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成本管理范文
時間:2023-04-03 20:44: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物流成本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要]首先引入現代物流、物流成本和物流成本管理,說明現代企業進行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引出進行物流成本管理的瓶頸,并最終在分析過程中尋找出現代企業突破物流成本管理瓶頸的方法。
[關鍵詞]物流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管理
物流成本管理,是指為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成本最低化而進行的從起點到終點間的原材料、中間過程的庫存、最后產品和相關信息有效流動及儲存的運籌和管理。隨著物流業的快速發展,物流成本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物流是經濟的黑暗大陸”,“物流是第三利潤源”以及“物流成本冰山說”等觀點都說明了物流成本問題是物流管理所關注的主要問題。但是物流成本管理作為物流管理的核心內容,卻一直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體系,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提高。因此,主要就物流成本管理作初步的探討。
一、物流成本及物流成本管理內涵
1.物流成本的內涵。物流是企業物資在實物形態上的流動,即企業借助人力、物力和信息在空間上的實體運動,它是一種廣泛存在的綜合性很強的系統活動;物流成本就是為實現企業物資實體的流動所發生的資金耗費,是一種使商品變貴而不追加商品使用價值的費用。
2.物流成本管理的基本特征。物流成本管理,是指為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成本最低化而進行的從起點到終點間的原材料、中間過程的庫存、最后產品和相關信息有效流動及儲存的運籌和管理。物流成本管理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效益背反規律。一般來說,在提高效益或降低總體成本費用的情況下,成本費用之間都存在效益背反規律,即一種成本費用的減少(增加)必然會導致其他一種或幾種成本費用的增加(減少)。在物流成本中最能體現這種規律,在物流功能之間,一種功能成本的削減會使另一種功能的成本增多。它經常表現為當訂貨成本費用增加(減少)時,相應的庫存成本費用就會減少(增加);當細化物流成本核算時,物流成本費用會更加明晰從而制定降低物流成本費用措施,但往往會增加核算成本。因此,在進行成本費用籌劃時就必須考慮整體的最佳成本費用。
(2)杠桿效應。物流成本的杠桿效應也叫做物流成本削減的乘法效應,即因物流成本減少而產生的效益要大于物流成本本身所減少的數額。一般可以用(物流成本費用減少所產生的效益增加∕未減少物流成本費用時的效益)(物流成本減少數額∕物流成本費用)或是減少物流成本費用所產生的效益變動率∕物流成倍費用變動率。
(3)隱含性。現代物流成本是從原材料供應開始一直囊括到將商品送到達到消費者手上所發生的全部物流費用。然而,目前除了極少數國家一般企業和大多數國家的物流企業外,基本上沒有對物流成本費用進行單獨的處理。其主要原因物流成本沒有被納入到企業的會計制度和核算體系中來,從而物流成本也就形成極大的隱含性。它主要表現在物流成本費用常常被分解到企業的產品成本(生產成本和制造費用)、期間費用(管理費用、營業費用、財務費用)等中,這也就無法看到物流成本費用真實的全貌。
二、物流成本管理瓶頸
目前,物流成本管理已經引起我國企業界的廣泛關注,但由于物流成本管理起步較晚,對物流成本進行管理的認識還不夠,對物流成本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體系。其主要問題和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物流成本缺乏相應的認識。我國企業界普遍認為所謂物流成本就是第三方物流企業所發生的相關成本或是一般企業發生的運輸費用。其實,物流成本包括的內容很廣泛,一般來說物流成本所包括的內容取決于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管理的目的。為適應成本管理的需要,物流成本一般可以從物流過程、支付形式、物流功能等三個方面來分類。按物流過程可以把物流成本分為供應物流成本、生產物流成本、銷售物流成本、退貨物流成本,以及廢棄物流成本等;按支付形式可以把物流成本分為企業內部物流費、委托物流費和外企業支付的物流費;按物流功能可以把物流成本劃分為運輸費、保管費、裝卸費、包裝費、流通加工費、情報流通費和流通管理費等。
2.缺乏相應的政策指導和方法。日本早稻田大學西澤修教授將物流成本描述為“物流冰山”,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物流成本隱含性特征。但由于我國目前沒有對物流成本進行界定,也沒有相應的核算規章制度體系,結果企業只有根據現行的規章制度體系來對物流成本費用進行計量和核算。由于沒有統一的標準對物流成本進行核算,被廣大企業普遍所接受的物流成本只包括有“外付運費”和部分營業費用,而這只不過冰上的一角。企業所發生的其他物流成本費用如采購環節的運雜費被計入商品的采購成本并最終計入產品成本中,商品的倉儲費用和物流信息費用被計入管理費用中,制造過程中的物流費用被計入制造費用并最終也計入產品成本中等,而且這些費用在最后又不能或很少能以物流成本費用的形式反映出來,這就給企業進行物流成本因素分類、物流成本管理帶來極大的不便。
3.缺乏相應的方法體系。由于沒有相應的政策指導,大多數企業把采用計算機和網絡加強聯系以便及時了解物流情況看作物流成本管理的全部。其實這只是物流成本管理的一個方面,還算不上真正的方法體系。真正的物流成本管理是指在完全市場條件下,企業結合自身情況,借助計算機和網絡,運用相關知識制定一套科學、適用的方法體系。這套方法體系的基本目的是根據實際情況并結合成本效益原則和重要性原則,讓混入到其他費用科目的物流成本浮出水面,使企業能夠清晰地看到潛藏在海平面下的物流成本的巨大部分,以便挖掘降低成本的寶庫和開拓“第三利潤源泉”,最終目的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和物流成本最小化。實際上,完全市場條件下只是一種理想狀態,但是這種理想狀態并不否定常態,即在現行情況下,可以通過對理想狀態加上一定的修正值,就可以應用了。
三、加強物流成本管理的思路
1.樹立現代物流理念。企業降低物流成本首先要從健全物流管理體制入手,從企業組織上保證物流管理的有效進行,要有專司物流管理的部門,實現物流管理的專門化。樹立現代物流理念,重新審視企業的物流系統和物流運作方式,吸收先進的物流管理方法,結合企業自身實際,尋找改善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的
佳途徑。現代物流的一個顯著特征,是追求物流總成本的最小化,這一點對于企業構筑和優化物流系統,尋找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間和途徑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隨著物流管理意識的增強和來自降低成本的壓力,不少企業開始把降低成本的眼光轉向物流領域,這無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只是停留某一項功能活動上,而忽視了對物流活動的整合。其結果,必然會違背物流功能要素之間存在著的效益背反關系,導致總成本上升。
2.加強物流成本的核算,建立成本考核制度。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礎是物流成本的計算,物流成本計算的難點在于缺乏充分反映物流成本的數據,物流成本數據很難從現行的財務數據中剝離出來。因此,要準確計算物流成本,首先要做好基礎數據的整理工作;同時,為了保證企業物流成本的可比性,需要確定一個物流成本計算的統一標準,用以統一企業物流成本計算的口徑。傳統的物流成本計算按照運輸費、保管費、包裝費、裝卸費等功能類別統計,并沒有與物流服務水準聯系起來,也沒有按顧客類別和銷售業務人員類別計算物流成本,以至于物流成本上升的責任不明確。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是采用制定相應的方法體系和核算體系。例如進年來日益受到重視的物流作業成本法,就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體系。
篇2
(一)特點
當前,汽車物流可以分為零配件物流和整車物流,大部分汽車物流都是整車物流,其主要特點為:一是市場對汽車整車物流影響很大,經常變化,無法控制。二是整車物流更加強調“以顧客為中心”。三是汽車整車庫存管理難度大、易出現問題。
(二)分析
一般來說,汽車物流過程主要包括:制訂生產計劃、原材料及汽車零部件的運輸和庫存管理、物料的發出、剩余物料的收回、完成生產、整車倉儲、整車發運等。根據以上物流過程,汽車物流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大的方面:一是原材料及零配件的采購費用。二是庫存費用。三是汽車銷售相關的費用。四是物流信息成本。根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汽車生產企業的物流成本占銷售額的比重為17%,歐美為8%,日本為5%。因此,我國應該進一步加強汽車物流成本管理。
(三)會計科目的設立和核算
要準確計算汽車物流成本必須依賴于完整的成本會計核算資料。首先企業需要獲取關于物流成本的信息,再將這些信息進一步分類確認,計入相關的物流成本科目中。成本費用會計科目主要有生產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制造費用等。另外,我國會計準則要求:在采購環節中,相關裝卸費、材料運輸費等與物流成本有關的費用計入“材料采購”科目,因此,在核算企業物流成本時,除了從一般的成本費用類會計科目入手外,還應該著重考慮材料采購科目中所包含的物流成本會計信息。物流功能項目主要包括:運輸費、倉儲費、裝卸費、保險費、信息費。物流活動范圍包括:原材料及零配件物流、企業內部物流、從工廠到倉庫的物流、從倉庫到客戶的物流。物流成本支付形式主要包括:工資薪酬、折舊費、維修費、一般經費、特殊經費等。因此,企業可以以”物流成本費用”為會計一級賬戶,以物流成本項目所包括的具體成本作為二級賬戶,以量化的活動范圍項目作為三級賬戶,以各種支付形態為四級賬戶設計明細會計科目。設置物流成本明細賬為核算物流成本提供了一種方法,在實際操作中,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和掌握的會計資料設計賬戶。
二、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汽車生產企業所需要的零配件、原材料的購進,汽車產品的生產入庫、產品的分銷運輸都是由企業自主完成。這種供—產—銷一體的物流模式使大多數汽車生產企業物流成本過高。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汽車零部件、配件采購鏈流程長
當前,大多數汽車生產制造部分零部件(發動機、車控系統)需要從國外進口。這就需要提前計劃,長距離運輸,使得零部件的供應鏈變長。另外,國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分布沒有形成產業聚集,干線運輸可靠性差,這使得大多數企業為了保證生產的持續進行而設立較高的安全庫存線。
(二)大多數國內汽車企業采用供—產—銷一體的自營物流模式,缺少合作
不少國內汽車生產企業都建立了零部件供應倉庫、獨立的銷售渠道和中轉基地,但使用效率卻不高,而相關的土地租金和人員工資也居高不下。汽車整車銷售物流只注重汽車整車運輸,使得運輸車輛空車率很高,相關的物流成本也進一步增多。與此同時,第三方物流服務模式在我國還沒得到廣泛的應用。
(三)我國汽車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物流信息系統不完善
信息化程度低一直是困擾我國汽車生產企業降低物流成本的問題。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將會大大的降低物流成本。
(四)物流標準化建設落后
標準化的物流可以提高物流管理效率,從總體上降低了物流綜合費用。另外,汽車行業上游供應鏈的合作依賴于完善的標準化建設。雖然我國“條形碼”“pos機”等物流標準化建設在提高零售業結算速度上取得進步,但沒有將相應的技術應用到提高整個行業物流業水平上。
三、解決對策
(一)通過發展第三物流降低物流成本
汽車生產企業應該摒棄傳統供—產—銷自營物流模式,可以將部分流程外包給第三方物流,也可以將整個管理委托給專業的物流公司。物流委托外包可以使企業將精力集中在自己的主營業務上,增強企業的戰略化布局,同時也可以充分利用專業物流的管理經驗和技術。
(二)建立汽車物流信息平臺,形成完善的汽車物流信息體系
建立物流信息平臺,首先要解決物流信息資源收集問題。其次要建立物流數據庫平臺支撐物流信息系統。數據倉庫應該符合主題,集成數據,具有穩定性,可以提供系統化和歷史化的數據,支持全方位的決策分析。
(三)制定完整的物流標準體系,降低物流成本
標準化體系的建設涉及到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等多個方面,體系的設計也要顧及物流的運輸、倉儲、裝卸、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當前,我國不少物流技術(條形碼、數據接口方式)發展仍不完善。為了順應國際物流標準化的發展趨勢,我國應該加強物流標準化建設工作。該標準化體系既要符合我國當前汽車行業發展的現狀,也要與世界相關的標準體系接軌。
(四)加強零配件供應管理,縮短供應鏈
篇3
關鍵詞: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管理 對策
1 物流成本的內涵
物流成本是物流各環節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總和,主要由人工成本、作業消耗、利息支出、管理費用等構成。一切由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等實體的流動所產生的貨幣開支都是物流費用,這些物流過程所發生的各種費用按一定對象匯集就構成了物流成本的概念。我國國家標準對物流成本的定義:物流成本即產品在包裝、運輸、儲存、裝卸搬運、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管理等過程中所耗費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總和及與存貨有關的資金占用成本、物品損耗成本、保險和稅收成本。它是指物流活動中所消耗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貨幣表現。
從供應鏈的角度看,現代物流成本是指經過生產制造中的半成品、產成品的倉儲、搬運、裝卸、包裝、運輸,從生產企業內部原材料的采購、供應開始,在消費領域發生的驗收、分類、倉儲、保管、配送、廢品回收等物流活動發生的所有成本。而我國傳統的物流成本僅指由于物品在包裝、運輸、倉儲、裝卸搬運、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動所產生的費用,一般在企業財務會計賬薄中以包裝費、運輸費、裝卸搬運費、加工費等形式體現出來。傳統的物流成本是物流過程的顯性成本。現代的物流成本除包括傳統的顯性物流成本外,還包括隱性的客戶服務成本。客戶服務是連接和統一所有物流管理活動的重要方面,物流活動就是為了追求客戶滿意,實踐中常有企業因物流服務水平低不能令客戶滿意而逐漸失去現有客戶與潛在客戶,從而產生了客戶服務成本。傳統企業成本核算模式主要以實體產品作為歸集對象的,經過長期運作,已形成完備的成本管理體系。物流過程的成本支出,在既有的成本核算體系中,被分散統計于制造費用、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當中,使得企業難以明確劃分和單獨核算這一部分物流成本,物流活動本身的成本就此被淹沒,如何降低這部分物流費用便成為了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的重點。
2 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的內涵
所謂企業物流成本管理,就是指為實現企業物流系統效率和客戶服務水平的平衡,通過計算、控制和調節企業在物流活動中采購、運輸、儲存、包裝、裝卸、訂單處理等環節所耗費的經濟資源,而對物流系統結構和過程的優化的管理過程。
由此可見,物流成本管理不能單純地理解為對物流成本進行管理,而是對企業物流活動的管理,是對企業物流活動的一種調整和改善.通過對企業物流活動各環節所產生的費用的計算,來分析和判斷物流流程中哪些是屬于高效率的活動,哪些是屬于低效率的活動,哪些是屬于無效率的活動。從而來完善物流系統的結構和優化物流過程,達到提高企業物流效率,降低企業物流總體成本的目的。
3 企業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企業的物流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3.1 物流費用的核算不完整 在通常的企業財務決算中,所表示的物流費用核算的是企業對外部運輸業者或第三方物流供應商所支付的運輸費,或向倉庫支付的商品保管費等傳統的物流費用;相反,對于企業內部與物流中心相關的人員費用、設備折舊費用、固定資產稅等各種費用則與企業其他經費統一計算。所以,企業很難完整地\全面地把握企業的實際物流成本。
3.2 對物流成本沒有分列計賬 物流在企業財務會計制度中沒有單獨的項目,一般是將企業所有的成本都列在費用一欄中,較難對企業發生的各種物流費用做出明確、全面的計算與分析,無法獲得全面、完整、準確的物流成本信息。
3.3 物流管理的效率低,成本高 一般企業產生物流需求的部門是企業的生產、采購、銷售等部門,而管理這些物流需求的部門則是相對獨立于這些部門之外的物流部門。因此,物流部門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物流需求產生的方式,實踐中往往由于生產、采購、銷售等部門缺乏有效的統籌安排,這樣從客觀上就必然導致物流部門的效率低下,也必然產生高的物流成本。比如,生產部門一味地為了提高生產效率,而大量生產單一產品,導致大量庫存,保管這些庫存需要增加相應的倉儲設施,從而增加了物流成本。
3.4 對物流成本的計算和控制缺少統一的標準 目前,我國還沒有制定出統一的物流成本計算和控制的標準,實踐工作中,每個企業對物流成本的計算和控制都是分散的,也就是說,各企業根據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認識來把握物流成本,這樣就帶來了一個管理上的問題,即企業間無法就物流成本進行比較分析,也無法得出產業平均物流成本值,因而無法真正衡量各企業相對的物流績效。
4 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徑
企業物流成本是除原材料成本之外最大的成本支出項目,國外發達國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總成本的10%左右,而我國物流成本一般占總成本的30%-40%。實踐證明,通過有效的物流管理,大幅度降低庫存和運輸成本等物流成本是完全可行的。
4.1 企業確定本企業物流成本核算具體項目,要根據物流成本會計核算對象 物流成本會計核算的關鍵,是設置相應的會計科目、憑證和賬簿,我們要按照物流成本會計核算管理的要求來進行。企業還應根據物流成本的核算特點,編制其物流成本會計報表,提供本企業的物流成本信息,設置適合本企業的物流成本會計報表。
4.2 通過物流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 由于物流活動存在“效益背反”規律,若不統籌考慮一定會增加總體的物流成本。物流的各個活動的成本往往此消彼長,因此,在實踐中,一定要通過實施物流活動的合理化,不能單純地強調某一個環節的合理、有效、節省成本,而是要從企業經營的整體考慮,綜合設計企業物流流程的統一規劃。
4.3 通過整合物流職能管理降低物流成本 隨著當今企業間價格競爭的激化,ECR(有效顧客響應)等新型供應鏈管理體制不斷發展與普及。這種新型的物流管理體制使得顧客除了對價格提出較高的要求外,更要求企業能有效地縮短商品周轉時間,真正做到快速、及時、準確、高效的管理.要實現上述目標,僅僅本企業的物流體制具有效率化是不夠的,它需要企業協調與其他企業幾客戶、運輸業者之間的關系,實現整個供應鏈活動的效率化。
4.4 借助現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統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 在傳統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業的成本控制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實現各個環節的最優控制.企業采用信息系統,一方面可控制物流成本發生的可能性,通過信息系統的數據匯總,進行相應的預測分析;另一方面可使物流作業或業務處理能準確,迅速的進行。
4.5 加強企業職工的成本管理意識 把降低成本的工作從物流部門擴展到企業的各個部門,并從產品開發、生產、銷售全生命周期中,進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業員工具有長期發展的“戰略性成本意識”,這對于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物流成本管理.陳良勇主編.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年.
篇4
[關鍵詞] 作業成本 物流作業成本 物流系統 作業成本庫
物流管理引入作業成本法是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的必由之路,因為用于管理決策的的兩種主要的傳統成本計算方法:完全成本法、變動成本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均缺乏相關性,難以適應物流成本管理的需要,而作業成本法在這方面正好符合需要。
一、作業成本管理的內涵
作業成本系統大致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作業成本法,二是作業管理。作業成本法能夠克服傳統成本計算法的許多缺點,它的運用能為企業提供許多戰略管理所需要的成本信息。作業管理是作業成本法在企業管理中的具體運用。作業成本法源于一種新的企業觀,就是把企業看作是為最終滿足顧客需要而設計的“一系列作業”的集合體。企業的最終產出,作為企業內部一系列作業的集合體,它凝聚了在各個作業上形成而最終轉移給顧客的價值。作業成本法就是將間接成本和輔助資源更準確地分配到作業、生產過程、產品、服務及顧客中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在作業成本法下,許多組織資源的使用并非用于構成產品的實物形態,而是用于為各種輔助作業活動提供一個寬泛合理的安排,以便能夠為各類顧客提供不同的產品和服務。作業成法的目的不是將共同成本分配到產品,而是對用于各種作業的資源進行計量和評價,這些作業業務主要是指輔助生產、交貨及顧客服務。作業成本法建立在兩個前提之上:作業消耗資源:產品消耗作業。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為:依據不同的成本動因分別設置作業成本庫,再分別以各成本計算對象所耗費的作業量分攤其在該成本庫中的作業成本,然后分別匯總各成本計算對象的作業總成本。作業成本法首先將企業所消耗的資源通過資源動因分配到作業,形成作業成本,然后再將作業的成本通過作業成本動因分配到成本對象,形成成本對象的成本。這樣,作業成本法改進了傳統成本分配方法采用單一成本分配基礎的弱點,力圖找到資源消耗與成本對象之間的因果關系,從而得到更加精確的產品成本。
二、作業成本管理在物流成本管理中的具體運用
1.確認企業物流系統中涉及的各項作業。
作業是企業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進行的資源耗費活動,是企業劃分控制和管理的單元,是連接資源和成本對象的橋梁。企業經營過程中的每個環節或每道工序都可以視為一項作業,企業的經營過程就是由若干項作業構成的。物流作業是一個組織活動對物質資料實體的物理性移動,包括場所位置的轉移和時間的占有的世紀操作過程。物流作業包括運輸作業、儲存作業、包裝作業、裝卸搬運作業、流通加工作業、信息處理等。這些作業構成物流整體作業,從而實現物流功能。
2.界定企業物流系統中涉及的資源,分配資源耗費至作業成本庫
資源指支持作業的成本、費用來源。它是一定期間內為了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而發生的各類成本、費用項目,或者是作業執行過程中所需要花費的代價。一般來說,資源可以分為貨幣資源、材料資源、人力資源、動力資源、廠房設備資源等。資源的界定是在作業界定的基礎上進行的,每項作業必涉及相關的資源,與作業無關的資源應從物流核算中剔除。企業各項資源被確認后,要為每類資源設立資源庫,并將一定會計期間的資源耗費歸集到各相應的資源庫中。作業確認后,要為每一項作業設立一個作業成本庫,然后以資源動因為標準將各項資源耗費分配至各作業成本庫。所謂資源動因是指資源被各項作業消耗的方式和原因。
3.明確成本動因,分配作業成本至成本對象
成本動因是指作業被各種產品或勞務消耗的方式和原因。是作業成本庫成本分配到成本對象中去的標準。由于物流服務過程中所需作業的數量很多,因此,從經濟上看,為每一項作業確定一個成本動因是不可行的,反之,將許多作業綜合起來,并用一個成本動因又會造成成本計算的誤差。所以,物流作業成本計算中的成本動因的確定即確定成本動因的數目和選擇哪些成本動因需要特別注意。成本動因的選擇主要應考慮四個原則:選定的成本動因與實際作業消耗之間的相關性;計量成本動因的成本;成本動因采用所誘致的行為;上述三個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對于成本動因數量的確定。由于一個以作業為基礎的物流成本系統所需要的最少的成本動因數目取決于其要達到的成本核算結果的準確程度及物流的復雜性。所以要達到的成本結果的準確程度起著非常明顯的作用,物流成本動因數量越多,所能達到的準確度越高。
4.計算物流作業成本
即將作業成本庫歸集的作業成本按成本動因分配到個成本計算對象上。從上述可以看出,作業成本法相較傳統的成本法而言在物流成本管理中更具優勢。第一,作業成本法對物流間接成本的分配更為合理。作業成本法采用了多元分配基準,集財務變量與非財務變量于一體,尤其強調非財務變量。因此,物流作業成本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具有相關性而且準確。第二,使作業成為物流成本計算的基本成本對象。由于是以作業而非物品實體或物流過程和功能為成本計算對象,所以能夠提供各項作業耗費的成本信息,便于管理人員進行作業管理。第三,物流作業成本計算法是更廣泛的完全成本法。在作業成本法下,以往可能作為“一次性扣除”的營銷、倉儲、回收等領域發生的成本,只要與特定產品相關,都可以通過有關作業分配至有關的產品或其他的成本計算對象中,這樣所提供的成本信息更有利于企業進行決策。
參考文獻:
[1]楊海榮:《現代物流系統與管理》,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
篇5
關鍵詞:物流;成本管理;核算方法。
一、物流成本管理的涵義。
物流成本管理(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是指企業物流活動中所發生的管理費用方面工作的總稱,具體來說,是指從物流設計到物流運行再到物流結算的整個過程中,對物流成本進行的計劃、組織、指揮、監督、控制以及對物流活動結果的評價。物流成本管理的內容具體包括:物流成本預測、物流成本決策、物流成本計劃、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分析和物流成本檢查六個方面。
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其實質是依據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目標和客戶的需求,以成本為手段管理企業物流,最終目標和最基本的研究課題在于利用成本指標控制物流活動,實現物流活動系統合理化,進而降低物流成本,改善服務質量,以最具經濟效益的物流活動達到預定的服務水平。物流成本管理能夠有效地把握企業物流成本的內涵和構成,合理利用物流的效益背反規律,科學、高效地組織物流活動,有效控制物流活動中發生的費用支出,從而降低物流總成本,提高企業乃至整個社會的經濟效益。
二、我國物流成本管理現狀分析。
我國對物流管理的研究起步較晚,物流概念最初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末。由于物流成本的復雜性以及其極強的關聯性,我國尚未能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建立出一套適合國情的物流成本管理理論體系,而對物流成本管理理論的研究大多在于介紹國外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成果,尚未能認識到物流成本管理理論的戰略重要性,也未能從企業競爭需求戰略層面的角度出發深入研究物流成本管理。隨著現代物流及其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作為企業“第三利潤源”的物流成本已變得越來越重要。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陸江在答記者問時指出,2008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高達89.89萬億元,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重為18.1%,而發達國家社會物流費用與gdp的比率一般在9%~10%左右,我國高出發達國家將近一倍。這種狀況表明,我國企業有很大的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間,因此,加強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勢在必行。
三、我國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缺陷。
目前,我國企業在對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具體來說,可以表述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物流成本賬務單獨核算難度大。
長期以來,我國尚沒有成型的物流成本計算標準,物流成本核算處于雜亂無章的狀態。對物流成本的計算和控制,每個企業都是分散進行的,他們都是根據自己的認識和理解來把握物流成本。2006年9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了國家標準《企業物流成本構成與計算》,該標準明確了物流成本的構成和核算方法。
但是,由于物流成本構成的復雜性以及其核算的實際操作難度大,目前我國真正全面貫徹落實2006年新頒布的物流國家標準對物流成本單獨分類核算記賬的企業為數不多,大多數制造企業仍沒有在財務會計報表中單獨設立物流成本項目,而是將企業的物流成本列在制造成本和其他費用一欄中,因此,企業仍無法掌握物流成本的構成,也較難對企業物流活動發生的全部費用做出確切、全算與分析,造成物流成本信息的失真,形成“經濟黑大陸”和“物流冰山”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難度。
同時,在我國現行的《企業會計準則》等其他會計制度中沒有專門的物流費用項日,或是有的幾個項日不能全面概括物流費用。一方面,物流活動在企業會計制度中沒有單獨的項目,一般所有成本都列在費用一欄中,費用被歸集為諸如工資、租金、公共設施和折舊等。這種歸集方法存在的問題是無法確認和分配運作的責任。如果將一個企業的報表細分為發生在管理責任領域的費用和發生于組織領域的費用兩部分,以獲得組織與各個單位相關的財務信息,這也只能是有助于而仍不能滿足總成本分析的需要。而企業的損益表,更是沿著組織預算的思路,對費用進行分類和歸集。它無法克服許多與物流績效相結合,而通常又跨組織單位發生的費用間的矛盾。另一方面,在通常的企業財務決算表中,物流費核算的是企業向外部運輸業者所支付的運輸費及向倉庫支付的商品保管費等傳統的物流費用。對于企業內與物流中心相關的人員費、設備折舊費、固定資產稅等各種費用則與企業其他經營費用統一計算。據有關資料,先進國家企業的實踐表明:實際發生的物流成本往往要超過外部支付額的5倍以上。
由此可見,僅靠常用的會計方法,難以取得所需的足夠數據來核算物流成本。從現代物流管理的角度來看,企業難以正確把握實際的企業物流成本。
(二)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正是因為我國企業會計制度中沒有對物流成本設立單獨的會計科目來進行核算,而是將與物流活動相關的各種支出列示于企業的各項費用內,或者僅僅將部分的物流成本隨材料、制造費用等計入產品的制造成本中。另外,人們往往比較重視運輸費、搬運費等顯性成本,對于物流環節所消耗的資金利息、設備折舊、人員培訓等隱性成本特別是物流活動組織不當所導致的風險和由于效率低下而增加的時間成本,還缺乏足夠的認識。日常采用的標準會計成本法一般沒有將與庫存有關的成本,諸如保險和稅收、租金、存貨占用的資金及建設倉庫所需的資本費用等計算在庫存成本內,導致其被低估或模糊。而先進國家的實踐證明,對于自營物流的成本支出而言,實際發生的物流成本遠遠高于外部支付額數倍以上。所以,從現代物流管理的角度來看,企業還沒有真正把握實際的物流成本,決策者也很難從現行的會計系統中獲得物流成本數據。
一方面,我國企業對物流的核算,從范圍來看,著重于核算采購環節的物流成本,而忽視其他物流環節;從核算內容看,大部分企業只列物流費用,即支付給企業外部的運輸或倉儲的物流費用,而忽視企業內部物流費用,并將企業內部發生的物流費用與企業的生產費用、銷售費用等混在一起,這使得企業不能從外部準確地把握其實際發生的物流成本。另一方面,我國制造企業之間一般是分散計算和控制物流成本,各個據本企業不同的理解和認識來把握、核算物流成本。由于企業之間的物流核算沒有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就無法比較分析企業間物流成本,無法真正體現企業之間的相對物流績效,進而不能對企業之間物流進行統一的管理。
(三)物流成本管理不夠系統。
中國由于縱向行政體制的影響,物流研究和信息數據分析處于一個個“孤島狀態”。在物流統計方面,分別有物資統計、商業統計、市場統計、交通運輸統計、儲運統計等,行業劃分過細、核算口徑不一,與現代物流成本的概念差距較大,無法綜合反映宏觀物流活動。就宏觀物流成本而言,到目前為止,中國只有基本的貨物運輸量和貨物周轉量的統計,其他相關指標均沒有公開的統計資料,或零散、分散在眾多的機構組織當中。同時各研究機構和職能部門之間各自為政,缺乏科學合理的宏觀物流成本分析框架,各研究機構的低水平重復,統計口徑相互矛盾,這就使得國內大多數企業對物流成本的概念和核算方法了解不多,少數先進的企業雖然知道物流成本的重要性,但卻沒有掌握正確的核算方法,即使勉強算出來,也不能有效地為企業所用。
企業的物流活動是由供應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回收物流、廢流等子系統共同組成的一個相互聯系的系統,各個物流子系統間以及系統個要素間往往存在著相互聯系、此消彼長的“效益背反”關系。目前,我企業的物流活動存在著沒能從物流整體這一系統性的角度出發,只是片面某一單個物流職能部門的成本或某一職能部門的某一項物流費用,違背了物流整體系統和“效益背反”規律,從而引起物流總成本的增加或降低物流服務水平,導致降低企業的利潤和整體競爭力。
(四)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
企業一直將注意力集中在生產成本的控制上,制定了許多管理措施與方法并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但對于物流過程中的費用卻研究較少,缺乏物流成本意識,看不到物流成本的作用,因而物流成本管理基礎工作薄弱,很少研究降低企業內部物流費用的途徑,特別是對物流活動的全過程缺乏有效和全面的控制,造成此低彼高,物流系統整體效益不佳。目前,我國大多數制造企業仍然對企業物流活動中存在的“第三利潤源”視而不見,粗放地進行物流成本管理,既沒有設置和配備正規的負責物流管理的機構和人員,也沒有制訂培養物流管理工作人員的計劃和機制,有的企業甚至想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工作完全寄希望與他人。這導致了整個社會物流成本的專業管理人員相對比較缺乏,物流管理水平較為低下。
企業計算物流成本只是單純地想了解物流費用,沒有達到怎樣利用已知的物流成本信息進行有效的物流管理,也就是說要利用物流成本核算會計這種內部管理會計的思想和方法為企業的決策服務。企業的物流成本核算管理不只是企業物流管理部門的事情,應該貫穿于企業每位員工的思想中,涉及到企業的每個生產環節、生產階段、生產工序等角落。
(五)物流成本管理對供應鏈應用不夠。
現階段,我國企業只停留在依靠企業內部物流活動的分析,尋求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和措施,注重單個成本的降低,很少注意外部環境的變化,也不考慮從整個供應鏈的角度去增加績效,諸如與生產和銷售部門共同去研究物流成本問題,解決機構之間的壁壘問題,仍是一個較為封閉的內部決策支持系統。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必將面臨多變的市場環境和更大的生存風險,有些企業重業務發展、忽視風險防范,增加了風險防范的成本。同時,在成本信息交流、反饋以及監督評價中,重視有形成本動因,忽視無形成本動因,不能完整地反映新形勢下企業的經營活動及戰略思想。現今在我國制造企業內部,一方面缺乏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的有效溝通的機制,部門經理很可能為了本部門的利益而做出損害企業整體利益的選擇,從而導致企業內部物流運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物流供應鏈上下游間也缺乏溝通、協調與合作,不能利用物流供應鏈的整合效益來提升企業流運作的效率和效益,上述兩方面的原因導致企業物流運作效率低下,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企業整體運營成本較高。
參考文獻:
[1]萬蘭芳。企業物流成本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j].物流管理,2008,(04)。
篇6
[關鍵詞] 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管理;策略
企業物流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下,日益凸顯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和國外企業相比,我國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產生的物流成本明顯偏高。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究統計,美國、日本物流成本占GDP比例分別為10.5%、11.4%,而我國則為18.6%。另外,我國企業物流成本占貨品總成本為30%,比西方發達國家高3倍。由于物流成本90%消耗在流通環節,在生產環節只占10%,因此,探討現代企業如何加強物流成本管理已迫在眉睫。
一、企業物流成本的構成
目前,物流的權威定義來源于美國物流管理協會(1998)。該協會認為:物流是供應鏈流程的一部分,是為了滿足客戶需求而對商品、服務及相關信息從原產地到消費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動及儲存進行的計劃、實施與控制過程。美國物流管理協會采用1997年日本《物流成本計算統一標準》中的按功能劃分方式來劃分物流成本,分為倉儲作業成本、存貨成本、運輸成本、管理成本4類。1.倉儲作業成本包括裝卸成本、檢貨成本、物流加工成本、補貨成本、進貨入庫成本和驗收成本。2.存貨成本包括庫存占壓資金的利息,把庫存占壓資金的利息加入物流成本,這是現代物流與傳統物流費用計算的最大區別,它把降低物流成本與加速資金周轉統一起來。3.運輸成本包括公路運輸和其他運輸費用及貨主費用,貨主費用包括運輸部門運作和裝卸費用。4.管理成本也稱物流管理費用,包括訂單處理成本和采購處理成本。在美國是按照美國的歷史情況由專家確定一個固定比例,乘以倉儲作業成本、存貨成本和運輸成本的總和得出來的。
二、企業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是對物流成本沒有分列記賬。物流在企業財務會計制度中沒有單獨的項目,一般是將企業所有的成本都列在費用一欄中,因而較難對企業發生的各種物流費用作出明確、全面的計算與分析。
二是對于物流費用的核算方法的失誤,不能從外部把握企業實際的物流成本。在通常的企業財務決算表中,所表示的物流費核算的是企業對外部運輸業者所支付的運輸費或向倉庫支付的商品保管費等傳統的物流費用,相反,對于企業內與物流中心相關的人員費、設備折舊費、固定資產稅等各種費用則是與企業其他經費統一計算,因而,從現代物流管理的角度看,企業難以從外部正確把握實際的企業物流成本。
三是對物流成本的計算和控制分散進行。對物流成本的計算和控制,各企業通常是分散進行,也就是說,各企業根據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認識來把握物流成本,這樣就帶來了一個管理上的問題,即企業間無法就物流成本進行比較分析,也無法得出產業平均物流成本值,因而無法真正衡量各企業相對的物流績效。
四是對物流成本的組成不能清楚地劃分。在一般的物流成本中,物流部門完全無法掌握的成本很多,例如保管費中過量進貨、過量生產、銷售殘留品的在庫維持以及緊急輸送等產生的費用都是納入其中的,因此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難度。
五是不能從銷售關聯角度清楚地劃分計算分類項的物流成本。從銷售關聯的角度看,物流成本中過量服務所產生的成本與標準服務所產生的成本是混在一起的,例如許多企業將銷售促進費都算在物流成本中。
六是沒有從物流的“效益遞反”規律來對物流成本進行控制管理。由于物流成本是以物流活動全體為對象,所以它是企業唯一的、基本的、共同的管理數據。另一方面,物流成本中各項目間存在此消彼長的關系,亦即某些項目成本的削減,又可能引起其他項目成本的增加,因此,物流成本間各項目是相互關聯的。此外,對物流成本的乘數效應不了解,沒有充分應用該效應來改進物流成本的管理和控制。物流成本削減有乘數效果,例如,如果銷售額為100億元,物流成本為10億元,那么物流成本削減1億元,不僅直接產生了1億元的利益,而且因為物流成本占銷售額的10%,所以間接增加了10億元的利益,這就是物流成本削減的乘數效應,但是企業在物流成本管理上表現出來的卻往往忽視了這種乘數效應,以至于對物流成本的控制不力,不能體現出物流成本削減所帶來的巨大的乘數效益。
三、企業物流成本管理改進策略
1.創新物流成本管理機制
第一,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強化物流成本意識。在責權利一致的原則下,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將個人利益與物流成本管理績效掛鉤,推行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年薪制”,克服“月薪制”造成的人員短期行為,對貢獻突出的人員予以精神和物質獎勵。政府可以在職稱評定、職務晉升、工資福利和住房等方面予以一定的政策傾斜。
第二,實施TCM戰略,建立物流成本管理組織體系。全面成本管理(Total Cost Management)戰略強調企業全員參與成本管理,將員工個人目標融入企業整體目標之中;TCM突出“以人為本”的現代管理理念,綜合利用系統觀點、現代管理技術和目標管理策略,對物流成本進行整體管理和控制,從而有利于克服物流成本的“二律背反”現象。為此,企業應加大TCM宣傳力度,強化決策層的物流成本意識,使全體員工樹立成本效益觀,積極參與成本管理,為TCM的實施營建群眾性的良好氛圍,并應加強對成本管理的領導,確立物流成本管理的應有地位,組建權威的管理機構,全面負責和協調物流管理工作,研究和規劃物流成本管理的遠景任務和目標。
篇7
[關鍵詞] 中小企業 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管理 對策
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物流是滲透到各項經營活動之中的活動,是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已成為企業應對市場競爭和維護客戶關系的重要戰略決策資源。現代物流管理理念雖然引入我國20余年,但發展存在很多不足,隨著物流管理意識的增強和現代物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對物流成本管理越來越重視。中小企業加強物流成本管理,有利于降低物流總成本和增強企業競爭優勢。
一、物流成本若干認識
1.物流成本的內涵
物流成本指產品在空間位移(含靜止)過程中所耗費的各種勞動和物化勞動的貨幣表現。具體地說,它是產品在實物運動過程中,如包裝、裝卸、運輸、儲存、流通加工等各個活動中所支出的人力、財力和物力的總和。其由三部分構成:伴隨著物資的物理性活動發生的費用以及從事這些活動所必需的設備、設施的費用;物流信息的傳送和處理活動發生的費用以及從事這些活動所必需的設備和設施的費用;對上述活動進行綜合管理的費用。
物流成本的內涵是比較明確的,關鍵是在實踐中把握物流成本概念,不能只停留在概念本身的理解上,還必須對物流成本的統計范圍,計算方法以及物流成本分析方法等有一個全面的掌握。
2.物流成本管理的內涵
物流成本管理并非是管理物流成本,而是通過對物流成本實態的掌握、分析和研究,達到管理物流的目的。
管理物流成本和物流成本管理不同:前者是對物流成本的管理,后者是對物流整體的管理。若以為物流成本管理是管理物流成本,就可能把計算物流成本當成目的,不知道如何利用物流成本。而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的實質,是把成本作為一種管理物流的手段,并把物流成本作為衡量和評價企業各項工作的標準、尺度,把物流工作放在同一標準和尺度下比較和分析,就會明顯地發現企業物流活動中的不足,以便有的放矢。
3.物流成本管理的意義
“物流是經濟的黑暗大陸”,“物流是第三利潤源”以及“物流成本冰山說”等觀點都說明了物流成本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所謂“物流是第三利潤源”,是指通過物流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成為繼降低勞動力資源和物質資源消耗之后企業獲取利潤的第三種途徑。正是由于在物流領域存在著廣闊的降低成本的空間,企業經營管理者才開始重視物流管理。
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內容是降低物流成本與提高物流服務水平之間達到動態平衡。通過對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間的效益背反關系,科學、合理地組織物流活動,加強對物流活動過程中費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動中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消耗,從而達到降低物流總成本,提高企業和社會經濟效益的目的。
二、物流成本管理現狀
1.物流成本計算方法存在的問題
(1)沒有切實掌握物流成本,尤其是沒有切實掌握公司內部的物流費用。
(2)在企業內部對于物流成本不甚了解,對于物流成本是什么也十分模糊,弄不清物流成本與制造成本,物流成本與促銷費用的關系。
(3)企業內部計算物流成本的標準時常改變,每一年度都變動的企業較多。
(4)物流成本中,混有物流部門根本無法控制的成本。
(5)企業不同,物流成本的計算標準也不同。
2.計算物流成本的目的也存在以下問題
(1)計算物流成本的目的不明確。
(2)計算物流成本的目的,只是單純地想了解物流費用,還沒有達到利用物流成本的階段。
(3)物流負責部門花費很大精力計算物流成本,但也只是計算一下物流成本多少而已。
(4)物流成本管理,還沒有超出財務會計的范圍。
3.降低物流成本方面存在的問題
(1)計算物流成本的目的,只是為減低成本,高層領導的注意力基本在這里。
(2)物流部門向高層管理人員報告的物流成本,只不過是”冰山一角”,而沒有向他們以及生產、銷售部門提供有關物流成本的確切的有價值的資料。
(3)各個企業計算物流成本的范圍本不相同,可是有的企業卻偏偏要對比,并因此時喜時憂。
(4)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工作完全委之他人(物流專業人員或銷售、生產部門)。
(5)降低物流成本的問題只是靠物流部門去解決,而沒有與生產和銷售部門共同研究解決。
(6)沒有注意到機構之間的壁壘已成為降低成本的阻礙,有的即使注意到了,也沒有認真解決。
(7)沒有建立起多批次、小批量物流系統,只是企圖在過去物流系統的基礎上,降低物流成本。
(8)沒有正規的負責物流會計的專門人員和機構。
4.產生原因
(1)在物流成本財務核算制度方面,存在制度缺陷,造成物流成本難以掌握。
(2)在現有的物流資源如何整合利用,如何高效運轉方面,也存在一個體制問題。
(3)企業內部物流體制沒有理順。
(4)傳統的物流服務已經不能適應現代企業的生產運作模式。
(5)科學技術水平和管理方式的制約。
(6)物流標準化、信息化落后。
(7)物流意識、理念落后。
(8)企業物流人才缺乏。
5.今后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將物流成本明確化,并設置恰當的計算基準,應找出最適合目的的計算方式。
(2)將物流成本看作是一種生產要素,應當利用物流成本資源促進銷售,爭取顧客,確保收益。
(3)應當從與物流服務的關系著眼考慮物流成本。
(4)物流成本要在銷售和生產之后進行計算。
5.物流預算是在生產計劃和銷售計劃的基礎上做出的,當預算出現差異時,能夠指明是物流的責任,還是生產或銷售的責任。
6.為降低物流成本,一般都建立物流成本委員會進行研究,應當吸收銷售和生產部門的人員參加。
7.物流部門應向各部門、各階層隨時提供與交貨條件、商品搭配情況有關的運輸費用等準確的物流成本信息,并逐步建立物流成本責任制。
8.在物流管理方面,企業應積極進行成果評估和物流盈虧的分析。
9.企業應當把重點轉移到如何運用物流成本上來。
三、物流成本管理對策
1.樹立TCM理念,健全企業物流管理體制
TCM(Total Cost Management)理念貫徹“以人為本”原則,強調企業全員參與,突出綜合利用系統觀點、現代管理技術和目標管理策略,對物流成本進行整體管理。為此,企業應加大TCM宣傳力度,全員強化物流成本意識,積極參與成本管理,營建TCM實施的良好氛圍。同時,物流成本管理涉及權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因此,企業應加強對物流成本管理的領導,確立其應有地位,組建權威的管理機構,實現物流管理的專門化,全面負責和協調物流管理工作。
2.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強化物流成本意識
在責權利一致的原則下,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將個人利益與物流成本管理績效掛鉤,推行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年薪制”,對貢獻突出的人員予以精神和物質獎勵。同時,加大物流成本管理的宣傳力度,使人們盡快認識并接受現代物流。為鼓勵境內外物流人才進入企業,政府可在職稱評定、職務晉升、工資福利和住房等方面予以一定政策傾斜。
3.建立科學合理的物流成本核算體系
實行物流費用單獨核算,明確物流成本的核算內容和核算方法,使物流成本管理與財務會計在系統上聯結起來。以成本會計為基礎,完善物流成本分類,將其分成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和日常費用等三大項。實施以活動為基礎的成本核算制度,將有關費用分解到消耗一定資源的活動而不是某個部門,以正確評價物流績效.
4.優化企業物流系統,尋找降低成本的切入點
對企業的物流系統進行優化,就是要結合企業的經營現狀尋找一個恰當的物流運作方式,應該得到企業上層領導的高度重視,要協調各部門之間的關系。優化物流系統不僅物流管理部門要成為主導者,還涉及到生產、銷售等部門,物流管理部門在企業的地位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物流系統化工作的質量。從物流管理部門的角度出發優化物流系統,首先從改善物流作業效率入手,將企業的物流活動與生產和銷售活動連為一體,實現生產、銷售和物流一體化,進而實現供應鏈過程的一體化。
5.提高物資周轉率,嚴格控制存儲費用
提高物資周轉率,加快物流速度,既可以減少資金占用,縮短物流周期,又能降低存儲費用,從而控制物流成本。企業可以通過加快采購物流、生產物流、配送物流、銷售物流等措施,提高物流速度,縮短物流周期,增加資金的利用率。確定最優庫存量的關鍵在于,既滿足生產和銷售的需要,又滿足庫存控制的要求,使庫存費用與采購費用之和最小化;對于使用或銷售比較穩定的物資,可采用定量訂貨控制法,而對于使用或銷售量不穩定的物資,可按照定期訂貨控制法進行經濟批量訂貨。
6.構筑有效的物資采購成本控制體系
企業應設法降低物料采購的各項費用,強化采購人員的業務素質,積極采用JIT(Just In Time)采購、供應鏈采購和網上采購、外包采購等現代采購技術,按照物項采購價值實施ABC技術分類管理,將集中采購與分散采購、現貨采購與遠期合同采購、直接采購與間接采購有機地結合起來。物資采購應通過合理的價值分析(物資價值=功能/成本),選擇質優價廉的物資,從而降低采購成本。同時,企業應建立科學的供應商調查、評審、遴選體系,建立和完善索賠制度。
7.正確處理物流成本與物流服務的“效益背反效應”
企業應轉變以規模效應獲取經濟效益的思路,探尋降低物流成本的新途徑,建立滿足需求多樣化的新型制造模式――大量訂制化生產,樹立客戶至上的物流理念,通過構建信息網絡、利潤共享等方式,與關鍵客戶建立戰略協作關系,加快市場反應速度,使其服務能力與客戶需求相匹配,確保物流服務與物流成本的最佳結合,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8.完善營銷績效評價體系,控制退貨現象的發生
企業應及時掌握零售商或批發商的經營狀況,追蹤最終客戶需求和流通在庫動向,不斷調整產品的產量和品種,建立和完善銷售管理信息系統。此外,企業必須改變片面追求銷售額的目標戰略,建立以市場為導向,面向客戶的科學營銷績效評價體系。營銷業績考核不能以每月的銷售額作為主要指標,而應結合中間商在庫情況和年度銷售額作為考評標準,避免推進式銷售而引起的流通在庫增加的負效應,并在制度上明確退貨的責任,從根本上控制退貨現象的發生。
9.系統分析綜合控制,實現供應鏈一體化
企業應按照現代物流的系統理念,從總成本的角度出發,分析研究物流各環節的成本控制,整合各項物流業務,追求整個物流系統的效率化。企業必須將有限的資源集中于核心業務,從戰略的高度對自營物流進行綜合評估,以物流成本最小化為最終目標,選擇物流聯盟和第三方物流(TPL)等新型物流模式。通過實施TPL戰略,企業將部分或全部物流業務外包給專業物流機構,利用TPL的專業優勢、規模效應和增值服務,有效地節約物流成本,提高資金周轉率。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化,新型物流供應鏈管理體制下不斷得到發展,應考慮從產品制成到最終用戶整個過程的整合優化,協調企業與供貨商、運輸商、客戶之間的關系,實現信息共享、技術擴散、資源優化配置,以一體化的供應鏈管理在全球尋求資源采購、生產制造和產品分銷。
四、結語
隨著科技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現代物流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小企業本著“優化物流成本,確保服務水平,提升整體效益”的原則,將物流成本管理建立在全方位的物流系統平臺上,著眼于對物流活動全過程、全方位的系統化管理和控制,不斷提升水平,增強企業實力,將有利于企業的快速成長。
參考文獻:
[1]鄧鳳祥:現代物流成本管理,2003.6
[2]傅桂林:物流成本管理,2004.1
篇8
[關鍵詞]物流;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一、物流成本管理概述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競爭的加劇,物流作為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已經成為企業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企業物流成本管理已經成為降低成本、創造利潤、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企業物流成本指企業物流活動中所消耗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貨幣表現。即貨物在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搬運、物流管理等過程中所耗費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總和以及與存貨有關的流動資金占用成本、存貨風險成本和存貨保險成本。生產企業的物流管理的目標是盡量降低庫存、提高資金流動性;其最終目的是在考慮生產需要、市場價格等多方面因素條件下,實現生產成本最低化、產品庫存最低化及產品供應及時化。據資料顯示,美國、日本物流成本占GDP比例分別為10.5%和11.4%,而我國的物流成本占GDP的16.9%,同全球的平均值12%相比,高出4.9個百分點,約2082.5億美元,大大高于發達國家。我國物流成本偏高不僅在綜合成本中抵消了低勞動力成本所帶來的優勢,而且削弱了我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因此,降低企業物流成本、挖掘第三利潤源泉,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我國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大多數企業物流管理意識淡薄,物流費用較大
由于我國起步較晚,管理者對物流系統設計、物流合理化、物流信息系統開發等缺乏應有的認識。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物流社會化、專業化程度較低,物流管理體制不健全,管理水平較低,造成物流資源閑置和浪費現象嚴重,采購成本高、原材料和產成品庫存量大,資金占用多且周轉緩慢。使得物流總成本居高不下。根據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統計,2005年我國制造業物流費用為30566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7.9%,增長速度高出全社會物流費用5個百分點;制造業物流費用不僅增長較快。而且占社會物流總費用的比例進一步提高,2005年為90.3%,比上年提高了3.9個百分點。
(二)物流成本統計數據缺乏,給企業物流成本管理與控制帶來困難
政府有關方面在研究我國制造業物流產業發展情況、制定物流產業發展規劃時,發現缺乏統計數據的依據。由于計算標準缺乏統一和規范,相同行業或類似相似企業之間的物流成本水平無法比較,這對評價企業物流績效,促進企業的物流合理化也是很不利的。從宏觀上看,也會造成區域物流中心與物流園區建設的盲目性。例如,對于某個地區來說,缺乏該地區確切的物流成本數據,會導致對于未來該地區物流需求類型預計不準確,從而產生建成的物流中心或區域園區不適應當地物流需求的結果,造成資金的浪費。
(三)傳統成本核算方法沒有單獨的科目核算物流成本,物流成本信息失真
目前我國的會計核算制度中,沒有明確物流成本的概念及其核算方法。企業一般將所有的成本都列在費用一欄中。這使得許多企業僅將向外部運輸企業支付的運輸費用和向外部倉庫支付的倉庫費用作為企業的物流成本。這種計算方式使得大量的物流成本,如企業內物流活動相關的人員費、設備折舊費等不為人所知。企業連自己的物流總成本都無法說清。
另外,物流費用的分配方法也存在問題。現代化的大型生產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復雜,產品品種結構多樣,產品生產工藝多變,調整準備、訂貨作業、物料搬運、物流信息系統維護等與產量無關的物流費用大量增加。在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中物流費用混雜在間接費用中,間接費用普遍采用與產量關聯的分攤標準一生產工時、機器工時、實用工時、定額材料費用等方法。這種方法使得物流成本在企業物流成本管理中處于失控狀態,無法對物流成本進行合理的計算,更談不上考核和控制。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無論采用什么先進的物流管理模式和技術,都不可能真正實現企業的物流系統合理化。
(四)企業自營物流居多,物流設施利用率低
由于我國制造業企業普遍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現象,企業原材料的供應物流和產成品銷售物流主要由企業自主供應商提供,極少由第三方承擔。根據第五次中國物流市場供需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制造業原材料物流有第三方承擔的僅為19%,產成品物流由第三方承擔的僅為18%。我國的中小企業委托第三方物流的比例更小,其自理物流的能力也相對更低。而美國由第三方物流企業承擔的物流業務量已經占全社會物流總量的57%。目前在我國的生產制造業企業中有49%的企業擁有自己的車隊、46%的企業擁有機械化的裝卸設施、9%的企業擁有高架庫或立體庫、13%的企業擁有鐵路專用線。但與此相對應的是我國制造業企業內部的物流資源利用率低下,其中汽車空駛率大于50%的企業為5%,累計平均空駛率達34.7%。
(五)物流管理人才匱缺,懂得物流知識的財務會計人員更欠缺
近幾年,雖然我國很多大中專院校開設了物流管理專業,培養了不少物流管理人才,但真正能夠適應工作崗位需求的卻很少,原因是我國在物流人才培養方面還沒有形成一整套有效的培養和開發機制。這導致企業具有職業鍛煉和物流管理的工作經驗的物流專業人才嚴重缺乏。物流人才的缺乏直接導致企業物流管理制度不建全,進而造成高額的物流成本。
盡管國內財務人員和管理會計人員的水平不斷提高,但由于目前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中沒有相關物流及物流成本的知識,使得在職的會計人員沒有物流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概念,這是當前我國物流成本的核算與運用中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之一。
三、加強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的對策
(一)通過供應鏈管理來降低物流成本
供應鏈管理(SCM)的目標是從整體的觀點出發,尋求建立供、產、銷企業以及客戶間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最大程度地減少內耗和浪費,實現供應鏈整體效率的最優化。顯然,在新的體制下,各個企業不再從事個別的經營管理行為,而是在連鎖中加強合作,通過信息共享和需求預測結果共享等來明確物流機能的分擔,實現商品運動全過程的效率。如北京華聯與供應商建立的貨物供給配送體系。在共同建立的信息平臺的前提下,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供應商通過信息平臺可以隨時了解到北京華聯的商品需求信息,做到自動將所需的商品送貨上門。這種方式,既滿足了企業商品采購的及時性,同時也大大節約了商品的采購成本。
目前,改造物流業務流程和外包物流業務在許多企業得到了運用。通過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把一部分物流活動,如采購、銷售、售后服務等交給專業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去做,既節省了企業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使社會資源得到充分整合利用。據
第五次中國物流市場供需狀況調查資料顯示,我國重點生產企業在物流系統改善過程中,采用一體化物流管理的企業占23%,實施了供應鏈管理優化的企業占18%,原材料供應采用招標采購的企業占37%,采納物流業務外包的企業占29%。企業通過改造物流業務流程,向整體優化、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整體物流成本改變。
(二)積極推進物流信息技術的應用
物流信息化技術是生產企業物流的關鍵技術,是物流成本降低的重要前提。企業借助于現代信息系統的構筑,一方面能夠使物流作業或業務處理準確、迅速地進行;另一方面,能由此建立起物流經營戰略系統,即企業訂購的意向、數量、價格等信息在網上進行傳輸、從而使生產、流通全過程的企業或部門分享由此帶來的利益。如企業資源計劃(ERP)和供應鏈管理(SCM)技術的廣泛推廣、電子自動訂貨(EOS)技術的使用、在推廣與普及條形碼技術的基礎上,注重無線射頻技術(RFID)和電子標簽的運用等,都大大提高了物流領域的信息化和現代化水平。據第五次中國物流市場供需狀況調查資料顯示,我國大型制造業企業現場物流采用看板管理的占25%,采用配送的占11%,采用原材料直送工位的占44%,采用精益化物流管理的占6%,采用條形碼信息系統的占13%,采用企業集成化信息系統的比例為13%。企業物流系統較前幾年有了很大改善。
保定天鵝化纖股份有限公司組織軟件開發商與企業科研人員共同研發一套信息管理系統軟件(K3系統),經過了紡織工業協會組織的驗收。于2003年開始投入運行。該系統通過對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有效控制和規劃,實現了產銷的緊密結合。強化了監督的管理機制,有效地促進了物流效率和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系統實施后僅庫存資金每年降低1000多萬元,因減少財務費用而增加的利潤近100萬元。
(三)改善物流裝備技術
衡量一個企業的實力主要在于三個方面:技術水平、裝備水平和物流水平。目前,國外制造企業已經普及應用了各種先進適用的物料搬運技術,如手動搬運車、各類型的牽引車、叉車、托盤、分揀系統,各類型輸送系統等。他們對物料搬運技術應用的特點是注重實用性,不求高精尖,注重的是系統化和系列化。既有技術含量不高的各類手動搬運車,也有簡單高效率的小型牽引車,更有高技術的自動導引車、全自動貨柜以及全自動分揀系統等先進設備,充分體現了現代物流的系統思維。系統化的思維體現在企業物流技術的方方面面。各類技術的應用與規劃不是孤立的,如物流作業管理需要與信息化技術協同。物流作業操作要想提高效率,更需要單元化搬運;物料搬運作業也分不同的要求及特點采納不同的技術手段,形成多層次、立體化的物流技術應用。
現代倉儲技術的應用,在當今生產企業也越來越廣泛,效益顯著。從最先進的全自動立體倉儲、部分自動化的立體倉儲、機械化立體倉儲,到一般倉儲甚至沒有技術含量的普通堆場,都得到普及應用。企業應該根據企業需求。選擇適用的倉儲技術,目標是追求適用與高效,取得最佳的經濟效果。
(四)加強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的體制創新
物流成本管理的體制創新是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的組織和機制保障。企業物流成本管理,除了要考慮到外部因素的影響及企業信息化建設與物流成本核算這些關鍵問題外,還應注重充分發揮企業物流部門的作用,建立高效率的物流管理體制。
1.成立“物流管理中心(或部門)”
物流管理中心的主要職責是按照企業的需求,對企業各項物流作業(或物流活動)進行全面規劃和管理,以確保企業在完成各項物流功能的基礎上達到整體效益最優。具體而言。是根據企業目標,定期編制各項物流作業計劃,對物流活動的發生情況進行監督、控制和有效管理。成立該部門的意義在于消除各職能部門各自為政、缺乏統一的管理和協調的局面,可以有效避免物流效益背反現象的發生。為降低物流成本提供了可靠的組織保障。
2.創新成本核算制度
打破舊的傳統成本核算體系,加快會計人員對基本物流知識以及物流成本的核算知識培訓,嘗試物流作業成本法在企業會計核算體系中的應用。通過物流成本核算。選用恰當的成本控制方法,對資金管理、人員、原材料消耗、物流各環節的支出等進行分析,不斷改善管理方法,尋求降低物流費用的途徑。
3.建立降低物流成本的激勵機制
建立降低物流成本的激勵機制,調動物流各個環節人員的積極性。通過實施目標成本控制、責任物流成本控制等方法。與職能部門人員的獎懲機制結合起來,以達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標。
4.建立企業物流部門和其它部門的密切協作關系
生產企業的物流活動包括從選擇供應商開始的整個過程,要經過很多環節。環節越多,時間越長,物流費用也就越大。因此企業應該加強物流部門與其它部門的密切協作關系,做好物流系統的規劃工作,盡量減少無效作業,加快物流速度,減少物流資金的占用,降低物流成本。
篇9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提升制造業企業物流成本管理水平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一環。但我國大多數制造業企業長期重生產成本、輕物流成本,因此有必要探討基于現代物流背景下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對策,這對于提高制造業企業的運營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制造業企業;物流成本;綠色物流
長期以來,我國大多數制造業企業在控制成本方面重生產成本、輕物流成本,沒有充分認識到綜合優化物流管理在降低總成本中的價值作用,也沒有意識到現代物流管理對于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積極意義,從而使企業出現各種不良現象,比如無法快速應對市場需求變化、物料供應跟不上或調度混亂、客戶訂單交付延時、物料浪費等,最終導致企業產生生產效率低下,庫存成本、生產成本過高的嚴重后果。因此,制造業企業應該重視物流成本管理,改變傳統的物流模式,完善物流信息化平臺,采用先進智能的信息化物流管理技術,構建完善的物流成本核算體系,加大引進第三方物流公司,提高物流外包比重,將本企業的訂單、運輸、裝卸、儲存、生產、包裝、搬運、配送和信息處理等環節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制造業企業和物流服務企業的聯結,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建立健全現代物流管理體系,實現物流成本的高效管理是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提高企業運營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手段。
一、制造業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的內涵
按照企業供應鏈管理的思想,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均會產生物流成本,包括從原材料供應開始一直到商品實現銷售這一過程中所發生的全部物流費用。按照物流產生的環節進行細分,包括運輸環節、倉儲環節、包裝環節、裝卸和搬運環節、流通加工環節以及物流管理環節,物流成本則在以上環節中產生。因此,制造業企業物流成本指的是以制造業企業經營為核心的物流活動中所消耗的物化勞動和體力勞動的貨幣表現,包括貨物在運輸、倉儲、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和物流管理等過程中所耗費的人力、財力和物力的總和以及與存貨有關的流動資金占用成本、存貨風險成本和存貨保險成本。具體包含各環節人員工資、福利;營運車輛燃料費、折舊、公路運輸管理費;建造、購買或租賃等倉庫設施設備的成本和各類倉儲作業帶來的成本;因物資搬運需要進行的包裝費用,包括包裝材料費用、包裝機械費用、包裝技術費用、包裝人工費用;流通加工設備費用、流通加工材料費用、流通加工勞務費用;差旅費、會議費、交際費、管理信息系統費以及其他雜費等。
二、當前制造業企業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雖然企業近年來越來越重視物流成本管理,但對物流成本的實際控制上的距離最優化仍有不少差距,主要存在如下幾個問題:
(一)綠色物流意識較弱,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目前,許多制造業企業綠色物流意識較弱,存在生產材料投入控制率低、包裝過度、再生資源回收率低等情況,必然增加制造成本,另外,為節約成本,在生產過程產生高污染的廢氣、廢物、廢料不采取有效手段處理,直接排放和丟棄對周圍環境造成危害,隨著國家對環保執法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大,企業這些落后的管理手段將增加企業的違法風險與成本。另一方面,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化應用程度較低,信息管理手段較為落后,主要還是依靠人工來完成,雖然少數企業實現初步的、業務性的、分散的計算機管理,但無法完全實現現代物流所需要的供應鏈信息一體化功能。缺少物流信息系統的支持,物流成本控制的效果便要大打折扣。
(二)物流布局不合理,各部門間協調配合差
因為缺乏整體規劃、事前規劃,缺乏系統設計思想,企業物流各環節之間銜接不合理,例如倉儲管理與生產線不匹配,物料流動線路過長,造成管理脫節,卸貨區成為新的暫存區,物料擺放不按先入先出,雜亂無章、標識不清晰,影響后續卸貨,也影響正常生產,大大降低生產效率,增加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很多的制造業企業沒有成立單獨的物流管理部門,運輸、裝卸、搬運、倉儲、包裝、配送等各項物流活動管理仍然分散落在不同的職能部門,也沒有對物流活動進行統一運作管理和系統規劃,各部門僅從自身利益出發,互相牽制、推諉扯皮,致使企業物流運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低下,難以有效提升供應鏈效率以降低物流成本。
(三)制造業企業物流成本沒有進行單獨核算
按物流成本產生的主體不同,可以將企業物流費用劃分為企業自身物流成本和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所支付的費用。當前,我國企業財務會計制度中沒有對物流成本設置單獨的會計科目,在現有的企業會計核算中,企業主要核算采購和銷售環節的物流成本,并且僅僅只核算企業支付的外包運輸業務過程中產生的運輸費、裝卸費等,而對于其他環節產生的物流費用,以及與物流操作相關的人工費、機器設備折舊費、固定資產損耗等各種費用則按部門和用途分攤到企業其它的成本項目中。因此,從現代物流管理的角度看,沒有委托第三方物流,或者第三方物流介入程度較低的企業從會計核算數據中難以看出企業實際的物流成本,從而也難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四)制造業企業對現代物流服務的認識不夠客觀全面
企業在降低成本時,現代物流意識相對薄弱,大多數制造業企業高層決策者還沒有把物流管理提升到戰略高度,對企業各方面大包大攬,仍主要還是運用一些傳統的方法,僅限于運輸、倉儲等低增值業務上進行物流管理,或者任意壓低物流費用,以犧牲物流服務質量為代價壓縮物流成本。這些做法使得企業供應鏈的增值功能無法得到開發,使企業喪失許多潛在的客戶。
三、制造業企業物流成本管理對策
國務院2015年5月印發了《中國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這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提出,“加快智能物流管理”、“推廣采用智能化物流系統”、“發展壯大第三方物流”、“打造綠色供應鏈”。這為做好制造業企業物流成本管理指明了方向。
(一)增強綠色管理意識,完善信息化平臺
現階段我國制造業企業的物流管理總體水平不高,缺乏綠色物流意識,物流信息系統建設滯后,信息化程度低。在目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這種狀況難以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因此企業必須主動對其內外部物流進行系統化改造,消除生產物流中的瓶頸現象。首先,企業內部應該重新規劃物流流程,合理量化生產環節的各項指標,按照綠色環保、科學的生產工藝要求匹配相關物流人員、物流設施和物流信息溝通方式,構建準時化生產模式;其次,在外部,企業需著重加強與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商和下游的客戶之間的聯系,與重要的供應商和客戶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實現產品供應鏈上各參與單位之間信息系統的連接,同時還要增強綠色管理意識,提高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效率。最后,加大智能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推廣應用,充分利用現有發達的物聯網技術、云物流技術,提高智能物流運作效率,增強企業對市場的應變能力,實現供應鏈中各節點的良好匹配。最終構建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物流體系,通過對大量底層數據的統籌分析,實現對采購、運輸、裝卸、生產、銷售等各物流環節的計劃、調度和質量等的監督和控制,實現企業物流活動的系統化管理,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二)提高物流外包比重
目前,我國制造業企業內部普遍擁有一定的自營物流基礎設施,企業物流自營模式仍然是企業主要的物流業務運作模式。但近年來,全球性金融危機使企業承擔更大的競爭壓力,在總量下滑的情況下,自營物流的高固定成本導致制造成本居高不下。隨著現代物流理念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逐步意識到應尋求與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合作,將原來屬于自己處理的物流活動外包出去,企業則集中精力搞好自己的主業;同時通過信息化平臺與物流供應商保持密切聯系,這樣做不僅可以降低企業自身的管理壓力和風險壓力,還可以有效利用物流供應商的專業知識和管理水平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構建完善的物流成本核算體系
制造業企業實際涉及到的諸多物流成本開支由于沒有設置單獨的會計核算科目而散落在多個會計賬戶中,導致企業的物流成本信息不全面,也無法有效管理和控制物流成本。為了能核算清楚企業的物流成本,建議將物流成本相關內容單獨分離出來,增設“物流成本”賬戶,對企業發生的物流成本進行單獨核算。同時,企業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一步對物流成本進行細分,開設相應的明細科目。會計人員根據業務內容登記相關賬戶,既能對各項物流成本進行核算反映,又可以匯總企業發生的物流成本總額。如此一來,核算方法簡單易掌握,同時企業管理層也可以獲得完整的物流成本信息,有利于管理層在此基礎上控制企業的物流開支,做出正確的決策,提高物流成本管理效率。
(四)重視物流專業人才培養,建立物流管理績效測評機制
現代物流是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人才流的統一。企業應打破以往不合時宜的管理架構,成立單獨的物流管理部門,重視物流專業人才培養,要培養既懂物流管理、企業管理、財務管理,又懂貨物專業知識、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系統規劃企業的物流活動并進行統一的運作管理。同時,加強內部管理,對物流活動進行計劃和調控,建立物流管理績效測評機制,科學合理地降低物流成本。
四、結語
經總理簽批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提出,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中國制造要實現向中國創造轉變,提升物流成本管理水平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無疑是關鍵的一環。首先,企業要順應潮流,加強綠色供應鏈管理,主動降低違法風險帶來的潛在成本,企業自身的社會形象不斷提升,必然增添企業的無形資產,也提升了企業競爭能力;其次,重視人才管理,合理配置企業物流管理。
參考文獻:
[1]唐瑞萍.制造業物流成本核算探析[J].財會通訊,2016(08).
[2]張勁松,于海鳳,柳佳.制造業綠色物流成本控制流程設計[J].商業研究,2015(09).
[3]凌木子.供應鏈下物流成本管理研究[J].中國市場,2016(12).
篇10
[關鍵詞]物流 成本 分析 控制途徑
一、概述
物流成本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物流是經濟的黑大陸”、“物流是第三利潤源泉”以及“物流成本冰山說”等觀點都說明了物流成本問題是物流管理初期人們關心的主要問題。所謂“物流是第三利潤源”,是指通過物流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成為繼降低勞動力資源和物質資源消耗之后企業獲取利潤的第三種途徑。正是由于在物流領域存在著廣闊的降低成本的空間,物流問題才引起企業經營管理者的重視,企業物流管理可以說是從對物流成本的關心開始的。
二、加強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的作用
(1)成本費用是補償企業物流生產經營耗費的尺度
成本費用是企業物流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耗費。企業物流為了保證再生產連續不斷地進行,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種耗費和支出,必須以自己生產經營的收入進行補償。企業物流只有在收入能夠彌補成本費用的情況下,才能保證簡單再生產的順利進行。如果得不到足額的補償,企業物流就難以維持簡單再生產,更不可能實現擴大再生產。成本費用的數額是補償企業物流生產經營耗費的尺度。
(2)成本費用是制定產品價格的重要依據
國家、部門、企業物流在制定產品價格時,需要考慮很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按價值規律的要求,使產品價格基本上符合產品價值。但在現階段產品價值還難以直接、準確地計算,成本費用就成為制定價格的重要經濟依據。企業物流在制定產品價格時,必須考慮成本費用的高低,使成本費用得到補償,一般情況下,產品價格要大于成本費用,使企業物流有一定的盈利。另外,在制定不同產品之間的比價時,要考慮各種產品之間成本費用的比例關系,以便在一定程度上相對地反映各種產品價值的比例關系。
當然,產品價格制定不僅取決于成本費用,還應當考慮市場供求關系、歷史形成的價格水平、國家的價格政策等等。
(3)成本費用是企業物流經營決策的重要因素
企業物流經營決策是否正確,是企業物流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中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所謂經營決策,就是要從各種不同的備選方案中,選擇出經濟效益最佳的方案。衡量某個方案經濟效益的高低,有很多指標,其中方案實施后取得的收入,以及成本費用是極其重要的。因此.成本費用是企業物流經營決策的重要因素。
(4)成本費用是反映企業物流經營管理水平的標志
成本費用是反映企業物流經營管理質量的綜合性指標,企業物流各方面工作的好壞,最終都將在成本費用上反映出來。如企業物流產品是否適銷對路、產品質量高低、設計工作的好壞、生產工藝的合理程度、物資消耗水平、設備利用情況、勞動生產率高低、資金運用情況等等,凡企業物流經營管理工作做得好,成本費用就會降低;相反,成本費用就會升高。因此,企業物流應經常分析、考核成本費用指標,及時發現經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三、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徑:
(1)通過效率化的配送來降低物流成本企業實現效率化的配送,提高裝載率及合理安排配車計劃,選擇最佳運送手段,從而降低配送成本。
(2)利用物流外包降低企業物流成本,把物流外包給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以縮短商品在途時間,減少商品周轉過程的費用和損失。有條件的企業可以采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直供上線,實現零庫存降低成本。
(3)提高勞動生產率
勞動生產率是指單位時間內生產產品的數量;或者用生產單位產品需用的勞動時間來表示。提高勞動生產率,可以使生產單位產品所需用的勞動時間減少,從而可以使單位產品成本中工資費用支出減少,勞動生產率提高,可以增加在
單位時間內的產品數量,能使單位產品成本中的固定費用支出相對減少。提高勞動生產率主要的方法有:提高勞動者的科學技術水平和勞動熟練程度;改進生產組織和勞動組織.組織流水作業、專業化生產;大力開展科學技術的研究,吸收新技術,采用新工藝,推動企業技術進步。
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來降低成本費用,必須注意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與平均工資增長速度之間的關系。當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超過平均工資增長速度,提高勞動生產率才能降低成本費用;反之,不僅不能降低成本費用,而且會使成本費用升高。因此,企業在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同時,還必須加強勞動與工資方面的管理,使工資費用相應地適度增長。
(4)制定成本費用標準
成本費用標準是對產品生產過程中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耗費所規定的數量界限,是成本費用控制的依據。成本費用控制的標準主要是產品目標成本、成本計劃指標、各種物資消耗定額以及各種費用預算等。科學合理地制定成本費用標準,有利于成本費用控制.降低成本和費用。
參考文獻:
[1]丁俊發: 中國物流,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 ,2002
[2]現代物流管理課題組:《物流成本管理》,廣東經濟出版社,2002
[3]包建民: 《物流現代化》,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3
[4]鄧風祥: 《現代物流成本管理 》,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3
[5]朱偉生: 《物流成本管理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4
[6]夏春玉: 《現代物流概論》,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4
[7]李伊松: 《物流成本管理》,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8]王 鍵: 《現代物流網絡系統的構建》,科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