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專業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0 12:59: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物流專業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物流成本管理的意義
物流成本是指伴隨著物流活動而發生的各種費用,是物流活動中所消耗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貨幣表現,由三部分構成:
1.伴隨著物資的物理性流通活動發生的費用以及從事這些活動所必需的設備、設施費用;
2.完成物流信息的傳送和處理活動所發生的費用以及從事這些活動所必需的設備和設施費用;
3.物流綜合管理所發生的費用。
物流成本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物流是經濟的黑暗大陸”,“物流是第三利潤源”以及“物流成本冰山說”等觀點都說明了物流成本問題是物流管理初期人們關心的主要問題。所謂“物流是第三利潤源”,是指通過物流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成為繼降低制造成本和擴大銷售獲取利潤之后,企業獲取利潤的第三個源泉。“物流成本冰山說”告訴我們,通常我們所能明確掌握的物流成本,只占企業物流總成本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物流成本并沒有為管理者所認識。正是由于在物流領域存在著廣闊的降低成本的空間,因此物流被看作是經濟的黑暗大陸,物流問題也引起了企業經營管理者的高度重視,可見企業物流管理開始于對物流成本的關心。
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內容,降低物流成本與提高物流服務水平構成企業物流管理最基本的課題。物流成本管理的意義在于,通過對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間的效益背反關系,科學、合理地組織物流活動,加強對物流活動過程中費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動中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消耗,從而達到降低物流總成本,提高企業和社會經濟效益的目的。
物流成本管理的前提是物流成本計算,只有搞清物流成本的大小,才能夠實施物流成本分析,編制物流成本預算,控制物流成本支出。物流成本的內涵在概念上是明確的,問題的關鍵是,在實踐中如何正確規定和劃分物流成本的范圍,如何將物流成本準確計算出來。在物流成本計算方面,我們還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操作經驗。由于缺乏對物流成本的準確把握,給企業的物流管理帶來許多障礙,不利于發現企業物流運作中存在的非效率活動,也難以對物流成本進行縱向和橫向的比較。因此,認識物流成本,不能只停留在概念本身的理解上,還必須對物流成本的統計范圍,計算方法以及物流成本分析方法等有一個全面掌握,這也是我們的企業在物流成本管理中急需要解決好的問題。
二、降低物流成本與經濟效益的關系
(一)從微觀的角度觀察
從微觀的角度看,降低物流成本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由于物流成本在產品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降低物流成本意味著擴大了企業的利潤空間,提高了利潤水平。
由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可知,在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下,產品的價格由市場的供求關系所決定,但價格背后體現的還是產品的價值量,即產品中所凝聚的人類抽象勞動的數量。商品價值并不取決于個別企業的勞動時間,而是由行業平均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當某個企業的物流活動效率高于所屬行業的平均物流活動效率,物流費用低于所屬行業平均物流費用水平的時候,該企業就有可能因此獲得超額利潤,物流成本的降低部分就轉化為企業的“第三利潤”;反之,企業的利潤水平就會下降。正是由于這種與降低物流成本相關的超額利潤的存在,而且具有較大的空間,導致企業積極關注物流領域的成本管理,致力于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
2、物流成本的降低,意味著增強企業在產品價格方面的競爭優勢,企業可以利用相對低廉的價格在市場上出售自己的產品,從而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擴大銷售,并以此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利潤。
(二)從宏觀的角度觀察
從宏觀的角度講,降低物流成本給行業和社會帶來的經濟效益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如果全行業的物流效率普遍提高,物流費用平均水平降低到一個新的水平,那么,該行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將會得到增強。對于一個地區的行業來說,可以提高其在全國市場的競爭力。
2、全行業物流成本的普遍下降,將會對產品的價格產生影響,導致物價相對下降,這有利于保持消費物價的穩定,相對提高國民的購買力。
3、物流成本的下降,對于全社會而言,意味著創造同等數量的財富,在物流領域所消耗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得到節約。實現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投入,創造出盡可能多的物質財富,節省資源消耗的目的。
三、物流成本水平的衡量指標
1、企業物流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重
物流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重是用來衡量微觀物流成本水平高低的基本指標,與企業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密切相關。
企業物流成本從物流活動的領域角度可以劃分為,采購物流費、工廠內物流費、銷售物流費、返品物流費和廢棄物回收物流費等。
按照商業習慣,采購商品(制造企業的原材料、零部件,商業企業的采購商品)一般由供應商支付運輸費用,并不計算在采購物流費用中。但是,這部分費用最終也會在產品的價格中反映出來,從而影響到物流費用的水平,對于這部分物流費用應加以特別關注。
要準確反應企業物流費用占銷售額的比重,并且使不同企業之間該項指標具有可比性,首先必須明確企業物流成本的核算范圍,制定出統一的計算標準;其次,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物流成本計算方法。
2、行業物流成本占行業銷售收入的比重
同一行業所有企業物流成本的平均值,即行業總物流費用占銷售總收入的比重,反映的是某行業平均物流成本水平。不同行業的物流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重是有一定差距的。一般說來,制造業的物流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重要高于非制造業,其中,運輸費用所占的比重居于所有物流費用的首位,其次是保管費用。
3、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
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是用來衡量社會物流成本水平高低的基本指標。社會物流成本的統計范圍包括三大部分,一是運輸費用、二是庫存維持費用、三是物流管理費用。
運輸費用包括企業使用專業運輸服務,支付給各種專業運輸業者(包括物流子公司)的運輸費用和企業使用自己的運輸工具和運輸設施開展運輸活動所支出的費用。
庫存持有費用包括用于存貨的保管費用(人工費、設施折舊、材料費、水電費等)和存貨所占用資金的成本。前者包括支付給倉庫企業的費用和企業自己從事貨物保管所發生的費用;后者參考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和資本投資回報率確定一個固定比例,乘以存貨金額。
管理費用包括用于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系統及其運營方面支出的費用。管理費用的計算可以根據歷史經驗確定一個固定比例,乘以運輸費用和庫存持有費用的總和;或確定一個固定比例,乘以制造業和流通業的GDP貢獻值。
由于各個國家的經濟結構,產業發展水平和物流活動效率等方面存在著差距,因此,反映在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上也有所不同。社會物流成本的統計,離不開企業物流成本的統計,只有在企業物流成本的統計趨于科學合理,并且有了一套完整的統計體系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從宏觀上準確把握物流成本的水平。
現行的社會物流成本的統計方法,是站在貨主企業,也就是物流需求方的角度去計算匯總物流費用的支出。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從國際范圍來看,呈現下降的趨勢。這種現象首先說明,隨著企業物流活動的合理化和效率化水平的提高,在創造同等規模社會財富的情況下,在物流活動領域耗費的資源得到降低,資源配置的合理化程度得到提高。
導致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降低的因素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正如前面所講的那樣,企業物流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是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是物流管理要實現的重要目標。盡管從物流管理發展的角度來看,已經進入了物流戰略管理的階段,但是,對于物流成本管理的任務并沒有完結。從某種意義上講,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永恒課題,只是在不同的時期,對于不同的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的方式、手段以及范圍有所不同而已。在PD(PhysicalDistribution)階段,物流成本管理局限在銷售物流領域,進入Logistics階段,物流成本管理擴展到供應物流、生產物流領域,物流總成本的意識得到增強。而到了供應鏈物流階段(SupplyChainLogisticsManagement),對物流成本最小化的追求,已經超過個別企業的邊界,追求的是整個供應鏈,整個流通過程的物流成本最小化。因此,可以說,物流管理到了高級階段,同樣離不開成本這個主題。只要價格還是構成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物流成本就仍然是企業物流管理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
正是企業物流管理不斷向縱深發展,管理水平不斷提高,降低物流成本的潛力被陸續挖掘出來,企業物流成本水平的降低直接導致社會物流成本的降低。
(2)現代物流業的發展
現代物流業作為專門從事物流服務經營的新興產業,它的出現是社會分工進一步細化的結果,是企業物流合理化的要求。現代物流業憑借其專業化的運作方式,在整合物流資源,實現物流活動規模化方面表現出強大的優勢。現代物流業的發展,為企業采用外包方式推動物流合理化和效率化,繼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務水平提供了外部條件。
(3)產業結構的高度化
不同的產業、不同的產品對于物流服務的需求內容和數量是不一樣的。隨著經濟的發展,一個國家的產業結構也在發生著變化。總體的趨勢是,第一產業的比重明顯降低,以服務業為主要標志的第三產業的比重明顯提高。同一產業內部的結構同樣也在發生變化,如第二產業中的電子產業、生物產業等高新技術產業的比重逐漸加大。這種變化,導致物流量與GDP之間的關系,由過去那種同步、同力度增長,轉向物流量的增長幅度相對放緩,甚至出現與GDP增長相乖離的趨勢。換言之,由于產業結構的高度化,社會經濟增長對物流量的拉動作用在減小。
體現在物流成本方面,同樣會出現類似的現象。即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隨著產業結構的高度化,呈現出下降的趨勢。
因此,在對不同國家的社會物流成本水平,即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進行比較的時候,不能夠忽略產業結構變化對其產生的影響,注意來自不同主體的指標的可比性問題,避免簡單比較和輕易下結論。
除了以上因素導至社會物流成本下降外,物流服務質量的提高,則會引發物流成本的提高。物流服務水平與物流成本二者之間不能割裂開來考慮,物流成本是指在一定的物流服務水準之下的物流費用支出。物流服務水準越高,支出的物流費用自然也就越高。高度化的物流需求,需要高水準的物流服務做基礎才可以得到滿足。隨著消費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和高度化,以及由此導致的企業生產運作方式的變化,對于物流服務的質量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訂貨周期在縮短,物流的批量在減小、物流作業頻率上升,物流成本也會隨之加大。根據資料顯示,美、日兩國的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大約在10%左右,在近一、二十年中,呈現出下降趨勢。其主要原因,是企業庫存規模下降帶來存貨持有費用的節約。但是,運輸費用的下降幅度緩慢,其主要原因是,隨著運輸頻率的加大,及時配送、小批量訂貨比重的加大,運輸費用支出明顯提高。
四、企業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徑
(1)樹立現代物流理念,健全企業物流管理體制
企業降低物流成本首先要從健全物流管理體制入手,從企業組織上保證物流管理的有效進行,要有專司物流管理的部門,實現物流管理的專門化。樹立現代物流理念,重新審視企業的物流系統和物流運作方式,吸收先進的物流管理方法,結合企業自身實際,尋找改善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的切入點。
(2)樹立物流總成本觀念,增強全員的物流成本意識
現代物流的一個顯著特征是,追求物流總成本的最小化。這一點對于企業構筑和優化物流系統,尋找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間和途徑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隨著物流管理意識的增強和來自降低成本的壓力,不少企業開始把降低成本的眼光轉向物流領域,這無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實踐中發現,不少企業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只是停留某一項功能活動上,而忽視了對物流活動的整合。其結果,一是由于忽視了物流功能要素之間存在著的效益背反關系,雖然在某一項物流活動上支付的費用降低了,但總體物流成本并沒有因此下降,甚至反而出現增加;二是將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變成只是利用市場的供求關系,向物流服務提供商提出降低某項服務收費標準的要求。如果物流服務供應商無法承受、而又可以拒絕的話,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便無功而返。
(3)加強物流成本的核算,建立成本考核制度
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礎是物流成本的計算,物流成本計算的難點在于缺乏充分反映物流成本的數據,物流成本數據很難從財務會計的數據中剝離出來。因此,要準確計算物流成本,首先要做好基礎數據的整理工作。
(4)優化企業物流系統,尋找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
對企業的物流系統進行優化,就是要結合企業的經營現狀尋找一個恰當的物流運作方式。物流系統優化是關系到企業的競爭能力、影響到企業盈利水平的重大問題,應該得到企業上層領導的高度重視,從戰略的高度規劃企業的物流系統。同時,要協調各部門之間的關系,使各個部門在優化物流系統的過程中相互配合。
篇2
關鍵詞:物流管理人才培養
一、我國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現狀
現代物流是支撐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是經濟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必然產物。然而,由于我國長期以來實行嚴格的計劃經濟體制,缺乏相關的物流管理類專業學科,導致物流行業從業人員知識結構單一、片面、能力不強、素質不高。同時,進入21世紀,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機制建立和完善、加入WTO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社會對物流管理類人才的需求急劇上漲,且呈多樣化趨勢,2005年物流人才已被列為我國12類緊缺人才。這就存在著一方面對物流人才的需求加劇,另一方面物流人才特別是高級物流管理人才匱乏的不協調現象,因此,國內教育界的重點研究問題是迫切需要加快物流管理專業教育的系統研究,制定切實有效的目標,培養出符合市場需要的具有獨特技能和優勢的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
二、我國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1.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物流學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科,物流系統由運輸、倉儲、裝卸搬運、流通加工、包裝、配送和信息處理等七大系統構成。從物流工作的活動范圍上看,可分為國內物流和國外物流;從物流業務性質上分,又可分為物流管理、物流設計規劃、物流技術等三方面。所以,物流人才應該是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的人才。由于物流業務和技術跨度較大,物流專業的培養目標應該在確定培養層次的基礎上選擇一定的專業范圍進行準確定位。如,物流管理專業本科生的培養目標應該是:具有較強的學習和交流能力,扎實的經濟和管理理論基礎,堅實的外語、數學和計算機基礎,系統了解和掌握國內外物流業發展的動態、最新物流概念、物流管理的基礎理論和方法;具有物流管理和經營的實際運作能力,能在物流業及各類工商企業、跨國公司從事物流管理、倉儲管理、運輸管理、供應鏈管理等工作;既能適應現代物流管理的需要,又能從事物流系統優化設計和物流經營、管理、決策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2.課程體系建設。(1)課程設置:針對目前國內物流行業的發展現狀,以及社會對物流人才的需求情況,我們在課程設置的時候,要從社會需求入手,不能設置一些與社會需求相差太遠的專業課程,這個方面可以采取市場調研和問卷的形式來完成。另外針對物流管理人才的特點,在培養的過程中,要結合本學校的特點,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將來就業領域的先進技術和了解企業現狀方面,而不能讓學生把時間只耗在純理論探索等領域。
(2)在教學方法與手段上,針對專業學科特點、課程特點和實踐應用需要,盡可能多地使用符合企業需要的教材和教具;還可以多開展案例教學,通過多媒體技術和視頻網絡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加速物流知識的傳播和更新。
(3)在教學的時間安排上,要增加應用課程的比重,加大社會實踐教學的力度。要根除本科教育純理論化的痼疾,加大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比重,減少課程的課堂授課時間,使學生有足夠的實驗和社會實踐時間,把書本知識變為實際工作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3.師資隊伍建設。構建具有專業特色的物流人才培養模式必須有一支適應高校物流教育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一項難度很大、費時較長的系統工程。為了讓教師隊伍朝“雙師型”方向發展,堅持培養與引進相結合。一方面要在理論上進一步深造,選送一些優秀的中青年教師到國內外物流專業辦得成功的院校進修學習,引進一些高層次的物流專業人才;另一方面要積極支持和鼓勵教師參加物流實踐活動,為教師構筑一個實踐的平臺。例如,選擇現代化程度較高的物流企業,讓教師深入到企業的各個工作環節參與一定的業務管理工作;或者利用科研和教學實習活動進行現場調查研究,增強教師的物流實踐能力。
4.專業教材建設。縱觀目前市面上各種介紹物流學、物流管理或物流的某個方面的書籍,大多在內容上存在相互重疊。如物流概念、物流的產生與發展、物流的要素、不同行業的企業物流(生產物流、供應物流、銷售物流、回收物流)、物流中心建設、第三方物流、供應鏈管理等都是重復率較高的內容,幾乎在大部分的書籍中都有論述。其他的如物流自動化技術、物流信息技術、物流系統的設計等,基本上也會出現在多種類型的物流書籍中,并且都占據了相當大的篇幅。這些書大都體系完整,看一本便能知物流之大概。教學內容要避免相互“撞車”,關鍵還在教材的選取。這就要求有可選之教材,一要在數量上可供選擇,二要在質量上可以入選。所以,組織相關專家、學者編寫體系、結構、內容合理的物流系列配套教材。
5.實訓環節建設。物流專業環節多、系統性強、科技含量高、理論與實踐聯系緊密等特點,高校的物流教育需要注重學生實際業務操作能力的培養。傳統的物流教育在只注重傳授理論知識的情況下,學生實用技能的培養顯得較為薄弱。未來物流人才必須要突出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具體體現就是要讓學生掌握物流管理實踐的實用性技能;提高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強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解決物流管理專業學習與專業知識脫鉤的矛盾,未來的物流教育必須改進教學模式,增加實踐課,在實際操作中去理解理論知識;掌握實際技能。也就是說,加強物流管理教學,必須要加強實驗基地和實驗室建設,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具體可采用:聘請企業管理人員進行綜合案例教學、建立校內模擬實驗室以及建立校外參觀、實習基地等方法。
三、結束語
目前,中國的物流業還處于起步階段,與國外先進水平還有較大差距,物流教育有待于進一步深化和發展,因此,只有把物流教育和物流人才培養放在戰略地位上考慮,充分借鑒國外的教育經驗,并經物流實體企業和教育科研機構的共同努力,才能有利于物流教育培養優秀的物流管理人才,反之,物流管理人才又促進物流教育的加速發展。
篇3
物流產業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已步入快速發展期。需求的多元化與差異化,促進了現代物流與行業的深度融合,物流產業細分的傾向越來越明顯。例如港口物流、連鎖物流、快遞物流、金融物流、冷鏈物流、會展物流、危險品物流、工程物流、大件貨物運輸等。一方面,物流行業細分的傾向明顯;另一方面,多數高職院校只能培養普通物流人才,例如培養的學生畢業后只能從事普通的貨物運輸、倉儲、配送等業務。事實上,能夠從事這些普通物流業務工作的人員較多,供過于求,難于就業。而那些真正存在需求的崗位,很多高職院校又培養不出相應的人才。筆者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學校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的教師團隊對行業的了解不夠深入,對行業缺乏應有的把握,不清楚行業企業的真正需求,對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缺乏準確的定位。
二、物流行業的用人需求分析
總體而言,能提供普通物流服務的企業(一般的運輸型、倉儲型物流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競爭激烈。這類企業的專業化程度較低,對物流專業人才存在一定的需求,但總體需求層次不高,中職畢業生或社會人員通過短期上崗培訓或鍛煉就能滿足需要。目前,對高職物流專業人才存在需求的是那些與行業深度融合、具有一定行業背景的物流企業,特別是一些特殊物流行業的企業。
(一)港口物流
與水運密切相關。在五種基本運輸方式中,通過水上運輸實現的貨物周轉量多年來持續領先,占據了60%以上的市場份額。相應地,港口物流企業對港口物流人才的需求旺盛。特別是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西部一些省市也產生了對港口物流人才的需求。例如四川的瀘州港、宜賓港,近年來,就組織人員到四川省內有關高職院校去招聘港口物流專業(或專業方向)的畢業生,未能如愿,最終到重慶一所高職院校招聘到了畢業生,也僅僅是因為看到該校開設了港口物流方面的一門課程。
(二)連鎖物流
屬零售物流的范疇,是物流的典型形態之一。主要特點:集中采購、集中配送,同時開展配送加工。一些高職院校在和一些大型連鎖零售企業開展合作,培養連鎖物流人才。連鎖零售企業對連鎖物流人才存在一定的用人需求,但院校之間的就業競爭比較激烈。
(三)電子商務物流
也屬零售物流的范疇,是物流的新興領域之一。主要特點:集中采購,也存在配送加工(這兩點與連鎖物流相似)。在配送方面,大件商品與連鎖物流相似,統一集中配送,小件商品則采用快遞物流的方式運作。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電子商務企業對電子商務物流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勁。一些實力雄厚的大型電子商務企業(如京東商城等)已經在自營物流,在國內一些主要的大中城市建立起了自己的配送中心。而多數小型電子商務企業則實施物流外包,通過與快遞企業合作來完成貨物的遞送。
(四)快遞物流
主要針對件雜貨及小件商品的快遞,速度較快,有健全的網點,涉及取件、送件等業務和服務。近年來,快遞物流發展迅速,對快遞物流人才的需求旺盛。
(五)金融物流
金融物流業務在國內已開展了10余年(例如物流企業與銀行等金融機構聯合開展倉單質押融資等業務),特別是一些中小型地方銀行對金融物流業務很感興趣,人才需求旺盛,但高職院校物流專業的教科書嚴重滯后,基本上沒有這方面的內容。企業有需求,但招不到這方面的畢業生。近年來,金融物流發展快速,甚至已經發展到了供應鏈金融階段(像海爾、中國郵政速遞物流等大型企業都在開展這些業務)。企業對金融物流和供應鏈金融人才的需求旺盛,供不應求。
(六)冷鏈物流
屬特殊物流的范疇。對于農產品和水產品等生鮮產品,由于保值期短,貨物易變值,需要在儲存、運輸和交易中保持低溫,冷鏈物流企業則主要為這類商品提供相應的低溫物流服務。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海岸線長,內陸水資源豐富,農產品和水產品等生鮮產品產量高,對冷鏈物流的需求旺盛。特別是近年來,各地都在規劃建設大型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例如四川成都天府新區龍泉“大華國際物流港”就是四川省政府規劃建設的大型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然而冷鏈物流人才匱乏,很少有高職院校能夠培養。
(七)危險品物流
屬特殊物流的范疇。多數化工原料及化工產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蝕性等特點,需要使用專用設施設備對其進行儲存和運輸。①對于危險品物流,由于安全隱患大,潛在風險高,國家對企業的資質控制得很嚴(像四川瀘州的叁陸運業、宜賓的天長物流公司等,有些已經達到了3A級以上),需要受過專門訓練的專業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從事相應的物流業務和管理工作。企業存在需求,但很少有高職院校能夠培養這方面的人才。
(八)項目物流
像會展物流和工程物流等,都屬于項目物流的范疇。項目物流服務于項目,項目結束,項目物流也就結束。與普通物流相比,項目物流具有以下特點:需要租賃設備,管理按項目對待,采用矩陣式組織機構等。目前,項目物流人才匱乏,很少有高職院校能夠培養。
(九)大件貨物運輸
主要是針對長、大、笨重等特種貨物的運輸。一些重工業基地(像四川德陽),就有很多這樣的運輸企業(比如飛龍運業等)。人才需求缺口較大,而很多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又缺乏針對性,人才培養與需求嚴重脫節。
三、工學結合背景下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建議
(一)以能力培養為核心,構筑三個能力培養平臺
圍繞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構建公共能力培養平臺、行業通用能力培養平臺、專業核心能力培養平臺三個平臺。
1.公共能力培養平臺。該平臺主要培養學生作為一個社會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包括:交流表達、數字運算、革新創新、自我提高、與人合作、解決問題、信息處理、外語應用等基本能力。特別地,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要確保人才培養方向的正確性,按照教育部的有關規定,“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思想政治理論實踐課”“形勢與政策教育”“就業指導”“體育”“計算機文化基礎”等課程必須開設,并且要按照教育部規定的學分執行。結合行業企業對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的用人需求,高職院校要重點培養學生應用文寫作、課件制作、電子表格的使用等能力。可以考慮開設“物流英語”“物流數據處理”“應用文寫作”等課程。公共能力培養課程的設置要與專業人才培養相結合,要能滿足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需要。
2.行業通用能力培養平臺。該平臺主要培養學生在物流行業工作應該具備的通用能力。包括“物流認知”“貨物運輸組織”“倉儲與配送實務”“商品采購與供應”“供應鏈設計與優化”“物流信息處理”等課程。換言之,無論學生畢業后在何種類型的物流企業或貨主企業(工商企業)從事何種物流業務或管理工作,這些能力都是必須具備的,而且,能夠支持從業者在物流領域的工作輪換(轉換)。
3.專業核心能力培養平臺。該平臺主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核心技能。這些技能需要高職院校和物流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分專業方向辦學(如港口物流、連鎖物流、電子商務物流、快遞物流、金融物流、冷鏈物流、會展物流、危險品物流、工程物流、大件貨物運輸等),通過開展訂單培養來實現。
(二)校企深度融合,資源共享,實現雙贏
如果高職院校的辦學沒有差異化,就沒有特色,必然缺乏市場競爭力。而校企深度融合,開展訂單培養,是創造辦學差異化,提升高職院校競爭力的必然途徑。通過校企合作,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實現雙贏。一方面,企業可以共享共用高職院校的現有教學資源,包括師資、場地、圖書、學生等資源,通過合作,可以“量身定制”,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同時降低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成本(包括貨幣成本、時間成本等)。另一方面,通過校企合作,高職院校可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通過工學結合(工學交替),在人才培養中可充分利用企業的人力資源(包括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設施設備等生產資源、企業文化等無形資產、規章制度等組織資源;通過把實習實訓基地建在企業,可節省大量投資,降低辦學成本;通過教師的頂崗鍛煉,可提高整個教學團隊的專業技能和水平。
(三)開展校企合作、訂單培養的具體做法
1.高職院校首先應進行調研,尋找合適的合作企業。這可以通過借助行業協會、早期的畢業生及其他社會資源來實現。
2.根據調研結果和合作企業的需求情況,選擇專業方向。總的指導思想是“大專業,多方向”。換言之,核心主干課程(行業通用能力培養平臺課程),無論哪個專業方向的班級都要開設,區別只是專業方向課程(專業核心能力培養平臺課程)不同。當然,也可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量身定制,制訂或調整培養方案,滿足其個性化需求,提供增值服務。當然,為了控制辦學成本,可以限定專業方向的數量,通過引導學生選擇專業方向,確保訂單班的人數,從而控制教學成本。
3.關于建立實訓實習基地的問題。像上述諸多專業方向涉及特殊物流,資產專用性強,設施設備的投資成本高。為了減少辦學投資,可以把實訓實習基地建在合作企業,開展工學交替。
4.關于師資問題。可以通過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來解決。就高職院校現有的師資情況,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強項,承擔部分方向課的教學工作;企業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可以承擔部分課程,尤其是實訓課程的教學工作;學校的教師可以到合作企業去頂崗鍛煉,提高專業水平。
篇4
一、企業物流模式的類型及特點
我國企業主要有企業自營物流、協作物流、業務外包三種物流模式。自營物流是貨主企業利用已有的物流資源,通過采用先進的物流管理系統和物流技術,不斷優化物流運作過程,為生產經營過程提供高效優質服務的基本方式。從具體運營角度來看,又可以分為傳統自營物流、SCM物流、TPL自營物流。時下許多企業還在沿用傳統自營物流,但隨著先進物流模式的出現,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重新選擇更適合企業發展的物流模式。協作物流是在貨主企業自身已有的物流資源難以滿足生產經營活動需要時,與供應商、社會物流企業以及消費者聯合起來,為有效解決物流需要開展的物流協作方式,并通過資源互補、合理運作,實現企業物流經營過程的順利進行。由于此模式可以減少企業的固定物流資本投入,許多中小企業選用這種模式,但隨著第三方物流的興起,中小企業將越來越多地選擇物流業務外包模式。業務外包是貨主企業為集中精力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將經營活動所需的物流服務外包給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完成的基本方式。由于第三方物流企業在國內起步較晚,因此,目前中國企業選擇業務外包方式的還不是很多,但第三方物流憑借自身優勢將成為企業選擇的主要趨勢。物流模式的具體選擇如下圖所示:
物流模式管理決策圖
二、物流模式轉換成本的構成分析
轉換成本是指因某個方面(如技術、制度、供應商、服務提供商等)的轉換而發生的成本。本文中所指的轉換成本是指擁有部分物流能力的企業轉變物流模式時將會發生的成本。物流模式轉換成本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設施處理成本和人員分流成本。企業轉變物流模式時,必然涉及到原有物流設施的處理和物流人員的分流問題。處理物流設施會發生談判費用和折價損失等,當物流設施的專用性比較強時,這方面的成本將會非常大。企業原物流人員的分流也是一個相當困難的問題。由于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健全,勞動力市場還未完全開放,企業進行人員分流將會付出高額的代價。但如果企業選擇物流戰略聯盟的形式,就不存在以上這兩種成本,因為企業只是將原來不能處理的業務交給聯盟方,或者是使自身富余的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可以保留原有設施和人員。
(二)第三方(或聯盟方)選擇成本。轉換物流模式時,為確保選擇到最適合自身的物流聯盟企業或第三方物流(3PL)公司,企業必須花費相當的人力、物力,甚至聘請專門機構對外包方(或聯盟方)進行考察、評估,并通過談判達成協議。
(三)監察成本。自營物流時,企業員工可與最終客戶直接接觸,而物流外包或建立物流聯盟后,客戶信息要通過第三方,這就在企業的供應鏈中增加了兩個新的外部界面(即從企業到第三方;從第三方再到最終客戶)。如果與企業合作的不止一家3PL服務提供商,則外部界面就更多。由于外部界面的增加,企業必須重新建立與客戶之間的信息反饋機制,監督外包物流的客戶服務水平,衡量客戶滿意度等。由此發生的成本稱為監察成本。該成本可以用建立、維護物流服務監督和測評體系所需的費用來測算。
(四)協調成本。企業將物流業務委托給3PL公司或聯盟方后,仍然必須保有物流協調部門,以充分協調企業、第三方(或聯盟方)、客戶之間的關系。如安排和協調運送;調查客戶需求;更新預測到的需求并與第三方(或聯盟方)聯系,要求其提供相應服務等。由此發生的成本稱為協調成本。協調成本可以用物流協調部門的運行費用來衡量。
(五)集成成本。廠商和第三方(或聯盟方)之間的信息系統集成是物流模式轉換中的重要影響因素。如果廠商同第三方(或聯盟方)之間沒有良好的信息集成,是不可能達到理想的物流服務水平的。現在較為常見的情況是在廠商和3PL提供商之間建立電子數據交換(EDI)系統。建立這類系統的成本即集成成本。
(六)體制成本。企業內部自營物流轉化為社會化物流,必然引起企業流程和組織的重大變革,必將涉及企業內部部門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重大調整。各部門和各個的利益保護已經成為企業物流模式轉換的主要障礙,傳統的經營體制正嚴重地制約著我國現代物流業的發展。物流業涉及國民經濟的多個部門,其行政管理工作也分別涉及經貿、交通、鐵路、民航、外經貿、海關等眾多部門。傳統“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及各部門出于利益保護,使現代物流業的發展面臨諸多障礙。第一,審批手續多且繁瑣。若一個企業要從事鐵路、公路、航空、海運貨物運輸,就必須分別向鐵路、交通、民航、外經貿、海關等多個部門提出申請,獲得有關許可證后才能營業。第二,部分領域對外資企業開放,卻禁止國內企業進入,這與開放中的市場、及與現代物流業快速發展的形勢不相適應。第三,由于物流設備、電子數據缺乏統一規范和標準,導致物流無效作業環節增加,效率、效益降低,供應鏈響應速度下降.三、物流模式轉換風險分析
企業在轉換物流模式時有很多的不確定性,選擇具體模式時不得不考慮物流模式的轉換風險:
(一)信息不對稱風險。在企業與3PL公司之間的委托——關系中,存在信息不對稱,企業對3P公司的能力和簽約后的努力水平不可能全面了解。這種信息不對稱會給企業帶來兩種風險:(1)逆向選擇風險。企業物流是否正常運行對企業的生產經營
有重大影響,而為了贏得合同,3PL公司可能會對自身物流能力的某方面不足進行故意隱瞞,這種隱瞞可能會給企業帶來重大損失。(2)道德風險。簽約后,3PL公司對企業委托的物流業務具有全權權,可以在規定范圍內進行相機決策。由于信息不對稱,企業不可能對3PL公司的具體行為進行全面實時的考察和監督。這時,3PL公司就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優勢侵害委托方利益。
物流戰略聯盟中,以上兩種風險相對較小:因為對外承接物流業務不是物流優勢企業的主要盈利模式,為了保證其物流系統的順暢運行,他們一般不會承接不適合自身的物流業務;這種戰略層次的聯盟一般都是較為長期的,雙方對彼此都有所需要,為防止對方報復,物流優勢企業一般不會實施侵害對方利益的行動。
(二)采用合同物流或戰略聯盟模式的風險。(1)泄漏生產經營活動機密的風險。企業引入3PL公司的服務后,一些有關企業生產經營的關鍵要素,如原材料的來源、用量、價格、產品結構、銷售網絡的情況等,都不可避免地要向3PL公司公開。而3PL公司可能擁有該行業的眾多客戶,這些客戶之間可能就是競爭對手。如果3PL公司受某種利益誘惑把企業的經營機密泄漏給了其競爭對手,將會給企業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這種風險在物流戰略聯盟模式中也要小一些,因為聯盟雙方既不是競爭對手,也和彼此的競爭對手沒有什么關系,泄密的可能性相對較小。(2)業務流程失控的風險。企業將物流服務外包給第三方后,其生產經營便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3PL公司的績效,會失去對生產經營的全面掌控權。如果3PL公司業績不佳或出現失誤,勢必給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沖擊,且3PL公司也因此具有了與企業討價還價的籌碼。隨著對企業物流業務介入程度的加深,3PL公司這種討價還價的能力還會加強,從而對企業構成威脅。
(三)客戶文化障礙的風險。轉換物流模式時,必須考慮客戶對這種轉變的適應性和接受程度,即這種轉變是否會給客戶帶來不便。如果客戶不理解、不支持這種轉變,就有可能面臨失去客戶的危險。所以,轉換物流模式必須考慮客戶文化。例如,如果客戶非常重視具體的個人關系,那么與此相關的業務最好不要外包;如果客戶只是想付出最小的運送成本,那么外包應從最大程度節約成本的角度考慮;如果客戶不愿分享數據,那么外包應從最不會對客戶產生影響的角度考慮。
(四)企業文化障礙的風險。當企業的物流功能由自營轉向外包時,必然會損害某些相關人員的既得利益。尤其在我國,物流“黑洞”大量存在,因此這部分人員會想方設法阻礙這種改革。另外,改革必然要求對原有的物流業務流程進行重組,這很可能造成企業員工的不理解、不配合,因而遇到困難。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必然會防礙物流改革的順利推行,甚至半途而廢。
(五)技術對接障礙的風險。物流模式轉換后,物流專業技術所起到的杠桿作用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競爭優勢。但隨著現代物流業技術復雜性的提高,射頻技術、全球定位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條形碼技術、EDI技術等的普通使用,給技術的升級帶來了諸多的不確定性。這對在物流模式轉換過程中缺乏能接受新技術的專業人員及停留在原有技術設備的企業來說,無疑是個挑戰。
四、考慮轉換成本及風險的物流模式決策
基于以上對轉換成本和轉換風險的分析說明,筆者認為,企業在轉換物流模式時應綜合考慮物流對于企業成功的重要性,企業自身的物流能力,第三方(或聯盟方)企業的能力和服務水平,轉換成本和風險幾方面的因素。具體來說,企業在決定采用那種物流模式時,首先應該建立企業業務流程圖,以分析物流子系統是否對本企業具有戰略意義。然后再分別考察物流子系統包含的各項業務功能,分析企業目前完成該功能的資源狀況,包括設施、設備、人員、運作能力及投資能力,以決定應該采取的物流模式:
第一,若物流子系統對企業的成功具有戰略意義,而企業卻并不具有實現某項具體物流功能的設施、資金及運作能力,那么企業最好是尋找一個物流合作伙伴,結成物流戰略聯盟。這樣既可以利用戰略合作伙伴的強大物流能力,又可以對該項物流功能進行較好的掌控。
第二,若物流子系統對企業的成功具有戰略意義,并且企業也具有實現某項具體物流功能的設施、資金及運作能力,企業還應該考察自己在該項功能上是否具有競爭力。在該項功能上具有競爭力是指企業能夠在滿足相同物流服務水平的條件下,以低于外購物流平均費用的運作成本完成該項功能;或者是在與外購物流相同的費用下,可以提供更高的物流服務水平。如果企業在該項功能上具有競爭力,那么就應該自營該項功能,且如果企業在該項能力上還有富余,則企業可以將自身的這部分物流功能作為核心競爭力加以發展,向外提供該項功能的服務,與需要該項功能的企業結成物流聯盟,并成為合作關系的領導,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物流優勢,實現規模效益。如果企業在該項功能上不具有競爭力,就要進一步考慮該項功能的轉換成本和風險。如果轉換成本和風險較高,企業就必須加強自身該方面的能力并且自營。如果轉換成本和風險較低,出于對其戰略地位的考慮,企業也應尋找物流合作伙伴建立戰略聯盟,借助合作伙伴的管理能力提升自身的物流水平,而不是將其外包出去。
篇5
港口物流論文參考文獻:
[1]鄒筱,趙鋒.本土化案例在《物流管理》項目化教學中的應用[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130-132.
[2]孫福東.港口物流實驗教學模式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1):131-133.
[3]劉光輝.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探析[J].焦作大學學報,2011(1):108-109.
[4]翟羽,鄧春.海南高職院校港口物流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析[J].時代教育,2011(9):38-40.
[5]曾惠敏.探究式教學方法在《現代物流概論》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0(3):14-15.
[6]孫丹.探究式教學模式在物流管理學課程中的應用[J].中國外資,2012(2):215.
[7]馬樂,李楠,張瑩瑩,等.物流工程專業型教學體系建設探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10):309-311.
[8]賈衛麗.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研究[J].交通企業管理,2010(6):74-75.
[9]傅忠寧,朱昌鋒,張靜芳.物流管理專業研究型教學模式的探討與實踐[J].物流技術,2012(12):451-453.
[10]王海燕.物流類專業研究型教學體系構建與實施[J].中國大學教育,2012(10):33-37.
[11]李彩其,等.物流管理專業案例教學本土化的探討[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7):54-55.
[12]黃勤,陳玲,等.研究型大學物流工程專業教學模式的探索[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2(2):112-114.
[13]于汝民.基于物流供應鏈建設第四代港口[J].中國投資,2008(7):7
[14]李永輝.基于第四方物流的第四代港口發展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0,33(7)
[15]蔣鵬.我國第四方物流模式的發展研究[J].中國商貿,2009(11):112-113
[16]劉璠.第四方物流企業協同運作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
[17]盧根旺.基于能力整合的第四方物流發展研究[J].中國港口,2008(5):66-67
港口物流論文參考文獻:
[1]孫晉明.港口信息化建設與發展探析[J].中國水運,2011(05):23-25.
[2]郭思維,魏云達.我國港口物流發展現狀分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7).
[3]于暉.現代物流的發展趨勢及我國物流現狀[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9(16).
[4]劉韓云.我國國際物流現狀及發展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08(05).
[5]蘇君,吳輝.現代商業企業物流系統管理[M].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6.
[6]何明坷.物流系統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郝淵曉.現代物流信息化[M].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
[8]王彥,孫光沂.我國航運業的基本情況及面臨的市場形勢[J].世界海運,1997(2).
[9]賽令香,趙錫鐸.論我國航運企業在新經濟下的經營發展戰略[J].珠江水運,2002(2).
港口物流論文參考文獻:
[1]馮希,港口企業物流成本控制研究[J].企業文化旬刊,2015(11)
[2]陳濤,楊柳港口物流企業成本控制研究[J].物流技術,2012(17):293-295
[3]秦玲敏港口物流企業成本控制及措施探討[J].會計師,2015(24):34-35
[4]李建麗、真虹、徐凱,港口供應鏈的價值鏈體系分析[J].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2009
篇6
關鍵詞:頂崗實習;問題;解決辦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ost practice after have quit widespread problems, taking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of Jiangsu Food and Dru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2013 to 2015 three consecutive graduates analysis of current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tudents quit reason, explore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ost practice mode, and also provides certain reference for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post practice work.
Key words: substituted post exercitation; problems; solutions
頂崗實習是學校安排在校學生實習的一種方式,高職學校通常會安排學生在畢業前進行實習。頂崗實習是學生從課堂走向工作前,作為實踐教學的一個關鍵環節,由于頂崗實習不同于其它就業實習,它決定了“以就業為導向”目標能否實現。
據權威機構調查,物流專業人才已被列為我國12類緊缺人才之一,缺口達60余萬。據了解,目前物流人才是非常搶手的,但是,我國物流管理市場上卻存在著供求之間的矛盾。一方面,物流企業急需大批高素質、高技能、踏實肯干,而又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另一方面,大批的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在擇業時,紛紛放棄自己的專業,離職、改行的現象非常普遍,成為行業人才流失的主體。
頂崗實習作為物流管理專業整體教學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踐教學的終結性環節,頂崗實習使學生盡可能地將實習與今后的就業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為畢業后順利投身工作崗位并融入社會做好準備。然而,不少學生參加頂崗實習之后卻放棄到物流行業就業的機會,這說明頂崗實習對學生擇業具有重大影響。
1 頂崗實習學生基本情況調查
為了掌握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參加頂崗實習后不從事自己所學專業的工作,紛紛選擇其他崗位情況,課題組選擇了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2013~2015年連續三屆物流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2013~2015年連續三屆物流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分別為94、97和46人,參加問卷調研及訪談的同學分別為85、87和43人,共計215人參與調查。參與調查的這些學生頂崗實習崗位都是與物流行業相關,從數據(90.7%)可見物流管理專業頂崗實習有較高的專業對口率。近年來,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在所有專業中一直位居榜首,被調研的這部分學生頂崗實習的崗位大多是通過學校的雙選會、社會招聘和親友介紹選擇的,調研時間是在頂崗實習結束后,論文答辯之前。希望其調研結果能對物流管理專業頂崗實習建設提供實證依據。調研具體情況見圖1~圖3。
從圖1~圖3可看出,頂崗實習結束后只有30%左右的學生基本滿足現有崗位,剩于60%以上的學生頂崗實習結束后紛紛選擇離職。其中的大多數學生認為物流行業是一個升遷機會少,工作枯燥且強度較大,就業實際與他們的就業期望值相差甚遠。而準備離職的大部分學生都希望轉入其它相對輕松的職業。這說明了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參加頂崗實習后不僅不能對本崗位的肯定,反而60%以上的學生產生了轉行的念頭,這一現象應引起物流管理專業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2 調查結論分析
2.1 工作內容枯燥,企業環境差、勞動強度大。從圖1、圖3可以看出,物流管理專業頂崗實習結束后24%與20%的學生認為物流管理專業工作枯燥且勞動強度大。物流行業不同于其它行業,是一個對實踐要求較高,但行業壁壘很低的職業。任何一個物流企業對接收到的大學生都要安排在基層崗位進行鍛煉,例如:儲存、裝卸、包裝、運輸、配送等基層崗位。比如有些同學在南京蘇寧電器頂崗實習,所在部門是配送部,每天的工作對象是貨物,除了接貨、送貨、退貨就是清點數量,在調研時絕大多數同學都認為每天重復相同的工作較為枯燥、乏味。再加上一部分同學感覺勞動強度較大,在倉庫工作環境較差,夏熱、冬冷,這時往往就會選擇放棄。這說明參與頂崗實習的學生對到企業頂崗實習和工作崗位缺乏了解。
2.2 升遷機會少、薪資待遇低。調查顯示(見圖1、圖3),物流管理專業頂崗實習結束后25%與20%的同學認為物流管理專業的升遷機會少,薪資待遇低。由于受校內實訓條件的限制,學生在校期間學不到實際操作的技術和技巧,當學生走向頂崗實習崗位后還需要一段時間進行實踐技能的積累,頂崗實習的學生進入企業數月后難以融入企業,要適應企業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流程更需要一段時間,如果要成為部門負責人更得經過3~5年的時間,可見物流管理專業短時間內升遷機會并不大。通過調研,發現物流管理專業升遷崗位較少,3~5年內大部分學生還是從事著物流基層操作工作,學生反映不是不夠優秀而是物流專業遷移崗位太少。通過調研還發現物流公司一般工資較低,實習期1 200~1 500元,轉正后不過1 800元左右,再加上如果發生事故還要被罰款,工資就更低了。如此低的工資,再加上升遷機會較少,沒有做好心理準備的學生因此選擇逃離物流公司。
2.3 按部就班,不善于思考和創新。從圖3可以看出,2015屆畢業生中有14%的學生參加頂崗實習后,認為物流管理專業的就業實際與就業期望相差甚遠。調研顯示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連續三屆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頂崗實習崗位90%以上是物流管理操作崗位,而這些崗位較為規范、重復性強,只要按部就班地按照標準流程進行操作,就足以滿足崗位要求。或者僅僅停留在“工作導師”教過的基本技能,不懂在日常工作中運用創新精神來更大地提高生產效率,只知道保質保量地完成領導分配的任務就足夠了,甚至有的學生遇到問題也不主動處理,而是把問題推向領班或組長。不能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缺少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難以進行創新。在被調查的學生中近一半從未認認真真地思考過自己在崗位所具備的職業能力,而只是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所以他們認為每天重復相同的工作沒有成就感,現實工作與當初期望相差甚遠,往往這個時候他們會選擇離開。
3 對策建議
3.1 發揮頂崗實習平臺效應,轉變就業觀念。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的時間是從當年12月份到第二年的4月份,學生在這段時間是通過手機和QQ與輔導員及論文指導老師聯系,由于學生反饋信息的不及時性,老師不能在第一時間了解到學生每天工作的情況及心情變化。雖然學校有頂崗實習平臺,但是真正的效應沒有完全發揮出來,現階段頂崗實習這個平臺效應只起到讓學生論文答辯前完成12篇日志和1個總結,而且這12篇日志很多學生都是離論文答辯前一周一氣呵成,根本沒有依據實習工作內容來完成,平全失去了應有作用。頂崗實習平臺實際上應是一個能夠及時掌握學生動態的平臺,學校可以要求學生每天登錄平臺寫出自己的當天實習日志及實習中遇到的難題,輔導員及論文指導老師應及時掌握學生的實習狀態,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實習中的難題,并積極與企業指導教師及時地進行溝通協調等。讓學生逐漸了解到物流管理專業崗位的特殊性,讓學生們做好心理準備,慢慢適應物流崗位環境。
3.2 在提升實踐教學質量同時,教會學生“兩條腿”走路。高職高專學生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為目標,加大實踐培訓力度。調研中發現,22%學生認為在校所學專業技能不能滿足工作需要。這就要求學校要加強實踐教學,加大技能培訓力量。學校在利用好校內實踐資源的同時,充分利用好校外資源。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頂崗實多在蘇寧電器工作,在學生頂崗實習之前有2個月的認知實習,學校可以和蘇寧電器聯合建立實訓基地,保障學生在校期間有一定的實踐經歷,在走出校門時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更快更好地適應頂崗實習工作。
在利用好校內資源與校外資源的同時要借鑒兄弟院校成功經驗,以淮安信息職業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例,該專業畢業生專業對口率達90%以上,其成功的經驗是:校內真實的物流操作實訓室,能承擔集裝箱操作,貨運和泊位策劃的模擬實訓,還有一些先進的軟件操作系統。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要在培養物流基層操作人員的同時,培養物流基層管理人員。基層管理人員的培養為以后學生職業崗位的升遷打下堅實的基礎,教會學生要用“兩條腿”走路。
3.3 頂崗內容融入到畢業論文中。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培養目標是面向一線操作型崗位,操作中的創新非常重要。例如學生在頂崗實習中盤點庫存時發現,如果在商品入庫時專門貼上標簽,出庫時再把它撕下,那么在盤點庫存時核對撕下的標簽和剩余庫存商品的數量是一種很好的方法。經調查參加頂崗實習35%的學生表示在實習中收獲很大,能夠發現一些問題,并找到解決的方法。在學生頂崗實習中,要求論文指導老師切實指導好學生按照自己的頂崗實習崗位進行畢業論文選題。畢業論文內容與解決工作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密切聯系起來。既幫助學生完成了畢業論文,又強化學生社會實習實踐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4 總 結
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的高離職率,不僅對學生本人帶來不利,浪費幾年在校學到的專業知識,而且對企業、對社會也帶來一定的損失。進入新的職場,還要花時間去鉆研新的專業知識,需要花費更大的精力才能取得成就。特別是對于那些剛走出校門的學生來說,離職的次數越多,越不利在職場中的進步。
對于企業而言企業員工的培養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很多的投入,作為企業經營和管理的載體,員工的流失將給企業帶來潛在的損失。因此,關注核心員工的離職原因和對企業的影響,做到未雨綢繆,才能做好企業人力資源規劃和管理工作。
近年來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離職率居各行業之首,物流管理頂崗實習是對學校理論知識的主要應用,通過頂崗實習學生可以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對口崗位中去,積累相應的工作經驗,并在此過程中獲得崗位所要求的操作技能。因此,學校和企業有責任做好學生頂崗實習的管理工作,解決學生們頂崗實習過程的思想及生活、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學生在頂崗實習后離職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劉小紅.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就業調查與分析[J]. 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6):13-15.
[2] 紅,冷凱君. 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就業能力影響因素分析[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11(3):144-145.
[3] 侯宏霞. 提高“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質量的探索與實踐[J].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2(1):125-127.
篇7
關鍵詞:全日制專業學位 培養質量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一、問卷設計與調查
(一)問卷設計
本問卷主要圍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過程監控和論文把關展開,過程監控包括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實踐基地建設、導師隊伍配備、導師指導情況、教師實踐基礎,論文把關包括論文選題、論文形式、論文撰寫、論文答辯、論文審核。
(二)問卷調研與基本信息統計
本次調查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定量為針對學生的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抽樣調查,定性為針對專任教師和導師的專家深度訪談;調查對象為全日制專業型碩士、專任教師以及全日制專業型碩士導師;調查時間為2015年10月7日至11月5號,歷時30天,回收有效問卷539份。
二、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滿意度定量分析
(一)總體滿意度調查結果與分析
全日制專業型碩士與全日制學術性碩士在教育方向定位上有明確的的區別,但在我們的調查過程中發現,仍然有329人認為全日制專業型碩士與全日制學術性碩士并無區別,這個比例占到了總人數的61%。
(二)過程監控滿意度調查結果與分析
過程監控對全日制專業型碩士至關重要,但從滿意度調查來看,滿意程度偏低。從圖1中得以得出,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實踐基地建設、導師隊伍配備、導師指導情況、教師實踐基礎的不滿意比重(包括不滿意與很不滿意)分別占59%、28%、54%、26%、31%、48%。
(三)論文把關滿意度調查結果與分析
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培養的最后關口,是研究生的代表性學習結果,是培養質量的主要標志。從調查結果來看(圖2),論文選題、論文形式、論文撰寫、論文答辯、論文審核的不滿意比重(包括不滿意與很不滿意)分別占36%、39%、16%、9%、43%,其中論文選題、論文形式和論文審核不滿意程度較高。
三、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滿意度定性分析
(一)應用性目標被弱化,未與學術型碩士區分開來
從全日制專業型碩士培養目標來看,培養過程中要把學生職業化能力培養作為重點,向專門化、職業化和應用性方向發展。但在實踐過程中,專門化、職業化和應用性的目標并沒有得到落實,培養單位實際執行過程中,模仿學術型碩士人才培養方式,偏離和模糊了培養目標,弱化了應用型目標。其中培養方案的設置是以科學研究為導向的,學位點設置具有鮮明的學科性,偏重理論研究和科學探索,與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基本相同,唯一的差別就是要求寬松些。我國大多數高校在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體系設置等環節仍然存在“偏理論,輕應用”的情況。
(二)雙導師制形同虛設,教學實踐未落實
師資隊伍作為教育質量保障的重要部分,其作用毋庸置疑。全日制專業型碩士采用雙導師制度,校內導師主要沿用已有學術型導師,校外導師主要聘任專業領域相關工作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沿用的學術型導師隊伍長期居于理論研究前沿,在指導過程中還是注重理論研究,遠離實踐。
實踐教學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核心內容,國家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要求實踐教學的時間原則上不少于一年,但實際教學過程中,專業實踐只是流于形式。
(三)論文選題實踐性不足,缺乏論文審核標準體系
目前,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學時間短,不少學生選題準備時間倉促,并且很多導師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還是按照學術型模式進行,導致他們學位論文仍然較大程度上地遵循學術型研究生的傳統形式,畢業設計內容及方法難以體現應有的實踐能力。
此外,在論文審核上也缺乏區別于學術性碩士的論文審核體系。學生無法精確獲取專業型碩士論文的具體要求,教育部也無相應的規范,只能沿用W術性碩士論文的模式,這導致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論文無法體現出應該具備的實踐性和職業性。
四、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滿意度提升的建議
(一)制訂實踐訴求的專業學位培養方案
專業學位培養方案制訂中既要考慮與學術性學位之間的知識結構與能力標準的顯著差異,又要結合其全日制教學方式的特點,突出其多元參與性與實踐性,尤其要加大實踐環節的比重,合理安排課程學習、科研訓練、專業實踐、論文撰寫的時間比例與內容銜接。
(二)培養實踐型師資隊伍,加大實踐教學投入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關鍵在教師隊伍,這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全日制專業學位導師遴選標準,使得校內導師具備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校外導師能夠充分深入學校指導學生實踐。為了培養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實踐性,加強實踐課程建設勢在必行高校應制定適用于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業考核標準,穩打穩抓學生的實踐學習,鼓勵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積極創新,將學生的學業考核焦點應放在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校外培養過程上,從而來培養學生的實踐性和職業性。
(三)提倡論文形式多樣化,健全論文審核機制
高校應倡導專業學位的論文以應用為導向,論文選題必須來源于專業實踐或者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研究成果要有明顯的實際應用價值,論文的選題與在學期間的實踐學習相結合,并且在校內導師和校外老師的共同指導下定題。針對全日制專業型碩士論文標準尚不明確的問題,相關部分應制定詳細的專業型碩士論文審核標準,使得導師在指導論文時有據可依,放心大膽的將專業型碩士論文往實踐性和職業性方向引導。
參考文獻:
[1]王健,曲魯平.我國全日制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10).
[2]萬安.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4.
[3]李秀坤,李琪,高明生,孫鳳義,宋瑞琳.影響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因素及對策研究――以哈爾濱工程大學水聲工程學院電子通信工程學科為例[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05).
[4]馬永紅,趙世奎,李曄.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跟蹤研究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01).
篇8
一要注意論文格式規范
(1)題目(仿宋_GB2312,三號字)力求簡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題。中文文題一般以20個漢字以內為宜,不用非公知公認的縮寫或符號,盡量避免用英文縮寫。
(2)學校(仿宋_GB2312,四號)。
(3)學系(仿宋_GB2312,四號)。
(4)班級專業(仿宋_GB2312,四號)。
(5)作者(仿宋_GB2312,四號)。
(6)學號(仿宋_GB2312,四號)。
(7)指導老師(仿宋_GB2312,四號)。
(8)摘要:200—400字左右(摘要兩字字體為仿宋_GB2312,小四號,加粗。內容字體為仿宋_GB2312,小四號)摘要的內容應客觀真實,采用第三人稱撰寫,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語,應反映文章的主要觀點,重點表述研究內容及結論,交待相關的研究條件、方法等,必須重點突出、文字簡練。摘要中要突出描述作者所做的工作,不要或盡可能少地出現“介紹”、“總結”之類的詞,用“本文研究了??”“本文提出了??”。摘要一般應包括論文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對象、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結果、所得的結論以及適用的范圍六方面的內容。簡單來說,就是對自己論文的內容進行簡單的概括,在有限的字數內向讀者提供盡可能詳細的有關自己論文的信息。
(9)關鍵詞:3—5個(關鍵詞三字字體為仿宋_GB2312,小四號,加粗。內容字體為仿宋_GB2312,小四號)要符合學科分類及專業術語的通用性,并注意與國際慣例一致。關鍵詞是論文論述的核心議題,使讀者通過關鍵詞即可大致判斷論文的主要內涵,關鍵詞的另一個作用是方便檢索。
(10)引言:以簡短的篇幅介紹論文的寫作背景和目的,緣起和提出研究要求的現實情況,以及相關領域內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況,說明本研究與前工作的關系,目前的研究熱點、存在的問題及作者的工作意義,要明確提出論文要研究的主要問題,引導讀者閱讀和理解全文,重點表述為什么要研究這個問題,有什么意義并作為引入正文的引子。(提出問題)
(11)正文格式:(正文字體全部為仿宋_GB2312,小四。但大標題或小標題均加粗)正文中的序號及標題層次 :文中的各種序號,全部用阿拉伯數字(或中文數字)按順序左起頂格書寫。標題層次不宜過多,有標題才有序號,標題層次按第一層1,第二層1.1,第三層1.1.1,第四層1.1.1.1的順序逐級標明,不同層次的數字之間加下圓點相分隔,最后一位數字后面不加標點,寫法如下:
1 (章的標題,頂格,占一行)
1.1 (條的標題,頂格,占一行)
1.1.1 (頂格,接正文)
1.1.2 (頂格,接正文)
或:
一、
(一)
1.
(1)
正文內容要求:正文是全篇論文的核心、主體。論文作者在引言中提出什么要研究這個問題,而正文則是用什么方式、方法分析和解決這個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12)結論:是對整篇文章的最后總結,是對研究結果及其價值的描述,也可包括進一步研究的建議和展望。結論與引言相呼應,同摘要一樣其作用是便于讀者閱讀、理解和抓住論文的要點。
(13)參考文獻:(參考文獻四字字體為仿宋_GB2312,小四,加粗。內容字體為仿宋_GB2312,小四)注意根據自己的論文題目和大綱來進行資料的搜集和取舍,即根據自己的想法來控制和組織資料,而不是被資料控制。參考文獻的另一個作用是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明確論文中屬于他人的學術思想、理論、成果的那一部分。要特別注意格式的規范。注意所搜集材料的正確性及用詞的規范性。如: 主要參考文獻:
[1] 吳清一.《現代物流概論》.[M] 中國物資出版社,2005年12月
[2] 吳清一.《物流管理》.[M]中國物資出版社,2005年12月
[3]丁俊發.《2005年美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考察報告》.[EB/OL] , 2005年11月25日
[4]吳劍剛.我國第三方物流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 《沿海企業與科技》2006.3, 15-17.
文獻標識符:M---書籍,J---雜志,EB/OL---網上資料。
(14)全文字數:4000-6000字。
二要注意畢業論文的寫作
(1)應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文字精煉,層次清楚,數據準確,書寫工整規范。
(2)撰寫論文之前一定要做論文大綱。大綱可以統率全文,使得在撰寫正文前即對自己的論文有一個總體而清晰的認識,這樣才不會浪費時間,才能有的放矢的進行論文寫作。
(3)使用文字:論文一律用中文書寫,黑白色打印。
(4)注意撰寫時的語法、語氣及敘述方式等:盡量少出現第一人稱,如需使用,則用“作者”、“本人”代替;以科技論文的方式進行論文的撰寫,要寫得像論文,而不是小說;注意標點符號的使用。
三要注意論文寫作要點
(1)根據所選題目收集相關資料,仔細閱讀、研究、理解,并提煉出自己的見解。
(2)構思論文的大體框架,形成論文提綱。要盡可能體現發現問題(或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認識規律。
(3)擬寫正文,按論文提綱進行寫作,力求層次清晰,語言簡潔,邏輯性強,論述的內容有說服力。
(4)歸納總結。
(5)整理參考文獻。
篇9
論文關鍵詞:我國流通服務業自主創新問題研究進展—基于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的調查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現代流通服務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可以帶動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而且可以促進國民經濟總體發展,對于社會就業、國民福利及城市發展也有著重大貢獻。[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流通服務業雖然獲得了巨大發展,但是“還不夠快”,并且流通產業集中度低,流通費用高,流通方式陳舊,商業網點布局不合理,流通企業核心競爭力普遍缺失等一系列問題依然存在。流通服務業發展的滯后,帶來了全局性的不良后果,如制造業資本周轉和經濟節奏放緩,城鄉居民消費受到非收入方面嚴重制約等。[2]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流通服務業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外資在中國流通領域的加速擴張企業管理論文,已經使缺乏創新能力的本土流通服務業遭遇嚴重威脅,而且容易引發政府調控能力弱化、上游產業失控,導致國家經濟安全等問題。[3]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流通服務業的發展面臨復雜而嚴峻的形勢,如何實現我國現代流通服務業又好又快發展已經成為關乎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問題。黨的十七大高度重視自主創新,為我國現代流通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恰恰當前我國流通服務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普遍缺失,這和該領域理論研究嚴重滯后有密切關系,已經嚴重制約著流通服務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已成為我國流通服務業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生存,打造并保持可持續競爭優勢的唯一砝碼。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嘗試著對國內學者在流通服務業自主創新領域的研究成果進行歸納總結,并梳理分析其理論脈絡,以便更好的了解該領域研究進展和尚未解決的問題,為流通服務業自主創新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發展指明方向。
“自主創新”是我國在特定歷史背景下提出的新概念,路風將“自主創新”界定為一個企業或者一個國家堅持技術學習主導權,并且把發展技術能力作為競爭力或經濟增長動力主要源泉的行為傾向、戰略原則和政策方針,但是他也指出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不自主”的創新。[4]事實上,對流通服務業自主創新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關于服務業創新的研究上。鑒于國內流通研究領域單純以“自主創新”命名的研究成果非常罕見,我們在研究中將流通服務業及其所包含的四個子行業(零售業、批發業、物流業、餐飲業)創新的研究成果均視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中國期刊網是我國最大的全文現刊數據庫,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連續動態更新的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其收錄的核心期刊對行業的研究現狀很據代表性核心期刊目錄。本文通過以下方式對我國流通服務業自主創新的文獻進行檢索,具體包括:(1)在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上,搜索篇名中含有“創新”,同時
摘要中含有“流通”、“零售”、“物流”、“批發”、“餐飲”“飯店”、“酒店”、“商業”、“商店”的文章,期刊年限選擇2000-2009年,來源類別選擇核心期刊。(2)剔除其中的書評、新聞、會議等非學術論文,并且剔除文章核心研究內容不是流通服務業創新的以及部分非代表性的期刊(如《特區經濟》等)上的論文。按以上標準,共得到論文樣本330篇。(3)分別按照三個標準對論文樣本進行分類,即按研究主題進行分類、按年份進行分類、按流通服務業中零售、物流、批發和餐飲四個子行業進行分類。根據以上三種分類,本文從三個視角對流通服務業自主創新研究現狀進行了分析(圖1)。
圖1 分析框架圖
三、文獻回顧與分析
(一) 研究主題分析
以研究主題為標準,我們可以把研究樣本劃分為9個研究主題,分布結果顯示研究最多的是綜合創新,即涉及非單一創新維度的研究,共105篇;其次是流通模式創新,共55篇;再次是組織創新(以業態創新最多)企業管理論文,共40篇。
1. 綜合創新。該部分共105篇文章,涉及流通服務業戰略創新、價值創新或體系創新等許多摘要用時間消滅空間。[7]
2. 組織創新。該部分共40篇文章,很多文章在充分分析我國流通組織存在問題的基礎之上,從不同角度提出了流通組織措施的對策。關于我國流通組織的現狀,主要觀點認為我國流通組織規范化、組織化程度較低;管理手段、管理技術和管理水平落后;增長模式仍屬于粗放型;專業化分工協作水平低,各自盲目發展;流通組織間的競爭仍停留在低水平的過度競爭,且競爭不充分和過度競爭并存。[8]孟鐵和張殿波總結了流通產業組織優化的政策選擇,即堅決打破行業壟斷、部門分割和地區封鎖;制定適度市場壁壘政策;流通產業有效競爭政策;制定跨區域集團化的催化政策,以培育一批現代大型流通企業。[9]關于組織創新研究最多的是業態創新,如李飛認為零售業態的構成要素就是零售營銷中產品、服務、價格、店址、環境和溝通6個組合要素,并在此基礎上設計了零售業態創新的路線圖,6個要素中24個細節維度的組合變化就是零售業態創新的具體內容。[10]此外,還有一些研究涉及了農產品流通組織的創新,如馮邦彥和段晉苑提出通過建立專業運銷合作組織改革現行的生豬流通制度的建議。[11]
3. 流通模式創新。該部分共55篇文章,研究內容比較分散,包括生產模式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物流模式創新和渠道模式創新等,表明我國的流通模式在許多方面還存在著急需解決的問題。如于奎和文啟湘分析了批發商業模式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批發商業發展模式創新可以通過推進供應鏈管理模式,積極探索電子商務批發交易,向現代物流中心過渡以及發展規模經濟等途徑來實現。[12]
4. 營銷創新。該部分共29篇文章,主要集中在零售和批發上面,大都從企業營銷手段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入手,探討了如何創新改進營銷方式。很多學者強調零售企業營銷創新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正確選擇。[13]范增認為營銷創新是連鎖超市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能持續、穩定的發展的必然選擇,營銷方法的創新應包括綠色營銷,情感營銷和導入CIS推廣形象營銷等方面。[14]
5. 技術創新。該部分共24篇文章,主要研究了技術創新對流通服務業的重要性,如何進行技術創新等。如張宏以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為基礎,提出了改進的A—U模型,流通產業的升級可以是跳躍式的,發展具有可跨越性的,而這都是由又是由技術創新的跳躍性所決定的。發展我國流通產業應從宏觀層面加強技術創新的政策地位,強化對加快發展現代流通產業的政策支持,積極引導第一、第二產業參與流通技術創新,提高流通企業對流通技術的認知和掌握程度,加強現代信息技術物質基礎建設等角度進行改進。[15]
6. 制度創新。這部分有25篇文章,主要從政府企業管理論文,企業以及社會組織等角度探討了如何健全我國流通市場的制度創新。如文啟湘和趙玻指出流通產業天然就是低進入壁壘產業,要防止流通產業過度進入,今后我國必須加快流通產業進入管制制度創新核心期刊目錄。[16]
7. 觀念創新。該部分共18篇文章,如宋則提出要確保流通產業的先導地位, 充分認識流通和流通創新在市場經濟當中的應有地位和作用。[17]黃國雄認為流通是基礎產業,并從流通觀念的創新理論要點出發,對商業的本質、商業城市建設、商業信譽、商業市場、商業利潤、商業文化等方面進行了系統闡述。[18]
8. 服務創新。這部分共18篇文章,主要研究了我國流通業服務中的不足,并提出了適應新時期流通業服務創新的若干措施。如許彩國和柳思維指出零售企業必須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擴大服務范圍,完善服務設施,更新服務內容,通過服務創新才能實現顧客滿意,培養顧客忠誠。[19]
9. 其他。以上的分類方法并不能涵蓋所有流通創新論文,凡是不能歸入以上類別的學術論文歸入該類,合計共16篇學術論文。
(二) 時間序列分析
為了更好了解最近十年國內學者們在流通創新方面的研究,我們對論文樣本進行了時間序列分析,對總的樣本論文以及不同研究主題的論文分別按時間序列進行了統計分析,以便更好的得出學者們研究重點的變化。
圖2 流通創新論文時間分布圖
從圖2可以看出,近十年里,國內學者在流通創新方面的研究成曲折式上升,在2003、2007年達到兩個峰值。2001年末中國入世之后,外資流通企業進軍中國市場的速度加快,此時的本土流通業迫切的需要創新理論支持,在這樣的背景下,流通創新的研究持續增多,所以考慮到學術成果刊登的滯后性,在2003年流通創新達到一個相對峰值是符合實際的,但是這種研究態勢并未持續。直到2004年底零售業全面對外開放以后,本土流通業面臨外資的威脅和壓力驟然增加到一個更高的程度,這使得通過創新提升競爭力的研究成果應需要而增多,同樣考慮到學術成果刊登的滯后性,所以在2006-2007年間才達到另一個更高的峰值。但是隨后流通創新的成果又出現了下滑的跡象,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在流通服務業受到沖擊的背景下,自主創新的研究成果才又再度受到關注。總之,流通服務業創新的研究論文數量呈現著波動,這表明學者們在該領域的研究還不夠成熟企業管理論文,并未形成持續穩定的增長局面,同時也表明一直致力于該領域的學者有限,更多只是在某一段時間關注流通服務業創新的發展。
(三)流通服務業各子行業的研究文獻分析
以下我們對流通服務業4個子行業即零售、物流、批發、餐飲的研究現狀進行簡要分析。
1. 零售業創新。零售行業的研究論文有79篇,研究的焦點集中在零售業態創新,服務創新,營銷創新等。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研究中大多數都是研究城市零售創新的,論文樣本中僅有5篇是專門研究農村零售創新的,主要研究了農村零售業的業態創新和營銷創新等。如汪旭暉和徐健從農民消費行為偏好視角對農村零售業態創新模式進行了探究,通過探索農民消費行為得出了新型業態創新模式“農村現代綜合商場”,這種業態與城市大型綜合超市有顯著差異,融合了農村現行傳統業態——雜貨店、集貿市場等的優勢,并且摒棄了這些傳統業態在商品品類少、假冒偽劣商品多、環境臟亂差等方面的缺陷,在零售組合要素各個方面具有典型的農村化特征。[20]張蓓從綠色營銷、體驗營銷、定制營銷、整合營銷和關系營銷等新型營銷方式出發,對農產品超市的營銷方式創新提出了若干建議。[21]
2. 物流業創新。物流行業的論文有106篇,研究內容包括物流服務模式創新,供應鏈創新以及技術創新等。張光明認為物流服務創新模式主要包括跟隨競爭創新、顧客需求主導創新、物流技術創新、物流網絡創新、增值物流服務創新等,各種創新模式具有不同的優劣勢及風險,選擇何種模式取決于企業環境條件及諸多因素的考慮。[22]魏際剛提出物流技術創新涉及經營管理和工具、裝備、設施等領域,物流技術與裝備的發展趨勢是先進性,信息化,多樣性與專業性,標準化與模塊化,系統性與可擴展性,智能性與人性化,綠色化與節能化。[23]總體來講,我國物流也起步較晚,無論在技術還是管理創新方面都還與發達國家有顯著差異,關于這幾方面的研究還很不成熟,多數的設計和建議還都停留在紙面上,這需要我們一方面加大物流現代化的研究,同時也要結合國情逐步健全我國的還很不完善的物流系統。
3. 批發業創新。研究批發業的論文有27篇,具體包括了批發商業態模式的創新及批發市場的創新。如李芬儒研究了中國農村批發商業的業態創新問題,指出由于農村批發業存在著批發網點組織化程度低,批發商業功能萎縮,批發成本過高,流通效率低下等問題,所以農村批發商業業態創新方向應該是產、供、銷一體化,批零一體化企業管理論文,產銷地一體化,批發與物流配送一體化,貿工農一體化等核心期刊目錄。[24]譚本艷和趙曉飛提出了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創新策略,即組建批發商群,擴大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規模;通過創新模式,實現批發市場間的橫向整合;通過打造龍頭,實現批發市場間的縱向整合。[25]
4. 餐飲業創新。檢索到研究餐飲業創新的文章只有23篇,與其他幾個流通子行業相比,餐飲業創新相對較少,這些論文集中在研究餐飲產品創新和技術創新等方面上。如楊銘鐸對餐飲企業產品創新體系進行了設計,認為餐飲企業產品創新系統可分為菜點創新、服務創新、環境創新三個子系統,各個子系統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內在聯系。[26]于干千從中國餐飲企業“集體創新動力缺失”的現狀及成因出發,分析了不同餐飲企業對自主創新、模仿創新及合作創新三種技術創新模式的選擇。[27]
四、結論
本文在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對我國2000-2009年流通服務業創新的學術論文進行了檢索,研究發現可歸納為以下方面:(1)通過研究主題內容分析,發現學者們對現代流通服務業發展的研究已積累了不少成果,但總體來說比較分散,而且大多側重于流通業創新的某一方面,對流通服務業自主創新科學內涵的理解不夠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流通組織創新,流通服務方式創新,流通技術創新以及流通制度創新等有限方面。迄今為止還沒有學者用系統的理論統攬流通服務業自主創新的整個全局,并深入探究現代流通服務業自主創新系統的構成及運作規律,這將成為流通服務業創新研究的重點。(2)通過時間序列分析,可以看到學者們在流通服務業創新的研究論文數量呈現一種上升勢態,有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流通服務業創新問題。但論文數量并不是一種持續上升,而是折線上升,表明在這一領域的研究還缺乏系統性和連續性,對某一方面問題的研究往往集中在某些時間段,如何全面,系統并且有層次的對流通服務業創新進行研究,是亟待解決的問題。(3)通過對4個子行業的研究,發現學者們對流通服務業各子行業的側重點差異很大,零售和物流領域創新的研究比較多,而批發和餐飲則較少。究其原因在于零售作為商流的終端企業管理論文,是最終實現企業利潤的環節,理所應當的受到更多的關注。物流在節約流通成本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也得到了人們的不斷關注,其創新研究也涉及到各個方面。而作為零售商背后的批發業,則很容易被人們忽視,從商業發展的趨勢看,多種現代流通組織的出現如工廠實行產銷一體化,零售連鎖公司實行批零一體化等搶占了批發業的經營空間,使許多人質疑批發業存在的價值,批發業的創新也未得到人們的足夠重視。至于餐飲業創新的論文最少,主要是因為高等院校對餐飲相關專業的設置起步較晚,從事餐飲研究的學者非常稀少,以及餐飲企業長期漠視創新所致,但是隨著餐飲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餐飲業自主創新問題將會越來越被關注。此外,需要特別指出的目前零售業創新的研究集聚在城市零售領域,但是隨著城市零售業在城市競爭日益激烈,可以預見未來會有更多的零售商進軍農村市場,而對于農村零售創新的研究將成為一個熱點問題。
參考文獻:
[1]夏春玉.流通概論[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2]宋則.中國流通創新前沿報告[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宋則,李蕊.外資在流通業超速擴張值得警覺[J]. 商業經濟與管理,2007,(3).
[4]路風.走向自主創新——尋求中國力量的源泉[M].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5]徐從才,李颋.論流通創新與貿易增長方式轉變[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8,(11).
[6]趙振民.價值創新:零售企業發展的戰略選擇[J].商場現代化,2005,(12).
[7]晏宗新.物流體系創新——從行政區域組織到經濟區域組織[J].經濟管理,2001,(11).
[8]宋羽.淺析我國流通產業組織創新[J].商業時代,2007,(8).
[9]孟鐵,張殿波.論我國流通產業組織結構優化與創新[J].經濟縱橫,2008,(9).
[10]李飛.零售業態創新的路線圖研究[J].科學學研究,2006,(24).
[11]馮邦彥,段晉苑.我國農產品流通制度的組織創新研究——豬肉漲價背后的制度經濟學分析[J].學術研究,2008,(8).
[12]于奎,文啟湘.談批發商業的模式創新[J].商業時代,2005,(32).
[13]葉敏,蘭昌賢.我國零售企業營銷創新策略思考[J].江蘇商論,2007,(10).
[14]范增.連鎖超市的營銷創新[J].商場現代化,2006,(1).
[15]張宏.技術創新與我國流通產業的發展[J].中國流通經濟,2009,(9).
[16]文啟湘,趙玻.論我國流通產業進入管制制度創新[J]. 商業經濟與管理,2003,(4).
[17]宋則.新世紀新主題:流通現代化——促進流通創新提高流通效能政策研究[J].商業研究,2003,(9).
[18]黃國雄.流通觀念的創新理論要點[J].商業時代,2008,(28).
[19]許彩國,柳思維.我國零售企業的服務創新淺論[J].中國流通經濟,2004,(4).
[20]汪旭暉,徐健.農村零售業態創新:一個基于東北地區農民消費行為的探索性研究[J] .農業經濟問題,2009,(5).
[21]張蓓.論我國農產品超市的營銷創新[J].經濟縱橫,2007,(7).
[22]張光明.物流服務創新模式研究[J].經濟管理,2006,(18).
[23]魏際剛.物流技術的創新、選擇和演進[J].中國流通經濟,2006,(3).
[24]李芬儒.農村批發商業業態的創新與開拓農村市場[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4,(1).
[25]譚本艷,趙曉飛.創新批發市場經營模式提高農副產品流通效率[J].宏觀經濟管理,2009,(11).
[26]楊銘鐸.餐飲產品創新系統構建[J]. 揚州大學烹飪學報,2007, (4).
篇10
專業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現代物流經營管理理論,具有較強物流經營管理實踐能力,在工商企業物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從事物流經營管理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專業核心能力:現代物流經營與管理能力。
專業核心課程與主要實踐環節:經濟學基礎、管理學基礎、經濟法、現代物流管理、電子商務、配送與配送中心管理、采購與倉儲管理、供應鏈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商品學概論、電子商務、社會調查、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課程和實踐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