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活動游戲范文
時間:2023-03-28 16:07: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親子活動游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大自然等活動,讓幼兒學會感謝、珍惜和感恩。
2、開拓幼兒視野,增長知識,體驗和父母、同伴一起活動的快樂,親近大自然,體驗農家生活。
3、讓幼兒在與大自然的接觸中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的重要,增強環保意識。
4、增進老師與家長、幼兒的感情,放飛心情。
活動準備:
事先與太湖綠光農場聯系。
活動過程:
一、集中點名,請家長留下聯系電話。
二、教師向家長、幼兒介紹親子活動內容及游玩要求:
1、家長在整個活動中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2、積極參與各項游戲,培養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
3、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家長要作好表率,主動與別的家庭聯系,共同組織家庭間的游戲,自由活動以前盡量不要單個家庭活動。
4、要求家長準時集合,不遲到。帶好孩子,注意安全。
5、教育幼兒不亂扔果皮或者其他東西(要扔到自己準備的塑料袋中)
三、感恩父母活動
1、通過對父母贈上一句感謝的話語,喂父母吃糖果、幫父母捶捶背等形式多種的活動,學著關愛和尊敬長輩,將感恩的種子播撒在幼兒的心田。
2、和爸爸媽媽制作并送“感恩卡”。
四、整隊出發
沿途引導幼兒觀察看到的景物,如街道兩邊特征明顯的建筑、田野里的蔬菜等。
五、集中活動
(一)全體幼兒、家長圍成兩個大圈,家長在外圈,幼兒在內圈。
(二)老師組織家長、幼兒進行親子游戲。通過開展親子游戲,加強家長與子女之間的情感交流,增加老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機會。通過體育活動,培養幼兒與父母或同伴共同克服困難奪得勝利的精神。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親身體驗體育活動的魅力。
1、抓尾巴
目的:觀察幼兒的反應能力
規則:家長馱著孩子,孩子腰間系著尾巴,孩子在家長的走動下去抓其他家庭孩子的尾巴,未被抓到尾巴的一組為勝。
材料:5個尾巴
2、吹泡泡
玩法:寶寶和爸爸(或媽媽)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邊念兒歌邊做游戲。
3、袋鼠親情接力
活動人數:八個家庭(每個家庭一大一小)為一組,每組分兩排對面站(間距為十米)共兩組。
活動內容:幼兒剝糖果喂給家長吃,然后雙手抱住家長的脖子,雙腿勾住家長的腰。家長雙手不能碰幼兒,快速跑到對面把接力棒傳給后一位家長。哪組最先傳遞完即為勝利隊。
4、踩氣球:
玩法:把氣球系在家長腳上,家長和孩子手拉手,去踩別人的氣球,最后,沒被別人踩破的為勝。
5、開飛機:
玩法:孩子用雙腿夾緊爸爸的腰部,身體前傾,同時兩臂側平舉,作成機翼狀。爸爸雙手夾住孩子的胳肢窩,把孩子舉起向前跑。
六、感恩朋友、中餐、自由活動
1、請幼兒將為同伴準備的食品拿出來送給好朋友一起分享,并且大聲說出謝謝你。
2、家長、幼兒一起午餐,鼓勵幼兒自己吃;休息時談談自己的感受。散步享受休閑好時光。
3、清理場地:帶領幼兒撿起活動后的垃圾,培養幼兒愛護環境。
七、感恩自然活動
1、家長、幼兒一起開心種植薰衣草,并且在薰衣草上貼上自己的感恩卡。
2、親子采摘:組織家長和孩子一起采摘新鮮的黃瓜。采摘黃瓜時,要互相幫助,團結友愛。把自己親手采摘的黃瓜帶回去和家人,同伴一起分享。
3、巧手狀元:全家總動員,合力奪狀元。
八、集中,返回幼兒園。
孩子是活潑好動的,靈動的小動物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著無限的誘惑更是他們很好的玩伴。孩子與小動物接觸玩耍是即培養了熱愛自然的情感又發展了各種感官的能力。在這組活動中利用孩子喜歡的、生活中常見的“魚”做為載體來引導孩子認識顏色和區分大小,讓孩子在游戲中輕松的完成。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促進寶寶身體的平衡感覺,讓寶寶初步感知方位。
2.感知紅黃藍顏色和魚的大小,初步培養寶寶專注參與活動的能力。
3.引導寶寶感受歌曲的韻律節奏,體驗和家長一起游戲的快樂。
一、你好點點名
老師和孩子一起圍坐成一圈,家長坐在孩子后面。老師一邊拍手一邊問:“**,**在哪里?”寶寶揮手回答:“我在這里!”走上來和老師抱一抱。
對家長的指導要點:家長要用自己的語言來感染孩子,要注意表達時語言的完整性。如果寶寶不愿意回答,家長可以帶著寶寶一起來,讓寶寶心里有一個適應和模仿的過程。在生活中家長要鼓勵孩子與他人進行交流,可以幫著寶寶一起說話,讓寶寶知道應該如何與人進行交流。而且平時也要多給寶寶一些說話的機會。
二、歡樂蹦蹦跳
(一)《網小魚》
請家長和孩子手拉手搭成“魚網”,其他家長和幼兒排成一隊,跟著音樂挨個做“小魚”鉆進魚網。當唱到“快快抓住”時,“魚網”放下,抓住“小魚”。
對家長的指導要求:家長可以積極地帶動寶寶一起唱歌曲做動作,家長積極的情緒和主動的行為對寶寶有著很大的影響,家長表現的主動,孩子也會跟著積極。同時,家長帶著寶寶有序地游戲,鼓勵寶寶自己單獨鉆“魚網”。
(二)《小魚的一家》
準備:顏色、大小不同的魚若干、紅黃藍色的籃筐各一只。
1.吳老師今天帶來了三只“魚缸”,手邊指邊說,有紅色的魚缸、黃色的魚缸、藍色的魚
缸。
2.教師“還有三條‘魚’寶寶們看看是什么顏色的魚。”邊說邊出示紅黃藍三種顏色的魚。
3.教師“紅色的‘魚’要回到什么顏色的‘魚缸“里?”寶寶說:“紅色的‘魚”要送到紅色的“魚缸”里去。”
4.教師“看看這兩條魚有什么不一樣?”寶寶,“一條是大魚,一條是小魚。”
5.現在請寶寶把籃筐里的“魚”送回到它的“家”。
對家長的指導要點:活動中老師講述時家長要引導和鼓勵寶寶認真的傾聽,在生活中家長也可以通過一些小游戲來培養寶寶的專注性。
活動內容:《漂亮的帽子》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手部精細動作,黏貼的能力
2、讓幼兒感受與爸爸媽媽一起動手玩玩做做帶來的樂趣。
3、培養幼兒初步感受上幼兒園的樂趣。
活動準備;剪好的彩色卡紙帽、彩色自貼紙各種圖案(花朵、星星、形狀等)、彩色皺紋紙、白乳膠、棉簽1包、托盤5個、教師范例3個、《兔子舞》音樂
活動過程:
一、教師玩手指游戲與幼兒互動、問好。(手指游戲:5只小魚)
(一)小朋友們早上好!
1、我是黃老師,今天黃老師想和你們做好朋友,請小朋友們把小手舉得高高的,黃老師要像飛機一樣"咻",來和你們握手,準備好了嗎?
2、現在我們是好朋友了,今天黃老師還請來一位好朋友,我們一起拍拍手歡迎小兔寶寶。
(二)教師請家長和幼兒玩"摸口袋"游戲
1、教師引導幼兒和小兔問好。
2、我今天是給小朋友們送禮物來得。你們猜猜我帶來的是什么禮物?
3、教師請幼兒和家長一起共同猜猜袋子里的禮物。
4、教師請幼兒從神奇的袋子摸出禮物。(原來是帽子)
二、教師出示帽子,激發幼兒興趣
1、這些帽子真漂亮,你最喜歡哪一頂?為什么?
2、你們想不想有一頂漂亮的帽子呢?
3、我們一起來動動手,試一試吧!
三、教師示范制作方法
1、教師介紹材料
2、教師邊裝飾邊講解步驟:
(1)請小朋友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案,
(2)然后請爸爸媽媽幫忙把自貼紙撕開
(3)請小朋友自己把漂亮的圖案貼在帽子上
(4)我們可以給圖案排排隊,一朵紅色一朵黃色一朵紅色一朵黃色•••••這樣帽子看起來很舒服,排隊走真好看
(5)最后小朋友用棉簽蘸白乳膠涂在帽子的邊上,請爸爸媽媽幫忙用皺紋紙裝飾帽子的邊。
(6)小朋友們看,我的帽子裝飾好了,真漂亮,你們喜歡嗎?
3、教師請幼兒和家長進行操作,說明操作要求
(1)請小朋友們在裝飾帽子的時候,需要請老師忙幫的小朋友把你們的小手舉高。
(2)請制作好的帽子的小朋友把小椅子搬到線上,我們一起來分享你漂亮的帽子。
(3)教師指導家長幼兒進行操作,巡回指導。
四、我們大家跳起來
1、小朋友真棒,和爸爸媽媽裝飾的帽子很漂亮。
篇2
關鍵詞: 幼兒教育 親子活動 設計 實踐
培養出優秀、成功的兒女是每一名家長的愿望,孩子的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關注幼兒教育,提高幼兒教育水平,從小培養幼兒積極的人生態度、健康的思想、堅強的性格和強健的體魄,將對他們一生的健康成長產生積極而深刻的影響。因此,幼兒園要重點加強親子活動設計,實現幼兒與家長之間的積極溝通、有效配合,使雙方通過親子活動增進感情,建立和諧、友好、融洽的家庭關系,促使幼兒健康成長。
一、“寶貝去哪兒”,親子互動
一曲《爸爸去哪兒》紅遍了大江南北,贏得了廣大幼兒與家長的廣泛好評,這不僅因為有明星子女參與其中,更重要的是在這一節目中融入了生活元素,節目策劃人通過策劃多種爸爸與寶貝之間的互動活動,塑造寶貝的各種品德,培養他們的多種能力。這一節目可以為幼兒園親子活動的設計與實踐提供廣泛的借鑒,幼兒園不妨在節假日時,選擇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組織一場主題為“寶貝去哪兒”的旅行活動,要求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背上行李走出市區、走向大自然,在欣賞自然綺麗風光的同時展開親子活動。
例如:春和景明的日子,要求寶貝和父母在公園的荒草墊上挖野菜、找食材,寶貝負責將挖到的野菜及其他食材洗洗涮涮,然后由家長進行加工,寶貝同樣負責為父母打下手,在一旁跑跑跳跳、遞送做飯材料等,密切雙方配合,有效互動,家長利用有限的食材資料為寶貝提供無限的美味,寶貝會倍加珍惜,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和對自己濃濃的愛。同時,做飯的過程就是勞動的過程,寶貝會感受到每一頓午餐的來之不易,從而更懂得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經過課外旅行的親子互動,增添幼兒的學習樂趣,自覺培育幼兒對父母的喜愛和熱愛,培養幼兒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能力,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二、親子合作,游戲互動
幼兒園親子活動的設計與實踐離不開游戲活動,因為玩耍、玩樂是孩子的天性,親子活動的開展也要以游戲為基礎,然而游戲活動的設計要本著親子互動、幼兒樂于參與、幼兒健康成長的原則,并盡量使課堂生動活潑,游戲活動引人入勝,這樣才能體現親子活動的價值和意義。
如組織“二人三足”活動,將幼兒與其家長的腿纏在一起,二人并排站立,親子二人三足共同朝向一個裝滿彩色氣球的籃子目標前進,組成多個比賽小組,共同參與比拼,看誰的速度最快,誰獲得的彩色氣球最多,兩人三足前進的過程就是幼兒與家長配合的過程,雙方只有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才能在最短時間內最高效地完成任務,這能鍛煉親子之間心心相印、積極配合的能力,增進親子之間的相互感知,有效改善親子關系,提高幼兒的感知與感受能力,而且因為游戲的過程就是比賽的過程,所以能增強幼兒的競爭意識,提高他們的運動能力與配合水平。同時,為了提高幼兒的前進動力,可以為活動配上一些童真的背景音樂,最好是幼兒熟悉且能夠激起他們運動激情的曲目,如《兩只老虎》、《蝸牛與黃鸝鳥》等,曲目旋律的播放可以由慢到快,并注重節奏感的加入,這樣幼兒就會在曲目節奏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行動,不知疲倦地朝著目標前進。
三、走向大自然,樂趣競賽
幼兒園親子活動的開展不應該局限于課堂,因為有限的課堂空間會影響幼兒的成長與能力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很多幼兒對枯燥、呆板的課堂環境易產生厭煩心理,挫傷幼兒的創作積極性,不利于幼兒積極健康地成長。因此,要試著將幼兒及其家長引入大自然環境中,通過各種有趣的活動,讓他們盡情擁抱大自然,采用樂趣比賽、激情參與的活動模式增添幼兒活力,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在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氣后健康成長,而且在大自然中組織親子活動,能豐富幼兒家長的知識,增長幼兒的見識,使學習變成一種樂趣。
可以在周末組織幼兒及其家長走向城市郊區,如蔬菜種植基地、苗圃培育基地或者農博園等,幼兒教師與農業生產基地的工作人員負責先向家長介紹各種農業植物、綠色蔬菜等名稱、生長特點、生活習性等。家長在聽了這些綠色植物的基本屬性知識后,負責教授給自己的孩子,再由孩子向大眾陳述各種植物的基本屬性和知識。幼兒可以一邊看著嬌嫩、綠色的植物,一邊憑借父母的指導教育表達自己對農作物的理解。
這一活動能夠有效鍛煉幼兒家長的記憶力與教育、指導能力,同時能夠培養幼兒獲取知識、記憶及理解等能力,更重要的是雙方深入大自然獲得全新的感受,得到鍛煉,拓展家長知識面,為日后的家庭教育提供良好的條件。
四、結語
幼兒園親子活動是一種科學的幼兒教育方法,它不僅能夠增添課堂活動的樂趣,使幼兒在玩樂中收獲知識,而且能夠加強親子互動,加深父母與孩子間的理解,密切雙方感情。
參考文獻:
[1]黃有芳.關于開展系列親子活動,促進幼小銜接的實踐探索[J].教育新觀察,2011,(2):13.
篇3
民間游戲是指流傳于廣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戲娛樂活動,俗語稱“玩耍”。民間游戲具有廣泛性、自由性、競賽性、趣味性,內容具體生動,形式活潑、輕松等特點,所以深受孩子們喜愛。民間體育游戲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點,開展不受時間、空間、地點、材料、人數等的限制,易于繼承和發展。民間游戲有很多,如揪尾巴、跳繩、踢毽子、拔河、斗雞、滾鐵環、捉迷藏、踩高蹺、老鷹抓小雞及各種拍手游戲等。民間游戲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能培養交往、競爭、合作、創新的能力,具有健身、健心、健智等功能。
活動前期準備: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現在人們的生活也水平都遠遠超出了過去,幼兒隨時隨處都能擁有許許多多不同的、好玩的玩具,這也導致他們很少能接觸到民間游戲。我們當前最主要的就是培養幼兒參與民間游戲的興趣,從而不斷豐富的游戲的材料,充分保證幼兒游戲的時間和空間,創設開展民間游戲的條件,這樣就可以調動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
活動前,我們老師在每天入園和離園的空隙時間以詢問討論的方式,讓接送的家長回憶一下小時候的玩過的一些民間游戲,統計了一下本班幼兒接觸過民間游戲的數量。
我班有30名幼兒,現在是從小班升中班的第一學期,幼兒對民間游戲不太了解,基本上沒玩過幾種傳統的民間游戲。孩子動作協調性、敏捷性、膽小缺少運動。開展民間游戲,對發展幼兒的敏捷度和協調能力都比較重要。而且游戲過程中的安全問題也是一個極大的難題。 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民間游戲活動,能從中獲得愉快體驗。
2、基本掌握部分民間游戲玩法,提高身體素質。
3、愿意與同伴一起游戲,并能遵守簡單的游戲規則。
4、有初步的安全意識,能避開明顯不安全因素。
活動準備:
布條若干(當作尾巴)、長繩2至3條、高蹺若干、獎品若干
活動內容:
一、幼兒理解民間游戲:(提問搶答式)
1、什么是民間游戲?(爺爺奶奶小時候玩過的游戲)
2、你知道哪些民間游戲?
二、爺爺奶奶家長展示民間游戲:揪尾巴、拔河、炒黃豆、踩高蹺等
三、分組民間游戲:揪尾巴、炒黃豆
四、集體親子民間游戲:拔河、踩高蹺
游戲附件:
(一)游戲名稱:揪尾巴
玩法:把短繩系在家長和孩子的后面,每隊都提供一個小桶,把揪到的“尾巴”放入桶中最后統計數量,分別給金獎、銀獎、銅獎和鼓勵獎發放獎品。
(二)游戲名稱:炒黃豆
玩法:孩子和孩子手拉手相對站立,邊念兒歌邊左右擺動雙手,念至“翻跟斗”時兩人同時 朝一個方向翻身。家長在一邊協助幫助孩子平穩站立。
老師統計每組翻得次數,最后根據名次發獎品。
提示:翻身時兩手拉緊不能松開。
附兒歌:炒炒炒,炒黃豆,炒好黃豆翻跟斗。
(三)游戲名稱:踩高蹺
玩法:幼兒踩到高蹺上,手拉住上面的吊繩,通過手腳配合向前行走。為增加游戲的樂趣,教師特地把幼兒分為兩組進行活動。活動內容是平地走接力賽,幼兒只在地面上行走,先走完的一組獲勝。
將班級家長和孩子分別分成平分的兩組人,提供二副或四副高蹺給孩子,開展接力活動。
篇4
游戲準備:小動物木偶若干、呼啦圈
游戲玩法:地上擺放若干小動物木偶,每個木偶之間的間隔為20厘米,游戲者站在規定的地方,才干向木偶扔圈圈,以扔中多少獲得不同的禮物。
游戲2:玩報紙
游戲準備:報紙
游戲玩法:親子站在起點,游戲開端家長把兩張報紙依次展在地上,讓幼兒從報紙上走到對面, 以速度快慢獲得不同的禮物。
游戲3:運西瓜
游戲準備:西瓜球若干、棍子4跟、裝求的紙箱一個、大的可樂瓶6個。
游戲玩法:媽媽(爸爸)與幼兒在指定的地位,兩人拿著棍子夾好西瓜球準備,兩人夾著西瓜球繞過汽水瓶然后沿路返回,誰最快回來的那組為勝。
游戲4:趕小豬
游戲準備:自制高爾夫球棍4條,小皮球2只,拱門兩個.
游戲玩法:家長和幼兒各拿一條棍*他人的“尾巴”,同時又要保護好自己的尾巴,游戲結束時揪的“尾巴”最多的幼兒獲勝。
注意事項:必須騎在“馬”上去揪別人的尾巴。
游戲19:我為奧運贏獎牌
游戲目標:培養幼兒的平衡能力和方向感。
游戲材料:黑板一塊,上貼有奧運五環,每個五環中間有一枚金牌(銀牌或銅牌);蒙眼布(或面具)若干。
游戲規則(玩法):幼兒蒙上眼睛,轉三圈,到達指定地點(黑板)后,摸到金牌為滿分,摸到銀牌8分,摸到銅牌5分。
游戲20:福娃跳圈
游戲目標:發展幼兒的跳躍能力,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
游戲材料:福娃頭飾 五環若干
游戲規則(玩法):參賽幼兒分成二組。先在場地上放兩組各15個五色環(一個兩個一個兩個圈依次放置)參加游戲的幼兒從起點出發,雙腳并攏、分開依次跳進圈內,15個環全部跳完,以速度最快者為勝。
游戲目標:1、發展幼兒的動作協調性和靈敏
度。2、在地圖上快速指認首都北京。
游戲材料:火炬、平衡木、山洞、跨欄器械、小紅旗
游戲玩法:幼兒手拿“火炬”,依次越過平衡木,跨過欄,鉆過山洞,在地圖 上找到首都北京插上五星紅旗,最先完成的幼兒為嬴者。
游戲22:拼五環
游戲材料:五環
游戲玩法:五人一組,每組五個不同顏色的呼啦圈,分別放在第一幼兒旁邊,口令后,第一幼兒手拿起一個圈,從頭套下,跳出后,第二個馬上接上,*最后一個幼兒放到指定位子,依次進行,最后拼成五環,速度快者為勝!
游戲23:海底探寶
游戲目標:培養幼兒的平衡能力。
游戲材料:高蹺 各種玩具
游戲玩法:幼兒踩高蹺邊走邊拾各種“貝殼”,時間為半分鐘。半分鐘內采10個以上為滿分,依次類推。雙腳不能離開高蹺,中途掉下不記分。
游戲24:無敵梅花樁
游戲目標: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
游戲材料:四個旺仔牛奶罐制作的梅花樁十個
游戲玩法:十人一組,單腳站在梅花樁上,計時15秒,在規定時間內單腳或雙腳沒有落地的得分,反之不得分。
游戲25:快樂一家人
游戲規則:聽到口令后,孩子拿筷子從盤子里夾起豆豆喂到媽媽嘴里,時間5分鐘,以數量多者為勝。
游戲27:長凳游戲
游戲規則:放輕音樂游戲開始。聽到命令兩組隊員分別迅速的爬過"地道"從長凳下爬過。鉆過雙層"地道"將長凳兩個兩個疊起來,再從凳子之間隙中爬過。爬過"暗道"-然后將長凳并攏,從長凳下爬過后站到凳子上。然后開"火車"。教師將長凳橫向間隔0.5米左右擺成一排,
幼兒要肩搭肩從長凳上迂回走過過"橋"游戲讓幼兒自我選擇從縱向放置的一個長凳、兩個并排的長凳、兩個并排但左右分開的長凳上可以使用各種不同的方法走過"橋"。然后從一旁的塑料弧形積木拼成的"彎曲橋"上走回來。游戲結束。勝利的一組得到相應的獎品。沒有勝利的一組進行節目表演。
游戲28:喊數抱團
游戲規則:喊數抱團其實很簡單,當老師說到某一個數字寶寶的時候例如3,你就找到最近的一個小朋友抱在一起,依次類推。在圓圈的線上找到一個*自己的位置,一起圍著圓圈走,當聽到鼓聲響起的時侯,抱起來組成團.最后經過數數檢驗其正確。鼓聲停止,找不到隊伍的孩子,進行節目表演。
游戲29:猜燈謎
游戲規則:教室四周掛著燈籠,燈籠下面有燈謎,幼兒在家長的陪同下猜出謎底。猜出后請小朋友告訴教師相應題號的謎底 如:第5題的謎底是。。。猜對后教師會在游園表上相應的地方貼上小貼片以作獎勵。
游戲玩法:十人一組,單腳站在梅花樁上,計時15秒,在規定時間內單腳或雙腳沒有落地的得分,反之不得分。
游戲25:快樂一家人
游戲規則:爸爸媽媽雙手交叉,孩子坐在上面,中轉處放下孩子,孩子投球,爸爸媽媽共同拿桶子接球,投中1個后,爸爸媽媽手拿木棒,孩子雙手吊在木棒上返回,以先返回到起跑線者為勝。
游戲26:我喂媽媽(爸爸)吃豆豆
游戲規則:聽到口令后,孩子拿筷子從盤子里夾起豆豆喂到媽媽嘴里,時間5分鐘,以數量多者為勝。
游戲27:長凳游戲
游戲規則:放輕音樂游戲開始。聽到命令兩組隊員分別迅速的爬過"地道"從長凳下爬過。鉆過雙層"地道"將長凳兩個兩個疊起來,再從凳子之間隙中爬過。爬過"暗道"-然后將長凳并攏,從長凳下爬過后站到凳子上。然后開"火車"。教師將長凳橫向間隔0.5米左右擺成一排,幼兒要肩搭肩從長
凳上迂回走過過"橋"游戲讓幼兒自我選擇從縱向放置的一個長凳、兩個并排的長凳、兩個并排但左右分開的長凳上可以使用各種不同的方法走過"橋"。然后從一旁的塑料弧形積木拼成的"彎曲橋"上走回來。游戲結束。勝利的一組得到相應的獎品。沒有勝利的一組進行節目表演。
游戲28:喊數抱團
游戲規則:喊數抱團其實很簡單,當老師說到某一個數字寶寶的時候例如3,你就找到最近的一個小朋友抱在一起,依次類推。在圓圈的線上找到一個自*己的位置,一起圍著圓圈走,當聽到鼓聲響起的時侯,抱起來組成團.最后經過數數檢驗其正確。鼓聲停止,找不到隊伍的孩子,進行節目表演。
游戲29:猜燈謎
游戲規則:教室四周掛著燈籠,燈籠下面有燈謎,幼兒在家長的陪同下猜出謎底。猜出后請小朋友告訴教師相應題號的謎底 如:第5題的謎底是。。。猜對后教師會在游園表上相應的地方貼上小貼片以作獎勵
游戲30:拾方塊
游戲準備:自己準備方塊(石子)5塊。
游戲規則: 每次只能拾一塊,拾起后握在手里繼續拾。
游戲玩法:首先有家長將方塊撒在地上,將一小沙袋拋起,同時迅速將方塊拾起,然后再拋沙袋拾起第二塊,直至拾完第五塊為止,然后把五塊方塊交給孩子再跑到終點放入圈內,最先放入圈內的為勝。
游戲31:搶板凳——戶外游戲
游戲準備:12張板凳(分兩組,每組各放6張)、鼓。
游戲玩法:(分年級幼兒進行,家長也可參加)把板凳擺成一個圓圈,每組10人分別站在一張板凳旁邊。裁判敲鼓,參賽者在裁判敲鼓時,要圍著板凳轉,裁判說停,參賽者馬上坐到板凳上,沒有坐到的或坐的面積較小的被淘汰。最后一輪就剩4人和3張板凳,誰搶到了最后3張板凳誰就勝利了。獲勝者可得印章一次。
游戲32:比比誰的眼力好——室內游戲
游戲準備:礦泉水瓶若干、彈珠若干、課桌、繩子3條
游戲玩法:每次為6人同時進行。幼兒在一分鐘之內將玻璃珠離瓶口約(大班50厘米、中班30厘米、小班10厘米)
的高度距離(已用繩子設定好)投進礦泉水瓶多者獲勝。獲勝者可蓋印章一次。
游戲33:貼五官——室內游戲
游戲玩法:將家長的眼睛蒙上,原地轉三圈,請(中、大班)小朋友用語言指揮家長將五官貼到人頭的準確位置即獲成功;(小班及小小班*)小朋友可牽著家長的手,把家長領到準確貼人頭的位置,貼準確即獲成功。
游戲規則: 家長要將眼睛蒙好不能偷看。幼兒只能用語言指揮。
游戲34:你扔我接——戶外游戲名稱
游戲準備: 吸盤球5個、場地準備。
游戲玩法:孩子拋吸盤球,家長來接,接住5個為勝
游戲規則:根據不同年齡段,設有不同間距,在間距拋接。
篇5
關鍵詞:親子活動;幼兒;良好品質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6-0050-0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未來的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加強幼兒園與家長的互動聯系,能有效調動家長參與各項活動的積極性。被譽為“中國幼教之父”的陳鶴琴先生早在1927年就說過:“幼稚園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須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幼兒園也正在通過各種各樣的親子活動,專門為親子活動設計一些互動的小游戲,寓教于樂,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都非常喜歡參加。通過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既增進了家長與幼兒間的親情,也促進了幼兒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
一、多彩的親子活動,增進親子感情
“我一天天長大,你一天天老,世界也變得更遼闊,從今往后讓我牽你帶你走,換你當我的寶貝!媽媽是我的寶貝!”一曲深情感人的《媽媽寶貝》拉開了“媽媽我愛您”母親節親子活動的序幕。為讓年輕的媽媽在母親節那天過一個不一樣的節日,我們在母親節當天下午舉行了母親節的親子活動。
年輕的媽媽都滿臉微笑牽著孩子的手,陸陸續續來到幼兒園的活動場地。一聲聲甜蜜的老師好、我的媽媽來了的聲音時刻響在耳邊。看到孩子們甜甜的笑臉,稚嫩的表演,媽媽們使勁的親著寶貝的臉。
這一次開展的親子活動主要是以游戲為主,游戲《小腳踩大腳》,寶貝和媽媽面對面站立,然后讓寶貝自己抱住媽媽的腰部,雙腳踩在媽媽腳背上,媽媽帶著寶貝向前走。游戲開始,媽媽們又好像回到了童年,充滿了童趣,游戲的快樂帶給每個活動的參與者。游戲《占圈》,也讓媽媽與孩子們樂在一起。《過小河》的游戲在小朋友們的加油聲中,一組接一組地在進行著,媽媽不只鼓勵孩子們積極參與,自己也全力配合,比賽結束,孩子們將鮮艷的康乃馨獻給媽媽,看到孩子的表現,媽媽們都夸獎自己的孩子長大了。整個活動更加強了幼兒與媽媽之間的那種親密感,讓孩子們也親身的去體驗了和媽媽一起活動的快樂。
記得此次母親節親子活動的任務部署時,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好感動,有創意。我們抱著這種心態開始了整個活動的準備工作:每一句話語、每一首歌曲,每個表演環節都設計的特別溫馨、感人。從老師那征集到的每個游戲項目也讓我們非常開心。活動前,我們詳細向家長介紹本次親子活動的目的、意義、在活動中家長應承擔的角色以及需要家長配合和注意的事項等內容。使得家長在活動中能更順利地參與。親子教育是在一種真實情境下的示范式的參與指導,是實現活動與指導的融合。親子活動中家長既是活動的承載者又是活動的傳遞者,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使他們獲得正確的育兒觀念和育兒方法,并將觀念和方法融入到與孩子相處每一刻最終實現孩子健康和諧發展。
二、多元化親子活動,促進幼兒良好個性發展
篇6
親子教育作為一種新型的科學的家庭教育模式,更強調父母、孩子在情感溝通的基礎上,實現雙方互動。因此要組織好這樣的活動,首先應讓大家明確我們親子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親子間的互動游戲使孩子得到良好的發展,活動的主體是家長和孩子。親子活動全方位地開發了孩子們的運動、語言、認知、情感、創造、社會交往等多種能力,使孩子在快樂的游戲活動中,增進親子感情,促進親子間的交流,最終促進孩子健康和諧的發展。
2、活動設計應生動活潑,符合幼兒身心特點
在設計每個親子活動時,應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及心理發展特點,將活動課程生活化、游戲化、音樂化,更多地去關注一下幼兒的情緒、情感體驗,建立一種科學化、游戲化、親情化和互動化的課程體系,在多元化平臺上為幼兒的潛能開發和個性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促進幼兒全面素質的提高。
讓親子活動以其本身固有的情趣性和娛樂性,吸引家長和孩子們愉快的參與活動,減輕家長們的重重顧慮,使家長感受到孩子們是在玩中學到了本領。通過參與實實在在的活動,家長和老師配合會更加密切、協調,從而更有效地促進我們家園互動、相互交流。
3、加強教師的指導作用
在親子活動中,教師不僅是活動材料的提供者、活動組織的引導者,還應是家長和孩子們的合作者。無論是對家長還是對幼兒,我覺得教師都應該多給予幫助和指導。
4、重視家長在活動中的主動性
篇7
關鍵詞:音樂;親子活動;溝通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的好:“美是一種‘心靈體操’——它使我們精神正直,良心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將美好的感情附注于聲音表現,從而激發起聽者的共鳴,給人以美感,表現者的音樂情感,與聽賞者的音樂情感,融為一體,這就是音樂教育手段中的情感因素作用的結果,所以音樂是最好的情感道德教育手段。
我園每月定期組織親子活動,其內容豐富多彩,活動中結合歡快的音樂,配合節拍擺動身體,調動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采用指導孩子與家長一起學習、游戲,共同發展與進步的一種新的教學活動方式。在這新穎的親子活動中,孩子們有了安全感,和父母一起學、一起玩,在父母與老師的激勵和鼓舞下,孩子們興趣濃厚地探索和游戲。而心細的家長們也從專業教師那里學會了很多與孩子們交流、游戲的方法,得到很多幫助和指導,促進了幼兒早期教育的開發與發展。利用音樂這一有效的教學手段,不僅促進親子教學活動的開展,還指引孩子與父母共同體驗藝術的魅力,增進親情。
一、在問好歌中叩開親子大門
2~3歲的孩子以無意注意為主,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往往注意力持續時間長,而對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往往注意力不能持續較長的時間。所以在活動的開始,我們就精選了二段好聽的音樂《問好歌》《健康歌》,與每一個孩子問好,引導孩子與父母、老師一起動動身體,邊拍手、邊問好、邊握手、邊微笑。在寬松和諧、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開始我們的親子活動。每次親子活動都以類似的方式進行,慢慢地孩子們一聽到這首樂曲就知道,我們快樂的親子活動要開始了,現在我們要互相打招呼,做做熱身操,然后就要和伙伴們一起學習、游戲了,這樣每一次的親子活動都在輕松、自然的環境下開始了。
二、在歌唱活動中啟迪親子智慧
音樂是培養美感的藝術手段之一,優美健康的音樂是審美主體獲得美感的重要源泉,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不斷發展的今天,已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優美好聽的音樂可以刺激孩子的聽覺器官,選擇一些優秀音樂作品,通過親子互動教學,不僅引導孩子領略音樂藝術美,還陶冶孩子們的性情和品格。如:歌唱活動《兩只小小鴨》,該歌曲以其輕松活潑的旋律和親切自然的歌詞,深受寶寶們的喜愛,在音樂聲中,老師帶領孩子和父母一起認認小鴨的特征、唱唱小鴨、學小鴨走、表演小鴨、請家長扮演鴨媽媽帶著鴨寶寶們一起游戲等系列活動,孩子們和父母跟著老師投入地演唱、表演,學習氛圍其樂融融。對于需要反復練習的內容,也可以依靠好聽的音樂。
三、在游戲互動中提升親子情感
在一對一的親子互動游戲中,教師先引導孩子與父母自由練習,之后以小組形式進行親子家庭友誼賽。在親子游戲中,由于有等待時間,孩子的注意力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選擇、播放不同的音樂作品,在孩子們的頭腦里積累美好的音樂印象,更重要的是合理地避免了等待,適應了孩子好動活潑的天性。把音樂寓于游戲之中,他們就會樂意地接受、積極地配合、努力地響應、體會生活中美的一切。在這樣一個溫馨和諧的游戲氣氛中,父母及教師可以利用這個小小的環節,拍拍可愛的寶寶,夸獎他剛才的成績,對他提出新的期望,與他說說悄悄話,與孩子一起享受這美好甜蜜的情感交融的舒適空間,這是一幅多么美麗溫馨的畫面呀!
四、在再見歌中體驗親子快樂
篇8
【關鍵詞】3~6歲幼兒 親子活動 現狀 問題 建議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2-0174-01
親子活動能夠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所以開展親子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3~6歲幼兒基本上都在幼兒園進行學習,幼兒園親子活動是這些孩子接觸到的親子活動的主要形式。調查親子活動的時間、頻率、參加人員等可以了解親子活動開展的現狀,有助于發現其中的問題,促進親子活動更好地進行,確保3~6歲幼兒健康成長。
一 3~6歲幼兒親子活動開展的現狀
第一,親子活動開展的頻率。親子活動與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動有明顯不同,對于3~6歲的幼兒來說,他們參與的親子活動主要由幼兒園舉辦,而一學期內,幼兒園舉辦的親子活動次數往往較少。根據調查發現,有35.2%的班級在一學期中舉辦1次親子活動,有44.3%的班級一學期內舉辦2次親子活動,只有18.5%的班級一學期舉辦親子活動達到3次。
第二,親子活動時間分布情況。根據調查發現,幼兒園開展親子活動的時間并不統一,開展時間基本上都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的,調查的情況具體如下:有48.3%的幼兒園開展親子活動的時間是無法確定的,有3.3%的親子活動在學期初開展,有40%的親子活動在學期中開展,有8.4%的幼兒園在學期末開展親子活動。整體上看,親子活動開展的時間分布比較分散,這也說明了親子活動的開展是根據各個幼兒園的實際情況,也結合了教學的特點。如小班多在學期初開展親子活動,因為班級學生多是初次進入幼兒園,學期初開展親子活動,能夠降低學生的恐懼感,讓幼兒更好地融入新的生活。
第三,親子活動家庭參與者。在親子活動家庭參與者中,既有幼兒的媽媽、爸爸,同時還有孩子祖父母,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另外還包括了保姆以及其他親戚等人。根據實際調查發現,在親子活動中,參與最多的是孩子的媽媽,其次是孩子的祖父母,孩子爸爸參與的較少。具體如下:3~6歲幼兒的父親在親子活動中參加的次數較少,而女性家長不具備男性家長勇敢的品質,所以在活動中不敢給孩子獨立鍛煉的機會,而孩子頑強、勇敢的品質也難以得到培養。
第四,親子活動的主要內容。根據活動內容來看,親子活動所涉及的內容可以分成兩個大類,即單領域的親子活動,如親子語言游戲、親子科學活動、親子健康游戲、親子藝術活動等,另一種是多領域親子綜合活動。根據調查的結果發現,大多數親子活動的內容都是單領域內容。從調查中發現,單領域親子活動內容的選擇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其中親子健康活動的開展數量最多,緊接著是親子社會活動以及親子藝術活動,而親子科學活動以及親子語言活動則相對較少。
二 3~6歲幼兒親子活動存在的問題
第一,家長的態度問題。對于3~6歲幼兒的教育問題,家長普遍認為教育應當由幼兒園進行負責,也有部分家長認識到了參與親子活動的重要性,所以在面對親子活動時主要表現出三種態度,推卸責任的態度、力不從心的態度以及積極參與的態度。同時,孩子的父親較少參與到親子活動中,這對于孩子健全人格品質的全面培養會造成負面影響。
第二,幼兒園的問題。根據調查發現,仍然有多數幼兒園舉辦親子活動的次數過少,一方面是由于資金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幼兒園領導的重視程度不夠。很多幼兒園的親子活動是由教師發起,經過幼兒園領導審批后進行開展的,這也說明了幼兒園領導沒有意識到親子活動對于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第三,教師的問題。在調查中發現有些教師在開展親子教育活動是為了應付檢查,親子活動流于形式,這也就無法實現家長與幼兒園合理教育的目標,可能會對幼兒的成長起到負面影響。
三 3~6歲幼兒親子活動開展的建議
第一,要樹立正確的觀念,對于家長、教師以及幼兒園均是如此。教師要具有責任感,主動要求家長參與到幼兒園舉辦的親子活動中來,要明白親子活動對于幼兒成長的意義,制訂詳細的活動計劃以及方案,設計合適的活動主題,豐富親子活動的內容。
第二,在親子活動中,教師要積極與家長溝通,發揮出家長的作用。引導家長看到親子活動的意義,認識到父母參與幼兒親子活動的價值,轉變家長觀念。
第三,家長要提升教育的能力。在3~6歲的幼兒,不同階段時應當學習的內容不同,幼兒園教師以及家長應看到這種階段性,明確在不同階段的親子活動目標,充分利用資源。家長要準確定位自己的角色,明確自己在親子活動中的地位,提升自己的素養,保證親子活動的效果。
第四,應為幼兒親子活動營造良好的環境。對于幼兒園而言,要加強親子活動的管理,將親子活動納入到教育工作中,同時加大教師培訓,幫助教師掌握與家長溝通的方法。
四 結束語
親子活動是由家長與幼兒共同參與的活動,3~6歲的幼兒通過親子活動能夠加強與父母的溝通和交流,健康茁壯地成長。在開展親子活動時,必須動員各方力量,轉變家長和幼兒園的觀念,為幼兒親子活動的開展提供保證,確保孩子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篇9
幼兒園親子活動不僅僅是在園親子集體指導活動的開展,同時也肩負著指導家庭親子活動的延續和深化的重任。
一、加強親子活動的宣傳引導
1.提高家長對親子活動的參與程度
通過家長宣傳欄、幼兒園網站發表專題的形式向家長介紹親子活動的目的意義,以及活動中家長應承擔的角色,需要家長配合與注意的事項等;調整合理的親子活動時間,盡可能安排在節假日或家長下班后:設計生動活潑,符合幼兒身心特點又能激發家長興趣的親子活動。
2.提高家長對親子活動的參與水平
家長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他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困惑,幼兒園對他們要進行專門的親子活動技能、技巧的訓練,幫助家長提高教養水平。避免走入親子活動的誤區。
誤區一:包辦型,家長解決孩子一切問題。對這類家長的指導,要讓家長明白,長期的包辦,會使孩子失去嘗試、探索的勇氣與興趣,會使孩子將來無法面對成長路上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
誤區二:控制型,家長控制孩子一切發展。對這類家長的指導,要讓家長知道,長期的控制,會使孩子失去主動追求的勇敢精神。
誤區三:學習型,家長認為孩子的事情就是學習。對這類家長的指導策略,要有針對性地調整親子活動的內容和指導策略,將日常生活中的養成教育融入到親子活動中,
誤區四:忽視型,家長對孩子的情緒體驗缺乏關注。對這類家庭的指導。要深入了解情況,一定要讓家長理解,孩子年齡小,更需要精神和情感的滿足,
誤區五:暴力型,家長對孩子態度和語氣生硬,方法簡單粗暴。對這類家庭指導,園長要親自登門,要讓他們知道。只有規則和要求,缺少溫暖和鼓勵,孩子的內心就會哀傷、憤怒、恐懼。
二、遵循親子活動的設計原則
1.親子活動的目標應是孩子經過努力能夠達到的,既要考慮孩子某一方面的需要。又要兼顧孩子之間的差異。
2.親子活動的內容要注意動靜交替,集體活動與分散活動相結合,活動量適度。
3.親子活動的過程要關注家長和孩子的互動,一方面是家長和孩子間的互動,另一方面是教師和家長之間的互動。
4.親子活動的結尾要考慮將目標向家庭延伸,要及時對家長提出,回到家中應繼續完成的任務,并且要考慮可操作性,要讓所有的家長都能做得到。
三、做好親子活動的環節設計
親子活動從環節構成上的差異可以分為模塊式、主題式、自主式、領域式等:從組織形式上,可分為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個別活動。根據親子活動不同的內容和目標,這些環節構成和組織形式可以互相結合、靈活運用。親子活動的基本環節如下:
1.活動開始。用簡潔的語言向家長說明活動的主要內容,對他們提出必要的要求。
2.活動進行。開展指導活動時,要向家長交代活動的要求。教師要注意引導家長觀察孩子的活動過程,積極鼓勵孩子去完成任務;鼓勵家長提出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
3.活動結束。教師簡短小結活動情況,向家長提出要求,鼓勵家長創編新的活動形式和方法,親子活動指導向家庭延伸。
四、豐富親子活動的活動內容
1.根據季節特點安排親子活動。春秋季適宜安排運動量大的室外活動;夏冬季適宜安排運動量偏小的室內活動,
2.依據年齡特點安排親子活動。面向小、托班幼兒、新生班級,可以增加親子活動的時問和數量,甚至是專門設置半日親子活動班。
篇10
關鍵詞:幼兒園;親子活動;家園合作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3-002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3.016
親子活動在傳統教育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延伸和調整,使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更符合當今時代下兒童的性格特點,更能與兒童的身心發展相契合,從以往的教育子女,向父母的自我教育轉變。因此,親子活動更是一種民主的家庭教育。
一、親子活動的內涵及外延
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和信任,決定了父母的言行舉止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親子活動的意義,便是將這種影響通過科學、健康、愉悅的方式傳遞給孩子。幼兒園為活動中心,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孩子與父母樂在其中,最終實現“感性教育”,即用親情的力量去感化孩子。
親子活動不僅能開發幼兒的智力,提高幼兒的交流合作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它會讓幼兒在游戲中,深刻感受到親情的珍貴,讓幼兒的心中充滿愛,懂得尊重教師,孝敬父母。
親子活動是通過組織各種游戲,設計比賽項目,最終達到教育目的的一種活動,實際上它是一種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打破了以往以教師和家長為主的單方面的教育方式,讓幼兒參與其中,與教師、父母互動交流,實現了幼兒教育的民主化、人性化。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通過觀察可以更加了解幼兒的個性特點以及情感需求,有利于在今后的教學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家長則可以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同時更促進了家長與教師,家長與家長之間的交流溝通,相互借鑒育兒經驗,從而提高教育質量。
二、探析親子活動的有效性
(一)教師應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
教學能力不等于教育能力。很多教師有一個誤區,認為親子活動和平常講課一樣,只要有專業的教學能力就可以了。然而,親子活動作為一種教育模式,它必然要求組織者掌握關于幼兒教育的理論知識。親子活動中,家長會經常向教師請教教育孩子的相關問題,比如,孩子很內向,如何提高孩子的語言溝通能力?如果此時教師模棱兩可,含糊不清,無法給出專業的解答,那么家長必然會對教師的信任大打折扣,甚至會影響家長對幼兒園師資力量的質疑。反之,若能表現出教師“教書育人”的專業能力,家長會因此覺得踏實,會支持親子活動的開展,對親子活動的意義和作用給予認可及肯定,參與的積極性也會隨之提高。
(二)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
教師的教育水平和綜合素質,很大程度上可以通過溝通能力反應出來,如果沒有掌握溝通技巧,不懂得講話的藝術,不能把心中所想很好地表達出來,那么教師“言傳身教”的職責就無法落實。
在親子活動中,若父母與孩子之間產生矛盾隔閡,教師便要在父母和孩子之間起到了“橋梁”的作用,此時溝通能力至關重要,在教師的疏導安慰中,雙方矛盾迎刃而解,感情更深,意外插曲反而會讓親子活動顯得格外動情。
(三)父母在親子活動中發揮的作用
一方面,親子活動的開展,需要家長的參與,支持與配合。另一方面,在親子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教師在糾正孩子的違規行為時,同樣需要家長的理解與合作。如果活動中設計的項目、規則等得不到家長的重視和支持,必然會影響親子活動的質量。因此,家長要認識到自身在活動中所起的作用,主動積極地參與其中,帶動起孩子的熱情,與孩子肩并肩共進退,困難一起克服,成功一起分享。
有的家長會認為,要求越高對孩子越好,還有的家長會覺得如果活動項目設定太難,孩子會失敗。這兩種極端的想法都不可取,無論成功失敗,無論輸與贏,都不是親子活動的最終目的。家長首先要擺正心態,以平常心去面對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在父母言傳身教的影響下,孩子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個活動環節,才能互幫互助,勇敢面對困難挫折。
若想讓孩子在活動中得到鍛煉,家長必須信任孩子,很多事情要敢于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唯有如此,親子活動才會變得有意義,而不只是流于形式。
(四)幼兒園是親子活動的“領路者”
如今,我們提倡的是生態化教育,是指人的一生中順應自然的、人性化的教育,教育應該成為全社會自覺自發形成的一種人生態度,它是一種終身教育觀。教育不應該是功利性的,當我們面對社會中出現的道德倫理的潰敗,生態教育將喚醒全天下所有為人父母者的善意與愛心。
幼兒園教育是孩子正式邁進校園之前的最關鍵的教育環節,親子活動的意義與作用不言而喻,教育資源因此得以充分利用。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關注家長,關注他們的教育觀念與行為,關心他們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遇到的困難,并且盡全力地去幫助他們。同時,引導和鼓勵家長參與到育兒工作的討論中,讓家長身臨其境地認識教育,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將教育落實到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家長身上,這也是親子活動所發揮出的最大價值。
三、結語
如果把“幼兒園,教師,家長,孩子”當成教育工作中一個個獨立的“點”,那么親子活動便是將這些“點”串聯在一起的紐帶。就像我們都熟悉的“集體跳繩”運動,只有教師與家長在兩端協同合作,將親子活動這根“繩”高高搖起,幼兒才會跳得開心歡樂。當今的幼兒教育,愈發強調家園合作的重要性,親子活動正是實現家園合作的教育方式,只有為人師長者首先做好表率,相互理解,支持和信任,我們才能說,孩子的明天會更好。
參考文獻:
[1] 韓建丹.探析親子活動的有效性[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
(4):495-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