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專業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2 21:44: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物流管理專業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物流管理專業論文

篇1

第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習效率是施素質教育的重點,更是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課堂上的自主學習并不是每個學生各行其是,而是指導學生不盲從教師,在課堂上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出問題,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擺脫對教師的依賴,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樣才能夠調動整個課堂教學,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第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要求我們,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全體學生。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作用,就是要讓每個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可以發展全體學生,并且要讓原來的后進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成功,從而讓他們看到希望和學習的信心。

2物流管理專業大學生英語學習現狀

通過幾年的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筆者總結物流管理專業大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如下:首先是英語學習態度不端正。物流管理專業大學生英語學習目的單一,大多數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學習英語的首要動機是“應付考試”,其次為“對于四、六級證書的要求”,僅有少數人學習英語是由于興趣。這說明物流管理專業大學生對于所學的知識的渴求其實很少。雖然他們也認識到了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下英語作為一項技能的重要性,但這表層的利益動機會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會出現厭學的負面影響。其次,缺乏自主學習能力且學習方法不明確。在信息科技高速發達的今天,先進的教學設備和廣泛的教學資源為英語學習提供了更多的高效和便捷。但是仍然存在多數物流管理專業大學生還沉浸于傳統的英語課堂中,只專注于英語課本。因此,培養物流管理專業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能夠促進學生個體的終身發展和社會的發展,它既能改變傳統的學習觀念,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又能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培養新時期需要的全能創新人才。

3辨析專業術語的重要性

考慮到語種之間的翻譯,許多詞匯的翻譯復雜,需要在物流行業中進行理解。筆者以兩個常見詞匯為例進行說明,具體如下。示例一:carrier的中文翻譯包括載體、運送者、帶菌者[化學]、貨架、人名卡里爾(英)或卡里耶(法)。而在物流中CARRIER的翻譯很明確,為承運人。例如Commoncarrier公共承運人、Bulkcarrier散貨船、散裝貨船、散裝貨輪等。示例二:shipper這個詞,源自Relationship(關系與戀情),由此造出來Relationshipper(多被簡稱為Shipper)這個詞,大意是指對影視劇以及文學作品里的某對男女戀情的熱情盼望、期待、慫恿、擁護者。而在物流行業中,這個詞的翻譯指的是托運人、發貨人、貨主等。

4對專業術語自學方法的幾點思考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物流”的概念也隨之引入,國際間合作日益緊密,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行業表現出良好的相互促進態勢。隨后,《英漢&漢英物流詞典》、《漢英國際貿易和金融詞典》、《英漢供應鏈管理辭典》、《國際貿易英英英漢雙解詞典(第四版):全球貿易手冊》《英漢漢英現代物流詞典(第2版)》等大批辭書相繼問世,成為專業從業人員依賴的重要工具。但必須看到,上述辭典的詞條固然豐富,但沒有突出高頻詞匯,降低了查詢的效率;其次,諸如世界主要港口等常用語并沒有進行有效歸納,不便與使用。鑒于此,筆者認為應當對上述兩類問題進行歸納,便于學生自學。

4.1高頻術語

筆者結合自身學習經驗,認為對高頻術語進行整理和歸納,一方面可以方便查詢,另一方也可以復習鞏固對知識點本身的學習效果。

5結語

篇2

高校在引進人才時比較重視學歷、畢業院校、教育素養等因素,對于有實際操作經驗的人才有時會因達不到相關要求而被擋之門外。同時,高校也比較重視與認可教師系列的職稱評定、配套有相關的待遇。而對于如物流師等這樣的認證,有些高校并不給與相應的待遇政策。鑒于物流人才緊缺,很多企業對具備現代物流理念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質管理人才求賢若渴,甚至可以開出年薪數十萬或上百萬。這在高校,是不可能有的待遇。對比之下,一些比較有能力的高職稱或高技能教師更容易跳槽到待遇更好的其它院校或是企業去,從而造成專業教師的流失。如何改變上述主客觀因素造成的現狀,在保證良好而穩定的師資隊伍基礎上,通過科學改善教學方法和提升教學技能,培養出優秀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是地方本科高校需要著力解決的一個難題。

2提升物流管理專業教師教學技能的必要性

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和內容因系統性和實踐性較強的特點而有別于高校的一些傳統專業。對本專業教師來說,為地方培養有特色的本科層次物流管理人才,必須走既掌握物流理論知識、能進行理論教學,又熟悉地方特色,掌握技術的應用、能指導實踐教學的“雙師型”教師模式。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要求教師要不斷接受物流管理新理念,提升教學技能,這對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的創新,具有積極的作用。

2.1利于物流管理課程改革與專業建設

物流教師既要掌握物流理論知識,又要了解企業物流生產和管理過程,關注物流市場的需求狀況,找準專業培養方向,科學設置一套相對完整的物流課程知識結構體系。教學技能的提升利于教師開發出具有針對性、實用性的基于企業生產運作過程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與社會實踐能力,讓專業的建設符合物流業發展的方向。

2.2利于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

培養服務于地方物流業的高技術應用型管理人才,教師必須注重學生在知識、操作、實踐上的能力培養。教師提升自己的專業操作技能、加強實訓教學,通過自己的參與示范指導學生進行操作;指導學生積極參加技能大賽、專業比賽和頂崗實習等,讓學生能動手、會動手、展身手,真正掌握專業技能的本領。

2.3利于物流管理專業教師的素質提升

目前高校教師的職稱可分為三個等級:初級(助教)、中級(講師)、高級(副教授、教授)。作為初級的物流教師,主要以講授理論課為主,配合講師指導實訓,通過實訓和參加社會實踐來豐富和提高實踐技能。講師級的物流教師擁有較為扎實的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具備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較好地參與物流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物流的高級教師則已具備高水平的專業技能,能為物流管理專業課程的設置和實踐教學創新等提出建設性意見,能引領專業的改革與建設。教師在一步步提升技能的成長中,也提升了自我相應的職業素質。經常開展教研室活動,專業教師通過研討交流取長補短,進行有益的傳幫帶,能共同提高物流專業師資隊伍整體素質。

3提升物流管理專業教師教學技能的措施

傳統專業的教育主要是課堂授課,注重理論上的傳授,屬于理論型教學。而物流的教育不僅是思維能力的培養,還有動手的實踐能力培養,形式上主要有幾種:講課(常規授課)、實訓(模擬仿真)、實習與見習(參觀企業、物流設施);另外還會增設如學術講座(企業物流人士學術報告會)、研討會(與企業交流)、團隊合作項目訓練(課題研究)等。在教學過程中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師教學技能主要體現在:教學分析上扎實的專業知識、教學設計上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實施上良好的組織與協調能力、專業規劃與建設上不斷更新的社會實踐經驗、與企業合作上創新科技的能力等。

3.1樹立良好的師德,愛崗敬業,團結合作

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要樹立良好的師德,要真心熱愛教師這個職業、熱愛物流管理這個專業,能耐心細致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現代物流環節眾多,包括運輸、儲存、包裝、配送等,這也要求專業教師間要有團結協作精神,把相關課程有機結合起來,互相融合,并把合作精神傳遞給學生,形成良好的團隊協作氛圍。

3.2加強教育理論培養,不斷學習新技術

鼓勵與組織教師學習新的教育理念與技術,讓教師懂理論、有技能、會教書、會動手,從理論專業型向技能雙師型轉變。

(1)走出去,請進來。為提升專業教學技能水平,學校組織教師參加國家或省市舉辦的培訓活動,內容涉及教學設計、教學組織、講解、演示及新興的微課教學等;也可以參加專業類的如全國高校物流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班,主要學習專業領域新理論和前沿知識。有條件的情況下可組織高層次教師進行國外訪學、培訓,學習國外先進教育理念與技術手段。舉辦校內外的物流經驗交流活動、專題學術講座等,把高校同行請進來相互學習交流,共同切磋與探討專業建設的問題,促進教學改革與科研創新能力;把企業實踐領域專家請進來,共同探討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可以準確把握人才市場的需求情況以及人才培養方向等相關信息,可以獲得許多有價值的間接實踐經驗。通過開展兄弟院校之間、校企之間的交流,了解學科前沿和行業發展新動態,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

(2)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網絡平臺學習新技術。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各種知識層出不窮,教師時間精力與機會有限,不可能參加所有的培訓。但如果將培訓的內容放到專門的網絡上,教師就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實現資源的獲取與共享,能讓更多的教師有針對的享受到遠程教育。利用網站平臺,教師們還可以相互交流,把自己優秀的微課或課件共享,讓其它教師提出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

(3)加強青年教師培養、提高校外兼職教師教學水平。青年教師是新生力軍與未來的主力軍,能更容易融合到現代物流人才建設中去。為促進其快速健康成長,學校可以采用雙導師制的培養方法:一個是本校教學一線多年的高級教師,從教學技能方面傳授與培養;一個是地方企業一線多年的工程技術人員或骨干業務人士,從實踐實戰方面分享經驗,實現教學工作與企業實踐相輔相成。對于聘請的個別物流管理專業兼職教師在教育相關理論和執教水平上達不到高校教師要求的現象,可以對其進行崗前教育理論培訓,教學中的現代教育技術培訓,讓兼職教師了解本科高校教師的職業特點、學會運用高校教育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技能,從而提高了教學水平。

3.3加強專業教師實踐技能的培訓,多崗位見習鍛煉

(1)建立校內實訓中心,促進高校間學習交流。各高校重點建設的物流實訓中心,是提供給師生技術培訓和實踐鍛煉的場所,如進行倉儲物流管理實訓,可以學習并掌握商品出入庫的整個物流流程和信息流程;在國際貿易全仿真操作實訓中,可以掌握進出口合同的簽訂,出口商品成本核算等。模擬實訓以及物流應用軟件的操作,以實踐代替理論學習,提高師生實踐能力和業務素質。高校間也可以加強交流、相互學習借鑒,完善校內實習實訓室的建設,避免無效投資和建設項目的不足。

(2)深入企業,加強實踐。如果說教師的理論提升在科研進修上,那么他們需要的實踐經驗,則應是在企業這個大課堂里。在教學與科研中遇到的問題,帶到企業大課堂里去尋找解決,通過參與企業實際生產活動,更新知識、提高自身的實踐教學技能。

(3)參觀學習。充分利用地方區域資源,高校可開展到物流企業作業現場如港口碼頭、鐵路車站、配送中心、圖書物流、生產企業包裝生產線等參觀最現代、最科學的企業物流流程。一些專業方向如港口物流,由于其涉及的設備價值昂貴、地方本科高校不可能具備這樣高成本的的實訓中心,到企業現場去觀摩真實的大型設備和工作環境就是最好的選擇。教師把在參觀學習中了解到的最新物流科技發展動向,轉化成最新的教學內容,反饋回專業的建設,反饋回人才的培養。

(4)掛職鍛煉。專業教師到社會實踐中去學習、到企業里去鍛煉,將有機會接觸與了解企業的發展需求。到企業進行實踐技能的培訓可分為兩種:一是到企業進行物流管理方面對口與專項的短期實踐。例如倉儲作業實務培訓可選擇倉儲公司,練習收發貨、驗收、填單、裝車、盤點等相關內容,有些內容往往在書本上并未涉及,而是直接由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所得,培訓效果明顯。二是到企業進行中長期的掛職鍛煉。在企業里,教師以一名新企業員工姿態去虛心向一線技術人員學習、向企業專家學習,觀察企業的微觀活動,感受企業文化,可以找到自己平時在學校教學過程的許多不足之處。高校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與地方企業達成協議,為教師積極創造條件,以便能分批分方向進入物流企業掛職鍛煉,在實踐操作中完善知識結構、積累經驗。教師在外訓中掌握物流企業信息和企業動態、前沿的物流技術、未來的發展趨勢,在日后回歸的教學中能完整反饋給學生,有利于學生成長為現代物流企業所需要的人才,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3.4加強校企產學研合作,提高教師科研能力,以科研促進教改

學院應積極拓展思路,依托區域物流行業,整合學校、企業、科研單位等不同教育資源的優勢,推進學校與物流企業的產學研合作。物流管理專業教師根據自已的研究方向,把專業理論的知識教育與企業的生產、科研有機結合,帶領學生一同參與地方企業橫向課題研究,在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中鍛煉科研能力與創新能力,同時也提供物流技術支持服務,共同解決地方企業生產中遇到的各種技術難題。這既提高教師自身的實踐水平,也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促進學生自我的專業發展,為將來成為高素質員工打下堅實基礎,真正實現高校與企業相互促進,教師與學生共同發展的多贏格局。

3.5練就雙師型技能

在經歷一系列高校為教師創造的培訓、實習,到物流企業和物流相關工作單位掛職,在產學研相互合作的成長鍛煉中,教師逐漸獲得豐富工作經歷,同時具備獲得各種物流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的能力,如物流師職業資格證書(根據層次可分為物流員、助理物流師、物流師、高級物流師)、注冊采購師職業資格認證(按資質相應認定為采購師、高級采購師、注冊采購師)等。國家權威的資格認證可以進一步提高各物流專業一線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真正做到“雙師合一”。

3.6建立物流教師績效考評體系

篇3

1.實踐技能不夠系統,且缺乏特色

物流業是一門綜合服務性行業,涉及的行業、部門及崗位較多,這使得很多技能操作之間并不存在橫向或縱向的聯系,例如,叉車作業、分揀與數碼字小鍵盤錄入。因此,在培養物流崗位操作人員時,如果課程設置沒有一條主線做指導,學生學到的技能是繁多且松散的。另外,物流業的性質也決定了物流專業實訓課程設置上缺乏特色,像數碼小鍵盤錄入在會計專業中也有涉及,而叉車作業也只能模糊的界定為物流專業課程的范疇。

2.技能操作沒有統一的標準

中職課程以教授學生崗位操作技能為主,但是由于物流行業為新興行業,在行業標準上并沒有像會計、食品等專業有統一的標準。例如,在出入庫作業上,不同企業的業務流程和崗位分工是不同的。此外,對于實訓操作項目,例如分揀作業、堆碼作業,企業在操作要求上也沒有統一的考核評價方式,這對于實施教學的實用有效性上也大打折扣。

二、中職物流專業教學和管理改革措施

1.課程設置定主線

初學階段以模塊知識擴展訓練為主———內容圍繞主線以專題模塊向外輻射;鞏固階段以任務教學為主———培養學生專項上崗技能。物流業涉及的崗位繁多,學校設定的課程要設定一條主線,打造自己的特色教學,對崗位角色進行分解教學和綜合實訓,在打造核心課程的基礎上向外輻射。例如以倉儲課程為主,可以向配送物流或超市物流的崗位操作技能輻射,羅列出基本技能,相互重合處便是需要重點以多種形式培訓內容,比如下表中陰影部分,對這部分內容每一項以多種形式強化訓練。鞏固階段,將下面的模塊融合在一起,設計出快遞員收件、倉儲員收貨及超市理貨等任務教學。打破“教室、黑板、投影儀”的教學模式,進入校內實訓室、深入企業進行認識實習,增加學生的動手操作機會,在學生對設備或操作有一些認識的條件下實地開展理論教學。

2.課程設置要優先考慮德育教育,再以教授專業技能為主

篇4

本科教育應當使學生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由于就業率作為高等院校的重要評價指標,高校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就業上,學者的研究也多是以企業需求為主進行教學體系研究。畢業論文是本科生在校期間持續時間最長的動態教學過程,是總結和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技能,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探究、研究和發現的最重要的表現方式。但本科畢業論文制度的建立和運作問題近年來呈現出“兩極化”的認知態勢,國家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和一些專家學者的質疑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根本原因就在于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下滑。

從形式上講,國外的很多大學在本科階段沒有畢業論文,也沒有畢業論文答辯,但這不代表對學術論文沒有要求。實際上,國外的許多大學,每一門課都要寫許多小論文,每門課程的成績往往是由多個小論文成績組成,從某種意義上講,課程的學習過程就是研究與寫作學術論文能力的訓練過程。需要寫畢業論文的國家也會給予足夠的教學延伸、時間、政策等方面的支撐,澳大利亞的大學將學術研究與寫作納入課程體系,日本留給大學生一年的時間專門用來寫論文,德國的論文答辯只有一次機會。國內有相當數量的學者在研究畢業論文質量不高的原因以及提升措施,歸納影響論文質量的原因主要有學生的不重視、缺乏寫作時間、師資不足以及教學管理方面的不完善等方面,也提出了許多提高論文的方法和措施,如加強過程監管、增加指導經費、增加撰寫時間、改革評定方法、改革教學模式等。但針對物流管理專業,特別是廣西的物流管理專業進行的論文質量研究還很少見。加強對本科畢業論文的管理,從而形成一套強而有效的管理制度,已經成為各高校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1。

我國還沒有形成以物流科技創新型和知識型物流人才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標體系,隨著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深入發展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經濟地位的提升,廣西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物流通道和交通樞紐作用越發突出,廣西政府在近年來對公路、鐵路、港口、機場以及物流園區等物流硬件設施建設上不斷加大投資,物流業的規模也隨著傳統物流企業的壯大、新興專業物流企業的發展以及物流企業裝備和技術水平不斷提高而不斷擴大,但物流業的進一步發展也受到了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制約是在物流業硬件提升的同時也急需解決物流人才方面的軟件配備。在廣西物流產業飛速發展的形式下,從物流管理專業的本科畢業論文入手,構建論文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為廣西物流產業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2.物流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評價體系的建立

本文通過對2010級物流管理專業畢業論文開題答辯、論文寫作以及論文答辯過程的調查分析,總結出影響畢業論文質量的五個方面。

第一,學生對畢業論文不夠重視,即使進行第二次答辯也肯定會通過。這樣導致了學生在做畢業設計的過程中沒有認真地去完成,極少數學生到了論文提交時才著手去做,從而嚴重降低了畢業論文的質量。

第二,由于物流業在國內的發展時間短暫,許多高校的物流管理專業教師只是從其他專業中轉化過來,缺乏足夠的物流活動實踐經驗。造成了在選題過程中為了向物流方面靠而牽強地將相關理論生搬硬套。因此導致論文選題狹窄,過于追求論文的創新點以及追求論文的層次,而沒有考慮論文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以及與自身能力相結合,導致最終脫離實際。選題應結合學生興趣與特長、體現專業特色、難度適宜和選題可與科技創新活動相結合2。

第三,時間不夠,本科畢業論文工作不能等同于某一門課程或傳統意義上的某一個教學環節,而應視為一個必須謹慎規劃的、長期的、動態的教學過程。但實際情況是,畢業論文的撰寫時間與求職、備考研究生等學生認為更為重要的事是沖突的。造成了真正用到畢業論文的時間很少。

第四,學生與導師之間的交流也是比較重要的部分,很多學生在做畢業論文期間與導師沒有任何交流,最終的方向也可能與之前的方向相差較大,論文的質量在撰寫期間沒有控制。導師指導風格對于學生創造力的發展是有一定影響的。

第五,評閱者給出的評價和導師給出的評價是基本一致的,在論文質量特別是跟研究方法方面評閱者往往會給出比導師低的分數。

本科畢業論文的實施包括三個關鍵環節,即選題階段、實驗階段和論文撰寫階段。因此建立的指標體系需要在這三個階段的不同時期,通過階段性小組答辯的形式進行評價,根據評價的成績對學生的畢業設計狀態進行追蹤,通過成績的反饋及時調整學生的工作狀態,從而使畢業設計的質量最終得到整體性的提高。

為了評估學生的畢業論文質量,結合前文的分析,本研究設計了畢業論文評價指標體系,分別為重視度、選題質量(難度)、論文工作量、互動性、導師評價成績、答辯成績。其中選題質量這一指標是為了改善物流管理專業論文選題與實際的偏差而提出的,與專業結合越緊密則分數越高;互動性指學生與指導教師之間的交流,交流越多、效果越好則互動性的得分也越高;導師評價成績為該輪答辯中,導師對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的評價;答辯成績為答辯小組在該輪答辯中給出的學生答辯分數。各準則層和指標的重要性由參與教授物流管理專業課程的老師共同制定。而制定的原則是從教師以往教學、指導畢業設計中的經驗中總結。

3.評價指標體系的實現

對于學生每次論文階段性答辯成績的評價,考慮使用專家調查法進行評判,通過反復匯總不同教師的意見,得到六項指標的權重分別為0.1,0.1,0.1,0.2,0.3,0.2]。從成績結果來看,學生A的總分在三輪之后有所提高,從原來的平均分之下提高到了平均之上,說明提高了重視程度以及導師的指導力度。學生B的總分在第二輪答辯中有所下降,從分值來看,是與導師的互動性降低了,實際原因是該生在第一輪與第二輪答辯周期中忙于找工作,因此減少了論文工作的投入,在第三輪答辯中又恢復到了正常的畢業設計中了,所以總分又提高了。學生C的總分一直低于平均,從分值來看該生對于畢業設計的重視程度比較低,工作量也不夠,需要在后面的階段加強進行管理。

篇5

關鍵詞:泰州學院;矩陣式;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新形勢下,只有不斷強化和創新實踐教學模式,才能培養出適合社會和行業發展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有關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研究一直被學者們所重視,學者們對物流管理專業實踐環節構成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目前檢索到最早的文獻中,王海燕(2007)總結了國外經驗,提出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應該依據社會對物流管理業人才技能的要求和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來制定,進而提出了包含基本素質類實踐、課程實驗、課程設計或綜合實踐、認識實習和專業實習、課外研學和參加物流設計大賽、畢業設計(論文)的實踐教學體系。[1]此外,鄒龍等(2007)結合西安郵電學院具體案例提出了包括多個環節、多項內容的實踐教學體系。[2]賀政綱,廖偉,張小強等(2009)提出了包含課內實驗、實習、課程設計、實踐講座等構成的實踐教學體系。[3]劉斌(2009)設計了包括四大系列學科、“四流”、四大內容的三維結構的實踐教學總體框架。[4]施學良(2010)設計了“體驗—模擬—深化—綜合—應用”五階段實踐教學體系。[5]范林榜(2010)提出了實踐教學的方法體系包括案例教學、實驗模擬、社會實踐。[6]劉靜(2017)提出了包括基礎層、提高層、研究與創新層三個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7]王曉艷(2017)結合合肥學院的具體實例,提出了獨立實踐模塊群、課程實踐模塊群等多個模塊組成的模塊化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8]從學者們的研究可以看出,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是一個體系化的工程,大致包括校內物流實驗與校外實踐兩部分,校內物流實驗主要由案例教學、物流軟件教學、實驗室(硬件)教學等構成;校外實訓由各類專業大賽、企業實習等構成。但是應該看到,應用型本科院校辦學定位中服務地方的色彩更濃,不同學校的資源條件等不同,因而,需要根據實際構建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院校的實踐教學環節呈現碎片化,實踐教學體系的各個環節無法形成合力,達不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如何構建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一問題分析

如前文所述,應用型本科物流管理專業應依據構建符合自身實際的實踐教學體系。姚雨辰(2012)認為很多高校沒有建立完善的物流實踐教學體系,缺乏一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缺乏統一的實踐教學平臺,缺乏一體化的實踐教學教材。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存在的問題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9]第一,校內實踐環節構建不完善。賀政綱,廖偉,張小強(2009)、陳雅萍,鐘峻青(2014)、姚丹(2013)、耿家飛,吳曉莉(2015)等認為一些高校對于校內物流實驗重視不夠,實驗環節設置不夠合理,校內教學設施、設備、師資、課程等也存在不足。這也進一步導致學生對于校內實踐環節缺乏興趣,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整體的實踐教學效果不好。[3,10,11,12]第二,校外實習流于形式。吳志玲,冷慧廷(2019)的研究發現部分高校僅僅采取了“走馬燈”參觀企業的物流設施、設備的做法,沒有深入地去了解企業管理,校外企業合作不夠緊密,沒有充分利用實習企業。[13]第三,校內、外實踐結合緊密程度不夠。由于校內實踐環節設置的不合理,導致學生缺少一定的實踐經驗,學生滿足校外實習單位工作要求的能力相對較低,因而,校外實習單位不愿接納實習學生,校外實習基地不穩定等。

二矩陣式實踐教學體系

(一)矩陣式實踐教學體系的提出應用型本科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應立足于人才培養目標,進而針對培養目標選取恰當的實踐教學內容,并注重教學方法,同時應該不斷對實踐教學體系進行評價,以不斷改進實踐教學體系。正如,陳雅萍,鐘峻青(2014)姚丹(2013)認為應該特別是能力導向的實踐教學的目標體系、內容體系、評價體系以及實踐教學方法的改革,是當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10-11]針對傳統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泰州學院立足于辦學定位,確定培養目標(包括實踐培養目標);依據實踐培養目標選擇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基礎等實際情況,設置實踐教學培養過程和階段目標;通過動態評價,每年修正培養方案中的實踐教學部分,不斷優化實踐教學體系。經過長期探索,最終提出了矩陣式實踐教學體系,其提出的基本邏輯如圖1。

(二)矩陣式實踐教學體系的建構泰州學院立足于自身應用型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辦學定位,確立學生畢業后能在各級管理部門、涉外企業、現代商貿企業、港口物流企業、醫藥企業、冷鏈物流企業等單位從事物流管理、物流系統規劃、物流經營策劃等相關工作的培養目標。一方面,在實踐過程階段上,按照進性、全程性、系統性的原則,將實踐教學過程按照由低到高的層次劃分為3個階段(認知階段提升階段、創新階段),這種遞進式的層次設計,可以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得以螺旋上升。另一方面,在實踐教學內容設計上,主要圍繞課程實踐、專業實踐和社會實踐3個模塊進行一體化設計。每個模塊設計多層次實踐教學內容,旨在通過促進各個實踐環節內容無縫銜接,打造一體化的實踐模式,以此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如表1。第一階段為認知階段,時間安排在大一學年,旨在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認知。在課程實踐上安排英語和計算機等相應的基礎課程,著重于培養學生的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為后續的實踐打下基礎;專業實踐方面安排第二學期到地方相關企業進行參觀,增強學生對物流實踐操作有初步的直觀認識;社會實踐方面,安排學生利用假期進行社會調查,并鼓勵學生參加院校級學科競賽,增強學生實踐動手的意識、得到基本的社會交往素質、基本溝通技能等訓練。第二階段為基礎訓練階段,經過第一階段的實踐訓練,學生對專業實踐已有了基本認知,因而本階段通過基礎專業實踐訓練,讓學生掌握初步的專業實踐技能。在有關課程里通過專業軟件平臺設計,讓學生參與仿真實驗,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同時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依托各類學科競賽、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培養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和利用各類軟件平臺的能力。通過安排專業教師、外聘企業教師進行專業講座,讓學生把握行業、企業實踐前沿。社會實踐方面安排學生進企業進行為期兩周的見習,讓學生參與物流企業活動,培養學生基本專業操作能力。并利用組織學生參與暑期實踐、大學生下鄉活動等。第三階段為創新階段,時間安排為大四學年。實踐課程安排有關實際案例分析,讓學生在案例分析中進一步掌握實踐創新能力。專業實踐內容主要為畢業論文寫作,要求學生結合畢業實習單位的實際問題進行選題,通過撰寫畢業論文尋求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方法,以此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此期間要求學生完成14周的企業實習工作,并對實習過程施行企業、學校雙評價。通過上述實踐內容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行綜合性培養不僅有利于理論知識的掌握,而且更有利于專業實踐應用能力的提升。

三幾點思考

(一)合理的培養目標定位物流管理專業是實踐性較強的應用型專業,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在要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同時具備全局性、戰略性、系統性的管理能力。泰州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在創辦之初,依據服務于江蘇省、泰州市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辦學定位,依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確立了實踐培養目標為具備一定的物流管理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有了明確的培養目標,依據目標來確立實踐教學的培養階段和內容設置,證了實踐教學能夠最終滿足人才培養目標,學生畢業之后能夠較好地服務地方發展。

(二)分階段推進實踐技能培養目標根據專業和學生的能力背景確定教學方法和教學進度設計出各個階段,對實踐教學內容進行系統設計,循序漸進、科學合理。例如,泰州學院針對學生高中階段實踐機會較少,學習基礎相對不高的實際,從大一學年開始有針對性的安排認知實習,進而在大二和大三學年通過專業課程實踐、創新創業訓練以及企業實習等環節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最后通過大四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培養了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這種分階段實踐教學模式,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基礎,將實踐教學培養目標分階段實施實現了良好的效果。

(三)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設計諸多內容,因而在實踐教學中要依據自身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合理的選取教學內容。例如泰州學院依據江蘇省、泰州市外貿經濟、醫藥產業發展迅速的地方特點,確立了國際物流和醫藥冷鏈物流兩大方向。進而在實踐教學的課程設置上設計了“國際物流綜合實訓”“冷鏈物流綜合實訓”等針對性的課程。同時,針對地方物流企業眾多的實際,安排了多個環節的企業實習。一系列舉措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也實現了學生的高就業率。

參考文獻

[1]王海燕.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創新體系研究[J].物流技術,2007,26(10):34-36.

[2]鄒龍.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市場,2007,36:126-127.

[3]賀政綱,廖偉,張小強.高校物流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與構建探討[J].物流工程與管理,2009,31(8):158-159.

[4]劉斌.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分析與體系構建[J].物流工程與管理,2009,31(04):143-145.

[5]施學良.基于工作過程的五階段實踐教學體系探索——以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0,20(01):134-136.

[6]范林榜.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市場,2010(10):51-52.

[7]劉靜.物流管理專業立體式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以民辦高校為例[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7(5):106-109.

[8]王曉艷.應用型本科高校模塊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以合肥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應用高等教育研究,2017,2(1):45-49.

[9]姚雨辰.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11(31):147-148.

[10]陳雅萍,鐘峻青.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4(03):155-156.

[11]姚丹.實踐教學在高等教育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J].北方經貿,2013(06):126+128.

[12]耿家飛,吳曉莉.基于市場導向的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長沙大學學報,2015,29(2):117-119.

[13]吳志玲,冷慧廷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探討[J].黑龍江科學,2019,10(7):98-99.

[14]牛玉君.淺談物流管理課程的實踐教學[J].中國科技信息,2009(10):269+272.

篇6

很多管理類專業對于專業英語的要求不高,但是隨著科學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集裝箱技術的迅猛發展,物流專業英語越來越在頻繁的商務活動中凸顯出重要性。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物流專業英語在詞匯、句式結構、修辭等方面獨具特色,逐漸成為物流管理專業的一門不可缺少的必修課程。解讀這些物流行業語言特點和掌握一定的翻譯技巧是學習和應用物流管理專業英語的關鍵。物流專業英語除了具有專業英語的一般特點外,還有其自身的特點:1.閱讀文章中的組合單詞多;例如:Hub-and-spoke運送中心和輻射狀。2.句型的表述多用圖表來幫助理解;3.物流專業術語多,或是詞意有變化;例如:Milkrun多點停留4.新詞多,且合成新詞多,新技術采用的縮略語多;例如:ITS智能交通系統其中縮略語出現的頻度高,以及新詞(包括新縮略語)產生快和數量多是物流管理專業英語區別于其它學科專業英語的主要特點。

二、教學內容的選擇

英國應用語言學家Stevens指出:ESP(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課程帶有四個根本性特征:一是必須滿足學習者的特定需求;二是在內容上與特定的專業和職業有關;三是在句法、詞匯、語義以及語篇分析中,重點必須放在那些與特定專業、職業以及與之相關活動的語言運用上;四是與普通英語形成對照。基于此,物流英語教學內容應該重點考慮一下方面:(一)教材的選擇物流專業英語的教材比較多,多數是高職高專教材。選擇一本合適的教材是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的基礎,選擇教材時有以下幾個原則:1.綜合性。物流專業英語是要介紹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涉及的詞語和知識,為了培養學生的物流專業英語的綜合能力,進行聽、說、讀、寫、譯等五個方面的訓練,所以教材內容要盡量綜合全面。必須轉變以往選擇專業英語教材過程中,重閱讀、重翻譯的思路。與其他專門用途的英語類似,學好物流專業英語也絕非易事,更重要的是實際工作中運用的能力。這首先是物流知識覆蓋面廣,它包含物流科技、物流管理、物流理論、物流實務。教學重點是掌握相關物流詞匯,所以不要求太深的語法知識。簡單介紹文章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語言環境即可。2.及時性。由于物流新技術發展迅速,且新技術市場化周期越來越短,要使學生能夠掌握新的物流技術和新的實用工具軟件的英語含義,就必須考慮教材內容的及時補充和更換,達到與時俱進。3.適用性。物流專業英語教材較多,學生包括兩年高職、三年高職、專生本、本科等層次,相應的內容深淺、側重點各有不同。因為要考慮學生考取物流職業資格證書的實際情況,所以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選擇適用的教材。當然,也可以對教材內容根據情況進行選擇性的取舍。還要考慮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就業及工作中的實際需要,教材的選擇應突出對學生專業語實際應用能力的訓練和培養。(二)適當補充新內容物流管理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必須了解物流新的技術發展和應用情況,特別是實用性的技術和新軟件功能等,所以要根據當前的技術發展,適當補充一些介紹物流管理新技術的內容。如本人在近年的教學中,及時補充了物流發展新技術,例如:物流管理中的現代技術和方法,同時和當代電子商務發展相融合,涉及有Internet技術、EDI技術、POS技術、電子商務安全技術,等等的新技術的文章,很受學生歡迎。根據教學經驗,學生是非常樂于了解物流企業新技術的,特別是那些已得到廣泛應用的主流技術。另外,大部分教師上課時理論性較強,對一些基本的實用操作則介紹很少,如物流標準術語等基本的實用英語則很少有介紹,甚至部分物流專業學生畢業時還不知道“AI”(應用標識符)、“AGV”(自動導引車)等具體是哪個英文詞及其實際含義。為了避免學生“有專業沒常識”,所以在教學時,應當補充一些最前言最基本的內容。使學生能夠熟練翻譯相關的技術文章,并基本上可撰寫一般性英文物流論文,特別是要掌握物流論文英文摘要的寫作方法,為他們今后寫畢業論文英文摘要做準備。

篇7

完成單位:武漢紡織大學

完成人:夏火松、陳勇躍、張 星、楊衛豐、周興建

未來的企業戰爭已經不是產品間的戰爭,早已經轉化為了以產品為基礎的整條產業鏈的競爭,而在這個產業鏈的競爭過程中,物流倉儲尤為重要。外界認為大眾服飾產品一般具有生命期短、季節性強等特點,面對市場競爭加劇與產品成本上漲的困局,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將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在紡織教育的領域,很少有人會把物流專業納入其中,而恰恰是最終的運輸環節,在紡織品服裝貿易中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在物流行業同質化嚴重的市場環境中,將信息化管理技術融入簡單的貨物搬運理念,不僅僅可以提高效率減省成本,而在于增強對營銷渠道的掌控能力。

物流與紡織的特色結合

據武漢紡織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夏火松介紹,以往的“物流管理專業”往往存在培養一般倉庫管理人員、運輸人員和搬運人員及簡單使用物流運載工具人員與培養有一定綜合能力的物流管理素質的人才培養的矛盾,設立太多的物流工具操作和實踐課程,又沖淡了物流管理本科物流優化理論與應用的教學,而反之則達不到企業對物流管理規劃、調度和數據分析的人才所具備的現代物流管理工程的要求。而且,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實習和實踐的環境難以滿足企業對人才的培養需求,課程與產業的結合與抽象的降低存在巨大的矛盾。相對單一的教學手段讓教學過程乏味,教材跟不上物流管理與IT融合教育的發展,從而使得就業的水平和就業率壓力增大。

“紡織類大學物流管理專業與IT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成果提出了“物流管理專業”需要與現代IT融合的教學理念,構建了物流管理人才培養SLIT模式(“思利特”模式)。這是在物流管理專業的市場“裂縫”中尋找創新和發展的地位,該模式強調與特色(紡織行業)結合,在普實性的基礎上,結合紡織服裝特色,利用IT融合培養人才:用信息技術模擬物流管理流程的思想有利于物流管理特色人才的培養模式,并實踐了該教學成果。獲得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模擬教學軟件”的國家軟件著作權,解決了模擬軟件的針對性不強,特色不明顯和實習經費不足,實習單位和實習基地難建設的問題。并構建了有一定影響的教學資源網站,“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國家精品課程網站的點擊達4萬次多,獲得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模擬教學軟件”國家軟件著作權1項,并已在重慶大學、武漢工程大學等院校投入使用。

以國家精品課程為主體的立體式教學資源用戶近3萬,還被20多個網站轉載。理論成果被國內外多種刊物所發表;發表多篇論文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人文和社會科學論文統計與分析研究數據庫所收錄;被三大檢索收錄多篇。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該教學模擬軟件包,使更多單位收益。成果被重慶大學、武漢工程大學等采納,效果明顯,并在同行和國內重要的教學研究會議交流。

科研輔助教學 人才適應市場

在學生的培養的過程中,這項教學改革的成果提高了人才對市場的適應度,提高了教學研究理論的研究視角。教學成果改革的效果如何最直接的反應便是學生的成績,教學和科研的互動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與創業能力,培養了一批具有創新和創業能力的本科學生。

夏火松提到自己的學生能感覺到那份驕傲溢于言表,他告訴記者,電商本科班的張欲平同學,在與全國知名重點大學的比拼中,以優異的成績和實踐能力贏得全國物流大賽。2009年,張欲平等學生組成的團隊全國物流設計大賽“邯運杯”第二屆全國物流設計大賽獲得三等獎。2010夏火松指導物流管理、電子商務和信息管理專業融合組建的學生團隊,在全國“三創”大賽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湖北省特等獎和一等獎。由陳科帆、楊梅、王君偉、王亦璁、蔡宗淼同學玩成“奇躍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活動地標一路通品牌策劃”項目獲得二等獎。

在武漢紡織大學首屆物流管理專業(物流011)中,項目主持人于2004年開設“物流系統分析”課程,強調物流管理與信息技術融合,教學內容中通過物流模擬軟件、立體倉庫和未來商店等視頻進行自主學習、小組討論、重點輔導。該項目提出的SLIT模式(“思利特”模式),不僅在物流管理專業中發揮作用,同時對于電子商務、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商管理、市場營銷等7屆、4個本科專業等50個班中應用推廣,使學校近千名本科生直接受益。

全方位和全過程的創新的教學模式的示范,不僅滿足了本校自主學習體系和課程教學的需要,而且建成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學習網站和開發的模擬軟件,對全國相關的課程建設已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具有很好的輻射和借鑒作用,使武漢紡織大學和全國數萬名本專業學生受益。

物流管理與IT融合

提出物流管理與IT融合的教學理念對于物流專業來說,具有更大的現實意義。以物流管理的現實問題為導向,以物流管理理論為基礎,以物流管理與IT技術高度融合為教學理念,通過e-learning學習物流管理知識,從而培養具有基于IT的學習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的教學理念。

在提出的教學理念基礎上,根據物流管理的職業需求和非職業需求、人才的現在需求、未來需求和潛在需求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提出SLIT模式(“思利特”模式)在物流管理專業的市場“裂縫”中尋找創新和發展的地位,與紡織行業結合,在普實性的基礎上,利用模擬物流管理技術和物流工具,結合紡織服裝特色, 融合IT培養人才:用信息技術模擬物流管理流程的思想有利于物流管理特色人才的培養模式。

在構建了模擬軟件和適應物流管理專業的多維度教學資源體系結構,獲得國家軟件著作權的同時,這項成果為武漢紡織大學和物流專業帶來了更多的榮譽。在學科與專業建設的實踐效果上,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被評為湖北省特色學科。 在教師隊伍建設中的實踐效果方面,形成了優秀教學團隊,該“物流信息管理教學團隊”被評為湖北省優秀教學團隊,形成了有示范作用的教師:該專業教師獲得湖北省教學名師。在課程體系建設的實踐效果中,建立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建設體系,獲得2008國家精品課程。

篇8

1.1應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能力結構分析CDIO教學大綱將學習效果目標分為4個層面:基礎知識(技術知識和推理);個人能力、職業能力和態度;人際、團隊能力;綜合系統能力(在企業和社會環境下構思、設計、實現、運行系統)[3]。對其學習效果目標的4個層面進行進一步的分析,結合有關對人才能力研究的文獻[4-6],可將應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結構歸納為兩個能力一個素質:即關鍵能力、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關鍵能力包括聽說讀寫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團隊溝通與交流能力、自我學習及創新能力、信息處理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專業能力主要是指從事港口物流管理所應具備的相關理論和實踐應用技能,以及在港口物流管理實踐環境下進行構思、設計、實現和運行系統的能力;綜合素質則是指港口物流管理人才所應具有的自信、開朗、自我完善、堅韌不拔等方面的良好品質以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1.2應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根據上述分析,結合現代港口物流發展對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特點,可從3個維度分析應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即知識維度、能力維度、素質維度。知識維度:能夠滿足港口物流管理生產一線的實際需求,具有扎實的物流管理相關理論和知識,并且能夠將所學有關港口物流的知識和理論在港口生產管理中進行實際應用。能力維度:具備較強的知識和技術應用能力,熟練掌握港口物流管理生產一線的實踐技能,并且能夠在現有的條件下進行管理技能及應用方法的創新。素質維度:具有勇于承擔、樂觀向上、積極主動等良好的職業素質。

2基于CDIO理念的應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構建

2.1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架構CDIO的課程計劃結構要求學科課程之間能夠互相支撐,在課程計劃中允許個人、人際交往能力以及產品、過程和系統的建造能力得到有機的融合[7]。基于此,結合應用型港口物流管理的人才培養目標,可構建相應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架構,具體包括基礎課程和導論性課程、港口物流管理核心課程、港口物流管理專業課程、總結性實踐課程4個部分,4類課程相互支撐、有機融合,將知識學習、能力培養和素質形成貫穿課程設置的始終,同時4個部分的課程又對應著基礎技能、核心技能和綜合技能培養3個技能形成階段,如圖1所示。

2.1.1基礎課程、導論性課程基礎課程和導論性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基礎技能,在該階段的學習中可通過一些簡單的課程項目,采用小組作業等形式,引導學生掌握經管類學科基本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手段,培養學生團隊協作和交流溝通能力。(1)基礎課程主要包含方法論課程、工具類課程、素質和創新能力培養課程這3大類:方法論課程包括、思想等課程;工具類課程包含數學、英語、計算機應用等課程;素質和關鍵能力培養課程包括課外活動、社會實踐以及創新能力培養等課程。基礎課程主要側重于學生關鍵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關注學生交流協作、數字及信息應用、學習及創新等方面的關鍵能力,通過課外活動、社會實踐等課程培養學生勇于承擔、積極向上的人格品質。(2)導論性課程主要包括管理學、經濟學和物流學概論等課程。通過導論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對物流領域、港口物流行業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激發學生對港口物流的學習興趣。

2.1.2港口物流管理核心課程通過港口物流管理核心課程的學習,可使學生掌握從事港口物流管理活動所需的常用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統計學、運籌學、港口物流學等。通過該階段課程的學習,在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的基礎上開始引入專業能力的培養,因此,港口物流管理核心課程在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處于承上啟下的銜接作用,是整個課程體系的重要環節。

2.1.3港口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港口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是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關鍵部分,包括專業必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和專業實踐課程3個部分,在該部分課程的學習中,可設計與專業相關的港口物流管理項目,引導學生進行港口物流服務過程的一個階段或一個方面的構思、設計、實現和模擬運作。(1)港口物流管理專業必修課程。港口物流管理的專業必修課程主要包含物流管理專業課程和港口物流專業課程2個部分。其中物流管理專業課程主要介紹物流管理的專業知識和理論,包括物流運輸管理、倉儲與配送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等課程;港口物流專業課程包括國際物流管理、港口裝卸工藝學、集裝箱運輸與實務等課程,主要講授港口物流管理的方法和理論。通過港口物流管理專業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港口物流管理活動的主要內容,掌握港口物流管理活動中涉及的相關知識和理論。(2)港口物流管理專業選修課程。現代港口物流是涵蓋物流產業鏈所有環節的港口綜合服務體系,涉及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商務管理、貨運報關等諸多方面[8],與此相適應,該部分課程在設計時呈現模塊化特點,根據現代港口物流發展對人才的專業化需求,整個選修課程分為3個模塊,即港航管理模塊、商務模塊、港口企業管理模塊。每個模塊都體現出不同的港口物流管理專業方向,并有相應的實踐訓練內容。學生可根據自身的興趣和特長選擇性學習。該模塊的課程要求學生至少選擇4門課程,以保證專業學習的完整性。(3)港口物流管理專業實踐課程。實踐性課程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通過實踐性課程的學習,可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和理論進行實際應用的能力,它是CDIO人才培養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部分課程在設計時,應注重港口物流管理的應用性特點,將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結合起來,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實踐訓練,培養學生在港口物流管理中進行構思、設計、實現和運行的能力,切實保障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和形成。

2.1.4總結性實踐課程總結性實踐課程是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最后一部分,是在學生基礎知識學習、專業知識學習完成后,對學生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的綜合,該部分課程主要包括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兩部分內容,關注學生綜合技能的培養,是高級技能培養階段的體現。2.2應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根據上述對應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構架的分析,結合現代港口物流對人才需求的特征,可進行相應課程體系的具體設計,如表1所示。

3基于CDIO理念的應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分析

現代港口物流實踐性較強的特點,使得其對應的人才培養也應具有良好的實踐技能培養體系。同時,在CDIO人才培養理念中,主要通過實踐教學來進行設計-實現環節的具體實施,學生通過該環節的學習過程獲得應用技能經驗,因此,實踐教學在CDIO人才培養模式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9]。基于此,根據現代港口物流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將設計-實現經驗的要求進一步細化,分為初級技能經驗、中級技能經驗和高級技能經驗,并設計相應的實踐教學體系,如圖2所示。初級技能經驗關注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激發學生對港口物流管理有關知識和理論的學習興趣,相應的課程主要有課外實踐以及課程實驗等,可通過設計課程調研、參觀等形式形成設計-實現項目,初步培養學生團隊協作、溝通交流的能力。中級技能經驗主要是在核心課程、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實訓、課程設計等實踐課程的學習。實訓課程主要是突出實際操作能力,對所學知識和理論的進一步熟悉和應用;課程設計則要求對具體的港口物流管理活動進行設計-實現環節的訓練,通過仿真模擬、情景模擬等方式進行設計-實現環節的學習。此外,生產實習等環節,也為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提供了有效的途徑,使得學生能夠在更加真實的實踐環境中獲得設計-實現經驗。高級技能經驗主要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綜合性實踐應用,是一種高級的更為復雜的設計-實現經驗過程[10]。現代港口物流由于其功能的不斷拓展,對應用型人才的綜合性實踐應用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該階段畢業實習的教學環節中,要求學生深入企業,對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更為具體的應用,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和理論的理解和掌握進一步加深。而畢業論文/設計是高級設計-實現經驗的獲得,要求學生能夠對實踐中的港口物流服務過程進行分析,找出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新方案要求對港口物流服務過程進行新的構思和設計,同時給出新方案實現和運行的策略及方法,從而完成應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

4基于CDIO理念的應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保障策略

4.1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保障CDIO模式強調對知識和理論的具體應用,這種應用能力的培養需要有良好的實踐場所和設施作為保障。一般而言,港口物流管理實踐教學的場所包括教室和實驗室、公共實訓中心、校外實踐基地,這3種人才培養的實踐場所具有不同的功能和效用,將3種實踐場所有機結合,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為人才培養理念的實現提供有力的支持,保障應用型人才培養良好的實踐教學條件。

4.2教學方法及手段的改革CDIO教學理念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應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應積極進行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獲得良好的應用能力培養教學效果。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采用Muddy卡、自選講題、項目學習、仿真模擬、案例學習等教學手段來促使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揮。

4.3評價方法的改革CDIO的評估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一部分,在評估知識內容的基礎上,還強調評估溝通協作能力以及產品、過程和系統的構造能力[11]。鑒于此,可建立應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三維評估體系,即學科知識,溝通協作能力,服務(產品)、過程和系統構造能力。通過這3方面的評估來考查學生需要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在具體考核時應注意對港口物流服務流程設計-實現的考核,強調學生設計-實現經驗的獲得,通過學生展示其構思、設計、實現和模擬運行港口物流服務產品、過程和系統構建方面的能力,來考查學生在項目經驗獲得方面的學習效果,從而強調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應用能力的形成過程,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

4.4師資隊伍建設應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養中,要求教師能夠講授融合了學科知識、人際交往能力、以及產品、過程和系統構造能力的課程,這就需要教師首先應具備這些能力。因此,良好的師資隊伍是保障應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條件。師資隊伍的建設可從幾個方面具體實施:①招聘有港口物流管理實踐經驗的教師來充實師資隊伍;②鼓勵教師每隔一定的時間到港口物流企業進行掛職鍛煉,了解港口物流的發展狀況,提升教師的實踐水平;③為教師提供教育活動培訓、交流的機會,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④為教師創造進一步深造、進修的機會,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理論水平;⑤從港口物流企業引入實踐經驗豐富,且具備一定理論基礎的管理或工程人員作為兼職教師。

4.5教材建設由于港口物流管理具有綜合性、實踐性強等特點,更加需要專業性強、案例豐富、理論和實踐結合緊密的系統化的教材。具體教材建設中應避免閉門造車、純理論化的情況,要結合港口物流管理實踐特點,可邀請實踐經驗豐富的港口工作人員參與教材的編寫,使港口物流管理系列教材既能滿足應用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需求,又具有一定的實踐性、前瞻性。

5結束語

篇9

1高職物流管理類專業認知課程開發的必要性

1.1國內相關研究不足

在近年的物流管理專業及專業群的教學研究與實踐中,對各種專業課程投入的關注度極高,按檢索的情況看,2013-2016年以來,論文題目中有“物流”和“課程”兩個關鍵詞的收錄文章每年在200篇以上;同時各省、市、區、各行指委及各院校等也組織開發了大量的專業課程建設項目,如精品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網絡開放課程等,對專業技能、技能實訓的研究也已得到廣泛實踐。但是,對認知性課程的研究目前依然較少,論文題目中有“認知”和“物流”兩個關鍵詞的收錄文章從2005-2016年以來,僅2014年有7篇,其他各年僅1-4篇。

1.2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

目前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高職院校非常多,按全國物流職業教育學指導委員會的數據,截止2014年,全國開辦物流專業的高職院校達954所,有在校生24萬。據湖北省的統計數據,截止2015年1月,湖北省開辦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近30余所。雖然各學校開辦的專業名稱一致,但是從職業院校因地制宜,服務地方,突出特色的高職辦學理念,開辦物流管理專業的各所院校在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定位上存在著千差萬別。主因在于各所院校物流人才培養區域性特征的差異、主要針對崗位的差異、聚焦細分領域的差異等,造成所建課程體系難以統一,例如青島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在國家示范院建設中,其課程體系中設置的《青島物流服務外包需求(或供給趨勢調查)》項目課程就屬于帶有鮮明地域性特征的課程;再且不同院校設置的大部分課程雖名稱相同,但課程的內容因前述的這些差異導致也存在相當大的不同,再加上教學實施過程中的各種難以避免的主客觀差異,則實際教學結果必然帶有自己院校的獨特特點。因這種培養過程中對物流管理專業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在教學上的偏重或節略,再加上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高職教育為快速轉變過去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脫節的情況,在教學實踐中廣泛推行了“理論夠用”的學生基礎理論培養的指導思想,弱化了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甚至在專業課中也對理論部分進行了壓縮和精簡,保證培養出來的學生能以最貼近企業生產實踐的狀態快速融入企業崗位。這樣導致的結果是學生對整體物流管理專業領域掌握不全面,其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偏向于某一細分領域,對整個物流產業和各類物流崗位缺乏全面的認識。這種過于強調專業技能,弱化理論培養及通識教育的現象在客觀上形成了不良后果。在對各高職院校的調研中發現,有學生在學完專業課程,甚至在畢業時,存在認為物流管理就是“管倉庫的”、“送快遞的”等不正確的物流專業認知,對物流產業、物流企業和物流崗位缺乏全局性的認識。

1.3學生職業發展的需要

在高等職業教育中技術與技能的培養固然重要,但職業本身包含的“眾多的智能”,“多元智力”的培養是職業生涯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及相關專業群培養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在走向社會后主要從事某一專門領域的基層崗位工作,在前期教學改革與實踐的成效下,學生的技能水平有較大的提高,畢業生入職后因所學內容與企業生產實際相符,經過短暫適應期后,其工作業績可以快速突顯,再有一定的經驗積累和綜合鍛煉,一般在3年左右有較大的機率上升到中層管理崗位。但在走上中層管理崗位后,更需要的是綜合素質能力,如壓力承受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分析判斷能力、計劃組織能力、適應和應變能力等,側重于專業技能的高職畢業生普遍表現出職業生涯發展后勁不足,難以向更高層次崗位晉升的現象。

2高職物流管理類專業認知課程設計的思路

2.1明確課程認知性質的定位

高職物流認知課程是從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實踐能力整體培養出發,引入恰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盡快從過去的中學或中職階段的學習慣性中擺脫出來,轉換到高職階段必須的學習狀態,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既掌握現代物流的理論基礎,對物流產業、企業、業務、崗位有全面了解,又初步培養學生綜合學習、綜合應用的能力,特別是明晰今后該如何去學習自己的專業,以形成全面的專業素養,特別是形成學生未來對專業的學習動力,為其職業規劃起到重要作用。

2.2明確與其他課程的關系

高職物流認知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具有統領全局的作用。從各高職院校公開的資料看,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及相關專業,包括鐵路物流管理、港口物流管理、報關與國際貨運、物流金融管理、工程物流管理、冷鏈物流技術與管理、采購與供應管理、集裝箱運輸管理、航空物流、快遞運營管理、物流工程技術、物流信息技術等,一般均開設有專業概論性的課程。以湖北省的情況為例,這類課程所采用的具體課程名稱不盡相同,常見的包括:物流基礎、物流管理基礎、物流管理、現代物流管理、物流概論、現代物流概論、物流管理概論、物流職業規劃、物流認知、物流學基礎、物流管理實務等。盡管課程名稱不同,但開設的課程定位、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類似,實質起到專業認知的作用,是學生對物流管理專業、物流產業和物流崗位的形成初步認識和職業綜合素養培育的啟蒙課程。在進行物流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和物流認知課程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物流認知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關系。可以明確的是,物流認知課程是各門物流專業課程的先序課程,但是該課程中涉及物流專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后續的各項專業課程在內容上存在領域上的重疊。例如物流認知課程中必講的運輸內容,就與物流管理專業一般必開的專業核心課程物流運輸課程的領域重疊。一旦在教學內容組織上處理不當,極易造成兩門課程內容重復,再加上物流認知課程由于具有內容的全面性、廣泛性,具體到某一方面時,不可能有充足的時間講授細節,導致甚至有的學校在課程開發與課程體系建設中提出刪減物流認知課程,將該課程內容直接放到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中。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一定要明確物流認知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關系。物流認知課程與后續的專業課程在內容上是即有銜接又有不同的,在開發物流認知課程時必須與課程體系內的其他專業協調,不能孤立的進行開發和研究。物流認知課程在運輸領域的教學就應著重于運輸的概況和全貌,體現出運輸與采購、運輸、儲存、流通加工、裝卸、搬運等其他物流環節之間的銜接關系,特別應讓學生明確在未來學習物流運輸專業課程時應如何去學,學的重點是什么,例如運單就只需要介紹什么是運單,起的作用是什么,讓學生形成概念性的認識,而運單的填寫,應用流程等細節則是專業課程所需解決的問題。物流認知課程需要在提供學生對物流的整體概況的同時,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相協調,服務于專業課和人才培養目標的,特別是要對因專業培養定位導致的部分有關物流產業、企業、業務、崗位等方面沒有在其他專業課程中包含的內容給學生了解的機會,確保學生形成整體物流專業認識。

2.3課程設計開發的流程

物流認知課程設計開發包括課程標準的開發、教材的開發、相關教學資源的開發,也包括了該課程教法的研究,其中首要的是課程標準的開發。物流認知課程標準的開發,需要在對高職院校、畢業生、物流企業等方面的調研基礎上,結合課程在專業培養目標中的定位和目標,綜合物流崗位所必需的現代物流從業人員的能力要求,依據物流管理專業標準,將學習領域進一步重構,以學生應該掌握的物流常識和技能為載體進行課程學習任務的設計。在課程標準成形的基礎上再進行教材的開發及相關教學資源的開發。

3高職物流管理類專業認知課程設計的構想

課程設計開發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研發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課程教學的基本教學依據和指南,包括但不限于課程定位、課程設計指導思想、課程目標、建議課時、課程內容結構、推薦的教學實施方法、課程教學所需的硬件條件、課程考核方案等方面的教學指導性文件。在課程標準做為一個標準,要有普適性,能廣泛的適應不同的需求,為此應考慮具備柔性化,保證在實施中便于執行。經過研究,湖北省高等教育學會物流教育專業委員會將高職物流管理類專業認知課程的課程名稱確定為《物流基礎》。該課程要解決物流理念導入、學習興趣和習慣養成、專業認知,為學生的職業發展做好準備,具體學習任務的設計構想如下。(1)認識物流。主要體現現代物流如何實現并促使價值的增值及在經濟運行中的作用,介紹現代物流的形成與發展趨勢,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專業信心和職業觀念。(2)物流產業環境。主要認知物流產業政策環境,管理體制、產業規劃、物流標準及政策趨勢;物流的國內外宏觀環境、產業技術狀態、物流技術發展現狀及趨勢,以及國際現代物流業發展的經驗和趨勢,培養學生對我國物流產業形成全面清楚的認識,把握個人未來職業發展的方向。(3)物流企業環境。主要認知運輸、倉儲、配送、包裝、流通加工等業務知識和業務流程;供應、生產、銷售、逆向(回收與廢棄物物流)物流管理的內容;采用全方位視角尋找解決流通企業、生產制造業、建筑業物流實際問題的思路。(4)物流崗位環境。主要認知物流職業崗位層次,不同層次各崗位的職業素質要求,明確職業規劃發展方向。(5)現代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主要認知物流成本、質量、服務、標準化、效益、供應鏈等物流管理基本原理及在現實中的應用,為后續專業課的學習提供理論支撐。(6)物流業態。主要認知當前的各種新型業態,如快遞、電商、冷鏈、物流金融等業態的基礎常識和特點;培養學生對不同物流業態的興趣,明確不同業態從業人員的資質要求。(7)物流職業規劃。主要幫助學生做好個人的物流專業職業生涯規劃,明確未來的努力方向。通過這7個學習任務,讓學生為今后的專業學習、職業規劃做好準備。

4結語

高職物流管理類專業認知課程是物流管理專業學生接觸到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了解自己專業情況的起點,是培養物流管理專業技術技能人才的開端。設計合理的高職物流管理類專業認知課程將有助于后續專業教學的組織與開展,構筑學生個人的職業發展藍圖。

作者:許迅安 單位: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黃沖錦.大學通識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課程規劃[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3)

2魏杰羽.高職物流專業人才通識素養與教育現狀分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5(8)

3許豐愷.重塑高職物流概論類課程的開設與課程標準[J].教育現代化,2015(12)

4李虹.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標準的建設與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0(11)

篇10

交叉學科的設置和形成主要依托于交叉課程的建設。本文將以物流管理專業中三門課程為例,初探物流管理專業學科中交叉課程的設計思路。

1.1交叉課程之一:《交通運輸組織學》

傳統的物流管理專業設置中有一門專業課———《運輸管理》,該課程教學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了解運輸管理的五種基本方式及業務、集裝箱運輸、零擔運輸、智能運輸等;而課程延伸到《交通運輸組織學》后,除了講授上述基本內容(實際上有相當多的內容與《物流管理》、《物流配送》、《物流成本》等課程重復)外,更側重于交通運輸系統及組織設計、交通運輸組織方式及規劃職能、交通運輸樞紐及站場組織、交通運輸組織績效評價指標等實際工作中操作性更強、應用更廣泛的內容。后者實際是物流管理的專業基礎課與交通運輸專業基礎課的課程交叉,但又偏向于管理,使得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同時增強了學生們對交通運輸系統的組織和管理的深層領悟和實操能力。

1.2交叉課程之二:《物流運籌學》

一般本科院校的管理類專業中都會設置《管理運籌學》這門課程,也正是因為該課程為管理類專業的必修課,缺乏了與專業本身的結合特殊性,才使很多學生認為這門課程一方面晦澀難懂,另一方面應用性差。事實上,在引入《物流運籌學》后,以工程數學建模為基礎的運籌學和以規劃應用為主的物流系統決策進行了很好的融合,教師和學生學習本門課程的專業性、目標性都顯著增強,學習效果自然大大提升。

1.3交叉課程之三:《物流金融學》

《物流金融學》是一門典型的交叉課程,它將物流管理的相關理論和可能涉及的金融學知識融合,針對性更強。物流企業離不開金融,物流人才需要了解金融。通過專業化的課程學習,可以使學生了解如何有效地利用資金,提高資金的流轉速度,降低資本成本和金融結算風險,最終提高物流企業自身的經濟運行質量[2]。

2物流管理專業學科交叉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1教師們缺乏專業交叉意識、相關教材不足

在進行課程規劃和設置時,很多教師沒有能夠與時俱進,結合物流專業多學科交叉的特點進行課程建設。因此,課程規劃中出現大量圍繞物流的若干職能展開形成的傳統物流課程,課程內容重復性比較嚴重,理論性過強,缺乏實踐教學,學生學習興趣大打折扣,教學效果欠佳。此外,教材缺乏也是交叉課程建設的一大瓶頸,以《物流運籌學》課程為例,市面上單純介紹運籌學或是最優化方法的書非常多,但是能和物流管理實踐的具體案例結合的書卻很少,即使有個別教材命名為《物流運籌學》,實際上內容還是重復《管理運籌學》的老一套。教材建設跟不上,物流交叉課程的發展就會受到制約。

2.2教學方式陳舊

隨著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物流的教學方式也從講授型逐漸向參與型的教學方式轉變,但是在交叉課程建設中,由于教學內容涉及到多學科領域,對教師的要求也比較高,需要不斷探索出更新的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

2.3考核方式亟待改進

物流管理專業課程傳統的考核方式是以筆試為主,有時輔以論文、調查報告等其他方式。引入交叉課程后,單純的筆試可能無法考核出學生的真實水平和實踐能力,需要引入新的考核辦法來適應這種變化。

3物流管理專業學科交叉建設對策

3.1提升教師意識、深化課程改革

由于物流學科的綜合性和交叉性,要求教師在規劃課程設置的時候深入思考,如何才能讓學生盡可能多地了解到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學以致用。在基礎課程建設的基礎上,要多設置或優化改進原有的教學計劃,盡可能打通物流管理課程和與之相關的其他專業的關聯性,建設一些實用的交叉類課程,例如,在學習《西方經濟學》的基礎上,可以利用小學期或短課時量開設《物流經濟學》課程,讓學生將學習過的西方經濟學理論更好地應用于物流管理實踐領域,解釋現實物流企業的經濟學問題,針對理論,有的放矢。由此,也可以設置物流管理類課程建設的課程群,將原有的專業基礎課和拓展后的專業實踐課建設成課程群,教師的教學不再“各自為政”,學生學習知識的系統性也將逐步增強。此外,加強教材建設也是提升物流管理交叉課程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規劃建設物流交叉課程的系列教材;也可以選擇多校聯動的方式,集合優質的教師資源,建設物流類交叉課程精品教材;亦可請相關專家評審,為教材的整體質量把關。

3.2教學方式有待改進

大多數的物流交叉課程都在理論的基礎上增加了實踐教學部分,對應的教學方法也應該由傳統的課堂講授式逐漸拓展,如采用校企聯合、精品課程、實踐教學、案例教學等方式。更可以采用翻轉課堂、微課、慕課等現代化教學方式增強基礎教學的效率和實踐教學的效果。另外,交叉課程建設可以增加實踐性的創新環節,如結合物流大賽、創業創新項目等校內外專業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更好運用專業知識,提升實踐能力。對于實力較強的科研院所,也可以以組建研究組,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等形式深化學科交叉的建設,鼓勵學生加入科研團隊,提升科研水平。

3.3考核方式亟待改革

交叉課程的建立也促使了物流管理相關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需改變傳統單純筆試為主的考核方式,轉向至提升學生學習和實踐能力的考核方式上來。考核形式可多樣化,如現場模擬演示、管理角色扮演、案例設計和分析、培訓講解,甚至可以通過交叉課程實踐,拍攝微電影[3]、召開頭腦風暴會等新型方式。考核方式的改革也勢必大大促進物流交叉課程建設的實際效果。

4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