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滋養細胞疾病范文

時間:2023-04-08 07:26: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妊娠滋養細胞疾病,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妊娠滋養細胞疾病

篇1

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dtrophin,HCG)是一種糖蛋白激素,也是目前公認的妊娠滋養細胞疾病(GTD)最重要的腫瘤標志物。其相關分子組成了HCG分子家族[2]。

業已證實[3]:正常妊娠或患GTD時,血液和尿中可出現多種形式的HCG及其降解代謝產物,合體滋養細胞可直接分泌非缺刻HCG(整分子HCG)、非缺刻游離βHCG(F-βHCG)和大分子游離α亞單位。整分子HCG分泌后被與滋養細胞相關性巨噬細胞分泌的缺刻酶分解成缺刻HCG(nicked HCG,HCGn,指在P47與P48之間缺少肽鍵)由于HCGn不穩定,很快就被分解成為缺刻游離βHCG和游離α亞單位。缺刻游離βHCG最終在腎臟被代謝為核心片段(HCGβcf)。另外,非缺刻游離β還可以由滋養細胞緩慢分泌或由非缺刻HCG代謝而來。在妊娠及GTD患者的血清中除了HCGβcf的濃度極低外,其他各種分子類型的HCG在血中都有一定濃度。正常妊娠時血F-βHCG的水平很低,約占HCG濃度的0.5%~0.9%,患GTD時,由于非缺刻HCG的降解增強會導致F-βHCG的比例異常升高,據報道其水平較正常妊娠時增加4~100倍。因此,當血中測到高濃度F-βHCG時則高度提示有滋養細胞疾病的存在。此外,F-βHCG還可用于葡萄胎、侵蝕性葡萄胎和絨癌的鑒別。研究表明,F-βHCG/總HCG的比值與GTD的類型有強相關性,主要與滋養細胞分化有關,其比值在葡萄胎最低,在絨癌最高。有研究證實[4]:在15個包括絨癌的腫瘤細胞系體外培養液中檢測到核心片段(HCGβcf)證明其可直接由腫瘤細胞產生。在葡萄胎清宮術后監測患者血中HCGβcf的濃度能夠早期預測惡性滋養細胞疾病的發生。

高糖基化HCG是HCG的一個相關分子,由未分化或低分化的細胞滋養層細胞分泌產生。與規則HCG相比,高糖基化HCG亞基上修飾的糖基比例顯著增多,糖基分化質量更大,結構更為復雜。在妊娠初期、妊娠滋養細胞疾病中,細胞滋養層細胞是主要的滋養層細胞,相應的高糖基化HCG水平分泌增多,揭示高糖基化HCG水平與早期妊娠的發展、滋養細胞疾病的發生發展有密切聯系。高糖基化HCG具有特殊的侵襲性,在異位妊娠、Down綜合征、先兆子癇中也有異常分泌。

國內外關于HCG的測定方法很多,近年來主要為免疫測定方法,包括放射免疫測定法、免疫放射測定法和酶聯免疫測定法。隨著實驗醫學的進步,自動化和超速梯度離心法等技術的發展普及,用單克隆抗體進行免疫熒光標記的分光光度測定法已逐漸得到普及。這不僅使測定方法的靈敏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也大大提高了檢測的特異性。目前的技術已可以測定HCG的不同亞單位。晚近研究發現:高糖化HCG(hyper-glycosylated HCG)在GTT患者中含量極高[5],它是絨癌細胞分泌的主要相關分子,其分子含有兩個O鍵連接的寡糖側鏈及1個大的N鍵連接的寡糖側鏈,故又被稱為侵蝕性滋養細胞抗原(invasive trophoblast antigen,ITA)其對GTT的診斷具有獨特的價值。另外,在唐氏妊娠(Down pregnancy)時,ITA的含量也有所增高,而正常妊娠時其血清含量則很低。因此,ITA可作為鑒別正常與異常妊娠的重要指標,尤其對GTD的診斷具有獨特的參考價值[6]。

2 端粒酶與GTD

端粒是位于染色體末端的一段富含C的重復DNA序列,它在維持染色體穩定、調節細胞衰老和死亡中期重要的作用。正常情況下人類細胞中測不到端粒酶(telomerase)的活性。在妊娠滋養細胞增殖和生長過程中,具有不同程度的端粒酶活性表達,研究證實在滋養細胞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端粒酶起到重要的作用[7]。Amezcua等[8]系統研究了端粒酶反轉錄酶(hTERT)的表達與持續性滋養細胞疾病的相關性。結果發現在持續性滋養細胞疾病患者中均可測出端粒酶活性及hTERT的表達,而在非持續性的葡萄胎患者中,hTERT表達率僅為54%。hTERT的表達與持續性滋養細胞疾病明顯相關。此外,葡萄胎患者在清宮術后,如果葡萄胎組織不表達hTERT,則該患者100%不會發展成為持續性滋養細胞疾病。結果說明,檢測葡萄胎患者葡萄胎組織中hTERT的表達,在判定患者能否在清宮術后自發性消退方面有潛在的臨床價值。研究表明[9]:在侵蝕性葡萄胎及絨癌組織中端粒酶的活性顯著高于正常絨毛及葡萄胎組織從而被認為是葡萄胎早期診斷的重要生物學參數。

3 金屬蛋白酶及其抑制物與GTD

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及其抑制物(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對腫瘤的發生及轉移起到重要的作用[10]。在滋養細胞轉變為侵蝕性葡萄胎,進而轉變為絨癌的過程中,必須多次溶解血管內皮基膜,MMP能降解基膜的IV型膠原,促進惡變及轉移的發生。正常情況下MMP以酶原形式與TIMP結合,TIMP活性受到抑制,故MMP的過度表達可作為預測葡萄胎惡變及早期診斷的重要指標之一。Vegh研究發現:與正常胎盤及葡萄胎妊娠相比,絨癌細胞MMP-1及MMP-2表達明顯增強,而TIMP的表達明顯減弱。李志英等用反轉錄多聚酶鏈反應(RT-PCR)技術檢測到22例正常早孕絨毛及37例葡萄胎組織中MMP-9、MMP-2、TIMP-1 mRNA的表達量,結果顯示:MMP-9/TIMP-1比值在發生惡變的葡萄胎組織中明顯高于未發生惡變的葡萄胎組織,認為MMP-9、TIMP-1表達量的比值可作為葡萄胎惡變的一項監測指標[11]。

4 GTD的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

隨著對人類疾病病因和發病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學者們越來越認識到絕大多數疾病,甚至所有疾病的發生發展都與患者的遺傳背景或其改變有關,只有從基因水平去研究疾病,才能找到致病的根本原因,也才能對疾病進行最有效的防治。分子生物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為GTD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1 葡萄胎的DNA檢測技術 PCR、流式細胞術、DNA指紋圖,Southern blot Northern blot、FISH等新興分子生物學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應用,使GTD的研究已由細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12]。遺傳學研究證實[13]:葡萄胎作為一種病理生殖現象在遺傳構成上有不同于其他腫瘤的特點;完全性葡萄胎(CHM)其染色體DNA完全來自于父源而無母源成分,是由于卵子發育異常所導致的染色體丟失或失活所形成的“空卵”與一個正常(23X)受精后,核內DNA復制加倍而成,或是染色體正常卵與雙受精所形成的;前者稱為純合子(homozygte)葡萄胎,染色體核型為46,XX;后者稱為雜合子(heterozygote)葡萄胎,染色體核型為46XY或46,XX;有學者認為:雜合子葡萄胎易發展為持續性葡萄胎或發生惡變[14],另一類葡萄胎即部分性葡萄胎(PHM)則含有父母雙方的DNA成分,其中父源DNA為母源的2倍,認為是由于染色體正常的卵子與雙受精所致,為三倍體,大多數核型為69,XXY或69,XXX。鼠配子移植試驗成功地揭示了葡萄胎發生的機制[15]:將父源或母源早期生殖細胞核移植至不含卵原核的卵細胞內,當受精卵染色體全部來源于母方時,胚鼠可發育成25個中胚葉節階段,但無滋養細胞生長。而當受精卵染色體全部來源于父方時,其滋養細胞增生活躍。研究證實:父源性基因成分對控制滋養細胞增生是十分重要的,完全性葡萄胎與部分性葡萄胎均可表現為過多的父源性染色體,以致促使滋養細胞的超常增生。

20世紀90年代后期,更為精細的第二代微衛星DNA分析技術問世,該技術可對微衛星DNA序列進行檢測、分析。能夠迅速、準確地判定葡萄胎的來源[16],短串聯重復序列(short tandom repeat,STR)亦稱微衛星DNA(microsatellite DNA),其廣泛分布于人類整個基因組中,約占10%左右。其基本構成單位-核心序列1~6bp,呈串聯重復排列而成。按核心序列堿基數不同可分別稱為單、二、三、四、五、六-核苷酸。其中以(CA/GT)n簡稱(CA)n重復序列最多,平均每6~60bp的DNA就存在一個(CA)n,重復次數約15~16次。這類基因順序多位于基因非編碼區以及染色體的近端粒區,其高度多態性主要來源于串聯重復的數目不同。與其他DNA多態標記一樣,微衛星DNA也呈孟德爾共顯性方式遺傳。

迄今,此類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腫瘤分子遺傳學研究領域,有學者報道[17]應用PCR-微衛星多態分析方法鑒定葡萄胎DNA的來源,探討其遺傳構成及其與GTD發生、發展之間的關系。

4.2 基因芯片技術 基因芯片(gene chip)又稱DNA芯片或cDNA微陣列(cDNA microarry)技術,它是一項劃時代意義的生物技術,它綜合了分子生物學、免疫學、生物物理化學、微電子技術等學科的最新技術,具有對生物分子快速處理的能力。其具備了信息量大、處理速度快、所需樣本量小、污染少等優點。迄今,此項技術已在婦科腫瘤的研究中得到應用[18]。

國內學者[19]應用基因芯片技術,發現復制因子C(replication factor C,RFC)在葡萄胎組織和絨癌中表達水平顯著高于正常胎盤組織和絨毛細胞。結合免疫組化SP法檢測正常絨毛、葡萄胎、侵蝕性葡萄胎和絨癌組織中RFC2和PCNA(增殖細胞核抗原)蛋白的表達情況結果:葡萄胎、侵蝕性葡萄胎和絨癌組織中RFC2和PCNA蛋白表達水平顯著高于正常絨毛,葡萄胎、侵蝕性葡萄胎和絨癌組織中RFC2的表達水平差異無顯著性。PCNA與RFC2的表達呈正相關,RFC和PCNA的過度表達可能與滋養細胞腫瘤的生物學行為有關。

5 GTD與分子免疫學研究

人體的免疫系統是由中樞淋巴器官、外周淋巴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分子組成。免疫應答過程依賴于免疫系統中細胞間的相互作用。其包括細胞間直接接觸和通過釋放細胞因子或其他介質的相互作用。

T淋巴細胞亞群中的CD3+代表全部T淋巴細胞;CD4+則代表輔T細胞亞群(Ts),它能誘導B細胞產生抗體、協助細胞毒性T細胞(cytotoxic T cell,CTL)和巨噬細胞發揮免疫功能;CD8+代表細胞毒性T細胞和抑制性T細胞(Th),在機體抗腫瘤免疫中發揮重要的作用。CD4+/CD8+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間接反映機體細胞免疫的狀態[20]。近年來免疫與滋養細胞腫瘤的關系已受到人們的關注。

滋養細胞能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分子水平的研究結果表明:滋養細胞具有廣泛的免疫調節作用[21]。

細胞因子(cytokine,CK)泛指由任何細胞(包括腫瘤細胞)產生和分泌的能調節細胞生長分化,調節免疫功能的小分子多肽的統稱。細胞因子基因可通過激活免疫細胞、誘導細胞因子,以調節增強機體固有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并具有一定程度的直接抑制腫瘤的效應。在妊娠情況下,胎盤滋養細胞可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如IL-1、IL-6、IL-10、TNF-α、VEGF、EGFR等。

綜上所述,經過學者們多年的不懈努力。GTD的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進展,腫瘤標志物在GTD的發生發展、診斷、治療與隨訪監測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這些標志物有選擇性地聯合檢測并結合臨床、病理、影像學檢查,可幫助臨床醫師提高對滋養細胞腫瘤診斷的準確性與正確選擇合理治療方案,從而進一步提高滋養細胞腫瘤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Zimmermann D,Baier J,Alexande H,et al.Expression of beta hCG and alpha CG mRNA and hCG hormone in human decidual tissue in patients during pregnancy.Mol Hum Reprod,2005,9(2):81-89.

2 Amezcua CA,Bahador A,Naiclu YM,et al.Expression of human telomerase revese transcriptase,the catalytic subunit of telomerase,i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ersitent disease in complete hydatidiform moles.Am J Obstet Gyneconl,2004,184(7):1441-1446.

3 Lehner R,Bobak Jkim NW,et al.Lacalization of telomerase hTERT protein and survivin in placenta:relation to placental development and hydatidiform mole.Obstet Genecol,2001,97(6):965-970.

4 Roh CR,Oh WJ,Yoon BK,et al.Up regulation of martrix metalloproteinase-9 in human myometrium during labour:a cytokine mediated process in uttering smooth muscle cell.Mol Hum Reprod,2004,6(1):96-102.

5 Xu P,Wang Y,Bai S,et al.Effects of matrix protein on the express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9,and -14 and 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 in human cytotrophoblast cells during the first trimester.Biol Reprod,2001,65 (1):240-246.

6 Lai CY,Chan KY,Khoo US,et al.Analysis of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 by genotyping and chromosome in situ hybridization.Mod Pathol,2004,17(1):40-48.

7 Rustin GJ.Trophoblastic disease.In:Shaw RW,Soutter WP,Stanton SL.Gynaecology,2nd ed.London:Churchill Livingstone,1997,605-614.

8 Cheung AN,Khoo US,Lai CY,et al.Metastatic trophoblastic disease after an initial diagnosis of partial hydatidiform mole:genotyping and chromosome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alysis.Cancer,2004,100(7):1411-1417.

9 Frank W,Ling Portri CK-Duff.Obstetrics & gynecology principales for practice.McGraw Hill,2001,1315-1317.

10 Bell KA,Van Deerlin V,Addya K,et al.Molecular genetic testing from paraffinembedded tissue distinguishes non molar hydropic abortion from hydatidiform mole.Mol Diagn,1999,4(1):11-18.

11 郝冬梅,張寧,魯海鷗,等.應用微衛星多態性鑒定葡萄胎基因來源.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3,10(3):22.

12 Lobenhofer EK,Bushel PR,Afshari CA,et al.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DNA microarrays.Envion Health Perspect,2003,109:881-891.

13 Byster KM,Boles AL,Brannian JD,et al.DNA microarray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markers of endometriosis.Fertil Steril,2002,77:38-42.

14 陳慰峰.醫學免疫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00-101.

15 劉艷.婦科惡性腫瘤患者淋巴亞群及相關細胞因子測定的意義.中國航天醫藥雜志,2002,4(3):6-8.

16 曹岫巖,李英勇,孫顯斌,等.滋養細胞腫瘤幾種細胞因子的變化.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1999,15(6):365-366.

17 金伯泉.細胞和分子免疫學,第2版.北京:科技出版社,2001,60-67.

18 Prabba B,Molykutty J,Swapana A,et al.Incresed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1 beta is associated with persistence of the disease and invasion in complete hydatidiform moles.Eur J Gynecol Oncol,2001,22(1):50.

19 Shaarany W.Serum interleukin-2 and soluble inter leuk in-2 receptor in gestational trophoblast diseases.J Soc Gynecol Investig,1996,3(1):39-42.

篇2

[關鍵詞] 葡萄胎;瘦素;妊娠滋養細胞腫瘤;惡變

[中圖分類號] R737.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9(a)—0111—02

葡萄胎是一種來源于胎盤滋養細胞的良性疾病,但具有生長活躍及潛在惡變的特點,能惡變為侵蝕性葡萄胎和絨毛膜癌。目前普遍認為不應將預防性化療作為常規應用于所有葡萄胎患者,而只對有惡變傾向者給予預防性化療。因此,需要一種理想的指標來預測葡萄胎的惡變。近年研究發現,瘦素(LEP)除了刺激下丘腦飽食中樞調控動物的攝食行為和脂肪代謝外,還具有促進細胞增殖分化,增加細胞的侵襲性,促進血管形成,調節機體免疫和強大的生殖調節功能,有可能在某種因素影響下刺激滋養細胞過度增生和異常分化,介導血管生成等作用,并參與滋養細胞疾病的發生發展。本研究探討葡萄胎惡變相關因素及檢測LEP在妊娠滋養細胞疾病中表達情況,探討其在預測葡萄胎惡變中的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0年6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妊娠滋養細胞疾病患者170例,發病年齡22~46歲。其中,葡萄胎125例(包括部分性葡萄胎32例,完全性葡萄胎93例),侵蝕性葡萄胎30例,絨毛膜癌15例。對葡萄胎患者進行1~2年隨訪,惡變7例。另選取正常早孕(

1.2 試劑

兔抗人瘦素多克隆抗體 Leptin(BS—0108R)SP 試劑盒、DAB 顯色試劑盒、封閉用正常兔血清均購于北京博奧森生物有限公司。

1.3 方法

對170例妊娠滋養細胞疾病組織蠟塊切片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SP法)檢測,觀察LEP的表達情況,實驗操作步驟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并分析7例發生惡變的葡萄胎患者的發病年齡、子宮大小、卵巢黃素囊腫、血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因素。

1.4 結果判定

LEP蛋白均為胞漿內充滿棕黃色顆粒,判斷陽性采用半定量標準,以雙盲法進行評分。每張切片隨機觀察 10 個有代表意義的高倍視野,每個視野計數 100 個細胞中的陽性細胞數,取平均值作為結果。表達陰性和陽性根據細胞染色強度和染色細胞所占面積,即兩者積分之和來判斷。染色強度分為:不染色為 0,輕度染色為 1,中度染色為 2,強度染色為 3。染色面積分為:無細胞染色為 0,< 25%細胞染色為1,25%~50%細胞染色為2,> 50%細胞染色為 3。二者積分之和為 0~2為表達陰性,兩者積分之和 > 2為陽性。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LEP在正常早孕絨毛、部分性葡萄胎、完全性葡萄胎、侵蝕性葡萄胎、絨毛膜癌組織中均有表達,但隨著滋養細胞惡性程度的增加,其染色陽性的細胞數量及表達強度(+~+++)均增加,并且其陽性部位有從滋養細胞層逐步轉移至合體滋養層的現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3.49,P < 0.05)。見表1、2。

7例發生惡變的葡萄胎患者中,年齡40歲4例(57.14%)。β—hCG持續陽性5例(71.43%),持續時間超過14周;β—hCG轉陰后又復發陽性2例(28.57%)。子宮明顯大于停經月份5例(71.43%)。發生卵巢黃素囊腫6例(85.71%)。病理結果顯示,滋養細胞過度增生5例(71.43%)。

3 討論

滋養細胞是人體極為奇特的細胞,類似于腫瘤細胞,有增殖、分化、侵襲的特點。妊娠滋養細胞疾病,包括葡萄胎及妊娠滋養細胞腫瘤(GTT)。GTT包括侵蝕性葡萄胎、絨毛膜癌及胎盤附著部位滋養細胞腫瘤。形成腫瘤的滋養細胞與正常妊娠的滋養細胞在形態和功能上極為相似。

瘦素(Leptin)是由肥胖基因(ob)編碼的調節能量代謝的分泌型蛋白質,由 167個氨基酸殘基組成,原來認為主要由白色脂肪組織合成分泌,但隨后發現下丘腦、垂體、胃黏膜、骨骼肌、合體滋養細胞、乳腺上皮也可以分泌瘦素,瘦素可以通過內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的方式作用于多種組織上的特異性受體而發揮作用。瘦素除了刺激下丘腦飽食中樞調控動物的攝食行為和脂肪代謝外,還具有促進細胞增殖分化,增加細胞的侵襲性,促進血管形成,調節機體免疫和強大的生殖調節功能[1—2],Sierra—Honigmann MR等[3]報道了 Leptin在體外可促進人臍靜脈內皮細胞的增殖、遷移和分化,刺激毛細血管芽的形成,在體內可誘導新生血管的形成,證明 Leptin有促進血管生成的作用,以上幾點是腫瘤發生發展的必備條件。本免疫組化染色發現,人早孕絨毛組主要在細胞滋養細胞有瘦素表達,隨著滋養細胞惡性程度的增加,其陽性部位有從滋養細胞層逐步轉移至合體滋養層的現象,提示合體滋養細胞可以產生和分泌瘦素,并與血hCG值存在顯著正相關性(r = 0.342,P < 0.05),這與 Senaris R[4]的研究一致。根據當代研究,葡萄胎組,侵蝕性葡萄胎組和絨毛膜癌可能是一種疾病的不同發展階段,即良性葡萄胎惡變為侵蝕性葡萄胎,而進一步發展為絨毛膜癌[5—6]。本實驗發現,瘦素在早孕組、葡萄胎組、侵蝕性葡萄胎組和絨毛膜癌組滋養細胞的表達依次增強,提示這些來源于 GTDs的合體滋養層細胞也能夠分泌瘦素,且滋養細胞的惡性生物學行為與瘦素的表達強度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關性。本實驗有望為滋養細胞疾病的靶向治療提供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 Calle EE,Kodriguezc C,Walker K,et al. Overweight obesity and mortality from cancer in a prospectively studied cohort of US adults[J]. N Eng J Med,2003,348(17):1625—1638.

[2] 趙玉,黃向華. 瘦素在婦產科的研究進展[J]. 國外醫學計劃生育/生殖健康分冊,2006,25(5):270—273.

[3] Sierra—Honigmann MR,Nath AK,Murakami C,et al. Biological action of lep tin as an angiogenic factor[J]. Science,1998,281(5383):1683.

[4] Snaris R,G arcia—Caballero T,Casabiell X,et al. Synthesis of leptin in human placenta[J]. Endocrinology,1997,138(10):4501.

篇3

[關鍵詞]圍絕經期妊娠;滋養細胞;腫瘤;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R73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959(2009)11-0116-01

1 病例介紹

例,49歲,孕2產1,月經規律,因停經77d,門診B超提示妊娠滋養細胞疾病可能,故收住院。既往口服避孕藥避孕20年,查體:子宮增大如孕60d,表面光滑,活動好,無壓痛。尿HCG陽性,血HCG>20萬u/l,B超提示宮腔內充滿大小不等的蜂窩狀回聲,胸片未見異常。行清宮術,病理報告為葡萄胎,滋養細胞中度增生。一周后血HCG下降為4000u/l,B超提示子宮、附件未見異常回聲。兩周后復查血HCG值2萬u/l,胸片正常,盆腔B超示:子宮前壁有直徑2cm混合回聲區。二次清宮術中未刮出組織物,診斷侵蝕性葡萄胎。患者要求保留子宮,故行5-氟尿嘧啶單藥化療三個療程,定期隨訪至今。目前血HCG4.5u/l,胸片及盆腔B超均未見異常。

2 討論

圍絕經期GTD十分少見,國內也僅為個案報道,因病例少見,其發生率難以統計。圍絕經期婦女卵巢有不同程度退行性變,40歲以上婦女妊娠發生葡萄胎危險性增加,其惡變率可達37%,50歲以上婦女妊娠發生葡萄胎的危險性是20~35歲患者200倍,其惡變率可達56%[1]。當患者出現月經周期延長或不規則時,除進行陰道盆腔檢查及B型超聲波檢查外,要重視血、尿HCG測定,以減少誤診漏診,防止引起不良后果。清宮時為防止手術的各種并發癥,應在配血及開放靜脈通道的條件下進行手術。對有高危因素的葡萄胎患者進行預防性化療可明顯降低惡變率,改善預后。

篇4

馮海琪(主持人,主治醫師,婦科主任):今天我們討論1例葡萄胎后一個月轉為絨癌III期的病例,通過病例的回顧性分析,加強滋養細胞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方案的選擇原則,審視在該患者診斷和治療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總結經驗教訓,以提高我們對滋養細胞疾病的診治水平。首先請住院醫生匯報病例。

盧朝霞(住院醫師):患者36歲,因“停經15周,陰道少許流血3 d。”于2010年1月7日入院。患者末次月經2009年9月24日,停經1+月時間有少許陰道流血,無下腹痛,停經后有惡心,無嘔吐,未行診治。1月4日無誘因下出現少許陰道流血,無下腹痛,而來我院門診,查B超示:考慮葡萄胎超聲改變,雙附件未見明顯異常。患者孕5產3,末次妊娠2008年6月,系人工流產。入院后婦檢:外陰已婚已產式,陰道通暢,宮頸肥大,I度糜爛,無接觸性出血,未見明顯著色,子宮前位,如孕4個月,無壓痛,雙附件未及明顯包塊,無壓痛。宮高14 cm,未聞及胎心音。查血HCG:≥200000 miu/ml,三大常規、凝血四項:均正常。心電圖示:正常心電圖。胸片:兩肺紋理稍增多。入院后于1月9日在輸液情況下行第一次刮宮術,術后病理檢查示:水泡狀胎塊(滋養細胞輕-中度增生)。術后予抗炎、促子宮復舊治療。1月11日B超示:宮內光團待查:殘留物?積血?(33*23 mm),雙附件未見明顯異常。于1月13日復查血HCG:25979.41 miu/ml,于1月15日行第二次刮宮術,術后病檢示:血凝塊纖維素樣壞死,蛻膜組織及滋養細胞輕-中度增生。于1月16日自動出院。1月28日門診復查血HCG:981.62 miu/ml。于2月12日門診復查B超示:宮內光團(32*21 mm),行第三次刮宮術,術后病檢示:纖維素樣壞死,退變的滋養細胞及分泌期宮內膜。胸片示:雙肺紋理增多,兩下肺斑點狀高密度影。2月16日起無誘因下出現干咳,無發熱及胸悶等不適。2月20日復查血HCG:1137.76 miu/ml。2月23日門診CT示:雙肺多發性結節,結合病史考慮轉移。于2月23日第二次入我科。本次討論的目的為明確患者的診斷及下一步的治療及預后估計。

陽清香(主治醫師):滋養細胞疾病(GTD)是一組來源于胎盤滋養細胞的疾病,根據組織學將其分為葡萄胎、侵蝕性葡萄胎、絨毛膜癌(簡稱絨癌)和胎盤部位滋養細胞腫瘤1。妊娠滋養細胞腫瘤(GTN)與妊娠有關,是指胚胎的滋養細胞發生惡性病而形成的腫瘤(包括侵蝕性葡萄胎、絨癌、胎盤部位滋養腫瘤),多見于生育期婦女,少數發生于絕經后。一般繼發于葡萄胎(60%),也于發生于流產(30%)或足月分娩后(10%)或異位妊娠。但也有極少數滋養細胞腫瘤來源于卵巢或,稱為非妊娠性絨癌。妊娠滋養細胞腫瘤臨床診斷主要依靠在葡萄胎清除后或妊娠后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升高或持續不降及影象學檢查的轉移病灶,組織學僅為診斷侵蝕性葡萄胎或絨癌的客觀證據2。患者入院時血HCG:≥200000 miu/ml,系高危人群,第一次出院時血HCG:25979.41 miu/ml,出院后隨診3次血HCG均下降不明顯,第四次復查血HCG不降反升高達10%,結合患者干咳及CT結果,考慮絨癌III期的診斷成立。絨癌血行轉移多見,肺轉移為主,但如此短期內葡萄胎轉為絨癌的病例實屬罕見,仍考慮為絨癌而非侵蝕性葡萄胎。治療上可行化療6~8個療程,化療藥物可選擇MTX+更生霉素+CTX方案(5 d一療程),必要時鞏固化療一至兩個療程。

江曉麗副主任醫師:侵蝕性葡萄胎只發生于葡萄胎后,而絨癌除繼發于葡萄胎外,還可發生于足月產后、流產后(包括宮外孕、自然流產或人工流產)。當葡萄胎排空后出現陰道出血或轉移部位的相應癥狀和體征,同時伴有HCG升高時,可以是侵蝕性葡萄胎,也可能是絨癌。鑒別點有:一、兩者在距葡萄胎排空的時間上有差別;二、組織學檢查,凡在鏡下可找到絨毛結構者為侵蝕性葡萄胎,若只見大量滋養細胞,看不到絨毛結構,即為絨癌3。此患者第一次出院后一直門診隨診血HCG情況,并于2月12日行第三次刮宮,術后病理提示為退變的滋養細胞,結合出院后4次血HCG呈平臺狀態,妊娠滋養細胞腫瘤診斷明確,加上CT結果,絨癌III期診斷成立,但如此短期內葡萄胎轉為絨癌的病例實屬罕見。可建議患者轉到上級醫院治療。

馮海琪(主治醫師,婦科主任):妊娠滋養細胞腫瘤包括侵蝕性葡萄胎、絨毛膜癌和胎盤部位滋養細胞腫瘤,并以前兩者多見。在化療藥物用于臨床治療前,患者的死亡率極高,尤以絨毛膜癌為甚,凡有轉移者幾乎全部在短期內死亡,死亡率高達90%左右,是嚴重威脅婦女生命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4]。絨癌的解剖學期分為I期:病變局限于子宮;II期:病變擴散,但仍局限于生殖器官(附件、陰道、闊韌帶);III期:病變轉移至肺,有或無生殖系統病變;IV期:所有其他轉移。絨癌的分期是了解病情發展、制定治療方案與評價療效的重要依據。該患者第一次入院時血HCG:≥200000 miu/ml,不排除第一次入院時已合并是絨癌的可能,故出院隨診極其重要,此患者病情發展極快,絨癌III期診斷明確。化療是主要治療方法,目前國內常用的一線化療藥物有MTX(甲氨蝶呤)、放線菌素-D、KSM(更生霉素)、5-FU、CTX(環磷酰胺)、VCR(長春新堿)、VP-16(依托泊苷)等。絨癌III期聯合化療的方案繁多,國內應用較為普遍的方案主要有二聯方案(如5-FU+KSM)、三聯方案(如5-FU+KSM+MTX)及EMA-Co方案,BEP方案(博來霉素或平陽霉素十足葉乙甙+順鉑或卡鉑)等。

容玉凝(副主任醫師,原婦產科主任):葡萄胎的高危因素有:①血HCG:≥100000 miu/ml;②子宮明顯大于相應孕周;③卵巢黃素化囊腫直徑≥6 cm3。該患者系高危人群,目前的診斷是絨癌III期相對準確,該患者距末次妊娠1+年,第一次入院時血HCG:≥200000 miu/ml,術后第一病理檢查結果提示:水泡狀胎塊(滋養細胞輕-中度增生)。第一次出院時血HCG:25979.41 miu/ml,可行預防性化療(MTX或5-FU)一個療程。現患者已有遠處轉移,系III期,必須行聯合化療。需強調的是化療的個體化原則,除全面了解其疾病的期別、轉移部位、高危因素、并發癥、生理狀況外,還應充分考慮患者的經濟、心理等因素。該患者臨床III期,可選擇5-FU+KSM聯合化療或BEP方案,但要注意化療的毒副作用,如MTX可致口腔炎、偽膜性腸炎、血便等,5-FU可致胃腸反應、骨髓抑制等。BEP方案原為治療卵巢惡性生殖細胞腫瘤(包括卵巢原發性絨癌)的一線方案,在治療妊娠惡性滋養細胞腫瘤療效尚不太清楚,據報導對其他藥物耐藥或復發病例可獲得滿意的療效,化療不良反應輕,患者易接受[5]。另外,可行ER檢測,ER表達與GTD惡性程度相關,提示對ER的監測有助于判斷療效及預后,且為GTD的激素治療提供了可行性的理論依據[6]。臨床醫生要掌握滋養細胞腫瘤的高危因素,真正減少漏診、漏檢率,為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

馮海琪(主治醫師,婦科主任):通過對本病例的討論,使我們對滋養細胞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分期與預后評估、治療等多方面有了更深入地了解。絨癌是人類最早得以治愈并且可保留器官功能的惡性腫瘤之一。早期診斷和及時化療是治療成功的關鍵,臨床上我們見到的絨癌絕大多數是發生在葡萄胎刮宮后,通過這個病例分析,對葡萄胎后短期內惡化為絨癌應引起充分的重視,門診一定要定期隨診,無隨診條件的可行一次預防性化療。此患者的診斷:絨癌III期。治療上行聯合化療,方案為MTX+KSM+5-FU或BEP。

參 考 文 獻

[1] 樂杰.婦產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91.

[2] 向陽.實用婦產科雜志,2009,25(5):257.

[3] 崔滿華.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0,1005-2216.

[4] 趙峻,向陽.實用婦產科雜志,2008,24(09).

篇5

【摘要】 目的 探討葡萄胎中Mel-CAM與滋養細胞黏附、浸潤之間的關系以及Mel-CAM標記中間型滋養細胞(IT)的增殖情況。方法 采用雙重免疫組化法,檢測Mel-CAM標記IT的Ki-67表達情況。結果 葡萄胎中Mel-CAM表達較正常絨毛明顯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黑素瘤細胞黏附分子;中間型滋養細胞;Ki-67;葡萄胎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l-CAM and adherence and invasion of trophoblastic cells and proliferation of Mel-CAM defined intermediate trophoblast. Methods Double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Ki-67 in Mel-CAM defined intermediate trophoblast in human villi during the first trimester and hydatidiform mole. Results In this stud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ly stronger expression of Mel-CAM in hydatidiform mole than that in first-trimester villi (P

KEY WORDS: melanoma cell adhesion molecule; intermediate trophoblast; Ki-67; hydatidiform mole

中間型滋養細胞(intermediate trophoblast, IT)是正常胎盤和妊娠滋養細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 GTD)中一類特殊的滋養細胞類型。隨著研究的深入,逐漸認識到IT是一類獨立的細胞類型,有自身特殊的免疫組織化學和生物學特征,并且IT的獨立增生可以形成胎盤部位滋養細胞腫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 PSTT)、超常胎盤部位(exaggerated placental site, EPS)、胎盤部位結節(placental site nodule, PSN)和上皮樣滋養細胞腫瘤(epithelioid trophoblastic tumor, ETT)等多種良、惡性疾病。但是,由于IT的細胞形態學特征介于合體滋養細胞(syncytiotrophoblast, ST)和細胞滋養細胞(cytotrophoblast, CT)之間,給研究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隨著IT的特異性標記物Mel-CAM的發現,使得IT的研究跨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因此,本研究中利用Mel-CAM標記IT,研究其在正常絨毛和葡萄胎中的增殖情況,以期對IT與疾病的關系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間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葡萄胎(hydatidiform mole, HM)組織標本30例作為研究組,患者年齡22-50歲,平均32歲。選擇2000年門診正常早期妊娠(6-12周)人流術后絨毛組織標本20例作為對照組。

1.2 主要試劑

鼠抗人Mel-CAM及Ki-67單克隆抗體均為北京中山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產品。

1.3 標本的制備及免疫組化染色

取上述葡萄胎患者首次清宮組織標本及正常早期妊娠絨毛組織標本,多聚甲醛固定,石蠟包埋,常規切片,切片厚5 μm。用雙重免疫組化的方法先進行Ki-67的染色,DAB顯色;然后做Mel-CAM染色,AEC顯色。陰性對照:用相鄰切片對照染色,以PBS代替第一抗體作為陰性對照。陽性對照:用已知陽性絨癌組織切片做Me l-CAM的陽性對照,乳腺癌組織切片做Ki-67的陽性對照。

1.4 結果判斷

①Mel-CAM標記IT的比例。每張切片觀察10個高倍視野(×400),每個高倍視野計數100個滋養細胞,計算其中Mel-CAM陽性染色細胞所占的比例。陽性細胞數75%為強陽性()。②Ki-67標記指數。每張切片觀察10個高倍視野(×400),每個高倍視野計數100個中間型滋養細胞,計算其中Ki-67陽性核的IT的百分比。

1.5 統計學方法

所有資料采用SPSS13.0軟件分析。資料為等級計數資料,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檢驗,雙側P

2 結果

2.1 Mel-CAM的表達

Mel-CAM表達僅見于IT,表現為均勻一致的線性染色包繞于整個IT表面。ST和CT無表達,蛻膜、內膜腺體和基質炎癥細胞對Mel-CAM均為陰性表達。IT的Mel-CAM染色不僅表達在單核IT中,多核IT表面也可見表達,展示了一個IT變化的系列形態(圖1、圖2)。這可能顯示了從CT向ST轉變的一個中間階段。無論在正常絨毛還是葡萄胎組織中,所有的Mel-CAM陽性細胞的染色強度無明顯差異。

在正常絨毛表面未見Mel-CAM表達,滋養細胞柱和浸潤蛻膜的部分絨毛外IT中可見染色。這種染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細胞滋養細胞在絨毛表面和絨毛外的不同分化途徑,以及不同類型滋養細胞的生物學特點。

在葡萄胎組織的Mel-CAM陽性染色不僅出現在絨毛外IT,絨毛表面也有滋養細胞的表達(圖1-圖4)。葡萄胎組織中Mel-CAM染色的陽性細胞比例較正常絨毛組織染色明顯增加,二者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Ki-67的表達

Ki-67蛋白著色部位在細胞核中,為棕黃色顆粒狀,顆粒顏色深淺不一,大小各異。CT、IT及蛻膜細胞和部分淋巴細胞的細胞核均可見陽性染色,以CT的表達為主,ST中無表達。在正常絨毛中,僅有絨毛內層的部分CT 表達Ki-67,少數IT可見陽性染色,ST均為陰性。葡萄胎中絨毛內層大多數CT均對Ki-67有陽性染色,部分浸潤的IT有著色,ST無表達(圖1-圖4)。

2.3 Mel-CAM標記IT的增殖

正常絨毛中,大部分Mel-CAM標記IT,包括多核IT,不顯示Ki-67染色;而葡萄胎中Mel-CAM標記IT的Ki-67染色明顯增加,絨毛表面和浸潤的IT中均有表達,Ki-67標記指數見表1。與正常絨毛相比,葡萄胎組織中Mel-CAM標記IT的Ki-67標記指數水平較高,二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黑素瘤細胞黏附分子(melanoma cell adhesion molecule, Mel-CAM)又稱CD146或MUC18,是一種單鏈跨膜糖蛋白,屬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s superfamily, IGSF)的成員。Mel-CAM位于細胞膜表面,包括五個特征性的免疫球蛋白(Ig)樣結構域(V-V-C2-C2-C2),一個跨膜區和一個細胞漿內短尾,與許多細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 CAM)有同源性[1]。最早發現Mel-CAM在黑素瘤細胞上表達,參與細胞間及細胞-細胞外基質間黏附,在正常組織細胞間的黏附和腫瘤細胞的黏附、浸潤和轉移中均起到重要的作用[2]。后來發現Mel-CAM是一個高敏感和特異的IT標記物,在絨毛滋養細胞柱和絨毛外中間型滋養細胞的所有亞型中表達,而在CT和ST中則無,為IT代表滋養細胞的一個獨特亞群的觀點提供了更進一步的證據[3],并且在絨毛植入、胎盤形成和滋養細胞腫瘤的浸潤轉移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正常胚胎種植和妊娠滋養細胞疾病中得到了廣泛的研究。通過我們的研究也發現,Mel-CAM表達僅限于正常絨毛和葡萄胎組織中的IT,故可作為一種標記物以區分起源于不同滋養細胞群的病變,如超常胎盤部位、胎盤部位滋養細胞腫瘤及絨癌等的鑒別診斷,為臨床病理學的工作提供了很大地便利條件。

本研究中,正常早孕絨毛組織的Mel-CAM僅表達于滋養細胞柱和浸潤蛻膜的絨毛外IT中,而絨毛表面的滋養細胞無表達。該結果與一些學者的研究相一致[4-5]。眾所周知,胚胎植入的過程主要是依賴滋養細胞柱及絨毛外滋養細胞對子宮蛻膜的侵襲浸潤完成的,說明Mel-CAM與滋養細胞的黏附浸潤有關。Shih等[6]認為子宮平滑肌細胞可能表達Mel-CAM受體,該受體與IT表面上的Mel-CAM蛋白相結合,從而參與了種植過程中滋養細胞在子宮內膜和肌層內的浸潤,而侵襲性較強的葡萄胎組織中Mel-CAM的表達較正常絨毛明顯增加,二者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在正常絨毛和葡萄胎組織中,Mel-CAM的免疫染色特征相同,為IT表面均勻一致的線性染色,CT和ST均無表達。但是,二者在絨毛表面的表達模式不同。正常早孕絨毛中,Mel-CAM在絨毛表面無表達,僅見于滋養細胞柱和絨毛外滋養細胞中。這顯示了正常早孕絨毛中CT的兩個不同的分化方向:絨毛表面的CT直接融合為成熟的ST;而在滋養細胞柱上經過了IT這個中間過渡階段。而葡萄胎中Mel-CAM的表達既可見于絨毛表面,也可見于浸潤的IT中。這說明在葡萄胎組織絨毛表面的CT分化失調,不僅可以直接分化為ST,也可經過IT分化為ST,表現出雙重分化途徑。這種分化模式與葡萄胎的發病機制間有何關系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Ki-67是目前國際上研究非常多的一個細胞增殖標記物。Ki-67蛋白被認為普遍存在于細胞核中,與增生密切相關,可在除G0期外的所有細胞周期中表達,具有許多細胞周期調節蛋白的特征。有學者認為它涉及了細胞周期的檢查點控制機制[7]。現在Ki-67已經被廣泛用于檢測腫瘤組織中細胞的增生情況,在乳腺癌、胃癌、結腸癌、黑色素瘤等多種腫瘤中的表達顯著增高,被認為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增殖標記物。正常早孕絨毛組織中Ki-67主要在CT中表達,而ST中則無陽性染色[8]。眾所周知,正常早孕時,CT為滋養細胞的干細胞,細胞核分裂活躍,隨著CT的分化,其浸潤能力增高而增殖能力喪失。ST是已經分化成熟的細胞,徹底喪失了增殖能力。因此,CT中可見陽性表達,而ST內未見到陽性染色。這是與滋養細胞的生物學功能相一致的。在葡萄胎中,滋養細胞的增殖分化失控,不僅在絨毛基底部的CT中有Ki-67的表達,浸潤的IT中也可見大量陽性染色。提示葡萄胎中,滋養細胞浸潤能力增加的同時其增殖能力不僅沒有喪失,反而有所提高,導致了疾病的發生。比較正常絨毛和葡萄胎組織中IT的Ki-67標記指數,后者明顯增高,二者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檢測葡萄胎組織中IT的Ki-67指數對于預測葡萄胎的轉歸有潛在的價值。

綜上所述,Mel-CAM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標記物。它的發現為研究IT在妊娠滋養細胞疾病中的作用,以及滋養細胞的黏附、浸潤和轉移有很大的幫助。在正常胚胎著床和妊娠滋養細胞疾病的發生發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而異常增殖的IT在妊娠滋養細胞疾病的發生發展以及疾病的特征中擔任了重要的角色,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Yan X, Lin Y, Yang D, et al. A novel anti-CD146 monoclonal antibody, AA98, inhibits angiogenesis and tumor growth [J]. Blood, 2003, 102(1):184-189.

[2]Satyamoorthy K, Muyrers J, Meier F, et al. Mel-CAM-specific genetic suppressor elements inhibit melanoma growth and invasion through loss of gap junctional communication [J]. Oncogene, 2001, 20(34):4676-4684.

[3]Kobel M, Pohl G, Schmitt WD, et al. Activation of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is required for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 [J]. Am J Pathol, 2005, 167(3):879-885.

[4]Liu Q, Yan X, Li Y, et al. Pre-eclampsia is associated with the failure of melanoma cell adhesion molecule (MCAM/ MEL-CAM) expression by intermediate trophoblast [J]. Lab Invest, 2004, 84(2):221-228.

[5]Higuchi T, Fujiwara H, Egawa H, et al. Cyclic AMP enhances the expression of an extravillous trophoblast marker, melanoma cell adhesion molecule in choriocarcinoma cell JEG3 and human chorionic villous explant cultures [J]. Mol Hum Reprod, 2003, 9(6):359-366.

[6]Shih IM. Expression of Mel-CAM is implantation site inter mediate trophoblastic cell line, IST21, limits its migration on uterine smooth muscle cells [J]. J Cell Sci, 1998, 111(17):2655-2664.

篇6

【關鍵詞】 表皮生長因子;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檢測價值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HDCP)為產科常見而特有并發癥,是導致孕產婦和圍產兒疾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其病因及發病機理仍未明確。近年研究發現,滋養細胞機能紊亂是HDCP發病的中心環節,而表皮生長因子(EGF)為其相關因子之一,EGF是一種在細胞增殖和分化中起重要作用的分子[1]。為了探討EGF在HDCP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及其臨床檢測價值,我們采用ELISA法測定97例HDCP患者(HDCP組)和35例正常妊娠婦女(對照組)血清EGF水平,分析EGF水平變化對HDCP的影響及其檢測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①HDCP組:隨機選擇我院住院的HDCP患者97例,年齡(26.2±3.5)歲,均為單胎、剖宮產分娩,孕周(38.6±2.3)周。HDCP的診斷及分類均符合樂杰主編《婦產科學》第6版標準[2],其中妊娠期高血壓32例、輕度子癇前期31例及重度子癇前期34例;②對照組:隨機選擇正常晚孕婦女35例,血壓

1.2 檢測方法 兩組均于產前(HDCP組于治療前)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3 cm,離心15 min,取血清20℃儲存待測。血清EGF檢測采用ELISA法,450nm酶標儀讀取數據。試劑盒由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酶標儀為芬蘭產Multiskan MK3酶標儀、Wellwash 4 MK2洗板機。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檢測數據以(x±s)表示,組間或組內顯著性比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以P

2 結果

血清EGF檢測結果見附表。附表顯示:HDCP組患者血清EGF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t=11.905,P

表1

外周血血清EGF檢測結果(x±s)

組別例數EGF(pg/L)

HDCP組97392.1±57.2*

妊娠期高血壓32428.5±53.9*

輕度子癇前期31389.3±55.2*

重度子癇前期34360.4±50.8*#

對照組35471.6±79.3

注:vs對照組,*P

3 討論

EGF是由53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單鏈多肽,含3個鏈內二硫鍵,相對分子質量為6045Da,其存在于人體頜下腺、胃腸道腺體、生殖器官和多種腫瘤組織中。在妊娠期間,還存在于孕婦及胎兒許多組織及血漿、尿、羊水中。EGF只有與其受體(EGFR)結合才能發揮生物學效應,EGFR對EGF有高度特異性和親和力,當EGF到達靶細胞表面時,很快與細胞膜上EGFR結合,誘導其產生某種變構,形成受體二聚體,激活受體膜內區域的酪氨酸蛋白激酶,使自身的一系列酪氨酸被磷酸化,調節細胞生長與分化。EGF最主要的作用表現為刺激細胞增生和分化,表皮的生長和角化,是一種重要的細胞生長調節因子,EGF和EGFR在正常細胞分裂增殖和惡性轉化中具有重要作用[3]。對中、外胚層起源的正常及腫瘤組織均有促進有絲分裂的作用,缺乏時可影響部分細胞的分化及已分化細胞的功能。妊娠期EGF及其受體含量均增加,對胎兒、胎盤的生長發育起著重要作用,其主要作用包括:調控著床(在胚泡植入過程中起調節作用)、影響胎盤功能[4](促進滋養細胞合成分泌激素、增加胎盤攝取營養等)、促進滋養細胞分化及參與病理妊娠(早期流產、胎盤發育不良、HDCP等)。本研究顯示,HDCP患者EGF水平顯著低于正常孕婦,提示EGF與HDCP發生、發展有關。低水平的EGF影響了滋養細胞表面整合素的表達,從而影響了滋養細胞的遷移和侵蝕,使滋養細胞分化不良,螺旋動脈重鑄受阻,造成了子宮胎盤血流障礙,進而引起了HDCP。低水平的EGF可導致滋養細胞的過度凋亡,進一步導致HDCP時胎盤淺著床[5]。又HDCP患者隨病情加重血清EGF水平依次降低,提示EGF為判定病情輕重的重要指標。綜上所述,HDCP患者體內存在EGF水平的異常變化,妊娠期高血壓、輕度子癇前期及重度子癇前期患者組隨病情加重血清EGF水平依次降低,EGF與HDCP發生、發展有關,在HDCP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檢測血清EGF水平可作為判定病情的重要指標。

參 考 文 獻

[1] 賀建華.生長因子在消化性潰瘍愈合中的作用.國外醫學•消化系統分冊,2003,23(1):1213.

[2] 樂杰.婦產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97104.

[3] 王文奇,徐瀚峰.表皮生長因子及其受體與肝癌的關系.國外醫學腫瘤學分冊,2005,32(3):212214.

篇7

【關鍵詞】

子癇前期;Ang1;免疫組織化學方法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Ang-1 in placenta from patients with preeclampsia patients

HOU Xiao-fen,ZHANG Yan-li.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of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Taiyuan 030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ng-1 in placenta from patients with preeclampsia.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Ang-1 were detected in placental from 30 normal3pregnants women and 60 patients with preeclampsia (30 mild preeclampsia, 30 severe preeclampsia)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The expressions of Ang-1 of placenta in normal pregnant, mind preeclampsia and severe preeclampsia groups were gradually increase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m (P

【Key words】 Preeclampsia;Ang-1;Immunohistochemistry

子癇前期(preeclampsism)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嚴重威脅母兒安全,是危害孕產婦健康和造成胎兒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為此許多學者對其發病機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具體發病機制至今仍未完全闡明。

Ang-1是一種重要的血管生成調節因子,它與其受體結合通過多種機制影響滋養層細胞浸潤能力、影響胎盤發育,這可能是導致子癇前期、胎兒生長受限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檢測子癇前期患者及正常妊娠患者胎盤中Ang-1的表達,以探討其在子癇前期發病過程中可能的作用及其相互作用機制,為臨床尋找子癇前期病因提供理論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實驗對象 隨機收集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間在山西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附屬醫院產科住院分娩的90例產婦的胎盤組織,其中子癇前期患者60例(輕度30例,重度30例),正常孕婦30例(正常妊娠組)。子癇前期的診斷標準參照樂杰主編的《婦產科學》第7版[1]。所有病例均為單胎初產婦,無原發性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和肝腎疾病史等其他妊娠合并癥及并發癥。兩組孕婦年齡、孕齡及孕次、分娩方式之間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1)。

表1

1.2 實驗方法

1.2.1 標本采集及處理 所有研究對象于胎盤娩出后,立即取胎盤母體面組織大小約1cm×1cm×1cm,注意避開出血、梗死及鈣化區,生理鹽水漂洗3次后,置于10%中爾馬林溶液中固定24~48h,并用石蠟包埋,制成5μm左右切片,備用。

1.2.2 測定方法 采用免疫組織化學SABC法。特異性兔抗人Ang-1抗體工作濃度為1∶100(由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實驗步驟按試劑盒說明書嚴格進行。

1.2.3 結果判定 以細胞膜或細胞漿出現明顯的棕黃色顆粒為陽性細胞,無著色或與背景顏色一致的為陰性細胞。由至少兩位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獨立閱片,將制好的切片置顯微鏡下觀察,每張切片在400倍高倍視野下隨機取5個視野,用病理圖像分析軟件進行半定量分析,計算平均灰度值。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處理,所有數據以均值±標準差(x±s)表示,各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用LSD法,P

2 結果

胎盤組織中Ang-1表達強度的比較免疫組化檢測發現Ang-1在孕婦胎盤絨毛間質、滋養葉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中均有表達,主要集中在細胞膜及細胞漿中。用病理圖像分析軟件對Ang-1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切片進行灰度測定(見表2)。實驗結果發現:正常妊娠組、輕度子癇前期組、重度子癇前期組胎盤組織中Ang-1表達逐漸增強,且各組間差異具有顯著性(P

3 討論

3.1 Ang-1的生物學功能

Ang-1是一類重要的血管生成調節因子,是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家族中的成員。Ang家族現包括四個成員:Ang-1,Ang-2,Ang-3,Ang-4,均能識別內皮細胞特異性酪氨酸激酶受體(Tie-2),但效應不同。Ang-1是Tie-2的激動劑,與Tie-2結合啟動受體磷酸化,在細胞粘附因子存在時可抑制內皮細胞的凋亡[2,3]、抑制血管滲漏[4]、減少血管炎癥[5]從而維持血管的穩定性[6]。

3.2 Ang-1與子癇前期

在正常妊娠中,隨著妊娠的進展,滋養層細胞侵入螺旋動脈,子宮胎盤血液循環阻力下降,血流灌注充分;而滋養細胞不能正常侵入子宮內膜,浸潤過淺、浸潤性滋養細胞數量不足以及螺旋動脈重鑄失敗等經常可在子癇前期患者的胎盤中觀察到[7]。所以滋養細胞的分化、遷移、浸潤過程對妊娠發生和維持極其重要。因此凡是影響滋養細胞正常浸潤過程的因素都可能導致子癇前期的發生。

Nadar等[8]研究發現,子癇前期的妊娠婦女血清的Ang-1mRNA表達水平明顯增加。本實驗結果表明,輕度、重度子癇前期患者胎盤組織中Ang-1表達均明顯高于正常妊娠組,且重度子癇前期患者Ang-1表達水平顯著高于輕度患者,可推測:Ang-1在滋養層細胞、血管內皮細胞和絨毛間質的表達明顯增加,可能增加胎盤、滋養細胞血管的穩定性,使形成分支血管發生障礙,致子宮螺旋動脈重建失敗,造成胎盤灌注不足,引起胎盤功能不良,從而導致子癇前期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對于子癇前期,Ang-1的表達目前國內外尚無統一定論,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Ang-1不參與血管的起始,只參與血管的成熟。Ang-1維持血管穩定的作用,可抑制胎盤螺旋小動脈的正常產生,引起胎盤血液供應障礙,使滋養細胞浸潤過程減弱,從而導致子癇前期的發生。總之,Ang-1通過多種機制影響子宮-胎盤血管床的發育和重塑,導致胎盤缺血缺氧,胎盤發育不良,引起滋養細胞侵入不足,最終導致子癇前期的發生。

參 考 文 獻

[1] 樂杰.婦產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92.

[2] Kim I, Kim HG, et al. Angiopoietin-1 regulates endothelial cell survival through the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Akt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Circ Res,2000,86(1):24-29.

[3] Papapetropoulos A, Fulton D,Angiopoietin-1 inhibits endothelial cell apoptosis via the Akt/survivin pathway. J Biol Chem,2000,275(13):9102-9105.

[4] Gamble JR, Drew J, et al.Angiopoietin-1 is an antipermeability and anti-inflammatory agent in vitro and targets cell junctions. Circ Res,2000,87(7):603-607.

[5] Kim I, Moon SO, et al.Angiopoietin-1 reduces VEGF-stimulated leukocyte adhesion to endothelial cells by reducing ICAM-1, VCAM-1, and E-selectin expression.Circ Res,2001,89(6):477-479.

[6] Shigetomo Fukuhara, Keisuke Sako, et al.Tie2 is tied at the cell-cell contacts and to extracellular matrix by Angiopoietin-1.Exp Mol Med,2009,41(3): 133-139.

篇8

病例特點:

患者,女,47 歲,已婚,孕2 產1,人工流產術1次,2013年9月孕40余天于當地行人工流產術,術后宮腔清除物未送病理檢。于2013 年12 月11 日 因 人流后三月,陰道不規則出血20余天,前來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就診,查血HCG697925mIU/ml,彩超提示 :子宮體積增大,大小約12.0*10.0*10.0cm,肌層回聲不均,前壁近內膜處可見大小約4.7*2.4cm的非均質包塊,宮腔可見大小約9.3*2.7cm的非均質包塊,前壁肌層局部血流信號豐富。以妊娠滋養細胞腫瘤收 入 院 治 療,婦科檢查:陰道可見紫藍色結節,肺部CT:有結節陰影。FIGO分期評分III:7。入院后第二天晚上突發腹痛、惡心,訴墜脹感,查體:神志清精神可,被動,心電監護:心率68次/分,血壓120/70mmHg,腹肌緊張,下腹部壓痛反跳痛。立即后穹窿穿刺術,抽出不凝血。考慮妊娠滋養細胞腫瘤子宮穿孔可能性大,失血性休克,立即補液輸血,行剖腹探查術,必要時切除子宮。術中見子宮增大如孕4月余大小,呈球形增大,質軟,后壁有一約5*4cm破口,破口有葡萄樣組織自子宮擠出,并可見活動性出血,盆腹腔有大量積血,約3000ml,并可見葡萄樣組織混于血塊中。遂行全子宮切除術。分離出髂內血管,雙側各注入順鉑10mg。術中輸紅細胞4u、血漿400ml。盆腔留置引流管1根。結合FIGO分期評分,盡早給化療藥物應用。術后兩天查血HCG113398 mIU/ml,經抗感染 糾正貧血,于2013-12-17行EMA-CO方案化療。癥狀改善,病情穩定。

討論 :

葡萄胎因妊娠后胎盤絨毛滋養細胞增生、間質水腫,而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間借蒂相連成串,形如葡萄而名之。其侵蝕性葡萄胎子宮穿孔引起急腹癥的癥狀體征與異位妊娠失血性休克相似,因此,在臨床上往往誤為異位妊娠。因此應受到臨床醫生的重視。誤診原因有: (1) 臨床表現無特異性;(2) 接診醫師經驗不足; (3) 不重視 病理檢查。本例患者也是在外院被認為子宮肌瘤變性,該患者人工流產后所清除的宮腔內容物未送病理檢查,因而未發現葡萄胎,喪失確診的時機導致誤診,我們應該從中吸取的經驗及教訓是: 宮腔內容物的檢查對于疾病的診斷及預后尤為重要,必須強調凡是離體標本均應送病理檢查,臨床醫師要全面詢問病史,將臨床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相結合,對患者嚴密隨診,可減少因漏診及誤診而導致的不良結局的發生。

滋養細胞腫瘤多經過化療得以治愈,目前國際上已基本采用2000年頒布的FIGO臨床分期及預后評分標準, 滋養細胞的特點是破壞血管,各轉移部位癥狀的共同特點是出血,患者可因大出血休克而致死,因此,應正確認識及時處理妊娠滋養細胞疾病。在制定治療方案以前,必須在明確臨床診斷的基礎上,根據病史、體征及各項輔助檢查的結果,作出正確的臨床分期,并根據預后評分將患者評定為低危無轉移、低危轉移或高危轉移,再結合骨髓功能、肝腎功能及全身情況等評估,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以達到分層治療。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 反復自然流產;免疫治療;細胞因子;凋亡

反復自然流產(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臨床上連續發生3 次或3次以上自然流產,妊娠不足20 周或者胎兒體重小于500 g 而終止者,是妊娠期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發生率一般約占生育年齡婦女的0. 8%~1%。引起RSA的病因非常復雜,病因除有染色體、內分泌、感染、內生殖器官解剖異常、胎盤異常,環境因素、電離輻射和精神壓力外,還有免疫因素如增長的Th1/Th2比率、NK細胞毒素、NK細胞、B細胞的變化等[1]。流行病學調查一個婦女如果連續發生兩次的流產,下一次妊娠流產的發生率大約為24%。連續三次流產下次妊娠流產發生率大約為30%,四次以上連續流產的發生率可能40%[2]。目前認為,正常妊娠中母體能耐受帶有1/ 2 父方遺傳基因的半同種異體胎兒,依賴免疫系統識別并產生保護性免疫應答,直至胎兒娩出。對于母胎界面這種免疫耐受機制一般有以下幾種假說:① HLA-G 抗原(人類淋巴細胞抗原)表達學說;② Fas/ FasL與胎盤凋亡學說;③封閉抗體學說;④ Thl/Th2細胞因子平衡學說。下面對以上學說方面分別加以闡述。

1 細胞凋亡與RSA

Fas及其配體FasL、腫瘤壞死因子(TNF)相關的凋亡誘導配體(TRAL)及其受體(TRAL-R)是體內重要的細胞凋亡信號,FasL和TRAL分別通過與靶細胞上相應受體Fas和TRAL-R結合,介導細胞凋亡。目前認為,胎盤細胞上的TRAL 能產生FasL,提示TRAL與FasL 協同作用,參與殺死活化的淋巴細胞,從而使胎盤具備免疫豁免作用[3]。Manoj kummar pandy等[4]認為妊娠期間Fas/Fasl在母體免疫細胞與滋養層之間的關鍵性作用是通過使凋亡蛋白酶的活性達到最高水平引發一系列的事件。反復自然流產患者Fas/Fasl系統發生異常, Fasl表達下降,不足以使外周血中的Fas淋巴細胞凋亡,影響母胎免疫耐受,胚胎受到攻擊從而導致流產[4]。

2 NK細胞與RSA

一些研究表明,母方的NK細胞的活性誘導一系列正常染色體婦女的流產,其作用機理認 為母方的NK細胞激活Th1細胞因子從而產生對滋養層的毒害,因而認為抑制NK細胞的活性對于孕期維持是非常有幫助。它們的作用機理不是引起滋養層細胞的減少,而是直接導致細胞凋亡。NK細胞組成外周血淋巴細胞的10%~15%,它們的表面抗原是CD16和CD56[5]。NK細胞上存在激活性受體和抑制性受體。當抑制性受體與配體結合時,產生負調節信號,抑制NK細胞的殺傷活性。當激活性受體與配體結合時,可使抑制信號傳導受阻,從而使NK細胞具有殺傷功能[3]。研究發現,原因不明難免流產患者與正常妊娠婦女相比,蛻膜中LGL 細胞含量無差異,表明RSA 患者外周血NK細胞處于功能活躍狀態[6]。

3 自身抗體與RSA

研究發現,血清中某些自身抗體陽性率增高,是反復自然流產婦女常見的免疫學異常,母親對胎兒的免疫應答能引起30%反復自然流產婦女的胎兒排斥反應, 主要與抗卵磷脂抗體、抗透明帶抗體、抗核抗體及抗甲狀腺抗體等有密切關系。抗卵磷脂抗體是針對各種帶陰性電荷磷脂抗原的多種抗體的總稱,磷脂分子是正常細胞膜的成分,對胎盤的生長與發育有很大關系,而其抗體的產生能影響母體界面胎盤的生長和發育。其中,在臨床和研究上最重要的兩種是狼瘡抗凝物和抗心卵磷脂抗體,并把后者作為抗磷脂抗體的代稱。抗心磷脂抗體導致反復自然流產發生的明顯機制可能是干擾胎盤合體滋養層形成,可通過阻礙前列腺環素的產生等途徑,破壞血管內皮細胞,使血液細胞黏附于破損處并形成凝血塊,從而導致胎盤內血小板凝聚、血栓形成及胎盤栓塞而導致流產。

4 HLA 抗原與RSA

一些研究表明同種免疫與父方的HLA有關。HLA 是一類存在于各種組織及有核細胞表面并可引起強烈排斥反應的抗原,主要有HLA-A、HLA-B、HLA-C、HLA-D/ DR。由于HLA 基因的遺傳多態性,個體之間細胞膜表面的HLA 抗原分子相容性概率很低,構成了同種免疫。正常妊娠中,夫婦HLA 抗原不相容,胚胎所帶的父源性HLA 抗原在滋養細胞表面能刺激母體免疫系統并產生一類封閉因子或封閉抗體,封閉因子既可直接作用于母體淋巴細胞,又可與滋養細胞表面特異性抗原結合,從而阻斷母兒之間的免疫識別和免疫反應,封閉母體淋巴細胞對滋養細胞的細胞毒作用。HLA在調節免疫反應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與復發性流產的關系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①夫妻間HLA-Ⅰ、Ⅱ類分子相容性增加,可以導致母體對胎兒半同種抗原的識別和反應降低,從而導致流產的發生;②HLA特別是HLA-Ⅱ類分子的DQ位點與許多疾病的發生有關;③滋養細胞HLA-G表達下降。滋養細胞膜上存在非經典的HLA-Ⅰ類抗原HLA-G,其通過與NK細胞和T細胞上的抑制性受體結合,傳導抑制信號阻抑細胞毒效應,保護或阻抑細胞免受蛻膜NK細胞和 T細胞殺傷。滋養細胞HLA-G表達下降,影響了其與NK細胞、T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和DC上的抑制性受體[免疫球蛋白樣受體(KIR)或C型凝集素家族]的結合,進一步阻礙了抑制性信號的傳入,從而激活了蛻膜免疫職能細胞,造成母體對胚胎抗原的免疫攻擊。在原因不明復發性流產患者的絨毛滋養細胞上,HLA-G表達水平明顯降低。

4.1 Th1/Th2細胞因子及作用機制 細胞因子(cytokine,CK)是由活化的免疫細胞和某些基質細胞分泌的,介導和調節免疫及炎癥反應的小分子多肽,是除免疫球蛋白和補體外的另一類非特異性免疫效應物質。細胞因子通過免疫系統在人類繁殖中起主導作用,母體免疫系統的變化是胚胎種植、妊娠維持及及時分娩的動力。

Romagnani發現人類CD+4 T細胞(表達CD+4的T淋巴細胞)主要存在Th1、Th2 兩個亞群。主要有Th1 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稱為Th1型細胞因子。主要有Th2 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稱為Th2型細胞因子。Th1 細胞主要分泌白介素-2(IL-2)、干擾素-γ(IFN-γ)、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2(IL-12)等,Th1 型細胞因子屬于炎癥性細胞因子,這些細胞因子及其受體在免疫排斥反應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主要介導細胞免疫和局部炎癥反應,表現免疫殺傷。Th2型細胞主要分泌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9(IL-9)、白介素-10(IL-10)和白介素-13(IL-13)等,Th2 細胞因子被認為是免疫調節性因子,促進B細胞增殖和抗體生成,主要介導體液免疫,表現免疫保護。以下簡單介紹各個細胞因子作用機理。

IL-2能誘導蛻膜自然殺傷(NK)細胞增殖,并使NK細胞轉化為具有殺傷滋養層細胞作用的表型。IL-4在子宮胎盤中可調節細胞的生長分化,并可抑制NK細胞粘附于血管內皮細胞及進一步的聚集和活化。IL-4的早期出現是Th2 分化的最強刺激。其通過與IL-4受體結合,激活信號傳導和轉錄激活蛋白-6(STAT-6),使STAT-6絡氨酸快速磷酸化,從而使Th1 快速分化為Th2 細胞。IL-4也抑制IL-2 誘導的NK細胞的lAK活性,防止對滋養層的損傷,抑制蛻膜、羊膜分泌前列腺素E(PGE),從而防止由于子宮收縮引起的流產、早產。IL-10主要來自單核細胞MHC-Ⅱ類抗原等途徑,IL-10 能減弱胎兒組織上HLA Ⅰ類和Ⅱ類分子的表達,被認為是免疫抑制和抗炎細胞因子,是Th2型免疫反應的主要調節者,避免淋巴細胞對滋養層細胞的殺傷,使胚胎逃逸母體免疫,保護胎兒免受母體免疫系統排斥,利于妊娠的維持[9]。TNFα是Th1型細胞因子,主要有單核巨噬細胞、自然殺傷細胞及T細胞刺激抗原產生。作為具有多種生物學活性的細胞因子,參與正常妊娠過程。當母體免疫功能異常或某些因素使巨噬細胞等被激活,均可造成TNF-α水平升高。TNF-α與滋養細胞中的TNF-R 結合,限制滋養細胞的生長,導致滋養細胞凋亡; TNF-α可誘導多種細胞因子及有害物質的合成和分泌,激活巨噬細胞中的一氧化氮合酶(NOS),使一氧化氮(NO)生成增加,NO 反過來再激活蛻膜巨噬細胞;TNF-α和NO 可殺傷內皮細胞,抑制蛻膜血管的形成,造成缺血、出血、血栓形成、壞死,最終導致胚胎的供血減少,導致胚胎丟失;TNF-α還與IL-2共同作用可使NK樣細胞轉化為具有細胞毒性樣作用的LAK(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栓塞胎盤組織。所以,妊娠期適量的TNF-α能促進婦女能量代謝及胚胎發育,提高孕激素及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并且能刺激細胞滋養層生成尿激酶型血漿素原激活劑(uPA),有利于蛻膜細胞外基質降解及胎盤植入,對妊娠維持有重要作用[10]。IFN-γ對妊娠造成損害有以下幾方面作用:首先IFN-γ能促進自然殺傷細胞(NK 細胞)的活化和增殖,而活化的NK 細胞損害胎盤組織。另外,由生殖道局部產生的粒單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具有促進胚胎發育的作用,而IFN-γ 能抑制生殖道局部,特別是子宮上皮細胞產生的粒單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并直接損害滋養層組織。IL-12 是IFN-γ 的上位因子,誘導IFN-γ 表達,IFN-γ可促進IL-12 的產生,IL-12 和IFN-γ之間形成正反饋途徑,本研究結果顯示IL-12 與IFN-γ之間呈正相關關系。IL-6是有合體滋養細胞層產生,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如刺激羊膜及蛻膜產生前列腺素E2,引起子宮收縮,誘發分娩。研究發現早期流產患者IL-6的水平高于正常孕婦和非孕婦,其機制可能是流產患者IL-6含量的增加使前列腺素異常升高而導致流產[11]。IL-6調節滋養層不對稱抗體的合成,并封閉胎盤抗原和NK細胞。研究認為低劑量的IL-6刺激不對稱抗體的合成,而高劑量則降低不對稱抗體的合成。

4.2 Th1/Th2平衡狀態對妊娠的影響 兩者之間的平衡對維持正常妊娠起著重要的作用。Th1 /Th2 細胞因子處于相對平衡狀態,既保護母體不受外來微生物的侵犯,又對宮內胚胎移植物不發生免疫排斥反應,并維持妊娠的繼續。如果平衡被打破,將導致疾病如反復自然流產的發生。Th1 和 Th2通過各自的細胞因子來相互調節各自的功能,IL-10可抑制Th1細胞分泌IFN-γ、TNF、IL-2; IL-4抑制TH0細胞向TH1細胞分化,IL-4、IL-10是促進TH2細胞分化的重要因子;IFN-γ是Th1細胞因子,促進Th1細胞并抑制Th2 型細胞的分化及分泌功能,降低IL-4、IL-10的活性。機體處于正常狀態時,兩型細胞因子互為抑制,處于動態平衡,維持正常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然而,RSA 患者蛻膜組織中Th1 型細胞因子的表達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Th2 型細胞因子的表達明顯低于常對照組。RSA 患者對滋養細胞抗原產生以Th1 型反應為主的免疫應答。大量體外實驗已證實,Th1 型細胞因子具有胚胎毒作用,能妨礙早期胚胎的發育,而Th2 型細胞因子對正常妊娠的維持起重要作用。大量研究已證實,Th1 型細胞因子具有胚胎毒作用,能妨礙早期胚胎的發育,引起妊娠丟失。相反Th2 型細胞對正常妊娠的因子維持起重要作用[12]。在復發自然流產患者中Th1細胞因子的表達遠遠超過Th2細胞因子的表達,Th1/Th2比例的免疫應答比任一個單一的細胞因子都重要。如何調節Th1/ Th2 細胞因子平衡已成為反復自然流產免疫治療研究的新熱點。

綜上所述,生殖免疫仍然是當前研究的熱點,探索免疫耐受機制,為原因不明復發性流產提供免疫方面的治療方法。

參 考 文 獻

[1] Choi YK,Kwak-Kim J.Cytokine genepolymorphisms in recurrent spontaneousabortions:a comprehensive revie.Am J Reprod Immunol,2008,60:91-110.

[2] Manoj kumar Panfey,Seema Thakur,Suraksha Agrawal.Lymphocyte immunotherapy and its probable mechanism in the maintenance of pregnancy in women with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Arh Gynecol Obstet,2004,269:161-172.

[3] 林其德,邱麗華.原因不明復發性流產與母胎界面免疫耐受.中華婦產科雜志,2006,41:145-147.

[4] Manoj kummar pandey,Reena Rani.Suraksha Agrawal.An update inrecurrent spontaneousabortion.Arch Gynecol Obster,2005,272:95-108.

[5] Chrysoula Dosiou,Linda C.GiudiceNatural Killer Cells in Pregnancy and Recurrent Pregnancy Loss.Endocrine and Immunologic Perspectives Endocrine Reviews,2006,1:44-62.

[6] 林其德,汪希鵬.原因不明復發性流產的病因病理生理機制與治療研究進展.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7,23:5-8.

[7] 周毅,周敏.反復性自發流產與淋巴細胞主動免疫治療進展.實用婦產科雜志,2003,19:84-85.

[8] 王曉梅,高巍,李堅首.反復自然流產的免疫學因素.北京醫學,2005,27:56-58.

[9] 王國華,左常婷,王立俊.IL-12、IFN-γ與復發性流產的相關性研究.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07,45:702-704.

[10] Thum MY,Abdalla H I,Bhaskaran S.The relationship of systemicTNF-alpha and IFN-gamma with IVF treatment outcome and periph-eral blood NK cells.Am J Rep rod Immunol,2007,57:210-217.

篇10

【關鍵詞】Fas蛋白;妊高征;胎盤;滋養層細胞

The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Fas in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s placenta QIU shu, LI Qin,WANG jian-jun.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Yangzhou Women and Children’s Healthcare Hospital,Yangzhou 225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Detection of expression of Fas in placenta explores the pathogenesis of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method with pathological image analysis technology analysis 10 patients with normal pregnancy group of 30 cases of placental 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group in trophoblast cells' expression. Results expression of Fas mainly lies in placental trophoblast cells' membrane and the cytoplasm. With the normal pregnancy, expression of Fas in placenta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mild, moderate, severe 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group, so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ConclusionIncrease of the expression of Fas in trophoblast cells is the pathogenesis of PIH so as to provide a new direction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IH.

【Key words】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 Placenta; Trophoblast cells

本研究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法測定了妊高征患者和正常孕婦胎盤Fas蛋白的表達水平,以探討妊高征患者胎盤Fas蛋白水平的變化及其與妊高征發病的關系。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選擇 隨 機選擇2006年1月至2006年9月在揚州市婦幼保健醫院產科經剖宮產術分娩的孕婦共40例。年齡在25~39歲,分娩孕周在37~41周。按照妊高征的診斷和分類標準[1]分正常、輕度、中度、重度妊娠各10例。均為單胎妊娠,無其他內科和產科合并癥。胎盤娩出后于胎盤中央部分,取大小約1.0 cm3組織塊,用生理鹽水漂洗去除血液后固定于4%多聚甲醛中, 常規脫水,透明,浸蠟包埋,連續切4 μm厚切片。

1.2 標本收集 孕婦外周血,每次采血2 ml,置于盛于EDTA抗凝劑的無菌試管中,生理鹽水等倍稀釋后備用。

1.3 實驗結果判定 用捷達801形態學圖象分析系統測定,以細胞膜或細胞漿出現明顯的棕黃色顆粒為陽性細胞。采用Sinicrope[2]等綜合計分法并稍加改進進行半定量分析。每例隨機選擇6個高倍視野[光學顯微鏡下(×200)]記數1000個細胞中的陽性細胞個數進行陽性細胞數計分,75%為4分。著色強度計分則是以多數陽性細胞數呈現的染色特征計分:淡黃色為1分,黃色為2分,棕黃色為3分。陽性細胞數計分+著色強度計分即為綜合得分,0~1分為陰性(±);2~3分為弱陽性(+);4~5分為中等陽性(++);6~7分為強陽性(+++)。

1.4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 鼠抗人Fas(CD95)抗體和免疫組化SP試劑盒均購于北京中山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操作方法參芹);揚州大學醫學院形態實驗室(王建軍)

照說明書。將組織切片與鼠抗人Fas 蛋白抗體共孵過夜,用生物素標記山羊抗小鼠IgG 處理后,滴加辣根酶標記鏈霉卵白素工作液,用3,3'-二氨基聯苯胺顯色試劑盒顯色,蘇木素輕度復染,脫水,封片,顯微鏡下觀察Fas蛋白在胎盤組織中的分布,出現棕黃色染色為陽性判斷結果。以PBS代替Fas抗體作為陰性對照,并攝片。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統計,用卡方檢驗方法,并進行兩兩比較,P0.05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 實驗結果

不同程度妊高征Fas蛋白在孕婦胎盤絨毛滋養細胞的表達顯著不同(見表1)。Fas蛋白的棕黃色陽性染色主要位于滋養細胞的細胞膜和細胞漿中,胞核呈淺藍色。妊高征組胎盤滋養細胞Fas蛋白的表達,高于正常妊娠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從圖1,圖2中可見Fas蛋白主要定位在滋養細胞的胞膜及胞漿中,胞核呈淺藍色。妊高征組胎盤滋養細胞Fas蛋白的表達高于正常妊娠組,兩者差異有顯著性(χ2=15.675,P=0.01),輕度妊高征組和正常妊娠組胎盤滋養細胞Fas蛋白的表達,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574,P=0.665)。中度妊高征組和輕度妊高征組胎盤滋養細胞Fas蛋白的表達,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6.632, P=0.085)。重度妊高征組和中度妊高征組胎盤滋養細胞Fas蛋白的表達,有顯著性差異(χ2 =8.513, P=0.037)。妊高征組中滋養細胞Fas蛋白的表達與妊高征病情輕重有關,病情越重,Fas蛋白的表達越強。妊高征組胎盤滋養細胞表面Fas蛋白表達面積高于正常組,妊高征組胎盤滋養細胞表面Fas蛋白表達強度,也明顯高于正常組,兩者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Fas (CD95)是一種48kDa單鏈穿膜糖蛋白,表達于記憶T細胞、活化的T/B細胞、NK和未分化的胸腺細胞。Fas和Fas-L的細胞分布和表達方式提示兩者所形成的復合物在免疫系統的平衡狀態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某些疾病中可溶性Fas蛋白表達增加會阻止由Fas-L所介導的凋亡的發生,本研究Fas在妊高征患者胎盤中的表達,來探討Fas蛋白與妊高征患者胎盤損傷的相關性。

Fas及Fas配體是目前唯一的通過免疫途徑介導細胞凋亡的蛋白分子,他們的發現對細胞凋亡的研究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本實驗應用免疫組化的方法對正常孕婦及妊高征患者胎盤的滋養細胞Fas蛋白的表達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妊高征組胎盤的滋養細胞表達Fas蛋白的強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輕度與中度及重度之間有顯著性差異。總之,這種誘導凋亡的平衡機制若一旦發生改變,就會導致胎盤發生一系列免疫病理損害,最終發展為妊高征。胎盤滋養細胞Fas與Fas-L配體表達的平衡失調,導致滋養細胞凋亡增加。影響其分化及浸潤,而滋養細胞的功能異常在妊高征胎盤損傷的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可能是妊高征的發病原因之一[3-5]。深入探索細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學機制,必將有助于揭示疾病的發病機理,為臨床治療提供新的思路。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Fas/FasL系統的異常表達與PIH發病相關,導致母體對胎兒的免疫耐受減低,滋養細胞和免疫細胞凋亡增加,胎盤淺著床,形成PIH胎盤損傷的病理基礎。鑒于Fas蛋白的表達與敏感性并不完全一致,尚需進一步研究體內Fas蛋白的敏感性及細胞凋亡因子之間的平衡問題。

胎盤滋養細胞表面Fas蛋白表達增加,導致母胎間的免疫耐受的破壞,引起異常的免疫反應可能導致胎盤屏障損傷,也可能是妊高征發病的重要機制。誘導Fas蛋白的產生或調節母胎間的免疫耐受,將為臨床治療妊高征提供新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樂杰. 婦產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6.

[2] Sinicrope FM, Ruan SB, Clear KR, et al.bcl-2 and p53 on copretein express during colorectal tumorigenesis.J Cancer Res, 1995, 55 (2) : 237.

[3] 金峰,尚濤,王偉.妊高征患者胎盤滋養細胞FAS及FAS-L表達的研究.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4,14(2): 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