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保險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1 13:57: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郵政保險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保險;價格競爭;價格監管
新版《機動車商業保險行業基本條款》已于2007年4月日起正式啟用。以“同質同價”為特征的新版車險行業條款的推出,主要目的是扼制近年來車險市場價格主導的惡性競爭,提升我國財產險行業整體盈利水平。一方面。我國車險費率經歷了從管制到放開再到管制的歷程。另一方面。升息的壓力使得我國壽險費率市場化邁開了步伐面對價格監管環的不斷變化,我國保險企業應該采取怎樣的價格競爭策略才能有利于自身的成長和我保險市場的發展?本文將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
一、我國保險業價格監管環境變遷
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由于我國保險市場經營主體只有一家,國家對其費率管制是通過指導性限制實現的即保險公司可以在其總公司制定的費率基礎上,上下浮動30%;90年代中后期,隨著保險經營主體的增加,競爭(主要體現在費率的競爭上)加劇,費率大戰蔓延開來,個別險種甚至出現全行業虧損的局面。因此,保險監管部門對保險費率的管制進入了嚴格監管的階段。
2003年之前,我國保險產品執行中國保監會全國統一頒布的條款和費率。這一階段,費率由政府確定,明顯高于市場價值,使國內保險公司均有較大的盈利空間,從而有比較大的降價空間。2003年1月1日,車險改革在中國保險市場正式實施,車險成為第一種費率市場化的險種。車險改革后,惡性的價格競爭導致產險市場的平均價格大幅度下降。影響了保險公司的利潤,嚴重削弱其競爭力,甚至威脅到國內財產保險公司的生存和發展。為了制止惡性價格競爭,新版《機動車商業保險行業基本條款》應運而生。車險進入了“新管制時代”即“同質同價”的新階段。
壽險市場方面,隨著保險投資渠道日漸擴寬,保險公司間投資收益水平也逐步拉開差距,監管部門預定利率最高為2.5%的約束,阻礙了投資收益率高的公司在產品定價上降低費率、體現價格優勢。對于利率步人升息周期的強烈預期也成為了壽險費率市場化提速的一個重要催化劑。在市場的呼吁下,2006年1月1日新《生命表》生效,我國壽險產品費率市場化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生命表》放開后,公司可以根據產品的不同、地域的不同、受保人群的不同、公司核保技術的不同以及市場策略的需要,使用不同的生命表。2006年6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在中國保監會的指導下成立了“費率市場化課題組”,對壽險費率市場化問題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壽險費率市場化已是大勢所趨我國保險業價格監管環境的變遷有其獨特我國保險業價格監管環境的變遷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在保險市場的發展進程中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價格監管的變遷實際上代表了我國保險市場對價格競爭這種自然和固有的市場經濟狀態的認知和適應過程。然而。無論何種形式的價格監管,價格競爭作為市場競爭的有效手段之一都是不可避免的。科學合理的價格監管的目的并不是阻止價格競爭,而是限制惡性價格競爭的形成,引導良性價格競爭的開展。
二、在我國保險市場引導良性價格競爭的必要性
價格競爭有兩類:一類是良性的,一類是惡性的。價格競爭的良性和惡性不能簡單的由競爭范圍和程度決定,更重要的是價格競爭策略是否有利于企業健康和可持續的成長。是否能夠增加股東價值。
本文將良性價格競爭定義為:在真實實力支持下的、合理的、有科學依據的,基于成本下降或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的,有利于實現企業長期發展目標的理性的價格競爭行為良性價格競爭對于任何市場都是必要的,它不僅能夠激發企業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還會增加顧客讓渡價值,同時也有利于行業的進步和健康發展。
相反,惡性價格競爭是指不顧企業的長期利益,沒有科學決策支持的,不惜大幅降低利潤甚至虧損,僅為了搶占市場份額的非理性的降價行為。惡性價格競爭會嚴重損害行業發展和市場平衡。尤其是在那些企業數量少、買方信息靈通的市場,同質產品市場和發展不成熟的市場,惡性價格競爭行為一旦出現,這就會迫使其他企業跟進,形成惡性降價,對整個行業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我國保險市場正處于發展的初期,其市場主體數量雖然在不斷增加但仍然有限,保險人和經紀人的存在使得保險市場具有買者消息靈通的特征,再加上我國保險企業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有限使得產品大同小異,因此我國保險市場是一個典型的惡性價格競爭敏感市場。過去的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
價格競爭是市場經濟所固有的,我國保險市場對于惡性價格競爭又具有顯著的敏感性。因此,為了市場的健康發展和企業的自身利益,我國保險企業應該使用良性價格競爭策略理性競爭,避免惡性價格競爭行為挑起的“價格戰”另外,保險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也應該正確認識價格競爭,以政府公共政策來鼓勵和培育良性價格競爭的市場環境和氛圍,而不是絕對的阻止價格競爭。從我國保險業價格監管環境的變遷也可以體會到監管部門在這~方向上的努力因此,我國保險企業應該認識到不論價格監管政策如何變動,價格競爭都客觀存在,而且只有良性價格競爭才有利于企業、消費者和市場。不能認為價格管制就意味著沒有價格競爭,價格放開就可以隨意采取價格策略。只有良性價格競爭策略才是應對環境變化的制勝之道。
三、我國保險企業良性價格競爭策略
1.科學定價。保險企業應該綜合考慮環境因素、人為因素和標的屬性。以精算技術、信息積累、規范管理為支撐實施科學合理的差別定價,靈活制定經驗費率。科學定價不僅可以促進產品銷售,確保企業的盈利,更重要的是區分客戶群吸引低風險投保人,減少道德風險帶來的損失。費率厘定的科學性是保險企業技術先進性的重要體現,我國保險企業應該在精算技術開發和人才培養上加大投入,以科學定價指導價格競爭。
2.創新產品。保險產品易于復制和復制成本低廉的特性使得簡單的產品和服務差異化不能形成保險企業長久的競爭力。因此,我國保險企業應對自身各險種的歷史經營情況進行全面、科學、細致的分析,對保險市場進行系統的研究根據保險市場中的不同需求和投保人的特征進行市場細分綜合開發出具有自身經營優勢和特點的保險產品組合,以適應社會經濟形勢的變化,滿足社會各階層、單位和家庭的不同保險需求,避免產品同質性造成的價格敏感。豐富多樣的新險種不但可以成為保險企業重要的業務增長點,更重要的是使其在市場中始終處于領先地位,把握著價格競爭的主動權。
3.增加服務。現代營銷學認為,顧客將從那些他們認為能夠提供最高顧客讓渡價值的企業購買商品。提高服務實際上是在相同價格下增加顧客讓渡價值。通過隱性降低單位顧客讓渡價值的購買價格來吸引顧客。另外,能夠滿足客戶需求的服務將提高保險產品的效用,有利于形成顧客的偏愛。這是因為不同的顧客類型需要不同的咨詢和業務處理。
因此。保險公司應該在產品中附加優質高效的保前、保中及保后服務。尤其是財產保險企業在承保后應該依靠自身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為投保人提供防災防損技術指導,定時查驗保險標的安全狀況。事實上,發達國家的工業企業購買財產保險產品實際上更看重的是保險企業為其提供的風險管理服務。因為一旦出險,投保企業遭受的損失是不能由保險賠付完全彌補的。在新車險出臺后,一些財產保險企業已經開始考慮在車險產品中增設免費拖車、醫療急救、異地賠償、24小時支付、提供代步車等服務,依靠服務提升價格競爭的趨勢已經初見端倪。
4.降低成本。保險企業的費用一般包括損失賠付、理算費用、營銷費用、管理費用和稅收等。保險企業只有在經營過程中將這些費用降到最低限度,才能為其產品價格保留充足的浮動空間。
保險賠款是保險經營的主要成本,它取決于保險企業所經營業務的風險程度、風險管理及防范水平、核保核賠經驗技術等,帶有很強的技術性。在核保環節中。保險企業可以根據險種的特點適當將核保權利收至總公司。這樣可以充分利用總公司的人才優勢,增強核保人員的經驗積累,規范核保流程,嚴格控制承保質量。在核賠環節中,加強對理賠定損人員的考核和培訓,提高人員的綜合素質,加強對理賠人員的技術培訓,尤其要加大對保險詐騙案件的防范與查處,減少不合理的保險賠款支出。
營銷費用是保險企業的第二大經營成本。保險企業除了要加強傳統保險營銷手段的高效利用,更要探索適應社會發展和消費者需求的營銷方式。綜合利用傳統營銷模式和以電子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絡為支撐的低成本的新型營銷模式。對管理費用的節約主要依靠完善的制度,對各部門尤其是分支機構進行嚴格的成本和費用的預算控制取消各部門和分支機構的采購權限。建立集中采購中,,既能規范采購行為又能降低采購成本。是大型保險企業控制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
5.利用投資。2003年以前,監管部門對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限制過嚴,使保險資金難以進入資本市場,獲取資本市場的平均利潤率,限制了國內保險公司的盈利空間。2004年2月1日,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支持保險資金以多種方式直接投入資本市場”。從而放寬了保險資金經營范圍。使保險資金進入資本市場的各種障礙徹底消除。2006年滬深股市行情一路上揚,投資開放式股票型基金的年平均收益率達到了75%。在良好的資本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下,我國保險企業應該將保險資金的資本運作作為公司調整經營結構的重點,加強對資本市場的研究,充分利用投資工具,提高保險資金的運用效率,控制資金運用風險,創造多元化的利潤構成,為良性價格競爭創造充足的空間。
綜上。我國保險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經營特點和目標綜合使用以上五種良性價格競爭策略。以科學定價為基礎;依靠創新產品、增加服務來擺脫同質產品價格敏感性引發的惡性價格競爭,培養客戶忠誠度;通過降低成本、提高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為價格競爭創造充足價格浮動空間,適應價格監管環境的變化,從容應對市場經濟固有的價格競爭挑戰。
參考文獻:
[1]鄭文哲,吳吉林。我國保險市場寡頭價格競爭模型統計與決策,2006(2)。
篇2
論文摘要:商業銀行中的農業銀行,政策性銀行中的農業發展銀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中的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以及郵政儲蓄機構組成了我國農村銀行類機構。新農村金融機構需要一個功能完善、分工合理、產權明晰、監管有力的農村金融體系。各類商業銀行需要滿足新農村建設在資金上和金融服務上的需要。
金融資源的匱乏影響貧困地區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影響農業先進技術的引進以及農村發展所必需的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產增收的難度將加大,提升各類商業銀行在金融機構服務新農村建設的能力迫在眉睫。
一、農村金融機構的現狀
目前,我國農村銀行類機構主要有四類六種,分別是商業銀行中的農業銀行,政策性銀行中的農業發展銀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中的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以及郵政儲蓄機構。農村銀行類機構的基本情況是:從機構網點布局看,這幾類機構共有124255個網點,其中104671分布在縣市以下地區,占網點總數的84.2%。從資產負債看,2007年末,農村銀行類機構的資產總額占金融機構資產總額的28.8%;負債總額占金融機構負債總額的29.4%。從信貸支農情況看。對“三農”發放貸款的機構主要是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2007年末,這三類機構涉農貸款(包括農村信用社各類貸款、農業發展銀行收購貸款和農業銀行用于農村龍頭企業、扶貧、鄉鎮企業、電網改造、基礎設施貸款等)占全部金融機構貸款總額的19%,但大大低于全國的總體增長水平。這一方面說明我國城鄉金融市場發展的不平衡,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發展的巨大潛力。在上述支農貸款中,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二、農村金融機構改革與當前問題
1中國農業銀行與農村信用社
中國農業銀行與農村信用社在農村形成了由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構成的比較完備的農村金融體系。但是,這一體系從建立之初就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是我國農村唯一的政策性金融機構,但由于機構不完備,建立初期承擔的農業開發及扶貧貸款也于1998年3月劃歸農業銀行管理,目前的職責僅限于對糧棉油收購提供政策性貸款,與為農業發展提供政策性融資的要求相差甚遠。近幾年,農村金融領域主要由農村信用社一家機構維持,農村信用社成了農村金融的主力軍,但它在2003年改革前由于存在產權不清、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管理體制不明確、服務方式和服務手段落后等重大問題,以及歷史上積累了大量的不良信貸資產,因而出現了大面積的虧損,有的年份全行業資不抵債,削弱了其支農能力。
2農村資金的流出
農村資金通過郵政儲蓄和國有商業銀行資金的上存大量流向城市,使資金本來就短缺的農村經濟發展遇上阻礙。農村郵政儲蓄存款余額在過去10年中增加了10倍,其中大部分來自農村。農村郵政儲蓄只存不貸,吸收的存款全部存入中國人民銀行。從整體上看,在新農村建設中經濟存在“財政投入不足、金融支持不夠、民間投資不繼”等三大金融資源流失問題。
3農村保險問題
農村保險問題一直沒有解決辦法,也沒有建立一個保險體系。現在的基本模式是:政府組織引導,農民自愿參加;個人繳費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政策扶持;基金以縣為單位獨立核算、自主管理,主要通過儲蓄、國債等渠道,實現保值增值。這一模式在運行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如制度設計上不具備“社會保險”的性質和特點;管理體制上存在缺陷;存在潛在兌付危機;農村養老保險給付水平偏低。
盡管如此,農村信用社的改革在近幾年中步伐還是有所加快。如資本充足率大幅提高,抗風險能力有了質的變化。根據2002年末的監管數據,資本充足率為-8.45%,截至2005年6月末,全國農信社資本充足率達5.89%。不良貸款率下降,資產質量明顯改善。2005年6月末,不良貸款率17.5%,比2002年末的37%下降19.5個百分點。結束連續10年虧損,經營效益顯著好轉。2005年上半年,實現軋差盈余93.36億元,同比增盈80.7億元。資產規模不斷壯大,支農服務功能增強。2005年6月末,全國農信社各項存款達30694億元,比2002年末增加10769億元,增幅為54%;各項貸款21968億元,比2002年末增加8028億元,增幅為57.6%。總之,農村信用社改革已在全國大部分省份開展起來,并且在試點地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各類商業銀行在金融機構中的作用
1發揮中國農業銀行在新農村改革的作用
中國農業銀行是我國傳統的從事農村金融業務的商業銀行,但商業化的過程中,迅速進入城市并從20世紀90年代末起開始撤銷了大量的農村基層營業網點,其支農能力大大下降。今后,農業銀行在農村的業務重點應放在支持農村產業化過程中的龍頭企業上,通過支持龍頭企業發展,帶動整個農村經濟的發展,實現農業銀行在農村金融中的作用。為適應農村各經濟主體對商業性金融的需求,應加快組建新的農村商業銀行可由個人和企業等出資組建。但我國銀行業不對個人開放,雖然農村信用社改組成農村商業銀行時允許個人入股,但不允許個人出資組建商業銀行,這必將阻礙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事實上,鼓勵私人資本進入金融領域,可使產權關系達到最大明晰化,優化商業銀行的治理結構。在已允許外資銀行設立的情況下,國內銀行業應適當對個人開放,而農村則是較好的實驗點。
2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的作用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是我國農村唯一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其業務范圍主要是辦理農副產品國家專項儲備和收購貸款,辦理扶貧貸款和農業綜合開發貸款。為支持新農村建設,農業發展銀行應拓展資產運用領域,提高政策性貸款質量,完善整體服務功能。由于糧食企業不景氣,農業發展銀行貸款質量低下,若以虧損的方式長期經營必定難以為繼。應對糧食企業進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增加其自有資本,并提高其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能力。對于政策性虧損,要由財政部門予以補貼,補貼資金直接全額劃轉給農業發展銀行。扶貧貸款和農業綜合開發貸款屬于政策性貸款,在農業發展銀行機構基本健全的情況下,農業銀行應將這一業務返還農業發展銀行。這樣做可以完善農業發展銀行的服務功能,同時又不浪費金融資源。目前,農業發展銀行的資金來源渠道單一,只有中國人民銀行的再貸款。要積極探索新的資金來源渠道,如將一部分郵政儲蓄、社會保障資金等轉存入農業發展銀行。同時,應鼓勵國家開發性金融參與新農村建設使開發性金融更多地參與農村道路、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產業化、農業資源開發項目的投資。
3完善郵政儲蓄,建立農村資金回流制度
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已降低了支付給郵政儲蓄的利率,現在的關鍵是建立對農村的“輸血”機制,使郵政儲蓄資金回流農業和農村,實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良性循環。郵政儲蓄轉存人民銀行的資金可按一定比例留給當地人民銀行調度使用,通過再貸款形式由農村信用社放貸給農業企業和農戶;或者允許郵政儲蓄與農信社簽訂協議存款,將資金交由農村信用社投入農業和農村地區。也可通過購買投入農業農村的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券或其他農村金融債券,使資金回流農村。
4穩妥推進商業性可持續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小額信貸對農村金融改革具有關鍵意義。除了繼續辦好農村信用社現有的小額貸款業務之外,應當鼓勵和培育農村小額信貸組織,大力發展非政府專業小額貸款機構。小額貸款組織應遵循商業可持續原則,按照市場化方式,明確戰略目標,完善業務體系,強化人力資源建設。
5大力發展農業保險
農業作為風險相對較高的行業,在缺乏必要的風險管理下,將加大農村金融風險,阻礙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進一步弱化農產品獲得金融支持的能力,加劇其不平等收入。農業保險具有極強的公共性和外部性,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可以提高農業經營主體的信用地位,引導農業金融資本流入,分散目前由農村信用社獨立承擔的農業系統風險和社會成本。維護農村金融體系的穩定。隨著農業產業化水平的提高,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對保險需求的不斷增加,政府應加大政策性保險的投入,并鼓勵和扶持商業保險進入農業產業化、種養業等領域,大力開發與天氣指數、期貨指數等相關的農業保險新產品,促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6建立農村信用擔保制度
農民和農村中、小企業作為特殊的信貸群體,難以提供可用于抵押或為他人擔保的財產,且收入不穩定,缺乏顯示自己信用的衡量標準。農村信用擔保制度的缺位阻礙信貸資金流向“三農”。政府在繼續鼓勵農戶自愿互助擔保的同時。應通過制度安排,財力扶持,催生一批專業性的農村信用擔保機構,多渠道籌集擔保基金,解決農民和農村中小企業大額貸款擔保難的問題。
篇3
“規定是這么規定,具體沒法答復。”對亂收費質疑,銀行普遍采取回避態度
銀行亂收費整改步履維艱,不管你信不信,我是信了
8月2日,國家發改委披露銀行違規收費調查結果,針對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六家銀行和兩家農村信用社存在的違規收取人民幣個人賬戶密碼掛失費的行為進行了批評和處罰通知。同時,通知還指出,郵政儲蓄銀行、興業銀行等三家銀行總行擅自推遲取消人民幣個人賬戶密碼掛失費時間,也將一并依法處理
然而,就在發改委發文之后,《投資者報》記者針對其中點名銀行的具體整改措施和后續進展發出采訪提綱,但受訪銀行集體失語,不約而同打起了太極
銀行回避整改話題
與銀行機構平日里的廣告宣傳的聲情并茂不同,在《投資者報》記者對具體整改措施與處理結果的追問面前,相關銀行顯得躡手躡腳、惜字如金
根據記者了解,銀行之所以不回答,是因具體措施還沒有研究出來,整改結果自然沒有
其中,農業銀行的回答只有寥寥數語,讓記者“關注日后網站的信息快遞欄”。以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為代表的部分銀行則在8月2日發改委發文點名之后,僅將有關密碼掛失費收費情況說明和退還公告轉抄給記者,具體事宜不愿多提
截至記者發稿前,中國本郵政儲蓄銀行仍未就此事作出回應
但是,細看這次銀行業“部分免費”風波,前前后后,監管層并非沒有給足銀行時間。今年3月,銀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銀行業金融機構免除部分服務收費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從今年7月1日起取消11類34項服務收費,其中包括密碼修改手續費和密碼重置手續費
但目前看,銀行并未予以足夠重視。在預熱4個多月,正式執行一個月后,還是被迫走到不得不強制查處的局面
聲稱對政策解讀失誤
在解釋公告中,大多銀行大訴“苦衷”,表示違規收費的原因是對政策解讀失誤,稱注意到了《通知》中的密碼修改費和密碼重置費,但是,由于密碼掛失費沒有被明確提及,所以沒有進行免除
密碼在重置或是修改之前,肯定要先掛失,這讓銀行鉆了個空子
據記者了解,在業內看來,重置密碼有其風險成本,流程繁瑣也是為了明確責任。只是,在責任的每一步,銀行都沒有忘記收費
又如,建設銀行8月5日的《關于退還客戶密碼掛失手續費的公告》中稱,“對因使用現金繳費或已銷戶而無法退回原賬戶的,請客戶憑身份證件或7月1日至7月5日期間的密碼掛失收費憑證到原掛失網點辦理退費手續”。隨后記者問道:“如果是使用現金繳費還沒有銷戶的客戶,為什么不直接打到用戶卡上,卻要多此環節呢?”
建行人員先表示不清楚,又說因為系統和流程問題,沒法操作。當記者追問,如何保證客戶都拿回錢,對方補充說:“應該會一個個打電話聯系。”最后,又堅持說不是經營部門不知道,讓記者以公告為準
客服人員欲言又止
在風口浪尖上,銀行客服人員的心態比較復雜
有的客服表現出極高的警覺性,在記者才問兩個小問題時就直接質問記者是否是采訪,如果采訪可以幫忙將問題提交上去,在此不做回答。還有客服甚至向記者打探其他被點名銀行的回復情況
為了進一步了解違規銀行是否開始自查與整改,8月10日,《投資者報》記者從《通知》34項明令免除收費中,選取了有關密碼費用、存折工本費和賬戶管理費三項,對京、滬兩地影響力較廣的發改委點名違規銀行進行了電話暗訪與求證
工商銀行上海電話銀行的一位客服在經過細致的后臺查詢后,肯定醫保賬戶、失業保險賬戶沒有被提到,仍要收取賬戶管理費
無獨有偶,農業銀行上海的一位客服在經過很長時間的確認后,給記者答復,確定工資賬戶要收取賬戶管理費。 本文由LWlm.com收集整理
但實際上,《通知》中被免除的個人賬戶服務收費第七項便包括“已簽約開立的工資賬戶、退休金賬戶、低保賬戶、醫保賬戶、失業保險賬戶、住房公積金賬戶的年費和賬戶管理費(含小額賬戶管理費)”,如果按客服說法收費,顯然屬于違規行為
但奇怪的是,在記者二次求證中,相關銀行客服又都矢口否認
對于政策落實的不明晰和散漫,在銀行客服中表現得非常明顯。這次電話暗訪進行得十分緩慢,通常對一個簡單收費問題的求證就要等待很久,回答模棱兩可、邊想邊猜的情形時有發生,讓記者都為這些客服捏把汗
還有的客服,直接請記者現場咨詢營業部,稱營業部具體狀況有所不同
等客戶問到再解釋
“船大難掉頭。”某國有銀行一位工作人員對《投資者報》記者說,現在的銀行同業競爭激烈,有些業務放得太多,積存量變大后,會出現一時不好收手的情況,對政策的反應存在滯后性,“效率相對差一些”
據了解,目前,銀行的日常柜臺業務逐漸成了批量的買賣,“如果花很多時間解釋的話,會影響當天的業務量。”該工作人員說。所以,在未知規則多,業務員又無法一一說清的情況下,如不留神細節,客戶只有吃啞巴虧。而銀行對此的解釋是,只能“等客戶問到再做解釋”
篇4
論文摘要:金融體系的運作狀況和發達程度及其效率高低決定著儲蓄向 投資 轉化的數量和質量,從而決定著經濟發展的速度。我國農村現存的金融體系的缺陷已成為制約解決三農問題的瓶頸,阻礙了金融與經濟的良性循環,已無法適應 農業 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所以,要從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目的出發改革農村金融體系。
一、金融體系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金融是經濟增長的命脈,資金的融通和有效配置對經濟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一個地區的金融體系又是制約其資金有效配置的關鍵。這里的金融體系,主要是指 金融機構 與金融工具的相對規模、經營特征和經營方式等。金融體系的運作主要是通過提高儲蓄、投資總水平以及有效配置金 融資 源來促進經濟增長。下面主要應用簡單的內生增長模型來分析金融體系的運作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機制。
假定在一個封閉的區域內, 人口 和勞動力規模是靜態不變的,不存在技術進步;一定時期內投資的折舊率為δ。在這些假設條件下,總產出是總資本的一次線性函數:
Yt=αKt(1)
其中,α為資本的邊際產出率。根據t+1時期的資本總額等于t時期的凈投資減去折舊,則有:
變形后可得:
Kt+1/Kt=It/Kt+1-δ(3)
由于農村金融機構在動員儲蓄并轉化為投資的過程中會有一定的資金上存中央 銀行 或以存貸利差等形式被銀行吸收,這樣1元的儲蓄只能轉換為小于1元的投資,假定儲蓄向投資轉化的比率為θ,則有θSt=It,根據(1)和(3)式可以得出t+1時期的經濟增長率:
gt+1=Yt+1/Yt-1=Kt+1/Kt-1=It/Kt-δ(4)
由于θSt=It,儲蓄率s=St/Yt,則(4)式又可轉化為:
gt+1=θSt/Kt-δ=AθSt/Yt-δ=α(sθ)-δ(5)
可見,經濟增長率與資本的邊際產出率α、儲蓄率s和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比率θ密切相關,金融體系的運作正是通過影響這三個指標對區域經濟增長產生作用的。
首先,金融體系的完善可以提高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比例θ,進而促進經濟增長。在把儲蓄轉化為投資的過程中,金融機構要消耗一定資源以維持自身的運轉并實現利潤,從而使1元的儲蓄在向實際投資轉化的過程中總小于1元,差額部分以存貸利差的形式流向金融機構。金融體系的完善和健全就是通過改革金融機構的內部治理、促進金融體系內各主體的合作和有效競爭而提高其運營效率,從而提高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比例θ,促進經濟增長率的上升。
第二,金融體系的改革有利于資本邊際產出率α的提高從而促進經濟增長。金融機構的資金融通功能就是把動員而來的儲蓄資金,通過選擇、比較和評估不同企業與項目的融資需求,將資金貸給那些信用好、項目投資回報率高、風險相對較小的企業,從而提高了資本的邊際產出率α,達到了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
第三,金融體系的優化可以改變儲蓄率s,促進經濟增長。良好的金融體系不僅可以方便居民進行儲蓄,而且可以通過 金融創新 改進的結構有利于提高居民儲蓄的收益,增強居民儲蓄的積極性,更好地動員儲蓄,即提高儲蓄率s,進而增加投資所需的金融資源。
二、我國現有農村金融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其對地方經濟增長的影響
作為農村經濟發展中重要的資本要素配置制度的農村金融體系,其面臨的一些問題及對其經濟增長的影響主要表現為:
(一)政府政策性 金融 支持弱化
作為弱質產業的 農業 和弱勢群體的 農村 中小企業、農戶,對于國民 經濟 的發展具有很強的正外部性,其金融需求不能完全依靠 市場 來解決,理應受到國家政策性金融的扶持。但作為我國唯一的農業政策性 銀行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基本上是一個糧棉油的收購銀行,主要發放糧油貸款,業務和資金來源非常單一。而急需政策大力扶持的農業開發、農業技術進步及農村基礎設施等“ 公共 物品”卻得不到足夠的政策性金融支持。也就是說信貸資金沒有配置到 投資 產出率(α)較高的企業或項目上,進而導致農村經濟的發展處于很低的狀態。
(二)農業銀行資金投放減少
農業銀行受自身利益最大化驅使,其資金投放逐漸從以農業為主轉向以城市 工商 業為主。資金的趨利性、信息不對稱及無規模經濟的客觀現實使得農業銀行不愿將資金投放到期限長、見效慢、風險高的農業項目,以及規模小、分散、缺少抵押擔保的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上。現在,農業銀行的農業貸款只占10%,從本質上講它已經不是一個農業銀行,其支農作用也越來越弱(θ減小),沒有起到對農村經濟發展應有的資金支持。
(三)農村信用合作社名不副實
合作制實際上是一種產權制度安排,而作為“支農”主力軍的農村信用合作社自產生那一天起就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合作金融性質,在歷次制度變遷中演化為政府部門或國家銀行的附屬機構,產權不明晰,缺乏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沉淀下了大量不良資產,“信用合作”有其名,無其實。其沉重的 歷史 包袱和落后的 管理 技術使儲蓄向投資轉化的比率(θ)較低,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四)郵政儲蓄外流
郵政儲蓄網絡覆蓋面很廣,但對農村居民只存不貸,這只是大量資金源源不斷地從農村涌向城市。全國郵政儲蓄現在接近9 000億,其中,65%來自縣和縣以下地區,鄉鎮及所轄農村占34%。轉存人民銀行零風險的高利差使郵政儲蓄大肆攬存,使本已嚴重“貧血”的農村“雪上加霜”。農村儲蓄無法順暢地匯流向農村投資(θ),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五)活躍的民間金融活動被壓制
由于我國農村金融體系存在缺陷,已滯后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金融“空洞”,民間借貸應運而生。雖然目前只能以“灰色”或“黑色”的形式存在,表現卻異常活躍;從1986年開始,農村民間借貸規模已經超過了正規信貸規模,而且每年以19%的速度增長,農戶借款中民間借款所占的比例超過70%。但由于政府視其為非法金融活動,屢次取締或禁止,使民間借貸風險大, 成本 高,無法形成氣候。
三、完善農村金融體系以促進其經濟發展的政策建議
農村金融體系作為農村金融制度的基礎結構,是農村經濟增長的關鍵。要實現加快農民收入增長以及縮小農村與城鎮差距的目標,離不開一個有效運轉的農村金融體系。農村金融體系改革不能只從形式上小修小補,必須從促進經濟發展的金融因素入手,建立一個更有效率和活力的農村金融體系。
第一,建立政策性金融的 財政 補償機制,為農村經濟提供更多政府層面的支持和保護。第二,完善郵政儲蓄,建立農村資金回流制度,從而實現農村儲蓄向投資的轉化和提高經濟增長率。第三,大力發展農業 保險 ,分散目前由農村信用社獨立承擔的農業系統風險和 社會 成本,維護農村金融體系的穩定。第四,建立公平而完善的市場準入制度,引導民間金融規范化經營,使之更好地為地方經濟增長服務。
參考文獻:
[2] 譚建學.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因素分析[J].西南金融,2005(12).
[3] 王娟.農村金融體系改革的戰略構想[J].農業經濟問題,2005(12).
篇5
論文關鍵詞:生產業,投入產出,超效率DEA,TOBIT
1 引言
生產業對于我國的制造業升級,經濟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要的意義。生產業的投入產出效率的分析對于我們研究產業發展、產業結構優化選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目前對于生產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平、結構以及與其他產業特別是制造業的互動關系等方面,而對于其產業自身的投入產出的效率分析并不多見。我們認為有必要系統研究生產業的投入產出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由此為產業發展提供相關的政策建議。
本文利用2009的統計年鑒中的相關數據,采用超效率DEA(數據包絡方法),該方法不需要預先估計參數,也可以避免主觀因素的影響從而簡化算法。投入指標包括人力資本投入和固定資產投入,產出指標選取生產業的增加值經濟學論文,對我國生產業的區域投入產出效率進行比較分析。希望能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研究我國生產業的投入產出效率差異及其影響因素,并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以促進我國區域生產業更好地發展。
2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2.1DEA的介紹
數據包絡分析即DEA是一種效率評價方法,可用于多個同質決策單元的相對效率評價,特別是多投入、多產出的復雜系統的效率評價。該方法最早是由美國著名運籌學家Charnes A, Cooper W W和Rhodes E等學者在“相對效率評價”概念基礎上提出的一種新的評價相對效率的系統分析方法。1988年中國運籌學專家魏權齡教授向國內系統的介紹了DEA方法。該方法是在確定一組輸入輸出評價指標的基礎上,借助于數學規劃將決策單元(DMU)投影到DEA的前沿面上,并通過比較決策單元(DMU)偏離DEA前沿面的程度來評價它們的相對有效性中國知網論文數據庫。DEA方法不需要對分析對象確定輸入、輸出的顯式表達關系,就可以得出其綜合效率的數量指標,據此確定分析對象的有效性[1]。
DEA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將決策單元的多項投入與多項產出項日數據,投射在坐標空間上,求出最大產出或最小投入為效率邊界,以衡量各決策單元的效率。若決策單元觀察值落在此效率邊界上,則認為該決策單元相對有效率,其效率值為1若決策單元的觀察值不落在此效率邊界上,則為相對無效率,效率值為0到1之間,其間的差距則代表決策單元的無效率程度。
假設有n個被評價決策單元(DMU),每個決策單元都有m種類型的輸入和s種類型的輸出。記第j個決策單元為DMUj,分別以xij、yrj表示DMUj對第i種輸入的投入量、對第r種輸出的產出量經濟學論文,分別以、表示對第i種輸入、第r種輸出的一種度量(或稱權)。DEA中常用的評價第j0(j0)個決策單元()規模有效及技術有效的具有非阿基米德無窮小的C2R模型為線性規劃,其對偶規劃為:
其中,為規劃目標值,為規劃決策變量,、為松弛變量向量。
記、、、為對偶規劃的最優解。
C2R模型的含義如下:
表示的效率指數,表示輸入過剩,表示輸出不足。若,稱技術有效(輸出相對于輸入而言已達到最大)。若,,規模有效、技術有效,稱為DEA有效。若,,稱為弱DEA有效。若,稱為DEA無效。對于弱DEA有效或DEA無效的決策單元,可以在不減少輸出的情況下,使輸入減少,或者在不增加輸入情況下,是輸出增加[2]。
2.2超效率DEA
C2R模型在計算效率值時,計算結果有時會存在多個有效的決策單元(效率值為1)經濟學論文,此時無法對有效決策單元之間的效率值進行比較。Andersen, Peterson (1993)提出了超效率DEA(Super efficiency DEA,簡稱SE-DEA)模型。在從而有效地解決了有效決策單元間的對比問題。
超效率模型在對決策單元進行效率評價時,將被評價的決策單元排除在決策單元的集合之外,此時,對于沒有達到DEA有效的決策單元,其生產的前沿不會發生變化,評價結果與C2R模型相同。對于DEA有效的決策單元,超效率模型將其生產前沿面進行重新計算推移,使得超效率模型最終計算出來的效率值大于經典C2R模型的效率值。該效率值有可能大于1,從而可以對同為DEA有效的單元做進一步的評價,使評價結果更具區別性[3]。例如效率值為1.3,則表示該決策單元即使再等比例地減少30%的產出,它在整個樣本集合中仍能保持相對有效,即效率值仍能維持在1以上。
2.3數據來源
本文的數據主要來源于2009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勞動統計年鑒、中國科技統計年鑒、第三產業統計年鑒,并經作者合并整理。本文所界定的生產業主要包括中間需求率比較高,服務業對象具有明顯的生產性特征的產業,具體包括交通運輸及倉儲業、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批發和零售貿易業、金融保險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中國知網論文數據庫。
3 實證分析
3.1投入產出的效率評價
投入指標主要采用2009年城鎮單位就業人數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產出指標是相應產業的增加值。我們使用EMS1.3軟件計算了服務業各產業的投入產出效率如下。
表1 我國區域生產業的投入產出效率及排名
東部省市
SDEA值
排名
西部省市
SDEA值
排名
中部省市
SDEA值
排名
北 京
1.0402
3
重 慶
0.4535
27
山 西
0.5745
17
天 津
0.5567
18
四 川
0.5958
14
吉 林
0.5327
20
河 北
0.5868
16
貴 州
0.4527
28
黑 龍 江
0.4599
26
遼 寧
0.4687
25
云 南
0.4796
23
安 徽
0.6297
11
上 海
1.2350
1
西 藏
0.7456
7
江 西
0.5144
21
江 蘇
0.7687
6
陜 西
0.3805
30
河 南
0.6458
10
浙 江
0.8469
4
甘 肅
0.7325
8
湖 北
0.6018
12
福 建
0.6979
9
青 海
0.3728
31
湖 南
0.5918
15
山 東
0.8098
5
寧 夏
0.4998
22
廣 東
1.0727
2
新 疆
0.4769
24
海 南
0.4520
29
內 蒙 古
0.5968
13
廣 西
篇6
論文摘要:農業產業化需要多層次、多渠道的資金投入,而金融投入是農業產業化的投入主體,因此,構建農業產業化金融支持體系十分必要。當前,應積極發展農村各類金融組織,建立多樣化的農村金融機構,優化投融資環境,完善農業產業化金融服務,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確保農業投融資持久、高效運行。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農業產業化打破了原有農業發展的產業邊界,涵蓋了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聯結了農民、企業與市場,實際上貫穿了傳統的一、二、三產業。在資金配置方式上,由于產業化過程中在產前、產中、產后的生產方式會出現變化,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也相應地會出現變化。一是龍頭企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二是農戶的生產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三是農業科技創新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此外,農業產業化所需的標準化建設、信息化建設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然而從我國的現實情況來看,由于各級政府的財力有限,龍頭企業的整體實力不強,農戶的資金實力較弱以及社會資金流入產業化的渠道不暢,導致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所需資金嚴重缺乏,農村金融的發展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一、現有農村金融信貸產品和服務不能滿足農業產業化需要
農業產業化需要多層次、多渠道的資金投入,而金融投入是投入主體。目前農業投入主要來自財政、銀行、農戶(家庭開發經營支出)。據《中國統計年鑒》資料計算,近十年在財政、銀行、農戶的農業總投入中,財政平均占17%,銀行平均占61%,農戶占22%,三者總投入平均增長20,6%,其中財政占7%,農戶占17%,銀行占76%。但是,相對于農業產業化巨大的金融需求,現有農村金融信貸產品和服務仍難以有效滿足客戶需要。
(一)從金融層面分析
1、政策性銀行支持范圍狹窄。農發行調整職能,將業務范圍由原來重點支持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向農產品轉化企業拓展,在拓展新業務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是從其支持的范圍來看,支持對象仍局限于糧油購銷企業和糧油深加工企業,對畜禽養殖業、竹制品加工業、絲綢加工業等產業較少介入,支持“大農業”目標未得到充分體現。而農業產業化是以“大農業”為前提的。
2、國有商業銀行信貸資金外流。從縣域商業銀行近年情況來看,存差逐年擴大。由于上存資金元風險,收益性高,縣轄國有商業銀行均將吸收的存款通過二級準備金形式上存到市級分行,然后再以同樣形式上存。縣域資金向上級金融機構集中,減少了支持縣域經濟的資金來源。
3、農村信用社重負難當。隨著農業銀行在鄉鎮網點的減少,農發行業務縮小為糧棉油收購貸款及農村合作基金會全部撤并,客觀上賦予農村信用社獨立支撐農村金融主渠道的職能。但由于當前農村信用社正值改革攻堅階段,資本充足率較低,抗風險能力弱,面對新農村建設中農業產業化蓬勃發展而產生的資金需求,顯得力不從心。
4、擔保基金品種單一,規模較小。雖然地方縣市設立了農業產業化擔保基金,但專門針對農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擔保基金數量有限,且擔保基金的規模不大。這對于農業產業化經營資金需求而言只是杯水車薪。遠遠不能滿足農業產業化企業擴大生產的資金需求。
5、信貸資金對中小企業的支持不足。我國產業化發展時間不長,大量的企業還未達到規模。由于原有貸款制度的制約,信貸資金往往向大公司大企業集中。由此產生的“馬太效應”,壓擠了一些成長型農業產業化企業的信貸資金來源空間,制約了這些企業的快速發展。
6、農村金融市場不完善。一是供需不能由市場信息反映調整,利率機制不完善。小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優勢在于其小范圍內的信息資源,能降低監督成本,減少信息不對稱性。但目前的集中貸款決策權無法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無法對農村金融的需求變化作出靈敏的反應。信貸等金融服務不能滿足農民的需求。二是大宗農產品期貨市場、保險市場、擔保市場等還未完善。
(二)從農業產業化層面分析
1、市場競爭力不強。目前大多數農業產業化企業規模不大,產業鏈條短,科技含量較低,以生產初級產品為主,品牌意識不濃,抵抗市場風險能力較弱,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受支配的地位。競爭力不強制約了其融資需求。
2、財務管理不規范。大多數農業產業化企業還處于起步階段,自身運作不規范,生產經營多為家族式管理模式,且缺乏規范的財務管理,甚至提供虛假報表,因而難以取得金融支持。
3、有效抵押不足。大多數農業產業化企業起步較晚,規模小,家底薄,有效資產存量少,而要取得擴大再生產貸款必須有可行的擔保單位和抵押物,但由于其自身抵質押不足,信用評級低,尋求擔保單位較難,其生產經營所需資金往往因此得不到滿足。
4、保障體系不健全。農業是弱勢產業,整體效益比較低,受自然環境(如臺風、禽流感等)的影響大,而目前農業保險體系、農業風險補償體系、農業擔保體系尚未完全建立,使農業及其產業化經營的弱質性顯得尤為突出。同時,農業發展對信貸資金的依賴程度又較高,特別是一些成長型農業產業化企業更是需要大量信貸資金投入,在保障體系不健全的情況下,金融機構可能為防范風險而謹慎投入信貸資金,從而使企業喪失發展良機。
二、構建農業產業化的金融支持體系
(一)積極發展農村各類金融組織,建立多樣化的農村金融機構
應當建立以非國有銀行為主體的、基于市場機制的、受法律制約的、規范的金融組織。
農業發展銀行作為農業政策性銀行,是實施“三農”資金支持,逆市場配置資金,增加農業農村資金投入的重要手段,是財政資金和信貸資金有效結合的支農方式。農業發展銀行通過對符合國家發展意圖的農業政策扶持項目的直接或間接投入,可以誘導更多的商業性、社會性資金投入,形成乘數效應,以達到帶動農村經濟增長的目的。
農業銀行要調整發展的思路。鑒于農業發展銀行功能仍然缺位、農村信用社實力有待增強、民間金融尚需規范等歷史和現實因素,農業銀行應是有限度而不是完全的商業化。要積極支持鄉鎮優質企業二次創業,作好與農村信用社的市場交叉定位。由于農業銀行繼續部分政策性支農業務,國家應在稅收等方面給予適當優惠和補貼,人民銀行也應給予其更多的優惠再貸款,解決支農資金不足和成本過高的問題。
要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積極發揮其農村金融主力軍的作用。要明確農村信用社的產權,完善其治理結構。農村信用社應按合作制原則進行改革,恢復其作為農民自己的合作金融組織的本來面目。建立產權明晰、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管理科學民主的產權制度。在政策上給予農村信用社更大的支持,在利率的確定方面應有相對于商業銀行更大的浮動空間。
郵政儲蓄要大力推進小額貸款的試點,為加人產業化環節的農戶提供更及時的資金幫助。要建立規范化的中央銀行對農村正規金融機構的再貸款支持制度,借此促進郵政儲蓄存款回流農村。
國家要扶持農村各類金融合作組織的發展。目前,廣大的中小民營企業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業的資金,基本上是依靠自身的積累和農村中的私人間借貸發展起來的。農村中私人間借貸每年可以達到幾千億元,這個事實說明,各類金融合作組織具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村鎮銀行的試點在這方面是個有益的嘗試。
(二)優化投融資環境,確保農業投融資持久、高效運行
健全的農業投融資機制和良好的投融資環境有利于吸引資金投入農業,穩定農業企業的資金來源和有效運用農業資金。應探索建立多層次的農業保險機構,積極開展農業保險業務。應逐步把農業保險業務從商業保險中分離出來,成立專門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公司。要加大國家對農業保險的支持力度,財政應對農民、農村企業所交納的保費以及農業保險公司的經營虧損提供適當補貼。通過政府補貼或委托的方式,鼓勵商業性保險公司進入農業保險市場為農業原保險提供再保險支持。建立農業保險、大宗農產品期貨和信用登記系統,降低農村金融機構的貸款風險。
建立風險補償機制,通過建立諸如農業風險基金等專項基金和開展農業保險工作,對因遭受洪災、蟲災等自然災害及其他意外事故而造成的損失給予適當補償,解除農業投資者的后顧之憂,增強他們對農業投資的信心和決心。要優化農業投資環境,使農業資金持久投入、高效運行。
(三)完善農業產業化金融服務
金融機構要著手制定當地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工企業貸款業務發展規劃,明確近期及中長期發展目標、發展重點及發展措施。
農發行要突出支持產業化龍頭企業、特色加工企業,營造農發行信貸業務的品牌優勢。應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工企業貸款業務發展規劃,有目標、分步驟地實施營銷和發展戰略。要積極鞏固現有客戶,著力培養一批優質客戶,適當集中審批權限,抓好制度建設,探索積累經驗,可適當下放審批權限,擴大省分行審批權限,并賦予二級分行一定限額內的貸款審批權限,提高辦貸效率,壯大優質客戶和黃金客戶群。金融機構要在促進糧油產業化和加工業可持續發展中,發揮主導作用。
農信社和農業銀行要積極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及時滿足農戶與企業的資金需求。堅持因企因戶制宜的原則,把握企業和農戶的風險承受能力。通過掌握企業和農戶的資產負債、經營效益、市場占有率、發展潛力、關聯企業的經營情況和債權債務關系等情況,分析其現實的風險承受能力,注重從第一還款來源判斷和把握企業風險承受能力,改變單純依賴抵押擔保或保證擔保來把握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的方法。靈活選擇貸款方式及信貸支持方式,降低客戶交易成本,適當簡化貸款手續。對客戶實行分級管理,實施不同的營銷策略,提供有區別的信貸服務,采取相應的貸款管理方式。將農發行的資金、營銷資源和管理投入,按照客戶的層級優化配置,從而不斷優化貸款結構,提高貸款質量,有效防范和化解貸款風險,促進信貸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篇7
一、我國農村金融抑制表現形式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國城鄉之間已有的金融體系并不合理,致使農村與城市金融市場相互獨立。換句話說,這個市場只是農村向城市輸送資金的單向渠道。在這種狀況下,農村普遍存在金融抑制現象。而我國農村金融抑制問題表現在很多方面。因此,本文作者對其中的冰山一角予以了探討。
(一)農村金融市場缺乏有效競爭
總的來說,當下,在我國農村金融市場中,存在多樣化的金融組織,但這些組織之間并沒有形成有效的競爭機制。具體來說,一是:農業發展銀行方面。這些銀行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日常的業務范圍并不廣泛。同時,在農村經濟發展中,農產品的收購是農業發展銀行唯一發揮政策性金融組織作用的地方。二是:農業銀行方面。農業銀行各方面的業務和商業銀行類似。在發展過程中,農業銀行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漸削弱。進而,在農村金融市場中,農村信用社已成為唯一的正規化金融組織,成為支撐農村金融業發展的主要渠道。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影響,農村信用社并不能長期擔任這一重要角色。
(二)農村的金融工具單一化
總的來說,金融工具單一化是農村金融抑制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交易品種單一、交易手段落后是當下農村金融市場的一種普遍現象。在偏遠地區,情況更為嚴重,只有農村信用社作為存貸機構,限制了農民交易金融商品的渠道。具體來說,首先,在農村金融市場中,很多中間業務都沒有開設。比如,收費、銀行票據承兌。其次,其它業務,如銀行卡、網上銀行業務覆蓋的范圍很小。最后,在農村,并沒有建立對應的證?喚灰資諧∫約?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41.html" title="期貨論文" target="_blank">期貨市場。農民參與各種常規金融商品交易的?會很少。比如,金融債券、股票。農民能夠進行籌資、投資渠道較少,不能有效地擴大農民的收入渠道。
(三)利率不能有效發揮資源配置的作用
對于政府金融管制來說,利率管制是其重要的元素。在資源優化配置方面,主要體現在這些方面。一是:我國統一的利率管制無法有效解決農村金融機構經營成本問題。盡管針對這方面,國家已采取一系列的對策,但其效果并不明顯。比如,在農村信用社方面,其政策性策略并沒有提高其定價能力,也沒有對經營機制起到積極的作用。比如,沒有站在客觀的角度,把商業業務和政策業務區分開,阻礙了它們自身功能的發揮。二是:沒有從實際情況出發,合理制定利率策略,使農村銀行發展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阻礙,也使國有銀行在農村的分支結構很難生存下來。三是:在農村,郵政儲蓄在轉存央行方面的利率比其它金融機構都要高。在這種情況下,郵政儲蓄成為了農村資金流出的重要渠道,導致大量資金外流,不利于農村經濟建設發展。由于利率制定與管制不合理,農村金融市場出現了壟斷局面。由于沒有有效的競爭機制,造成壟斷機構存在一系列的問題,比如,經濟效益不斷下滑、效率極其低下。
當然,除了上面這些,還存在一些其它方面的表現形式。比如,沒有建立完善的金融體系,信貸資金存在安全隱患,制約了農村相關金融機構對該地區的信貸投入,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比如,農村金融機構分工不合理。如在農村,郵政儲蓄只有存款業務,造成大量資金的流失。而對于農業發展銀行來說,沒有存款業務,信貸業務的范圍也很狹窄。
二、我國農村金融深化策略
從某個側面來說,農村金融抑制問題已使我國農村金融業陷入惡性循環中,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發展。針對這方面,采取可行的策略從根源上解決農村金融抑制問題已成為當下刻不容緩的事情。同時,也是“三農”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的必經之路,能夠不斷推動我國新農村建設。對于農村金融抑制問題來說,金融深化策略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因此,本文作者對其中一些有效的措施予以了分析。
(一)推動農村金融產品創新改革
首先,要不斷拓寬農村融資的渠道。以直接融資模式為主,拓寬涉農企業的融資渠道。并以涉農企業自身特點為媒介,采取各種可行的方式來發行集合票據,并作為當下農村新型的債務融資工具。其次,不斷創新金融擔保方法。比如,采用一些有效的措施不斷推動農業保險事業的發展。國家要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規,加大投入力度,實行財政補貼。在擴大農業險種覆蓋范圍的基礎上,提高我國農業的風險保障能力。此外,要在農村加大農業保險宣傳力度,改變農民對保險已有的錯誤觀念,促進農業保險市場的健康發展。最后,對金融產品以及金融服務進行創新。第一、根據不同地區發展情況,采用“量體裁衣”式的方法來創新金融產品。以此,使金融產品能夠不斷推動該地區經濟發展。第二、在農村,以現代化的移動互聯網為基點,建立合理的支付結算體系。在此基礎上,完善結算工具,創建真正滿足農民需求的多樣化結算工具。
(二)放松對農村利率的管制,減少對農村金融機構的審批限制。
根據當下農村金融業發展的具體情況,對農村利率的管制予以放松。在農村金融市場中,其利率可以充分對供求情況進行如實的反映。同時,還能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使農村金融業能夠協調好儲蓄與投資之間的關系。進而,充分展現利率配置的作用。具體來說,可以不斷推動農村民營金融業的發展,打破農村金融市場中出現的壟斷局面。對金融工具進行創新,改善金融服務狀況,不斷提高金融產品的質量。最終,使我國農村金融市場均衡利率的形成。第二、在農村金融市場中,要使各種有利的民間資本不斷融入到對應的金融領域中,形成有效的競爭機制。在此基礎上,可以對農村郵政儲蓄的業務范圍進行擴大。在進行存款業務的同時,也可以辦理一些其它農村金融業務,防止農村資金的大量流失。同時,以商業原則為基礎,通過適宜的方式,使郵政儲蓄資金回流到農村,促進新農村建設。
(三)需要建立良性的支農資金循環機制
首先,要充分發揮縣域金融機構的作用,對它進行積極的引導,吸收農村流出的資金,并對這些資金進行有效地回流。通過這樣的方式,避免農村資金大量外流。其次,對國家財政支農方法進行完善,來增加農村資金流入渠道。最后,把政策性金融和其它金融形勢相融合,比如,商業性金融、正規金融。以此,擴大農村資金的供給范圍。
很顯然,除了上面這些,還有一些其它方面的策略。比如,培養農民合理的信用觀念,改善農村信用環境。對于這方面,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要不斷加強信用觀念教育,對金融知識進行普及。此外,還要建立合理的個人檔案機制,對農村信用進行有效的約束。比如,要注重農村資金的流動性。在農村資金流動方面,不能過分干預資金的外流。以此,使農村資金的運作效率得以提高,供需平衡,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篇8
論文關鍵詞:快遞行業;現狀;發展策略
1 前言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快速提高,社會經濟活動日益頻繁,人們對貨物送達的時間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傳統的文件、包裹,而且越來越多的高價值、小批量、個性化的貨物,都成為快遞的托寄物內容。現代快遞業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一項利潤豐厚、市場規模及潛力巨大的產業。
2 我國快遞行業發展現狀
2.1 國內快遞公司增長過快,發展不足
當前,由中國郵政一家獨霸天下的格局已被打破,我國快遞業出現了國營、民營、外資多經濟主體、多運輸方式相互競爭的市場狀況。目前相關部門統計的數據顯示,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的快遞企業已經達到2000多家,而分支機構更多達5000多家,此外不少物流企業、運輸企業也涉足快遞業務。目前國內大小快遞企業3萬多家,存在國有、外資和民營三大陣營。中國國際快遞以外資為主,國內快遞則以國有為主導,民營為主體。城市內快遞,民營約占90%,省際間快遞民營約占50%。從實力來看,快遞行業內存在“四方勢力”:四大外資、中國郵政、內資大企業、民營公司。“四方勢力”正因為企業策略調整和國家政策的即將變化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洗牌。
雖然國內快遞行業的增速驚人,炙手可熱的網絡經濟更是不斷催生全新的民營快遞企業建立,但是目前快遞行業也存在著產業發展能力不足的問題。
2.2 快遞企業經營管理落后,競爭力低
目前,國內快遞市場由中國郵政部門控制40%份額,其余由民營和港資快遞企業占據。民營企業中,一批像順豐、申通、宅急送等已具有影響的大中型優秀快遞企業已經茁壯成長,但為數尚少。大多數民營快遞企業則表現出小、散、弱等問題;互信度和協調性較差,以地區性快遞業務為主。在國際快遞市場上,雖然中國郵政ems控制了一小部分國際快遞市場,但民營快遞企業以間接方式將國際快件轉入dhl、fedex、tnt和ups四大網絡,對外進行銷售,實際上仍依賴四大網絡的渠道。多數民營快遞采用制營業網絡或直營混合網絡,網絡的中央管理普遍較松散,很難為顧客提供同質化服務,甚至經常發生網絡崩潰。在財務結算方面,包括郵政快遞系統在內,由于信息系統落后和商業信用的低下,常常無法實現主要地區運費的到付服務,使業務的發展受到限制。國內業者包括郵政快遞在內,都沒有根據客戶賬號進行單據的訂制,也沒有性能良好的客戶統一結算系統、全球性的貨物追蹤系統、網上自動貨物動態查詢系統等關鍵的信息管理系統,在服務和效率方面遠遠落后于國外同行。在貨物分檢方面,目前我國民營快遞企業主要還是人工操作,包裝、分揀、裝卸、搬運等大部分物流環節都是手工作業,配送中心的設施相當落后,基本沒有什么先進的機械設備,由于設備落后和運用的條形碼技術較為簡單,缺乏以射頻識別技術為基礎的分件設備,使操作時間過長,降低了貨物的周轉速度,削弱了市場競爭力。
2.3 “灰色快遞”攪亂市場,競爭無序
近年來,我國快遞貨物運量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長,快遞業務發展如同雨后春筍,“地下快遞”非法經營活動,嚴重干擾了快遞市場的正常秩序。一是超范圍經營信件類物品的快遞業務。快遞市場良莠不齊、魚龍混雜,大大小小的公司涉足快遞業務謀取經濟利益,把經營觸角伸向了國家明令禁止的信件類物品,超范圍非法經營信件類物品的快遞業務。二是“地下經營”成本低,無消費保障。這些快遞公司經營方式大同小異,四處張貼公司的名片廣告,建立覆蓋面廣的隱形市場,或者由業務員直接聯絡企業客戶,聯系到客戶后,由業務員上門服務,去客戶處取貨,拉到公司辦公室打包后送到車站發貨。有的快遞公司專門盯住寫字樓內的商戶,上門招攬客戶,采取壓價、開展惡性競爭,打著“點對點優質服務”的幌子,不告知用戶營業地址,每當開展業務時都與用戶臨時約定接頭地點,從來不讓客戶到自己的“據點兒”來。三是唯利是圖,缺乏服務意識。這些快遞公司普遍存在著有利就投,無利不送的現象,投遞范圍僅限于人口集中的地方。四是人員素質方面,由于國內快遞行業進入門檻低,經營競爭激烈,利潤率低,因此國內快遞行業從業人員的知識層次普遍較低,嚴重影響了服務質量,降低了與外資同行競爭的能力。快遞員一般都是40-50歲的下崗失業人員,有的甚至不會講普通話,他們沒有經過正規的培訓,業務素質較差。五是違規操作不開郵包檢驗。這些快遞公司對需要郵寄的包裹從來不開包檢查,極個別的問一下。
2.4 跨國快遞公司加速搶灘,爭奪市場
據估計,目前中國快遞市場規模已超過200億元,且每年還在以超過30%的速度高速增長。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搶占中國巨大的快遞市場,國際的快遞公司紛紛把觸角伸到中國。
雖然國際物流大鱷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已進入中國市場,其中國布局也早已開始,但隨著“保護大限”的放開,外資逐漸從合資、合作邁向獨資,從一級城市延伸到二級城市的戰略而已日漸清晰。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以及潛力巨大的國內快遞需求,使四大國際快遞公司非常看好中國未來的快遞市場。四大快遞公司進入中國速遞市場,其目標不是短期盈利,而是更看重長期回報。因此,各公司均將擴大市場占有率作為近期發展的主要目標。
3 我國快遞行業發展機會
3.1 宏觀經濟形勢看好
目前,快遞行業可謂是十足的朝陽產業,即便近兩年迅速發展,如今全國的快遞業務量還不到gdp的0.3%,與發達國家達到的1%左右相比,差距甚大。我國每年快遞業務量約20億件,發展空間巨大。外貿進出口的增長為快遞行業開辟了更大的市場,快遞市場規模的增長與外貿進出口規模的增長呈線性正相關關系。
3.2 國家對物流企業的重視
“兩會”期間國家相關政策明確指出:“政府應該把‘扶持現代化流通基礎平臺建設’放到‘國家中長期發展戰略層面’”,培養以企業自主建設為主,大力扶持現代物流,尤其是平臺建設、信息軟件和專業人才三個方面建設,實現“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快遞市場規模的增長隨著物流規模的增長而增長,快遞市場規模的增長速度還要略高于物流增長速度。國家對物流企業的政策重視,給快遞行業的發展帶來的很好的發展前景。
3.3 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機會
近年來,互聯網的普及和上網人數的迅速增長,使電子商務迅猛發展,快遞業務成為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電子商務實現實物配送的主要途徑。據悉,當前快遞市場1/3的業務量是通過電子商務牽動來完成的,快遞業務依托電子商務平臺發展的前景不可估量。
快遞行業應抓住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有利時機,促進快遞服務與電子商務產業緊密結合,融合發展;推動快遞企業與電子商務網站合作,不斷優化業務結構,提升服務水平,實現互利共贏。
4 我國快遞行業發展策略
4.1 國家應整頓快遞市場
國家應該從改革開放的長遠著眼,盡快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建立合理高效的快遞監管體制,以保障快遞企業的合法權益,為快遞業發展肅清政策性障礙。另外,政府也要慎重選擇快遞行業監管部門,為維護快遞市場的公平競爭秩序,正確引導快遞業的健康發展,創造一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通過相關法律規定不僅能夠規范行業、抬高入行門檻,更將是一種對使用快遞服務客戶的保護措施。
4.2 走聯合發展之路
隨著外資快遞巨頭的大規模進入和民營快速的迅速崛起,云集了四大快遞巨頭的中國市場,競爭將更加白熱化,而行業整合優勢也將在競爭中凸顯出來。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復雜,任何企業很難單靠自身的力量在市場競爭中取勝,快遞企業也不例外。快遞服務,特別是國際快遞服務的門檻很高,動輒幾百架飛機,幾十萬輛車;而且遍布全球的服務網絡也絕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建成。因此,在中國從事快遞業的各類公司若只是再以自身的力量開拓市場,必然受條件所限,不能形成連通國內、外的強大經營實力,也不可能提供優良完善的服務。中國本土快遞企業應利用各自的優勢,互惠互利,取長補短,共同開拓市場。
4.3 實現快遞業務專業化、現代化
ems雖然有較完善的網絡查詢系統,但是跟蹤查詢困難或是查詢時間較長依然普遍存在于ems的日常經營當中。國有快遞企業應該加快改革步伐,加深改革力度,使其能夠擺脫沉重的束縛,自由快速發展。民營快遞企業也要從基礎設施,技術,人才等方面不斷壯大自己,加強信息系統投入,增強自身競爭力。同時,中國快遞企業應加快與快遞運送的源頭企業及大型電子商務網站展開合作,加強對國內快遞客戶的爭奪。
4.4 快遞行業服務產品多樣化經營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現代快運快遞業的服務對象日益多元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它將廣泛地服務于整個的社會和經濟領域,尤其是滿足日益增加的工商企業和居民生活中的快運快遞服務需求。
我國快遞行業應拓展服務領域,將服務范圍向上游產業延伸,統籌協調快遞基本業務與電子商務配送、供應鏈管理等新業務的發展,加速推進傳統服務方式向現代服務方式轉變,充分發揮快遞協會等中介組織作用,研究電子商務快遞中代收貨款、簽收方式、快件保險等問題,組織擬定相關服務規范。國家應鼓勵引導快遞企業加快進入制造業供應鏈服務領域,承接電子商務配送服務,大力發展信息流、資金流、實物流“三流合一”業務,推進快遞服務和電子商務融合發展,鼓勵快遞企業提供企業對個人(b2c)、個人對個人(c2c)、企業對企業(b2b)的配套快遞配送服務。
篇9
關鍵詞:民營快遞;肥西縣;4P理論;農村快遞發展問題
中圖分類號:F618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express demand status quo and the difficulty of the express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rural courier. With Feixi county, in Hefei,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vate courier existing basic business situation,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ral business based on 4P theory, and puts forwar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gives the advice. In order to provide ideas for related business.
Key words: private express; Feixi country; 4P theory;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xpress
民營快遞企業從誕生的那天起,就以與傳統郵政業完全不同的運作模式,提供了傳統郵政根本不能滿足的服務。雖然民營快遞在我國起步較晚,由于民營快遞的價格便宜、方便快捷,民營快遞發展前景仍然是美好的,而且在農村也已顯現出廣闊的發展契機。
1農村快遞業務需求的現狀
1.1農村的快遞消費需求逐漸增長。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城鎮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農村的快遞物流消費需求逐漸增長,并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市場。一是我國已進入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9萬億元,財政收入突破8萬億元,綜合國力和財政實力不斷增強,強農惠農力度將持續加大。二是我國工業化已進入中期階段,“十二五”時期城鎮化率將超過50%,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將更加明顯。三是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不斷深化,擴大內需戰略全面實施,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升級,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空間將更加廣闊。四是農村改革深入推進,體制機制不斷完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制度基礎更加堅實,發展活力將進一步增強。
1.2農村網購需求日益增加。隨著青壯年主力戰城鎮,同時也不可避免引起了農村家庭的“空巢”,留守的婦女、兒童及老人與外出務工的農民工之間會不斷進行錢款和物品的流動,錢款可以通過郵政或銀聯系統進行互流,而物品的流動除了郵政及同鄉代捎,別無其他選擇,即使有EMS,居住不很集中的農村也鮮能實現“門到門”的服務,高昂的費用也讓農民工退避三舍,費用較低的民營快遞的引入和發展迫在眉睫[1]。當人們在享受了網絡購物的便利后,逐漸相信線上訂單,線下取貨的模式,并且在未來一段時間有很大需求,而就當前來說,農村流出青年人口,有網購返村的需求,有對當地特色農產品的小量快遞需求,發展農村快遞業既有當前需要,在未來,更有相當大的潛力。因此,快遞企業應該順應時勢和市場需求,特別是針對農村快遞物流的需求大力投資,開拓農村快遞物流市場。
2民營快遞發展農村市場的阻力
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新農村建設的增強,民營快遞走入農村是一條必然之路。農村相對于城市而言,是一片尚未被開發的市場,而這個市場的潛力則是無可預料的。雖然近些年來民營快遞在急劇擴張,但是它們的主要業務還是集中在城市或者縣城,而不能真正到達農村,農村快遞還是主要由EMS來送達。民營快遞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還不能為農村農民提供門到門的服務。從宏觀層面來看,我國民營快遞企業在農村業務發展所遇到的問題主要是國家政策的支持性弱,快遞業務較為分散,快遞企業擔保難,融資難[2],本文在此不再贅述。本文主要是從微觀層面分析民營快遞企業在農村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成本過高。民營快遞企業之所以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發展如此迅速,甚至有望超過郵政速遞,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在滿足客戶需求的條件下,價格比郵政速遞要低很多。在城市,由于交通便利,快遞業務量大,民營快遞企業就會有利潤的空間,單位快遞物件的成本也較低。然而在農村,相對于城市而言,交通情況以及快件業務量都遠遠不能和城市相比,這樣單位快遞物件的成本就會過高,而民營快遞企業如果想有利潤空間就必須抬高自己的價格,這樣反而失去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同等程度下,農民可能更加傾向于郵政速遞。
2.2人才缺乏。相對于國際快遞企業來說,我國民營快遞企業在物流人才方面是處于稀缺狀態,特別是隨著近年來快遞業務量的急劇增加,目前已經出現了快遞人員用工荒的情形。不僅這樣,民營快遞企業的員工,僅有20%是本科學歷,管理水平低下。如今,隨著網購的熱潮襲來,每年的雙十一等節日,快遞擁堵現象極為嚴重,管理人員很難處理好這些問題。如馬云創建的“菜鳥”網絡,利用更強信息技術推動快遞業快速發展。
2.3規模有限。民營快遞在農村市場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就是中國郵政速遞,EMS可以說是目前中國范圍內最廣的快遞,到全國各大中城市為1~6天,到縣鄉時間約2~8天,在全國有2 000多個自營網點,任何地區都能到達。國家對于郵政速遞的投入不僅使它在第一時間占領了農村市場,其廣泛的業務范圍也不是民快遞企業所能達到的。而民營快遞由于資金等多方面的原因,在農村無法過多建設自己的網點。如今,很多民營快遞企業在農村采用加盟的方式來擴展自己的業務,而這些加盟商的規模非常小,并且均以派件為主。
3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民營快遞發展分析
3.1肥西縣快遞企業業務分布現狀。肥西縣全縣轄9鎮、4鄉,有1個開發區、2個合作園區。共轄村295個,居委會29個,社區10個,總計334個基層自治組織。縣境西寬東窄,南北長55千米,東西寬64千米,總面積1 961平方千米。總人口87.57萬人,全縣耕地面積為90萬畝。
通過各大快遞主頁網站,在對主要快遞網點的匯總結果如表1:
從表1可看出,各大民營快遞公司在肥西縣都有網點,順豐、申通、中通在肥西縣均在4個鎮上有網點及派送業務,匯通及韻達在兩個鎮上有派送業務。就肥西縣鄉鎮來看,有6個鄉鎮民營快遞沒有開展業務。而在上派鎮、三河鎮、紫蓬鎮開設快遞業務的公司達到5~6個。
3.2紫蓬鎮及上派鎮民營快遞營業情況
3.2.1營業模式。按照經營模式可以分為直營模式、承包模式、代收件網點模式。民營快遞中,順豐是直營模式,在上派鎮、桃花鎮、紫蓬鎮、小廟鎮均有直營店。而四通一達及其他快遞公司均采用加盟承包的方式及增加代收點拓展快遞業務。在紫蓬鎮大學城附近有文達信息工程學院、安徽外國語大學、職業學院3所大學,附近有5個快遞網點,均為加盟模式。其中:韻達3家、申通1家、圓通1家,韻達3家都位于紫蓬鎮附近。代收件網點僅提供簡單收件、完成顧客上門取件服務。
按照服務客戶對象分,可分為三類。一類服務客戶為工業區,其特點是客戶集中,業務穩定,時效性要求高,快遞公司服務規范。比如上派鎮圓通、順豐服務客戶是上派鎮工業園。二是承接電子商務,即承接線上電商,服務于大學學生等網購群體客戶。此類服務網點接近最終客戶,業務量大,客戶集中。比如紫蓬鎮文達信息工程學院內潮汐平臺的申通、申通和安徽外國語大學、職業學院旁邊韻達快遞網點。三是服務于鎮上及周圍村莊居民。此類快遞業務量小,客戶分散,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高,基本上都采用客戶自己取件方法,不提供送件上門服務。比如紫蓬鎮的申通快遞,僅是一家簡陋門面,無電腦、無負責人員。日常收件由臨近便民超市代為受理,快遞員每天定時到網點收派件。
3.2.2營業網點設施及管理現狀。上派鎮內有新港工業園、新型工業示范園。鎮上只有順豐、申通兩家快遞公司規模較大,管理規范。順豐擁有保險設施,對高價值物品特殊管理,全面采用移動終端錄入數據、操作區域配有攝像頭,另外擁有包裝設施等,快遞人員分工明確,每天上下午各2次送取快遞共4個批次。每天派件收件為1∶1,單證累計一月存箱,后集中銷毀。另一家圓通快遞員工數相當,但圓通僅有一臺電腦,沒有貨架及其他信息設備。紫蓬鎮上快遞加盟點較多,管理混亂,業務量少,以收件為主。客戶單證信息不能及時銷毀。其他快遞每天會固定派件過來,派件同時收取寄件業務,沒有實體網點。而在紫蓬風景區附近,文達信息工程學院內有一處圓通、申通共用平臺,共同服務學生,日均業務量大致相似。調查信息如表2:
3.2.3網點業務流程。中轉中心與加盟承包網點業務聯系,鎮上快遞企業收件業務基本相似。在合肥中轉中心與紫蓬鎮各網點快件寄送主體不同,圓通公司學校內承包人負責到圓通公司合肥中轉場去接收快件;韻達公司是由公司合肥中轉中心派車送件。對于服務客戶均主要為附近高校學生,鄉鎮及學校快遞網點只接受顧客送件到網店,不提供上門取件服務。快遞物品檢查不規范,經過簡單檢查只要證明快遞物品經過一般包裝后不會泄露汽、污漬等污染其他快件便可寄送。韻達快件以B公司為紫蓬鎮上快件集散點,當總公司派車過來時,在B公司處掃描上傳跟蹤信息,根據條形碼特殊位號標志區域,相應分給A、C兩家網點,同時過來收取他們所在區域快件。
韻達收、派件流程如圖1、圖2所示:
韻達各加盟網點之間聯系。韻達各加盟網點運營示意圖如圖3所示,A網點位于紫蓬鎮上,其于電信公司合作,僅作為代收發網點。C網點主要負責韻達在外語學院業務,B點是A、C兩點的“中心”,每天,A、C網點均會過來送件、取件。
3.3肥西縣民營快遞營業特點。利用營銷組合4P理論從價格、產品、促銷、產品位置角度分析民營快遞在肥西縣特點。
3.3.1產品(服務)特點。產品是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物品,可以是有形產品,或者是無形的服務。針對快遞行業是指快遞公司通過鐵路、公路和空運等交通工具,對客戶貨物進行快速投遞。從各家快遞在縣鎮區提供的服務以網上消費學生群體居多,寄送商品為一般貨物,對服務時效性要求一般,各家快遞都可以滿足一般顧客要求。主要招致客戶不滿的是快件的丟失與錯寄。這種情況在調查中發現是極少出現的。另一影響快遞服務水平的是在客戶取件時候的感受。取件距離,取件等待時間,工作人員服務態度都直接影響顧客體驗。在所調查的快遞中,韻達依靠其密集親民的網絡,同等水平的包裝和時效性占據較大市場。
3.3.2價格特點。民營快遞企業之間價格競爭激烈。企業間突出優勢不明顯,除去順豐快遞主要服務公司辦公樓區、工業園區、生鮮食品、時效性高、價格昂貴打出自己市場定位外,其他圓通、申通、韻達等一些全國公司提供服務相似,價格戰是必然的。各公司價格不透明,加盟商私改價格一直存在,在價格方面消費者敏感但很模糊。價格的競爭,會使雙方都會受到較大的損失。
3.3.3促銷現狀。民營快遞業基本沒有打折促銷、維護老客戶發展新客戶促銷活動,主要依靠加盟、承包方式的門店招聘,快遞車輛公司標志自發宣傳,促銷手段缺乏。
3.3.4網點位置特點。網點是以高校為據點,以工業區為對像,設在居民區和人流量密集的鄉鎮街市上。快遞公司基本上呈現短距離聚集現象。
3.4肥西縣民營快遞問題分析。從對肥西縣民營快遞分布、紫蓬鎮和上派鎮民營快遞營業現狀及特點,提出如下問題:
3.4.1快遞多集中于幾個鄉鎮,同一鄉鎮內服務同質化嚴重。民營快遞企業加盟形式混亂,哪里有客戶,哪里就可以出現加盟點。不考慮當地客戶類型,很容易面臨淘汰。圓通快遞主要是提供較低端親民快遞服務,但是在上派鎮卻存在提供給工業園區服務的加盟網點,與直營店順豐展開競爭。工業園區客戶對時效性、安全性要求較高,而圓通網點僅有一臺電腦,沒有任何貨架、存儲、掃描和包裝設備,信息化嚴重落后,根本不是順豐的對手,而順豐在本地業務無論從管理人員學歷、能力,網點信息化水平等都遠遠高于圓通。據順豐網點負責人透露所有民營快遞在農村相關業務基本處于虧損狀態。直營店可以依靠盈利區利潤來彌補非盈利區虧損,為公司業務長遠發展做準備。而作為加盟網點,加盟商為了經營下去必須要保證自己利益,總公司不能對其服務水平做到完全控制,但鄉村門到門配送成本居高不下,很有可能被淘汰,并且毀壞公司企業形象。
3.4.2管理粗放、人員素質低。根據客戶類型劃分的第二類、第三類快遞網點普遍存在長期工作員工僅有兩人現象,人員變動大,快遞業務知識匱乏。容易出現不能寄件的寄件了和經常損壞快件等情況。且在高校附近的網點面積很小,難以應付電商發動的雙十一等促銷假日的高峰期。
3.4.3運力浪費。加盟同一品牌快遞業務缺乏聯系,運力存在很大浪費現象。鄉鎮快遞業務量原本就低,單位成本派送費相對較高。各個加盟網點分別負責到地區中轉中心運回本區域的快件,同時帶上已收件。同一品牌的加盟網點之間沒有采取共同配送措施,造成了各個加盟網點運力浪費和成本的提高。
3.5民營快遞農村業務發展建議。民營快遞企業開展農村業務拓展時要考慮當地主要服務客戶要求,并且衡量采用加盟或是模式能否滿足服務需求,具有競爭優勢。第二在加盟網點與區域中轉中心進行收件或是派件的交接中可以嘗試根據所轄農村業務量及網點區域分布等特點采用牛奶取貨(送貨)模式將快件送往一個個加盟點,同時收取快件,以節約各個網點支出,提高競爭力。第三在促銷方面,可以繼續推廣實行區域價格優勢,并利用廣告宣傳,在消費者中提高知名度。農村快遞業務量現階段較少,主要以收件為主,民營快遞業可以拓展業務領域,為客戶提供郵寄行李、市區鄉村間一般商品的運輸來提高業務量。
4結束語
農村快遞的業務量現在雖然還不大,但是隨著電子商務的普及,農村快遞業務量會逐步增加。截止2011年底家電下鄉優惠政策已經結束,電子商務家電市場也會涉及到農村,未來民營快遞進入農村市場是必然的選擇。
本文僅以肥西縣為例分析了民營快遞在進入農村市場初步發展情況,利用營銷組合的4P理論分析肥西縣民營快遞發展特點。目前農村快遞市場仍是主要以派件來帶動的,但是快遞是雙向的,所以在民營快遞進入農村市場的過程中應以派件為主收件為輔,逐步帶動農村快遞業的發展。當然這也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這不僅體現在對于民營快遞農村業務發展的補貼上,也體現在政府對于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只有這樣,才能使民營快遞即使在經濟不發達的農村, 也具有可操作性,使其盡快地發展起來。
參考文獻:
[1] 楊利平. 河南省農村民營快遞發展需求分析[J]. 物流科技,2011(5):55-56.
篇10
論文關鍵詞 快遞 消費者權益 快遞市場管理辦法
2012年12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第10次部務會議通過了新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以下簡稱新《辦法》)。這是自2008年出臺《快遞市場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舊《辦法》)以來,交通部對該辦法的一次重大修訂。與舊《辦法》比較,在條文數量方面,新《辦法》由原來的四十一條擴展到五十二條,新增了經營主體章節,并對快遞服務的標準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使得消費者在接受快遞服務時能夠更為安心,維權更為便捷。
一、新《快遞市場管理辦法》出臺的背景
目前全國快遞產業從業人員超過100萬人。申通、韻達、中通等快遞企業如雨后春筍,應時而生。但由于快遞企業服務質量參差不齊,隨之而來的消費投訴也日益增多,2009年4月14日新修訂的《郵政法》,對快遞行業已經有所規范,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快件丟失毀損賠償低
筆者對吉林大學師生進行抽樣調查發現,30%的人遭遇過快件損毀丟失的情況,而近一半的人不知道快遞有保價制度。各家快遞公司在接受寄送快件業務時通常不會詢問寄件人是否保價,關于保價的條款一般只在快遞運單背面有相關提示,不易被消費者注意。在這種情況下,快遞丟失或者損毀后是否應由消費者承擔運費以外的損失存在較大爭議。
(二)先簽字還是先驗貨作法不一
網絡購物、代收貨款等服務,由于服務模式復雜,牽涉的利益主體較多,對于快件包裹應當“先驗后簽”還是“先簽后驗”就引起了很大爭議。?筆者在對吉林大學周邊快遞收發點調查中發現,各快遞點均未提醒取件人先驗貨后簽收,消費者要求先驗貨遭拒的事情時有發生。因此,明確規定先驗貨后簽字的順序勢在必行。
(三)快遞用戶信息泄露嚴重
快遞公司員工販賣快遞單號、用戶信息的事件屢有發生。盡管快遞公司大都明令禁止快遞員泄露客戶信息,但目前在我國的快遞市場,大型民營快遞多靠加盟壯大,總部對加盟公司的管理控制力度較小,監管成本過高,監管也變得有心無力,如何加大對販賣用戶信息違法行為的懲治成為人們討論的重點。
(四)快遞變慢遞狀況頻發
根據《快遞業服務標準》的規定,同城快遞應在24小時之內送達,國內異地快遞應在72小時之內送達。在調查中發現,超過一半的消費者遇到過包裹延遲到達的情況。在2012年淘寶“雙十一”促銷活動時,一些網購商品甚至在郵遞后兩周的時間才送達。針對快遞延遲導致消費者遭受損失如何賠償,需要法律予以明確規定。
綜上所述,現存有關快遞行業的法規已經不足以規制相關問題,亟待出臺新的法規更加明確的規范快遞行業。
二、新《快遞市場管理辦法》的主要內容及存在問題
隨著快遞行業的日益發展,快遞業與消費者的矛盾日益凸顯,為解決上述問題,我國交通部在2008年《快遞市場管理辦法》出臺僅四年后,就對該《辦法》進行了較大的修改。新《辦法》的修改對快遞服務的規制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遏制野蠻分揀
新《辦法》第十六條對快遞企業的操作進行了較為具體的要求,嚴禁工作人員野蠻作業,造成快件毀損。快遞人員在處理快件時,必須明確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即離擺放快件的接觸面之間的距離不應超過30厘米,易碎品不應超過10厘米。否則,將被郵政管理部門視情節嚴重程度,處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二)明確先驗后簽制度
新《辦法》第十七條規定了快遞的先驗后簽制度。在第十七條中,明確規定了易碎品、包裝明顯破損的快件及網購、代收款和有特殊約定的其他快件的先驗后簽制度。消費者在接受上述快件時,有權利要求先驗貨,快遞公司不得拒絕。
(三)賠償額度不再限于三倍運費
在舊《辦法》中,快遞公司顯然被安置在了一個單純的運輸者位置上,因而對消費者賠償方面僅僅規定了以運費為標準的賠償限額。而在新《辦法》中,快遞企業則被視為合同的一方當事人,那么快件的丟失毀損則理所應當地被看作是快遞公司的違約行為,故新《辦法》的賠償依據不僅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還包括了《合同法》、《侵權責任法》等其他相關法律。而另一方面,新《辦法》也增加了快遞企業對貴重物品寄件人的保價提醒義務。
(四)提高快遞用戶信息泄露的罰款金額
在舊《辦法》中,對直接責任人員的罰款金額為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新《辦法》對違法泄露在從事快遞服務過程中知悉的用戶信息,快遞企業將被處以最高三萬元的罰款,并對直接責任人員進行罰款。泄露、販賣用戶信息本身是追求經濟利益的行為,因此,從經濟上對其進行打擊,使其無利可圖才有可能遏制違法事件的頻繁發生。
而另一方面,新《辦法》對快遞行業規制及對消費者的保護仍存在欠缺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舉證責任不明確
舉證責任是指當作為裁判基礎的法律要件事實在訴訟中處于真偽不明的狀態時,一方當事人因此而承擔的訴訟上的不利后果。?新《辦法》雖然規定快件丟失、毀損等的賠償不限于三倍運費,還可通過《合同法》、《侵權責任法》等相關法律要求賠償,但是并未明確消費者與快遞企業之間舉證責任的分擔。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中“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消費者若要求主張違約賠償或者損害賠償,需要舉證丟失、毀損的快件的價值。但是由于消費者與快遞企業相比,處于弱勢地位,其對于服務的信息量受到了較大限制,導致消費者在中舉證困難。就目前快遞企業使用的快遞單,一般僅要求寄件人填寫快遞物件的種類,并沒有填寫價格的要求,造成消費者索賠困難。例如,在快遞寄送過程中一個名牌皮包丟失了,由于快遞運單上并沒有明示,快遞公司可能以郵寄皮包價值不高為由此拒絕足額賠償。快遞糾紛案件的舉證責任分配應體現公平爭議性,因此,在這類案件中舉證責任應向快遞公司傾斜。
2.監督機制不完善
新《辦法》雖然規定了快遞企業違反《辦法》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但是如何落實相關規則標準,防止行業規范成為一紙空文,仍是快遞行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目前我國快遞行業的相關法規,雖然對快遞行業服務進行了多方面的規制,但并沒有與之配套的監督機制。對于維權難問題的原因,有學者提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雖然規定了經營者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但對“故意拖延”、“無理拒絕”沒有規定具體的處罰執行標準,造成行政機關難以操作,不便于消費者追究經營者的法律責任,也大大地削弱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作用。
三、完善建議
(一)明確雙方舉證責任,解決消費者舉證困境
如上所述,消費者作為弱勢一方,其取得快遞企業侵權或違約的證據相對困難,因此,在舉證責任上,應根據侵權行為的種類區別待之。一方面,若消費者因為快遞公司對快遞條款、快件保價等未予以提示而造成損失,快遞公司若主張其已盡相關提示說明義務,應由快遞公司舉證證明。對于快遞企業特別說明的要求可以類比保險法中的明確說明義務予以規制。在歸責原則上,有學者建議,從權衡我國服務行業發展水平以吸服務消費者弱勢的角度出發,認為應當采用嚴厲程度居于嚴格責任與過錯責任之間的過錯推定原則。另一方面,對于因快遞丟失毀損等原因而引發的賠償糾紛,快件價值的證明應依賴于快遞寄送前的價格確認。筆者建議,可以在快遞運單上增加有關快件價格區間的記錄,采取快件重量與快件價值相結合的方式確定快遞運費,即可減輕消費者舉證的困難,也可防止索賠方漫天要價。
(二)完善快遞行業長效監管機制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郵政銀行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