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畢業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8 03:25: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畜牧畢業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1調查方法
1.1.1問卷調查法
調查前設計好調查問卷表,通過信件、電話、網絡聯系等方式向用人單位或畢業生講清調查意義,得到對方認同后,請被調查方對表中內容逐項進行如實填寫并反饋。
1.1.2實地觀察法
利用專門時間(如假期),深入企業和畢業生工作單位,身臨其境,實地走訪調查,掌握真實的第一手資料。
1.2調查對象及內容
抽取近4年(2009、2010、2011、2012屆)畢業的該校畜牧獸醫類專業畢業生800人,每年200人。了解畜牧獸醫類專業畢業生的最新就業、創業分布、工作性質、任職、收入、用人單位評價等情況。
2結果與分析
2.1畢業生收入情況調查
學生畢業工作后,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經歷的增長,其工資收入(指總收入,含各種福利)不斷上升:到畢業后滿4年時(2009屆)有16.5%月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28.0%收入在4000~5000元之間,43.5%收入在3000~4000元之間,不存在2000元以下的低收入者。畢業后第4年(2009屆)與第3年(2010屆)進行月收入比較,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人員增加了17%,經方差分析各組差異均極顯著(P<0.01);月收入在3000~4000元的人員增加了3.0%,經方差分析各組差異顯著(P<0.05)。畢業后第3年與第2年(2011屆)進行月收入比較,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人員增加了9.5%,經方差分析各組差異均顯著(P<0.05);月收入在2000~3000元的人員增加了14.0%,經方差分析各組差異均極顯著(P<0.01)。而剛畢業的學生(2012屆),絕大多數月收入在2000~3000元,極少數畢業生收入在2000元以下。由此可見,畢業時間越長收入差異越大,而畢業后的前1~2年,由于工作經歷不足,工作成效可能不理想,加上單位變動頻繁,經常處于試用期,月收入不會太高。所以,鄰近畢業的學生要注意調整心態,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值,為今后的就業做好心理準備。
2.2畢業生就業崗位群分布情況
通過調查數據和對近年來校聘人的單位進行分析得出:畜牧獸醫類專業學生在畢業后主要是在養殖場從事飼養管理工作,其次是從事飼料營銷其及售后技術服務工作,尤其是剛畢業的前2年內更為明顯。學生畢業就業時首選養殖場,尤其是大中型養殖企業,如廣東溫氏集團、廣西春茂集團等企業。主要原因一是大多數學生年紀尚年輕,力求工作穩定,加上畢業實習時大多數在養殖場;二是一些大型養殖企業有較大知名度,管理規范,工資激勵機制健全,待遇較好,工作生活環境也有了較大改善。從動物保健行業用人單位還得知:動物保健品營銷工作在過去是以營銷員的吃苦多跑和口舌功夫為主,但由于畜牧業近幾年的快速發展使該行業競爭十分激烈,養殖戶對養殖技術的要求更迫切,希望在用廠家的飼料獸藥疫苗時還同時能得到養殖技術上的指導。因此,一些過去從事營銷多年的營銷員由于文化水平低,只知營銷不懂養殖和動物保健技術,很快被近幾年畢業的畜牧獸醫類中職學生所取代。這些學生年富力強,富有挑戰精神,所以,目前的動物保健行業和養殖業對畜牧獸醫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量十分大。如近幾年來,該校畜牧獸醫類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供需比一直在1∶3或1∶4之間。畢業生中尤其是綜合素質高、專業知識學得扎實、能吃苦、善于動手的畢業生最為搶手。通過調查分析得知:學生畢業的最初兩年內,能自主創業的極少,進入第4年后(2009屆)有14%的畢業生進行自主創業。進一步調查得知:在本行業內進行自主創業畢業生的工作經歷,均是畢業時就在用人單位工作1~2年,并取得了較好的工作業績,積累了一定資金,對所從事的工作有了一定的管理和技術經驗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此外,能進行自主創業的畢業生,在校讀書時大多積極向上,性格外向,是學校或社團組織的各種活動的積極參加者,但學習成績卻并非都是最優秀的學生。
2.3畢業生的職務情況
除自主創業畢業生外,隨著工作經歷增加,擔任企業負責人或部門經理的人數增多,如2009屆畢業生中有96人擔任總經理、部門經理或業務主管,占48%;2010,2011,2012屆畢業生中相應比例分別為23%、13%和6%。可見隨著工作經驗的豐富,為人處事的成熟,學生將被用人單位重用。從在企業被升職的畢業生分析,他們多數在校時表現較好,個人素質相對較高,很多人在校時擔任過學生干部或在社團任職,或個人自學性較高,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或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參加養殖、出診實踐鍛煉,得到較多的組織能力鍛煉機會。
2.4自主創業的畢業生所從事的行業情況
調查得出:自主創業的畢業生所從事的行業以畜牧獸醫行業為主,只有25%的畢業生是改行創業。改行創業的原因都是由于其家庭或親友原已從事某一行業,并已有較好的行業基礎的前提下而改行的,或者悟性較高,在社會上遇到較好機遇并及時抓住。
2.5畢業生工作單位變動情況
調查得出:畢業生工作單位變動較多,“跳槽”較頻繁,不變動單位的畢業生非常少,只有40人,占5%;大多數畢業生均換過2~4個單位,占七成以上;更有3.9%的學生變更單位5次及以上,畢業時間越長變動單位越多。這在一定層面上反映了該行業的特殊性,這也是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之一。經進一步調查分析,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學生的先就業后創業的觀念不強,且適應能力較差。二是學生做同樣性質的工作,但工資待遇差別太明顯,學生感到付出與收獲不成比例。三是企業對學生的培養重視不夠,讓畢業生看不到希望,從而心生離意。
2.6用人單位對畜牧獸醫專業中職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經對行業和企業進行調查,普遍認為畜牧獸醫專業中職人才應具備如下綜合素質要求:
(1)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
所調查的企業普遍認為,畜牧獸醫專業中職人才是生產第一線的中高級技能型勞動者,從事的職業專業性強,必須有扎實的專業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
(2)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以及終身學習能力。
畜牧獸醫專業中職畢業生從事的是畜禽飼養和疾病防治工作、飼料和獸藥的銷售和推銷工作、寵物養護和動物疾病診治工作、畜禽和畜產品的防疫和檢驗檢疫工作,這就要求畜牧獸醫專業中職畢業生有較強的動手能力,熟練的技能操作,善于運用專業知識做好畜禽疾病防治工作,解決生產實際問題,在畜禽飼養與疾病防治工作、營銷工作中,要善于與他人交往、溝通與協作。
(3)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畜牧場大多是建在偏僻的郊區,從事畜牧業,整天面對的是有生命的畜禽,它們有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當發生烈性傳染病時,可能出現大批的死亡,造成大面積的虧損,有時為了診斷疾病,需要進行剖檢等。這就要求畜牧業從業人員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保持自信、樂觀、積極的心態,還要有堅強的意志、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敢于承受挫折的勇氣。
(4)要有健康強壯的身體素質。
從事畜牧業,常常要做搬運、清糞、豬只轉群等繁重的體力勞動。同時,畜產品是人們的食品,要求畜牧業從業人員必須具有健康的身體。
(5)要有良好的職業素養。
畜牧業生產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不僅與動物本身的生命活動息息相關,而且,畜禽產品是人們的食品,與人的健康也息息相關。這就要求畜牧業從業人員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耐心、細心的工作態度,培養信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品德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嚴格遵守職業道德。
3對策
3.1學校方面
(1)必須對中職學校畜牧獸醫專業培養目標進行明確定位。
中職學校畜牧獸醫專業必須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的面向基層,面向生產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創業型人才為目標,突出職業能力培養,重視職業素質的培養,使畜牧獸醫中職畢業生既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較高的職業能力,又有良好的職業素養,以適應現代畜牧業崗位工作的要求。
(2)加強校企合作辦學,使教學與生產對接。
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校企共建頂崗實習機制,校企合作開發教材,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適應能力。
(3)在現中職普遍使用的《職業道德與就業指導》
教材基礎上開發一套具有專業特色的就業指導系列校本教材,體現專業特殊性和實踐性,更好地指導學生就業。
(4)重視并加強學生就業穩定性的教育。
各個畜牧企業都有共識,從事這一行至少需在崗位或單位工作半年以上才能穩定、適應,成為骨干或得到提拔重用。時間讓學生感到“為難”,許多人選擇換崗或跳槽,從而錯失了發展的機會。
(5)加強專業知識學習,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
作為中等職業技術教育,主要是為生產第一線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是為學生畢業后能進行自主創業而進行的某一職業方向的教育,只有圍繞這一根本宗旨開展教學活動,所辦職教專業才有活力、學生才有能力、學校才有希望。
3.2學生方面
(1)認清形勢,轉變錯誤的就業創業觀念。
如:當國家干部才算就業;到國有、集體企業才算就業;到基層工作無所作為;專業一定要非常對口;有用人單位接收才算就業的觀念等等。
(2)正確的自身認識,注重心理承受能力的培養。
學校要積極創造機會和條件,加強學生對自身認識的教育,提高心理承受力,既不能過高的評價自己而失去機遇又不能缺少自信心,要能經得起未來生活中的挫折,受得了委屈,耐得住寂寞,剛工作時還要守得住清貧。心地要寬廣,氣量要大,具有較強的心理承受力。
(3)要對自身正確定位,期望值不能太高
眼光不能過于短淺,只著眼于短期利益,一開始就過多在乎待遇,一山看著一山高;或工作不夠穩定,經常處于“試用期”,從而失去了許多上升的機會。
(4)提高個人綜合素質,注重就業應變能力培養。
篇2
關鍵詞:動物醫學;人才培養;應用型
我國獸醫高等教育承擔著為獸醫行業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的重要職能,其所培養的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必須要與我國獸醫行業的發展要求相適應。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化進程的加快,獸醫行業對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動物醫學專業是應用性很強的專業,與畜牧業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關,如何抓住動物醫學專業的特點和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培養適應我國獸醫行業發展要求,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已成為我國獸醫高等教育亟需關注和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科學定位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長期以來,我國獸醫行業是為畜牧業服務的,而在大多數國家獸醫行業是為人畜健康服務的,其在防控動物疫病、保護動物健康和公共衛生安全等方面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見,獸醫工作是一項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責任、社會通用性強、關系公共利益的專業技術工作。2008年11月26日,農業部頒布《執業獸醫管理辦法》,對從事獸醫專業技術工作實行職業準入控制。該辦法借鑒國外執業獸醫管理經驗,規范執業獸醫管理,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實行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制度。2009年,農業部首次在吉林、河南、廣西、寧夏和重慶5省市進行執業獸醫資格考試試點,2010年全國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在31個省、市、自治區同時舉行,這標志著我國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制度已進入實施階段。在我國大力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的時代背景下,高校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必須主動調整,積極與我國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相適應,為促進我國獸醫行業快速發展培養一大批高素質應用型動物醫學專業人才。
在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獸醫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非常明確,那就是培養臨床經驗豐富的獸醫師,其培養規格是通過獸醫資格考試來控制的,獸醫教育在本質上屬于“精英教育+職業教育”,學生報考獸醫學院需先獲得普通大學相關專業的學士學位或先上1-2年預科。在我國,獸醫高等教育與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相比具有很大區別,動物醫學專業還是一個“冷門專業”,考生報考的熱情不高,學生畢業后除了一部分直接從事獸醫工作外,還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繼續考研深造,這在“985”、“211”和一些省屬重點高校更加突出,在這些高校學生考研深造的比例甚至超過了就業的比例,同時學生的就業取向呈現多元化,這就給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我國《執業獸醫管理辦法》頒布實施后,執業獸醫資格考試一方面既是對從事獸醫專業技術工作的準入控制,另一方面也是對我國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規格的集中檢驗,它對培養應用型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必將起到很好的引導和推動作用。培養應用型人才應成為動物醫學專業始終必須堅持的人才培養目標,學生今后無論是從事動物診療、動物衛生執法還是科研等相關工作,都必須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
二、精心構建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建設是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它涉及到教學思想的轉變、教學內容的改革、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學手段的更新、師資隊伍的優化、優質教材的建設等多個方面。我國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實施后,獸醫資格準入就有了門檻,《執業獸醫管理辦法》規定“具有獸醫、畜牧獸醫、中獸醫(民族獸醫)或者水產養殖專業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人員,可以參加執業獸醫資格考試”,雖然這個門檻較低,在獸醫界還存在爭議,但這畢竟對獸醫資格準入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從2009年執業獸醫資格考試試點和2010年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全國性統考的合格率來看,我們不難發現,執業獸醫師通過率較低,其中2009年僅為6.4%,2010年為13.12%,平均分數也不高,這一方面說明了考生對執業獸醫資格考試的題型和要求還不適應,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我國獸醫及相關專業的教育質量參差不齊,考生對獸醫知識、專業技能的掌握還不扎實,相當一部分報考人員還未達到執業獸醫的從業標準。對此,高校必須從獸醫行業對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出發,構建完善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1.要從整體上把握課程體系建設。在我國,高校對單門課程建設的關注度往往超過了對課程體系整體建設的關注度。從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動物醫學專業人才的目標出發,必須從整體上把握課程體系建設,構建課程結構科學合理、主干課程脈絡清晰、選修課程豐富多彩、課程質量監控有力的課程體系。課程體系建設,必須要明確各門課程在專業教學中的任務、地位、作用及相互關系;要反映本學科最新的科技成果,及時更新陳舊、過時的教學內容;要滿足人才培養的不同需求,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
2.要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改造傳統課程。要根據獸醫行業承擔獸醫公共衛生社會職能的需要,開設“共患病防控”、“動物性食品安全”等相應的課程;要根據獸醫主要工作對象從役用動物、食品動物、其它經濟動物向伴侶動物轉移的現狀,開設“小動物疾病學”、“獸醫外科與外科手術學”、“獸醫影像診斷學”等課程;要根據獸醫行業服務對象從過去側重于對個體病例的診療轉變為對動物群發病的防制的特征,開設“獸醫流行病學”、“動物營養代謝病與中毒病”等課程。
3.要拓展教學時空,構建網絡教學平臺。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在發達國家已非常廣泛。近年來,國內高等院校對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給予了高度重視,但是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和硬件條件的制約,目前網絡教學平臺的利用率還不高。網絡教學平臺是對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加強網絡教學平臺建設,有利于放大各級精品課程建設的示范和輻射作用,同時將改變師生傳統的“教”與“學”的方式,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自,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4.要加強選課指導,完善學分制。學分制的實施對于促進學生個性發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一些高校在實施學分制過程中存在著學生選課的自由度較小、選修課質量不高、學生選課較為盲目等問題。對此,除了要優化課程資源、提升課程質量外,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加強對學生選課的指導,克服學生選課的盲目性,提高選課的科學性,引導學生構建完善的動物醫學專業知識體系。
三、全面優化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實踐環節
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是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特征。然而,實踐動手能力不強已成為當前一些高校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受人才培養目標模糊、客觀條件制約、就業壓力較大等因素的影響,我國高校“重理論、輕實踐”、“重學術、輕實用”的現象比較普遍。一些學校只注重學生的理論教育,而忽視了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一些學校因實踐教學經費投入不足,部分實踐性教學環節難以開展;一些學生只注重學歷的提升,熱衷于考研,而忽視了獸醫技能的提高;一些學生專業思想不鞏固,就業取向模糊,缺乏足夠的夯實獸醫技能的熱情。這就造成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與生產實踐的要求相距甚遠。
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一般要經歷基礎教學、臨床見習、綜合強化、實踐提升四個階段,而實踐環節則是貫穿其中的主線。實踐環節主要包含實驗教學、臨床見習、科研訓練、畢業論文、生產實習等,其覆蓋了大學四年或五年(我國部分高校動物醫學專業學制為五年)全過程。全面優化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實踐環節,必須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要提高實踐教學環節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所占的比重。實踐教學是動物醫學專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教學包含實驗教學和教學實習兩個部分,其中實驗教學分為課程實驗和實驗課程,教學實習包括課程實習、生產實習、臨床見習、畢業實習等。根據應用型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要求,高校應堅持走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與服務“三農”緊密結合的道路,提高實踐教學環節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所占的比重,保證實踐教學學時,加強實踐教學考核,培養具有較強實踐動手能力的應用型動物醫學專業人才。
2.要加強實驗、實訓場所和校內、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實踐教學需要優良的實踐教學條件(含大量實驗動物)作為保證,但一些高校實踐教學條件的制約和經費投入的不足影響了實踐教學的開展。在獸醫臨床實踐環節,需要有穩定的校內、外實習基地,西方發達國家獸醫學院一般都有設施完備的動物醫院和一定數量的校外基地,而我國高校附屬動物醫院大多條件簡陋,一些校外實習基地由于體制改革和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已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臨床實踐需要,因此,必須下大力氣加強教學實習基地建設,改善臨床實踐條件。
3.要將提升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作為重點。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需要在實踐中培養。在教學方式上,要積極推進研究性教學,逐步改變以往“以知識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更多地采用“以問題為中心”的研究性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科學研究、生產實習、社會實踐中提高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驗教學中,除了開設演示性、驗證性實驗外,還要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設計、準備、操作,以及實驗結果的記錄、處理、統計、分析,直至最后撰寫出實驗報告或研究論文。在制度建設上,要依托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教學科研基地,建立和完善大學生科研訓練體系和實驗室開放制度,通過設立大學生科研基金、舉辦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等形式,引導學生盡早進入實驗室,在科技活動中訓練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篇3
班級管理方面:1.思想教育。負責對所管班級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做好考風考紀與安全教育,組建班委會,保證每學期召開兩次班委會和一次班會,并利用上課前的時間指導其開展工作;加強師生交流,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做好后進學生的工作。減少流失率。
2.繳費管理。負責對學生學費、代管費的催繳與結算工作,并按要求及時上報收費清單。負責做好畢業生的費用復核工作。
3.教輔材料管理。按教材管理員的通知要求及時上報教材征訂計劃,各類教輔材料的發放,并做好發放記錄。
4.教學安排通知。制定、發放、張貼各班每學期授課安排表(注明開設課程、授課方式、上課時間、地點、任課教師)。在第一學期告知學生專業教學計劃。并掛在班qq群共享里。
學籍管理方面:1.各班新生基本信息核對。按教務要求對新招學生姓名、性別、身份證號、畢業學校等情況逐一進行核實、校對。并在規定時間內匯總上報。
2.課程注冊。按要求每學期及時通知學生按時注冊,認真做好課程注冊工作,努力提高生源鞏固率。管好免修免考申請,各類考試的報名。
3.畢業生的管理:負責在畢業實踐環節開始前認真核對每一位學生所修課程學分。及時上報畢業實踐學生清單。協助論文指導教師做好學生畢業論文收繳和匯總工作。負責做好畢業生登記表發放和收齊。
篇4
論文摘 要: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是近年來的熱點,難點問題,為了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很多高校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要讓就業率在近6年來連續保持在98%以上的高校卻不多,那么江蘇牧院為何能保持如此高的就業率?它究竟有何辦學秘訣?該文作者從該校的辦學特色入手,作了深入分析。
1.開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1.1從專業設置切入,力求實現“產銷”鏈接
解決就業問題的基礎環節是專業設置要適應市場要求。我院搭建與市場需求這一鏈接的第一步,就是從專業設置切入。在專業設置時瞄準經濟與產業結構調整的走向,在廣泛調研的前提下,組成由行業、企業、學校人員參加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對人才需求預測、產業發展前景、人才培養目標、教學計劃安排、主干課程設置、能力結構要素、專業開辦條件以及專業建設的社會可利用資源等方面進行評議、論證、審核,在此基礎上,決定該專業設置與否。由此,一大批適應市場需求的新專業應運而生,如動物藥品生產與檢測、寵物保健與美容、特種經濟動物飼養、食品安全與檢驗等,由于這些專業瞄準社會需求,突出辦學特色,培養用人單位急需的技術、工藝、管理、服務崗位的應用性專門人才,所以畢業生就能找準就業方向,較快地進入到工作崗位,這是學院保持高就業率的原因之一。
1.2從培養模式著手,努力打造訂單培養方式
我院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從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做起,進行教學體系的改革,努力打造訂單式的培養方式,在滿足用人單位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方面邁出了卓有成效的步伐。
1.2.1進行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的整合。我院對傳統的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課程結構模式進行了大膽的調整,取而代之的是采取以應用能力為主的教學方法。一是“2+1”的模式,即兩年在校學習、一年在企業實訓;二是企業介入的方式,即根據企業需要,調整專業基礎課或專業課;三是課程整合,即調整部分基礎與專業基礎課程,增加技術基礎課,安排技術含量高的實訓課程等。實踐證明,這樣的改革行之有效。
1.2.2實施訂單培養試點。學院積極與國內一些行業知名產業集團聯系,與南京桂花鴨集團、江蘇倍康藥業有限公司等進行訂單式的培養試點;另外學院瞄準市場需求,主動根據用人需要進行教學改革,包括實施專業設置、課程安排、教學內容、教學形式與方法等各方面的調整,適應了企業技術崗位對技術、工藝、技能性專門人才的需要,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很快能進入職業環境,適應技術要求,安心崗位工作,用人單位非常歡迎這類訂單式培養的人才。
1.2.3推行畢業設計、崗前訓練和就業安置相結合的方法。以往的畢業設計方法正逐漸被畢業設計、崗前訓練和就業安置相結合的“三合一”方式取代。畢業設計環節大都放到企業中去進行,同時進行上崗前的訓練,企業通過這一環節,了解畢業生并作為企業接收的考察過程。蒙牛集團是我院畢業生重要的實習就業基地,每年有大批學生在該企業頂崗生產,為此,學院從企業角度考慮,每年派教師到企業,在現場為學生進行畢業論文答辯,我院的這一做法,深受企業好評。
1.3從雙證培養入手,搭建企業需求人才的橋梁
實施雙證書培養制度,既是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畢業生就業率的重要保障,在全國高職畢業生的簽約率平均為60%左右的今天,我院畢業生簽約率連續幾年達到98%以上,雙證書培養制度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雙證書培養制度的實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我院雙證書培養制度從無到有,逐步建立了一個日趨完善、健全的工作領域,并正式納入教學計劃安排。現在,學院由原來起步階段的3~5個初、中級工種,逐步擴大到以中、高級職業資格培訓教育為主要內容的20多個職業崗位,不僅擴大了范圍,而且提高了培訓的技術含量。學院建立了國家級職業技能鑒定站,畢業生獲雙證書的比例達到90%以上。
2.面向需求拓寬就業渠道
隨著經濟與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高校畢業生就業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10年前,企業就參與接收我院學生實習、選用優秀畢業生、給予經費支持、開展聯誼等活動。但這類較淺層次的合作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全局影響不大。為此,從2000年起,學院主動走出去,直接與相關行業的知名大中型企業建立了廣泛而穩定的合作關系,逐漸讓企業介入高職教育的辦學過程,參與新專業設置論證、教學計劃研究、課程開發、畢業設計與論文指導等環節,同時接收畢業生實習訓練。這種協的介入合作,對畢業生就業工作起到了推動與促進的作用。這是一種深層次的合作,是將學生培養全過程的絕大部分內容由學校、企業合作完成,企業已經成為“育人主體”的一部分;同時,學校主動參與企業新產品開發、技術改造等企業發展活動,做到了校企雙方資源的有效共享,是一種非常有活力的合作方式。
面對我省大力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做大做強畜牧產業,實現農民收入大幅度增長的形勢,我院一如既往地堅持為“三農”服務,充分發揮學院教育、科技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集成和示范作用,積極參與當地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實現學院自身創新和發展,促進教育與農業“雙贏”的有效結合。學院與有關縣、鄉鎮聯合辦學,定向培養本土化、懂農業生產、能推廣應用、會管理、善經營的職業人才,走校鄉聯合、校企聯合之路,實行“訂單辦學”,大力發展大、中專、成人和短期培訓教育,實現了多層次、多形式、彈性學制的辦學模式。先后與洪澤、無錫等地成功舉辦了畜牧養殖與獸醫大專班,與姜堰市聯合舉辦了特種養殖綜合班,大大拓寬了畢業生就業渠道。
篇5
動物醫學專業本科生培養專業思想學習態度教師隊伍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近年來,“三農”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已經明確指出 “把科技進步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一項根本措施”。農村要發展,農業要進步,歸根到底是“人”的發展問題。因此,現代農業建設離不開高素質人才,人才培養至關重要。本科教育是高等農業人才培養的重點,是今后新農村建設人才的主要來源。近年來,動物醫學專業招生人數基本平穩,在10個招生人數最多的涉農專業中,動物醫學專業一直穩居第三位。但在招生人數基本平穩的現象下,動物醫學專業學生的培養和管理遇到了諸如專業思想淡薄,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差,動手實踐能力弱,專業課教師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
一、動物醫學專業本科生培養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1.專業思想淡薄
長期以來,我國農產品的超低價格,導致了農產品的生產者的貧困,以及涉農行業人員的社會地位之憂。收入低,社會地位低,嚴重影響了涉農人員從業的職業積極性。傳統觀念中,人們多把動物醫學理解為是為畜牧學服務的,動物醫學專業學生畢業后也面臨著所處的工作環境差、收入低以及社會地位低的情況。這導致相當比例的動物醫學專業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存在偏見。在很多開設動物醫學專業的高校中,多數學生選擇理、工等專業。在從事動物醫學專業學習的學生中,有些學生是報考非動物醫學專業失利后轉學動物醫學。以上原因導致許多學生對動物醫學專業課程學習缺乏熱情,進一步加劇了專業思想淡薄的現狀。
2.學習不刻苦
部分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在平時的理論課程和實驗課學習過程中不能進行預習和復習。也有部分學生學習往往是為了完成作業或應付考試,所學知識的內容不豐富,從而不能將有關內容融會貫通,直接導致基礎知識的把握不牢、理解不透,所學的內容不能與實踐緊密聯系。還有一部分學生以考研究生或考公務員為目標,只學習與考研究生相關的課程或只學習與公務員錄取有關的知識。在實踐環節中部分學生缺乏主動性思考,表現為缺課、落課,機械執行實踐內容。實驗報告中,討論內容不深刻,討論內容較少。
3.教師知識結構和能力不夠完善,影響學生綜合素質
教師隊伍存在學歷參差不齊的問題。部分授課教師對實踐環節不夠重視,甚至教師也缺乏實踐經驗。在畢業論文設計中,教師在題目選擇、論文撰寫方面的指導能力逐漸顯露出差別。這直接影響學位論文的質量。
二、對動物醫學專業本科生培養的幾點思考
1.加強專業思想教育
專業教育應貫穿于整個大學學習階段。在大一新生入學時進行專業導論選修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專業。在大學期間的理論、實踐課堂上對學生進一步進行專業教育。在執行專業教育的過程中,應深刻挖掘資源,創新教育方法,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避免學生對專業教育產生抵觸情緒。學校各級領導、輔導員、班主任和任課老師應相互分工與協作,根據專業思想教育的長期性與多方法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專業思想教育。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對本專業的學習熱情。根據不同學習階段學生特點,合理選擇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從事本專業工作。通過專業思想教育,使畜牧獸醫專業學生認識自己的專業在養防第一線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從而正確樹立擇業觀。
2.激發學習熱情
教學、實踐內容應緊密聯獸醫、動物檢疫檢驗工作的實際內容,使學生學有所用。拓寬知識領域,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增加學習興趣。教學方法靈活多樣,使學生樂于接受。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的整個過程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嚴格考試紀律,適當增加試題難度,保障學習熱情。通過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其主動學習,進而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隊伍應轉變發展理念,準確把握科學發展觀,并落實到教學工作中。從政策和制度上,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優化教師隊伍整體結構。培養各學科帶頭人,建立合理學術梯隊,形成傳、幫、帶的良好局面。從教師年齡、學歷、學緣結構等顯方面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建立教師隊伍的競爭機制,從而鼓勵創新人才脫穎而出。進一步完善教師培訓制度,提高教師隊伍的學術水平。
綜上所述,要根據動物醫學專業本科生的實際特點,從專業思想教育、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強化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著手,牢固動物醫學專業學生專業思想,提升專業素質與綜合能力,才能提升動物醫學專業教學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孟蕾,熊楚才.農業院校畢業生就業解困分析[J].高等農業教育,2010.
[3]周靚,董兵,高安崇.論高校涉農專業學生在校期間的職業規劃[J].2012.
[4]李赫,,李棕松,戚英喜,張西臣.對涉農研究生培養的幾點思考[J].2011.
篇6
關鍵詞:獨立學院;動物醫學;臨床技能;教學
熟練掌握動物醫學臨床操作技能是動物醫學專業學生畢業后從事本職工作的根本,是衡量學生合格與否的重要標志[1]。與大學本科階段全程教學相比,雖然專業技能培訓的時間段相對較短,但通過學習所要掌握的技能卻是學生學習的難點與重點,這就需要開設專門的專業技能課。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動物醫學專業開設的職業技能培訓、3+1的教育模式和生產畢業實習等環節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實踐技能操作舞臺,拓寬了動物醫學專業學生的就業市場面。雖然該專業的就業率高,但學生的工作能力離準員工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筆者認為主要是因為目前的學歷教育僅僅著重于培養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知度,在提高學生的臨床實踐操作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大學生對于實踐動手能力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尚處于一種無意識狀態,缺乏主動性。另一方面學校尚未提供足夠的實踐學習機會。加強獨立學院動物醫學臨床技能教學的改革刻不容緩。
一、加強獨立學院動物醫學臨床技能教學的重要性
1.動物醫學臨床操作實踐技能的主要內容。動物醫學臨床技能教學的內容很多,熟練掌握其內容也存在一定的難度。動物醫學臨床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專業技能:動物疾病的診斷技術、動物接近與保定技術、動物給藥技術、動物醫學外產科手術操作技術[2]。以上這些專業技能都是動物醫學專業學生所必須掌握的重要實踐教學內容。
2.臨床操作實踐技能的重要性。動物醫學臨床技能教育旨在提高動物醫學專業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拓寬學生的就業面。因為對專業技能的掌握主要依靠專業技能教育來培養。國家規定從事動物醫學及相關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動物醫學執業資格證方可從業。而動物醫學執業資格考試有很大一部分考的就是臨床實踐技能。掌握動物醫學臨床實踐技能對學生通過獸醫執業資格考試有很大的幫助。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師和學生開始認識到,學習不但要取得學歷,還要有實踐動手能力,才能使自身更具吸引力與強的就業競爭力。人們開始認識到學歷高并不等同于實踐動手能力強。某些人盡管學歷不高,但動手能力強、有較高專業技能一樣能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也是用人單位急需要引進的人才。
二、獨立學院學生的學習現狀
1.心理基礎較弱,成績起點稍低。由于客觀與主觀等原因造成學生高考成績的高低,雖然,這是學生學習的不利因素。但有利的方面是這個學習基礎較差的弱點,為學生渴求吸取知識來提高自身學識水平提供了一定的原動力。獨立學院已經考慮了這種情況并采取了相關的應對措施。但具體到每一個學生該怎樣加強引導還存在著從認知上、時間上、精力上等諸多因素的制約,這樣就從整體上造成了學生在學習興趣上情緒低落的心理波動,構成了獨立學院學生與本部學生的心理基礎的差距。
2.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強給老師學習印象不佳。獨立學院學生自身心理素質相對較低,認為在學業上與本部學生未進校門以前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獨立學院學生學習行為的不統一性,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有一部分學生在入校前對就業有安排,導致這部分同學只想拿一個畢業證。這些給老師造成了學習印象不佳的心里反應,這樣便無形的降低了老師教學活動的積極性。由于獨立學院開辦較遲,導致老師對學生的教學活動還處在適應階段,很難做到萬事俱到。
3.學院對學生管理工作偏向日常事物管理。獨立學院行政教務辦公室工作重點還處于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管理,而對各院各專業學生與專業老師的思想溝通存在一定的差距,沒有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引導培養機制。由于獨立學院學生家庭條件比較優越,所以放松了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雖然某些院校的學生也同坐在與本部學生相同的一間教室里,但專業課老師與獨立學院學生課后接觸不多。班主任對學生的輔導主要在生活方面,對加強專業技能的培養提及不多。辦院較晚的院校,同時班主任專業知識本身不足,也加劇了學生較少地接觸專業實踐。
三、學習現狀造成的主要原因
1.基礎知識不足。獨立學院的學生在錄取時分數就比本部學生低了幾十分,所以他們的高中學習階段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在成績方面的先天差距主要是學生學習偏科所引起的,而如果專業選擇的不合理(所選專業與學業門類的差距剛好重疊)就會導致學生突然感到學習有困難的情況。
2.師生之間互動性不強。由于學生自身認識上認為相對本部學生本身能力存在差距,學生與專業老師的交流較少,許多學生沒有主動的去找專業老師進行交流,獲得的教學信息相對較少。而專業老師并不是專職從事獨立學院教學任務,還要承擔本部學生繁重的教學任務,自身工作也比較忙,沒有時間與精力去主動要求學生跟他們進行課后交流。老師與學生的交流過少使師生之間感到陌生,近年來這種狀況有所改變,但在獨立院校中多少還是存在著。這給學生專業技能培養都帶來了一定不利的影響。
四、應對措施
1.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改進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加強課程教學課件的制作,錄制技能操作示范光盤,制作掛圖與標本、添置影像資料等先進教學手段的應用[3],無疑會使課程教學變得形象生動,給學生課程學習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學生從事臨床實踐以提高動物醫學實踐技能的培養。學生應主動多與專業老師聯系,以獲得更多的教學信息。自己也要勤練,多動手,借以加強對專業基本技能的培養。鼓勵學生寒暑假及課余時間去生產單位實習,在生產第一線學到實用的臨床操作技能。
3.學院開展多種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觀摩外產科手術操作、優秀老師實踐技能示范教學、生產單位專業能手手把手的技能培訓[4,5]都是學生提高實踐動手能力的有效途徑。
4.社團活動提高實踐技能。每學期都與企業聯合進行動物技能大賽,形成學生學習實踐技能的濃厚氛圍。開展各種類型的專業技能大賽、大學生創業大賽、大學生創新性實踐活動以提供學生學習實踐的機會。這些活動的開展能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給學生實踐動手提供了機會。
5.畢業論文與獸醫診療相結合。保證和提高動物醫學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學生完成畢業論文的過程中結合生產實踐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就問題開展試驗研究,有利于學校對教學內容的設置合理性進行考核,也能滿足用人單位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徐世文,李金龍,王國卿.在獸醫臨床診斷學教學中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7,6:91-92.
[2]李金龍,徐世文.促進動物醫學專業學生臨床診斷實踐能力提高的探討[J].現代農業科學,2009,03:265-266..
[3]許冰,閻振文,崔輝,等.在診斷學教學中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J].中山大學學報,2003,2:15-16.
[4]樊照海.畜牧獸醫專業技能課教學探索[J].教學園地.2010,6:52.
[5]張華,向瑞平,石冬梅.獸醫臨床診療技術教學課程模式改革芻議[J].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5:2.
篇7
關鍵詞:應用型地方院校,產學研,動物醫學
產學研合作是當今大學建設和發展的應有之義和必由之路。政府的政策傾斜力度不斷加大,企業也越來越感興趣。我校地處國內經濟社會發展最為迅猛和活躍的長三角地區,以服務社會為宗旨,加強產學研合作,建立學校自身發展與地方發展的良性互動是應用型地方高校的內在要求。
高校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人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正在不斷涌現。論文大全。培養應用性人才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正在由以前的精英教育逐漸向大眾化教育轉變。本文將以動物醫學專業為例,嘗試研究應用型地方高校產學研合作的新模式。
動物醫學是一門實踐應用性比較強的學科,要求動物醫學專業的本科生不僅要掌握一定的動物疾病的防治知識,而且要了解本學科前沿學術動態。為此,動物醫學專業的人才培養必然要建立產學研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產學研結合不僅是地方高校創建特色教育的有效途徑,也是創新實踐教學的有效途徑[1,2]。多年來,老套的知識灌輸型教學模式越來越不適應當前社會日新月異發展的需要,生產、教學、科研三位一體的學生實踐教學模式研究的繼續深入,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緩解當前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就業壓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國內動物醫學專業實踐教學存在一定不足
實踐教學是大學生在校學習的重要部分,一般指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有計劃地組織學生以獲取感性知識、進行基本技能訓練、培養實踐能力為基本目的的各種教學形式的統稱,通常包括生產勞動、實驗、實習、課程論文(設計)、畢業論文(設計)、參觀、調查和其它社會實踐等。這一環節的教學目的主要是解決學生“怎么做”的問題。但是,長期以來,我國高等農業專業教育普遍比較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另外,受舊有思想的束縛,對書面成績的高低也相當看重,這就忽略了動手實踐能力的提高,造就了一大批只會“紙上談兵”的所謂高分“人才”,可見傳統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已經嚴重制約了當前高等農業教育的發展。現如今動物疫病發病情況日趨復雜多樣化、發病范圍廣,嚴重威脅著不斷發展的畜牧業貿易,也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活,我國急需大批的真正具有實踐能力的動物醫學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縱觀我國動物醫學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幾十年來為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雖然經過了不斷的調整和改革,但總的框架并沒有取得重大突破,并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①實踐教學模式簡單,實驗方法和手段過于陳舊,不能反應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和進步的真實現狀,導致同學們在專業實踐中的求知欲望和動手操作的積極性不高;②實驗內容安排不合理,內容重復,課程之間往往缺乏關聯性,以獨立進行實驗為主,簡單孤立,沒有形成系統的專業層面上的體系,缺乏形態和機能、局部與整體、正常和異常有機統一的多學科、綜合性實驗;③學生缺少真正動腦動手的機會,實驗內容與生產脫離,絕大部分實驗課屬重復驗證課程教學內容的項目,即驗證性的實驗,缺乏創新性的設計實驗;④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未能融入產、學、研相結合的真正內涵,流于形式,管理不規范,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2.動物醫學專業實施產學研合作的必要性
探求解決動物醫學專業實踐教學存在問題的途徑一直是動物醫學教育工作者致力解決的問題之一,而建立教學、科研、生產三位一體實習教學模式是解決動物醫學專業實踐教學存在問題的重要途徑。
2.1產學研結合是知識經濟時代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知識經濟的到來,為發展中國家實現歷史性跨越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而要抓住這種機遇,需要加強高校和企業的合作,全面推進產學研深入合作。產學研合作為高等農業教育在知識經濟時代謀求大發展提供了新的著力點,符合時展的規律,是高等農業專業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高素質人才的有效教育模式,也是高等教育面向社會、服務社會、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因而它正在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種基本趨勢,所以產學研合作在當前越來越被人們關注。[3]
2.2產學研結合是學校培養全面素質人才,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技能的重要途徑。與企業聯合開展實習教學過程中,能夠將實習內容與生產實際或科研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在實際科研生產環境中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實習具有趣味性、創造性的特點。
2.3產學研結合是地方高校為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創建特色的有效途徑。論文大全。通過產學研結合將創建特色與地方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相融合,容易形成特色;而產學研結合創建特色也能夠滿足地方社會發展對高校的要求,從而使高校獲得更加有力的支持。
3.動物醫學專業實施產學研合作模式探討
3.1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總體目標
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應該是集生產、教學和科研于一體的多功能的畜牧科技園區,園區應該包括現代化的畜牧養殖示范區,畜產品配套加工區,動物保健醫院或畜禽疫病防控與監測中心等。同時也是高新技術示范園區和動物示范醫院,能為教學、科研提供各種服務,實現畜牧業和動物保健的資源高效利用,為建成比較完備的多功能的畜牧業科技園區、現代化的動物保健醫院或畜禽疫病防控與監測中心等做出示范,實現畜牧業和動物保健與疫病防控等可持續發展。學校應與相關的企業集團或公司等共同制定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總體目標與規劃,同時可適當給予資金支持企業集團或公司共同建設基地。
3.2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標準的主要內容
3.2.1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為改變以往部分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名存實亡,經濟狀況不佳甚至倒閉、缺乏科研等現狀,我們本著“在建設中謀發展、在調整中促提高”的原則,近年來,學院相繼對省內企業和科研單位實地考察,與企業單位聯合、結合科研項目為動物醫學專業的教學建立實習基地,是實現產學研結合的平臺,也是學生與企業合作、參與科研,提高動手能力和創新技能的教學平臺。校外實習基地的選擇應當為產、學、研結合緊密且在省內外知名度較高的企業或科研單位,這樣不僅能夠滿足學生接觸生產實際的需要,同時實習基地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與學校有密切的科研合作計劃。
3.2.2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校內實習基地可設立金陵科技學院動物醫院、寵物醫院或畜禽疫病防控與監測中心等。設置獸醫門診、臨床化驗室和臨床綜合研究室,在動物醫院開設現場實驗課,而且每年還可接受動物醫學專業實習學生50余人,能基本滿足動物醫學專業臨床教學、科研和對外科技服務的需要。論文大全。
3.2.3完善和規范管理制度
實踐教學基地實行事業單位、企業或半企業化管理,為獨立核算單位實行自負盈虧。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改革和發展應有利于為教學和科研服務,要保證動物醫學本科專業的教學、科研、實習實驗等任務的完成。基地要有強實的領導班子,較強的師資隊伍,管理人員要有具體標準和數量限制,對師資隊伍的人數、學歷結構、職稱結構,要有明確的要求,相關企業集團或公司可以選派部分技術骨干人員參與指導;要有良好的運行機制,各種實驗實習要統籌考慮,合理安排,要制定詳細的實踐教學大綱和技能規范,要建立實踐教學評估、考核等指標體系,制定考核標準和辦法。讓學校和相關企業集團或公司的管理者也參與到學生的管理中去,提高管理的效益。
實踐證明,建立相對穩定的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不僅可以為專業實踐教學提供必要的場所,而且也是學校與社會保持緊密聯系的重要渠道。本著“互惠互利、雙向受益”的原則,近幾年來,學院與實習基地之間開展多種形式的協作,做到“兩受益、兩促進”,即學校和基地雙向受益;促進教學、科研和生產緊密結合,促進基地的鞏固與發展。
篇8
關鍵詞: 科研項目 食品專業 就業素質與能力
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中,雖然各類經濟都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但2008年我國食品行業全年運行仍然呈現“增長較快、價格回穩、結構改善、效益提高”的格局,全年全國食品工業生產增加值增長14.80%,高出全國工業增速1.9個百分點。2009年食品工業總產值預測總產值4.9萬億,相比2008年可能增長17%左右。從各方數據可以發現,近幾年,我國的食品工業在擴大內需中發揮的作用是巨大的,而且有著很大的發展潛力,到2020年,食品行業將成為我國的第一大產業。
而我國高等院校食品專業的辦學宗旨應是培養出一大批具備創新和創業能力、懂技術、會管理、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讓學生在求學期間參與科研,培養他們的科學創新能力。科研是高校的主旋律,食品專業更是存在大量的科研合作或者項目申報的機會。如何將廣泛存在的科研項目研究工作與食品專業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和就業能力提升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畢業時具備較強競爭力,是一條高效有益的思路。
一、食品專業學生就業基本情況
1.從食品專業本科學生就業角度分析
根據2008年麥可斯調查,全國工學本科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率為76%,食品專業(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本科生前五大職業流向為:食物科學技術人員、生產和經營工作者的一線主管、產品安全工程師、行政秘書和行政助理、化學技術員;主要行業流向為:食品制品業、化學及相關產品制造業、各級黨政機關、農業生產畜牧類行業、為農民服務類行業、司法/公安/安全政府機構;企業流向按照降序排列為:民營企業/個體、中外合資/外資/獨資企業、國有企業、政府機構/科研事業單位、非政府的非營利性組織(NGO等)(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稍有不同);專業就業流向最多的五個城市為:食品科學與工程(北京、廣州、上海、深圳、哈爾濱)/食品質量與安全(廣州、北京、東莞、上海、無錫)[3]。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由于食品專業專業性較強,入職門檻相對較高,本專業學生在熟悉領域具有較強競爭力,專業對口就業程度較高;我國大部分的食品企業為民營個體或外資企業,分布在北京、廣州等幾大城市,于是食品專業學生就業具有趨同的集中表現,人才流動方向是相對合理的。
食品專業的本科生就業難也存在自身的一些原因。由于現在學校教的知識與企業實踐聯系不緊密,再加上高校擴招造成學生人均占有實驗資源減少、經費投入不足、學生實踐經驗不足,直接導致學生的動手能力差。然而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是一個應用型極強的專業,用人單位需要的是“動手型人才”;現在的大學生普遍對就業期望值太高,定位不準確,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單位,因而不愿意到中小企業工作、不愿意從事基層工作、不愿意到不發達地區和外省發展。太多的“不愿意”是造成畢業生就業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另外,沒有把握正確的求職途徑。不少大學生通過參加各種各樣人才交流會“廣泛撒網”的方法,或希望通過熟人“托關系”,不善于“推銷”自己,沒有針對自己的切實優勢,通過重點了解用人單位實際需求情況。
2.從食品行業和企業角度分析
在“中國本科畢業生需求量最大的50個熱門行業”中,食品制品業排在19名,工作需要的與專業的相關率為71%,畢業半年后的平均月薪為2140元,畢業前的月薪期待值底線為1415元,雇主愿意提供的月薪上線為2258元。另外,食品企業對畢業生的需求有變化。食品生產型企業需要研發檢驗人才、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相對較多;研發檢驗型人才企業側重于考慮碩士研究生,因為他們更加能夠勝任這項工作;工程技術型人才企業側重于大專生,因為他們的動手能力強,同時,他們所要求的條件卻比本科生要低;而管理型人才企業則更加愿意選擇管理相關專業的學生[5]。這樣,留給食品專業本科生的就只有殘酷的社會競爭。但部分食品企業也遭遇尷尬,由于降低成本等原因,廠區較為偏遠,企業生產條件較差、生活設施不夠健全、起薪較低等原因無法吸引到合適的人才。另外,隨著近年來高校的不斷擴招,畢業生人數驟增,全國食品相關專業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長。與此同時,社會能提供的就業崗位卻保持了相對的穩定,在這種情況下必然導致就業壓力的增大和人才競爭的殘酷。
二、食品行業對學生的能力素質要求
根據2008年《麥可斯――中國大學畢業生求職與工作能力調查》結果表明,中國本科大學畢業生的基本能力需求排名(按照工作要求達到的水平由高到低)為:積極學習、學習方法、有效的口頭溝通、積極聆聽、理解他人、協調安排、理解性閱讀、疑難排解、服務他人等。由此可以看出,能力需求排名靠前的是基本技能、社交技能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而離雇主要求最遠的是理解性閱讀、疑難排解、服務他人三項。
食品行業在對學生能力要求方面和其他行業有共通之處,但也有特殊之處。由于食品行業的產品是提供食品的,從而對衛生標準的要求高,對從業人員的健康狀況也有相應要求。同時也正因為食品安全關系到萬千顧客的健康,職業道德也就變得非常重要,員工的誠信意識、責任心是最寶貴的品質。另外,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食品包裝、保鮮、易食、營養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食品行業從業者的學習研究能力、創新能力也就非常重要。
三、在科研項目中培養就業能力的思路
1.科研項目研究過程中培養的能力
一個完整的科研項目從閱讀課題指南、寫課題申請書,到嚴密計劃、開展研究工作,到最后進行實驗數據分析和提煉等,全面體現了研究團隊成員的理解性閱讀能力、研究能力、學習能力、協調安排能力、疑難排解能力、有效溝通能力等。并且,現階段由于學生的專業劃分過細,知識結構較為單一,造成大多數學生的知識深度、廣度和精度明顯不足。而從事科研是一種綜合運用多學科進行知識整合的過程,這必然要求學生對其它學科的相關知識有所涉獵,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而這些能力與食品行業就業能力正好吻合。所以,以科研項目為平臺,全面培養食品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是可行的。
食品類科研項目中橫向課題大多是與食品行業中的企業合作,這些企業可以提供參觀、實習、調研等。學生在參與科研項目的同時也可以深入行業一線去了解現實的工作環境,增強實際工作能力。
2.在科研項目中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的系統思路
對于廣大的學生群體,采取自愿報名的方式建立科研興趣小組,由專業老師作為小組指導老師。一方面,由于是自愿行為,學生將更具有自身內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科研工作也是“挑人”的工作,真正愿意做這方面工作的學生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能力不斷提高。小組由專業老師管理,一是有利于師生專業領域知識交流,二是有利于項目分工管理,三是有利于學生能力較快提高。團隊建立起來之后,按照年級進行分工,在老師的指導下高年級帶低年級,到一定程度后,高年級的學生獨立完成實驗,低年級的學生也成長起來了,再繼續帶新人,如此循環。具體培養思路如下:
(1)大一階段:了解課題組大的研究方向、研究背景以及熟悉課題組的老師;觀察高年級學生做實驗,熟悉各種玻璃器皿;學習清洗試管、燒杯等設備儀器;整理試劑柜,認識各種藥品。并且要積極的與高年級同學或者老師溝通,不懂就問,這樣既可以全方位地了解自己的研究方向,也可以鍛煉與人交往交流的能力。這些工作可以使其對科研和實驗有直觀的認識,增強以專業為導向的職業興趣;同時在觀察和參與簡單的實驗室管理工作中培養了其耐心、細致、責任心等素質與能力。
(2)大二階段:進行簡單的實驗操作,如基本成分檢測等;學習實驗數據的采集和處理、實驗圖表的繪制還有實驗報告的撰寫。負責指導的是專業老師、研究生和大四學生。這樣一方面提高了大二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學習能力、練就扎實基本功,培養了他們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同時也讓大四學生鍛煉了組織管理的能力。高低年級的學生直接交流也讓低年級學生能夠更加深入了解到專業素養培養的過程與掌握的程度,進一步地提高了彼此之間的社交與溝通能力。
(3)大三階段:進行課題的簡單設計;結合教師課題,組隊參加相關學術競賽(如挑戰杯賽等),全面提升研究能力。在參加比賽中就要求學生善于動手動腦,善于找準研究的切入點,選題新穎。根據選題,自己確定實驗方案,方法和實驗器材,并制定出合理的進度安排,這一個過程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好的提升。另外,學生在比賽過程中,學會了相互協作與分工,這對個人的組織協調和與人合作的能力也是個很好的鍛煉。
(4)大四階段:由指導老師給出專門課題或者學生自選題目做畢業論文。自己設計實驗方案、由老師和研究生指導修改后,獨立完成課題相關研究。一方面學生在做畢業論文的過程中,對科研課題的選題和申報、科研論文的寫作、投稿和發表等一些有關科研的基本內容和方法有所了解;另一方面,學生在參與和完成課題過程中,通過教師的指導,掌握了科研的基本思路,并在老師的指導下獨立查找文獻、翻譯資料、處理數據及撰寫報告,學生這個過程中需要主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突破常規,不拘泥于實驗中的老套路,有助于提高學生試驗中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生在相關項目聯系的企業或者科研部門實習中,能夠積累工作經驗。在實習的過程中也能全面接觸社會,了解相關崗位的職責與工作內容,積累社會資本并且得到展現自己的機會。這個階段學生的適應能力、獨立性、創新研究、解惑能力等得到綜合鍛煉與顯現。
四、結語
現今食品專業嚴峻的就業形勢要求高等學校培養的人才在數量、品質和知識結構等方面要與不斷發展變化的食品行業相適應。而結合科研項目來提高食品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確實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這個過程貫穿大學四年,需要高校指導老師和同學一起努力,才能真正取得效果,從而使食品專業的學生在未來的社會中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許詰.試論當前食品行業現狀與對策.科教文匯,2008,(6):156.
[2]程建軍,王輝,江連洲,宋麗華等.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4).
[3]麥可思(MyCOS)――中國大學畢業生求職與就業研究課題組.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1):42-126.
篇9
Abstract: Through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teaching model of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in universities, the paper discusses some weak links of experiment and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and areas for improvement. On this basis, from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innovative ability, experimental model and experimental platform and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etc.,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improvement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in order to present the ideas and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university experiments and practice.
關鍵詞: 實驗教學;實踐教學;動物生產;專業課
Key words: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animal production; courses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04-0273-02
0引言
實驗教學與實踐教學是新世紀人才培養中的關鍵一環,是培養大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國高等農業教育大多停留在單純傳授理論知識這一層面上。如何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問題尚未引起有關方面足夠的、高度的重視。許多人把傳授理論知識視為“看得見的硬任務”,而把培養實踐能力看成是“摸不著的軟任務”。二十一世紀的高等教育將不再是模式化的“學歷教育工廠”,更重要的是培養和滿足多種學習知識的需求并具備高素質、強能力的創新型、實踐型和實用型的復合型人才。
基于目前現狀,我們以“高等教育法”和第三次全教會精神為指導,結合農業院校實驗教學和實踐教學實際情況,深入探索在新的形勢下,適應21世紀人才培養目標和教育規律的畜牧獸醫學類實驗教學和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模式、運行機制和實施措施。
1實驗與實踐教學的現狀
長期以來,我國高等農業教育普遍存在著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重成績輕素質的傳統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縱觀各個動物科技學院(系)的實驗與實踐教學體系,幾十年來為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雖然經過了不斷的調整和改革,但總的框架并沒有取得重大突破,并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1 實驗方法和實驗手段陳舊,缺乏反映現代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的實驗,不能充分調動同學們動手操作的積極性和激發同學的求知欲望;
1.2 實驗內容簡單孤立,缺乏形態和機能、局部與整體、正常和異常有機統一的多學科、綜合性實驗,且各課程之間的實驗內容缺乏連貫性和系統性;
1.3 絕大部分實驗課屬重復驗證課程教學內容的項目,即驗證性的實驗,缺乏創新性的設計實驗;
1.4 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未能融入產、學、研相結合的真正內涵;
1.5 授課方式單一,傳授式授課已不能滿足現今素質教育的培養方案;
1.6 實驗經費相對緊張,實驗動物和實驗材料仍顯不足,使實驗教學缺乏一定的實踐性。
綜上所述,我們現在陳舊的實驗與實踐教學體系和模式已不適應“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已成為培養21世紀高等教育發展需要的“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廣適應”的畜牧獸醫類創新人才的一道障礙,因此我們必須進行實驗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改革。
2實驗與實踐教學創新機制改革的思路、方法以及工作方案
總體思路和方法:依據現代農業生產對畜牧技術的需求,以轉變觀念為先導,改革教學內容為核心,培養實踐技能為重點,強化隊伍建設為根本,改善條件為基礎,對傳統的實驗與實踐教學進行全面改革。堅持以學生為本,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以提高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能力為目標,構建適應現代畜牧生產和疾病預防的人才培養方案。加大實驗實踐教學比重,構建有利于培養學生實踐技能、創新意識和實現創新思維能力的實踐教學體系。以畜牧生產和疾病預防為導向,不斷改革實驗與實踐教學內容,拓展綜合提高型、研究創新型實驗內容。加大投入,改善實驗教學條件,提高實驗教學的現代化水平。完善實驗室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規范實驗室管理,提高實驗室的利用率和開放度。具體工作方案如下:
2.1 以培養創新能力為出發點,開展分層次實驗教學在實驗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既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也要體現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個性差異,可將實驗教學內容分成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三個層次,將培養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基本動手能力、科研和創新能力作為實驗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擺脫過去以理論知識為線索組織實驗教學的舊模式。
2.2 虛實結合開展實驗教學,發揮各種實驗平臺優勢實驗教學平臺總體上可分為硬件實驗、軟件實驗仿真實驗和虛擬實驗四大類,如果為學生創造綜合實驗平臺,將硬件實驗平臺、軟件實驗平臺、仿真實驗平臺和虛擬實驗平臺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不同平臺的實驗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訓練機會,會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2.3 靈活運用實驗模式,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目前實驗教學的組織方式,以班級為單位的集中式教學為主,尚未充分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由于存在個體差異,籠統地對以班級為單位的學生采用相同的實驗教學進度、相同的實驗教學時數,并不能達到理想的實驗教學效果。為了使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特征,得到不同方式的實驗教學指導,要設置隨課實驗、獨證實驗、開放實驗等多種實驗模式,以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
2.4 改進實驗教學管理機制,全方位提供制度保障目前我們所采取的實驗教學管理方式是“課程式”的管理模式,與一般的理論課程的教學管理相類似,實驗教學安排由教務處統籌安排實驗教學,由設備科負責管理、采購、維護實驗設備。為了充分利用實驗設備和實驗資源,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成果,要改進實驗教學管理機制,提供科研制度保障,創造各種實驗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題研究和實驗開發中去。
2.5 完善評價體系,客觀考核學生實踐技能實驗教學的評價應該從多角度去考核學生,如實驗預習、實驗態度、實驗過程、實驗結果、實驗報告、完成的設計作品以致實驗考試等,全面評價學生的實驗技能與操作水平。采用靈活的實驗教學機制,實驗教學的評價也應該是多形式、多方位的。
3實驗與實踐教學創新機制改革的基本內容
3.1 實驗室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及實驗課程的優化整合
為滿足新形勢下人才培養模式的變化,提高實驗室和儀器設備的利用率,為科研、教學和社會服務,我們在實驗室管理體制的改革中本著“向全校大學生開放、向所有的實驗課開放、向科研工作開放、向社會開放”的基本原則,對實驗室的體制進行優化整合并建立嚴格、規范的實驗室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3.1.1 建立和完善“校、院兩極管理,院為基礎”的實驗室管理體系。結合我校以農業科學為優勢的多科性大學向綜合性大學發展的辦學方向,積極進行實驗室管理體制的改革,把過去學科和課程組管理改為現在的學院統一管理。
3.1.2 積極構建高層次、高水平、高學歷的實驗技術隊伍。為切實保證實驗教學的整體水平,從提高實驗室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入手,對全體實驗技術人員實行重新聘任、競爭上崗,并制定嚴格的崗位責任考核制度,將其作為實驗教學改革的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以此極大地增強了實驗技術人員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
3.1.3 對實驗內容和實驗教材進行重新優化組合,使其更加符合實驗教學的需要。為了配合學校實驗教學的改革計劃,在管理體制改革的基礎上,我們將原來在各門課程中開設的實驗教學內容剝離出來,將相近課程的實驗課整合成一門獨立的課程,真正做到單獨設課、單獨考核。
3.1.4 對實驗教學方式、方法進行積極探索和改革。首先由傳授式實驗向引導學生探索式實驗轉化。其次,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現代化手段進行輔助教學,使感性認識更加具體化、形象化。為此,盡力配有專門的精密儀器室、多媒體教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借助CAI系統,將優秀、典型的實驗課程制作成多媒體教學片、課程網頁在網絡上對全體學生開放。
3.1.5 加大對實驗和實習經費的投入力度。為保證畜牧獸醫類專業在實踐和實習過程中擁有良好的實驗條件和所需的大量實驗材料和實驗動物,校、院應該加大對實驗和實習兩項經費的投入力度。
3.1.6 加強實驗室的硬件建設,提高實驗室的整體水平。為積極改善學科的硬件設施,我們按照教育部實驗室建設標準和條件進行集中、分批建設,并加大對資金、人力的投入力度,購置先進的儀器設備,保證校教學設備經費的投入。
3.2 增設專業綜合性實踐環節,及時調整校外實習基地,不斷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我們在深入探索實驗室管理體制改革的同時,不斷完善和加強對學生教學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論文有機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和運行機制。
畜牧獸醫類專業生產實習是培養畜牧獸醫專業學生接觸生產實際、鞏固所學理論知識、培養學生敢于動手、善于動手,操作嫻熟的實踐操作能力。
3.2.1 將本科生導師制引入到學生管理之中為充分加強教師和同學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發揮老師在學習、實踐和生活中對同學的引導和指導作用,從大三開始,結合老師的科研項目,實行教師和學生的雙向選擇,學生可以利用星期天、節假日和課余閑暇時間到導師的實驗室,在老師的指導下,直接參與到老師的科研活動中來,進一步鞏固所學理論知識,并將所學專業知識與老師的科研工作密切結合,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意識,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3.2.2 將本科四年中的第八學期集中進行畢業實習改為從第七學期開始,增加專業綜合性實踐環節。
3.2.3 加強校內、外實習基地的建設校外實習基地均為產、學、研結合緊密且在省內外知名度較高的企業或科研單位,不僅能夠滿足學生接觸生產實際的需要,同時實習基地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與學校有密切的科研合作計劃。
通過本專業實驗與實踐教學改革,我們構建起一套層次分明、立體互動的新型實踐教學體系。通過調整優化實驗內容,大幅度提高綜合性、設計性、研究性實驗比例,探索先進的實驗教學方法,實行多學科綜合的實習教學模式,強化實驗室、實習基地建設和實踐教學隊伍建設等措施,為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今后的實踐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總結經驗,加強實踐教學績效評價、考核與管理,確保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努力把我校畜牧獸醫專業培育成為全省重點的有特色的專業。
參考文獻:
[1]李鳴華,李欣.高校實驗教學的現狀與改進策略研究.實驗室科學,2008,(3).
篇10
關鍵詞:動物繁殖學 精品課程 建設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b)-0107-02
動物繁殖學是畜牧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研究動物繁殖規律和繁殖技術的科學,也是現代動物科學中研究最活躍的學科之一,是學習動物生產學各論的基礎,屬于動物科學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在專業人才培養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總結了南京農業大學動物繁殖學教學團隊在校、省和國家級精品課程創建、完善課程體系過程中積累的一些經驗。
1 課程發展歷程
動物繁殖學一直是南京農業大學畜牧獸醫學科重點發展的課程。早在20世紀50年代,我國著名的家畜繁殖學家謝成俠教授就開設了《家畜人工授精學》,60年代正式命名為《家畜繁殖學》,并主編出版了全國高等農業院校《家畜繁殖學》,1985年獲批建立農業部家畜繁殖研究室,1995年獲得博士授權點。1993、2003年,分別由王元興教授和楊利國教授主編出版了《動物繁殖學》教材,2003年,王鋒教授與王元興教授編著出版了《牛羊繁殖學》。
雖然在2003年至2004年,由于主要人員調動乃至教材主編單位變更,本課程團隊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師資力量相對較弱(1名副教授、兩名講師和1名技師),但近幾年來,在學校和學院的大力支持和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通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完善課程體系,走精品課程建設之路,該課程建設又取得了喜人的成績。2004年至2006年,成為校級重點課程;2008年至2009年,南京農業大學精品課程和網絡示范課程;2010年,先后獲得江蘇省精品課程和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立項;2012年,《基于“學研產”結合的動物繁殖學教學改革實踐》又榮獲南京農業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
2 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本科生教育的靈魂。近年來,通過人才培養、引進和留校等途徑,本課程教師隊伍由2004年初的1名副教授、兩名講師和1名技師發展到目前的兩名教授、兩名副教授、3名講師、1名助教和1名技師。在教師隊伍建設上,制定了教學團隊建設規劃及青年教師個人培養計劃:(1)實行青年教師“教學導師”計劃,支持青年教師積極申報課題,主持或參加重要科研任務,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科技部轉基因專項子課題等,提高其教學科研發展能力;(2)鼓勵青年教師在擔任課程教學的同時,積極承擔第二課堂工作,指導本科生有關動物繁殖學方面的SRT項目、專業文獻綜述與社會實踐活動,促進青年教師將課堂的知識傳授變成知識的活用,真正達到理論聯系實際;(3)鼓勵支持青年教師國內外進修,資助青年教師參加學術會議,使其了解最新發展動向,并將其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去,不斷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通過這些舉措,推進了教學工作的傳、幫、帶,促進了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質量。
3 課程體系建設
課程體系是本科生教育的基礎。近十年來,動物繁殖學歷經了學校2003、2007、2011年三次本科生人才培養方案和學時的調整(見表1),特別是2011年在總學時較大幅度壓縮的情況下,逐漸形成了理論教學與實習(包括實驗),必修、選修與公選共存,各有側重,互為補充的“動物繁殖學課程群”體系格局,以滿足現代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4 教材建設
教材是本科生教學中的核心。近年來,本團隊積極組織或參與《動物繁殖學》及相關教材的編寫工作。2005年,在學校和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王鋒教授組織了來自7所高校的8位專家編寫出版了《動物繁殖學實驗教程》,并成為“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009年,作為副主編,王鋒教授參與了李青旺教授主編的高等農林院校“十一五”規劃教材《動物繁殖技術》的編寫,2009、2010年,又分別參與了朱士恩教授和楊利國教授主編的“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家畜繁殖學》《動物繁殖學》的編寫工作。2012年,王鋒教授又組織了國內15所高校共20位專家(其中王元興教授主審)編寫出版了“十二五”規劃建設教材《動物繁殖學》(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對課程內容進行了重新梳理、歸納和更新,補充了圖表,力爭使課程內容更“新”、更“全”、更“實用”,并在章前增加了中英文摘要,體現雙語教學特色;章后補充了復習思考題,并列出主要專業術語的英文對照。此外,“十一五”期間,還參與了《家畜生殖內分泌學》《牛生產學》和《肉羊飼養實用技術》相關教材或參考書的編寫工作。通過編寫教材,團隊成員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多位青年教師先后參與了編寫工作,從中得到了培養,提高了授課質量。
5 網絡課程建設
網絡是現代教學的重要手段。2004年下半年,開始建立動物繁殖學課程網站,并在2006、2009、2011年三次更新改版,目前,本網站包含了課程簡介、教研教改、教學資源、實踐教學、教學錄像、教學多媒體、參考資料及在線答疑等功能模塊,另外還有新聞動態和公告,及時展示動物繁殖領域最新發展動態,延伸了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成了“不下課”的在線課堂,為學生課外自主學習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此外,還充分利用QQ、E-mail和飛信等平臺與學生主動雙向溝通交流,為學生提供了交互式學習的環境。學生普遍反映良好,課堂教學與課外網絡教學相結合,明顯提高了教學效果。
6 人才培養體系建設
人才培養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職責,其中實踐環節在動科專業人才培養中占有重要地位。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研素養,學校已連續多年設置了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SRT),大二、大三學生可以由3~5人自由組隊申請,優秀項目還可申請省級和國家級,其中1人擔任主持人,在指導老師指導下開展科研訓練工作。四年級學生則必須參加畢業實習和訓練。
本團隊利用承擔的國家自然基金、肉羊產業技術體系、轉基因重大專項、支撐計劃等科研項目、優越的設備條件和平臺、良好的師資隊伍等資源,大力支持本科生SRT計劃和畢業論文等實施。近五年來累計承擔了20余項SRT計劃項目(約80人),其中5項獲國家或江蘇省資助,并指導多名本科生發表研究論文,激發了學生從事科研和專業工作的興趣,很多進入了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建立了開放式“學-碩-博”人才培養模式(見圖1)。
人才培養體系的建立,不僅解決了科研中人手不足的問題,為科研項目的完成做出了貢獻,更重要的是使高級科研人才的選才和訓練提前至本科生二年級階段,如:經此模式培養的一位博士已進入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目前,還有多名學生在此模式下進行培養。
7 實驗基地建設
實驗基地是高等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除完善已有的實習牧場、種公牛站和南京農業大學動物胚胎工程技術中心外,近幾年,本團隊又先后成立了南京農業大學羊業科學研究所和海門山羊研發中心,特別是2012年成功獲批江蘇省肉羊產業工程技術中心,建立了省級研發平臺。其中南京農業大學海門山羊研發中心作為動物科技學院教學實驗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成功獲批“國家級動物生產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這些實驗基地和平臺的建立,大大提高了人才培養的水平和條件,已形成了SRT學生進實驗室、課程實習進牧場、畢業實習進基地或實驗室的格局,為不同層次人才的培養和高水平人才的選拔提供了保障。
總之,課程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努力創新和完善、努力提高教師隊伍水平,才有望為社會培養出不同層次的高水平科學與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鋒.動物繁殖學[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2.
[2] 朱士恩.中國動物繁殖學科60周年發展與展望[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0.