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2 07:01: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摘要]為在高等院校培養面向21世紀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對教學進行改革勢在必行。根據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技術人才的要求,結合目前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育的現狀,提出了高等院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教學的改革設想與建議。
一、引言
近幾年來,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社會需求旺盛的熱門專業,其招生規模迅速擴大,在這種生源充足、社會需求旺盛的一派大好形勢下,我們清醒地認識到,電子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如果不能及時改革課程結構,更新教學內容,改善實驗手段,教學質量就無法保障。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必須解決以下帶有根本性、戰略性的問題:(1)辦學規模與教學質量的問題;(2)專業雷同與辦學特色的問題;(3)專業寬口徑與人才多樣化的問題;(4)與上述相關的教學組織運行的問題。只有解決好上述問題,才能使高校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在人才市場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二、在目前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教學、實驗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理論課內容陳舊、授課手段單一,實踐內容少,與迅猛發展的現代電子技術嚴重脫節。大多以理論課講授為主,學生動手實踐機會較少。課程內容陳舊,主要是《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等課程,講課內容以模擬單元電路和中、小規模數字集成電路為主,與目前IT產業大規模集成電路器件高速發展和應用的趨勢嚴重脫節。講課效果較差,學生普遍感覺“學習的知識實踐中用不上,實踐中需要的知識沒學過”。
2.各門課授課內容之間缺乏有機聯系,缺乏一個統一明確的目標。有的課理論太多與現代技術聯系不緊密,有的課內容與其它課有重復,從總體來看,培養目的比較分散。
3.一方面授課的內容與最新發展的技術嚴重脫節,一方面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知識結構得不到優化和充實,易造成老師不敢多講,學生不愿多聽、動起手來什么都不會的惡性循環局面。
4.實踐環節內容手段比較單一,實踐環節只讓學生了解及掌握最基本的東西,在綜合能力培養方面、在實際問題解決方面、在創新性方面缺乏必要的內容。
在這種情況下,進行適應時代需要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建設,是培養現代電子專門人才迫在眉睫的需要。
三、教學改革的具體建議
(一)以提高技能水平為教學核心,采取多種實踐教學方法
實踐教學的教學方法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能采取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我們把實踐課題分成不同的課程類型:項目中心類型、任務中心類型、問題中心類型、訓練中心類型、體驗中心類型、案例中心類型和復合類型等。例如單片機的實踐訓練就采取“任務中心”、“訓練中心”和“項目中心”相結合的復合型教學方法,以完成一個實際課題為中心,帶動訓練和項目,學習相關知識。電子產品工藝訓練則采取訓練中心的教學方法,從元器件的測量、元件的裝配、元件的焊接、電路的調試、電路的維修等工藝進行反復強化訓練,通過大量的實踐達到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和熟練程度。對實踐課程的考核方式也要相應改變,強調進行素質考核與技能考核,減少知識的記憶力考核。實踐類課程的筆試一律開卷考核,允許學生使用任何工具和儀器。有些實踐課程可以進行分段考核和實時考核。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為了更好地培養電子類應用型本科人才,師資隊伍建設是關鍵。沒有一支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的師資隊伍,即使有好的教學計劃和一流的實驗實訓設備,也實現不了培養合格的學生的目標。打造一支教學效果好、科研能力強、實踐經驗足、師德高尚、結構合理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任務。(三)注重計算機技術和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基礎知識的融合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已使得計算機技術成為各學科專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與計算機技術聯系最為緊密。電子信息工程是一門應用計算機等現代化技術進行電子信息控制和信息處理的學科,主要研究信息的獲取與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應用和集成,對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能力、利用軟件和硬件技術開發應用計算機技術的綜合能力要求很高,其本科教育中計算機基礎教育的基本任務就是培養學生操作使用計算機的能力和開發應用計算機的軟件設計能力。因此,學生應具備較強計算機應用方面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除了會使用已開發的軟件包外,還應對已有的軟件包進行二次開發或直接利用某種高級語言進行設計開發,也能從事控制電路、接口電路等方面的設計與調試工作。因此,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計算機基礎尤為重要,學生的計算機能力關系到能否達到培養目標、能否適應電子信息產業對人才的需求。電子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結合十分緊密,在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程的教學中,計算機的內容雖有獨立性,但在很多情況下已很難將計算機技術單獨分離出來,其和計算機技術結合十分緊密,并逐步走向融合。因此,在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銜接中,必須注意到這種融合性,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理論及實驗教學中多結合計算機技術。例如,在《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等課程實驗中可讓學生自己編程處理,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很好的計算機教學效果。
(四)建立實驗教學質量的監控和評估機制,強化開放實驗教學的組織與管理,確保開放實驗教學質量。開放實驗教學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在開放實驗教學過程,既堅持“以學生為本,自主學習”,滿足學生課內外的要求,又及時給學生提供正確的引導。對于課程內規定完成的實驗,要采用提前集中授課的方式,讓學生完成預習后,在網上預約實驗時間。計算機管理系統及時為學生排位,根據學生的實驗記錄各種相關信息,供教師和學生查詢。針對開放實驗后可能會存在學生抄襲實驗數據、實驗報告等問題,要建立實驗教學質量的監控和評估機制。具體構思為:學生進入實驗進行課內實驗時必須通過預習檢查(可通過預習檢查課件進行);基礎實驗教學過程實現網絡化管理;值班教師對學生的實驗質量進行隨機抽查;加大實驗報告的比重;采用答辯和集中進行操作考試相結合的考核方法,確保開放實驗教學的質量。
(五)以素質教育為核心,堅持可持續發展觀,大膽進行全面教學改革
可持續發展是一種新的發展觀,教育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各種問題,從發展戰略、培養目標、專業設置到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教學管理,都可以從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和原則得到啟發;另一方面,在對大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知識、能力、行為,作為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原則與實施素質教育出發,高等教育和教學改革就可以在面臨和解決經濟體制轉變、高等教育大眾化到來的一系列問題時,少走彎路。在實踐教學改革中,可以給學生選擇學習的更大的自,使學生相對獨立地進行實踐,揚其所長;在改革傳統的考試方法時,以考評綜合實踐能力為主,用實驗操作、完成設計課題等方法考核學生,促使學生真正為提高能力而學。
參考文獻
[1]王皖貞,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改革探索[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03.63(3):8-11
篇2
論文摘要:專業特色建設,對提高本科生 教育 質量,增強社會競爭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課題。本文針對建筑類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如何體現專業特色,進行較為細致的探討。建筑類本科院校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特色建設,不僅要注重符合社會需求、具有實際動手能力和一定創新能力的工程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培養,還應注重結合建筑類院校的特點和優勢,形成自己獨到的專業特色。
根據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專業目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由原來的十多個本科專業合并而成,可見該專業的涉及面相當寬廣。其業務培養要求中指出,本專業是一個電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較寬口徑的專業,學生主要學習信號的獲取與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受到電子與信息工程實踐的基本訓練,具備設計、開發、應用和集成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在這樣一個基本培養要求的基礎上,各個高等學校如何根據自己的特色與優勢,揚長避短,制訂針對性更強、更切合實際地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十分必要。我們在進行多次調研和討論的基礎上,確定了我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和重點,力求突出特色,在競爭激烈的高等教育領域站有一席之地。
1人才培養的基本定位
不同層次的高等學校應有不同的培養目標,培養模式也應多樣化。安徽建筑 工業 學院屬于一般本科地方院校,根據我院戰略 發展 綱要及人才培養規劃,確立“立足安徽、面向全國、依托建筑業、服務城鎮化”的辦學定位。wWW.133229.Com在學院辦學定位前提下,我們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培養定位是:具有較寬理論基礎、較強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能夠綜合應用所學專業知識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目的是:通過加強本 科學 生培養方案與工程實際的結合,注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強化實踐環節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提供更多的機會,鼓勵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實驗室成為學生動手能力訓練和技術創新的主要基地。
2就業目標
比較重點院校,我院學生的入學成績顯然較低,尤其高等學校擴招以后,進入我院學習的生源質量進一步降低,如何適應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培養符合社會需求、具有實際動手能力和一定創新能力的應用型技術人才,是我們面臨的、急需解決的重大課題。
經過對我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情況的分析發現,我院畢業生的就業主要集中在全國大大小小的i t公司、弱電公司、設計院等部門,大多數學生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系統運行與維護、技術支持等工作,因此就業單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較高。針對這樣的就業目標,我們對本科專業的培養計劃和教學大綱做出進一步調整,基本要點是:強化電子電路的設計能力;增設選修課程,拓寬知識面;依托我校與建筑相關的專業,設置智能建筑專業方向;開設其它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特別強調電子綜合設計能力的培養。同時,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課外科技實踐活動,參加各種科技比賽。從而擴大了我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面。
3專業特色建設
處在建筑類一般本科院校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特色建設,不僅要注重符合社會需求、具有實際動手能力和一定創新能力的工程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培養,還應注重結合建筑類院校的特點和優勢,形成自己獨到的專業特色。
3.1智能樓宇控制專業方向的設立
建筑院校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如何體現它的專業特色,我們認為應緊緊依靠建筑院校的特點和優勢,設立與建筑相關的專業方向。1998年我們在98級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設立智能樓宇控制專業方向,如表1所示,經過幾年的建設,已基本成熟。智能樓宇控制(既樓宇自動化系統)屬智能建筑范疇。智能建筑是以建筑為平臺,綜合應用 現代 計算 機技術、電子技術, 網絡 通信技術及電氣技術等方面的先進技術,使建筑物成為具有遠程通信功能、辦公自動化功能和建筑物自動化功能的建筑。實現建筑物自動化功能的系統稱作樓宇自動化系統(或稱建筑物自動化系統,簡稱bas)。樓宇自動化系統的含義是將建筑物內的各種機電設備以集中監視、控制和管理為目的,構成的一個綜合系統。智能樓宇控制專業方向適應了現代建筑電氣行業的迫切需要,滿足了建筑電氣行業中從事產品開發、系統集成、工程設計、施工、監理和物業管理人員對相關知識的需求。近幾年,該專業培養的學生供不應求,且大部分學生被分配到建筑行業。
3.2學生能力的培養
培養工程型應用人才的總體特征是“能設計、會操作、懂管理”,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有創新精神。實踐教學是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的關鍵環節。對此,我們除了加大實踐性教學環節,還對實踐性教學環節進行一系列的改革。
(1)建立新的實驗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根據實驗教學基本內容整體優化實驗教學選題,重組實驗教學,增加獨立的綜合實驗課程,構建新的實驗教學體系。整合實驗室和實驗教學設備,最大限度地提高現有教學設備的使用率。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使他們能從實驗中領略各專業學科之間的最本質的聯系和內在 規律 ,更有利于學生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如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增設信息電子技術綜合實驗和智能樓宇控制綜合實驗課程,其中信息電子技術綜合實驗涵蓋:《computer control technology》、《dsp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單片機原理》、《嵌入式系統》等課程的實驗,智能樓宇控制綜合實驗涵蓋:《智能建筑設備》、《安全防范》、《電氣控制與plc》、《電纜電視技術》、《智能建筑及小區總體方案設計》等課程的實驗。同時,由學生參與組建我院“智能建筑實驗室”的建設,目前,“智能建筑實驗室”已正式批準為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重點實驗室。同樣,其它信息類專業根據各自專業特點,增加相應的綜合實驗課程。
(2)因材施教,以“優生導師制”促進創新人才脫穎而出
為加快 電子 信息工程專業的研究和高層次人才培養。挑選優秀學生,創建各種人才創新基地班,并配備具有豐富實踐(工程型)的老師作為他們的導師,指導他們有針對性地學習某些科目,或直接進入老師的科研課題組,接受科研能力的訓練,接受創新意識的熏陶,進行特色培養,以充分發揮高校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 科學 研究等方面的優勢,同時積極開展理論研究與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最終將基地建設成為集教學、研發功能于一體的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在信息類人才培養領域起到示范、輻射作用。由于采取因材施教,近年來,我們取得如下成果:培養的學生,分別獲得“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竟賽二等獎一項”、“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竟賽安徽區二等獎一項”、“西蒙杯征文競賽(智能建筑)二等獎一項”、“
(3)開設綜合課程設計,體現職業培訓技能
我國 經濟 社會的快速 發展 既需要科學家,也需要工程師,但大量需要的是工程師。為提高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在原有的畢業設計的基礎上,開設部分綜合課程設計。如電子信息專業開設信息電子綜合課程設計和智能建筑綜合課程設計等。綜合課程設計覆蓋工程訓練的各個環節:需求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現,系統調試,系統測試與性能評估;既培養工程能力,又積累工程經驗。職業化素養訓練應訓練學生工作的規范性,綜合課程設計引入一定的 工業 界規范與標準來進行學生職業化素養訓練,同時,包含一定數量的符合工業界需求的輔助工程工具的使用訓練。
4結語
我們還在 計算 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等專業開設與建筑相關和能力培養方面的課程。信息類專業開設與建筑相關的專業方向,是我院在教學方法和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所進行的一次探索和創新,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充分發揮了高校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優勢,同時積極開展理論研究與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最終為社會培養出綜合素質高,適應能力強的有用人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體現建筑內涵,是建筑類高校的優勢和特色,是其它類型的高校無法比擬的,是電子信息與建筑兩大學科相互滲透的具體實現。它所培養人才,將會占領它所獨有人才市場。
參考 文獻
[1]陳怡. 教育 本質和通識教育.全國高等學校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協作委員年會 論文 集.2005.
篇3
Abstract: The training model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ory, but ignore practice, and this doesn't meet with the industry employment needs. Therefore, the reform i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is aiming at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and regressing to engineering practice. From the realities in NEUQ, some questions about practical teaching in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are analyzed, and relativ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the CDIO framework is proposed.
關鍵詞:工程教育;CDIO模式;實踐教學體;電子信息工程
Key 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CDIO framework;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36-0250-02
0 引言
世界范圍的工程教育經過從“務實”到“務虛”階段,已經跨進新一輪“求實學”、 “重實際”、 “干實事”的階段,正在推動工程教育的范式由“技術型”、 “科學型”向以創新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工程型”轉變,因此,當前工程教育轉型的標志為“回歸工程實踐”。美國歐林工學院是工程教育改革一個典范。它成立于1997年,是一所新興的工科院校,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把基于項目的體驗式教學貫穿大學四年,重塑并實現了跨學科、重設計為特色,工程知識、技能和人品素質相結合的工程教育理想[1-3]。
針對我國工科專業“重理論,輕實踐”培養方式,以及與產業界用人需求嚴重脫節的客觀情況,2011年1月我國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提出了面向工業界、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即卓越工程師計劃。東北大學作為第二批高校加入我國卓越工程師計劃。
1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電子信息工程實踐教學體系現狀剖析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電子與信息方面的寬口徑專業,是信息理論、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交叉學科,培養能夠掌握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計算機技術和通信網絡技術相互交叉融合的研究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4]。電子信息工程理論教育占主導地位,可以依次分為通識教育、專業基礎教育以及專業教育三部分,而實踐教育處于從屬地位,由實驗課、課程設計、生產實習以及畢業設計等構成,這也是工科教育中“重理論,輕實踐”本質所在。因此工程教育的重點是以創新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加強實踐教育,構建多層次協同的工程實踐體系。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實踐教育是以教學實踐平臺為載體,教學實踐平臺有課內實踐平臺、課外實踐平臺兩種類型。課內實踐平臺一般有實驗課程、課程設計、校內實訓、校外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課外實踐平臺一般有學校、院系或專業興趣小組活動及創新實踐社團活動、各類競賽、課外科研開發項目與學術研究活動等多種形式,如表1所示。
我院針對課外實踐平臺建立學生創新與電子實習實驗室,以此創新實驗室為基礎,鼓勵學生參與科技創新項目,如全國大學生科技競賽、學校資助科創項目以及自選項目等,學生在校期間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獎項,申請專利多項,多篇,這是實踐教學的亮點,但也存在不足,如實驗課多為驗證性的,學生缺乏興趣;課程設計時間短,學生無法按時完成,即使完成也是拷貝往屆設計方案,由于缺乏必要的設計環節,出了問題也不知道是何原因。畢業設計目標不明確,參與的積極性比較低。科技創新項目雖然很好,但是惠及的學生較少。
2 基于CDIO模式的電子信息工程實踐教學體系優化策略
2.1 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來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5-7]。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它以產品研發到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目標是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CDIO培養大綱將工程畢業生的能力分為工程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四個層面,并以綜合培養方式使學生在這四個層面達到預定目標。
2.2 電子信息工程實踐教學體系優化策略
根據CDIO工程教育規律,針對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工程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應對建議:
①針對學生反映實驗課多為驗證性的,對此缺乏學習興趣的問題,學院其實已經要求院屬實驗室提供一些開放性、體驗性實驗題目,但是學生并不了解,建議學院在網上或者通過別的途徑告知學生,并告訴學生申請的流程,使學生能夠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開放性實驗。
②由于課程設計時間短,許多學生無法按時完成,即使完成也是拷貝往屆設計方案,當電路出現問題不會分析。而根據CDIO教育規律,課程設計由于缺乏必要的構思、設計環節,其工程訓練的效果就不能達到預期目標,因此建議適當延長課程設計時間,或者提前要求學生對課程設計的題目進行構思與設計。
③針對科技創新項目惠及面過窄的情況,學院其實已經要求專業老師在畢業設計同時提供兩個科創題目,但是仍然不能滿足要求。因此建議學生積極主動和專業老師聯系,申請加入老師研究團隊,不要總是等學院安排。
④針對畢業生大量參與東軟培訓的情況,反映許多畢業生希望接受必要的工程訓練,建議學院在院屬實驗室的基礎上,籌建工程實訓實驗室,如可以將單片機、DSP、FPGA等實驗室合并建成嵌入式實訓實驗室,將物聯網實驗室建成物聯網工程實訓實驗室。而在校外可以海灣公司、康泰公司共建校外實訓基地,為畢業生提供大量的實訓機會。
⑤畢業設計是工程教育的最后環節,集中反映了CDIO工程培養模式思路:學生首先根據自己興趣選擇畢業設計題目填寫選題表;其次根據課題任務要求,收集資料,給出可行的解決方案,填寫開題報告;接著,完成系統硬件設計,軟件編寫,PCB的制作以及焊接等,撰寫論文初稿;最后,進行軟硬件系統的聯調,根據聯調中出現的問題,完善系統方案,形成論文終稿。
3 結論
本文分析了國內外工程教育現狀與趨勢,結合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實際情況,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剖析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優勢與不足,并針對驗證性實驗過多,課程設計過短以及畢業設計積極性比較低等問題,按照CDIO工程教育規律,逐一地給出相關應對措施,以期完善電子信息工程實踐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吳婧姍,鄒曉東.回歸工程實踐:歐林工學院改革模式初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40-45,70.
[2]王孫禺,曾開富.針對理工教育模式的一場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18-26.
[3]李曼麗.獨辟蹊徑的卓越工程師培養之道[J].大學教育科學,2010(2):91-96.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2012)[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雷環,湯威頤,EdwardF.Crawley.培養創新型、多層次、專業化的工程科技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29-35.
篇4
關鍵詞:學科;電子信息工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作者簡介:林樂平(1980-),女,廣西桂平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學院,講師;歐陽寧(1972-),男,湖南寧遠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學院副院長,教授。(廣西 桂林 541004)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區“電子信息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電子信息工程特色專業與課程一體化”建設項目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34-0022-02
信息技術是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信息化也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是推動經濟社會變革的重要力量。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促進了現代科學技術與產業結構的調整。我國對電子信息行業高水平人才的需求極為旺盛,從而構筑了社會對電子信息工程創新人才培養的巨大需求。目前我國工程教育規模位居世界第一,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總量達到1400多萬人。在規模迅猛發展的同時,如何探索一條適應可持續發展的高素質工程創新人才培養之路,為國家培養一批工程領域的領軍人物、一大批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卓越工程師,真正夯實我國的核心競爭力、提升我國工程人才的國際競爭力,已成為國家中長期發展的大事要事。
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均是高校的基本建設內容。雖然,二者存在著建設目標與側重點不同、內涵要素不同、建設成果的標準不同等諸多差異,但是二者之間也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學科是專業發展的基礎,專業是學科承擔人才培養的基地。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圍繞國家和廣西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發揮學科優勢,拓展人才培養新領域,建設成為學科建設、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基地,為電子信息戰略性新興產業、國民經濟建設提供更多的科技人才和有力的技術支撐。
一、“三過程一環境”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工程創新人才要求綜合素質高、能力強、知識結構合理、全面發展。“三過程一環境”的工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如圖1所示。
其中,“三過程”是指理論知識傳授學習過程、實踐能力訓練培養過程和工程素質拓展提升過程。按照“理論知識傳授學習實踐能力訓練培養工程素質拓展提升”的三個過程,按階段、按層次逐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工程素質和創新精神,使之成為基礎知識厚、工程能力強的人才。在理論傳授學習過程中,主要依靠理論課程課堂講授為主的上課形式,著重傳授給學生最基本的知識,打牢基礎;在實踐能力訓練培養過程中,主要依靠與理論課程配套的實驗課、課程設計等完成,訓練和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在工程素質拓展提升階段主要通過校內工程實訓、課外制作、導師科研項目訓練及校外企業實習實踐來實施,逐步拓展和提升學生的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
“一環境”是指學科促進教學的支撐環境,它主要圍繞“三個過程”服務,以專業建設、課程體系、教學團隊為基礎,以課內課外、校內校外教學培養為方法,以課程實驗實訓、課外制作訓練、科研項目訓練和企業實習實踐為手段,共同為工程創新人才培養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在此“三過程一環境”的工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中,環境的建設是人才培養成敗的關鍵。本文就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通信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中“學科促進教學支撐環境”的建設作一些探討。
二、學科促進教學支撐環境建設工作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學院針對電子信息工程創新人才培養目標,在專業建設、課程體系建設、教學團隊建設、科研項目和平臺提升學生創新能力、校內校外創新人才培養實踐基地建設等幾個方面開展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較好成果。
1.立足學科優勢,促進專業建設
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均是高校的基本建設內容。雖然二者存在著建設目標與側重點不同、內涵要素不同、建設成果的標準不同等諸多差異。但是二者之間也存在著密切的聯系。要堅持將專業建設融入學科發展,將學科優勢轉化為專業優勢,為創新人才培養構建優秀的平臺與基地。
電子信息工程依托于信號與信息處理學科。該學科在隱藏目標的自適應探測技術研究、子空間自適應估計理論與跟蹤技術、多維數據自適應處理技術、北斗衛星導航、藍綠激光對潛通信和智能視頻監控等方面特色鮮明,承擔大量國家、國防和省部級重大項目,具有很好的學科優勢。同時,瞄準《“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高端設備制造”中衛星產業發展和海洋工程裝備等新產業,適時推出了“導航及應用技術”和“海洋電子信息工程”兩個專業新方向。并且,梳理細化原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培養方案,分解出“信息處理技術”、“應用電子技術”和“嵌入式應用技術”三個專業方向,形成了五個目標明確的專業方向,使得電子信息工程既做到寬口徑又有很鮮明的特色。
2.圍繞學科特色,改革課程體系
課程是教學內容的載體,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利用學科建設成果,提煉出新課程或課程新內容,落實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以滿足行業對工程人才質量的要求。
在導航及應用技術專業方向上新增了“多系統融合技術”、“慣性導航原理及應用”、“航天器軌道動力學”和“天線與電波傳播”專業課程。在海洋電子信息工程方向上新增了“水聲技術”、“海洋探測與數據處理”、“海洋通信”、“水下激光成像”、“海洋遙感技術”、“海洋技術概論”、“聲學測量”和“藍綠激光和紫外光在海洋通信中的應用”等專業課程。在其他三個方向上整合了原來的課程,結合電子技術發展前沿,增加了“傳感器技術及應用”、信號與系統及處理”、“電子測量與智能儀器”等專業課程。
課程體系改革以課程群建設為抓手,形成了專業特色鮮明的三個核心課程群:
(1)以數字信號處理為核心,構建了信號處理課程群。該課程群中的基礎課程側重于研究信號與信息的獲取、基本分析方法等,為應用課程打下基礎。應用課程側重于信號與信息的處理技術手段和應用,包括圖像、聲音、視頻。該課程群分層次教育,通過開設“信號與系統及處理”、“多系統融合技術”,讓學生掌握現代信號處理的新應用。
(2)以“通信原理”為核心,構建了導航及應用課程群。“通信原理”課程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主要專業基礎必修課。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導航及應用課程群能讓學生掌握導航的原理和基礎、測量捕獲和定位的方法、技術及其在軍事、交通運輸等行業中的應用。
(3)以“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為核心,構建嵌入式應用課程群。“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主要專業基礎必修課,是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核心課程。由“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單片機原理及應用”、“ARM原理及應用”、“DSP原理及應用”和“FPGA技術及應用”等構成的嵌入式課程群為信號與信息處理、導航及應用技術、海洋信息工程提供了堅實的硬件平臺,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重要課程群之一。
同時,將學科科研成果引入教材。教材是聯系學生(學)和教師(教)的橋梁。將學科最新動態和成果引入教材,使科研成果發揮了廣泛的影響作用。與上海豐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過程中,開發研制LPC系列嵌入式系統平臺,利用這些項目成果編寫了《ARM嵌入式系統——基于LPC2400和IAR開發環境》和《基于LPC3250的嵌入式Linux系統開發》兩部教材,并應用于課程教學。
3.依托科研團隊,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科學研究團隊是青年教師成長的沃土。良好的科學研究氛圍激勵和影響著每一位老師不斷在專業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提升上孜孜以求。通過參與科研項目,教師從選題、申報書和開題報告的撰寫、項目的開展和實施、難點的突破、中期報告的撰寫、科學總結的匯報、論文的發表、項目的驗收和結題等各個環節得到了全面的鍛煉,逐漸成為能獨立承擔科學研究項目的負責人和教學骨干。如青年老師王國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UWB信號的隱藏活動目標自適應檢測技術研究”,肖海林老師承擔了廣西重點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認知無線電MIMO廣播信道功率控制與分配算法研究與實現”等。另一方面,將科研積累用于課程教學有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多名老師深受學生的歡迎。
科研團隊與教學團隊初步融合,由學科帶頭人任教學團隊負責人,負責指導和培養本團隊的青年教師。
在寬帶與智能信息處理科研團隊中,團隊帶頭人歐陽繕教授是全國模范教師,在科學研究和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負責指導了9名青年教師。廣西區教學名師黃冰教授指導了5名青年教師。
4.依托科研項目,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工作可以使其掌握科研設計工作的思路及方法步驟,同時通過科研工作了解所學知識的應用領域。教師通過學生參與科研工作的體會,了解學生掌握實踐知識的難點及共性,以便在教學工作中強化這些知識點的教學。[4]豐富的科研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成效明顯。
教師結合自身實際,堅持實踐教學與科學研究、課外科技文化活動“兩結合”的原則,充分發揮重點實驗室、項目課題組在科學研究、技術裝備以及師資隊伍等方面的優勢,通過鼓勵和吸引大學生直接參與科研項目或科研訓練項目、科研課題相結合的設計競賽或畢業設計等多種形式,提升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省部級和區高校重點實驗室、校內研究機構面向優秀本科生開放,成為高年級本科生進行專業實驗、科技創新和畢業設計的重要基地。
廣西區重點自然科學基金“光纖聲傳感器陣列的語音技術研究”項目中吸引了3位2008級本科生負責小信號放大電路、數據采集兩個模塊的制作,幫助該項目順利結題。在“基于智能視頻監控系統”項目中,將項目分解成多個科研實訓模塊,選拔學生進行項目培訓。學生參與研制的“高動態北斗/GPS衛星信號模擬器”獲得了2011年第五屆“挑戰杯”廣西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
5.發揮科研優勢,構建校內校外創新人才培養實踐基地
科研成果促進實驗平臺建設,實現實驗設備升級換代。實驗教學是整個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室的建設直接關系到實驗教學的質量水平。利用上海豐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橫向項目開發研制LPC2410嵌入式實驗平臺和Cortex M3實驗平臺,已在相關實驗課程中使用。
學科優勢吸引企業參與教學,在校內設立校企共建實驗室,在校外成立聯合培養基地。學校加入德州儀器公司(TI)的大學計劃,共建數字信號處理方案實驗室,參與TI公司舉辦DSP大賽(2010年蔡曉東博士指導的作品獲得了三等獎),并與北京錦鴻希電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通信廣播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建立了培養基地。
三、結束語
“三過程一環境”的工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研究成果已在兩個年級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實施,涉及學生達到600余人。以科研資源和平臺為載體,開展分層次的本科生創新實踐能力訓練,探索一條適合本專業的高素質人才培養之路。學生在許多國家級、廣西區的各類重大比賽,例如全國電子設計大賽、“挑戰杯”大賽、大學生英語競賽等競賽中獲得一、二、三等獎14次。先進技術的引入使得學生的應用開發能力得到了全面的訓練。在當前本科畢業生就業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學生就業前景依然看好,畢業生一次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學生就業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沿海及全國各地電信部門、高校、科研機構以及電子信息相關企業,受到了用人單位的普遍好評。
該培養體系的研究成果也在區內、區外部分院校進行推廣,近兩年內共有7所區內外院校到我院調研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建設方案和實施情況。
參考文獻:
[1]朱江,等.加強通信工程特色專業建設 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9,(2):66-68.
[2],等.電子信息工程省級特色專業的建設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09,(12):52-54.
[3]韓寶志.構建工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工程教育改革步伐——訪天津大學校長龔克[J].中國高等教育,2010,(8):12-14.
[4]覃慶國,等.依托學科優勢構建電子信息類創新人才培養體系[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12(5):103-106.
篇5
【論文摘要】介紹嵌入式系統的概念和發展狀況,以及目前國內外嵌入式系統在獨立學院教育的現狀,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結合目前本校開展嵌入式系統教學的教學經驗,總結出適合我國獨立學院開展嵌入式系統課程的教學模式。
1.引言
目前,國內開設有關嵌入式系統課程的獨立學院極少,培養出的基于Linux平臺上的嵌入式軟件開發人員更是鳳毛麟角。所以,注重應用能力培養的獨立院校,特別是有計算機、電子技術等相關專業的工科獨立院校,應該盡早引入嵌入式系統的教育,結合自己專業特點,大力開展嵌入式系統的教學工作。
2.嵌入式系統簡介
嵌入式系統一般指非PC系統,而是指小型、專用的計算機系統。它包括硬件和軟件兩部分。硬件包括處理器/微處理器、存儲器及外設器件和I/O端口、圖形控制器等。軟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統軟件(要求實時和多任務操作)和應用程序編程。有時設計人員把這兩種軟件組合在一起,應用程序控制著系統的運作和行為;操作系統控制著應用程序編程與硬件的交互作用。
3.國內嵌入式系統教學的現狀
國內教育界將嵌入式系統的教學大致分為三類:軟件學院專業嵌入式教學;計算機專業嵌入式教學;電子、自動化等相關專業嵌入式教學,對于嵌入式系統的教學研討從嵌入式課程體系的設置、嵌入式理論教學的開展、嵌入式實驗教學的開展、嵌入式綜合設計與學生工程實訓等幾方面展開。
4.嵌入式系統教學模式的探討
綜觀國內外,長期以來都沒有專門針對嵌入式系統專業的學科設置,從事該領域的研發人員都來自不同專業背景,例如自控、電子工程、通信工程、計算機應用等專業。由于知識結構不能完全滿足嵌入式系統工程的要求,需要經過較長的再培訓才能勝任嵌入式系統工程師的工作。嵌入式系統教育給傳統計算機、電子信息工程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也帶來了歷史的發展機遇。嵌入式系統工程(ESE)是一個全新的專業,需要企業和社會的認知過程,課程體系需要經歷設計、發展、完善的過程。
通過與國內其他高校的專家的探討與學習,結合西部高校普遍存在的資金非常缺乏,實驗條件的局限,以及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的特點,我們積累和總結出關于嵌入式系統教育教學模式的一些想法,列舉如下:
4.1 建立一套適合學校特點的課程體系
嵌入式課程是近幾年來建立的一門新課程,有它自身的特點、規律。嵌入式的課牽扯面很廣,包括研究生的課程、本科生的課程、技能課程的培訓等。由于該課程與實際結合得非常緊密,容易教成短期培訓,而作為一門課程要有自己的規律,不要把這個課程做成嵌入式系統教學的技能培訓,要結合獨立學院的自身培養目標特點制定出相應的教學計劃以及實施方案。例如在我校,針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目前師資力量等都不能滿足直接建立一個嵌入式系統的專業,設想把嵌入式系統設定為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本科主修方向,在低年級時開設相關的專業選修課,讓有意于此方向的學生打好基礎,在本科高年級進一步學習。作為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在教學中一定不能光注重應用,也要將清楚計算機本身的規律在什么地方,為什么發展嵌入式,有什么原理進行探討,從而建立一套適合我們特點的課程體系。
4.2 課程應該分層次
嵌入式系統教學的層面應不同,有研究生、本科生高年級、重點大學、普通大學、獨立學院等的分別,在授課時有所區別。在本學院推行這門課,考慮到針對的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和其他學院的側重點是不同的,但作為電子信息專業中的一個主修方向,在教學中應該突出原理與應用的緊密結合且能體現出理論和實踐并重的特點,在教材的選定上應該包括有關嵌入式處理器、操作系統(linux或ubantu)、開發平臺和應用,重點學習原理及相關應用。
4.3 主動去獲得更多的支持
由于學校在技術、經驗、資金等方面有很多的困難,所以應該主動尋求以獲得更多的幫助,例如主動跟國內外相關公司索取資料、設備,要求一些技術支持等,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全國范圍的各種嵌入式系統教學研討會、及到各知名企業進修,讓教師深入了解技術發展。
4.4 可利用仿真軟件、書籍內容輔助實驗教學
如果讓理論知識能讓學生達到所見即所得是本課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由于資金的缺乏,現成的實驗板很昂貴,應采用仿真和實驗相結合的方法,一部分學生在SkyEye、microwindows仿真環境下做實驗,一部分學生在實驗板上面做實驗,在實驗之后再一起互相討論。
4.5 利用互聯網進行教學交流
由于教師對嵌入式系統課程不熟悉,在教學中要自己一邊學習一邊講課,應該充分利用極其豐富的網絡資源,例如教學課件及背景資料都可以從網站上下載,教師和學生均可通過論壇交流。
4.6 全國高校大學生電子競賽及行業相關競賽
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全國高校大學生電子競賽來深入了解和學習嵌入式系統。雖現在的電子競賽還沒有直接用到嵌入式系統,但是我們必須現在開始在思想上有所改變,主要是使學生多搞創新想法,而不僅僅是產品創新。
5.結語
嵌入式系統工程是一個全新的專業,目前的關鍵是怎樣與現有專業學科融合,以及怎樣進行現有課程體系的改革和調整。我國在嵌入式系統教育方面起步較早的是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的嵌入式系統系,他們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課程體系、專業水平較高的師資隊伍和與國際技術接軌的嵌入式系統工程實踐環境,目前,嵌入式系統系在我院本科生達到480人。獨立學院由于很多因素的制約在教育上也比較落后,但已經積極行動起來,投身到嵌入式系統教育中去,為我國嵌入式系統的發展輸送更多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馬忠梅.嵌入式系統教學模式探討[J].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應用,2008(11):5-37.
篇6
1.1注重基礎,擴寬知識面
21世紀需要的是基礎扎實、知識面寬、綜合能力強、素質全面的人才,而長期以來,大學的教育模式已經形成了單一的專才教育模式,并且由于過分強調實用與專業對口,導致學生所學專業越來越細,越來越專,專業知識越來越窄,學生的知識面窄、就業面窄、工作適應能力差、研發能力不足。因此,新的課程體系應在科學規劃下設置電子信息技術學科的專業基礎課,通過對專業基礎課的課時加大、授課內容的拓寬、廣泛引進最新現代電子信息發展的知識介紹,一改傳統專業基礎課的內涵。例如,在《單片機原理與接口》這門傳統的電子信息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中,如果按照傳統教學方法,一般是將MCS-51類的8位單片機作為重點講解對象,對51類的8位單片機的硬件結構、軟件應用作較為詳細的分析和講解,。應不單單講解MCS-51類的8位單片機的應用技術,還應該引入現在該領域流行的32位單片機的講授,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具有更強的專業口徑和更寬的專業適應能力。
1.2以系統方式進行課程體系建設
電子信息技術是一門系統性較強的專業,在課程設置上,應從系統的角度整體上進行優化和改革,而不是單一性的單學科的改進。在課程設置和內容選取上,應本著學科的統一和技術的系統性出發,將學科中的零散的知識點,加以整合、貫通,匯成本專業的知識體,構建電子信息專業的完整的知識體系。例如,《電路基礎》、《模擬電子線路》、《高頻電子線路》課程,是電子信息技術專業的傳統專業基礎課,從歷屇學生學習情況和反映來看,均表示出具有一定的難度,不好學,學了感覺沒什么用處。在教學中深究其原因,我們發現大多數學生對這三門課程的相互之間的關系以及實際應用,均不堪了解,這就導致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不深刻,知識的應用更加無從談起。對此,在教學中,教師在這三門課的教學中,應將相互的聯系進行深入講解,在三門課授課中,一旦有相互的知識運用的地方,教師應將相關課程的知識進行復習與聯系,讓學生對這三門課程的相互聯系和知識的運用,有一個充分的掌握。這樣才能使課程之間相互交融,使學生所學知識不單單是一個個知識點,而應該將所學專業知識融會貫通,形成一個完整的專業知識體系。在各科教學中,都應該加入課程之間的相互聯系與關連的教學內容,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知識上形成系統性和關連性,讓一個個分散的知識點匯接成知識線,從而形成專業方面的知識面,從整體上把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專業知識。使以前相對分散獨立的單科課程,形成銜接緊密、相互關連、環環相扣的課程群,按照課程群的教學模式來實施教學,培養學生系統的專業知識體系。
1.3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突出應用特色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它既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還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針對現代社會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本專業的實踐能力的培養顯得更加重要。在本專業實踐教學中,學加強以下三方面的能力培養:1.3.1專業儀器儀表使用能力的培養這是電子信息專業的專業特色所決定的,正確使用本專業的儀器儀表是本專業的基本技能,也是學生技能的基礎,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實驗課的教學中,從基礎抓起,有必要在實驗教學以前專門進行實驗相關的儀器儀表的使用的講授,打牢學生的專業基本技能。1.3.2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方面的能力培養根據系統性構建課程群的思路,專業技能方面的能力培養也應該從整體上把握,形成相互銜接、相互關連的能力培養。例如,可根據專業特點構建硬件電路、軟件語言和測試等方面的專業技能,硬件電路技能可由模擬電子線路、數字電路、高頻電子線路等課程的實驗課程組成,可將以上三門課程的實驗打破課程與課程的界線,選擇一些有針對性的綜合電路進行測試、分析,使學生不僅掌握本課程的一些基本專業技能,通過綜合性的實驗讓學生將單科的實踐能力匯接成一定的硬件電路測試、分析能力。1.3.3專業設計能力的培養專業設計能力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員進行電路設計、研發、測試所具備的必要的實踐能力,它要求從業人員應該具有一定的專業實踐經驗和一定的研發、設計知識。對于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的高職高專學生來講,要想在學校里具備較強的專業設計能力,從學生的基礎和專業學習的時間和要求上,畢竟不太現實。不過可以通過畢業實習和畢業作品設計方面來對高職高專學生進行設計能力的培養。一是在畢業作品設計的選題方面,指導教師應根據本專業的新技術、新器件方面的發展,選擇一些具有前沿知識性的課題,讓學生進行一定的深入學習與研究,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興趣。二是在畢業作品的實際制作上,應將學生力所能及的知識運用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慧,力求作品在性能、技術方面的作出創新,突出展示作品在設計上的閃光點。三是在畢業論文寫作上,應突出綜合性和前沿性,論文應具有一定的知識高度和深度,尤其在一些前沿性的知識的論述方面,從資料查閱、信息搜集、前沿知識的再學習等方面,應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一定的自主設計和自主研發能力。通過以上畢業設計階段的三個方面的培養,學生在專業設計能力方面應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為其進入社會,打下專業基礎。
2綜合能力的培養
篇7
本課題旨在使電子設計類課程的教學與畢業設計相結合,貫穿于本科二年級到四年級,即從二年級開始開設的設計類課程到大四的畢業設計,有效地提升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專業水平。
一 電子設計類課程的教學模式
以單片機課程的教學為例。
1 在實例中傳授理論知識
打破傳統上以“講概念說原理”為主的教學模式,消除電子設計類課程的神秘感及學生的懼怕心理,提高和改進學習效果,使此類課程被更多學生所接受[2]。設計幾個較基礎的實例,將理論知識融合其中,使學生對課程有著最直接的深刻認識,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例如:在講授單片機的I/O口資源時,直接給學生演示鍵盤控制LED的效果,這樣有利于強化學生對I/O口作用的理解,同時也熟知某引腳具備輸入或輸出功能時的應用。
2 課程實踐項目的設計
“會考試,不會做”是目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以實際項目的開發過程和方法為主線,采用“項目驅動、案例導向”模式進行啟發式教學,將“邊做邊學、以做促學”的教學思想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這樣,學生不僅加深了對原來只停留在書本上的專業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而且每個學生或項目團隊都能完成一個完整的、甚至有創造性的作品。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顯著提高課程教學效果[3-4]。
本課題通過建立“三層次實踐項目”(基本型項目、提高型項目、研究創新型項目)教學模式和與該模式配套的實踐教學管理體系[5],在每個實踐項目中,提出了“基本”與“擴展”內容的不同要求,保證了實踐教學的系統性和實踐環節的完整性,形成了“基礎―提高―創新”的研究型實踐教學新體系,從而兼顧了不同層次的學生[6],使所有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選擇適合自己的實驗項目,從根本上解決了“單片機只是為少數學生開設的課程”這一問題。單片機實踐項目的設計如表1所示。
3 課程考核方式
以項目考核代替筆試。以表1中的實踐項目完成情況及期末作品(期末作品完全由學生自由選擇,可以參考“研究創新型”項目)進行綜合評價。為了防止學生拿他人成果作為作品,按畢業設計的要求來驗收作品項目――提交完整的設計報告、設計源代碼、分組進行答辯,其中設計報告需包括目錄、設計題目、設計任務、設計思路(原理組成框圖、資源分配)、硬件電原理圖和連接圖、程序流程圖、設計心得和參考資料;設計源代碼要有較為詳細的注釋。這樣的做法將是學生對畢業設計過程的一次預練,也有利于督促學生在項目上多花時間和精力,真正掌握單片機的知識及其設計方法。
4 項目在課程結束后的延續
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在課程結束后都會存在項目(特別是提高型項目和研究創新型項目)的部分功能未完成或想進一步完善的情況。這時如果繼續給學生提供實驗室平臺和相關資源,將會使學生更進一步。可以按本科畢業設計的難易程度對項目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功能的添加,修改成畢業設計題目,有助于學生學習的延續,也為畢業設計提前做了準備。
二 基于提升畢業設計質量的應用實踐
學生在做畢業設計中存在兩大問題:一是從畢業設計題目下達到畢業答辯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部分學生考研或找工作占用了大四的絕大部分時間,真正進行畢業設計的時間不夠;二是學生對所選題目不了解或不感興趣使得很難進入設計工作狀態。這兩方面因素最終導致畢業設計質量不高,部分學生到了答辯時還不清楚自己的設計方向,甚至為了應付完成任務,少數人去抄襲或購買畢業設計作品或論文。
為了提升畢業設計的質量,很多人提出了各種辦法和建議,如:適當延長畢業設計的時間,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來深入研究一個課題[7]。增設命題介紹環節,提供選題依據,允許自選題目;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畢業設計教學質量[8]。增強指導教師責任心,嚴格畢業答辯[9]。不可否認,這些方法都能從一定程度上提升畢業設計的質量,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們認為,畢業設計質量能否提升,真正的決定性因素在于學生,而不在于教師或管理手段。必須讓學生先對題目有深入了解,根據自身的專業水平選題,進而產生興趣,才有可能真正投入到設計工作中[10]。
將設計類課程的項目開發延續到畢業設計中(在原有項目的基礎上進行擴展,作為畢業設計的提前準備),學生有了更充裕的時間和更明確的設計任務,可以和指導教師協商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畢業設計課題,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提高畢業設計質量。
實踐表明,平時在課堂上按教師的指導完成課程任務的學生對單片機系統設計有較為深入的認知。以課堂上完成的項目為基礎,提前進入畢業設計環節,普遍使畢業設計的完成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由學生自由組隊進行實踐項目開發,培養團隊合作能力;鼓勵學生自選題目,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想象力和創造力。文中的教學過程主要以單片機為例,項目的設計稍加修改可以推及到嵌入式系統、電子系統設計等課程,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何宗鍵.從一門課程到一個專業――同濟大學移動與嵌入式課程經驗談[J].計算機教育,2008(17):48-50.
[2]紀昕成. 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創新教育策略探討[J]. 信息系統工程, 2014 (4):158-158.
[3]趙國安,郁斌.以學生團隊學習和課題開發模式改革嵌入式課程[J].現代教育技術, 2009(19): 136-138.
[4]李莉,路而紅.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08(z1):59-60.
[5]劉鑫,陳麗霞,王虹.電子類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08(8): 86-87.
[6]朱金秀,朱昌平,范新南,等.“以學生為本”建設電子信息技術實驗教學示范中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0912):
93-94,97 .
[7]陸靜. 提高高校畢業設計質量途徑的探索[J]. 大學教育, 2014(2): 37-38.
[8]楊帆.本科畢業設計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0(7):74-77.
篇8
【關鍵詞】中高職銜接 二三分段 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2C-0111-03
職業教育是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使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相互銜接溝通,是當前世界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趨勢。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的實施意見》(桂政發[2014]43號)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縣級中等職業學校綜合改革計劃的通知》(桂政發[2014]64號)文件精神,為了創新辦學體制機制,搭建中高職教育相互銜接的“立交橋”,提升縣級職業技術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為我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更多動手能力強、技藝精湛操作嫻熟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廣西職業技術學院與蒙山縣職業技術學校在2015年2月份簽訂協議,開展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二三分段”中高職銜接合作辦學模式。協議規定雙方共同制定和實施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方案,雙方共同開展校企合作、課程改革、師資培訓、實訓基地建設以及招生就業等方面的工作。下面以廣西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為例,介紹中高職銜接“二三分段”一體化人才培養的思路和方法。
一、“二三分段”中高職銜接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目標的銜接
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在培養目標上是有差異的。中職教育目標是培養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需要的初、中級人才;而高職教育培養的是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的高級實用型、應用型人才。目前的中職教育仍然是以基礎教育為主,而高職教育是在高中教育基礎上進行的專業教育,注重培養學生把科學技術轉換為產品的能力。經過市場調研,并且根據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和蒙山縣職業技術學校情況,我們確定了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二三分段”中高職銜接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的目標為:中職階段(前兩年)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掌握電子電路基本原理,具有電子產品的裝配、調試、維修和銷售等技能,能熟練使用電路基本測試儀器的技能型人才;高職階段(后三年)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掌握信息網絡的網絡結構和電路的基本知識,具有電路設計和調試能力,具有通信網施工、監理及通信網維護、優化網絡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目標既要保證沒有意愿升到高職繼續教育的學生具備就業的能力,也要保證有意愿升入到高職繼續進修的學生掌握必須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和比較熟練的職業技能,具備繼續學習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二三分段”中高職銜接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的銜接
要實施中高職教育的相互銜接,如果沒有一體化的課程體系,必將會嚴重影響中高職教育的有效銜接,難以保證各層次的職業教育質量。因此,由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和蒙山縣職業技術學校組成的團隊進行市場調研,走訪行業專家,根據企業相關典型工作崗位的調研材料,進行典型工作任務的分析,轉換為相對應的學習領域,多次召開研討會,制定中高職層次相應的職業能力標準,設置課程,選擇課程內容和制定課程標準,進而制定出了一套能指導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二三分段”中高職銜接一體化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
圖1 “二三分段”中高職銜接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設置
在課程體系設置上,團隊老師充分把握中、高職教育不同層次對人才培養方案的不同階段的要求,注意理論深度的前后遞進和有效銜接,擴展專業知識內容的同時又要保證避免交叉重疊。把中職電信類專業的課程和高職電信類專業的課程內容進行充分整合,從而形成了中、高職銜接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的課程設置體系。我們把體系中的課程分為:專業基礎及素質拓展、專業核心能力培養、專業拓展能力培養以及綜合能力培養四個模塊,如圖1所示。把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中開設的課程分為中職開設課程、中職高職銜接課程和高職開設課程3類,如表1所示。
表1 “二三分段”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課程結構表
基本素質課 德育課 防艾、愛國、環境教育(2)、學生心理健康教育(2)、禮儀規范課程(1)、法律常識(2)、演講與口才(1)、職業健康與道德(2)、職業生涯規劃(2)、就業與創業指導(2)、軍事訓練及入學教育(2)、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3)、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安全教育(2)
文化課 語文(1)、數學(2)、英語(2)、計算機應用基礎(2)
專業學習領域課程 專業必修課程 實用電子技術工藝(1)、電子線路(1)、電子技能實訓(2)、電工作業(2)、電類專業應用數學(3)、電子電路測量技術(3)、電路分析基礎(2)、專業綜合輔導課(3)、數字電子技術(3)、模擬電子技術(3)、電子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2)、電子電路綜合技能(3)、C語言程序設計(3)、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3)、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3)、物聯網應用技術(3)
綜合實訓項目 專業綜合設計(2)、暑期專業頂崗實踐(2)、畢業頂崗實習(2)、職業資格培訓及考試(2)
頂崗實習 頂崗實習(含畢業教育)(3)
畢業設計(論文) 畢業設計(論文)(3)
專業拓展領域課程 電子領域方向 辦公設備(1)、動畫設計(1)、家用電器(1)、電工技能實訓(2)高頻電子技術(3)、VB程序設計(3)、單片機綜合項目開發與實訓(3)
通信領域方向 計算機組網與維護(2)、辦公鞏固與網絡(1)、高頻電子技術(3)、通信電源技術(3)、數字通信技術(3)、計算機網絡技術(3)、光通信技術(3)、三網融合技術(3)、通信基站維護與管理(3)、通信工程制圖(3)、通信工程設計與概預算(3)、網絡規劃與優化(3)、LTE組網與維護(3)
其他類教育活動 技能比賽 國家級(2)、省部級(2)、院級技能比賽(2)等
備注:括號內阿拉伯數字1為中職開設課程,2為中職高職銜接課程,3為高職開設課程
三、“二三分段”中高職銜接一體化人才培養職業資格證的銜接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二三分段”中高職銜接一體化人才培養實行雙(多)證書教育,將實踐性教學安排與職業資格證書考核有機結合,鼓勵學生在取得中、高職畢業證書的同時,取得與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鼓勵學生經培訓并通過社會化考核取得與提升職業能力相關的其他技術等級證書。
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規定畢業生必須在中職畢業或者高職畢業時取得計算機操作員、電工操作證、通信設備維護中級證、單片機設計員中級證、AutoCAD操作中級證、通信工程監理工程師、華為工程師認證的一種。中職階段考取相關中級職業資格證書(如計算機操作員、電工上崗證),在高職階段考取高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如計算機輔助設計中級證、通信工程監理師等),并鼓勵多考取不同的職業資格證書。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二三分段”一體化人才培養學生可以考取的職業資格證如表2所示。
表2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二三分段”培養
可選考的職業資格證書一覽表
序號 職業資格(職業技能)證書名稱 頒證單位
1 計算機操作員 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
2 電工操作證 南寧市安監局
3 通信設備維護初、中級證 南寧市職業技能鑒定中心
4 程序設計員初、中級證 南寧市職業技能鑒定中心
5 AutoCAD制圖員(1-4級) 南寧市職業技能鑒定中心
6 通信工程監理工程師 工信部
7 華為工程師認證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四、“二三分段”中高職銜接一體化人才培養學生管理的銜接
“二三分段”中高職銜接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需要從中職教育階段就開始實施。大部分剛剛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在初中以前的基礎教育中學習能力都比較薄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往往都比較難以管理。為了在學生管理方面做到無縫對接,我們成立“二三分段”中高職銜接一體化人才培養的學生管理團隊(以下簡稱團隊老師)。團隊老師由廣西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的老師和蒙山縣職業技術學校電子專業的老師組成,主要成員由專任教師、班主任以及學生輔導員組成。團隊老師主要任務除了共同制定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之外,仍需承擔共同管理學生的任務。具體管理措施為:
(一)團隊老師共同做好中職新生入學教育。中職新生入學教育由團隊老師共同完成,充分讓學生理解“二三分段”中高職銜接的一體化人才培養的目的和意義,認識個人要進行中高職銜接培養的必須性。從今年的實施情況開看,中職學生的入學教育我們做得比較好,大部分學生表示會在兩年之后選擇升入高職繼續進修。
(二)團隊老師組織學生參觀高職院校校區。在2015級中職新生入學之際,團隊老師已經組織學生到廣西職業技術學院進行了參觀,主要是校園環境、教學環境和校內實訓環境的參觀。大部分學生對廣西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學環境和生活環境表示認可。
(三)團隊老師每年組織學生進行技能比賽。團隊老師計劃每年在中職舉行技能比賽。比賽期間,評委由團隊老師以及企業代表組成。在高職技能比賽期間,團隊老師組織中職的學生進行觀摩,以樹立對自己專業的興趣。
(四)團隊老師每年召開一次表彰大會。在一年一度的學生表彰大會上,組織廣西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優秀學生和優秀畢業生到中職學校進行成功典型案例教育,與中職學生分享學習經驗及工作經驗,幫助中職學生制定職業規劃,明確學習目標。
五、“二三分段”中高職銜接一體化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建設的銜接
(一)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由于中高職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同,所以中高職的實訓基地建設應該根據中高職培養目標和作用出發,建設不同層次的實訓室。我們主張蒙山縣職業技術學校建設的實訓基地應該是具有實用性、基礎性、操作性和技能性的,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建設的實訓基地建設要體現高技能性、應用性以及管理性。校內實訓基地分為中職校內實訓基地、中高職共用校內實訓基地以及高職校內實訓基地。其中中高職共用基地設在廣西職業技術學院,主要承擔中職階段和高職階段綜合類實訓項目,中職教學階段需要進行的綜合實訓項目以實訓專周的形式在廣西職業技術學院開設。具體校內實訓室如表3所示。
表3 “ 二三分段”中高職銜接一體化人才培養
校內實訓基地一覽表
層次 實訓室名稱 實訓室作用及主要承擔課程實訓
中職 電路基礎實訓室 開設電子元器件的識讀、選用及檢測,電子產品裝配工藝知識、焊接技術,安裝與連接工藝,整機安裝技術和裝配實例。主要承擔電子技能實訓、實用電子工藝、電子線路等課程教學。
電腦設計實訓室 開設計算機系統結構認識、常用辦公軟件的實訓,主要承擔課程辦公設備、動畫設計等課程教學。
網絡綜合布線實訓室 開設計算機網絡網絡安裝、布線與測試等基礎技能型的實訓項目,主要承擔計算機組網與維護等課程教學。
電子設備維修實訓室 開設常用電子設備的維修與維護工作,主要承擔家用電器課程教學。
高職 電路設計實訓室 主要承擔電路設計以及制作電路板的實訓,只要承擔電子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單片機綜合項目開發與實訓等課程教學。
電氣控制實訓室 承擔常用電工儀表的使用,觸電急救模擬等實訓項目,主要承擔電工作業等課程教學以及電工操作證、電工上崗證等職業證的考試培訓。
計算機網絡實訓室 開設計算機組網、網絡開通和網絡安全維護的實訓項目,主要承擔計算機網絡技術、數據通信技術等課程教學。
移動通信實訓室 主要開設3G系統結構組成、3G無線側的BSC和基站的建設與日常維護項目,主要承擔通信基站維護與管理、無線網絡規劃與優化、通信電源技術、數字通信技術等課程教學。
網絡優化仿真實訓室 開設無線網絡優化軟件的安裝與使用;無線網絡數據采集與測試、通信工程設計與概預算等實訓項目,主要承擔無線網絡規劃與優化、通信工程設計與概預算等課程教學。
物聯網應用技術實訓室 開設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等實訓項目,主要承擔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等課程教學。
中高職共用 專業綜合實訓室 主要承擔中職、高職中專業綜合實訓項目。主要承擔專業綜合設計、電子技能等課程教學。
電子電路綜合技能實訓 主要承擔綜合電路的實訓項目,如基于TTL電路數字鐘的設計與制作 ;數字音量控制電路設計與制作等項目,主要承擔電子技能實訓、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單片機綜合項目開發與實訓等課程教學。
(二)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校外實訓基地主要承擔暑假頂崗實習及畢業頂崗實習。目前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已經有15家以上校外實訓基地。可以按照人才培養方案在第二學年和第四學年以及第五學年進行集中的暑假頂崗實習以及畢業頂崗實習。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和蒙山縣職業技術學校的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二三分段”中高職銜接一體化人才培養已經得到了合作雙方院校的通過。2015年8月已經開始招收第一批學生共102人,3個教學班,按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正在實施培養。合作雙方將會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參考文獻】
[1]李玉珠.中高職發展踏上“和諧號”[J].教學與職業,2011(16)
[2]殷俠,孫麗霞.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中高職協調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4)
[3]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廣東中高職銜接專業教學標準研制:調查與分析[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項目基金】2014年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2015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
篇9
關鍵詞: 電子信息類 創新能力 教學方法改革
隨著電子信息產業的飛速發展,行業的優勢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占有的地位日益突出,社會對電子信息類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1][2],高校作為人才教育基地,對電子信息工程人才的創新能力培養也日益重視。甘肅地處西北,電子信息產業落后,電子信息類大學生培養中存在“一卷定終生”、“學生動腦不動手”、“實際應用能力和崗位實踐創新能力差”、“青年教師工程實踐經驗缺乏、創新意識不強”等突出問題,怎樣在有限的時間里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實踐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3],改革和優化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體系的教學內容、考試考核方法、打造教學團隊成為必然。
1.教學方法改革措施
1.1采用“平臺+模塊+競賽”模式,實現“開放式”教學,強化訓練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1.1.1搭建四個創新實踐平臺。建成電子信息綜合實踐創新平臺,圍繞典型實踐項目,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現場調試和操作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把知識內化為素質,外顯為能力。(1)現代電子設計實踐平臺:針對具體的實際問題,讓學生親身經歷設計電子產品的全過程[4],給學生構建良好的“創造、創新”實踐環境和氛圍。內容涉及EDA軟件QuartusII的深入使用、Verilog HDL、VHDL語言的學習、硬件資源的原理及應用、FPGA器件的深入開發、SOPC技術的應用、NiosII軟核處理器的應用。(2)“機器人”綜合實踐平臺:通過系統模塊配置、模塊設計、軟件編程、制作、調試等環節的實施,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拓展專業綜合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創新、實踐和自主建構知識的能力[5]。(3)“嵌入式”開發平臺:圍繞嵌入式應用開發的處理器、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及開發工具開展創新型高技能人才培養,將學生的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與應用實踐結合起來,形成課堂可視化教學與課后工程實踐相結合的新型培養方案。(4)3G通信綜合實踐平臺:參照通信企業建設實踐環境,依照通信企業的需求,與權威的通信企業合作共建,給學生提供適應企業崗位需求的專業化、系統化的實踐創新平臺,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畢業時所掌握的技術與當前市場需求相一致,提高學生核心競爭力。
1.1.2“以賽促教、以賽促學、賽練結合”,實施“開放式”教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管、以賽促改。以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大學生電子競賽、“挑戰杯”競賽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競賽為切入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手能力、創新意識,打破課程與課堂教學的限制,將各門課程的教學延伸到各級各類技能競賽中[6],從應用角度明確課程教學目標與方向,通過競賽促進教學規范化和強化實踐技能訓練,實現“開放式”課程教學。
成立電子科技協會,鼓勵大多數學生參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放實驗室實習基地,為學生自主實踐提供平臺;以校級、省級和國家級各類競賽為契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不斷激發學生學習和實踐的欲望。形成了大部分學生關注,能力較強學生參加強化培訓,優秀學生沖刺和突破各項大賽的良好局面。
1.2改革考核方式與考試方法,實施實踐創新能力評價。
揚棄“一卷定終身”考核方式,電子信息技術類課程(如單片機、C語言、WEB應用技術等)的考核采用產品實物制作(如交通燈、數字鐘、溫度計、音樂播放器等)及系統開發(學生成績管理系統、企業網站設計等)。采用“全過程遞進式考核”等多種考核方法,“全員參與,全因素分析,全程監控”的“三全式”評價體系,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考核中,學生自主完成了從電路設計、電子元件選型、電路焊接測試到應用程序編寫的全過程;在《C語言程序設計》、《Web應用技術》課程考核中,學生親歷需求分析、數據庫設計、功能模塊劃分、程序編寫、調試和測試的全過程,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激發了學習興趣,解決了理論課內容陳舊,實踐內容少而單一,與新技術發展嚴重脫節的普遍問題,提高了學生實踐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綜合應用技術能力[7][8]。
采用實踐考核“三人行”,每三名學生構成一個小組,按項目分工進行考核,分為項目完成過程考核、答辯和學生互評三個環節,全面考查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知識信息的獲取、運用能力。
1.3以“科研促教研”,“送出去,請進來”,打造實踐創新教學團隊。
青年教師進企業,踏上生產崗位,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真正結合;搭建學術交流平臺,營造學術氛圍,鼓勵教師積極申報并努力完成各級各類科研項目、教改項目,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3.1采用“走出去,請進來”,讓青年教師進企業上崗實習,熟悉生產設備、工藝流程、管理模式等,積累教學所需的職業技能、專業技術和實踐經驗,參與企業合作項目的開發與技術服務,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促合作,搭建科研和學術交流平臺。校企合作,促成企業選派工程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和技術人員來校任教或開展專題講座,有效促進教師“雙師型”素質的形成。
1.3.2創造科研環境,積極支持教師參與科研項目開發,準確把握教學的廣度和深度。
1.3.3鼓勵年輕教師參與學科與技能競賽指導,在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素質。
1.3.4部分課程教學(C語言程序設計、EDA技術及應用等)實行“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在實踐環節中安排有經驗的老師對年輕教師進行“傳、幫、帶”。
通過一系列措施,引導教師“上講臺能講實,進企業能上崗,建課程出精品,編教材有特色,寫論文有觀點,搞科研有成果”。
2.取得豐碩的教學成果
近年來我校在教學與研究、專業建設、招生與就業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畢業生廣受社會各界關注和用人單位歡迎。電子信息類專業畢業生一次就業率穩步提升。學生在國家和省級各類學科競賽和職業技能大賽中屢創佳績。成立了一支專兼結合、結構合理、工學互動組合、“雙師”特色突出的教學團隊,有效保障了人才培養方案的具體實施,同時實現了教學與科研的有效結合。
電子信息類專業是一個工程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專業,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如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值得探討的問題。為培養行業、區域經濟需求的電子信息類應用型人才,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該通過創新人才培養,有效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推動電子信息綜合實踐平臺建設,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解決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移進程中所亟待解決的畢業生就業等問題。
參考文獻:
[1]謝斌,沈慧芳,李民生.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J].科技廣場,2011,(7):254-256.
[2]宋躍,楊雷.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12):11-12,19.
[3]崔麗珍,金華明普通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改革的研究[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2):47-48.
[4]莊龍意,孫玲玲,馬駿.結合EDA工程實踐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J].杭州電子工業學院學報,2002,22,(2):6-8.
[5]趙汝木,劉成福,張中英.元學習教育與終身學習[J].中外教育研究,2009,(6).
[6]夏春華,王金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課程教學方法及內容改革初探[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10,23,(6):58-60.
[7]關雪梅,陳純鍇,楊慶江,王秀琴,康輝.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策略[J].高師理科學刊,2011,31,(4):103-105.
篇10
論文摘 要:電子信息類專業英語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針對專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專業英語的特點,從制定大綱、教材建設、師資培訓和教學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方法。
1.電子信息專業英語課程的性質和作用
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定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將專業英語作為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較高或更高層次的要求中都有明確的要求,在一般要求閱讀理解能力中也要求能借助詞典閱讀本專業的英語教材和題材熟悉的英文報刊文章,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實和有關細節。電子信息類專業英語作為選修課程面向電子信息類專業高年級學生開設,目的是讓學生在現有專業知識結構和公共英語水平的基礎上,了解專業英語特點,熟悉專業英語詞匯和術語,增強英語科技文獻資料的閱讀理解、翻譯和寫作能力,提高運用英語進行學術交流和獲取專業知識的能力,將英語學習與專業知識的獲取和處理有效結合,真正發揮英語語言工具的實際效用,為學生個人發展和素質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1]。
2.電子信息類專業英語的教學現狀
目前專業英語在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普遍開設,但是總體來看效果不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態度不端正;教學方式單調乏味,教學內容不充實;專業英語教師不足;考核方式不科學等因素都直接造成了當前教學的困窘局面。
(1)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專業英語往往在大學的基礎英語之后開設,學生學習英語的勁頭就松懈了下來了,意識不到專業英語對個人今后就業及進一步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影響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發揮。
(2)教學方式單調乏味,教學內容不充實、教材不統一。目前多數高校在此課程教學過程中只是照本宣科,采用“單詞講解、語法分析、課文翻譯”的傳統教學模式,嚴重削弱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了教學水平和質量的提高。教學內容往往僅局限于教材中出現的專業術語和生詞的講解,復雜句的語法分析,課文的翻譯等,缺少相關知識的背景和鏈接,無法成功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現有教材版本很多,雖內容涉及面廣,但課文內容多是一些概念性的、簡介性的英文書刊的文章組合,學科發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專業的核心知識點涉及較少,也很少有以英文形式描述的原理圖、電路圖、電路工作機制和過程等,學生普遍感到學習內容枯燥、單一,專業知識和英語應用結合不夠,能獲取的信息量少,因而學習興趣不高。
(3)專業英語教師不足。很多高校的專業英語教師往往由專業教師擔任,而且往往專業教師的英語能力比較薄弱,在教學中感到力不從心。即使教師有很高的英語水平,由于繁重的教學和科研任務,也無暇深入研究語言教學的特點和方法,無法達到教學要求。
3.電子信息類專業英語的教學探索
(1)制定合理的教學大綱。教學大綱是教學的綱領性文件,使教學活動做到有綱可循,掌握專業英語的特殊現象使專業英語的學習由“應試型”過渡到“實用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閱讀和翻譯能力,并進一步掌握專業英語寫作能力。
(2)改革授課教材、重視教材建設。選取趣味性濃的書籍作為教材,或者從眾多版本的教材中選取部分內容進行講解,學生興趣有了,則專業英語的學習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選取的教材或內容應具有常用單詞的附錄、中文翻譯和英文寫作等等。
(3)加強師資培訓。電子信息類專業英語教學需要教師既要有較高的英語語言基礎,又要有扎實的專業功底,還應具備雄厚的教育教學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而目前具備這些條件的教師少之又少,因此要加大專業英語教師的培養力度,從學校、教學院系層面、教師個人層面形成一支合力,加強電子信息工程教師和外語教師的業務合作,定期開展專題培訓,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各個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尋求有效教學模式和方法。積極引進雙語教學人才,邀請外國專家學者承擔部分教學,通過雙向交流提高師資水平。加強師資梯隊建設,讓英語基礎較好的青年博士、碩士畢業生走上高校講臺。
(4)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改革教學模式。為使學生在有限的學時獲得最大的收益要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如在課堂生詞講授過程中, 要善于把專業詞匯與相關的專業知識聯系起來, 作進一步的引申, 促進學生的記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作為大學英語課程體系中較高或更高層次的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應緊跟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步伐,在建構主義、有效教學等先進教育理論的指導下,積極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采用多媒體和錄像機使專業英語教學圖文并茂,科學構建適合專業英語的教學模式,靈活運用有效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注重學生在知識獲取過程中主體性作用的發揮,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效果[2]。
由此可見,專業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只有在教學中積極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才能出色完成課程教學任務。
(5)改革考核辦法。專業英語的考核應該不同于基礎英語教學的考核,不能單純地從筆試的角度去考核學生對專業知識、英語詞匯、語法的記憶和理解水平,而應著重考核學生綜合應用英語解決相關專業問題的水平。這是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保障。因此,專業英語的考核重點應該放在讀、寫、譯方面,突出其實用性,以此衡量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水平[2]。
4.結論
電子信息類專業英語教學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專業英語教學又有其特點,如何教好這門課程值得深思。在當今社會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大環境下,我們應該重視專業英語教學,深入開展專業英語教學改革,提高專業英語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