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學范文

時間:2023-04-03 20:19: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統籌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統籌學

篇1

統籌是針對被管理對象的整體全局所作的首要的和統一的籌劃。它不僅在工作之初要對所面對的工作有清晰的認識,還要在現有條件下最有效率地調配各種資源。

統籌學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華羅庚的燒水泡茶原理:想泡壺茶喝。當時的情況是:開水沒有;水壺要洗,茶壺茶杯要洗;火生了,茶葉也有了。怎么辦?

辦法一:洗好水壺,灌上涼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開的時間里,洗茶壺、洗茶杯、拿茶葉;等水開了,泡茶喝。

辦法二:先做好一些準備工作,洗水壺,洗茶壺茶杯,拿茶葉;一切就緒,灌水燒水;坐待水開了泡茶喝。

辦法三:洗凈水壺,灌上涼水,放在火上,坐待水開;水開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葉,洗茶壺茶杯,泡茶喝。

哪一種辦法省時間?我們能一眼看出第一種辦法好,后兩種辦法都窩了工。這是小事,但這是引子,可以引出語文教學方面的許多有用的方法來。

下面,我就以北師大一年級上冊課文《小小的船》第一課時為例,講講如何運用統籌學進行備課。

一、板書課題,順便識字(時間:5分鐘)

師:孩子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謎面是: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它是什么?(月亮)

師:對,月亮有時是圓圓的,像圓盤;有時彎彎的,像鐮刀,像小船。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與月亮有關的兒歌:《小小的船》。(板書課題,板書時順便指導書寫“小”,認識新筆畫“豎鉤”。)

師:誰會讀這個課題?(指名讀)生活中,你們都見過些什么船?(輪船、帆船、貨船……)

師:同學們見過這么多的船,真棒!相信你們現在會讀這個課題了。(齊讀課題)

課題中有兩個“小”字,“小”又是本課的生字,教師提前在黑板上準備好田字格,在板書課題時,就順便指導書寫生字“小”,第一個“小”字教師范寫學生看,認識新筆畫“豎鉤”,第二個“小”字板書時,學生跟著教師書空,利用板書的時間就完成了兩個教學任務,充分節省了時間。

寫“船”字時,先讓會認的學生當小老師讀一讀,再利用小學生識字“先認后寫”的原則,用船組詞,使大部分學生認識了船字,再齊讀課題,鞏固生字,這樣安排,使導課環節的教學達到最優化,節能高效。

二、隨文識字,優化設計(時間:13分鐘)

《小小的船》一文中有一個生字“尖”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之一,為了教學這個“尖”字,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引導:

①課件出示幾件尖尖的東西,如,削好的鉛筆、針、錐子等,從中發現尖的造字原理:一頭小一頭大的東西就是“尖”。

②指導“尖”的書寫。

③用“尖尖的()”練習說話。

根據統籌學的原理,把這三個步驟當作三種系統的話,可以有以下6種教學方法:

方法一和方法二都是先出示尖的東西,再練習用“尖尖的()”練習說話。這樣設計會出現同一個問題重復訓練的現象,①中都已經告訴你哪些東西是尖的,再用“尖尖的()”練習說話,那就沒這個必要了。

方法三和方法四都是先完成第②步:讓學生識記字形,指導書寫。而第①個環節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理解它的造字原理,幫助學生識記“尖”的字形,這樣設計本末倒置,顯然不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

方法五這樣設計,學生都知道尖尖的東西是什么,并指導書寫,最后才出示“尖”的東西,再去發現規律,這不是“馬后炮”嗎?

而方法六先讓孩子用“尖尖的()”練習說話,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學生的生活經驗說說他們認為尖尖的東西有哪些?再順勢而導,課件出示孩子知道或不知道的一些尖的東西,引導學生去發現其中的規律:尖的東西一般都是一邊大一邊小,從而引出尖字的造字規律,對尖的字形為什么是上面一個“小”字,下面一個“大”字也有了清晰印象,識記了“尖”的字形,教師很自然地過渡到“尖”字的書寫,這樣按尖的音、義、形的順序,一氣呵成完成教學任務,既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又節省了很多不必要的重復環節,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通過比較,顯然方法六的排列順序是最優化的。同樣的幾個教學環節,采用不一樣的教學順序,它取得的教學效果也是不一樣的,通過比較分析,求出全局的最優決策,再用這個最優決策進行教學,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這就是統籌學,其宗旨可以看作系統、有效、合理、節約。

三、化繁為簡,指導寫字(時間:10分鐘)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第一、二、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來寫字,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而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要時刻擁有強烈的質量意識,要把寫字教學當成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教學內容,作為培養學生良好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充分地確保好在語文課堂上留有一定的時間給學生書寫、實踐的機會,從而提高書寫的質量和對于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

本課要求書寫的生字有“小”和“尖”,由于“小”和“尖”兩個字在前面的教學中已經完成了,這10分鐘的寫字時間完全交給學生,讓他們專心地寫,認真地揣摩。寫字是一種技能,需要動手實踐,學生認真地練寫一遍比教師講解十遍效率都要高,所以在寫字環節,教師要淡化繁瑣的分析,簡明扼要地點出該字的注意點和難點,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去練習,提高書寫的質量。

篇2

他,長得很丑,黃瘦的臉,尖尖的下巴,還微微向上翹起,淡得幾乎看不見的眉毛下,一雙細瞇的眼睛,鼻子扁而大,厚嘴唇。什么衣服穿在他的身上都像個大袍子,他就是我的同學“小丑”

他長得很胖,喜歡靜坐發呆,我并不喜歡他,但替他難過,我們都不愿去跟他玩,因為他實在是太丑了。一次,老師叫他回答問題,他先小聲的說出答案,老師說聽不清楚,他以為是錯的,臉一下子紅了起來,站在那里不動。這下,老師就認為“小丑”上課做小動作,沒有好好聽講,就讓他下課去辦公室。事后才知道,他說的答案是正確的,只是他不敢說出來。

下課,他也不喜歡玩,一直就坐在位置上看書。不過,我有時也會去跟他講講話,就這樣我跟他之間也慢慢熟悉起來,自然也就知道他的一些“小秘密”從一開始的無話可談轉化為無話不談。我也知邀請我的另外一些好友一起去跟他玩。他現在變得更活潑了,上課也會舉手,回答問題大聲響亮。

現在我發現“小丑”雖然他外表很丑,但內心善良,喜歡跟人交流,他很喜歡漫畫,只要在他生氣時給他看漫畫,他的起就會消去一大半,他簡直就像是換了個人似的,從原來的默默無聞,轉化到生機勃勃。

篇3

(一)科學統籌,制定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

制定的計劃首先要富有針對性、可操作性,有助于合理整合和優化復習時間。要立足校情學情,預設問題,善于反思,盡早謀劃復習對策爭取工作主動性。“一輪”復習要堅持“以生為本”,著重解決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形成知識鏈,提升雙基能力;“二輪”復習進行“專題訓練”, 形成綜合分析和解題的技能技巧的能力,提升應用能力;“三輪”復習是“套題訓練”,進行“查漏補缺”、“沖刺”階段,達到盡善盡美。學校要及時把握中考動態和信息,及時傳達;備課組要加強研討,做好中考復習計劃以及階段安排的制定,保證復習有條不紊地進行。

(二)有效教學,避免盲目復習的效能低下

畢業班的備課組突出“有效教學”研究,立足有效教學,實施精細化復習。復習課是以練為主線,反饋矯正為手段,能力培養為目標。我們要認識到復習教學中的 “兩個效益低下” 的問題:即一是課堂教學效益低,二是復習訓練效益低,切實形成“聚焦課堂,有效教學,高效訓練”的共識與認識。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有效備課,克服流于形式的復習備課

備課要做到備目標(講什么、講多少、怎樣講)、備學生(即使第一輪復習,也不要把學生當作一張白紙,要從學生的起點講,要知道學生是知識缺位,還是能力問題、態度問題)、備問題(復習不能沒有問題,只有習題。往往最大的問題是我們的老師提不出問題)、備能力(不能只考慮知識,更應注重能力培養)。

2、有效復習教學的“七化”原則

(1)知識要點明確化,目標化原則

觀看《課標》及《德陽市初中畢業生數學科考試說明》的要求,依據“了解、理解、掌握靈活運用和綜合運用”的考查,(測試水平比例:了解占10%,理解占35%,掌握占40%,靈活運用占15%)突出運用能力的培養,從而在中考數學復習中要求教師務必吃準《課標》和《考綱》,正確地指導學生對章節中知識點的要求層次要明確化,訓練要目標化,才能從全方位、多角度、有重點、有目的地復習。切不可忽視《課標》和《考綱》對各知識點的明確要求,更不能脫離各層次的標準,否則,延誤了課時,加重了學生負擔,“抓了芝麻,丟了西瓜”影響了學習進程及效果。比如《函數》這一章,重點放在一次函數與反比例函數應用與建模上,而二次函數淡化了純數學的復雜的綜合應用,而重點放在了應用二次函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建模問題上;《圓》在原有的基礎上減少了內容降低了難度。

(2)熱點問題典型化,系列化原則

“問題解決與數學建模及估算問題和圖形旋轉與平移的思想”是新課程改革及近年來中考題的一個熱點。它啟示教師在復習中應重視知識形成過程、發生的途徑,對學生“讀書而不理解”的問題應盡快解決,這樣在復習中對熱點問題教師要善于精選題目,抓好典型,注重典型的例習題的潛能,發揮典型題目的紐帶作用,以點帶線,以線帶面,以面連體形成知識體系和解題信息的系列化網絡。比如近年來中考題中產生的一個新型的估算題:根據下表中二次函數y=ax2+bx+c(a≠0,a、b、c為常數)的自變量x 與函數值的對應值,判斷方程ax2+bx+c=0的一個近似解的范圍是(c)

這就需要導引學生分析、理解二次函數與一無二次方程的關系,利用數形結合就使學生順利求解。

(3)重點問題分解化、階梯化原則

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圖形旋轉與平移,及幾何證明問題,幾代整合問題。這些既是考試的重點,又是教學難點,它們涉及的題目對于學生的基礎和能力要求高,綜合性強,難度大,致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起來感到困難。對這樣的重點難點問題,教學中可用“階梯式”和“分解式”的題目對學生進行專題性訓練,通過比較,分析研究等,使學生逐步對知識和方法有正確清楚的認識,從而循序漸進地理解掌握,逐層深入提高,發現規律與方法,才能將重點化整為零,各個突破。

(4)常考問題解題程序化、規范化原則

篇4

統計基層基礎工作規范化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要想走出當前面臨的困境,從根本上扭轉統計工作“弱在縣級、冷在鄉鎮、空在村居”的局面,必須把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轉化為謀劃統計事業發展的正確思路,轉化為促進統計事業發展的有力措施,轉化為領導統計事業發展的實際能力,理順關系,扎實推進,使統計基層基礎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規范化和科學化的軌道。

一、加強統計制度方法改革,為統計基層基礎工作卸下沉重的包袱

目前基層統計報表數量越來越多,指標不斷增加,報告期也越來越短,基本上是只做加法,不做減法,基層負擔越來越重。實際上有些報表和指標基本沒用或已經過時。因此,必須把改革統計指標體系、減少基層報表工作量提到重要日程。一是精簡報表。重點是剔除那些已經過時或不經常用的報表和指標,對有些變動不大,或不常用的報表、指標,擴大報告期,不要每月或每季都統計。二是實施基層統計“一套表”制度。對現行的各項統計調查項目進行清理整合,消除重復矛盾的內容,實行基層統計“一套表”制度,不管是統計部門還是行業主管部門,統一向下布置,做到“下去一把抓,上來再分家”。三是擴大抽樣調查領域,可以使用抽樣調查方法取得數據的項目,盡可能進行抽樣調查。要強化抽樣調查的培訓、設計和操作能力,使抽樣調查在社會更大范圍派上用場、樹立信譽、發揮作用。

二、完善統計規章制度建設,為統計基層基礎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基層統計既擔負著統計調查的使命,也擔負著統計服務的使命,更擔負著統計監督的使命。建立和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使各項管理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是基層統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的重要內容,各級統計部門和基層統計機構應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有關業務管理、紀律管理、學習管理、財務管理等一系列便于操作落實的規章制度及統計工作規范化流程,強化依法行使統計的監督權,并做到嚴格執行,落實到位,堅持用規章制度約束和規范行為,使統計業務工作高效、流暢地向前推進,徹底改變圍繞黨委、政府的工作計劃,就統計而統計,就數字而數字的工作格局,使統計工作更好地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運行情況,科學開展統計調查,積極開展優質服務,依法行使監督職權。

三、夯實統計法制建設基礎,為統計基層基礎工作樹立堅強的后盾

實踐證明,要抓好基層統計工作,法制是最有力、最有效的手段。各級統計部門要堅持一手抓統計基礎工作,一手抓統計法制建設,充分依靠法制手段規范統計行為,維護統計秩序,改善統計工作環境。一方面,要加大統計普法宣傳的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和互聯網開展多種形式的統計法律法規宣傳,不斷增強基層領導干部、統計人員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統計法律意識。要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讓各級領導干部和社會公眾進一步提高對弄虛作假行為的嚴重危害性的認識,讓縣級統計人員明確自己的合法權利和法定職責。另一方面,要嚴厲打擊各類統計違法行為。對虛報、瞞報、遲報、拒報及偽造、篡改統計資料等統計違法行為,一定要嚴肅查處。對于基層代填代報統計報表的問題要進行重點執法檢查。并且要把機構人員是否到位,統計臺帳是否建立,登記是否及時,資料是否可靠,工作程序是否規范等基礎性工作,列為統計執法檢查的重要內容。

四、深化統計基礎規范建設,為統計基層基礎工作構筑堅實的根基。

規范化建設是從微觀上、從技術層面做好基層統計工作的必要手段。在改革完畢、體制順暢的情況下,規范化建設不能松懈。在尚不能對統計管理體制進行徹底變革的情況下,規范化建設更是舉足輕重。一要加強統計手段的現代化建設。各級政府要積極采取措施,提高基層統計工作的現代化和信息自動化水平。當前,要重點解決縣鄉之間的聯網問題,做到縣、鄉兩級統計機構網上互聯,實現統計資料的網上傳輸,逐步實現統計信息采集、處理、傳輸、應用和管理的現代化。二要加強統計資料的檔案化建設。基層統計機構應當統一管理統計資料,建立、健全統計資料的審核、報送、保密和檔案管理等制度。統計工作中形成的統計原始記錄、統計臺帳、基層統計表、統計調查分析以及其他有保存價值的統計資料,都要及時整理歸檔,妥善保管。三要加強統計機構的網絡化建設。要切實采取各種措施,督促各鄉鎮建立健全統計站,配備專職統計人員,切實把鄉鎮一級的統計工作開展起來。在此基礎上,要因地制宜,結合實際,大膽創新,最大限度地保證統計隊伍的穩定性、統計工作的連續性、統計資料的完整性、統計信息的時效性和統計標準的一致性。

篇5

關鍵詞:系統;運籌學課程;教學系統

系統是由若干個相互區別、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元素為了特定的目的組成的有機集合,現代系統論的研究對象是系統內部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問題,它把研究對象當作一個系統,研究系統、要素、環境三者的相互關系和發展的規律。運籌學是考慮整體優化、多學科配合及模型方法應用的一門綜合學科,是用數學思維和方法將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模型進而求解的科學方法。運籌學課程教學是一個系統,但是,目前關于運籌學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大多局限于某一個點上,如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手段的提升、教學隊伍的建設等,即使研究教學體系也缺乏整體全局的思考。因此,從系統角度研究運籌學課程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一、運籌學課程教學現狀

1.運籌學是考慮整體優化、多學科配合及模型方法應用的一門綜合學科,是經濟管理類學生的專業基礎課,應該因材施教。但在實際教學中,既沒有按專業進行教學,也沒有分層次進行教學,導致學生學習的內容基本同質。

2.運籌學課程教學不能適應市場需要。由于受到傳統教育體制和專業教育模式的慣性思維局限,培養方式和培養目標與市場化時代背景下面向企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現實需要相矛盾。運籌學的實際教學體現的理念是毋庸置疑的,但理論教學培養出來的學生已遠不能適應現代企業生產實踐的需要。

3.運籌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但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運籌學實踐技能,使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比重不匹配。現行的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學生必須掌握基本理論與相應的算法,但由于學生層次比較復雜,對運籌學的前續知識如線性代數等掌握不足。究其原因,除了學生自身,主要就是教學內容過于強調理論與算法,忽略了運籌學實際上是一門實踐科學。

4.考核方式過于單一。一般都是以試卷考試為主考核理論知識,忽視了實踐考核,造成運籌學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偏重優化理論推導證明與解題技巧的傳授。

5.學生學習興趣下降。運籌學的學習需要較扎實的數學基礎,學生一旦數學基礎不牢,就會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上課無精打采,下課無所適從。

二、運籌學課程教學系統

運籌學課程教學是一個系統,具有整體性、穩定性、相關性、目的性、動態性等屬性。

1.運籌學課程教學的整體性。運籌學教學不是孤立的,既受教師教學水平、教學內容等內部因素的制約,又受企業生產實踐等外部環境的影響。因此,運籌學課程教學必須從整體出發,充分協調內外部各種因素,將運籌學教學和內外部環境等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教學。

2.運籌學課程教學的穩定性和動態性。運籌學是數學的一個分支,是用數學思維和方法將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模型進而求解的科學方法,包括線性規劃、動態規劃、圖論等理論知識,具有一定的穩定性。運籌學課程教學定位于面向企業生產實踐,教學培養目標為面向企業培養學生具備理論基礎和實踐動手能力相結合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只有和企業實際相結合才能發揮運籌學方法的作用,而實際情況又是動態變化的,這就要求運籌學課程教學也要動態變化。因此,運籌學課程教學具有穩定性和動態性。

3.運籌學課程教學的相關性。運籌學是經濟管理類學生的專業基礎課。在運籌學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素質分層級進行教學,即“二表生”的數學基礎較好,可適當講解理論基礎、數學建模及算法求解;對“三表生”的教學不僅要側重于數學建模和算法求解,更要和專業、企業實踐相結合進行授課,這是運籌學課程教學系統的相關性決定的。

4.運籌學課程教學的目的性。運籌學課程教學是一個系統,它有一個統一的功能目標,就是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繼承文化、培養人才。運籌學課程教學從屬于社會系統,培養的人才應該適應社會的需要。因此,運籌學課程教學定位于面向企業生產實踐,是以滿足社會需求為目的的教學活動。

三、基于系統視角的運籌學課程教學

運籌學課程教學是由一般要素、基礎要素、功能要素和支撐要素構成,這四種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

1.一般要素。一般要素是由教師和學生構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由于學生專業、層次等的不同,就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相應的教學活動,如分層次教學方法和專業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等;通過游戲教學、案例教學等措施提升學生學習運籌學的興趣。案例教學是學生生產實踐的演練,能夠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即建模求解的能力。

2.基礎要素。基礎要素是由教材和參考資料、教學方式和實踐教學基地等構成。教材和參考資料的選用要緊扣時代的發展,教學方式有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設計,理論教學方面,可分層次進行教學。實踐教學方面,在灌輸學生運籌學思想和建模方法的同時,運用LINDO、LINGO等運籌學專業軟件,對多數的建模及算法求解進行講解。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都要和學生的層次、專業及企業生產實踐相結合,而實踐教學是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的最好方式。

3.功能要素。功能要素包括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等。通過板書和PPT相結合,運用案例教學、游戲教學等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感受到運籌學并不是一門枯燥乏味的課程,而是一門嚴謹而有趣的課程。學習的效果通過考核方式進行檢驗,而單一的考核方式難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因此應該從多角度進行考核,可采取“實踐能力+課程設計+基礎知識”的考核模式。實踐能力的考核,目的是增強學生建模及軟件求解的能力;課程設計考核學生從問題的描述、分析到建模、求解及確定最優方案整個過程的能力;基礎知識的考核是針對學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算法等知識點的考核。

4.支撐要素。支撐要素是由教學網站的建設、學校給予的支持、企業生產實踐等構成。運籌學的教學改革與發展離不開學院與學校的支持,要與企業生產實踐動態協同,其過程和效果可以通過教學網站的建設體現。

運籌學是經管專業的基礎課,是后續課程的支撐,是與企業生產實踐動態協同的一門課程。以整體性、穩定性、相關性、目的性、動態性等為原則完善運籌學課程教學系統,一般要素、基礎要素、功能要素和支撐要素四種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協同,可以使運籌學課程教學發揮“1+1>2”的整體效用。

參考文獻:

[1]常紹舜.從經典系統論到現代系統論[J].系統科學學報,2011,(8).

[2]劉德海.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運籌學”教學改革研究[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1,(6).

[3]劉霞,劉艷偉.運籌學課程教學的模式分析與改革[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5).

[4]胡運權.運籌學基礎及應用[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6.

篇6

兒童抽動癥又稱抽動穢語綜合征,目前病因不清,而近期有研究表明,感冒可誘發此癥。因此筆者近年來用穴位注射轉移因子治療此癥并取得一定的療效。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22例患者均為門診患兒,男12例,女10例:年齡從5歲到13歲。

1.2 臨床特征 為突然的、快速的、不自主的、重復的肌肉抽動。開始癥狀輕,常以眼肌、面肌、頸部及肩部開始,表現為眨眼、皺眉、歪嘴、伸舌、聳肩及搖頭等,而后癥狀加重,出現四肢及軀干多部位抽搐,并發出無意義的聲音。癥狀反復,情緒緊張、激動時加重,入睡后癥狀消失。

2 治療方法

取轉移因子注射液3rag,分別輪替注射足三里、三陰交。隔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治療不超過3個療程。

3 療效標準

臨床治愈:癥狀消失,隨訪1年未見復發;顯效:癥狀消失,隨訪1年復發,經再治療后癥狀消失;有效:癥狀改善,療程結束后癥狀未完全消失;無效:療程結束癥狀無改善。

4 治療結果

治愈6例,顯效10例,有效4例,無效2例,有效率91%。

5 病案舉例

粱某某,女,6歲,2001年因眼瞼不自主眨動半年就診,患兒半年前出現眼瞼不自主眨動,曾到眼科及其他門診求治,效果不理想,近期出現額部肌肉不自主輕抽動。體查:雙眼結膜無異常。診斷為兒童抽動癥。治療:轉移因子3mg輪替穴位注射三陰交、足三里,隔天1次,連續lO次。患兒注射7次后臨床癥狀消失,其家人未再給其冶療。半年后患兒因感冒再次出現眼瞼抽動癥狀,再求診;重復以上治療1個療程,臨床治愈,隨訪3年無復發。

篇7

關鍵詞:統籌法;實驗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5-0264-03

一、引言

統籌法是科學的工作方法,華羅庚將其定義為用數學原理安排工作進程的方法[1]。在各種工作中無處不在,有優化時間、優化資源、挖掘潛力、節約投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特點,在軍事、工程管理和網絡系統開發得到了廣泛的應用[2-5],發揮了顯著的作用,體現了其優越性。動物生理學是農業本科院校的重要基礎學科,動物生理實驗課程是動物生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教學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除了少數相關實驗可以合并安排一次實驗課外,大多數實驗都需要獨立安排實驗,如何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更多的教學內容呢?這就需要進行改革和探索。統籌法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常用方法,本研究將統籌法應用于生理實驗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具體方法作一介紹,與大家共享。

二、常規的實驗方法及缺點

在血液一章中,有關的實驗內容如下:實驗一:出血時間測定。實驗二:凝血時間測定。實驗三:血紅蛋白(Hb)的測定。實驗四:紅細胞沉降率(血沉)測定。實驗五:紅細胞滲透脆性實驗。上述實驗共安排2個課時(120min),一般情況下,很難在2個課時內將5個實驗全部做完。一般的做法是指導老師先集中把5個實驗的理論和操作要領講解一遍,這一過程大約需要43~45min,在剩余的77~75min時間里安排學生做實驗。為使同學們更多地了解實驗內容,一般把全班同學們分成若干組,每組3~4人,選擇安排實驗內容,具體安排如下:(1)同學1:做實驗三。(2)同學2:做實驗四。(3)同學3和同學4:做實驗五。(4)上述實驗操作完成后,如有時間,再以組為單位共同做實驗一和實驗二。實驗流程如圖1所示:

為了使同學們更多地了解實驗內容,要求小組內各成員之間要互相照顧、互相交流、結果共享。

這樣安排,實驗總體效果不佳,主要存在以下缺點:(1)對學生們的要求不一視同仁。不同的實驗,工作量不同,對同學們的技能和能力要求不同,這種安排不能給所有的同學提供同等的機會,對于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可能選擇動手多、操作難度大的實驗;對于不愛動手或動手能力差的同學,他們常常選擇簡單的實驗,或選擇當助手,或站在一旁觀察其他同學實驗,人為地加大了同學們之間的差別。(2)整體實驗效率不高。主要表現在:①每個實驗都有一定的等待結果時間,在等待結果的這段空閑時間內就無事可做,要么相互交談,要么玩手機,時間不能充分利用,實驗室內氣氛松散,喧鬧嘈雜,秩序混亂。②學生們往往注重于自己所做的實驗,對于其他人的實驗不關心,對實驗的整體理解和掌握程度就降低了。(3)總體實驗效果不佳。主要表現在:①樣品靜置時間不足,結果不理想。如血沉測定中加樣后靜置時間需要90~100min,紅細胞脆性實驗要求加樣后靜置60min,但該方法中實驗四和實驗五的靜置時間均不足,結果不佳。②錯誤幾率較高。理論部分集中講解,拖延時間較長,實驗操作時,對前面講解的要求和操作要領已經淡忘或混淆,出錯率增加。③由于實驗技能不足,大多數同學在實驗時間內只能做其中的2~3個實驗,最多也只能做其中的4個實驗,不可能做全部的5個實驗。該掌握的實驗內容沒做完,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對于求知欲強的學生而言,減少了的實驗滿足不了他們的求知欲望,總體實驗效果不佳。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保證每個同學有機會將實驗全部做完,又能得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呢?

三、統籌法改進實驗方法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我們改革教學方法,對實驗的過程進行了分析,把每個實驗內容進行精細化分段,準確記錄各個組成部分所需的時間(見表1)。

分析發現,如果單獨考慮每個實驗的時間,所需的總時間為260~271min,大大超出2節實驗課的時間。有的實驗操作時間短,等待結果的時間長,而有的實驗需要經過操作等待再操作的過程。如果能夠調整實驗順序,合理安排實驗順序和步驟,則可以將兩個實驗交叉進行,充分利用實驗課堂時間,增加實驗內容。因此,我們設計了以下實驗方案,具體實驗安排方法如下:(1)首先讓同學們做實驗四,理論講解和實驗操作花費15min,然后等待90min記錄結果。(2)接下來做實驗五,理論講解和實驗操作花費36min,等待60min后記錄結果。(3)接下來在實驗四、實驗五等待結果的時間里做實驗三,理論講解和實驗操作共用時16min,然后等待10min。(4)在實驗三等待的10min時間里講解實驗一和實驗二的理論部分,約花時間9min,1min后繼續實驗三的內容,操作、觀察、記錄結果需10min。(5)然后,進行實驗一和實驗二的實驗操作和結果記錄,約需時間17min(實驗一和實驗二合用同一實驗動物,既做凝血時間測定,又做出血時間測定,還可節約實驗時間2min)。(6)觀察記錄實驗四結果。(7)6min后,觀察記錄實驗五結果。(8)提前9min結束,清洗、整理實驗器材和用品。

實驗流程如下圖:

這樣安排不僅在2個課時內做完五個實驗,還可提前9min結束,進行器材清洗、整理,圓滿完成教學內容,達到預期目的。

四、改進實驗方法的優點

利用統籌法安排實驗,可使所有的同學完成全部實驗內容,大大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經過多次的重復實驗和驗證,均達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同學們的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了,增加了對實驗的興趣,明顯優于常規的實驗方法。

五、統籌法的適用范圍和經驗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許多繁瑣的事情交織在一起,經常弄得人們頭暈腦漲,影響工作情趣和心情,如能夠改變工作思路和方法,則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工作任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愉悅身心,快樂地工作和生活。在醫院的體檢工作中,檢查項目繁多,人員雜亂,運用統籌法對體檢人員進行分組,每組按照不同的體檢項目順序進行體檢,不僅工作秩序好,避免了擁擠混亂現象,而且節約了總體時間,大大提高了體檢效率,收到了滿意的效果,得到了參加體檢人員的好評[6]。在教學工作中,如能夠利用科學的工作方法,合理安排實驗內容和順序,必定也能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滿意的效果。本次實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只要我們用心思考,善于發掘和利用科學的方法,必定有更多的收獲,取得更大的成績。

參考文獻:

[1]徐偉宣.華羅庚與優選法統籌法[J].高等數學研究,2006,9(6):63-64.

[2]王興舉,盧美平.軍事統籌法的應用要領[J].武警技術學院學報,1997,13(2):28-29,42-45.

[3]趙維碧,劉舟林.統籌法原理在建筑工程預算編制中的應用[J].森林工程,2002,8(6):28-29.

[4]夏遠利.統籌法在審核建筑工程量中的應用[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4,18(4):60-62.

[5]許青,黃麗華,熊中侃.電算化系統開發中統籌法的應用[J].企業經濟,2006,(11):173-175.

[6]畢麗云.統籌法在干部保健體檢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1993,8(3):133-134.

篇8

是的,這就是如今陜北志丹縣順寧鎮保娃溝門村的“新光景”。

結束了上午在大棚里的勞作,村民王小峰下午坐在客廳里悠閑地看著電視。“現在農民的生活真是愜意!”王小峰感慨地說。他早年曾外出打工,現在回到村里跑運輸、務大棚,一年收入4萬多元。

王小峰如今所過上的幸福生活,只是志丹統籌城鄉發展給群眾帶來實惠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的志丹縣,在不斷尋找新的改革突破方向和路徑。他們將視角向下,把城鄉一體化作為經濟發展戰略的新課題、解決“三農”問題的新希望,按照“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聯動、整體推進”的思路,全面統籌城鄉發展,努力做到全民共享發展成果,把一個城鄉共榮的新志丹建設成為14萬紅都兒女的美好家園。

讓農民富起來

城鄉統籌發展,必須盡快縮小城鄉差距,而富民是首要之舉。志丹縣委、縣政府始終秉承著這樣的理念:通過政府大力扶持,幫助農民建立穩定的產業項目,拓寬增收致富的渠道,讓農民盡快富起來。

從2006年開始,志丹縣每年都投入超過2億元的“三農”資金,財政支農支出名列全省第一。通過“以工哺農,以工促農”,用工業化的思路大力培育農業主導產業,加強城鄉經濟融合,形成城鄉產業統籌發展的互動格局。縣上先后制定了涵蓋農業生產7方面24條惠農政策,大力實施“22211”產業富民工程,按照“興果、強牧、擴菜、精糧”思路,積極推進多元化、特色化種植和養殖。目前,全縣建成草畜專業村181個,蘋果園總面積達到9.1萬畝,高標準農田農民人均達到了3.2畝,每年轉移農村勞動力1萬人次以上。通過“訂單農業”、高效設施農業及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帶動,使農民的角色逐漸發生轉變,成為活躍在城鄉的“產業工人”,收入節節攀升。去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190元。

雙河鄉小溝村是志丹出了名的大棚蔬菜種植基地。全村200余人建起大棚90座,僅大棚菜一項每年收入120余萬元。目前,全縣蔬菜大棚、弓棚總量分別達到2970棚和4932棚,2009年總產達到4.5萬噸,實現產值5400萬元。在產業強力支撐下,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每年增幅均高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縮小。

讓城鄉美起來

為了不斷改善城鄉空間布局,志丹縣打破城鄉樊籬,推行資源共享,實施做強縣城、做大集鎮、做好村組的具體舉措,提高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實現城鄉面貌的改變和同步發展。

按照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骨干、新農村為基礎的建設思路,志丹先后制定了《志丹縣小城鎮建設2030年規劃》、《新農村建設規劃》等,對縣域160多個行政村600多個自然村進行了規劃和建設,城鎮規劃面積達到30.63平方公里,2006年以來先后斥資50多億元,實施城鄉建設項目200余個,11個鄉鎮駐地小城鎮建設不斷提速,全縣城鎮化水平達到48.2%,旦八鎮、永寧鎮被列為全省重點鎮。

全縣鄉村油路總里程已達663公里,油路通村率90%以上,砂石路通村率100%。今年縣上繼續快馬加鞭,推進農村公路向偏遠村組延伸,年內將新修通村油路87公里,油路通村率爭取達到100%。2007年以來,縣上籌集資金近1億元,基本實現了戶戶通上自來水的目標,全縣10.9萬農民徹底告別了吃水難的日子。在新農村建設中,全縣有487個自然村實行了村莊、民宅改造,涉及12191戶53664人,全縣一半以上農民住進新居。目前,志丹農電通村率100%,通信覆蓋率99%,電視覆蓋率97%,信息入村率57%。

讓民生強起來

城里人享受到的教育、文化、醫療等公共服務方面的待遇,長期以來是農民可望而不可及的。為了真正體現以人為本,讓廣大農民享有和城鎮居民一樣的權利和發展機會,生活得更有尊嚴,志丹縣提出“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使城鄉群眾享受平等國民待遇,共同勾勒出和諧志丹的美好圖景。

篇9

關鍵詞:管理者團隊;人口統計學特征;高管薪酬;盈余管理

劉睿智(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山東青島266075)

一、引言

根據Hambrick和Mason[1]的高階管理理論,組織的行為策略不僅僅是一項經濟決策過程,更受到了企業高層管理團隊特征的影響。而已有的關于盈余管理的研究中較少考慮到管理者特征對其的影響,僅有少量文獻主要集中在探討管理者性別以及年齡對盈余管理的影響[2-3-4],而并沒有系統考察管理者團隊的人口統計學特征對于盈余管理的影響。且現有研究多假設管理者為理性經濟人,而實際企業管理者由于自身知識背景、年齡以及性別差異等一系列因素的限制,并非是完全意義上的理性經濟人。因此,研究管理者特征對于盈余管理的影響,其研究結論會更符合企業的實際狀況,對理解企業的盈余管理行為有更好的指導意義。

Watts和Zimmerman[5]就提出管理者的薪酬計劃是企業進行盈余管理的三大動機之一。隨后的諸多研究也證實了這一假設。但是該類研究并沒有考慮到薪酬動機下的盈余管理程度受管理者特征影響。由于管理者個人特質的不同,在面臨盈余管理決策時,其對于風險的判斷以及收益的權衡將會截然不同,進而影響到其盈余管理程度。因此,基于薪酬動機研究管理者特征對于企業盈余管理程度的影響將能夠更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盈余管理狀況,同時也為理解企業管理者個人特征對于盈余管理的影響提供較好的切入點。

二、理論分析與假設提出

Hambrick和Mason[1]的高階管理理論認為,組織的行為策略與績效都顯著地受到企業高層管理者背景特征的影響,包括管理者的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工作經驗以及社會關系。正是由于管理者背景特征的差異,造成了其在認知能力上的不同,進而影響到企業的行為策略,進一步影響到企業的未來經濟績效。

企業的盈余管理行為作為信息不對稱下的企業會計選擇問題,也會涉及到道德問題。同社會學中的年齡與行為分析相類似,隨著企業管理者年齡的增大,其體力與精力也會逐步下降,理解和學習新知識的能力隨之下降,其行為會更趨于保守,且會更為珍惜目前階段所獲得的財富與聲譽,安于公司目前階段的現狀,而不愿承擔較大的風險獲取更高的收益。Huang等[4]就詳細分析了CEO的年齡與企業的盈余質量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隨著CEO年齡的增大,企業會顯著減少其迎合分析師預測的盈余管理行為,其財務重述的水平也顯著較低,企業的盈余質量有較大程度的提高。因此,可以合理預期隨著管理者團隊平均年齡的增大,企業會進行更少的盈余管理行為,因為該行為會讓其承擔更多的風險,降低個人的效用水平。因此,基于以上分析,筆者提出如下假設:

H1: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管理團隊平均年齡的增加會有效抑制企業的盈余管理水平。

管理者性別對于盈余管理水平的影響研究相對較多,且主要是基于風險分析的視角。Groson和Gneezy[6]的研究認為與男性相比,女性是風險回避者,而公司的決策行為都是受到企業的管理者風險偏好的影響。這種特質反映在企業的會計選擇行為上應該就是其采用更少的盈余管理行為,以減少自身所面臨的法律風險。Francis等[2]研究了公司CFO由男性變更為女性時,企業的盈余管理水平的變化,即與男性CFO相比女性CFO出具的財務報告會更為保守,且市場對于女性CFO在位期間公司出現的負面盈余信息反應不足,這更激發了女性CFO采用更為保守的會計政策,減少了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Peni和V?h?maa[3]的研究同樣也發現CFO為女性的公司會有較高的盈余質量,盈余管理行為較少。因此,若在公司高層管理團隊中,女性管理者的增加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公司的財務報告更為保守,減少盈余管理行為。因此,基于以上分析,筆者提出如下假設:

H2: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管理團隊女性管理者的增加會有效抑制企業的盈余管理水平。

而管理者的學歷背景、教育程度與企業盈余管理的研究目前鮮見于文獻。管理者的受教育程度是企業人力資源的重要因素。Castle和Jane[7]認為高層管理者的教育程度越高,其處理公司業務的能力越強,并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從而對公司的績效有較為正面的影響。根據葉上葆等[8]的推論,由于高層管理者的教育程度越高,其經營能力越強,公司并不需要進行過多的盈余管理行為來維持業績,但是其實證分析只證實了繼位管理者的年齡越大,教育程度越低,越容易出現盈余管理行為,并沒有直接得出教育程度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低的結論。而根據Hambrick和Mason[1]的分析,企業高層團隊的受教育程度會影響其價值觀與認知偏好,進而影響到企業的績效,但并沒有顯著證據表明,高層團隊的受教育程度一定與企業績效正相關。但是,他們進一步分析指出,沒有受到好的教育的管理團隊,其績效一定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由此可見,良好的高等教育雖然不一定必然導致高績效,但是通過教育所傳導的正確的價值理念必然會抑制管理者的不道德行為。因此,基于以上分析,筆者提出如下假設:

H3: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管理團隊的受教育水平越高,企業的盈余管理水平越低。

由于管理者薪酬水平與業績相聯系,從而導致了管理者的盈余管理動機,管理者在業績壓力之下,為了獲得更多的報酬,通常會采用更多的盈余管理行為來滿足業績要求。但是考慮到管理者團隊的背景特征,其薪酬契約下的盈余管理行為可能產生相應的變化。正如H1的分析,由于高齡管理者安于企業現狀,為了保持聲譽,不愿承擔風險,特別是在現有中國制度背景下,國有企業較多,且企業的股權激勵制度尚未普遍施行,管理者的薪酬與業績的關聯較弱,因此,薪酬對于高齡管理者團隊的激勵作用并不顯著。但另一方面,可能正是由于制度建設的不健全,企業高層管理者可能會進行較多的機會主義盈余管理,通過業績操控抬高股價,伺機出售其所持公司股票,獲取不正當利益;或者是通過離職前的盈余管理行為提高企業業績,為離職后謀取更好的退休福利。因此,筆者認為薪酬對于年齡與盈余管理程度之間的調節作用并不明確。

而管理者的性別差異對薪酬激勵與盈余管理行為之間的關系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由于女性管理者作為天生的風險回避者,其通常不會通過盈余管理來滿足業績要求;而男性管理者則恰恰相反,其可能會實施更多的盈余管理行為,因此,筆者認為薪酬激勵會使得女性管理者更加謹慎,使得男性管理者更加激進,從而對性別與盈余管理行為之間起正向的調節作用。從管理者的受教育程度看,良好的高等教育必定會產生正確的價值觀,減少管理者的不道德行為,報酬激勵的負面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會被抵消,而報酬的正向激勵以及資本市場的積極反應都會進一步強化管理者減少盈余操控行為。因此,基于以上分析,筆者提出如下假設:

H4a: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薪酬水平對年齡與盈余管理行為并不存在顯著的調節作用。

H4b: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薪酬水平對性別與盈余管理行為起正向的調節作用。

H4c: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薪酬水平對教育程度與盈余管理行為起正向的調節作用。

三、研究設計

(一)高管界定

筆者借鑒Hambrick和Mason[1]等的研究,將高管團隊定義為公司現任監事會及董事會成員(包括董事和獨立董事)、總裁、副總裁、CEO、總經理、副總經理、財務負責人以及董事會秘書等。

(二)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筆者以2001—2014年間所有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由于計算應計盈余管理模型的需要,實際的樣本區間為2000—2014年。并按照以下標準選擇樣本:(1)剔除金融類上市公司樣本以及在研究區間內被證監會特別處理的上市公司樣本。(2)剔除行業年度少于15家的行業年度。(3)剔除上市時間不足1年的上市公司樣本以控制IPO效應。(4)剔除管理者特征披露不詳以及企業財務數據缺失的上市公司樣本。最終獲取樣本數為1975個。文中管理者特征所需數據來自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司高管簡歷、通過手工搜集計算獲得。其他數據均來自CSMAR數據庫。

(三)變量設定

1.被解釋變量

本文的被解釋變量為盈余管理水平。根據夏立軍[9]的研究,Dechow的修正Jones模型最能反映企業的盈余管理水平。因此,筆者也采用該分行業分年度模型計量企業的應計盈余管理水平(采用證監會2001年行業代碼,除制造業細分到二級行業,其他行業都采用一級行業代碼)。

2.解釋變量

筆者以高階管理理論為基礎,實證考察管理者團隊人口統計學特征對企業盈余管理水平的影響。選取管理者團隊的平均年齡(Age)、平均學歷(Edu)以及團隊中男性所占比重(Gender)為解釋變量。同時考察了管理層激勵(Inc)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對企業盈余管理水平的影響。

對于管理層薪酬激勵,筆者借鑒Bergstresser和Philippon[10]的股權激勵公式,但是考慮到我國股票市場的實際情況,實施股權激勵公司較少,因此,本文在計算薪酬激勵占比時并不考慮管理者已被授予但尚未執行的股權數量,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Inc=0.010×Price×Shares/(0.010×Price×Shares+

Salary)

(3)

其中,Price為股票年末最后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Shares為管理層持股數量,Salary為管理層工資數額。

3.控制變量

借鑒已有研究,筆者選取企業資產負債率(Lev)、企業凈資產收益率(Roe)、企業規模(Size)以及企業成長能力(Growth)等變量為控制變量,以控制不同企業特征對企業盈余管理水平的影響。同時,筆者還設定年度虛擬變量來控制不同年度中經濟情況以及突發事件的影響。

(四)檢驗模型

為了考察管理者特征對企業盈余管理水平的影響,并進一步考察管理者激勵措施與其特征對企業盈余管理水平的交互影響,筆者構建如下回歸模型來驗證H1—H3:

以上數據顯示全國房地產市場綜合實力百強企業的市場份額即CR100從2011年的26.2%增加至2017年的47.7%,增長率為82.1%。從10強和百強企業的數據對比分析來看,二者均表明全國房地產市場集中度在不斷增強,但10強企業的市場份額的提升速度稍快于百強企業,這說明隨著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大企業規模增長有所加快,市場集中度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不過,按照貝恩的市場結構分類標準,當前全國房地產市場仍處于競爭型市場結構,市場集中度雖有所增長但仍處于偏低水平,這是對中國房地產業市場結構的一個基本判斷。

DA=β0+β1Tmc+β2Lev+β3Roe+β4Size+β5Growth+

∑Year+∑Ind+ε

(1)

構建如下回歸模型驗證H4:

DA=β0+β1Tmc+β2Tmc×Inc+β3Inc+β4Lev+β5Roe+

β6Size+β7Growth+∑Year+ε

(2)

其中,Tmc為管理者背景特征,在回歸分析中分別代入管理者性別、年齡以及學歷程度。

四、實證研究

(一)描述性統計和相關性分析

表1匯報了變量的描述性統計情況,在進行描述性統計之前,筆者對文中的被解釋變量及控制變量進行了上下1%分位數的Winsorize處理。

表1變量的描述性統計(N=1975)

通過對表1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表征樣本企業盈余管理水平的變量DA均值為0.034,表明企業的操控性盈余管理水平僅占到企業資產總額的3.4%,平均水平較低,而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的極差達到3.784,這表明不同企業之間的盈余管理程度存在較大的差異。同時,就本文的自變量而言,企業高層管理者的平均年齡達到46.970歲,這一年齡段的管理者正處于“年富力強”的人生階段。既擁有較為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管理經驗,又擁有持續學習和不斷接受新思想的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為企業健康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從最小值39.370歲和最大值54.660歲來看,不同企業的高管平均年齡具有較大差別,表明不同企業之間在高管人事安排上有所差異。

2.變量的相關性分析

表2報告了本文主要變量的相關性分析。

表2變量間相關系數表(N=1975)

注:本表報告了變量之間的Pearson相關系數與Spearman相關系數,分別置于表的左下方和右上方;*、**和***分別表示在10%、5%和1%的顯著性水平。下同。

通過Pearson相關系數與Spearman相關系數,我們可以看到,企業的盈余管理水平與管理者特征變量之間均有較為顯著的相關關系,由此我們可以推斷,管理者特征確實對企業盈余管理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其中,管理者團隊平均年齡和團隊中男性管理者所占比重與盈余管理水平呈現正相關關系,而管理者的平均學歷水平以及接受的薪酬激勵水平與其呈現一個負相關關系。初步驗證了H2與H3。同時還可以看到所有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均未超過0.500,可以斷定變量之間沒有顯著的多重共線性,可以進行回歸分析。表2報告的相關性分析僅為單變量分析結果,考慮到有影響企業盈余管理水平的其他因素,因此可能具有測度誤差。更為嚴謹的結論有待回歸檢驗的結果呈現。

(二)回歸結果分析

1.管理者特征與企業盈余管理

由于盈余管理行為包括正向與負向兩個層面的盈余管理行為,不同方向的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均表示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因此,本文將盈余管理分為大于零組與小于零組,分別進行回歸,以控制不同方向上的盈余管理不具有可比性的問題。表3和表4分別報告了大于零組和小于零組的回歸結果。

表3盈余管理水平大于零組回歸結果(N=798)

注:括號內數據為經過穩健調整的t值。下同。

表4盈余管理水平小于零組回歸結果(N=935)

通過表3可以看出,企業管理者的年齡對企業正向盈余管理水平有一個顯著的負向影響,相關系數為-0.013,顯著性水平為5%,這表明,隨著企業管理者年齡的增大,其所在企業的正向盈余管理水平逐漸下降。也就是說,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管理團隊平均年齡的增加會有效抑制企業的盈余管理水平,企業盈余質量大幅提高。H1得到驗證。同時可以看到,管理團隊的平均學歷水平與企業盈余管理水平呈現顯著的負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0.103,且顯著性水平同樣為5%。這表明,隨著企業管理團隊平均學歷水平的提高,企業同樣有減少正向盈余管理水平的傾向,盈余質量大幅提高,H2得到驗證。

對于企業管理團隊中男性成員所占比重對企業盈余管理水平的影響,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影響方向為正向,但是其統計學意義并未達到顯著性水平。因此,H3只能得到較為微弱的經驗證據支持。究其原因,筆者推斷,由于我國上市公司中,團隊高管大部分成員為男性,女性占比較少,因此,團隊中性別異質性對企業盈余管理水平的作用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另外,就管理者的薪酬激勵對企業盈余管理水平的影響而言,我們觀測到了一個顯著性水平為1%的負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0.146,與已有研究[11]相一致。表3中列(5)的回歸中,我們將所有管理者特征變量放入同一模型,以進一步考察管理者特征與企業盈余管理水平的關系。上述結論均成立,并且,模型的擬合優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這進一步表明上述結論的穩健性。而控制變量中,僅有企業規模與盈余管理水平呈現出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均在1%水平上顯著。雖然這與政治成本假設不一致,但是在中國背景下,企業可能為了獲得政府支持,更有動機進行利潤操控,提高利潤,以從政府干預中獲得更多的好處。

通過表4可以看出,企業管理者的年齡與負向的盈余管理行為呈現出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0.008,在10%水平上顯著。即企業管理者團隊的平均年齡越大,其負向盈余管理水平越弱,管理者的年齡對盈余管理程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與H1相一致。但是教育水平與負向盈余管理的回歸結果并不支持H2。由表4列(2)的回歸結果可知,平均教育水平與盈余管理呈負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0.077,且在1%水平上顯著。這說明高管團隊的平均教育水平越高,其越可能進行負向的盈余操控。表4中列(3)和列(4)的回歸結果均不顯著,H3沒有得到驗證,可能的解釋原因與正向組的解釋原因相一致。表4中列(5)的回歸結果與前4列的回歸結果基本一致,再次驗證了H1,H2與H3沒有獲得支持。在負向盈余管理組中,其控制變量資產負債率與企業負向盈余管理的負相關關系與債務契約假設相一致,即越高的負債比率,企業越可能為避免債務違約而進行盈余管理行為。而其他控制變量與負向盈余管理的關系具有一定的波動性,在不同的回歸模型中結果存在一定的差異。

2.管理者特征與企業盈余管理:薪酬激勵的調節作用

由于本文選用了包含時間變量的企業面板數據,因此,可以采用面板固定效應模型對企業不隨時間改變的個體效應進行控制,同時,考慮到企業在不同年度可能會受到不同政治環境以及經濟環境的影響,因此,筆者在模型中加入時間虛擬變量,構造雙向固定效應模型進行研究。另外,由于樣本數據之間可能會存在異方差以及截面相關、序列相關等問題,普通模型的回歸會造成衡量的偏誤,因此,筆者采用Driscoll和Kraay[12]穩健性回歸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控制。為了驗證H4,我們在模型(1)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入了管理者年齡、教育水平和性別比重與薪酬激勵的交乘項。由于交乘項的存在,模型(2)具有一定的多重共線性,因此,我們首先對相關變量進行中心化處理然后構造交乘項以降低模型的多重共線性。同上文的分組,表5報告了薪酬的激勵對于正向盈余管理調節作用的回歸結果。

表5回歸結果:考慮薪酬激勵作用(N=496)

通過表5我們可以看到,企業管理者的平均年齡與平均學歷水平仍舊與其盈余管理水平呈現顯著的負相關關系(顯著性水平均為1%),性別與盈余管理水平的回歸結果仍不顯著,進一步證實前文結論的穩健性。同時,我們可以看到,企業管理者學歷水平與其薪酬激勵的交乘項在5%顯著性水平上與其正向的盈余管理水平負相關,相關系數為-0.047,在10%水平上顯著,H4c得到驗證。這表明當企業的管理者團隊的薪酬水平顯著提高時,原先管理者團隊對于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強了。但是,企業薪酬激勵水平對管理者年齡與企業盈余管理水平的關系影響雖然存在,但并不顯著。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H4a,由于薪酬的此種調節作用雖然可能是存在的,但是正如假設分析中所闡述,正反兩個方面的作用存在一定的抵消,因此,造成其最終的結果并不顯著。而企業薪酬激勵水平對管理者性別與企業盈余管理水平的關系影響也并不顯著,H4b沒有得到驗證。筆者進一步考察了薪酬激勵對于管理者特征與負向盈余管理組的調節作用,研究結果并不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回歸結果略去沒有匯報。

(三)穩健性檢驗

筆者進行了如下穩健性檢驗:(1)考慮到在中國的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制度約束,上市公司增發配股、保牌以及IPO動機均較強,因此,將樣本中去除該類上市公司,研究結論基本不變。(2)將數據進行Winsorize修正之后進行回歸,回歸結果基本一致。(3)參考陳燕錫等[13]衡量管理者團隊的學歷、年齡的辦法對上市公司中主要解釋變量進行重新測量并進行回歸分析,結論基本一致。(4)采用Kothari等[14]模型來計量應計盈余管理水平,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篇10

關鍵詞:城鄉統籌;科學內涵;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F2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8-0144-03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是指導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思想,是解決中國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和重要武器[1]。黨的十六大首次提出這一重要戰略思想以來,國家推出了一系列破除城鄉二元經濟社會體制、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各地圍繞統籌城鄉發展紛紛進行實驗探索和改革創新。

一、統籌城鄉發展的時代背景與科學內涵

1.統籌城鄉發展戰略思想的產生與發展過程。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報告首次提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在2003年初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總書記強調要充分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和農村對城市的促進作用,實現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了“五個統籌”的改革發展要求,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2004年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了要推動建立“五個統籌”的有效體制機制。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把統籌兼顧上升為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并強調要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2.統籌城鄉發展的時代背景。中央之所以多次強調要統籌城鄉發展,有其深刻的現實背景。一是在20世紀后十年向總體小康目標邁進的進程中,農村遠遠落在全國后面。十六大報告指出:“我們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但“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突出表現在:農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農村生產力仍相當落后,農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低、醫療衛生條件差、文化生活落后等問題普遍存在。二是在21世紀頭二十年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邁進的進程中,農村必須努力跟上全國步伐。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目前,隨著中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不斷提高,農產品供給實現了從短缺到豐裕的轉變,但這是在消費水平還不高的情況下出現的階段性現象。今后隨著城鄉居民生活的改善,全社會對農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必然會有新的更高的要求,對農業的多功能性也將提出新的要求 [2] 。當前,農民的有效需求不足、農村市場難以啟動,已成為制約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三是中國13億人口中有8億是農民,只有農民普遍過上了殷實的生活,才能講全國實現了全面小康。沒有發達的農業作支撐,就沒有全面小康社會穩固的物質基礎;沒有農村經濟的全面繁榮,就沒有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沒有農民的普遍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因此,統籌城鄉發展戰略思想的形成,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內在要求,是對過去幾十年工業化進程中城鄉分割局面深刻反思的結果,也是對國內外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的充分借鑒和吸收 [3]。

3.統籌城鄉發展的科學內涵與本質要求。統籌是一種政府行為,統籌的主體是經濟社會發展政策的制定者和公共資源的配置者,即中央政府和各級地方政府。統籌的對象既不是農村發展,也不是城市發展,而是政府在城鄉之間的資源配置行為[4] 。實現城鄉協調發展要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多重主體的作用,要調整支出結構與消除體制障礙并重、統籌城鄉經濟發展與統籌城鄉社會發展并舉;并在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同時,通過政府的介入,在城鄉之間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實現城鄉協調發展[5] 。總體目標就是要使農村在2020年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城鄉教育和衛生等方面的差距。

二、全國部分地方在統籌城鄉工作中的探索與實踐

1.統籌城鄉規劃布局。統籌城鄉發展規劃布局是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前提。各地通過統籌城鄉空間布局,構建城鄉一體化的規劃體系;以及統籌城鄉用地規劃,合理布局建設、住宅、農業及生態用地等方法,來穩定、有序地推進城鄉統籌進程。如山東省萊蕪市編制了《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總體規劃》,規劃建立北部生態旅游、西部姜蒜加工儲運、南部鋼鐵加工物流、東部生態農業、中部都市經濟區的“五大產業板塊”,以及高新區、雪野旅游區、鋼城經濟開發區、萊城工業區等“四個功能區”,讓不同產業覆蓋全市市域面積,搭起了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框架。成都市提出了“全域成都”的概念,對全市1.24萬平方公里版圖面積做了統一規劃,將城郊、近郊和遠郊分成三個圈層,根據各自優勢進行錯位發展,在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布局、就業和社會保障、社會事業發展、政策措施等六個方面,實行城鄉一體化布局 [6]。

2.統籌城鄉產業發展。統籌城鄉產業發展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內容。統籌城鄉產業發展,是要通過工業化形成產業的支撐和聚集,推進農業產業化和土地規模經營,形成城市與農村、工業與農業的互動。如成都市通過積極推進工業園區建設,將全市產業發展劃分為“三個圈層”,按照“一區(縣、市)一園一業”的思路確定了21個工業集中區,并分別明確不同的主導產業,采取引進與培育相結合,相繼建成一批產業鏈條長、市場前景好、易于形成產業集群的重大項目;并通過因地制宜發展產業特色突出的項目,強化產業集聚效應,促進了優勢產業、優勢資源的集聚,實現以了工帶農、以城帶鄉。江蘇省無錫市通過積極開展農業園區建設,培育優勢農業產業集群,先后建成規模以上現代農業園區118個,以及六大農業優勢產業集群,有效地推進了地方農業產業化發展;同時,在政府的引導和扶持下,建立了“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農戶”農業產業化模式;而合作社又與大學聯合組建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建立起長期的產學研合作關系。

3.統籌城鄉基礎設施。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重要基礎條件。目前,全國各地在推進城鄉一體進程中,都十分重視并將構建完善的基礎設施網絡體系作為推進城鄉統籌的一項重要考核指標。近年來,重慶市通過加快交通基礎設施、運輸網絡和交通樞紐建設,正在逐漸成為中國西部的資金流、物資流、勞動流、信息流的重要集聚中心和輻射中心,而這也為重慶統籌城鄉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從鐵路運輸來看,成渝鐵路、襄渝鐵路、渝黔鐵路、渝懷鐵路、蘭渝鐵路以及成都―遂寧―重慶間的快速鐵路、上海―南京―武漢―宜昌―重慶間的高速鐵路和成都―重慶間的城際鐵路等,中國的八條區際鐵路交匯于此。同時,重慶的空港能達到年1 500萬人次的客運規模,擁有西部地區最大的長江港口和江海聯運手段,并有蘭州經成都到重慶和從云南到重慶的石油管道運輸 [7]。

4.統籌城鄉公共服務。目前,城鄉之間的差距不僅表現在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上,更反映在政府提供的公共醫療、義務教育、最低保障等基本的公共產品上 [8]。近年來,中央和各地政府通過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力促縮小和緩解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如山東萊蕪市采取政府主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方式,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多層次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目前,全市全面推行了農村社會化養老保險,在50歲以上的26萬農村人口中,已有21萬參保,參保率達80%以上;并通過深化貨幣直補的住房保障政策,實現了城鄉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政策全覆蓋。成都市一方面加大了政府對農村教育服務的投入,從2006年春季開始,14個郊區(市)縣的84萬名中小學生免交雜費和信息技術費;2008年,又將免費義務教育擴展至市中心五城區學生。另外,成都市采取將教師的管理權限收回到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實行“無校籍管理”的辦法,將教師由單位人變成系統人,統一聘任、統一管理人事、工資,統一配置師資,實行“同城同酬”,積極引導優質教育資源向薄弱學校和薄弱地區流動,縮小了城鄉教育差距。

5.統籌城鄉人口布局。當前,各地在統籌城鄉人口合理布局,實行城鄉統一戶籍管理,建立跨區域轉移人口安置機制等方面進行了諸多探索和實踐。一是實行城鄉一元化戶籍制度,從身份上消除城鄉政策差別。如沈陽市從2010年1月1日起,實行“一元化”戶口管理制度,取消農業和非農業戶口性質劃分,戶口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云南省自2008年1月1日起,取消“非農業人口”、“農業人口”的“二元制”戶籍登記管理模式,實行“一元制”模式,統稱為居民戶。湖南在全省范圍內建立戶口一元化制度,取消附加在戶口上的社會管理職能,促進城鄉人口自由流動。二是建立跨區域轉移人口安置機制,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如成都市通過實行“兩放棄、一退出”(放棄宅基地使用權、放棄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集體經濟組織)的跨區域轉移政策,建立起跨區域轉移安置機制。

6.統籌城鄉土地利用。推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是有效利用現有土地資源,緩解建設用地供需矛盾,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途徑。各地積極探索以承包經營權入股、收入按股分配、合同保底分紅、明確流轉收益的遞增機制等多種形式,推進土地流轉機制的逐步完善,確保農民在土地流轉中“不失地、不失權、不失利、不失業” [9] 。具體做法包括:一是將城市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掛鉤,建立起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實現土地流轉的市場化運作。2009年2月,國務院正式批準重慶建立統籌城鄉的土地利用制度。重慶在確保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有提高基礎上,設立了重慶農村土地交易所,實施土地實物交易和指標交易試驗,穩步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拿出原農村宅基地的20%左右集中興建新型農村社區,另外的80%左右復墾為耕地,通過城市購買置換為城市建設用地,逐步建立起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并通過統一有形的土地市場、以公開規范的方式轉讓土地使用權,率先探索完善配套政策法規,既破解了發展的土地瓶頸,又實現了農業的規模化經營。二是創新土地流轉機制,推進土地規模經營。2008年8月,合肥市政府出臺了《關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意見》,對流轉主體、經營內容、流轉方式、獎補政策、用地政策、定價機制等方面出臺了具體的政策措施;并通過委托代耕、轉包、轉讓、出租、互換、入股等流轉的形式,創新土地流轉機制。

7.統籌城鄉金融資源配置。推進城鄉統籌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2006年底,中國銀監會了《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從機構種類、資本限制等方面,大幅放寬了農村金融機構的準入政策 [10] 。各地也通過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創新服務手段,破解金融支持統籌城鄉發展難點,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通過建立村鎮銀行、優化農村金融服務,實現經營重心下移。為解決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低、金融供給不足、競爭不充分等問題,成都市自2006年起就探索建立了首家村鎮銀行――邛崍國民村鎮銀行,為當地農民、農村和農村經濟提供標準化和多樣化的銀行產品與服務,積極支持縣域內農戶、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二是建立農村商業銀行,推進統籌城鄉金融發展。三是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和擔保方式,加大民生貸款支持力度,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如人行山東省萊蕪市中心支行引導各金融機構堅持統籌城鄉金融一體化建設。

8.統籌城鄉生態環境。在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中,必須統籌城鄉生態環境保護,構建城鄉一體化的生態環境保護新格局。一是統籌流域水資源管理,探索新的環境補償機制。如福建省泉州市出臺了《晉江、洛陽江上游水資源保護補償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規定》,按照“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要求下游八個縣(市、區)經濟受益區按用水比例分攤補償資金,由財政部門設立資金專戶,補償上游建設重大環保項目,從源頭上有效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二是統籌城鄉水資源配置,通過水權置換,提高農業用水效率。2007年,寧夏出臺《寧夏節約用水條例》,明確規定新上工業項目沒有取水指標的,必須進行水權轉換,從農業節水中等量置換出用水指標。并采取由政府投入1/3、企業投入2/3的辦法,對灌區進行節水改造,把節約的水量有償轉讓給火電廠。通過建立以市場手段和政府宏觀調控相結合的水市場,通過工業支持農業節水,農業節水支持工業和城市建設,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用水效率。三是探索城鄉環境保護新機制,形成城鄉污染防治從規劃、治理到考核的一體化格局。

三、評價與啟示

1.經驗與啟示。縱觀各地統籌城鄉的舉措,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借鑒與參考。一是堅持科學規劃與合理布局,有序推進城鄉統籌進程。要把城、鎮、村作為一個整體。二是在大力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應把城市和農牧區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注重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的有效銜接與互補,實現城鄉人居環境一體化。三是要將金融改革與統籌城鄉發展有機結合,從宏觀上調整金融資源在城鄉的分配格局,構建多元化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四是要充分發揮自身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等優勢,積極培育主導產業和與之相配套的先進制造業與服務業,推動產業轉型和升級,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五是推進城鄉統一戶籍管理,強化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建立人口轉移與就業安置的長效機制。六是出臺具體土地流轉扶持政策和措施,積極盤活現有土地存量。

2.需要注意的問題。一是在統籌城鄉發展進程中,一些地方大力推動農地向規模經營集中,過于熱衷引進外來的工商資本進入農業,對如何培育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重視不夠。二是把進城農民享受城鎮居民同等待遇與放棄土地承包經營權或宅基地使用權直接掛鉤。進城農民享有城鎮居民同等的各種社會保障待遇。三是一些地方片面強調把統籌城鄉的重點放在統籌城鄉建設用地方面,過分熱衷于推進農村宅基地和村莊整理,在把騰出的土地用于發展城市和工業園區過程中對農民的土地財產權利保護不夠,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土地財產權利。四是一些地方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覆蓋城鄉的前瞻性不夠,缺乏村鎮體系長遠規劃。

參考文獻:

[1]張華,王艷.轉型期中國城鄉統籌發展戰略研究[J].北方論叢,2006,(5):133-135.

[2]高帆.中國三農問題的突圍之途[J].學術研究,2009,(12):59-65.

[3]李俊.以城鄉一體化推進農村經濟改革發展[J].理論前沿,2009(23):14-15.

[4]費利群,滕翠華.科學發展觀視閾下統籌城鄉發展戰略路徑選擇[J].當代經濟研究,2009,(12):1-5.

[5]符華平.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與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J].江蘇社會科學,2010,(2):99-102.

[6]黃金輝,丁忠毅.成就與問題:成都農村公共服務事業建設審視[J].財經科學,2010,(1):91-98.

[7]王鐘.重慶市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探索與思考[J].探索,2007,(6):170-174.

[8]劉永富.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J].求是,2007,(13):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