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教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2 13:23: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復習教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復習教學論文

篇1

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和其它課程一樣,都要把搞好基礎知識的教學放在首位。因此,中學思想政治復習課教學,首先也應把鞏固基礎知識作為第一要義。對基礎知識的復習教學,應結合課文內容和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實際,對基礎知識認真設計好適量的書面練習。練習題力求做到系統全面,重在基矗同時,練習題的設計要盡量做到標準化,促使學生思考。這樣,通過完成練習題,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熟悉教材的基本內容。

基礎知識的掌握,還有賴于教師在復習教學課中將教材內容梳理好,使內容系統化,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復習初三政治第二課時,先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然后由教師歸納出本課的主要內容框架:

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基礎的經濟制度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允許和鼓勵其他經濟成分適當發展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分配形式為補充逐步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即一個內容,三條主線。并把它板書出來。從導言的提出到具體內容的詳細闡述構成課文的內容體系。可使學生從總體上把握全文的內容要點。避免了學生只孤立地掌握些支離破碎知識的現象。

二、把握重點內容,培養析題能力

中學思想政治復習課教學目標,就是在保證學生全面掌握教材基本內容的同時,突出教材的重點,使學生的復習能事半功倍。由于中學生的自學能力較差,不能很好把握住教材內容的重點,復習過程中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師在組織復習課的教學過程中,應抓住重點內容,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教材,要求學生能完整地表述原理內容,并注重文字上的準確性,消除學生以知而非甚知的感覺。在初二思想政治課中,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是貫穿全冊書的一條紅線。對這一規律的理解、掌握和運用是學好該課程的關鍵所在。因而,在復習課教學中一定要緊扣這一原理,抓住關鍵用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舉一反三,使學生融匯貫通。

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析題能力,是復習課教學的另一目標,因此,教師除講授基本內容和要點以外,還應留有時間讓學生去練習,并采取多樣化訓練的形式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可采用分組競爭的方式,巧妙地設計幾組學生易出現錯誤的題型,看哪個組答得最快、最好。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鍛煉了學生判斷、分析、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所學知識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三、鍛煉答題技巧,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篇2

論文關鍵詞:優化講解策略、提高復習有效性

 

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對有效的復習有重要價值,我們可以把教學策略定義為:教學策略是為了達成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在對教學活動清晰認識的基礎上對教學活動進行調節和控制的一系列執行過程。

筆者以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專題復習課來談從問題的引入至題型的關聯展開到辨析總結的過

程,那么運用哪些有效策略才能讓一節物理復習課更加高效呢?

2、對比展示策略引入,提高學生認知水平

學生在解答問題時暴露的問題是極具意義的課堂資源,因為錯誤的解答往往包含著他們對知識、規律、方法理解與運用的偏差;因此在復習課的過程中要充分展示學生解答的思維過程,暴露錯誤根源,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糾正,然后展示正確的解題思路,引發學生思維碰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理解規律的應用。

【例一】:如圖1所示,三塊擋板MN、NP、PM圍成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區域,頂角為直角,MN擋板上的中點處,有一個小孔K,已知水平擋板NP的長度為,由質量為m、帶電量+q的同種粒子組成的粒子束,以速度從小孔K垂直射入,不計粒子所受的重力,,現允許在擋板圍成的三角形區域內,加一垂直紙面的勻強磁場,要使從小孔K飛入的粒子經過偏轉后能直接(不與其他擋板碰撞)打到擋板MP上,求所加磁場的方向和磁場的范圍。

我發現學生在求解該題最小磁場的時候常常會這樣求解:

畫出軌跡從K至P,找到直角OMP,由幾何關系得:(R—a)2+(2a)2=R2得

在教學過程中,我對此過程進行了展示,然后讓學生討論它存在的問題,問:“如果這個答案是正確的話,請同學們用圓規規范的作出它的軌跡。”學生會很積極的動手探究,通過規范作圖,發現帶電粒子在打到P點之前就已經打到NP間的某一點。從而畫出正確的軌跡(如虛線所示)。至此,我再寫出正確的求解方法:

,R≈2.4,小于前面的2.5。該解法是正確的。然后啟發學生感悟做該題的心得,使學生能真正的意識到,使用物理規律尋找幾何關系,不能盲目,要以實際運動為基礎,規范作圖是關鍵。同時整個課堂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強,復習的有效性自然也會得到提高。

點評:通過這種探究交流的方式進行復習課,可以充分展現學生的思維過程。學生可以互相學習,在學生群體思想的交流中,學生可以受到能思想和策略的激發,從感知中受益和啟發。同時能促使每個學生積極思考。

3、舉一反三策略展開,拓寬學生聚合思維

在高三緊張的復習中,學生會作大量的練習,但常常又是做一題忘一題語文教學論文,復習的效果往往沒有想象中那么好。因此在復習課教學中不能滿足就題論題,要注意變式訓練,要多角度、多途徑、全方位地對題目進行分析、挖掘,將所學知識串連起來。

3.1、一題多解,靈活處理

【例二】:如圖3所示,在平面內處有一半圓形勻強磁場磁場區域圓心

為O,半徑為R=0.10m,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0.5T,磁場方向垂直平面

里。有一線狀粒子源放在y軸左側(圖中未畫出),不斷沿平行于x軸正方向放

出電荷量為,初速度為的粒子,粒子的

質量為,不考慮粒子間的相互作用,粒子重力忽略不計,

求:從軸任意位置()入射的粒子在離開磁場時速度方向與正軸夾角

的余弦值;

在指導學生求解該題的過程中,先讓學生自主討論探究,然后再把各種解法匯總講解:如圖4所示,粒子從C點入射,畫出其在磁場中運動的軌跡,交與磁場邊界D點 ,并畫出其運動軌跡的圓心Oˊ,設弧CD所對圓心角為,過D點作x軸的平行線交y軸于E點,連接OD則:

 

解法一(勾股定理)

解法二(余弦定理)

解法三(解析法)

在O’OD中,

利用余弦定理直接

得到:

篇3

【論文摘要】上海交通大學等七所高校聯合開發的新型教育資源東西部共建共享的遠程網絡教學支持服務體系,經過寧夏大學遠程教育學院七年的運行,對其遠程網絡教學的效果進行網絡問卷調查,搜集分析數據,建立模糊評估模型,應用計算機綜合評判分析,得出一些影響遠程網絡教育教學效果及質量的有價值結論。

一、引言

2002年由上海交通大學牽頭,聯合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寧夏大學、大學等七所高校創建了以“多校合作、面向西部”為模式、“名校實時課堂”為途徑、“跨校教學支持、管理系統”為依托、衛星+局域網的“天地網”遠程教育技術平臺為支撐的新型教育資源東西部共建共享體系,其成果獲得2005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該系統經過寧夏大學遠程教育學院七年的運行,在幫助西部高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天地網”的教學支持服務體系所完成的遠程網絡教學質量與效果,一直是我們十分關注的問題。通過七年來對“天地網”遠程教學效果的跟蹤問卷調查,并對相關調查數據建立評價模型并進行量化分析,對涉及和影響教學效果因子之間的關系進行基于模糊理論的評估分析,我們找出了一些涉及遠程教育共性問題的有價值結論。

二、基于模糊理論的“天地網”教學效果評估系統

(二)模糊評估理論簡述

模糊數學是研究和處理模糊現象的科學,它揭示的是客觀事物之間差異的中介過渡性引起的劃分上的一種不確定性。而目前我國涉及到遠程教育教學效果的評價方案都是明顯的非線性系統,也是明顯的模糊系統。將模糊評價理論應用于遠程教育教學效果的評價之中,一方面可以利用它的模糊推理功能,適應遠程教育教學效果評估本身的模糊化特征;另一方面可以把通常憑感性經驗評價遠程教育教學效果的過程轉變為具體量化數據參數模糊信息處理過程,提高了評估的科學化和智能化水平,使得評估結果更加公平而合理。

現在,利用模糊數學建立“天地網”遠程教育教學效果綜合評價數學模型。

設論域U:{u,u,…,tl,}為評價指標或者評價因素的集合;設V={v。,v,…,v}為評價等級的集合,每一個評價對象確定了從u到V的模糊關系R,它是一個矩陣:

這個模糊關系矩陣,尚不能對評估對象做出完全評價,我們引入U上的一個模糊集合A,稱為權重分配集或者權重。

同時引入V上的一個模糊集合B,稱為決策集或者評價集。

令:B=A口R

式中:“口”是運算符號,這種算法,簡記M。稱上式為模糊變換,A為輸入,B為輸出。如果R已知。由輸入,輸出中任意一個可以求出另一個。A值采用超標加權法計算得出。B的求法,可以采用下列步驟:

B=A口R

將B值按其大小順序排列,即可確定影響“天地網”遠程教育教學效果因素的綜合評價值。

(二)“天地網”遠程教學效果評價要素

1.對學習者的評價

學習者是學習的主體。“天地網”遠程教學的學習者是在校大學生;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大學生提供網絡學習的途徑、東部著名高校的教學資源和學習方法。通過評價一方面真正了解學習者學習過程,另一方面對網絡學習效果做出評價和反饋。具體包括四個方面:

——網絡交互程度:網絡學習最大的弱點就是缺乏教師與學習者的直接溝通,使學習者產生孤獨感。所以“天地網”系統,采用BBS,網上論壇,E—mail,輔導老師面授等形式來加強與學習者的溝通。

——網絡置疑情況:在遠距離的網絡學習中通過置疑,學習者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學習的主題。置疑內容主要包括:請教問題數量,瀏覽問題解決的次數以及提供解決問題方案的次數,這些信息反映了學習者對所學知識理解程度和主動學習的參數。

——網絡資源利用:學習者利用豐富的課程資源和互聯網資源進行學習是遠程教學的一大優勢。課程資源包括網絡教學平臺及其相關的問題資源和電子圖書館等;互聯網資源包括利用瀏覽器和網絡搜索引擎來瀏覽和查詢網絡資源。

——作業和考試:平時作業的布置和批閱是根據學習者作業完成情況,了解其平時對課程知識點的掌握狀況;而考試則是對學習者網絡學習情況的階段性測試和評價。評價系統將根據作業和考試結果的反饋,對學習者下一步的學習提出改進意見。

2.對教師的評價

在遠程網絡教學環境下,教師的角色不同于傳統課堂教學的教師角色。網絡教學中的教師成為學習者學習的講授和輔導者,而非知識信息的直接傳遞者,知識信息的傳遞是由網絡來完成的。網絡教學的方式可以是同步,也可以是異步;教師也可分為外地的主講教師和本地輔導教師;學習者學習的場合也不僅僅限定在教室里。所以對遠程網絡教學的教師的評價,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教學活動的組織:教師在網絡教學活動中要及時規范和調整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在同步網絡教學中,要對教學內容的科學性,表述的嚴謹性,遠程傳輸后的效果都要有明確的要求。異步網絡教學,則主要對傳輸的課件質量、格式和播出效果要嚴格把關。

——師生的交互程度:遠程網絡教學,必須高度重視教師和學習者之問,學習者和學習者之問的互動和交流,否則學習者會產生孤獨感,讓網絡教學變得被動與單向溝通,從而使學習者喪失學習信心和學習興趣。網絡交互和溝通方式主要有:遠程課堂適時交流;教學論壇相互交流;E—mail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輔導教師面授;遠程視頻討論等形式。

——學習材料的提供:遠程網絡教學中,教師要負責上載相關課程的有效輔助學習資源和學習指南;如參考文獻,教學參考書、網絡搜索關鍵詞以及相關課程信息等。據此,評估系統可以掌握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把握和知識更新程度,同時也了解教師對學習者需要信息的提供程度。

——學習者學習和考試成績:由學生的作業成績,平時測驗成績和考試成績組成,這是對教師網絡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的指標之一,但不能看成是唯一的評價標準。

3.對教學內容的評價

遠程網絡教學內容是一個廣義的概念,不僅僅指教師提供的網絡教學課件,還包括教師提供的教學輔助資料和互聯網資料。對課件的評價包括:內容和質量;結構和導航;練習和反饋系統;師生交互系統四個方面。

——內容和質量:評價要點是:課件的教學目標是否清晰;是否適合遠程網絡教學;能否能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并引起深度討論;課件內容是否更新及時。我們把學習者點播課件的次數和頻率作為評判的數量指標。

——結構和導航:評價要點是:教學導航設計是否合理;頁面鏈接和使用是否方便;具有學習記錄和時間統計;有引航功能,不至于學習者迷航。

——練習和反饋:課件中的練習設計有助于學習者知識技能是拓展與積累,學習態度與情感的改進和培養,通過對練習反饋信息的分析,可以幫助教師改進教學并使學習者得到激勵。

——教師與學習者的交互:師生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多種媒體的及時交互,能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也能使學習者對學習重點和難點有更深刻的理解。評價系統把師生交互的參與度進行統計。

4.對教學支撐平臺和教學服務體系的評價

對于遠程網絡教學來說,教學支撐平臺和教學服務系統對網絡教學的影響雖然是非直接的,但對教師的教和學習者的學也是非常重要的。具體評價方內容有四個方面:平臺的技術系統;平臺的教學系統;對教師提供的服務;對學生提供的服務。

——平臺的技術系統:即網絡學習平臺本身,是為遠程網絡教學活動提供的技術平臺,平臺的安全性、數據傳遞可靠性和穩定性都十分重要。此外,對用戶信息的保密,對教學數據的及時備份也要引起重視。

——平臺的教學系統:“天地網”系統提供了功能相當完善的網絡教學支撐平臺,我院建立比較完善的教學管理機制,有專職技術人員負責對平臺管理和維護,保證遠程網絡教學的安全穩定運行,并對教師和學生提供教學平臺的使用指南。

——對教師提供的服務:系統提供給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的資料和模板;提供便于教師組織教學活動和師生交互的技術支持;為教師提供評價學生與系統的可參考的量化標準。

——對學生提供的支持:提供教學平臺的使用指南;提供學習者學習方法的建議;采用技術措施保證學生與教師和其他學習者的交互與溝通;為學習者的實踐活動與問題解決提供技術支持;提供學習者自我評價和測試的參考量規。

三、評價過程

“天地網”遠程教學效果的評價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盡管對各種評價的要素的評價方式有所不同,但都經過評價前準備、評價的實施、數據處理和信息的反饋四個階段。

(一)評價前準備

首先確定參與教學評價的對象和評價目標。其次選擇評價信息來源和信息處理方法。信息來源有系統量化評價指標,評價量表,教學活動日志,信息反饋記錄等。最后依據模糊評價的模型,生成調查問卷庫,評價項目庫和指標體系庫,其中評價項目庫和指標體系庫是在專家的參與和組織下建立起來的,包括了評價者、評價對象、評價類別、評價內容、評價項目和權重。

(二)評價實施

“天地網”遠程教學效果評價是通過網絡測試完成的,在教學平臺上向學習者測評表,說明測評的填寫標準和規則并規定提交時間。及時獲取評價信息,去除無效信息,進行誤差診斷,確定此次評價的有效性。

(三)數據處理

數據處理依據模糊評估的數學模型,對收回的測評表的評估信息,利用計算機編程進行數據處理并分析處理后的信息,進行歸納判斷,形成綜合評估意見得出總結性的評價結論。其中,評價結論包括:對學習者表現的評價、勸告和指導性意見;對教師表現的評價、勸告和指導性意見;對日常教學規則和教學活動的評價、補救措施,對教學平臺和過程的補救措施;對教學內容的改進意見和補救措施。總結性的評價結論要包括對教師和學習者的選擇性決策。

(四)評估信息反饋

“天地網”遠程教學效果的評估反饋形式可以根據情況以公告或Email通報給教師和學習者。內容包括對教師教學活動進行總結;對學習者的學習給予評價;對好的教師和學習者在公告中給予表揚激勵;對存在問題的教師和學習者指出問題并提出改進意見,一般以Email信件反饋到本人。對教學平臺系統和教學技術問題一般以評價報告和改進意見的形式,報告給系統管理員和課件開發教師。

篇4

化學學科概念多、抽象性強、理解性要求高,是一門兼具文科和理科特征的綜合性學科.對此,在初中化學復習教學過程中,筆者提出了化學復習教學的四步走策略.第一輪復習是圍繞教材,按照課本章節復習;第二輪是圍繞教學知識點,實施專項復習;第三輪是圍繞考綱考點,實施習題訓練復習;第四輪是總結式復習,回顧前三輪的復習過程,進行反思總結.如此一來,從化學教材中的知識點到試卷中常出現的經典考題,可以實現“一網打盡”,從而實現有效化學復習教學.

二、化學復習教學策略

1.圍繞教材,學生基礎強化

認真研讀新課程理念不難發現,中考化學知識點無一不是來源于教材.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初中化學知識點的考查更加強調基礎和實踐.在傳統的化學復習教學中,有些教師會一味地拔高和拓展,在一些不必要的題型和知識點上花費過多的時間.因此,在初中化學第一輪復習中,教材必須是復習教學的重點.課本中的例題、知識點總結、課后習題、閱讀資料等,都是初中化學常見的考點.在中考之前,必須將化學課本反復研讀,將教材中的化學概念、知識研拓、實驗技能等,加以總結.例如,在化學授課伊始,教材中給出了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區別.化學變化必然有新物質的產生,而物理變化則不引入新物質.由此引出了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概念,即是考查某一性質的產生是否需要化學變化的幫助.對此,筆者給出了這樣的判斷題:爆炸現象是化學變化嗎?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是.對于本題,教材中明確指出化學中出現的爆炸分為物理爆炸和化學爆炸,必須區別對待.物理爆炸不涉及新物質的產生,如氣球的爆炸,則是物理變化;化學爆炸,如鞭炮的爆炸,必定產生新物質,則是化學變化.如果對教材中的爆炸知識點看得不夠仔細,自然就難以正確判斷出該題的答案.對于初中化學的首輪教材化復習,不必追求深度,但是必須強調對教材的仔細研讀,細細品味教材中的每一句話.

2.圍繞考點,化學專項強化

初中化學學科涉及的知識點概念雖然繁多,但其中的難點和重點往往是固定的.對于簡單易懂的化學知識,教師不妨一帶而過,從而為化學難點和重點的復習騰出時間.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化學反應、化學實驗、化學特殊現象,往往會成為學生失分點.對此,筆者開設了專門的實驗課、化學角、化學之最等興趣活動.在提高化學教學趣味性的基礎上,提高了學生的化學綜合素養.只有做到突出主次、真正減負,化學復習教學的高效才能實現.

3.圍繞實驗,化學素養教學

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科不斷發展的動力之源,更是中考化學的核心考點.隨著新課改的實施,針對化學實驗過程中的操作題、實驗推斷題、實驗計算題等,初中化學教師有必要開設專門的實驗課,利用實驗規律、實驗現象,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點的理解,實現高效化學實驗教學.除實驗原理、實驗現象的教學外,近些年中考對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要求也是不斷提高.對此,教師不妨從中考化學的實驗真題出發,圍繞實驗考點,培養學生的化學操作能力.例如,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并進行了CO2的制取與性質的實驗.(1)檢查氣密性的操作是什么?實驗現象是什么,說明了CO2的性質是什么?(2)欲證明人吸入的空氣與呼出的氣體中CO2的含量不同,你的實驗操作是:取一瓶空氣、一瓶等體積的呼出氣體,接下來的操作是什么?分析:在該實驗中,既涉及化學實驗的操作,又涉及化學物質的性質,對學生的化學綜合素養提出了較為全面的要求.檢查實驗裝置氣密性是化學實驗最基本的操作之一,在化學教材中也給出了幾種不同的方法.在本題中,還涉及探究式實驗,在第二問中,要求自主探究空氣與人體呼出氣體的區別.該題中,還隱含要求掌握CO2的性質及其檢驗方法.

三、結語

篇5

在語文教學人文思想濃厚情形下,教師應適當減少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呈現頻率,應把主要目光放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良性互動上。誠然,語文教學中,面對生源素質的千差萬別、公共課程課時與專業課程課時分配的客觀沖突,廣大教師要做好上述權衡并非一件簡單的事情,針對這種情形,我們認為教師應充分研讀語文教學課程標準,真正把握語文教學中知識、能力以及情感之間的關系,力爭通過吃透課標、熟悉文本來彌補課堂教學之外消極因素對課堂教學的負面影響,以確保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時的恰到好處。

2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時的動靜關系

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時學生的反應雖然形形,但是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兩種:信息技術下的狂熱多動與信息技術下的淡定沉寂,即有的學生面對精彩分層的課堂難免顯得興致極高,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了嘴動、腦動,與教學節奏的合拍不言而喻。誠然,學生某些積極舉動對學習效果的正面影響不言而喻,但是,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學生過于活躍將不可避免導致學習的浮躁心理,使得需要他們在寂靜中深思之時,難以有效控制自己的行為,這種情形對語文學習的消極作用不容小覷;但是,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也同樣發現有些學生則表現了出奇的淡定,整堂課缺乏多維互動,他們只是一味地聽、看、賞,大腦思維的強度與廣度無法體現信息技術下語文教學對學生學習行為的一般要求,從而導致學習效果參差不齊。面對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時的尷尬情形,我們認為處理好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動與靜的關系迫在眉睫,這種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語文整體教學效果必將受到嚴重影響,學生的發展也將呈現良莠不齊的情形。而解決學生課堂教學中不良表現的有效途徑在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良好學習習慣驅使下做到該動則動、需靜則靜。實現這一目標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其中合作學習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教師根據學生性格、學習基礎以及學生對計算機的認知能力對他們進行分組,確保同一小組內既有活躍分子,也有被動學習者,讓小組內不同性格的學生在對他人的觀察中,自主調整學習行為,改變不良學習習慣,最終使學生學習行為朝著有利于自身進步的方向發展。

3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時的主客關系

語文教學中關于學生主體地位的討論不絕于耳,但教學實踐表明,教師對課堂管控的習以為常使得教師為主人、學生為客人的教學關系不斷確立,課堂教學體現學生主體地位面臨著嚴峻挑戰。語文教學中,師生關系的不合理體現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以教學評價為例,一般而言,教學評價就是教師評價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表現。教師往往是評價的主體,學生始終處于被評價的位置。誠然,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豐富了語文教學過程,這不僅為教師評價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來源,也為學生評價課堂提供了契機。因此,教師要善于以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為突破口,處理好師生雙向評價關系,教師尤其要鼓勵學生對課堂教學過程做出客觀評價,評價范圍主要圍繞兩個方面進行:

①學生對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的態度評價

為了使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產生更多溢出效應,教師需要集思廣益,特別需要弄清學生對這種教學方式的態度,學生無論是認可還是反對現有的教學方式,教師都能從學生的言語中發現教學過程需要改進的地方。教師可以定時或者不定時進行教學問卷調查,并把學生是否認真配合調查確立為對他們學習評價的重要方面。

②學生對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的認知評價

篇6

一、改革考試制度,淡化分數,減輕學生精神負擔。

傳統的考試制度、形式、內容及評估方式,對學生精神壓力太大,以分定位,一榜定論,像一具精神枷鎖枷走了年青人的朝氣,鎖住了孩子們的興趣。重知輕能使同學們鉆入“高分低能”的怪圈,個性得不到發展,特長難以發揮,總是圍繞高考指揮棒游來轉去:凡是考試內容,深挖細究,猜題押寶,填鴨硬灌,反之一略而過,甚至置之不理,純屬應試教育。

為了改變這種被動局面,我們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考試方式和新評估模式。

實行“兩種考試并行,三種活動輔助”的新方案。開卷考試(占40%)與閉卷考試(占60%)并行,概念的形成,規律的推導,物理學史實,實驗操作,實踐應用等方面進行面試和開卷考試,可以查閱資料,可以相互研討,但最后師生必須共同講評,這樣面向全體學生,人人積極主動探究,個個動腦思維進取,為進一步掌握高層次科學技術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矗而對于開發智力,培養能力,提高思維素質的題目進行筆試,試題設計要有層次,有梯度,有大有小,新穎脫俗,波浪起伏,不拘一格,有效度,有信度,有難度,有區分度,讓每個同學在自己的起跑線上再大跨一步。更重要的是不論那種考試,取消百分制,實行等級制,淡化分數,使每個同學心悅誠服,歡暢樂學。

三種活動指的一是章一活動,一編一競賽,一年一答辯,以此作為檢驗同學們智能的主要途徑,通過這些活動,一可增強師生競爭意識,二可充分展現自我,三可加重智能檢測比例,四可突出物理知識在實踐中的意義。例如高三學年總復習前,我們擬定了“高中物理學基本思路與方法探討”的答辯論文題目,同學們積極準備,踴躍答辯,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一位同學從“合成與分解”,“整體與隔離”,“宏觀與微觀”,“力與運動”,“圖象”,能量轉化與守恒等七個方面基本完整總結了高中物理所涉及的思路與方法,為全面復習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效益,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課堂教學是學生接受知識的主戰場,我們打破“堂上盡由著老師灌”的僵局,實行“四主”“三同步”教改新路。四主是學為主體,教為主導,思為主攻,練為主線,把學生完全推向教學,讓他們在學習中參與,參與中學習。思、看、讀、做、聽、議、寫、評,在教師指導下,交錯進行,步步深入。三同步指的是知識、方法、能力一起抓,同步走。教師的備課、講課、輔導,學生的領會、理解、記憶,都要把知識的核實,智力的開發,能力的提高當做基礎工程去抓。像遇到習題教學時,首先做好習題的分類歸檔工作,海水舀不盡,習題做不完,但類型畢竟有限,所以狠抓典型,翻透弄清,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真正做到攻克一點,解決一片。在課堂上爭取把知識落到實處,多給學生方法,多指點學法,從能力上、素質上、根本上解決問題,提高效益,從而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篇7

多媒體是90年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是一種把文本、圖形、形象、視頻圖像、動畫和聲言等運載信息的媒體集成在一起,并通過計算機綜合處理和控制的一種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是信息領域的又一次革命,在教學上,它既能向學生快速提供豐富多彩的集圖、文、聲于一體的教學信息,又能為學生提供生動、友好、多樣化的交互方式。

多媒體教學可產生優良的視聽效果。因為人的視覺、聽覺是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獲得的信息也最大。多媒體教學有利于信息傳遞和學生對信息的接受、儲存。其特有的優勢對學生產生一定強度的刺激,引起學生的注意。如果沒有注意,感知就不會產生強烈觀察力。而觀察力是在感知過程中并以感知為基礎形成起來的,離開了感知也就沒有了觀察。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引人入勝,可以不斷提高學生注意的品質,使學生心理活動處于積極狀態。

以往的教學活動是由教師、學生、媒體三個要素構成的,缺一不可。大多數教學媒體都具有直觀性,但各有所長,也各所短。傳統教學媒體中有教師語言、課本、板書、實物、模型、掛圖等,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多媒體能使學生不由自主地集中全部注意力,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情感,從中獲得直接、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恰當地選用教學媒體,能更好地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加快師生間的信息傳遞,優化教學過程,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能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學中常有一些宏觀的自然現象、逝去的景色或者需長時間才能感知的事物,因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無法讓學生親眼看見;一些微觀的事物和微小的變化,無法通過儀器設備讓學生進行觀察,這些都是課堂教學難點。多媒體的運用,為學生提供了形象生動、內容豐富、直觀具體、感染力強的感性認識材料,使學生看到了事物在運動、發展、變化。真情實感取代了憑空想象,難題無須多講,“百聞不如一見”。學生通過聽、視、評、悟充分感知原先較為抽象的教學內容,適應了學生從具體到抽象的認識規律,從而保證了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心理學研究指出,認知活動是與人的情感活動緊密聯系的。多媒體教學直觀形象,在創設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激感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有利于學生入情入境,借境悟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媒體教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先進教學手段。多媒體的恰當運用,使課堂教學活動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促使學生始終在愉悅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學會學習,提高能力。學生當堂學習新知識,當堂消化吸收,無須課上損失課下補,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事實表明,許多好課使學生久久不忘,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篇8

關鍵詞:《喜福會》;儒家思想;美國精神;文化沖突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flicts and compromises between four mothers and their respective daughters in Amy Tan's novel The Joy Luck Club. The cultural conflicts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American spirit represented by the two generations of mother and daughter are revealed, which are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pecking order of family members in Chinese family and the equality idea in American family, the conflict between Chinese modesty and American frankness, the conflict between family awareness in Confucianism and inpidualism in American spirit and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ChineseAmerican daughter and the native American.

Key words: The Joy Luck Club; Confucianism; American spirit; cultural conflict

美國華裔女作家譚恩美(Amy Tan)的小說《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一發表,便好評如潮,雄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達九個月之久,獲得多項文學大獎,令她一舉成名。作品主要描繪了分別代表東方和西方文化的母女兩代人之間相互沖突、相互融合的心靈歷程,展現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進程。

小說中的四位母親均來自戰火紛飛的舊中國,她們出生并成長于舊中國,在大陸的娘家都曾有著不錯的家境,是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長大的。她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早在她們赴美國之前就已經形成了,因此她們骨子里信奉的是儒家的倫理思想。她們的四個女兒均生于美國長于美國,在美國文化與教育熏陶下成長,與生俱來所信奉的大多是美國文化中鼓吹的個體與獨立,兩代人之間的沖突也就在所難免了。基于這樣的背景,四對母女間的代溝和隔閡沖突就與普通美國家庭的情形不同,反映了中美兩種文化的沖突。

本文主要從倫理學的角度討論由于中美價值觀的不同而導致的小說中人物間的性格沖突,從而揭示出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中國文化與美國文化之間的文化沖突,以便更好地理解這兩種文化之間的異同,促進不同文化圈的人們的和諧共處。

一、儒家思想與美國精神的差異

中國文化是東方文化的典型,美國文化是西方現代文化的代表。由于兩國歷史發展、文化傳統的形成和地域環境的差異,中美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倫理思想。一個文化體系的核心就是價值觀和人生觀,而不同的價值觀源于不同的倫理思想。

儒家倫理思想在中國兩三千年的封建宗法社會的歷史中,一直占主導地位,根深蒂固,深入人心。因而,中國的傳統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儒家的倫理思想,提倡長幼尊卑有序,家庭中小輩必須服從長輩,子女必須絕對服從父母,不得有半點違背。《弟子規》曰:“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否則便是大逆不道,就是“反了”。

西方沒有像中國那樣一統數千年的傳統核心倫理思想,但我們依然可以追溯到其淵源。在早期的歐洲社會中,封建貴族的等級觀念很重。14世紀至16世紀在歐洲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其核心是人文主義,把人看作世界的主人,看作是命運的主人,這極大地推動了個人進取精神。另外,在歐美文化中,人們由于深受基督教的影響,崇尚個性。基督教教義的核心就是基督信徒“靠個人信念通過持之以恒的個人靈魂深處追求與奮斗而獲得新生”[1]。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就提出了“自由、平等”的思想。美國的倫理思想雖然起步較晚,但它繼承了以英國為主的歐洲倫理學傳統,形成了獨特的美國文化和美國精神,其核心是個人主義,“強調個人的特立獨行,而不是百般服從”[2]431。美國倫理思想雖然沒有悠久的歷史,卻富有“美國特色”。美國“遼闊的土地、獨立流動的氣氛、積極樂觀進取的精神等,為美國倫理思想注入了鮮明的美國特征”[2]427,培育了獨特的美國精神。

無論是中國儒家倫理思想,還是獨特的美國精神,都有極其豐富的內涵。

二、《喜福會》體現出的儒家思想與美國精神的沖突

小說中,隨著對這四位女兒成長的描寫,作者展示了四對母女間的代溝與文化隔閡。這些沖突集中表現了兩種文化價值觀的沖突。四位母親要按中國傳統的價值觀塑造自己女兒的性格,按照自己的期望教育女兒,而在美國生長接受了美國文化的四個女兒要按美國的價值觀生活,無法接受中國傳統價值觀,兩代人無法溝通思想因而發生沖突;另一方面,四個女兒畢竟在華人家庭中長大,因此她們在無意識中接受的某些中國傳統的價值觀念又與正宗美國人發生矛盾。在女兒方面,她們幾乎都不能理解她們各自母親的過去,而且常常為中國的習俗、規矩大傷腦筋。在母親方面,因英文的貧乏以及對美國社會的不甚了解,她們無法接受各自女兒疏遠自己這一事實。此外,因失落感和望女成鳳之心的膨脹,幾位母親都企圖控制她們女兒的命運,這無疑激化了母女之間的矛盾。

小說中人物之間的沖突其實就是儒家倫理思想與美國精神之間的沖突。這種沖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中國家庭中的長幼尊卑和美國家庭中的平等觀念之間的沖突

小說中的母親龔林達一直試圖教會女兒韋弗利有關中國的氣質:如何服從父母,聽媽媽的話,凡事不露聲色,不要鋒芒畢露……這是典型的儒家思想,順從父母,做事中庸,“出頭的椽子先爛”。中國人認為,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給的,從小到大,每一個成長階段無不浸透父母的養育之恩。因此兒女必須對父母盡孝。“孝”的第一層含義是不僅要尊敬父母長輩,物質上精神上還要無微不至地關懷父母,而且要養老送終、傳宗接代。“孝”的另一含義是順從。“順”就是在行動上必須尊重服從父母的意志。按照孔子儒家“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三綱思想,子女必須服從父母。但是,韋弗利從小受個人主義價值觀的影響熏陶,強調獨立能力,自我意識和反叛心理強烈,所以她抱怨媽媽對她“管頭管腳”。當吳晶妹不愿按媽媽的要求彈琴時,媽媽說:“女兒只有兩種,聽大人話的和不聽大人話的。只有一種女兒可以住在這個家里,那就是聽話的女兒。”[3]145晶妹頂嘴道:“我不希望做你的女兒,你也不是我的母親。” [3]146她認為“我不是她的奴隸,這不是在中國”[3]145,表達了她強烈的獨立意識和無處不在的獨立自主觀念。媽媽的話一語道破了中美家庭中母女關系的區別。在中國,人們常用“女兒是媽媽的貼心襖”來形容媽媽和女兒的親密無間的關系。母女關系是諸多家庭關系中最和諧、最容易理順的。美國倫理則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家庭成員之間也是如此,子女和父母之間是平等關系,是朋友關系。美國人在家庭中的權利與平等地位意識極強。家庭中的每個成員不論長幼,在自己的事情上都享有不可侵犯的個人權利,其他成員無權干涉。美國人的個人權利意識使得美國父母把孩子作為平等的個體來看待,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小說中的四對母女之所以沖突不斷,就因為女兒已經美國化了,是典型的“香蕉人”。而中國媽媽仍按華人的傳統解釋母女關系

例如,在韋弗利第一次婚姻期間,母親常常不打招呼,隨便來訪,這在中國人看來再平常不過了,可卻遭到了女兒的抗議。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在儒家的倫理秩序中,往往不允許晚輩直呼長輩的姓名,這也是長幼有序的要求,否則會被視為沒有教養,不懂規矩。《弟子規》中寫道:“稱尊長,勿呼名。”而在美國,人與人之間不論長幼都可以直呼其名,越親密越如此,體現了對平等的追求。小說中,瑞奇初次拜見未來的丈母娘,臨別時,他緊握兩位老人的手,說:“林達,庭姆,我相信我們不久以后還會見面的。” [3]189 林達和庭姆是韋弗利的母親和父親的名字,除了幾個同輩的至親好友外,無人這樣直呼他們的大名。這個舉動在華人眼里就是“沒大沒小”!可瑞奇渾然不知,還覺得自己與未來的丈母娘挺談得來呢。但是吳晶妹和韋弗利等人由于從小受母親的影響,她們總是以“叔叔、阿姨”等稱呼長輩。簡單的稱呼,體現的卻是價值觀的差異。

(二)中國式的謙虛與美國式的直爽之間的沖突

為了得到母親的支持,經過精心策劃,韋弗利帶瑞奇來家里吃飯。因為她知道“烹飪是我母親表現她的愛意、驕傲和能力的一種方式” [3] 186。誰夸頌她的烹飪,誰就會取得她的歡心。赴宴前,韋弗利反復叮囑瑞奇:“飯后一定要告訴她,她燒的菜是你吃過的最好的。” [3]186果然她媽媽燒了一桌豐盛的中國菜,包括她的拿手好菜梅干菜蒸肉。按照中國的習慣,老太太對自己的拿手菜總是先謙虛一番,說自己的菜做得如何不好,其實意在獲得大家的表揚。那晚,她滿心歡喜地端出自己得意的梅干菜蒸肉,驕傲地放在未來女婿的面前,自己嘗了一口后故意謙虛地說:“唉,這菜太淡了,沒味,真讓人難以下咽。” [3] 188那句話實際上是提醒大家快來嘗一口,然后稱贊她燒的菜如何美味可口。但是,在座的人還沒來得及這樣做,瑞奇就接著老太太的話說:“你知道,只要放點醬油就可以了。” [3]188說著就在這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上倒上了一層烏黑的醬油,頓時老太太變了臉色,氣得目瞪口呆,弄得在場的其他人尷尬得不知說什么好。

中國的傳統價值觀以謙虛為美德,對別人的贊揚、夸獎常禮儀性地予以否認,更不喜歡炫耀自己的成績;美國人崇尚自我奮斗,常會對別人的贊揚樂于接受并表示感謝,對自己的成績也樂于展示。瑞奇把一切都攪混了,可他自己還蒙在鼓里,因為他根本就無法理解中國人這種自貶式的謙虛。

(三)儒家倫理中的家族觀念與美國精神中的個人主義之間的沖突

韋弗利獲得全國象棋冠軍后,她媽媽喜歡到處炫耀,自己也跟著出名。女兒看不慣這一套,抗議道:“為什么您總是用我來炫耀呢?您想出名,自己學下棋好了。” [3] 97儒家倫理重視家族的力量,一家人應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母親們望女成鳳,把自己年輕時的遺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女兒們身上,無形中給女兒們施加了更大的壓力。女兒成名了,母憑女貴,當媽的當然高興。可是小說中女兒們崇尚的是美國精神中的“個人奮斗”。她們認為自己的成功純粹是自己努力的結果,與父母無關。韋弗利對母親行為的反感使她最終放棄了下棋。

(四)作為華裔的女兒與美國白人之間的沖突

小說中的四個女兒雖然沒有受過正式的中國傳統教育,但畢竟在華人家庭中長大,由于母親們的言傳身教、長期的耳濡目染,這些傳統還是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她們的成長、思想及各自的婚姻,因此她們在無意識中接受的某些中國傳統的價值觀念又與正宗的美國人發生了矛盾。韋弗利打算和白人男友瑞奇結婚。可瑞奇比韋弗利小幾歲,她擔心這樁美國式的婚姻會遭到母親的反對。盡管對母親心存怨恨,她還是想方設法試圖先得到母親的認可而沒有如瑞奇所說的“說一句‘媽媽、爸爸,我準備結婚了’” [3] 189。母親總是對瑞奇挖苦諷刺。韋弗利向朋友瑪琳娜訴苦,瑪琳娜建議:“告訴她住手,別破壞你的生活,告訴她閉嘴!”[3]182女兒讓母親閉嘴,這在儒家文化中也是聞所未聞。韋弗利雖然對中國傳統倫理——孝道一知半解,卻深知作為女兒,是不能對一個中國母親說“閉嘴”的,“你會被指控為殺人幫兇” [3]182。韋弗利一方面討厭母親干涉自己的婚姻,堅決要獨立,另一方面又要顧及中國的孝道,這讓她處于矛盾之中,非常痛苦。 

小說主人公之一羅絲是位性格溫順的姑娘,一次她受白人朋友泰德的邀請出席他父母的招待會。這是一個典型的白人中產階級家庭,泰德的母親婉轉地表示不同意羅絲和泰德結婚。羅絲聽后心里雖然不高興,但沒有公開表示反抗。當泰德得知此事時,他大為惱火。首先他對羅絲不為自己的權利斗爭感到吃驚和不解,然后他又當著眾人的面大聲斥責他的母親不尊重他的權利。婚后羅絲對泰德百依百順,因為她相信這是她愛他的表現。這是中國儒家思想中“夫為妻綱”、“夫唱妻隨”的倫理要求。然而事與愿違,泰德反而對她產生了厭倦提出離婚。這下震動了羅絲,經過痛苦的反思后,她終于明白了,在美國,作為一個人,她應該有自己的尊嚴和獨立的人格,任何時候對任何人都不能輕易放棄自己的權利,夫妻之間也是如此。因此,她決心為自己在婚姻中的權利和平等地位而斗爭。泰德發現妻子原來并不是一個唯唯諾諾、毫無權利意識的弱女子,兩人竟破鏡重圓,生活得比以前更加美滿。在這里,先是泰德違背父母之愿選擇了亞裔妻子,而后一向沒有主見的羅絲學會了對丈夫說“不”。這兩件事都表現了美國家庭中的獨立意識。

女兒們在與母親們的不斷沖突中長大,經歷了各自的快樂、煩惱與痛苦,也希望能緩和一下母女之間的矛盾,試圖去理解母親。小說行將結束時,女兒們已意識到她們需要了解中國文化才能了解自己,克服自己的弱點,并使其變為優勢。吳晶妹的中國行從中國傳統倫理角度看,實際上是在盡“孝”,完成母親未了的心愿。母親們在遭到長期的反抗后,不再利用母親的權威將自己的意愿強加于早已成熟的女兒們了,注意到在她們生活的基礎上女兒們正在譜寫更為美好的生活篇章。母女間的這種和解,不只是兩代人之間矛盾的化解,也是作家的希望,希望華裔的后代能在兩種文化間取長補短、和諧地融合。

三、結語

中國儒家思想和美國精神相比,無所謂孰優孰劣,各有所長。處在不同文化圈中的人們應該互相寬容、互相理解,取長補短。只有這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在一起才能減少沖突,和諧共處,最終實現構建和諧世界的理念。

參考文獻

[1]朱永濤.美國價值觀——一個中國學者的探討[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28.

篇9

議論文閱讀復習指導是中考閱讀復習中的一塊兒重要內容,也是當前閱讀復習教學的薄弱環節,就目前學生對議論文的閱讀能力表現現狀看,大部分的學生只停留的表明的認讀,囫圇吞棗地接受,未能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內容實質。加上文體上的特點,造成了復習教學課堂上沉悶壓抑的氣氛,學生對學習毫無興趣,從而造成閱讀能力低下,在中考中失分不少。究其原因有三點:

1.教師對議論文閱讀復習教學的目標把握不透,對議論文閱讀復習教學的著力點把握不準。

2.教師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不當,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課文內容的講解,忽略了閱讀能力的培養。

3.忽略了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忽略了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學習方法技巧的傳授,造成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被動和能力的缺陷。

如何突破以上三道防線?這是提高閱讀復習教學質量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點。在這一問題上,經過多年的實踐、反思,筆者認為,要提高議論文閱讀教學的質量,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得從新運作我們的教學策略。以下是筆者的粗淺看法,以此就教于同仁:

策略一:總結規律,找準教學著力點

議論文閱讀復習教學的目標應是什么?閱讀復習教學的著力點在哪里?這些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實踐總結。中考議論文閱讀的命題與語文學科的其它知識模塊一樣,都是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內容和要求為依據的。《語文課程標準》在第四學段的“閱讀”目標中著重強調:“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別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并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在“實施建議”中,強調“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可見,中考議論文閱讀設置的考點,其實是對這些要求的細化和顯性化。縱觀以上地市的中考考查情況,我們可以把握以下幾個規律:

1.材料的選擇。議論文閱讀所選的材料規范,能夠注重文化內涵,突出人文精神,反映時代特點,引導學生關注現實問題,注重對學生在思想教育、品德教育、人生觀教育等方面的引導。這些文章的選材都圍繞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啟迪,所選文章的內容都能夠給人以啟發和教益,貼近人的心靈。

2.考查的內容。縱觀我省一些地市的中考命題情況看,這些題目難易適中,注重雙基,著眼能力,著眼整體,著眼思維的訓練。文體知識的考查與學生的的閱讀分析及運用能力緊密結合。考查要點全面多樣:分析概括論點;辨析論據,補充論據,理解論據的作用;辨析論證方法,探究論證方法的作用;理清論證結構思路;賞析品味議論的語言;理解文章關鍵詞、句;理解、感悟文章內容的等。同時,題目也逐漸趨向于遷移拓展,滲透積累。更加注重思想內容與個性品質及現實生活的聯系,注重讀寫結合,注重人文關懷,開放性試題大量增加。

3.考題的形式。中考命題的題號為2~5題;分值在10~15分之間;試題形式填空、簡答是主流;直接考查識記、判斷文體知識的題目很少出現;遷移性,開放性試題大量涌現;考題答案靈活多樣,不局限于一種答案。

研究課標,把脈中考走向,我們不難發現,議論文閱讀復習教學的目標、著力點應放在切實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基本環節上,而這點恰恰是我們當前教學中所忽略的!那么,在教學中,我們如何實現從課文內容分析的模式回歸到發展閱讀的能力上來呢?

策略二:轉變觀念,優化教學方法

1.轉變觀念。這是優化復習教學方法的前提。轉變教學觀念,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一是教材和資料的關系。以往復習中,教師往往重資料輕教材,殊不知,過度遠離教材、引進資料、沉湎題海,導致學生學習疲憊,所學知識零亂,知識結構體系難以構筑,最終制約學生能力的形成。二是基礎與能力的關系。傳統復習中往往重知識的傳授,輕能力的培養;重強化訓練,忽略知識積累。正確的做法應注重雙基,側重能力的培養。三是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傳統的復習教學中往往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看成是接收器。學生是主體,就教育對象而言,它要求我們的復習教學要做到眼中有學生,心中有學生,一切為了學生。

2.綱舉目張。這是優化復習教學方法的原則。綱舉目張,即復習教學要以“課標”、“考試說明”為綱,以教材為目;以課內為綱,以課外為目。構建“以教材為基礎,以思維為重點,以課堂為中心,以創新為目標,以能力為核心,以教法為保障”的教學體系,才能凸顯語文復習教學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使學生在語文素養的形成過程中認識有序,學用有機,創新有序,能力有提。

3.教法創新。這是優化復習教學方法的核心。在復習教學中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的教法就得創新,要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學。在閱讀復習中要充分引導學生對議論文有關知識、技能進行討論探究、啟發辯論等的語言活動,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歸納、聯想、想象等的思維活動。通過啟發、合作、探究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從而把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情操的陶冶、思維的訓練等語文課堂教學目標融為一爐。

例如:在復習梳理議論文有關知識點、能力點時,我的課堂教學導讀設計如下:

第一階段:引導學生探究學習。教師出示三則材料:一是課標對議論文閱讀要求的文字材料;二是中考對議論文閱讀的要求的文字材料;三是出示表格材料,表格設計近六年來龍巖市議論文閱讀的篇目、考查的題目、題型、分值等。要求學生研讀三則材料,探究議論文閱讀復習的目標,明確中考考查的范圍要點。經過探究,師生總結,得出議論文學習的六大考點:

(1)分析概括文章的論點

(2)辨析論據的種類,概括論據

(3)辨析文章的論證方法及作用

(4)理清議論文的結構思路

(5)議論文語言的分析理解(含詞句理解、語言賞析)

(6)拓展、感悟、啟示(開放性試題)

第二階段:引導學生合作討論。明確上述問題后,進一步引導學生合作討論。按平時慣例,每四位同學為一小組,每小組有小組長、記錄員、發言人、檢查員,將全班分為12小組。教師出示討論的問題,明確討論的目標:

問題:梳理并交流討論上述每個考點的知識要點,解題方法。

分工:第一、二組完成第一個考點;第三、四組完成第二個考點;第五、六組完成第三個考點;第七、八組完成第四個考點;第九、十組完成第五個考點;第十一、十二組完成第六個考點。

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合作交流,記錄員記下小組討論的結果和無法解決的問題,并推選一名代表上講臺發言。

第三階段:交流心得總結歸納。每一小組派代表上講臺交流心得體會,其他小組補充,教師板書,師生共同構筑議論文閱讀復習的知識、能力、技巧等知識技能體系。

第四階段:考點技巧專項精練。針對每一考點,教師設計3~4篇的閱讀語段加以強化。

第五階段:學生評價反思改進。在練習批改時,發現學生的薄弱環節,引導學生自我糾錯,自我評價,自我反思,自我改進。

這樣的閱讀復習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打破一講到底的復習模式,復習有目的,針對性強,學習效果顯著,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的訓練。

策略三:精心引導,加強學法指導

“教是為了不教”,從學生終身受用的觀點出發,我們還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體系,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1.梳理要點。在閱讀復習中,不能為教知識而教知識,一定要教會學生學會梳理知識。在復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議論文的有關知識進行詳細的梳理,或以網絡的形式,或以表格的形式以形成知識系統,使學生對議論文的定義,論點、論據、論證、結構、論證方式、語言特點等有明確的、系統的、完整的印象。

2.點撥技法。在閱讀復習中,不但要教會學生學會梳理知識,還要教會學生針對每個考點的考試方法技巧進行分類總結歸納。注意點和面的結合,從課內總結知識點及方法,再進行課外拓展延伸,引導學生針對考查方向精選題目進行系統訓練,在訓練中總結題型,總結方法,形成能力。

3.規范答題。在中考閱讀復習中,教會學生規范答題是獲得閱讀高分的關鍵,在考點的訓練中,我是按照以下答題的步驟方法要求指導學生的:

第一步:瀏覽題干,審讀要求。審題要把握三個要素:明確命題的角度;看清題目表述的要求;根據題意確定閱讀范圍。

第二步:整體感知,掌握大意。對閱讀文章要整體感知,了解文章大意。議論文的整體感知包括所議論問題的感知、所議論作者觀點的感知,還包括作者所運用的論據、論證方法的感知。這時的閱讀只須掌握大意即可,不必咬文嚼字、深究細研。

第三步:對應原文,聚焦考點。根據設計的問題,逐一找到原文的對應處,再聯系上下文,確定考題的落腳點:一是局部的語段或語句;二是文章的整體。

第四步:整理信息,穩妥解答。從文章中收集整理有關信息,結合自己的理解摘錄原文詞句或提煉文章有效信息,用確切的文字加以表述。

第五步:掌握方法,規范答題。有些題目明確規定答題的字數,解答這種題目可分三步走:首先讀懂題意,不限字數的多少,盡可能網羅答案。其次根據字數要求進行簡縮:抓住核心內容,剔除無關緊要的修飾語或可要可不要的詞句。最后根據題意和字數要求組織答案,做到簡明通順。有些題目要求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答好這種題目要做好以下幾點:首先,根據題意從文章中找出相關的內容和語句來回答;然后再把原文中的內容語句變成自己的話,可以采用下列方法:A.變換句式法:如將文中的疑問、設問、反問句改為語意明確的陳述句;B.提煉概括法:對原文相關句子進行提煉概括,剔除一些修飾語和無關緊要詞語;C.詞語替換法:是用通俗易懂的詞句替換原文的生僻詞句。

篇10

關鍵詞:群眾文化;文化館;合唱 排練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長,保障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成了我們群眾文化人的基本要求。然而傳統培訓方式已不能滿足大眾的審美要求了,科技時代的到來讓大眾有了更多的學習和欣賞的機會;隨便一搜索,各個名家都把自己的上課教學視頻上傳至網上,這對我們直接和群眾面對面教學的群文老師來說既是一個學習的機會同時也是挑戰,如果你上課的方式方法,學生覺得不好甚至不對,那你就會面臨淘汰的尷尬境地。

在群文輔導的序列里,合唱的教學又占有很大的一個比重,不管是哪個年齡階層都喜歡音樂、喜歡唱歌。來文化館活動的群眾有一半左右都是來學習聲樂的,而在文化館的聲樂培訓中按參加人數又分為單人、小組、集體等多種方式。我覺得單人及小組都不具代表性和實用性,我主要以集體合唱形式為主要研究討論對象。

首先應該按照性別、聲音條件選拔團員,可以通過模唱和小段演唱等方式進行選拔,根據聲音條件劃分聲部,通常為四個聲部,男高、男低、女高、女低聲部。四個聲部基本比例是1:1:1:1。然后高音部再加10%,低音部減10%。如40個群眾的合唱隊,高音部加4個,低音部減4個,這樣的聲部是最平衡的。

接下來我主要介紹一些我的訓練方法及評價標準,我一般先練呼吸。歌唱藝術由四部分構成:氣、聲、字、腔。吸氣要適中,該多就多,該少就少,具體地感覺到,吸氣象聞花,就是很好的比喻,吐氣象是血壓水銀柱慢慢下降,急吐氣,象秤砣掉下來。開始用“S”練吐氣,分勻吐、急吐、停頓等。這個練習可以讓學生找到保持氣息的感覺。而且,有一個人氣不穩,就會出現“咝咝”聲,便于糾正。在放松的基礎上,肩不動才是好的,因為這樣氣肯定是往下吸的 接下來就是起聲練習,有兩種,一種是結合音樂進行,一種是不結合音樂進行。主張兩種同時進行。無音樂的起聲練習:例如哼鳴“ng”,象回答人的話,不保持一定的音高。這種練習好處是它打開聲音而不受聲音高低的限制。再是,找到氣息有比例地通過聲帶發音的感覺。如同拉提琴弓子碰弦,弓壓著弦,聲音難聽,只沾一點弓毛,聲音又太飄。只有通過這個練習,才可以找到正確的比例。

開始時,一切都要中等。力度、音高、氣息、不強不弱、不高不低、自然地開始。經過一段時間,同學們們找到最自然的感覺后,在無樂音哼鳴保持的氣息狀態時,他張口的有樂音的聲音比例就對了(一個合唱隊在演出以前,也應該作這個練習)。

起聲練習:我們一般是由哼鳴到母音“嗎、嗚、衣”進行訓練的。剛唱哼鳴時,要讓孩子不斷地找,找到一個最好的地方,延長它,讓他記著這個感覺。當哼鳴很好的時候,改唱母音“嗎”。這個音張開時,有個標準,下牙別看到就是對的,這時聲音就全打開了。

起聲練完后,可唱各種練習曲,但不要把它當成例行公事。這一方面指揮的選材很重要,再有音色模仿也是很要緊的。同學們心中有一個美好的聲音,在合唱隊里又聽到合于心中的聲音,逐漸去靠,這樣就形成一個統一優美的音色,當然,這是在正確的呼吸起聲的前提下進行的。

好的合唱團,它的標準是演唱作品風格、演唱技巧、演唱形式的多樣性。

1.正確的演唱姿式和統一的發聲狀態。這就是松弛、自然。把不該緊張的部位全部放松,該緊張的部位要支撐住。2.要有正確的母音唱法。“阿、衣、埃、歐、烏”是非常重要的母音,因為你的音色,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母音的唱法。3.不管聲部有多少,都需要圓潤、豐滿的共鳴位置,特別是上部的共鳴位置。4.做到相應力度變化的幅度。我們這個合唱團不是憑聲大取勝,而是靠變化。5.要有調配各種音色的能力。“阿”母音是一種音色,“衣”母音是一種音色,“烏”母音是另外一種音色,要隨著字的變化而變化音色。6.有清晰音樂化的語言。在歌曲中的語言,是不能離開音樂的。音樂有時要求語言夸張,有時縮小,有時虛,有時實,讓它具有語言的色彩的旋律線條,這樣的語言才是有價值的。7.良好的音準和節奏。我主張合唱的最基本訓練要從無伴奏合唱開始,從多聲部開始,從感覺入手。用正規美聲方法訓練的群眾合唱,音域更寬闊、聲部更和諧,音質和旋律的高度統一能達到一種輝煌和美妙的境界,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扎實的基礎,基礎訓練和美育教育做得扎實。

業余的團隊,專業的水平,這絕對做得到,只有藝術修養一步一步地提高,藝術人才才會用之不竭。

群眾訓練中,要注意使群眾會用假聲唱高八度,即掌握真聲與假聲兩種方法。歌唱是氣、聲、字、腔、情組成的。氣、聲、字、腔是手段,情是目的。

一個好的合唱團要做到合唱技巧的多樣性,合唱風格的多樣性,合唱表演形式的多樣性。美麗的音色是學生們自己尋找出來的,他們心中有一個美好的聲音,在合唱隊里又聽到合于心中的聲音,逐漸去靠,這樣就形成一個統一優美的音色,真正代表一個國家綜合音樂實力的是合唱團和交響樂團。

參考文獻:

[1]劉波.合唱藝術概論[M].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9,7.

[2]石一冰.中國當代大型合唱創作[M].西南師大出版社,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