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指標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9 10:28: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評價指標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摘要在綜合評價中,評價指標的選取是否合適,直接影響到綜合評價的結果.介紹評價指標選取得一般原則,定量指標的篩選方法,以及如何對定性指標進行量化.
1選取評價指標的一些原則
1.1目的明確
所選用的指標目的明確.從評價的內容來看,該指標確實能夠反映有關的內容,決不能將與評價對象、評價內容無關的指標選進來.
1.2比較全面
選擇的指標要盡可能地覆蓋評價的內容,如果有所遺漏,評價就會出偏差.比較全面的另一說法就是有代表性,所選的指標確實能反映評價內容,雖然不是全面,但代表了某一側面.
1.3切實可行
用通俗一些說法,說是可操作性.有些指標雖然很合適,但無法得到,就不切實可行,缺乏可操作性.
2定量指標篩選方法
在按一些原則確立指標體系后,這些量都是可以觀察、測量的.在這個基礎上,可以用統計分析中的方法來選出一部分,它們有很好的代表性,使我們綜合評價時,工作更容易些.
2.1條件廣義方差極小法
從統計分析的眼光來看,給定P個指標X1,…XP,的n組觀察數據,就稱為給了n個樣本,相應的全部數據用X表示,即
每一行代表一個樣本的觀察值,X是n×p矩陣,利用X的數據,可以算出變量xi的均值、方差與xi,xj之間的協方差,相應的表達式是:
由Sii,Sij形成的矩陣S=(Sij)p×p(1)
稱為X1…XP這些指標的方差、協方差矩陣,或簡稱為樣本的協差陣.用S的行列式值|S|反映這P個指標變化的狀況,稱它為廣義方差,因為p=1時|S|=|S11|=變量X1的方差,所以它可以看成是方差的推廣.可以證明,當X1,…XP相互獨立,廣義方差|S|達到最大值;當X1,…XP線性相關時,廣義方差|S|的值是0.因此,當X1,…XP既不相互獨立時,又不線性相關時,廣義方差|S|的大小反映了它們內部的相關性.下面來考慮條件廣義方差,將(1)式分塊表示也就是將X1…XP這P個指標分成兩部分(X1,…XP1)和XP1…XP),分別記為X(1)與X(2),即
這樣表示后,S11,S12,表示X(1),X(2)的協差陣.給定X(1)之后,X(2)對X(1)的條件協差陣,從數
學上可以推導得到(在正態分布的前提下)
S(X(2)|X(1))=S22-S21S11-1S12(2)
(2)式表示當已知X(1)時,X(2)的變化狀況.可以想到,若已知X(1)后,X(2)的變化很小.,那么X(2)這部分指標就可以刪去.即X(2)所能反映的信息,在X(1)中幾乎都可得到,因此就產生條件廣義方差最小的刪去方法.方法如下:
將X1,…XP分成兩部分(X1,…XP-1)看成X(1),XP看成X(2),用(2)就可算出S(X(2)|X(1)),
此時是一個數值,它是識別XP是否應刪去的量,記為tp.類似地,對X1,可以將X1看成X(2),余下P-1個看成X(1),用(2-2)就可以算出一個數值,記為ti.于是得到t1,t2,…tp這P個值,比較他們的大小,最小的一個可以考慮是刪去的,這與所選的臨界值C有關,C是自己選的,認為小于C就可刪去,大于C不宜刪去.給定C之后,逐個檢查ti<C,(i=1,2…p)是否成立,有就刪,刪去后對留下的變量,可以完全重復上面的過程,直到沒有可刪的為止,這就選取了既有代表性,又不重復的指標集.
2.2極大不相關法
顯然,如果X1與其它的X2…XP是獨立的,那就表明X1是無法用其它指標來代替的,因此保留的指標應該是相關性越小越好,在這個方法指導下,就導出極大不相關方法.首先利用(1)式求出樣本的相關陣R,
rij稱為xi與xj相關系數,它反映了xi與xj的線性相關程度.現在要考慮的是一個變量Xi與余下的P—1個變量之間的線性相關程度,稱為復相關系數,簡記為ρi.ρi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計算.先將R分塊,例如要計算ρP,就將R寫成
(注意R中的主對角元素rij=1,i=1,2,……,p)于是ρ2p=rTpR-1-prp.類似地,要計算ρ2i時,將R中的第i行.第j列進行置換,放在矩陣的最后一行,最后一列,此時
于是ρ2i的計算公式為ρ2ii=rTiR-1-iri,i=1,2,…p.算得ρ21,…ρ2p后,其中值最大一個,表示它與其它變量相關最大,指定臨界值D之后,ρ2i>D時,就可以刪去Xi.
2.3選取典型指標法
如果開始考慮的指標過多,可以將這些指標先進性聚類,而后在每一類中選取若干典型指標.典型指標的選取,可用上述2.1,2.2所述方法,但這兩種方法計算量都比較大.用單相關系數選取典型指標計算簡單,在實際中可依據具體情況選用.假設聚為同一類的指標有N個,分別為a1,a2,an.第一步計算N個指標之間的相關系數矩陣R
第二步計算每一指標與其它n-1個指標的相關系數的平方ri.
則ri-2粗略的反映了ai與其它n-1個指標的相程度.第三步比較ri-2的大小,若有rk-2=max1≤i≤nri-2則可選取ak作為a1,a2…an的典型指標,需要的話,還可以在余下的指標中繼續選取.
3定性指標的量化方法
在綜合評價時,會遇到一些定性指標,通??傁M芙o予量化,使量化后的指標可與其它定量指標一起使用.定性指標有兩類:名義指標和順義指標.名義指標實際上只是一種分類的表示.這類指標只能有代碼,無法真正量化.順序指標可以量化,所以,本段只考慮順序指標的量化.如果已將全部對象按某一種性質排出了順序,我們用a>b表示a優于b,a排在b的后面.全部對象共有n個,用a1,…an表示,并且不妨假設a1<a2<…<an.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對每一個ai賦予一個數值xi,xi能反映這一前后順序.設想這個順序是反映了某一個難以測量的量,例如一個人感覺到的疼痛程度,從無感覺的痛到有一點痛,到中等痛,一直到痛的受不了,比如分成n種,記為a1<a2<…<an.這個疼痛的量是無法測量的,只能比較而排出順序.設想這個量X是客觀存在的,可認為它遵從正態分布N(0,1),于是a1,a2…an分別反映了X在不同范圍內的感覺,設xi是相應于ai的值,由于ai在全體n個對象中占第i位,即小于等于它的成員有i/n,因此可以想到,若取Yi為正態N(0,1)的i/n分位數,即P(x<yi)=i/n,i=1,2,…n-1那末,y1y2…yn-1將(-∞,+∞)分成了n段.顯然ai表示它相應的xi值應在(y1,yi-1)這個區間之間,在(y1,yi-1)內選那一個比較好,自然要考慮概率分布,比較簡便可以操作的方法就是選中位數,即xi滿足
其中X服從N(0,1)分布.于是利用正態分布表可查出相應的各個X1,這樣就把順序變量定量化了.把這個方法稍做推廣,就可以處理等級數據的量化.
參考文獻
篇2
科學規范地評價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先得將幼兒教師綜合素質的評價指標確定下來,所以首要任務就是幼兒教師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作為幼兒教師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幼兒教師綜合素質評價需要先研究已有的信息資料,基于此來從價值上判斷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狀況,這樣做主要就是為了對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雖然國內外有關幼兒教師評價研究成果頗豐。然而就幼兒教師評價理論研究看來,還是有不少不足存在的:第一,當前國內以定性研究為主,缺少定量研究;第二,就研究層面而言,基本上只是停留在現狀層面;第三,就教師評價指標體系而言,基本上是對中小學的套用,對于幼兒教師的個性化要求就被忽略了;第四,缺乏合理的根據來實現對幼兒教師評價的量化,所以其結果往往不夠科學準確;第五,不能全面地評價幼兒教師,主要只是進行工作評價,缺少完整的評價指標體系,來與幼兒教師綜合素質評價相適合。所以,將一套較好的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建立起來,以便與幼兒教師實際相符,并做到定量和完善。
二、構建幼兒教師綜合素質評價模型
就幼兒教師綜合素質評價模型而言,其系統是按照從高到低多層次的,包括諸多構成要素,例如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評價指標、評價標準和指標權重等。這同時也作為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評價內容要素。
(一)評價對象和目標的確定
幼兒教師綜合素質評價對象自然是幼兒園的教師。要按照一定的目標來進行指標體系的設置。如今我國的幼兒教育有著良好的發展形勢,要想促使這種發展更加有序化和迅速,就需要引進和打造一支優秀的幼兒教師隊伍。但是,就當前的幼兒教師綜合素質的來看,不盡如人意,并且成了發展的制約因素,限制著學前教育的發展。在幼兒教育實踐中首先一定要將這一問題解決好。研究對象指定是幼兒教師,就是要從價值角度對其綜合素質作出判斷,從而達到激勵教師的目的,以便學校能夠更好地選拔、任用和培訓幼兒教師的選拔,進而實現科學化的管理。
(二)各級評價指標的確定
在將評價的對象和目標確定下來之后,第一個需要完成的任務就是按照教育方針政策和評估的目的為依據來進行目標的分解。還要考慮到教師的教育學、心理學和現代管理多種理論,主要采用的方法有:文獻法、訪談法和問卷法等。該體系主要按照三個維度來劃分,即專業理念和師德、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其中的專業理念與師德涵蓋了2個二級指標,即關于職業理解與認識等,還有8個三級指標;專業知識所涵蓋的二級指標有3個,三級指標有2個;專業能力涵蓋的二級指標有4個,三級指標有13個。
(三)標度和等級的確定
標度,顧名思義就是達到標準的程度??蓪⒂變航處熅C合素質評價標準劃分為優、良、中、差四等級;可以就幼兒教師綜合素質所達到的等級程度采用描述性語言來分等級進行區分,四個等級為“完全符合、大部分符合、基本符合、基本不符合”。采用量化形式表示則分別對應的是100、80、60、40。
(四)權重的確定
由于評價指標存在不同,所以對對象預定目標實現情況的判斷,也會起到不同的作用。所謂的指標權重,顧名思義就是該體系中指標的重要性程度如何,同時促其數值化,而這個數值便是所謂的權重。確定權重的方法有專家咨詢費、層次分析法、平均數加權法等。通過整理和分析問卷調查的數據,設計出具有較強合理性的問卷結構,具有比較高的信度和效度。這時候取得數據就可以來對研究期望獲得的結果進行驗證。由此也表明了問卷所獲數據所具有的參考價值,如此便為幼兒教師綜合素質的深入研究打下一定基礎。
(五)幼兒教師綜合素質評價指標的試評
在擬定評價指標體系之后,進行試評,以便再次修訂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的相關規定,以便使該指標體系更加充實和完善。
三、結論與建議
篇3
一、對21所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進行調查分析
(一)調查方法
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文獻資料法、綜合分析法、層次結構分析法、文獻計量法、個別訪談法和專家評審等方法。理論研究部分,充分利用圖書資料和網絡文獻數據庫,搜集21所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的相關資料,深入理解和綜合分析文獻內容,一方面詳盡地了解目前人文社會科學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的特點,另一方面明確國內外人文科學成果評價已取得的成果和不足。實證研究部分,主要運用層次結構分析法、個別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確立評價指標及其權重,形成相應的論文類成果和應用對策類成果的評價指標體系。通過獲取實證研究樣本相關數據,對數據進行相關的統計分析,以驗證指標體系的信度、效度和不足,以明確該評價指標體系的改進方向。另外,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加強與論文指導老師和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及時發現和解決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積極創新,將理論研究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以彌補認識上的不足。
(二)樣本收集
確定研究對象:具備研究生培養的石油類院校、理工類院校、國內頂級院校、地域差異的院校、省內有代表性的院校。收集數據方法:通過電話訪談,相關大學網站收集相關資料以及通過相關的期刊或研究報告等資料獲取相關數據。除此之外,我們重點選取了二十余位學術評價領域的理論學者和科研管理部門的實踐專家,以面訪、郵件、電話方式進行了訪談和書面反饋。
(三)21所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統計分析
通過選取,最終有21所高校被列為研究的對象。一方面研究這些高校研究生學位評價體系的細化分類,另一方面探析各類高校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價體系內部的權重分配,各個指標之間相互關系,從而發現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價體系分配的規律。
以中國石油大學、西安石油大學、西南石油大學三所石油院校的碩士研究生論文評價體系為藍本,結合其他18所高校的碩士研究生論文評價體系的分類方法,將21所高校的人文社會科學碩士研究生論文評價體系進行系統的統計分析得出以下統計結果:一級評價指標的論文選題主要包括三個二級指標:要求學術價值與應用價值的學校統計數量21個;要求選題前沿性的學校統計數量13個;要求選題新穎性的學校統計數量3個。一級指標論文水平主要包括七個二級指標:要求研究方法的學校統計數量19個;要求理論基礎與專業知識水平的學校統計數量16個,要求文獻綜述的客觀性與全面性的學校統計數量15個,要求寫作的邏輯性的學校統計數量12個,要求論文研究難度與工作量的學校統計數量8個,要求材料的充分性與可靠性的學校統計數量7個,要求觀點鮮明、立論正確的學校統計數量2個。一級指標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三個二級指標:要求新觀點與新見解的學校統計數量19個;要求潛在的社會效益的學校統計數量9個;要求獲獎或的學校統計數量4個。一級指標寫作能力主要包括五個二級指標:要求文字表達能力的學校統計數量16個;要求書寫的規范化的學校統計數量10個;要求設計圖形、圖表的規范化與標準化的學校統計數量9個;要求學風嚴謹性的學校統計數量5個;要求摘要表述簡潔規范反應核心內容的學校統計數量2個。一級指標答辯情況主要包括三個二級指標:要求回答問題水平的學校統計數量9個,要求報告重點及闡述情的學校統計數量7個,要求著裝及態度情況的學校統計數量3個。
(四)制定人文社會科學碩士學位論文評價的原則
從評價需求、評價過程、評價結果和評價持續等維度看,應關注以下六項原則:可操作性原則,即分類方案在評價過程中要具有可操作性。分類不能過于復雜,分類顆粒度切分要恰當,以保證分類框架清晰簡明,并在最大程度上能夠與評價主體的常識判斷保持基本一致,使評價主體較容易把握,從而提高評價操作的效率和評價結果的準確性??杀刃栽瓌t,即分類方案的評價結果要具有可比性。只有同類比較才可以實現同一指標下的度量,評價結果也才具可比性、可信度,這就要求分類標準明確和界線清晰??蓴U展性原則,即分類方案要具有一定的擴展張力。隨著經濟、社會、文化等諸方面的日益交融和加速推進,專業學科也隨之細分、交叉、融合。因此,保持評價分類體系具有較廣的范圍適應性和較強的功能擴展性,有利于評價結果的持續性比較和評價工作的一致性開展。可靠性原則。評價指標的設計不僅要考慮評估對象的特征,同時也要考慮指標的實際可操作性,指標的內容應明確,數量需適當,同時,同一參評項目中不同研究成果的各項指標間應具有一定的內在一致性,相互之間不會產生矛盾??陀^性原則。保證評價指標的客觀性,使評價指標及其評價結果符合研究成果的實際質量和水平,所設計的評價指標才具有現實意義。獨立性原則。當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某一指標被修改或調整時,其他指標應具有適當的獨立性,不會因某一指標的修改和調整而使評價指標或評價結果之間相互矛盾。
二、確立人文社會科學(法學類)碩士學位論文評價指標體系
著重選取了人文社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學生代表和科研管理者開展問卷調查,共形成有效問卷200份。為保證問卷調查結果能夠較好地反映人文社科各學科領域的實際情況,發放問卷時還對受訪對象進行了學科比例控制。
重新選取了人文社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學生代表和科研管理者開展問卷調查,共形成有效問卷200份。為保證問卷調查結果能夠較好地反映人文社科各學科領域的實際情況,發放問卷時還對受訪對象進行了學科比例控制。
人文社會科學(法學類)碩士學位論文評價指標(答辯用)
三、評價體系的應用及結果分析
該評價體系針對科研管理者、專家和2013年畢業的人文社會科學碩士研究生進行了實際應用,該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一經使用即得到了學生、相關科研管理人員及指導教師的一致好評,一致認為該評價體系的主要優勢表現在三個方面:客觀科學:在全面探析各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評價指標之間的內在關系基礎上,能夠客觀科學地反映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實際水平。嚴密可靠:該評價體系所采用的評價項目和權重比例之間的關系是嚴密的,選擇的應用對象具有代表性,評價結論具有可比性,因而能夠對研究生學位論文水平進行可靠評價。操作簡單:與其他評價體系相比,該操作步驟簡單明確。答辯之前學生可以通過該體系判斷是否符合答辯標準,指導教師可以通過該評價體系衡量學生對畢業設計的完成情況并督促學生。答辯時各答辯評委可以準確科學的評定學生學位論文的綜合水平。
篇4
關鍵詞:土地整理;可持續性;影響因素;評價指標體系
一、可持續土地整理概述
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下,土地整理活動是指綜合該區域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條件,在環境代價和資源代價最小的情況下所取得的最大經濟收益的一種發展方式。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征:
(一)提高土地的生產性能和生態功能
土地整理通過土地平整,清除影響土地規模利用的障礙物,建設機耕路、給排水溝和農田保護林網,能有效提高整理區農地的生產性能,改善農田的生態環境條件。
(二)降低土地整理可能帶來的風險
在土地整理中,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有些后果是難以預測的。所以在農地整理過程中必須重視風險測定評價,進行后果的虛擬分析,尋求風險最低的土地整理模式。
(三)增加耕地數量和保護生態環境質量的有機統一
一個土地整理項目不能增加耕地面積,則項目很難啟動和運行。為了增加耕地,一些地區經常以減少水域、園地、未利用地或林地為代價,這必然會減少土地利用的多樣性,同時對保護生態環境質量構成某種影響。因此,可持續的農地整理,必須注重土地數量和環境質量的協調發展。
(四)經濟上可行
土地整理能使農地利用節水、節能、節勞、提高產量,而且可以通過新增耕地的60%置換建設用地指標獲利,其經濟效益是顯著的。但是,如何選擇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方案和施工方案,降低單位面積上的整理費用,創造更多的投入產出比,依舊是評價農地整理可持續性的重要標準之一。
二、土地整理可持續性的影響因素
(一)經濟因素
土地整理項目投資的目標,是在不超出生態系統承載力的前提下,提高土地整理項目區生產效率,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福利需求,使經濟效益得以最大限度的增長。即增加項目區長期的經濟財富和福利是土地整理項目可持續發展的本質內涵和最終目標。因此,經濟的持續發展狀況是判斷土地整理項目是否可持續的重要因素。土地整理的直接受益者是整理區域內的農戶,其對農戶的經濟效益表現為土地經整理后產量增加與生產成本降低兩方面,從而提高了農戶的收入。產量增加的原因可歸納為三項:一是上地整理后有效耕地數量增加;二是土地整理后土地生產能力的提高;三是土地整理后農戶對土地的投入與采用農業新技術的可能性增加。而生產成本的降低主要是因為:一是由于田塊集中節約的勞動成本;二是由于田塊規整,實施機械化耕作節約的成本;三是通過完善灌溉設施和田間道路系統,降低的灌溉成本和節約的運輸時間。
(二)生態環境因素
可持續的土地整理項目是生態、環境、景觀保護與項目區經濟發展之間的合理平衡,是在不破壞資源環境及不損害后代人利益的條件下的發展。當土地整理投資行為主體的經濟活動對自然生態環境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產生影響,從而使得自然生態環境系統對人類的生產、生活條件和質量產生直接和間接的生態效應時,這種效應有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即投資行為的最終結果,可能是帶來自然生態系統的正向演替,所謂正的生態效益;也可能是使得自然生態系統逆向演替,即所謂負的生態效益。因此,能否合理地保護資源,維持或改善項目區域生態環境系統及其景觀審美度,提高項目區生態環境系統的穩定性和均衡性,是判斷土地整理項目復合系統持續性的重要因素。
(三)組織制度因素
土地整理項目營運的組織機制及管理機制,是土地整理項目持續經營的保障。良好的土地整理組織機構和健全的制度體系是土地整理項目目標實現的重要保證。因此,土地整理項目制度是否健全,組織形式是否符合實際,是影響項目持續發展的組織制度要素。影響土地整理投資項目可持續性的組織制度因素主要包括土地整理組織相關的決策機制、反饋機制、經營管理機制、融資機制等多個方面。
(四)協調性因素
土地整理項目是一個由工程措施、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組織制度等各子系統組成的復合系統。系統內各子系統的結構組合模式,決定了土地整理項目的綜合效益。優化結構組合,能促進土地整理系統的物質、能量、價值和信息流動與交換,產生系統協同放大效應,促進系統綜合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土地整理項目內部各子系統的協調度,影響著土地整理項目的可持續性,是土地整理項目可持續性評價應考慮的重要內容。
三、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為了使評價體系能準確地反映土地整理區的真實情況,建立土地可持續地整理評價體系應貫徹以下的構建原則:
(一)科學性與可操作性原則
科學性是制定評價指標體系的最基本的原則。構建的指標體系既要能揭示土地整理的效益,又要能反映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但是它并非單純的理論探索,而是要能發揮實際作用的體系,因此必須具有可操作性。如果不具備可操作性,那么建立體系就毫無意義。對于不同的土地整理區域,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是生搬硬套。
(二)系統性與完整性原則
指標體系作為一個整體,要比較全面地反映被評價區域的發展特征。因此,構建土地整理評價體系時,要從系統的觀點出發,把整個整理區作為一個相對獨立而又與其周圍環境體系緊密聯系的系統。在保證完整性地原則下,充分考慮全局的因素,選取能反映土地整理與社會經濟資源結合的特點、能反映土地整理與土地區域、專業化利用相結合的、能考慮到土地整理的廣度和深度的各種因子。只有這樣,才能使評價體系真正地反映土地整理帶來的各種影響。
(三)動態性原則
動態可持續發展有兩方面涵義,一方面是土地整理的評價體系必須著眼于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合理利用,需要考慮到若干年后對土地整理的不同投入,將會造成不同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果;另一方面則是針對社會發展對土地資源的需求而言,隨著人口不斷增加與城鎮建設用地逐漸擴展,進行內涵挖潛,土地整理活動將是實現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必然選擇。
(四)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原則
為了能夠全面反映土地整理情況,選取的指標包括定性和定量指標;為了能夠客觀反映問題,把定性指標量化,把數值運用到指標體系中,最終得出定量的結論。
(五)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原則
土地整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它一方面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積,緩解人地矛盾,同時工程開展能帶動各類相關行業的發展,解決大量的就業問題,可見,開發整理項目的實施會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另一方面它也能改善土地的質量,提高土地的生產能力,因此也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同時土地整理工程的實施,必然改變當地的生態結構,進而改變當地的生態功能。因此,在評價時,必須把三者結合起來,才能真實地反映實際的綜合效益,才能判斷實施土地整理能不能使土地永續利用,能不能給子孫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環境。
(六)公眾參與原則
公眾參與方法是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促使事物(項目等)的相關群體積極地、全面地介入事物過程(決策、實施、管理和利益分享等)的一種方式方法。通過這些措施的運用,使當地人和外來者(專家等)一起對當地的社會、經濟、文化自然資源進行分析評價,對所面臨的問題和機遇進行分析,從而做出計劃、制定實施方案、對計劃和實施做出監測評價,最終使當地人從項目中得到收益。有效的公眾參與,會使得評價更加全面、完整和更具有針對性,并使得所提出的評價行動建議更易于被當地人民所接受,為項目的成功運營創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王慶日,農地整理工程措施的生態可持續性評價研究,水土保持學報,2002
篇5
論文關鍵詞:外資并購 商標 評估
外資并購是引進外資的重要形式。所謂并購是企業合并與收購的總稱,企業并購最先在英美國家實踐和提出,它泛指以取得企業的財產權和經營權為目的的合并、股票買入和經營權控制等活動。在我國,外資并購指的是外國投資者購買境內非外商投資企業股東的股權或認購境內公司增資,使該境內公司變更設立為外商投資企業,或者外國投資者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并通過該企業協議購買境內企業資產且運營該資產,或外國投資者協議購買境內企業資產,并以該資產投資設立外商投資企業運營該資產。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外資進入中國的方式有了重大改變,那就是與中國的知名品牌企業合資。外資的進入雖然給中國經濟發展注入了資金、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方法,但外資進入中國時所采取的所謂商標戰略給中國企業帶來的品牌損失和對國家經濟安全的威脅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一、外資并購中商標價值評估狀況
商標是商品的生產者、經營者或者服務的提供者為了表明自己、區別他人在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務上使用的可視性標志,即由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和顏色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組合所構成的標志。外資企業愿意并購中方企業,更多看重的是中方企業的商標價值,因為對于現代企業而言,商標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企業產品的標識,更多意義上是代表一個企業產品的質量、企業文化和在所屬行業中的影響力,更多的是在標識一個企業的商譽。特別是馳名商標的價值更是不容小覷。在外資并購中必須要對商標價值進行評估,以便交易雙方明晰商標價值,尤其是讓被并購企業清楚知道自身商標的價值。然而由于商標評估存在種種問題,以至于中方企業的商標的價值被低估甚至不作價拱手讓與合資企業。如1994年,“金雞”品牌的持有人——天津日化四廠,為了引進外資,與美國莎莉集團所屬奇偉日化公司合資組建了中美合資奇偉日用化學(天津)有限公司,當時金雞鞋油已占據中國鞋油市場的半壁江山,而合資時金雞品牌卻只折價1000萬元。又如廣州餅干廠與香港一家公司合資時,將其在50年代注冊并享有盛譽的“嶺南”商標無償轉讓給合資企業使用,這都造成了中方的巨大損失。
二、商標評估存在的主要問題
外資并購的前提和難點是清產核資、界定產權和評估資產??茖W準確評估商標的價值,合法公正地處置商標,有利于在并購過程中維護雙方企業的利益,推動和保障外資并購的順利實現。目前在商標價值評估中出現的突出問題表現在:
(一)缺乏有關商標評估的法律
國家工商管理局曾在1995年頒布《企業商標管理若干規定》,該規定明確規定企業轉讓商標或以商標權投資,應當委托商標評估機構進行商標評估。接著1996年又頒布了《商標評估機構管理暫行辦法》,但該辦法只對商標評估機構的條件、業務范圍及評估原則和法律責任等方面做了規定,而對商標價值的構成、評估的具體方法等商標評估的實質內容為予明確,操作性不強。然而這兩個規章在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被廢止。目前我國沒有一部關于商標評估的法律法規。
(二)評估機構不規范
商標等指知識產權的評估技術含量高、程序要求嚴格,從業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知識和技能。然而,在現實中,由于對資產評估機構的設置把關不嚴,對從業人員缺乏嚴格的培訓與考核,常常出現評估結果與實際狀況差距極大的問題。
(三)評估方法不科學
按照國際慣例,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的評估方法有三種,即成本法、市場法和收益法。評估對象和評估目的不同,評估方法也不同。有些單位卻是不分對象和目的,只用一種方法或用錯了方法。由于缺乏科學的評估方法,導致在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的評估中,標準不統一,高估低估現象嚴重。
(四)不重視對商標權等知識產權的評估
有的中國企業在重視引進外資和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卻忽略了通過自己長期經營形成的商標等知識產權,在評估時將這一部分資產價值低估甚至沒有將這一部分資產作價,造成商標流失。尤其是造成馳名商標、著名商標流失時,其損失更為巨大。
三、完善外資并購中商標評估
(一)加強商標評估理論的研究
商標評估是按照一定的估價標準,采用適當的評估方法,通過分析各種因素的影響,計算確定商標資產在某一評估基準日時現時價值的工作。商標價值構成比較復雜,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具有較大不確定性。比如,商標的設計、注冊、廣告宣傳等費用,商標的使用期限、侵權狀況、法律保護程度,商標的顯著性以及商標帶來的市場占有率、企業知名度和信譽,商標資產依附于有形資產發揮的作用,包括所使用產品所處的不同生命周期階段,行業的平均利潤率與行業發展前景,企業管理人員素質和管理水平等。④加之我國開展商標評估的時間較短,積累經驗還不夠。為了促進并實現商標評估的科學化和規范化,應當在借鑒國外商標評估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企業商標價值的現狀和具體實際,加強理論研究,探索影響商標價值的定性因素及定量計算方式,逐步發展一套更加科學合理和規則的評估標準和評估方法以及技術規則,通過有關政策法規的頒布與實施,建立科學合理的商標價值評估標準和評估方法。
(二)完善商標評估的相關法律法規
針對當前商標評估無法可依的狀況,應加強商標評估立法,制定商標評估的統一法律規范,詳細規定商標評估的形式、時間、表現、機構及工作人員,建立和完善商標價值評估制度。
1.關于商標評估標準和方法。在商標評估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建立科學的商標評估標準和評估方法,并通過法律法規將其確定下來。
2.關于商標等知識產權評估機構的法律責任。國家工商管理局曾于1996年頒布了《商標評估機構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規定“玩忽職守,使評估結果嚴重失實的,所在地省級工商行政管理局或者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除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處理外,視其情節予以警告,處以違法所得額三倍以下的罰款,但最高不超過三萬元,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萬元以下的罰款?!睂嶋H上讓商標評估機構在對商標價值評估失實時僅承擔警告、罰款的法律責任并不能起到處罰作用,也不能有效遏止此類事件的頻繁發生,并且該規章在2001年被廢止。雖然隨后國家出臺了《資產評估準則——基本準則》和《資產評估職業道德準則——基本準則》,但是這兩個規范性法律文件并沒有規定評估機構承擔的法律責任。目前我國沒有相關法律對商標等知識產權評估機構應承擔的責任做出任何規定。由于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對我國商標評估價值失實幾乎不承擔任何責任,如經濟責任、道德責任、社會責任、法律責任,尤其是法律責任,導致背離商標實際價值的評估現象屢見不鮮。針對這一情況,在商標評估立法時要明確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的法律責任。
3.關于外資并購時的商標價值評估。外資并購涉及外方企業,與企業并購時雙方都是中方企業不同,外資并購時企業商標等無形資產被低估甚至是沒有估價,會造成商標流失,造成損失,尤其是造成馳名商標、著名商標流失時損失更大。因此法律要對外資并購時商標等知識產權的評估做出嚴格的規定維護國家的經濟安全。
(三)強化企業商標保護意識,重視自身商標價值評估
按照我國現行會計制度的要求,企業資產的計價是遵循歷史成本原則。由于包括知識產權在內無形資產價值具有不確定性和取得成本的不可分性,使得大量無形資產不能確認和計量,即使確認入帳,但計量的成本也往往是不完整的。導致專利、商標、技術秘密、計算機軟件在研制、開發過程中投入的費用并沒有計入無形資產成本,使帳面上反映的無形資產價值與其真實價值相差甚遠,這樣當企業發生產權變動或產權交易時,帳面無形資產價值并不能成為交易的價值基礎。所以當企業涉及資產拍賣、轉讓、企業兼并、出資、出售、聯營、股份制改造、合資、合作時,對無形資產的評估就成為必要,以反映無形資產的真實價值。⑤商標是企業的無形資產,本身具有巨大的價值。中方企業作為外資并購的目標企業,要增強商標價值評估意識,要認識到商標價值評估是必要的,以商標使用權作價出資時要同并購企業商定商標評估辦法確定商標價格,避免企業自身商標價值被低估甚至是無償轉讓。中方企業與外方企業應當商定評估機構選擇辦法,比如雙方共同選擇、委托第三方選擇等,應當選擇有資質且資質比較高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評估機構做出報告后,應當聘請無利害關系的獨立專家對評估報告進行審查和評估,判斷評估報告依據的資料是否充分、真實,評估方法是否科學、評估程序是否公正、合法,調整參數是否科學、合理,最終得出評估結論是否真實、可靠。
篇6
學術期刊質量關系到期刊的生存和學術理論的發展。對學術期刊質量進行科學評價,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網絡技術和計量方法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學術期刊評價方法和評價指標體系也得到進一步完善。研究表明,學術期刊質量的高低可以通過一系列指標體現出來,各種指標的作用有一定的差別。學術期刊的管理者和編輯人員,可以借助這些指標分析期刊質量,并以此為指導提高學術期刊質量。
〔關鍵詞〕學術期刊;期刊質量;評價方法
中圖分類號:G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096(2013)05009004
學術期刊(以下簡稱期刊)質量關系到期刊的生存和發展,對學術理論發展和社會實踐具有重要的影響。在長期的發展中,學術期刊發展分化明顯。有人按照期刊的主管部門和主辦單位的行政級別把期刊分為國家級期刊、省級期刊和地市級期刊,但這種劃分方法不僅不科學,還存在很多弊端。目前,有關部門和一些機構運用相對科學的方法對期刊質量進行評價,根據有關評價指標,把期刊分為核心期刊與非核心期刊、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與非CSSCI來源期刊。提高期刊級別,向核心期刊和CSSCI來源期刊發展就成為許多期刊努力的方向。期刊的分類是根據期刊質量評價指標確定的。那么,期刊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指標體系,就成為許多期刊在提高質量時必須關注的方面。
一、期刊質量評價的方法
期刊評價是有關機構和部門通過一系列指標對期刊質量優劣進行的考量,從而促進期刊提高質量,科學發展。它的意義非常明顯,通過期刊評價可以促進期刊的重組,引入競爭機制,實現優勝劣汰;通過期刊評價,還可以了解期刊的學科分布情況,了解不同專業期刊的發展狀況、學術水平、在本學科中的影響力,從而為期刊的宏觀管理提供客觀依據。
我國期刊評價活動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它由期刊編輯工作者和期刊管理人員對各種類型的期刊質量進行評價,主要對期刊的政治質量、學術質量和編輯質量進行評價。采取的方法主要有專家評估法、文獻計量評估法和綜合分析評價法,也有引文法、文摘法、科學計量法、層次分析法和模糊數學法等,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評價方法逐步向網絡化和數量化發展,特別是數據庫的統計評價功能日益完善和增強,為期刊評價提供了科學的方法和有效的途徑[1]。
1專家評估法
這種方法的具體做法是:首先從各部委、各省市所屬期刊進行初評,按照期刊總量的百分比推薦參加總評。由專家、期刊主編及期刊管理人員組成評委,按各評委的專業和專長分成若干個專業評審組,分別對應各類期刊進行評比,采用“抽樣審讀、全面瀏覽、橫向比較、量化打分、核實匯總”的評審方法,評出比較優秀的期刊。這個方法在第二屆全國優秀期刊評選中被使用。
專家評估法可以分為定性評估和量化打分法。定性評估就是通過專家閱讀一定量的期刊后,進行比較分析并評出各個期刊的優劣。專家的意見就成為評估的標準,主觀性較強。目前在各類評估中這種方法已經很少使用。量化打分法就是把評估內容分為若干項指標,每項指標有幾級評分標準,由專家審讀一定量期刊后,針對每項評分標準進行對比打分,再綜合打分情況得出評估結果。這種評估方法增強了對比分析的客觀性,但是專家本身的水平和傾向性等主觀因素依然影響著各指標權重分配與打分。專家評估法存在著一些無法克服的弊端。因此,這種方法在期刊的評估活動中逐步被更加科學的方法代替。
2文獻計量評估法
目前主要的方法是布拉德福定律法、引文分析法、文摘統計法和利用率法等[2]。這些方法依靠大量的統計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統計的對象是期刊的載文量或所載文獻被引證量等數據。
(1)布拉德福定律法
它是依據布拉德福定律,將期刊按其登載的某學科論文數量的多少排列,然后將它們分成三個區域,使每個區域中有關某一學科的論文數量大致相等,使每個區域期刊數量呈1︰a︰a2的關系,則第一區域內的期刊就是該學科的核心期刊。其缺點是忽視了期刊質量。
(2)引文分析法
通過統計各種期刊上發表的一次文獻被引用次數的多少,靠前被大量引用的期刊就是某學科的核心期刊。由于期刊論文被引用次數的多少,極好地測定了論文學術水平和期刊的價值,因此,引文分析法較好地反映了期刊刊載論文的質量。論文被引用的次數多,體現了它的學術水平較高,發揮了它的利用價值,客觀上體現了論文的質量較高。
(3)文摘統計法
它是根據某種期刊被二次文獻摘錄的頻率來確定核心期刊的一種方法。按照此方法,某種期刊被二次文獻摘錄的論文數量較多,就可以成為核心期刊。例如,目前被《新華文摘》、《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和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轉載等,作為評價期刊質量的一個因素。由于在編制二次文獻時,必須在大量的一次文獻中進行篩選,只有質量較高者才作為報道和檢索的對象。因此,文獻統計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期刊刊載論文的質量。但是,受到可選對象選題范圍和載文數量的影響,文摘統計法也存在一些缺陷。
除了以上常用的計量評價方法外,一些機構和單位也用利用率法給期刊進行分類。它們利用讀者對每種館藏期刊的使用頻次的高低,也就是利用率的高低,來確定本館的核心期刊。因為讀者對每種期刊的閱讀、復制的情況很容易掌握,統計數據容易得到,因此,通過統計可以知道每種期刊的利用率,從而可以給每種期刊排出先后順序,比較靠前的期刊就是本館的核心期刊。
3綜合分析評估法
綜合分析評估法是運用層次分析法、相關分析法甚至模糊數學與灰色系統理論等方法對多指標體系進行綜合分析評估,從而確定期刊質量優劣的一種方法。在進行綜合分析評估時,首先,要建立評價指標體系,明確各指標的量化依據和計算辦法;其次,按學科進行分類,采集、統計各項指標數據;再次,建立綜合評價模型,確定各指標的權重,計算得出定量評價結果;最后,征求專家意見進行個別調整。這種方法著重對期刊質量的評價,綜合反映了科學研究工作者、專家和二次文獻工作者和讀者對期刊質量的評價。
二、期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目前,我國期刊評價指標體系來自于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開展的中國期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3]。1999年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根據科學技術部“關于建立中國期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精神,首先確定主要評價指標,經過幾年的實踐,再不斷補充、完善,逐步形成了穩定的、規范化、可操作實施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3]。該體系有八項學術評價指標: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即年指標、平均引文率、地區分布數、基金資助論文比例、普萊斯指數和他被引率,如圖1所示。
由圖1可見,中國期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包括期刊經營管理水平、期刊學術水平和期刊編輯水平三大子體系,其中期刊學術水平是評價期刊質量的關鍵,因而本文重點列示了期刊學術水平的評價指標及指標含義。
在以上基本指標基礎上,近年來還有一些指標被用來對期刊進行評價。如被引半衰期、自引率、來源文獻量、參考文獻量、海外論文比例、學科擴散指標、學科影響指標、擴展H指數和文獻選出率等。
2000年,結合中國科學院正在實施的知識創新工程試點,為了對現有期刊擇優支持,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期刊編輯研究會聯合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課題組開展了“自然科學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評價體系。這個體系基本與上述體系相似。但又有完善和突破,主要是更加細化和科學化。該體系包括兩個系列、兩項水平、兩個層次和19項評價指標。其中兩個系列是靜態評價指標系列(優秀期刊評比指標)和動態評價指標系列;兩個水平是編輯出版水平和學術水平;兩個層次是表明期刊整體質量的層次和體現學術質量在期刊評價總的位置的層次。19項指標中有6項表示編輯出版水平,有13項表示學術水平。
三、期刊評價指標與期刊質量的關系
期刊評價指標是根據影響期刊質量的因素進行的科學選擇,反映了各因素與期刊質量的關系。在這些指標中,它們與期刊質量的關系有所不同。有些因素的作用大,有些因素的作用相對小[4]?!吨袊萍计诳C報告》(2011年擴展版)在其收錄的期刊中,使用了期刊被引用指標和來源期刊指標。前者包括擴展總被引用頻次、擴展影響因子、擴展即年指標、擴展他引率、擴展被引半衰期、擴展引用期刊數、擴展學科影響指標、擴展學科擴散指標和擴展H指數;后者包括來源文獻量、文獻選出率、平均引文率、平均作者數、地區分布數、機構分布數、海外論文比例和基金論文比例。本文選取經濟管理類部分期刊的指標進行對比,如表2所示。
參考桂文林等的實證分析[3],筆者認為各個指標與期刊質量的關系是:
在被引用指標中,擴展總被引用頻次、擴展影響因子、擴展即年指標、擴展引用刊數、擴展被引半衰期、擴展學科影響指標、擴展學科擴散指標和擴展H指數與期刊質量顯著地正相關。具體地說,擴展總被引頻次越大,擴展影響因子越大,期刊質量將會越高,學術影響力和作用越大。擴展即年指標越大,擴展引用刊數越多,期刊越受到關注,因而質量也越高。擴展被引半衰期越長,擴展學科影響指標越高,學科擴散指標越大,期刊質量將會越高。而擴展他引率對期刊質量無明顯影響。
在來源期刊指標中,與期刊質量顯著正相關的指標有:文獻選出率、平均引文率、平均作者數、海外論文比例、基金論文比例。說明這些指標越高,期刊質量越高,影響力越大。文獻選出率越高,平均引文率越高,表明論文更符合學術規范和有學術深度。平均作者數與期刊質量正相關,表明平均作者數越多,期刊質量將會越高。海外論文比例與期刊質量正相關,表明海外作者比例越高期刊質量越高?;鹫撐谋壤酱螅砻髡撐闹惺芑鹳Y助的比例越高,由于基金項目的審核比較嚴格,因此論文的質量一般較好,期刊質量越高。與期刊質量關系不顯著的指標是地區分布數,表明期刊質量高,地區分布數反而小??赡艿脑蚴歉哔|量的期刊的載文量不如普通期刊,導致地區分布范圍小。與期刊質量顯著負相關的指標是機構分布數。說明期刊質量越高,作者機構分布的范圍越有限。其原因是高水平的科研機構極其有限,導致作者機構分布數較少。
四、結論和啟示
期刊評價對提高期刊質量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目前,我國期刊評價的方法經過了定性分析階段,并向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發展,而且評價方法的科學性日益提高。
在評價指標方面,被引用指標是期刊質量的主要影響因素,來源期刊指標對期刊質量的影響相對較弱。被引用指標中,對期刊質量有顯著影響的因素有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引用刊數、即年指標、被引半衰期、學科影響指標和學科擴散指標。來源期刊指標中,對期刊質量有顯著影響的因素是文獻選出率、平均引文率、平均作者數、海外論文比例和基金論文比例。
以上分析表明,為提高學術期刊質量,應當重視被引用指標,通過提高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引用刊數和即年指標等,擴大期刊的影響,加強引用指標管理,提高期刊質量。在期刊編輯出版中,。同時,設法提高文獻選出率和平均引文率,努力增加海外論文和基金論文比例。參考文獻:
[1]游蘇寧對科技期刊評價指標的反思[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2,(1):63-64
[2]陳冠初對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評價的探討[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5,(6):802-804
[3]桂文林,韓兆洲,潘慶年基于逐步回歸模型的期刊質量影響因素分析[J]情報雜志,2010,(3):76-78
[4]黃勁松期刊影響因子的偏差分析[J]編輯學報,2004,(1):77-78
[5]北京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展版)[R]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2
篇7
關鍵詞:經濟學專業;畢業論文;質量評價
收稿日期:2013-06-20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編號:[2012]-JKGHAB-0028)
作者簡介:吳艷芳(1970- ),女,河南工業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與評價、農村金融與產業投融資。
經濟學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是經濟學類專業本科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實現經濟學類專業培養目標的關鍵步驟。畢業論文寫作旨在檢驗學生對所學經濟學類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專業研究水平,提高分析和解決經濟生活中各種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專業素養。
一、評價方法與原則
在量化評價過程中需要掌握以下幾個原則。
(一)評價結果宜粗不宜細。作為一門課程的成績,經濟學類專業畢業論文成績的評定可以實行百分制,也可以實行等級制,但百分制的評價劃分等級過多,評價結果過細,反倒是等級制更合適些。可以將畢業論文評為若干個等級,如優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個等級,也可以評價為甲乙丙丁四個等級,或ABCDEF等六個等級。成績只能作為評價學生之間論文寫作水平、層次、質量有差別的一個方式,所以評價宜粗不宜細。
(二)科學性。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的構建要能夠評價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的高低,特別是能夠評價出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畢業論文的寫作態度、經濟相關問題的研究能力、對經濟學專業論文的寫作能力等。影響經濟學類專業畢業論文質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果作為一個課程作業的話,它沒有標準答案,甚至連標準格式都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因此,要有科學的評價方法和評價體系,既要將重要的影響因素和評估指標都找出來,在評價體系中體現,也要將非重要的因素剔除,避免因注重細枝末節而使評價有失偏頗。評價指標體系和結果要能反映學生畢業論文的水平和差異。
(三)可操作性。畢業論文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要有可操作性,也就是教師根據學院的評價體系能夠對學生的論文進行客觀評價,而不能簡單給出一些指標,卻無實際可操作性。如有的學校給出的評價指標里有論文撰寫水平,事實上畢業論文的撰寫水平要體現在很多方面,這要有多個指標才能體現;有些學校評價指標里有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體現在論文的一些環節,需要通過對論文的評價來體現學生的能力,而不能直接用能力來評價學生的論文質量。
(四)專業特色性。畢業論文的評價要因專業而有所差異。有些綜合類高校往往對學校所有專業的畢業論文設定相同的評價指標和標準,沿用相同的評價方法和原則,忽視了專業特點和專業差異。事實上,經濟學類專業的畢業論文與其他理工類專業、文史類專業具有不同的特點,如它與實際生活結合更加緊密,具有顯著的應用性特色。
二、論文選題質量
選題是畢業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選題質量是影響畢業論文質量的重要環節。但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應將選題作為畢業論文評價指標。畢業論文評價是對學生的畢業論文進行打分,是學生成績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是對教師分配題目進行研究,選題的質量是由指導教師的水平和責任心所決定的,跟學生無關,當然不能將選題質量的高低作為一個評價指標。但如果選題是由學生確定的,或主要由學生確定,那選題必然成為畢業論文評價的一個指標。
筆者認為,經濟學類畢業論文的選題至少應有以下四個標準:一是要有研究價值,即論文選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或能夠指導經濟生活的實踐,這是選題的前提條件。二是選題要有實實在在的研究內容,避免空的問題。在經濟社會中,雖然有許多有研究價值的選題,但受閱歷、能力、見識、知識面等影響,學生往往找不到真實的選題,導致選題過空。三是大小適宜。經濟學專業畢業論文常見的是選題過大。過大的選題將導致沒有研究重點,受學生知識結構、研究能力和論文篇幅所限,很難有真正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四是與專業的相關度。在論文寫作之前的選題輔導中由指導教師把握,對于不合要求的選題不予開題,不允許學生寫作。
三、論文結構
作為本科畢業論文,一定要結構清楚、連貫,各部分之間要有邏輯上的聯系,必須是標準的學術寫作規范。但是否一定要有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或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碧岢鲆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力和想象力。所以我認為作為本科學生,如果能夠提出問題,并將問題論述清楚就可以了,并不一定要解決問題,或者并不一定要解決發現的所有問題。經濟學類專業畢業論文常出現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的三段式論述,看起來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能作為畢業論文評價的標準,更不能作為唯一的標準,應該允許學生寫發現問題式的論文。
四、研究方法
經濟學類專業畢業論文的研究方法很多,而現在數學化、實證化的趨勢非常明顯,現在高水平的期刊征稿時非常看重論文中數學方法、計量模型的運用。畢業論文指導和評價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多關注實際問題,學會用事實反映問題,包括典型案例剖析、相關統計數據分析、實地調查結果等,而不必將是否用數學模型作為評判論文質量優劣的一個指標。當然,如確有能夠用數學模型進行研究和畢業論文撰寫的學生,可以給高分,因為這表明該學生的研究已經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
五、創新性
創新是所有研究都必不可少的,如果沒有創新也就沒有了研究價值,本科畢業論文也是如此。所以,在經濟學類專業畢業論文評價指標中,創新性是不可或缺的。提出理論問題并解決往往會帶來方法論上的創新并導致一個新的分支學科的誕生,這是創新;發現實際問題并解決也是經濟學創新的一個重要方式,因為經濟學在本質上是一門應用科學,運用經濟學理論來解決經濟運行中的具體問題是經濟學的根本任務。同時,在解釋或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原有的理論框架無法適用,就可能導致理論的創新。但在找創新點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要求的尺度,因為研究的創新可以體現在研究視角的創新、研究方法的創新、研究領域的突破、研究對象的差異。對于普通高校的本科學生來說,有哪怕一點的創新就足夠,不能用研究生論文甚至經濟學專家的標準來要求。
六、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是指就某一時間內,作者針對某一專題,對大量原始研究論文中的數據、資料和主要觀點進行歸納整理、分析提煉而寫成的論文。綜述屬三次文獻,專題性強,涉及范圍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時效性,能反映出這一專題的歷史背景、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具有較高的情報學價值。所有的研究都是在前人成果上的延伸,都是對前人研究領域、研究方法或研究視角的擴展或修正。對于進行經濟學問題研究的本科畢業生來說,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形成文獻綜述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一是可以檢驗學生對相關研究領域的了解程度,避免低水平的重復研究;二是可以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學習到課堂所未能涉獵的專題研究;三是評價學生論文創新程度的一個重要途徑。所以,文獻綜述應該成為畢業論文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
七、答辯環節的成績評定
篇8
關鍵詞 德爾菲法 高等院校 科研績效評價 指標體系
0 引言
績效評價體系是以實際的業績效果為考核評價依據的價值衡量體系,可廣泛地應用于現代社會行政、教育、經濟等領域,從而對被評價對象做出合理、量化的評定。①近年來,隨著我國高??蒲袑嵙Φ牟粩嗵嵘?,科研績效評價也逐步被引入到高校中來。
我國高校的科研績效評價體系起步于20 世紀70 年代,大致經過了行政評價、同行評價、指標量化評價和國際科研計量評價四個階段。②該體系評價結果不但是衡量高校科研水平、教師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標,也是教師職稱評審、崗位評聘和福利津貼的主要標準。雖然該體系對教師在學術上的科學發展能起到促進和激勵作用,但是正是由于諸多利益的驅動,近年來高校內部對科研績效評價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的質疑聲也愈來愈強烈,評價指標多而雜、評價標準不科學以及人為主觀因素干擾等諸多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高校作為科技創新重要力量的發揮。
鑒于此,本文嘗試性地提出一種基于德爾菲法的高??蒲锌冃гu價體系,通過科學合理可靠的多層次數據分析,既避免了評價指標多而雜、評價標準不科學,又規避了諸如人情風、官本位、打壓異己以及 “馬太效應”等人為主觀干擾因素,從而構建一套科學公正合理的高??蒲锌冃гu價體系方法。
1 基于德爾菲法的高??蒲锌冃гu價體系
1.1 德爾菲法的涵義
德爾菲法是在20世紀40年代由O·赫爾姆和N·達爾克首創,經過T·J·戈登和蘭德公司進一步發展而成的。該方法屬于專家集體評價法,即專家以匿名的方式對調查者所提的問題發表意見,通過多輪次調查專家對問卷所提問題的看法,經過反復的征詢、匯總、修改,使專家小組的預測意見趨于集中,最終獲得具有統計學意義的結果,從而做出科學、公正、合理的結論,是一種利用集體智慧來確定各因素在評判問題或決策問題中的重要程度系數的有效方法之一。該方法具有較高的代表性和可靠性,被廣泛地運用于各種評價指標體系的確定過程中。③
1.2 應用德爾菲法的方法和過程
(1)組成專家小組。專家的挑選是應用德爾菲法的前提,針對高??蒲泄ぷ鞯奶攸c,在應用德爾菲法前,需要按照所需要進行科研績效評價的學科知識范圍來確定專家。既要考慮到專家的學術科研能力,又要兼顧其本人的基本道德水平??紤]到具體實施的復雜程度,人數一般以不超過20人為宜。
(2)篩選評價指標、編制咨詢問卷。問卷的設計是體現組織者能力的重要因素,選擇哪些評價指標,如何根據科研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評價指標的層次結構,都是決定應用德爾菲法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
(3)高??蒲锌冃гu價指標體系的確立。根據德爾菲法的指標確立原則,結合高??蒲泄ぷ鞯膶嶋H情況,本文給出了高??蒲锌冃гu價指標體系的框架。本指標體系由科研項目及經費、發表學術論文及著作、成果(專利) 獲獎情況以及參加學術活動情況4個一級指標構成。其中科研項目及經費包括縱向計劃項目和橫向合作項目兩個二級指標;發表學術論文及著作包括論文質量和論文及著作數量兩個二級指標;成果(專利) 獲獎情況包括獲獎成果和專利兩個二級指標;參加學術活動情況包括學術會議大會報告、專業學會委員、專業學術期刊評委和導師任職情況4個二級指標;每個二級指標下又設若干條三級指標。
(4)確定關鍵性指標及其權重值。在確立了高??蒲锌冃гu價指標體系的各級層次后,科研管理人員還需要根據高??蒲袑嶋H情況,確定關鍵性指標及其權重值。根據表1,我們給出了4個一級指標的權重值:科研項目及經費0.3,發表學術論文及著作0.3,成果(專利) 獲獎情況0.2,參加學術活動情況0.2。
(5)具體實施德爾菲法:發放高??蒲锌冃гu價指標體系調查表給專家小組成員,收集所有專家對于每一個指標的評分值,然后進行匯總;②向專家小組成員第二次發放調查表(列有第一次調查其他人的意見),要求其根據其他人的觀點第二次對每一個指標的分值進行評估,第二次收集后再次進行匯總;向專家小組成員第三次發放調查表(列有前兩次調查匯總后其他人的意見),要求其第三次對每一個指標的分值進行評估后第三次收集匯總;組織者根據第三次收集的調查表數據計算出中間值,并作出最終評價。
2 結語
高??蒲锌冃гu價是一項涉及因素眾多、關系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公正、實用和可操作性的評價指標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在分析了高??蒲泄ぷ鞯奶攸c和運行機制的基礎上,基于德爾菲法提出了一種對科研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優化的思路和方法。該方法具有以下幾個優勢:
(1)資源利用的充分性。利用相關學科專家豐富的經驗和學識,吸收了大量不同專家的意見,充分發揮專家的作用,集思廣益,準確性高,實現了對相關學科領域資源的全面利用。
(2)指標體系的全面性。應用德爾菲法的高??蒲锌冃гu價體系涵蓋了科研項目、學術論文、著作、獲獎成果、專利以及學術交流等評價指標,最大可能地保證了指標數據的全面性。
(3)最終結論的客觀性和可信性。由于采用匿名或背靠背的方式,能使每一位專家能夠獨立地做出自己的判斷,而不會受到其他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因此匿名的調查方式極大地提高了咨詢結果的客觀性和可信性。
篇9
1.1資料來源
本研究數據均來自問卷調查。根據地理位置和衛生事業發展水平,選擇江蘇、江西、廣州、甘肅四省,采用分層抽樣法,選取各級醫療機構的臨床護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以《護理學專業高級專業技術資格標準條件(試行)》為基礎的指標體系的重要性、可行性。共發出問卷185份,回收有效問卷166份。本次調查還對受訪人員的權威程度進行了調查。權威程度(Ca)由受訪者對問題進行判斷的依據(判斷系數Ci)和對問題的熟悉程度(熟悉程度系數Cs)兩個因素決定,Ca=(Ci+Cs)/2。Ca≥0.70表示具有較好的權威性。根據本調查受訪人員的自評,本次調查的166人的Ca平均值為0.87,權威程度較高。
1.2分析方法
回收問卷使用EpiData3.1錄入,使用SAS9.1.3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臨床護理人員高級職稱評價指標體系
以《護理學專業高級專業技術資格標準條件(試行)》為依據,將臨床護理人員高級職稱評價標準歸納為基本情況、護理工作、護理教學、護理科研和社會工作5個維度,并進一步梳理出一級指標11個和二級指標20個(表1)。調查要求受訪者對每項指標在護理高級職稱評價中的重要性進行評分,評分采用5分制,5分表示非常重要,3分表示一般重要,1分表示非常不重要。
2.2評價指標體系重要性、可行性的調查結果
2.2.1各評價維度的重要性
根據受訪者對5個評價維度各項指標賦分情況,得出5個評價維度重要性的評分,護理教學維度的得分最高(4.23分),其次為基本情況維度(4.16分)、護理工作維度(4.03分),護理科研(3.75分)和社會工作(3.31分)兩個維度得分較低。
2.2.2一級評價指標的重要性
從受訪者對11個一級評價指標重要性的評分來看,得分較高的3個指標是護理安全(4.66分)、上一職稱工作年限(4.43分)、工作總結創新(4.33分),得分較低的指標是科研課題(3.78分)、論文論著(3.72分)、社會工作(3.31分)。其余指標評分分別為臨床教學情況4.23分,學歷4.18分,工作質量4.17分,年度考核結果3.87分,工作數量3.79分。
2.2.3各維度對正、副高級職稱評價的重要性
對于在正、副高級職稱評價中5個評價維度的重要性,受訪者評分的意見趨一致,均認為基本情況、護理工作和護理教學較為重要,而社會工作和護理科研重要性相對較低(表2)?;厩闆r、護理科研和社會工作3個評價維度對于正高級評價的重要性顯著高于副高級(P<0.05),護理工作和護理教學兩個維度對于正、副高級職稱評價的重要性沒有顯著差異。
2.3評價指標體系在不同層級醫療機構可行性的調查結果
將醫療機構類型按照城市大醫院、縣醫院、社區及鄉鎮衛生院劃分為3個層級。結果顯示,受訪者對5個評估維度在各層級機構的可行性的評估結果總體方向一致(表3)。普遍認為基本情況維度的可行性最高,達82.0%;護理科研和社會工作維度的可行性較低,分別為64.5%和55.5%。受訪者對于在不同層級醫療機構臨床護理人員評價中,基本情況可行性的認可率均較高,且無差異。但對社區及鄉鎮衛生院臨床護理人員評價中,護理工作、護理教學、護理科研和社會工作4個評價維度的可行性認可率,均明顯低于城市大醫院和縣醫院(P<0.001)。
3討論
3.1臨床護理正高級與副高級評價指標的權重需體現差異化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對所有指標在副高級和正高級護理職稱評價中重要性的賦分均高于3分,說明所列指標在副高級和正高級評價中均應予以考慮。調查結果同時提示,所列指標對于不同級別護理職稱評價中的權重需差異化設置,特別是臨床護理作為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工作時間和經驗與工作績效密切相關,且貢獻率高達20%以上,應賦予基本情況、護理工作和護理教學各項指標更多權重[1]。正高級的評價中,對科研、社會活動的賦權可重于副高級。
3.2不同層級醫療機構中臨床護理人員評價標準應予區別
目前的評價標準與各層級臨床護理人員的工作特點有一定的差距,難以準確、全面地反映不同層級醫療機構護理人員的工作特點,影響臨床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對護理隊伍的培養和穩定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對不同層級的分析結果提示,對以城市大醫院為代表的三級醫院,所有指標均應加以評估;對以縣醫院為代表的二級醫院,評價指標與三級醫院相差不大,可適當降低對科研工作和教學工作維度的指標權重;對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為代表的一級醫院,應在二級醫院的評價標準基礎上進一步降低對疑難重癥護理、特級一級護理、護理管理等護理工作、科研工作、教學工作、社會工作維度指標的評價權重,而對體現其工作特點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次數”指標,應加大評價的權重。
3.3臨床護理評價不宜過于倚重科研和論文
調查顯示,受訪者對護理科研的重要性評分僅高于社會工作維度,反映了一線工作者對評價更應側重基本情況和工作能力的要求?!夺t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年)》提出“完善各類衛生專業技術人才評價標準,對從事臨床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淡化論文要求,注重實踐能力”,而在實際評價工作中,普遍存在對臨床護理人員綜合評價過分倚重論文的傾向。論文數量往往是申報職稱的“門檻”,形成了護理人員較普遍的“重論文、輕實踐”的狀況,而且,與醫師相比較,護理人員學歷普遍偏低,參與科研的意識薄弱且經費獲取困難,特別在基層醫療機構矛盾更為突出,“論文搭車”現象成風,使得護理人員不能一心一意地鉆研業務實踐能力,影響了醫療服務水平[2]。
3.4完善臨床護理評價指標體系,加強職稱評價標準研究
篇10
總被引頻次
指該期刊自創刊以來所登載的全部論文在統計當年被引用的總次數。這是一個非??陀^實際的評價指標,可以顯示該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視的程度,以及在科學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影響因子
這是一個國際上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是E.加菲爾德于1972年提出的。由于它是一個相對統計量,所以可公平地評價和處理各類期刊。通常,期刊影響因子越大,它的學術影響力和作用也越大。
具體算法為
影響因子=該刊前兩年在統計當年被引用的總次數/該刊前兩年總數。
即年指標
這是一個表征期刊即時反應速率的指標,主要描述期刊當年發表的論文在當年被引用的情況。
具體算法為
即年指標=該期刊當年被引用次數/該期刊當年總數。
被引半衰期
指該期刊在統計當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數中,較新的一半是在多長一段時間內發表的。注意: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都是測度期刊老化速度的一種指標。這兩種半衰期通常不是針對個別文獻或某一組文獻,而是指某一學科或專業領域的文獻總和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