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故事兩則范文

時間:2023-03-19 18:57: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莊子故事兩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莊子故事兩則

篇1

1.《莊子》是 的著作集,為 家經典之一。莊周, 時期宋國蒙人,哲學家, 家代表人物。

2.解釋下列各句中的黑體詞。

(1)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 )

(2)搜于國中三日三夜。( )

(3)非梧桐不止。( )

(4)是魚之樂也。( )

(5)安知魚之樂?( )

(6)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

(7)于是鴟得腐鼠( )

(8)固不知子矣( )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二、課內閱讀

閱讀《惠子相梁》,完成下列題目。

4.請概括這則短文的主要內容。

5.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

(2)夫g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6.莊子所講的故事比喻巧妙貼切,“g”“鴟”“腐鼠”各比喻什么?

7.請簡要概括這則故事的諷刺意義。

三、拓展延伸

閱讀短文,完成下列各題。

【甲】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學右軍③書,深得其法,侍書翰林④。帝聽政之余,留心筆札,數遣內侍持書示著,著每以為未善,太宗益刻意臨學。又以問著,對如初。或詢其意,著曰:“書固佳矣,若遽⑤稱善,恐帝不復用意。”其后,帝筆法精絕,超越前古,世以為由著之規益也。

(選自《王著教帝學書》)

[注解]①太宗:宋太宗趙匡義。②朝:一代君主的統治時期③右軍:指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④翰林:皇帝的文學侍從官。⑤遽:匆忙。

【乙】蕃年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穢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蕃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蕃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選自《陳蕃立志》)

8.下面句中的“其”,與“其后,帝筆法精絕”中的“其”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百姓多聞其賢

B.其如土石何

C.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D.其一犬坐于前

9.解釋下列黑體詞在文中的意思。

(1)閑處一室( )

(2)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 )

(3)甚奇之( )

(4)安事一室乎( )

(5)世以為由著之規益也( )

(6)書固佳矣( )

10.依據黑體詞語在句中的意義,寫一個成語。

太宗益刻意臨學

11.用“/”給乙文畫線處斷句。

蕃年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穢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蕃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

1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又以問著,對如初。

(2)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

篇2

從神話形成的思維特質看,創造神話的原始人類的思維是處于初始蒙昧階段的一種特殊意識,是一種低級的表現意識,是建立在萬物基礎之上的一種生命一體化的意識,它分不清什么是自然的,什么是人類的,所有的自然物都被他們賦于生命和人的特征。他們不能把物質與意識、個體與群體,現象與本質加以區分,這種無區別的思維模式促使他們把整個世界看成一個混融一體的同一存在。恰恰是這樣的一種渾沌的融合,才催生了人類一步一步對于物質和意識、人類與自然、個體與群體、主體與客體的深入探討,從原始人的世界觀演化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哲學思維。

中國的哲學思維模式是直接承襲神話思維模式發展起來的。早期的中國哲學家如老子、莊子等人,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出神話思維的特征,中國哲學中的基本范疇,如太極、道、陰陽、五行、變、易等等,幾乎無一不是從神話思維的具體表現中抽象出來的。諸如開天辟地等中國古代的創世神話是典型的卵生神話:“天地混沌如雞子,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在其中,一日九變,神于天,圣于地。”(《藝文類聚》卷一引徐整《三五歷紀》),這種宇宙卵生神話對中國的陰陽太極觀念有重要影響。

“道”是老莊哲學的基礎和最高范疇,既是關于世界起源和本質的觀念,又是至人的認識境界。作為莊子哲學思想集中體現的《莊子》一書,以“意出塵外,怪生筆端”、“縹緲奇變”、(《藝概?文概》)著稱。《莊子》說理的精妙和文風的恣肆,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神話的力量,如《逍遙游》之鯤鵬變化,《應帝王》之“鑿破混沌”,這兩則神話就是運用了神話的思維來闡釋莊子的哲學境界。

中國哲學對“天人之際”的探討,在古代神話中也可見其雛形。《山海經》中記載的洪水神話,反映出天與人的關系,“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湮洪水”而被殺,顯示了天(自然)的力量之大。而禹順應自然規律以疏導的方法治住了洪水,則隱含了“天人合一”、“治天命而用之”的哲學思想。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也有很多富有實踐意義的故事。如:《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這些神話仿佛在啟迪人們,只有永不停息地實踐,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在西方,古希臘神話是最為完整和典型的藝術形式之一,正如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指出的那樣,希臘神話不只是希臘藝術的武庫,而且是它的土壤。實際上希臘神話不僅是希臘藝術的武庫和土壤,也更應該屬于整個人類、特別是西方文明的土壤。

在希臘神話中,既包括神話故事,也包括半神的英雄傳說,早期的神話主要是關于宇宙之初的情形,屬于創世神話。

創世神話是某一文化共同體的基本價值觀的基礎和象征性規定,它通過對時空世界發生過程的敘述,起著給人類在宇宙自然中定位的作用。這樣,創世神話及其相關的儀式就為特定的文化集團奠定了宗教教義和哲學思維模式。在希臘神話以及其他民族的許多神話中,都在反復演譯著:創世――建立宇宙秩序、破壞――由于人類的墮落或罪惡使宇宙秩序變亂而進入混沌、再創造――混沌的復歸又是開創新的無罪惡的宇宙秩序的必要前奏。這種創造、毀滅、再創造的循環模式是神話思維的一種基礎邏輯模式,也可以認同于生死循環再生的哲學規律。神不但創造了人類而且還掌握著人類的命運,人對自然力只有恐懼和崇拜,一些圖騰形象的神也便由此產生了,如眾神之王宙斯的圣物是一只鷹,天后被稱為“牛眼的赫拉,這充分反映了最初人類的幻稚簡單的自然意識。隨著人們征服自然能力的增長,希臘神活便逐漸排除了不合乎自然的神怪因素,讓位于更實際、更富有人間意味的神,反映了直接的現實社會和生產活動,司農女神得墨特耳和她的女兒珀爾賽福涅的故事就屬于這一類神話。而到羅馬神話所描述的農業生活中,與每一種農業勞動相對應都有一類神祗,如播種、施肥、收獲等等,當人類社會進一步發展,接近文明的門檻時,希臘的荷馬和赫西俄德給希臘諸神命名并描繪出了他們的模樣,神人交融,半人半神的景象到處可見。這樣一種對社會歷史的直觀的想象,實際上就包含了人類最初的社會歷史觀。正是這種幼稚、簡單的唯心史觀才孕育了以后人類所有社會歷史觀的萌芽。

參考文獻:

[1]趙天成、李娟芬:《人類探索自身歷史腳步的追尋》,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

篇3

中圖分類號:K928.73 文獻標識碼:A

園林文化指的是經園林的設計及建造,進而營造出一種能夠讓欣賞者感受到美感并由此而產生一種美好聯想的文化。我們欣賞園林景觀所獲得的直接感覺就是園林文化最原始美的直覺體現。當漫步在園林中時,看到匾額繪畫、詩詞楹聯、雕塑盆景或明確意境組合的園林作品,我們通過形象思維來激發聯想,并把它和過去所見所聞進行聯系,構成眾多美感想象,頭腦中會浮現出一幅聯想性的境界。在古典園林中,園林文化的內涵比較豐富,一方面在于有著很高藝術水平的又人畫家參與主導了造園。另一方面則是園林歷經久遠,好多有內涵的藝術作品是慢慢的有機加入的。現代的園林之所以藝術文化內涵不太豐富,一來是因為設計者大部分都是工科培養出身,缺少又人畫家的藝術涵養,二來是因為造園時間短,還沒有充足的時間有機地加入藝術內涵豐富的東西。

一、文字性表達

園林文字除了可以更好的彰顯書法藝術的直覺美外,還能更好的表達出各種意境。通常每個園子題詞都有概括全園主要中心的作用。如《避暑山莊》這個匾額,從又字上就表達了此園的主要作用是用以暑天避暑休閑而非顯示皇家威武莊嚴,是山林野趣而非規矩秩序之意。避暑山莊有七十二景,如果不用題詞概括,大部分游人看到亭子,僅僅只是亭子,看到的房子僅僅只是房子,只欣賞到它的直接外在美,除此外就幾乎不再有什么聯想了。而經過題掛匾額,便增加了其又化內涵。如在避暑山莊煙雨樓對面有一座看似很普通的六角亭。題曰“壕澗間憩”引出了古代兩個優美的哲學故事。第一個故事,莊子與惠子工游于壕水,莊子曰:“鯨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之,故不知子矣;子非魚,子固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子安知魚之樂’云者既已知吾之而問我,我知之壕上也。”撇開二人爭辯的內容,這則故事表達了莊子從壕上知道了生命的自由比任何功名富貴都重要的人生哲理。另一則故事寫莊子在淮水邊釣魚。楚王派使者請他去做官。曰:“愿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筒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使者曰:“寧生而曳尾涂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莊子通過巧妙的回答,表達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不子廟堂,而在山水,曳尾于涂,方有無止快樂。這兩則故事被《世說新語》揉和為“壕淮間想”,他是一種山林之想,自然之想。表達的是任何自然親和無間的情懷,有一定又學功底的游人看到這個題匾的景點,再看到前面漫如長江水面,回味著這位古代思想家曾經說過的話,引起心理上的同感共鳴,腦海中就會浮現古人水邊漫游的美好聯想。這就是壕淮間想的藝術文化內涵。現代園林中,通過詩詞楹聯和對景區的題名也是增加游人的聯想,提高園林藝術內涵一種主要形式。上海有一長風公園里有銀鋤湖,鐵臂山,就是通過詩詞《送瘟神》里的名詞給景區命名,把游人的思緒引入到“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山河鐵臂搖”所描繪的壯美場景中去。

二、繪畫藝術

雕景畫棟、油漆彩畫、花街鋪地,這些都是古典園林常用藝術手段。在頤和園萬壽山前昆明湖邊八百米畫廊的一處橫梁上,有一幅“三顧茅廬”彩畫,雪中劉備兄弟三人堂外倚馬卑躬以待,堂內孔明春眠高臥,室內、室外形成了站與臥、冷與暖、謙卑與傲慢、戈馬與平和武將與文人、陰霆與明亮等多方面多層次的鮮明對比。游人坐在廊柱間,看著這對比鮮明的畫面,無不敬佩劉備的豁達智慧,能屈能伸和對孔明恃才自信,淡薄灑脫的由衷敬佩。如果不是有這幅畫而僅僅是涂了漆的一截橫梁,游人是不是會覺得索然無味,茫然枯坐呢?這就是繪畫在園林中,表達內涵的主要形式在古典的園林中,一般都是通過油漆彩畫來表達的在現代的園林中鮮有好的繪畫作品見于園林中這應該是現在的園林囿于作品設計時間短暫,作品形成時間短的原因,要知道避暑山莊是經過幾代人幾十年的,時間才建成的故宮和天壇等更是積攢了多少代優秀藝術家的藝術精華才形成今天這個規模。

三、雕塑

雕塑作品不論是在古代還是現在,幾乎所有園林建筑中都存在,特別是西萬國家應用較多,大多取材于古代神話,并且還是園林主體場景。但這種形式在中國的古典園林中并不多見,只在亭子四角挑脊的和宮殿建筑的屋脊上常見幾個有傳說故事的小雕塑,有的在門環處雕著蒲牢、石碑下的大門、兩側的獅子或者大象等。這些雕塑僅僅是古典園林組成部分的小小裝飾物,但也略有寓意。每當聽到導游解說的時候,腦中就會浮現出與之相關的畫面來。不過在上海的豫園中曾見過精心堆砌的一堵龍墻,其體量之大、制作之美、構思之妙、無不讓人驚嘆,在現代園林中到處可見。園林雕塑小品寓意深遠,還有部分雕塑成為園林的主景,如大部分紀念性公園革命烈士陵園,如烈士陵園里邊的烈士雕塑等這類公園,無論是園雕還是浮雕,建造的目的就是要讓參觀者看到這些雕塑,同這些人物眾所周知的豐功偉績聯系起來,加以緬懷而追思。在西萬園林中的雕像大多是為了表達古代神話故事里眾神的英雄事跡。

四、樹木造型修剪

修剪園林樹木也是增加園林文化內涵的一種方式。通過修剪蟠扎,將樹木修剪成各種動物及簡單的樣式造型,僅算一種最簡單的表現方式。盆景,則是通過樹木塑造形象,具體反映自然景觀。同時,也是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方式。通過“咫尺天涯,小中見大,拳山勺山”的畫理,用植物表達出一種或秀茂雄奇,扶疏挺拔,志趣橫生,或古雅質樸,老而彌鍵或氣韻生動,情景交融。或如高山峻嶺,蒼松翠柏,久歷風濤的各種意境,從而引發觀者對優美大自然或想象中的仙境的幻想,愉悅身心,人本身就有著與生俱來親近大自然的意愿。

五、園林整體意境

中國古典園林追求的主要效果是為了達到畫所描繪的一種仙境,在中國人的意識中,無不渴望步入到神仙所住的所謂仙境中。通過畫家的畫筆把這種想象畫出來(現買中是不會有的)。因此,大部分的選園者先找到又人畫家來造園,畫家便通過“小中見大”“須彌芥子”‘壺中天地”等創造手法,鑿池堆山,雕梁畫棟,拱橋立亭,栽花種柳,極盡巧思,寓畫情于景,寄山水于情,把我國造園藝術從自然山水園林推進到寫景山水園林階段,大大提高了園林的藝術內涵。如蘇州名園“獅子林”就是元朝天如和尚與山水畫大師倪攢合作建造的,達到了“雖由人做死如天開”描繪人間仙境的目的。

六、結論

園林設計第一要務是通過園林建設引發游人產生優美視覺享受,恰當的結合能夠讓人產生美好聯想,會讓我們的園林作品更具有深層美感。了解增加文化內涵性的手法和注意事項,能夠對提高園林藝術作品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張凌云,劉木森.試論中國古典園林意境的營造[J].經營管理者.2010(11)

[2] 游安妮,邱軍華.基于FDI經濟溢出效益分析城市濱水區旅游開發與城市經濟關系[J].知識經濟.2011(20)

[3] 劉文.簡析中國古典園林和諧美形式[J].改革與開放.2011(20)

篇4

高中語文教材既有教本又有讀本。我們如何處理“讀本”呢?由于教學時間緊,我們或荒廢“讀本”,或隨意處理“讀本”。結果是各級統考偏偏多從“讀本”中取材,學生多數因教師一般性倡導所誤而招架不住敗下陣來。

那么,怎樣較好地使用好教本與讀本,使教讀兩本有機結合起來,進而落實教師指導呢?

1 跨文本強化考試需要

“需要”往往就是動力。有目的地持續地滿足“需要”能夠收到強化激勵的實效。因為考試要考“讀本”,學生又有“得分”的需求,這樣便可以生成“利益驅動” 效應。為此,執教者首先應當界定一個概念,考試不是考教本,考試考的是教材。所謂“教材”,指的是國家明文規定必修的教本與讀本,當然也包括《大綱》所列的課外閱讀篇目。特別是“讀本”應當給予高度重視,因為“教材不過是一個例子”。當然,抓好落實,少不了各種措施的及時“跟進”。譬如,做每周讀本札記,課堂配合使用讀本中的同類文章,課堂選用讀本文章的語基及閱讀分析進行小測等等。

2 跨文本把握傾向基調

概括文章重點很重要的一點,是把握作者的感情傾向和基調。通過教本和讀本同類作品的對照閱讀,可以磨礪辨析和把握要點的眼光。教本中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涉及對都市文化的解讀,也涉及對傳統文明的評價,可以和讀本中賈平凹的《西安這座城》、王安憶的《上海的弄堂》對照閱讀。三人都面對傳統都市文化,但是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表達感情:汪曾祺是在懷舊的無奈中惆悵低徊,從都市胡同里咀嚼北京人的特點;賈平凹面對“廢都”古城墻,卻昂揚出一種有中國文化魂魄的大氣和自豪;王安憶則是從多個角度刻畫了托起上海這座城市軀體的無數個弄堂,呈現了上海的歷史滄桑。把閱讀的視角定位在感情比照上,有所取舍地確定要點,可以比較好地開發出讀本的價值來。

3 跨文本拓延文章主旨

作者的某一種著作一般有一個基本精神即主旨,教本和讀本同時選了里面的幾篇文章,也就意味著與這種主旨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系,教師在指導閱讀時有個問題需要引起注意:這就是要立足教本,適當延伸讀本。如《莊子》一書,教本選《秋水》,《讀本》選《庖丁解牛》,《秋水》的主旨在宣揚事物的相對性,卻讓我們看到了視野的局限和謙虛的必要,這種作者主觀立意和作品客觀意義相分離的主旨“分裂”現象,還在《庖丁解牛》中表現出來:《庖丁解牛》用故事演繹保身、全身、養親、盡年的人生旨趣,主旨在消極出世,卻讓我們看到了敬業求精、注重實踐、把握規律的“言外”之意。教師甚至還可以引伸至《逍遙游》,莊子在《逍遙》中指出無論是大鵬、蜩與學鳩還是宋榮子和列子,都是“有所待”的,都不能達到所謂“至人”、“神人”和“圣人”的絕對自由的“逍遙境界”,但是,莊子這種貶抑大鵬、為自己追求絕對精神的主旨張本的做法,并不能減弱我們對大鵬神奇浩大形象的向往,“鵬程萬里”絕對是極富正面意義的形象。從教本里學會閱讀莊子的文章必須具備兩套眼光,再延伸到讀本中進行操練,很有意義。

4 跨文本建構知識體系

如利用讀本第一冊中《先秦諸子散文》一文,制作表格,列出諸子各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基本觀點、寫作方面的主要特征等要素,在學完該單元文章后,填表作業,這就自然延伸到讀本的篇目。讀本中儒家著作《孟子》中的《魚我所欲也》、墨家著作《墨子》中的《非攻》、法家著作《韓非子》中的《五蠹》、兵家著作《孫子兵法》中的《謀攻》等與教本的篇目構成“互見”的關系,可以充分利用這種“互見”的功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5 跨文本比較人物性格

新教本高中第一冊的第一個文言單元塑造的是一組古代說士形象:有勇赴國難的燭之武、隱忍有遠見的文仲,有善于諷諫的鄒忌、委婉機智的觸龍。教師在完成教本作品內部的這種形象比較分析之后,可以及時將閱讀比較的觸角伸到讀本里去,如要求讀《晏子故事兩則》,尋找晏子的性格特點,從“使楚”看晏子幽默機智的外交辭令;可以教讀本上的《召公諫厲王止謗》,讓學生揣摩出召公的政治遠見和直言不諱的勇氣。還可要求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如《荊軻刺秦王》,分析荊軻與讀本中幾位說士性格的不同;荊軻主要不是依靠機智,而是依靠那種不畏、不怕犧牲的精神去維護國家的利益、去實現一種人生的追求。這種跨文本的人物性格比較,可以擴大學生的文學視野,積累寫作的材料。

6 跨文本感知人性多維

篇5

上世紀60年代始讀他的《詩詞例話》,知道周先生的大名,而“”之后才聽到他的兩則故事:

1956年,《詩刊》創刊號擬發表的十八首詩詞。中國青年出版社約請主編臧克家先生寫《詩詞講解》,臧先生要出版社的人加注,出版社把這個工作派給了振甫先生。他研讀之后,對兩首詞中的兩個詞語提出了疑問。《菩薩蠻?黃鶴樓》中“把酒酹滔滔”句,“酹”原作“酎”。振甫先生認為,《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一樽還酹江月”,是以酒奠江月。“酎”是重釀的醇酒,酎滔滔,無從解釋,應是“酹”。《沁園春?雪》中“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句,“蠟”原作“臘”。振甫先生認為,“臘”應是“蠟”比較合適。山蓋上雪,用“銀”來形容;原蓋上雪,用“蠟”來形容。這些意見,臧克家都同意,最后也得到的認可。

1948年,錢鍾書《談藝錄》稿成。錢先生的淵博和睿智為學界公認,《談藝錄》的內容極為廣博。為此,出版者開明書店委派振甫先生任責任編輯。他細核原文,并為這部書加了提要性的小標題,付出了大量心血。錢先生大為感動,35年后,《談藝錄》補訂本出版,錢先生在《引言》中說:“審定全稿者,為周君振甫。當時原書付印,君實理董之,余始得與定交。”后來《管錐編》出版,周先生也出力甚多。《序》僅有一百多個字,錢先生感謝周先生的話就占了總字數的幾乎四分之一:“命筆之時,數請益于周君振甫,小叩輒發大鳴,實歸不負虛往,良朋嘉惠,并志簡端。”

先生如此學問,如此人品,自然令人仰止。

第一次與周先生通信,是“”剛剛結束時,我正在為一本中國古代寓言的選文躊躇,貿然向先生請教。先生很快就回信:

我的意思,可以精選,不必求備。有些比較難找的寓言,就可以不必選進去。

先生可謂一語中的。我當時正在竭力搜求一般寓言選中不常見的篇目,以圖“完備”。周先生在信中強調“不必求完備”,指出要“以精選取勝”“選出自己的特色”,使我茅塞頓開。先生在信中還教我如何評述:

舉個例,如鯤鵬的寓言,你可先把這個故事講出來,講完以后再加上一個說明,先指出莊子講這個寓言要宣揚什么,是宣揚他的相對主義,因此,他所宣揚的思想是錯的,錯在哪里。然后再指出,這個寓言的本身,還可以用來表達什么,還有它的可取處。

今日讀莊,實在是一門學問,見仁見智,眾說紛紜,周先生這里著重于寫法上的指點。先生對一個素不相識的后輩,不厭其詳地諄諄教導,令我十分感動。

上世紀80代初,認識了徐名先生,后來才知道他是振甫先生的女婿。夫人周佩蘭,周先生的獨生女兒,一位敬業的中學老師。交往日多,彼此熟悉了,我感到名、佩蘭夫婦忠厚實在,一對兒好人。

1984年,《中學生閱讀》創刊,語文學家周先生應邀擔任了我們這個語文刊物的顧問(這里自然有名、佩蘭的功勞)。他在給中學生讀者的題詞中強調了“熟讀背出”的重要:“演員要演好戲,要把臺詞熟記背出,把它化為自己的語言,把它的思想感情表演出來,才能演好戲。讀古今傳誦的名篇和它相似,也要熟讀背出。”

篇6

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為

學生提供一個張揚個性,展示自我的舞臺,學生內在的潛能才能得以挖掘,綜合的語文素養才能得以提高。

關鍵詞:語文課堂語文教學張揚個性舞臺

語文新課標在"課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指出:"語

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

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又

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

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

大量的語文實踐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培養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是現在語文教學的主

要任務。中考現代文閱讀的選材越來越趨于課外,這就

是說,越來越側重對語文能力的考查而不是單純的死記

硬背。"聽說讀寫"四種能力始終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

而這四種能力又是相輔相成的,不能孤立開來。平時以

教師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往往侵占了學生自我表現

的空間,老師也往往只是重視了對個別學生的關注,很

多學生得不到展示自我的機會,尤其是在以分數為衡量

標準的應試教育中,老師也唯恐漏掉了哪個知識點,面

面俱到,反復強調,壓題猜題,搞題海戰術,不舍得給

學生一點自由發揮的時間,長此以往,學生疲于應付,

負擔過重,導致惡性循環。"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

考考,老師的法寶",這是多少年不變的真理!學生厭

學,家長無奈,老師抱怨教育現狀就如此悲哀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興趣從何而來?應該

是課堂。為學生提供一個張揚個性,展示自我的舞臺,

學生內在的潛能才能得以挖掘,綜合的語文素養才能得

以提高。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教師很好地駕馭課堂,

利用好課本這一媒介,既傳授知識,又挖掘學生潛能。

在教學實踐中,我感觸比較深的一點做法是――組織編

演課本劇,讓學生展示自我,張揚個性。

對十四、五歲的中學生來說,自我表現欲望比較

強烈,渴望被理解,渴望在同學、老師面前展示自己"已

經長大"的形象。尤其是在當今知識爆炸的互聯網時代,

孩子們的視野開闊了,各方面的能力加強了,孩子需要

張揚個性,需要發揮自己的特長。鑒于此,立足課本知

識教學,從編演課本劇入手,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讓

學生全員參與,效果不錯。具體操作如下:

首先,要教給學生編寫課本劇的方法。劇本教學,

也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板塊,也是學生作文中經常要

用到的一種形式,這在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有

專題學習,但對于初三甚至剛剛升入初四的學生來說還

比較陌生。老師需要把劇本的有關知識先教給學生,比

如舞臺說明、對白、旁白、潛臺詞等。讓學生有章可循,

編寫起來才得心應手。

其次,老師把握有利時機加以引導,選擇材料。

初中語文課文中有很多適合于編演劇本的素材,這些課

文多數故事性強,人物形象鮮明,語言個性化強,如《莊

子故事兩則》(《惠子相梁》《莊子與惠子游于豪梁》)

中,惠子的多疑,莊子的幽默詼諧,機智善辯,人物形

象躍然紙上。《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的凜然正氣與秦

王的色厲內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變色龍》中奧楚蔑

洛夫的阿諛奉迎,見風使舵,讀后讓人忍俊不禁。《晏

子使楚》中晏嬰的機智,善于辭令的外交才干,讀后讓

人拍手稱快初中課本中有太多這樣的文章,感受文

中的人物形象也是這些課文教學的重點,與其老師費盡

口舌地分析,不如放手讓學生演一演,這樣更能加深學

生對課文的理解。

然后,劇本編完了,在上演之前,老師有必要先

審批。有些學生追求搞笑,娛樂,在劇本的編寫方面有

的離課本較遠,也有的對課本中人物形象把握得不太到

位,這就需要老師的點播、指導,因為語文學習,不能

一味地追求"熱鬧",熱鬧的形式最終還應服務于知識

的掌握,能力的提高。至于劇本的導演,演員的招募,

道具的準備等工作,應放手交給學生自己去做。這樣的

活動,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本內容的把握,又為學生提供

了展示自我的舞臺,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最重要的

是,一些平時被老師忽視的學生得到了"毛遂自薦"的

機會,一些有特長的學生擁有了張揚個性的空間。

下面摘錄學生在日記中對這樣活動的反映:

初四三班陳森同學的日記:

"下午,我們有四個小組對《唐雎不辱使命》這

篇文章改編為劇本進行了精彩的表演。同學們對老師給

的這樣的難得機會都十分珍惜。為了這次期待已久的表

演,我們進行了努力的改編。所以我們表演起來也十分

放松,并不十分緊張。

我在第四組表演,所以有幸先觀看前三組的表演。

他們的表演都加緊了一些搞笑的內容,同學、老師都開

懷大笑。看了他們的表演,我認為我們這一組肯定

會最差,因為我們所寫的內容太少,讀起來并不搞笑。

沒辦法,在同學們的鼓勵下,趙夢月,鄭舒心、我走上

了講臺,準備最后一場表演,我飾秦王,當然由我先開

口說話,就在我開口的一瞬間,我腦中突然有了個想法,

用方言表達,換換同學們的欣賞口味,氣氛豈不更活躍?

于是我張口就來,全是地道的家鄉方言,果然收到了意

外的效果,我一開口,有的同學早就忍俊不禁了。最終

由于我臨時的一點想法而使我們的表演異常成功,贏得

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

這樣的活動讓我的收益很大,鍛煉了我的能力,

給了我在同學面前展示的機會,希望老師多讓我們組織

一些這樣的活動,同學們肯定會像我一樣珍惜這來之不

易的機會,把自己展示給大家!"

這是學生發自內心的聲音,可以看出,學生對這

樣的活動,參與積極性是很高的,這樣活動的效果有時

會讓學生終生難忘,因為他們會珍惜自己張揚個性的機

會,銘記展現自我的時刻。

作者簡介:周嵐,女,(1971 年 10 月―),中

學一級教師。現任教于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雪宮中學,

從事中學語文教學 15 年,所指導的學生作文多次在中

篇7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 閱讀教學 讀本 教本

課外閱讀是一個開放式的,不受時間、地點、形式約束的語文學習方式。新課標高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高中生課外閱讀不少于300萬字。據此,人教社編寫者在編寫選修讀本的時候。是抱著“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以課文為例子和憑借,舉一反三”的目的來編寫的。為培養學生的分析、鑒賞和評價的能力,編選了相當數量的文學作品、政治經濟科普和文學文化常識讀物,每學期一般在35萬字以上,這使學生300萬字的閱讀量有了基本的保證。同時人教社編寫者又編寫了必修的教本,而且規定讀本必須與教本配套使用,且由教師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

然而,現狀如何呢?或荒廢“選修的讀本”,或隨意處理“選修的讀本”。結果是學生多數因老師一般性倡導所誤導而無法使文章閱讀落實到實處。真所謂教本都學不清楚,更遑論300萬字。

那么,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把文章的閱讀落實到實處,讓學生在文章的具體閱讀中獲得知識的積累、能力的提升、品味的提高,這不僅是一個責任心的問題,而且涉及到一個教師如何創造性地駕馭教本和讀本的能力問題,那如何較好地使用好教本與讀本,讓教讀兩本有機會結合起來,進而更好的落實教師指導呢?

一、 借鑒讀本資料內容,拓展教本文章背景。

比如,研討人教版高中教材的《再別康橋》之前,我們可以先學讀本中的《我所知道的康橋》,讓學生初步領會特定情境中的康橋。該文出自詩歌單元,在進行教學時,我們可以先學學讀本上的《詩人讀詩》、《中國現代詩歌》、《中國當代詩歌》。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做好點評、札記,為隨后進行的課文的研究和探討打好基礎。我們必須意識到,現代意義的課堂是交往的場所,教學則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通過實物、語言或意義的傳遞和共享,影響和調節主體間相互關系的活動,這種活動的主要形式是“對話”,而對話的內容也就是讀本和教本所提供的東西,我們一直以來所放不下的教師權威、知識本位和精英主義的價值取向,在這種“對話”意義的教學面前也就黯然失色了。新的課標改革充分地意識到了這一現實,明確要求教師轉變角色,并且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把一味的教師講給學生聽,變成了教師與學生在一種內容、一種原則、一種目標規定下的合作實踐過程,“自主、合作”成為語文實踐的主要原則。

我們不妨可以來舉個實例,在教學《念奴嬌?赤壁懷古》之前,讓學生有計劃有順序地閱讀袁行霈先生的《中國文學的鑒賞》、余光中先生的《散文的知識性與感性》、倪其心先生的《怎樣分析古代散》、章培恒先生的《中國古代散文》和蘇軾的《赤壁賦》,借此來引導學生總結出散文鑒賞的一般規律,即:“知人論世,感知詩文背景,披文入情;把握詩文意蘊,跳出文本;進行比較權衡,命筆成文,做出價值判斷。”

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或重溫了東坡先生的《題西林壁》、《江城子》》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赤壁賦》,充分了解了蘇軾一生的遭遇、痛苦和曠達的內心世界;為我們深入地理解《念奴嬌?赤壁懷古》提供了相當的支持材料。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在閱讀了這些東西后,填充他們的認識和生活閱歷,文本中所描述的或抒寫的人、事、物、情在他們的大腦中鮮活起來,順利實現情隨境生,移情入境,體貼物情,物我情融的境界。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把《念奴嬌?赤壁懷古》創造性地讀成了一出獨幕的情感劇:

舞臺:赤壁

布景:大江東去,浪淘盡,故壘西邊,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人物:蘇子

情感的開端、發展:即景生情,泛寫江山人物。

情感的:盡情抒發,熱愛祖國河山;羨慕古人,追求建功立業。

情感的結局:思盡而醉,自我解脫,寄情江月。

二、 探究本人物成因,感知教本人性多維。

一個人的思想性格的形成,無非是他的遭遇與經歷造成的。如新課標高中第一冊的第一個文言單元塑造的那一組古代說士形象:有勇赴國難的燭之武,隱忍有遠見的文仲,有善于諷諫的鄒忌、委婉機智的觸龍。教師在完成教本作品內部的這種形象比較分析之后,可以及時將閱讀比較的觸角升到讀本里去,如要求讀《晏子故事兩則》,尋找晏子的性格特點,從“使楚”看晏子幽默機智的外交辭令;可以教學讀本上的《召公諫厲王止謗》,讓學生揣摩出召公的政治遠見和直言不諱的勇氣。還可以要求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如《荊軻刺秦王》,分析荊軻與讀本中說士的性格的不同;荊軻主要不是依靠機智,而是依靠那種不畏、不怕犧牲的精神去維護國家的利益、去實現一種人生的追求。這種跨文本的人物性格比較,可以擴大學生的文學視野,積累寫作的材料。

再如學習了《燭之武退秦師》之后,不少學生認為像燭之武這種人在先秦很多,不足為奇,他們倒很欣賞那個隱忍不亂、及時撤兵的晉文公。對于學生這種觀點,我們教師切不可以自己在教學中的地位而斷然否定他們,可利用教本課文中的注釋:“即晉文公曾在外流亡19年……”一句,引導學生向讀本延伸:晉文公曾經是無賴貴公子,他后來是怎樣成為胸有全局、臨危不亂的君王的呢?我們可以讓學生從讀本《重耳之亡》一文中找到答案。通過閱讀,學生認識到,如沒有遭受衛、曹、鄭的無理甚至侮辱性冷遇,沒有那19年遍嘗顛沛流離之苦,就沒有《燭》一文中那位從容鎮定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這就是文中所形容的“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這樣一來,不但擴展了對人物的理解,而且提升了學生的人生觀和審美觀。這就是在教本里建立形象,再在讀本里探究這個形象的原因,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從人物的“心里路程”上補充對形象認識的厚度,從而進一步括展學生的視野,培養他們正確、全面的思辯能力,充分感知教本形象的人性多維性。 三、參閱讀本選文精髓,把握教本選文主旨。

概括文章主旨很重要的一點,是把握作者的感情傾向和基調。通過教本和讀本同類作品的對照閱讀。可以磨練辨析和把握要點的眼光。應該說,語文讀本為教本提供了大量的比較閱讀材料,讓學生在比較中發現問題,解答問題,這才是教本編寫者的真正意圖。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而比較無疑是發現問題的最好途徑。譬如可以通過對屈原的《離騷》《涉江》以及許多詩中,詩人反復地進行著關于死的思考,死對于屈原來說,是一種表達方式,他走向死亡是那么清醒、從容、鎮定。進而,我們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屈原“世人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特立獨行的人格之美。

再如教本中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涉及到對都市文化的解讀,也涉及到對傳統文明的評價,我們可以和讀本中的賈平凹《西安這座城》、王安憶的《上海的弄堂》對照閱讀。三人都面對傳統都市文化,但是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表達感情:汪曾祺是在懷舊的無奈中惆悵徘徊,在都市胡同里咀嚼北京人的特點;賈平凹面對“廢都”古城墻。卻昂揚出一種有中國文化魂魄的大氣和自豪;王安憶則是從多個角度刻畫了托起上海的歷史滄桑。把閱讀的視角定位在感情比照上,有取舍地確定要點,可以較好地開發出讀本的價值來。

作者的某一種著作一般有一個基本精神即主旨,教本和讀本同時選了里面的幾篇文章,也就意味著與這種主旨有直接或間接地聯系,我們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有幾個問題需要引起注意:這就要立足教本,適當延伸讀本;要時刻領會教本和讀本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關系。如《莊子》一書,教本選《秋水》,讀本選《庖丁解牛》。《秋水》的主旨在宣揚事物的相對性,卻讓我們看到了視野的局限和謙虛的必要,這種作者主觀立意和作品客觀意義相分離的主旨“分裂”現象,還在《庖丁解牛》中表現出來:庖丁解牛用故事演繹保身、全身、養親、盡年的人生旨趣,主旨在消極出世,卻讓我們看到了敬業求精、注重實踐、把握規律的“言外”之意。我們甚至還可以延伸至《逍遙游》,莊子在《逍遙游》中指出無論是大鵬、蜩與學鳩還是宋榮子和列子,都是“有所待”的,都不能達到所謂“至人”、“神人”和“圣人”的絕對自由的“逍遙游境界”,但是,莊子這種貶抑大鵬、為自己追求絕對精神的主旨張本的做法,并不能減弱我們對大鵬神奇浩大形象的向往,“鵬程萬里”就是極富正面意義的形象。我們指導學生從教本里學會閱讀莊子的文章必須具備兩套眼光,再把這眼光延伸到讀本中進行操練,就能更好的理解和把握選文的主旨。

在新課標背景下,語文讀本閱讀除了能夠給學生提供輔助、升華、拓展的契機外,還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理解社會人生,走向社會人生的平臺:其富于時代性、生活性、人文性的選文,大大的縮短了學校與社會,學生與生活,教本與讀本之間的距離。學生在閱讀、感知讀本文章的同時,也閱讀了社會,領略了人生,為他們更全面的理解人生、把握人生提供了寬闊的平臺。教師應該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去經歷,去發現、去創造,積極引導他們把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進行充分地融合,在具體的體驗經歷、發現創造中認識自我、珍視自我、超越自我。

總之,在新課標背景下教本與讀本的跨聯應當于學生的直接“利益”聯系起來。這里既有功利的,又有精神的;其本質是一種知識和能力的遷移。顯而易見,二者的整合勢必產生良好的效力。從某種意義上說,把握了語文讀本和語文教本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關系,也就把握了具有“革命意義”的課程改革的精義。

參考文獻

[1]《新課標閱讀叢書》2003年5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2]《高中語文新課標理念與教學實踐》2007年3月,商務印書出版社

篇8

【關鍵詞】小學語文;經典作品;誦讀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誦讀經典的必要性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經典流芳千古,讓我們誦讀經典,運用經典,用人類文明和民族文明最好的精神食糧來滋養我們的學生,為他們健康成長和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一)誦讀經典是學習語文的根本

在童蒙時期輸入大量的、經典的、完整的文本信息,為言辭行文確立可效仿的典范,以期達到將來的厚積薄發之功,這是遵循了語文的習得之道。例如,史學大師錢穆9歲就熟背《三國》,茅盾能把《紅樓夢》倒背如流,魯迅在幼小時期就背下了《綱鑒》。

(二)誦讀經典有益人的終身發展

讓兒童誦讀經典,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就是要長遠地、默默地變化其氣質,以維護人性的光輝,提升人格品質,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將其鑄成大器。在兒童時期讓經典成為生命中的大基石。

(三)誦讀經典是傳承復興中華文化的需要

冰心、、啟功、張志公、、吳冷西等政協委員在1995年第八屆全國政協會議上發出《建立幼年古典學校的緊急呼吁》,指出我國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的連續性,形成一條從未枯竭、從未中斷的長河。但時至今日,這條長河卻在某些方面面臨中斷的危險。我們的閱讀教育正在受到動畫藝術和網絡游戲的挑戰。不可否認動畫藝術和網絡游戲在開發孩子智力、開闊視野方面的積極作用;但也應該看到其商業性的批量生產必然帶來的精神深度和個性化的匱缺,如果一味沉迷其中,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長遠的消極影響。

對此,無論家長和老師都不能采取禁止、圍堵的辦法,而只能積極地引導,而用有趣味的高質量的閱讀來吸引孩子,也許是一個最好的教育手段。

二、將經典誦讀與語文課堂教學結合的原因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和培養學生良好語文素養的要求,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通過實施科學有效的課堂語文教學和多種方式的經典誦讀活動,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和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滋養性靈、啟迪心智、塑造精神的雙重目的,從而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實到語文教學之中。

三、如何選擇誦讀的內容

(一)結合語文園地內容誦讀唐詩宋詩

中華文化經典博大精深、浩如煙海。時代不同了,現在小學生學習的科目多,在經典誦讀方面不可能花費很大的精力(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負擔問題),所以應該精心選擇中華文化經典中最具代表性、傳承性的核心內容,對于有些內容適當刪減,并要與時俱進,同時誦讀一些編寫質量高的現代韻文。這可以根據我們人教版語文教材編寫的特點加入經典誦讀的內容。我們都知道每個單元教完都有一個語文園地,教師可以結合園地里面的要求加以拓展延伸。

例如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讀讀背背”就出現了古詩《詠鵝》,教師這時候就可以介紹唐詩的一些知識,讓學生喜歡上古詩,課外可以去背誦帶拼音的古詩,不但積累了古詩還能復習鞏固學過的拼音,何樂而不為呢?并且每冊教材里面都有古詩教學,語文園地里的日積月累、讀讀背背也有很多古詩的名句,可推薦誦讀《唐詩300首》。到了四年級下冊課文中出現了白居易寫的《憶江南》,學生接觸到了國粹中另一個新領域――詞。這時候就可以介紹些優秀的詞讓學生誦讀,例如《宋詞精選》。因此古詩詞的誦讀就貫穿整個小學階段。古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學生的積累豐富了,自然會“腹有詩書氣自華”。

(二)結合識字教學內容誦讀四書五經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之一。尤其是低年級,許多課時都是圍繞識字展開。所以,優化識字教學,打下扎實基礎,對中、高年級語文教學,甚至學生的終身教育都是大有益處的。因此結合第一冊語文園地二中“我會認”中認的字都是姓氏,可拓展學生誦讀帶拼音的《百家姓》。還有如簡單的《千字文》《弟子規》這些經典讀本都有注音,學生易于誦讀。

二年級下冊27課課文是《寓言兩則》,學生開始接觸到了寓言故事,寓言故事能讓學生懂得更多閃光的哲理,豐富學生的想象,可推薦學生誦讀《莊子寓言集錦》。

篇9

【關鍵詞】激活 個性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以語文課程的整合為基點,通過語文學習與生活的結合,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的新型語文課,初中教材中可以拓展開來進行個性化語文綜合性活動的文本有很多,如《桃花源記》中可以以央視一套“對話”欄目為形式,組織一場“和桃花源人的對話”,深入剖析桃花源人的精神世界;《皇帝的新裝》可以借用課本內容,融合想象,讓學生在了解劇本創作的基礎上創作劇本,以“課本劇”的形式上演,通過幽默的表演來深入感受皇帝的愚蠢,體會作品的諷刺意義;《紫藤蘿瀑布》《愛蓮說》等寫到“花”的文章又提供了一個拓展活動的機會,據此可以辦一個“花與我們生活”為主題的專欄,從唐詩、宋詞、散文精品、中外名作中來品讀“花與人生”“花與藝術”“花與文學”“花與名人”之聯系,感受花之別樣情趣。沿著文本一路走下,在智慧地延伸過程中,個性化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可以如花齊放,爭妍斗艷。

一、研究開發資源,展一方水土風光

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多種課程資源。可以結合當地的《文化溫州》《山水溫州》《瑞麗溫州》展示本土風光鄉溫州優美的 風光、悠久的歷史、名人文化 ,成為教學課本中 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為個性化的語文綜合性活動提供極豐富的資源。針對家鄉發展的快速,可以開展《夸夸咱們的家鄉》的活動,讓學生調查家鄉的歷史人物、名勝古跡、旅游風景、名優特產等,寫出調查報告,并在全班交流,交流中可以采用各種形式:畫畫、當導游、當記者……

從社會生活、自然現象中去發現問題,展開語文實踐,進行探究性學習,實現了語文教學的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增加了學生學語文的實踐機會。

二、整合文學專題,探傳統文化

在中學語文各冊課本中有許多主題相近的課文,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與需要,將這些課文前后聯系起來,在整合的基礎上提出研究專題。把靜態的教學改為個性化綜合探究。

中學語文教材中有多篇諸子百家的文章。如《魚我所欲也》《莊子兩則》《論語六則》等,我們就可以結合這些文章研究“諸子百家”,作為個性化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一個專題,讓學生搜集諸子百家的資料,研究他們各種思想學說,以各種形式來展示成果。

三、聚集社會生活,煥實用語文光彩

聚集社會生活是我們開展個性化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一個很好的策略。例如,讓世人關注的國內外的新聞,如像“9.11事件”和“伊拉克戰爭”震驚世界,“當乾隆遇上克林頓”等成了世人關注的熱點,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搜集有關的新聞圖片、文字,各國人民、政府對此事件的關注,此事件對美國、對伊拉克、對世界的影響等,分類整理,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看,多聽,多想,一分為二地評價人物和事件。可以調查匯報答記者問、開新聞會。

四、激活興趣愛好,創靈性飛揚天地

以學生的興趣點來組織個性化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靈感,創造一個靈性飛揚的天地。例如,中學生沒有一個不喜歡歌曲的,聽歌、唱是他們生活中不可少的娛樂活動。課文中也有一些文質兼美的歌詞,像《明月幾時有》《鄉愁》《黃河頌》等,引導學生欣賞歌詞中情感和意象品出其中的動人之處。讓其產生新的興奮點,悟出新道理,是個性化的語文綜合性的學習活動充滿生命的活力。

五、優化組織形式,彰個性活動妙處

個性化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組織形式需要靈活多變,不斷優化,這是彰顯其妙處的一個必要的條件。

1. 社會生活型學習

如在開發家鄉特色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學生對社區進行的體驗。又如組織學生進行“商業錯別字的調查與分析”,學生需要深入社會,在體驗中學習語言,應用語言。

2. 實踐模擬型學習

在學習了《大自然的語言》等課文后,可以以“采訪”為拓展點,組織學生開展一次“小記者在行動”的綜合實踐活動。

具體步驟如下:①確定主題。采訪身邊的果農,如桔子、葡萄。②學生選擇合作伙伴,2~4人為一組。③制訂小組采訪計劃。小組人員如何分工?準備提哪些問題?需要搜集哪些相關資料?等等。④小組實際采訪。⑤采訪活動匯報展示會。每個小組選一名同學介紹采訪情況,并展示自己的采訪作品(照片或采訪“報道”)。請全班同學評一評,比一比,看哪些組的采訪活動搞得好。 學生在逐個進行上述活動時,在興趣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資料、自行安排,采訪時間和方式、自行設計匯報成果……當他們眉飛色舞地描述各自的采訪花絮時,并不難發現,他們體驗到了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3. 表演型學習

篇10

“海量閱讀”,通俗來說就是大量的課外閱讀。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除了學好語文教材,還大量地閱讀課外書。山東濰坊市北海小學的老師韓興娥,2000年開始在小學一年級學生當中進行海量閱讀的實驗,到小學六年級,學生已經在老師的引導下讀了大量的經典名著。“兩周學完一本語文教材”成為韓興娥老師的教學原則。《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韓興娥老師的這本書,記錄了她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的閱讀實驗過程,總結了她的實驗成果。“海量閱讀”這個名稱隨著韓興娥這個名字響徹全國。

每位語文老師都知道豐富的課外閱讀對學生學習語文、提升語文修養的重要性。但真正像韓興娥老師這樣把課外閱讀引到課內、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不多。尤其是初中學生,功課壓力比較大,語文的學業負擔也比較重,語文教師不敢放手利用課內時間讓學生讀課外書。即使有海量閱讀計劃,往往也被各種考試排名沖淡,最終都有始無終地終止這個活動。即便安排課外閱讀課,學生的課外閱讀也基本處于隨意狀態。

基于上述情況,筆者決定利用初二下到初三上這個時間段,在筆者任教的兩個班級推行海量閱讀的行動。

班級情況:初二11班,65人;12班,64人。從初一開始任教。因為學校的現實原因,分班不是隨機分配,年級十四個班,抽走了四個班的優秀生。11、12班的各科成績處在余下八個班的中下游,語文成績位列余下八個班的中上等。語文成績達到優秀等級的學生,11班在10個以內,12班則只有一兩個。語文積累和悟性嚴重不足。2014年9月,兩個班進入初三的學習階段。8月31日,學校對初三年級進行了擴班,從原有的14個班里重新挑出學生組成兩個新班,12班由原來的64人變成了50人,余家鴻自動退學,其余選擇離開的13名同學語文成績都很優秀;11班兩名同學選擇離開。擴班后11、12兩個班的語文成績受到影響。

一、基于班情正確分析的海量閱讀課題實施思路

(一)重新審視學生的語文學習基礎,制定符合學生學情的海量閱讀路線:精讀指定名著、泛讀指定書目和按興趣自由選讀相結合。

從初一開始筆者就任教的班級,我對他們的學情特別了解。因為學校抽走了四個班的優秀生,語文成績達到優秀等級的學生,這兩個班加起來都不多。家長的文化程度也不高,學生不重視課外閱讀,科學文化知識基本只靠老師傳授。學生基本只在學校學習,雙休及節假日,很多孩子連家庭作業都不愿意完成。面對學生程度不夠優秀這樣的現實情況,筆者迅速確定了精讀指定名著、泛讀指定書目和按興趣自由選讀相結合的海量閱讀路線。指定名著就以中考必考的12部名著和人教版語文教材書后面介紹的3部名著為內容:《西游記》《水滸傳》《朝花夕拾》《駱駝祥子》《繁星?春水》《魯濱孫漂流記》《格列佛游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童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威尼斯商人》《海底兩萬里》《伊索寓言》《簡?愛》《傅雷家書》共15部。一方面進行扎實的課外閱讀,一方面應對考試,一舉兩得。泛讀書目見附錄材料書單,共41種。按興趣自由選讀包括學生喜歡的奇幻小說、不同種類的雜志漫話等等。

一年的實驗結果表明,在三大類書當中,每一類都有讓學生印象非常深刻、留下深刻回憶的書。在三大類當中,指定精讀的15部書當中,給學生留下印象最深的書占的比例最大。據調查報告,《格列佛游記》成為兩個班的同學印象最深刻的書。得票分別為12人次和14人次。在指定書目當中,《平凡的世界》《元素的故事》等成為很多孩子都愛看的書。可見,在海量閱讀過程當中,老師的引領作用非常大。

(二)根據海量閱讀的需要,迅速做出語文教材課內解決的決定:剔除繁瑣無效的教材內課文分析,課文的重點字詞也確保課內高效的認讀拼寫。堅定地把課外閱讀時間還給學生。

怎樣中肯而精要地處理語文教材的問題,對考試試題的把握給了筆者極大的幫助。在讀研究生時,筆者跟著導師做全國中考試題研究,來到珠海,連續發表多篇對廣東省中考試題研究的論文,曾經命制香洲區的期末考試試卷。因此,能以最切近的方式把握考試內容和考試考點、答題要領。在處理語文教材方面,做到了重點內容精講,要點內容精練,學生毫無壓力地在筆者的課堂上掌握了語文課內教學的重點。

筆者把每周五節語文課劃分成三部分,三節語文課處理教材內容,一節課進行語文課外閱讀分享,一節課講作文。筆者把語文的課后作業都轉換成課外閱讀、寫讀書筆記。這樣,大量的課外閱讀時間得到了保障。事實證明,閱讀具有神奇的魔力,學生一旦認同并且愛好閱讀,他們會把課外閱讀當做休閑和放松,毫無壓力地捧著書讀個不停。

(三)在實施層面,老師做好引導和監督

在寫讀書筆記的時候,大部分女同學能按要求做好。少數男同學極有惰性,部分同學在學期中間也出現了懷疑和懈怠的情緒。筆者采取優秀讀書筆記展示、學生優秀作文課內朗讀的方式,讓同學們重拾信心,重拾信念,認真地完成好寫讀書筆記的任務。優秀的讀書筆記,甚至還在家長會上展示給家長看,這種做法,給學生和家長都有很大的觸動。

每周固定的周一閱讀分享課使同學們有了心理期待。因為每一次閱讀分享,都有新鮮閱讀材料的介紹,有同學們富有創造力的表現。這個課是同學們的舞臺,他們把精心準備了一周的內容展示出來。平時不親近書本、不理會老師的后進生,這個時候也會聚精會神地凝聽和欣賞。《讀,講故事》這樣的優秀課例就是老師指導,學生積極行動的閱讀活動課。

二、結合理論和實踐,將海量閱讀的思路落實到行動當中

(一)保障充足的課外書書源

1.制定閱讀書目,布置學生每人領買一本課外書的任務。2013年寒假之前就了閱讀書目,讓孩子利用充足的寒假時間,把分配的買書任務完成,在家長會上征得了家長的同意和配合。

2.學校為每個同學購買《中學生必備古詩文全解辭典》,開闊了同學們的閱讀視野。

3.兩次組織同學們捐書,規定捐有價值的書,同學之間的好書共享提供了豐富的書源。

4.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的館藏,每周借書一次,每次借書二十本,由圖書管理員和語文課代表負責登記和管理,圖書在同學們之間自由傳閱。

5.介紹同學們去珠海市圖書館借書,每次借六本。喜愛閱讀的同學們基本保證了一個月借一次。

6.鼓勵同學們去書店看書和買書。離學校很近的廣弘教育書店,經常成為同學們流連的場所。在網上團購圖書,也成為學生的一種選擇。

因為在進行海量閱讀的課題研究與實施的過程當中,遇到了“怎樣解決學生閱讀書籍不足”的問題,結合當前的珠海市創文需求,筆者做了這樣的思考:用營造良好的海量閱讀環境來提升城市的軟實力。需要做到:利用多種途徑建設學校圖書館,完善學校圖書館的使用制度;政府要主導建立社區圖書館,打造不出遠門就能借到書讀的社區環境;鼓勵民間資本流向實體書店,支持個體書店的運營和發展,讓書香溢滿城市的大街小巷。研究成果之一《創海量閱讀硬環境,提升珠海軟實力》論文因此寫成。

(二)保障充足的海量閱讀時間

語文教材內容課內解決,盡量做到精讀、精講和精練,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確保學生有充足的業余時間閱讀課外書。初二下的時候,每周有五節語文課,筆者安排三節語文課學習新課,一節語文課舉行課內的閱讀分享,一節語文課寫作或者評講作文。初三上的時候,每周有六節語文課,筆者也安排一節語文課進行專題的課外閱讀分享。初三上的語文教學任務重,到本學期末,初三上下兩冊的語文書要全部學完。一個學期,學完兩冊語文書的重點課文,這本身就是海量閱讀的一部分內容。每天的課后作業,都是布置課外閱讀。

(三)課內閱讀分享,課外海量閱讀

班內一百多位孩子的閱讀水平、閱讀興趣都各不相同。孩子讀到喜歡的書,在課內閱讀分享時動情地敘說他喜歡的原因,這種場景會感染到其他同學,結果就是其他孩子也忍不住捧起書來細細地體會。班級的閱讀氛圍往往也是這樣形成的。我們開展的課外閱讀課分享有這些:《西游記》知識搶答課、《湯姆索婭歷險記》閱讀分享、讀《水滸》講故事、法庭審判、《駱駝祥子》閱讀分享、郭奇給大家讀《時間簡史》、精美文章分享閱讀等等。11班的黃昕同學在讀《湯姆索婭歷險記》的時候,特別羨慕湯姆的自由和冒險,當她講述她喜歡的情節和羨慕的原因時,教室里靜悄悄的,課后,立即就有同學捧起書來重新溫習湯姆那些扣人心弦的冒險經歷。尤其是布置學生進行戲劇表演的課,孩子們異常積極:選場面,分角色,根據原文寫臺詞,正式表演之前的排演,都極其認真。如表演過的《讀水滸,講故事》和《法庭審判》。正式開演的課就是學生的大愛了,臺下的每個孩子都會非常認真地觀看。

課內的閱讀分享,給了同學展示的機會,也促使他們更加勤奮地進行課外閱讀。課內的閱讀分享,以同學們自身的閱讀實踐感染和影響著周圍所有的同學。

初二11班的視頻課《讀,講故事》是一堂精彩的海量閱讀表演課。從分小組選表演主題,到臺詞的改寫、角色的扮演,都由學生完成,老師只提供建議給學生。要讓每個同學都有戲份,這是小組長的口號,結果也做到了。這堂精彩的課詳情在成果文件里有特別介紹。

(四)精選課外時文,緊跟語文教材的步伐,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拓展指導

初三學生的學習壓力大,每天作業很多。筆者適當調整了海量閱讀的路線,采取精品閱讀的路線。議論文的學習是初三語文教材的學習重點和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擴大同學們的閱讀面,本人特別大量精選優秀時文,給同學們閱讀:《世界上最柔軟的路》《目送》《母親井》《藍色的藍》《羅圈腿的小獵狗》《讀書與境遇》《孩子,踮起腳尖夠一夠》等18篇優秀時文。每周周二的連堂課抽出第二節語文課,給學生講解議論文的閱讀技巧。布置孩子們閱讀指定書目當中的《培根散文精選》。有針對性的讀指導,讓孩子們迅速摸清了新接觸的文體――議論文的閱讀方法。廣泛的閱讀和精讀相結合,鍛煉了孩子們的思維品質。

在實踐行動過程當中,為了準確把握孩子的閱讀情況,筆者需要做問卷調查,怎樣制定符合初中孩子學習水平和沿海孩子閱讀興趣的書目也引發我的思考,同時,為了總結經驗,論文的寫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公開課也展示了我的研究成果,孩子們的精彩表現得到學校所有語文老師的贊揚!

1.調查

制定的調查問卷,成為本人持續進行研究的基礎,藉此了解學生入讀九中時的課外閱讀狀況,了解經過三年的課外海量閱讀訓練后學生的進步情況,分析研究需要改進的地方。根據調查問卷出來的調查報告《在初二11、12班實施海量閱讀課題的調查報告》,分別從調查問卷和成績分析兩個方面展示海量閱讀帶給學生的變化。

2.書目

本書目是在九中語文組推薦書目的基礎上根據本班實際情況進行了調整的。這個調整還需要經受實踐的檢驗,然后再調整。書籍浩如煙海,能找到切近同學們興趣和愛好以及閱讀水平的書不容易。因此,每一次書目的調整都是極其鄭重的,直到沉淀成符合九中學生特點的具有九中培養風格的完美書目。

3.論文

《創海量閱讀硬環境,提升城市軟實力》提交參加了珠海市的論文比賽,提交參加了廣東省的論文評比大賽,獲珠海市論文評比大賽三等獎。同時,本人還在對這篇論文不斷進行修改完善。

還有許多的點,期待進行更深入地思考后形成論文,例如,如何制定符合學校培養特色的學生閱讀書單,如何提升初中階段后進學生的閱讀興趣,等等。

4.一堂閱讀活動課的視頻文件

主題是《讀,講故事》,主持人蘇淇。每個孩子都有戲份,是一堂精彩的很有創造力的課。

三、一年海量閱讀實驗的成效

(一)符合學情的正確的實驗路線,引導孩子讀了大量的課外書,做了不少讀書筆記。孩子們的語言積累明顯增加。

對于精讀書目而言,每天三百字的讀書筆記,加上一萬字《威尼斯商人》和《水滸傳》的讀書筆記(暑假作業),長時間的累加,將近六萬字的讀書筆記,給孩子們的精神打了底。印象最深刻的書是《格列佛游記》,出自精讀書目。

從閱讀數量上看,據調查報告,學生印象最深刻的課外書當中,11班有140本,不計重復的有216本;12班有78本,不計重復的有191本。其中不乏老師推薦書目當中的書,如《平凡的世界》《悲慘世界》《時間簡史》《元素的故事》《喬布斯傳記》等。也有他們都喜歡的玄幻小說如《盜墓筆記》《斗羅大陸》(這本書的人氣很高,占到12人次)《斗破蒼穹》(8人次)。

初三的作文和各種各樣的語文考試,很多孩子都能輕松應對。語文學科,成為絕大部分孩子的優勢科目。初三11、12兩個班的語文成績,也比較穩定地位列平行班第一、第二。11、12班的語文成績在兩個班的各科成績當中,也總是排第一。

事實證明,筆者根據學情制定的海量閱讀課思路是正確的:精讀指定名著、泛讀指定書目和按興趣自由選讀相結合。自由選讀的書沒有限制這個年齡階段孩子們的共同的興趣愛好,推薦書目擴大了孩子們的視野,讓他們知道,還有這些書也適合他們讀,精讀書目一舉兩得,既讀熟了名著,又可以輕松應對初三各種各樣的語文考試。這個閱讀思路筆者還將在以后的語文教學當中貫徹下去。

還有另外一份調查報告從調查問卷以及成績變化角度展示海量閱讀帶給學生的收獲。見成果文件集。

(二)閱讀分享課起到了有效督促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作用。課外閱讀帶來孩子們生活的充實,精神的富足,激勵孩子們積極進取。

每周周一固定的閱讀分享課,極大地鍛煉了學生的能力。他們自編自演,充分展示他們的創造力。他們變得更真誠、自信,表達能力上都有明顯的進步。

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精神發育史。因為閱讀,孩子們的課余生活豐富了、充實了。沉迷電腦游戲和網上聊天的情形得到了改變。因為閱讀,孩子們建立了純真的友誼,討論哪部小說、哪篇文章成了孩子們經常談論的話題。

更主要的是,11、12兩個班的孩子表現出來的文明禮貌、表現出來的對知識的渴求精神,得到所有任課老師的贊揚。12班在八年級下半學期(閱讀課題啟動的前半年)的考試當中各科成績出現跨躍式前進:中段考總成績獲年級成績進步獎一等獎,期末考繼續大跨步地前進,獲總成績進步獎一等獎。11班在九年級上半學期(閱讀課題啟動的后半年)的考試當中各科成績突飛猛進:獲擂主爭霸賽第一名,成績進步獎年級一等獎。語文是百科之母,這顯然只有經歷書香浸潤的班級、有深厚文化打底的班級、吸收了人類文明成果的班級才會如此!

(三)老師從繁瑣低效的字詞句的講解和訓練當中解放出來,從狹隘的語文教材當中解放出來,正式確立了重篇章重系統的大語文閱讀的教學觀。

海量閱讀實驗的結束,帶給學生巨大的收獲;但是給老師的影響也很深遠。教學理念的變革,使教師從繁瑣低效的字詞句的講解和訓練當中解放出來,從狹隘的語文教材當中解放出來,確立以海量閱讀為內容的大語文教學觀,將影響到筆者以后任教的每一屆學生。

給學生一瓢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投身海量閱讀,也要求老師有更豐富的閱讀經驗。對于語文老師而言,學習更是永無止境的。這次課題的結束,是筆者人生的另一個開始。

一年的教學實驗,從海量閱讀路線的制定,到閱讀活動的展開,調查問卷的完成;從爭取家長的配合,到學生觀念的轉變,以及學生積極性的調動,都需要不斷努力的思考和辛勤的付出。這些勞動成果,將在以后的工作當中,成為筆者持續進行海量閱讀課題研究的基礎。

為期一年的微課題,在具體的班級進行海量閱讀實驗的研究,到目前為止要劃上句號了。實驗帶給我的思考遠遠沒有結束,而且,在行動方面,此次課題的結束,也將是我下一個海量閱讀實驗的開始。正所謂語文教育史就是學生的閱讀史。基于此,對本次閱讀實驗進行反思,就很有必要了。在反思的基礎上找準方向,爭取這個有價值的研究課題繼續進行下去的時候能惠及更多的孩子。

1.就書目的制定而言,怎么樣找準有價值、孩子們又喜愛的作品,怎樣讓這些作品能靠近學生,變成學生的精神食糧,從而藉此打造九中的特色。這是一根本性的問題。

珠海九中的孩子,年紀一般都在11-15歲,大多數都是工廠做工或者做小生意人家的孩子,少數是開工廠的老板的子弟、教師子弟或公務員子弟,也有部分是村里的孩子。三分之一的孩子學習是刻苦努力的,課外也喜歡閱讀,一般情況下閱讀的書籍喜好不一,讀漫畫、讀通俗小說、武打小說、玄幻小說等等的大有人在,整體的閱讀審美水平不高。三分之二的孩子,學習時間基本上就是在學校的時間,學習的內容大多數就是教科書的內容。因此,制定符合九中孩子特點的書目,在課堂上的閱讀引導非常重要。從古至今,書籍文獻浩如煙海,怎么樣制定孩子們喜愛又有價值的書目呢?筆者采用學校語文組確定的書單。這份書單涵蓋的書目比較全面,小說、散文、詩歌、歷史、數學等都有所涉及。但孩子們喜歡閱讀的書很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書單所確定的書目難度過大,兩個班孩子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沒有跟上。另一方面,老師也缺少有效的推薦和介紹。如果能有一部分孩子咬緊牙關,攻克了書單上一部分或者全部的書,孩子們的影響作用也會非常大。

鑒于本人經驗有限,沒有事先預見這一點,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孩子的閱讀,導致開列的書單和領買的書沒有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因此,接下來要做的是,進行大規模的閱讀調查,從老師的建議和孩子們的閱讀行動當中去挑選真正適合沿海孩子適合九中孩子閱讀的課外書。經濟發展條件不同,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會有變化,時代不同,孩子們的喜好也會有變化。因此,這個閱讀調查,要做長遠規劃,并且,這個閱讀書目,要由時間來沉淀。關鍵就是,老師要能持之以恒地去了解孩子們的閱讀喜好。我們最終要達成的結果就是:所定書目,既要體現九中精神,又要構筑九色;最后還要跟英語聯合,與國際接軌,與世界同步!

2.就孩子的不同思維長處而言,怎么樣引導明顯偏向理科思維的孩子愛上文學,促進他們思維能力的均衡發展,這又是一個面臨的問題。

在《莊子故事兩則》當中,惠子的思維更重邏輯性,莊子更有詩意。在現實生活當中,孩子具有不同的思維品質,這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現在的問題是,傾向理科思維的孩子對語言的美不敏感,不喜歡苦讀,如寫讀書筆記,他們認為不僅辛苦而且毫無益處,雖認同語言的積累是一個漫長漸進的過程,但下不了功夫。因此,他們也讀了不少課外書,但語言的積累仍然很少。例如12班的周軒禹、張家明、廖天鏹和謝華煌等,11班的楊濱羽、夏一杰、殷建東等。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強,接受能力也不錯,上課能積極配合老師的講課,老師講授的內容接受也很快,思維相當靈活。甚至,也非常喜歡看課外書,但看課外書的時候只注重情節。怎樣能讓這樣的孩子不斷增加語言積累,在語文的學習上來一個質的飛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孩子進行個別指導,肯定是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接下來,我會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指導。也規劃著當再接手新一屆學生的時候,要盡早地摸清學生的思維品質,以最快的速度尋找發展孩子思維短板的方法,為孩子進行長期的語言積累爭得時間。

3.如何在課外閱讀和語文考試之間取得平衡。如何讓不愛學習的孩子愛上課外閱讀。這是筆者時刻都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課外閱讀,無疑對語文考試有幫助。閱讀量豐厚的孩子,語言積累多,在語文考試上占有絕對優勢。但是,語文考試也會檢測最近學過的字詞,最近學過的文言文,古詩詞的默寫,等等,這些只有課內才涉及到的考試內容,如果孩子掌握不到位,極大地影響班級考試成績的平均分。在督促孩子掌握必考內容的時候,因為班級孩子的自覺性和學習能力的程度不一,導致花費的時間過多。尤其是班情不同,花費的時間長短也不一樣。怎么樣有效地督促學習能力低下的孩子盡快掌握課內的必考內容,而又不占用學習能力強的孩子的課內時間,這也是本人要思考的問題。

不愛學習的孩子,有一些也喜歡閱讀課外書,喜歡讀漫畫書,讀雜志,讀玄幻小說等通俗讀物,如11班的楊繼維,12班的黃健平等,他們明顯避重就輕,選擇輕松讀物;也有極少數的,對任何書都不感興趣,根本就不上讀書這條道,如11班的吳雄,從來都不愿意拿起書讀,上任何課,都是暈暈欲睡,幾乎是書本的絕緣體。還有的孩子,上課貌似坐得很端正,但眼神很空洞,明顯沒有跟上老師的思維節奏。甚至還有像12班的余家鴻,語文的感悟能力其實是不錯的,但從來不愿意聽老師講課,終究忍受不了學校生活而選擇了輟學。接手教他們語文的工作已經快三年了,也沒有找到很多有效的方法進行改變。筆者相信,只要是智商正常的孩子,每個人都有學習的欲望。但到初中,幾年的時間都不愿意理會老師、不習慣認真聽講,暈暈欲睡地度過每一天,一定有極其深刻的家庭原因、學校原因。五個手指都有長短,更何況來自不同家庭、教養不同的113位孩子。但是,F實問題是不容回避的。讓每位孩子都能快樂健康的成長,找到提升他們學習興趣,錘煉他們思維品質的方法,就是我們老師殫精竭慮所要做的。

注:本課題為2014年立項的廣東省珠海市微課題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編號為:2014zhktw40。

參考文獻:

[1]韓興娥.“兩周學完一本教材”的奇跡是這樣創造的[J].小學教學(語文版),2007,(12).

[2]馬波.初中生課外閱讀指導策略探究[D].銀川:寧夏大學,2008.

[3]周劍濃.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有效化探究[J].課外閱讀,2013,(6).

[4](美)沃恩,湯普森.教會學生閱讀[M].頓祖純,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5]鄭金洲.教師如何做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