播,而應該在傳授人文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人文技能,在前兩者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啟發人文精神,“三者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關系,知識是技能的基礎,技能是知識的運用,而人文精神則是知識和技能的升華”。[8]

針對第二個問題,教育部[1998]2號文件《關于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給出了明確的方法。文件建議在人文素質教育過程中應該將人文素質培養與專業教育緊密結合。一方面專業課程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素質,教師在講授專業課時應該將人文素質的培養貫穿于專業教育的始終;另一方面人文素質教育的有關內容也要滲透到專業課教學中去,學生可以在學習專業課的同時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7]由此可見,專業課教學應該和人文素質教育緊密結合,而不能把人文素質教育簡單地理解成開設幾門人文素質課程。

二、人文素質培養融入英美文學教學的改革實踐

英美文學是教育部規定英語專業學生必須學習的專業知識必修課,然而近些年來,由于受到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大多數英語專業學生更注重外貿英語、商務英語、旅游英語等實用性課程的學習,對英美文學重視程度不高。[4,9]在外部環境因素對教學產生影響的同時,英語專業英美文學教學更應該尋找自身的不足,并針對不足進行課程改革和創新。本文探討的人文素質培養融入英美文學教學[3]改革和創新主要體現在教學目標、課程設置和教學設計三個方面。

1.更新英美文學本科階段的教學目標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英美文學本科階段的基本目標不應該是培養英美文學研究和批評的專業工作者,而應該給學生提供一個增加人生閱歷、豐富英美文化知識、提高文學審美能力、提高英語語言和思維能力的環境。[4]范誼和苪渝萍兩位學者依據教學的具體情況,將英美文學本科階段的教學目標定位為五個基本層次:一是英美文學原著的閱讀體驗;二是英美文學的基礎知識;三是英美文學批評基本知識和方法;四是英美文化的理解認識;五是英美文學中人文精神的感悟弘揚。[4]其中,英美文學的基礎知識及文學批評的知識屬于人文知識層次,英美文學批評的方法及英美文化的理解認識屬于人文技能層次,人文精神的感悟弘揚屬于人文精神層次。

2.重組英美文學本科階段的課程設置

英美文學教學應該從英語專業學生一進入大學就開展起來,[1]突破專業課程的限制。[4] 2000年頒發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中規定:英美文學課程是英語專業高級階段開設的專業必修課,[5]一般高校英語專業在學生三年級時才開設“英美文學”課程。事實上英語專業學生基礎階段的精讀和泛讀課程以及高級階段的精讀課程中涉及大量英美文學作品,因此,英美文學教學一方面可以滲透到英語專業本科階段的精讀和泛讀課程中,[4]成為啟迪思想、開發思維潛能的人文素質教育課;另一方面可以在英語專業本科學生高年級階段開設“英美文學史”和“英美文學選讀”兩門課程,系統地了解英美文學史,重點閱讀英美當代經典作家的文學作品,深入了解其創作的歷史文化背景,全面了解文學思潮和流派。

3.創新英美文學本科階段的教學設計

(1)本科階段精讀和泛讀課程中的英美文學教學設計。英美文學教學可以滲透到英語專業本科階段的精讀和泛讀課程中,一方面可以在精讀課程教師的幫助下精讀教材中英美文學作品,以閱讀體驗和文本分析為主,以文學文化知識為輔;另一方面在泛讀課程教師的指導下泛讀幾部與之水平相當的英文經典名著的原文,以閱讀體驗為主,以文學文化知識和文本分析為輔,[4]實現英美文學本科階段教學目標的所有層次。

英語專業本科階段的精讀和泛讀課程中英美文學作品與英美文學專業課程相比,最突出的應該是以與現實生活相關主題為綱這一特點。正是由于這些話題與人們日常生活相關,每個人對它們都有著相同或不同的想法,而不同的文學作品也對這些話題有不同的闡釋。精讀和泛讀課程教學過程中,首先組織學生表達自己對這個話題的感受和經歷,進而引導學生去分析作品中對這個話題的展現,然后與自己的體驗進行比較,最終得出對作品的深刻體會,[6]屬于人文精神的范疇。

(2)本科階段“英美文學史”和“英美文學選讀”課程中的英美文學教學設計。英美文學教學在英語專業本科學生高年級階段開設了“英美文學史”和“英美文學選讀”兩門課程,先開設“英美文學史”,從宏觀角度介紹了英美文學發展的歷史和規律,并分析和評價各個時期出現的主要文學現象、流派;又開設 “英美文學選讀”,從微觀的角度講述了文學史中有影響的作家和作品,將其放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中考察,對其思想和寫作手法進行分析比較,[1,2]重點閱讀英美當代經典作家的文學作品,可以實現英美文學本科階段教學目標的所有層次。

首先,英美文學教學要重視學生英美文學作品原著的閱讀。教學大綱選定當代經典作家的文學作品,讓學生自己體驗閱讀過程,逐步培養對文學的興趣和欣賞能力。其次,英美文學教學要求學生課下閱讀時注意文學作品的主題、情節和人物等內容,還要求學生了解英美文學的基本知識如英美文學史的發展概況、重要文學現象、流派、作品和作家,這屬于人文知識的范疇;英美文學教學要求學生課堂上發表自己對文學作品以上方面的理解,并根據具體的英文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要求他們有選擇地寫出摘要、讀書報告、人物分析、主題分析、語言特點分析等文章,同時培養他們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這屬于人文技能的范疇。再次,英美文學教學要求學生關注文學作品中英美文化,并在課堂上將自己的發現與大家分享和探討,屬于人文知識和人文技能的結合。最后,英美文學教學要求學生通過文學作品的主題思想聯系現實生活,并將自己的體會與大家共同討論,屬于人文精神的范疇。

簡而言之,英語本科專業學生的基礎階段和高年級階段都應該接觸英美文學教學,重視英美文學作品的閱讀和理解,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共同分享閱讀體驗和體會,從而使英美文學課程成為增加人生閱歷、豐富英美文化知識、提高文學審美能力、提高英語語言和思維能力的人文素質課程。

篇4

論文關鍵詞:英語學習,需求分析,非英語專業專科學生

 

一、理論背景和相關研究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指通過內省、訪談、觀察和問卷等手段對需求進行研究的技術和方法,已廣泛應用于教育、經貿、制造和服務等方面(陳冰冰 2009)。在外語教學領域,需求分析最早使用于70年代初,目的是為成人學習專門用途英語(ESP)的課程設置提供依據 (West 1994)。Brundage 和 MacKeradon(1980)對成人語言學習的研究顯示,當學生參與制定符合個人情況的學習目標時學習效果就好。當學習內容與個人經歷或當前利益相關,學習過程與人生經驗相符時,學習效果就好(Nunan 1983)。因而,需求分析的理論依據來自“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設計原則。隨著外語教學的中心從教師如何教轉向學生如何學,學習者的期望,目的,興趣以及方法受到教育者越來越廣泛的重視。需求分析的方法也逐漸從專門用途英語應用到普通語言教學的課程設計上來(West 1994)。由此可見,通過對學生的外語學習需求進行分析,可以幫助教師選擇符合現有外語教學條件,目前學習者知識和技能水平等現狀的教學方法。

近年來需求分析,國內關于需求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兩個方面。在理論方面,比如余衛華(2002)分析了需求分析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實證研究方面主要包括基于需求分析的外語課程設置和不同層次學習者的需求分析。前者比如紀康麗等(2002)通過分析清華大學學生對英語閱讀課內容,教材及教法的期望,來指導大學英語閱讀課程的設計;劉曉華(2006)就對英語專業二年級學習者的需求進行了調查,為精讀教材的編寫提供了一些啟示;后者包括袁永芳(2002)的研究,她針對研究生英語學習的動機和課堂需求進行了調查。

以上實證研究主要集中在教材的選擇,以及研究生和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的英語學習需求上,對于專科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卻鮮有研究。??茖W生作為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容忽視的一個群體,他們的需求對于我們改進??茖W生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擬從非英語專業專科學生英語學習需求的角度入手,以大學英語綜合課堂為研究背景,對新鄉學院2010級非英語專業??茖W生的英語學習需求進行描述,以期改進大學英語綜合課的教學。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來收集數據中國知網論文數據庫。問卷是參考了申鑫(2006)和王志茹(2003)的調查研究,并結合訪談中學生們的回答進行設計的。問卷先在一些學生中進行了試投放,然后根據反饋情況作了修改。問卷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向學生致謝并聲明此項調查與成績無關,希望如實作答;第二部分涉及學生的個人信息,如年齡,性別,專業;第三部分是本次問卷的正文部分,包括關于英語學習目標,英語學習態度和對大學英語綜合課期望的14個選擇題,第15題是關于學生對大學英語綜合課的看法和建議。

(二)研究對象

本次調查是在大一下半學年開學后的第六周后進行的,涵蓋了新鄉學院2010級語文教育,法律事務,建筑工程設計和建筑設計技術四個專業的學生,采取隨機抽樣的形式對其中的147名學生發放了問卷,共收回134份,其中有效問卷為125份。選擇他們作為研究對象是因為他們對于一個學期以來的大學英語綜合課有了一定的體會需求分析,專業覆蓋面也包括了文科和理工科。

三、結果與分析

(一)英語學習的目標和動機

關于英語學習目標的調查結果顯示,52.8%的學生認為他們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是為以后找工作創造條件。48%的學生選擇了通過四、六級考試作為自己學習英語的目的,另一方面,因為興趣而學習英語的學生(0.26%)只是寥寥無幾。這與申鑫(2006)對于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的調查結果稍有不同,在申鑫的調查中,有52.8%的學生是為了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而學英語的,有20.1%的學生是由于對語言本身感興趣而學習的。由此可見,??茖W生較本科學生在學習的工具性方面的要求更高,他們更多的是把英語學習當成一種求職的需要。

通過訪談,筆者發現由于??粕谛r間只有三年,除去實習,余下的比較完整的可供學習的時間只有一年半左右,所以大部分學生更希望在這短短的一年半時間里為自己將來找工作贏得一些籌碼。考慮專升本的學生只是少數,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會在畢業之后直接參加工作。另一方面,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式也是迫使他們把就業放在第一位的原因之一,而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在找工作時會成為一個優勢,因而考證成了第二位的動力??傊蜆I和四六級考試是??茖W生學習英語的直接動力,也就是與個人前途直接相關,這種動力即表層動機,是來自外部的(文秋芳 2001)。

(二)英語學習的態度

學生學習的目標和動機直接影響著他們對待學習的態度。在被問到“你對英語學習感興趣的程度”時。有46.4%的學生選擇了比較感興趣,有40.8%的學生選擇了感覺一般,只有4.8%的學生選擇了不感興趣。說明提升??茖W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還是很有希望的。

動機大小還體現在學生努力的程度。在對學生課外學習英語時間的調查中,51.2%的學生平均每天花不到一個小時,有28.8%的學生基本不學英語,只有2.4%的學生會平均每天花2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學習英語。這個結果與申鑫對于本科生的調查結果基本一致,但是顯然課外基本不學英語的??茖W生比例較之在本科學生當中的比例要大。因此如何指導學生有效的利用課外時間來促進英語學習需求分析,指導學生將課上講授與課下自主學習結合起來也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三)對大學英語綜合課的期望

大學英語綜合課一直以來被學生認為學不到東西(蔡基剛 2010)。然而對于??茖W生是否如此呢?當對自己大學階段近一年來的英語學習進行總結時,有53.6%的學生認為“收獲不大,只是學到了一些詞匯和語法規則”;有28.8%的學生認為“學到了不少,但是基礎仍然不太牢固”。有71.2%的學生將自己收獲比較不大歸因于個人的原因。這個結果與申鑫的研究結果一致??梢姶髮W英語綜合課在本科生和??粕斨械臐M意度都不高。據筆者了解,??茖W生對于英語基礎知識的掌握仍然很不牢固,甚至要求老師對中學學過的一些語法現象進行強化鞏固。

對學生們在英語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的調查也印證了這一點。72%的學生認為是聽力薄弱,69.6%的受試對象認為是詞匯量小,還有53.6%的學生認為是口語薄弱。同時,他們最希望提高的英語技能是口語和聽力。希望通過大英綜合課能夠擴大詞匯量,提高閱讀能力的學生占到了84.8%,能夠提高聽說能力的占到了72%。可見??茖W生在詞匯和聽說方面的需求很迫切中國知網論文數據庫。 據訪談發現,他們中的大多數在高中時期的英語學習中基本沒有訓練過聽說能力,主要因為高考對此并無要求。對于詞匯,由于大多數同學課外很少自學英語,即使今天學過的單詞,由于很久不見也會很快淡忘的。如此惡性循環,詞匯方面沒有得到提高。

四、結論與啟示

根據以上研究,我們可以發現目前的大學英語專科學生教學與學生的學習需求還存在一些差距。首先,非英語專業??茖W生學習英語的動機表現為較強的工具性傾向,所以他們看不到大學英語綜合課和考試直接的必然聯系,從而導致他們在課外基本不會抽時間學習英語;同時詞匯量小和聽說能力薄弱成為他們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1. 因勢利導。針對大多數學生把就業和四六級考試作為英語學習的主要目標,我們可以利用這兩者的推動作用,積極引導學生的英語學習。使之領悟到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通過四六級考試直接的必然聯系,逐漸找到英語學習的新方向,使應試教育成為英語學習的一個組成部分而非唯一的最終的目標。從而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深層動機,最終實現以提高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為目的的良性循環。

2. 打實基礎。針對??茖W生,英語的基礎知識仍然是他們學習的重點需求分析,擴大詞匯量和提高英語聽說能力是他們迫切希望得到改善的薄弱環節。當然這最終還要靠學生自己的努力,但是由于專科學生的自覺性不高,老師可以通過隨堂測試或競賽等手段督促學習。同時,把一部分的課堂時間交給學生,老師只是引導者,組織者,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中心。

當然,除了調查學生的學習需求,我們也應該對教師的教學需求進行調查分析。這是本研究有待改進的地方。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學生的需求雖然不能決定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方向,因為學生的想法也需要引導,但是了解他們的需求,老師就能夠有的放矢的在大學英語課堂中根據他們的需求因勢利導,從而有效的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最終提高大學英語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Nunan, D. Thelearner-centered curriculum [M]. Cambridge: CUP, 1988.

[2]West, R. State ofthe art article: Needs analysis in language teaching [J]. Language Teaching, 1994,27.

[3]蔡基剛.后大學英語教學時代的精讀課程走向研究[J]. 外語研究, 2010, 5.

[4]陳冰冰,王歡.國內外語需求分析研究述評[J].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9,7.

[5]紀康麗,等.根據學生需求設置大學英語閱讀課程[J].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02, (增1).

[6]余衛華.需求分析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J].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2,8.

[7]劉曉華.學習者需求分析與精讀教材編寫[J]. 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8.

[8]申鑫.大學生英語學習需求調查研究[J].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4.

[9]文秋芳.英語學習者動機觀念策略的變化規律與特點[J].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1,3.

[10]王志茹.大學英語學習需求分析實證研究[J]. 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2003,4.

[11]袁永芳.對研究生英語學習動機和課堂需求的調查[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12.

篇5

【關鍵詞】英語專業教師;精讀;指令性言語行為;禮貌策略

1前言

言語行為理論被Austin提出之后,在語言界引起廣泛關注,而指令性言語行為作為言語行為的一個分支,也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禮貌是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是人們在言語交際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遵守的一個原則。課堂指令性言語行為被教師廣泛應用于課堂各個環節中,該言語行為是典型的面子威脅行為,教師在使用中或多或少會使用禮貌策略,教師能否恰當合理的在指令性言語行為中使用禮貌策略對整個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效果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將從禮貌策略的角度對昌吉學院英語專業教師課堂指令性言語行為進行分析,主要語料來自9節英語精讀課堂以探究以下三個問題:①昌吉學院英語專業精讀課堂中教師指令性言行為有什么特點?②昌吉學院英語專業精讀課堂中,教師在指令性言語行為中如何使用禮貌策略?有哪些特點?不同年級間教師在禮貌策略的使用上有什么不同?③學生希望教師在指令性言語行為中使用哪些禮貌策略?是否與教師選擇的一致?如果存在差異,原因有哪些?本文選擇教師課程指令性言語行為作為研究對象主要基于以下兩點原因,第一,教師指令性言語行為在教師話語中使用頻率非常高,被教師廣泛地應用于課堂駕馭的各個環節中,能較清晰的反映出師生之間的關系,因此對其研究有一定現實意義;第二,指令性言語行為是一種典型的面子威脅行為(FATS),通過對教師指令性言語行為的分析研究, 便于發現總結教師在指令性言語行為中對禮貌策略的運用特點,從而對英語精讀教學有一定啟示作用。

2國內外研究

國內外有眾多學者進行過關于指令性言語行為的研究。國外的主要學者有Parrott(1993),PennyUr(1996),Harmer(2000),Lörscher&Schulze(1988),Ellis(1992),Falsgraf&Major(1995),Agnes Weiyun He(2000),Christiane Dalton Puffer(2005,2006),Oliveira(2009),其中前三位學者分別提出了關于如何給出有效指令性言語行為的基本準則,其他學者則從西方語言背景進行實證性研究。與國外研究相比,國內在這方面的研究較晚,主要有李軍(1998,2003),朱東華(2000),徐英(2003),何安平(2003),郭林花(2005),郝義俠(2006)和趙端陽(2007,2009),但這些研究大多數將重點放在探究漢語指令性言語行為與英語指令性言語行為的差異,而從禮貌策略的角度分析研究英語精讀課中教師指令性言語行為的卻為數不多。本文將依據Blum-Kalka的直接三分法和Trosborg的言語修飾策略對9節英語精讀課中所收集的教師指令性言語行為進行分類和分析,以發現教師指令性言語行為在禮貌策略應用上的特點。

3研究方法及過程

為考察昌吉學院英語專業教師指令性言語行為的實際使用情況,本研究選擇9位英語精讀課堂(大一、大二和大三各三節,每節課時長為45分鐘),對每堂課進行觀察并錄音,在所調查的9個班中,學生與教師同屬中國文化背景。另外,錄音時觀察者在場。錄音經過文字記錄后,將其中的控制性言語行為編了碼(共109句)。接著從傳統“言語直接程度”角度和“言語修飾”角度分析總結教師實施控制性言語行為時所采用的各種策略。最后,列表分析各策略的分布情況,從而考察英語課堂中教師控制性言語行為使用的特點以及教師對禮貌策略的運用情況。

4研究結果

通過分析研究,筆者有以下發現:①在英語精讀課堂上,教師指令性言語行為中使用最多的策略是直接策略;常規間接策略在教師指令性言語行為中的使用次數排在直接策略之后;非常規間接策略使用頻率最低。②在不同年級的精讀課堂中,教師指令性言語行為中禮貌策略的使用存在差異,這些差異取決于學生的英語水平以及授課內容的難度;③從學生問卷可以看出,教師在指令性言語行為中所使用的禮貌策略與學生期望大體一致,因此,學生的面子需要基本得到滿足。

5結語

在課堂互動中,教師的指令性言語行為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最好的溝通橋梁之一。作為課堂的控制者與引導者,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個交流手段,如果教師能恰如其分地將禮貌策略運用到指令性言語行為中,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促進師生之間的關系,從而創造一個更好的課堂氛圍。希望本研究對英語精讀課堂教學有一定的幫助,并對今后教師指令性言語行為這一領域的研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軍.使役性言語行為分析[J].語言文字應用, 2003 (3):34-39.

[2]朱東華.簡化英語教師的指令語[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0 (12):11-14.

[3]何安平.基于語料庫的英語教師話語分析[J].現代外語,2003 (2):161-179.

[4]郝義俠.面子理論在課堂師生互動中的應用[J].河海大學學報,2006 (9):54-57.

[5]趙端陽.禮貌策略在大學課堂教學中運用的調查與分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7 (7):104-107.

[6]Austin,J.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7]Blum-Kulka,S. &Olshtain,E. Requests and Apologies: A Cross-cultural Study of Speech Act Realization Pattern(CCSAR) [J]. Applied Linguistics5,1984 (3):196-213.

作者簡介:

劉靜(1980~),女,新疆昌吉學院外語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跨文化交際;

篇6

關鍵詞: 英語專業 《英語國家概況》 教學模式

一、前言

英語是當前世界上流行最廣的語言之一。全世界說英語的人數僅次于漢語普通話的人數。世界上把英語當作第一語言來使用的國家主要有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對廣大的英語學習者而言,在注重基本語言技能訓練的同時,很有必要了解這些主要英語國家的社會和文化概況。

《英語國家概況》是高等學校英語專業作為了解主要英語國家開設的一門必考課。本課程的設置是為了讓英語專業學生了解主要英語國家的地理、歷史、經濟、政治等方面的概況;了解主要英語國家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和社會生活的其他有關情況?!队⒄Z國家概況》是一門使用性很強的文化知識課。一方面能通過英語閱讀主要國家的背景材料,擴大知識面,另一方面能通過學習文化知識,進行語言基本功的訓練,鞏固和提高英語水平。

二、《英語國家概況》的教學現狀

在我國各個高校的英語專業里,也開設了英語國家概況的課程。把文化(亦稱為國情)的教育列為外語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有充分的理由的:一是從外語學習的角度看,和外國人交往不僅要精通他們的語言,還必須理解他們的文化、思維方式、價值觀和生活習慣;二是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里,跨文化的理解對促進各國人民的相互尊重和合作、對維護世界和平都是極為重要的。所以Poyatos甚至創造出了一個和音素,詞素并列的“文化素”(culturemes)的詞,用于表示基本的文化單位,并提出達到“文化流利”(culture fulency)的培養目標。而Schumann則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提出了第二語言習得的文化注入模型(The Acculturation Model)。

目前,我國的英語國家概況課程的教學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近幾年,有一定數量的有關英語國家概況的教科書在我國出版發行并得到了師生的一致好評。如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朱永濤、王立禮主編的《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入門》;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辦公室組編的《英語國家概況》。并且有相當數量的英語國家國別研究的書籍出現,如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肖惠云主編的《當代英國概況》;由外研社出版,梅仁毅主編的《美國研究讀本》;外研社出版的《盎格魯?撒克遜簡史》等。目前在我國高校中普遍采用的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朱永濤、王立禮主編的《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入門》。該教材分為上下兩冊,分兩學期講授。涉及70多個學時。上冊的內容涉及英國、愛爾蘭及澳大利亞,下冊的內容為美國、加拿大和新西蘭。教材內容翔實,文字簡明易懂,英語地道,內容新穎,基本詞匯量不超過2500個,是眾多同類教材中的佼佼者,為多數學校所采用。

三、該課程存在的問題

在對英語專業學生中多次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英語國家概況》課程的問題主要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1.許多學校對該課程的重視不夠。許多學校把原本用兩學期講授的《英語國家概況》課程的縮短為一學期,遠遠低于規定的授課時數。由于沒有足夠的授課時數,從而無法保證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其地位與精讀等課程無法相比,與同等的英美文學課程相比,也略顯不足。

2.授課教師。目前在許多高校的英語專業,《英語國家概況》由外教講授,在某種程度上,把文化課程變成了口語課。由于外教往往對中國文化缺少了解,不能更好地從中國英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來講解這門課程。其次外教也許只對自己國家的地理、文化較為了解,對政治、經濟不一定有系統的了解,不能很好地兼顧各個板塊的授課內容,學生從中獲取的信息量較少,較片面。

3.授課內容隨意性大。部分教師根據自己的個人喜好和主觀判斷,將部分授課內容劃為可講可不講、不重要等。不僅誤導了學生對這門課程重要性的認識,而且使學生不能夠獲取應該掌握的知識,使得該課程信息量差,沒有發揮出該課程應有的特色。

4.缺乏有效科學的考核方式。許多院校在對英語國家概況課程的考核也略顯隨意,如由外教對學生進行口頭測試或讓學生針對某一知識點寫小論文。即使采取筆試形式,其試卷也往往存在著不能全面地覆蓋各考查點、客觀題和主觀題比例失當、試卷偏易等問題。

四、解決方法

1.提高對英語國家概況課程的重視。學校應該從根本上保證《英語國家概況》課程的授課時數,確保師資的配備投入,確保各個主要英語國家的地理、歷史、經濟、政治等方面的概況都被講授并予以考核。

2.師資隊伍的建設。在保證授課時數的前提下,盡可能由中國教師講解該課程。由于專門從事國別社會文化方向的教師較少,學校應重視該課程師資隊伍的建設,如由多名教師講解該課程,集體備課,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將視頻、音頻及圖片文件結合到課件中,通過視頻、圖片給學生一點感性認識。不時舉行一些背景報告會,請教師或外國訪客介紹其中一國的社會或其他情況,作為該課程的補充。

3.有效科學的考核方式的建立。1)針對教學計劃中要完成的講解內容,定期(以每一單元為單位)設計練習內容和形式,并適當讓學生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源做一些小論文。讓學生更主動、更感性地去了解、掌握主要英語國家的各個方面;2)嚴格按考核目標設計期末試卷。不要擴大或縮小考試范圍,也不要提高或降低考核標準;考試內容要覆蓋到各個章節,并適當突出課程的重點內容,難易程度要適中;本課程采用的題型應有: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題、簡答題、論述題等。

篇7

關鍵詞:需求分析;課程設計;畢業論文

英語專業本科論文寫作是英語專業本科四年最后的一次正規化“軍事演習”或“準軍事戰斗”,因為它不僅是對本科階段四年所學知識和技能的綜合檢驗,也是將來繼續學習和工作中進行創作的一次規范化過程,其主要目的是,端正學生的科研態度,使其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培養學生批判思維和創新的能力,提高本科生的英語語言、知識和各種寫作技巧的綜合運用能力。

為了幫助學生達到這一目的,我們首先應該了解英語專業本科生論文寫作各個環節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探討這些問題所反映出來的學生在論文寫作中的各種需求,然后針對這些需求提出相應的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谶@一目的,我們針對英語專業本科論文寫作情況分別對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本科學生、部分有經驗的英語教師和相關的教學管理人員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本文將基于對教師的訪談,從教師的角度探討英語專業本科論文寫作中學生的需求。

一、思想內容

在教師訪談中,我們發現,在選題方面,各位英語老師一致認為,學生選題往往跟著感覺走,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即學生不清楚或不知道寫什么,所選題目要么過寬,無法深入,最后寫得很寬泛;要么過窄,三言兩語之后已經沒什么可寫,最后無法進行到底而放棄或者找些無關材料濫竽充數,要么所選題目與所學專業無關,沒有學術價值。

上述問題,歸根結底,是一種涉及論文思想內容的問題。論文寫作的思想從哪里來?據調查,目前英語專業本科論文的選題工作,多數都是老師選定一些題目讓學生挑選,如果學生對這些題目不感興趣,他們可以自己選定自己感興趣的題目。

其實,通常情況下,指導教師認為具有挖掘潛力的題目,學生卻不感興趣,這反映了兩個問題:一方面,學生對教師所研究或所掌握的領域缺乏認知;另一方面,教師對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興趣情感缺乏了解,對學生提出了高于他們認知水平的要求。

然而,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題目,學生往往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究其原因,主要是:(1)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缺乏興趣;(2)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重語言,輕思想,不能把語言學習和思想提高有機結合起來;(3)學生閱讀范圍狹窄,缺乏批判性思維。

基于上述分析,我們認為,解決思想內容方面的問題,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積極引導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領域的問題進行思考

例如,英語教育專業的學生,不僅要學好每一節課中所講的專業知識,還要對教師的授課方式、課程安排等發表自己的看法,在多大程度上促進了自己的學習,在哪些方面還有待改進,師生之間可以就這些問題進行協商。這樣一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就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主動的參與者,他們對這些問題就會有初步的了解,到高年級后再學習一些教學法等的專業理論,學生就會對這些問題有較深刻的認識。教師可以在大學開學伊始,就列出一定的相關題目,供學生思考。

2.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論文的生命力在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行創新,而批判性思維是創新的基礎。要創新,就必須深刻了解舊有的東西,要了解已有的知識,就必須大量閱讀,而且閱讀必須是批判性的閱讀,真正做到讀思結合。批判性的思維的培養不僅可以在寫作教學中進行,而且還可以滲透到精讀、泛讀、口語和專業課等各門課程當中。

3.培養學生的興趣

興趣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實踐中培養的。在教學中進行一定的討論、辯論或設計,使學生懂得學以致用,學而能用,實現知識的價值,收獲學習的樂趣。

4.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拓寬教師的視野

要合理引導學生做到以上三點,教師就應該愛崗敬業,具有更淵博的知識、更廣闊的視野、更有效的方法,要以學生為中心,不要只顧把教學內容完成,教學管理人員也不要一味地逼迫老師完成多少任務,因為學生的學習最重要的是在學習中得到快樂,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準備工作。

二、組織結構

在訪談中,各位教師談到的第二個共性問題就是論文的結構不合理,邏輯混亂。論文的結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宏觀結構,指的是部分之間和段落之間的布局安排;另一方面是微觀結構,指的是句子之間的銜接與連貫性。影響論文結構和邏輯的主要原因有:(1)對于所選問題本身認識不清;(2)對于怎樣組織文章內容才算合理和如何取得句子之間的連貫性等知識缺乏了解;(3)平時缺乏謀篇布局的嚴格訓練,很少或從不列提綱,寫了提綱也不依據提綱進行寫作。這三個原因概括起來講,就是問題本身、寫作知識和寫作訓練的問題。

三、語言表達

語言錯誤較多,教師大部分精力都花費在語言錯誤的修改上是本次訪談教師所談及的一個本科論文寫作中最頭疼的問題,這一現象反映了三個問題:一是閱讀不夠廣泛,語言輸入太少,簡稱“見的少”;二是平時缺乏寫作訓練,特別是缺乏對語句的錘煉,語言學習常常處于半生不熟的狀態,該問題可以歸結為“用的少”;三是反映了今年來我國教學法中重口語、輕語法等弊病,說的似乎很流利,但準確性不高,此謂“規范少”。

要解決這“三少”的問題,就必須做到“三多”:多讀,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增加語言的輸入;多寫,在基礎課上應該加強語言基本功的提高以外,在寫作課中,應加強寫作實踐;多規范,學生互改作文或參照第二點的方法,讓學生在老師當面指導下進行語言錯誤的修改或語言質量的提高,加強語言的錘煉。

四、寫作態度(敬業精神)

論文寫作中表現出來的另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學生對寫作不感興趣,態度不夠端正,思想不夠積極,敷衍了事,抄襲嚴重。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除了上述沒有思想內容、缺乏寫作知識和實踐等以外,關鍵是論文寫作有何實際意義。當然除了理論上說能夠提高寫作能力,能夠順理畢業以外,學生體會不到寫作的快樂和現實意義。既然學生最后花費半個學期進行論文寫作,那么足以說明論文寫作非常重要,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在求職中、在學生評獎中、甚至在大學生創新活動中為什么得不到體現,如果沒有學術期刊對優秀的作文進行發表,做好并建立一個本科學生論文庫,讓用人單位可以查閱其論文寫作情況,作為是否錄用的依據之一,因為學生的論文不僅反映了學生四年的學習成果,還反映了他們的敬業精神。

五、師生互動(教師指導)

在訪談中,各位老師表示,部分學生不主動和老師進行聯系,造成老師著急學生冷淡的局面。本科論文寫作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的,因而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指導作用缺一不可。要解決上述四個方面的問題,師生之間必須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和責任感,而學生則不僅要有主動性,還要在獨立思考的前提下具有好問的精神,這種良好的合作關系在日常教學中也應該逐步建立。

上述五個需求中,前三個是有關論文寫作本身的問題,而后兩個則是有關學生主觀態度和師生在論文中扮演的角色問題。

參考文獻:

[1]Fraida Dubin.Course Design[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2]郭晶英.特殊用途英語學習需求與動機調查分析[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07(09).

篇8

關鍵詞:研究生公共英語課程;考核評價;監督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3-0151-03

2013年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印發的《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指出,我國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與經濟社會發展還不適應,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規模結構適應需要、高質量、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為進入人才強國和人才資源強國行列提供有力支撐。研究生教育課程考核體系,對于檢驗和衡量研究生培養質量具有督促和監督作用,是衡量研究生人才培養是否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重要手段。健全、科學、合理的研究生課程考核體系對于研究生教育至關重要。

一、研究生公共英語考核體系現狀

(一)考試形式單一,效度缺乏說服力

我國目前現有的研究生課程考核評價體系主要是考試和論文(或實踐、實驗報告等)兩種方式??荚囉址譃殚_卷和閉卷考試。以考試為主的考核體系,無論是開卷還是閉卷,都存在問題。比如,開卷考試時,很多學生重復抄寫書本上的東西,缺乏主動思考和創新能力的考核;閉卷考試時,考試的內容難免存在知識點片面的問題,無法考核綜合能力。目前多數學校公共研究生的英語考試主要是閉卷考試,總成績根據期末考試的卷面成績加平時成績,其中期末的卷面成績占絕對比重。由于研究生公共英語課的班型比較大,很多任課教師同時承擔本科的教學,教學任務繁重,這樣,研究生的公共英語課程平時的考核多數是簡單省時的辦法,比如問題的口頭陳述、單詞測驗等,考核無法真正檢驗學生的水平,即便是有些筆頭的作業,由于班型大,教師也無法達到全面的考核。這樣依賴期末一次考試的總成績來考核的辦法,無法真正衡量學生的英語水平。

(二)衡量標準片面,制約人才培養

目前研究生公共英語期末考試的形式以檢驗詞匯和閱讀理解能力為主,考試題型大體參考大學英語四、六級模式進行。事實上,某一考試是無法檢驗綜合實力和總體水平的。模仿某類考試的標準也是缺乏客觀性的。筆者在外指委的會議上獲悉,外指委打算召集專家論證擬取消大學英語六級和英語專業八級考試。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給教學帶來多方面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負面的影響,如,“在教學上,它會導致應試教育,導致學生高分低能。在心理上,它會使學生產生焦慮?!焙芏鄬W者也著文探討大學英語考試的改革問題。大學英語考試面臨著諸多問題,而模仿這樣的考試模式只能產生更大的誤導,無法真正指導研究生的公共英語教學,直接影響了人才的培養。

(三)考核重知識,輕實踐,與社會發展需求不符

調查發現,現有的教材依然遵循本科教材內容的模式,精讀為主,聽說其次。目前的研究生教材與本科教材相比,差別主要體現在“量”上:即冊數增多,課文的篇幅增大,重語言技能,輕實踐。這與1992年公布的《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第一外語)教學大綱》(試行稿)要求讀寫與聽說并重,全面培養和提高研究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有很大差距。目前很多學校研究生公共英語的課時為每周兩大課時(共三個小時),有些學校只有一個半小時教學。對于這樣的課時量,要完成現有教材的內容并且面面俱到,是不大可能的,最后只有學什么考什么。社會發展對口語、翻譯能力期望較高,所以考核還應體現口語、翻譯等能力,尤其是口語能力。隨著全球化的進程加快,我們培養的研究生也日益同國際接軌,口語應用的范圍和廣度,甚至遠遠超過了其他讀、寫、譯等能力。然而,近年來大學生的口語技能明顯下滑。本科生的口語能力直接影響研究生的口語能力。研究生從某種程度上走向國際的機遇和可能都高于本科生,因此現有的研究生英語課程依然重視語言技能而忽略了口語(或者聽說)能力的考核,不能不說是一大缺失。

(四)在促進提高科研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發揮作用不明顯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學校教育的最高階段,研究生階段教育與本科階段教育最大的區別在于前者更強調科研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蒲心芰Φ母叩褪呛饬垦芯可C合素質的一個很重要的標準??蒲心芰Φ呐囵B也一直是研究生教育和培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階段以本科階段的知識和體系為基礎,形成系統的理論、獨到的見解,或者深化理論,或者用理論指導實踐。學術論文寫作是研究生能力的一個重要反映。而在國際期刊發表英文論文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目標和衡量大學質量優劣的重要指標之一。現有的公共研究生英語考核體系除了上面提到的考試模式外,考核中無法體現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考核,在促進研究生科研學術創作和提升創新思維能力上,并不能起到直接的引領作用。考試只是為了考試而考試,與提升科研能力和創新思維脫節。

(五)論文考核方式喜憂參半,形式化突出

論文撰寫的考核方式是另一種比較普遍的研究生課程考試方式,這種方式的優點在于研究生通過將系統的理論學習應用于實踐,對于理論進一步深入研究,避免本科教育知識點的機械記憶,培養研究生主動學習的動機,培養創新型思維,提升科研能力,符合培養研究生未來發展方向。然而,如果把撰寫論文作為唯一的考核方式,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盡管畢業論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研究生的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但將其作為主要的評判依據卻略顯不足?!北热?,學生會忽視理論的系統學習,投機取巧,應付了事;有些教師為了省時,對論文沒有認真審閱,憑主觀給成績,這樣的考核幾乎等于虛設。所以,如果論文考核的方式作為唯一的方式,考核方式很難客觀反映學生的能力,結果也會事與愿違。公共研究生的英語考核,是否適合通過寫論文的方式(如學生寫自己專業的論文)考核英語的水平有待探討,但至少能部分體現考核研究生的科研論文撰寫能力。

(六)考核缺乏監督和評價機制

因為對于研究生和本科生階段的教育要求和目標不同,所以對于研究生的考核機制也不同,也決定了兩者的考核方式不同。多數高校重視本科教育,輕視研究生教育,這是不爭的事實,畢竟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不同,相比本科生考核考試的要求有明顯的差距,從出題、監考,到對試卷的相關要求,再到成績備案、分析等環節都不如本科要求嚴格,從某種意義上降低了對研究生考核的監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研究生基礎教育和培養質量,使得研究生教育的考核成為本科教育考核的副產品。

二、建立多層次的考核方式和監督機制

根據以上當前研究生課程教育及考核分析,建立多層次立體化的研究生課程考核體系,以此促進研究生教育,提升整體教學質量,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

(一)建立多種形式的考試方式,實現考核的科學化

課程考試是各類教育的必要環節,研究生教育也是如此。針對不同的授課內容,授課結束后進行成績考試能夠檢驗教師教課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利于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針對研究生公共英語考試,可以結合聽、說、讀、寫、譯這幾方面的技能進行分項考試,避免期末一次性考試造成的成績的偶然性,也避免給學生造成更多的負擔。期末考試的比重要分散到平時分項考試中,可以增加總成績的客觀性。對于教材內容的處理,可以選擇性地挑選經典的文章,做到“精講多練”、分項練習,讓學生在應用能力方面進一步提升。此外,也可以把課堂教學和課外第二課堂的作業結合起來,給學生的作業打分,作為考核的一種手段,或作為成績的一部分。有些課程實行的是開卷考試,研究生的公共英語是否可以實行類似其他公共課開卷考試、開卷考什么、怎么考,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畢竟英語作為一種知識和技能的結合,不能完全照搬其他純知識性的課程??傊?,避免以一次性考試、尤其是以模仿大學英語等級考試的模式進行的期末考試,加強對學生實踐和綜合運用能力的考核,從而達到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目標。

(二)繼續加強口語運用能力考核,提升口語內涵

我國目前英語教育已經從“啞巴英語”過渡到“文盲英語”階段。前者由于時代局限,張不開嘴說,現階段的教學條件和師資水平都大大改善,學生可以張嘴說了,可是說的是什么,能不能說出自己想表達的內容,說出來別人能不能聽懂,多大程度上能“言之有物”是個大問題。筆者曾經帶領學生多次參加國內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依然看到現今的大學生語言形式很漂亮、很好聽,可是空洞、沒有邏輯,無法闡發深層次的內容。這點本人在國外留學期間更深有體會,我們的英語教育缺乏內容和知識,表達邏輯和思想深度都不夠,開始的幾句都可以,一到闡發深層次的問題就啞巴了,沒了思路,無法繼續交流。研究生教育階段口語考核依然不能松懈,考核的重點更應傾向于內容,而不是形式,這點與本科階段形式和內容并重不同。研究生階段英語的口語更關注內涵,關注問題的解決辦法等。我們老師切忌憑著“一張嘴就知道英語好壞”的常規判斷標準來給學生的口語定成績。這個階段內容評價更重要。謝宇等對于畢業的研究生和用人單位調查顯示,口語的應用和期望依然是最重要的。研究生不只是閱讀文獻,還要張嘴與人交流,參加國際會議陳述自己的觀點;研究生也不能只關注專業知識,忽視其他學科知識,人文和科學都要學習,做到文理兼顧、中外知曉。

(三)實現考試和論文撰寫并存的考核模式

考試和論文撰寫的考核模式都有其優勢和劣勢。為了避免這兩種考核方式的缺陷,不妨實行考試和論文結合的考核方式。一方面,實行多種考試方式,另一方面,進行論文撰寫的考核方式。就論文而言,曹雷提出論文考核的方式可以分課程論文、調查報告、文獻閱讀報告、實驗報告等進行。但這些無外乎就是論文寫作和實驗(踐)報告。論文寫作考核要圍繞學生的科研論文(撰寫英語論文)進行。由于學科的差異,作為語言文學出身的教師不可能完全讀懂輪機碩士撰寫的輪機專業的英語論文。這時英語教師關注的還是學生的語言基本功??己苏撐臅r,英語教師可以忽略觀點是否正確、論證是否合理等專業知識部分,把這部分考核內容留給專業教師負責,英語教師可以就問題設計、闡述過程、結論、文獻書目等語言形式進行打分??己藢崿F語言和專業的考核“合力”模式。筆者曾經指導過我校人事處舉辦的航海類教師培訓的雙語教學。就專業而言,我們語言教師是外行,所以姑且認為受訓教師的知識點正確,但在教課的方式、語言銜接、內容安排等表達方面,我們可以給予他們指導,使教師的語言規范化、合理化、內容和形式標準化。還有另一個例子:我們學院的一部分教師,也包括筆者在內,都一直擔任我校與世界海事大學聯合培養的“海上安全與環境管理碩士班”畢業論文的語言指導工作。從2005年到現在,這個項目已經連續培養了九屆畢業生(今年為第十屆),我們學院挑選了幾個英語教師為他們的英文專業碩士論文語言把關,這項工作受到了學生和世界海事大學任課教師及校長的好評。實踐證明,語言教師與專業教師結合考核學生的論文嘗試是成功的,可以應用到指導和考核學生專業論文寫作中來,對研究生的科研論文撰寫起到很大的幫助。這樣的考核方式也適用于我們的研究生公共英語的論文考核。

(四)建立和完善研究生課程考核考試規范,加強監督及評價機制

如前所述,研究生的考試考核管理相比本科略顯得滯后。因此,加強研究生課程考核體系管理和監督十分必要,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才能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首先,實現研究生課程考試規范化,從考題的設計、考試內容的安排到試題的審批等考試環節,必須經過科學的論證,尤其是針對考試內容,實行教考分離,杜絕考試過程中過多人為因素的干擾,從而實現考核的客觀化,提升研究生的應用能力,促進和督促教學。并建立多種信息反饋渠道,及時改革和更正不合理的考核辦法,提升考核的科學性。其次,在論文考核方面,一定以培養學生的科研和應用能力出發,并結合撰寫國際期刊文章、實際應用等為目標,提升學生的英文寫作水平、交流以及翻譯能力。此外,應充分發揮二級學院的管理作用,實行二級學院與研究生院各司其職,真正擔當起共同監督的作用。劉越男指出研究生考核監督機制不夠完善,是因為各校的研究生院沒有真正把管理權力下放到各個二級學院。若能發揮二級學院的監督考核作用,組織二級學院的導師或者專家,成立教學和考核的督導制度,建立“優秀導師”、“教學名師”等稱號的獎勵機制,必將充分發揮導師的積極性,對于考核機制的完善起到積極作用。

三、結束語

根據國家發展規劃和部署,為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總體上要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研究生的考核制度對于研究生的培養至關重要。發現問題并及時糾正,建立多種考核方式以及評價制度,是培養高層次人才、實現人才強國的必要手段。

參考文獻:

[1]李雪,張世超.試析新型碩士研究生英語視聽說課程體系[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7).

[2]韓寶成,戴曼純,楊莉芳.從一項調查看大學英語考試存在的問題[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2).

[3]參見韓寶成,戴曼純,楊莉芳.從一項調查看大學英語考試存在的問題[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2);牛強.現行高校英語測試中的問題[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2),等.

[4]黃建濱,于書林,徐瑩.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教材調查分析與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11).

[5]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教學大綱[M].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教學大綱編寫組.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2.

[6]蔡基剛.如何評價大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J].外語界,2002,(1).

[7]宋平,楊連茂,甄良,劉建國.加強課程考試管理促進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增刊).

[8]高蕾,陳幸華,孔佩艷,張曦.如何加強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J].西部醫學,2010,(1).

[9]張曉報.研究生課程考核的論文形式利弊談[J].考試研究,2013,(4).

[10]劉越男.我國高校研究生培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江蘇高教,2014,(2).

[11]張紹杰.讀寫危機:當今英語專業面臨的最大挑戰[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2,(2).

[12]謝宇,韓天霖,林放,孫靜.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外語界,2007,(1).

篇9

 

關鍵詞:遷移  翻譯  英語閱讀

一、引言

自中世紀語法翻譯教學法出現以來,各種教學法陸續出現并被褒揚,相應的前一教學法就會被打人冷宮。最早出現的語法翻譯教學法也沒逃過這一命運。由于人們對語言學習認識的轉變,直接法、聽說法、視聽法、認知法等教學方法相繼出現,致使語法翻譯教學法退出了歷史舞臺。但通過自身的語言學習和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翻譯教學在二語習得中仍有著其它教學法不可取代的作用。尤其是英語在日常交流罕見的西部地區,翻譯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二、英語閱讀課的目的與任務

閱讀是讀者利用字、詞、句、篇章以及讀者已有的知識經驗,有目的地預測、思考、獲取信息的過程。根據《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英語閱讀課的目的在于:1.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和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2.培養學生細致觀察語言的能力以及假設判斷、分析歸納、推理的能力。公外六級考試要求學生能讀懂難度相當于美國Times或Newy0 Times的社論和政論文章;能讀懂難度相當于TheGreatGatsby的文學原著,難度相當于hTeRiseandFalofthehTirdReich的歷史傳記。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分析文章的思想觀點、篇章結構和文體風格。閱讀速度為每分鐘140—180個單詞,理解準確率不低于75%。對英語專業八級的要求是能讀懂一般英美報刊雜志上的社論和書評、英語國家出版的有一定難度的歷史傳記和文學作品;能分析上述題材文章的思想觀點、語篇結構、語言特點和修辭手法。能在5分鐘內速讀1,600詞左右的文章,掌握文章的主旨和大意,理解事實和細節。不難看出,大綱對閱讀速度以及理解程度做了明確要求。ChristineNuttall也指出“閱讀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以適當的速度默讀并充分理解原文的獨立閱讀的能力”。(Nuttall,2002)英語專業八級考試,閱讀理解選擇題以及翻譯題是必須的題型。姑且不說翻譯,閱讀理解中涉及對詞匯的測試題、根據上下文來理解某項知識點的題、以及對句子結構的理解的題,都要求考生全面理解全文或相關的句子。根據成人學習的特點,這里的理解,我們不能否定是母語思維的理解,說白了,就是翻譯成中文式的理解。

英語專業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英語語言能力,按說對英語專業課程的學習是既有目標性,同時也有興趣的。但筆者教學專業英語閱讀課程多年,通過觀察以及與學生的交流,發現學生雖然知道閱讀課程的重要性:大量閱讀對聽、說、寫等是很好的輔助途徑。但學生們對閱讀課的興趣并不高,主要是學生不夠重視該門課程;同時,由于受精讀課程以及母語習慣的影響,學生總希望把課文的每句話都完全理解,更希望老師能翻譯某些句子,而事實并非如此,久而久之,對閱讀課就沒多大興趣了。

三、母語思維對英語閱讀的影響

語言雖不是與生俱來,但我們不妨大膽設想,一名十八歲的大學生,他的體型、人生觀、世界觀已基本成型。他從出生那天起,天天耳濡目染的都是母語,雖然中學英語課堂上也會聽說英語,但受到英語的熏陶,和母語聽說的量相比,英語的簡直是微乎其微。心理學認為語言與人類大腦活動和心理過程有著密切的聯系。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語言依賴于思維,它隨著思維的發展而發展。美國心理學家沃爾則認為思維依賴于語言,沒有語言就沒有思維。無論語言和思維誰先誰后,他們有著密切的關系,兩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母語是一個人思維活動的第一語言反應系統,是在沒有任何其他語言系統的條件下建立起來的,而二語習得是在母語思維已經形成的條件下進行的,這時母語思維模式已經內化,固定化。所以,我們在英語閱讀過程中會自覺不自覺地使用母語進行思考、分析、比較、綜合,并利用母語學習時的技巧和經驗來指導英語閱讀和學習。英語專業的大學生,課堂上聽說的都是英語,或者說每天大部分時間接觸的都是英語,但由于母語環境以及母語優先原則,總體上說,學生的母語思維非常活躍。恰到好處地運用母語思維,對他的外語學習是很有幫助的。英語專業的學生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完全有可能掌握用外語思維以及以此為基礎的言語和寫作能力,這也是外語專業明確且可行的目標。但這種能力的獲得不可能獨立于學生既定的心理文化結構之外。相反,能否有效掌握外語是與中國學生既定的文化心理結構密切相關的。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母語能力強、思維活躍的學生,他的外語學習也輕松,表達能力也強。英語較差的學生,相對來說,他的漢語知識也薄弱,理解力不強,母語的言語表達能力也較差。一個典型的例子,這些年,我們的少數民族學生英語學習非常刻苦,但學習效果不佳,原因之一就是他們的漢語較差,從論文指導等了解到他們的父母根本就不會漢語,回到家鄉,交流的都是他們自己的語言,所以,英語對他們來說是第三門語言了。

篇10

關鍵詞:研究生 英語教學 改革

研究生英語教學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研究生英語教學滯后于形勢發展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舊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形勢,也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已迫在眉睫。為培養研究生英語應用能力,建設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筆者所在的中國礦業大學于2005年實施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本文將結合我校教學改革的實際情況,從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方面,探討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的模式。

一、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 社會需求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的國際交往也日益擴大,因此社會迫切需求高素質的既精通專業又懂外語的復合型人才。中國英語培訓市場的火爆就反映了社會對英語的需求態勢。而作為社會的高層次人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也成為社會討論的焦點問題。高等學校研究生的外語水平應當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不僅要能閱讀與專業相關的外文資料,還要具有一般的外語日常交流能力,能夠用英語探討學術問題,作學術專題發言等。由于近年來社會對于各專業研究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培養出適應社會的應用型和復合型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和提高研究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就勢必成為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

2. 學生需求

碩士研究生在經過中學和大學的嚴格的英語語言訓練后,已經擁有相當的詞匯量,具有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和翻譯能力,但是普遍存在聽說能力差和寫作水平低的情況,英語語言的各項技能發展失衡的現象比較嚴重。筆者對于中國礦業大學2005級碩士研究生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提高實際應用能力是他們在研究生階段英語學習的目標,也是對研究生英語教學的期望。比如具備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可以應付一般的國際性學術會議交流;具備熟練的查閱文獻的能力,以便為撰寫學位論文搜集有價值的參考文獻;具備較高的英語寫作能力,以滿足科研論文寫作的要求。其中80%的學生把提高自己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排在了首位。

3. 研究生英語教學現狀

而目前的研究生英語教學仍然受控于課本,由于受到傳統語法翻譯法和聽說法的束縛,課程設置仍以精讀課程為主,強調語言基礎訓練,重視語法教學,忽視語言的交際功用。在實踐中采取“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理念。與大學英語如火如荼的改革相比,研究生英語教學已經呈現出滯后于學生水平發展的局面,無法為研究生的專業研究與發展提供直接的支持,難以滿足研究生的學習要求。這使得廣大研究生無法體驗到英語作為研究與交流手段的實踐價值,從而只能把英語學習作為一種應試的負擔而頗有怨言。

二、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的措施

現行的教學模式與社會和學生的實際需要產生強烈的反差,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從2004年起,我校研究生院在廣泛借鑒兄弟院校經驗的基礎上,對全校非英語專業研究生的英語課程設置、學時、教材等問題進行調查并召開座談會,征求授課教師意見,逐步形成一套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教改方案,在經過了兩年的實踐和修改后,已初見成效。具體改革措施如下:

1. 改革課程設置

通過調查與了解發現,非英語專業研究生經過十多年的英語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在獨立閱讀相關專業文獻方面不會存在太大困難,而他們最迫切需要提高的則是說與寫的能力。因此,研究生階段的英語教學應該能夠滿足學生更高的學習需要,讓英語成為他們拓展學術空間的有利工具。為了順應這一思路與需求,我校將研究生英語課程從160學時壓縮到80學時,即要求學生在一年級的第一個學期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所有課程一律采用30人小班授課。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擴大了他們自主學習的空間。課程由口語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部分組成,學生除了必須選擇口語課之外,還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選擇一門其他課程(如英漢翻譯技巧與實踐、科技翻譯、商務英語翻譯、高級口譯、英語視聽說、英語影視賞析、英美概況、英美報刊選讀、英美文學欣賞、英語論文寫作等)。這樣的課程設置一方面滿足了學生不同的實際需求,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也發揮了教師的專業優勢,給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即積極開設以各領域的名著名篇為范例的英語語言課以及以工作中實際運用為宗旨的語言運用課,幫助學生深刻感受英語語言的實質及具體運用,從而提高英語學習和運用的效率和效果。

2. 改革教學方法

對待研究生這一層次的學生不能再采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方式,而應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因為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雙向驅動形成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向導作用,而這個向導作用應體現在教學的全過程。例如口語課可以采用視、聽、說相結合的方法,討論式和任務式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筆者在實際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將他們分成小組,并擬定若干話題,(如讀書、旅游、娛樂、體育、文化、風俗、音樂等)每堂課圍繞一個話題,由一個小組成員共同演示課件,并就相關話題和其他同學互動討論,最后由教師總結。在此之前,教師應預先瀏覽學生課件,給與相關指導,并且在課上給學生必要的輸入,如相關詞匯、句型、文化背景等,幫助學生提高輸出能力?;蛘吖P者也曾嘗試每堂課布置一個任務,如召開模擬國際會議、分析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模擬面試、辯論當前某一社會熱點問題、綜述和展望自己就讀的專業等,由學生分組完成或全班共同完成。而教師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擔當的是一個任務完成的指導者、仲裁者和標準語言范本提供者的角色。由于討論的話題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同時也富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課堂氣氛也非常輕松活躍。

3. 改革考核方法

考核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為避免考試成績與平時實際水平相脫節,真實地反映出教學的成敗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們取消傳統的標準化考試。學生最后的成績由口語課和選修課兩門課程的成績共同組成,各占50%。其中在每門課程成績中,平時和期中成績占40%,期末成績占60%??荚囆问届`活多樣,因不同的課程特點和性質而異,但主觀題都占有相當的比重,目的在于考察研究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三、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的成效與問題

通過對研究生英語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的一系列改革,我校非英語專業研究生的英語學習狀況有了較大的改觀。經過兩年的探索和實踐,我們針對改革后的教學效果再次展開調查。從統計結果的前后對比可以看出:

1. 學生普遍認為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得到提高。由于將口語課設為必修課,并且其成績占總成績的50%,學生對這門課程格外重視,從而強迫自己必須克服害怕說英語的心理。另一方面,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靈活輕松的課堂教學模式也極大地幫助了學生實現角色的轉換。80%的學生認為自己已經從原來的不敢開口說英語或不能夠自如表達的狀況轉變為敢于用英語表達觀點,并且表達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2. 我們為研究生開設的10余種選修課也受到了學生的廣泛歡迎。絕大部分學生感到在英語學習上有較大的主動權,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有目的地提高某些語言技能,學習外語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增強。60%的學生認為對于英語文化知識的了解更加深入,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3. 對于改革后的成績測評方式,半數以上的學生表示贊同。他們認為這種考核方法從根本上杜絕了應試教育現象的出現,學生出于興趣而學習,因此學習效果也更好。但也有部分學生對課程考核的規范性提出疑問。由于任課教師自己命題,并且主觀題的比重上升,對于習慣于統一的標準化考試的學生來說,產生疑慮是必然的。這也給我們的改革提出新的課題,即如何使考核測評制度更加規范合理。

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實質上是教育理念的一次革命,它是一個系統工程,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梢源_定的是,提高研究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應當成為今后研究生英語教學的方向。而只有從改革教學大綱,優化課程設置,革新教學模式,改善測評制度等方面才能使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更具有科學性和富有成效。

參考文獻:

[1]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2]馮天澤.貫徹實用英語教學改革研究生課程設置[J].黑龍江教育,200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