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兒童詩范文

時間:2023-03-16 08:12: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金波兒童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金波兒童詩

篇1

[關鍵詞] 遺傳程序設計 粒子群算法 二階帶通有源濾波器 仿真

1.前言

自二十世紀以來,電子電路的生產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進一步加快,現代電子設計技術已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從中小規模的通用集成芯片構成電路系統,到應用微處理器、單片機構成數字系統,這一過程克服了中小規模集成電路在系統設計中的一些缺點,同時也為電子設計技術提供了一種軟件設計的手段。然而,隨著大規模、高密度的現場可編程門陣列等可編程邏輯器件的出現,電路的規模和復雜度越來越高,而傳統的手工設計、現代電子設計自動化技術(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EDA)都必須依靠多年的電路設計經驗和規則來設計電路,這樣電子電路設計的一個瓶頸也隨之出現。近年來從生物進化中獲得靈感的進化型硬件(Evolvable Hardware,EHW),正在為我們揭示一種全新的電路設計方法――電路進化設計。

電路進化設計以進化算法作為組合優化和全局搜索的主要工具, 以電路結構和參數為進化對象,模擬自然進化過程,可不依賴先驗知識和規則而探索更為廣闊的設計空間,獲得新奇的或更好的設計結果,并可望完全實現電路設計自動化,因而成為國際性的研究熱點,現已取得重要進展并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2.GP基本理論

GP的基本思想是:隨機產生一個適用于所給問題環境的初始群體(即問題的搜索空間),構成群體的個體都有一個評價其解決問題能力好壞的適應度,根據達爾文適者生存原理,基于適應度按概率方式從群體中選出個體進行復制、交叉、變異等遺傳操作形成新的個體,從而產生下一代群體,經過一代代繁衍,最終產生一個適應度高的個體,即所給問題的解或近似解。

總結上述過程,GP解決問題的步驟如下:

(1)確定輸入及控制參量,主要包括:①確定函數集和終止符集,根據問題域的特點確定問題解決可能需要的函數集合及終止符集合(包括變量和常數);②確定適應度評價方法,群體中的每個個體是否適應環境影響著其遺傳操作,必須設計某種方法評價其適應度;③確定控制參量,如種群大小、迭代次數、交叉概率、變異概率等;④程序運行終止規則,決定何時最終停止運行GP;⑤最優結果確定及其它參數。

(2)隨機產生初始群體:依指定的形成規則,隨機生成初始群體,即初始解。

(3)循環執行下列各步直到滿足終止準則為止:

①運行群體中的每個計算機程序(即個體),并對其進行評價,根據其解決問題的效果為其指定一個適應度值;

②運行下面兩個主要操作產生新的計算機程序群體:

i)復制:根據概率準則,選擇適應度高的個體復制到新一代種群中。

ii)交叉:隨機選擇適應度較高的兩個個體,并隨機交換它們的相應部位(交叉操作),產生新一代個體。

根據情況還可加入一些輔助操作,如變異、倒置等。

(4)當滿足停止準則時,把在最后一代中出現的計算機程序(即個體)指定為GP運行的結果,這個結果可能是問題的解或近似解。

3.基本PSO算法

3.1算法原理

PSO算法來自于對鳥群的捕食行為的模擬。設想這樣一個場景:一群鳥在隨機搜索食物,在這個區域里只有一塊食物,所有的鳥都不知道食物在哪里,但它們知道當前的位置離食物還有多遠,那么找到食物的最優策略就是搜尋目前離食物最近的鳥的周圍區域。PSO算法從這種模型中得到啟示并應用于解決優化問題。

在PSO算法中,每個優化問題的解都是搜索空間的一只鳥,稱之為“粒子”。所有的粒子都有一個由被優化的函數決定的適應度,每個粒子還有一個速度決定它們飛翔的方向和距離,然后粒子就追隨當前的最優粒子在解空間中搜索。PSO算法首先初始化為一群隨機粒子,然后通過疊代找到最優解。在每次疊代中,粒子通過跟蹤兩個“極值”來更新自己,第一個是粒子本身所找到的最優解,稱為個體極值pbest;另一個極值是整個種群目前找到的最優解,稱為全局極值gbest。

PSO算法的這些觀點某種程度上可以通過心理學加以解釋:在尋求一致的認知過程中,個體往往記住它們的信念,同時考慮同伴們的信念,當個體察覺同伴的信念較好時,它將根據同伴的信念進行適應性地調整。

3.2參數設置

PSO算法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無需調節太多的參數,但是算法中的少數幾個參數卻直接影響著算法的性能及收斂性。目前,算法的理論研究尚屬初級階段,參數設置在很大程度上還依賴于經驗。

下面是算法中一些參數的作用及其經驗設置。

(1)種群規模P:種群中的粒子總數,一般取2040。試驗表明,對于多數問題,30個粒子已足夠取得好的結果,不過對于比較難的問題或者特定類別的問題,粒子數可以取到100或200。粒子數目越多,算法搜索的空間范圍就越大,也就更容易發現全局最優解,當然,算法運行的時間也較長。

(2)粒子維度D:問題解空間的維度,也稱粒子長度,由具體的優化問題決定。

(3)粒子活動范圍x:由具體優化問題決定,通常問題的參數取值范圍設置為粒子的活動范圍。粒子每一維可以設定不同的范圍。

(4)最大速度vmax:決定粒子在一個循環中最大的移動距離,通常設定為粒子的范圍寬度。

(5)學習因子c1和c2:代表將每個粒子推向pbest和gbest位置的統計加速項的權重。較低值允許粒子在被拉回之前可以在目標區域外徘徊,而較高值則導致粒子突然的沖向或越過目標區域。c1和c2通常等于2,也有其它的取值,但是一般c1等于c2并且范圍在0和4之間。

(6)算法終止條件:與GP相似,PSO算法的終止條件一般可以設置為達到最大迭代次數或者滿足一定的誤差準則。

(7)適應度函數:PSO算法的適應度函數選擇比較簡單,通常可以直接把目標函數作為適應度函數。當然,也可以對目標函數進行變換,變換方法可以借鑒GP中的適應度函數變換方法。

4.GP算法和PSO算法相結合實現二階帶通有源濾波器的進化設計

4.1 GP進化設計有源濾波器的電路結構

(1)確定函數集和終止符集

建立符合進化設計要求的基本電路單元的模型庫,為GP提供函數集,即F=(減法器,減法器,積分器);將電路中的輸入、輸出、地作為GP的終止符集,即T=(輸入,輸出,地)。

(2)建立個體樹與電路結構的匹配規則

在GP中,每個個體樹與相應的電路結構對應,每個有效的個體樹節點都與基本電路單元或輸入、輸出、地端口相對應,從而使經GP進化產生的最終個體樹結構即為符合要求的電路結構。

(3)生成初始群體

隨機生成一系列有根的、有節點的、帶標記的具有有序分支的樹狀結構的程序組成初始群體。其中,個體樹的根節點從函數集中隨機選取,本文限定為函數集中的減法器或積分器;個體樹的中間節點從函數集和終止符集中隨機選取;葉子節點從終止符集中隨機選取。

(4)計算個體的適應度

4.2適應度評價方式

由于GP部分主要進化設計有源濾波器結構,因而本文將傳遞函數作為判斷電路結構是否滿足設計要求的依據,即將當前個體(即電路結構)的傳遞函數與目標有源濾波器的傳遞函數的吻合程度作為GP的適應度評價標準。

4.3 PSO算法優化GP進化設計出的有源濾波器電路結構的參數

用GP進化設計出有源濾波器的電路結構后,接下來就要應用PSO算法去優化此電路結構的參數。

(1)初始化粒子群:將由GP進化設計出的最優有源濾波器電路結構的電阻、電容當成PSO算法的粒子,在定義空間Rn中隨機產生100個粒子x1,x2,…,x100組成初始種群X(t),并隨機設定各粒子的初始位置X和初始速度V以及各粒子的位移變化。同時將學習因子c1和c2均設置為2;粒子維度D為待優化的參數個數;最大進化代數Tmax將依電路結構的復雜程度而定,電路越復雜,Tmax越大。

(2)評價種群:對群體中的每個粒子,計算其適應度。適應度函數依具體問題而定,本文用多目標評價方式。

(3)對每個粒子,將其適應度值與自身最優值pbest(個體極值)作比較,若當前值比pbest更優,則置pbest為當前值,并置pbest位置為n維空間中的當前位置。

(4)對每個粒子,將其適應度值與種群最優值gbest(全局極值)作比較,若當前值比gbest更優,則置gbest為當前值,gbest對應的序號為當前粒子序號。

(5)根據(3-1)和(3-2)式更新粒子的速度和位置,產生新一代種群。

(6)檢查結束條件,若滿足,則結束尋優;否則轉第二步。

5.仿真及實驗驗證

以T(s)=(ωn,ξ為任意常數)作為目標函數,利用GP進化設計二階高通有源濾波器的電路結構,多次運行程序,有很多個電路結構都能達到此設計目標,從中選取所用模塊較少的電路結構。

6.結論

本章主要介紹了GP和PSO算法相結合實現有源濾波器的進化設計的思想、方法、步驟,完成了二階帶通濾波器,得到了比較令人滿意的結果。由于各種原因,針對高階有源濾波器的進化設計只進行了初步研究,今后的研究將進一步擴大電路設計類型和規模,針對模擬電路的進化設計建立一個進化平臺還需要做很多工作。

參 考 文 獻

[1]Garis H D.Evolvable Hardware:Genetic Programming of a Darwin Machine [C].In:Albrecht R F,Reeves C R,Steele N C,eds.Proceedings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s and Genetic Algorithms.Innsbruck,Austria:Springer Verlag,1993.441-449.

[2]Thompson A,Layzell P,Zebulum R S.Explorations in Design Space:Unconventional Electronics Design through Artificial Evolu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1999,3(3):167-196.

[3]趙曙光,楊萬海,劉貴喜.基于進化的電路自動設計方法[J].電路與系統學報,2002,7(1):72-78.

篇2

(四上)、《走,我們去植樹》(四下)、《去打開

大自然綠色的課本》(五上)、《春光染綠我們的雙腳》(五下)、《我們愛你啊,中國》(六上)、

《長江之歌》(六下)。兒童詩是專門為少年兒童創作或是少年兒童自己創作的,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9首詩歌中只有6首是兒童詩,而經典的兒童詩在教材中不多見。

兒童詩有著自己的個性特點。

一、 豐富的想象

“想象是創造形象的文學技巧最重要的手法之一。”只有依憑想象,才能發現生活中具有詩意的東西,并使其深化升華。比如金波的《流螢》,通過富于想象的景色和細節的描摹,表現詩人對少年兒童真摯的愛。詩最后寫道:“我從菜園拔一根蔥管,/好放進幾只流螢,/讓它們閃出柔和的光吧,/孩子,送你一盞翠綠的燈。/放螢火在你的枕邊,/我再編一個童話給你聽:/說在夏天的夜里,/有一個翠綠的夢……”而他的名篇《小鹿》,更洋溢著豐富的想象:花的影,/葉的影,/給你披一件/斑斕彩衣。你站在那兒,/和無邊的森林/融合在一起。然而你還像一株飛跑的樹,/高昂著你枝枝丫丫的角,/閃進密密的大森林里。一會兒和這棵樹,/一會兒和那棵樹,/交談著春天的消息。

二、 歡躍的童心

兒童詩表現了少年兒童特有的純潔、天真和童趣。成功的兒童詩幾乎都充滿兒童情趣。比如冰心的《雨后》,寫了在夏日的雨后哥哥在水洼中滑了一跤,嘴里說著“糟糕”,臉上卻有盛不住的得意與驕傲。緊跟在哥哥身后的妹妹,提著裙子小心地走,心里卻也希望摔這么一跤。詩人捕捉住兒童生活場景中的詩情,使天真幼稚的行為閃耀著誘人的異彩。

用兒童的眼睛觀察事物,敘寫兒童獨有的內心世界、情緒活動,通過有趣的情節表現

的兒童詩,自然是充滿童趣的。那種不以故事起伏引人,而是以有優美流暢的文字描摹自然,記寫因情、因物起情的直接感受或流動的兒童情緒的兒童詩,也多滿蘊童心童趣。如馬云超的《夜晚》:夜晚是一朵黑色的花

兒,/黃昏時候開始慢慢綻開,/天剛蒙蒙亮又合上。/細膩的花瓣兒上,/落著星星點點的小甲蟲,/閃爍著金色的光芒。/月牙兒在花瓣兒上散步,/一會兒逗著甲蟲玩,/一會兒采集撲面的花香。/夜晚是一朵黑色的花兒,/它的花期不長也不短,/足夠你把夢做得像模像樣。

三、 精美的語言

兒童詩的對象是少年兒童,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在藝術上允許降格以求。它與一般詩歌一樣應是精湛的語言藝術,需通過最精粹的、最有概括力、表現力的語言,表達豐富的內涵。正如蘇聯著名兒童詩人馬爾夏克說的那樣:為孩子們寫詩,同時也要給他們一個學習語言的機會。從這個意義上說,欣賞兒童詩不僅要引發他們的感情,使之獲得愉悅,提高藝術鑒賞的能力,還要擴大和豐富他們的語匯,培養他們駕馭語言的能力。如金波的《第一行詩》的末句“雁陣―春天的第一行詩,/寫在祖國明麗的春天!”形象地把大雁北飛比作春的信息,同時精美的語言也傳達著美感。

四、 優美的音韻

“情感最直接的表現是聲音節奏,而文字意義反在其次。文字意義所不能表現的情調常可以用聲音節奏表現出來。”因此,很難想象不具備音韻節奏美的詩歌有什么藝術力量。尤其對年幼的兒童來說,兒童詩往往最先以悅耳的節律聲調吸引他們。兒童詩的音韻美,一方面表現在回環整齊上,以悅耳鏗鏘的韻腳完美托現詩歌的意象,抒發思緒。另一方面,表現在與內在情感、內容相一致的旋律和節奏美上。聲和調的有節律的抑揚頓挫,拍節的輕重舒急,能加強詩本身內在情感的表現力,充分顯現詩的神韻。如圣野的《夏弟弟》,全詩的節奏依感情的升落起伏而變化。第一部分十六行的節律舒徐平穩,表現了“綠孩子”由春到夏漸漸生長伸延的情景;第二部分十八行的節拍聲調變得急促快捷,形象地展現了盛夏莊稼和山林飛快變化,夏的蔥蘢和盎然生機;最后兩小節又回到舒緩的慢板中。

兒童詩歌能夠點燃學生自主創作的熱情,讓學生的生活充滿詩意,可以采用多種方法和途徑,開展兒童詩歌活動:

1. 布置詩歌園地。利用教室的黑板報、墻壁等陣地抄錄精彩的兒童詩,創設良好的氛圍。每周還可以提出背誦、競賽的要求。

2. 課內向課外延伸。學習語文課本上的詩歌時,不僅要教給學生詩歌的基本知識,提高賞析能力,還應以一首帶一串,搜集詩人的其它作品或搜集同主題的作品,擴大閱讀量。

3. 開設詩歌欣賞課。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適量引人兒童詩作品,鼓勵學生大膽模仿、創作,逐步拓寬詩的形式和內容,可以敘述,可以抒情,有詠物詩,有童話詩,有的富有趣味,有的蘊含諷喻。這樣學生創作的兒童詩才會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4. 開展豐富的詩歌活動。一方面通過“詩歌誦讀會”等活動豐富學生的兒童詩儲量,激發學生讀詩的興趣。一方面通過創辦班級詩刊等活動給學生提供作品展示的平臺,讓學生有成功感,激發創作欲望。

篇3

一、海讀——納百川,潤澤童心

1.課堂主陣地儲藏水

在每學年開學伊始,我便會在班級中開辟“詩海拾貝”“日有所誦”等專欄,讓學生們一進教室,一抬頭就可以看見詩,品嘗詩;利用班隊活動課時間,舉行詩歌朗誦會、推薦好詩等活動,每周另專門開設一節童詩教學課,為學生提供相對集中的閱讀時空,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交流;建立班級“詩書角”,充分利用學校圖書室資源,有選擇地充實班級“詩書角”,并發動學生家長為孩子挑選兒童詩相關書籍放入圖書箱,實現資源共享。班級中,兒童詩“水源”充足,常換常新,童心得以終日浸泡在優美、靈動、充滿智慧的詩歌作品之中,暢游于用美麗的語言和奇妙的想象構建的繽紛樂園之中。

2.課外大天地盤活水

我還充分利用課外時間,為兒童讀詩、賞詩提供機會與交流的平臺。指導學生制作“我的童詩剪輯本”,內容來自學生課后多渠道搜集的各類優秀詩作,分門別類后,或摘抄或粘貼在人手一本的兒童詩剪貼本上,這樣的剪輯本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如“美詩天天讀”“童詩花兒朵朵開”“童詩萬花筒”等。同時,建議家長利用節日帶孩子買書,或自編小詩給孩子當生日禮物,或開展家庭賽詩會,共同營造一個充滿詩意的家庭賞詩氛圍。此外,我們還會定期舉辦詩歌擂臺賽,評選“讀詩小高手”。兒童詩賞讀這汪盈盈碧水,在形式多樣的讀詩品詩活動中,越發顯得清波蕩漾、活絡流動了。

二、細品——水長流,點亮童心

1.珠落玉盤語言美

詩是語言的藝術,兒童詩的語言生動、凝練,具有極強的張力和感染力。比如,金波的《林中小景》:“陽光透過枝葉,染上嫩綠的顏色。風,打著唿哨,在葉面上輕輕滑過。流進樹林里的空氣,也變得又甜、又柔和。因此,在每棵樹上,都掛著小鳥的歌。”一個“染”、一個“滑”,太陽和風仿佛化身為兩個活潑俏皮的小孩兒,在樹林里歡快地嬉戲。“掛”字用得更為神妙,聲音也可以掛嗎?無形的聲一下子可視了、有形了,仿佛一顆顆七彩的音符就躍動在眼前,那是怎樣一幅奇妙動感的畫面啊!欣賞兒童詩時,我常誘導學生關注此類靈妙的語珠,體會兒童詩的活力,提高鑒賞語言、駕馭語言的能力。

2.沁人心脾情感美

“情”是詩歌的靈魂,也是詩歌生命力的美感表現,因此,情感體驗在詩歌的教學中是第一位的,賞讀兒童詩時,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各種感觀,引導他們積極體驗詩歌中表達的情感。如:“我有一對小酒窩,小酒窩里甜酒多,甜酒流到哪里去?流進媽媽心窩窩……”這首兒童詩通過描述“小酒窩”來表現孩子和媽媽之間那種真摯的感情,每個字都充滿著愛,這種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美德,就像泉水一樣滋潤著每一個孩子的心田。

三、思創——如泉涌,放飛童心

1.于仿寫中覓法

古人做詩常把模仿范文作為入門第一步,先“依葫蘆畫瓢”,然后逐步地“師其神,不師其貌”,最終實現由模仿走向創造。對于嘗試創作兒童詩的小學生來說,仿寫是架起讀與寫得最好橋梁。

我與孩子們一同欣賞兒童詩《眼睛》:“窗戶是房屋的眼睛,冬天,它看見皚皚白雪,春天,它看見柳綠桃紅。湖泊是大地的眼睛,白天,它看見明亮的太陽,夜晚,它看見閃爍的星星。”第一步:學生配樂朗誦,感受詩的節奏韻律。第二步:為什么說窗戶、湖泊是房屋和大地的眼睛呢?第三步:你覺得像這樣神奇的眼睛還有哪些?試著用“_是_的眼睛”說一說。學生的想象豐富多彩:星星是夜空的眼睛,水井是小院的眼睛,露珠是大樹的眼睛……一位小女生留給我的印象最深,她說:“我是爺爺的眼睛。外出,我為他引路,回家,我給他讀書。”了解后才知道她的爺爺是一位盲人,她的詩句真情感人。

2.于生活中求源

積累靠體驗,生活是源泉,童詩創作最肥沃的土壤是生活。我們班暢暢生日這天,她帶來大大的蛋糕與同學們一起分享。我問暢暢:“你覺得過生日是什么滋味?”她蹦跳著說:“我的生日是甜甜的,是一塊可口的蛋糕。”“孩子們,過生日又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呢?”我不失時機地追問。就這樣,一首充滿童真童趣的小詩誕生了:“我的生日是方方的,是一個個精美的禮品盒;我的生日是閃閃的,是一張溫馨的全家福;我的生日是幸福的,是爸爸媽媽那溫暖的懷抱。”精彩的生活、動人的瞬間、心靈的感受,教師都要指導孩子們將這些用語言表達出來,用文字描繪出來。如此經常熏陶,孩子們逐漸養成了關注生活的習慣,閃亮的詩行便會從心頭汩汩流出。

詩是清新的風,詩是活潑的泉,詩是心靈的火花,詩是生活的每一瞬間。雪野老師說:“兒童詩教學不必要求人人會寫詩,但要讓人人享受詩的滋潤,要培養愛詩的人,培育擁有詩意的人生。”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不妨就從自己開始,從現在開始,引領孩子浸潤在童詩這方碧水之中,乘著童詩創作這葉輕舟,遠航!

篇4

我們對蘇教版、人教版、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兒童詩的編排進行比較研究,發現人教版、蘇教版編入的兒童詩甚少,小學低年級有一些,到中、高年級卻很少,北師大版教材中編選的兒童詩比較多一些。當我們對“兒童文學”進行研究時發現,自以來,我國兒童詩創作不斷發展,一大批兒童作家、詩人(包括臺灣許多兒童作家)葉圣陶、劉大白、柯巖、圣野、于之、金波、樊發稼、張繼樓、任溶溶、高洪波、張秋生、邱易東、王宜振、劉饒民等,辛勤筆耕,為少年兒童奉獻了許多優秀佳作。可是,許多家長也許能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課外讀小說、故事,很少有家長在孩子進入小學階段,還能與孩子一起欣賞兒童詩。

然而,兒童詩的價值以其不可回避的問題沖擊許多語文教師及兒童詩教育研究的學者。我們為什么要進行兒童詩教學呢?兒童詩在兒童詩閱讀與創作教育教學及對兒童的影響層面具有哪些不可替代的價值呢?

一、培養兒童良好的習慣

人應該支配習慣,而決不能讓習慣支配自己。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良好習慣的養成與正確引導是分不開的。有研究表明習慣的養成靠長期訓練逐漸定型,進而影響終生。兒童詩寓教于樂,寓教于習慣,寓教于游戲,寓認知于閱讀、吟誦、創作、實踐。兒童詩教育因其獨特的魅力,對提升學生的生命品質,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獨特個性,張揚生命張力,形成穩定的詩意群體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具有重要意義。在不斷展示、評價、教育的過程中,尋找穩定的行為方式,形成詩意的學習、生活、待人、思考的行為習慣。

例如著名詩人任溶溶的《書怎么讀》意在潛移默化的培養兒童的閱讀習慣:爺爺讀書,一本又一本,/有一些書,厚得像塊磚。/我忍不住,問我爺爺說:/“書這么厚,怎么讀得完?”//爺爺回答我說:/“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一句一句地讀,/一段一段地讀,/一頁一頁地讀……/就這樣,很簡單。”

讀書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方式。閱讀是一個民族精神成長的源泉。兒童時代的閱讀習慣的培養、引導具有舉足重輕的作用。詩歌通過分段對比的方式,一問一答,巧妙地滲透了閱讀習慣的培養傾向。兒童的模仿心理得到了強化。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積極的示范影響下得以展開。

二、提升兒童的精神修養

兒童詩內涵豐富、形式活潑、格調高雅、質樸自然、想象豐富、情趣奇特,語言精美,意境空靈。兒童詩是培養兒童內心靈魂的凈化器。兒童詩對學生在理解、感悟、創新、形成語言美、心靈美、善待他人、善待弱小、善待生命、富有責任、誠實守信、文明得體、尊老愛幼、心胸寬闊、志向高遠、談吐高雅、舉止端莊等內在修養方面具有潤物無聲的影響。經歷兒童詩教育的學生,生活充實、情趣盎然、充滿激情、心靈美好,內心世界與外部世界趨于高度一致,在自主、自立、自信、自強等方面與愛國、愛家、愛校、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自然等方面趨于平衡狀態。

著名兒童詩人西渡通過《我們的手》告訴兒童要發揮“手”的創造作用,積極擔當重任,維護美好的生活。

詩歌寫道:我們的手,是電線,/在爸爸和媽媽之間,/傳遞著光,/讓他們的幸福像燈一樣照亮。//我們的手,是橋,/跨越海洋,/在陸地和陸地之間/傳遞彼此的問候。//我們的手,是船,/在心靈和心靈之間/托起潔白的帆。//我們的手,是小鳥,/在星辰和星辰之間/歡樂地飛翔。

作者把普通的“手”比成“電線”、“橋、“船”、“小鳥”,生動形象,層層遞進,向兒童展示了美好的行為、美好的修養,激發了兒童內心美德的沖動。

三、培養審美詩意和審美情趣

童詩的語言稚嫩活潑,感情直率明朗,敘事生動形象,融童情、童心、童趣為一體,是適合于兒童聽賞、吟誦、閱讀的詩歌,體現“真、善、美”的審美價值追求,在培養兒童良好的道德品質、思想情操,激發豐富他們的想象力、思維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養兒童健康的審美意識和藝術鑒賞力上,發揮自己獨特的作用。李少白認為兒童詩的美,首先她所表現的心靈美和情感美。其次她美在想象和意境。這種美升華起來就是人性的美、童心的美。兒童詩教育能讓每一個學生以兒童獨特的視角理解生活、感受童年、感悟生命、詩意地棲居在校園里,養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過一種德性的、靈動的、美的生活。

劉饒民在《問大海》一詩以五十六個字把海天一色的景象和耐人尋味的深刻寓意融為一體,它在孩子心中喚起的自然美、人性美、勞動美:大海大海我問你,/你為什么這樣藍?/大海笑著來回答:我的懷里抱著天。//大海大海我問你,/你為什么這樣咸?/大海笑著來回答:/因為漁民流了汗。

樊發稼先生通過“露珠”的色彩、形狀、作用的描繪,運用擬人的方式展現了“小露珠”美麗、善良、可愛、春節的心靈。

詩歌寫道:早晨,小花園里,/閃閃發光的露滴,/像美麗的珍珠/撒滿了一地。//太陽升起來了。/咦,那一顆顆晶亮的露滴,/怎么不見了?/他們都跑到了哪里?//小草說:/在我綠油油的葉子里。/小花說:/在我紅艷艷的花瓣里。

詩歌對小露珠的短暫的一聲的描繪,有聲有色,活靈活現。審美意識、審美情趣溢于言表,不鑿痕跡。低年級兒童閱讀這樣的兒童詩怎能不為之心動?兒童在閱讀中自然能體會到自然界的形式美和自然界的品格美。觀察、感悟、思考、內化等學習、生活方式因為兒童詩的介入,融匯到兒童的心靈深處。

篇5

一、激發想象

兒童是最富有想象和聯想的,他們總是用自己創造性的想象認識并詮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們想象而詩化的世界里,花兒會笑、鳥兒會唱、草兒會舞、魚兒會說……而兒童詩的特點就是富于想象,所以我在教學兒童詩時,總是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想象,感悟詩歌。如教學《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時,我就讓學生想象小朋友捉了一只蟈蟈送給盲婆婆時會說些什么?我平時怎樣給盲婆婆唱歌,為她消除寂寞帶來歡樂的?蟈蟈歡快地叫著,盲婆婆聽著聽著,仿佛看到了什么?想象小溪流淌的清波,童年難忘的歡樂。又如教學《一株紫丁香》時,我讓學生想象“綠葉兒在風里沙沙地響”有多動聽,假如你是那位小朋友,你會唱些什么?“滿樹盛開小花是怎樣的美麗,假如那是小朋友圍在老師身邊微笑著說話,會說些什么?”讓兒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張開想象的翅膀,感悟詩的題旨。

二、品味情感

情感具有情境性,情感會隨情境的出現而產生,為了讓學生們學習時愈發地融入情境,我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情境,做到以境生情。如《鄉下孩子》一詩,描述了鄉下孩子游戲、勞動等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抒發了對農村廣闊天地的熱愛之情。課的一開始,我就問學生們:“你們平時在家都做些什么事呀?”學生們爭著回答:“割草”、“喂雞”、“捉小魚”……根據學生們的回答,我出示了課文中的掛圖,配上一支歡快的曲子,充滿感情地說:“曾經在媽媽的懷里歡唱,曾經跟著爸爸到處跑,看見蝴蝶就會想出美麗的故事,用一片草葉就會吹出動聽的歌曲,割一籃青草,小羊圍著團團轉,挖一籃野菜,小豬的肚子吃得圓滾滾,捉幾條小蟲,小雞樂得咯咯叫,逮幾條小魚,小貓樂得喵喵笑……這就是你們,多么自由,多么快樂呀!”通過提問的誘導、畫面的顯示、音樂的渲染、教師繪聲繪色的語言描繪,一下子就把他們帶到了平時的生活中,使他們成為詩中的人物,在一起游戲、勞動,是那么活潑生動,他們怎么會不投入到詩的意境中領略其中美妙的情感呢?

三、注重賞讀

名家精品系列賞讀,我重點選取了冰心兒童詩賞讀、金波兒童詩賞讀、圣野兒童詩賞讀、喬羽歌詞賞讀、高土其科普兒童詩賞讀、陳伯吹兒歌賞讀、普希金童話詩賞讀,以及臺灣兒童詩賞讀等。名家精品賞讀重點抓住語言、想象、意境、形式四個方面,引導學生欣賞、感受、發現。感受作者的語言之美、想象之美、意境之美、形式之美;感受詩人美好的情懷,高尚的情操;發現兒童詩創作的一些方法或規律。如臺灣兒童詩精品《樹海》賞讀:廣大的森林/是一片綠色的海/大風來時/驚飛起的鳥和蝴蝶/就是美麗的浪花。綠色的大森林是地球的“肺”,是飛禽走獸的樂園,是人類綠色環保的最高境界,而大海也是最令人神往、令人激動的地方,把兩者聯想在一起,就會強烈地激起人們心中最美好的感覺,有了這一份感覺,再深入引導學生理解詩人之所以能寫出這樣優美的小詩,是因為詩人心中擁有一份美好的情懷。教師應努力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想象之新穎,想象之美好。最后引導學生去感悟:一首美麗小詩的背后一定擁有一顆美麗的心靈。通過名家精品的閱讀欣賞、背誦、默寫,品味各家兒童詩經典作品的語言風格,感受他們的想象之美妙,并努力營造兒童詩語境氛圍、兒童詩作家群氛圍――熏陶感染學生。從而讓學生熱愛兒童文學,敬慕兒童文學作家。

四、體驗意境

篇6

兒童文學是文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從古至今,人們對兒童文學的研究從未停止。兒童文學無論是語言抑或是情感表達方面,均有別于其他文學形式。兒童文學讀物專門為兒童創作,是兒童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目前,國內外關于兒童文學的研究很多,為進一步豐富兒童文學的理論研究,筆者特選擇本課題進行論述,希望能進一步加深人們對兒童文學讀物的認識和了解。

一、兒童文學的概念界定

何謂兒童文學呢?截至目前,對兒童文學尚未形成統一的概念界定。王泉根(2009)編撰的《兒童文學教程》指出:兒童文學也可稱之為少年兒童文學,其閱讀對象為十八歲以下的少年兒童。依據讀者的年齡層次不同,可將其分為如下三個層次:(1)幼年文學;(2)童年文學;(3)少年文學。基于上述概念界定,我們可將兒童文學簡單理解為:是針對十八歲以下少年兒童創作的文學形式,它是整個文學大類中的一個重要分支。

二、兒童文學讀物是兒童最愛的文學形式

在蘇聯學者梅拉赫看來,藝術作品均是有生命的。不論是任何文本形式,唯有讀者真正參與進來,對其進行欣賞和閱讀,才能賦予文本以靈魂。因此,從接受美學角度審視,我們可發現唯有那些可被兒童接受的文學形式,方能真正受到兒童的喜愛,其文學價值方能真正得以體現。兒童文學讀物無疑是兒童最喜愛的文學形式,具體主要體現在如下兩點:

(一)兒童文學的語言魅力

眾所周知,兒童的審美經驗及認知水平均有限。因此,兒童文學的語言大都通俗易懂,內容也較為活潑、淺顯、輕快,所用文學語言也大都是兒童喜聞樂見的詞匯。兒童文學讀物描述的內容大都是具體的,再加上輕松活潑的語言運用,往往能達到寓教于樂的成效。此外,兒童文學的語言運用亦充滿形象性。兒童讀到這些優秀兒童文學作品時,可以獲得更多愉悅的情感體驗。正因為兒童文學讀物獨特的語言魅力,才使得兒童文學讀物成為兒童最喜愛的文學形式。

(二)兒童文學的游戲精神

對于每個兒童而言,玩游戲是其天性。在游戲中,兒童可以自得其樂、擺脫成人的束縛,獲得更好的情感宣泄,體驗到精神的愉悅。在兒童文學中,不同程度上滲透有游戲精神,這種游戲精神正是兒童普遍喜愛的。兒童文學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創造出充滿游戲性的美好世界,通過閱讀文字讓兒童更好地體驗到自由、快樂,實現自身在現實生活中無法達成的游戲愿望。

三、兒童文學讀物的具體分類

兒童文學讀物有很多形式,具體可分為如下幾類。

(一)動物小說

所謂動物小說,即是指以動物為小說主角,通過特定環境及故事情節描述創造的一種敘事性兒童文學作品。動物小說將動物視為有思想、有感情的生命個體,在小說中對相關動物的命運、生活及遭遇進行描述,進而折射出人類的生活,引發閱讀對象對生活、生命及人生的思考。典型的動物小說主要包括:《酷熊貝魯克的煩惱》、《春田狐》、《大澤蛙國》、《最后的藏羚群》、《禿尾巴的搗蛋鬼》、《螞蟻王國的奇聞》等。通過上述動物小說的閱讀,可將兒童帶進千姿百態的動物世界,幫助兒童從小建立環保意識,引導兒童親近自然。另外,動物小說中塑造的各種可愛的動物形象也會更好地引發兒童的閱讀興趣。

(二)兒童故事

兒童故事講述的內容極為豐富,主要涉及:(1)兒童的社會生活;(2)兒童的學校生活;(3)兒童的家庭生活;(4)與兒童相關的歷史事件及自然世界等。兒童通過閱讀兒童故事在極大程度上可滿足兒童的心理需求,如探險、好奇及求知心理等。通常而言,兒童故事的篇幅不會太長,大都短小精悍。在情節描述方面雖然較為簡單,但卻極為生動有趣,較易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兒童故事具有三方面特征,即完整性;生動性;口頭性。正是基于上述特征,它才能更容易地引發兒童的閱讀興趣。在我國,《貝瓦故事》《兒童睡前故事大全》等均是經典兒童故事的代表。

(三)童話

童話是兒童文學讀物的重要表現形式,深受兒童喜愛。童話具有幻想性特征,縱觀國內外所有童話,均具有較強的幻想性特征。童話故事作者在創作童話時,會積極運用自身想象,有機構勒出一個虛幻世界。在童話世界中,充滿著奇異的事物,且都傳遞著快樂,可極大程度上滿足兒童的心理需求。此外,童話還富有隱喻性和游戲精神,語言具有幽默性和模糊性。閱讀童話時,兒童仿佛置身于真實的童話世界,享受童話世界帶給自己的喜怒哀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及《一千零一夜故事》等均為童話的經典之作。

(四)兒童詩

兒童詩較為適合6~12歲之間的兒童閱讀、吟誦,亦是兒童極為喜愛的文學作品形式。兒童詩涉及題材廣泛,主要包括:(1)社會生活;(2)校園生活;(3)家庭生活;(4)自然;(5)人物等。在所有兒童詩中,反映校園題材的兒童詩占大部分。之所以產生此種情況,主要因為6~12歲之間的兒童主要生活在校園中,反映校園題材的兒童詩更易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兒童詩的文字內容大都較為淺顯易懂,在寫作手法上喜歡采用象征、比喻及擬人的修辭手法。除此之外,兒童詩還往往具有詼諧、幽默的趣味元素,符合兒童的天性。例如,我國著名作家金波創作的兒童詩《春的消息》便是兒童詩的典型代表。

(五)兒歌

兒歌的形式大都較為短小、精悍,兒童誦讀起來也容易,適合記憶。兒歌大都運用較為簡潔優美的韻語創作,其內容不僅生動活潑,閱讀起來也較為瑯瑯上口,極為符合廣大兒童的認知特點。古時,兒歌也被稱為童謠。童謠在民間廣泛流傳,不同程度上具有民歌的韻味。發展至現代,很多作家和詩人會專門為兒童創作兒歌。因為其讀者對象較為明確,即為兒童,所以,作者在創作兒歌時,往往會下意識考慮到兒童的認知特點及審美能力,創作的兒歌也大都生動、有趣,如兒歌《平平搭積木》等。除此之外,兒歌的形式大都節奏明快、極富感染力,并富有一定的音樂美。

(六)兒童散文

兒童散文亦是兒童文學讀物的重要表現形式。兒童散文大都為作者對自身童年生活的回憶,極為適合兒童欣賞及閱讀。兒童散文具有散文的典型特點,即在選材、形式及寫作手法上均表現的極為靈動和自由。正因如此,兒童散文才更符合兒童的率真天性。通常而言,兒童散文往往充滿更多個性化特征,抒發人性情感,描述的大都是作者童年時期的真實生活和客觀感受,充滿著濃濃的兒童情趣。

四、結語

篇7

關鍵詞: 幼兒教育 兒童詩歌資源 語言能力

一、引言

詩歌是文學中最高的藝術形式,是語言寶庫中的瑪瑙和鉆石。詩歌富有鮮明的節奏美及和諧的音韻美。詩歌的語言最優美、最精練、最動聽、最能引起人遐想。誦讀兒童詩歌可以豐富幼兒的情感世界,激發幼兒對愛和美的感知,促進幼兒語言能力與認知能力的協調發展。

二、開發與運用詩歌資源,發展幼兒語言能力之策略

1.運用兒童詩,激發幼兒對詩歌的誦讀興趣,培養幼兒的想象能力。

在語言發展方面,幼兒會睜大一雙好奇的眼睛觀察身邊的事物,以純真的視角注視著周圍的世界,并將所捕捉的獨特的影像折射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他們對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總會產生不同的情感,產生不同的個性化的感受與交流、表達的欲望。基于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其描述語言往往較為簡單,表達的手段與方法也較缺乏,原因是幼兒很少接觸、感知、理解和運用韻律化的語言形式。所以,教師在幼兒語言教學中,應致力于兒童詩歌的開發與運用,讓生動、有趣的兒童詩歌走進幼兒語言課堂,讓幼兒跟朗朗上口的兒童詩歌交朋友。

譬如,在春暖花開的季節,我們會帶著孩子來到美麗的公園,讓孩子們盡情地走走看看,并且一起誦讀關于春天的詩句,像金波等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的詩篇,孩子們就積累了不少。如《蝴蝶蝴蝶你找誰》:“花蝴蝶,/多么美,/張開翅膀飛呀飛。/這里找,/那里找,/蝴蝶蝴蝶你找誰?/黃花開,/白花開,/一朵更比一朵美。/這里找,/那里找,/我要找朵紅玫瑰。”孩子們手舞足蹈地誦讀著這些優美的詩句,想象的翅膀展開了,完全融入到春天的景致中,是那么快活,那么自在,仿佛就是一只快樂的花蝴蝶。

又如,鞋是幼兒極為熟悉的事物,家人回家后把腳上的鞋脫下,再換上拖鞋,這是一種司空見慣的行為,然而臺灣詩人林武憲卻以一種獨特的靈感為孩子們創作了這樣一首充滿想象和無限童趣的小詩《鞋》:“我回家,把鞋脫下/妹妹回家,把鞋脫下/哥哥、爸爸回家/也都把鞋脫下//大大小小的鞋/是一家人/依偎在一起/說著一天的見聞//大大小小的鞋/就像大大小小的船/回到安靜的港灣/享受家的溫暖。”詩人先把鞋比喻成家庭成員,鞋子脫下來擺放在一起,如同一家人“依偎在一起”,彼此訴說著一天的見聞,這就賦予了鞋子以人的思想情感。接著詩人又巧妙地把鞋比作是“大大小小的船”,鞋子回到了家,就像是船回到了“安靜的港灣”。詩人就是這樣抓住“鞋”這個普通的形象,借助豐富的想象將其比喻為“家人”和“船”,用非常平淡、簡樸而又富有情趣的語言,營造出一個融洽、和睦的氛圍。教師通過指導幼兒反復誦讀與想象,幼兒對詩中所描繪的情景定會產生自己的感受,并體會到家的溫馨。

2.運用兒童詩歌培養幼兒思維能力,陶冶幼兒思想情操。

詩教勝于言教。誦讀淺易、有趣的兒童詩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質。如針對有些幼兒喜歡吃糖果而又不喜歡刷牙的習慣,我們就在語言課上給他們朗誦詩人高洪波的動物兒童詩《狐貍打賭》:“狐貍和灰狼打賭,/說能夠虎口里拔牙。/灰狼馬上下了賭注/——十只香噴噴的烤鴨。/狐貍把巧克力糖果,/不斷地送給老虎媽媽。/還趁她不注意時,/偷走了小老虎的牙刷。/結果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小老虎果然要去拔牙。/狐貍用這顆虎牙,/贏得了十只烤鴨。”這首詩歌有一定的故事情節,迅速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并激活他們的思維。聽完之后,老師發問:“為什么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小老虎要去拔牙呢?”“為什么狐貍能贏得十只烤鴨?”聰明的孩子眨巴著眼睛,很快就從詩句中找出正確的答案:“因為小老虎吃了太多的糖果,所以牙齒爛了,要拔掉。”“因為小老虎的牙刷被偷走了,沒辦法刷牙,牙齒里面生了小蟲子。”“因為狐貍很聰明,喜歡動腦筋。”……這樣的傾聽、思考與回答、交流,鍛煉了幼兒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教育了幼兒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保護好自己的牙齒。

誦讀詩歌還可以大大增強幼兒保護環境等意識,寓說教于快樂的誦讀活動之中,實現一種無痕教育。如《你像一個巨人》這首詩就曾給孩子們帶來誦讀的快樂,并幫助孩子們樹立作為“一個巨人”的自豪感:“在翠綠的草坪前,/你就像一個巨人;/蝴蝶、甲蟲在草叢里,/就像藏進大森林。/它們也許正在舉行婚禮,/蚱蜢跳舞,/蟋蟀彈琴;/如果你一腳踏下去,/就是帶去一場地震。/別踐踏他們的家園哪!/它們也在享受著親情。/它們的世界還很弱小,/你是保護它們的巨人。”孩子們日復一日、堅持不懈地誦讀著這樣美妙的詩句,既豐富了個人的情感和語言積累,又鍛煉了個人的想象力,并且從小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可謂一舉多得。

3.引導幼兒用詩化的語言來描繪美景,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教師要引領幼兒投入自然懷抱,去觀察大自然一草一木的變化,欣賞大自然的秀麗風光。要善于引導幼兒用富有韻律、充滿想象、簡潔洗練、富有情趣的詩化語言,來描繪美景,表達自己的感受,不斷調動幼兒學習與創作的積極性。

比如,秋天來了,我們帶上孩子去秋游,去觀賞火紅的楓葉和金色的銀杏樹葉,當然也會引導幼兒展開想象,鼓勵孩子獨立或者跟老師一起創作美妙的詩句。如《銀杏樹的小扇子》就是班上的一位小朋友在我的引導下創作的一首小詩:“秋天到了/銀杏樹那一把把綠色的小扇子/全都被太陽給染黃了/那金色的小扇子不停地搖著/給人們帶來了涼爽的風/它搖啊搖啊/搖來了冬爺爺/于是,/金色的小扇子又變成了黃蝴蝶/紛紛從樹上飄落。”

三、結語

綜上所述,優秀的兒童詩歌是寶貴的教育教學資源。在幼兒語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開發與運用兒童詩歌,讓孩子們的心靈從小就得到優美語言的潤澤,感受到漢語言的無窮魅力,全面提升語言素質,豐富情感世界。

參考文獻:

篇8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一首呼喚和平的詩,它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抓住自然界人們熟知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將其原有的美好、寧靜的景象與因戰爭而遭破壞的景象加以對比,并發出痛心的疑問:這究竟是為什么?反復四次叩問,一次次觸痛兒童柔軟的內心,這是兒童對戰爭的控訴與抗議。其實殘酷的戰爭摧毀的豈止大海、沙漠、星空、草地,還有山川、平原、森林、田野……它無孔不入,它摧毀了我們身邊的每一寸土地,生活的每一個空間。于是,詩人在最后一個小節發出了內心的希望與祈盼――讓戰火中的孩子和我們一樣在鮮花中讀書,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讀讀詩尾這個省略號吧,有人說從中還讀出了詩人希望給孩子們一場快樂的球賽,一頓幸福的晚餐,一個溫暖的家……是啊,我們多么希望孩子們能擁有這美好的一切。但此時此刻,詩人希望與祈盼的只是一張平穩的課桌,一間潔白的教室。課桌原本就是平穩的,教室原本就是潔白的,可如今這成了詩人心中的希望與祈盼,那是多么揪心,多么酸楚啊!

基于以上解讀,我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自由朗讀,讀準4個生字,讀通詩歌,了解詩歌的內容。

2.通過“角色對讀”“臺階圖示閱讀”“師生改編讀”“模仿練筆”,體會詩歌表達的方式與表達的情感。

3.通過質疑與拓展朗讀,感悟“春天”的特殊含義。

圍繞以上目標,我預設的教學板塊如下:

第一板塊:課前聊讀,走進“春天”

1.提問:看到“春天”一詞,你的眼前會出現怎樣的畫面?

2.閱讀幾首關于“春天”的童詩。(《春天》《春天被賣光了》)

(設計意圖:“春天”是一個充滿詩意的詞語,兒童對于春天有一份發自內心的親近與喜愛。課始,讓兒童與“春天”對話,喚起流淌在他們心中的那一份甜甜的歡歌笑語、追逐嬉鬧……在這份暖暖的積蓄之下,再推薦兒童讀兩首關于“春天”的童詩:用“開火車”的方式讀金波先生的《春天》,感受童詩里“連環扣”的樂趣;以猜猜題目的方式讀金子美鈴的《春天被賣光了》,感受童詩的奇思妙想。)

第二板塊:課始預學,讀準字音、讀懂內容

1.出示課文題目:《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請學生讀題。自由朗讀。指名分小節朗讀。

2.交流討論:說說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

(預設意圖:踩著“春天”的步伐,走進一首題目帶著“春天”的詩歌,開啟“春天”之旅。)

第三板塊:課中探學,讀出感情、讀會形式

1.品讀詩歌第1~4小節。

(1)分組聽寫詞語。

A組:大海、沙漠、夜空、草地。

B組:戰艦、水雷、坦克、大炮、導彈、地雷。

(2)同桌對讀,發現這兩組詞語背后隱藏著的詩歌表達的特點。(板書:對比)

(3)比較,畫出“這究竟是為什么”,結合男女生對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板貼:這究竟是為什么;板書:反復)

(4)依著“詞語卡片臺階圖”,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1小節及第2~4小節,體會不同朗讀方式下情感表達的不同。

如“上樓”的臺階:

(5)追問想象:戰爭摧毀的豈止是大海、沙漠、夜空、草地,還有……請學生模仿練筆。

(預設意圖:詩歌教學始于“讀”,也成于“讀”。兩組詞語對讀,學生感受到自然界美好的景象與四起的硝煙形成的鮮明的對比,在對比中體驗對戰爭的恐懼;四次角色對讀,學生感受到四次追問形成的非同尋常的反復,在反復中體驗對和平的渴望。“臺階圖”式的導讀,通過“上樓”“下樓”“忐忑樓”的朗讀,讓原本抽象的朗讀指導變得可視、可思,繼而在朗讀中提升兒童的語言能力,發展語文思維。)

2.品讀詩歌第5小節。

(1)引言朗讀。請學生齊讀第5小節。

(2)聚焦詞語。師:如果聚焦一個詞語,你會把目光定格在哪兒?(請學生圈詞并說說理由,學生板書詞語)

(3)師生合作朗讀第5小節。

(預設意圖:在學生交流寫作內容之后,教師蓄勢而引:戰爭摧毀了原本美麗、寧靜的家園,戰爭奪走了原本自由、快樂的童年。據統計,從1990~2003年,在這短短的13年間,就有200萬兒童因戰爭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平均每天有400多個孩子因戰爭離我們而去。讓我們走進詩歌,聽聽這一刻我們共同的心聲……于是在這五分鐘的教學板塊中,學生從朗讀到定格詞語,再到朗讀,經歷著屬于自己的那一份真真切切的閱讀體驗,最后在教師引領下回環誦讀,感受作者對“春天”的呼喚。)

第四板塊:課末拓學,讀懂“春天”

1.回讀題目,教師質疑,引導學生讀懂“春天”的含義。

2.拓展閱讀《春日》,感受這個“春天”的夢。

篇9

如果你是一個牧羊人,需要一件抵御風寒的斗篷,你會怎么辦?

――賣掉羊,然后用賣羊的錢買一件斗篷。

我猜想,很多“現代人”都會這么回答,這是得到斗篷最簡單又最直接的方式。不過,牧羊少年阿利卻不打算賣掉自己的羊,他要自己來做一件斗篷。因此,從春天到冬天,從剪羊毛到紡紗織布,經過一年的努力,阿利終于有了一件新的紅斗篷。看看阿利穿上新斗篷后的滿足神態,好似威嚴而富足的國王一樣,他一定在想:“現在人們不會再說可憐的阿利了,而是說:幸福的阿利!”

這是一本知識性的圖畫書。畫家用簡潔的語言,講述了從羊毛變成斗篷剪、梳、紡、織、縫的全過程,讓孩子們了解到普通物品也要經過如此多的工序,才得以“煉”成,孩子們獲得了衣物制作的基本知識。再推想,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物品不都要經過這樣復雜的生產過程嗎?筆、床、紙張、大米、自行車……。

或許,大人們還會有疑問:在社會分工日益細化的今天,孩子需要了解這些知識嗎?我想,魯賓遜在被沖到荒島前,他大概不會想到,從種稻谷到造獨木船,都要事必躬親吧。更何況,這本圖畫書帶給孩子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不能僅僅從知識方面來理解它的內涵。例如,辛勤勞動后的快樂;鍥而不舍的精神;利用自然資源改變自己的生活。最重要的是,這本書能讓孩子感受到人類的偉大創造力,這種創造力推動了文明不斷發展。

詩人金波有一首兒童詩《不應當只記得》,和這本圖畫書想要表達的意思頗相似:

不應當只記得/牛奶是從奶瓶里/倒出來的/還應當知道/牛奶是從奶牛身上/擠出來的/牛從大草原上走來/草原很遼闊,很遙遠。

不應當只記得/蘋果是從奶奶的/菜籃子里取出來的/還應當知道/蘋果是從樹上/摘下來的/蘋果樹長在土地上/土地很黑很肥/泥土里還有人們的汗水……

篇10

一、激發童趣,創設詩化意境。

“創設情境,就在于為學生精神生活提供基礎,讓學生全身心地進入情境,以促進語言形象和語言情感的深入感悟。”詩歌教學中,應該重點創設情境進行朗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孩子們在學習中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

如,教學作家金波寫的兒童詩《春的消息》(四年級下冊),我是這樣激趣的:“春雷滾滾,帶來了春的消息。在同學們的眼中,春天帶來了什么樣的訊息給你呢?”學生紛紛發言:“小草綠了!”“樹枝萌芽了!”“草長鶯飛!”…… 由此,教師帶領學生進入《春的消息》描寫的意境,反復朗讀,細細品味,把學生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討論。這首詩寓情于景,寫出了童心童趣,與孩子們的生命體驗非常接近,半節課的工夫多數學生就已經熟讀成誦了。記得于永正老師說過:“語文課堂教學的亮點在于朗讀。”所以,作為語文課,朗讀是最平常、也是最有效的學習手段。

二、發現童心,體驗詩意課堂。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生活體驗是語文教學的沃土,新課標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提倡要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一張中國地圖張貼在黑板中央,我帶領學生學習《我站在祖國地圖前》(四年級下冊)這首現代詩歌。“金黃的是沙漠,深褐的是高山,碧藍的是湖泊…… ”學生在地圖上尋找著不同顏色所代表的不同地域,我在旁邊適時點撥。一個學生贊嘆:“祖國真大啊!”“說得對,還可以用什么詞語形容祖國大呢?”“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孩子們在詩歌中深切領略了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激發了熱愛祖國的情感。這首詩的第四小節只有短短的兩行:“我站在祖國地圖前,像依偎在媽媽身邊…… ”省略號留白的內容給人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此時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也成為發現童心之旅。

三、捕獲童言,發掘創作靈感。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理念之一,通過創設行之有效的教學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使原來枯燥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

《大自然的語言》(五年級上冊)這首詩分為三部分,用詩的語言告訴孩子們怎樣看懂自然現象,啟發思維,增長見識。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白,鳥語花香、鶯歌燕舞,抑或黃葉凋零、冰天雪地,都是大自然的語言。課后拓展題布置學生觀察大自然的景物變化,學著去發現大自然的語言,然后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小節。

教師示范《秋》:

落葉在空中飄落,

就像那彩蝶翩翩。

大自然的語言寫著:

秋天已來到人間。

學生創作《春》:

小草伸了伸懶腰,

使勁地頂開了泥土。

大自然的語言寫著:

春天已經來到大地。

這樣的詩歌課堂,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是超乎我們成人所能想象的。

又如,《小草之歌》(四年級上冊)這首詩歌采用擬人寫法,抓住小草的特點,贊美了小草的奉獻精神。全詩押ao韻,讀來朗朗上口。在充分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采用第一人稱進行即興創作。學生作品摘錄如下:

樹種子的夢

我是一顆樹種子,

閃著烏黑發亮的光澤;

渴望投入泥土,

生根發芽是我的夢想。

……

聆聽春燕的呢喃,

感受夏雨的清涼;

我舒展開手臂,

撐起一柄綠色的大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