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教師的歌曲范文
時間:2023-04-07 08:22: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贊美教師的歌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教學目標:1.通過學唱歌曲《我愛我的家鄉》,讓學生學會用悠長的氣息、深情、舒展地表達歌曲情感。2、讓學生在層層深入的音樂實踐中自然地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并結合美術、舞蹈、表演等多種形式表達自己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重點:1.學生在演唱中深情、舒展地表達歌曲情感。2.唱好連音線,用美妙的歌聲贊美祖國、贊美家鄉。
教學難點:本課休止符的唱法對小學生來說難度比較大,這首歌中有十六分休止符,唱時要特別注意節奏。
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一些相關資料及課件。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坐,形成小組合作的氛圍,也方便小組成員間的討論及交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1、律動:(可以教師做示范,也可以讓學生做示范,一起做《藍天白云》的律動。)師:你聽到的是一段怎樣的音樂?
2、欣賞:《我愛我的家鄉》
師:說說我的家鄉是哪里?(中國);歌中唱了我的家鄉哪些可愛的地方?這“最高的山峰”“古老的宮殿”“寬闊的海洋”“最長的城墻”是指的哪里?
在學生分組讀者討論探究后,出示多媒體圖片介紹:珠穆朗瑪峰、長城、海洋、故宮等。
【設計意圖:本環節多媒體的展示和教師的介紹,既是對本課教學的鋪墊,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圖片和音樂的結合,不僅讓學生感受了歌曲旋律,還給學生創設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二、主動探究,學唱歌曲
1、老師范唱《我愛我的家鄉》。2、師生接龍哼唱。3、學生獨立哼唱,鼓勵學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如吹口哨或用“lu”、“la”哼唱、視唱等。4、給旋律取名字。5、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歌詞,學唱歌曲。6、讓學生隨伴奏音樂朗讀歌詞。7、讓全班同學跟琴默唱歌曲。8、找出難點節奏(附點四分音符、后十六分、附點八分音符等處)學生跟伴奏演唱歌曲。9、集體練習難點處,教師重點示范。10、小組派代表展示,分組接龍唱,然后完整演唱全曲。11、再聽范唱,思考:這首歌應用什么情緒表現?(預設:中等速度、氣息連貫、優美抒情)12、多媒視頻出示原唱,讓學生看名家是怎么唱的,然后跟著視頻,自已試著唱這道歌。
【設計意圖:主動探究,學唱歌曲,是教學的重點,課堂設計從感受歌曲旋律開始,歌曲學唱主要采用聽唱法。“以學生為主體,以欣賞為主線,以審美為核心”,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要引導每一位學生參與音樂教學活動,在感受歌曲《我愛我的家鄉》的基礎上,喚起學生對祖國對家鄉無比熱愛的真摯情感。使學生認識祖國文化,拓寬學生文化視野,提高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為拓展環節打下堅實基礎。】
三、拓寬延伸,依曲填詞
1、出示家鄉風光圖。2、如果請你來填詞來歌頌家鄉,你會嗎?分組討論,教師巡回參與。3、分組介紹選擇最佳作品并演唱。
[設計意圖:在學生聽完歌曲之后,試試讓學生把歌中的歌詞改為贊美和歌頌家鄉的話語,讓學生對家鄉更加了解,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并能夠對比著原歌詞唱一唱,對音樂的表現作用有進一步的感性認識。為了把學生從座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可以讓會舞蹈的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即興的,輕松隨意的跳些舞蹈,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取音樂知識,受到美的熏陶。]
四、各展所長,張揚個性
1、師:同學們,我們舉行一個“愛祖國、愛家鄉”的音樂會,好嗎?然后分組進行(根據各組學生的特長,各自構思)如:第一組:演唱歌曲;第二組:吹奏歌曲;第三組:朗誦;第四組:繪畫;第五組:打擊樂伴奏等。2、分組展示,學生對各組設計、表演進行評價。3、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你們的設計和表演,讓我深深感到你們對家鄉、對祖國的愛,就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情感再一次演唱歌曲吧。學生在《我愛我的家鄉》的歌曲聲中走出教室。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我不斷鼓勵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啟發引導學生用不同的速度來演唱歌曲,表現自己對家鄉和祖國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的演唱欲望。最后,讓學生去收集學習更多的贊美祖國的歌曲,把熱愛祖國的歌聲傳遞到四面八方。]
設計理念:總體來說,本方案的設計,從目標的提出、到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都讓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實踐性、更濃的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合作意識、探究精神。通過人機互動,嘗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手段,通過媒體給學生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篇2
【課型】唱歌綜合課
【設計思路】
歌曲《小螞蟻》是一首生動活潑、趣味性強的兒童歌曲,由四個樂句組成,每個樂句4小節,強弱規律非常明顯,是進行曲風格的歌曲。通過表演和歌唱,讓學生感受到進行曲風格的歌曲會激發團結一致的熱情,表達集體的力量和共同的決心。從而培養學生講文明、懂禮貌的行為習慣。歌曲適合用贊美的情緒,中速演唱。
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接受能力強,是一個吸收知識非常快的年齡段,在進行歌曲學唱、律動教學的同時,教師要將音樂要素中速度與力度、二拍子的強弱規律與打擊樂器(活動課《做個好娃娃》中的打擊樂器碰鈴、響板、鈴鼓、三角鐵、木魚、雙響筒等)聲音的長短巧妙地整合在一起,在提高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學習并運用這些音樂要素,為今后的音樂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和表演歌曲,用贊美的情緒熟練演唱,了解感受進行曲的音樂風格。學習小螞蟻遵守紀律、互相幫助、勤勞勇敢的精神,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
2、在體驗、模仿、探究、合作中,培養學生的創編與合作能力。
3、通過辨別打擊樂器音的長短,自主為歌曲編配伴奏。
【教具使用】
多媒體課件、鋼琴、課堂打擊樂器、小螞蟻頭飾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讓學生用贊揚的感情,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表演歌曲。
2、教學難點:用課堂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聽《小螞蟻》伴奏音樂進入教室,并隨音樂進行拍手、點頭、握手等律動。
(設計意圖:讓學生盡快熟悉歌曲旋律,在律動的同時感知這是一首二拍子的樂曲。)
2、觀察圖片,說說這些小螞蟻的長相有什么明顯的特點,小螞蟻們有什么樣的品質?
第一幅:螞蟻面對面相互用觸角問好(體現螞蟻講文明、懂禮貌)。
第二幅:螞蟻排隊搬運糧食,同時有指揮的,有傳信的,各有分工(體現螞蟻遵守紀律,很有秩序)。
第三幅:螞蟻集體搬運一種大的食物(體現人多力量大,齊心協力、合作精神)。
邊放畫面,邊放《小螞蟻》伴奏音樂,教師朗誦歌詞,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記憶小螞蟻的特點。然后教師總結:螞蟻這樣講文明、懂禮貌,螞蟻能做到的,我們更能做到。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贊美螞蟻的歌曲,歌名就叫《小螞蟻》。
(設計意圖:了解螞蟻的習性同時了解歌詞的內容,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行良好的教育。)
二、教學過程
1、出示歌曲樂譜,欣賞歌曲演唱,跟隨老師進行節拍律動,說說歌曲的情緒是活潑的還是優美的?強弱規律是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更加明確歌曲的強弱規律,為打擊樂器演奏的教學環節做好鋪墊。)
2、按節奏朗讀歌詞。
A、注意觀察老師的表情,模仿老師的朗讀語氣,表現出對小螞蟻的贊美之情。
B、讀歌詞,學律動。
(設計意圖:將表現歌曲情感滲透到教學環節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表現歌曲。)
3、學唱歌曲。教師用較慢的速度彈奏歌曲旋律,讓學生聽琴聲跟唱歌曲。
(設計意圖:經過以上教學環節中歌曲的出現,學生能夠做到聽音樂唱出歌曲,培養學生音樂聽覺及自學能力。)
4、選擇適合歌曲的速度與力度,教師給出三種速度:慢速、中速、快速,三種力度:強、中強、弱,讓學生進行對比與選擇,最后選取最合適的速度與力度。
(設計意圖:強化學生對歌曲的表現,對于學生的選擇教師要給予恰當的評價,同時恰當描述不同的音樂形象,讓學生了解要塑造一個明確的音樂形象要用合適的音樂要素。)
5、完整演唱歌曲。跟老師進行律動表演,表現小螞蟻們團結友愛、有秩序。
(設計意圖:有在導入環節和讀歌詞環節的律動基礎,學生學習律動的環節就會變得順理成章。)
三、拓展教學
1、出示課堂打擊樂器:碰鈴、響板、鈴鼓、三角鐵、木魚、雙響筒,請同學來說說,這幾件樂器中誰是長音樂器、誰是短音樂器?
2、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打擊樂器,并按樂器分類分組坐好。
(設計意圖:通過音的長短,將拿樂器的學生分為兩組。)
3、觀察歌曲樂譜,回憶2拍子歌曲的強弱規律,試試長音樂器怎樣為歌曲伴奏,短音樂器怎樣為歌曲伴奏?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動腦筋思考,動手操作從而得出結論:由于音的長短不同,演奏的頻率也是不同的。最后在教師的引導下統一打擊樂器的節奏:長音樂器每小節擊打一次,短音樂器每拍擊打一次。)
4、練習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5、老師也加入同學們的演奏,選擇鈴鼓與大家一起表演。
(設計意圖:老師的加入增加了學生演奏樂器的熱情,為下一個教學環節進行鋪墊。)
6、請同學們演唱歌曲的第一段,老師用鈴鼓為大家伴奏,在演唱結束后,請大家回答:老師的鈴鼓一共響了幾次?是在哪里奏響的?
(設計意圖:鈴鼓在每句結尾的二分音符上奏響,讓學生能夠很清晰的聽辨出歌曲分為4個樂句,為下一個教學環節進行鋪墊。)
7、歌曲由四句組成,邊唱歌曲邊走步,當歌曲進行到下一句時,請變換方向。你能設計其他方式來表現嗎?
(設計意圖:完成課本上要求的練習內容。讓學生自己設計歌曲的表現方式,拓展學生的表現能力。)
四、小結
1、帶上小螞蟻的頭飾,完整呈現歌曲《小螞蟻》第一遍:歌表演;第二遍:打擊樂器伴奏;第三遍:歌表演與打擊樂器伴奏。
篇3
關鍵詞:音樂課堂;活力;激發;主動演唱;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7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3-0250-01
在實施新課改的進程中,構建具有時代氣息、讓學生經歷音樂實踐過程、滿足表演欲望的課堂,是我們追求的重要目標。為此,我采用了"主動唱演"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欣賞美、感受美和創造美滿足他們自我表現需要,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1.引唱、唱趣,欣賞美
引唱作為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就好比是早餐中的牛奶、豐盛宴席的第一道菜,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在這里,可用"師生互相贈歌"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低年級的同學可以唱在幼兒園里學過的歌曲;中、高年級同學可以唱課本上的歌曲或者課外習得的歌曲。即使有同學唱相同的歌曲,也可以因為對歌曲情感不同的處理、不同的表現而給人以不同的感受,豐富自己的欣賞水平。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也應積極參與,范唱新歌,引出新歌的學習目標。這不僅能夠使學生的音樂記憶庫不斷接收新的內容,豐富他們的音樂閱歷,提高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而且溫習了學習過的歌曲,加深了印象;師生互相贈歌又激發出強烈的學習新歌的欲望,還建立了同學與同學、學生與老師之間和諧的人際關系,為課堂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自唱、唱會,感受美
自唱這一教學環節主要是滿足學生"自我認知"的需要。要求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學習手段主動獲取新的知識,達到初步會唱、唱準歌曲的目的。低年級同學由于還沒有識譜能力,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書上的插圖理解歌曲的內容、情感,通過教師彈琴、范唱或者放錄音、VCD來學習歌曲。中、高年級的同學則根據已有的樂理知識和識譜能力在老師琴聲的引導下進行看譜唱詞的試唱練習。教師間或在行間巡視,和學生交流,在相互交流、反饋的過程中,學生匯報自己會唱了哪幾句,哪幾句不會唱,哪幾句比較難,整首歌曲中最美、最好唱的是哪幾句,讓他們自己發現難點,在全班張榜招賢,請會唱的同學做小老師教唱。對他們通過努力依然無法解決的問題,老師再通過彈琴、范唱或放錄音進行點撥。
這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復習舊知識獲取新知識的學習實踐。他們能自己發現難點、解決難點,不斷提高音樂素養。這就改變了原來先學歌譜、后學歌詞的教學程序,將分離了的歌譜和歌詞的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順應學生的學習心理,讓他們集中精力聽歌曲的旋律走向、力度的強弱、節奏的跳躍舒緩,在第一時間內準確地抓取到詞曲結合所帶來的豐滿的、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同時,在看譜唱詞的過程中,復習鞏固了已有的簡譜知識,便于發現難點,進而通過教師和學生的有效合作解決難點,提高了學生的識譜能力和獲取音樂知識的效率,使學生的心理、聽覺、視覺、口語表達等得到協調發展。
教學實踐證明,單純的歌譜教學單調、枯燥,并不能激發出學生的創造才能和學習興趣,況且很多歌曲的歌譜有一定的難度,只會增加學生對歌譜學習的反感和厭惡。現實生活中,像"常回家看看"、"走向新時代"、"世上只有媽媽好"等很多歌曲傳唱很廣,男女老幼都能模仿得有板有眼,但他們當中又有多少人熟悉歌譜呢?我們進行小學音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陶冶小學生的情操,培養廣泛的興趣和愛好,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中小學的音樂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音樂教學,而不是專業性教學和培養極少數音樂專業人才的教學。因此,我們沒有必要將歌譜和歌詞分離開來學習,而只是在學生無法唱準歌詞的情況下,才需借助歌譜唱準節奏、唱美情感。
3.評唱、唱準,表現美
在會唱歌曲的基礎上,應引導學生做到唱準、唱美歌曲,滿足自我表現的需要。師生可共同討論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歌曲的體裁風格、流傳區域,根據歌曲的內容確定歌曲的主題是贊美的還是鞭苔的,是催人奮進的還是引人深思的,以此確定用什么樣的情緒速度、力度來表現歌曲。如《我們的田野》是贊美祖國山河壯美的,應用優美、充滿激情的中速演唱;《藍色的雅德朗》是表現對遙遠故鄉思念的,宜用深情的慢速演唱。
在評唱時可采用男、女生互唱互評;小組內同桌互評;個人唱小組評;一個小組唱其他小組評;全班唱,師生共評等多種形式。在廣泛點評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帶著這樣或那樣的見解復唱歌曲,不斷提高演唱水平,使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努力體驗歌曲的意境美,帶著對歌曲的理解,進行表現美的活動。
4.演唱、唱活,創造美
篇4
關鍵詞:聲樂課堂;教學;學生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9-0146-03
情緒,與人的自然性相關聯,具有情景性、暫時性和明顯的外部表現,比如我們常說的喜、怒、哀、樂。而情感,則與人的社會性相聯系,具有穩定性、持久性,不一定有明顯的外部表現,比如悲哀、沮喪、愉悅、難過。情感的產生,伴隨著情緒的反應,而情緒的變化也受著情感的控制。那么,情緒情感又在聲樂課堂的教學中有著什么樣的體現和作用呢?下面,我們試著通過一堂聲樂課的教學過程,來看看情緒情感教學在聲樂課堂中的體現和作用。
鈴聲響過,無論是課堂上的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情緒,尤其是作為一名教師,更要提前醞釀和調整好自己,放下在這教室之外所產生的個人情感,管理好個人的情緒,第一時間進入到課堂教學的氛圍中來。并且,上課伊始,教師要通過積極有效的方式方法,例如輕柔的語氣、和顏悅色的態度,與學生適當地溝通、交流……以此來誘導和激發學生良好的個人情緒,積極營造一個和諧、愉快的上課背景氛圍。
聲樂課堂的教學過程中第一部分是發聲練習階段。眾所周知,發聲練習,并不是簡單的“開開聲”這樣的一件小事。做歌唱前的發聲練習,是為了鞏固和調整科學的發聲狀態,然后把良好的歌唱狀態保持到歌唱中去。做發聲練習,是為了改變歌唱者平時生活中自然的發聲習慣,通過發聲練習來逐步提高歌唱發聲的生理機能,調節各個歌唱器官的協作運動,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和狀態,使歌唱發聲的技術成為歌唱表現的有力手段,為達到聲情并茂的演唱服務。科學的發聲練習,除了講究發聲的技能和技巧之外,還十分強調演唱者在發聲練習時候的情緒狀態。教師必須要求學生在練聲時要摒除一切雜念,穩定情緒,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狀態。在發聲練習的過程中,老師要善于觀察和調整學生的狀態。因為在上課伊始,學生的聲音狀態往往還不是歌唱的最佳狀態,如果輕易地就否認和批評學生,那就會適得其反,給學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壓力和負面情緒,這樣一來,反而不利于學生盡快地找到正確的聲音位置。要善于引導和啟發,多肯定,多鼓勵,勤于范唱,帶領和幫助課堂上的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歌唱欲望,使他們充滿信心、放松自如地進入到歌唱狀態。只有保持一個良好的情緒狀態,才能調動學生歌唱的欲望和積極性,從而使學生能把最簡單的發聲練習樂句唱得悅耳、動聽。一般來說,聲樂課堂的發聲練習的這一教學過程是相對比較枯燥的,那么怎樣才能激發和調動學生歌唱的欲望和積極性呢?這里,教師可以運用情緒情感教學中常見的想象法、對比法和贊美法。想象法。聲樂發聲技能技巧不比理論課的學習,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聲樂發聲的技能技巧的學習過程更多的是靠著示范和模仿來進行的。作為聲樂教師,無法告訴你喉頭打開到怎樣算是正確了,聲音位置提高到哪里是對的……只有靠著老師的范唱,靠著老師對于學生聲音的糾正才能有所成效。那么在學生無法體會喉頭打開、小舌頭抬起的這些情況時,老師就要善于啟發學生去想象,想象自己打哈欠的那樣一個狀態,感覺一下鼻子酸酸、眼淚汪汪的那種感覺。
聲樂課堂的教學過程的第二部分是歌曲演唱的教學過程。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單就聲樂作品本身而言是不可能有雷同的,也就是說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的與眾不同之處。那么,要想演唱好一首歌,除了演唱者自身的歌唱技巧技能以外,還要做到字正腔圓、聲情并茂。而這個聲情并茂,在聲樂課堂教學上是最難也是最有挑戰性,但同時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原因有以下幾個:一,授課教師自身能力有限,對作品分析不到位;學生倦怠,課后預習、復習不到位;二,授課教師過度注意發聲的技巧技能,忽視了以情帶聲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三,學生能力有限,力所不及。那么,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在這一部分的教學過程中就必須充分利用情緒情感教學的手段,以此來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效果。一首聲樂作品的教學,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必須對曲目本身做好功課,充分地了解這首歌曲需要表達的是什么,歌曲旋律特點特色是什么,歌曲主題是什么。只有好好地了解了這些,才有可能用正確的情緒情感來表達和演唱歌曲,這就是聲樂課堂教學中所必須重視的曲目分析。一般來說,一首聲樂作品常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進行曲目的分析和了解,如歌曲的時代特征、歌曲的區域(民族)特點、歌曲主人公的人物個性、歌曲的故事情節及背景。例如歌曲《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祖國,我永遠熱愛你》,體現的是祖國繁榮昌盛、人民幸福美滿的喜悅心情。這類創作歌曲旋律優美、流暢,辭藻華麗、動人。而一些地域性特征明顯的歌曲,如內蒙的爬山調《陽婆里抱柴哥哥》、青海的花兒《尕妹是才開的牡丹》、江蘇的海門山歌《隔江看見野花紅》……中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五十六個民族百花齊放、色彩艷麗,因此中國的民歌形式各樣,曲風迥異。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地區,都有它獨特的包含濃郁民族特色和豐富的地域特點的歌曲,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了解地方民歌的特點特征,對于演唱歌曲的先期準備顯得尤其重要。還有些歌曲,它描寫的人物不同,自然所表達出來的個性特征也是不同的,所以這時候,對歌曲中人物個性的分析就顯得十分必要。例如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的男仆凱魯比諾,這是一位十六七歲,對愛情懵懵懂懂的少年,所以在演唱他的詠嘆調《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的時候,就需要演唱者能表現出青春期的少年對愛情的好奇、向往,以及懵懂無知,需要格外注意和掌握好歌曲的速度和強弱的對比。還有一些“故事性”強的歌曲,是最容易出彩,但也是最不容易唱好的。比如歌曲《孟姜女》,這是一首由王志信根據江蘇民歌《孟姜女》改編的具有一定難度的歌曲。歌曲本身講述的是孟姜女千里尋夫、哭倒長城這樣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跟原來的江南小調不同的是,在原來的江南民歌的基礎上,作者進行了大幅度的擴充,使這首歌曲豐沛起來,跌宕起伏,不再單調,而是“沖突性”很強。類似于這樣的歌曲還有很多,例如歌曲《春蠶到死絲方盡》、《海風陣陣愁煞人》、《萬里春色滿家園》……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備課,要對本節課所教授的曲目有一個詳盡的背景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只有老師自己了解吃透了,才能仔細、到位地幫助學生分析和了解歌曲深層次的內涵。這點問題解決之后,方能結合引導法、啟發法和聯想法來幫助學生調整情感情緒,使學生能盡快置身于歌曲之中。只有當學生的情感情緒宛若曲中人之后,方能再來談演唱時的再現。倘若無法真正了解一首歌,剖析一首歌,老師如何來引導學生找到代入感?如何引導學生醞釀歌曲的感情?如何啟發學生,幫助學生找到歌曲的共鳴從而正確地演繹歌曲?可見,要想演唱好一首歌,第一步就是要深度地去了解一首歌曲的背景。
了解了歌曲的背景和內涵,這就為歌曲的演唱找準了情感的基調,接下來就是對歌曲的演繹和再現了。這一階段,往往會出現這樣一些問題:學生在歌曲演唱時表情死板,動作生硬,完全無法達到歌曲所需表達的感情,既做不到感己,更做不到感人。這是因為很多時候,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多地注重聲音的技能技巧,忽視了歌曲演唱時所需要的情感情緒,倘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能適當地從情緒情感方面去引導學生歌唱,反而會比一味地追求發聲的技能技巧更能演唱好一首歌曲。老師在教的時候就應該讓學生首先學會去體會和感知歌曲,之后再來談發聲的技巧技能。這樣教出來的學生不教條,不死板,有想法,會表演,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會唱”的學生,這和一般意義上“能唱”的學生有很大的不同,這樣“會唱”的學生,有很強的表演欲望和表演能力,歌曲演唱時繪聲繪色,聲情并茂,有很強的感染力,這就比那些在技能技巧上只“能”的學生要強很多。這一階段的情緒情感教學,既要在歌曲本身的理解和再現上下功夫,也要在教學的方法和手段上有策略。對一首歌曲本身的理解和再現,依靠的是老師自身教學能力。教師要能正確示范和引導,能為學生講解和分析歌曲的情感內涵,為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情感情緒基調。其次,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方法,例如想象法、比擬法等等,來充分調動和幫助學生調整好歌唱的情緒狀態,找準歌曲的感情基調。比如歌曲《求愛神給我安慰》,這是一首選自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伯爵夫人羅西娜的一首謠唱曲。歌曲表述的是伯爵夫人羅西娜在得知伯爵大人背叛了自己之后,憂郁苦悶,心生傷感,在萬般無奈之下虔誠祈求愛神能讓丈夫重回身邊的這樣一段感唱。在分析了這樣一個歌曲主題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聯想這樣一種悲傷、憂郁的感情基調,甚至可以激發學生去想象,這樣一首歌,倘若放到歌劇表演的場景中,那么作為演唱者的學生可以怎樣來體現和演繹,是半臥在一張美人榻上悄然吟唱,抑或是俯跪在臥室梳妝鏡前的軟凳上雙手緊握虔誠祈禱,還是扶手窗前凝望遠方,追憶從前,淺吟低唱?……會想象就會有思想,有思想就肯動腦。當學生對一首歌曲的如何演唱肯動腦了,那就說明這孩子開始用心了,這就是歌曲成功演唱的良好開始。很多時候,一個聲情并茂但聲音略有小小遺憾的演唱常常會比一個聲音干凈但歌唱死板的演唱更受觀眾的喜愛,原因就是前者富有感染力。并且,在聲樂課堂的教學中,以情帶聲不是一種理想,確確實實是有這樣的可行性的。強烈的表演欲望,豐沛的歌唱情感,一方面能帶動學生本身更為積極地投入到歌唱的情緒中去,另一方面也能感染聽者,隨著演唱者一起浸在歌曲本身的意境中。
當然,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也必然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老師用足了心思,但是學生能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面對這樣的情況,作為老師切不可激進,更不能把著急失望的情緒流露出來,那樣會十分打擊學生的歌唱情緒,使其完全喪失歌唱的欲望和信心。相反,作為老師,此時更應該淡化學生暫時的不行,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和贊美。可以刻意地去放大學生在演唱過程中點滴的好的表現,狠狠地夸獎孩子,多多地去表揚和肯定學生,幫助學生消除沮喪的心理,強化學生繼續探索和求進的積極性。
篇5
在歌曲的教學當中,給學生設置出一種情形對于學生領悟和感受歌曲的魅力是有著很好的效果的。比如我們在教授一些歌頌祖國大好河山,歌頌生活日新月異的變化等歌曲時,可以將優美的插圖展現給學生觀看,從延綿萬里的長江,到奔騰壯觀的黃河,從碧草藍天的大草原,到小橋屋檐的綠江南,從宇宙間懸浮的衛星,到海底潛伏的潛水艇,用一幅幅生動優美的插圖,讓學生感受到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和科技水平的日益進步,進而加深學生對于歌曲的理解和體會。
二、利用多媒體來展現音樂情境
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音樂是十分有效,同時對學生來說是很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比如我們在教授優美、抒情類的歌曲時,可以播放著流動的幻燈片,通過幻燈片,學生們看到了廣袤的原野,寂靜的山谷,覓食的動物等,將音樂的意境完全的融合在幻燈片當中,如此一來學生們就能很好的理解歌曲,曲調掌握的非常快,課堂氣氛一旦活躍起來,就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又比如說,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去播放一些學生熟悉的革命歌曲和勵志歌曲,利用一些影像資料,展現我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榮革命歷史。在多媒體展現的音樂情境中,學生就會很快的進入狀態,更加投入到學習當中。
三、創造意境,激發學生想象力
對于很多學生來說,音樂的領悟力不夠強,有些樂曲給學生們聽上兩三遍,學生們也難以領悟音樂傳達的意境。比如在教授《伏爾加船夫曲》時,學生們體會不到沙皇統治下的俄國人們的悲慘,這個時候,我們不妨就在音樂教室中創造一個意境,通過一些歷史資料,講述我們老一輩革命家和俄國人民類似的往事,以及當年俄國人們所受到的磨難,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播放歌曲。這樣一來,學生聽著講述,很容易就能進入到故事的意境當中,通過對于俄國人們的同情和他們所展現出不屈不饒的精神斗爭,了解音樂所表達的內涵,激起很強的心理共鳴。所以說教師要能創設適合音樂教育的環境,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其中,感受音樂的內涵和力量,這是對于音樂學習很有幫助和指導性的。每一首音樂都有它存在的背景,通過音樂的背景,老師和學生形成親切的互動和情感交流,不但有益于音樂學習,對于課堂氣氛也有著很大的幫助。
生動的意境設定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親切感和新鮮感,讓學生沉浸在自然、愉悅、美好的學習意境當中,調動學生大腦皮層的興奮狀態。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的思維正處在最活躍和跳躍的狀態,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時期,我們通過音樂情境的創造和再現,讓學生們迅速理解音樂,愛上音樂,這樣他們不僅接受到了新的知識,同時身心也感受到了無比的愉悅和快樂。創造場景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如果僅僅是刻板,枯燥的教授音樂,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就會受到限制,比如在欣賞《船工號子》時,我們可以通過語言創造這么一種場景:在四川境內長江流域廣袤的江面上,有著一群正在勞動的船工們。孩子們聽了音樂之后,就會感受到船工們面對險灘和驚濤駭浪時進行的搏斗和抵抗。作為教師,我們要為學生創造出適合的場景,用以和音樂相互配合,為學生理解和接受音樂創造良好的條件。
篇6
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啟發兒童的音樂想象力,使其感情上的體驗與樂曲情緒產生共鳴,是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把音樂形象完美再現的前提。學生只有感覺到音樂作品的美,體會到作品的情緒,才能把這種情緒運用到樂曲中。才能創造性的表現作品。如此音樂教育才會實現《音樂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的目的。那么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呢?
一、啟發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引導他們正確處理和表達歌曲的感情
匈牙利音樂教育家柯達伊說:“藝術的精髓并不是技術而是心靈。”我國教育家陳鶴琴也說過:“所謂唱歌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肌肉運動的歌唱藝術;一是從內心而發的精神活動。”由此看來在義務教育小學階段中,唱歌技術是次要的,因此要特別注意啟發學生表達歌曲的感情,把歌曲的感情化為自己的心聲。如果一旦心靈可以毫無阻礙的自由表達,便能創造出完美的音樂效果。
1.1用范唱感染學生的情緒。
內容豐富,形象鮮明的歌曲,富有表情的歌唱最能感染學生。歌曲的教學是否成功與教師的范唱有很大的關系。范唱一般安排在新歌教學以前進行,他的目的和作用是運用歌聲直接感染學生,使其對新歌的內容、思想感情和風格有一個完整的印象,從而掀起學生內心情感世界的波瀾,甚至能夠開啟學生靈感的大門,促使他們想通過歌聲來表達這種感情的欲望。這樣學習起來就事半功倍,所學歌曲也會神形兼備。
比如在教學《我們的田野》時,先讓學生描述和贊美自己的家鄉和田野美在何處。然后教師用寬廣、優美、圓潤、動聽的歌聲來展現歌曲廣袤的意境和美麗動人的畫面。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優美的歌聲中展開豐富的聯想。因為我們這兒都是農村的孩子,他們可以通過歌聲親切的觸摸身邊每一個帶有鄉土氣息的畫面,如田野、河流、稻田、天空、荷花等。從而培養他們愛田野,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只有有了感情所唱歌曲才會有血有肉。
1.2歌曲的表情訓練。
這是唱歌的重點。唱歌教學中除了常規的姿勢、呼吸、發聲、音準、節奏訓練之外,更重要的是訓練學生優美的歌聲有表情的歌唱。首先從剖析旋律入手。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適時的向他們揭示歌曲的形象。例如我在教學《大樹樁你有幾歲》時,先讓學生聽錄音,對歌曲的內容和情緒有所了解后進行對比和講解:
問:“兩句感受有什么不同?第一句適合表達什么情緒?第二句適合表達什么心情?”通過對比理解譜子的特點能進一步增強音樂形象的感染力,從而體驗到本曲活潑、歡快的情緒,為下一步有表情的唱好歌曲提供了感情基礎。
其次在學會歌曲之后,逐句做感情處理。一般來說,學生在學會旋律和歌詞之后,只是對歌曲的藝術形象和表達的情緒有了初步了解,所以,在歌詞的教學中要創設情境,動之以情,比如 啊教學《甜甜的秘密》這首歌曲時,啟發學生思考,揣摩感情,問:“當同學們有了這樣一個大膽的設想的時候會是什么心情?”(興奮、激動)“當同學們把橘子放進老師抽屜里的時候又是什么樣的心情?”(激動、緊張、害怕)“當老師走進辦公室坐下的時候又是什么心情?”(急切的盼望老師拉開抽屜)
這樣在逐句體會了情感變化之后,才會把尊師,愛師的情感表現的淋漓盡致。
二、在欣賞教學中加強情感體驗欣賞教學是以聽覺的感知和想象相結合的特殊認識過程,所以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情感交流是欣賞教學的關鍵。
2.1視聽結合體驗樂曲的感情。
中高年級的學生,他們的認識、分析能力和情感體悟都已比較豐富,但還應因勢利導進入作品所描繪的意境中去,引起共鳴。例如教學欣賞曲《我是人民小騎兵》時,先從揭示樂曲內容的六幅畫入手,幫助學生從直觀感知出發,去感受飛馳的馬蹄聲,小騎兵歡樂的歌舞,風雨中小騎兵前進的步伐以及馬蹄聲漸漸遠去消失在蔚藍色天邊的情景,然后結合音樂分段剖析,便能很快理解作品,并能將自己融入音樂中,身臨其境了。
2.2隨音樂邊聽邊動能幫助學生感知音樂的節奏、速度和情感的起伏。例如欣賞《玩具兵進行曲》時,給學生提出要求:“你能用動作把小喇叭奏出的嘹亮的高音和大喇叭奏出的雄壯的低音表示出來嗎?”等問題來啟發提示學生把欣賞過程中的感受用動作表現出來,加深情感的體驗。
2.3聽與聯想相結合。
篇7
[關鍵詞]音樂 課堂教學 童聲合唱 興趣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18-069
合唱不僅是人們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還是多人共同參與并完成的結果。在合唱中,每個人站立的位置不同,但都在為演繹一首共同的歌曲而努力。童聲合唱藝術是音樂、文學與演唱技法的多重組合,在合唱中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對生活的感知、對人文的領悟,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建立一座自然社會與人類溝通的橋梁。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進行合唱教學很有必要且意義重大。
一、培養學生的合唱興趣
唱歌是一門藝術,想要學好合唱首先要培養唱歌興趣。小學生對于唱歌都比較感興趣,也樂于展示自己的歌喉,但是現在的小學生大都比較自我,表現出的是個性而不是統一。因此,教師在音樂課的教學中要善于培養學生的合唱興趣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只有這樣,合唱才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才能演繹出一首完美的歌曲。教師在進行合唱教學時,要選用優秀的兒童合唱歌曲,讓學生去聆聽并感受,體會合唱帶來的樂趣和巨大的感染力。教師還應做到聲情并茂,指導學生共同學習優秀的合唱作品,如《黃河大合唱》《媽媽的目光》等。
二、注重調節課堂氣氛
音樂教學應該是生動的、富于樂趣的。因此,課堂氛圍對于學生學習音樂、感受音樂,以及愛上音樂都十分重要。在進行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創造一種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樂于參與,并在合唱中找準自己的位置,發揮自身優勢。低年級的學生聲音清亮干凈,教師需要在保護學生嗓音的同時帶領他們唱一些簡單的歌曲,以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教師可以通過做游戲的方式,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發揮,教師通過這一過程了解學生的音色特點,以便按不同聲部進行安排,方便教學中的合唱練習。
三、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法
教學童聲合唱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一套有效的教學方法。學生面對新鮮事物更有興趣、也更樂于參與。因此,教師需要給學生創造一種新鮮感,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另外,教師要改變傳統的不利于學生合唱的教學方法,如一唱歌就要求學生做到抬頭、挺胸、收腹,這樣標準的動作很容易讓學生產生緊張感,不利于發揮。因此,在進行音樂課堂教學中,針對合唱練習和教學,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相對輕松的動作,如隨著節拍輕輕搖頭、用手打拍子等,使學生有一個輕松的合唱環境。此外,還可以通過訓練學生的聽覺,來實現合唱效果的提升。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去聆聽合唱歌曲的音像帶,讓學生在合唱中注意聽自己的聲音,仔細分析聲部特點,慢慢適應合唱的方式,通過聽覺訓練實現合唱能力地提升。
四、組織參與合唱演出
童聲合唱教學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也可以在文藝匯演和比賽中進行。學生的接受能力正處發展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生樂于去接受新鮮事物,文藝匯演對他們來說就是新鮮事物,他們會在文藝匯演中看見其他年級與其他學校的學生表演,借鑒其他人優秀的表演。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其他合唱節目的歌唱技巧,使之成為自己的技巧。在相互切磋中,學生能夠增長見識,體會用音樂交流的樂趣,而且教師也能夠學習和借鑒其他教師的教學與指導方法。組織學生參與合唱演出,不是商業演出,它不是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去做無意義的事,而是讓學生多去感受合唱的樂趣,學習他人的優點、。教師在組織合唱演出活動中,要注意安排好時間、地點,合理安排學生的教學工作,考慮好學生安全問題。
五、提升學生審美意趣
音樂教學是對藝術的教學,培養學生對美的感知。音樂帶給人的不僅是聽覺上的享受,還使人精神愉悅。在音樂中,有激蕩的豪邁之情,如奔流之水到長江,傾瀉千里;也有綿軟柔和之態,如三月江南的煙雨,飄飄灑灑、紛紛揚揚。音樂帶給人的悸動,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音樂同樣能夠感染人的情緒,讓人沉湎其中。因此,在音樂教學中,需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感受合唱中的綿延氣勢,如《黃河大合唱》的磅礴有力,《茉莉花》的優雅從容,體會《太陽出來啦》中對太陽的贊美與對光明的憧憬。從合唱中體會音樂的美,才能發揮出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獨特作用,也才能幫助學生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篇8
那么如何使“配樂”教學過程充滿活力呢?
一、合理選用教材中適合配樂的歌曲
選擇音樂作品的時候,必須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接受能力認真選擇。選擇節奏快或相對復雜的歌曲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可能很難適應;選擇節奏相對簡單的歌曲又不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這給我們音樂教育帶來了新的課題:拓展音樂時空,正確選擇課本外合適的歌曲作為輔助,讓學生感知多種情緒和循序漸進是必要的。那么應該選擇哪些音樂作品呢?
1、所選歌曲應該是循序漸進的,可以由學生比較熟悉的、簡單的歌曲在到音樂相對復雜的、難度大的歌曲。2、作品應該是貼近中學生生活的,大多數學生都可以學會的,是符合學生音樂能力最近發展區的。可以選擇那些感性、生動、結構完整的音樂作品,使學生正確體驗節奏的歌曲。3、為適應課堂教學的需要,可以選擇配樂少的歌曲或配樂不難的歌曲作為教學體驗。
二、培養學生學會基本的節奏知識
音樂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其他學科的教學一樣的重要,學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音樂基礎知識,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欣賞音樂。音樂基礎知識必須屬于音樂審美、音樂技能服務的教育。特別是要引導學生學會為歌曲“配樂”,更是離不開音樂基礎知識的學習和訓練。其中,最重要的基礎知識又是節奏的學習。因為中學生的認知、演奏能力稍弱,所以中學生的配樂應多以打擊樂為主,打擊樂最重要的就是節奏的學習。只有掌握了節奏的基本知識,才能為“配樂”課堂的有序進行提供有力支撐。
三、合理選用樂器
所謂“配樂”就是簡單的為歌曲配上“伴奏”。伴奏要“從旁演奏,配合表演”,千萬不能“喧兵奪主”,打擊樂器的演奏是為歌曲演唱服務的,應做到歌聲與樂器聲的融和,避免出現“重伴輕唱,有伴無唱,”等現象。 另外,還要讓學生學會聽辨音樂的不同風格、不同表現需要的打擊樂器。通過聽而做出對打擊樂器的正確選擇和辨別。如優美抒情的碰鈴、三角鐵;歡天喜地的鑼、鼓、镲;歡快、活潑的木魚、雙響筒;像馬蹄聲的響板等等。可見,培養正確的辨別能力,是使用打擊樂器參與歌曲演唱、表演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教師在教學中要給學生打擊各種樂器并區分它們的音色,最終讓學生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配在歌曲當中。
四、采用豐富多彩的的教學形式
1、小組討論或分工形式。這種方法適合初二、三年級。將學生分組,并將需要討論的問題板書。提問:那段歌詞適合用什么樣的樂器配樂?各樂段速度、拍子、情緒、旋律、節奏、力度、主奏樂器、表現內容各是什么?讓學生在歌曲聲中輕聲展開討論。討論結束后,各組代表發言,教師再對音樂節奏問題、樂器選擇及演奏法進行解答和總結。通過小組評議課這種方式進行總結,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集體智慧。最終讓學生進行分組演奏樂器,其他組為歌唱組進行合作學習。
2、游戲形式。音樂游戲具有愉悅性和互動性,是學生所喜愛的教學模式。尤其適用于初一年級的音樂教學。比如為《游擊隊歌》配打擊樂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學生邊聽邊跟著音樂節奏拍手,感受樂曲不同的音樂氣氛。
五、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適當給予鼓勵的評價,增強學生的成功感
音樂課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體現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情感反應、參與態度和程度。“評價”是指培養正確的評價機制。課堂評價包括:師生評價與生生評價。師生評價又包括,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和學生對老師的評價。首先,老師對學生評價時,語言不能匱乏,許多老師往往只會說“你真棒!”“你唱得(說得、跳得)真好!”“你真行”等等。除了這些老套的詞就再也沒有別的評價評言了,時間一長學生對老師的評價也會感到厭煩,起不到一點激勵的作用,反而學生會覺得老師的贊美很虛假。老師對學生的評價一定要做到三點:一是發自內心真誠的贊揚;二是意見中肯有針對性;三是語言豐富有激勵性。特別針對節奏的配樂中,出現的問題或改進的意見教師要直言不諱的做出評價。一旦發現學生能夠正確表達樂曲的意思,教師立刻送給學生一個激勵性的動作或肯定性的語言。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既使學生系統地掌握了所學知識,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六、拓展學生的動手和思考能力
篇9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J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08-0141-01
在聲樂曲目的選擇上,教師始終堅持技術性和藝術性統一的歌曲。其中有不少經典聲樂作品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被作為學生的必修科目。在長期的聲樂教學實踐和觀摩實踐中,我把高校聲樂教學分為兩個階段:一、歌唱技巧的訓練,二、歌唱修養的訓練。在學生聲樂學習的不同時期,配合不同的聲樂作品,使學生的聲樂能力得到不同的鍛煉。對于聲樂學習初期的學生,建立一個正確的呼吸方法和發聲方式至關重要。呼吸是歌唱的原動力,歌唱的支持力,建立有意識、有目的、有技巧的呼吸狀態,是掌握科學發聲法的先決條件。關于呼吸方法的問題上,現在國際上統一的觀點是胸腹式呼吸法。正確的發聲方式是建立在說話的基礎上的,歌唱只不過是將說話進行了深層次的加工,并賦予一定的旋律和節奏而已。練習要從中聲區開始,在中聲區反復鍛煉呼吸肌與聲帶的協調配合能力,直到熟練地掌握,再逐漸擴大音域,增加作品的難度;反之,追求寬的音域,強的音量,大的作品,就會破壞聲音的自然與平衡,導致聲音的擠、卡、夾,嚴重者將會喪失美好的聲音。
在這個階段,由于學生對于氣息和聲音的控制并不是很嫻熟,因此布置的曲目不宜過大。《月之故鄉》、《思鄉曲》、《教我如何不想她》、《我親愛的》、《阿瑪麗莉》等經典曲目為廣大高校教師選用。《月之故鄉》是一首游子懷念故鄉的歌曲,語言質樸、真摯、感人,抒發了海外赤子對祖國家鄉的無比熱愛之情。在演唱方面,要注意氣息均勻、線條流暢、音色柔美,還要注意各樂段輕響情緒方面的細微變化,以形成對比。當唱到“看月亮,思故鄉”時,聲音和感情要有推進,而后的“一個在水里,一個在天上”,可以加大力度,放慢速度,然后恢復原速,最后的結束漸慢、漸輕,把人帶入遐想的空間。這首歌曲在演唱技巧上較為簡單,沒有很大的情感起伏,以訓練氣息流暢性和正確的發聲方式為主。音域不是很廣,比較適合聲樂初級訓練者訓練時演唱。《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劉半農1920年在倫敦時寫的一首白話詩,1926年趙元任將此詩譜曲。是30年代中國青年知識分子中,廣泛流行的一首中國藝術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潛藏著無限深厚的思情、思鄉、思國之愛。說“思情”,則是因為遠在異國他鄉的劉半農同樣思念和自己患難與共的恩愛妻子朱惠,《教我如何不想她》除了思念祖國,還有思念妻子的因素。而趙先生和楊步偉也是一對相敬如賓的恩愛夫妻。沐浴在幸福美滿的情愛生活的趙先生當然也推己及人,把這首歌曲譜寫成優美動聽,傳情達愛,為當時青年人最愛的浪漫歌曲。相對于《月之故鄉》,此曲有了更為深刻的感情要求。不但要有扎實的氣息作為基礎,而且還需要對聲音強弱進行處理,從而完成對感情的詮釋。對于有一定聲樂基礎的學生,能夠有效訓練其對于聲音的控制。
對于聲樂基礎比較穩定扎實的學生,應以逐步加強學生的歌唱修養為主要訓練目標。在提高學生歌唱技巧的同時,逐步加強學生的歌唱修養。這個階段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感情處理和技巧處理有所要求的曲目。如《負心人》、《黃河怨》、《我的太陽》等經典曲目。
《負心人》是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吉利在1954年舉辦的《告別音樂會》中演唱的曲目。描寫小伙子對姑娘卡塔麗背信棄義的怨恨、留戀、規勸的復雜心情,歌曲音域寬廣,旋律婉轉,感彩變化多端,是男高音演唱技術全面鍛煉的較好教材。特別是對氣息的鍛煉,對男高音難度較大的高音的發射,結尾降Hb上發“我”音時,要求掌握好“關閉”唱法的動作,不要一下把“我”唱出來,要慢慢的把字拉長,找到小腹深深地支持才有威力。對于已經有一定演唱技巧的男高音,能夠有效提高其演唱能力。
《我的太陽》流傳自拿坡里歌唱節。1956年著名意大利歌唱家吉利在美國卡標基音樂廳舉辦告別音樂會“啊,我的太陽”是他的音樂會達到空前輝煌,隨后帕瓦羅蒂,多明戈等都把它作為必唱曲目。在當代,是許多男高音歌唱家必唱的歌曲目之一。整個歌曲前半不分音域較寬廣,以富于歌唱性的中聲區贊美陽光和晴空及宜人爽朗的清新空氣。后半部分奔放熱情,傾訴真摯的愛慕之情。演唱這首歌時,要做到聲區統一,對于男高音必須解決高音區才能完成這個作品演唱。這首歌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聲樂演唱的整體能力,能夠有效訓練男高音對于換聲區音色的控制能力。
篇10
音樂教師要不斷轉變教學觀念,營造樂學氛圍,培養小學生探究問題的意識。音樂課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以興趣為中心,引導小學生個性健康發展,讓學生自主體驗和探究歌詞,開闊小學生的文化視野,鼓勵他們喜愛音樂,感受音樂。在教學新歌前,教師要帶領學生讀歌詞,分析理解歌詞內容,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讓學生感受歌曲的內涵。如教學《閃爍的小星星》一課時,教師在學習歌曲之前,先領學生讀歌詞,促使學生、教師、文本和情感之間進行對話。讓學生按節奏朗讀歌詞,記住歌詞后,教師帶唱,學生模仿唱旋律,讓學生把旋律唱準,然后讓學生試著表演太陽和烏鴉的動作。讓學生想象月亮姐姐和小星星之間發生的故事,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乘坐月亮船飛上太空看到的景色。課堂煥發生命活力,引起師生情感共鳴。學生盡興品讀,讀得搖頭晃腦、如醉如癡,激發課堂活力。通過說、唱、演,幫助學生輕松理解記憶歌詞,初步學會演唱歌曲。在品讀中感受到星空的神奇,為學習歌曲延長做好恰當鋪墊。
2自主表演,張揚個性
在小學音樂課堂上經常遇到一些膽小、愛面子、自卑感強的孩子,他們不敢在課堂上唱歌,更不敢表演,別人唱他們聽,別人演他們看。教師要多關注這樣的孩子,給他們一個微笑,送上一個贊美的眼神,對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肯定和鼓勵,讓他們自主表演。用角色化的歌聲與表演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自主表演是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把歌曲內容形象地再現給大家。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小學生的心理,了解小學生的心態,不斷激發小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在自主表演中理解歌曲內容,培養學生表演能力,張揚學生個性。如教學《小烏鴉愛媽媽》時,教師動情地說:“烏鴉媽媽受傷了,小烏鴉特別著急,希望媽媽盡快地好起來。它會怎樣照顧媽媽呢?它對媽媽說了什么、做了什么,注意用表演的形式體現孩子愛媽媽的深厚情懷。”學生小組合作進行表演。孩子用柔和的聲音、關切的眼神問媽媽還疼不疼了,給“媽媽”端水、喂藥,輕輕地拉好被角。孩子們的表演惟妙惟肖、情真意切。學生的表情是興奮的,忘記了疲勞,彰顯了表演魅力。自主表演時,學生分工明確,相互配合,積極努力,共同完成了表演任務,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踐行了感恩教育。教師給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時間、空間和相應的條件,讓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全方位參與,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良好發展。
3結語
- 上一篇:朱自清短篇散文
- 下一篇:如果我能再做一回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