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人民幣范文
時間:2023-03-14 04:11: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認識人民幣,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使學生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培養學生用不同單位的人民幣湊成指定的錢數和根據人民幣的票面數出它們所表示的錢數的能力。
3、通過購物活動,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愛護人民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師:聽說森林商店今天開業啦!小動物們都趕來商店買東西呢!瞧!它們來啦!可是糊涂的小豬摸了摸口袋說(哎呀!我忘記帶~~),猜一猜小豬忘記帶什么了?(生:錢)
2師:被你們猜中了!我們知道買東西要用~~~錢!每個國家的錢都有不同的名字,誰知道我們國家的錢叫什么名字?
3師:(揭題)對了,今天這一節課我們就來認識人民幣。
【從小動物忘記帶錢的情境引入,使學生產生好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創設的問題情境圍繞教學展開極具趣味,也為后面的新授作好了鋪墊。】
二、構建小組、交流匯報
第一步:小組內互相介紹已經認識的人民幣。
師:桌子上就有一些人民幣,如果你認識就給同桌介紹一下。
(教師巡視學生小組內交流情況。)
第二步:選出某一小組作全班匯報,其它小組可適當補充提問。
師:看,老師這有一些人民幣,你認識嗎?誰來和大家介紹一下,說一說你是怎么看出來的?(請一小組匯報)
【學生對人民幣有較豐富的認知,也有較強的觀察興趣,幾乎每個學生都能說出識別方法。因此以小組匯報的形式,請小組成員到講臺前向全班進行匯報,讓學生充分的展示自己對于人民幣的初步認識。匯報過程中,其他同學可以補充,可以完善前面的說法,可以評價,可以提問。通過補充交流,豐富學生對人民幣的了解。這個環節課堂氛圍民主、積極,大家相互補充和完善。學生思維表現活躍,敢于提出自己想法和質疑。】
三、自主探究、活動體驗
師:看!這是剛才我們認識的人民幣,你能把它們分分類嗎?想一想,可以怎樣分?還可以怎樣分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組里說一說。
(學生自主在小組里探究操作,對人民幣進行分類。)
生1:我們可以按照人民幣的制作材料分成紙幣和硬幣。
生2:也可以按照單位分一分,幾元的一類,幾角的一類,幾分的一類。
師:那請小朋友看看以“角”為單位的人民幣有哪幾種?
生:5角、2角、1角
師:誒?現在老師想拿3角,可是這里沒有,我們可以怎樣拿,就能拿出3角錢了呢?
(學生動手操作試著拿了一拿,并互相交流討論)
四、質疑提升、點撥總結
教學元、角、分的進率
1.師:認識完人民幣,小動物們就迫不及待地帶著它們去商店購物了!瞧!商店里在舉辦愛心拍賣會呢!所得的錢都會拿去幫助有困難的小動物們!此刻正在拍賣一個機器貓,小朋友們可要仔細聽拍賣的規則哦:誰出的價錢高,東西就歸誰!咱們快去瞧瞧吧!(播放動畫課件)
【再次“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學生的學習欲望是推動學習的內部動力,有了這樣的動力,學生就會大膽的去想,進而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
2.場景:小豬拿著10角得意的說:“10角比1元大,機器貓是我的啦!”
師:你們同意嗎?
生:不同意!
師:為什么?
生1:小豬出的錢和小猴的是一樣多的!
生2:10角就是1元!
師:10角就是1元嗎?讓我們一起來輕輕的數一數。(屏幕同時顯示)1角、2角……10角,對了,10角就是1元。那也就是說1元等于幾角呢?(2-3人說,齊說)(板書:1元=10角)看來小豬自己弄錯了,還是小朋友們聰明啊!
【元、角、分的進率是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此處預設成一個個小問題,通過質疑“1元和10角”哪個多引導學生去探究,使重點和難點的內容得到充分的暴露。而學生在這個質疑過程中積極參與,發揮主體地位,與教師默契配合,通過讓學生經歷從1角數到10角的過程,讓學生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到學習中,有利于學生知識的獲得、技能的習得、與能力的提升。】
3.師:剛才我們知道了1元=10角,那猜一猜1角等于多少分呢?對了,1角等于10分。我們來輕輕的數一數(1分、2分、3分…10分)10分就是1角,反過來1角就等于?(10分)
師:小朋友看,存滿了10分就是1角,存滿了10角就是1元。
師:雖然拍賣會結束了,但是愛心義賣還在進行著!看!這里有一架飛機,是多少錢?(1元)小貓想買這架飛機,可它口袋里全都是5角的人民幣。她應該付幾張5角呢?(2張)你是怎么想的?
師:小狗啊也想買這架飛機,可是它帶的都是2角的人民幣。想一想它要付幾張2角呢? 同桌討論一下。
師:(集體交流)幾張2角就是1元?你怎么知道的啊?我們一起數一數(2角、4角、6角、8角、10角)10角就是~~1元。
師:我們幫這兩個小動物都買到了1元的商品,看來要付1元,只要湊齊10角就可以了,付錢的方式可以是多樣的。(小結)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體現了教師必要的引導質疑,提升了學生的探索性學習,改變了數學教學過程過于強調的接受式學習,重視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認知規律。通過“拍賣會”、“買飛機”這些教學設計,跳出了認知技能的框架,關注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最后通過歸納重難點1元=10角、1角=10分,點撥總結要付1元,只要湊齊10角就可以了,付錢的方式可以是多樣的。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過程的同時,還學會了有序思考數學的方法。】
五、課中互動,承上啟下
師:關于1分錢還有一首兒歌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跟著唱一唱吧。(播放兒歌,學生站起來跟著唱一唱,跳一跳)
篇2
一背景
長期以來,中國經濟一直保持高速發展的態勢,07年更是如此。各行各業都出現了投資的熱潮,并且表現尤為突出的是房地產和股市這兩大行業。隨著經濟長期過熱的發展,必然會出現經濟“泡沫”,自從股市進入牛市以來,經濟中的“泡沫”不斷膨脹,趨勢增強。07年底,隨著股市由牛市逐漸過渡為熊市,資本市場上資金的供給已經大量減少,虛假繁榮實質性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面。加之08年年初的罕見雪災對全國南方地區造成大面積的重創,國內生活必需品的物價上漲速度加快,國內通貨膨脹率同時也持續走高。另一方面,美國經濟進入疲軟發展階段,經濟的不景氣直接導致了美元,這一國際強勢貨幣不斷走軟,相對中國07年以來的發展速度來說更是如此。基于經濟上的重大壓力,美國呼吁人民幣升值的聲音就更大了。而其他的一些發達國家因中國長期以來出口的廉價商品直接導致國內企業競爭力不斷減弱和失去市場份額而表示出強烈的不滿。以美國,日本帶頭的國家聯合起來對人民幣施加壓力,強烈要求人民幣升值以減少中國長期以來對外貿易的順差,借此方法來減緩國內經濟發展的尖銳矛盾。在內外因素的雙重壓力之下,人民幣在對美元的匯率上出現了大幅度的攀升,并且速度不斷加快。
二環境現狀分析
1人民幣對外升值。
匯率即國與國之間貨幣折算的比率。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至06年以來就一直走低,從07年1月份的7.8到現在跌破7為止,下降了近11個百分點,這在人民幣升值的歷史上屬于比較快的速度。一方面,中國在出口貿易上一直處于順差,國際上給人民幣施加壓力。另一方面,美元的走軟是造成人民幣升值的一個相對原因。中國至05年以來實行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而在這之中儲備的大部分貨幣是美元。所以美元的任何情況的變化都會在相當程度上對人民幣造成影響。但僅僅從美元的走軟這一固定標準來說明人民幣幣值的絕對上漲是不夠的,畢竟一國貨幣在現在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再加之任何因素對人民幣的實際情況所造成的影響都有一定程度的滯后性。對于人民幣而言,導致其升值的主導因素既有國內的又有國外的。之所以說只從對美元的匯率來說明人民幣升值是不客觀的,是因為從其他國際貨幣來說也存在著其他貨幣對美元匯率下降的情形,比如歐元。歐元對美元來說是在不斷在升值。而人民幣對歐元來說卻是在貶值。在從匯率看人民幣升值的問題上,任何一國匯率對人民幣的實際購買力的說明只有參考的價值。盡管人民幣在直觀的匯率表中對美元的匯率上升了很多。實際上,人民幣的有效匯率升值只有5%—10%①。
2國內通貨現況。
CPI,居民消費指數,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商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影響通貨膨脹的成因主要由三個方面的指數,包括:居民消費指數、批發物價指數和國內生產總值沖減指數②。而在這三個因素之中,居民消費指數又是最重要和具有說服力的因素,因此本文重在分析第一個因素。從07年以來的CPI分析可知,07年全年CPI平均上漲4.8%,漲幅比上年提高3.3個百分點。08年一月CPI上漲7.1%,2月上漲8.7%,3月份也高達8.3%。同期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年存款利率經過數次加息,截至08年4月18日,年存款利息為4.14%③。通過08年第一季度的平均CPI和年存款利率的直接抵消可知目前中國國內貨幣的實際幣值在以將近3.9%的速度對內貶值。而實際上,銀行上調的存款利率是以上一季度或幾個季度總結出來的數據為依據的。這說明中央銀行上調利率的措施并不是隨時隨地地按照國內CPI的變化一而變化,并且所有的政策的制定都是以已經發生的數據為基礎,同時,這些政策無論是在制定還是在影響方面都具有滯后性。所以人民幣實際對內貶值的比率還會多出一部分。
通貨膨脹的原因分析
就具體的經濟情況而言,目前國內的通貨膨脹情況基本上屬于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包括:
1)生產資料的稀缺。08年初全國大范圍的雪災是造成資源嚴重稀缺的一個直接原因。一方面這次雪災造成雪災地區農產品大幅度減產,全國范圍內的農產品供不應求,直接推動生活必需品價格的上漲。另一方面,南方大范圍的基礎設施遭到破壞,用于修復這些工程所需要的鋼材、木材等生產原料的需求量大幅上漲,也拉動了第二產業生產成原料的緊張,由供求理論可知,企業的生產成本必然會隨著資源的緊張而上漲。再加上交通運輸的基本設施大面積癱瘓,在國內就出現了最需要物資的地方遲遲得不到供給的情況,在當地市場供給如此緊張的情況下,這些地區的通貨膨脹率就出現了暴漲的情況。而這一情況同時也就直接大幅度上拉了全國的平均通貨膨脹率。國際方面,世界出口大國,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在農作物方面的出口都大幅度的減少。這就造成了國際上基礎農產品的供給不足,同時也制約了中國市場對進口作物的需求,造成國內農產品稀缺,價格上漲。
2)國內貨幣流通量過剩。中國長期以來大量的外資涌入,尤其是在人民幣升值的過程中。中國是一個經濟正在高速發展的國家,引進外資無疑會帶來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手段,而另一方面也會帶來大量資金的注入。在國內經濟發展的同時,整個市場上流動的貨幣量也大大增加。這的確促進了國內經濟的繁榮,但同時,社會生產力總的生產速度并沒有比貨幣增加的速度快。這就使得人民幣的總供給在一定程度上大于總需求,于是也造成了人民幣在有效市場上的流通量過大,直接導致對內貶值,通貨膨脹速度加快。
三結論
比較分析人民幣幣值的實際情況。
中國目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市場經濟不夠發達。因此不足以用發達國家市場經濟發展的指標來衡量中國目前通貨膨脹的狀況。在國際上,6%以上的年通貨膨脹率已經普遍被認為是難以接受的范圍。中國07年最后一季的CPI為6.63%,08年第一季的CPI為8.03%。這雖然超過了國際上公認的難以忍受的界限,但中國國內的實際情況并未惡化得那么快。理論上而言,本國貨幣升值對國內通貨膨脹的現象會有一定程度的緩解。如果上升的這一部分幣值足以抵消國內的通貨膨脹率,則通貨膨脹不會對經濟造成很大的影響。據統計資料表明,人民幣的升值對抑制國內通貨膨脹壓力的實際貢獻,在半年內只有0.2—0.4個百分點(1)。如果說升值對抑制通貨的作用是滯后的,但近一年的時間過去了,人們并未看到經濟過熱能被市場的自動調節所壓制住的重大成果。如果說中國的市場經濟政府管制過多,那么政府制定和頒布的一系列打壓經濟過熱的措施都旨在降低通貨膨脹率,而并未對經濟的過熱起促進作用。根據經濟數據的比較分析可知,國內實際通貨膨脹率實際比調查的結果更高。人民幣升值對通貨膨脹率的抵消效果也不大,實際上人民幣實在貶值的。
四國家應采取的措施
經過以上的分析可知,中國目前處于市場經濟并不完善的時期,市場自我調節能力較差,同時,考慮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政府的確應該在政策方面適當的參與經濟的管理,以繼續壓制現階段的經濟出現過度的“泡沫”。
第一繼續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通過銀行和國債這兩大主要工具回收再市場上過度流通的貨幣。通過銀行提高再貼現率和存款準備金率都是國際上公認了的具有現實意義的措施,前者目的在于提高融資者的融資成本,進而從投資的源頭對貨幣總量進行調節;后者則作用于貨幣的乘數效應上,通過減少貨幣擴張的乘數來平衡貨幣的發行量和流通量的關系。通過發行國債,直接回籠流通中的貨幣量是效果最快的措施。
第二合理地運用稅收和價格控制手段。稅收的目的就是為了財富的再分配和引導社會向公平化發展。對金融行業的從緊稅收政策則有收縮和穩定投資過熱的作用。價格是直接反映出來的對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示,合理的限制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對社會的穩定必然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價格的變化也應該尊循市場客觀的發展規律。只有找到在政府引導和市場發展的過程之中的這個平衡點,經濟才能夠又好又穩定的發展。
篇3
學習內容: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52—53面以及練習十二第1—3題。
學習目標:
1.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之間的進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經歷購物、換錢等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主動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作用,培養愛護人民幣、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
學習重點: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學習難點:元與角之間的進率:1元=10角,1角=10分。
學習具準備:一元及一元以下面值人民幣,多媒體課件;
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由主題圖引入教學
(1)、教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三張圖片。請你們認真觀察,看看圖片里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課件展示)
第一張圖片:購買文具。
第二張圖片:拿錢買票。
第三張圖片:拿錢買報紙。
學生觀察圖片,匯報發現。
(2)、你買過什么東西,買別人的東西時需要給對方什么?
(3)、老師這里還有一張圖片:(課件展示:小朋友正在往儲蓄罐里存錢)
提問:“小朋友在干什么?”“存錢是為了什么?”“你有零花錢嗎?你有存錢的習慣嗎?”
(3)、教師:零花錢用來買自己需要的東西,如果一些東西我們不是急著需要,我們可以先把零花錢存起來,合理花錢,積少成多,以備今后急需要時用,或者做有意義的事情,在別人有困難時獻點兒愛心,要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
(4)、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都要用到錢,錢也叫貨幣,你們知道我們平時用的錢叫什么名字嗎?
2.介紹人民幣
我們平時用的錢叫人民幣。今天這節課,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認識人民幣(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初識小面額的人民幣(1元、1角、5角的紙幣與硬幣及1分、2分、5分的硬幣)
(1)、教師: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人民幣,請同學們六人一組,將你認識的人民幣與小組內其他成員說一說。
(2)、匯報:
剛才老師看到同學們的交流,大家都認識了不少的人民幣,哪位同學給我們介紹一下,你認識哪種人民幣,并說說你是怎么記住它的?
(3)、教師:識別人民幣的時候,有什么好方法?
學生:可以從人民幣上的數字、漢字、顏色、圖案來識別。(教師隨機指導認識人民幣上的繁體字,如壹、貳、伍等)
(4)面值一樣的紙幣和硬幣是等額的。
(5)、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是我們國家的名片,我國的人民幣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我們要愛護人民幣,不要隨意損壞它,不在上面亂寫亂畫,對太小額面值人民幣不亂丟掉,不浪費一分錢。
2.對人民幣進行分類,深化認識
(1)教師:這么多的錢放在一起,多不整齊,請小朋友想辦法分類整理一下。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嘗試分類,匯報交流。
學生1:按質地分,硬幣分一類,紙幣分一類。
學生2:元的是一類,角的是一類,分的是一類。
學生3:還可以按上面寫的年份分類。
(3)教師總結:剛才同學們分得很好,我們國家使用的人民幣的單位只有元、角、分三個。(板書: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
(4)觀察一下以元、角、分為單位各有哪些面值?有3、4、6、7、8、9這些數字的面值他面值的人民幣嗎,你知道為什么嗎?
(5)我們平時用的人民幣包括紙幣、硬幣主要用1、5、10作面值。
(6)觀察書上的人民幣和我們平時所見的人民幣有什么不同?
教師說明:像這樣,在人民幣的左下角有一道紅色斜線,這叫做樣幣,是不可以使用的。
3.認識進率
(1)認識元和角之間的進率。
教師:同學們對人民幣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老師現在想和同學們做一個“換錢”的游戲,愿意嗎?
教師(出示一張5角紙幣):請你用1角紙幣來換老師的5角紙幣,你應該用幾張?
教師(出示一張1元紙幣):如果你用1角的硬幣跟老師換1元紙幣,你應該給老師幾個1角硬幣?(板書:1元=10角)
教師總結:不管用哪種面值的人民幣來換,一元錢換出的角幣總數都是1
0角,也就是:1元=10角。10角=1元
(2)角和分之間的進率。
教師:知道了元和角之間的關系,誰能試著猜猜角和分之間會有怎樣的關系?
學生:1角=10分。
教師:老師手中有1角錢,換成分幣,可以怎么換?
學生動手操作,用硬幣進行換錢的游戲。在知道1角可以換1
0個1分的基礎上,還可以拓展換成5個2分、2個5分、8個1分和1個2分等,由此加深對“1角=10分”的認識。
三、應用拓展
1.
把紙幣和相應的硬幣連起來。
2.寫出下面的錢數(書本53面做一做和練習十二第3題)
3.
有了剛才的分析,你能正確地完成下面的“換一換”嗎?
1角=(
)分
20分=(
)角
1元=(
)角
10角=(
)元
40角=(
)元
5元=(
)角
四、課外延伸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貨幣,都在默默地用自己獨特豐富的形象和符號向世人展示著自己國家的文化。(展示各國貨幣)
五、課堂總結
教師:人民幣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大家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它。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認識人民幣》
人民幣單位:元
角
分
1元
1角
1分
5角
2分
5分
1元=10角
10角=1元
篇4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一年之前,中國果斷施行“811”匯改,在敏感的時點做了一件勇敢的事。一年之后,在外有動蕩之患、內有“L”之憂的復雜階段,人民幣行至十字路口,在關鍵的節點面臨一些重要的選擇。未來,人民幣匯改是攻是守?人民幣國際化是進是退?人民幣匯率是升是貶?
在近距離觀察、長時間討論和全方位思考人民幣的基礎上,筆者認為,過去決定未來。跌宕起伏的過去一年中,實際上已經蘊藏了大量的經驗與教訓,這些源自理論和現實碰撞、央行與市場博弈之所得,將對我們理解人民幣的未來大有助益。
首先,人民幣匯改需要不忘初心。人民幣匯改的初心,體現在三個層面:一是尊重市場,強化市場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中的主導作用;二是回歸本位,讓匯率現實反映內外均衡同時實現的內生需求;三是推進開放,為金融開放的大局、為中國經濟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全局服務。
認識初心,有助于正本清源。關于人民幣匯改,有四種流行的誤區值得警惕:
誤區一是“匯改時機選擇有失審慎”。實際上,中國金融改革的關鍵是時序選擇必須有條不紊,利率市場化是匯率市場化的基礎,面對外部風險則需要爭取先行優勢,因此,2015年8月是唯一可行的正確時點。
誤區二是“人民幣國際化由于匯改而在倒退”。實際上,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雖確有下降,但“811”匯改剪斷了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隱形臍帶,為人民幣加入SDR奠定了必要基礎。而人民幣獲得SDR的權威背書,是中國經濟開放“三步走”中的關鍵一步(前一步是2001年加入WTO,后一步將是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獲得承認),“811”匯改本質上以退為進,以短謀長,以時間換空間,打開了人民幣國際化和中國開放大格局的長期空間。
誤區三是“人民幣貶值是競爭性貶值”。實際上,貶值只是“811”匯改的伴生現象,匯改的主要目的是謀求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進,由于中國出口對匯率的敏感性較低,人民幣匯改自始至終都不是為了謀求增長效應。
其次,人民幣現在需要保持淡定。改革是有成本的,教訓值得謹記,然而,正視當下,付出的代價也是值得的。“811”匯改一周年之后,我們有理由更淡定地面對人民幣的未來:
第一,人民幣已經走過最困難的階段。縱觀過去一年,“811”匯改初期、人民幣加入SDR后、2016年伊始、英國退歐初期,是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較大的四個時點,而經歷過諸多曲折之后,最困難的階段已經過去。
第二,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漸次減弱。中國央行疏堵并舉的預期管理取得成效,CNH和CNY差價漸次縮窄,人民幣貶值預期趨弱。
第三,人民幣匯率底線穩固。筆者最新的測算表明,在漸進貶值一年之后,人民幣有效匯率同均衡匯率之間的差距明顯縮小,人民幣幣值的內生高估壓力不斷緩解,未來的確不存在持續貶值的物質基礎。
第四,人民幣匯率的雙錨機制逐漸被認同和接受。2016年春節以來,“收盤匯率+一攬子貨幣匯率變化”的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形成機制初步形成,為市場全面理解人民幣匯率變化提供了方法指引。在美聯儲鴿派風格盡顯的背景下,美元指數上行空間有限,雙錨機制由此也暗示了未來人民幣兌美元貶值空間有限的事實。
篇5
關鍵詞:教學;愛;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7-372-01
一開始我們和學生素不相識,慢慢地,我們與學生朝夕相處,教學相長,愛,不就在這中間油然而生了嗎?我認為是的,只是我們愛的形式和方法不一樣,嚴父是愛,慈母也是愛,教他們知識是愛,給他們生活上的關心和幫助也是愛,引導他們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更是愛。下面和大家分享發生在我和我的學生身上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那是一個普通的下午,最后一節課后,學生像往常一樣放學了,一聲聲“再見聲”在我耳畔邊消失時,我拿著路牌返回辦公室,正想坐下緩口氣時,“鈴……”包中的手機鈴聲響起 ,我趕緊拿起手機,一看來電顯示,是一家長,什么事?我接通對方,“姜老師,我是鄭家豪,早上,我交飯錢時,你找我的十元錢掉了。”雖然在電話那頭,我還是能明顯感覺到他(我們班的一個男孩)的懊喪。緊接著,我又聽到了他媽媽的聲音,“姜老師,鄭家豪說他的十員元錢被人偷走了,很傷心。因為,他說,十元錢對他來說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再說,拿別人的錢,雖說只有十元,但是這種行為是惡劣的。”我連聲說是,“這可能和家庭教育有關。”她為我找臺階下,而沒有批評我的教育不成功。我在電話中告訴她,明天我會好好教育。
掛下電話,我想,這事可棘手,這十元前保證是查不到了。但是教育還得教育呀,不然班中的正氣會慢慢消失的,我得好好思考一個對策。
時間從容地向前移到了第二天早上,第一節就是我的課。我神色嚴肅地走進教室,問好后,嚴肅地說道:“同學們,昨天,我們教室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鄭家豪書包中的十元錢被人拿走了。我保證一定是在座的其中一位拿走的。”聽了我的話,有的面面相覷,有的竊竊私語,教室里一片嘩然。我示意大家安靜下來,“因為,昨天的體育課有人請假在教室,而音樂課時,我一人在教室批作業。因此,不可能有其他班的同學進我們教室。”我再次一字一頓強調“一定是自己班的同學拿的。”
接著我又讓鄭家豪走上講臺,認真地說道:“鄭家豪,你的錢掉了,老師和你一樣傷心,但是你沒保管好,也有錯誤,而且為培養一個小偷創造了條件。因此,下次要好好保管好自己的錢物。”
這時整個教室的空氣凝重了。我緩了緩語氣,“但是,同學們,老師覺得一個人不犯錯誤是不可能的。就是我們敬愛的晚年也犯了一個大錯。因此,做錯了事不可怕,可怕的是做錯了,還不認錯,還不悔改。”48雙眼睛盯著我,滿臉的認真。
“同學們,一個人觸犯法律而蹲監獄并不是一時造成的,而是日積月累的壞習慣、惡劣的小事累積而爆發的,所以有句名言‘勿以惡小而為之’。而第一次做錯事,我們更要重視,必須馬上扼殺錯誤的種子,不讓它發芽。”只見同學們一致點頭表示贊同。
“那么,接下來,老師發給每人一張紙條,請認真考慮,沒拿過的打上 ‘ ’ 而拿過的打上‘ ’,因為你們的字跡我都認識,這樣做的原因是老師不想知道是誰拿的,而是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所以你們也不要猜測,寫后也不要東張西望,只要把紙條折好。”紙條一張張傳下去。同學們紛紛動筆。小組長收齊了紙條,交上講臺。
這時我理了理思緒,開始上新課……
課后,我回到辦公室,來不及喝上一口水,就打開一張張紙片。“ ”、“ ”……連續的剛叉讓我有些懈氣,正當我否定自己的做法時,一個“ ”跳入我的眼簾,我的心頭為之一震,孩子,你總算沒有辜負我的一番苦心。
又一次上課了,我神情激昂地走向教室,“孩子們,我很感動,剛才的紙片上老師看到了一個勾,說明那個同學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我為他而感到驕傲。”這時有幾雙手鼓起掌,緊接著大家都鼓起掌。我們的心連在了一起,我的眼睛有些濕潤了,“同學們,我知道大家都很高興,為知錯就改的同學高興。”
“孩子們,老師有了一種新的動力,相信我們大家也有新的動力為美好的401班而加油!看到你們的精神面貌,讓我想到了孔子說過的:‘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讓我們為我們積極向上的、充滿陽光的401班而鼓掌吧!”掌聲再次響起,是那么熱烈。“如果那個同學在教室沒人的時間里,把十元錢放進講臺的抽屜里,那這件事就更完美了。”
這時,全班同學都不由自主地挺了挺腰板,全神貫注地看著我,那48雙眼睛是那么清澈而明亮。
第二天早自修后,我坐在辦公室批閱作業本,班中的小機靈呂彥杰興沖沖地奔到我跟前,“姜老師……十元錢……出現了。”他興奮地舉著一張拾圓人民幣,上氣不接下氣。啊,真的出現了,我成功了。
清脆的上課鈴聲又響起,是那么的悅耳。我輕松地走進教室。大聲宣布“孩子們,十元錢出現了。”
“耶!”教室里一片歡呼。
那48張小臉像綻開的山茶花那樣美麗。
我覺得,小學班主任面對的都是一個個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天真可愛的孩子,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美麗而又脆弱的,我們只有傾注我們無私的愛心和耐心,才能真正打開他們的心靈之窗。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對于犯了錯的的孩子,我們給予教育,其間有嚴厲的,又可以是寬容的。
篇6
1.為了人民幣國際化,中國應該致力于自身經濟的發展和改革。一國貨幣作為一種代表未來購買力的欠條,其本國最終的商品生產能力深刻影響著其他經濟主體持有該貨幣的意愿。從各主要貨幣的國際化發展來看,現今世界主要貨幣的國際化都是在該國經濟大為發展、相對國力大為上升的階段形成的,并且在生產能力被戰爭或者經濟危機破壞之后而衰弱。英鎊、美元、日元的國際化的歷史都體現了這一規律,即貨幣國際化的背后都有龐大的經濟生產作為其貨幣的信用支撐。這就啟示我們:如果人民幣要國際化,中國應該具有較為廣泛的商品生產能力和較高的生產力,能夠生產別國需要的產品。因為從信任的角度來看問題,貨幣維持其可信的承諾兌現能力取決于生產的最后產品,而保證本國的生產活動必要條件之一就是保證原材料的供應。中國雖然也地大物博,但是從長遠看,人口過多、資源匱乏是種常態,并且已經開始面臨嚴重的人均資源短缺問題,所以中國還應該加強掌控石油以及資源的供應,同時進行生產的全球布局、保證資源通道,這些都需要國家建設較為強大的軍事威懾能力。第二,中國應該致力于創新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進一步發展差異性較大的制成品和服務業,并最終促進生產力的全面發展。雖然在前十年的國際的競爭中中國經濟發展存在很多問題,但總體上說中國正確應用比較優勢的理論發展了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低附加值高耗能的產業,出口了大量同質商品,帶來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外匯儲備的激增。但現在由于人口紅利的消失、勞動者權益意識的覺醒以及環境壓力,這種發展模式難以為繼。
2.另外,隨著計算機等信息技術的發展,智能機器時代的已然到來,這使得人類生產過程有了很大的變化,社會生產力系統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初級勞動力漸漸被智能機器所取代,生產過程實現了自動化、數字化、虛擬化,生產管理由經驗管理轉變為系統化的科學管理,而勞動的對象則從天然的原材料向優質的人工合成材料和新的能源轉變,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經濟的發展模式迫切需要得以轉變。同時關于國際貿易計價貨幣的研究告訴我們,當一國的出口商是出口同質商品的時候,由于競爭壓力,出口商一般沒有定價的能力,則傾向于選擇交易成本低的貨幣進行計價以便進口商進行選擇,而當出口商出口高度差異化的商品時,因為進口商不再僅根據價格來選擇產品,能夠承受進口商品的價格波動,出口商就可以自行選擇貨幣來計價,當出口商的原料購買使用本幣的時候,那么出口商將傾向于采用本幣計價。那么從更好的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角度來說,我們需要調整出口商品的結構,從原先的出口同質的商品或者原材料轉變為出口具有高度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這也要求我們具有創造差異性的能力。為適應這樣的經濟變化,勢必要求中國社會具有對于創新和技術進步有著較好的激勵相容性。許多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等已把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的宏觀高度,中國政府也曾經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是創新性的培養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首先,筆者認為政府應該加強司法系統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的能力,不斷完善中國的司法體系的執法能力,從知識產權立法、保護方式和手段入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真正給予差異創造者(知識產權創造者)以一定期限的成果獨享權。其次,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可以在政策上對重點項目、重大專利技術予以資金、法律保護的傾斜,制定合理的專利發明和知識工作的獎酬,重獎一些重大發明和專利技術。第三,政府還應該關心科技工作者的生存條件,給予科技工作者一個穩定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讓其安心的投入科技創造工作,而非被很多生存問題和流程問題所困擾,無端耗費原本可以用于創新的極為稀缺的時間,同時合理地提供給科技工作者更多的生產資料,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生產效率。
二、進一步改變中國應試教育的模式發展多種教學模式
1.作為一種可信的承諾,在保持自身經濟增長和生產能力的同時,貨幣的發行應該有一個比較科學的機制。現在中國的貨幣發行是以外匯結匯作為貨幣發行的主要渠道,并且以法律形式禁止政府直接向央行發行國債融資。這在過去的幾年對于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和政府治理改善有所幫助,但是也造成了很多弊端。出口商將商品賣出得到的美元兌換成人民幣,這些人民幣在國內并沒有對應的實物作為貨幣的信用支撐,特別是當外匯因投資損失、外幣國的通脹以及外匯不能夠在國際市場上買到自己需要的物品時便極易造成了國內的通脹,從而使得本國貨幣幣值不穩定。雖然中國采取了外匯對沖操作,但是這種操作使得出口部門獲得了資金,其他部門則缺乏資金,導致出口部門過于龐大,在經濟結構上造成了較為嚴重的經濟結構的失衡,這對于經濟的長期增長具有損害作用。在受外需沖擊時容易使得國內經濟出現同向波動,尤其是在需求不足時,政府要維持經濟增長就需要“創造貨幣”來提供內需以替代外需,其結果便是創造了過多的貨幣。通脹在長期可能不能被很好的遏制,這就減損了人民幣作為承諾的可信度,十分有害于人民幣長期的國際化。筆者認為在現階段即人民幣國際化的初期,依舊可以以美元儲備作為信譽機制的來源,利用美元已建立起來的信譽機制來加強人民幣的信譽,并且增加多種的外匯儲備以及黃金儲備。筆者認為,貨幣競爭的關鍵不在于完全保證貨幣的購買力,而在于保證比其他競爭性貨幣更好就可以,暫時的盯住美元并且保持小幅的升值,可以使得持有人民幣具有與持有美元同樣的好處。由于現在人民幣還不是關鍵性的儲備貨幣,當一國或者地區對中國有長期的順差,但該國不愿意擁有大量人民幣債券時,可能會要求中國以其他儲備貨幣償還,中國可以以美元償還。但與此同時,中國必需警惕以儲備貨幣本身作為財富的觀念,清醒的認識到這個制度是一個非常暫時性的過渡性的制度安排,它削弱了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獨立性,并使得中國的內外經濟結構的失衡,最終制約了人民幣的國際化的空間和可持續性。
篇7
實際匯率作為開放經濟框架中的基本價格變量,它的變動綜合反映了來自內外部各種經濟沖擊的影響。按照主流貨幣主義的觀點,實際匯率的變動主要是由經濟中的真實因素所決定,只有在未被預期到的前提下,貨幣政策的沖擊才能在短期內對實際匯率產生影響。
本文采用結構向量自回歸(VAR)方法建模,并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和前人的研究經驗確定貨幣政策工具的變量和識別約束條件,以求在人民幣實際匯率的沖擊來源中識別出貨幣政策沖擊,進而追蹤實際匯率對貨幣政策沖擊做出的響應。
二、貨幣政策沖擊:設定、估計與識別方法
(一)對貨幣政策沖擊的設定
要考察貨幣政策沖擊對人民幣實際匯率的影響,首先需要對沖擊的度量方式和內容進行設定,根據Sims(1986)、Eichenbaum和Evans(1995)以及Bernanke和Mihov(1998)提議的建模策略,我們可以用一個分塊的線性結構VAR來刻畫整個經濟(忽略常數項和其他確定性外生變量):
Xt=Σki=0αiXt-i+ki=0=βiRt-i+εxt(1)
Rt=ki=0γiXt-i+ki=0θiRt-i+εRt(2)
Xt是t時期的宏觀經濟向量,Rt是t時期貨幣當局能夠運用的政策工具向量,εxt和εRt是結構性隨機誤差向量。因為允許Xt和Rt的當期和滯后項同時進入兩個方程,所以整個系統結構中包含了反饋效應。從經濟含義上來講,式(1)反映了宏觀經濟向量將受到自身和貨幣政策變化的影響,εxt是外生的宏觀經濟沖擊;式(2)則是貨幣當局的決策規則,在t時期,貨幣當局將根據宏觀經濟向量以及政策工具向量的當期和滯后項所揭示出來的信息進行貨幣政策調整,在這種設定下,εRt就是外生的貨幣政策沖擊,它包括了影響決策過程的各種隨機因素所導致的對決策規則的偏離。
對于貨幣政策工具的選取,目前較為普遍的做法是以短期利率、狹義貨幣供給存量、貨幣當局非借入儲備等數量指標作為指標,本文在選擇指標變量時,將政策工具的可控性作為首要選擇依據。因為對于可控性較差的政策工具,它的變動很可能是由貨幣需求因素所引起的內生變動,并非貨幣當局主動調控的結果,難以準確反映貨幣當局的政策意圖。我們選定的變量為人民幣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和央行對金融機構負債。由于缺乏成熟可靠的短期基準利率,存貸款基準利率是我國央行最主要的價格調控手段,也是央行可控性最強的貨幣政策工具。央行對金融機構的負債則反映了央行對數量調控手段的運用,當央行通過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操作回收銀行體系過剩的流動性時,央行對金融機構負債將上升。相對于流動性本身來講,央行對金融機構負債的可控性更強。我們在研究中發現,我國M1的時間路徑呈現出追逐通貨膨脹的特征,這意味著M1的短期變動在一定程度上是被貨幣需求因素主導,并不適宜于用作貨幣政策工具指標。
(二)估計和識別方法
由于在結構VAR中當期的回歸變量與誤差項相關,我們需要將其轉換為簡化型VAR進行估計,再通過給定的識別約束,從估計的殘差中重新獲得結構性沖擊,并以此計算脈沖響應函數以及預測誤差方差分解,來追蹤貨幣政策沖擊對人民幣實際匯率時間路徑所產生的影響。為使表達更為簡潔,式(1)和(2)可以合并起來重新表述為:
B(L)Yt=εt(3)
Yt是由所有內生變量組成的m×1向量,B(L)是m×m的滯后算子多項式矩陣,L是滯后算子,B(L)=Pi=0BiLi,總結了變量間同期關系的B0為非奇異矩陣,εt是m×1的結構性隨機誤差向量,且滿足E(εt)=0;E(εtεs)=Σε,t=s;E(εtεs)=0,t≠s,E為期望算子,Σε為正定對角矩陣。
用B-10左乘以式(3),令A(L)=B-10B(L),et=B-10εt,得到簡化型VAR:
A(L)Yt=et(4)
其中A0=I;E(et)=0;E(e1es)=Σ,t=s;E(etes)=0,t≠s,Σ為非負定的對稱矩陣。可以對式(4)進行OLS估計,得到A(L)和的估計值,為了保持系統的對稱性,在我們要估計的模型中對所有的方程都使用了相同的滯后長度,OLS估計是一致估計且漸進有效。在估計完之后,可以用下式將結構VAR和簡化型VAR的方差協方差矩陣聯系起來:
Σε=B0ΣB0(5)
由于簡化型VAR中的參數要少于結構VAR,必須對B0或Σε施加(m2-m)/2個約束條件,才能從式(5)識別出結構VAR,并利用et=B-10εt重新獲得結構性沖擊。對結構沖擊進行識別是結構VAR分析的關鍵,不同的識別條件會形成不同的脈沖響應函數,識別約束不當可能會造成在實證分析中出現種種“謎團”。經過比較和權衡,在常用的長期效應約束識別、遞歸識別與非遞歸識別三種方法中,我們采用了遞歸識別方法,通過限定B0為一個下三角矩陣,對殘差的方差協方差矩陣進行Choleski分解。Choleski分解給內生變量設定了一種Wold因果次序(或稱遞歸次序),次序在后的變量的外生沖擊對次序在前的變量沒有同期影響。
三、變量與數據說明
我們估計的VAR模型中涉及到的變量包括:工業生產指數(Y,代表實際產出);消費者價格指數(P);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REER);央行對金融機構的負債(CBD);人民幣一年期貸款利率(NI);美元名義有效匯率變動率(ANEER)。數據為季度數據,樣本區間為1994年1季度至2008年1季度,全部數據來自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國際金融統計(IFS)數據庫,除了利率和美元名義有效匯率變動率以外,其他變量都取對數。
由于VAR模型需要估計的參數有很多,隨著內生變量的增加,自由度將很快被削弱,導致統計推斷變得不穩定,謹慎起見,我們限制了進入模型的變量個數。在模型中,Y、P和REER是最基本的宏觀經濟變量,也是貨幣政策盯住的主要目標,CBD和NI是貨幣政策工具。由于我國從1997年至2005年7月對匯率制度實施改革以前,人民幣事實上一直是盯住美元,在模型中我們引入了ANEER。在因果次序安排上,ANEER作為來自外部的經濟沖擊排在首位,國內宏觀經濟變量其次,貨幣政策工具被安排在最后。在估計過程中還加入了季節性虛擬變量,以捕獲模型中變量可能包含的季節性因素。根據SC準則,所有模型的滯后階數都取1,對殘差的自相關LM檢驗也都顯示無自相關。
對變量的平穩性進行檢查是時間序列分析的必要步驟,因此我們在估計之前先對模型涉及的變量進行單位根檢驗,檢驗結果見表1。由于Sims、Stock和Watson(1990)建議在VAR模型中,即使變量存在單位根也不要進行差分,他們認為VAR分析的目的在于決定變量間的相互關系而非參數估計,差分可能會丟失重要的信息,而且從這一領域內的研究文獻來看,絕大部分都是利用水平變量建模,我們在此也遵循一般的做法,直接對水平變量進行估計和分析。
表1單位根檢驗
變量
ADF檢驗PP檢驗
TNTTNT
單整階數
ANEER-6.482880***-5.909743***-6.503783***
-6.120054***I(0)
P-3.593933**-5.723154***-1.426054-2.618614*I(0)
Y-1.971785-2.015171-1.728617-1.938545
I(1)
CBD-1.1559830.949928-0.8154950.329686
I(1)
NI-0.016314-3.974912***-0.332235-1.536949
I(1) or I(0)
REER-3.101770-3.407351**-3.236840*
-3.642061***I(1) or I(0)
說明:*、**、***分別表示在10%、5%和1%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存在單位根的原假設,T表示含趨勢項,NT表示不含趨勢項。
四、實證結果
(一)脈沖響應函數
圖1給出了VAR模型中REER的脈沖響應函數,反映了面對其他變量一個標準差的正向沖擊REER的響應路徑。
從圖1可以看到:(1)NI和CBD一個標準差的正向沖擊(代表緊縮性政策沖擊)發生后,REER會逐漸開始升值,沒有出現所謂的“匯率謎團”。其中NI的影響是在8個季度后達到頂峰,持續一段時間后開始緩慢下降,但一直處于升值區間內;CBD的影響是在10個季度后達到頂峰,且沒有顯示出明顯的衰減跡象,表明它對REER的沖擊具有持久性效應。(2)Y一個標準差的正向沖擊發生后,REER開始逐步貶值,在大約4個季度后開始轉為上升,但一直處于貶值區間內。這一現象符合我們一般的理論認識,實際產出的上升使得一國對于世界其他經濟體的相對供給增加,從而形成了匯率貶值的壓力。(3)REER對P沖擊的響應并不強烈,P一個標準差的正向沖擊發生后,REER會即刻產生微弱的升值,然后逐步下降至貶值區間,從第9個季度開始,REER重新回到升值區間內。這與一般的認識大相徑庭,即在人民幣名義匯率盯住美元以及日波幅受到限制的前提下,P上升應該是即刻引起REER升值。(4)ANEER是REER變動的主要影響因素,反映了人民幣名義匯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盯住美元這一典型事實。
(二)預測誤差方差分解
利用向前n步預測誤差方差分解,我們可以獲得各變量對REER影響大小的具體衡量,表2給出了REER預測誤差方差分解結果。
在表2中,ANEER是REER第一位的預測誤差方差來源,到第20個季度仍然解釋了REER50%以上的預測誤差方差。由于識別條件的限定,CBD和NI在第1季度對REER的解釋力為0,但此后呈上升趨勢,從第12季度開始,兩者成為第二位的預測誤差方差來源,解釋了REER近20%的預測誤差方差。而且NI對REER預測誤差方差的貢獻高于CBD,到第16個季度,兩者總共解釋了REER大約三分之一的預測誤差方差。其余變量對REER預測誤差方差的貢獻則很有限。
圖1REER的脈沖響應函數
表2REER預測誤差方差分解表(%)
時期ANEERYPREERCBDNI
173.780.112.4223.690.000.00
475.561.351.1018.480.682.80
868.432.651.0415.512.909.46
1261.993.150.9213.565.7114.67
1657.773.221.1512.628.2816.95
2055.953.101.5512.3910.0416.96
五、結論
本文以人民幣一年期貸款利率和央行對金融機構負債作為貨幣政策工具的變量,采用結構VAR方法對中國1994~2008年貨幣政策沖擊與人民幣實際匯率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我們得到的結論是:
1.對脈沖響應函數的分析表明,一次緊縮性貨幣政策沖擊將引起人民幣實際匯率的緩慢升值,其中利率沖擊的效應將在兩年后達到頂峰,然后逐漸衰減,而貨幣數量的沖擊則具有持久性效應。
2.根據預測誤差方差分解的結果,美元名義匯率變動是人民幣實際匯率變動最主要的原因,但在中長期貨幣政策沖擊對人民幣實際匯率的變動仍然具有較強的解釋力,其影響遠高于國內其它宏觀經濟變量,貨幣政策沖擊最高解釋了人民幣實際匯率約25%的變動,并且利率沖擊對人民幣實際匯率變動的貢獻要高于貨幣數量沖擊。
基于以上結論,我們認為貨幣政策沖擊在人民幣實際匯率的變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著中國對資本項目管制的逐漸放松、利率市場化改革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推進,貨幣政策沖擊對人民幣實際匯率的影響還有可能進一步加大。因此,在探討人民幣實際匯率的長期演變路徑時,應當將貨幣政策的因素考慮在內,而央行也有必要關注匯率傳導機制對貨幣政策實施效力造成的影響。
篇8
關鍵詞:人民幣離岸市場 香港 光明 危機四伏
人民幣離岸業務,是指在中國金融系統外,居民與非居民之間或非居民之間通過金融機構進行的以人民幣為交易對象的金融活動。2010年7月19日,央行與中銀香港簽署修訂《香港銀行人民幣業務的清算協議》,與香港金管局簽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補充合作備忘錄》,使香港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的主要政策障礙得到掃除。香港一直在大力推動以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債券與其他金融產品的面市。各金融集團正爭先恐后地利用7月份中國政府推出的重要改革措施。這些措施放開了人民幣在港流動,為諸多金融創新鋪平了道路。
1 人民幣離岸市場穩步發展,但離岸規模仍然較小
據香港金管局統計,截止2010年11月底,香港的居民個人人民幣賬戶有212萬戶,個人存款為1200億元。而香港本地經營人民幣業務的認可機構數目達到105家,是2004年初32家的3倍以上,企業人民幣存款賬戶數目增加到11.7萬個。這使得外商投資銀行在香港看到了巨大的人民幣產品市場。任何國家或地區的貿易主體在于中國內地進行的國際貿易。如果需要用人民幣結算,都可以通過海外主體在香港開立人民幣賬戶的方式進行。在中國內地投資比較均衡,跨境進出口頻繁的集團性公司,正在考慮進行人民幣跨境結算的企業,希望可以把所有與國內貿易交易的集團內公司在香港開立賬戶與國內集團企業進行人民幣結算,來實現自然的外匯風險對沖,并實現集中的風險與結算管理。
不過,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即便目前香港有4000億的人民幣存款規模,僅占在岸人民幣存款的不足0.5%。而按目前人民幣債券存量近800億來計算,也僅是在岸市場的0.4%不到。李小加曾表示:“人民幣的國際化不是人為做出來的,市場的力量是最重要的,人民幣的國際化最終靠市場。”宏源證券的一份報告顯示,當前香港離岸市場的規模仍小,流動性不足,缺乏公認的基準利率和完整的收益率曲線,為人民幣產品的定價帶來困難,并制約人民幣產品創新步伐。
2 香港離岸市場是人民幣“套利天堂”
若政府能夠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它會把人民幣打造為一種國際交換媒介,同時不向那些渴望“染指”人民幣投機者作出任何讓步。然而事實表明,人民幣貿易結算機制與金融投機之間關聯的密切程度,超出了許多人能夠接受的水平。這一機制以施行了一年半,允許中國企業以本幣進行跨境交易結算。
資金非法流動的現象并不新鮮,中國長期以來一直在打擊假借貿易名義、逃避其嚴格資本管制的投機者。但在2009年年中前,中國所有的進出口貿易都必須以美元或其他外幣結算。現在人民幣參與結算,風險也相應增大。中國的資本管制意味著,能夠規避管制的人將獲得巨大的套利機會。銀行家表示,只有一部分以人民幣結算的跨境貿易可能存在欺詐行為。盡管如此,他們也承認,最近幾月人民幣貿易結算及其火熱的關鍵原因之一,是中資企業以及其貿易伙伴正在合法地利用大陸市場和香港新興人民幣市場之間的價差進行牟利。2010年6月至11月間,共有價值3400億元人民幣的國際貿易以人民幣結算,而2009年7月之前,這個數字還是零。當時,中國政府開始采取措施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允許人民幣成為國際貿易結算貨幣之一。
該計劃的一個重要催化劑出現在去年7月份,當時監管機構取消了人民幣在香港自由流通的限制。此后,香港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市場開始蓬勃發展。至關重要的是,香港的人民幣匯率和利率與內地開始分化——內地的匯率和利率受到政府管制。國際投資者人民幣的狂熱需求。壓低了香港市場人民幣的利率,從而讓企業產生了使得人民幣進行貿易或者融資的動機。外國出口商認識到,與中國內地相比,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香港存在溢價。吸引力的離岸匯率將其兌換成美元。中國進出口商和外國出口商都存在以人民幣結算、并分享差價的動機,在香港,企業能夠以遠低于內地的利率水平發行債券。在這個監管機制密切關注的領域,一些香港和內地均擁有業務的大公司甚至更進一步,利用人民幣貿易結算機制,并輔以貿易衍生工具,以獲取本地人民幣利率和低很多的離岸美元利率之間的差價。隨著香港人民幣市場的擴大,以及更多的公司采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中國政府很可能會發現,自己越來越難以區分“真正的”貿易流動和更具投機性的流動。
3 如何打通人民幣離岸、在岸市場
香港離岸市場與內地市場之間的“通路”何時成形,成為人民幣產品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從技術上來說,回流渠道是決定人民幣產品的一大因素,即離岸資金是否可以投資國內資本市場。目前投資國內渠道比較有限,產品的多樣性和風險回報率受到限制。在國內有限的投資渠道中,比較集中的就是境內機構向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境外機構直接在境內進行人民幣投資、境內機構借貸人民幣外債等。而目前,除了第一種比較成規模之外,其他的都還處在于“試水”階段。
如何形成回流通路,主要還是取決于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實施進程。2011年2月25日《商務部關于外商投資管理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針對境外機構以人民幣在境內直接投資,必須通過各地商委上報商務部,商務部函復批準允許了才可以。與此同時,國家外匯管理局近期對境內機構人民幣對外直接和境外機構用人民幣對內直投做出規定,同時指出,境內機構(含金融機構)借用人民幣外債以跨境人民幣形式匯入并提款的,無需就該筆外債資金向所在地外匯局申請開立外債專用賬戶。
一系列的規定似乎正在朝著更加開放自由的方向發展。實際運作中的程序可能仍然比較復雜,操作層面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但人民幣國際化的趨勢是不會改變的,正如香港特別行政區長官曾蔭權所言:“人民幣是要走出去,需要讓境外企業與機構通過一個人民幣金融平臺,持有和融通人民幣資金。金融市場開放事關重大,必須謹慎推進。香港可發揮‘實驗場’作用”。香港如此珍貴而特殊,如何在新的機遇面前拓展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尤為緊要。當前監管顧慮頗多,比如熱錢壓力、套利風險等,然而自古堵不如疏的道理也揭示,為國內國外人民幣資金提供更多投資渠道,人民幣才有可能成為全球投資貨幣;在真正發展起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之后,人民幣作為未來的全球儲備貨幣方可談論。
參考文獻:
[1]何帆,張斌等.《香港離岸人民幣金融市場的現狀、前景、問題與風險》,《國際經濟評論》2011.3.
[2]時娜,石貝貝.《首單人民幣IPO 掛牌———人民幣國際化現萬億商機》,《上海證券報》2011.4.29.
[3]巴曙松.《香港: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改革與理論》2002.7.
[4]鐘偉.《略論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的構想》,《管理世界》
2002.10.
[5]巴曙松,黃少明.《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路徑及其影響》,《經濟前沿》2003.10.
篇9
關鍵詞:貨幣國際化;世界貨幣;人民幣;美元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09)04-0044-04
貨幣是國家的名片,代表的是貨幣發行國的經濟實力、商品的國際競爭力、金融體系的發達程度、貨幣價值的穩定性和交易網絡的規模等要素。在信用貨幣時代,一國貨幣能否被其他國家普遍接受,取決于其他國家對貨幣發行國的信心,信心則來源于其他國家對貨幣發行國上述要素所做的價值判斷。國際貨幣體系正是遵循這樣的原則,經歷了長達兩個世紀的演變,逐漸形成了貨幣多元化的格局。
一、問題的提出
國際貨幣體系是支配各國貨幣關系的一系列規則,以及國際間進行各種交易支付所依據的一整套安排和慣例。其中,貨幣本位、匯率制度、國際收支的調節方式和國際清償力的供應等是國際貨幣體系所要解決的一些基本問題。國際貨幣體系在對這些問題進行制度安排時,可以采取各國所正式達成的條約和協議的形式,也可以采取承認各國在實踐中形成的約定俗成的規則和慣例的形式。
從貨幣發展歷史看,貨幣的發展與國家政權有著密切的聯系,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世界各國之間的貨幣體系是相對獨立的,彼此之間缺乏有意識的協調和安排。跨越國境的經濟交易一般通過市場上自發的國際結算和貨幣兌換得以實現。因此,沒有形成也不可能形成系統的國際貨幣體系。伴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國與國之間的經濟交往日益頻繁,貨幣的跨國流通日益普遍,經濟的國際化帶來貨幣的國際化,國際貨幣體系得以建立并不斷發展。國際貨幣體系的產生和發展,是為了更好地協調開放經濟條件下世界各國的內外均衡的矛盾和沖突,以方便國際經濟交易,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國際貨幣體系的產生、發展必須以國內貨幣體系演變為基礎。
此次全球金融危機告訴人們,必須加快改革現有國際金融體系,其中主要有三大改革,除改革現有國際金融組織體系、改革現有國際金融監管體系外,再有一項就是加快推進多元化的國際貨幣體系建設。美國無監控的貨幣發行權、美元鑄幣稅的獨享權以及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壟斷權,雖為歷史形成,但已反映出當前國際貨幣體系中的種種弊端。改革現行國際
貨幣體系已成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國際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
二、世界貨幣與美元霸權
從自由貨幣到國家貨幣,再到國際貨幣,其演變過程也是政府信用對貨幣形式的職能支撐作用的強化。這也是國際貨幣體系發展與演變的基本規律。
1.美元國際貨幣地位形成以前
早期的國際貨幣體系建立在貴金屬充當世界貨幣的基礎上,實行以黃金和白銀為國際貨幣的復本位制。19世紀開始由復本位制向金本位制過渡(只有中國等少數國家由于黃金稀缺而采取銀本位制)。由于英國的世界工廠地位,英鎊亦成為國際清算中的硬通貨,與黃金一起發揮著世界貨幣的功能。1929年的大蕭條及英鎊地位的動搖,世界進入浮動匯率時期,并形成幾大貨幣集團――英鎊集團、法郎集團、美元集團等。集團內部各成員國的貨幣與主導貨幣如英鎊、法郎和美元保持固定匯率,而英鎊、法郎和美元之間則實行浮動匯率,英鎊、法郎和美元在各自的貨幣集團內部成為中心貨幣。
2.美元國際貨幣地位霸權的形成
二戰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黃金儲備占世界3/5,GDP占世界1/2,經過國際金融會議協商,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主要內容除貨幣儲備機制、匯率安排機制和國際收支調節機制外,最為重要的是“雙掛鉤”機制,即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使美元成為主要國際儲備貨幣。
布雷頓森林體系是在歐洲列強經濟極為衰弱及其他殖民地國家尚未完全獨立的背景下產生的。“雙掛鉤”機制和貨幣儲備機制為日后美元的霸權地位打下基礎。其根本特點在于美元成為一種關鍵貨幣,它既是美國本國的貨幣,同時又因為它是國際儲備貨幣和國際清償力的主要來源,因而成為國際貨幣。美元的這種特殊地位反映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歷史條件,而維持該體系的國際協定又反過來強化了美元的這種特殊地位。
三、國際貨幣體系的三十年周期分析
1.三十年河東――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與美元主體地位的“濤聲依舊”
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后,國際貨幣體系穩定了近三十年,與此同時,它的缺陷也逐漸暴露:一是美國對外負債增長快于美國黃金儲備增長,造成美元兌換黃金的金匯兌本位規則無法執行。二是固定匯率剛性和成員國國際收支調節的不對稱性的矛盾激化。為了維持匯率波動幅度,成員國無論國際收支順差還是逆差都必須積累一定數量的美元儲備,特別是逆差國為此要犧牲本國的經濟目標。然而美國卻是例外,它可以通過輸出美元彌補逆差。這種不對稱性造成了各國利益之間矛盾,隨著美國經濟的相對衰落,美元危機頻頻爆發,布雷頓森林體系最終于1971年解體,主要西方國家貨幣開始自由浮動。197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通過《牙買加協定》,承認了既成事實,正式開始了牙買加體系時代。但是由于美國依然是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后的三十年,美元主體地位“濤聲依舊”,仍然享有全球最高的聲譽,仍然是國際儲備貨幣的主體,仍然是國際信貸和計價結算的標準,仍然是國際清算的支付手段,沒有任何一種貨幣能取代它的地位。IMF公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底,美元占全球外匯儲備的比重仍達63.9%。
2.三十年河西――國際金融危機后將出現“一主多元”格局
美元霸權地位確立后,為了促進經濟增長,美國政府采取“雙赤字”政策并大量發行貨幣。1971―2007年,美國經常收支逆差累計為67 841億美元,其中2001―2007年為47 748億美元,占70.4%。與此同時,“9•11”后,美國為了反恐戰爭的需要而不斷增加財政支出,導致財政赤字急劇上升,2004、2005年財政赤字連續兩年超過4 000億美元。美國政府一方面通過這種發行美元支付貿易逆差的方式,越來越大規模地向世界輸出美元,獲取鑄幣稅收益;另一方面又通過財政赤字、發行國債的方式源源不斷地向國內輸入美元。美聯儲公布的數據顯示,2001―2007年間,美國的廣義貨幣供給量環比增長11%,速度遠超過GDP增速。
同時,在美元過度供給的背景下,美國通過促進金融機構提供高度衍生化的金融產品推動了全球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泛濫,并導致了資產價格泡沫的急劇膨脹,最終促成了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
3.三十年河南――“一主多元”向“多元”的轉變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國際貨幣體系將形成美元為主,其他貨幣為輔的“一主多元”格局,這是因為:第一,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美元的霸權地位將受到挑戰;第二,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經濟迅速發展,國際地位日益提升;第三,此次金融危機的深刻教訓讓世界各國認識到貨幣地位的重要性。此次金融危機的發源地在美國,而歐洲遭受的損失卻超過美國,這其中除了歐美的經濟聯系緊密外,歐洲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和政治訴求的不統一,以及歐元與美元的地位差異等亦是其中主要因素。由于上述因素,世界各國尤其是經濟實力上升的大國都會力爭本國貨幣的國際地位與權力。 另一方面,此次金融危機后,國際貨幣體系中美元為主的地位一時還難以撼動,一是美國仍然是世界第一大國;二是此次金融危機使歐盟各國損失慘重,且歐元誕生后的短短9年里,其擴張勢頭已超過美元,具有內在的貶值趨勢,難以挑戰美元的國際地位;三是日本政府債務總額占GDP的比重達160%,已不堪重負,經濟發展亦步履維艱,日元也很難得到青睞;四是英國政府債務總額與GDP比重已達387%,遠遠超過美國的70%,英鎊也無法取代美元的地位;五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由于經濟實力的后發性、資本管制的嚴格性、本國貨幣國際化的漸進性,目前也無法挑戰美元的國際地位。
綜上所述,雖然此次金融危機對美元的國際地位產生影響,但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將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可以預計,在未來三十年,國際貨幣體系將是“一主多元”格局。在形成“一主多元”的貨幣格局后,國際貨幣體系將繼續向多元化的方向轉變。預計這一進程將會持續三十年。
伴隨著世界各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國際分工的日益明確,類似“歐盟”的經濟體將會不斷涌現。為迎合這種發展趨勢,國際貨幣體系也可能形成不同的貨幣圈,除美元外,如歐洲的“歐元圈”、亞洲的“人民幣+日元圈”或所謂“亞元圈”,圈內圈外之間的關系復雜,一時難以定位。
但是,今后的貨幣圈并不同于20世紀30年代的貨幣集團。當時的貨幣集團具有殖民地的性質(如英鎊集團就是由英國和英屬殖民地國家組成)。而在“多元化”貨幣時代,貨幣圈更多的是各國根據自身政治經濟的特點,為了發展對外貿易和避免金融危機而自愿形成的。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中國等發展中大國經濟地位的不斷上升,隨著“美元圈”、“歐元圈”、“人民幣圈”等主要經濟圈的形成,屆時的國際貨幣也將主要以美元、歐元、人民幣等貨幣為主,從而真正實現國際貨幣的多元化。
4.三十年河北――世界貨幣的必然趨勢
在國際貨幣“多元化”格局形成后,預計再經過三十年,世界統一貨幣(W=)將會形成。
國際貨幣“多元化”格局形成后,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將會呈現穩步發展的態勢,一方面,世界各國的經濟差距將會逐步縮小;另一方面,貨幣圈的實力較量也將會更加激烈,通過貨幣貶值的方式促進本國出口或者通過貨幣升值的方式縮小外債規模的現象將會大量出現,從而導致國際金融市場的不穩定。這很可能造成貨幣危機或金融危機事件不斷。為避免各貨幣圈濫用貨幣發行權,穩定國際金融市場,世界單一貨幣(W=)便將應運而生。此時,世界貨幣將根據超政府的國際性金融協商機制發行并負責管理,而貨幣發行、貨幣管理等一系列政策將會由世界各國共同決定,并且很可能會以一套相對固定的規則確定下來(這比較類似于貨幣主義學派主張的單一規則,如每年以一個固定的比例發行貨幣,而固定比例的確定將由世界各國共同決定)。那時,世界貨幣(W=)將具有計價、結算、支付以及儲備等功能,有利于避免國與國之間的“貨幣戰爭”。
四、未來三十年展望――人民幣國際化
未來的三十年,是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三十年。在此次金融危機中,中國由于外匯儲備位居世界第一而被動參與這場游戲。雖然金融危機對中國直接沖擊有限,但間接影響不可低估。而人民幣的國際化,將有利于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也有利于中國避免因外匯儲備縮水遭受巨額損失。但與此同時,由于人民幣的國際化,中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也將會受到影響,從而也將給中國貨幣當局帶來新的挑戰。
根據其他國家貨幣國際化的歷史經驗,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的條件為:一是中國綜合國力強大,具有較強的抵御風險能力;二是中國具有很強的體制競爭力;三是擁有較高的貨幣政策制定水平和貨幣管理水平,能夠應付國際市場上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四是保持足夠規模、產品多樣的金融市場。五是在上述基礎上,逐步實現人民幣在幣值穩中趨升過程中的自由兌換,擴大其計價、支付、儲備功能。當前人民幣已經初步具備國際貨幣條件,但要深度國際化還需繼續創造條件。
為了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中國可以實行兩個“三步走”:
一是地域的“三步走”,即周邊化、區域化和國際化。目前,人民幣在周邊地區均以“硬通貨”的形式出現,已經實現了準周邊化。經過十年左右的時間,人民幣可以由準周邊化發展為正式周邊化及進入準區域化;再經過十年,可以由準區域化發展為正式區域化及準國際化;再經過十年即從現在起大約三十年左右時間,人民幣將真正實現國際化。
二是貨幣職能的“三步走”,即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和儲備貨幣。配合地域的“三步走”,貨幣職能的“三步走”估計也需要三十年。在第一個十年,人民幣可以成為周邊國家貿易結算貨幣;在第二個十年,人民幣可以成為區域性的投資貨幣;而在第三個十年,人民幣將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為全球各國所接受。
在上述兩個“三步走”的過程中,中國應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積極穩妥開展離岸金融業務,逐步實施匯率的目標區管理,不斷發展金融市場,提高印鈔水平和防偽技能,加強貨幣管理能力和調控能力,為人民幣的國際化奠定基礎。
五、結 論
貨幣是否堅挺成為一個國家盛衰交替的最早出現的征兆。當1914年英格蘭銀行宣布停止英鎊的黃金兌換時,大英帝國的雄風就一去不復返了。當尼克松1971年單方面關閉黃金窗口時,美利堅的輝煌業已到了盛極而衰的轉折點。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中國歷史上曾出現夏商周的高度統一,之后是春秋周王朝的由盛轉衰與戰國的七雄并峙,再以后又是秦漢的統一。世界貨幣史上,金本位、英鎊本位與美元霸權,恰如中國歷史上的夏商周;“一主多元”與完全多元的世界貨幣格局又恰如中國歷史上的春秋與戰國;那么,世界統一貨幣的出現就將是世界貨幣的“秦漢統一”。一個崛起的世界強國,其堅實的基石不會只有領先的科技與強大的軍事。只有當她建立起具備公信力的貨幣體系和金融系統時,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敗之地,作為明日之星的中國,必將毫不遲疑地邁向建立成熟可信的貨幣金融體系的歷程。
參考文獻:
[1] 詹煒.論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趨勢[J].現代商業,2009,(3).
[2] 賀軍.人民幣國際化進階[J].中國企業家,2009,(1).
[3] 張洪梅,劉學梅,楊勇.歐元國際化經驗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啟示與借鑒[J].工業技術經濟,2008,(12).
[4] 石杰.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現實選擇[J].經濟研究參考,2008,(64).
[5] 陳雨露,王芳.作為國家競爭戰略的貨幣國際化:美元的經驗證據[J].經濟研究,2007,(2).
[6] 鐘偉.略論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J].世界經濟,2002,(3).
篇10
2008年,我國面臨高企的通貨膨脹威脅,流動性過剩的局面也未改變,但中美利差已然倒掛,利用利率進行調控的空間被壓縮,數量政策手段的操作難度也越來越大。有專家認為應進一步加快人民幣升值速度,甚至有的專家還提出“一步到位”。
不過,我們分析認為,盡管人民幣升值趨勢已經形成,也很難逆轉,但對匯率政策我們應該有更加客觀的分析,不能把解決矛盾的重任統統壓在某一項政策,特別是匯率政策上。目前情況下,人民幣升值不宜“疾風暴雨”,采取“潤物細無聲”式的穩步升值也許更為合適。
人民幣升值速度為何加快?
2008年,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的原因有很多,初步概括,主要有外匯市場持續供大于求、人民幣升值預期,以及美元加速貶值。
隨著企業的適應和承受能力增強,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進一步推進,匯率彈性增加,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的作用進一步發揮。近年來,隨著貿易順差和外商投資的快速增長,外匯源源涌入,外匯市場持續供大于求。
鑒于人民幣升值預期生溫,加劇了市場供求不平衡的態勢。比如由于去年人民幣升幅較大,加之美聯儲頻頻降息,中美利差進一步倒掛,刺激境外熱錢流入中國。
統計顯示,今年1-3月,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6949家,同比下降25.26%,但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74.14億美元,同比增長61.26%。今年1-3月,對華投資前10位國家/地區(以實際投入外資金額計)依次為:香港(119.81億美元)、英屬維爾京群島(50.40億美元)、新加坡(12.37億美元)、日本(10.71億美元)、韓國(10.57億美元)、美國(10.06億美元)、開曼群島(9.52億美元)、薩摩亞(7.68億美元)、臺灣省(5.10億美元)和毛里求斯(4.72億美元),前10位國家/地區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占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87.89%。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小島成為了我國利用外資的主要來源地區,其中是否真的是直接投資,值得探討。
此外,國內企業和居民的結匯意愿也有所增強,今年一季度,外幣存款下降55億美元,同比多下降89億美元。同時,一些香港居民在發薪后,只留少量港幣作生活費,其余都換成人民幣存入香港的銀行,香港金管局的統計顯示,今年1月,香港人民幣存款同比大增了21%。甚至有一些香港居民將人民幣存入內地。這樣一來,外匯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更為明顯,在預期引導下,形成了自我強化,使人民幣升值“快馬加鞭”。
美元加速貶值,也推動了人民幣匯率較快升值。受次貸危機等因素影響,國際金融市場上美元不斷走軟。今年一季度,美元對日元最多時貶值13.3%,對歐元最多時貶值7.5%。由于人民幣匯率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在一籃子貨幣中,大頭還是美元。美元持續貶值,人民幣就會不斷升值。
人民幣升值的“是”與“非”
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劇
目前,人民幣升值壓力不斷加劇。
貿易順差增加,外匯儲備持續攀高。2007年,中國對外貿易順差達到2622億美元的歷史高位,較2006年的1774.7億美元增長了47.7%,位居世界第一。2008年,盡管貿易順差增幅減緩,但絕對量并不小,外匯儲備也仍處于增加態勢。巨額貿易順差已成我國對外經貿關系的突出矛盾,加劇了中國與主要貿易伙伴如歐盟及美國的貿易摩擦。歐盟在2007年已多次表態希望中國加快人民幣的升值步伐,以減少中歐之間的貿易順差;美國國會則在2007年中提出了50多項對華貿易保護議案,盡管這些議案大都由于美國政府的反對而未能變為法律,但仍增加了兩國貿易關系的緊張氣氛。由于貿易順差增長的趨勢在短期內很難改變,貿易摩擦依然尖銳,同時也形成了巨額的外匯占款,客觀上增大了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目前,人民幣的升值幅度還遠沒有達到歐美和日本等國家的預期,這些國家要求人民幣加快升值的呼聲依然很高,在人民幣加速升值預期下,國際熱錢仍然不斷涌入中國,人民幣升值壓力不斷加劇。在這種背景下,如何看待和認識人民幣升值就顯得比較重要了。
對出口的不利影響小于預期
在一般人的思維定式中,人民幣升值就意味著出口的下降及進口的增加,以及隨之而來的貿易順差的減少,然而從2005年匯改后這幾年的進出口數據看,盡管出口增速逐年下降、進口增速逐年上升,但上升和下降的幅度都很小,并且貿易順差還呈加速增長態勢。換言之,人民幣升值對外貿行業的影響并沒有人們先前預期的那么大,人民幣升值在理論上的弊端并沒有必然成為現實。2006及2007年,我國出口總額同比分別增長27.2%和25.7%,增速分別比上年下降1.2和1.5個百分點;2006及2007年,我國進口總額同比分別增長20%和20.8%,增速分別比上年加快2.4和0.8個百分點;2006及2007年實現貿易順差分別為1775億和2622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加755億和847億美元。
出現這一背離現象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并不是人民幣升值單一因素起作用,比如,加工貿易比重高抵消了一部分升值的負面影響。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加工貿易已成為推動我國貿易增長的主要力量,目前,加工貿易在中國出口中的比重已經超過50%,加工貿易使進口與出口之間呈同方向運動而不是反方向運動,人民幣升值導致的出口成本上升可以部分由進口原材料價格下降抵消,升值對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影響并不太大。同時與中國出口商品價格低廉、可替代性小有關。中國的出口產品多為生活必需品和低價商品,其需求彈性很低,即便人民幣適度升值,這些國家對中國出口商品的需求也不會有多大變化。可替代性小,一方面表現在人民幣升值造成的出口產品價格上升幅度有限,不會影響與美國等發達國家同類產品的競爭格局;另一方面,由于中國的勞動生產率、基礎設施和配套條件遠遠領先于其他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國家,升值也不至于從根本上影響到對中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
國內外的事實也說明,幣值變化與貿易平衡之間并沒有必然聯系。據日本《財界觀察》和《東洋經濟統計月報》資料,1993-1995年東京外匯市場美元兌日元平均交易價分別貶值14%、8.7%和8.7%,按照幣值變化與貿易平衡關系的理論,本幣升值的結果應該是出口增速下降或貿易順差減少,而日元升值的結果恰恰相反,1993-1995年日本出口總額分別增長6.3%、9.6%和12.0%,增速持續加快,三年由于匯率升值因素使日本外貿部門分別獲得842億美元、1603億美元和2703億美元的利益。與升值相反,1996年日元兌美元貶值13.6%,當年出口卻下降7.2%,貿易順差僅為618億美元,下降42.2%。1978-1994年,我國人民幣匯率幾次貶值,而貿易條件卻持續惡化,出現了經濟學上稱為“外貿貧困增長”的現象。
當然,盡管人民幣升值并不是決定中國貿易走勢的根本因素,但我們也不可忽視人民幣升值對進出口的影響,尤其是在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日益提高、與世界經濟加速融合的大背景下,本幣大幅升值的潛在危險是不容低估的。人民幣升值直接導致我國出口產品價格相對提高,而這意味著中國產品價格優勢的喪失和競爭力的下降,出口企業還會遭受出口收入轉化成人民幣時的匯兌損失,以及由于出口量減少造成的損失,對國際市場依存度大的行業短期難免會受到沖擊,尤其將嚴重影響那些價格低廉、科技含量低的產品出口。如果人民幣持續升值或升值幅度過大,那么,升值所導致的邊際負面效應就會擴大。
不要賦予匯率抑制通脹的重任
“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是今年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之一,政府工作報告為2008CPI設置了4.8%的調控目標。在這樣的背景下,由于貨幣政策操作空間越來越小,因此部分專家建議匯率發揮更大的作用,從而達到抑制國內通脹的作用。
無疑,人民幣適當升值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貨膨脹,因為美元貶值讓國際大宗產品原材料價格坐上了蹺蹺板的高端,人民幣升值可以讓購得價相對便宜,從而減輕中國輸入性通脹的壓力。但很難通過人民幣升值來解決通膨問題,因為國際市場現在不是供大于求。初級產品,礦石資源、能源和糧食都處于一個緊平衡的狀態和高價位,中國很難隨人民幣升值,利用過多的外匯儲備去購買國際商品。同時,中國購買可能會被很多國家指責為拉動了國際商品價格上漲,而國際商品價格上漲又會向中國輸入通脹,加劇國內問題。我們認為,還是不要賦予匯率抑制通脹的重任為好。因為從匯率政策的政策屬性來說,主要是對外經濟政策,包括經常項目調整、資本和金融帳戶的調整,主要著眼于這兩個帳戶對外經濟往來的調整,主要功能屬性不是用來治理通貨膨脹的。從相對購買評價學說來說,匯率主要是考慮到兩個國家相對價格的變動然后對匯率的影響,通常看到的是物價持續不斷大規模上升,最后導致貨幣貶值,而很少看到,大幅度提升匯率,本幣大幅度升值最后避免通脹。
現在看,全世界的物價都在上漲,而新興國家漲得最兇。貨幣越是升值物價上漲的壓力反而越大,比如印度、巴西、俄羅斯等國。這提醒我們,靠貨幣大幅度升值去抑制物價上漲有可能事與愿違,尤其是出口盈余巨大的國家。
事實上,中國的通貨膨脹是綜合因素引發的,其中成本推動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比如為實現“十七大”提出的三個轉變,理順資源能源價格,讓資源能源價格合理反映資源能源的稀缺程度、環境保護成本和市場供求關系,是未來我國改革的一個必然趨勢,也是經濟持續協調增長的必然要求。這意味著,資源能源價格將成為推動整體價格上行的重要因素。為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中央圍繞著解決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方面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提出了新的重大政策措施,其中加大初次分配中勞動者收入的比重是一個重要舉措,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不可避免。因此,解決物價上漲過快的辦法只有采取行政的、經濟的、產業的等綜合方法才能達到目的,僅僅依靠匯率政策調整來抑制通貨膨脹是不現實的。
不要迷信“完全市場化”
匯率是調節國際收支的重要杠桿,通過與國內貨幣政策相配合,不僅可以調節國際收支,還可以調節經濟增長。
發達國家的貨幣匯率表面上看是完全的市場調節,其實政府的干預有著重要作用,如日元貶值正是日本政府為刺激經濟復蘇采取的主動措施;美國也是如此,當美國經濟擴張時,政府就采取強勢美元政策,以抑制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而當經濟蕭條時,美國政府就采取弱勢美元政策,匯率的升降完全以經濟需要為轉移。合理調節匯率對經濟增長能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讓匯率完全自由浮動等于放棄了一種重要的宏觀調控手段,對國家的宏觀經濟管理是不利的。
政策建議:人民幣升值不宜“疾風暴雨”
應該說,以最近兩年人民幣持續升值的表現看,人民幣長期以較大幅度升值是符合經濟規律并有利于實現中國更大利益的。
人民幣內含的勞動力價值在國際比較中具有極大優勢也是形成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壓力源。但我們認為,人民幣升值還是不宜激進。因為中國的勞動力價值水平在不同產業、不同地區的提高幅度非常不均勻,一些勞動生產率提高幅度不大的產業很難承受人民幣大幅度升值之重,比如農業,比如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比如西部。即使它們的勞動力價值水平非常低,但要大幅度提高卻非常難。整體的勞動力價值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而少數產業的勞動力價值水平卻在拖后腿,而且拖后腿的正是人數非常龐大的群體。這個矛盾使人民幣過快升值有較大的負面影響,比如不利于增加就業。由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勞動力價值不能大幅度提高是歷史現象,通過類似西方國家那樣的財政轉移措施來照顧這些弱勢群體一下子又做不到,因此人民幣不能太快升值。
同時,盡管從長期來看,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幣升值是必然趨勢,但在沒有形成中國真正的出口優勢(技術、品牌、質量等)之前,人民幣名義匯率也不宜進行疾風暴雨式的調整。
應鼓勵境外投資
我們注意到,德國是世界上出口最多和貿易順差最大的國家,但是德國的境外投資做得非常好,其境外投資是貿易順差的幾倍以上,所以,德國貨幣升值方面的壓力就非常小。因此,我們現在應該做的是引導人民幣市場逐漸擴展對外投資的渠道,加快調整原先控制企業“走出去”的外匯管制政策。
統籌制定企業“走出去”戰略,以政府和企業相結合的市場策略與海外經濟取得互利共贏的局面。同時,應增強國內金融市場的吸引力,使覬覦升值的國際資本能夠駐留并進行長期投資,通過市場手段實現進出國內市場的資金大致平衡。中國需要高度發達的資本市場來創造并吸收流動性,改變目前中國金融體系流動性來源單一的現狀,按市場原則防止國際熱錢“撈一把就走”的現象。
繼續完善匯率形成機制
目前看,美元不斷貶值抵消了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升值速度。而從短期的宏觀經濟條件來看,升值是必要的:第一,弱勢美元短期不會扭轉;第二,在以擴大內需為政策導向下,逐步減少順差是政策選擇,這需要人民幣逐漸升值。第三,中國高速的經濟增長階段還遠未結束,中國仍然是外資最受歡迎的地點之一。
在目前資本流入和貿易順差的情況下,人民幣需要升值。人民幣匯率加快升值,長期有利于轉變經濟結構,改變中國過分依賴外需的經濟增長模式,實現國際收支平衡。但短期內匯率若升值過快,會影響一些企業、影響一些人的就業。因此,適度升值的前提下,完善匯率形成機制,加快匯率機制改革似乎應該成為重要的選項。具體而言:適度放松匯率管理。政府逐步從市場博弈中淡出,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在匯率形成中的作用,讓市場真正成為參與者之間博弈的場所;提高匯率彈性,擴大銀行間市場的匯率波動幅度,讓市場機制在匯率形成中發揮基礎性作用;明確穩定有效匯率的政策目標。逐步弱化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管理,把有效匯率穩定作為匯率政策的目標;完善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框架。為反映經濟基本面的不斷變化,要對名義有效匯率的波動區間進行定期評估,以保證所設置的匯率目標趨同于均衡匯率或者官方可接受的匯率水平,使升值或貶值壓力得以釋放;加強外匯市場建設。繼續完善銀行間市場,提高市場的流動性,發揮做市商的作用,進一步活躍現有的即期、遠期、掉期、互換等交易品種,嘗試引入期貨、期權等新的人民幣外匯衍生品。放松對銀行掛牌匯率的管理,鼓勵銀行創新,引導場外市場發展,為企業提供多樣化的避險工具等。
進一步加強對跨境資本流動的監測和管理
無論是從東南亞金融危機教訓看,還是從保證當前我國匯率機制改革成功的角度看,很重要的一個前提就是我國仍必須保持一定程度的資本管制。但我國在具備經常項目、資本項目雙重性質的貿易融資方面,資本管制仍存在一定的漏洞,例如對非居民在中國境內個人購房、買商業地產資本投資性質的外匯收支沒有任何管理辦法。在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對外資進入境內房地產市場都有不同程度限制的背景下,我國卻使境外“熱錢”通過上述渠道大量流入境內房地產,進一步給人民幣升值制造了壓力。
因此,我國一方面要調整國際收支的統計方式,區分居民和非居民的行為,另一方面要在加強對外資進入房地產狀況的監測基礎上,盡快出臺有關管理辦法,加強海外房地產資金流入的監管。進一步細化對于流動性資本跨境移動的管理。根據外匯市場的發展狀況和資本有限流動的進展,有必要時采取跨境資本交易稅和無息存款準備金要求,以進一步加強對跨境資本流動的管理。
注重市場升值預期引導
鑒于中國采取何種匯率政策,不是單純的匯價問題,而是經濟結構問題,匯率不能解決的問題很多。因此,“加大匯率形成機制的靈活性,但是速度不能太快。”仍應是中國匯率政策的基本方針。可以講,任何一個國家的貨幣不僅是一個經濟工具,而且是一個外匯政策甚至是一個政治工具。目前這樣的持續的單邊升值,實際上在容忍升值“預期”越來越大、越來越清晰的狀況持續下去,這條路肯定不是最佳的。因為“預期”本身比理論上尋找不到均衡匯率更可怕。所以,當前最重要的調整,是要打破預期。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在適當的市場波動中穩定匯率。同時,需考慮通過加快亞洲金融合作增加我們的談判能力,客觀上督促美國改變弱勢美元政策,改變人民幣升值預期。這就需要我們在國際戰略中更加主動地采取一些策略。
背景鏈接:人民幣升值背后的實質經濟數據
央行行長周小川曾表示“人民幣升值反映實質經濟數據”、“CPI高企是人民幣上揚的一個因素”,那么如何理解這一說法,這是否與中國支持強勢美元的立場有矛盾,CPI高企是如何反映在近期人民幣升值中的呢?
去年G20會議中,周小川行長首次公開表示中國“嘗試支持強勢美元”,隨后在中歐峰會、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中,中國都堅持了支持強勢美元的立場。同時,人民幣在2007年底之前升值相對緩慢,但在2008年初前后伴隨國內CPI高企,人民幣出現了一波強勢上漲走勢,這中間的邏輯關系是理解人民幣升值,反映實質經濟數據的關鍵所在。
CPI高企在匯率中的反映
2007年底前后,歐美五大央行聯合對市場注資,結果是推動各國CPI數據走高,第二輪通脹壓力加大,對此歐洲央行立場十分堅決,其結果就是歐元對美元頑強上升。前期國際油價突破100美元關口,目前已摸至120美元左右,國際農產品期貨也頑強上漲,這樣原油和農產品價格上漲帶來的通脹壓力反映到各國經濟中,就是CPI數據走高,而中國也延續了去年以來的CPI數據高企的形勢。
CPI數據高企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使之不僅快速升值,而且幾乎沒有大的波動,最大程度地化解了市場短期力量對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影響,使波動性表現為單邊上揚趨勢。回顧2007年人民幣升值的整個過程,凡是伴隨CPI走高的區間,人民幣匯率都表現為單邊波動上揚,大的回落調整都是在CPI數據壓力緩解的情況下發生的,因此所謂“CPI高企是近期人民幣上揚的一個因素”,主要是指其表現強勁的單邊波動性。
升值與實質經濟數據
受次貸危機影響,去年第四季度全球經濟形勢表現出很大的不確定性,歐美對經濟增長前景憂心忡忡,但是卻都不約而同地指出,新興市場經濟增長十分強勁,一定程度上,新興市場增長成為歐美緩解次貸危機沖擊的依賴,其中尤其是中國經濟增長表現強勁搶眼。盡管歐美對此又羨又妒,但中歐峰會和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都給予歐美彌補貿易逆差的機會,所以與其說這是新興市場自身潛力的發揮,倒不如說次貸危機大潮落下顯露出來的新興市場礁石,成為歐美的救命稻草。
這種經濟增長和貿易數據反映在人民幣匯率走勢上,必然帶來巨大的上漲動力,尤其是圣誕節和元旦是歐美傳統采購時期,中國制造的需求十分強勁,出口增長也是推升人民幣的重要因素,因此人民幣匯率出現一波強勁上漲是在意料之中的。從這些角度來看,“支持強勢美元”并非將人民幣匯率限定在一個區間之內,而是指人民幣升值不會跟美元貶值亦步亦趨,在速度上有差距,在幅度上也有差別。
人民幣匯率彈性須加大
如上所述,盡管人民幣出現一波強勁上揚,CPI高企也反映在近期升值中,但是與美元貶值相比仍有差距和差別,特別是與美元指數的波動性相比,人民幣匯率的彈性遠遠不足,但是這種前景未來可能會顯著改變。周小川行長指出人民幣匯率反映實質經濟數據之后,可能預示人民幣匯改進入新的階段,下一步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可能更多地依賴實質經濟數據的變動,或者說與實際經濟的聯系更加密切,這是一個完全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