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勘察設計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1 04:45: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鐵路勘察設計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1案件信息管理(1)案件信息登記該模塊主要用于向基層警隊提供錄入案件現場勘查的詳細情況,包括勘查地點、勘查時間等。系統根據案件基本信息的層次結構,將整個案件基本信息分為案件索引主庫、勘查警員信息庫、見證人信息庫、物證庫、附件庫等5個主從庫,使之更符合案件現場信息的組織結構。該模塊分列表選擇和輸入拼音碼兩種方式提供編輯功能;可按勘驗時間、勘查地點等關鍵字提供數據檢索功能;對于基本信息填寫后,半個月內未上傳附件的,系統可提供自動提醒功能;警隊委托的鑒定完成后,系統可向所隊用戶提醒移交信息。(2)案件信息導出該模塊按勘驗時間、勘查地點等提供數據檢索功能,并對檢索出來的信息提供到電子表格的數據導出功能。(3)數據上報該模塊可將現場勘查的案件信息以列表的方式顯示出來,用戶可按照“上傳案件基本信息”和“上傳附件”兩種方式,從列表中挑選已經立案的勘察信息上傳公安處
1.2鑒定信息管理(1)委托鑒定信息登記該模塊用于記錄基層所隊或個人委托公安處、以及公安處委托上級單位進行活體、尸體、物證鑒定等信息,包括委托單位、委托日期等。(2)活體檢驗鑒定該模塊用于記錄法醫出具的活體檢驗報告,內容包括委托單位、委托事由、案情概述、傷者信息、活體檢查狀況等信息,并提供原電子文檔的保存功能。(3)尸體檢驗鑒定該模塊用于記錄法醫出具的尸體檢驗報告,內容包括案情簡介、死者信息、尸表檢驗、尸體解剖等信息,并提供原電子文檔的保存功能。(4)未知名尸體勘驗信息登記該模塊根據現場勘查情況用于記錄未知名尸體勘驗信息,包括案件編號、勘驗日期、勘驗單位等信息,并提供原電子文檔的保存功能。(5)未知名尸體登記信息撤銷該模塊根據查明的情況,用于記錄未知名尸體登記撤銷的原因及部分原始登記信息,包括原勘驗信息、查明單位等信息,并提供原電子文檔的保存功能。(6)鑒定信息導出該模塊按案件編號、登記編號、送檢單位等提供數據檢索功能,并對檢索出來的信息提供到電子表格的數據導出功能。(7)數據通用查詢接口該模塊提供公安處具有一定數據庫SQL語言基礎的技術人員直接和數據庫對話的查詢接口,方便這些技術人員對系統所提供的案件鑒定信息查詢功能之外的檢索需求。
1.3人員信息管理(1)人員學歷登記該模塊用于記錄警隊技術人員的學歷信息,包括姓名、編號、所在學校、專業、畢業時間、學位等信息。(2)人員培訓登記該模塊用于記錄公安處技術人員的歷次培訓信息,包括姓名、編號、學校名稱、起止時間等。(3)工作簡歷登記該模塊用于記錄警隊技術人員的工作簡歷信息,包括姓名、編號、工作單位、職務、起止時間等信息。(4)警銜晉級登記該模塊用于記錄警隊技術人員的歷次警銜晉級信息,包括姓名、編號、警銜級別、授予時間等信息。(5)職稱晉級登記該模塊用于記錄警隊技術人員的歷次職稱晉級信息,包括姓名、編號、技術職稱、授予時間等信息。(6)行政晉級登記該模塊用于記錄警隊技術人員的歷次行政晉級信息,包括姓名、編號、行政級別、晉級時間等信息。(7)立功受獎登記該模塊用于記錄警隊技術人員的歷次立功受獎信息,包括姓名、編號、頒獎單位、獎項、獲獎時間等信息。(8)受罰情況登記該模塊用于記錄警隊技術人員的歷次受到處分的信息,包括姓名、編號、批評單位、處分決定、時間等信息。(9)休假情況登記該模塊用于記錄警隊技術人員的歷次休假情況,包括姓名、編號、假期理由、起止時間等信息。(10)人員信息導出該模塊按身份證號、姓名、單位名稱、表類型提供數據檢索功能,并對檢索出來的信息提供到電子表格的數據導出功能。以上各個模塊的信息登記,均可通過身份證的表間關聯,系統可將人員的關鍵登記信息和基礎字典中的人員基本資料進行連接。
1.4統計分析管理(1)案件類別統計該模塊分一般、重大、特大3種情況統計指定時間段內,各個警隊以及整個公安處所處理的各類現場勘驗案件的案件類別情況。系統提供時間段參數設置。(2)七率統計該模塊統計各個警隊和整個公安處指定時間段內用于計算勘驗率、痕跡物證提取率、現場書面分析率、現場勘驗檢查記錄制作率、現場痕跡物證建檔率、刑事科學技術檢驗鑒定率、刑事科學技術起關鍵作用率。和基層警隊系統類似,由于立案總數、刑事科學技術在破案或處理作案人中起關鍵作用的10類案件數等數據無法由系統自身提供,比率值仍需操作人員根據實際情況輸入以上數值后,系統才能根據既定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3)技術人員工作量該模塊統計指定時間段內,各個警隊技術員出警、制作筆錄、拍照、繪圖、錄像、錄音、制作檢驗鑒定書的數量情況。系統提供時間段參數設置。(4)案別物證該模塊統計指定時間段內,公安處在各種案別中提取的各類別物證的數量情況。(5)所隊提取物證該模塊統計指定時間段內,各個警隊和整個公安處提取、保存的各類別物證的數量情況。(6)鑒定類別該模塊統計指定時間段內,各個警隊委托各種鑒定類別的數量情況。(7)案別鑒定該模塊統計指定時間段內,公安處所有警隊在各種案件級別所作的各類鑒定的數量情況。(8)技術人員工齡該模塊用于統計各個警隊技術人員每個工齡段人員的匯總信息。(9)技術人員職稱該模塊用于統計各個警隊技術人員各種技術職稱人員的匯總信息。(10)技術人員年齡該模塊用于統計各個警隊技術人員各個年齡段人員的匯總信息。
1.5基礎數據字典管理該部分信息用于系統中使用到的各種相關字典類型的定義,主要是方便操作者利用拼音碼或者列表選擇等快捷輸入方式。包括:案件類型字典、案件級別字典、鑒定類型字典、警銜類型字典、學歷類型字典、民族類型字典、行政級別字典、職稱類型字典、附件類型字典、物證類型字典、勘查工作類型字典、死亡類型字典、警隊資料字典、人員基本資料管理等。
1.6后臺管理(1)角色權限定義該模塊用于預定義能夠操作該系統的角色名稱及相應的權限信息,即可設置某個角色能夠操縱那些具體功能模塊。(2)系統用戶定義根據預先設置好的角色,該模塊用于定義可以操縱本系統的用戶名稱、口令、角色名,如果該用戶是基層警隊用戶的話,還必須設置該用戶所在警隊的授權計算機IP地址。系統將根據這些信息判斷試圖登錄的用戶是否為合法用戶。(3)操作軌跡管理系統對可能影響到原始數據準確性的關鍵操作在后臺自動進行記錄。本功能提供對這些操作信息的查詢、追蹤功能,包括操作人、操作日期、所操作的數據表、操作內容等信息。
2系統特點
2.1系統設置參數化系統的所有設置全部以參數的形式保存,有足夠權限的用戶可以自由進行配置。保證系統了在設計上的靈活性,用戶可以根據使用情況變化對系統的參數進行配置,而無須修改程序。
2.2創建自主學習型的鐵路刑事技術專有信息庫系統首次在鐵路公安系統中實現了自主學習型的鐵路刑事技術專有信息知識庫,可以通過系統的自學習功能,不斷補充完善鐵路刑事技術專有信息,分類整理,規劃文檔目錄,從而為鐵路公安相關技術人員完成刑偵工作所需要的專有知識庫的采集、查閱及維護。
2.3系統操作分級限制系統用戶可以為共同使用該系統的多個用戶設置不同的使用級別,不同級別的用戶在進入系統后有不同的功能范圍,從而實現系統的安全性及用戶權限的管理。
3結語
篇2
關鍵詞:老路改建,平面線形,縱斷面線形,技術指標
官山路位于肥西縣西南部地帶,起點位于國道G312與官亭街道交口處,終點省道S311楊桃路山南鎮汽車站,路線全長22.210km,三級公路,設計速度30km/h;荷載標準為公路-Ⅱ級;路基寬7.5米,路面寬6.5米。免費論文。
1 選擇改建、擴建設計的要求
當公路交通量接近或達到飽和時或對行車安全有影響時,應對公路改建、擴建與新建進行充分比選論證。采用改建、擴建時應符合以下規定:
(1)改建公路應遵照利用與改建、擴建相結合的原則,按規定公路級的技術指標,合理、充分地利用原有工程。
(2)公路改建、擴建應符合相關等級公路標準的規定。利用有公路的局部路段,因提高設計車速而可能誘發工程地質病害時經過綜合分析和技術經濟論證并報主管部門批準后,可維持原型計速度設計,但長度不宜大于相應設計路段長度。改線路段按新建公路標準執行。
(3)其它公路改建、擴建時,應做保通設計。并確保既有公路通行安全。
(4)公路改建、擴建設計必須遵照“遠近結合、設計要有預見性”的原則。改建、擴建設計時,應為為后續改建、擴建留有余地和創造有利條件。
2 平面線形設計
2.1 平面方案
官山路改建工程自北向南布設,起于國道G312與官亭街道交叉處,經官亭街道后在K2+179處上跨寧西鐵路;至K5+150處下穿合武高速鐵路;在K10+699下穿肥西水利渡槽;擬合磨墩水庫壩上現狀公路中心,在K21+260大房莊處向南改線,終點位于省道S311楊桃路山南汽車站處。本項目牽涉到街道段的利用、下穿鐵路和渡槽的處理、水庫段的老路加寬和利用,老路的局部改線處理等諸多影響公路平面方案確定的因素,具體我們都根據現場和設計要求進行設平面設計和調整。
2.2 路線方案的確定
官山路改建工程由于終點路段老路兩側房屋較多、線形較差,如其沿老路改建方案存在安全隱患,且局部路段侵占河道。為了合理布設路線線位,首先在1 / 10000 地形圖上進行紙上定線。布設在1 / 2000 的地形圖上,針對路線平、縱面進一步優化和多方案比選論證,選擇合理方案。經過方案比選,確定采用K21+260~終點路段線位改線方案作為推薦方案。
改線方案的優點:拆遷房屋減少1000平方米;減少侵占河道150米;消除終點交叉口山南路、山雙路與省道S311交點錯開36米的安全隱患。
2.3 平面線形設計
2.3.1設計一般原則
平面線形設計時,應以老路為主要控制物,充分利用老路,同時還應將大型建筑物、大河等作為控制點。在一般較為順直的路段,盡可能采用較高的指標進行調整,以求改建、擴建后的良好行駛條件下;在較困難路段,應充分利用規范允許的曲線組合,在滿足技術指標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老路;穿越城鎮區時,應注意結合地方發展,盡量與城鎮規劃相協調。
2.3.2 直線及其應用
現行規范對長直線沒有具體規定,本次設計中長直線控制為20V,即72秒的行程,使線形更趨合理。平曲線間最小直線長是基于保證線形連續性考慮。按公路路線規范規定,官山路設計時,我們通過計算,并參見相關設計經驗,針對官山路設計速度30 km/h;同向和反向曲線間直線最短長度取50m ,這對司機調整方向盤和心理感受基本不會有影響。在達曲線間直線達不到上述要求時,將其設為復曲線。
2.3.3 圓曲線及其應用
目前規范針對大半徑小偏角問題。在官山路定線時,一般將轉角控制在7°以上,平曲線長度控制在150m以上,最小值也在50m,這對提高老路利用率十分有幫助。S形曲線的設計中,充分使用以反向曲線為主的曲線線形。本段路線在定線過程中,對S 形曲線的轉角、圓曲線半徑反復進行了調整,將相鄰圓曲線半徑之比控制在1 ~1 / 3 范圍之內,全線線形組合成一條整體美觀的水波線形。官山路設計緩和曲線均采用了回旋曲線,其長度基本與圓曲線等值。
3縱斷面線形設計
老路改建、擴建項目的縱坡設計,追求路線的提高老路的利用率。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擬合老路縱坡,減小公路的平均高度,降低工程造價。免費論文。免費論文。
3.1 縱斷面設計
本項目縱斷面設計時盡量利用老路的路面作為新建結構層的底基層,以減少對老路的破壞,降低工程造價。根據對老路面彎沉的檢測,通過驗算確定老路的最小補強厚度。在路線縱坡設計時,本著最大限度地降低路基高度、減少工程造價的原則,對路線縱坡反復進行了調整,從而達到平縱組合較好、整體線形在視覺上連續的效果。
3.2 平縱線形組合
平縱線形組合原則為:合理設置平曲線內變坡點位置及變坡次數,在視覺上能自然地誘導駕駛員視、線,保證平面、、
縱斷面線形指標大小均衡。老路改建、擴建公路變坡點較多,平縱線形組合不容易達到一一對應的要求規范規定,駕駛員在任一點所看到的縱面線形起伏一般不超過5 個。
4 先進技術設計手段
在路線設計中,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工藝和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軟件技術。將GPS 全球定位系統用于公路勘察設計全過程,極大地提高了平、縱、橫斷面的測量速度和線形組合設計的合理程度。設計中運用了眾多的設計軟件。其中有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和西安海德公司的緯地三維道路CAD系統、廣州阿安畢路橋軟件公司的RoadCAD路線設計軟件及東南大學的路面結構分析軟件成圖系統等。
5 結束
老路改建、擴建公路線形設計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綜合性工作。官山路的設計經過反復地平面定線、縱斷面設計、橫斷面檢查、平面調整及技術經濟比較,經過多次優化設計、方案比選,才設計出經濟上合理、技術上適用的路線方案。對于老路改建、擴建工程應靈活運用線形設計指標,在困難地段適當調整,在滿足線形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老路。以上為筆者的一點淺顯的認識。
參考文獻:
[1] 張雨化.道路勘測設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 李嘉.公路設計百問.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3] 黃興安.公路與市政道路設計手冊.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篇3
關鍵詞:鐵路線路;平面設計;縱斷面
1外業勘測
在鐵路線路大修中,外業勘測的目的是在實施鐵路大修前,詳細了解大修地段線路的平面和縱面的損耗狀況、軌道的設備情況,以及在維修中各項分界點的內容。在鐵路線路大修設計中,外業勘測的范圍主要包括里程測量、平面測量、縱斷面的高程測量等。首先,在數據測量時要注意確保測量數據的準確性和精確度,防止出現數據偏差和人為疏漏而對工程的設計產生誤導,甚至給工程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1]。其次,還需要在管理中制定相關的制度來確保測量結果的可靠性和精確性。例如,制定數據責任制制度,對發現錯誤或者不準確的數據嚴格追究測量數據當事人的責任,確保測量人員在工作中秉持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最后,測量人員在測量過程中要對測量出的異常數據秉持科學的態度,追究其原因并進行合理性分析,切不可為了盡快完成工作隨意篡改數據,從而給過程的設計帶來巨大的隱患。在鐵路大修的前期勘測中,還需要對鐵路線路的相關運行設備進行全面的分析,特別是要對有砟橋橋面石砟厚度、軌道的厚度及高度等進行全面的測量和記錄。隨著測量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在進行曲線測量時可以利用全站儀在軌道的任一點置鏡從而完成測量,這樣不但可大幅度提高數據測量的效率,而且可確保測量人員在工作中的安全性[2]。
2整正平面設計
我國的鐵路線路在長期的運營后,鐵路軌道線路通常會發生不規則的變形。在鐵路線路大修中,平面維修的設計是維修中很重要的內容,特別是線路的曲線部分,需根據鐵路線路原有的設計參數,采用曲線整正的方式,選取合適的半徑、緩和曲線長度等,并保證全曲線范圍內撥距為最小的同時對軌道線路的平面位置進行調整,從而使線路以標準的鐵路曲線線型最大限度地準確反映既有鐵路平面現狀,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根據情況優化橋梁的偏心及工程超限的情況。在如今鐵路的發展形勢下,傳統方法已無法滿足現代鐵路大修的標準和要求。以坐標測量理論為基礎的坐標法曲線整正的設計方法,測量和計算的精度較高、操作比較便捷,同時在全站儀的不斷廣泛使用情況下,隨著計算機編程技術的不斷發展,在設計中既確保了計算數據的精度,還能不斷提高工作效率[3]。在曲線整正的過程中,圓曲線長度及曲線半徑應滿足規范要求。在進行直線和圓曲線連接時,要采用緩和的曲線進行連接,長度應為10m的整數倍,而且不能小于原線路技術標準的要求。反向曲線之間的直線是這兩條曲線的公切線,在實施曲線整正時前后切線的方向和位置不能改變,在改建設計中需要平移或旋轉公切線,從而優化曲線和夾直線。
3縱斷面設計
在進行鐵路線路大修中,為了改善鐵路線路上出現的變形和線路中設備的技術條件,需要對縱斷面進行不斷的優化設計[4]。在設計中通常采用繪制放大縱斷面的方式,借助拉坡設計,調整和優化縱斷面的現狀,使其符合工程的技術標準,滿足規范要求,同時還要避免增加較大工程量,放大縱斷面示意圖如圖1所示。
3.1坡段的長度和坡度大小
縱斷面宜設計為較長的坡段,線路坡度長度越長,列車行駛得越平穩,舒適度越好,如果坡度太長,工程施工難度和工程量會越大[5]。因此,在進行設計時需要充分結合既有線軌面標高,同時根據道床的厚度和控制點相關的測量結果進行坡段長度和坡度的設計。坡段的坡度大小應根據線路的技術標準滿足其限制坡度要求,當采用最大坡度時,應考慮平面曲線阻力引起的坡度減緩、小半徑曲線黏降引起的坡度減緩及隧道坡度折減[6]。
3.2坡段的連接設計
在工程設計中,相鄰坡段的連接宜采用較小的坡度差,當坡度差大于要求的數值時,應采用拋物線形或圓曲線形豎曲線進行連接,當采用圓形豎曲線時,豎曲線半徑應滿足相應技術標準的規范要求值。豎曲線不應與緩和曲線重疊、豎曲線重疊,不得侵入道岔、調節器及明橋面。
3.3抬、落道
既有線長期運營導致線路縱斷面出現不規則變形,在既有線大修縱斷面設計中,在對既有線坡度進行調整的過程中,抬坡或落坡會引起既有軌面高程的抬高和降低,需要根據設計軌頂的高程與既有頂高程之間的對比,計算出抬降值,設計時應按抬降值的大小、施工與運營干擾程度及工程量等因素進行綜合比選,分別采用道砟抬道、提高路基抬道或降低路基降道來完成。當抬道高度小于50cm時,采用道砟抬道;當抬道高度為50~100cm時,采用提高或降低路基的方法。
4特殊地段的設計
在鐵路線路大修中經常會遇到特殊地段的平縱斷面的設計內容,遇到這種情況通??梢愿鶕嶋H情況進行工程的設計。在大修地段存在鋼梁橋時,如果明橋面的軌道表面維持不變,很有可能導致鋼梁兩端線路進行大抬道設計,因為抬道會影響接觸網的導高,在設計中需要綜合考量,從而使設計符合軌道線路安全運行的標準。在車站范圍內進行大修設計時,避免過多地對平面進行撥移和對縱斷面進行抬落道,以免引用站內建筑物和站線、咽喉區、站臺、天橋、信號與給排水設備的改建。
5結束語
在鐵路軌道的大修工程中,平縱斷面的工程方案設計是相對復雜的工程項目,在設計中需要認真了解既有線的技術狀態,充分考慮設計與既有設備間的協調性,以保證線路行車安全為前提,消除線路平縱斷面無法達到技術標準的路段,避免過多地對線路進行抬道和落道,從而減少工程施工的難度和工程量。
參考文獻
[1]楊廣聰.普速鐵路線路大修施工平縱面控制工作探討[J].鐵道運營技術,2017,23(2):48-50.
[2]劉思言.鐵路線路平縱橫實時聯動設計方法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21,6(4):224-225.
[3]楊忠吉.現代鐵路線路大修及工藝發展方向[C]//中國鐵道學會工務委員會.2018年鐵路線路大修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北京:中國鐵道學會,2018:4-13.
[4]高天賜,李子涵,袁泉,等.基于模糊多準則優選的高速兼顧普速線路超高設計[J].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2021,18(12):3083-3089.
[5]沙金碩,高偉君.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的線路設計特點[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21,24(8):100-102,108.
篇4
關鍵詞:地基處理,Android系統,軟件開發
中圖分類號:TP311.52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地基處理技術是土木工程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建筑工程、公路鐵路、水利等行業均得以廣泛采用。隨著現代土木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地基處理技術得到了進一步應用[1]。目前基于Android平臺的應用開發逐步規范、便捷、應用軟件更新速度日新月異,各個層面滿足用戶各種需求的軟件不斷涌現。但目前尚無基于Android平臺的地基處理應用開發,因此使得開發一款基于Android平臺的地基處理軟件變得既可能又具有實用意義[2]。
1地基處理概述
土木建筑的發展對地基處理技術提出了緊迫的要求。目前地基處理通常用于巖土工程設計及施工,將不良地質地區開發為建筑工地的迫切需求,以及降低潛在不良工程性能的風險,促進了地基處理技術的發展。常用的地基處理方法有:換填墊層法、強夯法、砂石樁法、振沖法、水泥土攪拌法、高壓噴射注漿法、預壓法、夯實水泥土樁法、CFG法等[3]。目前國內外地基設計主要通過基于Windows系統下的專業軟件進行,盡管有較好的計算能力和速度,但是在一些特殊或者小型的工程場地,用其來處理缺乏靈活適用性,而且這類專業軟件費用高昂,因此這類專業軟件難以得到大規模推廣應用。通過對于國內外地基處理設計軟件的考察,尚未發現可較好解決上述問題的專業軟件;而且在國內工程中經常需要根據工程現場進行補充勘察及修改設計等工作,從而對適應現場個人靈活價格廉價的地基處理計算軟件提出了要求。因此編制基于個人智能終端設備的地基處理軟件具有顯著的工程實際意義。
2Android系統應用
Android是一個以Linux為基礎的開源操作系統,近年來在個人智能終端設備中得以廣泛采用,目前,Android操作系統產品越來越普及,因其功能強大方便實用,且是開源性操作系統,具有流通廣泛、操作簡單、終端方便易攜,應用開發方便等特點,迅速在各行業被推廣應用,漸漸替代其他掌上系列電腦成為主流,成為全球個人移動智能終端用戶使用最多的操作系統。以我國的智能手機市場為例,當前我國的智能手機市場正呈現出一種爆炸式的增長形勢:以2013年為例,我國的智能手機普及率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從2012年的47%上升到76.7%;同時所擁有的智能手機技術水平也不斷提升,智能手機終端的數據處理能力、存儲能力和用戶交互能力等關鍵性指標都有極大的提升,這為基于Android平臺的應用軟件開發奠定了堅實的硬件基礎。基于Android系統的開源可擴充特性,在軟件中編制預留相應的接口,為進一步拓展其功能提供了條件。通過Android智能操作系統的應用開發與推廣,會給人們帶來極大的實用價值,進一步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便利。
3基于Android平臺的地基處理軟件開發
3.1軟件流程圖
通過對現行地基處理軟件資料的分析,確定了地基處理設計計算的基本流程,并且在此基礎上編制了N—S流程圖,如圖1所示。
3.2關鍵技術
該應用可劃分為總體設計、接口設計、模塊設計等幾個主要方面。其中總體設計應重點剖析該應用在編制調解過程中所使用的關鍵技術及解決方案。相對于一般Windows平臺下的編程開發,本應用所需涉及的其他方面主要技術有:1)程序加載與退出;2)SharePreference保存系統配置技術;3)Activity組件展示系統頁面技術;4)Intent和IntentFiler頁面跳轉技術;5)xml資源文件管理系統資源技術。
4應用及推廣前景
1)我國工業與民用建筑、公路及鐵路建設等內容在不斷的推進,各方面對地基處理的要求日益提高。2)目前的地基處理設計及施工和勘察之間存在脫節的現象,缺乏現場快速計算、分析及判別的計算手段和方法,如經常需要進行相應的補充勘察等情況。3)可解決專業軟件價格高昂,不便于現場及工程技術人員個人使用的問題。4)具有較好的可擴充性,基于Android平臺的開放性,可針對不同的行業、工程采用相應的功能模塊,從而增加其適用性,提高工作效率,縮短勘察設計周期,提高設計水平和效率,降低相應的重復性工作等方面的問題。
5結語
從目前Android系統的發展速度、水平和地基處理在土木工程領域廣泛應用的方面考慮,開發一種基于Android系統的復合地基處理軟件越來越適應目前設計施工中方便、便攜的要求;同時該應用具有價格低廉、可在使用人員個人智能設備上安裝等特點。因而開發這種基于Android系統下的地基處理計算軟件符合了土木工程領域對于這種處理軟件的需求,具有較好推廣應用價值。致謝:本論文是在石家莊鐵道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呂鵬副教授、劉偉超博士指導下完成的,特此致謝。
參考文獻:
[1]葉觀寶,高彥斌,葉書麟.地基處理[M].第3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2]楊瀟亮.基于Android操作系統的應用軟件開發[J].電子制作,2014(19):45-46.
篇5
論文關鍵詞:長輸管道勘察測量技術
長輸管道是是指產地、儲存庫、用戶間的用于輸送油、氣介質的管道。管道運輸與常規運輸方式相比具有運輸量大、運費低、自動化程度高、占地少、安全環保等優點,通過長距離、大管徑的管道輸送石油天然氣已經成為一種通行的做法。
工程地質勘察的設備正向著運輸和安裝方便、鉆進性能全面、鉆進效率高方向發展,從國際到國內、從政府到企事業都在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發展長輸管道工程勘察技術。
一、國內工程地質勘察應用情況
1、工程鉆探
我國上世紀七十年代采用了DPP-100型車裝鉆機。它是油壓給進轉盤式的車裝鉆機。該機全套設備都裝在一部載重4噸的解放牌、東風牌汽車上,運輸和安裝比較方便,鉆進性能全面,鉆進效率高。為了滿足設計和施工所需要的技術參數,除常規的工程鉆探手段外,還要配合靜力觸探試驗、動力觸探試驗、靜力載荷試驗等原位測試方法和手段。國內有多家專業工程鉆機生產廠商,可以滿足在任意地層條件下的鉆探工作。大部分是油壓給進轉盤式鉆機,包括車載和無動力小型鉆機。歐洲常用的以鏈條為動力的小型鉆機,我國并不多見。
2、取樣和取土器
隨著現代工業發展需要,工程鉆探的工作量日益增加,鉆孔深度不斷增大。目前國內有成熟的取樣器標準和規定,也由建設部指定生產廠商,但在實際勘察工作中,由于受到收費、工期以及工程項目操作不規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取樣器采用的是敞口厚壁取土器,只能取到二級土樣,在工程中借助經驗提供土性指標。要想取到高質量的一級土樣,目前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市場和管理問題。
3、靜力觸探試驗
九十年代采用了國產新一代產品:LMC-C21D型靜探微機,實現了靜探微機化、自動化。采用不同的探頭,可以獲取錐尖阻力、側壁摩擦阻力、孔隙水壓力等力學指標。國內還有其他幾個生產廠商,近幾年還生產出了波速探頭等新產品。此外原理相似的孔內靜力試驗裝置,比如扁鏟側脹、旁壓試驗等都已經積累了足夠的使用經驗,設備和技術都是成熟的。
4、動力觸探
圓錐動力觸探試驗:目前國內外所做的動力觸探試驗成果的應用基本上是建立在統計得出的相關關系上面,有時也用到經修正的理論計算結果,這些關系的應用都受到其統計數據范圍和條件的限制。
二、國內工程測量應用情況
1、常規工程測量
常規的工程測量所使用的儀器由五十年代的光機型已轉為電子型,在儀器更新換代的過渡階段,光機型儀器還沒有退出歷史舞臺,在一些工作中仍發揮著一定的作用,但更多的使用是“電磁波測距儀+經緯儀”及“全站儀”。
在管道中線和縱斷面測量的數據采集過程中,普遍實現了計算機化,一般用PC—1500(或PC—E500)、電子手簿(數據采集器)進行半手工或自動數據記錄采集,結束了歷史上的人工記錄。在地形圖測繪上,普遍采用“全站儀”進行測量和記錄,對各種地形要素的記錄一般分為“無編碼”和“編碼”兩種,最后成圖一般均采用計算機自動制圖方式。地圖矢量化技術已于1997年得到應用,通過對小比例尺地形圖或白紙圖原圖的掃描,最終實現了矢量化,使二維的白紙圖可變成三維數字圖,并可對圖紙的伸縮和掃描造成的誤差進行校準。
2、全球定位系統技術的應用
九十年代以來,GPS技術在管道測量中得到廣泛的應用,該技術的應用不僅解決了因國家控制點被破壞而給坐標聯測帶來的困難,而且提高了測量精度和工作效率。目前GPS技術普遍應用在管道轉點的坐標測量上。1990年12月管道勘察設計院首次引進WM101接收機標志著GPS技術在管道勘察中得到應用,先后完成了多條管道的轉點坐標測量和輪南“輪一聯—LN12”地區測圖控制。1998年在蘇丹穆格萊德石油發展項目的“黑格里格—蘇丹港原油外輸管道工程”的特定的地理環境中,在短短的兩個月的時間內,利用GPS技術不僅施測了管道轉點坐標,而且采用實時動態定位(RTK)技術實現了1200km的管線縱斷面測量和部分站場、穿跨越地形測量,創下了管道測量史無前例的記錄,為整個工程贏得了時間。
3、航空攝影及遙感技術
遙感技術(RS)已在長輸管道選線和大型廠礦選址階段應用非常廣泛,作為非遙感技術專業的勘察單位能夠熟練應用在工程中就達到目的,石油系統的勘察單位正在這方面積極探索,已具備了相當的實力,但距離工程需要還有一些差距。航空攝影測量(AS)技術由于受到工程建設周期短的制約,同時需要大量昂貴的設備和專業人材,所以該技術的應用遠遠地落后于國內鐵路、公路的應用。在這方面的應用目前只能委托給其他單位進行。國內這方面的技術是成熟的,但石油系統獨立完成的應用不多。
三、國外長輸管道勘測技術狀況
當今油氣管道項目的勘察和規劃設計中,運用全球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技術將成為規范化的措施。在宏觀經濟、資源評價、全球區域環境研究等領域采用GPS/GIS/RS已成為常規。最近許多油氣勘探的成功事例,就是GPS/GIS/RS信息技術進行資源管理和地質評價的結果。
航空攝影測量目前正在向數字化發展,數字攝影測量是世界研究的重點。該項技術的構思是改變以往的膠片攝影為數字攝影或使地面影象數字化,通過計算機工作站實現目前常規航空攝影測量所做的工作。
四、分析與結論
從勘察技術方法在長輸管道工程中的應用情況看,國內的長輸管道勘察仍處于工程地質勘察層面,還不能達到巖土工程勘察要求的質量水平,與工程地質勘察相比,巖土工程勘察要求勘察與設計、施工、監測緊密結合,而不是彼此機械分割;要求服務于工程建設的全過程,而不僅單純為設計服務,要求在獲取系統而準確資料的基礎上,對巖土工程方案深入論證。提出合理的具體的建議,而不是單純的提供資料。一位巖土工程師,既能從事勘察,也能在巖土工程設計、施工、監測、監理崗位上工作。因而這種體制更貼近工程實際,更注重于解決工程問題。許多發達國家并不把工程勘察作為獨立的行業來對待,而是工程咨詢中巖土工程的一部分,所提供的服務包括地基、基礎方面的評估、設計、施工、檢測和監理等內容。若有機會和可能,應選擇一些發達國家的同類公司進行考察,以獲得詳細的國外技術發展狀況。
隨著測量技術和計算機科學的發展,國內的長輸管道測量技術已有了大幅的提升和改進。但與國外相比,航空攝影及遙感技術在長輸管道測量中應用還不夠成熟,缺乏GPS/GIS/RS(全球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技術)的綜合應用。隨著經濟發展,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在長輸管道測量中引入國外先進技術,盡早建立長輸管道數字化系統就顯得尤為重要。
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國內外長輸管道勘察技術現狀,找出我國長輸管道勘察技術的薄弱環節,選定重點項目進行攻關和技術創新,才能實現我國長輸管道工程勘察技術進步,使我國長輸管道工程勘察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參考文獻:
篇6
(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北京102600)
摘要:隨著鐵路建設的高速推進,中國的鐵路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然而隨之而來的是鐵路臨時工程對生態、土地等造成的影響和破壞等問題,恢復土地原有生態功能的重要性也就突顯出來。如何使鐵路建設過程中破壞的臨時用地得到有效的恢復,選擇恰當的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方法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以新建連云港至鹽城鐵路土地復墾為例,通過指數和法與極限條件法相結合的方法,建立適宜區域的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確定各主要限制因素的評價等級,為最終土地復墾方向的確定提供了科學的參考。
關鍵詞 :鐵路建設;臨時用地;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F301.21 文獻標志碼:A 論文編號:2014-0447
Discussion on Land Reclamation Suit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 of Temporary Land Use in RailwayConstruction: A Case Study in Constructing Railway from Lianyungang to YanchengWang Wei
(China Railway Fifth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Beijing 102600, China)
Abstract: As the rapid promoting of our railway constru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ailway have madesignificant progress, however, ecological influence and land destruction have been caused by the temporaryengineering of railway construction, the recovery of the land ecological function become more and moreimportant. How could we recover the temporary land use in railway construction efficiently, the proper landreclamation suitability evaluation is significant to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his research, for example, the landreclamation of constructing new railway from Lianyungang to Yancheng, by the way of together extremecondition method with sum of index method, we could build appropriat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evaluation standard, so as to determine the evaluation grade of main limiting factor, provide the scientificreference for the determining the final land reclamation direction.
Key words: Railway Construction; Temporary Land Use; Land Reclamation; Land Reclamation SuitabilityEvaluation
0 引言
現階段,隨著各鐵路專線的開工建設與投入使用,鐵路建設所引起的土地壓占、挖損、塌陷等造成鐵路沿線土地資源遭到嚴重破壞,使原本就十分緊張的耕地保護形勢更加嚴峻,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如何控制和減少高速鐵路建設過程中因土地破壞帶來的環境負面影響,已經成為立項決策、行政管理、項目建設、工程施工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李瑞等[1]結合2007 年前后開展的鐵路建設項目,對鐵路建設臨時用地復墾適宜性評價進行了探討,根據鐵路臨時用地的特征,對臨時用地復墾適宜性評價指標進行討論,但由于當時鐵路土地復墾工作處于起步階段,各類臨時用地適宜性評價方法及評價指標體系尚未成熟,有待完善。楊國棟等[2]依據人工神經網絡原理,建立用于高速公路臨時用地復墾土地適宜性的神經網絡評價模型,利用該模型對京大高速公路山西段臨時用地復墾進行了適宜性評價,同時探討了人工神經網絡在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中的特點和適用性。王歡等[3]以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研究的發展為主線,著重介紹了5 類方法,即極限條件法、指數和法、模糊綜合評價法、可拓法、人工神經網絡模型法。劉靜[4]通過對不同方法的優缺點進行分析比較,并對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研究的最新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和展望,為土地復墾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工具。針對鐵路臨時用地土地復墾工作啟動較晚,復墾方案設計尚不完善,適宜性評價體系需要進一步深化。本研究擬在鐵路建設臨時用地復墾適宜性評價分析的基礎上,以新建連云港至鹽城鐵路為例,就臨時用地復墾適宜性評價指標的選擇、評價方法的確定進行一定的分析,以期為鐵路及其他線性工程建設項目臨時用地的復墾適應性評價提供積極參考。
1 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
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是開展土地復墾的基礎性工作,而不同評價方法的選取將影響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和客觀性。楊銳鋒[5]提出了鐵路臨時工程用地破壞的特點及土地復墾的特殊性,通過了解這些特點和特殊性后,才能正確地進行鐵路建設臨時用地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沈春竹等[5]和丁寧[6]認為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是全面了解鐵路建設破壞的土地自然屬性、社會經濟屬性和土地破壞情況等前提下,從土地利用的要求出發,通過分析不同復墾單元(取土場、棄土場、混凝土拌和站、制存梁場、鋪軌基地、臨時便道)破壞的特點,了解各土壤因子在生態環境中互相制約的內在規律,全面衡量復墾前某種用途土地的適宜性及適宜程度,從而為合理復墾利用待復墾土地資源提供科學依據,避免復墾的盲目性、破壞性,增強科學性、現實性,使有限的土地資源得以可持續利用。
2 研究區域概括
新建連云港至鹽城鐵路(以下簡稱連鹽線)是規劃沿海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線路北起連云港市贛榆的石橋,南接新長鐵路鹽城北站,途經江蘇省連云港市和鹽城市。正線全長232.24 km,支線、聯絡線及疏解線等工程線路長度85.50 km。連鹽鐵路全線臨時用地共有取土場共116 個、棄土場3 個、混凝土拌合站38 個、鋪軌基地2 個、制梁場3 個,占地面積999.67 hm2,其中取土場857.93 hm2、棄土場5.67 hm2、大臨工程臨時占地97.93 hm2、施工便道38.13 hm2。
3 土地適宜性評價
3.1 評價原則
因地制宜原則與農用地優先的原則;主導因素的原則;綜合分析的原則。
3.2 評價依據
《土地復墾技術標準(試行)》(1995)、《土地復墾條例》(2011)、《土地復墾條例實施辦法》(2013)。
3.3 評價單元
連鹽鐵路臨時用地所處區域的氣候、地貌、土壤、水文、地質等自然因素基本相同,待復墾土地適宜性評價單元類型劃分主要依據破壞程度,本次復墾土地適宜性評價劃分4 個單元,即取土場、棄土場、施工場地(制梁場、混凝土拌和站、鋪軌基地、生活營地)和施工便道[7]。
3.4 評價指標體系
3.4.1 評價體系土地適宜性評價系統主要有二級和三級體系2 類。根據項目區的實際情況,本次土地適宜性評價采用二級體系分類,即分為土地適宜類和土地質量等級2 個序列,土地適宜類主要分為適宜類和不適宜類,類別下面再續分若干土地質量等級。土地質量等級一般分成一等地、二等地和三等地,而不適宜類不再進行續分。因此,各地類均有4個適宜等級。
耕地適宜性等級:宜耕一等地,宜耕二等地,宜耕三等地,不適宜。
林地適宜性等級:宜牧一等地,宜牧二等地,宜牧三等地,不適宜。
草地適宜性等級:宜林一等地,宜林二等地,宜林三等地,不適宜。
3.4.2 評價方法適宜性評價方法通常有定性和定量分析2 類。本次評價主要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并采用限制因素法來確定土地的適宜性,限制因素法即按照評價因子適宜性等級綜合分析考慮確定土地適宜性等級。
選取好復墾區域的參評因子和確定權重后,采用指數和法與極限條件法相結合,評定土地適宜性的等級。首先,在確定各參評因子權重的基礎上,將每個單元針對各不同適宜類所得到的各參評因子等級指數分別乘以各自的權重值,然后進行累加分別得到每個單元適宜類型(如宜耕、宜林、宜牧)的總分,最后根據總分的高低確定每個單元對各土地適宜類的適宜性等級[8]。如式(1)。
式(1)中,R(j)為第j 單元的綜合得分,Fi、Wi分別是第i個參評因子的等級指數和權重值。
3.4.3 評價指標體系和標準的建立
(1)復墾土地的適宜性評價應選擇一套相互獨立而又相互補充的參評因子和主導因子。參評因子應滿足以下要求:一是可測性,即參評因子是可以測量并可用數值或序號表示的;二是關聯性,即參評因子的增長和減少,標志著評價土地單元質量的提高或降低;三是穩定性,即選擇的參評因子在任何條件下反映的質量要持續穩定;四是不重疊性,即參評因子之間界限清楚,不相互重疊[9]。
基于以上要求,并考慮到項目建設對土地適宜性影響的顯著性,選出地形地貌、土壤條件、氣候條件、排灌條件4項作為土地適宜性評價的限制因子[10]。
①地形地貌:地形坡度陡緩直接影響土壤侵蝕和土壤利用,進而影響土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生態適宜性。
②土壤條件:土壤條件限制了植物生長發育的空間,也是土壤適宜性評價的重要指標之一。
③氣候條件:氣候條件同樣影響了植物生長發育的空間,也是適宜性評價的重要指標之一。
④灌溉條件:鐵路建設過程中將使地表地形發生一定變化,因此,灌排條件是限制土地復墾方向的一個重要的指標。
(2)評價標準的建立。根據以上選出的各參評因子對各類土地利用適宜與否程度確定出臨界指標。這些指標是從對該類土地的正常合理利用的角度制訂,即表明在該利用類的情況下,土地上的經濟活動能正常進行,獲得效益而土地資源本身又不致遭到損毀,可永續利用的臨界指標,最后獲得評價標準[11],見表1。
3.5 復墾方向的確定
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將本項目參評單元的土地質量分別與復墾土地評價因子各類評價等級標準對比,并確定該單元的土地適宜性等級(表2)。
3.5.1 取土場復墾取土場復墾受限制的因子主要為有效土層厚度、排水條件,這主要是因為取土場取土深度在2~3 m左右,破壞了原土壤結構,也造成了取土區域的積水狀況,但施工時已保留表層一定厚度的耕作層,如果通過補充填埋土方,完善配套灌排措施,采取一定的工程、化學、生物措施后,仍可以恢復生產力,達到耕地的生產要求,優先復墾為耕地,其他積水區域復墾為魚塘。
3.5.2 棄土場復墾棄土場復墾受限制的因子主要為土壤侵蝕程度,這主要是因為棄土場堆放了大量的棄土棄渣,造成了對原有土地的壓占破壞,也造成了所占場地的排水不暢。棄土場施工時應保留一定厚度的耕作層,做好棄土場堆土體的穩定擋護工作。通過進行平臺面覆土平整,完善排水設施,可復墾為耕地或者林地。
3.5.3 制梁場復墾根據項目區的現場調查,制梁場占地面積較大,地勢平坦,耕地條件較好,制梁場用地基本位于同一水平面內,所占土地大部分為耕地,表土肥沃,周邊農田水利設施完善;場地硬化面積大,制梁場等場地采用30 cm厚的碎石墊層以及25 cm混凝土硬化地面,在砼拌合站還設有樁基礎[12]。
從評價結果來看,復墾受限制的因子主要為土壤侵蝕程度、有效土層厚度。原因是場地的大面積硬化,破壞了原有用地的土壤結構,經拆除硬化層和鏟除碎石,覆土平整,該因子不會成為限制復墾的主導因素。本著宜農則農、宜林則林的原則,對可以復墾為耕地的區域拆除硬化層區域首先復墾為耕地,其他區域進行植樹造林,恢復生態[13]。
3.5.4 施工場地復墾預制場、拌合站等用地均采用10 cm混凝土硬化地面,評價單元宜農(耕)利用的適宜性程度為三級(不適宜)等級,復墾受限制的因子主要為土壤侵蝕程度,有效土層厚度。拆除硬化層和鏟除碎石后,平整場地,清除表土30 cm,表土保存作為覆土原料,能滿足復墾為耕地的基本要求。
3.5.5 施工便道復墾本工程施工便道主要分布在主要工程路基兩側。施工便道耕地利用的適宜性程度為臨界適宜等級。復墾時經過拆除碎石墊層,泥結碎石路面,對墊層下面壓實的土地進行翻耕,改善土壤通透性,對于需要復墾為耕地的地塊通過一定的生物措施或者施用化學改良物質來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可滿足耕地生產的要求。
4 結論
本項目土地適宜性評價按照土地損毀后恢復原土地利用類型的原則,并結合該鐵路的實際情況及復墾工程實施后的狀況分析評價單元的土地適宜性,得到各評價單元的土地質量狀況。將各評價單元的評價指標值分別與主要限制因素的耕地、林地、牧地等級標準對比,以限制最大、適宜性等級最低的土地質量參評項目決定該單元的土地適宜性等級,并參照評價原則得出評價結果。
通過對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方法的研究,結合對連鹽鐵路實際案例的應用分析,本著“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林則林”的原則[14],鐵路建設臨時用地應該采取技術、經濟可行的復墾技術措施,既促進了區域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又能有效地保護了農用地,同時要兼顧鐵路周邊的景觀要求,這對恢復和改善鐵路沿線的生態環境和景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5]。
5 討論
(1)通過連鹽鐵路的土地復墾工作,深刻認識到鐵路臨時用地的土地復墾一定要符合“統一規劃、源頭控制、防復結合”的基本要求,首當其沖的是從臨時用地的選址上。選址一定要從經濟、合理、盡量少占用農用地的角度出發,并結合水土保持和土地復墾工作的要點,從源頭上控制臨時用地對土地的占用和破壞,從而達到保護生態環境、確保耕地紅線等要求。
(2)土地復墾適宜性決定著最終復墾方向的確定。因此,在做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時一定要根據當地的有效土層厚度、排水條件,土壤條件,氣候條件等因素來選擇適合項目區當地的評價因子,從而做出合理的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結果,為后期制定切實有效的土地復墾措施提供有利的基礎條件。
參考文獻
[1] 李瑞,王忠合.鐵路建設項目臨時用地復墾適宜性評價探討[J].鐵道勘測與設計,2008(6):64-68.
[2] 楊國棟,賈成前.高速公路復墾土地適宜性評價的BP神經網絡模型[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9,41(4):119-124.
[3] 王歡,王平,謝立祥,等.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方法[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0,30(4):154-159.
[4] 劉靜,李建學.土地復墾整理可行性研究中的土地適宜性評價[J].陜西農業科學,2007(1):140-145.
[5] 金曉斌,周寅康,湯小櫓,等.高速鐵路建設臨時用地土地破壞特征與復墾利用決策研究[J].自然資源學報,2010,25(7):1070-1078.
[6] 沈春竹,何立恒,金曉斌,等.高速鐵路大型臨時設施土地復墾利用研究[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6(3):125-130.
[7] 朱小敏.鐵路建設項目土地復墾要點及措施體系初探[J].中國水土保持,2010(9):14-15.
[8] 傅伯杰,陳利頂.土地可持續利用評價的指標體系與方法[J].自然資源學報,1997,12(2):112-118.
[9] 鄒玥,任國業,曾良修,余建新.基于農用地分等的公路建設臨時用地復墾適宜性評價[J].中國水土保持,2011(4):35-37.
[10] 葉國華,黃云,童新華.基于GIS 的公路建設臨時用地復墾適宜性評價[J].安徽農業科學,2002,38(4):1976-1978.
[11] 張丹鳳,白中科,葉寶瑩.礦區復墾土地的評價方法[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7,23(7):685-687.
[12] 丁寧,金曉斌,胡靜,周寅康.高速鐵路大臨設施制梁場復墾方案優化設計[J].農業工程學報,2011(4):301-310.
[13] 楊銳鋒,張建強.鐵路工程臨時用地土地復墾研究[J].鐵道工程學報,2009,127(4):57-61.
篇7
城市軌道交通停車場主要功能是承擔地鐵車輛的運用、停放、列檢及周月檢等工作。一般有以下幾個建筑單體組成:綜合樓、運用庫、洗車庫、變電所、污水處理站、人行天橋和門衛。綜合樓用于日常辦公和食住等功能;運用庫用于地鐵車輛停放和檢修保養等功能;洗車庫用于地鐵車輛清洗;變電所負責給整個停車場供電;污水處理站主要處理停車場內污水凈化排放;人行天橋用于工作人員跨軌道通行,車輛正常運營時,行人不能隨意穿越軌道。場地地質概況由上至下主要有以下土層:新填土4~5m深,高壓縮性;淤泥0.4~5.5m深,fak=50kPa,高壓縮性;粘土0.6~7.4m深,fak=65kPa,高壓縮性;淤泥質土1~8.7m深,fak=55kPa,高壓縮性;粉質粘土1~7.2m深,fak=200kPa,中壓縮性;強風化泥質砂巖未揭穿,fak=300kPa,低壓縮性。
2停車場主要單體結構設計總結
停車場內房屋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根據《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除變電所為重點設防類外,其余均為標準設防類建筑[7]。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本實例工程屬于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地震設計分組為第一組[8],結合地方管理規定和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場區特征周期0.35s,地震影響系數最大值0.0765,場地土類別為Ⅲ類。工程材料選擇:主體結構混凝土等級采用C30,地下室結構采用P6抗滲等級防水混凝土,二次澆搗構件(如構造柱和圈梁等)混凝土等級采用C25,鋼梁鋼柱采用Q235B鋼材。主要建筑單體結構布置和基礎選型如下:綜合樓建筑面積約7000m2,總高度為22.35m,五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局部有地下室,柱網布置開間7.8m,進深7.2m,抗震等級四級,主要柱截面600×600,主要梁截面300×700。選用直徑500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樁承臺基礎,持力層粉質粘土。
運用庫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單層工業廠房,采用門式剛架結構,鋼柱鋼梁抗震等級四級,柱網跨度15m+28m+26.4m+26.8m,柱距離6m,主要柱截面H600×350×8×16,主要梁截面H(1000~700)×350×12×20。柱下基礎選用直徑400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樁承臺基礎,軌道道床基礎選用直徑400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樁筏基礎,持力層粉質粘土。洗車庫和污水處理站為一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局部兩層,抗震等級四級,主要柱截面500×500,主要梁截面300×800。選用直徑400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樁承臺基礎,持力層粉質粘土。變電所為兩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其中一層為半地下室電纜夾層,抗震等級三級,主要柱截面400×400,主要梁截面300×900。選用直徑400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樁承臺基礎,持力層粉質粘土。人行天橋獨柱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柱網布置跨度7m+13m+12m+8.5m,抗震等級四級,主要柱截面500×1200,主要梁截面400×1200。選用直徑600鉆孔灌注樁樁承臺基礎,持力層粉質粘土。
3結構設計難點分析
(1)根據場地地質概況的描述,本場地淤泥及淤泥質土較厚,新填土達4m深,場地地面沉降不穩定,柱下基礎和庫房內無砟整體現澆道床,對基礎沉降極其嚴格,選用何種加固處理措施,是結構設計難點之一。
(2)運用庫為大跨度工業廠房,采用何種結構體系,是本工程結構設計難點之二。考慮施工周期和經濟指標,本工程采用鋼梁鋼柱門式剛架結構體系。
(3)剛架梁梁連接節點計算時,高強螺栓計算中和軸位置的確定是本工程結構設計難點之三。查閱相關資料,中和軸位置的確定有兩種假定:①中和軸在受壓翼緣中心,假定模型:在彎矩作用下,把梁根部截面彎矩簡化為作用于梁上、下翼緣的力偶,同時把梁受拉翼緣和端板作為獨立的T形連接件看待,忽略腹板的扶持作用。此假定螺栓受力與端板厚度關系很大,設計計算較為繁瑣;②中和軸在端板形心,假定模型:高強螺栓外拉力總是小于預拉力,在連接受彎矩而使螺栓沿栓桿方向受力時,被連接構件的接觸面一直保持緊密貼合,認為中和軸在螺栓群的形心軸上。根據《端板連接高強度螺栓群中和軸位置研究》試驗論文結果,螺栓群中和軸介于其端板形心與受壓翼緣內側中心線之間,當所受彎矩越小,則中和軸越接近端板形心軸,越大則越接近受壓翼緣[9]。
4配合施工遇到的問題分析
(1)圍墻開裂。分析原因:新填土4m高,圍墻距離護坡邊僅1m,施工工期較緊,施工單位無法用大型機械分層碾壓,填土密實度達不到設計要求。解決措施:①圍墻基礎選用剛性較大條形基礎,防止不均勻沉降,此方案施工較快,造價便宜。②選用換填處理或水泥攪拌樁加固圍墻基礎下新填土,減小不均勻沉降量,此方案施工周期較長,造價偏貴。綜上所述,本工程選用第一種解決措施。
(2)運用庫庫內柱式檢查坑,軌道下混凝土短柱出現偏柱、歪柱等現象。分析原因:短柱設計由結構和軌道兩個專業,施工也分別由兩家單位施工。解決措施:①混凝土短柱設計為鋼柱,直接安裝。②混凝土短柱由一家施工單位施工。建議日后設計采用第一種解決措施。
(3)人行天橋柱下管樁無法施工。分析原因:人行天橋跨軌道設置,場地內軌道區域下被地路專業設計水泥攪拌樁加固。解決措施:①天橋柱下基礎改為鉆孔灌注樁;②檢驗水泥攪拌樁加固后地基承載力,如不夠采用,采用CFG樁加固后采用柱下獨立基礎。結合現場工期需要,本工程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方案。綜上所述,結構設計時,充分運用結構設計難點分析結果,指導結構設計;配合施工時,遇到以上問題,經分析原因,采取我們選用的處理措施,得到明顯改善效果,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土建施工。目前,本工程已投入使用2年,沒有出現任何問題,得到業主單位一致認可。
5結構設計建議
(1)運用庫庫房內軌道道床為無砟整體現澆道床,對基礎沉降極其嚴格,鐵路規范要求控制在20mm以內,如果道床下地質情況不好,建議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樁筏基礎。
(2)運用庫為一層鋼結構工業廠房,采用何種結構形式,需根據結構計算和經濟比較。結合本工程實例,試算比較后,得出如下經驗:柱跨28m,采用混凝土柱+鋼梁排架結構和鋼梁鋼柱門式剛架結構較經濟,綜合考慮施工工期,選鋼梁鋼柱門式剛架較適用。
(3)剛架梁梁連接節點設計時,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高強螺栓群計算中和軸宜選端板形心。
(4)場地平整有大量新填土,新填土下有較厚的淤泥和淤泥質土,計算單樁承載力時一定要考慮樁側負摩阻力。
(5)結合配合施工中的問題,建議結構設計時改進以下措施:①場地內高填方區圍墻應做剛性較大的條形基礎,以避免圍墻不均勻沉降開裂;②運用庫庫內柱式檢查坑,軌道下混凝土短柱出現偏柱、歪柱等現象,影響傳力和結構安全,建議混凝土短柱設計為鋼柱,直接安裝即可;③被其他專業加固的場地區域,柱下基礎結構設計時,建議選用鉆孔灌注樁。
6結束語
篇8
城建檔案包含大量的地形勘測數據、地形圖、城市規劃和布局方面的資料。這些檔案真實記錄了整個城市的地形、地貌以及城市建設的歷史與現狀。它為政府職能部門作出擴建、改建、道路布局、環境綠化、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決策提供了可靠的情報,對城市的和諧發展可謂意義重大。廣東省中山市城建檔案館館藏有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由廣東陸地測量局編印的《廣東路線圖》,圖內繪有廣東省境內省會、縣治、墟市、鄉村、鐵路、公路、鄉村路;標明了廣東省著名山脈、河流、池沼、砂地、海島等地貌。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珍貴的勘測檔案。中山市規劃局在制定城鄉建設的規劃策略時需參考這些地形、路線等檔案,它能有效規避城市建設過程中的潛在風險,保障工程實施的安全,還能在城市防震減災、抗洪搶險方面為政府提供決策依據。
二、對規范市場和服務區域經濟發揮重要作用
城建檔案可以為調控管理市場提供重要依據。通過深入查找和研究城建檔案、房產檔案,可以找出城鄉規劃、勘察設計、土建施工、裝飾裝修、專業工程、房產開發、市政公用、招標、工程監理、項目管理、造價咨詢、房產中介企業以及相關執業人員的優良業績和不良行為,這樣主管部門就能精確制定措施,真正獎優罰劣,有效凈化市場。城市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城建檔案,房地產的開發、大型建筑工程的建設、招投標項目管理等都需要利用相應的房地產檔案、工程檔案??梢?,城建檔案對城市經濟發展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記錄城市發展歷史,保存城市記憶
城市的歷史需要被銘記,它是一個城市靈魂的象征、是城市文化的一種傳承,沒有歷史的城市是不完整的。城市記憶是傳承城市文化的接力棒,城市記憶信息資源在城市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等作用,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城建檔案系統完整地記錄了一個城市的發展歷程,對維護城市歷史意義重大,而城建檔案工作在保存城市記憶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視。目前為止,為貫徹國家的方針政策,許多城市大力推進城鎮化的建設速度和城市擴建、改建的步伐,造成城市不可逆的改變??梢韵胂螅绻粚⒊鞘袣v史記錄下來,那么,人類在改造城市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文化遺產,將會隨著推土機湮沒在地底之下、永久地消逝。中山市規劃局和城建檔案館在維護中山市歷史方面發揮著帶頭作用,在全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監督規劃等管理工作上業績突出。中山市城建檔案館于2014年10月在市歷史文化建筑保護管理中心的建議下,著手拍攝歷史文化街區。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對孫文西、西山寺、從善坊和沙涌共四個歷史文化街區的初步拍攝,并將拍攝成果在其官網上展覽。這種用聲像檔案定格城市歷史、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方式值得借鑒。
四、維護公民知情權,解決經濟糾紛
城建檔案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因為城市建設關系到老百姓的生存環境,關系到人們的住和行。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有些地區的農村和郊區被劃歸到城市范圍,也就是對這些農村和郊區進行城市化改造。比如,拆遷舊房屋、鋪設道路和新建住宅區等等。而這個過程中所牽涉到的居民要進行相應的拆遷、搬遷新房等安置,安置的政策規定以及城市規劃的方案是要對百姓公開透明的,以便維護公民的知情權。除此之外,城市的基建檔案和公用基礎設施檔案也和公民生活密切相關,檔案部門要做好對老百姓的檔案利用和服務工作,堅持以人為本,便民利民。另外,城建檔案在解決經濟糾紛中作用突出。例如,當發生建筑物產權糾紛時,可去檔案館查閱產權人署名。檔案是真實的記錄,具有無可辯駁的憑證價值。因此,可有效解決糾紛問題。
五、對城市建設科學研究提供重要資料來源
對城市建設的科學研究能為政府職能部門提供可行的、科學的建議,避免錯誤的決策。而城市建設科學研究需要大量地在城市建設和城市規劃中形成的數據、圖表和文字記錄,也就是城建檔案。這些原始記錄對檔案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情報,是城建檔案科研工作重要的資料來源。例如,中山市城建檔案館藏有1995年10月完成的《中山市城區地震危險性分析及地震影響區劃綜合研究》以及歷時4年的《暴雨洪水對中山城市建設影響及減災對策研究》課題成果和《中山市中心城區城市設計專題研究》課題。這些課題成果意義重大,為政府職能部門制定抗洪搶險計劃、防震減災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等提供了決策依據和基礎資料。而這些課題研究卻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它需要調用館內大量的城市地形、地貌、山川、河流、道路建設等方面的檔案材料,并加以分析研究,最終以論文或專著的形式展示其研究成果。
六、有助于提高社會檔案意識
篇9
關鍵詞:華東智能建筑優勢WTO挑戰
一.華東地區智能建筑的發展概況
華東地區具有廣闊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場,是中國經濟最發達地區之一,智能建筑市場(包括大廈及小區)啟動早,市場大,今后將有更大的發展,是WTO以后國外企業必爭之地,也是國內企業必爭之地。由于華東地區資金雄厚,據不完全統計,迄今為止,上海已新建智能大廈四百多幢,智能小區二百多個。其中已建成的優質工程有上海博物館、金貿大廈、上海期貨大廈、久事復興大廈等號稱上海智能建筑“四大天王”,新建浦東國際機場,上海大劇院,上海科技城也都聞名天下。江蘇省迄今為止已建成智能建筑二百余幢,小區一百五十多個;南京中信大廈,總醫院新病房大廈及江蘇省政協大廈都為優質工程。聚福園、天地小區是建設部小區示范工程。
浙江人杰地靈,是我國東南沿海技術和經濟發達地區,也是一個建設大省。1997年建成使用的浙江日報社大樓,在浙江省首次開通了樓宇自控系統,堪稱是浙江省第一座達到3A配置的智能化大樓,從而揭開了浙江省智能建筑建設的序幕;1998年建成的浙江省外經貿聯建大廈和華浙廣場都是代表當時浙江省先進水平的智能建筑,其中華浙廣場還代表浙江省參加了建設部組織的優秀智能建筑評選活動。目前浙江省已建成的智能化大樓主要有浙江世界貿易中心、杭州電力調度大樓、浙江省建行大樓、杭州鐵路新客站、浙金廣場、杭州五洲大酒店、浙江省商檢大樓等約90余座,主要集中在杭、寧、溫地區。
二、入世對中國智能建筑業的要求
我國已加入WTO,進入WTO意味著我國經濟完全融入國際化市場,必須遵守WTO的原則和規定。根據WTO協議市場準入原則和國民待遇原則,將使我國智能建筑技術面臨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更加劇烈的市場競爭。而我國現行的建設事業政策法規和行業管理體制與WTO的規則和國際通行模式存在較大差異,調整改革完善現行體系和體制的任務相當艱巨,形勢緊迫。
我國加入WTO后經濟發展的國際化,必將對各種建筑,尤其是辦公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不僅對新建的辦公樓,而且對量大面廣的已有的辦公建筑的改造也帶來了智能化需求。
WTO對我國智能建筑要求具體表現在:
1.根據《建筑領域加入WTO后的對外承諾》,我國加入WTO后五年,允許外商成立獨資企業,取代外商在我國現有的辦事處機構,他們可以直接在我國簽定內貿合同,從而使產品和工程質量有了進一步的保障。
2.按WTO取消數量限制和關稅減讓原則,我國將降低對外市場準入程度,屆時會有更多智能建筑產品和系統進入中國市場參與競爭,為我們提供更大的選擇余地,并得到更多的實惠。
3.隨著國外企業參與我國智能建筑行業的競爭,他們會把國外成熟的管理體制、規范的運行程序和操作技巧帶入中國,有助于提高中國智能建筑行業的整體水平。
三.華東地區優勢
1.學會健全,學術活動活躍。
以上海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溫伯銀總工為首的上海專家,在全國率先于1994年成立上海智能建筑工程研究會。這是全國第一個智能建筑學會組織,成員有高校、設計院及企業技術人員幾百人,它集中了上海智能建筑界科技精英。在組織報告會、展覽會(上海歷屆智能建筑大型展覽會)、驗收評估上海甲級智能化大廈(如上海久事復興大廈等)起了巨大作用。溫總和上海同濟大學程大章教授(正副會長)的貢獻已載入中國智能建筑歷史,功不可沒。以陳眾勵、瞿二瀾、趙濟安、王東偉高工及上海大學趙哲身教授等為代表的中青年骨干專家已經成長,在國內也有較大影響。
1996年,以南京建筑工程學院(現改為南京工業大學)建筑智能研究所、江蘇省建筑設計院及東南大學建筑設計院為主體成立的江蘇省土木建筑學會智能建筑學術委員會,在國內也是較早成立的智能建筑學術組織,成員有二百多人,每年舉辦學術年會,奉行“技術開放,市場開放”方針。常年舉辦學術報告會及國內外廠商新產品報告會。自辦了省內雜志《智能建筑信息》。
2001年以浙江省建筑設計院為主體成立的浙江省土木建筑學會智能建筑學術委員會。雖成立時間不長,但青年一代學會領導骨干力量成長很快,成員已發展到幾百人。在組織浙江省智能建筑報告會、展覽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編寫出臺智能建筑標準。
1995年上海市出臺智能建筑設計標準(DBJ08—47—95),它是以上海華東建筑設計院內部標準修改而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智能建筑標準,為全國規范智能建筑設計市場起了示范與指導作用。2000年在建設部領導下,以溫伯銀總工為首的編制組率領團結全國專家編制出臺了我國(乃至世界上)第一個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T50314—2000)開創了中國智能建筑新紀元,填補了空白。評審專家認為該標準已達到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水平。
1998年,在江蘇省建委領導下,在溫總關心指導下,江蘇出臺了江蘇省建筑智能化設計標準(DB32/181—1998),1999年獲得建設部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999年又出臺了三個標準:
(1)江蘇省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檢測規程DB32/365—1999
(2)江蘇省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實施及驗收標準DB32/366—1999
(3)江蘇省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評估標準DB32/T367—1999
構成了整套標準,促進了省內IB的發展;2001年中信實業銀行南京分行大樓(28層4.2萬平方米)通過檢測驗收與評估獲得江蘇省首幢甲級智能化辦公大樓稱號。
3.撰寫論文、編寫著作,成果豐厚。
1995年上海華東建筑設計院首先匯編出智能化建筑論文選,其中溫總、瞿二瀾、趙濟安高工等論文在國內影響很大,開創了全國建筑建筑論文的先河。1996年上海華東設計院溫總為首的編寫組又出版了大型經典著作—《智能建筑設計技術》。目前正在修訂將出第二版。上海舉辦了歷屆高水平智能建筑報告會,如中國超高層建筑技術研討會具有國際影響。
上海同濟大學程大章教授等編寫出版了《住宅小區智能化系統設計與工程施工》(同濟大學出版社2001.6)以及《智能化大樓的建筑設備》(中國建工出版社1997.11)。
上海九海金獅物業公司諸建華總經理在總結上海久事復興大廈興建及物管經驗與陸偉良教授合作于2002年8月編寫出《智能建筑物業管理》一書(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
浙江省建筑設計院楊紹胤教授級高工先后編寫出二本著作:《智能建筑—原理、規劃和設計》(1999.2)以及《智能建筑實用技術》(2001年)。
4.華東地區具有廣闊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場
目前上海正申辦2010年上海國際世博會。預計2008年上海高層建筑將達2000幢,據國外某公司稱,世界最先進的智能建筑新技術可去中國上海參觀。江蘇目前正興建南京地鐵工程(8個站,投入72億),南京玄武湖隧道工程(3公里),由于江蘇省申辦成功2005年全國第十屆運動會,日前正在南京新建奧體中心。相應的體育場館新建22個,將在江蘇省無錫、蘇州、常州等地新建。南京市在河西新城開工投入120億,打造十大標志性建筑。南京國際經貿廣場,維多利亞國際商務中心,夏華國際廣場、南京中大科技大廈、聯強大廈、紫鑫中華廣場、歐洲城、東成大廈、浙江國際貿易中心、東渡大廈等。南京市將興建十大體育工程:全民健身中心、皮劃艇激流回旋場地、馬術賽場、中山門競技中心、擊劍比賽訓練館、龍江體育中心二期網球工程、南京中山國際公園、環湖體育帶及南京足球訓練基地。
目前浙江在建的智能化大樓約有上百座,市場紅火,其中有杭州凱悅大酒店、杭州國際金融大廈、杭州國稅局大樓、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杭州日報大樓、杭州海關大樓、杭州第二長途電信樞紐大樓、浙江省人民大會堂、杭州濱江區行政中心、元華廣場、湖州市中心醫院、義烏中心醫院、湖州市能源調度中心、湖州市行政中心、嘉興市行政中心、東陽市行政中心、安吉縣行政中心、永康市行政中心、溫州晚報社大樓等。杭州地鐵工程也已啟動。浙江省智能建筑近兩年后來居上,已興建上百棟智能大廈,數百個智能小區,近期還在杭州興建杭州大劇院、杭州市民中心、浙江電力大廈等均以大量巨額資金投入,近期新建智能工程發展之快、數量之多已名列全國前茅。
5.華東地區擁有大量外資企業生產基地及實力雄厚的智能建筑工程承包商
在建設部已獲得系統集成和單項資質的有近百家,其中上海市27家,杭州地區20家,南京地區28家。他們都承擔過上海金茂大廈、上海浦東機場等上百項智能工程,取得了營建大中型智能工程的經驗,有著較好的聲譽。大量外資企業生產基地及辦事處均落戶上海。
四.做好工作、迎接WTO挑戰
1.認清國際智能建筑發展趨勢,推動智能建筑健康發展。
2l世紀是信息社會知識經濟時代,同時又是生態文明時代。從總的方向,國際先進生產力水平正在運用已掌握的建筑智能化高新技術,探尋人類生存、生產和生活聚居環境空間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當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術是建筑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自動化技術。在21世紀的智能建筑領域里,信息網絡技術、控制網絡技術、智能卡技術、可視化技術、流動辦公技術、家庭智能化技術、無線局域網技術(含Bluetooth技術)、數據衛星通訊技術、雙向電視傳輸技術等等,都將會有更加深入廣泛地具體發展應用。特別是開放性控制網絡技術正在向標準化、廣域化、可移植性、可擴展性和互可操作性方向發展。
但是,智能化技術只是手段,智能建筑作為一個整體建筑物業產品的技術發展來說,“可持續發展技術”才是2l世紀智能建筑技術發展的長遠大方向。因而,除繼續利用上述現有智能化高技術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外,新興的環保生態學、生物工程學、生物電子學、仿生學、生物氣候學、新材料學等等技術發展,正在滲入滲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學科多技術領域中,實現人類聚居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從而在國際上也形成所謂“可持續發展技術產業”。目前,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也正在開發利用這些高新技術去處理垃圾、污水、廢氣、公害,節能、節水,消除電磁污染,資源可持續利用,建筑人工生態環境等等:也正在嘗試運用高新技術有規模建設智能型綠色建筑、智能型生態建筑,“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不損害后代人滿足需求的能力”。
2.認清與國際先進技術的差距,努力向國際標準靠攏。
2l世紀的可持續發展智能建筑技術必須將工作、居住、休息、交通、通訊、管理、公共服務、文化等各種復雜的要求,在時間空間中結合起來。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統是多學科、多技術的系統集成整體,因而開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統技術的規范化、標準化,就成為實現智能化建筑及其產品設備與系統的產業化技術水平的核心關鍵。目前國際樓宇業界公認認同較先進的開放式系統行業協議標準技術有兩個:一個是美國Echelon公司的LonWorks技術的LonTa1k標準協議;另一個是美國采暖、制冷與空調工程師協會(ASHRAE)制定的《樓宇自動控制網絡數據通信協議(BACnet)》BACnet同時還成為美國國家標準及歐共體標準草案。兩者都是基于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開放系統互連模型”(OSI)的。因此兩者在開放系統技術上是可以互相補充互為依存的,前者著重現場控制域,后者著眼于信息應用域。而且BACnet的協議層次里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的五種選擇中就包含有LonTalk協議。況且兩者技術都正在不斷地完善發展,至于我國智能化建筑在開放式互操作性系統技術發展研究上嚴格講尚未真正起步,差距頗大,亟待投入。南京工業大學智能建筑研究所正在開發國產化樓宇自控新系統。
3.努力搞好學(協)會工作
按照WTO的原則和規定,加快行業協會自身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規則,調整優化行業的組織機構,成為增強行業自律的自治組織,協助政府建立一個有序和公平的競爭市場。建設部已批準即將成立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工程智能分會。這是我國加強管理智能建筑業的大事,華東地區作為地方學(協)會要在上級學(協)會的領導下努力做好貫徹執行工作,加強市場管理,防止低價惡性競爭,保證工程健康實施。有條件時爭取成立地方行業協會。
5.華東地區擁有大量外資企業生產基地及實力雄厚的智能建筑工程承包商
在建設部已獲得系統集成和單項資質的有近百家,其中上海市27家,杭州地區20家,南京地區28家。他們都承擔過上海金茂大廈、上海浦東機場等上百項智能工程,取得了營建大中型智能工程的經驗,有著較好的聲譽。大量外資企業生產基地及辦事處均落戶上海。
四.做好工作、迎接WTO挑戰
1.認清國際智能建筑發展趨勢,推動智能建筑健康發展。
2l世紀是信息社會知識經濟時代,同時又是生態文明時代。從總的方向,國際先進生產力水平正在運用已掌握的建筑智能化高新技術,探尋人類生存、生產和生活聚居環境空間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當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術是建筑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自動化技術。在21世紀的智能建筑領域里,信息網絡技術、控制網絡技術、智能卡技術、可視化技術、流動辦公技術、家庭智能化技術、無線局域網技術(含Bluetooth技術)、數據衛星通訊技術、雙向電視傳輸技術等等,都將會有更加深入廣泛地具體發展應用。特別是開放性控制網絡技術正在向標準化、廣域化、可移植性、可擴展性和互可操作性方向發展。
但是,智能化技術只是手段,智能建筑作為一個整體建筑物業產品的技術發展來說,“可持續發展技術”才是2l世紀智能建筑技術發展的長遠大方向。因而,除繼續利用上述現有智能化高技術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外,新興的環保生態學、生物工程學、生物電子學、仿生學、生物氣候學、新材料學等等技術發展,正在滲入滲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學科多技術領域中,實現人類聚居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從而在國際上也形成所謂“可持續發展技術產業”。目前,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也正在開發利用這些高新技術去處理垃圾、污水、廢氣、公害,節能、節水,消除電磁污染,資源可持續利用,建筑人工生態環境等等:也正在嘗試運用高新技術有規模建設智能型綠色建筑、智能型生態建筑,“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不損害后代人滿足需求的能力”。
2.認清與國際先進技術的差距,努力向國際標準靠攏。
2l世紀的可持續發展智能建筑技術必須將工作、居住、休息、交通、通訊、管理、公共服務、文化等各種復雜的要求,在時間空間中結合起來。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統是多學科、多技術的系統集成整體,因而開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統技術的規范化、標準化,就成為實現智能化建筑及其產品設備與系統的產業化技術水平的核心關鍵。目前國際樓宇業界公認認同較先進的開放式系統行業協議標準技術有兩個:一個是美國Echelon公司的LonWorks技術的LonTa1k標準協議;另一個是美國采暖、制冷與空調工程師協會(ASHRAE)制定的《樓宇自動控制網絡數據通信協議(BACnet)》BACnet同時還成為美國國家標準及歐共體標準草案。兩者都是基于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開放系統互連模型”(OSI)的。因此兩者在開放系統技術上是可以互相補充互為依存的,前者著重現場控制域,后者著眼于信息應用域。而且BACnet的協議層次里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的五種選擇中就包含有LonTalk協議。況且兩者技術都正在不斷地完善發展,至于我國智能化建筑在開放式互操作性系統技術發展研究上嚴格講尚未真正起步,差距頗大,亟待投入。南京工業大學智能建筑研究所正在開發國產化樓宇自控新系統。
篇10
工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綱要
第一章項目總論
第二章項目背景和發展概況
第三章市場分析與建設規模
第四章建設條件與廠址選擇
第五章工廠技術方案
第六章環境保護與勞動安全
第七章企業組織和勞動定員
第八章項目實施進度安排
第九章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第十章財務效益、經濟與社會效益評價
第十一章可行性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一章項目總論
總論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首章,要綜合敘述研究報告中各章節的主要問題和研究結論,并對項目的可行與否提出最終建議,為可行性研究的審批提供方便??傉撜驴筛鶕椖康木唧w條件,參照下列內容編寫。
§1.1項目背景
§1.1.1項目名稱
企業或工程的全稱,應和項目建議書所列的名稱一致。
§1.1.2項目承辦單位
承辦單位系指負責項目籌建工作的單位(或稱建設單位),應注明單位的全稱和總負責人。
§1.1.3項目主管部門
注明項目所屬的主管部門。或所屬集團、公司的名稱。中外合資項目應注明投資各方所屬部門。集團或公司的名稱、地址及法人代表的姓名、國籍。
§1.1.4項目擬建地區、地點
§1.1.5承擔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單位和法人代表
如由若干單位協作承擔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應注明各單位的名稱及其負責的工程名稱、總負責單位和負責人。如與國外咨詢機構合作進行可行性研究的項目,則應將承擔研究工作的中外各方的單位名稱、法人代表以及所承擔的工程、分工和協作關系等,分別說明。
§1.1.6研究工作依據
在可行性研究中作為依據的法規、文件、資料、要列出名稱、來源、日期。并將其中必要的部分全文附后,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附件,這些法規、文件、資料大致可分為四個部分:
(1)項目主管部門對項目的建設要求所下達的指令性文件;對項目承辦單位或可行性研究單位的請示報告的批復文件。
(2)可行性研究開始前已經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
(3)國家和擬建地區的工業建設政策、法令和法規。
(4)根據項目需要進行調查和收集的設計基礎資料。
§1.1.7研究工作概況
(1)項目建設的必要性。簡要說明項目在行業中的地位,該項目是否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技術政策、生產力布局要求;項目擬建的理由與重要性。
(2)項目發展及可行性研究工作概念。敘述項目的提出及可行性研究工作的進展概況,其中包括技術方案的優選原則、廠址選擇原則及成果、環境影響報告的撰寫情況、涉外工作的準備及進展情況等等,要求逐一簡要說明。
§1.2可行性研究結論
在可行性研究中,對項目的產品銷售、原料供應、生產規模、廠址技術方案、資金總額及籌措、項目的財務效益與國民經濟、社會效益等重大問題,都應得出明確的結論,本節需將對有關章節的研究結論作簡要敘述,并提出最終結論。
§1.2.1市場預測和項目規模
(1)市場需求量簡要分析。
(2)計劃銷售量、銷售方向。
(3)產品定價及銷售收入預測。
(4)項目擬建規模(包括分期建設規模)。
(5)主要產品及副產品品種和產量。
§1.2.2原材料、燃料和動力供應
(1)項目投產后需用的主要原料、燃料、主要輔助材料以及動力數量、規格、質量和來源。
(2)需用的主要工業產品和半成品的名稱、規格、需用量及來源等。
(3)進口原料、工業品的名稱、規格、年用量、來源及必要性。
§1.2.3廠址
地理位置、占地面積及必要性
水源及取水條件。
廢水、廢渣排放堆置條件。
§1.2.4項目工程技術方案
(1)項目范圍,即主要的生產設施、輔助設施、公用工程、生活設施內容。
(2)采用的生產方法、工藝技術。
(3)主要設備的來源,如需向國外引進,則簡要說明引進的國別、技術特點、型號等。
§1.2.5環境保護
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是否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
主要治理設施及投資。
§1.2.6工廠組織及勞動定員
工廠組織形式和勞動制度。
全廠總定員及各類人員需要量。
勞動力來源。
§1.2.7項目建設進度
§1.2.8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
(1)項目所需總投資額。分別說明項目所需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包括投資方向調節稅、建設期利息)、流動資金總額,并按人民幣、外幣分別列出。
(2)資金來源。貸款額、貸款利率、償還條件。合資項目要分別列出中、外各方投資額、投資方式和投資方向。
§1.2.9項目財務和經濟評論
(1)項目總成本、單位成本。
(2)項目總收入,包括銷售收入和其它收入。
(3)財務內部收益率、財務凈現值、投資回收期、貸款償還期、盈虧平衡點等指標計算結果。
(4)經濟內部收益率,經濟凈現值、經濟換匯(節匯)成本等指標計算結果。
§1.2.10項目綜合評價結論
§1.3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
在總論章中,可將研究報告各章節中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匯總,列出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使審批和決策者對項目全貌有一個綜合了解。
主要技術指標表根據項目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生產規模、全年生產數、全廠總定員,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年用量及消耗定額、全廠綜合能耗及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全廠占地面積、全員勞動生產率,年總成本、單位產品成本、年總產值、年利稅總額、財務內部收益率,借款償還期,經濟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等。
§1.4存在問題及建議
對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項目的主要問題進行說明并提出解決的建議。
第二章項目背景和發展概況
這一部分主要應說明項目的發起過程、提出的理由、前期工作的發展過程、投資者的意向、投資的必要性等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基礎。為此,需將項目的提出背景與發展概況作系統地敘述。說明項目提出的背景、投資理由、在可行性研究前已經進行的工作情況及其成果、重要問題的決策和決策過程等情況。在敘述項目發展概況的同時,應能清楚地提示出本項目可行性研究的重點和問題。
§2.1項目提出的背景
§2.1.1國家或行業發展規劃
說明國家有關的產業政策、技術政策、分析項目是否符合這些宏觀經濟要求。
§2.1.2項目發起人和發起緣由
(1)寫明項目發起單位或發起人的全稱。如為中外合資項目,則要分別列出各方法人代表、注冊國家、地址等詳細情況。
(2)提出項目的理由及投資意向,如資源豐富、產品市場前景好、出口換匯、該類產品可取得的優惠政策、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等。
§2.2項目發展概況
項目發展開礦指項目在可行性研究前所進行的工作情況。如:調查研究、試制試驗、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的撰寫與審批過程、廠址初選工作以及籌辦工作中的其他重要事項。
§2.2.1已進行的調查研究項目及其成果
1、資源調查,包括原料、水資源、能源和二次能源的調查。
2、市場調查,包括全國性和地區性市場情況調查;出口產品國際市場供需趨勢調查。
3、社會公用設施調查,包括運輸條件、公用動力供應、生活福利設施等的調查。
4、擬建地區環境現狀資料的調查,包括擬建地區各種主要污染源以及其排放狀況,大氣、水體、土壤等目前環境質量狀況等。說明環境現狀資料的取得途徑、提供單位、以及當地環保管理部門的意見和要求,取得的環境現狀資料及文件名稱。
§2.2.2試驗試制工作(項目)情況
已完成及正在進行的試驗試制工作(項目)的名稱、內容及試驗結果。這些實驗包括建筑材料的試驗、擬采用的新工藝技術的試驗。對采用的新工藝技術必須有國家有關部門的認可證明。
§2.2.3廠址初勘和初步測量工作情況
(1)各個可供選擇的建設地區及廠址位置的初勘、測量、比選等工作情況。
(2)初步選擇意見和資料。
(3)遺留問題。
§2.2.4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撰寫、提出及審批過程
(1)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撰寫、提出及審批過程。
(2)項目建議書所附資料名稱。
(3)審批文件文號及其要點。
§2.3投資的必要性
一般從企業本身所獲得的經濟效益及項目對宏觀經濟、對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兩方面來說明投資的必要性。包括下面這些內容。
(1)企業獲得的利潤情況。
(2)企業可以提高產品質量,加強市場競爭力。
(3)擴大生產能力,改變產品結構。
(4)采用新工藝,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提高勞動生產率。
(5)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優越條件和競爭力。
(6)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影響。包括增加稅收、提高就業率、提高科技水平等。
第三章市場分析與建設規模
市場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個項目,其生產規模的確定、技術的選擇、投資估算甚至廠址的選擇,都必須在市場需求情況有了充分了解之后才能解決,而且市場分析的結果,還可以決定產品的價格、銷售收入,最終影響的項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要詳細闡述市場需求預測、價格分析,并確定建設規模。
§3.1市場調查
§3.1.1擬建項目產出物用途調查
本產品的主要用途,可否有替代其他產品的用途,如果產品是工業基本原料,應分別說明本項目產品在主要使用行業的用途及單位消耗量。
產品經濟壽命期論述。調查本產品目前處于經濟壽命周期的哪一個階段,更新換代的可能時間。
§3.1.2產品現有生產能力調查
(1)本項目產品國內現有生產能力總量,現有生產能力開工率;主要生產廠家生產能力利用率。
(2)國內現有生活能力總量在本地區的分布數量與比例。
(3)本產品目前在建項目的生產能力及其在地區間的分布、數量與比例。
(4)已批擬開工建設項目的生產能力,預計投產年月。
在建設項目和已批待開工建設項目,目前雖然沒有形成綜合生產能力,但卻是生產能力的組成部分。
§3.1.3產品產量及銷售量調查
(1)全國或地區目前的產量總數。
(2)本產品一段時期以來的產量變化情況。
(3)本產品國內保有量與國外有關國家保有量的分析比較,以了解國內保有量是多還是少,說明本產品市場需求滿足程度。
(4)本產品一段時期以來的進口量及進口來源,主要來自哪些國家或地區;占國內生產量或銷售量的比例;進口產品的價格等。
(5)本產品一段時期以來的出口量及出口去向,占國內生產量的比例;主要向哪些國家或地區出口,出口產品的價格。
§3.1.4替代產品調查
(1)可替代本產品的產品性能、質量與本產品相比的優缺點。
(2)可替代產品的國內生產能力、產量;可作替代用途的比例;價格分析。
(3)可替代產品進口可能性及價格。
§3.1.5產品價格調查
(1)產品的定價管理辦法,是由國家控制價格,還是由市場定價。
(2)產品銷售價格,價格變動趨勢,最高價格和最低價格出現的時間、原因。
§3.1.6國外市場調查
(1)產品國外的主要生產國家和地區。
(2)國外主要生產廠的生產技術、生產能力、銷售量。
(3)產品國際市場銷售價格及其變動趨勢
(4)我國進口該種產品的主要進口國的生產能力及變化趨勢。
§3.2市場預測
市場預測是市場調查在時間和空間商的延續,是利用市場調查所得到的信息資料,根據市場信息資料分析報告的結論,對本項目產品未來市場需求量及相關因素所進行的定量與定性的判斷與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場預測的結論是制訂產品方案、確定項目建設規模所必須的依據。
§3.2.1國內市場需求預測
可行性研究工作中,應對下述各項與市場預測有關的因素加以說明:
(1)本產品的消耗對象。
(2)本產品的消費條件。消費條件因產品特點性能而異,如汽車的消費需要具備相應的道路交通條件;電視機、電冰箱的消費需要有電等等。預測某一種產品的市場需求量時,應將哪些不具備消費條件的消費領域從消費對象總量中剔除掉。
(3)本產品更新周期的特點,說明本產品有效經濟壽命的長短。
(4)可能出現的替代產品,即代用品。
(5)本產品使用中可能產生的新用途。產品所用途的出現,意味著擴大了本產品的消費領域,擴大了市場需求容量。
根據以上分析,提出預測的本產品國內需求量及與現有生產能力的差距。
§3.2.2產品出口或進口替代分析
(1)替代進口分析。將本產品與目前進口產品從性能、重量、價格、配件、維修等方面進行比較,說明本產品的優勢和有利條件。
(2)出口可行性分析。如果擬建項目的產品在質量和技術等方面,具備在國際市場上進行競爭的能力,則應考慮國外市場對本產品的需求。
分析國家對該種產品的出口有何限制條件或鼓勵措施,該產品進口國的貿易政策,該產品出口流向,出口價格是否有利。
通過以上分析,預測本項目產品可能的替代進口量或出口量。
§3.2.3價格預測
進行產品價格預測,要考慮產品產量、質量、同類產品目前價格水平,還要分析國際、國內市場價格變化趨勢,國家的物價政策變化、產品全社會供需變化等因素;產品降低生產成本的措施和可能性;為擴大市場需采用的價格策略等,綜合以上因素,預測產品可能的銷售價格。
對擬增加出口的產品或替代進口產品,還要參照國際市場價格及變化趨勢定價,如產品外銷,應附有有關方面承諾外銷的意向書。
§3.3市場推銷戰略
在商品經濟環境中,企業不可能仍然依靠國家統購包銷完成銷售額。企業要根據市場情況,制定合適的銷售戰略,爭取擴大市場份額,穩定銷售價格,提高產品競爭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對市場推銷戰略進行相應研究。
§3.3.1推銷方式
(1)投資者分成。
(2)企業自銷。
(3)國家部分收購。
(4)經銷人代銷及代銷人情況分析。
§3.3.2推銷措施
(1)銷售和經銷機構的建立。
(2)銷售網點規劃。
(3)廣告及宣傳計劃。
(4)咨詢服務和售后維修措施。
§3.3.3促銷價格制度
促銷價格制定可根據市場銷售預測情況確定,一般用于產品投產初期,以較低價格、同等質量、優良的售后服務擴大市場占有份額。
投產初期產品以較低價格出售,會對銷售收入產生影響,因此價格制定要合理,并應采取相應的成本控制措施。在一定時期后,可根據產品銷售情況逐漸將產品價格提高到一定水平。
§3.3.4產品銷售費用預測
產品銷售費用包括建立銷售機構、銷售網點、培訓銷售人員、產品廣告宣傳、咨詢及售后維修服務費用,在可行性研究中,應根據制定的產品銷售計劃,分別估算產品銷售費用。對某些產品,銷售費用在成本中占很大比例的,不可忽略不計。
§3.4產品方案和建設規模
§3.4.1產品方案
(1)列出產品名稱。有多種產品時,應逐一列出主產品和主要副產品名稱。
(2)產品規格標準。說明產品規格、標準選擇依據。
§3.4.2建設規模
建設規模又叫設計生產能力,是指項目生產一定質量標準的產品的最大能力。一般用實物單位或標準實物單位來計量。
(1)建設總規模。說明主要產品年產量,主要副產品年產量,主要設備裝置。
(2)主要生產車間的生產能力,生產線數量。
(3)說明項目經濟規模,不同規模下項目效益與費用的比較分析,說明本項目確定的建設規模的合理性。
(4)如果項目采用分期建設方法,應說明項目總規模、分期建設規模并說明分期建設的起止時期、各期建設的主要內容。
§3.5產品銷售收入預測
根據確定的產品方案和建設規模及預測的產品價格,可以估算產品銷售收入。
產品銷售收入可以分別計算主要產品和副產品的年銷售總收入,并計算銷售收入和計算期內銷售總收入,銷售收入一般列表表示。
第四章建設條件與廠址選擇
根據前面部門中關于產品方案與建設規模的論證和建議,在這一部分中按建議的產品方案和規模來研究資源、原料、燃料、動力等的需求和供應的可靠性;并對可供選擇的廠址作進一步技術與經濟比較,確定新廠址方案。
§4.1資源和原材料
§4.1.1資源評述
資源系指項目需要利用的自然資源,如礦藏、森林、生物、土壤、地面或地下水資源等。項目所需資源的來源、數量、運輸方式、供應條件以及今后發展和開發趨勢等,均是項目建設的前提條件。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對項目在有效期間所需資源及其來源的可靠性,應作深入調查和科學論證,并就下列內容進行說明分析:
(1)項目需用的資源名稱、經全國儲量委員會正式批準的儲量、品位、成分、產地或供應點。
(2)資源品位、成分與需用要求的適應性。
(3)資源開采方式。要說明自行開采、計劃供應、市場供應或合資開發等不同方式。
(4)本項目年最大需用量、資源的可能供應量及今后生產發展所需資源擴大供應的可能性。
(5)在已有資源不能滿足擬建項目生產規模需求時,提出相應的措施,如增加進口(說明國別、資源品位),調整建設規?;蚍制诮ㄔO等。
§4.1.2原材料及主要輔助材料供應
(1)原材料、主要輔助材料需用量及供應。
按項目的生產要求,分別敘述所需的原材料及主要輔助材料的名稱、品種、規格、成分、質量以及年需用量(包括年耗用量、儲運損耗量),并分別撰寫:
①原材料及主要輔助材料需用量表。
②有害有毒、易燃易爆材料、物料需用量表。
③需進口的原材料表。
說明進口原材料的理由和一旦來源有變化時的應變措施,分析預測原材料國產化前景及分年度國產化的提高幅度。
對季節性生產的原料,如農、林、水產品等,需說明短期進貨數量。
(2)燃料動力及其它公用設施的供應。燃料、動力及其它公用設施是指生產需用的煤、電、水、汽、氣、油等,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需說明生產所需燃料、動力及公用設施的數量和需由項目自建的種類和規模以及可以利用的現有的燃料、動力數量。
①燃料品種的選擇,應說明其依據,如執行國家能源政策、適應地區條件、滿足生產特殊要求等。分別列出燃料需用量、來源、運輸方式,進行燃料成分分析。
②電力最大需用負荷、供電來源及其穩定性、需要自建電力設施和投資估算。
③最大需水量、水源及其供應可能性。是否需增加供水設施。
④熱源及供熱要求。
⑤其它設施,如油、氣、汽需用量、供應量及需要增加設施的情況。
(3)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費用估算。
將主要原材料、零配件和外購燃料動力分別計算費用,其它材料可合并估算。
§4.1.3需要作生產試驗的原料
生產特定產品的某些原料因尚無生產實踐經驗;或使用指定的原料而尚無成熟的生產和工藝;或使用緣由的生產方法生產新產品還缺乏必要的生產數據等各種原因,需要對原料進行生產(中小型)試驗,以確定技術參數和消耗指標,測定產品質量,取得主要設備選型的各項數據。在可行性研究中需說明:
(1)需要試驗的原料名稱、試驗目的和要求。
(2)試驗或試生產方法(試驗室、中型或小型生產試驗)。
§4.2建設地區的選擇
選擇建廠地區,除須符合行業布局、國土開發整治規劃外,還應考慮資源、區域地質、交通運輸和環境保護等四要素。其原則是:
自然條件適合與項目的特定生產需要和排放要求;合理地靠近原料和市場;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公共政策;運輸條件優越;有可供利用的社會基礎設施和協作條件;土地使用有優惠條件,可不占或少占良田,地質條件符合要求。在作方案比選時,應著重論證所選地區在行業政策上的正確性、技術上的可行性和經濟上的合理性。
§4.2.1自然條件
(1)擬建廠地區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基本情況和區域地質、地震、防洪等歷史數據。
(2)水源和水文地質條件調查分析。包括地面水或地下水量和水質的分析、在枯水期的可能供應量及水質變化、地區今后水源開發和可利用水量增長情況。
(3)氣象條件。收集分析地區氣溫、濕度、降水量、日照、風等資料,對需要增設防風沙、抗高溫、改善光照等設施的地區,需進行費用估算。
§4.2.2基礎設施
敘述擬建地區與項目直接有關的公用事業及基礎設施的情況和可供利用的條件,從不同地區、不同條件中選取最有利的地區。
(1)供電、電源情況;近遠期可能的供電量及電壓;費用及計費方式;供電部門的要求。
(2)供水、水源情況;近遠期可能的供水量及水質;費用及計算方式;供水部門的要求。
(3)運輸。地區內各種運輸線路的分布;站庫碼頭的位置和地形;運輸費用;運輸能力及其發展規劃等。
(4)排水。排水條件;容污水能力;當地環保部門對污水排放的要求等。
(5)電訊、供熱、供氣等公用設施及可利用的種類、容量、技術特征等。
(6)施工條件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的供應條件;施工勞動力來源;施工運輸條件;施工用動力(水、電)來源等。
(7)市政建設及生活設施。包括當地的衛生、郵電、文化教育。
§4.2.3社會經濟條件
社會經濟條件主要指地區的工農業生產水平及近遠期發展規劃、與本項目有關的現有企業、技術工人來源等在項目建成后所需社會協作的條件。
§4.2.4其它應考慮的因素
項目選擇建廠地區還應考慮其它特殊的要求。在選擇下列地區建廠時應特別慎重,要取得有關部門和群眾的認可。
(1)風景區、名勝古跡、自然保護區。
(2)水土保持禁墾區。
(3)礦山作業等爆破危險區。
(4)有放射污染或有害氣體污染嚴重的地區及傳染病、地方病流行或常發區。
(5)軍事設防區。
(6)生活飲用水源的衛生防護地帶。
(7)民族宗教風俗有特殊要求的地區。
§4.3廠址選擇
在實際工作中,具體廠址的選擇不一定要與建設地區的選擇分開,往往是廠址選擇與建廠地區的選擇合并進行。兩者通常是相輔相成、相互牽扯地交叉進行的。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如果需要,可以分別敘述。
選擇廠址通常是隨基本建設程序的各個工作階段逐步深入的。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階段需提出廠址初選意見;進行可行性研究時,應提出具體廠址的推薦建議;進圖初步設計階段時,對廠址的各種條件需作詳細勘查和落實,最終確認廠址,標定四周界址。
§4.3.1廠址多方案比較
建設地區選定以后,就在這個地區內選擇若干個可供建廠的地段,作具體分析比較,從中選取一個比較理想的廠址。并編寫廠址選擇報告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附件,研究報告中僅需敘述選擇要點和廠址的主要優缺點。有關選廠所需的調查資料、勘察和測量資料、取舍理由、論證等均應編寫入選廠報告內。確定廠址,須作多方案比較,一般可按下列內容進行。
(1)地形、地貌、地質的比較。
①工廠輸出、入交通線、供電、取水、排污等與外界產生直接關系的方位、地形。
②平整土地、防水、防洪、廢渣堆置、四鄰地物。
(2)占地土地情況的比較。比較占用耕地、林地、荒地、山坡等面積的比例,以盡可能少占耕地、林地為原則,作出占地用地情況的評價。
(3)拆遷情況的比較。包括原有地面建筑物需拆除的數量、原有居民需遷移的人數及拆遷安排等條件和難度的比較。
(4)各項費用的比較。由于各個可供選擇地段條件不同,在費用上會產生較大差別,需作多方案比較。
①土地費用。如土地購置、拆遷、場地整治、青苗賠償以及土方處理等費用比較。
②交通運輸整治費。如需要建設或整治的運輸線路,轉運場站等費用比較。
③基礎處理費。如不同工程地質需用不同地基和基礎處理的費用比較。
④取水、防洪、排污設施所需費用比較。
⑤抗震所需費用比較。
⑥環境保護、生活設施等費用的比較。
§4.3.2廠址推薦方案
(1)繪制推薦廠址的位置圖。在有等高線的地形圖上標明廠址四周界址、廠址內生產區、生活區、廠外工程、取水點、排污點、堆場、運輸線等位置及四鄰居民點和主要生產企業的相互位置。說明對生產要求的適應性和合理性。
(2)敘述廠址地貌、地理、地形的優缺點和推薦理由。說明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氣象等自然條件符合建廠要求的理由。
(3)環境條件的分析。
(4)占用土地種類分析:
①占用耕地面積占總占地量的比例;
②占用林地面積占總占地量的比例;
③利用荒地面積占總占地量的比例;
④利用山坡面積占總占地量的比例;
⑤需要拆遷的面積和估計所需的費用;
⑥推薦廠址的主要技術經濟數據。
第五章工廠技術方案
技術方案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要研究項目應采用的生產方法、工藝和工藝流程、重要設備及其相應的總平面布置、主要車間組成及建筑物結構型式等技術方案。并在此基礎上,估算土建工程量和其它工程量。在這一部分中,除文字敘述外,還應將一些重要數據和指標列表說明,并繪制總平面布置圖、工藝流程示意圖等。
§5.1項目組成
凡由本項目投資的廠內、外所有單項工程、配套工程包括生產設施、生產后勤、運輸、生活福利設施等,均屬項目組成的范圍。
各單項工程和配套工程需按其性質加以分類,一般可分為:生產車間或工段;輔助生產車間或配套工程;廠外工程;生產后勤車間或設施;生活福利設施;其它單項工程。
如有自成體系需單獨撰寫分項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配套工程,如自備熱電廠、水廠、鐵路、專用線等,應列出工程的名稱、分項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的編號。并將工程的投資列入項目總投資內,分項研究報告列為附件。
§5.2生產技術方案
生產技術方案系指產品生產所采用的工藝技術(包括專利或專有技術)、生產方法、主要設備、測量自控裝備等技術方案。選擇技術方案必須考慮:技術是否是先進成熟的;是否適合所用的原料特性;是否符合產品所定的質量標準;能否適應擬建地區現有工業水平;在維修、操作、人員培訓等方面是否有不能克服的障礙;所需投入物的規格和質量能否滿足生產要求,并與地區的技術吸收能力、勞動力來源相適應等。
§5.2.1產品標準
敘述本項目主要產品和副產品的質量標準。如國家一級標準、行業標準等。并將選定的標準與國家標準、國際常用標準作比較說明。
§5.2.2生產方法
使用同一種原料生產同一種產品,如有不同的生產方法時,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需要作方案性選擇,根據產品用途、質量和成本等因素擇優確定。對選定的方法需要說明生產方法的名稱及主要特征、選用的理由以及與其它生產方法比較的利弊。
在選用專有技術、專利技術時,應說明取得技術來源、專利號、技術特征,還需說明專利和技術轉讓費的金額及支付方式。
§5.2.3技術參數和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系指投入物(原料或半制品)經有次序的生產加工成為產出物(產品或加工品)的過程。在生產過程中規定的各種技術條件和數據,統稱為技術參數。工藝流程和主要技術參數,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需要結合產品質量、生產成本、各種消耗等要求,選取最佳方案。
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只敘述若干主要車間的工藝流程,一般車間可從略。
§5.2.4主要工藝設備選擇
主要工藝設備系指工藝流程中的重要設備(包括專用設備和通用設備),應按車間、工段分別敘述所選取設備的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和來源。需要從國外引進的設備,則應詳細論述引進的必要性,引進的必要性,引進方向和選擇方案比較。主要設備選型是生產的技術水平和經濟合理性的具體表現,必須作多方案比較后,確定主要設備的規格型號與來源。
(1)按車間、工段編列主要工藝設備(包括計算機集中控制站室的裝備)一覽表。需要引進的設備(包括備品備件)應單獨列表。引進設備還要說明引進必要性、備品備件的來源、國內分交方案,引進設備外匯來源及引進計劃。
(2)一般設備(除已列入表內的設備以外的其它設備)在可行性研究階段一般不作詳細選擇,但需按車間(工段)參照現有同類型、同規模生產廠所用的一般設備估算本項目應予裝備的設備數量,或采用行業中慣用的比例指標推算出本項目,本車間所需一般設備的數量。
(3)全廠計量設施的配置原則和要求。
(4)設備費用估算。主要設備可根據詢價、協議意向書中價格等分別估算,一段設備可綜合估算。
§5.2.5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消耗指標
單位產品所用材料、燃料、動力等的消耗指標選取的來源有:
(1)現有生產廠的消耗定額高低值的平均數;
(2)同型號設備的實際運轉時的消耗值;
(3)通過生產試驗測定及分析推算;
(4)設備出廠時的說明或訂貨合同規定值。可行性研究中,可結合本項目技術方案特征,確定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消耗指標值;
(5)撰寫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消耗指標表。消耗指標不同于前面所列的原材料、燃料及動力需用量,消耗指標純屬生產過程中需要的或消耗的數量,不包括其它因素如:運輸、儲存的損耗。消耗指標與所用生產技術的先進程度有關;同一種設備不同型號的,又同生產管理和操作水平直接有關,因此常被用作企業間衡量經營管理水平的指標。
§5.2.6主要生產車間布置方案
在工藝流程、技術參數和主要設備選擇確定以后,應就設備的外形、前后位置、上下位差以及各種物料的輸入和流向、操作要求等作通盤的研究,選擇車間布置方案。車間布置方案要求達到物料流向最經濟、操作控制最有利、檢測維修最方便。
主要生產車間布置方案要求提出車間布置簡圖、主要標準尺寸和技術說明。
非主要車間布置方案要求提出建筑面積、平面尺寸、層高等估算和建筑物特征。
§5.3總平面布置和運輸
§5.3.1總平面布置原則
總平面布置應根據項目各單項工程、工藝流程、物料投入與產出、廢棄物排出以及原材料儲存、廠內外交通運輸等情況,按廠地的自然條件、生產要求與功能以及行業、專業的設計規范進行安排。達到工藝流程(生產程序)順暢、原材料與各種物料的流送線路最短、貨流人流分道、生產調度方便,并考慮用地少、施工費用節約等要求??偲矫娌贾眠€應考慮到企業今后發展的方向、與外界的交通聯系線路等外部因素的合理安排。在確定了總平面布置原則并繪制總平面布置后,需估算廠區場地平整、建、構筑物基礎、管溝、路槽地下工程等全廠土石方量,并說明余缺量的走向與來源。
§5.3.2廠內外運輸方案
根據工廠的投入物、產出物與廢棄物的總量,按其不同種類、不同運輸方式與運輸工具分類說明,從運量、運距、運輸成本、運輸負荷變化以及投資與經常費用等方面加以分析。確定和推薦經濟、實用的運輸方案。運輸方案的確定要包括全廠運輸量分析、運輸設備選擇和廠外、廠內運輸方案的說明,其中廠內運輸方案要求作到與生產有機配合。
§5.3.3倉儲方案
論述原材料、燃料、主要輔助生產物料主副產品的年周轉次數;儲存期(可供生產需要的天數);儲存方式(散堆、包垛、罐儲);裝卸及搬運方式等方案設想和要求,對用量較大的大宗貨物以及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的倉儲方案,應專題敘述。
§5.3.4占地面積及分析
建設項目用地,應遵循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針,盡量少占耕地,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要估算占用土地數量,并分別估算生產區、生活區、原料基地占地面積,計算土地利用系數、生產區場地利用系數、全廠綠化系數、占地用地面積等指標。
在占用土地分析中,還需同時說明需要拆遷的原有建筑物、構筑物的數量、面積、建筑類型;可利用的原有建構筑物的面積,拆遷后原有人員及設施的去向,項目需要支付的賠償費用。并對可能的不同拆遷方案進行拆遷費用及征地費用的比較。
§5.4土建工程
土建工程是指工廠所有建筑物、構筑物的建筑與結構設計。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僅需對主要生產廠房、重要構筑物以及特殊基礎工程作原則性的敘述和方案選擇建議,如采取的建筑形式和標準、結構造型、基礎類型和需要采用的重要技術措施等。對一般建(構)筑物只作綜合說明、估算工程量、選取單位造價指標等即可。對全廠所有建(構)筑物的工程量,造價以及三材用量。視單項工程的大小,可采用不同方式進行估算。
§5.4.1主要建、構筑物的建筑特征與結構設計
按生產流程順次列出主要建(構)筑物名稱、建筑面積;建筑形式和標準、建筑材料的選用要求;特殊要求(防腐、防爆、防火、隔音、隔熱等);消防及報警設施選用標準和要求,應遵守的設計規范名稱。
對一般建筑物可以列出工程量、建筑面積作綜合性說明。
結構設計的依據,主要是建構筑物的結構造型、地基處理方案、建構筑物基礎造型及對施工的特殊要求。
對需要進行抗震設計的,要有地震烈度確定依據、地震設防標準及設防方案的選擇及說明。
§5.4.2特殊基礎工程的設計
遇有不良地質條件的項目或重要建構筑物與大型工藝設備的基礎工程,應進行特殊基礎工程設計,提出設計方案的選擇建議。
對需要防震動,防腐蝕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以及對基礎沉降有嚴格要求的工藝設備的基礎工程,需作專題研究,提出設計方案的選擇建議。
§5.4.3建筑材料
分析擬建地區可以提供的建筑材料名稱、規格、運輸條件、預制構件的最近供應點和可提供的最大構件規格及制作能力。需由外地供應的應說明主要建筑材料名稱及供應點。對項目施工時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要單獨說明,如需說明特殊工程的施工組織與機具、大型或大宗預制構件的來源等。
進行三材用量估算,撰寫建筑材料用量估算表。
第六章環境保護與勞動安全
在項目建設中,必須貫徹執行國家有關環境保護和職業安全衛生方面的法規、法律,對項目可能對環境造成的近期和遠期影響,對影響勞動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對其進行評價,推薦技術可行、經濟、布局合理、對環境的有害影響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國家現行規定,凡從事對環境有影響的建設項目都必須執行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批制度。同時,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對環境保護和勞動安全要有專門論述。
§6.1建設地區的環境現狀
(1)項目的地理位置(附平面圖);
(2)地形、地貌、土壤和地質情況;江、河、湖、海、水庫的水文情況;氣象情況;
(3)礦藏、森林、草原、水產和野生動物、野生植物、農作物等情況;
(4)自然保護區、風景游覽區、名勝古跡、溫泉、療養區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設施情況;
(5)現有工礦企業分布情況;
(6)生活居住區分布情況和人口密度、健康狀況、地方病等情況;
(7)大氣、地下水、地面水的環境質量狀況;
(8)交通運輸情況;
(9)其他社會經濟活動污染、破壞現狀資料。
§6.2項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6.2.1主要污染源
分車間敘述產生污染物的裝置、設備、生產線及其投入物、產出品和排出物的品種、數量、排出方式,產生震動和噪聲、粉塵、惡臭、有毒氣體的裝置和車間;易燃、易爆、劇毒物料的運輸線路(指廠內外自運)、儲存庫站位置;放射性物料及放射性廢棄物的運輸線路、儲存和使用場所及其位置。
分析污染物的性質、成分、數量、危害程度。
§6.2.2主要污染物
(1)主要污染物向廠(場)外排放的性質可分為:煙塵、粉塵、廢氣、惡臭氣體、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廢液、廢渣、噪聲、放射性物質、振動、電磁波輻射等。
(2)主要污染物所含有害物質分析,列舉污染物所含主要有害有毒物質。
(3)排放量。污染物經處理后最終排入周圍環境的含有有害物質的混合物的數量,注明混合物中所含有害物質的含量或濃度,并列出國家或地區允許的排放標準。
§6.3項目擬采用的環境保護標準
采用的環境保護標準是指國家及項目所在地區環保部門頒發的標準,如大氣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噪聲衛生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及有關法規、規定等。如地區規定嚴于國家規定時應執行地區規定;地區沒有特定要求的;執行國家規定。個別目前國家和地方尚未制定標準的由可行性研究單位與當地環保部門協商確定。
§6.4治理環境的方案
(1)項目對周圍地區的地質、水文、氣象可能產生的影響,如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防范和減少影響的措施。
(2)項目對周圍地區自然資源可能產生的影響。如森林和植被破壞影響野生物、植物繁殖和生存等,防范和減少這種影響的措施。
(3)項目對周圍自然保護區、風景游覽區名勝古跡、療養區等可能產生的影響,如土壤污染、水源枯竭等,防范和減少這種影響的措施。
(4)各種污染物最終排放量對周圍大氣、水、土壤的破壞程度及對居民生活區的影響范圍和程度,污水、廢氣、廢渣、粉塵、及其它污染物的治理措施和綜合利用方案。
(5)噪聲、震動、電磁波等對周圍居民生活區的影響范圍和程度,消聲、防震的措施。
(6)綠化措施,包括防護地帶的防護林和建設區域的綠化。
§6.5環境監測制度的建議
監測布點原則;
監測機構的設置和設備選擇;
監測手段和監測目標。
§6.6環境保護投資估算
環境影響經濟損益簡要分析。對可以量化的環境影響,可將其計算并列入經濟評價中現金流量表內進行分析。
§6.7環境影響評論結論
§6.8勞動保護與安全衛生
建設項目必須確保投產后符合職業安全衛生要求,保障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應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分析和評價。
§6.8.1生產過程中職業危害因素的分析
(1)生產過程中職業危害因素的分析;
(2)生產過程中的高溫、高壓、易燃、易爆、輻射、振動、噪聲等操作者健康影響的分析;
(3)生產過程中危害因素較大的設備、分布點及其危險程度。
(4)可能受到職業危害的人數及受害程度。
§6.8.2職業安全衛生主要設施
(1)危險系數較大的生產點、擬采取的防護方案及安全檢測設施;
(2)生產過程中的自動報警、緊急事故處理等安全設施的初步選擇方案;
(3)對高溫、高噪聲、高振動工作環境擬采用的防護、檢測和檢驗設施。
§6.8.3勞動安全與職業衛生機構
(1)機構設計及人員;
(2)保健人員和保健制度;
(3)日常監測檢驗人員。
§6.8.4消防措施和設施方案建議
第七章企業組織和勞動定員
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根據項目規模;項目組成和工藝流程,研究提出相應的企業組織機構、勞動定員總數及勞動力來源及相應的人員培訓計劃。
§7.1企業組織
企業組織機構包括生產系統、管理系統和生活服務系統的劃分,其設置主要取決于項目設計方案和企業生產規模(產品范圍和產量、車間多少、職工人數等)。
企業組織機構設置要符合現代化大生產管理的要求,保證多個部門、多個環節以及全體成員之間能協調一致地配合,以完成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
§7.1.1企業組織形式
部門、行業不同,生產規模不同,企業組織機構可采用不同的形式。最通用的形式是采用金字塔式(企業董事會或管理委員會)、中層經營管理(部門和科、處)和基層現場管理(車間和設施)等三個層次。一般來說,企業管理層次與管理幅度成反比關系,幅度越大,層次越少。中小型項目可采用兩級管理(廠和科室、車間);大型項目可采用三級管理(公司或總廠、廠或分廠、車間)。
§7.1.2企業工作制度
根據各車間和設施的工藝特點和生產需要,可分別采用連續工作制或間斷工作制。個別項目采用季節性生產,每年可分為生產期和停產期。
§7.2勞動定員和人員培訓
§7.2.1勞動定員
一般來說,企業所需人員按其工作崗位和勞動分工不同,可分為四類人員:
(1)工人:是指在基本車間和輔助車間(或附屬輔助生產單位)中直接從事工業性生產的工人及廠外運輸與廠房建構筑物大修理的工人;
(2)工程技術人員?是指擔負工程技術工作并具有工程技術能力的人員;
(3)管理與經營人員:是指在企業各職能機構及在各基本車間與輔助車間(或附屬輔助生產單位)從事行政、生產管理、產品銷售的人員;
(4)服務人員:是指服務于職工生活或間接服務于生產的人員;
在可行性研究中,分別估算各類人員需用量,并說明其來源,撰寫勞動定員匯總表。
企業所需人員,有一部分必須參與建設過程、設備安裝、調試,對這部分人員的來源及進廠時間要單獨說明。
§7.2.2年總工資和職工年平均工資估算
分人員類別估算年工資總額,并計算職工年平均工資。
§7.2.3人員培訓及費用估算
(1)人員來源分析,需培訓的人員總數。
(2)培訓方式:①派往類似廠礦的生產現場和設備制造現場,通過實習培訓生產、維修和管理人員,部分生產維修人員可參加本項目施工現場的施工、設備安裝、調試、運轉。引進國外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必要時派往國外生產現場和設備供應廠實習。②在廠區舉辦各種類型的培訓班,按照生產和業務工作的具體內容,分專業、分工種進行培訓。
(3)培訓計劃。國內培訓人員數量、專業、時間、方式和國外培訓人員數量、國別、專業、方式、時間及國外培訓的必要性。
(4)培訓費用。國外培訓的,要單獨說明外匯來源。
第八章項目實施進度安排
項目實施時期的進度安排也是可行性研究報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謂項目實施時期可稱為投資時期,是指從正式確定建設項目(批準可行性研究報告)到項目達到正常生產這段時間,這一時期包括項目實施準備、資金籌集安排、勘察設計和設備訂貨、施工準備、施工和生產準備、試運轉直到竣工驗收和交付使用等各個工作階段。這些階段的各項投資活動和各個工作環節,有些是相互影響,前后緊密銜接的;也有些是同時開展、相互交叉進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需將項目實施時期各個階段的各個工作環節進行統一規劃、綜合平衡,作出合理而又切實可行的安排。
§8.1項目實施的各階段
§8.1.1建立項目實施管理機構
根據項目不同,新項目可以由業主指定項目實施管理機構;改擴建和技改項目可在老企業內專門成立籌建小組,籌建小組的任務是辦理勘察設計和施工的委托手續及簽訂相應的合同和協議(一般是通過招標、投標和評標來確定的);參加廠址選擇;提供設計必需的基礎資料;申請或訂購設備和材料;負責設備的檢驗和運輸;承擔各項生產準備工作。
§8.1.2資金籌集安排
項目資金的落實包括總投資費用(固定資產投資和流動資金)的估算基本符合要求和資金來源有充分的保證。在可行性研究階段要撰寫投資估算,并在考慮了各種可行性的資金渠道的情況下,提出適宜的資金籌措規劃方案。在正式確定建設項目和明確了總投資費用及其分年度使用計劃之后,即可立即著手籌集資金。
§8.1.3技術獲得與轉讓
技術獲得和轉讓是實施時期的一個關鍵要素,選擇的技術將涉及到法律、經濟、財務和技術等許多方面。當從國外引進專有技術時,與國外供應商的談判有時需要長的時間,有時還要解決法律問題,例如專利權的限制或者技術轉讓的限制等。如果技術供應商標的合同責任中含培訓,那就應該包括在培訓計劃中,可行性研究中應包含與項目選擇有關的技術獲得與轉讓有關的計劃時間和費用。分配給項目詳細工程設計的計劃時間,將取決于技術種類及其復雜性。
§8.1.4勘察設計和設備訂貨
在設計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委托進行必要的現場勘測工作。要提出設備、材料訂貨清單和非標準設備制造圖紙??睖y精度要與設計階段相適應,設計階段的劃分可根據不同項目區別對待。大中型項目一般采用兩階段設計(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技術復雜或行業有特殊要求的項目或其中某些采用新工藝技術的車間,可能在施工圖設計之前,再增加一個技術設計階段。
安排大型建設項目的設計進度要充分考慮設備問價和大型設備的預訂貨時間以及取得設備資料的時間。
訂購設備要考慮設備到達時間和安排順序。當引進國外設備時,還要考慮到向國外有關公司進行詢價、談判(技術談判和商務談判),比選和簽訂合同所需要的時間,以及辦理各種審批手續所需的時間。
§8.1.5施工準備
項目初步設計話總概算一旦批準之后,即可著手進行施工準備,施工準備包括的主要工作內容有:選定施工單位話簽訂施工合同。
一般時通過投標確定施工單位。此外,還需進行如弟征購和拆遷安排;組織設備和材料訂貨(前面已經述及);完成施工用水、用電和道路等工程;進行臨時設施建設和代替臨時工程的住宅建設以及報批開工報告等。
§8.1.6施工和生產準備
(1)施工。施工階段時項目實施時期的主要階段。安裝大型復雜項目,施工單位要根據施工圖撰寫詳細的施工組織設計,根據工廠生產系統投產次序安排車間和設施的施工順序,主體車間及其相應的輔助公用設施的配套要完整。土建施工和設備的驗收、發運、運輸以及設備的安裝都要作出適當的安排,保證合理交叉進行。
(2)生產準備:
①建立管理機構,企業管理方式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逐步形成、擴大和健全。
②招收和培訓職工。對職工的調集、招聘和必要的培訓要做出適當的時間安排,使其和生產經營需要相銜接。
③組織收集生產技術資料,制訂必要的管理制度和各種操作規程。
④組織生產物資供應。落實原材料、燃料、協作產品、水、電、汽和其他配合條件,簽訂有關協議。
⑤組織工具、器具、模具、備品、備件等的計劃、制造和訂貨。
⑥生產前推銷。投產前后應制訂具體的銷售計劃,并進行銷售市場的準備工作,包括廣告宣傳、培訓銷售人員和推銷人員等。
§8.1.7竣工驗收
這個階段通常包括以下各項活動:
(1)生產前檢查;
(2)試運轉(單機試車或聯動試車);
(3)負荷試運轉(負荷試車);
(4)竣工驗收、交付使用。
建設項目按批準的設計文件規定的內容建完,并經生產前檢查、試運轉、帶負荷試運轉合格后,形成生產能力,能正常生產合格產品時,應及時驗收。這時,生產人員進駐現場,由施工單位向建設單位辦理移交固定資產手續,交付使用。
國外引進成套設備項目和大型聯合企業可安排試生產階段,試生產時間一般不應超過三個月(成套引進項目合同中有專門規定除外)。
建設項目驗收前,建設單位應組織設計、施工等單位進行初步驗收,提出竣工驗收報告和竣工決算,系統整理技術資料,提交竣工圖。
§8.2項目實施進度表
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根據分別確定的項目實施各階段所需時間,撰寫實施進度表,項目實施進度表有多種表示方法。在我國,多年來一直采用的方法是橫道圖。近年來,網絡圖在一些行業中也開始應用。
簡單項目的實施進度可用橫道圖,復雜項目的實施進度可用網絡圖(關鍵路線法或項目評審技術)。為避免項目實施工程中費用和時間的浪費以及各項作業活動能前后左右的協調配合,利用網絡圖可以模擬實施項目的各種不同方案進行篩選。
§8.2.1橫道圖
橫道圖是一種最簡單的方法。它可適用于各種項目,這種圖表可以表示建設項目的計劃任務、計劃進度和實際記錄等具體內容。它是把項目實施計劃分為若干項(作業活動或工作單元),用橫坐標表示時間,縱坐標表示各項作業活動,每項工作用一橫道表示,橫道兩端表示該項作業活動的起、止時間;其長度即是完成該作業活動所需時間。
§8.2.2網絡圖
對于包括許多相互關聯并連續活動的大型復雜的綜合建設項目和對實施進度有圖書要求的項目,需要適用網絡圖。應用統籌方法對項目實施進度作出安排。網絡的定義是一組節點(圓圈)用一組帶方向弧所連接,關鍵路線法(CPM)和項目評審技術(PERT)是應用網絡圖的兩種方法,網絡圖多用于施工階段的項目規劃與控制。目前在可行性研究階段,一些行業也有所應用。
§8.3項目實施費用
項目實施費用是指項目從籌建開始直到項目鞠躬投產以前整個實施時期的籌建費用。這部分費用應包括在項目固定資產投資估算的第二部分,即其他建設費用中,項目實施費用按以下各項分別估算。
§8.3.1建設單位管理費
建設單位管理費是指籌建單位為進行項目籌建、建設、聯合試運轉、驗收總結等工作所發生的管理費用,不包括應計入設備、材料預算價格的建設單位采購及保管設備、材料所需的費用。可以“單項工程費用”為基礎,乘以按照工程項目的不同規模分別制定的建設單位管理費率計算。
§8.3.2生產籌備費
生產籌備費是指生產籌備人員費和投產前進廠人員費用。
§8.3.3生產職工培訓費
生產職工培訓費用是指項目在竣工驗收、交付使用之前擬建企業自行培訓或委托其他廠礦培訓技術人員、工人和管理人員所支出的費用以及生產單位為參加施工、設備安裝、調試、熟悉工藝流程機械性能等需要提前進廠人員所支出的費用。該項費用可根據規劃的培訓人員數、提前進廠人數、培訓方法、時間和職工培訓費定額計算。
§8.3.4辦公和生活家具購置費
辦公、生活家具購置費是指為保證項目初期正常生產、使用和管理必須購買的辦公和生活家具、用具的費用及設計規定必須建設的托兒所、醫院、招待所、中小學等的家具、用具費用。該項費用可按有關定額計算。
§8.3.5勘察設計費
勘察設計費是指:
(1)委托勘察設計單位進行可行性研究、勘察設計,按規定應支付的費用;
(2)在規定范圍內由建設單位進行勘察設計所需的費用。此項費用可按國家頒發的工程勘察設計收費標準和有關規定進行撰寫。
§8.3.6其它應支付的費用
第九章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建設項目的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分析,是項目可行性研究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計算項目所需要的投資總額,分析投資的籌措方式,并制定用款計劃。
§9.1項目總投資估算
建設項目總投資包括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和流動資金。
§9.1.1固定資產投資總額
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由固定資產投資、投資方向調節稅和建設期利息組成,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要分別估算,并匯總為固定資產投資總額。
(1)固定資產投資。根據前述各部分中估算的費用額,估算固定資產投資。
①工程費用。
分為建筑工程、設備購置、安裝工程、其他四項費用,可按主要生產車間、輔助生產車間、公用工程、服務及生活福利設施、廠外工程等分別計算,以人民幣、外幣分別表示。
主要生產車間是指生產主要產品的生產車間,輔助生產車間指為主要生產車間配套的工程項目。
公用工程是指為本項目生產服務的工程,如循環水場、給排水管網、給水泵站及水池、消防設施、三“廢”處理、輸變電工程、電信工程、供熱電汽線路等。
服務及生活福利工程包括辦公樓、試驗樓、職工宿舍、食堂、學校等。廠外工程主要是指本項目的輸水管線、排水系統、高壓輸變電、物料管線、通訊管線、專用碼頭、專用公路、鐵路專用線、銷售倉庫、貨物轉運站等。
②其他費用。
除了將前幾章中已估算的費用進行匯總分類外,還應將未估算的費用項目作出詳細的估算。
其主要費用項目有:①建設單位管理費;②職工培訓費;③辦公和生活家具購置費;④土地征用費;⑤外籍技術人員來華費用;⑥出國人員培訓考察費;⑦進口設備材料國內檢驗費;⑧工程保險費;⑨大件運輸措施費;⑩大型吊裝機具費;①項目前期工作費;②設計費;③其他費;
第二部分費用估算是,應說明各種費用的取費標準、定額,一般按國家和地區有關規定執行。估算中有外匯費用時,以外幣表示。
③預備費。
分為基本預備費和漲價預備費兩部分。分別計算列出,漲價預備費以年度投資中第一部分費用為基礎,按國家計委的費率計算,同時需考慮外匯部分的限價因素。
(2)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按國務院第82號令(1991年4月16日)的有關規定執行。
(3)建設期利息應根據提供的項目實施進度表已研究確定的基本建設投資來源及資金籌措方式、各種貸款的利率及分年度用款計劃表計算得出。當項目投資來源為多種渠道時,應分別計算各種貸款資金的建設期利息。
在可行性研究中,建設期利息均按年計息。利息的計算,分為單利和復利,計息方法及年利率視項目實際情況而定。
利息計算中,假定借款發生當年在年中支用,按半年計息,還款當年也在年中償還,按半年計息,其余各年按全年計息。按國家規定,建設期利息當年付清。
人民幣和外幣貸款分別計息,匯總于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中。
以上各項計算完成后,撰寫固定資產投資估算表。
§9.1.2流動資金估算
(1)流動資金的組成。項目流動資金按其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可以分為:
①儲備資金。即為保證正常生產需要而用于儲備原材料、燃料、備品、備件等的資金。
②生產資金。即在正常生產條件下處于生產過程中的生產品占用的資金。
③成品資金。即產成品入庫后至銷售前這段時間中產成品占用的資金。
除此之外,還有應收應付帳款、現金等組成的流動資金。
(2)流動資金估算??尚行匝芯繄蟾嬷辛鲃淤Y金的估算,按項目具體情況,可采用擴大指標估算法或分項詳細估算法。
擴大指標估算法為:參照同類生產企業流動資金占銷售收入、經營成本、固定資產投資的比率以及單位產量占用流動資金的比率來確定流動資金。
分項詳細估算法為:按項目占用的儲備資金、生產資金、成品資金,分別按年需用額及周轉天數估算定額流動資金,按項目占用的應收應付帳款、現金等估算非定額流動資金。
按詳細估算法估算流動資金后,可列流動資金估算表。
§9.2資金籌措
一個建設項目所需要的投資資金,可以從多個來源渠道獲得,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資金籌措工作是根據對建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估算和流動資金估算的結果,研究落實資金的來源渠道和籌措方式,從中選擇條件優惠的資金??尚行匝芯繄蟾嬷校瑧獙γ恳环N來源渠道的資金及其籌措方式逐一論述。并附有必要的計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應對下列內容加以說明。
§9.2.1資金來源
籌措資金首先必須了解各種可能的資金來源,如果籌集不到資金,投資方案再合理,也不能付諸實施,可能的資金渠道有:
國家預算內撥款;
國內銀行貸款:包括撥改貸、固定資產貸款、專項貸款等;
國外資金:包括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國外政府貸款、贈款、商業貸款、出口借貸、補償貿易等;
自籌資金:包括部門、地方、企業自籌資金;
其它資金來源。
可行性研究中,要分別說明各種可能的資金來源、資金使用條件,利用貸款的,要說明貸款條件、貸款利率、償還方式、最大償還時間等。
§9.2.2項目籌資方案
籌資方案要在對項目資金來源、建設進度進行綜合研究后提出。為保證項目有適宜的籌資方案,要對可能的籌資方式進行比選。
可行性研究中,要對各種可能的籌資方式的籌資成本、資金使用條件、利率和匯率風險等進行比較,尋求財務費用最經濟的籌資方案。
§9.3投資使用計劃
§9.3.1投資使用計劃
投資使用計劃要考慮項目實施進度和籌資方案,使用相互銜接。
撰寫投資使用計劃表。其中:固定資產投資按不同資金來源分年列出年用數額;流動資金的安排要考慮企業的實際需要,一般從投產第一年開始按生產負荷進行安排,并按全年計算利息。
§9.3.2借款償還計劃
借款償還計劃是通過對項目各種還款資金來源的估算得出的,借款償還計劃的最長年限可以等于借款資金使用的最長年限,制定借款償還計劃,應對下述內容進行說明。
(1)還款資金來源、計算依據;
(2)各種借款的償還順序;
(3)計劃還款時間。國外借款(包括國內外幣借款)的還本付息,要按借款雙方事先商定的還款條件,如借款期、寬限期、還款期、利率、還款方式確定,與國內按借款能力償還借款不同的是借款期一般是約定的。還本付息的方式有兩種:
①等額償還本金和利息,即每年償還的本利之和相等,而本金和利息各年不等。償還的本金部分逐年增多,支付的利息部分逐年減少。
②等額還本,利息照付。即各年償還的本利之和不等,每年償還的本金相等。
利息將隨本金逐年償還而減少。
國外借款除支付銀行利息外,還要另計管理費和承諾費用等財務費用。為簡化計算,也可將利率適當提高進行計算,對此,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要加以說明。
第十章財務與敏感性分析
在建設項目的技術路線確定以后,必須對不同的方案進行財務、經濟效益評價,判斷項目在經濟上是否可行,并比選推薦出優秀的建設方案。本章的評價結論是建設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據之一,也是對建設項目進行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
本節就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財務、經濟與社會效益評價的主要內容做一概要說明。
§10.1生產成本和銷售收入估算
為了確定項目未來的生產經營和盈利情況,對項目的生產成本作出接近實際的預測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內容。生產成本是指生產一定種類和數量的產品所發生的經常性費用,它包括耗用的原料及主要材料、燃料、動力、工資、固定資產折舊費用及大修理費、低值易耗品、推銷費用等。
在成本估算時,其精確度要與投資估算的精確度相當。
§10.1.1生產總成本估算
生產總成本是指項目建成后在一定時期內(財務、經濟評價中按年計算)為生產和銷售所有產品而花費的全部費用。
(1)生產總成本的構成有:
①外購原材料及輔助材料。根據前面第四節中外購燃料動力的數量和單價計算。
②外購燃料動力。根據第四節中外購燃料動力的數量和單價計算。
③工資及福利基金。工資根據第七節中的工資總額計算,福利基金按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提取。
④折舊及推銷費。
⑤大修理基金。
⑥其它費用,包括成本中列支的稅金以及不屬于以上項目的支出等。
⑦流動資金利息,按流動資金貸款額和貸款利率計算。
⑧銷售及其它費用,包括教育費附加,計入成本的技術轉讓費等。
以上各項費用總額構成項目生產總成本??偝杀究鄢叟f及大修理基金和流動資金利息為經營成本。
(2)列表表示生產總成本。
§10.1.2單位成本
單位成本是將總成本按不同消耗水平攤給單位產品的費用,它反映同類產品的費用水平。
生產單一產品的項目以總成本除以設計生產能力即是單位產品成本,生產多種產品的項目,也可按項目成本計算單位成本。
列表表示單位成本。
§10.1.3銷售收入估算
根據第三節中預測的產品價格及設計生產能力,逐年計算產品銷售收入,當有多種產品時,可分別計算多種產品的年銷售收入并匯總計算年總銷售收入。
§10.2財務評價
財務評價是根據國家現行財務和稅收制度以及現行價格,分析測算擬建項目未來的效益費用??疾祉椖拷ǔ珊蟮墨@利能力、債務償還能力及外匯平衡能力等財務狀況,以判斷建設項目在財務上的可行性,即從企業角度分析項目的盈利能力。財務評價采用動態分析與靜態分析相結合,以動態分析為主的辦法進行。評價的主要指標有財務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貸款償還期等。根據項目特點和實際需要,有些項目還可以計算財務凈現值、投資利潤率指標,以滿足項目決策部門的需要。
財務評價指標根據財務評價報表的數據得出,主要財務評價報表有:財務現金流量表(全部投資、國內投資、自有資金)、利潤表、財務平衡表、財務外匯平衡表。
用財務評價指標分別和相應的基準參數----財務基準收益率、行業平均投資回收期、平均投資利潤率、投資利稅率相比較,以判別項目在財務上是否可行。
財務評價詳細做法見本書另章。
§10.3國民經濟評價
在對建設項目進行經濟評價時,除了要從投資者的角度考察項目的盈利狀況及借款償還能力外,還應從國家整體的角度考察項目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和需要國民經濟付出的代價,后者稱為國民經濟評價。它是項目經濟評價的核心部門,是決策部門考慮項目取舍的重要依據。
§10.4不確定性分析
在對建設項目進行評價時,所采用的各種數據多數來自預測和估算。由于資料和信息來源的有限性,將來的實際情況可能與此有較大的出入,即評價結果具有不確定性,這對項目的投資決策會帶來風險。為了避免或盡可能減少這種風險,要分析不確定性因素對項目經濟評價指標的影響,以確定項目的經濟上的可靠性。這項工作稱為不確定性分析。
根據分析內容和側重面不同,不確定性分析可分為盈虧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風險分析),盈虧平衡分析只用于財務評價,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可同時用于財務評價和國民經濟評價,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都要進行盈虧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可視項目情況而定,不確定性分析的具體做法,見本書第九章。
§10.5社會效益和社會影響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對以上各項經濟指標進行計算、分析外,還應對項目的社會效益和社會影響進行分析。
項目社會分析方法,除可以定量的以外,還應對不能定量的效益影響進行定性描述。內容包括:
(1)項目對國家(或地區)政治和社會穩定的影響。包括增加就業機會、減少待業人口帶來的社會穩定的效益,改善地區經濟結構、提高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等。
(2)項目與當地科技、文化發展水平的相互適應性;
(3)項目與當地基礎設施發展水平的相互適應性;
(4)項目與當地居民的宗教、民族習慣的相互適應性;
(5)項目對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影響;
(6)項目的國防效益或影響;
(7)對保護環境和生態平衡的影響。
可行性研究人員可以根據項目的不同特點,對項目的主要社會效益或影響加以說明,供決策者考慮。
第十一章可行性研究結論與建議
§11.1結論與建議
根據前面各節的研究分析結果,對項目在技術上、經濟上進行全面的評價,對建設方案進行總結,提出結論性意見和建議。主要內容有:
(1)對推薦的擬建方案建設條件、產品方案、工藝技術、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影響的結論性意見。
(2)對主要的對比方案進行說明。
(3)對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決的主要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和建議。
(4)對應修改的主要問題進行說明,提出修改意見。
(5)對不可行的項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問題及處理意見。
(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爭議問題的結論。
可行性研究報告附件。
凡屬于項目可行性研究范圍,但在研究報告以外單獨成冊的文件,均需列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附件,所列附件應注明名稱、日期、編號。
§11.2附件
(1)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
(2)項目立項批文
(3)廠址選擇報告書
(4)資源勘探報告
(5)貸款意向書
(6)環境影響報告
(7)需單獨進行可行性研究的單項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8)重要的市場調查報告
(9)引進技術項目的考察報告
(10)利用外資的各類協議文件
(11)其它主要對比方案說明
(12)其它
§11.3附圖
(1)廠址地形或位置圖(沒有等高線)
(2)總平面布置方案圖(沒有標高)
(3)工藝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