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藥范文
時間:2023-03-20 04:29: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醫中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0世紀中葉以后,鑒于現代醫學診療方法與效果中的一些不足,西方各國嘗試從其他民族的“傳統醫學”中尋找途徑以替代現代醫學的缺陷。因此中醫在海外,也獲得了一次全面推廣的機遇。到目前為止,全球接受過中醫藥、針灸、推拿治療的人數,已占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針灸、推拿等中醫診療手段的療效已得到西方各國人民不同程度的認可。
但是,由于西方各國醫學背景、政治體系、經濟文化等的不同,各國在對待中醫的態度上,民眾與政府的的態度差異較大。中醫的海外發展之路并非坦途。
德國中醫開業門檻低
崇尚理性與傳統的德國人,對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關注是并重的。中醫在德文里的全稱是“中國傳統醫學”。1950年,德國出現了第一家針灸協會。1951年,出版了第一本針灸雜志――《德國針灸雜志》。德國著名的醫學漢學家滿晰博先生在1973年出版了《中醫理論基礎》一書,向德國人系統地介紹了中醫是一個包羅宏富、條理連貫和卓有成效的知識體系,遠非西方醫學所能企及,并提出了“中醫是成熟的科學,是真正的生命科學”的學術論斷。
由于德國對“傳統醫學”的寬容態度,從事“傳統醫學”(包括中醫),獲得“傳統醫學”行醫開業的門檻較低,開展傳統醫學的專業人士被稱為“Heilpraktiker”(未經國家考核但持有開業執照者)。從事“傳統醫學”只要通過當地衛生局舉辦的考試即可。同時,按照德國內政部的法令,凡是單獨開業的現代醫學(西醫)醫生均可無限制地應用一切“傳統醫學”(包括中醫)手段治病,開具任何一種處方。
在德國,中醫人士大多在私人診所里開診。同時,德國大約有50多家偏重“自然療法”的醫院正在使用針灸治療技術。近年來,我國也派出中醫力量前往德國交流,合作開辦診所、中醫科、自然療法療養院等。北京中醫學院與德國當地的“傳統醫學”機構合作設有“德國第一中醫醫院”,是德國可使用中藥湯劑治療的為數不多的醫院。
在德國,針灸療法基本已普及,但處方中藥還不能進入德國。德國衛生部門的統計數字表明,德國每年有超過200萬人次接受中醫治療。目前,德國國家醫療保險部門已開始嘗試將中醫治療納入醫療保險。頭痛、腰椎疼痛和關節疼痛3種常見疼痛性疾病的針灸治療,已被作為保險對象。
美國能買到各種中草藥
中醫雖然進入美國已有100多年,但并未真正被美國公眾所接受,長期以來中醫藥的使用者,幾乎只限于旅美華人。1972年,由于引發的“中醫熱”,美國公眾和醫學人士逐漸認識到中國傳統醫學的安全有效和通用廣泛的特點,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愿意接受“替代性醫學”中的中醫治療,其中主要為針灸治療。據報道,現在每3名美國人中就有一人求助于“非常規醫療方式”,而大多數熱門會選擇中醫針灸和推拿療法。2002年,美國聯邦政府批準將世界上43種傳統醫學和療法正式納入美國補充和替代醫療體系,其中“中國傳統醫學”作為獨立醫學體系正式被列入白宮文件。
據“美國針灸和東方醫學資格委員會(NCCAOM)”統計,目前全美有41個州允許有執照的針灸師開業,但對針灸師的執照考核十分嚴格。紐約州規定,凡是申請執照的針灸師必須通過NCCAOM的專門考試,考試分三個部分進行:一是筆試,分數必須達到70分以上;二是針灸消毒技術;三是學位選擇;美國使用的教材均是英文教科書。已獲得執照的針灸師每四年要修滿一定量的有關針灸和東方醫學的課程,執照才能保持有效。而有些州則規定,要取得中醫針灸師行醫資格,必須先考取西醫師,如加利福尼亞州。
1994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允許草本藥劑以補充食品的形式銷售。在美國銷售的所有中藥都不是FDA(美國食品和醫藥管理局) 批準的藥物,而是“食品補充劑”。這導致了美國經營中草藥的商店,從中國以“中國茶”或保健食品的名義進口中草藥,然后作為保健食品出售,使中草藥成為美國天然藥物市場上的主角。特別在各地的唐人街,銷售“不是藥”的中藥鋪顧客盈門,生意興隆,每年銷量超過20億美元。
近日,美國著名華裔中醫專家田小明被美國總統奧巴馬任命為國家補充和替代醫學顧問委員會委員,成為首位接受這一職務的中西醫結合臨床專家。他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包括中醫、中藥、針灸和氣功在內的補充替代醫學正在美國穩定發展,很有前途。
日本漢方醫藥的回歸
中醫中藥在公元5世紀就傳到了日本。公元562年,中國人知聰帶《明堂圖》及其他醫書計160卷到達日本。公元733年,日本僧人榮睿、普照等來中國留學,專攻中醫學。公元742年僧人鑒真東渡,帶去日本大量醫書、醫方在日本教授醫學,被日本奉為“醫藥始祖”。1537年,田代喜等3人到中國學醫,回國后成為了一代名醫。但是,日本在1868年明治維新之后,奉行全盤西化政策,中醫藥被迫退出日本的國家醫療體系。日本稱為“漢方醫藥”的中醫沒有合法的獨立地位,只能作為西醫的一種診療手段。
直到20世紀,一批日本醫藥學人士決心繼續發揚傳統醫藥,漢方醫學才開始逐步復興和發展。由于在近代積累的現代醫學知識以及古代的漢方醫藥傳統,日本的中醫中藥特別在現代科學與漢方醫學結合上出現了可喜的勢頭,尤其在中藥制劑的開發研究方面頗具特色。如在制劑的療效、劑型的改革、新技術的應用、提高產品質量等方面都領先于中國。日本生產漢方藥的藥廠,其生產設備和技術都很先進,許多大藥廠如津村順天堂、鐘坊、小太郎等漢方藥廠都設有自己的研究所和藥理研究所,藥物的質量和藥效的穩定性都獲得了保證。
在日本民間,漢方醫療更是家喻戶曉,被日本人民普遍接受,幾乎在所有的城鎮中,都經常可以見到出售“漢方藥”的藥店,而針灸更是日本人極為熟悉的一種診療方式。以中醫為原理、以中藥為原材料的藥膳深受日本年輕女性的喜愛。由于日本普通民眾對中醫中藥的熱情高漲,這迫使日本政府逐漸考慮中醫藥是否重新回歸日本的醫療體系和醫學教育的問題。如今,中醫也不再停留在中藥店坐堂或掛靠在西醫診所里,像日本順天堂醫院這樣的大醫院也開始設立了中醫門診。
泰國中醫最受人民歡迎
中醫藥傳入泰王國已有悠久的歷史,早在素可泰王朝前就有中醫藥傳入泰王國,早年中醫多與泰國古醫結合,泰語稱“茅蒲班”(即“大中醫生”)。由于華人華僑在泰國的影響,中醫一直都在泰國有著較好的口碑與效果。
中醫在泰國治療多種疾病,療效顯著,深受群眾歡迎。尤其是中醫機構一直奉行“贈醫贈藥”的傳統,如中華贈醫所,客屬公立醫院,中醫總會贈醫所。泰國華人創立于1906年的泰京天華醫院、廣肇醫院等,用中醫中藥為貧苦大眾服務,泰五世皇朱拉隆功親臨主持天華醫院開幕,御示它“為病黎造福,永垂不朽”,并賜天華醫院八千株經費,柚木大櫥一對。
目前,中醫及泰古醫的門診量已超過西醫。全國有近5000多位中醫領取了行醫執照,中藥店隨處可見。中泰建交以來,泰國取消了對中醫中藥的限制,中藥及中成藥在市場上可以公開銷售。不少泰國青年對中醫很感興趣,紛紛參與學習,一些西醫學生也紛紛要求學習中醫,還有些學完西醫又到中國學習中醫本科的。
篇2
“這種理念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楊寶峰說,“在8月23日召開的全省科技大會上,省領導一直在強調百姓的健康、人民的健康,不僅僅是民生,還涉及經濟、社會和相關產業的發展。”
“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之際,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主辦、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承辦的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這次國際性的中醫中藥學大會,讓多位院士和眾多專家齊聚哈爾濱,可以說對中醫藥發展,對民生和百姓的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楊寶峰說。
楊寶峰說,中醫中藥是我國偉大的寶庫,也是全世界的財富。“眾所周知,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就是我們中醫中藥學界的光榮。20世紀70年代,我們哈爾濱醫科大學專家張亭棟老先生,在眾多醫藥成分中發現了三氧化二砷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有效率高達90%以上。這些都是偉大的發明。也是了不起的貢獻。”
關鍵詞產業化
對于中醫中藥的巨大作用和產業前景,楊寶峰認為,中醫中藥不僅可以治病。還可以“治未病”,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剛才。俄羅斯莫斯科第一國立醫科大學的兩位教授,代表該校校長,要和我商談,在中醫中藥及產業方面和哈爾濱醫科大學合作。他們對我們的傳統中醫中藥非常感興趣,也很重視,認為中醫中藥很奇特,能治療一些西醫西藥治不了的疾病,也對許多亞健康相關疾病有著驚奇的療效。”楊寶峰說,這也是響應總書記和我們省委、省政府的號召,“我們的傳統醫學要走向世界,擴大我們的影響,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雙方的老百姓都能受益。他們來尋求合作,也是經過了一定長時間的考察,最終選擇哈醫大,是因為我們在中醫中藥領域不僅走在了俄羅斯的前面,也走在了世界前列。”
楊寶峰坦承,他雖然是西醫專業出身,但30多年間帶領其團隊不停地研究中醫中藥,比如從黃芩、黃芪、黃連、黃柏、決明子及其他中藥中,一方面研究中藥的復方,另一方面從中提取有效成分進行重大的心血管疾病研究。“每年我國心臟猝死的患者有60萬人,而高脂血癥患者有1億多人,糖尿病患者有9700萬人,用西藥治療是可以,但卻有著毒副反應。比如高血脂癥,他汀類藥物是有效,但它的毒副反應對肌肉的溶解、肝臟的損傷等等我們不能不重視。”楊寶峰說,“這就需要我們發掘祖國中醫中藥的寶庫。”30多年的研究中,楊寶峰團隊從中藥中提取成分,制成了降血脂藥“大明膠囊”和一些降脂降糖、心肌保護的藥物,有的已經走向市場,有的正在研發之中。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
在中西醫結合方面也要拓展思路,楊寶峰告訴記者,傳統的中藥及方法他的團隊都在用,但是也要把它“現代化”,挖掘其中的內涵,活性成分,其團隊在這方面可以說做出了顯著的成績,不僅是理論上的突破,還進行了產業化。“比如大明膠囊,研發生產之后,在市場應用很多年,經濟效益超過2億元。還有一種防黏連的單方藥,在市場銷售比較好,產量也過億了。”
“我們現在的中醫中藥研究與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幾十年前認為中醫藥的科學性不強,而今在某些領域已經得到了世界認可。中醫中藥既要傳承我們千百年來的理念,也要與時俱進。我國的專家學者做了大量工作,是可喜可賀的。”
關鍵詞交流合作
篇3
1 中醫對艾滋病的認識
中醫古籍中并無關于"艾滋病"的記載,但從中醫學的理論出發,分析艾滋病的發病不外"外邪入侵"、"正氣虧虛"。邪毒入侵是發病的外因,機體正氣虧虛是發病的內因。其基本病機是邪毒耗傷正氣以致正虛邪實、虛實夾雜。
2 中醫藥抗HIV的研究
2.1甘草 甘草中所含的甘草甜素(GL)可抑制病毒的抗原表達,抑制HIV的復制,直接抑制率高達98%[1]。
2.2虎杖 蔣巖[2]對以虎杖為主的中藥治療艾滋病進行研究發現虎杖具有抗HIV作用。
2.3黃芩 黃芩提取物黃芩甙有抑制HIV逆轉錄酶和細胞病變的作用,靜滴黃芩甙元可使AIDS患者P24抗原下降,T4淋巴細胞上升[3]。
2.4天花粉 有文獻報道,天花粉提取物天花粉蛋白在體外能選擇性的殺傷被HIV侵犯的T細胞和巨噬細胞,對正常T細胞有保護作用,使其免受HIV感染[4]。
2.5苦瓜 研究人員發現從苦瓜中提取的α-苦瓜素、β-苦瓜素及MAD30等有效成分能滅活HIV核糖體,可抑制HIV蛋白表面活性并能選擇性殺死被HIV感染的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5]。
2.6復方SH 復方SH是羅士德教授及其研究組根據中藥篩選的結果調制成功的"中式雞尾酒",選用桑白皮等5味中藥組成。在接受治療的28例AIDS患者中,有9例體內HIV載量顯著減少,16例HIV載量變得穩定,3例無效,其控制HIV-1載量總有效率達89%[6]。所含活性成分桑根皮素及其二聚體具有抗HIV的活性,主要作用是抑制HIV蛋白水解酶和逆轉錄酶的活性,具有免疫調節作用,并且無毒副作用[7]。
2.7復方艾可清 張奉學等[8]研究發現以清熱解毒中藥組成的復方艾可清水提物對猴免疫缺陷病毒有明顯抑制作用,在亞細胞毒性濃度(1:320)對抗原陽性細胞抑制率為69.16%,病毒載量顯著下降,SIV21P27抗原表達抑制百分率為94.17%,艾可清抑制SIV活性ED50為1:1280。
2.8復方三黃散膠囊 復方三黃散膠囊由黃芪、菟絲子、白術、柴胡等中藥組成。黎明等[9]用復方三黃散膠囊治療艾滋病和艾滋病相關綜合癥41例,有效率達到60.98%。姜海鷗等[10]通過研究發現復方三黃散膠囊不但對HIV-1IIIB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而且對HIV-1Ada-M具有微弱的抑制活性。
3 中醫藥增強艾滋病患者自身免疫的研究
3.1唐草片 唐草片主要以老鸛草、香薷、柯子、金銀花、黃芪等組成,具有益氣補血、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除濕化痰的功效,吳昊[11]用該藥對AIDS患者試驗治療總療程3個月后發現唐草片組患者CD4細胞平均上升69.32個/mm3,有效率50.72%,HIV病毒載量平均下降0.05個log,有提高CD4細胞計數的作用,同時可改善艾滋病患者臨床癥狀,使患者體質量增加。
3.2六味地黃丸 李延斌等[12]通過研究發現,六味地黃丸用于艾滋病腎陰不足型,對多形核白細胞的免疫功能有明顯的雙向調節作用,具有增強T細胞功能,誘生A-干擾素,清除病毒的功能。
3.3小柴胡湯 Watanabe[13]研究發現小柴胡湯能刺激單核細胞T4(CD4)-B淋巴細胞等細胞網絡和/或抑制T8(CD8)細胞功能。張志軍[14]通過對40例AIDS患者、44例ARC患者的治療試驗,確認小柴胡湯提取劑對淋巴細胞有免疫調節作用。有研究發現小柴胡湯能抑制70% 艾滋病患者體內逆轉錄酶活性,抑制能力和劑量成正相關,還可抑制PGE2和過氧化物的產生,抑制HIV 復制,且毒性較小[15]。
3.4理中湯 王健等[16]將理中湯用于HIV陽性的血友病患者治療。結果發現:理中湯能明顯增加天然殺傷細胞。并研究發現在人參中所含金屬元素鍺可凈化血液,提高肝臟解毒作用,進一步抑制艾滋病病毒。
3.5四君子湯 韓桂華等[17]將四君子湯用于治療脾腎兩虧型艾滋病,發現其能改善患者癥狀、體征,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延長生存期。
3.6毛紅五加多糖膠囊 張位峽等[18]發現毛紅五加多糖膠囊有明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作用。黃堯洲等[19]通過對13例確診患者用毛紅五加多糖膠囊治療,結果顯示總有效率為84.6%。毛紅五加多糖除可以改善T4免疫細胞低下及貧血外,也可作為目前國內外其他治療艾滋病貧血期的主要藥物,減少其他藥物(如AZT等)造成的骨髓抑制及其他毒副作用。
3.7金龍膠囊 呂維柏等[20]將金龍膠囊治療20例艾滋病感染者發現,金龍膠囊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免疫增強作用。
4 中醫藥緩解抗病毒藥物毒副作用的研究
4.1精元康膠囊 劉鴻雁[21]運用精元康膠囊治療艾滋病HAART療法致骨髓抑制。結果顯示精元康膠囊對艾滋病HAART療法所致骨髓抑制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4.2當歸芍藥散 黃凌等[22]運用當歸芍藥散加味治療艾滋病HAART療法所致肝損48例。發現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及肝功能指針均有明顯改善。
4.3延參健胃膠囊 楊小平等[23]將延參健胃膠囊用于治療HAART療法出現消化不良反應的99例患者,結果顯示胃脘脹滿、納呆少食等消化道癥狀明顯減輕或消除,起到了減毒增效的效果。
4.4半夏瀉心湯 楊小平等[24]按照中醫理論辯證分析,選用加味半夏瀉心湯治療艾滋病HAART所致消化道不良反應(痞滿證)49例,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療效滿意。
參考文獻:
[1]李鐵民,梁再賦.甘草提取物及其衍生物的抗病毒研究現狀[J].中草藥,1994,25(12):655.
[2]蔣巖,王紅霞.用鼠艾滋病模型評價虎杖水提取液的抗病毒作用[J].中國病毒學,1998,13(4):306-311.
[3]吳伯平,翁新愚.美國中醫藥治療艾滋病進展[J].中醫雜志,1995,36(6):367-369.
[4]McGrath MS, Ssntulli S, Gastan I. Effects of GLQ223 on HIV replication in human monocyte/rnacmphages chronically infected in vitro with HIV[J]AIDS Res Hum Retroviruses,1990,6(8):1039-1043.
[5]吳伯平.從臨床實踐談抗艾滋病中藥的研制[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1997,8(2):65-68.
[6]田圣志,黃海英.中藥復方抗艾滋病的回顧分析[J].中成藥,2006,28(6):582-584.
[7]史宏,劉美蓮,余磊,等.艾滋病的中醫藥研究進展[J].中國性科學,2011,6(20):40.
[8]張奉學,鄧文娣.中藥艾可清體外抑制猴免疫缺陷病毒活性的觀察[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1999,16(2):127.
[9]黎明,陳大剛.復方三黃散治療艾滋病和艾滋病相關綜合癥41例報告[A].第一屆全國中西醫結合防治艾滋病的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4:57.
[10]姜海鷗,李汝潤,陳大剛,等.復方三黃散膠囊體外抗艾滋病病毒的實驗研究[J].山東中醫藥雜志,2005,24(8):495.
[11]吳昊.唐草片治療HIV/AIDS的臨床研究[A].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的研究進展[C].北京: 中醫古籍出版社,2004: 95-103.
[12]李延斌.六味地黃丸的新功效[J].江蘇衛生保健,2004,(4):21.
[13]Watanade K.傳統漢方方劑對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患者外周單核類細胞在體外的免疫調節作用[J].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1991,13(3):14-18.
[14]張志軍.小柴胡湯提取劑對感染細胞吞噬作用[J].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1995,17(1):64.
[15]黃艷平,邢愛華,王媛,等.抗人體免疫缺陷病毒中藥研究進展[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9,30(3):285-287.
[16]王健,許建陽.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的現狀及前景[J].武警醫學,2003,4(10):285-288.
[17]韓桂華.中醫藥治療艾滋病60例臨床觀察[J].中醫雜志,2004,45(7):515-516.
[18]張位峽,胡慶和.紅毛五加多糖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藥材,1994,17(5):36-38.
[19]黃堯洲,張位峽.紅毛五加多糖治療艾滋病13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1998,5(10):32.
[20]呂維柏.金龍膠囊治療感染者20例初步報告[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4,10(1):18-19,35.
[21]劉鴻雁,蔣士卿,裴俊文.精元康膠囊對艾滋病HAART療法致骨髓抑制35例的臨床觀察[J].河南中醫學院學報,2007,22(4):4-5.
[22]黃凌,周超杰,梁芳林,等.當歸芍藥散改善艾滋病HAART療法肝功能損害48例療效研究[A]. 中華中醫藥學會防治艾滋病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防治艾滋病學術研討會暨2006年年會論文集[C].中華中醫藥學會防治艾滋病分會:,2006:2.
篇4
關鍵詞:中醫中藥 兒童保健 應用現狀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53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327-01
近年來,隨著醫學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國內外對于兒童保健的理念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基于兒童的健康狀況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和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的指標,因此,兒童的生存與健康水平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在新形式下,中醫中藥在兒童保健中的應用逐漸受到重視,現就中醫中藥在兒童保健的應用作一論述。
1 兒童保健的必要性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兒童的生長發育和疾病譜出現了極大的變化。雖然我國兒童生長發育情況較前有所改善,但影響兒童身心健康水平的危險因素卻呈急劇上升的趨勢,而人們這方面的知識與其嚴重脫節,引發諸多的健康問題。其中,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帶來了雙重挑戰。一方面,因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肥胖率急劇上升,尤以城市兒童為著,不僅導致循環、呼吸、循環等系統的損害,而且影響心理發育;另一方面,我國兒童生長遲緩分布情況是農村高于城市,西部地區兒童的營養不良率明顯高于東部地區。由于兒童自身的疾病抵抗力較弱,在特定的時期容易患各種疾病,如缺鐵性貧血、齲齒、佝僂病、代謝綜合征等兒童常見病及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睡眠障礙等影響兒童的正常生長發育的疾病。為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需要對兒童進行整體地、全面地、連續性地健康管理。
2 中醫中藥兒童保健
2.1 中醫藥與兒童保健規范。2011年新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出臺,其中《0~6歲兒童健康管理服務規范》中明確指出:“積極應用中醫藥方法,為兒童提供生長發育與疾病預防等健康指導。”基于衛生部規范中的要求,多名學者提出了將中醫的“體質學說”及“治未病”的思想結合的新的保健模式。“辨體保健”具有中醫特色,以中醫辨識體質為基礎,依據兒童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體質不同這一特點,形成個體化的保健理念,給予個體化的保健方法。如飲食、運動、情志療法、中藥等,調節兒童體質,降低疾病發生率,通過外治法、推拿等,建立進一步展現中醫藥優勢的兒童保健模式,提高兒童健康水平。
2.2 中醫中藥在兒童保健中的應用。中醫是中華民族千年來研究人體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與防治的文化精髓,在護養方面有獨到的見解。兒童處于生長發育的特殊時期,歷代醫家對其體質的研究形成了獨特體系-“四說”,即“純陽說”、“稚陰稚陽說”、“少陽說”以及“臟腑說”,從不同側面對小兒體質進行了論述,是中醫體質學的一重要組成部分。明?萬全根據小兒發育的不同時期,提出“育嬰四法”-“預養以培其源,胎養以保其真,蓐養以防其變,鞠養以慎其疾”,促進了中醫兒科的形成與發展。兒童體質具有不足性、可變性及可調性的特點,與成人不同。通過發揮“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變、已病防復”的作用,中醫能促進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20世紀70年代,王琦等提出了“體質可分”、“體質可調”及“體病相關”3個關鍵性科學問題,進一步論證運用中醫藥進行兒童保健具有可行性。王曉鳴等依據小兒不同的體質,予以“經絡調攝技術”,選擇相對應的經絡穴位和補瀉手法,“補其不足,瀉其有余”,從而達到預防疾病及強身健體的保健作用。殷英提出了“辨體養子”保健思想-辨體施以及辨體施養,對于重度偏頗的兒童予以辨體施治。主要通過飲食調理、穴位按摩和藥物治療等方法進行兒童保健。皇甫燕提出根據影響小兒體質類型的先天及后天因素,對不同體質的小兒給予不同攝生方案,可達到預防和降低疾病發生率的目的,并能促進體質向均衡質的轉化。徐俐平等將社區幼兒園兒童分為對照組及中醫點穴組,對照組予以常規醫學保健,中醫點穴組在常規醫學保健的基礎上予以足三里、迎香點穴保健,在保健后的9個月檢測生長發育的形態學指標以及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情況。結果提示保健9個月后,保健中醫點穴組的生長發育的形態學指標(身高、頭圍、體重、小腿圍、胸圍、上臂圍、腰圍、皮褶厚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同時消化和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中醫認為疾病是正氣與邪氣矛盾斗爭的過程。機體正氣的強弱直接關系到疾病的發生、發展與轉歸。隨著中醫學的發揚光大,大量的臨床實踐表明,中醫中藥確實有免疫作用。數千年來,我們用中醫中藥維持人體的正常的生理功能,抑制外邪的干擾,從而保持身體陰陽平衡,保持機體的健康體質。中醫中藥與免疫密切相關,在臨床上,選用補益脾胃的藥物,來治療因免疫功能低下而易患疾病的兒童,實踐證明,這些兒童的體質不同程度增強,易感疾病亦相應減少。張紅曉等 [8]將62例腦性癱瘓兒童隨機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在相同條件下,實驗組予以小兒智力糖漿進行干預,3月療程,根據Gesell兒童發育量表進行療效評價,研究結果表明中成藥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腦癱高危兒童的腦發育。Loh CH通過評估在西方的醫療保健占主導地位的新加坡的一個大型中醫診所兒童中藥的使用情況,發現84.3%的兒童使用香草,該項研究也說明新加坡當地居民對于中醫中藥和針灸安全性的認可。朱冬生等通過對兩組病例分別進行中醫辨證分型治療及一般的語言治療訓練,比較兩組語言發育商的變化的研究,通過中醫辨證分型治療,可以調整患兒的體質,促進語言中樞的功能成熟。
我國兒童保健初期疾病重點放在貧血、佝僂病、肺炎、腹瀉的防治上。衛生部頒布的城鄉兒童保健工作要求規定,體弱兒包括佝僂病、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低體重兒、早產兒等。中醫藥在防治體弱兒方面有獨特的優勢,多數學者從脾論治,從肝脾論治,從脾腎論治,療效顯著。從脾論治,郝淑蘭等用蒼術提取物制作成微膠囊,臨床實踐證明對佝僂病防治有良好療效。從脾腎論治,劉百祥將116例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58例予以補腎地黃丸和針刺四縫穴治療,對照組58例以維生素D、鈣劑治療,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從肝脾論治,汪受傳等對中醫辨證為疳氣證的小兒輕度營養不良者予以運脾補脾平肝治療,對照組予健脾糖漿,治療組療效顯著。
3 結語
臨床實踐證實,若兒童保健采用中醫中藥的辨證正確,藥物劑量及用法得當,對慢性病及急癥都有效,更有促進兒童生長發育的優勢。鑒于我國中醫中藥兒童保健工作發展較晚,而且存在不足,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保健工作者更應該重視中醫中藥的保健作用,積極、全方位的發展兒童保健事業。
參考文獻
[1] 萬全.萬密齋醫學全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9
[2] 王琦.論中醫體質研究的3個關鍵問題(上)[J].中醫雜志,2006,47(4):250-252
[3] 王曉鳴,武臣亮.經絡調攝技術在嬰幼兒保健中的應用[J].中醫兒科雜志,2008,1(4):40-41
[4] 殷瑛,王曉鳴.淺議辨體保健―具有中醫特色的兒童保健系統管理[J].中醫藥學報,2008,36(2):32-34
[5] 徐俐平,潘佩光.足三里、迎香點穴在社區兒童保健中的應用[J].新中醫,2013,45(8):157-160
篇5
關鍵詞:中醫中藥;腎臟病;慢性;治療
慢性腎臟病是一類由腎臟漸進性損害,功能受損逐漸加重而表現出一系列臨床癥狀的臨床綜合征[1]。為了減少該疾病對人類健康的影響,醫學工作者已經研究出一些治療或者控制疾病的方法,其中透析這類治療方法的出現為該疾病進程的延緩提供了一種有效途徑,但是這類治療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醫的治療以陰陽五行為基礎,注重人體整體的穩定性以及協調性,從整體上進行調節。腎臟病屬中醫中"關格"、"虛勞"、"水腫"等證范疇[2]。因此,我們認為中醫在該病的治療中應當具有獨特的治療效果。分析發現,益氣活血利濕降濁法在該疾病的治療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治療效果,目前在臨床實踐中已經開展應用[3]。為了進一步探究中醫中藥在慢性腎臟病疾病中的治療效果,為慢性腎臟病臨床治療提供了一種選擇,我們對2011年1月~2013年6月就診于我站的20例慢性腎臟病患者采用了益氣活血利濕降濁的治療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治療效果,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站共收治慢性腎臟病者20例。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年齡61~76歲,平均年齡為68.9歲。男性患者中糖尿病腎病10例、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3例;女性患者中糖尿病腎病3例、高血壓性腎小動脈硬化2例。肌肝為167~256umol/L,尿素為9.2~11.00mmol/L。
1.2診斷標準 ①西醫診斷標準:參考《腎臟病學》;②中醫診斷標準:病名診斷參照中華人民共中國國家標準?中醫臨床診斷療術語疾病部分(GB/T 16751.1-1997)9.14.2,腎系病類。證候分型參考《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及中華中醫藥學會腎臟病分會制定的《慢性腎衰竭的診斷、辯證分型及療效評價》。
1.3方法 中醫在慢性腎臟病治療中按照該疾病病變的緩急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療原則,即急者治標,緩者治本[4]。由于部分患者可能有新感外邪者存在,對于這類患者我們采用的是祛邪與補腎同時進行的治療方法。由于部分患者虛實不同,按照虛實在病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我們采取了不同的治療方法,具體內容如下。
1.3.1以正虛為主者的臨床表現及治療方法 以正虛為主的患者主要的表現為:脈搏弦細或為緩脈;面色萎黃、舌苔淡薄、舌質淡紅;另外,由于腎臟功能受損,水分排泄受到損害,因此可表現為輕度水腫、除此之外,還可存在頭暈以及腰酸乏力等。治療方法以扶正治療為主,并同時進行益腎健脾和祛瘀化濁治療。對于這類患者我們給予的基礎方劑為:懷牛膝15g,熟地20g,白術15g,丹參30g,山藥30g,扁豆30g,澤蘭20g,生苡仁15g,黨參15g,黃芪15g,益母草30g,陳皮10g,制半夏10g。由于此方劑在服用期間可能會出現大便秘結等癥狀,對于出現癥狀者我們給予通腑片進行控制。
1.3.2以邪實為主者的臨床表現及治療方法 以邪實為主的患者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納呆等消化系統癥狀和頭暈、乏力等全身表現,部分患者出現舌苔厚膩等表現。在該癥的治療中我們該用清解通腑,祛瘀化濁,佐以扶正為主的治療原則,具體基本處方為:車前子30g、黃連5g、陳皮10g、白茅根30g、紫蘇10g、制半夏10g、生大黃10g、丹皮15g、半枝蓮30g、澤蘭20g、冬葵子30g。對于出現舌苔厚膩者我們在上述方劑的基礎上為其增加蒼術15g和厚樸9g服用,另外采用灌腸治療,具體方劑為生牡蠣30g、蒲公英30g、丹參30g、何生大黃15g。另外,所有患者均采用復方丹參注射液進行靜脈滴注,以活血化瘀。
1.4療效標準 本組研究中我們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緩解、好轉以及無效3個等級。其中癥狀緩解和好轉者認為治療有效。具體如下:①癥狀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肌酐以及尿素氮水平降至正常范圍內;②癥狀好轉:患者臨床癥狀明顯好轉,血肌酐以及尿素氮水平降到水平的90%甚至更低;③癥狀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好轉甚至加重,血肌酐以及尿素氮水平無降低,甚至出現增高。
2 結果
本組20例患者經過治療后13例患者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即治療有效,有效率為65%,其中,癥狀緩解者8例,占40.00%;癥狀好轉者5例,占25.00%;癥狀無效者7例,占35.00%。
3 討論
慢性腎臟病是一類病程較久的疾病,因此病變程度不一。該疾病患者一般正氣虛損,中醫認為是由于腎臟,運化乏權,氣化無能,升降開關失常,以致濕濁邪毒滯留為患,病屬因虛致實,本虛標實。因為病程遷延,因此患者臟腑功能會受到極大損傷,以肝脾以及腎虛為主要表現,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控制,腎臟功能會進一步損傷,病情加重,最終出現嚴重的正氣虛衰,甚至出現氣血濁邪壅滯等表現[5]。本組研究中我們應用的方劑主要在于扶正,通過中藥調理達到益氣活血利濕降濁的目的。本方劑中生大黃具有通腑泄濁之功效,可引導濕濁之邪通過大便排出,從而減輕腎臟的負擔;白術則有健脾除濕的功效,對臟腑功能的提升具有一定效果,車前草等藥物則可以利尿除濕,在提升臟腑功能的同時減輕體內水分的蓄積,減輕水腫癥狀[6]。姜半夏燥濕和中,有降逆止嘔,同時還具有通腑降濁之功;黃芪、黨參等藥物成分可以健脾益氣,同時可以補氣扶正,有助于提高機體免疫力,防止外邪的侵入。除此之外,丹參等藥物的應用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效果。這些藥物通過共同作用,不僅可以有效緩解局部癥狀,同時對于機體整體水平的調節作用亦較為顯著。在本次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因此,我們認為,中醫中藥方法在慢性腎臟病疾病的治療中有獨到之處,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王海燕.腎臟病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815-1816.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醫臨床診療術語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9.14.2,腎系病類[S].國家技術監督局,1997.
[3].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M].2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63-167.
[4]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分會.慢性腎衰竭的診斷、辯證分型及療效評價[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6,40(8):8-9.
篇6
[關鍵詞] 中醫中藥;預防性治療;可疑癌癥
當今世界惡性腫瘤已越來越多地成為某些國家和城市的第一死亡率疾病,筆者結合文獻資料試探索中醫中藥預防性治療可疑癌癥的可行性。
1 統計數字和思考
最新資料:我國每年新發現惡性腫瘤病人400多萬,每年死亡超過250萬,超過60%;全國每5個死亡人中,有1例死于惡性腫瘤;當確診為惡性腫瘤時,屬晚期者占總人數的68%;2005年衛生部對38個市,70個縣(縣屬市)調查結果顯示,惡性腫瘤死亡率已排在城市死亡率首位;過去30年間,美國共有700多萬人死于癌癥,研究費用化去450億美元,治療費用超過1萬億美元;世界衛生組織最近統計,2005年死于因吸煙而致相關疾病的人數有2000多萬人,其中中國有200多萬人;吸煙能致14種癌癥和20多種疾病,中國有煙民3.2億人,在煙草生產、銷售方面均為世界之最,是排在第二煙草大國美國的4倍;2004年中國煙草行業累計實現利稅超過2100億元人民幣,占總利稅的10%,但每年花在治療因煙草致病的費用是當年上繳利稅的1/2[1~4]等。
臨床上一旦發現腫瘤時大多已屬晚期,惡性腫瘤對人類的生命財產造成的巨大威脅和浪費是顯而易見的,因此預防腫瘤發生和進行預防性治療其價值是不言而喻的。
2 “預防醫藥”是祖國醫藥的精髓之一
從遠古到現今,中醫的預防醫學經歷了從萌芽到成熟、從被動到主動、從簡單到復雜、從零碎到完整直到現在的中醫三級預防理論,即一級預防為“治未病”,二級預防為“救其萌芽”,三級預防為“肝病實脾”。
《淮南子·卷十六》中曰:“良醫者,常治無病之病,故無病;圣人常治無患之患,故無患”和《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的論述奠定了中醫預防醫藥的理論根基。《漢書·賈誼傳》亦認識到:“貴絕惡于未萌,而起教于微渺”。《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針對“已病防變”,《金匱要略》說:“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等。這些寶貴的預防醫學知識,不但豐富和拓展了基礎理論,而且對世界醫學界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如著名的“赫爾辛基宣言”就講到醫學的進步是以研究為基礎的。現代腫瘤研究的根本目的是降低死亡率和發病率,降低死亡率主要靠治療,而降低發病率主要靠預防。
3 中醫稱謂之“病”和“癌”
認識和理解中醫稱謂之“病”和“癌”很有必要。說得通俗些,“病”就是不健康或者是亞健康。說得嚴格些,“病”就是不平衡。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是絕對的。所以從中醫的角度看問題,人絕對是有病的,所不同的只是小病與大病,輕病與重病,普通病與疑難雜病之分。這就是有些人所講中醫為什么能對每個人開藥方的道理所在。
現在世界上有幾十億人患有這樣那樣的身心不適,甚至痛苦不堪。每年有1千余萬人死于亞健康或“過勞死”。這是事實。卻被現代醫學經過所謂的檢查后說成是“沒病”。而正是在這一點上,中醫學能從宏觀或微觀上認識、理解、解釋、治療“存在”的病,當然這一切不能是十全十美,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對于絕對的“有病”說成是“沒病”,每年有許多死亡病例,卻無法用現代醫學來解釋。但是用現代醫學無法解釋和證明的事實,并不能證明事實不存在,只能證明現代醫學的欠缺,需要現代醫學不斷地研究和提高。僅憑這一點。從一個側面證明中醫是很科學、很唯物的,某些方面是優于西醫的。
對于“癌”,甲骨文中有“瘤”字的記載。《內經》[5]中論述的“積聚”、“乳巖”等與“癌”有關。元代的《丹溪心法》中對癌癥的病因有較詳細的論述,用“癌”字系統地統稱惡性腫瘤始于明代。從歷史文獻記載的證候、病因等內容概括,中醫所講的“積證”和現在的腫瘤、癌相似。廣義來看,中醫認為“病”與“癌”有密切關聯,“癌”由“病”轉變而成。如過度的風、寒、暑、濕、燥、火使“邪侵”,過度的喜、怒、憂、思、悲、恐、驚使“氣機逆亂”,跌打損傷使“瘀阻”,蟲獸傷使“毒留”,勞力過度、勞神過度、房勞過度等使“正虧”等。這些因素導致了不平衡的產生,如果不及時調整,使病“留而不去,傳舍于胃腸之外,暮原之向,留著于脈,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積”(《靈樞·百病始生》)。
4 可疑癌癥的表現及診斷
4.1 中醫認識到“病”與“癌”有密切關聯。西醫稱可疑癌癥為癌變前期或癌前病變。我們可通過臨床種種癥狀,結合相關病史及檢查,對可疑癌癥進行診斷。
4.2 可疑肺癌 主癥:刺激性干咳、不固定的胸背痛,發熱、血痰等。結合主被動吸煙史、電腦輻射史、致病職業史、肺結核史、病毒感染史、家族史等可以擬診。該病屬于中醫“肺積”范疇。
4.3 可疑鼻咽癌 主癥:長期鼻塞、血涕,頭痛、神經痛,眼球麻痹,耳鳴、耳聾,頸部淋巴結腫大等,結合EB病毒感染史、家族史等可以擬診。該病屬于中醫“頏顙巖”范疇。
4.4 可疑食管癌 主癥:進食梗阻,有針刺感、牽拉感、摩擦感,食管疼痛,胸悶嘔吐、打嗝,上腹部飽脹等。結合長期吸煙飲酒史、食管炎史、不良飲食習慣史、家族史等可以擬診。該病屬于中醫“噎膈”范疇。
4.5 可疑胃癌 主癥:胃痛,上腹部飽脹,食欲不振,消瘦乏力,惡心嘔吐,黑便等。結合萎縮性胃炎、胃息肉、胃潰瘍、幽門螺桿菌感染、腸化生、黑棘皮病、紅皮病、皮肌炎、家族史等病史可以擬診。該病屬于中醫:“胃脘痛”、“反胃”等范疇。
4.6 可疑大腸癌 主癥:腹瀉和便秘交替,排便不暢,大便性狀改變,便血與疼痛無關,果醬樣便,膿血便,腹脹腹痛,貧血,消瘦乏力等。結合潰瘍性結腸炎史、大腸息肉史、不良飲食史、致病職業史、家族史等可以擬診。該病屬于中醫“腸風”、“下痢”、“臟毒”和“鎖肛痔”等范疇。
4.7 可疑肝癌 主癥:右脅疼痛,上腹飽脹,食欲減退,惡心嘔吐,黃疸,黑便,腹水等,結合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史、家族史等可擬診。該病屬于中醫“肝積”、“積聚”、“水臌”等范疇。
4.8 可疑前列腺癌 主癥:尿頻、尿急、尿流量小、變細、分叉,排尿困難等。結合過量飲酒和咖啡史、淋巴球菌感染史等可以擬診。該病屬于中醫“淋證”范圍。
4.9 可疑子宮內膜癌 主癥:不規則陰道流血,陰道漿液性、膿血性排出增多等。結合肥胖癥、高血壓、糖尿病、不孕癥、濫用抗生素等病史可擬診。該病屬于中醫“帶下病”范疇。
4.10 可疑白血病 主癥:貧血、出血、發熱、肝脾腫大,頭暈頭痛,淋巴結腫大,關節疼痛等。結合病毒感染、致病職業史、電腦輻射史、家族史等可擬診,該病屬于中醫“虛損”、“血證”、“熱證”、“痹病”范疇。
4.11 可疑甲狀腺癌 主癥:甲狀腺腫大,發音嘶啞,呼吸不暢,吞咽障礙,反復腹瀉等。結合碘缺乏、放射線影響,抗甲狀腺藥物影響等病史可擬診。該病屬于中醫“癭瘤”、“肉癭”范疇。
4.12 可疑乳腺癌 主癥:乳房腫塊、溢液、乳房疼痛、乳房皮膚改變等。結合乳房良性腫塊史,電離輻射史、刺激素過量、脂肪食物過量等病史可擬診。該病屬于中醫“乳巖”范疇等。
必須指出,從以上的主癥來看,中醫的“證”、“證候”、“病名”幾乎包括了現代所有的可疑癌癥,說得更確切些是與所有的可疑癌癥有密切關聯。
5 腫瘤標志物的具體應用
腫瘤標志物亦稱免疫學檢查,目前用于臨床的腫瘤標志物有100多種,常用的有以下幾種。其意義簡述于下:(1)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CEA):可見于結腸癌、直腸癌、胃癌和肺癌。正常上限值:
根據專家實踐經驗,腫瘤標志物單項檢測明顯高于正常值或數項檢測高于正常值患早期惡性腫瘤或惡性腫瘤的可能性極大。當然,根據不同病史、病情,還可做B超、食管鏡、纖維胃鏡、纖維結腸鏡、纖維乙狀結腸鏡、支氣管鏡、膀胱鏡、電子計算機橫斷體層攝影(CT)、放射性核素檢查、功能代謝顯像和解剖結構顯像同機融合(PET—CT)檢查等以求明確診斷。
6 診斷可疑癌癥的公式
我們可用如下公式診斷可疑癌癥:中醫證候中醫病名+腫瘤標志物陽性(相關理化檢查陽性)=可疑癌癥。如咳嗽、胸悶、發熱、血痰肺積+NSE(+)、鐵蛋白高于正常值(X線胸片有疑問)=可疑肺癌。以此類推,我們可用此公式診斷所有的可疑癌癥,為預防性治療打下基礎。
7 預防性治療癌癥的中草藥
從廣義上說,迄今為止記載的所有中草藥均有預防性治癌的作用。如上呼吸道感染能轉為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肺癌。治風寒感冒的麻黃、桂枝,治風熱感冒的銀花、連翹都能預防性治療肺癌。同樣,清熱化痰的膽星、天竺黃、蒲公英、魚腥草亦能預防性治療肺癌。狹義上看,中醫中藥主要是通過扶正培本、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等傳統治則來抗癌防癌的[6,7]。這樣講,中醫比較能接受,西醫可能不易接受。因此我們從另一角度——被現代藥理證實有治癌抗癌作用的中草藥來著手了解。當然,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揭示中草藥的作用機制也是中藥現代化、科學化、國際化的必然需要,也是抗癌中草藥開發領域研究的重要課題。中草藥抗腫瘤的作用機制不外乎從抗突變作用、直接的細胞毒作用、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和誘導其分化、誘導腫瘤細胞凋亡、逆轉腫瘤細胞多藥耐藥性、抑制腫瘤血管形成,對腫瘤細胞膜的影響、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達的影響等方面。也就需要從抗腫瘤的中草藥中分離得到相關的活性成分來起作用。目前世界上能從高等植物中篩選出的抗癌活性成分有67萬種。動物、海洋生物中也有存在著大量的抗癌活性成分。中國已從28余科屬,3000種以上的中草藥中篩選出200種以上的抗癌活性成分。研究人員已從實踐中證實從天然動、植物中進行篩選要比合成藥物中篩選命中率要高得多。這方面還需要科研工作者做大量、長期的艱巨工作。
現從傳統中醫角度摘錄部分對抗癌有效的中草藥:(1)扶正培本方面的主要有黃精、靈芝、紫河車、黃芪、黨參、女貞子、仙靈脾、鎖陽、菟絲子、附子、補骨脂、當歸、首烏、百合、冬蟲夏草、人參、白術、生地、銀耳等。(2)清熱解毒方面的主要有一枝黃花、七葉一枝花、半支蓮、半邊蓮、白花蛇舌草、野、山豆根、苦參、芙蓉葉、敗醬草、土茯苓、白毛藤、貓爪草、天南星等。(3)活血化瘀方面主要有丹參、莪術、雞血藤、王不留行、三七、桃仁、紅花、葛根、玉金等。其他方面主要有全蝎、蜈蚣、斑蝥、水蛭、龜版、鱉甲、穿山甲片等。
8 其他
有學者認為,腫瘤標志物、CT、MRI、PET—CT等都是西醫和現代化的東西。弦外之音,這些現代化的東西中醫不能用,或者說中醫怎么可以用現代化的東西呢?然而現代化是科學,是不斷探索、不斷提高、不斷發展、不斷創新中的科學。西醫要現代化,中醫亦要現代化,現代化要為西醫服務,現代化亦要為中醫服務。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良性循環,才能不斷提高中醫水平。目前臨床上廣泛應用的抗腫瘤藥“康萊特”、“艾迪”、“復方苦參素”、“攬香稀”、“鴉膽子注射液”等分別主要是從中藥薏苡仁、斑蝥、苦參、莪術、鴉膽子等中提煉出來的,其臨床療效好,是現代化技術應用的結晶。
9 預防性治療可疑癌癥的思路
目前我們可以確立預防性治療可疑癌癥的思路。可疑什么癌屬中醫什么證什么型中醫治則主方加預防性治癌的中草藥預防性治療可疑什么癌。如:可疑肝癌積證(血瘀氣滯型)活血軟堅散結膈下逐瘀湯合鱉甲煎丸加蜈蚣、全蝎、穿山甲片等預防性治療可疑肝癌等。以此類推,用此思路可預防性治療一切可疑癌癥。
10 病案介紹
患者,女,46歲。初診日期:1995年10月12日。主訴“右脅疼痛、刺痛交替發作8個月余”。主要病史:患者1991年10月確診為“急性乙型肝炎”,住當地醫院經降酶、抗病毒、保肝,主藥以甘利欣、泰特、氨基酸等治療3個月余,復查肝功能基本正常出院。續3年余,患者先后用過干擾素6個月、轉移因子3個月及不定期中藥治療,1995年體檢:肝功能γ-GT、SB、AFP,肝硬化全套中HA和Ⅲ膠原明顯升高,B超結論為早期肝硬化。家族史:父母健在,兄妹6人均有乙肝史,大哥、二姐與四弟2年內先后患肝癌而亡,兩個叔叔患肝癌已死亡。目前主癥:精神不振,右脅脹痛刺痛交作,中脘脹滿,納谷不香,睡眠不熟,噩夢紛紛,目黃溲黃。苔薄黃,舌暗紅、舌下筋粗紫、扭曲,脈弦緊。診斷:西醫診斷:早期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中醫診斷:脅痛(瘀血內阻,氣機不暢)。主要方藥:鱉甲丸合膈下逐瘀湯加減。炙甲片、鱉甲、莪術、延胡、桂枝、桃仁、當歸、川芎、黃芩、玉金、茵陳、枳殼、白術、丹皮等。
對于有癌癥高危家族史的患者及有嚴重“恐癌癥”的患者,在辨證施治及加預防性治癌藥同時,及時解除患者的“心結”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10余年來,患者每年服中藥7~8個月,6個月復查相關理化項目,先后加服過相關抗癌中藥有苦參、七葉一枝花、蛇舌草、半支蓮、半邊蓮、蜈蚣等。2006年4月復查肝功能正常,AFP正常,肝硬化指標正常,HBV-M(小三陽),B超示肝內光點增多增粗,余無異常,患者“心結”已除,現已在某單位承擔重要領導崗位。
11 小結
吳儀副總理在2005年11月19日中醫研究院中國中醫科學院慶祝大會上強調指出,要發展中醫藥事業,努力加強中醫學創新體系建設,充分發揮中醫中藥在疾病防治方面的獨特功用,造福于中國和世界人民。本文僅從中醫中藥預防性治療可疑癌癥的角度提出粗淺意見,以供腫瘤防治工作者參考。
[參考文獻]
1 于武勝.防癌早知道.青島:青島出版社,2005,5.
2 鄭美風.這樣防癌最有效.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5,5.
3 胡春宏.別害怕癌癥.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5.
4 周際昌.實用腫瘤內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8.
5 王慶其.內經選讀.北京:中國中醫學出版社,2003,1.
篇7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共100例,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齡27~76歲。突然發病30例,逐漸發病70例。病程2小時~7天。頭痛、嘔吐50例,肢體偏癱70例,憂郁23例,嗜睡11例。腦CT示均有梗死病灶。
1.2 辨證論治
1.2.1 氣血虛弱型:此型病人血壓正常,癥見半身不遂,口、眼口咼斜,語言蹇澀,口角流涎,肢麻,舌質淡嫩、苔白膩,脈細。治則益氣活血化瘀。補陽還五湯加減:黃芪、赤芍、川芎、地龍、歸尾、桃仁、紅花、丹參、牛膝。口眼口咼斜加全蝎、僵蠶;語言不利加菖浦、郁金、遠志、生蒲黃;淡漠強哭強笑加菖蒲、遠志;卒中昏迷佐以牛黃安宮丸鼻飼。
1.2.2 肝陽上亢型:此型病人血壓高,癥見半身不遂,口、眼口咼斜,頭昏,頭痛,耳鳴,目眩,肢麻,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則平肝潛陽,佐以活血化瘀。鎮肝熄風湯加減:元參、天麻、鉤藤、淮牛膝、龍牡、川楝、桃仁、龜板、天冬、赭石、夏枯草、白芍。熱盛痰多加膽南星、竹瀝;濕痰加半夏、茯苓;頭痛加夏枯草、石決明、;語言不利加菖蒲、郁金;心中煩熱加黃芩、石膏、梔子;昏迷卒中用牛黃安宮丸鼻飼。
2 結果
療效判斷標準:治愈:癥狀消失,腦CT示病灶變小;顯效:癥狀基本消失,腦CT示病灶略減小;好轉:癥狀減輕,腦CT示病灶無改變。本組結果:治愈72例;顯效23例;好轉5例。
3 討論
腦血栓屬于祖國醫學“中風”范疇,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清醒后半身不遂,口、眼口咼斜,或語言不利為主要特征的內科常見病。筆者在處理腦血栓時對于神志昏迷給予降顱壓脫水劑。同時給予牛黃安宮丸鼻飼,靜脈點滴丹參液,血壓高者給予降血壓藥物,同時進行中醫辨證治療,對于肝陽上亢,宜清肝熄風;氣血虛弱,宜補充活血化瘀。對于血壓高的病人,治以鎮肝熄風,配以活血化瘀藥,使亢盛之陽得以降泄,而使血壓下降,多重用夏枯草、赭石。而血壓正常患者多因氣血虛弱,氣滯血瘀而致中風,因氣行則血行,應補氣,活血化瘀,多重用黃芪、丹參。
篇8
關鍵詞 急性放射性肺炎 胸部腫瘤 中醫中藥
放射性肺炎是指胸部腫瘤或其他惡性腫瘤接受放射治療后,正常肺組織因放射性損傷而出現的炎性反應。一般在放療后2個月內發生,重者可使肺廣泛纖維化,甚至呼吸衰竭,是放療后多見且危害較大的并發癥。西醫多采用大劑量抗生素加激素治療,取得一定效果,但是不良反應較大,中醫藥治療放射性肺炎有較大優勢,幾乎無不良反應。2008年10月~2011年6月收治急性放射性肺炎患者39例,采用中醫中藥方法治療,取得較好療效。現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6月收治胸部腫瘤放療患者80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9例和治療組41例,所有患者放療前均未查及藥物性肺炎。病史、癥狀、體征及X線、CT檢查均符合急性放射性肺炎診斷標準。男44例,女36例;年齡31~82歲,平均58歲。肺癌48例,食管癌20例,乳腺癌12例。兩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
方法:對照組主要應用糖皮質激素,地塞米松10mg,每日靜脈滴注,14天后改強的松10mg,3次/日,1~2周后減量。肺部合并感染者可加用抗生素,必要時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平喘治療。治療組根據臨床癥狀進行中醫辨證治療。基本可分痰熱蘊肺型和肺陰虧耗型。①痰熱蘊肺型:發熱,胸悶、胸痛,咳嗽、氣粗,痰黃質黏,煩熱口干,舌質紅苔黃或黃膩,脈滑數。為熱毒熾盛,煉液成痰,痰熱蘊肺,肺失宣降。治療方法可清熱化痰,宣肺止咳。方選桔梗湯合千金葦莖湯加減。②肺陰虧耗型:低熱不退,咳嗽短促,干咳少痰或痰中帶血,口干咽燥,手足心熱,舌質紅少苔,脈細數。為熱毒傷陰,肺失潤降。治療方法可滋陰潤肺,化痰止咳。方選麥門冬湯合百合知母湯加減。
觀察指標:①臨床表現:主要癥狀為咳嗽,咳痰,咯血,胸痛,胸悶,喘憋;主要體征為肺部可聞及干、濕性音;②胸部X線片或胸部CT:肺部炎癥滲出病灶吸收、好轉、穩定、纖維化、惡化進展。
療效判斷標準:①顯效:臨床癥狀在半個月內完全消失,胸部X線片或胸部CT基本正常;②有效:臨床癥狀在1個月內完全控制,胸部X線片或胸部CT示肺部滲出性炎癥吸收超過50%;③無效:臨床癥狀在2個月以上仍未完全控制或死亡,胸部X線片及胸部CT示肺部滲出性炎癥改變無明顯變化。
統計學處理:采用X2檢驗,對兩組間療效差異進行顯著性檢驗。
結 果
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顯效率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討 論
胸部腫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療時,并發放射性肺炎的發生率為1%~34%,放射學改變的發生率則高達15%~100%[1]。通常在完成放射治療后1~3個月出現放射性肺炎,6~24個月后可發生永久性肺纖維化[2],嚴重者醫治無效可導致死亡。目前國內外治療放射性肺炎,主要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抗生素、維生素治療,輔以吸氧、平喘止咳等對癥處理,取得一定療效,但大劑量應用激素不良反應較大,如誘發二重感染、免疫抑制、消化道出血、撤藥綜合征等。因此,尋求一種新的治療手段,既能治療急性放射性肺炎,又不誘發其他疾病,勢在必行。
祖國醫學認為,放射線為熱毒之邪,最易耗傷人體正氣和陰血。正虛則邪盛,陰虧則脈絡失濡,而致肺熱葉焦,失于清肅,氣逆于上,發為咳嗽。疾病初期,肺部受邪,氣機不暢,首見喘咳,邪盛正不虛,正邪相爭,表現為發熱、咳嗽、痰黃質黏等痰熱蘊肺之象。若肺雖受損而邪不即發,日久化熱,灼傷肺津,傷陰耗液,則表現為干咳、少痰,口干、咽燥等肺陰虧耗之象。因而在臨床工作中,筆者分為痰熱蘊肺型和肺陰虧耗型,分別給予桔梗湯合千金葦莖湯加減、麥門冬湯合百合知母湯加減。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總有效率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說明中醫藥治療本病有較大的優勢[3],且無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急性放射性肺炎在臨床癥狀改善后,出現肺纖維化幾率較大,因此在中醫辨證治療時,應重視活血化瘀藥物的應用。
目前,中醫藥治療主要集中在發病后進行干預,未實施放射前預防干預,而祖國醫學的精髓,在于“未病先防”,我們應本著“治未病,防未病”的原則進行干預,防止疾病繼續逐步加重,由輕度的炎癥滲出變成嚴重的肺纖維化[4]。
參考文獻
1 Movasas B.Puknonary radiation injury[J].Chesc,1997,1l1(4):1061-1176.
2 任少華.放療致肺損傷的診斷與治療[J].國外醫學呼吸系統分冊,1998,8(1):24-26.
篇9
關鍵詞:便秘中醫藥治療綜述
一、辨證要點
1、大腸的傳導功能失職是便秘的根本所在大腸居于腹中,其上口在闌門處緊接小腸,其下端緊接。大腸的主要功能是傳化糟粕,大腸接受經過小腸泌清別濁后所剩下的食物殘渣,再吸收多余的水分,形成糞便,由排出體外。
2、五臟六腑皆可影響大腸傳導而致便秘如前所述,便秘的根本在于大腸傳導失常,但大腸的生理功能與五臟六腑的關系非常密切,如肺的宣發肅降、肝的疏泄條達、脾的轉輸運化、腎的溫煦濡養等,因此,除大腸本身的病變,五臟六腑任何一個臟器的病變,都可影響大腸的傳導功能而發生便秘。所以說,治療便秘的方法必須注意到大腸與其他臟器的關系。
(1)從肺論治:《靈樞·經脈》篇曰:“肺,手太陰之脈,起于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又曰:“大腸手陽明之脈,……絡肺,下膈屬大腸。”肺與大腸構成了臟腑陰陽表里的絡屬關系。肺主宣發,是大腸得以濡潤的基礎,使大腸不致燥氣太過;肺主肅降,是大腸傳導功能的動力。肺藏魄,又稱“魄門”為肺氣下通之門戶,可見肺與大腸的關系尤為密切,所以肺氣肅降則大便通暢,出入有常,肺氣上逆可致大腸腑氣壅滯,而見大便秘結,腹痛腹脹。
(2)從肝論治:肝主疏泄,具有調節全身氣機,推動血和津液的正常運行的功能,肝的疏泄有助于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及大腸的傳導功能,肝失疏泄,肝氣郁結則大腸氣滯可致便秘。肝藏血,血虛腸道失潤亦可致便秘。
(3)從腎論治:腎開竅于后二陰,大腸的傳導功能有賴于腎氣的溫煦和腎陰的滋潤,便秘的形成與腎的功能正常與否關系密切。李東垣云:“腎主五液,津液盛則大便如常……”《雜病源流犀濁·大便秘結源流》曰:“大便秘結,腎病也。”《養生四要‘卻疾》曰:“腎虛則津液不足,津液不足則大便干澀不通。”
(4)從脾胃論治:脾主運化,運即轉運傳輸,化即消化吸收,運化即把水谷化為精微,供應滋養全身。同時亦運化水津,促進水液代謝。胃主受納腐熟水谷,并主通降,由此可見脾胃與大腸的關系最為密切,只有脾胃功能正常,大腸才能發揮其正常功能。因此,治療便秘,調養脾胃尤為重要。
3、氣、血、津液與便秘的形成氣、血、津液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是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進行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必要因素。便秘的形成與氣、血、津液亦有密切的關系,因而在治療上也必須注意到這方面因素。
(1)氣虛便秘:氣具有推動和激發運動的作用,大腸的運動,有賴于氣的推動,才能發揮其正常的傳導作用。如氣虛推動無力,大腸運行不暢,則可出現便秘,治當益氣,具體治法有補肺氣,益脾氣,溫腎氣等。
(2)氣滯便秘:大腸的運動功能不僅依賴氣的推動,而且要有正常的氣機運行,如肺氣的宣發與肅降,脾氣和升發與胃氣的下降等各種氣機的運動形式來協同大腸的傳輸功能,如果各種原因導致全身或局部的氣機不調,則會引起各種各樣的病變,如各種原因而致大腸的氣滯,則會發生便秘,治當行氣,具體治法如舒肝理氣,消食導滯,行氣化痰等。
(3)血虛便秘:全身的臟腑器官都依賴于血的滋養濡潤,大腸的運動功能亦然,如血虛不能滋潤大腸,則會致腸道失潤,形成便秘。治當養血,如補肝血,滋腎陰等。
(4)血瘀便秘:瘀血的形成有多種原因,瘀血一旦形成,又會阻滯氣機,引起各種各樣的病證,如瘀血阻滯腸道,大腸運行不暢,則亦可引起便秘,治以行氣活血。
(5)津虧便秘:津液具有滋潤和濡養的功能,亦具有濡利的作用。因此,大腸的傳導功能有賴于津液的濡利作用。如津液虧損,則腸道干枯,可致便秘,治當滋養津液。如滋補腎陰,養胃生津等。
二、外治法
1、中藥敷臍治療
(1)生姜30g,豆豉9g,食鹽6g,連須蔥1根,同搗爛如泥,烘熱,外敷。
(2)大黃粉10g,水調外敷。
(3)生姜60g,豆豉15g,加蔥白3根,其搗成泥,外敷。
(4)大戟粉2g,大棗肉10g,搗成膏狀外敷。
(5)當歸60g,大黃30g,芒硝15g,甘草15g。熬膏外敷。
2、中藥坐藥法
(1)飴糖適量。將飴糖捏成指頭大,用香油拌以綠礬末,塞入深處。
(2)白膠香半棗大,鼠糞2枚。上藥研末、水丸為棗核大,油涂表面納肛。
(3)皂辛栓劑豬牙皂12g,細辛5g。研成細末,用蜂蜜調勻制成栓劑。
(4)蜂蜜適量,微火熬煉,冷后作成栓劑。
(5)生大黃15g,火麻仁50g,陳皮15g,郁李仁25g,共研細末,煉蜜調成條狀。
三、針灸推拿治療
1、針刺常用穴位有大橫、天樞、中脘、氣海、足三里、上巨虛、合谷、復溜穴。
2、耳穴實秘取穴大腸、直腸下段、便秘點、交感、肺、肝、膽穴;虛秘取脾、胃、腎、大腸、直腸下段、皮質下、便秘點。用75%酒精行局部消毒后,將王不留行籽放置于膠布上,貼壓在選好的穴位上,逐穴揉壓,每日2次,共5~10分鐘。3日為1個療程,3日后仍便秘者可換貼另一側耳穴治療。
3、按摩可按摩足三里,每晚睡前排除雜念,自然呼吸,自行按摩足三里穴10分鐘(順時針按摩5分鐘,逆時針按摩5分鐘)。
4、指壓取天樞穴,即臍旁2寸,左右各一,按壓此穴,有輕度壓迫感,待有便意后如廁。接著病人自己繼續用左右兩拇指按壓左右天樞穴,力度以輕度壓迫為宜,病人無法完成時可由他人協助完成。
四、便秘的外科治療
便秘的治法較多,一般以內治為主,近年來隨著便秘的認識手段不斷發展,對便秘的原因和分類愈來愈細,對一些特殊原因的便秘,如保守治療無效的話,可考慮手術治療。需要手術治療的便秘主要是直腸梗阻性便秘如直腸前突、盆底直腸肌痙攣綜合征手術。對于結腸慢傳輸型便秘國外亦有部分手術病人,但并發癥較大,不適合推廣。
參考文獻:
[1]王耀;中醫辨證治療老年性便秘68例[J];安徽中醫臨床雜志;2003年03期.
篇10
【關鍵詞】 地奧司明片;中醫中藥;Ⅰ期內痔
在臨床, Ⅱ期以上內痔大多以手術為多, 而Ⅰ期內痔有時因為癥狀和體征不太嚴重而被忽視, 如經常便秘或大便次數增多, 墜脹, 偶爾大便出血。因為如此, 有些這樣的患者并不直接到醫院診治, 而有的作為便秘或腸炎在內科診治, 延誤了痔瘡的早期治療。本中心使用口服地奧司明片結合中醫中藥進行辨證論治, 治療Ⅰ期內痔, 改善了這些患者的癥狀和體征, 療效可靠,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所有患者來源來自本中心門診, 經多項檢查排除相關其他疾病如結直腸腫瘤等, 確診為Ⅰ期內痔的患者共124例, 治療組62例, 男39例, 女23例, 年齡為48~82歲, 平均年齡59.3歲;對照組62例, 男40例, 女22例, 年齡49~83歲, 平均年齡58.6歲, 兩組均為中老年患者。
治療組:有便秘的患者39例;大便次數增多的患者14例, 大便出血的37例, 墜脹的患者為58例。肛內單個痔核(靜脈曲張團)32例;2個痔核的20例;3個痔核以上(或有融合成片)的占10例。其中有痔核糜爛的7例。
對照組:有便秘的患者40例;大便次次增多的患者13例, 大便出血的36例, 墜脹的患者為60例。肛內單個痔核30例;2個痔核的22例;3個痔核以上(或有融合成片)的占10例。其中有痔核糜爛的7例。
兩組年齡和性別、癥狀和體征比較, 經統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治療組:給予口服地奧司明片(武漢馬應龍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6737) 2片/次, 2次/d, 服用3 d, 第4天1片/次, 2次/d, 再服用7 d。
中醫中藥辨證用藥:屬濕熱蘊結, 有墜脹不適, 口時有潮濕感, 大便或秘結不爽和不成形, 舌紅苔膩黃, 脈弦或濡數, 給予清熱利濕散結, 方如龍膽瀉肝湯加減, 藥可用龍膽草、山梔、黃芩、柴胡、制大黃、澤瀉、當歸、夏枯草;血熱損傷血絡, 大便出血的患者給予涼血止血, 方如槐花散、十灰散或四生丸加減;便秘的患者根據患者實熱內結和陰虛內熱分別給予瀉火通腑或潤腸通便, 如承氣湯或增液承氣湯加減, 藥如玄參、生地、麥冬、大黃、玄明粉、枳殼、枳實、火麻仁、郁李仁、厚樸等;氣陰兩虛, 中氣不足的墜脹, 給予益氣養陰, 補中益氣, 如六味地黃湯合補中益氣湯加減。
對照組:給予口服地奧司明片(武漢馬應龍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6737)2片/次, 2次/d, 服用3 d, 第4天1片/次, 2次/d, 再服用7 d。
兩組在治療時出血患者停用阿斯匹林及相應的藥物。
1. 3 療效標準 癥狀:消失為0分, 否則為1分;體征:痔核完全消失為0分, 縮小2/3左右為1分, 無變化2分, 增大為3分;糜爛完全消失為0分, 減輕2/3為1分, 無變化2分, 加重為3分。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 癥狀和體征兩組各綜合積分, 計數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P
2 結果
治療組:便秘0分39例, 1分0例;大便次次增多0分10例, 1分4例;大便出血0分34例, 1分3例;墜脹0分50例, 1分8例。肛內單個痔核(靜脈曲張團)0分21例, 1分11例;兩個痔核的0分13例, 1分7例;3個痔核以上(或有融合成片)的0分3例, 1分7例。其中有痔核糜爛的0分6例, 1分1 例。
對照組:便秘0分22例, 1分18例;大便次增多0分5例, 1分8例;大便出血0分19例, 1分17例;墜脹0分33例, 1分27例。肛內單個痔核0分13例, 1分16例, 2分1例;2個痔核0分7例, 1分13例, 2分2例;3個痔核以上(或有融合成片)的0分2例, 1分6例, 2分2例。痔核糜爛的0分4例, 1分3例。
兩組癥狀綜合積分統計: χ2=31.22, 差異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P
地奧司明片結合中醫中藥辨證治療Ⅰ期內痔效果優于單純使用地奧司明片的治療。
3 討論
地奧司明片可增加靜脈張力, 改善靜脈彈性指數, 增強靜脈壁的收縮功能, 促進靜脈回流;降低靜脈擴張性和減少靜脈血瘀滯, 促進淋巴回流, 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 提高毛細血管的韌性, 并可作用于白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的相互作用過程, 對許多炎癥產生影響, 因此可消除痔靜脈曲張[1]。
結合中醫整體觀念的理論, 根據痔瘡患者或伴有年高體虛, 肝腎陰虧, 氣血不足, 津枯腸燥, 中氣下陷, 或濕熱下注, 熱傷血絡等。如患者陰虛津枯腸燥, 大便秘結, 糞塊阻于腸內, 亦宜造成痔靜脈的回流障礙;濕熱下迫, 大便次數增多, 甚至腸癖, 則加重痔靜脈瘀阻或損傷;痔核伴有糜爛, 常為慢性炎癥, 下焦濕熱毒邪居多[2]。中醫中藥辨證施治以清熱利濕散結, 滋陰潤腸通便, 滋補肝腎, 補中益氣等, 可加快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增強地奧司明片的作用。
綜上所述, 地奧司明片結合中醫中藥辨證施治, 相得益彰,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世文,張穎.地奧司明片治療痔瘡急性發作1100例.醫藥導報, 2009,28(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