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的問題范文
時間:2023-10-20 17:31: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親子教育的問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親子教育需要專業化的師資隊伍,親子教師需要全面的專業素養
1.親子教育的活動結構及其對教師的要求
根據筆者上述對親子教育的概念界定,親子教育活動涉及三方主體:幼兒(在幼兒園普遍的親子教育實踐中,主要針對0~3歲嬰兒)、家長(孩子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教師。教師是雙重指導者和示范者,一方面直接設計、組織、指導幼兒的活動,另一方面在活動過程中對家長進行教養理論和方法方面的指導;家長同時扮演學習者和指導者雙重角色,作為學習者,在教師設計的活動中接受教師的示范指導,學習教養理論和方法,作為指導者,在活動中按照教師的示范和要求指導自己的孩子進行活動;幼兒主要扮演活動參與者的角色,在教師和家長的雙重影響下積極活動,獲得身心發展。這一復雜的活動要求親子教師擔負多方面的任務,在活動前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家長的需求設計有針對性的親子活動方案,在活動中則要不斷變換角色,特別要注意對幼兒的指導語和對家長的指導語之間的差異,做到適時變換、準確使用。
除了在親子教育活動中擔當指導者外,親子教師往往還需要扮演咨詢者的角色,即對個別家長提出的關于某個孩子的特殊教養問題進行專業性的分析和解答,并提出積極的建議。這些問題可能涉及幼兒身體健康、飲食搭配、心理發展、體育鍛煉等諸多方面。同時,為了提高家長的教養水平,親子教師還要善于在活動和日常交往中分析家長的不同教養方式和特點,發現其不足,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意見。
2.親子教師應該具備的專業素養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親子教師的多重角色和復雜的工作任務要求教師具備多方面的專業素養,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知識儲備。親子教師需要牢固掌握關于幼兒生理和心理發展方面的知識,同時還需要具有衛生保健、飲食營養等方面的知識。由于實踐中幼兒園親子教育中涉及的主要是0~3歲嬰兒,因此親子教師需要特別掌握3歲前嬰兒身心發展的特點,熟悉每個階段應該達到的發展水平,并了解每個階段容易出現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2)能力結構。親子教師在工作中要不斷與幼兒和家長進行溝通,且其所面對的家長文化水平各異、職業種類不同,這要求親子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和換位思考的能力;同時,由于面對的幼兒和家長各具特殊性,要求親子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夠在交流和活動中發現家長的教養問題和幼兒的特殊發展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3)技能要求。親子教師需要具備夸張的情緒表達技能,如此才能吸引幼兒和家長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此外由于親子教育主要是通過教師設計的親子活動來實施的,因此活動中涉及的各種藝術技能如唱歌、跳舞、器樂演奏等也是親子教師需要掌握的。
除此之外,基于一些幼兒園的實踐經驗,筆者認為,性格開朗、活潑外向、善于交流的親子教師更容易贏得幼兒和家長的歡迎,因此具備這些個人特質,也有利于成為優秀的親子教師。
二、幼兒教師與親子教師專業素養要求有異,但幼兒教師具有轉型優勢
1.幼兒教師與親子教師的專業素養差異
理論分析和實踐反饋的信息都表明,幼兒教師與親子教師在專業素養方面的要求是不盡一致的。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未必就是一個優秀的親子教師,反之亦然。我們可以通過幼兒教師與親子教師的不同工作要求和工作特點間接反映其專業素養方面的不同要求。首先,幼兒教師在工作中的主要交流對象是幼兒,親子教師在工作中的交流對象則同時包含幼兒和家長雙方。其次,幼兒教師的工作目的主要是促進幼兒和諧健康發展,親子教師的主要工作目的則是提升家長的教養水平。再次,幼兒教師面對的主要是3~6歲的幼兒,親子教師面對的主要是0~3歲的嬰兒。最后,幼兒教師的每日工作周期往往比較長,通常是半天或一天,其與幼兒相處的時間比較多,更有利于充分觀察和了解幼兒的特點,親子教師每日工作周期往往比較短,通常是一個親子活動的時間(半小時左右),其與幼兒相處的時間較短,不利于進行充分的觀察和了解。
2.幼兒教師轉型為親子教師所具備的優勢
雖然幼兒教師與親子教師在專業素養要求方面存在差異,但仍有許多共通之處,這使得幼兒教師在轉型為親子教師時具備了更多優勢。首先,幼兒教師學過心理學、教育學、教學法等理論課程,還學過音樂、美術、舞蹈等專業技能課程,而且通常有教育幼兒的經驗,幼兒教師可以把與幼兒打交道的這些經驗遷移到嬰兒身上。其次,家長工作是幼兒教師的重要工作任務之一,教師與各種類型家長交流的經驗也可以遷移到親子教育過程中與家長的交流方面。再次,幼兒教師在多年工作經歷中,往往逐漸變得更加開朗、活潑、善于表達、情感豐富,這些個人特質都有助于成為優秀的親子教師。
三、幼兒園親子教育的師資宜以內培為主,走專職化和專業化道路
從以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幼兒園要實施專門化的親子教育,在現有幼兒教師中選拔培養親子教師是一條可行且有效的道路。事實上,這條道路可能比外聘教師或錄用應屆畢業生更為經濟、有效,且最能得到家長的認可。四川省直屬機關東通順幼兒園的經驗就表明,外聘親子教育機構教師不太好管理且往往由于教育理念不一致等原因,難以形成本幼兒園的親子教育特色,而錄用應屆“親子教育專業”及“早期教育專業”師范畢業生則感覺到他們明顯缺乏實踐經驗,不容易得到家長的認可,且培養周期較長。在內培親子教師時,以下方面值得注意:
1.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力爭走專職化道路
親子教師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其與幼兒教師存在諸多方面的差異。教師本人要完成專業化的過程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目前的幼兒教師一般工作瑣碎而繁忙,如果采取兼職的辦法顧及兩頭,往往難以在親子教師的專業方面有所突破(至少也需要很長的周期,且使教師非常疲憊)。很多幼兒園的實踐經驗也表明,讓部分幼兒教師兼職從事親子教師工作,實施效果并不理想,而安排教師專職擔任親子教師后,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專業發展表現出重大進步。可以說,專職化是專業化的基礎條件。
2.嚴格選拔,加強培訓,突出重點
親子教師的工作要求與幼兒教師存在差異,因此需要教師本人有轉型的意愿,并同時具備一定的素質基礎和人格特質,選拔工作至關重要。可供參考的做法是:首先,教師自愿報名;其次,按照親子教師專業素養標準進行選拔,主要考慮教師的業務素質、人格特點、理論修養、學習潛力等,最終挑選出一批優秀的教師擔任專職親子教師。
選的教師還需要進行多方面的培訓,在培訓過程中尤其要注意突出重點,特別關注親子教師與幼兒教師不同的素質要求。培訓內容主要涉及嬰兒心理、生理發展特點,親子教育、家庭教育與指導等。培訓方式可采取自學和專門培訓相結合,可聘請醫院嬰兒病理專家、學前教育專家、嬰幼兒心理學專家、家庭教育專家等到園培訓,但外出交流培訓并獲得相關資質認證(如蒙氏教師資格證書、育嬰師資格證書等)必不可少,其不僅有利于提升教師的工作熱情,增加專業認同感和幸福感,而且對于提升教師素質更具有重要意義。
3.重視實踐,充分交流,以研究促發展
優秀的親子教師不僅需要理論知識,更需要將各種理論知識和技能運用于特殊情景的實踐智慧。教師作為研究者,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交流信息、解決問題,則是教師積累實踐智慧的有效途徑。可供參考的做法是:第一,鼓勵教師對嬰兒及其家長進行觀察,并鼓勵教師之間交流,以此來加強對嬰兒身心發展特點以及不同家長教養方式的認識;第二,簡化親子教師書面計劃時間,將親子教師案頭工作重點放在對活動后嬰兒個案記錄和親子教師教養行為分析上,探索適宜的嬰兒教養方式;第三,積極開展行動研究,鼓勵教師作為研究者,研究自己的工作。
四、幼兒園親子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需要注意梯隊化和多元化
如上所述,幼兒園親子教育有著多種多樣的實施途徑,本文著重分析的只是在幼兒園中以親子班或親子園為載體的專門化親子教育的師資問題,這乃是由于幼兒園附設親子園已是一種普遍行為,因為其較好的社會效應,在部分地區已將此作為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的一種教育發展規劃,成都市便是例子。從研究的角度看,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為了更好地體現幼兒園服務社區的職能,更好地提升家長的教養素質進而促進幼兒和諧發展,幼兒園在舉辦親子園的同時,仍然應該重視其他多種多樣的親子教育形式,諸如幼兒園開放日、幼教專家進社區、親子活動日、家長學校、媽媽俱樂部,甚至幼兒園網站和宣傳欄以及每一位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日常交流等。從這個意義上說,每一位幼兒園教師,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親子教師,都肩負著向家長宣傳科學的教養知識和方法,以及現代教育觀念的任務。因此,鼓勵幼兒園教師不斷學習,全面掌握0~6歲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了解最新的教育思潮、掌握先進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技術,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基于此,幼兒園可以構建起一個親子教師梯隊,專業的和專職的親子教師是這個梯隊當中的骨干和中堅力量,而廣大幼兒教師則是重要的構成部分和補充力量。
另外,幼兒園親子教師的多元化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上述主要是從教師個體的角度對親子教師進行分析的,實際上無論是狹義的專門化的親子教育還是廣義的多種形式的親子教育,幼兒園需要的是一個親子教師團隊。在每一位親子教師達到基本素質要求的基礎上,無論是從年齡結構、性別結構,還是從專業特長、研究傾向等方面,鼓勵和引導教師團隊的多元化,都將具有重要意義。筆者甚至認為,在最廣泛的意義上,吸納一些優秀的幼兒家長作為臨時的親子教師,也將是有益的嘗試。
(作者單位:成都大學學前教育學院,四川 成都,610106)
參考文獻:
[1][3]胡育.試論親子教育的內涵與功能[J].教育科學,2002(3).
[2]熊鳴婷,盧清.親子教育精神之探析[J].當代教育論壇,2005(14).
[4]趙晶.開展親子教育 創建和諧家庭[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8(5).
篇2
關鍵詞: 單親家庭子女 心理問題教育策略
在經濟飛速發展,社會變得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中國人的離婚率正在逐年升高,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生活在單親家庭之中,由此衍生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家庭的變故和不完整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陰影,雖然在生理的成長上并沒有影響,但他們的心理早已出現障礙。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教育事業的進步,特別是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問題更應該引起各方面的重視、關注、研究與探討。如何加強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與保健,預防心理疾病,已成為越來越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1]
一、單親家庭子女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
有位著名的心理學家曾說:“家庭不僅是個人生活的起點,也是人格形成的源頭。婚姻家庭關系越牢固,教育子女的條件就越好。”對單親家庭的子女來說,家庭變故使他們極易產生不良心理和行為的失常。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特征。
(一)自閉自卑心理
一個完整的家庭突然面對破碎,對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因而遭受比父母更大的打擊,且他們不具有自我調整心理的能力,一時難以接受家庭破裂的殘酷事實。這些孩子由于被父母疏遠而產生抑郁,不愿與人接觸,不愿向他人敞開自己的心扉,表現出孤獨、內向的性格特征。這些孩子由于在家庭得不到父母溫暖的關愛,在學校里又常常受到同學的輕視,甚至譏諷和嘲笑,產生強烈的自卑感。
(二)學習成績相對落后
大多數單親家庭子女的情緒是不穩定的,這就難免會對他們的學習產生不利影響。有些單親家庭子女的學習成績比較差,除了因為家庭的不完整而影響學習動機、態度外,他們的不良情緒也直接影響到學習成績,而學習成績的低下又阻礙他們自信心和學習能力的發展,形成惡性循環。
(三)兒童性別角色的移位
幼兒對成人的模仿對其性格行為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父母的離異,既剝奪了子女學習的楷模對象,又使個體與家庭成員之間、家庭環境之間失去了平衡。單親家庭的子女無法從父母身上潛移默化地學會與異性的相處之道。如果男孩與母親在一起,他們耳濡目染基本上都是女性的行為方式,生活里缺少父親的具有陽剛之氣作為榜樣,性格中也缺少男,使其在內心更是具備女性的特性。反之亦然。這種性別角色的移位,一方面使得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發展不健康,另一方面也為社會帶來一系列問題,特別是人口素質的下降,難于適應高素質人才的競爭,必然為社會發展帶來不可低估的消極影響。[2]
二、解決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問題的教育策略
家庭、學校和社會是單親家庭子女每天都要接觸的環境,單親家庭子女生活在三者緊密結合的成長環境中,它們對單親家庭子女是否健康成長起著關鍵作用,對其教育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家庭、學校和社會應形成牢固的三位一體的教育結構,共同促進單親家庭子女身心健康快樂的發展。
(一)重視單親家庭教育
1.創造溫馨舒適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
單親家庭的孩子大多數具有孤獨、自卑、自閉、缺乏安全感等不良心理特征,這些不良的心理特征,如果不及時加以正確的引導,將會出現偏差,甚至會產生對別人的妒忌和仇恨等不良心態。因此,單親家庭要特別注意盡量為孩子創造溫暖輕松的家庭環境,讓他們能夠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這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發展。
2.注意性別角色教育。
在孩子心理成長過程中,要注意性別角色教育,性別角色的學習非常重要。沒有父親的男孩或母親的女孩,在性別角色的學習中缺乏最直接的模仿榜樣。因此,單親家長應該注意性別資源的利用,給孩子適宜的影響,讓其性別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現和發展,培養健康高尚的人格,以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
(二)提高學校教育的科學性
1.了解單親家庭情況,因材施教。
要對單親家庭學生實施有效的教育,首先得走近他們,了解他們的個性差異。可以通過正面觀察,也可以從側面了解。正面觀察就是老師要經常注意單親家庭學生的表現,“察其言,觀其色”,及時發現問題,還要注意尋找機會和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具體情況,從中找到單親學生心理失衡的原因。側面了解主要就是聽取同班同學的反映和任課老師的介紹,進行家庭訪問。只有老師尤其是班主任本著博大的胸懷走近單親家庭學生,了解每個單親家庭學生的真實情況,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幫助他們像正常家庭孩子一樣健康成長。[3]
2.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為了減少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問題,學校應該切實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為單親家庭子女提供心理咨詢服務。教師可以經常找單親家庭的孩子談心,了解他們心中的煩惱。學校也可以成立心理咨詢室,讓學生用寫信、電話、訪談等方式來傾吐自己心中的煩惱,發泄心中積壓的郁悶情緒。
(三)健全社會保障
1.制定有效的法規制度和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
隨著社會的發展及婚姻觀念的變化,單親家庭將會越來越多。從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出發,國家和各級政府應制定相應的有效的法規和制度來保護單親家庭子女,并關心他們的成長。除此之外,各級政府,特別是與人民直接接觸的區、鄉政府、社區和村委會,應成立專門負責關心這些單親家庭及其子女的組織機構,并指定專門的人員負責該項工作。也可以在一些企事業單位特別是學校成立相應的組織,建立愛心俱樂部,召集社會中熱心公益事業的愛心人士,共同為那些需要關愛的學生提供幫助,從而實現單親家庭學生的生活、教育有人管、有人幫助,從曾經的專人關愛,發展到今后的人人關愛,以充分體現社會的和諧氛圍。[4]
2.重視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
設立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咨詢機構,設立家長學校和咨詢電話,使單親家庭的子女遇到問題時,能及時與社會聯系,盡量做到在第一時刻就得到解決。對于離異后的父母通過家長學校等方式進行子女教育培訓,提高教育水平。
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壓抑,不但來自于家庭,而且來自于學校和社會。因此,依靠單方面的引導是不夠的,必須形成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育合力,以收到最理想的效果。
單親家庭的孩子并不總是與自卑、自閉、缺乏安全感等不良心理特征聯系在一起的,只要我們對這些孩子多一些關注和關心,則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子女一樣可以健康成長,成為一個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只要多給這些家庭的孩子以溫暖和幫助,單親家庭就會和雙親家庭一樣溫暖,單翼天使一樣可以在空中健康快樂地翱翔。
參考文獻:
[1]周筱芬.離異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問題研究[J].湖南冶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7,(1):39.
[2]顧瓊,桑青松.單親家庭兒童常見心理問題及其疏導對策[J].現代教育科學,2008,(1):29.
篇3
【關鍵詞】親子教育 家長參與互動 策略研究
一、引言
孩子凝聚了家人對未來最深切的全部期盼,因此培養好孩子意義重大。只有通過合理引導小孩在解決具體事務過程中的思路和對策,才能更好的培養孩子。0到6歲,小孩基本上所面對的主要是幼兒園和家庭,而家庭的作用和地位遠遠大于幼兒園的作用和地位,因此,充分發揮家庭的作用,意義重大。幼兒教育是通過對具體事項的探究和對具體問題的解決,并在這一系列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的辦法,同時培養解決問題的具體能力。而在這一過程中,也能夠培養幼兒發現問題之間、事物之間之間的聯系。親子教育活動是當前幼兒教育活動中理念較為新穎、形式較為獨特、使用形式豐富的教育活動。
二、在開展親子教育活動中,引入家長參與互動教育策略的意義分析
兒童最初成長階段主要集中在家庭之中,尤其是0歲至6歲期間,對幼兒開展有質量的教育活動不僅需要幼兒園等教學機構充分發揮作用,還需要我們充分認識到父母對幼兒的影響,在幼兒早期成長階段,其成長發育過程中的環境對其自身性格和終身習慣能夠產生重要影響和積極作用,同時也關系到幼兒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因此,開展有效的親子教育活動,引入全方位因素,能夠有效提升親子教育活動質量。
兒童對父母有著很強的依賴感,0歲至6歲期間的幼兒對父母的依賴程度會更加明顯。因此,在開展親子教育活動中,通過積極引入家長參與其中,能夠有效增強幼兒的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從而幫助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以及良好的家庭氛圍。當然0歲至6歲期間,小孩的成長和教育大多時間在家里完成,因此父母等開戶者的教育理念和受教育的程度以及掌握知識的基本狀況對幼兒成長進步有著重要影響。良好的教育氛圍和教育背景能夠有效提升0歲至6歲幼兒早期潛力和智力的開發水平。
當前我國家庭教育,尤其是嬰幼兒教育存在著極大問題和不足,而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又極具現實性和必要性,因此在這一背景下,優化家庭教育的內容和教學評價體系,能夠有效解決幼兒的教育問題。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影響不斷加深,而培養更高素質、更全技能的孩子已經成為當前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據此,只有更新家長的教育理念,提升家長的教育水平,通過充分發揮家長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積極作用,將豐富大量的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從而推動孩子在未來的成長教育過程中學到更多知識。因此,在0~6歲親子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實施引導家長積極參與互動的策略,有著極大現實意義。
三、0~6歲親子教育活動中引導家長參與互動的策略內容分析
3.1 營造良好氛圍,活動開始前充分做好親子教育的宣傳工作
想要有效構建這一體系,就需要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和環境,通過調動廣大家長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才能助推構建親子教育體系。而想要做到這一系列要求,首先,要做好親子家長會召開工作。親子家長會意義重大,通過召開親子家長會,全面、系統、體系化向廣大家長介紹開展親子教育活動的所在目的和特殊意義。在家長會召開期間,應該明確在親子教育過程中家長所應承擔的責任和注意事項。同時幼兒園要積極做好自身推介和宣傳教學理念工作,通過對自身教學風格和特點的充分展示,最終獲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助推親子教育工作順利實現。同時要積極做好宣傳工作。通過開展一系列有效的宣傳資料發放和免費咨詢活動,一方面幫助更多的家長認識到開展親子教育活動的重要性,同時又能提升親子教育活動的內容。
3.2 豐富活動形式,利用多種活動方式加強引導家長參與親子教育
家長的重要性和特殊地位就決定了我們必須要重視合理引導家長參與親子教育活動,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充分了解家長思想動態,通過對家長教育觀念的有效認識和溝通,去尋找其在開展教育活動中的困惑和問題,同時積極結合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向,為家長制定正確合理的指導策略,通過策略的制定和實施,幫助家長革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水平,通過開展有質量的問題互動溝通,尋找到親子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通過開展一系列溝通活動、豐富活動形式內容,幫助大多數家長積極參與親子教育活動當中,積極鼓勵家長,大膽創新教育理念與教育活動形式。通過一系列措施的實施,提升家長的教育水平,實現引導家長積極參與的目標。
3.3 積極拓寬教育資源內涵、開發家長教育資源,推動資源整合
教育活動的開展不僅需要理論指導,還需要開展一系列有效的經驗溝通與學習。通過開展一系列有效的經驗交流會,豐富學習各種互動理念,通過對教育資源內涵的積極拓寬,實現多角度、多維度,扎實有效開展親子教育活動。而在教育活動完成之后,要及時做好互動溝通工作,通過對活動開展狀況的積極反饋和及時有效溝通,促進家長提升反思能力,增強家長對教育問題的實際解決能力。
四、結語
在0-6歲親子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只有構建完善的教育體系才能推動親子教育活動有效開展。而這一體系就需要積極引入家長這一元素,開展互動教學的策略研究。想要有效開展O歲至6歲兒童親子課程教學,不僅需要教師提供科學高效和切合實際的支撐動力,通過建立體系化、制度化的教育流程,確保整個親子活動全面科學開展。親子教育不僅要開展一系列親子教育活動,重要的是將一系列能夠有效調動小孩子健康成長的因素和內容,正是通過引入家長元素,引導家長,積極開展參與親子教育互動的策略,才能夠幫助我們更好教育孩子,在孩子身體健康成長的同時,培養形成積極健康、茁壯成長的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幼兒園;家庭親子教育;存在問題;改進方法
隨著社會的進步,幼兒教育日益受到社會、家長的重視,幼兒園與家庭的合作教育日益受到廣泛關注。幼兒園成為幼兒接受集體教育的地方,但家庭仍然是幼兒接受教育的重要場所。家長的家庭親子教育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環節,對幼兒知識的鞏固、良好習慣的培養、情感的建立等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通過實踐調查研究,家長親子教育有一定的亮點,但仍存在很多問題有待改進。
一、幼兒家庭親子教育存在的問題
現代年輕的幼兒家長,在成為父母之前并沒有接受過如何教養子女的專業訓練。現階段家庭親子教育中普遍存在重幼兒智力開發和知識學習,輕個性、情感和良好習慣的培養,對家庭親子教育的認識帶有較大的盲目性;有些家長存在以訓斥、責打等態度對待幼兒的不適當行為,或對幼兒包辦替代等,對孩子過多限制、過度保護導致許多孩子自理能力差,自主性差,家庭親子教育存在教育誤區;因為幼兒多是獨生子女,有些家庭隔代撫養或請保姆照管孩子,導致家庭親子關系生疏,很多家庭保持著傳統單一的親子關系模式,家庭親子教育關系有待改進;很多家長忙于工作,沒有時間與孩子游戲, 家庭親子活動的時間、空間缺乏,方式單調。所有這些問題都與父母的教養素質有關系,所以幼兒家庭親子教育的重心應由幼兒轉向與幼兒成長密切相關的父母身上。因此,要培養健全的孩子,首先父母就應轉變家庭親子教育觀念,提高家庭親子教育能力,掌握有效的家庭親子教育方法。
二、幼兒家庭親子教育問題分析
1.家庭親子教育的熱情高,但教育認識具有盲目性。
由于家長受高智能人才觀的影響,家長較重視知識學習,家長較多或經常對幼兒進行閱讀、數學等親子教育,很多家長會為孩子尋找各類學習、興趣班,可以看出家長對孩子教育的熱情很高,但多數家長不具備親子教育的知識和技能,他們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僅停留在幼兒園教育的延伸階段,不能也不知道應該怎樣對孩子主動的進行家庭親子教育,家長缺乏必要的、科學的家教知識,缺乏對幼兒生理特征及發展規律的了解,實施家庭教育的科學性較差。
2.家庭親子教育關系有待改進,應日趨多元化
在日常教育中,當孩子遇到困難或做錯事情時,多數家長能夠采取比較適當的方法,講清道理,與孩子商討辦法,指導幼兒解決問題,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獨立性。但仍有部分家長以訓斥、責打、冷淡等態度對待幼兒的不適當行為,或對幼兒過于照顧,包辦替代等。21世紀的家庭教育趨勢是“親子互動”模式,倡導“兩代人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多數家長能夠保持“家長+朋友”的家庭親子教育交流方式,但是依然有少數家長仍保留著“家長式”的親子教育交流方式,幼兒期是發展敏感期,長此以往使幼兒逐漸形成依賴、缺乏主動性、適應能力差等性格特點,影響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妨礙了和諧親子教育的形成,束縛了孩子的發展。
3.家庭親子活動的時間、空間缺乏,教育價值低
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家長對事業有了更多的追求,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工作上,親子交流機會少,孩子缺乏關注。在實踐中發現只有少數家長能夠經常與孩子共同游戲,多數家長只是偶爾與孩子一起玩。多數幼兒在家庭中保持著獨自玩玩具、看書、看電視、玩游戲。父母忙于工作,沒有充分的時間與孩子游戲、交談,所以親子活動的時間、空間、方式、教育價值都受到嚴重影響,影響了幼兒語言、動作、情感等各方面的健康發展。家長一方面在物質上盡量滿足孩子,但在精神方面孩子顯得“營養不良”。
三、幼兒家庭親子教育改進的方法
1.提升家庭教育理論,加大家庭教育指導力度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缺乏必要的早期教育理論指導,教育行為多半屬于自發性狀態,帶有較大的盲目性。要加強對家庭教育的研究,為家長提供必要的理論依據和指導。家長不僅要為幼兒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物質條件,同時也要克服溺愛、過分保護、包辦代替等心理。同時,幼兒園和班級教師可以分析不同類別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了解家長的需求,通過幼兒園家長學校、班級家長會、幼兒園開放日、幼教宣傳欄等活動形式,組織有關專家有計劃地、有針對性地開展家庭教育的指導工作。對家長的家庭親子教育加以指導,從而提高家長親子教育水平,使孩子們在家庭中得到良好的親子教育,促進幼兒健康全面發展。
2.轉變教育觀念,改善親子教育關系
要把孩子看成獨立的人,平等對待幼兒,建立和諧、寬松民主的家庭教育氛圍,對孩子的教育要遵循孩子的發展規律,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獨立性,指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學會自己動手、動腦,主動發展。家長要以平常心對待幼兒,不給孩子太大的期待壓力,否則難以形成孩子良好的自我評價,影響幼兒的健康發展。要引導家長樹立家庭教育“做人為本”的思想,把教育孩子學習做人為主要內容,教孩子學習怎樣正確對人、對事、對己、以物等,在嬰幼兒期,自覺發現生活中蘊涵的教育機會,及時進行教育。
3.傳播科學的教育方法,幫助家長優化親子教養方式
很多家長不理解親子活動在孩子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幫助家長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活動,為孩子的健康發展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要加強親子教育的指導,積極探索有效途徑,提高親子活動質量,如開辦親子教育研究中心、親子俱樂部、親子熱線等,通過組織家長親自參與親子游戲活動,指導人員現場分析、指導、評價,使家長將教育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拓展教育視野,使家長在參與活動中提高水平,增強素質。另外,家長也要主動吸取教育知識,懂得孩子心理、生理發展的規律和一些基本的教育常識,才有使家長教育有的放矢。
4.樹立幼兒園——家庭一體化教育觀,實現教育資源共享
通過廣泛開展家庭教育輔導,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幼兒園要樹立家園共育意識,轉變家長工作思路,擴展內容,采取多種形式,更多地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素質。幼兒園成立家長委員會,邀請家長參與幼兒園管理。舉辦開放活動、家園同樂、聘請家長作幼兒園義務教師等,通過家長的親身參與,讓家長了解、觀察保教人員的教育活動,從中吸取經驗、借鑒方法。幼兒園要成立家長學校,組織專門人員根據家長需求,制定計劃,聘請專家有目的地幫助家長學習幼兒教養知識。另外,可以組織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經驗交流會、專題討論會、幼兒園自辦幼兒教育報、利用幼兒園網站論壇、班級教師微博等多種形式,豐富家長的教育經驗。家長要更多地向幼兒園學習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家園優勢互補,協同合作, 就能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篇5
親子活動是以親緣關系為主要維系基礎,以幼兒與家長互動游戲為核心內容,全方位開發孩子的運動、語言、認知、情感、創造、社會交往等多種能力,幫助孩子初步完成自然人向社會人過渡的一種活動。
親子活動的形式很多,如成人和孩子一起郊游、參觀、學習、生活、游戲等等,其中親子游戲是最受孩子喜歡的一種形式。
幼兒園只有預先實施父母教育,提供一系列合理、有效并具有針對性的方法,協助父母教養他們的子女,才能提高家庭親子游戲的頻率及質量,促進親子關系的良性發展。
我園地處小城鎮,將近一半的孩子來自農村。由于家長的文化程度低、業余時間少,特別是一些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給了祖父母,老人認為只要給孩子吃飽、穿暖就行了,其它無所謂。筆者認為幼兒園有責任指導家庭開展親子活動,我園嘗試對此課題進行研究。旨在幫助家長正確認識親子活動的意義,提高親子活動的水平。
二、親子活動的現狀
為了更好地指導家長開展親子活動,我們對小班新生家長進行了調查(本次共發放120份問卷,回收113份):
從上表可以看出,很多父母對親子活動缺乏了解,沒有認識到親子活動的重要性。在“您在平時與孩子游戲或對孩子進行指導的時候存在什么困難?”這一欄里,許多家長填的是“自己水平有限,不會指導”、 “孩子好動,注意力不集中,聽不懂話”,有的則說不知道如何開展親子活動。這說明家長對孩子的身心特點缺乏認識,對孩子的指導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部分家長表示“沒有這么多時間去陪孩子玩”,有的家長僅認識親子活動的娛樂性,忽視了教育性,反而使親子活動成了溺愛孩子的機會,如有的家長對孩子言聽計從,孩子要玩騎馬時,他(她)就乖乖地讓孩子騎在背上等。
三、親子活動存在的問題
在分析家庭的背景情況和調查問卷的結果時,我們發現,家庭在親子活動上普遍存在著這樣的問題:
1.家長對孩子的身心特點缺乏認識。
2.開展親子活動的家庭不多,家庭中進行的親子活動多為智力活動,對幼兒的情感、情緒、興趣、表達的方式等關注較少。
3.家庭中對幼兒的教育以母親為主,其他家庭成員參與的比較少。家長普遍認為教育孩子是母親的事情,和孩子玩誰都一樣。
4.家庭親子活動種類比較單一,家長掌握的親子活動很少。
四、轉變策略
我園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如何發揮資源優勢,提高家長對親子活動意義的認識,有效地開展高質量的親子活動,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便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園針對上述問題,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找尋有效的方法,對各種可以借鑒的經驗進行學習研究,通過各種活動加深家長對親子活動的認識、提高家庭親子活動的質量、豐富親子活動的內容,使家長能夠通過親子活動的方式進行家庭教育,充分發揮親子活動的作用。
1.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專家講座、半日開放活動,幫助家長認識孩子的身心特點。家長通過觀察和學習,逐步了解孩子心理和生理的特點。3至6歲孩子是個性傾向開始萌芽的時期,感知覺逐漸完善,對生動、形象的事物和現象容易認識,注意力不穩定,對感興趣的事物注意力較易集中,但時間不長,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孩子的情感常受外界情境所支配,情感容易激動、變化、外露并且不穩定,在個性方面逐漸表現出性格、興趣、能力等方面的個人特點。在親子活動中要注意遵循這些規律,使用適合孩子特點的科學方法。
2.通過請家長來園參加家長交流會、參與班級的各種類型的親子活動等形式,轉變家長重視智力教育,輕視其他教育,“孩子的教育是媽媽的事情”等觀念。讓家長明確地認識到親子活動過程中,除了發展孩子的認知、良好個性以外,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應該成為游戲的最重要目的,孩子在游戲過程中獲得良好情感體驗是其成長、發展的基礎,孩子需要的是愛而不是知識和技能的灌輸。親子活動應更加富于感性,而不是知識性和系統性。
家長在活動中應注重孩子各種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單純培養技能和技巧。家長應該和孩子一起通過嘗試、體驗、動手操作等活動,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發展孩子的認知能力。在活動中還應注重培養孩子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積極和孩子進行交流,提高孩子語言交往的積極性、發展語言能力。在藝術活動中培養孩子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
3.請家長和幼兒一起來幼兒園參加親子活動,對親子活動的具體實施進行指導,幫助家長進一步學習親子游戲的方式、方法,鼓勵家庭其他成員也加入到與孩子一起游戲中來。家長到幼兒園來進行集體的親子活動,從而使家長對親子活動的目的、準備、過程有更詳盡的了解。家長觀察、親身體驗,感受如何引導孩子參與親子活動。我們不僅設計了孩子和父母的活動,還特地設計了孩子和爺爺奶奶一起的活動,使之認識到教育孩子是每個家庭成員的責任,他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從而主動地參與到親子活動中來。同時教師對家長給予一定的提示和指導,讓家長轉換行為和引導語,形成親子活動中的互動,逐步提高親子活動的質量。
4.通過家長園地,每周向家長推薦1~2個親子游戲、把一些家庭的好的做法及時在家長園地里張貼出來,供其他家庭借鑒,逐步幫助家長豐富親子活動的內容。
五、親子活動初見成效
通過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們發現一段時間之后,家庭開展親子活動的情況有了顯著的變化,其中家庭開展親子游戲的頻率、種類、參加人員等變化顯著。通過問卷調查,具體結果如下:
1.家庭開展親子活動的頻率呈顯著增長趨勢。
調查結果顯示,家庭開展親子活動的頻率通過指導有了顯著提高,多數偶爾進行游戲的家庭轉變為經常進行親子游戲,活動的次數上升。由于研究帶來了家庭成員對親子活動的認識的轉變,從而改變了家庭教育的方式和習慣。
2.家庭開展的親子游戲中智力游戲上升趨勢不明顯;體育游戲、行為習慣游戲、娛樂游戲有顯著提高,而其他類型的游戲也呈上升趨勢。
表2中調查結果說明一些家長轉變了傳統教育觀點中重智力輕其他教育的觀念,逐步認識到游戲主要目標是情感、態度、習慣的培養和體驗,認知不是其主要目標。體育游戲、行為習慣游戲、其他游戲比例變化顯著(其他游戲包括創編游戲、根據社會生活中熱點問題進行的游戲、親子電子游戲等)。
3.家庭成員都經常與幼兒進行親子游戲,頻率呈顯著上升趨勢。
篇6
【關鍵詞】家校合作 模式 家長學校 愛心家訪 親子活動
家校合作不僅對青少年兒童的發展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而且對提高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教育水平以及學校教育管理水平都有重要的意義。但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家校合作理念較之早期的“家校聯系”,在內涵、形式和意義上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盡管目前家校合作形式千姿百態,但概括起來家校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
一、家長學校
家長學校是宣傳普及家庭教育知識、提升家長素質的重要場所,是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雖然,目前很多學校都相應的成立家長學校,在促進家校合作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面臨的問題卻不少。這主要表現在:一是相互溝通欠缺,溝通方式單一。家長學校功能沒有顯現,更多的是在學生犯錯誤的時候才會應邀家長參加,而家長也一般是在孩子有事情的時候才會主動和學校、班主任溝通,即使是溝通,也是很膚淺的。二是班主任工作壓力大,工作難度很大。現在的班主任幾乎可以說是“全職保姆”,很少有精力全身心投入家長學校工作去。三是問題家庭較多,問題家長不少。遇到的一些問題,甚至問題家庭的問題特別嚴重,問題家庭學生的家長把所有解決問題的希望都寄托在家長學校或班主任及教師身上。四是缺少理論指導,取得的實效性很少。相關的理論研究還不是很多,讓教師們、班主任在家長學校工作缺乏理論指導,工作起來很盲目,工作實效不強。
那么,如何完善家長學校呢?我們建議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創新教育培訓形式。通過專家引領、榜樣示范、教師指導等形式,廣泛開展了家庭教育理論、內容和方法的普及培訓。二是豐富培養內容。如邀請家長參與“爸爸媽媽大講堂”等方法,科學設計學習興趣、心理健康、習慣養成等培養內容,提高“職業化家長”的知識和技能。三是專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通過系統梳理家庭教育問題,提供家庭心理健康專業指導。四是開通網上家長學校,設置相關的欄目,實現家庭教育資源信息共享。
二、愛心家訪
愛心家訪是家校合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和一個重要的手段,它拉近了教師和家長交流距離,為家長提供了接受教育的一個好的途徑,可以讓家長了解更多的教育理念,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時轉變了陳舊的、傳統的教育觀念。
但是,愛心家訪也存在一些困難:一是部分受訪學生對家訪有抵觸心理。目前,受訪的學生往往又是問題學生。而這些學生往往對班主任家訪工作沒有正確的認識,不愿意班主任到家里進行家訪,甚至對家訪活動有抵觸心理。二是班主任及科任教師的專業素質還待進一步提高。一些班主任對一些學生家長所提出的專業性較強的問題,不能給予家長很好地解答。三是家訪范圍還比較窄。目前,受訪學生的家庭所在地多為學校較近的地方,而很少到離學校較遠的學生家庭進行家訪。
為此,我們愛心家訪時,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明確工作職責。要明確每一次家訪活動的目的、意義、內容、方法以及應該達到的效果等,使每位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明晰自己的工作目標,使每一次家訪活動有條不紊推進。二是優化工作細節。家訪前,教師要精心準備,設計好家訪內容,合理安排好家訪時間。家訪過程中,教師的言談舉止符合師德要求,對學生要以正面肯定、積極鼓勵為主,杜絕“告狀式”家訪。走訪后,教師對家訪中發現和掌握的情況分門別類地加以梳理,做好學生信息的交流與溝通。三是注重家長意見。每位教師在“愛心家訪”活動中,要注意收集整理家長對教育孩子、學校辦學、教育管理方法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四是完善工作機制。嚴格工作考核,不斷總結和完善家訪工作,建立長效機制,使教師家訪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經常化。
三、親子活動
所謂親子活動,一般說來,就是指父母陪著孩子在節假日參加一些學校組織的一些有益于兒童成長的活動,促進孩子與父母的關系,讓孩子從中受到教育的熏陶。親子活動能鍛煉孩子參與探索的性格,能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針對目前很多學校的親子活動流于形式的不足,親子活動要注重搞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幫助家庭更新教育觀念。開展親子活動的目的,不僅僅是促進孩子本身的發展,而且是指導、幫助家長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水平,特別是提高解決自己孩子發展中遇到困惑的能力,與孩子一起進步,讓一些家長由只關心孩子學業成績、只關心關注孩子個體轉變為關心孩子身心健康、關注學校整體發展上來。二是豐富親子活動內容。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如:發放“親子活動”有關資料,供家長閱讀;指導家長開展家庭中的“親子活動”等。三是及時收集家長反饋信息,根據家長有關“親子活動”的反饋,及時完善調整。四是不斷探索親子活動與家長學校、愛心家訪有機結合方式。五是不斷改進班級的親子活動方案,使親子活動常態化、制度化。
目前,隨著時代變遷,教育改革深入,家校合作形式越來越多,除了以上三種家校合作形式外,還有很多教師經常使用其他家校合作形式,如:定期電話聯系、發送手機短信、利用網絡對話、收發電子郵件、提供社區服務,等等。這些形式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學校教學內容,也有效密切了家校關系和親子關系。但不管使用哪種合作形式,都需要發揮學校、家庭、社會三大教育場所的協同作用,實現三位一體化教育,才能有效地促進孩子全面、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婉敏. 新時期家校合作的新探索[J].中國德育,2011(03) .
[2]周雪蓮,陽德華. 家校合作問題探討[J]. 教學與管理,2008(11).
篇7
(一)培養幼兒的適應能力,以促進創造力的發展。
開展“親子教育”活動時,父母通過自身具有的良好感應性和創造力,創設一種適合自己孩子的特點、特長的育人環境,以激發孩子的興趣,并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充分挖掘他們的創造性潛能。在“親子班”活動中,對于幼兒每次活動的表現,家長要及時給予鼓勵性評價,使其得到充分的發展和成功的喜悅。另外,在“親子班”活動中讓孩子通過與小伙伴的接觸與交往,培養其交往能力,以促進孩子適應能力的提高,為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和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使家長更加了解孩子的能力和需求,捕捉最佳教育時期。
在開展親子活動中,家長要與孩子共同討論、確定活動主題,通過討論家長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孩子的興趣、愛好,從而尊重與滿足孩子的要求。確定主題后,準備活動材料,布置活動環境,以及在以后的活動中家長和孩子要在一起想辦法,共同商量、一起動手,這樣有利于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活動能力和存在的問題,便于捕捉最佳教育時機,及時給予必要指導,幫助幼兒解決問題。
(三)親子活動有利于發展良好的親子關系。
因孩子的家長平時只注重自己的事物或忙于家務,與孩子的交往有所減少,忽視了孩子的情感體驗。而開展“親子”活動后,作為父母必須抽出一定的時間參與此項活動,在活動中讓孩子與父母充分的交流,使其感受家長之愛,體會到家長的關心,以增加家長與孩子的親情,使親子關系更融洽。在活動中父母的參與狀態和表現,對幼兒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不僅能促進其適應社會能力的發展,還能幫助其更好地發展認知能力。因此,我們說“親子班”的建立,促進了親子關系的發展。
開展親子教育活動后,更有利于教師進行家庭指導,使家園共同配和搞好幼兒教育。幼兒在家的表現往往是園內學習、活動的反應,從中家長可以發現許多問題或不足,進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同時家長還可以把孩子在家的表現反饋給教師,使兩者的教育互補,并取得教育的實效。
二、親子活動的教育效果
親子教育活動的開展,便于家長指導幼兒在家的游戲活動,為孩子提供了一個活動天地,對于煅煉幼兒地獨立操作能力、促進幼兒地情感發展、豐富幼兒想象力方面都有一定幫助。如有一名小朋友,怕生、不敢大生說話、膽子小,參加親子活動以后,性格開朗了許多,在人多的場合也不會懼怕,會大聲的說話介紹自己,并能勇敢地表現自己,增強了自信心。
三、結語
篇8
關鍵詞:幼兒期 親子關系 文化分層結構說
學齡前教育在當今中國的教育領域中得到了空前的重視,親子早教機構眾多,親子教育成為家庭中的重要事務。通過與早教機構中的教師進行溝通可知,目前的家庭教育存在較多的問題,存在家長給幼兒施加過重壓力,家長對幼兒主要運用訓誡式教育方法,家長陪伴幼兒的時間較少等問題。幼兒存在生活上完全依賴家長,模仿父母行為等現象,家庭的交流模式和生活方式影響幼兒的認知。影響著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發展,導致親子關幼兒期系緊張。
一、相關理論概述
(一)幼兒期
幼兒期主要是指在我國教育中的學前階段,將年齡定義為3-6周歲之間,屬于學前階段的后期。
(二)親子關系
親子關系主要是指父母和子女的關系,需要將血緣作為關系判定的基礎,以教育、撫養和贍養為內容,促進了社會關系與自然關系的統一。
(三)文化分層結構
文化分層結構主要包括中層結構、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三種。在這三層結構的基礎上,巴登尼瑪教授對文化分層結構說進行了進一步的發展,增加了文化制度層,文化制度層又衍生出價值層、行為層和信仰層,其形成和發展既受制于文化的內部層次結構,也制約、維護和平衡著另三個層次的文化現象的正常運行。各層之間既相互影響又密切聯系。
二、親子關系的現狀調查與結果分析
(一)調查對象選擇
本次研究中的樣本選擇限定條件為:幼兒的年齡需要控制在3-6歲,父母為能夠掌握教育權和撫養權的正常小家庭。本文主要是對三家幼兒園的親子關系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樣本對象的選擇堅持可行性和適宜性原則。
(二) {查結果統計
主要是對3家幼兒園中的10組家庭親子關系進行分析,得到如下數據信息,調研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三)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對表1進行分析,本次調查的幼兒男孩和女孩數量共占一半,各有5名,幼兒的年齡集中在3-6歲之間。從幼兒父母的總體學歷上來看,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數最多,其次為中學,最后為專科。家長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企事業職員。本次調查除了以上問題之外,還與幼兒的家長進行面對面交談的形式,更加明確了家庭關系的真實情況。
通過面對面交談進行分析可知,家長與幼兒的行為層主要表現為游戲、聊天、外出旅游和親子閱讀等,家長將其作為與幼兒互動的主要方式。價值層主要表現為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尊重幼兒的興趣愛好、尊重和平等對待幼兒等。制度層主要表現為要求幼兒尊重長輩、聽取大人意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講衛生懂禮貌、獨立解決問題等。信仰層主要表現為過好自己的生活,不追求太多成功或體驗、追求多樣性的生活體驗、享受生活的美好、追求自己與家人的共同幸福等。
三、構建良好親子關系的建議
(一)更新家庭觀念,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
社會文化環境直接影響家庭的價值層觀念和文化信仰,我國的親子關系長期受“天父地母”和“男外女內”觀念影響較大,雖然該種觀念能夠保證家庭物質收入的穩定和家庭內部秩序的有效維持。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女性的地位逐漸凸顯出來,開始與男性一起承擔家庭和社會事務,促使男性開始回歸家庭,開始與女性一起承擔家庭中的事務,親子關系的建立成為維護家庭和諧穩定的保證。為了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需要更新家庭觀念。首先,教育專業人員需要帶動社會輿論,強調其在親子教育和親子互動中的重要性,宣傳全新的家庭觀念,充分利用媒體在信息時代的作用,引導社會輿論發展、更新社會觀念。其次,幼兒園需要肩負起責任,在幼兒園內部舉辦專家座談和親子游園活動,充分發揮親子關系的作用,促進良好親子關系的構建。
(二)提高家長素質,構建和諧的家庭文化環境
家長的教育素質和文化水平直接影響家庭的觀念和親子的教育意識。調查分析顯示,從事高等教育工作的父母,在親子關系的認識上要比學歷低的父母更加開明和科學。由此可見家長掌握大量的專業養育知識,對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具有重要性。首先,要求家長要正確認識親子關系,明確親子關系的特征和含義,在親子關系建立過程中,父母中的一方不能“教而不養”或“養而不教”,需要對親子關系有了完整的認識后,才會與幼兒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其次,家長需要樹立正確的教養觀念,要求父母要接受全新的教育鄰面,篩選出適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觀念,正確理解親子關系,對親子關系進行正確評價。要求需要不斷的調整教養方法和教育方式,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四、結語
本文通過調查分析的形式,對我國幼兒親子關系的文化分層結構學說進行分析,將文化分層結構學說作為主要理論研究工具,對親子關系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發現不同的家庭會展現出不同的文化分層結構學說,與家庭的觀念和家長素質有直接關系。要想構建良好的幼兒期親子關系,需要更新家庭觀念,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提高家長素質,構建和諧的家庭文化環境,促進家庭中親子關系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文琳,李龍鳳等.ODD兒童的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及同伴關系特點[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4,(03).
[2]宗金莎,李雪平.親子關系對3-7歲兒童問題行為的影響[J].社會心理科學,2013,(02).
篇9
一、指針偏離——存在問題
1.幼兒園的定位不準確——教師主導、孩子家長參與
我們不難發現,在親子活動的組織過程中,從熱鬧喜氣的節日環境、細致周到的活動方案、豐富多樣的活動材料等都出自我們教師之手,教師主宰這一切,孩子、家長只是單純的參與者,我們應把活動的權利還給孩子。
2.親子活動的主體缺失——家長主體、孩子邊緣
親子活動的主體應是孩子。然而,在親子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家長們習慣于權威地發號施令,使孩子們被邊緣化、成了木偶或看客。
3.家長的個體行為欠妥——家長茫然、孩子無益
親子活動看似僅僅是家庭親情的溝通,實則是同學情、朋友情、同胞情的全面培養。然而,部分家長會忽視這種教育契機,以工作忙為理由很少參與到親子之間的互動中。
二、指針運行——尋求對策
(一)撥動宣傳的指針,讓家長“走近”節日中的親子活動
1.發放書面材料:在節日期間,我們會定期的發放一些有關于親子活動的告家長書、家園小報等資料,主要是向家長傳遞最新的有關親子活動的信息,以及親子活動的重要性、親子活動中的注意事項等。
2.利用宣傳欄:幼兒園每次組織親子活動都會精心設計活動海報,張貼在幼兒園最顯眼的地方。海報上有活動的內容、活動目的、活動的意義等,讓家長明確親子活動價值所在。
3.運用網絡平臺:網絡是家長們交流溝通的重要途徑,為此,我們開辟幼兒園網站、家長QQ群、家長論壇等,讓家長們在網站中的互動,他們通過自學、互學、辨析、反思等方式,提升對親子活動的認識,增加家庭親子活動的內容、提高家長在親子活動中的教育技能。
(二)撥動實施的指針,讓幼兒“樂于”節日中的親子活動
1.豐富的活動類型:親子間的交往與溝通,可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無拘無束的氛圍中體會骨肉親情的可貴,也使家長更了解孩子的發展情況,從而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為此我們組織了多種類型的親子活動。
(1)組織以感知、操作為主的親子活動——主要包括親子閱讀、親子制作、親子勞動等活動,如:在新年美食節中,孩子和家長們一起制作美食、一起品味美食,展現濃濃的親子情,此類活動旨在通過感知操作,讓孩子體驗節日快樂,培養創造思維。
(2)組織以運動、遠足為主的親子活動——主要包括親子郊游、親子踏青、親子運動會等活動,如:六一親子運動會,清明節踏青活動等,真正做到“讓生活走向自然,讓教育走進生活”,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中增進情感、促進溝通。
(3)組織以感恩、義賣為主的親子活動——主要包括愛心親子義賣活動、親子募捐活動以及各種感恩活動,如:我們組織了玩具親子義賣會,十幾元的玩具拍賣到三百多元,家長的善舉深深地影響著孩子,這些活動蘊含了對幼兒進行愛心、同情心、社會交往能力、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以及金錢概念的形成等方面的教育。
2.永恒的活動主體:明確幼兒主體地位,別看孩子小,小鬼能當家。在親子活動中,孩子永遠是活動的主人。
(1)自主創設親子活動環境:節日里,我們要組織親子活動總想創設與節日相適應的環境。以往這些都是老師們的事,老師們會絞盡腦汁想、忙忙碌碌地做,而孩子未必喜歡。為此,我們將權利下放,讓他們自己收集材料、制作裝扮。
(2)自主確定親子活動內容:親子活動的內容必須是孩子們感興趣,只有孩子們喜歡,才會投入,才有教育功能,所以讓孩子自己做主,確定活動內容、制定簡單的活動方案。
(3)自主投入親子活動過程:我們相信孩子能學會自我管理,在各種親子活動我們成人只是引導、支持、幫助者。孩子們會按自己的需要去調整自己、發展自己,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從而獲取經驗、體驗成功。
3.開闊的活動地點:“生活即教育”,幼兒的生活不僅是在幼兒園的范疇,所以幼兒園節日教育中的親子活動的活動地點,不能單一的在園內,應該走向家庭、社區、和大自然,去接觸更廣闊的世界。
(1)向家庭延伸:充分重視每一個家庭的力量,把幼兒園、家庭這兩個陣地有機地結合起來開展親子活動。節日期間孩子基本放假在家,而親子之間的互動更多的也是在家中,所以許多親子活動只能在家中進行。如:春節的走親訪友活動、清明的掃墓活動、母親節父親節的感恩活動等。
(2)向社區拓展:我們還將節日教育延伸到社區,讓孩子走出幼兒園走進大社會,挖掘社區的教育資源。如:元宵節,家長帶孩子去廣場猜燈謎;勞動節和孩子一起參加社區勞動等。
(3)向大自然進發: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讓孩子們親近大自然,既開闊的眼界也豐富了知識。如:風箏節的廣場親子放飛活動;三月三親子踏沙活動;采摘節的親子采摘活動等。
(三)撥動指導的指針,讓家庭“熱衷”節日中的親子活動
1.觀摩學習式
邀請家長參加現場觀摩親子活動,觀看錄像資料等方式,讓家長直觀地學習與孩子互動、溝通的技巧,提高親子活動的有效性。
2.問題點撥式
親子活動中,特別是在家庭的親子活動中,許多父母不知道可以有哪些內容、有哪些教育契機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下發節日教育中家庭親子活動的指南,供家長參考。
3.以點帶面式
合理地挖掘家長們的資源,對于教育效能的發揮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要作好“橋梁”的角色,整合家長教育資源,以點帶面,帶動家長積極參與,提高家長的教育技能。成立家庭互助小組,在組內特別要發揮家委會成員、學習型家庭的作用,通過家庭聚會、串門或結伴外出郊游等形式增進聯系、加強溝通,借鑒經驗,在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親子活動的質量。
四、轉盤啟動——豐碩收獲
在節日教育中開展親子活動,看似著眼點很小,實則有了豐碩的收獲:
1.推動個性和諧之轉盤
親子活動的組織和開展,孩子是活動的主人。他們玩在其中,樂在其中、并能全身心的投入。期間他們學會了堅持、學會了探索、學會了合作、學會了謙讓等,日積月累就養成了禮貌熱情、善良正直、友好互助、勤勞勇敢、做事專注、認真仔細、刻苦努力等良好個性品質,個性得到和諧發展。
2.推動親子和諧之轉盤
在親子活動中,強調家長、孩子之間的平等,強調家長對孩子教育是引導而不是灌輸,這有利于孩子和家長之間的心靈溝通,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親子關系。
篇10
【關鍵詞】幼兒;親子游戲;調查研究
一、研究目的
游戲是兒童基本的生活方式,親子游戲是兒童出生后最早出現的、以親子關系為紐帶、親子情感為基礎的一種游戲形式。國內外的大量研究成果表明,親子游戲對兒童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然而,家庭親子游戲的開展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家長如何看待親子游戲的價值?在家庭中親子游戲的開展現狀如何?影響親子游戲開展的因素有哪些?本研究期望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研究,為常熟市幼兒家庭親子游戲提供有針對性的建議。
二、研究過程
本次研究選取常熟市幼兒家庭作為研究對象,以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為基礎,采用問卷法、訪談法、文獻法對常熟市3-6歲幼兒家庭親子游戲現狀開展現狀進行調查研究。
(一)抽樣
本次調查研究在常熟市幼兒園中選取了H幼兒園和T幼兒園中的小、中、大班幼兒,各抽取60位幼兒家長作為被試,共計120個家庭。
(二)問卷的設計與編制
本次問卷采用封閉式問卷為主,結合少數開放式問題的形式,旨在了解家長對親子游戲的態度、親子游戲的條件創設、親子游戲的內容與類型、親子游戲的指導策略的問題。
(三)問卷的施測及統計
本次問卷分別隨機抽取了常熟市兩所幼兒園的3-6歲幼兒家長作為被試,發放問卷120份,回收116份,剔除無效問卷19份(未填寫完整問卷),獲得有效問卷97份,有效率為80%,問卷回收后,運用SPSS進行了數據的統計與分析,對于開放性題目整理出了家長的各種觀點。
三、調查結果
(一)家長對與幼兒進行親子游戲的意愿與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絕大部分家長對與幼兒進行親子游戲的意愿性較強,家長對與幼兒進行親子游戲的意愿和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親子游戲的開展情況。家長作為幼兒日常生活的照料者,如果家長有親子互動的意愿,親子游戲隨時都可以發生。絕大多數家長認同親子游戲對于孩子的發展價值。
(二)親子游戲的條件創設
1.親子游戲的時間和頻率
調查顯示,有38.8%的家長選擇了“時常”,42.2%的家長選擇了“經常”,對于每次持續的時間,50.9%的家長都選擇在0.5-1小時之間。充分的游戲時間會鼓勵幼兒進行較高社會性水平的游戲,對于幼兒來說,每天專門用于自由游戲的時間不能低于半個小時。[1]因此,從總體來看,家長能夠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時間,保證幼兒游戲的數量和充分性。
2.親子游戲的材料
調查數據顯示,有48.3%的家長在親子游戲的開展中“經常”給幼兒充分的游戲材料,有26.7%的家長選擇了“有時”給提供幼兒充分的游戲材料,有2.6%的家長“很少”在親子游戲中給幼兒提供充分的游戲材料。游戲材料是游戲的工具,很多類型的親子游戲都需要借助材料進行。絕大部分家長都在親子游戲的開展中“經常”給幼兒充分的游戲材料,這說明大部分家長都能給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材料,很多親子游戲缺少相關的游戲材料就無法順利進行或無法達到一定的游戲效果。幼兒對于游戲材料的需求性還是挺大的,但這也與具體的游戲內容有關。
對于親子游戲材料的獲得,絕大部分家長都選擇在正規商店購買,在工作空余時間,選擇自己制作游戲材料的家長也不少。除此以外,隨著電子購物的發展,很多家長也會選擇網購,但由于其游戲材料的不正規、不安全并未得到很多家長的熱捧。
(三)親子游戲的內容
1.幼兒性別對親子游戲內容的影響
親子游戲的內容就是指親子游戲的類型。我們在問卷的選項中將活動類型具體化,為了更通俗,使其成為生活中常見的親子游戲類型。實際上根據兒童游戲的關鍵特性不同,可以分為創造性游戲和有規則性游戲。創造性游戲又可以分為角色游戲(扮演一定的角色,將創造性融入現實生活,如過家家等)、結構游戲(利用積木等物品進行搭建、構造的游戲)、表演游戲(根據故事或童話中的情節創造性地扮演特定人物,如角色扮演);有規則游戲可以分為智力游戲(發展智力、鍛煉思維能力的游戲)、音樂游戲(以音樂為背景和輔助手段進行歌唱、伴唱的游戲,如唱兒歌)、體育游戲(鍛煉身體素質的游戲,大多在戶外進行),還有繪畫等藝術類游戲以及講故事等語言類游戲、因電子媒介興起而發展起來的電子游戲。調查結果顯示,家長與孩子常玩的親子游戲類型排在首位的是語言類游戲(講故事),其次為繪畫、建構游戲和音樂游戲和戶外活動,排在最后的是電子游戲。在信息技術急速發展的今天,部分家長并沒有被大眾媒體所侵蝕而錯過與孩子面對面進行游戲、情感交流的機會。由于不同的性別角色和不同的氣質類型,男孩與女孩對游戲類型的喜好是不同的。在建構游戲和繪畫類游戲上均存在孩子的性別差異,男孩傾向于建構游戲,喜歡搭積木等;女孩則傾向于安靜一些的繪畫類游戲。
在中國傳統家庭結構中,幼兒的陪伴者和照料者大部分都是母親,受到中國傳統思想“男主內,女主外”的影響,教育子女的責任母親承擔的較多,父親在家庭教育中漸漸成為局外人,逐漸淡出家庭教育。父愛的缺失、父親的缺位現象出現的越來越頻繁。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母親無法替代的,此類現象的出現無疑對兒童的各方面發展起消極的作用。
Power(2004)的研究認為,父親和母親與孩子游戲的類型存在很大的差別,母親傾向于情感內容,父親傾向于肢體的、打鬧的和非固定化的游戲。[2]父親的游戲誘發了兒童對外部物理世界和社會環境的好奇,提高了社會適應能力,所以說,父親和孩子之間是一種“激活關系”,母親和孩子之間屬于“依戀關系”,
調查結果表明,如果是父親擔任平時照顧幼兒生活起居的人員,那么孩子會更偏向于喜歡玩電子網絡游戲。所以父親如果擔任幼兒的生活照料者,并且在親子游戲中擔任主要角色,那么就會對親子游戲的內容產生影響。從訪談的分析結果來看,父親如果擔任平時幼兒生活的照料者和陪伴者,游戲內容則偏向于刺激、冒險,比如電子網絡游戲、戶外活動等。而對于隔代撫養的家庭來說,爺爺奶奶作為親子游戲的主要參與者和陪伴者,親子游戲的內容和形式則比較傳統,且缺乏游戲指導策略。
3.大眾傳媒對親子游戲內容的影響
大眾傳媒的發展是人類新聞傳播文化的一種強化,隨著社會經濟、政治的發展,大眾傳播媒介也在一定程度上發展起來。在八十年代以前,在中國的大多數家庭所使用的傳播媒介大多是報紙、廣播、書籍等,等到八十年代之后,網絡和電視才慢慢開始進入家庭,很多電子媒體應接不暇以迅速的發展之勢進入萬千家庭。一直到現在,電視和網絡成為很多孩子除父母以外的親密朋友,電視節目的形式多樣讓孩子們著迷,很多親子游戲都依賴于電子媒介,而在戶外、在大自然中所進行的親子游戲可能會在將來的某一天隨著電子媒介的發展而漸漸低迷。“有時候不知道跟孩子玩什么,就跟他一起看看電視,把Ipad給他,讓他自己去玩。平時太忙了,有時候實在抽不出時間。”在訪談時一位家長這樣說道。在家長缺乏指導策略,自己又比較繁忙的情況下,大部分家長會將親子游戲的時間交給電子媒體,而失去了與自己孩子進行情感交流的機會。
4.家長的教育觀念對親子游戲內容的影響
雖然在調查問卷中顯示出,大部分家長對親子游戲都持肯定和支持的態度,且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開展親子游戲的頻率、時間也比較充分,但是在本次的訪談中我了解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競爭壓力不斷上升,各種打著“把孩子訓練成天才兒童”旗號的父母也層出不窮。很多家長都對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在很多時候也在親子游戲開展過程中寄托了這種期望。將游戲轉化為一種“智力訓練”,在內容上偏向于智力游戲,并沒有考慮游戲的趣味性愉悅性,只是為了達到訓練孩子思維、鍛煉智力的一種手段。
(四)親子游戲的指導策略
1.游戲的發起方式
為了了解親子游戲的發起方式,本人設計了“當孩子獨自游戲時,您常主動尋找機會計入到孩子的游戲中嗎”這個問題。有56%的家長選擇了“有時”,有26.7%的家長選擇了“經常”,有12.1%的家長選擇了“很少”,4.3%的家長選擇了“總是”,有0.9%的家長選擇了從不,從調查結果來看,家長主動加入親子游戲的積極性一般。
2.家長在親子游戲中扮演的角色
調查結果表明,家長在親子游戲中超過半數都選擇了扮演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角色,選擇“主導者”的家長有16.4%,說明家長大部分不會主導親子游戲,而會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給孩子提供充足的游戲機會和空間,并給予孩子一定的指導。
另一方面,從訪談的內容來看,在具體的親子游戲中,家長對游戲的指導策略還不是特別清晰和到位,取得的效果并不明顯。在訪談中很多家長都提到“不知道該怎么指導孩子,有時候孩子提出的問題也不知道該怎么回答。”
四、討論與建議
針對常熟市3-6歲幼兒家庭親子游戲開展現狀的調查研究中所反映出來的問題,我想從觀念到行動對所反映出來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以期能夠促進親子游戲情況的改善和發展。
(一)觀念層面
觀念作為一種意識,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人的行為及效果。樹立正確的觀念是有效開展親子游戲的前提和基礎。
1. 家長自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父母雙方共同承擔教育責任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獨生子女政策的實施,家庭的教育功能不斷強化,家長對孩子成長的價值取向大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認為游戲與學習是兩個對立面,即使是游戲,也是一種被冠以“游戲”美稱的益智類活動,為了鍛煉孩子的智力而不是孩子自發而感興趣的。對孩子本身需要什么樣的游戲,游戲對孩子的真正意義是什么,家長可能考慮得并不多。再者,在中國傳統家庭中,父親更多地為孩子的撫養提供物質條件,陪孩子的時間較母親而言少的多。從調查顯示的結果來看,陪幼兒進行親子游戲時間最少的就是父親。父親在家庭教育和親子游戲中的缺位現象極為嚴重,這就要求家長要共同承擔起養育孩子的責任,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發揮好父親在家庭中的角色功能。
2.發揮大眾傳媒的積極作用,為家長提供游戲指導策略
由于幼兒的年齡限制及經驗缺乏,往往需要成人的支持和引導,成人參與幼兒游戲,與幼兒在游戲中產生積極互動,可以促進良好親子關系的建立和親子游戲質量的提升。很多家長在具體的游戲中不知道如何合適地參與游戲。在這個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大眾傳媒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具有巨大的影響。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就需要利用媒介平臺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親子游戲觀,在具體的電視節目中可以對家長提供一些親子游戲中的指導策略,發揮大眾傳媒的積極作用,讓家長靈活地運用指導策略,為親子游戲的開展創造有利條件。
(二)行為層面
有了觀念做鋪墊,接下來就是要從行動出發,促進親子游戲的有效開展。
1.政府乃至全社會應引起重視,為幼兒的游戲創造條件,加大戶外活動的場所建設
親子游戲的有效開展需要有大背景的支持,需要整個社會的認同和實際的舉措。整個社會的兒童觀對未來兒童的生存狀態具有重大的影響。在社區規劃時,政府要將兒童的戶外場所建設考慮在內,增大對兒童的投資,為親子游戲提供物質支持。
2.加強家園聯系與合作,促進幼兒園與家庭的互動
幼兒和家長作為親子游戲的主體,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幼兒園可以發揮其主導性對親子游戲活動進行指導。可以通過家庭教育專題講座、家長會、開放活動日,通過具體的活動給予家長相關的指導,豐富其家庭教育理論及游戲知識,家長之間共同交流指導策略,互相學習,借助幼兒園這個平臺,更好地實現親子游戲的有效開展。
3.大力推廣親子園,加強親職教育
在訪談以及問卷最后的開放性題目中,很多家長都提到不知道陪孩子玩什么游戲,也不知道該如何陪孩子玩,因此也就大大降低了家長陪幼兒進行親子游戲的熱情和積極性。隨著時代孕育而生的親子園逐步發展起來,為家庭早期教育提供科學知識和方法,傳播正確的育兒觀念,對親子游戲的開展提供有效的指導。親子園的發展對不懂得家庭教育理念及親子游戲指導策略的家長帶來了福音,觀念和知識隨著教育的發展應不斷更新。親職教育即指如何為人父母的教育,親子園在具體的活動中對家長進行指導,幫助幼兒與家長間建立融洽的親子關系,更新家長的教育觀念,促進家長教育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